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68 西方合論標註-明-明教 (master)



No. 1165-A


重刻西方合論序


儒以三綱五常奠乾坤而正人䫫至於截生死逆流
出三界火宅必資佛教十方三世佛而阿彌陀為第
一也諸佛各有所攝受之淨土而西方極樂世界為
第一也念佛求生淨土功行觀門無窮而執持名號
一心不亂為第一也古今聖賢讚淨土教念佛如天
台十疑論永明萬善同歸天如或問龍舒淨土文諸
書巳詳而義䫫散見卷帙分函至大明雲棲大師彌
陀疏鈔為集大成又有楚公安袁石公先生諱宏道
者所著西方合論會通異同決釋疑滯闡發玄奧直
指趣歸佛經而祖緯之兄舉而弟揚之誠儒家之無
著天親論部之馬鳴龍樹可謂現宰官居士身而弘
同居同事攝矣念佛至此方為圓教淨土得此方稱
惟心達理之士宜人手一編日披數次[厂@既-旡-日+口*頁]疏鈔巳盛
行于世而合論或罕識其文今末法式微劫運方起
娑婆四眾速宜願生而不無宗教之岐路禪淨之疑
情使蓮花忽開忽謝淨域若近若遠此阿彌陀佛所
為悲切以急需而假廣長舌相于袁氏之書以疾呼
也之夔夙承佛恩蹇滯濁界歸命斯道思廣是書而
艱於力有居士道友甘爾翼字右民與其仲氏甡字
左民者同志淨業適見合論大慊本心懽喜讚嘆遂
[001-0783b]
捐資授梓偕眾成之俾袁氏之水月重朗而蓮池之
華果普周人人念佛見佛者繇乎獲覩是書人人得
力是書者繇乎重新斯刻多一人生淨土宛轉作我
導師早一日證無生長遠續佛慧命凡忠臣孝子義
夫節婦及蜎飛蠕動皆樂邦之伴侶凡參禪誦呪持
戒脩福與治生雜務皆往生之資糧凡勸念一聲靜
閱一刻演說一字流通一處皆功德壽命之無量事
理真寔不誑不妄生佛平等非易非難淨土在我目
前大願當人一念吁蔑以加矣。


疆梧大淵獻中秋望菩薩戒弟子閩中周之夔稽
首書


No. 1165-B


枕江亭主人 甘爾翼 謹識


袁氏一門向心淨土紀夢其騐也余讀中郎先生集
至家報每合掌贊誦其書云聞大人及一家眷屬俱
歸心白業此人間第一希有事專持名字有甚麼難
而人自生疑阻盖此等大富貴天自不肯輕易與人
也又必堅行善法以利濟忍耐破人我慳貪等相為
作聖作佛吃緊事皆今日銖錙必較者之良藥先生
所為夢中獨以勤行方便憐憫一切叮嚀不置也讀
是編而不慨然省發豈人情也哉適周章甫先生指
示念佛路徑袁子合論盡之并授紀夢以為合論之
[001-0783c]
劵余廼得取是書以觀而余弟甡與豚子佑病中聞
其說皆起信念遂付重梓用相勸勉因以告于
智慧長者若以余為寒而暄者之獻日良愧良愧。


No. 1165-C


西方合論敘


香光子避嚻山剎修習淨業有一禪人濶視高步過
舍而譚見案上有石頭居士新撰淨土合論閱未終
篇抗聲言曰若論此之法門原用接引中下之根何
者中下根人智慧輕微業力深量以憶佛念佛獲生
淨土如頑石附舟可以到岸誠宜念佛至於吾輩洞
了本源此心即是佛更于何處覔佛此心即是土更
于何處見土于實際理中覔生佛去來生死三世之
相無一毛頭可得纔說成佛巳是剩語何得更有分
淨分穢捨此生彼之事若於此處悟得是自在閒人
即淫怒痴皆是阿彌平等道場如如不動何乃舍却
巳佛拜彼金銅且謂悟與未悟皆宜修習無事生事
吾所不曉香光子聞而太息曰若汝所言止圖口角
圓滑不知一舉足將墜于火坑也生死無常轉盻即
至如何熟記宗門見成相似之語以為究竟都云我
巳成佛不必念佛若約理而言世間一𤼭一虱皆具
有如來清淨覺體無二無別乃至諸佛成等正覺證
大涅槃本體未甞增得一分眾生墮三塗趨生死海
[001-0784a]
本體未甞減却一分如如之體常自不動生死涅槃
等是妄見亦無如來亦無眾生於此證入亦無能證
之人亦無所證之法泯絕心量超越情有大地無寸
土佛之一字向何處安著至方進修法門於無修證
中修證於無等級中等級千差萬別雖位至等覺尚
不知如來舉足下足之處從上祖師所以呵佛斥教
一切皆遮者止因人心執滯教相隨語生解不悟言
外之本體漫執語中之方便一向說心說性說空說
幻說頓說漸說因說果千經萬論無不通曉及問渠
本命元辰便將經論見成語言抵對除却見成語言
依舊茫然無措所謂數他家寶巳無分文其或有真
實修行之人不見佛性辛苦行持如盲無導止獲人
天之果不生如來之家於是諸祖知其流弊遂用毒
手剗其語言塞其解路拶其情識令其苦參密究逆
生滅流生滅情盡取捨念空始識得親生父母歷劫
寶藏却來看經看教一一如道家中事然後如說進
修以佛知見淨治餘習拜空花之如來修水月之梵
行登陽𦦨之階級度谷響之眾生不取寂證是謂佛
種正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不同長夜趨走攀荊墮
棘豈謂一悟之後即同極果如供奉問岑大虫果上
涅槃天下善知識證否岑曰未證奉曰何以未證岑
曰功未齊於諸聖奉曰若爾何得名為善知識岑曰
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也弘辨禪師曰頓明自
性與佛同儔然有無始染習故假對治令順性起用
[001-0784b]
如人喫飯不一口便飽溈山曰初心從緣頓悟自理
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
識即修也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若論諸祖師
為人之處壁立萬仞大火聚中觸之即爛刀鎗林裡
動著便燒未曾開口巳隔千里萬里至機緣之外平
實商量未甞盡絕階級盡遮修行傳燈錄中分明詳
悉大慧中峯言教尤為緊切血誠勸勉惟恐空解著
人墮落魔事何曾言一悟之後不假修行頓同兩足
之尊盡滿涅槃之果後世不識教意不達祖機乃取
喝佛罵祖破膽險句以為行持昔之人為經論所障
猶是襍食米麥不能運化後之人飽記禪宗語句排
因撥果越分過頭是日取大黃巴豆以為茶飯也自
悞悞人弊豈有極是以纔入此門便輕十方如來莫
不自云無佛可成無行可修見人念佛則曰自性是
佛見人修淨土則曰即心是淨言參禪則尊之九天
之上言念佛則蹂之九地之下全不思參禪念佛總
之為了生死同是出苦海之橋梁越界有之寶筏事
同一家何勝何劣參門之中所悟亦有淺深念佛之
眾所修亦有高下如何執定參者即是上根念者便
為中下自達摩西來立此宗門巳云二百年後明道
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今傳燈錄中如
麻似粟同云入悟其實逈別至如般若緣深霛根夙
檀伽陵破卵香象截流或見根宗於片言或顯威用
於一喝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或有懷出世之心具丈
[001-0784c]
夫之志舍彼塵情究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實知臥
薪甞膽飲冰吞檗如此三十年四十年後或遇明師
痛與針劄偷心死盡心華始開此後又須潛行密修
銷融餘習法見尚捨何況非法若趙州除粥飯是襍
用心湧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
競競業業如護頭目直至烟銷灰滅自然一念不生
業不能繫生死之際隨意自在詰其所證恐亦未能
超於上品上生之上何以明之龍樹菩薩宗門之鼻
祖也得大智慧具大辯才住持佛法故世尊數百年
前於楞伽會上遙為授記然亦不過曰證初歡喜地
往生安樂國而巳而觀經中上品上生生於彼間一
剎那頃亦證初地今宗門諸大祖師縱使見離盖纏
語出窩臼豈能即過龍樹龍樹巳悟無生無相之義
巳具不墮階級之見而生於安養與上品上生所證
之果正等則禪門諸人所證豈能獨過良以上品上
生解第一義還同禪門之悟深信因果還同禪門之
修止是念佛往生別耳然吾以為禪門悟修之士既
不能取無餘涅槃同於如來又不肯取有餘涅槃同
於二乘必入普賢行願之海若不捨一身受一身濟
度眾生則當從一剎至一剎供養諸佛既見諸佛還
同往生究竟與上品上生止在鴈行伯仲之間何以
高視祖師輕言淨侶其或悟門巳入休歇太早智不
入微道難勝習一念不盡即是生死之根業風所牽
復入胞胎如五祖戒出為東坡青草堂再作魯公隔
[001-0785a]
陰之後隨緣流轉道有消而無長業有加而無減縱
般若緣深不落三塗而出房入房亦太辛苦還視中
下往生之眾巳天地不足喻其否泰矣況後世宗風
日衰人之根器亦日以劣發心既多不真功夫又不
純一偶於佛祖機鋒知識語言或悟得本來成佛處
當下即是處意識行不到語言說不及處一切不可
得即不可得亦不可得處將古人語句和會無不相
似既得此相似之解即云馳求巳歇我是無事道人
識得煩惱如幻則恣情以肆煩惱識得修行本空輙
任意以壞修行謂檀本空也反舍檀而取慳謂忍本
空也反聽隨而寘忍言戒則曰本無持犯何必重持
輕犯言禪則曰本無定亂何必舍亂取定聽情順意
踏有譚空既云法尚應捨何為復取非法既云真亦
不求胡為舍之求妄既云修觀習定皆屬有為之迹
何獨貪名求利偏合無為之道愛憎毀譽之火纔觸
之而即高生老病死之風微吹之而巳動爭人爭我
說是說非甚至以火性為氣魄以我慢為承當以譎
詐為機用以誑語為方便以放恣為遊戲以穢言為
解粘讚歎破律無行之人侮弄繩趨尺步之士偏顯
理路故窮玄極妙莫之踪跡盡剗行門故縱意任心
無復規矩口言往生是小乘法令人修習巳乃晏然
或至經年不拜一佛經年不禮一懺經年不轉一經
反看世間不必有之書行道人不宜行之事使後生
小子專逞聦明惟尋見解纔有所知即為一超直入
[001-0785b]
更復何事輕狂傲慢貢高恣唯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父既報讐子遂行劫寫烏成馬展轉差謬不念世間
情欲無涯隄之尚溢如何日以圓滑之語大破因果
之門決其防藩導以必流自悞悞人安免淪墜若不
為魔所攝定當永陷三途刀山劍樹報其前因披毛
戴角酬還宿債莫云我是悟達之人業不能繫夫謂
業不能繫非謂有而不有正以無而自無生既隨境
即動死安得不隨業受生眼前一念嗔相即是怪蟒
之形眼前一念貪相即是餓鬼之種無形之因念甚
小有形之果報甚大一念之微識田持之歷千萬劫
終不遺失如一比丘以智慧故身有光明以妄語故
口流蛆虫一言之微得此惡果雖有智慧終不能消
況今無明煩惱熾然不斷欲以相似見解消其惡業
冀出三塗無有是處嚮使此等不得少以為足常如
說以修行終不自言我巳悟了即心是佛豈可復同
中下念佛求生了達生本無生不妨熾然求生即心
是土蓮邦不屬心外不釋禮拜不舍念誦智力行力
雙轂並進方當踞上品之蓮臺坐空中之寶閣朝飯
香積久遊滿月回視胎生之品彳亍寶地不聞法語
不見法身象馬難羣鷄鳳非類何況人天小果甕中
蚊虻者哉而乃空腹高心著空破有卒以偏執之妄
解攖非常之果報不與阿彌作子却為閻羅之因不
與淨眾為朋却與阿旁為伍棄寶林而行劍樹舍梵
音而聽呌號究其所受尚不能與世間無知無見之
[001-0785c]
人行少善事作少功德生於人天者等毫髮有差天
地縣隔可不哀歟然則宗門中人上之未必能超於
上品上生而下之巳墮三塗故知此道險難未易行
遊成則為佛敗則為魔王虜分於彈指卿烹別於絲
毫苦樂之分宜早擇矣況今代悟門一脉不絕如綫
禪門之中寂寥無人止有二三在家居士路途端直
可以流通此法然既為居士不同沙門釋子猶有戒
律縛身方寘身大火之中浸心煩惱之海雖於營幹
世事內依稀得一入門而道力甚淺業力甚深即極
粗莫如淫殺之業猶不能折身不行何況其細生死
之間安能脫然徒見豪奢如于頔奸惡如呂惠卿夏
竦躁進如張天覺風流豓冶如白樂天蘇子瞻等皆
列於傳燈便謂一切無礙不知從上諸人雖具正見
若謂其從此不受分段業不能繫吾未敢許方當長
夜受報未有了期故知念佛一門於居士尤為喫緊
業力雖重仰借佛力免於沉淪如負債人藏於王宮
不得抵償既生佛土生平所悟所解皆不唐捐生死
催人出息難保早尋歸路免致忙亂縱使志在參禪
不妨兼以念佛世間作官作家猶云不礙況早晚禮
拜念誦乎且借念佛之警切可以提醒參禪之心借
參門之洞徹可以金固淨土之信適兩相資最為穩
實如此不信真同下愚石頭居士少志參禪根性猛
利十年之內洞有所入機鋒迅利語言圓轉尋常與
人論及此事下筆千言不踏祖師語句直從胸臆流
[001-0786a]
出活虎生龍無一死語遂亦自謂了悟無所事事雖
世情減少不入塵勞然嘲風弄月登山玩水流連文
酒之場沉酣騷雅之業嬾慢疎狂未免縱意如前之
病未能全脫所幸生死心切不長陷溺痛念見境生
心觸途成滯浮解實情未能相勝悟不脩行必墮魔
境佛魔之分只在頃刻始約其偏空之見涉入普賢
之海又思行門端的莫如念佛而權引中下之疑未
之盡破及後博觀經論始知此門原攝一乘悟與未
悟皆宜修習於是採金口之所宣揚菩薩之所闡明
諸大善知識之所發揮附以巳意千波競起萬派橫
流詰其滙歸皆同一源其論以不思議第一義為宗
以悟為導以十二時中持佛名號一心不亂念念相
續為行持以六度萬行為助因以深信因果為入門
此論甫成而同參發心持戒念佛者遂得五人共欲
流通以解宗教之惑香光識劣根微久為空見所醉
縱情肆志有若狂象去年沉湎之夜親遊鬲子地獄
烈火洞然見所熟譚空破戒亡僧形容尫羸跛足而
過哭聲震地殆不忍聞及寤身毛為竪遂亦發心歸
依淨土後讀此論宿疑冰釋所以今日不憚苦口病
夫知醫浪子憐客汝宜盡剗舊日知見虗心誦習自
當有入生死事大莫久遲疑於是禪人悲淚交集自
云若不遇子幾以空見賺過一生子生我矣懇求案
集作禮而去。


時萬曆庚子仲春之二十有三日也袁
宗道伯修甫書於白蘇齋
[001-0786b]


No. 1165-D


西方合論引
荷葉庵石頭道人 袁宏道 撰述


夫滯相迷心有為過出著空破有莾蕩禍生達摩為
救執相之者說罪福之皆虗永明為破狂慧之徒言
萬善之總是滅火者水水過即有沉溺之災生物者
日日盛翻為枯焦之本如來教法亦復如是五葉以
來單傳斯盛迨於今日狂濫遂極謬引惟心同無為
之外道執言皆是趨五欲之魔城不思阿難未得盡
通頭陀擯斥摩達微牽結使尊者呵譏蟬翅薄習寶
所斯遙丘山叢垢淨樂何從至若楞伽傳自達磨悟
修並重清規創始百丈乘戒兼行未聞一乘綱宗呵
叱淨戒五燈嫡子貪戀世緣昔有道士夜行為鬼所
著宛轉塚間有田父見之扶掖入舍湯沃乃醒道士
臨別謂田夫曰羈客無以贈主人有辟鬼符二張願
以為謝聞者笑之今之學者貪嗔邪見熾然如火而
欲為人解縛何其惑也余十年學道墮此狂病後因
觸機薄有省發遂簡塵勞歸心淨土禮誦之暇取龍
樹天台長者永明等論細心披讀忽爾疑豁既深信
淨土復悟諸大菩薩差別之行如貧兒得伏藏中金
喜不自釋會愚菴和尚與平倩居士謀余裒集西方
諸論余乃述古德要語附以巳見勒成一書命曰西
[001-0786c]
方合論始於己亥十月二十三日成於十二月二十
二日既寡檢閱多所脫漏唯欲方便初心尚期就正
有道略稽往哲分敘十門。



* 第一剎土門
* 第二緣起門
* 第三部類門
* 第四教相門
* 第五理諦門
* 第六稱性門
* 第七往生門
* 第八見網門
* 第九脩持門
* 第十釋異門
No. 1165西方合論標註
 西方合論卷之一



第一剎土門



夫一真法界身土交參十佛剎海淨穢無別秪因眾
生行業有殊諸佛化現亦異或權或實或偏或圓或
暫或常或漸或頓一月千江波波具涵淨月萬燈一
室光光各顯全燈理即一諦相有千差若非廣引靈
文眾生何所取則爰約諸教略敘十門。



* 一毗盧遮那淨土
* 二惟心淨土
* 三恒真淨土
* 四變現淨土
* 五寄報淨土
* 六分身淨土
* 七依他淨土
* 八諸方淨土
* 九一心四種淨土
[001-0787a]
* 十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淨土


一毗盧遮那淨土者



即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
界海一一蓮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
廣大剎清淨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
數諸小剎圍遶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虗空
互相徹入淨穢總含重重無盡如法而論一草一木
一毛一塵各各皆具此無盡法界佛及眾生無二無
別或曰此指華藏世界是眾生實報莊嚴不同權教推淨土於他
方是為實教或曰眾生雖具此實報爭奈真如無性
不能自證漫漫長夜無見日期波波劫海無到岸期
雖云地獄起妙覺之心佛果現泥犁之界其如眼前
銕床銅柱何哉辟之餓鬼渴死於海邊貧人數錢於
金窟秪見其虗何名為實若非假之方便由權入實
眾生豈有證毗盧之日也答曰若約諸佛化儀則可
實相土中無此戲論夫毗盧遮那此云遍一切處遍
一切處即無量壽表義豈有勝劣祇因如來為一分
取相凡夫故說有阿彌陀在於西方亦如大雲經中
阿彌陀佛告一菩薩言有釋迦在於娑婆世界也夫
當釋迦為主則釋迦遍一切而阿彌陀為所徧之一
處當阿彌為主則阿彌徧一切而釋迦牟尼為所徧
之一處如一人之身當自自時不妨為一切人之他
當他他時不妨為一切人之自以是義故自他不成
自他不成即自亦徧一切處他亦徧一切處豈定有
他方可執是故西方毗盧非自他故何以故毗盧無
[001-0787b]
不徧故若言權言方便即有不徧有不徧者毗盧之
義不成。


二惟心淨土者



直下自證當體無心即是淨土如維
摩經云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
謟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
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
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經文繁多不能廣引大約
謂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夫心是
即土之心土是即心之土心淨土淨法爾如故此語
豈非西方註腳多有執心之士卑此法門以為單接
鈍根者由於心外見土故也夫念即是心念佛豈非
心淨心本含土蓮邦豈在心外故知約相非乖惟心
稱心實礙普度矣。


三恒真淨土者



即靈山會上所指淨土引三乘中權
教菩薩令知此土即穢恒淨諸眾信而未見夫穢性
本寂俗相恒空本寂故菩薩居穢常寂恒空故菩薩
入俗常空正顯淨義但以眾生執海難清識繩易縛
言業本空則恣情作業言行無體即肆意冥行犯永
嘉之所呵墮善星之所墜以至生邅王難死為魔眷
者往往而是嗟夫使盡大地皆菩薩則斯言誠為利
益天下之菩薩少而凡夫多則斯言之利天下也少
而害天下多矣。


四變現淨土者



如法華經三變淨土移諸人天置於
他方維摩經世尊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
[001-0787c]
若百千珍寶嚴飾此是如來暫令顯現亦是法爾然
智如鶖子尚且如盲劣根眾生無緣復見且人天置
諸方外全無接引之緣神力暫現還無詎是恒常之
土豈若安養淨邦塵劫常住阿彌慈父十惡不遺者
哉國土勝劣居然可知。


五寄報淨土者



如摩醯首羅天即色究竟天如來於彼成等正覺
此為實報淨土起信論云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
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
盡名一切種智自然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
生藏和尚云何故受用報身在此天者以寄報十王
顯別十地各地寄身不同第十地寄當此天王即於彼身指色究竟指第十地示成菩提
然彼天雖云無漏未若蓮邦直出三界何以故在色
[001-0788a]
究竟故。


六分身淨土者



如涅槃經佛答高貴德王云善男子
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
名曰無勝猶如西方極樂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
為化眾生故於此世界現轉法輪又央崛經佛謂央
崛曰我住無生際而汝不覺知央崛云若住無生際
何以生於此土佛云東方有佛汝往問之央崛往問
彼佛答言釋迦者即是我身大意謂彼淨土是佛實
報此是分身雖彰一佛之報境未具攝化之義佛分
上即有眾生分上即無未為殊勝。


七依他淨土者



如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
臺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
迦等者以初地化百佛剎則有百葉之花二地化千
佛剎故花有千葉若至三地應見萬葉四地億葉次
第倍增為是依他受用身分示報境入地乃見非如
蓮池會上十念眾生頓見淨佛國土故。


八諸方淨土者



如東方藥師佛南方日月燈佛上方
香積佛佛佛各有淨土諸經所述不可具載皆是諸
佛實報莊嚴經中或有以佛神力暫令顯現或諸大
菩薩詣彼供養緣彼佛未言攝生故諸眾生亦無緣
生彼即如妙喜世界釋迦雖記有往生者未聞無動
有普引之言且其國有銕圍須彌諸山及鬼神婦女
當知嚴淨不如安養也又如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
度諸有情經中亦言有信心者應當來生稽彼願力
[001-0788b]
多是解脫一切憂苦究竟安樂未若阿彌如來純以
念佛攝一切人往生彼土。


九一心四種淨土者



一曰凡聖同居土二曰方便有
餘土三曰實報無障礙土四曰常寂光土一凡聖同
居土者自分二類初同居穢土次同居淨土穢土之
中凡居聖居各二凡居二者一惡眾生即四趣也二
善眾生即人天也聖居二者一實聖即四果辟支通
教六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盡報身猶在皆
名實也二權聖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
妙覺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也是等與四趣
共住故名穢土次同居淨土者如極樂中有眾生妙
喜國中有銕圍男女之類以無四惡趣故名淨土余
按同居穢土之中既有諸聖亦可名同居淨土如娑
婆世界在華藏世界第十三重亦云華藏也二方便
有餘土者二乘三種菩薩破見思惑證方便道塵沙
別惑無明未斷捨分段身而生界外名曰有餘故釋
論云出三界外有淨土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
性身非分段也三實報無障礙土者無有二乘純諸
法身菩薩所居盡塵沙惑分破無明得真實果而無
明未盡潤無漏業受法性報身亦名果報國故仁王
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以觀實相發真無漏感報殊
勝七寶莊嚴具淨妙五塵故名為實色心不二毛剎
相容故名無障礙華嚴明因陀羅網世界是也四常
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名之為國亦名
[001-0788c]
法性土但一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
土離土無身諸佛如來所遊居處妙宗曰經論中言
寂光無相乃是巳盡染礙之相非如太虗空無一物
良由三惑究竟清淨則依正色心究竟明顯大經曰
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仁王稱為
法性五陰與色身五蘊異是為極果然十方剎土隨心異見七寶砂
礫當處差別故霅川曰極樂國土四土不同何則約
人天二乘即前二種土約菩薩佛即後二種土故知
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身不妨更有丈六
之身華藏海會無邊佛土不妨更有尼連河土何以
故是法爾故非是神力變現故。


十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淨土者



即阿彌陀
[001-0789a]
佛西方淨土其中所有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願力
海若具說者假使盡十方世界諸佛菩薩聲聞辟支
天人鬼畜下至蜎飛蝡動及一切無情草木瓦礫鄰
虗微塵之類一一具無量口口中一一具無量舌舌
中一一出無量音聲常說倍說熾然說無間說經百
億萬塵沙阿僧祇劫亦不能盡今且咯釋一身土不
思議義二性相不思議義三因果不思議義四往來
不思議義五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一身土不思
議義者阿彌身中有無量眾生眾生身中有無量阿
彌國土亦然是故一眾生念阿彌一阿彌見眾眾生
念阿彌眾阿彌見眾生念念阿彌即念念阿彌見若
眾生身中無阿彌者阿彌不見如陽燧身中不能得
水非本有故阿彌身中無眾生者阿彌亦不見如石
女求生兒必不可得以非應得故是故身中含身身
中含身身土中含土土土中含土身土交含重重無
盡是身土不思議義二性相不思議義者若離性言
土土即心外是幻化故幻化者即斷滅相眾生不生
若即性言土性是有形是一定故一定者即無變易
無變易眾生亦不生即性即相非相非相存非非亡
存即即壞是性相不思議義三因果不思議義者有
二義一因先果後義如念佛是因見佛是果見佛是
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眾生是果二因果無前後
義即念即見即成即度一時具足如人三十至四十
歲三十是因四十是果然三十四十無間斷相若無
[001-0789b]
四十三十不立無三十者四十不成是故當知非離
三十至四十故若離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即有分限
相而我此身無分限故若由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即
有相續相而我此身乃至相續不可得故念佛因果
亦復如是是因果不思議義四去來不思議義者若
阿彌陀佛因念而來此眾生因憶佛而生彼即有去
來有去來即有程途有程途即有險易如人近京師
則覲君易遠則難果爾念佛求生應有難易而阿彌
僕僕道途亦無說法之日矣故般舟三昧經曰不於
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又先
德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如天皷鳴遠近齊聞
非去來故如水中月東行則東西行則西非去來故
是去來不思議義五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者如
澄潭山影如春暘百草如眾生業力如日月光相如
胎中根如身中我如齒堅舌柔如眉橫髮長是畢竟
不可思議不思議義所以十方諸佛吐心吐膽亦只
道得箇希有難信而巳雖有遍覆三千大千舌相詎
能分疏其萬一哉孔子曰夫婦之愚可以與知及其
至也聖人不知至哉言也無量法門一以貫之矣。


西方合論卷之一
[001-078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