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62 禪門寶藏錄-高麗-天頙 (master)



禪門寶藏錄卷下
海東沙門 天頙 撰
[003-0813c]


君臣崇信門三十九則 尼婆附



西天異見王。輕毀三寶。問波羅提尊者曰。何者是佛。
答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否。曰我見佛性。云性在何
處。曰性在作用。云是何作用。我今不見。曰今現作用。
王自不見。云於我有否。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
不用。體亦難見。云若當用時幾處出現。曰若出現時。
當有其八。云其八出現。當為我說。波羅提即說偈曰。
在胎為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
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収攝。
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王聞偈巳。
心即開悟。 傳燈錄


魏明帝問天竺三藏迦摩羅陀曰。佛經之中。何經歸
依。君國有益。三藏答曰。此地不是經法之處。帝問。是
何所由。藏曰。不遠年間。我師般若多羅。同學菩提達
摩。降至此國。傳佛心印之處。所以經法不行。帝問。漢
帝巳來。大藏東流中。寄十二部經之外。何有佛心法
印。藏曰。本師釋迦王宮誕生。長而十九。觀之藏中。寄
十二部經。未契祖師之宗。遠至雪山。遊行十二年紀。
求尋祖院。傳得心印之法。於後雪山成道。普光殿說。
及於七處八會。不及心印之法。所以經律論別外之
道。昔時天子。遺經教法。信受奉行。作小國王。呼為八
萬也。天子今時。特行佛心禪法。合諸小國。或作大朝
天子。呼為十二國。帝乃信受。 魏明帝所問諸經篇


梁武帝問達磨。朕即位巳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
[003-0814a]
數。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
如何是真功德。師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
不以世求。帝後製達磨碑云。見之不見。逢之不逢。古
之今之。悔之恨之。 傳燈及達磨碑


西竺中印度國王迦勝。崇信外道。值難于第二十五
祖婆舍斯多曰。餘國素絕妖訛。師所傳者。當是何宗。
祖曰。王國昔來實無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
佛滅巳千二百載。師從誰得耶。祖曰。飲光大士。親受
佛印。展轉至二十四世師子尊者。我從彼得。王曰。師
子比丘不能免於刑戮。何能傳法後人。祖曰。我師難
未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現師承。王曰。其衣何在。
祖即於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鮮。薪盡如
故。王即追悔致禮。 傳燈錄


唐憲宗甞詔大義禪師入內。師舉順宗問尸利禪師。
大地眾生。如何得見性成佛。尸利云。佛性猶如水中
月。可見不可取。因謂帝云。佛性非見必見。水中月如
何攫取。帝乃問。何者是佛性。師對云。不離陛下所問。
帝默契真宗。益加欽重。 傳燈錄


唐宣宗問弘辯禪師。禪宗何有南北之名。師對曰。昔
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展轉至二十八祖菩提達
磨。來遊此方。為初祖。洎第五祖忍大師。時有二弟子。
一名惠能。受衣法居嶺南。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其所
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
[003-0814b]
非禪宗本有南北之號也。帝曰。何為佛心。師曰。佛者
西天之語。唐言覺。謂人有智慧覺照。為佛心。心者佛
之別名。有百千異號。體唯有一。如陛下日應萬機。即
是陛下佛心。帝賜紫方袍。號圓智禪師。 傳燈錄


同光帝問興化存獎禪師。朕収中原獲一寶。而未有
人酬價。化云。略借陛下寶看。帝乃以兩手引幞頭脚
示之。化云。君王之寶。誰敢酬價。帝大悅。 傳燈錄


宋真宗皇帝。臨御巳來。探索祖教。曉然自得。甞製偈
曰。寂寂大虗空。淡淡如秋水。拂拭本無塵。不屬張王
李。 普燈錄


宋仁宗皇帝。甞製修心頌曰。初祖安禪在小林。不傳
經教但傳心。後人若悟真如性。密印由來妙理深
普燈錄。


宋高宗皇帝。詔圓悟禪師至關下。上曰。朕亦知師禪
道高妙。可得聞乎。勤云。陛下以仁孝理天下。率土生
靈咸被光澤。雖草木昆虫。各得其所。此佛祖所傳之
心也。此心之外。無別有心。若別有心。非佛祖之心矣。
上大喜曰可。賜圓悟禪師號。 普燈錄


宋孝宗皇帝詔僧惠遠。住持靈隱禪寺。上舉不與萬
法為侶者問遠。是什麼人語。遠以龐居士奏之。上曰。
前日靜坐。忽思向所舉不與萬法為侶因緣。朕從這
裏。有箇見處。遠曰。不與萬法為侶。陛下作麼生會。上
曰。四海不為多。遠云。一口吸盡西江水。又且如何。上
曰。亦未曾欠缺。又賜佛照禪師。手詔曰。今俗人乃以
[003-0814c]
禪為虗空。以語為戲論。其不知道也如此。茲事至大。
豈在筆下可窮。聊敘所得耳。 普燈錄及寶鑑錄


高麗太祖神聖大王。崇信禪法。自製與法王師碑云。
盖聞微言立教。始開鷲嶺之譚。妙旨傳心。終入雞山
之定。雖云別行法眼。竊惟同稟玄精。慶喜於是當仁。
和脩以甚嗣位。云云初聞圓覺。東入梁朝。始見大彈。
北遊魏室。於是師資所契。付囑同風。祖法相承。心燈
不絕。所以一花歘現。六葉重榮。近自江西。流於海裔。
亦有鳳林家子章敬曾孫。惟我大師。再揚吾道者焉。
云云世宗之遇摩騰。梁武之逢寶誌。無以加也。生生
世世。永修香火之因。子子孫孫。終表奉持之至。所以
重起其興法禪院。以住持。云云因剏五百禪院。 海
東興法寺碑


期城太守楊衒之。問達磨大師。西天五印。師承為祖。
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寸無差誤。行解相應。名之
曰祖。又問。此外如何。祖曰。須明他心。知其古今。不猒
有無。於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
為祖。即說偈曰。亦不覩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
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傳
燈錄


唐韓文公愈。為潮州剌使時。問大顛和尚。弟子軍州
事多。省要處乞師一句。師良久。文公罔措。三平為侍
者。乃敲床三下。師云作麼。平云。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003-0815a]
公乃禮謝三平云。和尚門風高峻。弟子於侍者邊。得
介入處。 傳燈錄


裴休相國。一日入開元寺。見壁間𦘕相。問院主云。壁
間是什麼。主云高僧。裴云。形儀可觀。高僧在什麼處。
主無語。裴云。這裏莫有禪僧麼。主云。有一希運上座。
頗似禪僧。裴遂召師來。舉前話似之。師召相公。公應
喏。師云。在什麼處。裴於言下領旨。 傳燈錄


朗州剌使李翱。問藥山和尚。如何是道。師以手指上
下曰。會麼。云不會。師曰。雲在青天水在瓶。翱乃呈偈
曰。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
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傳燈錄


王常侍來參睦州。州問曰。今日何故入院遲。侍曰。看
馬打毬。師曰。人困麼。曰困。馬困麼。曰困露柱。困麼。侍
茫然無對。歸至私第。中夜間忽然省得。明日見師云。
某會得昨日事也。師曰。露柱困麼。侍曰困。師遂許之。
 傳燈錄


龐居士蘊。初參石頭。忘言會旨。一日頭問曰。子見老
僧巳來。日用事作麼生。對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
處。復呈一偈云。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
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瑕。神通并妙
用。運水及般柴。頭然之。後之江西。參問馬祖云。不與
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領旨。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
嫁。大家團圝頭。共說無生話。 傳燈錄
[003-0815b]


張拙秀才。因訪石霜。霜問曰。公何姓。曰姓張。曰何名。
曰名拙。霜曰。覓巧了不可得。拙自何來。公於言下有
省。乃述悟道頌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
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
增病。趣向菩提亦是邪。隨順眾緣無𦊱礙。涅槃生死
是空花。 祖庭錄


范文粹居士。久參南陽襲燈禪師。未有悟入。一日聞
漁笛。忽悟。次日呈投機偈曰。香嚴和尚大慈悲。悟我
真乘破宿疑。寶藏金文五千軸。夜來都向笛中吹
五燈會元。


大史黃庭堅。往依晦堂心禪師。乞指徑捷處。心曰。仲
尼道。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大史如何理
論。公擬對。心曰。不是不是。公迷悶不巳。一日侍心山
行。巖桂盛放。心曰。聞木蘭花香麼。公云聞。心云。吾無
隱乎爾。公遂釋然。即拜之云。和尚得恁麼老婆心切。
心笑曰。只要公到家耳。後晦堂訃音至。公拈香云。海
風吹落楞伽山。四海禪流著眼看。一把柳條収不得。
和風搭在玉欄干。 普燈錄


內翰蘇軾。宿東林日。與照覺總禪師。論無情話。有省。
黎明獻偈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
來四萬八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普燈錄


張天覺無盡居士。因兜率悅和尚。舉德山托鉢話。令
熟究之。公悵然不寐。至五鼓。忽垂脚翻尿器。猛省。翌
旦投偈曰。鼓寂鍾沈托鉢迴。巖頭一拶語如雷。果然
[003-0815c]
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記來。悅首肯。 普燈錄


左丞范冲。謁圓通旻禪師曰。某宿世作何福業。今生
墮在金紫囊中。去此事稍遠。旻呼內翰。公應喏。旻曰。
何遠之有。公躍然曰。再乞師指誨。旻拊膝一下。公豁
如。 普燈錄


中丞盧航與旻禪師。擁爐次。公問。直截一句。請師指
示。旻厲聲揖曰。看火。公撥衣忽大悟。謝曰。元來佛法
無多子。旻喝曰。放下著。公應喏喏。 普燈錄


侍郎張九成。一日如廁。以栢樹子話究之。聞蛙鳴。釋
然契入。有偈曰。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脚痛有玄沙。 普燈錄


禮部侍郎楊傑。歷參諸名德。晚從天衣遊。衣每引老
龐機語。研究深造。後奉祠泰山。雞一鳴覩日如盤湧。
忽大悟。因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語。別曰。男大須
婚。女長須嫁。討甚閑功夫。更說無生話。辭世偈曰。無
一可戀。無一可捨。大虗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
方極樂。 普燈錄


楊文公億。謁廣惠璉禪師。夜語次。公問。兩個大虫。相
咬時如何。璉以手作曳鼻勢曰。這畜生更𨁝跳在。公
於言下脫然無疑。有偈曰。八角磨盤空裏走。金毛師
子變作狗。擬欲藏身北斗中。應須合掌南辰後。 普
燈錄


清獻公趙抃。甞典清州。政事之暇。多宴坐。忽大雷震
驚。即契悟。作頌曰。默坐公堂虗隱机。心源不動湛如
[003-0816a]
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 普燈錄


歐陽脩。字永叔。號六一居士。公慕韓退之。將排釋教。
文未成。一日謁浮山遠禪師。心有異之。從而與客弈
碁。遠坐其傍。公遽収局。請因碁說法。遠撾鼓升堂。乃
曰。若論此事。如兩家著碁相似。何謂也。敵手知音。當
機不讓。若是綴五饒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
解閉門作活。不解奪角充關。硬節與虎口齊彰。局破
後徒勞運斡。所以道肥邊易得。瘦肚難尋。思行則往
往失粘。麤心而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仙。贏局
輸籌即不問。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什麼處。良
久云。從前十九路。迷悟幾多人。公嘉嘆久之。從容謂
同僚曰。脩初疑禪語為虗誕。為記憶胷中以誘其流
俗。今見此老機緣所得所造。非悟明於心地。安能有
此妙旨哉。公於禪宗。默有所契。 禪苑聯芳


丞相王隨居士。甞謁首山省念禪師。得言外之旨。自
爾踐履益深。竟明大法。至臨終日。書偈曰。𦘕堂燈巳
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 禪苑聯


曾學士會。字同之。幼與雪竇顯禪師同舍。及冠異途。
顯祝髮為僧。公擢科第。一日會于景德寺。公遂引中
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門語句質顯。顯曰。這个尚不
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乎。學士要徑捷理會此事。乃
彈指一下。但恁麼薦取。公於言下領旨。 禪苑聯芳


海東清平山真樂公。李資玄居士。看雪峰語錄。至曰
[003-0816b]
盡乾坤是沙門一隻眼。汝向什麼處蹲坐。公於言下。
豁然大悟。 重修文殊院記


尼婆三則



無著道人尼妙總。年三十許。厭世浮休。脫去緣飾。咨
參諸老。巳入正信。作夏徑山。大惠升堂次。舉藥山初
參石頭後見馬祖因緣。總聞豁然省悟。惠復舉巖頭
婆子話問之。總答偈曰。一葉扁舟泛渺茫。呈橈舞棹
別宮商。雲山海月都拋却。贏得莊周媟夢長。 普燈


范縣君夫人。號寂壽道人。在城都參佛果。果教渠看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麼。不得下語。不得開口。
看來看去。無入頭。便覺悽惶。乃問佛果云。此外有何
方便。令某甲會去。果云。有个方便。不是心不是佛不
是物。壽於此有省。乃云。元來得恁麼近。 宗門武庫


俞道婆金陵女也。市油糍為業。常隨眾參問瑯瑘。瑘
以臨濟無位真人話示之。一日聞丐者唱蓮華樂云。
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湖。忽有省。以糍盤
地投。夫傍睨云。你顛耶。婆掌曰。非汝境界。往見瑯瑘。
瑘望之。知其造詣。問那个是無位真人。婆應聲曰。有
一無位人。六臂三頭努力嗔。一擘華山分兩路。萬年
流水不知春。 普燈錄


禪門寶藏錄卷下


[003-0816c]


嘉靖十年辛卯日慶尚道晉州地智異山鐵窟開
刊以傳園興寺

No. 1276-B



詳夫禪是佛心。教是佛語。心傳而棒喝作。語漲而頓
漸興。然一大藏教。無非指月之指。故利根者。師子咬
人。鈍根者。韓獹逐塊。於噫咬人者寡。逐塊者眾。遂成
兩途。彼此相排。斯乃在人。非關於法。一宿覺云。從他
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正謂此也。今內願堂鷰
谷住老呆庵大禪翁。悼禪風之將墜。悲人我之相高。
採摭古今對辨決疑之語。與夫君臣崇而理國。諸講
伏而見性。許多則分為三門。目之曰禪門寶藏。鋟梓
流傳。欲作將來之益。則豈小補哉。其有有眼箇漢。若
能見月忘指。則此一卷文。亦是眼中金屑。也無著處。
至元三十一年甲午三月日。蒙菴居士奉翊大夫副
知密直司事國學大司成文翰學士承旨李混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