KR6r0103 佛祖綱目-明-朱時恩 (master)



佛祖綱目卷第二十七成字號



甲子齊武帝永明二年起甲戌明帝建武元年辛巳中興元年壬午梁武帝天


監元年庚子改普通丁未改大通己酉改中大通乙卯改大同
梁武帝大同九年止


梁。蕭姓。四主。共五十六年。


壬午寶誌大士說法王宮



初齊武帝。怒寶誌惑眾。收逮建康獄。是日人見誌遊
行市井。而撿較。仍在獄中。其夕語吏曰。門外有兩輿
[027-0595c]
食。金鉢盛飯。汝可取之。果文惠太子竟陵王送供。至
建康。令以聞。帝悔謝。迎至禁中。俄帝宴後宮。誌乃暫
出。巳而猶見行道於顯揚殿。帝驚遣吏至問。吏白。誌
久出在省中。帝益神敬之後誌假神力於帝。見高祖
地下受錐刀之苦。自是永廢錐刀。王仲熊問。仕何所
至。誌不答。解杖頭左索與之。熊後果至尚書左丞。徐
陵兒時。父携謁誌。誌摩其頂曰。此兒天上石麒麟也。
後果顯於世。壬午梁武帝即位。召誌至闕。帝一日整
容。問曰。弟子煩惑未除。何以治之。曰十二。問其旨如
何。曰在書字時節刻漏中。帝益不曉。又問。弟子何時
得以靜心修習。曰安樂禁○初武帝夢。神僧告曰。六
道四生受大苦惱。何不為作水陸大齋救拔之。帝乃
扣沙門。惟誌勸帝尋經。必有因緣。帝乃取佛經。躬自
披覽。創造儀文。三年乃成。於夜捧文停燭。白佛曰。若
此文理協聖凡。願拜起時。此燈自明。或儀式未詳。燈
暗如故。言訖投地。一禮初起。燈燭盡明。天監四年二
月十五日。於鎮江金山。依儀修設。誌又甞假帝神力。
令見地獄苦相。問何以救之。曰夙生定業。不可頓滅。
惟聞鐘聲。其苦暫息。於是詔天下寺院擊鐘。當舒徐
其聲○帝甞詔畵工張僧繇。寫誌像。僧繇下筆。輙不
自定。誌遂以指𠢐面門。分披出十二面觀音相。或慈
或威。繇竟不能寫。誌曰。毗婆尸佛蚤留心。直至而今
不得妙。他日與帝臨江縱望。有物泝流而上。誌以杖
引之。隨杖而至。乃紫旃檀。即以屬供奉官。令雕誌像。
[027-0596a]
頃刻而成。神彩如生。


甲午寶誌大士示寂



寶誌示現四十餘載。天監十三年冬。忽告眾僧。令移
寺金剛神像。出置於外。乃密謂人曰。菩薩將去。因詣
內殿。與武帝永訣。帝大驚問曰。朕壽幾何。誌不答。以
手指脰及頸而出。回山燃一燭。以付後閣舍人吳慶。
慶以事聞。帝嘆曰。大師不復留矣。燭者將以後事燭
我乎。十二月六日。無疾而終。舉體香軟。壽九十二。帝
為建塔於鍾山獨龍阜。勅陸倕製銘。王筠立碑。先是
誌與帝。登鍾山。指前獨龍岡阜曰。此為陰宅。則永其
後。帝曰。誰當得之。誌曰。先行者得之。是年示寂。帝乃
以金二十萬。易其地。建浮圖五級。鎮以無價寶珠。塟
之日。車駕親臨。誌忽現於雲間。萬眾歡呼。聲震山谷。
誌甞垂語曰。終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又曰。京
都鄴都浩浩。還是菩提大道。又曰。如我身空諸法空。
千品萬類悉皆同。又甞問一梵僧。承聞尊者喚我作
屠兒。曾見我殺生麼。曰見。曰有見見。無見見。不有不
無見。若有見見。是凡夫見。無見見。是聲聞見。不有不
無見。是外道見。未審尊者如何見。梵僧曰。你有此等
見耶。誌便休去。甞作十二時歌曰。平旦寅。狂機內有
道人身。窮苦巳經無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若捉物
入迷津。但有纖毫即是塵。不住舊時無相貌。外求知
識也非真。日出卯。用處不須生善巧。縱使神光照有
無。起意便遭魔事嬈。若施功終不了。日夜被他人我
[027-0596b]
抝。不用安排只麼從。何曾心地生煩惱。食時辰。無明
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認
聲色覔踈親。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擬將心求佛道。問
取虗空始出塵。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假使通達
祖師言。莫向心頭安了義。只守玄沒文字。認著依前
還不是。暫時自肯不追尋。曠劫不遭魔境使。日南午。
四大身中無價寶。陽燄空華不肯拋。作意修行轉辛
苦。不曾迷莫求悟。任你朝陽幾回暮。有相身中無相
身。無明路上無生路。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義。他家
文字沒疎親。不用將心求的意。任縱橫絕忌諱。長在
人間不在世。運用不離聲色中。歷劫何曾暫拋棄。晡
時申。學道先須不厭貧。有相本來權積聚。無形何用
要求真。作淨業却勞神。忽認愚癡作近鄰。言下不求
無處所。暫時喚作出家人。日入酉。虗幻聲音不長久。
禪悅珍羞尚不餐。誰能更飲無明酒。勿可拋勿可守。
蕩蕩逍遙不曾有。縱你多聞達古今。也是癡狂外邊
走。黃昏戌。狂子施功投暗室。假使心通無量時。歷劫
何曾異今日。擬商量却啾唧。轉使心頭黑如漆。晝夜
舒光照有無。癡人喚作波羅蜜。人定亥。勇猛精進成
懈怠。不起纖毫修學心。無相光中常自在。超釋迦越
祖代。心有微塵還質礙。放蕩長如癡兀人。他家自有
通人愛。半夜子。心住無生即生死。生死何曾屬有無。
用時便用無文字。祖師言外邊事。識取起時還不是。
作意搜求實沒蹤。生死魔來任相試。雞鳴丑。一顆圓
[027-0596c]
光明巳久。內外推尋覔總無。境上施為渾大有。不見
頭亦無手。天地壞時渠不朽。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
如今誰動口。誌又作大乘讚十首十四科頌十四
首。


已亥慧約法師說戒王宮



慧約。姓婁氏。少有風德。族祖給事中婁幼瑜。每見約
輙起為禮。或問。此乃君族下班。何乃恭耶。瑜曰。菩薩
出世。方且師於天下。豈直老夫致敬而巳。梁武帝請
居省中。天監十八年四月八日。帝受約菩薩戒。復設
無遮大會。是日忽有甘露。降於庭。三足烏二孔雀歷
堦馴伏。凡太子諸王公卿道俗。從約受戒者。四萬八
千人。因大赦天下。


庚子傅大士隱居雙林



齊建武四年五月八日。傅大士降生於婺州義烏縣
傅宣慈家。名翕。字玄風。年十六。娶劉氏名玅光。生子
普建普成。年二十四。泝水取魚。於稽亭塘下。獲魚巳。
沉籠水中曰。去者適。止者留。人或謂之愚。會有天竺
僧嵩頭陀。語曰。我昔與汝。於毗婆尸佛前。發願度生。
汝今何時還兜率宮。因命臨水觀影。見圓光寶蓋。便
悟前因。士笑曰。爐鞴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人。
度生為急。何暇思天宮之樂乎。於是棄魚具。携行歸
舍。因問修道之地。嵩指松山雙檮樹曰。此可矣。遂結
菴。自號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種植蔬果。為
人傭作。與妻玅光。晝作夜歸。敷演佛法。
[027-0597a]


庚子二十八祖菩提達磨至震旦國東土初祖



菩提達磨。南天竺國香至王之第三子。姓剎帝利。本
名菩提多羅。遇般若多羅付法。因改名達磨。磨問多
羅。當往何國作佛事。曰汝雖得法。未可遠遊。且止南
天。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藥。直接上
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曰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千
載之下。有留難否。曰汝所化之方。獲菩提者。不可勝
數。吾滅後六十餘年。彼國有難。水中文布。自善降之。
汝至南方勿住。彼惟好有為功業。不見佛理。汝縱到
彼。亦不可久留。聽吾偈曰。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棲
棲暗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問
此後更有何事。曰從是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難。聽
吾讖。偈曰。心中雖吉外頭㐫。川下僧房名不中。為遇
毒龍生武子。忽逢小鼠寂無窮。又問。此後如何。曰却
後二百二十年。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讖曰。震
旦雖闊無別路。要假兒孫脚下行。金雞解銜一粒粟。
供養十方羅漢僧。復演諸偈。皆預讖佛教隆替。磨稟
教義。服勤四十年。迨多羅順世。降伏六宗。化被南天。
經六十載。度無量眾。後值磨叔父異見王欲毀佛法。
磨憫之。欲開其蒙。六眾亦各念佛法有難。師將何匡
濟。磨遙知眾意。彈指應之。六眾悉聞云。此我師信響。
皆至磨所。磨曰。一翳蔽空。孰能剪拂。前無相宗宗勝
欲行。磨曰。汝雖辯慧。道力未全。且與王無緣。勝辭磨。
竟至王所。廣陳法要。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宗勝
[027-0597b]
曰。如王治化。當合其道。王所有道何在。王曰。我所有
道。將除邪法。汝所有法。將伏何人。磨不起於座。懸知
宗勝義墮。召波羅提曰。宗勝不稟吾語。與王論屈。汝
急往救。波羅提曰。願假神力。言訖。雲生足下。至王前
時。王正問宗勝。忽見愕然。忘其所問答。曰乘空來者
是正是邪。提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王心若正。我無
邪正。王雖驚異。而驕慢方熾。即擯宗勝令出。提曰。王
既有道。何擯沙門。我雖無解。願王致問。王怒而問曰。
何者是佛。曰見性是佛。曰師見性否。曰我見佛性。曰
性在何處。曰性在作用。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曰今
現作用。王自不見。曰於我有否。曰王若作用。無有不
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曰若
出現時。當有其八。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提即說偈
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
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徧現俱該沙界。收
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王聞偈
巳。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王復問提。師承為
誰。曰即大王叔菩提達磨是也。王聞驚駭。遽勅近臣。
迎磨至王宮。磨為王懺悔往非。王聞泣謝。詔宗勝歸
國。近臣曰。宗勝被謫時。巳捐軀投崖矣。磨曰。勝尚在。
召之當至。初勝受擯。耻不能正王。遂投身危崖。俄有
神人。以手捧承。置於巖上。勝曰。我忝沙門。當與正法
為主。不能抑絕王非。是以捐身自責。神何佑助。願示
所以。於是神人說偈曰。師壽於百歲。八十而造非。為
[027-0597c]
近至尊故。熏修而入道。雖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
見諸賢等。未甞生珍敬。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靜。聰
明輕慢故。而獲至於此。得王不敬者。當感果如是。自
今不疎怠。不久成奇智。諸聖悉存心。如來亦復爾。勝
聞偈欣然。遂宴坐巖間。至是王遣使召勝。磨謂王曰。
知勝來乎。曰未知。曰再命乃來耳。使者至山。而勝辭。
果再命乃至。磨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辭祖塔。別
同學。後至王所。慰之曰。勤修白業。護持三寶。吾去非
晚。一九即回。磨汎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


○菩提達磨至金陵



達磨至南海。廣州剌史蕭昂。表聞武帝。帝遣使齎詔
迎請。以普通元年十一月。至金陵。帝問。朕即位以來。
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曰竝無功德。曰
何以無功德。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
雖有非實。曰如何是真功德。曰淨智玅圓。體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曰廓
然無聖。曰對朕者誰。曰不識。帝莫測玄旨。


○千歲寶掌和尚參菩提達磨



寶掌。中印度人。自降神受質。即左掌握拳。七歲祝髮
乃展。因名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常不
食。日誦般若等經千餘卷。一日謂眾曰。吾有願。住世
千歲。今六百二十有六矣。故人以千歲稱之。宋大明
中。遊五臺。南歷衡岳黃梅匡廬。尋入建業。會達磨入
梁。就而扣請玄旨。悟無生忍。武帝高其道臘。延供內
[027-0598a]
庭。未幾如吳。述偈曰。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飄零
三浙遊。更盡佳山水。遂遍探兩浙名山。


○初祖菩提達磨至少林



達磨知武帝機不契。是歲十一月十九日。潛回江北。
二十三日。至洛陽。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
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甲辰初祖菩提達磨傳法慧可



慧可。武牢姬氏子。父以無子。禱祈既久。一夕有異光
照室。母遂懷姙。故生而名之曰光。自幼志氣不群。博
極載籍。尤精玄理。不事家產。好遊山水。後覧佛書。超
然自得。出家受具。浮游講肆。徧學大小乘義。年三十
二。返香山。終日宴坐。又八年。於寂默中。忽見一神人
謂曰。將欲受果。何滯此耶。大道匪遙。汝其南矣。翼日
覺頭痛如剌。欲治之。空中有聲曰。此換骨也。往見本
師。本師視其頂骨。如五峯秀出。以有神異。更名神光。
復謂曰。汝相吉祥。當有所證。神令汝南者。少林有達
磨大士。必汝之師也。光受教。遂造少林參磨。磨常面
壁默坐。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剌
血濟飢。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值
大雪。光夜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立愈恭。磨顧而憫之。
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
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磨曰。諸佛無上玅道。曠劫精
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
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磨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
[027-0598b]
置於磨前。磨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
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因與易名。曰慧可。光曰。
諸佛法印可得聞乎。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曰我心
未寧。乞師與安。曰將心來。與汝安。曰覔心了不可得。
曰我與汝安心竟。


戊申傅大士設大會



傅大士住雙林七年。一日行道次。感七佛相隨。釋迦
引前。維摩接後。惟釋尊數顧。共語為我補處也。又一
日見釋迦金粟定光三如來放光襲其體。士乃曰。我
得首楞嚴定。繇是弟子益眾。大通二年。士欲導群品。
乃化妻子鬻身。助設大會。


○初祖菩提達磨示寂西天二十八祖



達磨居少林。為慧可說法。祇教外息諸緣。內心無喘。
心如墻壁。可以入道。可種種說心性。曾未契理。磨祇
遮其非。不為說無念心體。一日可忽曰。我巳息諸緣。
磨曰。莫成斷滅去否。曰不成斷滅。曰此是諸佛所傳
心體。更勿疑也。魏永安二年。忽謂門人曰。時將至矣。
汝等盍言所得乎。道副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
文字。而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解。
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磨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磨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禮三拜。依位而立。磨曰。汝
得吾髓。乃顧可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大士。
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并授汝袈
[027-0598c]
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曰請師指陳。曰內
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後代澆薄。疑
慮競生。云我西天之人。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
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後難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
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
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
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
同本得。聽吾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
五葉。結果自然成。又曰。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
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吾自到此。
凡五度中毒。我甞自出。而試之置石。石裂。緣吾本離
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踰海越
漠。為法求人。際會未諧。如愚若訥。今得汝傳授。吾意
巳終。言巳。乃與徒眾。往禹門。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楊
衒之。蚤慕佛乘。問磨曰。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
何。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又問。此外如何。
曰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厭有無。於法無取。不賢不
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為祖。又曰。弟子歸心三
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適聽師言。罔知
攸措。願師慈悲開示宗旨。磨知懇到。即說偈曰。亦不
覩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智而近愚。亦
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
凡聖同纏。超然名之曰祖。衒之聞偈。悲喜交併曰。願
師久住世間。化導羣有。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
[027-0599a]
萬差。多逢愚難。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否。曰吾
以傳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無此理。曰師若
不言。何表通變觀照之力。磨不獲巳。乃為讖曰。江槎
分玉浪。管炬開金鎻。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衒之
莫測。禮辭而去。時魏氏奉釋。禪雋如林。光統律師流
支三藏者。僧中鸞鳳。而議多與磨相違。磨玄風遐振。
有識咸歸。彼徒生嫉。數加毒藥。莫能中傷。至第六度。
以化緣既畢。遂端居而逝。即己酉十月五日也。塟熊
耳山。起塔定林寺。其年魏使宋雲。自西域還。遇磨葱
嶺。見手携隻履。翩翩獨逝。雲問。師何往。曰西天去。雲
歸具奏其事。帝令啟壙。惟隻履存焉。詔取遺履於少
林寺供養。梁武帝追憶。自撰碑文。刻之鍾山。其末云。
嗟乎。見之不見。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悔之
恨之。朕雖一介凡夫。敢師之於後云。


癸丑梁武帝問道傅大士



癸丑正月。傅大士遣弟子傅暀。詣闕奉書於梁武帝。
帝詔迎赴闕。問師事從誰。曰從無所從。師無所師。事
無所事。又問。何不論義。曰菩陸所說。非長非短。非廣
非狹。非有邊非無邊。如如正理。復有何言。


乙卯梁慧約法師入寂



大同元年九月。慧約示微疾。武帝勑遣舍人問疾。約
曰。今夜當去。至五鼓。異香滿室。左右肅然。乃誡門人
曰。夫有生有死。自然常數。勤修念慧。勿起亂相。言畢。
合掌而逝。約甞所乘青牛。吼淚不息。白鶴一雙。自建
[027-0599b]
塔。始環遶哀鳴。聲甚悽惋。後三日欻然而去。


已未傅大士說法王宮



大同五年。傅大士再入都。武帝延見。問曰。何為真諦。
曰息而不滅。曰息而不滅。此則有色。有色故鈍。如此
則居士未免流俗。曰臨財無苟得。臨難無苟免。曰居
士大識禮。曰一切諸法。不有不無。大千世界所有色
像。莫不皆空。百川叢注不過於海。無量玅法不出真
如。如來何故於三界九十六道中。獨超其最。視一切
眾生。有若赤子。天下非道不安。非禮不樂。帝默然。一
日帝請講金剛經。士纔陞座。以尺揮案一下。便下座。
帝愕然。有僧曰。陛下還會麼。曰不會。曰大士講經竟。


壬戌曇鸞法師往生淨土



東魏曇鸞。出家。志欲延壽。而後修佛法。聞江南隱士
陶弘景有仙術。至梁謁景。景欣然授以仙方十卷。及
還魏至洛。遇菩提流支。問佛法中有長生不死法否。
曰是何言歟。此土何曾有長生法。縱得少時不死。終
更輪迴耳。即授以觀經曰。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依
而修之。永出生死。鸞乃焚仙經。精修淨土。魏主號為
神鸞。興和四年。見香花幡樂來迎。奄然而逝。


佛祖綱目卷第二十七
[027-059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