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62 禪門寶藏錄-高麗-天頙 (master)



No. 1276-A


禪門寶藏錄序


羗夫我迦文老人。禪燈點迦葉之心。教海瀉阿難之
口。則禪之與教。異日噵也決矣。而職教者。聞教外別
傳之說。則面青眼白。云惡是何言歟。噫。人我之大。一
至於斯也。故走慨然賈勇。不揆蠡測管窺。而以三門
質之。三門者何。混濫者禪教也。故上之卷。立禪教對
辨門。毀謗者諸講也。故中之卷。立諸講歸伏門。流通
者君臣也。故下之卷。立君臣崇信門。此三門所引。皆
古重言也。非臆說也。非臆說則人信之者儻有焉。目
之為禪門寶藏云。海東沙門內願堂真靜大禪師天
頙蒙旦序。至元三十年癸巳十一月日也。


目次





* 上卷
* 禪教對辨門二十五則
* 中卷
* 諸講歸伏門二十五則
[001-0807b]
* 下卷
* 君臣崇信門三十九則No. 1276
禪門寶藏錄卷上
海東沙門 天頙 撰


禪教對辨門二十五則



盧舍那佛。菩提樹下。初成正覺。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令諸大眾。頓證頓悟。唯迦葉上座。入秘密難思之地。
文殊普賢等八萬菩薩眾海。未識迦葉入處 本生經。


梵王至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座。
請佛為群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億
眾悉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
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迦葉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海上由風轉。種種波浪起。出世觀緣故。分別演三千。
海底極深故。風影所不到。如來心境界。澹然無有畔。
嶺南宗道者注云。波浪者。喻現佛之教海。隨機樂欲。
五千教典之詮。海底者。比如海底極深。不是風影之
所動。三劫之風不到其底。我佛深趣亦復如是。深之
最深。玄之又玄。意不可思。言不可議 般若多羅海
[001-0807c]
底宗影示玄記。


唐土第二祖惠可大師。問達磨。今付正法即不問。釋
祖傳何人。得何處。慈悲曲說。後來成規。達磨曰。我即
五天竺。諸祖傳說有篇。而今為汝說示。頌曰。真歸祖
師在雪山。叢木房中待釋迦。傳持祖印壬午歲。心得
同時祖宗旨。 達磨密錄


唐土第六祖惠能大士。因有僧從幽州來參。白言。佛
說三乘法。又云最上乘。弟子不解。願賜慈悲。祖告之
曰。見聞轉讀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
大乘。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
不除。離諸見相。念念無住。是最上乘。 普燈錄


般若多羅云。我佛從兜率天。入摩耶胎中。直與三十
三人。總授玄記云。吾有心法。總付於汝。各各候時。當
一人傳一人。密護宗旨。勿令斷絕。謂之教外別傳。由
是頌曰。摩耶肚裏堂。法界體一如。卅三諸祖師。同時
密授記。 付法藏傳


教者不倫。有三疇類。一顯教者。諸乘經律論也。二密
教者。瑜伽灌頂五部護摩三密曼拏羅法。三心教者。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法也。次一法輪。即顯教也。以
摩騰為始祖焉。次二教令輪者。即密教也。以金剛智。
為始祖焉。次三心輪者。以菩提達磨。為始祖焉。是故
傳法輪者。以法音傳法音。傳教令輪者。以秘密傳秘
密。傳心輪者。以心傳心。此之三教三輪三祖自西而
東。化凡而聖。流十五代。 僧史略
[001-0808a]


按智度論云。諸佛斷法愛。亦不立經書。亦不莊嚴語
言。則大聖其意。何甞必在於教乎。又經云。修多羅教。
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此豈使人
執教跡耶。又經云。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
中間。未曾說一字。斯固教外別傳之謂也。 正宗記


爾時釋迦。不是禪化主也。言此宗行化主佛。非舍那
非釋迦。而能作舍那能作釋迦。非十身非三身。而能
作十身能作三身。所以噵法中王。只這是一體三身
不相似。自有靈光照古今。何必胸前題卍字。 辨宗


且夫教外別傳。即佛佛祖祖所共法也。以是法非文
字所可擬議。故曰教外。以不歷位次階級。而悟佛心
宗。徑受法印。故曰別傳。教也者。自有言。至於無言者
也。心也者。自無言。至於無言者也。自無言而至於無
言。則人莫得而名焉。故強名曰禪。世人不知其由。或
謂學而可知。思而可得。習而可成。謂之禪那。此云靜
慮。靜慮者。澄神端坐。息緣束心。助成觀慧之一法耳。
何故世尊於垂滅之時。而密傳於迦葉。以至三十三
世累累而不絕乎。是故達磨所傳者。非借教習禪者
也。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道也。 祖門刊正錄


唐土第五祖弘忍大師。召第六祖惠能大師。告曰。諸
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小大而引導之。遂有十地
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
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
[001-0808b]
十八世。至達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吾。
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
絕。 傳燈錄


諸佛說弓。祖師說絃。說絃者。禪門正傳玄路。不借言
說。直示宗本心體。如弓之絃。若教門。則一乘是直路。
三乘是曲路。不如直舉宗本心體。示於心念之中。何
故。一乘教中所說者。事事無礙法界圓融。此事事無
礙法界。方歸一味法界。拂此一味法界之跡。方現祖
師所示一心。故知諸教不直。 順德禪師錄


十佛壇場一海印。三種世間總在焉。無盡性海合一
味。一味相沈是我禪。 真淨文和尚頌


世之文字法師。見禪者排斥佛教。實謂非經。至乃毛
竪。只怪禪者排斥佛教。不見禪者洗光佛日。予難其
此說。教有明文。云非聲聞乘。非緣覺乘。非菩薩乘。亦
非佛乘。是先祖相承底最上上禪。問曰。宜以何等語。
形容此法門。答曰。僧問趙州祖師西來意旨。云庭前
栢樹子。此一句。龍宮海藏。所未有底。 寂音尊者錄


僧問。別傳之法。起於何時。答曰。佛涅槃之時。慮未來
眾生。但依經言。不解佛意。如貧人數他珍寶。終無所
利。由是世尊開青蓮目。顧視迦葉。對眾密付。 延壽
禪師錄


問達磨對楊衒之曰。明佛心宗。寸無差誤。行解相應。
名之曰祖。何現聲聞之跡。得傳教外之心耶。答引接
小乘之機。權作聲聞之相。教外別傳之日。非是聲聞
[001-0808c]
之智。 禪林集


評曰。唐神清不喜禪者。乃著書而抑之曰。其傳法賢
聖。間以聲聞。如迦葉等。雖則迴心。尚為小智。豈能傳
佛心印乎。固哉清也。徒肆已之愛惡。而不知大聖。若
傳法者。雖示同聲聞。而豈宜以聲聞盡之哉。豈非應
化佛所化出羅漢耶。佛所化者。宜其所有四禪三昧
無量功德。與如來不異也。不異如來而傳佛心印。孰
謂不然乎。 正宗記


真性即不垢不淨。凡聖無差。禪則有淺有深。階降差
殊。謂帶異計忻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
亦以忻厭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
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
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亦名如來清淨禪。達磨門下展轉相傳者。是此禪也。
又云。以心傳心者。是達磨大師之言也。因可和尚次
問。此法有何文字教典習學。大師答云。我法以心傳
心。不立文字。謂因師說。而不以文句為道。須亡詮得
意。得意即是傳心。禪門離念無念。亦是此中拂跡遮
過。但以心傳心。密意授受之處。非今簡牘所論也。 圭
峰禪源諸詮集序及本錄


有人問大珠禪師。弟子未知律師法師禪師何者最
勝。師曰。夫律師者。戒毗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洞
持犯而達開遮。秉威儀而行軌範。牒三番羯磨。作四
[001-0809a]
果初因。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辨。對稠人
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夫禪師者。
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咸均事理。
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三昧。若不安禪靜慮。
到這裏總須茫然。其人禮謝而退。 大珠惠海禪師


謬會真規之眾侶。錯傳上祖之嗣承。或謂頓漸之門。
以為正脉。又舉圓頓之教。將作宗乘。性海自體。雖不
可說。事相永寂。而修法界之因。以證法界之果。故云。
因果域內。若舉宗門密傳妙旨。本無法界之因。亦無
法界之果。亦無智證。亦無依正。本無因故。無修萬行
之路。本無果故。亦無證果之門。問若約海印。自是證
體。離因離果。與禪門正宗心印。如何和會。答相似而
不相似。何謂也。所言海印者。促因果處。歸亡因果處
有因始跡。有果終跡。若論當時。雖無因果。而推本則
有因有果。若約禪所以。則本無法界之因。更無亡因。
本無法界之果。更無亡果。豈可亡因果之後。歸無因
果處哉。所以古德云。禪祖傳心處。如鳥飛空等。問頓
教中。一切法離心緣相。離能念所念。一一法法。純純
無雜。唯如如功德。故無能入者。抑亦清淨解脫。何故
與禪門不同。答諸佛境界。本自離念。念起故眾生。眾
生若一念不生。即同諸佛。又初地即佛地。三賢十聖
猶如空中鳥跡。若論所證真如。離言離相。泯絕無寄
故。若不洞明前解。無以攝成此行。行即忘機行也。然
[001-0809b]
則有所證真如。有能證智體。有所不生妄念。有所生
正念。雖寂滅無次第階級。而有從信至佛地。佛地即
信位。若論禪門。本無一念。不生何念。念既本無。信位
何立。信位不立。佛地何有。相念不見。離是何相。名字
本無。離何名字。故不同頓教。忘情契理有二義。一依
教契理者。如大乘菩薩。佛說小乘。不滯小乘。雖說大
乘。不滯大乘。說理說事。不滯理事。說空說色。不滯空
色。說真說俗。不滯真俗。五乘諸法。一一字一一句。不
壞假名。圓融融會。二依禪契理者。佛說大乘。本無大
乘。佛說小乘。本無小乘。佛說理事。本無理事。乃至三
乘十二分教。三界所有法。如鳥飛空。永無蹤跡。如華
嚴疏云。圓頓之上。別有一宗。此亡詮會旨之宗。或問
亡何詮。會何旨。答亡五教之詮。會五教之旨。禪宗是
也。 玄覺禪師教外竪禪章


或問。禪經是小乘之經。不當預祖門之道。楞伽是性
宗之法。兼有說云。是達摩帶來。要證據心地法門。此
乃臨終分付可乎。答此亦不可也。此經是單喻經。立
楞伽山為喻者。意謂此山高峻。以生死大海隔諸眾
生及二乘人等故。文云。非得通菩薩。不能登此山。但
與大惠等諸菩薩。談佛性義。意欲激發二乘之人。令
其捨小慕大耳。備機不足。故止可在方等部中。又安
可證據祖門耶。問祖門既非禪經為宗。又非楞伽為
宗。今立般若為宗可乎。答亦不可也。何哉。我先覺父
涅槃會中只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囑摩訶迦葉。不聞
[001-0809c]
吾有摩訶般若。付囑摩訶迦葉。梵語般若。此云智惠。
若是智惠。□是舍利弗為宗主也。為般若巳前所說
法。皆為戲論。故經云。蠲除諸法戲論之糞。當知般若
是聲聞齩癥破塊之大藥耳。安可謂禪門之宗主也。
問禪經與楞伽般若。或教理未圓。備機不足。故與祖
門異耳。華嚴以塵塵剎剎。顯見毗盧遮那清淨妙身。
楞嚴以妙性圓明。普示含識。法華是一乘微妙。該攝
具周。如何祖師之門復有別傳之事。答我釋迦氏之
說教也。以等慈心。普視含識。在生死海。或漂或流。隨
其高下而濟渡之。就其海中。張羅罟網。或圍或箔。若
竿若鈎。其魚有大者。曰鼇曰鯨。即入大網之內。或魴
或鱒。即投中網之中。至於蟹蜆蚌螺。遂用小網撈摝。
盡使出煩惱海。上涅槃山。一切含識。咸皆受渡。中有
一物。鬣如朱火。爪似剛鈎。眼射日光。口吐煙氣。忽因
出窟。見此[竺-二+一/尸@邑]梁筌網交羅張捕之具。將身一展。舉爪
略拏。則見白浪滔天。黑風蔽日。方當半晝斗覺晦冥。
俱是[竺-二+一/尸@邑]梁一時漂蕩。然後却在雲端之內。注甘露雨。
潤益生靈。當知我祖門之人。有如此事。 鑑昭禪師
引古辨今錄


問有舌無舌。其義云何。答仰山云。有舌土者。即是佛
土。是故應機門。無舌土者。即是禪。是故正傳門。問如
何是應機門。答知識揚眉動目而示法。此皆為應機
門。故有舌。況語言也。問如何是無舌土。答禪根人是。
此中無師無弟也。問若然者。何故古人云師資相傳
[001-0810a]
耶。答章敬云。喻如虗空。以無相為相。以無為為用。禪
傳者亦然。以無傳為傳。故傳而不傳也。問無舌土中。
不見能化所化者。與教門如來證心中。亦不見能化
所化。云何別耶。答教門之至極。如來證心。名曰海印
定。三種世間法印現。而永無解。是則有三種世間跡
也。今祖代法者。等閑道人心裏。永不生淨穢兩草。故
不荒三種世間草。亦無出入跡。所以不同也。淨則真
如解脫等法。穢則生死煩惱等法也。所以古人云。行
者心源如深水。淨穢兩草永不生。又佛土者。前服定
惠之衣。入燃燈穴內。今放却定惠之衣。立玄地。故有
蹤跡。祖土者。本來無脫不脫。不著一條線。故與佛土
大別也。 海東無染國師無舌土論


無染國師問。法性禪師。教禪何別。答百僚阿衡。各能
其職。帝王默廟堂之上。萬姓以安。 無染國師行狀


溟州崛山梵日國師。答羅代真聖大王宣問禪教兩
義云。我本師釋迦。出胎說法。各行七步云唯我獨尊。
後踰城往雪山中。因星悟道。既知是法未臻極。遊行
數十月。尋訪袒師真歸大師。始傳得玄極之旨。是乃
教外別傳也。故聖住和尚。常扣楞伽經。知非祖宗。捨
了却入唐傳心道允和尚。披究華嚴經。乃曰。圓頓之
旨。豈如心印之法。亦入唐傳心。此乃非其根本。能信
之別旨耳。 海東七代錄


重峰祖師澄觀禪師。入唐嗣長慶稜和尚。還國後。答
光宗大王宣問禪法之源曰。此事從釋迦巳前。禪教
[001-0810b]
門逈別矣。而達磨大師來唐土。親傳惠可。而觀之僧
那禪師。不得祖宗法。以愚惑情。將欲破滅祖宗正法。
故假設方便。謂金剛楞伽。是我心要。付惠可。兼傳之。
因此未究禪旨。泛參浮議。禪教僧或生輕違心。 海
東七代錄


禪門寶藏錄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