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95 人天寶鑑-宋-曇秀 (master)



No. 1612-A



是集皆佛氏妙藥救世之書也。能令病者服之即愈。
至有盲聾喑跛之徒亦得除瘥。四明道人秀公久歷
湖海。此藥備甞無不應驗。宜乎刊行以壽後世。故余
樂為之序。


紹定庚寅六月望日蘭庭劉棐

No. 1612-B


人天寶鑑序


竊聞先德有善不能昭昭於世者。後學之過也。如三
教古德於佛法中有一言一行。雖載之碑傳實錄及
諸遺編。而散在四方不能周知徧覽。於是潛德或幾
無聞。愚甞出處叢林。或得之尊宿提倡。或訪求採摭。
凡可以激發志氣垂鑑於世者輒隨而錄之。總數百
段。目曰人天寶鑑。不復銓柬人品條次先後。擬大慧
正法眼藏之類。且昔之禪者未始不以教律為務。宗
教律者未始不以禪為務。至於儒老家學者亦未始
不相得而徹證之。非如今日專一門擅一美。互相詆
訾如水火不相入。噫。古者之行非難行也。人自菲薄
以謂古人不可及爾。殊不知古人猶今之人也。能自
奮志於其間則與古人何別。今刊其書廣其說。欲示
[001-0001b]
後世學者知有前輩典刑。咸至于道而巳。高明毋誚
焉。


紹定三年結制日四明沙門曇秀序No. 1612
人天寶鑑



唐德宗問曇光法師曰僧何名為寶。對曰。僧者具有
六種以寶稱之。一頓悟自心超凡入聖得名禪僧。二
解行雙運不入世流得名高僧。三具戒定慧有大辯
才得名講僧。四見聞深實舉古驗今得名文章僧。五
知因識果慈威竝行得名主事僧。六精勤功業長養
聖胎得名常僧。帝大悅遂詔天下度僧。唐僧傳


大善禪師南岳高第也。修法華禪門得慈悲三昧。時
衡陽內史鄭僧杲雖每遇縣令陳正業稱揚師德。而
鄭略無信向意。一日同陳出獵圍鹿一羣。鄭謂陳曰。
公甞稱大善禪師有慈悲三昧力。今日其鹿如何。陳
即率左右數人同聲念曰南無大善禪師。即時羣鹿
騰空而出。於是內史媿伏。國清石刻


左溪尊者諱玄朗。烏傷人。從學天宮威法。師得旨。後
[001-0001c]
栖身巖谷。或猿玃來以捧鉢。或飛鳥至以聽經。唯十
八種十二頭陁。如是處者三十年。若其細行修身悉
徇律制。故李華云。禪無私授不見身相。戒淨無玷不
假外儀。講不待眾。誨人無勌。居止偏廈。食無重味。夜
非披尋聖典未甞空秉一燈。日非瞻禮聖容未甞虗
行一步。一鬱多羅四十餘年。一尼師壇終身不易。未
甞因利說一句法。未甞為法受一毫財。本傳


五臺山無相禪師。禮佛示眾曰。汝輩才見泥像便如
舂米相似。曾無意謂。殊不知已躬分上各各有一尊
虗空來太小古釋迦古觀音。日夜在汝六根門頭放
光動地。四威儀內同出同。入未甞纖毫相離。何不學
禮取者箇佛。却去泥團上作活計。汝若禮得者箇佛。
即是禮汝自心。汝雖是顛倒妄想之心。從本巳來直
至今日廣大清淨。迷未甞迷悟未甞悟。與佛如來更
無欠少。只為汝貪著緣境。所以有生有滅有迷有悟。
若能一念回光便乃即同諸聖。故云佛在爾心頭。時
人向外求。內懷無價寶。不識一生休。又不見華嚴遂
法師道。我會得即心自性。如今凡修行動靜無不與
稱自性底道理相應。故我終日禮佛不作禮會。終日
念佛不作念會。且道華嚴作甚麼會。者箇恰如善財
入毗盧樓閣。證不思議自在境界相似。末後却道我
歷一百一十城。參五十三善知識。見種種境界。聞種
種法門。皆無有實。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見種種事。從
睡覺巳乃知是夢。諸禪德。善財雖向夢裏認得箇昭
[001-0002a]
昭靈靈。依前落在陰界。若是頂門具眼肘後有符。釋
迦彌勒是乾屎橛。文殊普賢是博地凡夫。真如涅槃
是繫驢橛。一大藏教是拭瘡疣紙。有甚樓閣可入境
界可證。其或未能如是。且向他夢裏禮取一拜半拜。
通行錄


天台韶國師處之。龍泉人。受具後尅意咨參。殊無所
入。至曹山隨眾而巳。因僧問法眼曰。十二時中如何
得頓息萬緣去。法眼曰空與汝為緣邪。色與汝為緣
邪。言空為緣。則空本無緣。言色為緣。則色心不二。日
用果何物為汝緣乎。韶聞悚然有省。復有禪者問如
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韶聞大悟。
法眼曰。汝當大闡吾宗。毋滯於此。遂遊天台。睠然有
終焉之意。時吳越忠懿王以國子剌台州。雅聞師名。
甞遣使迎之。申弟子禮。王一夕夢被人斷頸。驚疑不
釋遂決於韶。韶曰非常夢也。主字去却一點。不久為
王矣。王曰若果符此無忘佛恩。漢乾祐元年王嗣國
位。尊韶為國師。時天台智者教法。自會昌之變碩德
隱耀。所有法藏多流海東。螺溪寂法。師痛將蔑聞力
網羅之。先於金華藏中僅得淨名一䟽而巳。後因忠
懿王覧內典昧教相請扣於韶。韶稱寂洞明天台之
道。遂召寂建講。王乃喜。特遣十使杭海傳寫以還。由
是教法復振殆今不墜者。韶寂二師之力也。開寶四
年六月二十八日順寂于華頂峯。是夜星隕于地。天
降大雪。師之涅槃異相難以盡紀。具如燈禪師行業
[001-0002b]
等記。


智者顗禪師示眾曰。同學照禪師在南岳眾中。苦行
禪定最為第一。輒用眾一撮鹽作齋飲用。所侵無幾
不以為事。後行方等忽見相起。計三年增之至數十
斛。急令陪備。仍賣衣資買鹽償眾。此事非久。亦非傳
聞。宜以為規。莫令後悔。吾雖寡德行。遠近頗相追尋。
而隔剡嶺難為徒步。老病出入多以眾驢迎送。若是
吾客私計功醻。直令彼此無咎。吾是眾主。驢亦我得。
既捨入眾非復我有。我不合用。非我何言。舉此一條
餘事皆爾。國清百錄


兜率梧律師從學普寧律師。持巳精嚴。日中一食。禮
誦不輟。後住兜率。甞問道徑山琳禪師。琳見其著心
持戒不通理道。因戲謂曰。公被律縛無氣急乎。梧曰。
根識暗鈍不得不縛。望師憫而示之。琳舉婆修盤頭
甞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染為眾所歸。二十祖
闍夜多將欲度之。問其徒曰。此頭陁精修梵行。可得
佛乎。其徒曰。精進如此。何故不可。夜多曰。汝師與道
遠矣。縱經塵劫皆虗妄之本。其徒不憤。謂夜多曰。尊
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夜多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
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
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慾。心無所之名之曰道。
婆修聞巳獲無漏智。琳遂厲聲喝一喝云。直饒與麼
猶是鈍漢。梧於言下心意豁然。喜躍而拜曰。不聞師
誨爭解知非。今當持而不持。持無作戒更不消著心
[001-0002c]
力也。辭行回至丈室。屏去舊習。獨一禪牀。講倡之外
默坐而巳。俄一夕召明靜法師至曰。擇梧得徑山打
破情執。至今無一點事在。胸中今夜欲入無聲三昧
去也。由是寂然竟爾長寢。通行錄


真宗甞欲廢太平興國寺為倉。詔下之日有僧唐突
以謂不可廢。 上遣中使諭旨曰。不聽廢寺即斬。仍
以劒示之。祝曰僧行劒怖懼即斬。不然即赦之。中使
如所誡。僧笑引頸曰。為佛法死實甘餂之。 上悅。寺
遂免。韓子蒼曰。今時有如是僧。乃可稱衲子。石門集


法昌遇禪師。臨漳高亭人。幼棄家。有大志。遊方名著
叢席。浮山遠公指謂人曰。此後學行脚樣子。晚於分
寧之北。千峯萬壑。古屋敗垣。遇安止之。衲子時有至
者。皆苦其作勞。未甞有一語委曲以示其徒。學者不
能曉其意。又不能與之同憺泊辛苦。悉皆引去。以故
單丁住山。而晨香夕燈陞堂說法至老不廢。叢林所
服玩者無不備。龍圖徐禧歎曰。無眾如有眾。真本色
住山。將化前一日遇。作偈遺曰。今年七十七。出行須
擇日。昨夜報龜哥。報道明朝吉。徐覽偈聳然。邀靈源
同往。至彼巳寂然矣。汀江集


法智尊者。諱知禮。年至四十常坐不臥。足無外涉。修
謁都遣。一日謂諸徒曰。半偈忘軀一句投火。聖人之
心為法如是。吾不能捐捨身命以警發懈怠。胡足言
哉。於是結十僧修法華三昧。期滿三載共焚其身。時
翰林楊億致書確請住世。復以欣厭意而興難問。尊
[001-0003a]
者答曰。終日破相而諸法皆成。終日立法而纖塵必
盡。楊公復致問曰。風吟寶樹波動金蕖。是何人境界。
答曰只此見聞更無道理。公又問。法華梵網皆魔王
所說。答曰佛之與魔相去幾何。公知不可以義屈。亦
不可以言留。乃致書慈雲俾自杭至。明面沮其議。又
委州將保護無容以焚。是年公請師號於朝。 真宗
召楊問之。公因奏師遺身事。 上嘉歎之。重諭楊曰。
但傳朕意。請留住世。即賜法智之號。由是願行不得
施矣。復修光明懺為順寂之期。方五日趺坐。召眾曰。
人之生必有死。蓋常分爾。汝等當勤修道。勿令有間。
從吾之訓猶吾之生也。言畢稱佛而逝。教行錄等


圓通訥禪師。梓州人。性端靖。涖眾有法。律已精嚴。夜
必入定。初叉手自如。中夜漸昇至膺。侍者每眡此以
候天明。 仁宗聞其名。詔住淨因。訥以疾辭。舉璉以
自代。召對大悅。賜大覺禪師。至 英宗甞賜手詔。天
下寺院任性住持。璉不言。鮮有知者。及東坡制宸奎
閣記。移書審之云。宸奎閣碑謹巳撰成。衰朽廢學不
知堪上石否。見參寥說。禪師出京日。 英廟賜手詔。
其略曰。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是否。切請錄示全文。欲
入此一節。璉答云無。及寂乃得於書笥中。坡聞云非
得道之士安得有此薀藉。坡閣記云。師雖出世度人
而持律甚嚴。 上賜龍腦鉢。師對使者焚之。曰吾法
以壞色衣。以瓦鉢食。此鉢非法。使者歸奏。 上嘉歎。
久之師居處服玩可以化寶坊也。而皆不為。獨於都
[001-0003b]
城之西為精舍。容百許人而巳。


梁武帝問誌公曰。朕萬機之暇修諸善事。還有功德
也無。誌曰。有即有。非真功德。帝曰何謂其真。誌曰性
淨明心體自空寂是真功德。帝因有省。故先聖有言。
若能靜坐一須臾。勝造河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
塵。一念淨心成正覺。通行錄


真人孫思邈。京兆人。幼聰慧。日誦萬言。善莊老。尤篤
志釋典。年百五十歲。甞隱終南山。不食飲食唯服鉛
汞。與宣律師友善。議論終日。甞書華嚴經。時唐太宗
欲讀佛經。問邈曰何經為大。答曰華嚴經佛所尊大。
帝曰。近玄奘三藏譯大般若六百卷何不為大。而八
十卷者猶為大乎。答曰華嚴法界具一切門。於一門
中可演出大千經卷。般若經乃是華嚴一門耳。帝悟。
從是受持。釋氏類說


侍郎楊億書寄李維內翰。其略曰。假守南昌適會廣
慧禪伯。齋中務簡退食多暇。或坐邀而至。或命駕從
之。請扣無方蒙滯頓釋。半歲之後曠然弗疑。如忘忽
記如睡忽覺。平昔碍膺之物嚗然自落。積劫未明之
事㸌爾見前。固亦決擇之洞分。應接之無蹇矣。重念
先德率多參尋。如雪峯九度上洞山。三度上投子。遂
嗣德山。臨濟得法於大愚。終承黃檗。雲巖多蒙道吾
訓誘。乃為藥山之子。丹霞親承馬祖印可。而作石頭
之裔。在古多有於理無嫌。病夫今繼紹之緣。實囑於
廣慧。提激之自。良出於鼇峯也。忻幸因僧談道。侍郎
[001-0003c]
遂云。大凡參學人十二時中長須照顧。不可說禪道
時便有箇照帶底道理。日用作務時不可便無也。如
鷄抱卵若。是拋離起去暖氣不接。便不成種。子如今
萬境森羅六根煩動。略失照顧便喪身命。不是小事。
今來受此緣生。被生死繫縛。蓋為塵劫巳來順生滅
心隨他流轉。以至如今。諸人等且道。若曾喪失何以
得至。如今要識露地白牛麼。試把鼻孔拽看。又云釋
迦老子於靈山會上。目顧迦葉謂大眾曰。吾有正法
眼分付摩訶迦葉。又道。我於四十九年中不曾說一
字。此是什麼道理。若是諸人分上著一字脚不得。為
諸人各各有奇特事在。喚作奇特早是不中也。我道
釋迦是敗軍之將。迦葉是喪身失命底人。汝等且怎
生會。不見道。涅槃生死俱是夢言。佛與眾生竝為增
語。直須恁麼會取。不要向外馳求。若也於此未明。敢
道諸人乖張不少。侍郎臨終前一日。親寫一偈與家
人。令來日送達李駙馬處。偈曰。漚生與漚滅。二法本
來齊。欲識真歸處。趙州東院西。駙馬接得偈云。泰山
廟裏賣紙錢。天聖廣燈


張文定公。前身為琅邪知藏僧。書楞伽未終而卒。誓
云來生當再書。後知滁州遊琅邪山。周行廊廡殊不
忍去。氐藏院忽感悟。指梁間經函云。此吾前身事也。
令取而眡之乃楞伽經。與今生所書筆畫無異。甞讀
至世間離生滅猶如虗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
心。遂明已見。偈曰。一念存生滅。千機縛有無。神鋒輕
[001-0004a]
舉處。透出走盤珠。暮年出此經示東坡居士。仍以其
事語之。坡題其後。刻石金山。


頎禪師。秦之龍城人。初得法於天聖泰和尚。晚依黃
龍南禪師。南見其所得諦當。甚遇之。令住全之興國
開堂。遂為南之嗣。至夜夢神告曰。師遇惡疾即是緣
盡。言畢而隱。閱十三白果患大風。屏院事。歸龍城之
西為小庵。庵成養病其中。頎有小師名克慈。久依楊
岐。亦禪林秀出者。歸以侍病。奉禮至孝。乞食村落。風
雨寒暑。盡師一世而後巳。頎一日謂慈曰。吾之所得
實在天聖和尚。晚見黃龍道行兼重。心所敬慕故為
嗣之。豈謂半生感此惡疾。今幸償足。昔神仙多因惡
疾而得仙道。蓋其割棄塵累。懷潁陽之風。所以因禍
而致福也。吾不因此爭得有今日事。如今把住也由
我。放行也由我。把住放行總得自在。遂噓一聲。良久
而逝。闍維異香徧野舍利無數。舟峯錄


希顏首坐。字聖徒。性剛果。通內外學。以風節自持。遊
歷罷歸隱故廬。跡不入俗。常閉門宴坐。非行誼高潔
者莫與友也。名公貴人累以諸剎招之。堅不答。時有
童行名參巳。欲為僧侍左右。顏識其非器。作釋難文
以却之曰。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若予之參巳。非
為僧器。蓋出家為僧豈細事乎。非求安逸也。非求溫
飽也。非求蝸角利名也。為生死也。為眾生也。為斷煩
惱出三界海續佛慧命也。去聖時遙佛法大壞。汝敢
妄為爾。寶梁經曰。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無唾處。通
[001-0004b]
慧錄曰。為僧不預十科。事佛徒勞。百載為之不難得
乎。以是觀之。予濫廁僧倫有詒於佛。況汝為之邪。然
出家為僧。苟不知三乘十二分教。周公孔子之道。不
明因果。不達已性。不知稼穡艱難。不念信施難消。徒
飲酒食肉破齋犯戒。行商坐賈偷姦愽弈。覬覦院舍
車蓋出入。奉養一已而巳。悲夫。有六尺之身而無智
慧。佛謂之癡僧。有三寸舌而不能說法。佛謂之啞羊。
似僧非僧似俗非俗。佛謂之鳥鼠僧。亦曰禿居士。楞
嚴故曰。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非
濟世舟航也。地獄種子爾。縱饒彌勒下生出得頭來。
身巳陷鐵圍百刑之痛。非一朝一夕也。若今為之者。
或百或千至于萬計。形服而巳。篤論其中何有哉。所
謂鷙翰而鳳鳴也。碌碌之石非玉也。蕭敷艾榮非雪
山忍草也。國家度僧本為祈福。今反責以丁錢。示民
於僧不然。使吾徒不足待之之至也。只如前日育王
璉永安嵩龍井淨靈芝照一狐之翼。自餘千羊之皮
何足道哉。於戲。佛海穢滓未有今日之甚也。可與智
者道。難與俗人言。


梵法主。嘉禾人。棄家謁神悟法師。梵解行兼備為法
檀度。晚住北禪。甞乞食於市。或告止之。梵曰。先佛遺
規末世當行。非𧩫事也。梵持身御眾悉有律度。故其
法席典刑冠於西浙。甞訓其徒曰。十二時中四威儀
內皆有受用法門。若不研心體究如說而行。舉動皆
成魔業。且展鉢時曠野鬼神甞受飢虗。聞比丘擊鉢
[001-0004c]
聲益增飢火其苦愈重。故佛有誡。須令身心寂靜然
後受食施之。故清規有棄鉢水祝。祝曰唵摩休羅細
娑訶。百丈單傳心印者猶徇細行。況吾祖兼善毗尼
之教者乎。汝澡浴時尤不可忽。昔有比丘因浴戲笑
不修正念。後感沸湯相潑之報。故先聖令系心觀察。
常發願語。我今澡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
光潔。舉此二條餘事皆爾。汝等日用得不競競業業。
退步省思善用心矣。通行錄


慈雲式法師云。予與四明法智為友四十餘年。及終
不得一哭於寢門之下。嗟嘆之不足乃詠歌之。句云。
天上無雙月。人間只一僧。覧者無謂吾厚於所知。薄
於所不知。但見其解行有卓卓出人之異。寄極言以
暢所懷。異者何也。一家教部。毗陵師所未記者悉記
之。四三昧。人所難行者悉行之。雖寒暑相代。脅不至
席六十有九而終。其疾且頓而行道講訓無所間然。
門徒請宴不從。及死舍利莫知其幾。噫。非知之艱。行
之為艱也。


龍湖聞禪師。唐僖宗太子。眉目風骨清真如𦘕。僖宗
鍾愛之。然以其無經世意。百計陶寫終不回。唯慕霜
華之風。夢寐想見。中和元年天下大亂。遂斷髮逸遊。
人無知者。造石霜諸禪師。諸與語嘆曰。汝乘願力生
帝王家。脫身從我。真火中芙蕖。至夜聞入室懇曰。祖
師別傳事肯以相付乎。諸曰勿謗祖師。聞曰天下宗
旨盛大豈妄為之邪。諸曰待按山點頭即向汝道。聞
[001-0005a]
即日辭去。至邵武城外。見山鬱然深秀。遂撥草而進。
見一苦行隱其中。欣然讓其廬曰。上人當興此。長揖
而去不知所之。聞遂憩止十餘年。一日有老人謁曰。
我非人。龍也。以行雨不職。上天有罰。賴道力可脫。於
是化為小虵緣入袖中。至夜風雷挾坐榻。山岳震搖
而聞危坐自若。平明開霽虵墮地而去。頃有老人謝
曰。非大士之力為血腥穢此山矣。念無以報厚德。當
穴巖下為泉。他日眾多乏水。今所以延師也。泉今為
湖。因以名焉。寺記碑


仗錫巳禪師與浮山遠公遊。甞卓庵廬山佛手巖。後
至四明山。心獨居十餘載。虎豹在前。以定力故曾無
懼色。甞曰。羊腸鳥道無人到。寂寞雲中一箇人。爾後
道俗聞風而慕。住山四十餘年。翛然無毫髮之儲。冬
夏一布衲。唯以創業為任。經營積累作成禪林。凡眾
之宜有者大備之。獨不營丈室而與眾共處。蓋師不
以私室宴安為意也。有知事蘊躬。伺師遠出。潛為建
之。達觀穎禪師時主雪竇。聞之嘆曰。若非本色宗匠
不能有其良輔。非良輔無以尊道。師之德爾。仗錫達觀碑


辯才淨法師。杭之於潛人。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絛。
八十一日乃滅。父嘆曰。是宿世沙門。無奪其願。長當
事佛。及師之終實八十有一。殆其筭也。出家後凡見
法坐嘆曰吾願登此說法度人。首謁慈雲。日夜勤力
學與行進。不數年齒其高第。慈雲沒復事明智韶。韶
講止觀至方便五緣曰。淨名所謂以一食施一切。供
[001-0005b]
養諸佛及眾賢聖。然後可食。師聞之悟曰。今日乃知
色聲香味本具第一義諦。由此遇物中無疑矣。時沈
公叔才治杭。以謂觀音道場講懺為佛事。非禪那所
居。乃命師以教易禪。師至吳越。人歸之如佛出世。事
之如養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一十四年。
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師欣然舍去不以為恨。天竺
之眾分散四去。事聞於朝。明年俾復其舊。師黽勉而
還。如不得巳。眾復大集。清獻趙公與師為世外友。見
之而讚曰。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光輝。
復留二年。一日告眾曰。吾祖智者聖人也。猶以急於
化人害於已行。位本鐵輪而證止五品。況吾凡夫也
哉。謝去。老於南山龍井之上。以茅竹自覆。閉門宴坐
寂然終日。葉落根榮如冬枯木。風正波定如古㵎水。
故人以訥名之。師嚴於持律。講說不擇晝夜。甞曰。鬼
神威德不具。畏人。晝說或不得至。此夜人靜。庶幾能
聽。甞焚指供佛。左三右二僅能以執。其徒有欲効者
輒禁之曰。如我乃可。東坡一日謂曰。北山如師道行
者有幾。師曰僧人密行者多。非元淨所能測之。龍井雜碑


芙蓉楷禪師示眾曰。山僧行業無取。忝主山門。今欲
略効古人為住持體例。共報佛恩。與諸人議定。更不
下山。不赴齋。不發化主。唯將本院莊課一歲所得均
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隨人增減。可以
備飯則作飯。作飯不足則作粥。作粥不足則作米湯。
新到相見茶湯而巳。務要省緣。專一辦道。雖然如是。
[001-0005c]
更在諸人從長相度。山僧也強教爾不得。諸仁者還
見古人偈麼。山田脫粟飯。野菜淡黃齏。喫則從君喫。
不喫任東西。語錄


知者顗禪師示眾。舉古德住山。每令執爨者煑粥。一
日爨者觀火燒薪念念就盡。無常遷逝復速於是。即
於竈前寂然入定。數日方起。往上坐所具陳所證。敘
法轉深。上坐曰。汝前所言皆我境界。今所說者非我
所知。勿復言也。遂問。汝得宿命否。答曰薄知。又問何
罪為賤何福致悟。答曰。往世曾住此山。因有客至侵
眾少菜。由此譴責今為眾奴。前習未忘故易悟爾。
清百錄


大智律師比丘正名曰。梵語苾蒭。華言乞士。內則乞
法以沾性。外則乞食以資身。父母人之至親。最先割
捨。鬚髮人之所重。盡以削除。富溢七珍。棄之尤同草
芥。貴尊一品。眡之何啻煙雲。極厭無常。深窮有本。欲
高其志必降其身。執錫有類於枯䔧。擎鉢何殊於破
器。肩披壞服即是弊袍。肘串絡囊便同席袋。清淨活
命巳沽八正道中。儉約修身即類四依行內。九州四
海都為遊處之方。樹下冢間悉是栖遲之處。攀三乘
之逸駕。蹈諸佛之遺蹤。稟聖教以無違。真佛弟子。遇
世緣而不易。實大丈夫。可以戰退魔軍揮開塵網。受
萬金之勝供。諒亦堪銷。為四生之福田。信非虗託。乞
士之義。斯之謂歟。芝園集


靈源清禪師門牓。其略曰。惟清名曰住持。實同客寄。
[001-0006a]
但以領徒弘法。仰助教風為職事爾。若其常住所管
財物。既非已有。理不得專。一委知事僧徒分局主執。
明依公私合用支破。惟清止同眾僧。齋襯隨身缾鉢。
任緣去住而巳。伏想四方君子來有所須顧。寢食祇
接之。餘別難供應。蓋以彼所管者。世法則屬官物。佛
教則為眾財。偷眾財盜官物以買悅人情而取安己
有。實非素志之所敢當。預具白聞。冀垂恕察。石刻在天童


侍郎張九成居士。𤼭業進士之暇。篤志釋典。謁靈隱
明禪師扣宗要。明曰。正當磨礱器業奮發功名。詎能
究死生事乎。公曰。先儒有言。朝聞道夕死可矣。然世
出世之法初無有二。先朝名公由禪門得道者不知
其幾。曾何儒釋之異。師既為斯道主盟。安用設詞拒
我邪。明嘉其誠。勉應之曰。此事須念念不捨。久久緣
熟。時節到來自然契悟。復令看僧問趙州如何是祖
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久無所入。謁胡文定公
咨盡心行己之道。胡告以將語孟談仁義處類作一
處看。則要在其中。公稟受其語。造次不忘。一夕如廁
諦思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正沉默間忽聞蛙鳴。不覺
舉庭前柏樹子。驀有省。頌曰。春天夜月一聲蛙。撞破
虗空共一家。正恁麼時誰曾得。嶺頭脚痛有玄沙。公
偶見妙喜題像云。黑漆麤竹篦。佛來也一棒。由是願
見甚力。公尋還朝遷至禮部侍郎。聞妙喜入城謁之。
不值妙喜。報謁。寒溫外無別言。歸謂參徒曰。張侍郎
有箇得處。其徒曰。聞相見不曾說著禪字。胡為知之。
[001-0006b]
妙喜曰要我眼作甚麼。公奉祠得請詣徑山。問格物
之旨。妙喜曰。公只知有格物而不知物格。公罔措。徐
曰豈無方便。妙喜曰。不見小說載唐人與安祿謀為
叛者。其人先為閬守。有畫像在焉。明皇幸蜀見之怒
令侍臣以劒擊其首。其人在陜西首忽墮地。公聞之
恍如夢覺。題于壁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貫。
兩箇五百。公從是參道。得法自在曠然無惑。甞感歎
曰。凡聞徑山老人所舉因緣。無不豁然四達。如千門
萬戶不消一踏而開。或與之聯輿接席登高山之上。
或緩步徐行深水之中。非出常情之流。莫能知吾二
人落處。九成了末後大事。實出徑山老人。而此瓣香
不敢孤負。公貶南安一十四年。繙釋典解儒書。至有
衲子經過必勘驗。為禪悅之樂。未甞以得失芥蔕。而
識者莫不高其風服其達。公有書答中丞何伯壽。略
曰。九成與徑山往還太熟。抑亦有由。按諸故事。裴公
休乎師黃檗。韓退之之師大顛。李習之之師藥山。白
樂天之師鳥窠。楊大年之師廣惠。李和文之師慈照。
東坡之師照覺。山谷之師晦堂。無盡之師兜率。抑豈
與夫老嫗頭陁念南無洗廁籌等邪。徑山心地。一死
生。窮物理。至於倜儻好義。有士夫難及者。天日在上
安可誣也。若好交名士。欲以吾儕取重於世者。此盜
賊之所為爾。而謂斯人為之乎。既蒙警誨。自當稟承
蓄凝于心。非平昔受知門下。輒倒胷中盡布左右。惟
高明察之。公北還至贛州。妙喜亦從梅陽來。聯舟東
[001-0006c]
下。妙喜日提宗要。公退謂諸參徒曰。今日不是九成。
老和尚安肯傾倒禪河。使諸公得與聞乎。公鎮永嘉。
虗光孝禪席。以函翰至福唐西禪淨禪師曰。佛法離
披久矣。自徑山老人移嶺外。學徒無歸。今朝廷清明。
老人比還。是有興隆之期。而九成於此道實曾撞著。
故於此間欲求一二明公大家舉倡。以警昏翳。正欲
吾師慧然當吾之請。或以謂西禪厚光孝薄淨必。不
來為此說者。是以俗情待左右矣。然吾以此卜佛法
興替。如吾師有意興之。大家出半臂力。不勝幸甚。公
之推誠衛法備見於此。聞道傳


和庵主。姑蘇人也。性高潔。與世邈然。嘗遊湖湘。夜宿
旦過。時交禪師亦預席。和見其沉厚不語終夜危坐。
心奇之。和顧問曰。子萬里殊途何孤飛邪。交曰。昔有
一二今絕之。和曰何為絕之。交曰一者以捨遺之金
施於眾。予曰學道人眡此當如糞土則可予。雖拾以
施人。是未忘利。二者有母貧病。棄之而學道。予曰學
道雖超過佛祖。不孝亦奚為哉。不孝為利者。皆非吾
友也。和敬其賢遂與之遊。和誓曰。我二人効隱山輩。
向孤峯頂上盤結草庵。目視雲漢為世外之人。毋墮
流俗。交遂爽盟住天童。往訪之。和不顧。正言。陳叔異
闢書堂為庵。獨居二十年。翛然無長物。唯二虎侍右。
嘗有言曰。竹筧二三升野水。牕間七五片閑雲。道人
活計只如此。留與人間作見聞。雪牕記


曹山章禪師。泉州人。得祕旨於洞山价和尚。初受請
[001-0007a]
止撫之。曹山道法大振。學者雲委。僧問國內按劒者
是誰。山云曹山。僧云擬殺何人。山曰伹有一切總殺。
曰忽逢本父母作麼生。山曰揀甚麼。曰爭奈自己何。
山曰誰奈我何。曰為什麼不殺。曰勿下手處。復有紙
衣道者自洞山來。章問如何是紙衣下事。曰一裘才
挂體萬事悉皆如。章曰如何是紙衣下用。道者近前
叉手脫去。章笑曰。汝只解恁麼去。且不解恁麼來。僧
忽開眼曰。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章曰未是妙。
僧曰如何是妙。曰不借借。其僧下堂中而化。時洪州
鍾氏屢請不起。但書大梅山居一首答之。天復辛酉
季夏夜。問知事今日是幾。對曰六月十五。章曰平生
行脚只管九十日為一夏。明日辰時吾行脚矣。及時
焚香告寂。僧寶傳


法雲秀禪師。秦州人。前生與魯和尚厚善。一日謂曰。
我死後相尋我於竹鋪坡前。其家生兒魯往視之。兒
為一笑。三歲願隨魯出家。生有異相。軒昂萬僧中。凜
然如𦘕。嘗以怒罵為佛事時。司馬溫公方登庸。以吾
法太盛欲經營之。秀曰。相公聦明人類英傑。非從佛
法中來何由致此。而一旦遽忘佛囑乎。公意回。又李
伯時工畫馬。不減韓幹。秀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畫名。
況畫馬乎。期人誇以為得妙。他日妙入馬腹中矣。伯
時於是絕筆。又魯直好作艶詞。人爭傳之。秀曰。翰墨
之妙甘施於此。魯直笑曰又當置我於馬腹中邪。秀
曰。汝以艶語淫動天下人心。不止馬腹。正恐墮泥犁
[001-0007b]
中。語錄


孤山圓法師以奇才奧學翼贊經論盈於千萬。高臥
西湖之濵。權勢不得屈。貴驕不得傲。世俗不得友。是
時文穆王公至錢塘郡。僧悉迎關外。慈雲遣邀孤山
同往。圓以疾辭。笑謂使者曰。為我致意慈雲。錢塘駐
却一僧子。聞者歎美。圓每多脾疾。牀上敷筆硯。半起
半臥著述不倦。一日告眾曰。吾年四十有九。巳知住
世不久。若死毋擇地厚葬以加罪我也。汝宜陶器合
而葬之。及終自屬祭語云。謹以湖山雲月之奠。祭于
中庸子之靈。汝本法界之元常兮。寶圓之妙性兮。尚
無動靜之朕兮。豈有去來之跡兮。洎乎七竅鑿而混
沌死兮。六根分而精明散兮。遂使汝見自心而與外
境異兮。執生存與死滅兩兮。擾擾乎不可止也。昏昏
乎不可照也。吾嘗欲復混沌歸精明兮。乃於非幻法
中假作幻說。且非幻尚無。幻法豈有哉。汝中庸子亦
以微領其旨。汝既受於幻生。必當受於幻死。故吾託
幻軀。有幻病。口占幻詞。使幻弟子。執幻筆。成幻文。以
預祭汝幻中庸子。且欲令無窮人知諸法如幻也夫。
如是則如幻三昧在焉。嗚呼。三昧亦幻也。尚享。趺坐
而逝。閑居編


東坡曰。先妣方娠。夢僧至門。瘠而眇。軾十餘歲。時時
夢身是僧。又子由與真淨文壽聖聦二師在高安。夜
間同敘見戒禪師之夢。則戒之後身無疑。坡與真淨
書曰。前生既是法契。願痛加磨勵使還舊觀。坡往金
[001-0007c]
山值佛印入室。印云者裏無端明坐處。坡云借師四
大作禪牀。印云老僧有一問。若答得即與四大為禪
牀。若答不得請留下玉帶。坡即解腰間玉帶置案上
云請師問。印云。老僧四大本空。五陰非有。端明向甚
處坐。坡無語。印召侍者留下玉帶永鎮山門。印以衲
裙酬之。坡賦二絕句云。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
箭鋒機。會當乞食歌婢院裴相國衣衲裙乞食閨房中。換得雲山
舊衲衣。又曰。此帶閱人如傳舍。流傳到我亦悠哉。錦
袍錯落渾相稱。乞與徉狂老萬回唐則天賜錦袍玉帶與萬回和尚出
注坡詩


奘三藏法師年二十七往西域求法。自秦蘭涼三州
而行至瓜州出玉門關。關外有候望者居之。漸至沙
河。惡鬼異類不可勝數。始念觀音猶未遠去。及誦心
經發聲皆散。至兢伽河畔遇群賊。賊相謂曰此沙門
形皃端美。若以祭神得非吉也。令上壇欲揮刀。法師
語曰。吾巳知不免。願待少時令我安心取滅。師乃想
念慈氏願得生彼。聞諸妙法成就通慧。還來下生先
度此人。令修勝行。想念未畢。驚雷掣電飄風折木。賊
大懼。謝罪而散。本傳


相國裴休。河東人。守新安。日屬運禪師。初於黃檗山
捨眾入大安精舍。混迹勞侶。公入寺因觀壁畫乃問
主事是何圖相。答曰高僧真儀。公曰。真儀可觀。高僧
何在。主事無對。公曰此間有禪人否。答曰。近有一僧
投寺執役。頗似禪者。公命至。覩之欣然。曰。休適有一
[001-0008a]
問。諸德吝詞。今請上人代酬一語。運曰請相公問。遂
舉前問。運朗聲曰裴休。公應諾。運曰在甚麼處。公當
下知旨。如獲髻珠。公曰。吾師真善知識。示人剋的若
是。何汩沒於此邪。自是申弟子禮。復請住黃檗。公既
通徹祖心。復愽綜教相。諸方禪學咸謂裴相不浪出
黃檗之門。傳燈


劉遺民。名程之。彭城人。漢楚元王之後。祖考為晉顯
官。事母以孝聞。丞相桓玄太尉謝安嘉其賢。欲薦於
朝。公辭之。謁廬山遠公。厥後雷次宗周續之同來栖
遠。遠曰諸公之來盍為淨土之遊乎。遂命公作誓辭
以識盛事。社賢百餘人。十八人為最。公又拔乎其萃
者。公凡念佛時。見彌陀佛身紫金色以臨其室。公愧
幸悲泣曰。安得如來為我手摩其頭。衣覆其體乎。俄
而佛為摩頂且引袈裟以覆之。他日又見身入七寶
大池。其池蓮華青白相間。其水澄澈無有畔岸。中有
一人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公飲水甘美。及
寤猶覺異香發於毛孔。公曰。此吾淨土之緣至矣。誰
為六和之眾與我證邪。少頃緇徒咸集。公對尊像爇
香再拜。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能知有阿彌陀佛。此
香先當供養釋迦如來。次供阿彌陀佛。至於十方佛
菩薩眾。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願畢乃三扣齒。長
跪而卒。廬山集


王日休居士。龍舒人。性行端靖。少補國學。俄歎曰。西
方之歸為究竟爾。從是布衣蔬食。日課千拜以嚴淨
[001-0008b]
報。或曰。公既志念純一。復何事苦行邪。答曰。經不云
乎。非少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不專心苦到。安能決
定往生。居士在家持戒甚嚴。坐必宴寂。臥必冠帶。面
目奕奕有光。望之者信其為有道之士也。居士將順
世。徧別親故。且勉進淨業。至夜厲聲稱佛名。倡言佛
來接我。屹然立化。怡雲并聶𠃔迪記


靜上坐。初參玄沙得旨。後居天台。三十餘年不下山。
愽綜三學。操行孤立。禪者問曰。坐時心念紛飛。願師
示誨。靜曰汝當心念紛飛時。却將紛飛之心以究。紛
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
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
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
境也。境智俱寂心慮安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


道士吳契初。虢之朱陽人。為河清令。以部使者所劾。
隱于嵩山。尋遇石泰先生。吳問曰虗無之道可得聞
乎。石曰先覺有五無漏法。眼不視。魂在肝。耳不聞。精
在腎。舌不聲。神在心。鼻不香。魄在肺。四肢不動。意在
脾。五者相與混融。化為一氣。聚于三關。名曰鉛汞。但
身中求之。不必求於他也。吳稟受訣。久之功成。偶遊
西岳邂逅紫陽先生。謂曰。子之所得固可佳。若不明
性道。徒勞無益。吳曰。予能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
元宮。對境無心如如不動。復何性道之說邪。紫陽以
圓覺經示之曰。此是釋氏心宗。宜熟味之。他日知所
趨嚮。信吾不食言也。吳乃信受。一日誦至由寂靜故
[001-0008c]
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俄感歎曰。
從前閉門作活。今日掉臂行大道。由是徧歷禪會咨
決。之後謁單州東禪悰和尚。吳問曰。佛性堂堂顯見
住相。有情難見。若悟本來無我。我面何如佛面。學人
悟則悟巳。為甚不見佛面。東禪拈拄杖打出。吳方開
門豁然有契。頌曰。驀然覰破祖師機。開眼還同合眼
時。從此聖凡俱喪盡。大千元不隔毫𨤲。仙苑遺事


大隋真禪師。梓州鹽亭王氏子。族本簪纓。妙齡夙悟。
決志尋師。遂南下見藥山道吾。次謁大溈。服勤眾務。
食不至充臥不求暖。清苦鍊行履操不羣。大溈常器
之。溈一日問曰。子在此不曾問一轉話。真曰教某甲
向甚麼處下口。溈云何不道如何是佛。真便作手掩
溈山口勢。溈歎曰子真得其髓矣。爾後聿旋西蜀。甞
於要涂煎茶普施三年。偶遊後山見一古院號大隋。
山中有一樹圍四丈餘。南開一門。不假斤斧宛成一
庵。師乃居之。時人自曰木禪庵。獨居十餘年。聲聞遐
著。蜀王三召不從。慕師孤風無由一見。遣內侍齎師
號寺額等賜。師不受。凡三度送至。師確意却之。王再
遣使出勑云。此回禪師準前不受。當誅卿也。使者再
往懇拜云。禪師若更不受。某必受戮。師乃受之。師示
眾曰。老僧不為名利來此。須要得箇人。不可青山白
雲中趁爾是非。將來之世捨一報身草也無喫。諸禪
德。老僧行脚時到諸方。多是一千少是三百。眾在其
中經冬過夏。未省時中空過。向溈山會裏做飯七年。
[001-0009a]
洞山會中做柴頭三年。重處即便先去。只是了得自
己時中。干他人甚麼事。如諸佛菩薩皆是積劫勤苦
方得成就。似諸闍梨。還曾捨得甚麼身命。作得甚麼
勤苦。便道我會出世間法。世間法尚不會遇些子境
界。便自張眉努目消容不得。說什解脫法。長連牀上
坐。不搖十指。喫他信施了。合眼合口道我修行感果。
如是非獨謾自己亦謾諸聖。既在三衣下。直須親近
知識。了辦大事。不可又入輪回六趣去也。若是得自
在底人。論甚麼鑊湯爐炭驢胎馬腹。於中如喫美食
相似。若未得如是。便實受此報。一失人身再求欲似。
今日萬中無一。不見古德問僧何者為最苦。僧云受
地獄者為最苦。古德云此未是苦。出家不明理為最
苦爾。古人恁麼說話血滴滴地。當自銘心。時時警䇿。
莫令後悔。語錄


廣慧連禪師示眾。多勸人疎財利薄口體。又云。若欲
學道。先須貧苦鍊行。若不爾者。欲得道成。無有是處。
及璉示寂召眾曰。老僧尋常只教爾疎財利薄口體。
道業無有不辦。何故。一切罪業皆因財寶所生。一切
垢染皆因口體而起。老僧一生不蓄財。不別眾食。非
是老僧分外底事。乃佛有戒。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
無為法。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此
是佛之明訓。安可背違。我若要足衣食覓自在。何不
為俗隨所任運。又何須假佛形服。破滅法門作甚麼。
既為釋子當行釋行。不可道我有福有緣。縱意造業。
[001-0009b]
帶累師僧父母同入地獄。今時有般知識。自眼不正。
開口欲斷人命根。觸著便懷毒虵心行。見利見名如
蠅子見血一般。永無放捨。者般底也道我會禪會道。
行棒行喝。苦哉。汝輩行脚切須著眼。珍重。言訖而逝。
舟峯錄


光孝安禪師。永嘉人。翁氏。少莊重不喜喧囂。父異之。
令出家。往台之雲峯結茅而居。長坐不臥。一食終日。
不衣繒纊。唯壞衲以度寒暑。尋謁韶國師。師問曰。三
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爾向甚處見
老僧。安曰今日捉敗和尚。師曰是甚麼。安掀倒香臺
而出。師器之。安一日閱華嚴。至於身無所取。於修無
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巳滅。未來未至。見在空寂。到
此豁然入定。經旬餘方從定起。身心爽利頓發玄秘。
安以華嚴李長者釋論旨趣宏奧。因將合經。成一百
二十卷。盛行於世。忠懿王嚮師道望。命住越之清泰。
安不樂從。務唯宴坐丈室如入大定。一日定中見二
僧倚殿檻語話。有天神擁衛傾聽。久之俄有惡鬼唾
罵。復掃脚跡。及詢倚檻僧所以。乃初論佛法。後談世
諦。安曰。閑論尚爾。況主法者擊皷陞堂說無益事邪。
自是終身未甞談世故。安死闍維。舌根不壞柔輭如
紅蓮華葉。傳燈通行


明教嵩禪師。藤州人。得度後甞戴觀音像。誦其號日
十萬聲。於是世間經書不學而能。得法洞山聰公。慶
曆間至錢塘樂湖山稅駕焉。所居一室。翛然無長物。
[001-0009c]
清坐終日。非修潔行誼者不可造也。師之道妙。學者
器近不能曉悟。師亦不少低其韻撫徇其機。歎曰安
能員鑿以就方枘。聞之聖賢所為。得志則行其道。否
則言而巳。言之行由。是為萬世法。使天下學者識度
修明。遠邪林游正涂。奚必目擊受之謂己之出邪。即
閉關著書。書成携之京。因內翰王公素獻之。 仁宗
又為書先焉。 上讀至臣為道不為名。為法不為身。
歎愛其誠。旌以明教大師。賜其書入藏。既送中書。時
韓魏公琦覽之。示歐陽文忠公。公方以文章自任。以
師表天下。又以護宗不喜吾道。見其文謂魏公曰。不
意僧中有此郎。黎明當一識之。魏公同往見。文忠與
語終日。遂大喜。自韓丞相而下莫不延見尊重之。由
是名振海內。遂買舟東下。大覺璉公賦白雲謠以將
師之行。白雲人間來。不染飛埃色。遙爍太陽輝。萬態
情可極。嗟嗟輕肥子。見擬垂天翼。圖南誠有機。去當
六月息。寧知絪縕釆。無心任吾適。天宇一何寥。舒卷
非留跡。歸老於永安精舍。示化茶毗得六根不壞者
三。頂骨出舍利。紅白晶潔。狀若大菽。嗚呼。使其與奪
之不公。辯說之不契乎道。則何以臻於是矣。石門行業


終南山宣律師。初生齊朝。名僧護。居越之剡。鐫彌勒
像。次生梁。名僧祐。後生隋。名道宣。其祖湖州人。父為
陳吏部尚書。隨駕入長安。生于京兆。母氏夢月貫懷
而娠。又梵僧語其母曰。仁所懷者即梁祐律師。宜令
出家弘宣佛教。及下髮。剋苦勵志。唯求聖法。甞戴寶
[001-0010a]
函繞塔行道。願求舍利降於函中。七日果獲感應。由
是益精其志。日唯一食長坐不睡。樂入禪定。貞觀四
年在清官寺行般舟定。感天龍給侍。乏水示以白泉。
於安居日甞發誠禱。若坐夏有功願垂異相。後庭中
果生芝草。師因勞苦發疾。天王授以補心藥方。因告
師曰。今當像末。諸惡比丘廣造伽藍。不修禪慧。亦不
讀誦。縱有智者。千有一二。後在西明寺深夜行道。足
跌前階。聖者扶足。師問是誰。答曰北天王之子勑令
侍衛。師曰貧道修行無煩太子。太子威力自在。天竺
有可作佛事者却願致之。太子曰我有佛牙長三寸
闊一寸寶之久矣。密授與師宜加保護。師乃晝藏地
穴。夜捧行道。人莫得知。唯弟子綱律師密見其蹤。欲
揚之。師曰。信根淺薄謂吾妖妄。唯我與子乃可知耳。
師與天神往來甚眾。喜問靈蹤聖軌。隨問隨錄。集為
感通傳記。乾封二年春二月有神告曰。師將報盡。當
生彌勒內宮。并留香一裊。此天上棘林之香。帝釋所
焚者。是年冬十月有三日空中天樂花香迎請而逝。
別傳等記


智者顗禪師。姓陳。潁川人。生有重瞳。年十五於長沙
像前誓求出家。於禮佛時恍然如夢。見山臨海。山頂
有僧招手曰。汝當居此汝當終此。既寤精誠愈至。年
十八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逮受具戒。精通律藏
兼修禪定。時慧思禪師。武津人。名行高重。遙飡風德
不啻飢渴。其地乃陳齊兵刃所衝。重法輕生涉險而
[001-0010b]
去。思曰。昔日靈山會上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
矣。即示普賢道場。說四安樂行。於是昏曉苦到。如教
研心。于時勇於求法。貧於資供。切柏代香。捲簾進月。
月沒則燎之以松柏。盡則繼之以栗。經二七日誦法
華。至藥王品諸佛同讚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
來。到此一句身心豁然入定。持因靜發。照了法華。若
高暉之臨幽谷。達諸法相。似清風之遊太虗。將證白
師。師更開演自心所悟及從師受。四夜進功。功逾百
年。思歎曰。非爾莫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
前方便也。所發持者法華旋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
師千羣萬眾。尋汝之辯不可窮矣。於說法人中最為
第一。後為儀同沈君理請住瓦官。未幾謝。遣門人曰。
昔南岳輪下及始濟江東。法鏡屢明。心絃數應。初瓦
官四十人共坐二十人得法。次年百餘人共坐二十
人得法。又次二百餘人共坐十人得法。其後徒眾轉
多得法轉少。妨我自行化道可知。吾聞天台地記。稱
有仙宮。若息緣茲嶺。啄峯飲㵎。展平生之願。陳太建
七年秋入天台。有一老僧引之而進曰。師飲造寺山
下有基捨以仰給。師曰。正如今日草舍尚難。況辦寺
乎。僧曰。今非其時。三國成一有大勢力人當起此寺。
寺若成。國即清。當呼為國清。有定光禪師異人也。居
山三十載。迹晦道明。易狎難識。有所懸記多皆顯驗。
其夕宿定光草庵。光曰還憶招手時否。及觀所住之
處。宛如昔夢。因煬帝遣使詔師至石城。乃曰吾知命
[001-0010c]
在此。不須進前。輟斤絕絃於今日矣。聽倡無量壽竟
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
見能改悔者尚復往生。況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實不
唐捐。梵音聲相實不誑人。智朗請云。不審何位歿此
何生。誰可宗仰。師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為他損己。
只是五品位爾。汝問何生者。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
來迎我。問誰可宗仰者。豈不聞波羅提木叉是汝之
師。四種三昧是汝明導。教汝捨重擔。教汝降三毒。教
汝治四大。教汝解業縛。教汝破魔軍。教汝調禪味。教
汝折慢幢。教汝遠邪濟。教汝出無為阬。教汝離大悲
難。唯此大師可作依止。我與汝等因法相遇。以法為
親。傳習佛燈。是為眷屬。若不爾者非吾徒也。言訖如
入禪定。別傳


廬山遠法師。生于鴈門賈氏。甞請法道安法師。因聽
講般若有契。師與大尹張秘友善。一日謂曰。逆境易
打。順境難打。逆我意者只消一箇忍字。不片時便過。
若遇順境則諸事順適我意。如磁石見鐵。不覺不知
合為一處。無情之物尚爾。況全身在塵境中邪。後遊
廬阜。以山水清勝遂安止之。剌史桓伊剏東林以居
焉。從爾影不出山幾三十年。唯以淨土克念于勤。初
十餘年澄心系觀三覩聖相。而師沉厚不言。後二十
年於般若臺從禪定中見彌陀佛身滿虗空。又聞告
言。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師
始告其徒曰。吾自居此幸得三覩聖相。今復再見。吾
[001-0011a]
之往生決矣。汝當自勉。塔銘


溈山祐禪師。福州人。薙髮後往天台國清受戒。寒拾
預修路曰。不久有肉身大士來此求戒。師至。二人隱
於路傍深草中。待師過跳出作虎勢哮吼而接。師罔
措。寒云。自靈山別後。五生作人主來。今忘之。後參百
丈。一日侍立次。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師撥云無火。
百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示之。師發悟。禮謝。陳所解。
丈曰。此乃暫時岐路。經曰欲見佛性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已物不從他得。
令充典座。時司馬頭陀自湖南來。謂百丈曰。長沙西
北絕頂乃奇勝之地。可容千眾。丈曰老僧去之可乎。
頭陀曰。和尚骨人。彼是肉山。非所宜也。丈曰第一坐
可乎。曰非也。丈曰典坐可乎。曰真溈原主人。往彼十
餘年。眾方集。師遂往結庵。橡栗為食。猿鳥為侶。影不
出山。宴坐終日。如是九年。偶念曰。吾居久矣。竟無人
到。本圖利物。獨居何益。欲棄庵而去。至谷口虎豹虵
蠎橫於道路。師曰吾若於此有緣。汝各散去。不然從
汝啖之。言訖而散。於是復回。有神見曰。此山乃迦葉
佛時曾為蘭若。今當復成。常護此山。蓋受佛記爾。明
年大安領眾。輔成法社。寺碑


淨因臻禪師。生福之古田。得旨訣於浮山遠公。後謁
淨因璉公。公命首眾。及璉歸吳。以臻嗣席。 神宗甞
詔至慶壽宮。設高坐恣人問答。左右上下得未曾有。
臻為人純厚。渠渠靖退似不能言者。及其辯說縱橫
[001-0011b]
無硋。奉身至約。一布裙二十年不易。魯直太史題其
像曰。老虎無齒。臥龍不吟。千林月黑。六合雲陰。遠山
作眉。紅杏顋嫁。與春風。不用媒。老婆三五少年日。也
解東塗西抹來。隱山集


證悟智法師。台之林氏子。少聦敏。書過目成誦。雖醫
方卜筮亦皆通曉。一日遊講舍。聞說觀經。傾聽良久。
歎曰。落日之處吾有故鄉。今聞此若得家書。於是祝
髮。誓勤祖教。依白蓮僊法師問具變之道。僊指燈籠
曰。離性絕非本自空寂。理則具矣。六凡四聖所見不
同。變則在焉。智不契。後因掃地誦法華。至知法常無
性佛種從緣起。意遂豁然契悟。僊見之曰。且喜大事
決了。法華止觀此為喉襟。汝能省悟誠造微入妙。自
是游心昭曠。多以此示人。每涉五日始一寢。餘則涵
泳道要惟恐不及。一坐東山二十四年。兩山學徒與
之論辯無敢當者。師甞患後進囿名相膠筆錄。或者
至以一宗之傳為文字之學。異宗鄙之殊不領略。因
勉其徒曰。豈不思吾佛云是真精進。只者一句便有
向上機緣。何不覿面激揚斯事乎。後被命上竺。時丞
相秦公問止觀一法邪二法邪。師曰一法也。譬之於
水。湛而清者止也。可鑑鬚髮者觀也。水則一耳。又猶
兵也。不得巳而用之。以眾生重昏巨散之病。用止觀
之藥救其心性。歸為全一之體。俾法界寂然。名止。寂
而常照名觀。若專其所上。則何所觀。如公垂紳正笏
燕坐廟堂。不動干戈中興海宇。亦若是而巳。公喜曰。
[001-0011c]
非師安知佛法之妙。塔銘


東山能行人。教觀明白。以熏修為志。一入懺室。寒暑
不變者四十年。由是行人之名聞于江浙。能未甞自
謂修行者。則曰智者六時禮佛。四時坐禪。云修行之
常儀。況我何有焉。草庵因法師甞與同修。接膝而坐。
見其端謹不委不倚。或有疾。唯數日不食亦不廢禪
誦。而疾自愈。能為人剛潔。惡聞名利。凡得施物即散
於眾毫髮不留。所存者唯破衲壞絮而巳。夏則以篾
束之梁梠。冬則取以禦寒。每入山飼虎。虎無害意。或
風雨昏夜宴坐丘冢。身心安靜無有怖畏。院有山神
靈化一方。常所交接。或香積不給。知事必告於能。能
即禱之。來日施者窴門而至。僧問其故。施者曰。昨夜
巡門報云常住空虗。特奉供爾。行狀


汾陽昭禪師。太原人。器識沉䆳。少緣飾。有大志。於一
切文字。不由師訓自然通曉。幼孤。厭世出家。參名宿
七十餘人。皆妙得其家風。所至少留。不喜觀覽。或譏
其不韻。昭歎曰。先德行脚。正以聖心未通。驅馳決擇。
豈緣山水之翫乎。後參首山問百文卷席意旨如何。
山曰龍袖拂開全體見。昭曰師意如何。象王行處絕
狐蹤。昭遂大悟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勞漉始應
知。禮拜歸眾。時葉縣省和尚作首座。問曰見何道理
便爾自肯。昭曰正是我放身命處。後長沙太守張公
以四名剎請昭擇居。昭曰我長行粥飯僧爾。傳佛心
宗非細職也。前後八請堅不答。後以太子院迎之。閉
[001-0012a]
關高臥。石門聦禪師排闥而入讓之曰。佛法大事。靖
退小節。汝有力荷擔大法者。今何時而欲安眠哉。昭
矍然起曰。非公不聞此語。趣辦嚴吾行矣。既至宴坐
一榻。影不出山者三十年。師以汾州苦寒欲罷夜參。
感異比丘請法。龍德府尹李公以承天迎之。使三返。
不赴。使者當受罰。復至曰。必欲得師俱往。不然有罰。
師當念之。昭曰當先後之何必俱邪。昭令備饌且促
裝曰吾行矣。停箸而化。僧寶傳


真人張平叔。雅好清虗。在丹丘之廛遇頂汝貧子。出
龍馬所負之數。遂領厥旨。久之功成且曰吾形雖固
而本覺之性曾未之究。遂探內典。至楞嚴有省。著悟
真篇。又作禪宗歌頌。敘中引楞嚴十種仙壽千萬歲
不修正覺報盡還生散入諸趣之語。又曰。為此道者
當心體太虗內外如一。若立一塵即成滲漏。此不可
言傳之妙。曉得金剛圓覺二經則金丹之義自明。何
必分別老釋之異同哉。則知平叔乃求出離生死之
法必歸仗於佛為究竟爾。群仙珠玉


真人呂洞賓。河陽滿故人。生於唐天寶間。世為顯官。
累舉進士不第。因遊華山遇鍾離權。乃晉之郎將。避
亂學養命法。將度呂公。首以財施之。一日呂侍行。鍾
拾一塊石以藥塗之即成黃金。鍾遺之曰。前涂將粥
之。呂問曰此仍壞乎。鍾曰五百年壞。呂擲之曰他日
誤人去。鍾復試之以色。命呂入山採藥。化一小廬有
美婦懽迎之曰。夫故久矣。今遇君子。願不我棄。婦欲
[001-0012b]
執手而近。呂以手托開云。毋以革囊穢於我矣。言訖
其婦不見。即鍾離也。於是授以金丹之術及天仙劒
法。遂得遊行自在。詩曰。朝遊南越暮蒼梧。袖裏青虵
膽氣麤。三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謁龍牙
和尚問佛法大意。牙與偈曰。何事朝愁與暮愁。少年
不學老還羞。明珠不是驪龍惜。自是時人不解求。因
過鄂州黃龍山見紫氣盤旋疑有異人所止。遂入。值
機禪師上堂。師知有異人潛跡坐下。即厲聲曰。眾有
竊法者。呂毅然問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煑
山州。且道此旨如何。師曰守屍鬼。呂曰爭奈囊中有
長生不死藥何。師曰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呂不
憤而去。至夜飛劒脅之。師巳前知。以法衣蒙頭坐于
方丈。劒遶數帀。師以手指之。劒即墮地。呂謝罪。師因
詰曰。半升鐺內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呂
於言下有省。乃述偈曰。拗却瓢兒碎却琴。如今不戀
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仙苑遺事


給事馮楫居士。少游上庠。一日公試以生者德之光
論。中魁選。其文用圓覺經意發明之。雖在仕涂不忘
佛學。徧參名宿。居龍門從佛眼經行次。偶童子趨庭
吟曰。萬象之中獨露身。佛眼拊公背曰好聻。公於是
契入。後帥瀘南甞宴坐。有公事之餘喜坐禪。少曾將
脅到牀眠之句。尤篤意淨業。所至作繫念勝會。勸發
道俗。兵興來。教藏煨燼。不自厚養。所得俸給專施藏
經。有偈略曰。我賦躭痂癖。有財貯空虗。不作子孫計。
[001-0012c]
不為車馬逋。不充玩好用。不買聲色娛。置錐無南畝。
片瓦無屋廬。所得月俸給。唯將贖梵書。庶使披閱者。
咸得入無餘。古佛為半偈。尚乃捨全軀。是以不惜財。
開示諸迷徒。借問惜財人。終日較錙銖。無常忽到地。
寧免生死無。紹興二十三年公帥長沙。俄報親知期
以七月三日報終。至日令後廳設高坐。見客如平時。
降階望 闕肅拜。請漕使攝郡事。著僧衣履踞高坐。
囑諸官史及道俗各宜進道扶護教門。遂拈拄杖按
膝而化。滿大聘誌


趙清獻公。年四十餘。去聲色系心祖道。會佛慧泉禪
師來居衢之南禪。公日親之。泉未甞容錯一詞。後典
青州。政事之餘多務禪宴。忽大雷震驚豁然有契。頌
曰。默坐公堂虗隱几。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
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泉聞之曰趙悅道撞彩爾。
溪集


仰山寂禪師。韶州葉氏子。薙髮後夢獲一大珠光彩
射人。覺曰此是無上心寶。我得之當明心地。即遊方。
謁躭源巳契玄旨。後參溈山遂升堂奧。寂問如何是
真佛住處。溈曰。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𦦨之無窮。思
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寂言下頓悟。
暨受密印領眾住王莽山。化緣未契至袁州訪仰山。
沿流而上。有二神迎問曰。深山絕險。師自何來。師曰
吾欲尋一庵地。神曰。弟子福慶相遇。願施此山與師
居止。師曰。君既施我。須具廣大心。不見僧過。則吾受
[001-0013a]
君施矣。神曰諾。神遂指集雲峰下曰莫吉於此。師乃
結茅而居。木食㵎飲危坐終日。未幾二神見曰。徒眾
將盛。弟子住處不便。當易之。至夜風雷暴作。移廟于
堵田三十里。古塐神像巨松皆往。乃會昌三年夏四
月也。感異僧乘空而至曰。特來東土禮文殊。今日却
遇小釋迦。自是溈仰宗風大振於世。師將順寂。神求
緒言。師曰。吾幻泡之身隨緣興謝。來時無物去更何
求。神曰諸佛滅時天龍請囑。願毋違我。師以得法之
師溈山祐禪師正月八日忌齋為囑。殆今民人莫敢
違。寺記


道法師。西京順昌人。宣和詔改德士。師與林靈素抗。
辯邪正。愬于朝廷。忤旨流道州監。防卒曰。此去萬里。
宜茹葷酒以助色力。師曰。死乃天命。佛禁不可。犯卒
乃敬服師。未氐竄所前一日。郡守夜夢佛像荷枷入
城。僚屬亦有同夢者。翌早師至。大守語人曰。被罪之
僧必異人也。未逾月郡人患疾者太半。師鑿池祝水。
飲者咸愈。於是一方尊事不啻父師。尋令逐便道由
長沙。邂逅寂音。音以詩遺曰。道公膽大過身軀。敢逆
龍鱗上諫書。只欲袒肩擔佛法。故甘引頸受誅鋤。三
年竄逐心無愧。萬里歸來皃不枯。他日教門綱紀者。
近聞靴笏趁朝趨。時公卿大夫謂師有文武才略。請
加冠冤補官序分領兵權恢復故疆。師力辭。朝賢知
志不可奪。奏請賜寶覺圓通法濟之號。紹興改元宣
入。 上曰 先帝為妖術所惑。廢卿形服。朕與卿去
[001-0013b]
其黥涅可乎。師曰。臣雖感 聖恩。 先皇墨寶不忍
毀除。 上曰。者僧到老倔強。許自便。紹興三年師與
道士劉若謙詣朝廷。正祈禱道場所班次。其[筣-禾+金]略曰。
緣崇寧間林靈素等叨冐資品。紊亂朝綱。由是道壓
佛班。自建炎之來。所有道士官資巳行追毀。既無官
蔭。當遵 祖宗舊制。伏望朝廷明降指揮。特賜改正
頒行天下。以正風俗。時國政多故仍寢其說。至十三
年再行整會。僧左道右永為定制。後因旱魃為虐。奉
 旨宣入祈禱。師即登坐聲祝。且乞四金缾各置鮮
鯽魚。噀水密祝。即遣四急足放諸江沼。急足未回雨
巳霈然。 天顏大悅。塔銘


晦庵光禪師。閩之長樂人。出嶺謁圓悟佛心諸名宿。
會大慧寓廣因。光往從之。光一日侍行問曰。某到者
裏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曰。汝病最癖。世醫拱手。何
也。別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
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光益疑之。入室問曰。喫粥了
也。洗鉢盂了也。去却藥忌。道將一句來。光曰裂破。慧
震威喝云。爾又來說禪。光大悟。慧檛鼓告眾曰。兔毛
拈得笑咍咍。一擊萬重關鏁開。慶快平生在今日。孰
云千里𧸖吾來。光以頌呈曰。一拶當機怒雷吼。驚起
須彌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
錄等


沙門波若。高麗人。開皇間詣佛隴求智者禪法。未幾
即有所證。智者謂曰。汝於此有緣。宜須閑居靜處成
[001-0013c]
辦妙行。今天台華頂去寺六七里是吾昔日頭陀之
所。汝可往彼學道進行。必有深益。勿慮衣食。波若遵
訓。往彼曉夜行道不曾睡臥。影不出山十有六年。一
日忽下山告諸友曰。波若知命將盡。特出山與大眾
別爾。即回華頂而卒。天台石刻


正言陳了翁。南劍州人。妙年登上第。性閑雅與物無
競。見人之短未甞面折。但微示意警之而巳。公初尚
雜華。頗有所詣。及會明智法師扣天台宗旨。明智示
以止觀上根不思議境。以性奪修成無作行。忽有契
悟。晚年謫居海上。未甞有不滿意。唯剋念西歸。甞作
延慶淨土院記。其略曰。如來之敘九品。以至誠為上
上。智者之造十論。破疑心之具縛。縛解情忘。識散智
見。則彌陀淨境不假他求。若臨明鏡自見面像。又曰。
譬如清淨滿月。影見諸水。月體無二。攝流散而等所
歸。會十方而總于一。亦如十鏡環繞。中然一燈。燈體
交參東西莫辨。而方有定位。西不自西。各隨相融境。
將誰執。安以在廛執方之見。測度如來無硋之境乎。
因法師曰。了翁言淨土。可謂深賾佛祖之壺奧矣。
庵錄


石壁寺去杭越二十里。走龍山而西。窅然入幽谷。有
溪流巖石之美。雖其氣象清淑而世未始知之。自紹
大德.靖法師居之而其名方播。亦地以人而著也。靖
紹皆錢塘人。同依壽禪師出家。通練律部。時韶國師
其道大振。靖紹往從之。國師見且器之。即使往學三
[001-0014a]
觀法於螺溪寂法師。於是偕往事寂。講求大義。居未
幾所學巳就。靖紹復回石壁以會講眾。前後五十年
守其山林之操。未始苟游鄉墅閭里。處身修潔。吳中
宿學名僧皆推其高人。明教曰。出家於壽公。學法於
寂公。見知於韶公。三皆奇節異行不測人也。天下豈
可多得。二師皆遇而親炙之。假令得一見巳自甚善。
況因人而得法。二師之美多矣。塔表


海月辯都師。雲間人。生有異。父母令入普照出家。得
法明智。智老命代講八年。遂領寺事。翰林沈時卿以
威猛治杭。僧徒見者多懼。師獨從容如平日。公異之
俾涖僧職。遷至都僧正。時東坡作倅。喜其道行高峻
發言璀璨。甞序之曰。錢塘佛僧之盛蓋甲天下。道德
才智之士與夫妄庸巧偽之人雜處其間。號為難齊。
故僧職正副之外。別補都僧正一員。簿帳案牒。奔走
將迎之勞。專責副正巳下。而都師總領要略。實以行
解表眾而巳。師容止端靖不畜長物。有盜夜入其室。
脫衣與之使從支徑遁去。居無何勌於酬酢。歸隱草
堂。但六身隨身而巳。將順寂。先遺言須東坡至方可
闔棺。四日東坡始氐山中。見其端坐如生。頂尚溫。遂
作三絕哭之云。欲尋遺跡強沾裳。本自無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講堂月。滿庭依舊冷如霜。生死猶如臂屈
伸。情鍾我輩一酸辛。樂天不是蓬萊客。憑仗西方作
主人。欲訪浮雲起滅因。無緣却見夢中身。安心好住
王文度。此理何須更問人。塔銘
[001-0014b]


高麗僧統義天。棄王位出家。問法中國。首至四明。郡
將命延慶明智三學法隣二師為館伴。至杭州謁照
律師。願從律學。照為說戒法令習儀範。授以三衣盂
鉢錫杖。仍有偈曰。為汝裁成應法衣。更將盂錫助威
儀。君看宿覺歌中道。不是標形虗事持。朝廷復詔楊
次公館伴。所經諸剎迎餞如王臣禮。至金山獨佛印
牀坐納其大展次。公驚問其故。印曰。義天亦一異國
僧爾。眾姓出家同名釋子。安問貴種。若屈道隨俗先
失一隻眼。何以示華夏師法乎。朝廷以元為知大體。
僧傳等


天竺悟法師。錢塘人。每誦呪時身出舍利。所供像亦
如之。天聖三年慈雲欲以智者教觀求入大藏。文穆
王公擬達天聽。悟曰此非常之事。小子將助之。乃繪
千手像。誦大悲密語。誓曰。事果遂當焚此軀。未幾公
薨。悟益加精勵。晝夜不廢。越歲乃克如志。悟遂答前
誓。新盡屍在。袈裟覆體。儼然如生。眾咸異之。慈雲再
積香木焚乃方壞。舍利無數。三歲之後信者尚獲。慈
雲作讚刻石曰。悟也吾徒。荷法捐軀。其𦦨赫赫。其樂
愉愉。逮火將滅。儼如跏趺。逮骨後碎。璨若圓珠。信古
應有。今也則無。芳年三十。真哉丈夫。金園


晦堂心禪師。初承南禪師遺命。領住山緣十有三白。
於法席正盛時毅然謝事。居西園。以晦命其堂。且曰。
吾所辭者世務爾。今欲專行佛法。於是牓其門曰。告
諸禪學。要窮此道切須自看。無人替代。時中或是看
[001-0014c]
得因緣。自有歡喜入處。却來入室吐露。待為品評是
非深淺。如未發明。但且歇去道自見前。苦苦馳求轉
增迷悶。此是離言之道。要在自肯不由他悟。如此發
明方名了達無量劫來生死根本。若見得離言之道。
即見一切聲色言語是非更無別法。若不見離言之
道。便將類會目前差別因緣以為所得。只恐誤認門
庭目前光影。自不覺知方成剩法。到頭只是自謾。枉
費心力。宜乎晝夜剋巳精誠。行住觀察微細審思。別
無用心。自然有箇入路。非是朝夕學成事業。若也不
能如是參詳。不如看經禮拜度此殘生。亦自勝如亂
生謗法。若送老之時。敢保成箇無事人更無他累。其
餘入室。今去朔望兩度却請訪及。汀江


孝宗皇帝詔徑山主僧寶印於選德殿。 上曰。三教
聖人本同者箇道理。印奏曰。譬如虗空東西南北初
無二也。 上曰。但聖人所立門戶各別爾。孔子以中
庸設教。印曰。非中庸之教何以安立世間。故華嚴云。
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間法。法華云。治世語言資生
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上曰。今之士夫學孔氏
者多只攻文字。不見夫子之道。不識夫子之心。唯釋
迦老子不以文字教人。但直指心源。開示眾生各令
悟入。此為殊勝。印曰。非獨今之學者不見夫子之道。
當時十哲如顏子號為具體。盡其平生力量只道得
箇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如有所立卓爾竟捉摸未著。
而夫子分明八字打開與諸弟子曰。二三子以我為
[001-0015a]
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以此而觀。夫子未甞回避諸弟子。而諸弟子自蹉過
也。昔張商英丞相云。唯吾學佛然後能知儒。 上曰。
朕意亦謂如此。 上又問曰。莊老何如人。印云。只作
得佛門中小乘聲聞人。蓋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
雜毒。化火焚身入無為界。正如莊子所謂形固可使
槁木。心固可如死灰。於是稱旨。奏對錄


可久高僧。錢塘人。徧游講肆。深得天台旨趣。後居祥
符。喜為古律。造於平惔清苦。東坡以詩老呼之。坡因
元宵同僚屬觀燈。坡獨往謁之。見其寂然宴坐。作絕
句云。門前歌皷閙紛崩。一室蕭然冷欲冰。不把琉璃
閑照物。始知無盡本非燈。久律已甚嚴。長坐一食。四
威儀中法眼未甞去體。儉約自持。一布衲終身不易。
或絕粮辟穀宴坐而巳。晚居西湖之濵。脩然一榻不
留餘物。牕外唯紅蕉數本。翠竹數百竿。自號蕭蕭堂。
將卒語人曰。吾死蕉竹亦死。後如其言。怡雲集


楊次公云。大願聖人從淨土來。來實無來。深心凡夫
從淨土去。去實無去。彼不來此。此不往彼。而其聖凡
會遇。兩得交際。彌陀光明如大圓月。徧照法界念佛
眾生。攝取不捨。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
淨土念念彌陀。若能發心念彼佛號。即得往生。河沙
諸佛有同舌之讚。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佛言不信
何言可信。不生淨土何土可生。自棄已靈是誰之咎。
公臨終時見金臺從空而至。即說偈而逝。偈曰。生亦
[001-0015b]
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虗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
西方極樂。輔道集等


玄沙備禪師。福州人。姓謝。少漁於南臺江上。忽棄舟
從釋。芒鞋布衲。食才接氣宴坐終日。雪峯呼為備頭
陀。再來人也。何不偏參去。備曰。達磨不來東土。二祖
不往西天。峯然之。備縛屋玄沙。眾相尋而至。遂成叢
林。說法與契經合。諸方有要義未明者皆從決之。示
眾曰。佛道閑曠。無有途程。不在三際。豈有昇沉。建立
乖張。不屬造作。動即涉塵勞之境。靜即沉昏醉之鄉。
動靜雙泯即落空亡。動靜雙収即漫汗佛性何必對
其塵境如枯木寒灰。但臨機應用不失其宜。如鏡照
像不亂光輝。如鳥飛空不雜空色。所以道十方無影
像。三界絕行蹤。不墮往來機。不住中間相。譬由壯士
展臂不由他力。師子遊行豈求伴侶。九霄絕翳何用
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到者裏。體寂寂。常皎皎。赤
赫爓無邊表。圓覺光中不動搖。吞爍乾坤迥然照。傳燈


文潞公。居洛陽甞致齋往龍安寺瞻禮聖像。一日像
忽朽墮。公見之略不加敬。但瞪視而出。傍有僧曰。何
不作禮。公曰像既壞吾將何禮。僧曰。先聖道。譬如官
路土。私人掘為像。智者知路土。凡愚謂像生。後時官
欲行。還將像填路。像本不生滅。路亦無新故。公聞之
有省。由是慕道甚力。年九十餘。晨香夜坐未甞少廢。
每日願曰。願我常精進。勤修一切善。願我了心宗。廣
度諸含識。梅溪雜錄
[001-0015c]


普首坐。自號性空。得旨於死心。久居華亭。好吹鐵笛。
放曠自樂人莫測之。喜為偈句開導於世。偈曰。學道
尤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醒醒。將軍主將能行令。不
動干戈致太平。又曰。不耕而食不蠶衣。物外清閑過
聖時。未透祖師關棙子。也須存意著便宜。一日告眾
曰。坐脫立亡不如水葬。一省柴燒。二免開壙。撒手便
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舡子和尚高風難繼。百千年
一曲漁歌少人唱。遂向青龍江上乘木盆張布帆泛
遠而沒。普燈


愚法師。嘉禾人。棄儒從釋。精苦自勵凡三十年。加功
進行未甞一日輙廢。甞與道潛.則章二師為友。潛能
詩近名。而章與師韜光鏟彩不求人知。唯務已行。而
章先卒。及愚將順世。告眾曰。吾夢神人告云。汝同學
僧則章得普賢願行三昧巳生淨土。彼待汝久。曷可
遲留。於是淨土聖相及諸花樂悉見在前。愚即說偈
而逝。偈曰。空裏千花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踏得西歸
路穩。更無一點狐疑。行業記


東坡曰。巳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
腹空時即入靜室。端坐默念數出入息。從一數至十。
從十數至百數至數百。此身兀然此心寂然。與虗空
等不煩禁制。如是久之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時。覺此
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烝霧起。無始巳來諸病自
除。諸障消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爾時不
用尋人指路也。大全
[001-0016a]


靈芝照律師。錢塘人。幼有夙成。年十八以通經得度。
在沙彌中巳為眾講解習毗尼。每悵然興恨無所師
承。時處謙法師深得天台之道。師見之曰真吾師矣。
請居坐下。風雨寒暑日行數里。謙每講必待師至。或
少後眾以過時為請。謙必曰。聽講人未至。其愛之若
此。師欲棄所習而從之。謙曰。近世律教中微。汝他日
必為宗匠。當明法華以弘四分。吾道不在茲乎。師乃
慱究群宗以律為本。非苟言之實允蹈之。甞依南山。
六時致禮晝夜行道。持盂乞食衣唯大布。食不過中
一鉢三衣。囊無長物。凡有祈禬誠達穹昊。祈蝗而蝗
出境。祈雨而雨成霖。述古龐公命師禱雨。懺未絕口
震雷大霔。公曰。吾家數世不事佛矣。今遇吾師不得
不歸向也。太師史越王題其碑陰曰。儒以儒縛。律以
律縛。學者之大病。唯師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具足無
玷。而每蟬蛻於定慧之表。毗尼藏中真法主子。故能
奮數百歲後直與南山比肩。功實倍之。嚮使師身不
披緇。必為儒宗特立超詣。惜哉。師沒後二十六年。遺
馨不泯。朝廷錫號大智律師。塔曰戒光。以賜謚之寵
不及載劉公之文。因書于後。塔銘


大慧禪師謁湛堂準和尚指以入道捷徑。慧橫機無
讓。準訶之曰。汝不悟者。病在意識領會。是為所知障
矣。時逸士李商老參道於準。適有言曰。道須神悟。妙
在心空。體之不假於聦明。得之頓超於聞見。李擊節
曰。何必讀四庫書然後為學哉。以故結為方外友。準
[001-0016b]
示寂。慧謁丞相無盡居士請準塔銘。公雅以禪學自
許。非具大知見無敢登其門。慧承顏接詞綽有餘裕。
公稱之曰。子禪逸格矣。慧曰奈自未肯邪。公曰若爾
見川勤可也。於是謁圓悟京之天寧。因陞坐次。舉僧
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云東山水上行。若有
人問天寧。即向他道。熏鳳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慧忽
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却在淨顆顆處。每入室。
悟曰。也不易。爾得到者箇田地。可惜死了不能得活。
不疑語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末
後再蘇欺君不得。須信有者箇道理始得。悟室中甞
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開口便道不是。慧一日同客
藥石。把筯在手忘了喫食。悟笑謂客曰。者漢參得黃
楊木禪也。慧憤然問曰。和尚甞問五祖和尚有句無
句如藤倚樹。祖如何答。悟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
就。又問樹倒藤枯句歸何處。祖曰相隨來也。慧抗聲
曰我會也。從是豁然無有凝硋。未幾取道江西。邂逅
待制韓子蒼劇談儒釋。深嘆服之。館于書齋半年。晨
興相揖外。非時不許講。行不讓先後。坐不問賓主。相
忘爾。汝傾倒緒餘。無日無法喜樂也。後以丞相張魏
公挽住徑山。天下衲子靡然景從。眾將二萬指。慧不
不繩以清規。容其自律。每有禪者徵詰要義。或氣論
不合諍於大慧之前。慧不決巨細。例送堂司趁出。時
維那紹真。蜀之義士。大慧凡有令下寢而不行。甚則
令遊山。後聞于慧。慧大稱之曰。非妙喜龍象窟中。安
[001-0016c]
得有此悅眾。瑩仲溫曰。蓋師倜儻好義。趣識高明。性
雖急。量實寬。雖怒罵中實慈。眾中有不徇律者。一時
據令而行。未甞有傷人害物之意。師所以稱之者深
有旨矣。後人可不為鑑。正續傳


冶父川禪師。蘇之弓級也。以宿種故喜聽禪法。常參
景德謙禪師。謙示以趙州狗子無佛性因緣。早夜參
究從爾廢職。尉怒笞之。忽於杖下大悟玄要。謙為改
名曰。汝舊呼狄三。爾名道川。此去能竪起脊梁。益加
奮勵。則其道如川之增苟。其放怠無足言矣。川佩服
其訓。志願弗移。甞頌金剛經。今行於世。開法冶父。冬
至示眾曰。羣陰銷盡一陽生。草木園林盡發萌。唯有
衲僧無底鉢。依前盛飯又盛羹。舟峯集


德山密禪師。會下有一禪者用工甚銳。看狗子無佛
性話久無所入。一日忽見狗頭如日輪之大。張口欲
食之。禪者畏避席而走。鄰人問其故。禪者具陳。遂白
德山。山曰不必怖矣。但痛加精彩。待渠開口。撞入裏
許便了。禪者依教坐至中夜。狗復見前。禪者以頭極
力一撞。則在函櫃中。於是㸌然契悟。後出世文殊。道
法大振。即真禪師也。梅溪筆錄


神照如法師問法智尊者曰。如何是經王。尊者曰汝
為我主三年庫事却向汝道。如敬承其命。三年畢如
再請曰。今當說矣。尊者大喚本如一聲。忽然契悟。頌
曰。處處逢歸路。頭頭是故鄉。本來成見事。何必待思
量。教行錄
[001-0017a]


樝庵嚴法師。試經得度。依東山神照。照器之曰。吾宗
得人益不墜矣。擢居上首。師不特以講說為尚。凡出
處語默必與其法相應而後巳。時法真問止觀不思
議境。師曰。萬法唯一心。心外無別法。心法不可得。是
名妙三千。未幾法真移東掖。及謝事。命師繼踵。師曰。
昔智者年未五十巳散徒眾。四明年至四十長坐不
臥。吾老矣。又何人。詎暇住山乎。竟不受。隱居靈鷲之
東峯。有樝木一本。結庵於傍。名曰樝庵。其文曰。予年
六十歸卜草庵。庵成養病其中。且不以矯激流俗為
意。庵之左有樝一樹。因名焉。夫樝非名果珍也。比之
于梨栗豈無愧色。然梨以爽故致刻。栗以甘故見啖。
儻使梨栗有識性而自求於無用之地。且不可得。彼
樝者與桲為類。雖香而澁。強啖之。香不可使腹實。澁
不可使口爽。縱三尺豎子亦希採焉。磊磊在枝有自
得之狀。是可佳爾。於戲。人以智故勞其骨。樝以澁故
安其身。智乎澁乎。何者為真。予之不智。得與樝鄰。師
奉身之具止一小鉢。晨晝之飡唯三白。如是獨居二
十年。閉門宴坐世不可親。毗尼條章輕重等護。便用
之物細至於扊扅悉有潔觸。寂寥自得。專以安養為
所期。一夕夢池中生大蓮華天樂四列。師曰此吾淨
土相也。七日果逝。行業等記


昔有一尊宿以道學為宗教所重。晚年被 旨住山。
雅為 聖君賞遇。臨終 上震悼。詔令宣葬。侍臣奏
曰。此僧衣鉢太富見訟有司。 上不悅。眷禮遂衰。少
[001-0017b]
雲曰。惜哉。世利能蔽名喪德。今豐儲厚斂者烏可不
戒。少雲雜編


古德浴室示眾偈曰。從本腥臊假合成。皮毛津膩逐
時生。直饒傾海終朝洗。洗到驢年不解清。身惹塵埃
沽尚淺。心隨欲境染尤深。堪憐舉世忘源者。只洗皮
膚不洗心。滿斛盛湯大杓澆。檀那更望利相饒。後生
若不知來處。福似須彌立見銷。湖心石刻


分庵主。為道猛裂無食息暇。一日倚石闌看狗子話。
雨來不覺。良久衣濕。知是雨爾。後因行江干聞階司
喝侍郎來。忽然大悟。偈云。幾年箇事挂胷懷。問盡諸
方眼不開。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從是
不規所寓。庵居劒門。化被嶺表。偈語走筆而成。自題
像曰。面目兜搜。語言薄惡。癡癡酣酣。磊磊落落。罵風
罵雨當慈悲。是聖是凡難摸索。每日橋頭橋尾等箇
人。世無王良。伯樂一生空過却。隱山


靈源清禪師。南州武寧人。風神瑩徹。好學不倦。黃太
史曰。清兄好學若飢渴者之嗜飲食。依晦堂。晝夜參
決至忘寢饍。一日晦堂與客語話次。清侍立。客去久
之。清只在舊處立。堂呼之曰清兄死了也。於是有省。
清與佛鑑書曰。某兩處住持。凡接東山師兄書。未甞
有一句言及世諦。其叮嚀委囑在忘軀弘示此道而
巳。到黃龍得書云。今年諸莊皆旱損。我總不憂。只憂
禪家無眼。一夏百餘人入室。舉箇趙州狗子話。無一
人透得。此為可憂。至哉斯言。與憂院門不辦怕官人
[001-0017c]
嫌責。慮聲名不掦恐徒屬不盛者。實相遠矣。汀江筆語等


佛燈珣禪師。霅川人。久依佛鑑和尚。隨眾咨請邈無
所入。俄歎曰。此生若不徹證。誓不展被。於是四十九
日只靠露柱立地。如喪考妣相似。偶佛鑑上堂曰。森
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珣即頓悟往見佛鑑。鑑曰可
惜一顆明珠被者風顛漢拾得。圓悟聞得。疑其未然。
乃曰我須勘過始得悟。令人召至。因遊山偶到一水
潭。悟推入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珣狼忙
應曰潭深魚聚。又問見後如何。樹高招風。又問見與
未見時如何。曰伸脚在縮脚裏。悟大稱之。舟峯語錄等


秀州暹禪師。方五歲秀氣藹然。母異之。令往資聖出
家。徧歷禪會乃還。而秀郡未有禪居待來者。亦有所
闕。師乃一更其院。如十方禪規主之。時吳中僧坐法
失序。輒以勢高。下不復以戒德論。師慨然甞以書求
理於官。得正其事。師語明教嵩曰。吾不能以道大惠
於物。德行復不足觀。以媿於先聖人。苟忍視其亂法。
是益媿也。明教曰。不必謙也。宗門道妙罕至。十二頭
陀出世至行也。吾徒之所難。能為法而奮不顧身亦
人之難能。師皆得而行之。又何愧乎。影堂記


圓照本禪師。常州人。天質粹美不事緣飾。依天衣懷
和尚。弊衣垢面探井臼典炊㸑。晝則驅馳僧事。夜則
坐禪達旦。精勤苦到略不少怠。或謂之曰。頭陀荷眾
良勞。本曰。若捨一法不名滿足。菩提決欲此生身證。
敢言勞乎。瑞光虗席命師主之。既至。擊皷集眾。皷忽
[001-0018a]
墮地。圓轉震響。有僧呼之曰。此和尚法雷震地之祥
也。俄失僧所在。從是法席大盛。後以諸剎爭迎之。晚
主淨慈與靈芝照律師友善。照授師法衣。師終身陞
坐必為衣之。東都曦法師定中見淨土蓮華大書金
字云。杭州永明寺比丘宗本坐。曦異其事。特往瞻禮
而問曰。師是別傳之宗。何得淨土有位邪。曰雖在禪
門。常以淨土兼修爾。行業等記


仰山圓禪師。吁江人。稟戒後為道勇決。聞妙喜居梅
陽往依之。服勤炊㸑精苦自勵。妙喜見其器識精敏。
甞異之。因小參聞舉修山主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
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聖人若會即是凡夫。凡夫若
知即是聖人。忽然有契。後主衢之祥符。遷袁之仰山。
視事閱七日。講禪門告香之禮。首坐領眾羅拜。咨以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伏望慈悲開示因緣。圓徐曰。若
欲究明生死事。直須於行住坐臥處覰看生從何來
死從何處。畢竟生死作何面目。良久不起于坐。泊然
蟬蛻。行狀


大慧曰。近代主法者莫若真如哲。善輔叢林者莫若
楊岐會。慈明真率。作事忽略。殊無避忌。楊岐忘身。事
之惟恐不周。惟慮不辦。雖衝寒冒暑未甞急己。惰容
自南源終于興化三十年。總柄綱律。盡慈明一世而
後巳。真如者始自束包行脚。逮于應世領徒。為法忘
軀不啻飢渴。造次顛沛。無遽色無疾言。一室翛然安
靜自怡。甞曰。衲子內無高明遠見。外乏嚴師良友。鮮
[001-0018b]
克有成器者。嗟于二老實千載後昆之美範也。與西善書


石牕恭禪師。道行孤峻才刃有餘。久依天童宏智禪
師。細大職務靡不歷試。一日歸省母。母曰汝行脚本
為了死生度父母。而長為人主事。苟不明因果。將累
我於地下。恭曰。某於常住毫髮不欺。雖一炬之燈亦
分彼此之用。無足慮我。母曰。然過水得不脚濕。怡雲錄


泰華可夷也。飲食可無也。而孝不可忘也。故大孝同
天地竝日月而健行不息。大戒曰。孝順父母師僧。孝
名為戒。則孝可忘乎。吾儕祝髮預三寶數者。無問貧
富貴賤。唯尚以道。唯尚以孝。間有父母無親屬共億
者。佛許減衣鉢一分以奉之。若不躬父母之養者。非
吾釋之子也。叢林分論


牧庵朋法師。婺之金華人。見車溪卿公發明大事。累
尸大剎。學徒奔萃惟恐其後。師臨講不預看讀疏文。
俾侍者簽出起止。以樂說辯流瀉不竭。甞謂眾曰。自
領徒巳來七番講摩訶止觀。於正修中未甞舉口道
著一字。又曰。我於大部中欲作箇小難如片紙大亦
作不成。所謂文字性離皆解脫也。晚主明之延慶。一
日登坐講調御丈夫次。忽數士夫至。聽師舉唱。師曰。
若在儒教論丈夫事。如忠臣不畏死。勇士不頋生。故
能立天下之大事。成億代之顯名。乃至不為名利聲
色所惑溺者。皆名丈夫。若在吾教。則以一心三觀為
舟航。六時五悔為櫓棹。降伏諸魔。制諸外道。是名大
丈夫爾。士夫嘆美而去。行業
[001-0018c]


無畏久法師。餘姚人。依慧覺璧公得旨。後徧歷禪會。
甞入徑山佛日之室。佛日夜坐必召師至。命說天台
旨趣及楞嚴大意。深遇之。出世清修。學者雲集。師患
後生單寮縱恣。闢屋為眾堂。淨几明牕蒲褥禪板。洒
然有古叢社之風。講次見學者膠文相皷異說。歎曰。
天台之道由四明而興。亦由四明而廢。非聖人復生
孰能扶持哉。識者謂師知言。師天資慧利。辯說如流。
舉止委蛇。與物無忤。終身與之游處者未甞見有喜
慍之色。日課七經。夜則宴坐。率以為常。創無畏庵歸
老焉。塔銘


紹興癸亥冬大慧禪師蒙恩北還。時育王虗席。宏智
和尚舉大慧主之。宏智前知其來多眾必匱食。智預
告知事曰。汝急為我多辦歲計。應香積合用者悉倍
置之。知事如所誡。明年大慧果至。眾盈萬餘指。未幾
香積告匱。眾皆皇皇。大慧莫能錯。宏智遂以所積之
物盡發助之。由是一眾咸受其濟。慧詣謝曰。非古佛
安能有此力量。慧一日執智手曰。吾二人偕老矣。爾
唱我和。我唱爾和。一旦有先溘然者。則存者為主其
事。越歲宏智告寂。大慧竟為主喪。不逾盟也。雪牕雜記


圓覺慈法師解行兼備。學者宗之。東掖虗席。能文二
師然指請師主之。慈至。法席鼎盛。盛暑講罷歸方丈
偃息。而文適至。謂師曰。東掖道場世世皆有道者主
之。講罷不在懺室即在禪堂。未有偃臥自恣者也。慈
聞曰。敢不敬命。自後祁寒溽暑殊不少怠。草庵錄
[001-0019a]


南岳讓和尚參六祖。有般若多羅讖云。汝一枝佛法
從汝邊去。向後出一馬駒蹋殺天下人在。即馬祖是
也。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識。世人謂之觀音應化。凡住
持皆王臣供給。有院主二十年管執常住。不置文曆。
一日有司磨勘。囚禁在獄。乃自惟曰。我此和尚不知
是凡是聖。二十年佐助伊。今日得此苦毒之報。馬祖
於寺中覺知。令侍者裝香端然入定。院主於獄中忽
爾心開。二十年用過錢物一時記得。令書司口授筆
寫計筭無遺。通明集


雪堂行和尚云。高庵為人端勁。動靜有法。處已雖儉。
與人甚豐。聞人有疾如出諸已。至於蒼頭廝役。躬往
候問。聽其所須。及死不問囊篋有無。盡禮津送。其深
慈愛物真末世之良軌。怡雲錄


黃太史與胡少汲書曰。公學道頗得力。治病之方當
深求禪悅。照破生死之根。則喜怒憂患無處安脚。疾
既無根。枝葉無能為害。投子聦.海會演皆道行高重。
不愧古人。若從文章之士學妄言綺語。只增長知見。
何益於已事。梅溪集


簡堂機禪師。台之仙居楊氏子。風姿挺異。才壓儒林。
年二十五棄妻拏學出世法。晚見此庵元禪師。密有
契證。出應莞山。刀耕火種。單丁者一十七年。偈云。地
爐無火客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拾得斷麻穿壞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每謂人曰。某猶未穩在。豈以住山
落吾事邪。而念道不減。在眾之日晝夜參究。殊不少
[001-0019b]
廢。一日偶看斫樹倒地。忽然大悟。平昔硋膺之物泮
然氷釋。未幾有江州圓通之命。師曰吾道將行。即欣
然曳杖而去。登坐說法云。圓通不開生藥鋪。單單只
賣死貓頭。不知那箇無思筭。喫著通身冷汗流。大同拾遺


隱山與靈空書曰。沙門高尚大聖慈蔭之力。後世紛
紛者自卑賤之。三三兩兩出沒於泉石間。其氣象與
天台巖洞無異。頻頻傴僂王公之前。得不為識者掩
口。年來糞火煨芋。不起謝恩之風。固不復見覓一人。
如政黃牛志庵主。大似掘地覓天。


紹興十三年左修職郎詹叔義上財賦表。乞住賣度
牒。朝廷依至三十二年。侍郎吳子才上表陳請。仍許
頒賣。尋被論以為侫佛邀福。罷歸巖谷。宴坐一榻。味
經禪以自飫。弄雲泉以自娛。仍製一棺。夜則偃臥其
中。才至分夜令二三童子擊棺而呼曰。吳子才。歸去
來。三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吳聞即起禪
誦。如是精進者數年。及終命家人曰。汝聞乎。家人曰。
不聞。吳曰汝當斂念而聽。悉聞空中隱然有天樂之
音。吳曰清淨界中失念來此。金臺既至則予行矣。言
訖而逝。雪牕記


寂室光禪師住靈隱日。兄往訪之。茶湯而退。兄意不
悅。知事延至庫堂備食待之。光聞曰。無故受食。他日
累我在。令兄填還而去。汀江筆語


長靈卓禪師命無示立僧。法席嚴肅不事堂廚。唯安
禪以當佳供。夜參以當藥石。其間衲子有不任者。無
[001-0019c]
示告卓曰。人以食為先。若是則眾將安乎。卓慍之曰。
表率安可為此。無示云。某不爭堂廚。教誰爭邪。慈航小參


孝宗賜佛照禪師手詔曰。禪師所奏菩薩十地。乃是
修行漸次。從凡入聖。夫復何疑。方知脚踏實處。十二
時中曾無間斷。以至圓熟。雜染純淨俱成障硋。作止
任滅。脫此禪病當如禪師之言。常揮劒刃卓起脊梁。
發心精進猶恐退墮。每思到此。兢兢業業未甞敢忽。
今俗人乃以禪為虗空。以語為戲論。其不知道也。如
此茲事至大。豈在筆下可窮聊敘所得爾。


慈航朴禪師。福州入。生于世家。忽厭浮幻。脫身從釋。
師納戒時身心輕安。如在空際。戒師曰。子真得上品
妙戒矣。由是終身持戒嚴甚。主天童二十年。未有一
日輒背眾食。雖病不違。奉己甚約待眾至豐。有小師
知庫畢。歸拜師曰。某竭力營轉增一倍贏。不敢自與。
納之常住。師怒曰。汝所贏者。從巧取不義得之。常住
物乃淨財也。豈容汝不義物乎。終不納。其僧逐之。師
凡童行剃染。令入沙彌寮。習登壇受戒儀軌。及誦遺
教經。方令受具戒。受具畢入新戒寮。受持三衣一鉢。
夜則展坐具披五條而睡。復請一精誦戒經者與之
教授。誦至通利方許參堂。越二三夏山門方督掌務。
願遊方者師必欣然動于眉睫。贈道具促其行。甞誡
其徒曰。古者為僧。朝廷以試經得度。故發心從釋者。
皆英特上行。誓求佛果之士也。爾時佛法淡薄。名存
實忘。多資者服方袍。資不贍者裨販為利。貪偽捷出
[001-0020a]
無所不至。一朝得預緇流。自謂畢生了辦。更不克己
進修。便乃撥無因果。虗喪光陰。徒消信施。皆由不知
出家正因。不明佛法罪淨。不解三乘十二分教。不達
一切諸法本空。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謟奉貴權干求
應世。且無為法身心一味。貪嗔造過。如斯之徒入我
法內。傷敗壞亂為害滋多。佛言譬如師子身中蟲。自
食師子身中肉。非外道天魔能破汝。既正因出家。正
因為僧。須當遠離魔道。遵持佛戒。若是達道人。總不
消恁麼。奈汝積劫至今。心識昏倒。為僧之初。不以三
衣一鉢種種禁戒制御其心。安可入道。譬如象馬𢤱
悷不調。加諸楚毒方乃調伏。若不如是。異時三塗苦
重悔將無及。我在無示會中凡遇五夜必參誡行者。
我須往聽。聞他苦口為人。不覺涕淚俱下。凡登無示
之門。聽其舉揚觀其行事。雖老於叢林者亦皆汗下
心死。蓋者老和尚生平真實行說俱到。四十餘年不
食非時。不畜衣鉢。至於持己細行悉徇律制。以故所
至住山不動聲氣。自然法席雍肅。諸方目曰鐵面。汝
為釋子。當抗志慕古。依言立行。毋墮庸俗。無示甞曰。
我為主法者。若不方便教汝攝心為道。汝他日無知
造罪。老僧未免同汝受苦。今不可使汝無聞。聞而不
行非我之咎。不見良禪師。靖州人。楊岐會下尊宿。有
小師犯戒律。臨終入惡道。其母夢其子衘恨於師曰。
皆父師不能導我為善。致受是苦。其母以是夢告於
良。良未之信。龍圖徐禧德占是時為布衣。甞參扣於
[001-0020b]
良。德占俄夢入一官府兵吏斧鉞森列左右。熟視之
乃良禪師坐於庭下。鬼卒以杵撞其背。號呌震裂。復
見其小師枷鏁杻械蹲踞其側。德占問守閽吏曰。二
僧何罪。吏曰老者乃少之師。以其師平時不能訓導。
縱令破戒。故師之罪特重爾。此猶生報。後七日與子
同墜無間。斯為大苦。德占夢覺遂詢良之所以。乃云。
數日來背痛如擊撞。藥不可療。七日果卒。德占甞擘
窠大書于分寧諸剎之壁。紹熙間光孝超禪師榜于天童行堂壁


法智尊者學行高妙。凡所著作莫不立宗旨闢邪說。
開獎人心到真實地。指要書成。雪竇顯禪師持出山。
羞齋為慶。仍有茶榜具美其事。則知在昔禪教一體
氣味相尚。至有如此。與今暗禪奪教者。非同日語也。
草庵錄


黃龍心禪師。南雄人。為儒生有聲。年十九目盲。父母
許以出家。忽復見物。遊方謁南禪師。雖深信此事而
不大發明。辭往雲峰。會峰謝世就止石霜。因閱傳燈。
至僧問多福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曰一莖兩莖斜。
僧云不會。福曰三莖四莖曲。此時頓見二師。歸禮南
公。方展坐具。南曰汝入吾室矣。師亦踴躍自喜。即應
曰。大事本來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話下語。南曰。若
不令汝究尋到無用心處。自見自肯。吾則埋沒汝也。
會南入滅。道俗請師繼踵。四方歸仰。不減南公時。然
師雅尚真率。不樂從務。五求解去乃得謝事。未幾謝
師直守潭州。虗大溈以致師。三辭不往。又屬江西轉
[001-0020c]
運彭器資請所以不應長沙之意。師曰。馬祖百丈以
前無住持事。道人相尋於空閑寂寞之濵而巳。其後
雖有住持。而王臣尊禮為天人師。今則不然。挂名官
府。直遣伍伯追呼。此豈可復為也。器資以斯言。及命
師直復致書曰。願得一見。不敢以住持相屈。師與四
方公卿意合。千里應之。不合雖數舍不往。師以內外
書徵詰開示。使人因所服習。克已自觀。悟則同歸。歸
則無教。諸方訾師不當以外書糅佛說。師曰。若不見
性則祖佛密語盡成外書。若見性則魔說狐禪皆成
密語。故四十年間士大夫聞其風而開發者眾矣。庭
堅宿承記莂堪任大法。道眼未圓。來瞻𡨔堵。實深安
仰之嘆。乃勒堅珉敬頌遺美。塔銘


宏智覺禪師。隰州人。未遊方時預夢天童之境。甞紀
之曰。松徑森森窈窕門。到時微月正黃昏。建炎間謝
事長蘆。訪真歇寶陀巖。及到天童宛如昔夢。尋為州
府敦請住山。師固辭。後為衲子肩至法坐。由是黽勉
而受。居山三十年。傳法之外百具鼎新。常安千餘眾。
而齋厨豐衍甲於諸剎。衲子得以安然辦道。師甞為
眾行乞。吳越人篤信其化。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師謂
諸檀曰。化汝布施令破慳心。毋專施於我。後有小寺
僧來却願施之。或見廢寺窘乏及窮民老弱輩。即出
衣資施令歡喜。師未甞儲積。用盡為度。爾有隰州僧
哲魁者。孤硬人也。潛跡坐下。不言鄉所。經十餘載始
知宏智鄉人。宏智聞欣然訪曰。父母之邦何太絕物
[001-0021a]
乎。智欲招至方丈。魁謝曰。已事尚未辦。豈暇講鄉禮
邪。即曳杖而去。人莫能挽。徑往寶陀真歇故居禪宴
月餘日。臨終召眾說法而逝。闍維舍利無數。雪牕誌其事


敺陽文忠公遊嵩山。放意而往。至一古寺。風物蕭然。
有老僧閱經自若。公與語。不甚顧。公問曰。古之高僧
臨死生之際類皆談笑脫去。何道致之。僧曰定慧力。
公曰今寂寞無有何哉。僧曰。古人念念在定。臨終那
得散。今人念念在散。臨終安得定。文忠嘆服之。林間錄


馮濟川居士施藏經願文。其略曰。予之施經。一事而
具二施。何故。以財贖經是謂財施。以經傳法是謂法
施。按佛所說。財施後世當得天上人間福德之報。法
施當得世智辯聦蓋眾之報。當知此二報皆是輪回
之因。苦報之本。我今發願。願回此二報。臨命終時。莊
嚴往生極樂世界。蓮華為胎。見佛聞法。悟無生忍。登
不退階。入菩薩位。還來十方界內。五濁世中。普見其
身而作佛事。以今日財法二施之因。如觀音大士具
大慈悲。游戲五道。隨類化形。說諸妙法。永離苦道。令
得智慧。普與眾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經之願也。舍經碑


北峯印法師戒睡曰。佛法欲滅而調養幻身。然此臭
身終為灰土。苟因樹立以致死。不亦大丈夫。又曰。說
得過人。不濟得事。須是行得過人。若自已分上一點
用不著。雖記得千經萬論如阿難。亦何足貴。又曰。甞
與見識人論住持興顯寺門法曰。不出勤奉香火。常
住潔白。將眾人為事。予深喜此說盡理。若無識人論。
[001-0021b]
則汙下趨俗。失本色人體矣。自行錄


資壽總禪師。蘇氏。元祐間丞相孫女。年十五懵不知
禪之所謂。唯疑人之處世。生則不知來處。死則不知
去相。於是斂念。忽有所省。自不以為異。意其為最靈
者靡不如是。亦未甞以語人。及勉從庭闈之命。歸西
徐許壽源。無幾何而深厭世相。齋潔自如。且欲高蹈
方外。抗志慕古。遂謁薦嚴圓禪師。圓曰閨門淑質何
預大丈夫事邪。總曰佛法分男女等相乎。圓詰之曰
如何是佛。即心是佛。汝作麼生。總曰久響老師猶作
者箇語話。圓曰德山入門便棒聻。總曰老師若行此
令。不虗受人天供養。圓曰未在。總以手拍香臺一下。
圓曰。有香臺。從汝拍。無則如何。總便出。圓呼曰汝見
甚麼道理便與麼。總回首曰了了見無一物。圓曰者
箇是永嘉底。總曰借他出氣又何不可。圓曰真師子
兒。時真歇禪師庵於宜興。師徑造焉。真歇端坐繩牀。
總才入門真歇曰是凡是聖。總曰頂門眼何在。曰覿
面相呈事若何。總提起坐具。歇曰不問者箇。總曰蹉
過了也。歇便喝。總亦喝。總於江淅諸名宿參扣殆徧。
從壽源守官嘉禾。唯未見妙喜為念。適妙喜俱馮濟
川舟御氐城。總聞之往禮敬而巳。妙喜謂濟川曰。適
來道人却曾見神見鬼來。伹未遇鑪鞴煅煉。恰如萬
斛舟在絕潢斷港中。未能轉動爾。馮軒渠曰。談何容
易邪。妙喜曰他若回頭定須別。翌日壽源命喜說法。
喜顧眾曰。今此間却有箇有見處人。山僧驗人如掌
[001-0021c]
關吏。才見其來便知有無稅物。及下坐。總遂求道號。
喜以無著名之。明年聞徑山法席盛。即往度夏。一夕
宴坐忽有契悟。頌曰。驀然撞著鼻頭。伎倆冰消瓦解。
達磨何必西來。二祖枉施三拜。更問如何若何。一隊
草賊大敗。喜復之曰。汝既悟活祖師意。一刀兩斷直
下了。臨機一一任天真。世出世間無剩少。我作此偈
為證明。四聖六凡盡驚擾。休驚擾。碧眼胡兒猶未曉。
總因入室。喜問曰。適來者僧祇對。汝且道老僧何故
不肯他。曰爭恠得妙總。喜舉竹篦云。汝喚者箇作甚
麼。總曰蒼天蒼天。喜便打。總曰和尚他後錯打人去
在。喜曰。打得著便休。管甚錯不錯。總曰專為流通。總
一日禮辭旋里。喜曰汝下山去。有人問此間法道。如
何祇對。總曰未到徑山不妨疑著。喜曰到後如何。總
曰依舊孟春猶寒。喜曰恁麼祇對豈不鈍置徑山。總
掩耳而出。由是一眾歆艶。無著之名大著于世。晦藏
既久遂服方袍。師年德雖重持律甚嚴。苦節自礪有
前輩典刑。太守張安國以師道望。命出世資壽。未幾
求謝。事歸老家墅焉。投機傳


道曇法師。常州人。於禪定中得慈忍三昧。有猿鳥常
供花果。乃為受戒說法而去。至夜施鬼神食時祝之
曰。食吾食。受吾法。同為法侶。年九十餘而四方師事。
受法者皆新學少年。師凡閱經。炷香九。禮趺坐良久。
然後開帙。常訓諸徒曰。夫窺聖教。意在明宗。若不端
已虗心。爭到如來境界。誠匪小緣。莫生容易。孫仲益碑
[001-0022a]


郭道人。世為鐵工。常參景德忠禪師。忠曰。汝但去其
所重。扣已而參。無有不辦。忠一日上堂。舉善惡如浮
雲起滅俱無處。郭於言下忽然心開。自是出語異常。
及卒別親故。趺坐說偈曰。六十三年打鐵。日夜扇𢵓
不歇。今朝放下鐵鎚。紅爐變成白雪。類說


伊庵權禪師。臨安昌化祁氏子。幼莊重嶷然如成人。
十四得度。通內外學。依無庵全禪師。用工甚銳。至晚
必垂淚曰。今日又只麼空過。未知來日工夫如何。師
在眾不與人交一詞。毅然自處。人莫能親踈之。甞夜
坐達旦。行粥者至忘展鉢。隣人以手觸之。師感悟。為
偈曰。黑漆崑崙把釣竿。古帆高挂下驚湍。蘆花影裏
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舡。無庵喜以為類已。乾道間
出應萬年。宿學老師見其威儀。聽其舉揚。皆拱手心
醉。內外萬指井井然。如入官府。師所至行道。與眾同
其勞。尚書尤公袤曰。住持者安坐演法。何至躬頭陁
行邪。師曰。不然。末法比丘增上驕慢。未得謂得。便欲
自恣。我以身帥尚恐不從。況敢自逸乎。近世言禪林
標準者。必以師為稱首也。行狀


東山淵禪師。業履端潔聞于叢林。自東山遷至五峯。
見火箸與東山所用者無異。遂詰其奴曰。莫是東山
方丈物乎。奴曰然。彼此常住無利害故。將至之淵。誡
之曰。汝輩無知。安識因果。有互用之罪。急令送還。
雲錄


別峯印禪師住雪竇日。有小師訴頭首之過。峯厲聲
[001-0022b]
怒曰。汝是我小師。包含上下則可。反來說人過惡邪。
置之左右必敗吾事。遂杖逐之。聞者歎曰何其明也。
少雲雜記


淳禪師。劒州人。出世丹霞。宏智為侍者。在寮中與僧
徵詰公案。宏智不覺大笑。適丹霞過門。至夜參問云。
汝早來大笑何謂。答曰。因詰僧話。渠答太麤生。所以
發笑。淳曰。是即是。汝笑者一聲。失了多少好事。不見
道。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宏智敬拜服膺。後雖在暗室
未甞敢忽。雪牕記


成都昭覺祖首坐。久參圓悟。因入室問即心是佛。從
此有省。圓悟命分坐。一日為眾入室問。禪者曰生死
到來如何回避。僧無對。祖擲下拂子奄然而逝。眾皆
愕眙。亟以聞悟。悟至呼曰。祖首坐。祖復開目。悟曰抖
擻精神透關去。祖復點頭。竟爾長寢。東林顏屯庵記其事


韓退之曰。且愈不助釋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說。至於
歐陽永叔曰。佛法為中國患千餘歲。世之卓然不惑
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巳甞去矣而復大集。攻之暫
破而愈堅。撲之未滅而愈熾。遂至於無可奈何。二皆
欲壯其儒道。雖排之破之。實激揚吾釋氏之道。何害
之有。公論


舒王問佛慧泉禪師曰。禪家所謂世尊拈花。出自何
典。泉云藏經所不載。王云。頃在翰苑偶見大梵王問
佛決疑經三卷。因閱之。經中所載甚詳。梵王至靈山
會上。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牀坐。請佛為羣生
[001-0022c]
說法。世尊登坐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迦
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
摩訶迦葉。泉嘆其愽究。梅溪集


秦國夫人計氏法真。因寡處。屏去紛華。蔬食弊衣。習
有為法。於禪宗未有趨嚮。因徑山大慧遣謙禪者致
問其子魏公浚公。留謙以祖道誘其母。真一日問謙
曰。徑山和尚尋常如何為人。謙曰和尚只教人看狗
子無佛性。只是不得下語。不得思量卜度。只舉狗子
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只恁麼教人看。真遂諦信。以
狗子話晝夜參究。坐至中夜。俄有契。連作數偈呈於
大慧。其後云。終日看經文。如逢舊識人。莫言頻有硋。
一舉一回新。語錄


神光者。磁州人。曠達之士也。居伊洛。愽覽羣書。善談
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經論之詮。未盡妙
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光
乃往彼。晨夕參承。大士唯端坐面墻。莫聞師誨。光自
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捨身求偈。古尚若此。我又
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大雪。光立于庭中。遲明積
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
惟願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羣品。師曰。諸佛無上妙道
積劫勤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汝豈以小德小智輕
心慢心欲覬真乘乎。光聞師誨。潛取利刀自斷左臂
置于師前。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
軀。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因與易名曰慧可。光曰
[001-0023a]
諸佛法印可得聞乎。師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光曰
我心未安乞師安心。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光曰覓心
了不可得。師曰與汝安心竟。光即契悟。傳燈


永明壽禪師。先丹陽人。父王氏。因縻兵宼歸吳越為
先鋒。遂居錢塘。師生有異才。及周。父母有諍。人諫不
從。輒於高榻奮身于地。二親驚懼抱泣而息諍。長為
儒生。年三十四往龍𠕋寺出家受具。後苦行自礪。唯
一食。朝供眾僧夜習禪法。尋往台之天柱峯。九旬習
定。有尺鷃巢于衣裓。暨謁韶國師。一見深器之。密授
玄旨。仍謂師曰。汝與元師有緣。他日大興佛事。初住
明之資聖。至建隆元年忠懿王請居靈隱新寺。為第
一世。明年請居永明道場。眾盈二千。皆頭陁上行。願
為僧者。師即奏王與度牒剃染。因僧問如何是永明
旨。師示偈曰。欲識永明旨。西湖一湖水。日出光明生。
風來波浪起。又僧問。學人久在永明。為甚不會永明
家風。師曰不會處會取。僧云不會處如何會。師曰。牛
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開寶七年謝事歸華頂峯。頌
曰。渴飲半掬水。飢飡一口松。胸中無一事。高臥白雲
峯。偶讀華嚴至若諸菩薩不發大願是菩薩魔事。遂
撰大乘悲智願文。代為羣迷日發一徧。在國清修懺
至中夜旋繞次。見普賢像前供養蓮華忽然在手。從
是一生散華供養。感觀音大士以甘露灌口。獲大辯
才。著宗鏡一百卷。寂音曰。切甞深觀之。其出入馳騖
於方等契經者六十本。參錯通貫此方異域聖賢之
[001-0023b]
論者三百家。領略天台賢首而深談唯識。率折三宗
之異義。而要歸於一源。故其橫生疑難則釣深賾遠。
剖發幽翳則揮掃偏邪。其文光明玲瓏縱橫放肆。所
以開曉自心成佛之宗。而明告西來無傳之的意也。
禪師既寂。叢林多不知名。熙寧中圓照禪師始出之。
普告大眾曰。昔菩薩晦無師智自然智。而專用眾智。
命諸宗講師自相攻難。獨持心宗之權衡以準平其
義。使之折中。精妙之至可以鏡心。於是衲子爭傳誦
之。元祐間寶覺禪師年臘雖高。猶手不釋卷。曰。吾恨
見此書晚矣。平生所未見之文。功力所不及之義。備
聚其中。因撮其要處為三卷。謂之冥樞會要。世盛傳
焉。後世無是二大老。叢林無所宗尚。舊學者日以慵
墯。絕口不言。晚至者日以窒塞。游談無根而巳。何從
知其書。講味其義哉。脫有知之者。亦不以為意。不過
以謂祖師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之法。豈當復剌首文
字中耶。彼獨不思達磨巳前。馬鳴龍樹亦祖師也。而
造論則兼百本契經之義。泛觀則借讀龍宮之書。後
達磨而興者。觀音大寂百丈黃檗亦祖師也。然皆三
藏精微該練諸宗。今其語具在。可取而觀之。何獨達
磨之言乎。聖世逾遠。眾生根劣。趣慮褊短。道學苟簡。
其所從事。欲安坐而成。譬如農夫墯於耕耘。垂涎仰
食。為可笑也。師甞願曰。普願十方學士一切後賢。道
富身貧。情踈智密。闡揚佛祖心宗。開鑿人天眼目。
錄等

[001-0023c]
人天寶鑑

No. 1612-C



古之人以修心為要。心之正。行毋越思。言斯鳴道。使
夫後進其可師模。有何禪教律儒釋道之異也。盖至
公則天下共之。四明禪者秀公。篤志于此。履歷叢林。
玄機綜覽。隨所聞見集成此書。闢人天眼目。因以寶
監名焉。走大圓覺。求之刊行。非獨發明先輩幽德潛
光。將與同志力追此道。予嘉其說。遂䟦其後云。


旹紹定庚寅自恣前一日古岑比丘師贊書于萬
壽歸雲堂

No. 1612-D



秀書記集古成書。曰人天寶鑑。請著語。遂下一轉云。
先德情知巳厚顏。那堪落井更攀欄。本來一點明如
日。胡漢何曾自照看。


紹定庚寅中秋住靈隱 妙堪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