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39 俱舍論頌疏序記-唐-法盈 (master)



No. 838-A


刻法盈俱舍頌疏敘記序


有人嘗登眺某之山履嶔嶇披灌莾然欲極其絕頂
奇勝之處而探虎豹之穴踐虬龍之居則羸弊甚至
蹣跚踸踔遂不能而歸焉爾後盍簮聚首流連酣暢
之餘有人之誇詡其絕頂之勝事則多恨恨胸間不勝
其遺憾曰所不重游而探剔其奇者有如日亦人嘗
遊某之山挹空翠於層巒捫飛蘿于複嶝息促吻張
作鋸木聲然到其所謂絕奇者則往往酸骨咋指殆
似與性命衡既而歸焉則委頓三日室外咫尺由企
楚越然憶其奇絕之趣則償其頓弊當其所聞之者
或甚鮮今夫世之學者之於古典似人之登眺者亦
不為少也法盈師俱舍頌疏敘記者援據解釋苞舉
縷扸實教黌之間學者崇焉與夫近時之所謂木災
者太有徑庭若其未襲篋笥之徒豈得無夫人之登
某山而不能極其奇勝之恨乎然研玩之則援據之
而有沓[掐-臼+也]焉辟猶駭毉之窮撿毒箭於垂死者解釋
之而有偨俿焉辟猶下才而牝黃乎牡驪者要之所
謂稽古有餘發明不足者耳尋繹之者亦未可無夫
[001-0118b]
人之遊某山之絕奇而歸後之恨者也記故無梓今
梓之流焉然今之梓也唯為夫似指日矢重游之者
謀之耳與夫若頓臥一室楚越咫尺之者之與其一
等之謂頌疏之於對法藏其既仳離矣況於瑣尾頌
疏之序之記乎無乃學泅還溺哉者蓋未敢謀之耳。


元祿癸未秋九月日沙門道空敘No. 838
俱舍頌疏序記
建安沙門 法盈 修


解前序分二初歎西土論興之益二大唐三藏下此
方傳譯請制疏之由初中分二初讚千部能次至於
下別彰此論之德。


昔釋迦至千部者此總標千部
昔者往也易云昔者聖人作易也往古來今為昔釋
迦者是姓也此云能仁昔賢劫初有王名三昧多此
云共許王即剎利種是佛遠祖也此王子孫相承有
十九大轉輪王第十九王名大須彌王子孫相承有
十七萬三千二百八十四小轉輪王其最後輪王名
魚王子孫相承有一百四十三粟散王其最後王名
大茅草王即是佛七代祖初無子息將以國事委政
[001-0118c]
羣臣入山修道為獵者誤射命終肉滴血墮地生兩
莖甘蔗貴族應霸精誠潛託甘蔗為日炙開割一莖
生男名善生一莖生女名善賢諸臣即立善生嗣位
從此稱之瞿曇氏此云日炙種或甘蔗種即是佛六
代祖後緣嫡妃忌妒遂擯庶子尼𤘽羅等兄弟四人
此云別成等居雪山四子建國安人故父王聞巳讚
曰我子能仁我子能仁因此立姓釋氏是佛五代祖
若言瞿曇及喬答摩多是外道毀佛詞也。


天親菩
薩者梵云提婆盤豆此云天親漢梵皆訛也舊云婆
藪盤豆新云筏蘇盤豆亦云筏蘇畔度此云世親劫
初之時自在天二十四返人間行化第二十四返現
三目八臂身遇目足仙人語仙人曰如我面上有三
目即堪與我論議仙人舉足報曰如我足下有目我
即與我論議天知墮負現羸瘦形却歸本天更不復
來人間時人仰慕天德為之立祠鑄黃金為身頗梨
為眼座高二丈號此天像為筏蘇盤豆謂與世人為
親友故云世親父母於天祠乞得三子皆從所乞處
為名也北印度境有國名富樓沙富羅富樓沙此云
丈夫富羅此云志國是帝釋弟能伏修羅建丈夫志
因此立名也毗搜紐天王傳云帝釋為伏修羅遣弟
毗搜紐天於此國生為提婆王子此國有修羅名因
陀羅陀摩耶因陀羅是帝釋名陀摩耶此云伏此修
羅有大力常與帝釋戰能伏帝釋故有此名修羅有
妹名婆頗婆底婆頗此云明婆底此云妃其有容貌
[001-0119a]
修羅欲害毗搜紐天故將此妹誘之以呪術力變閻
浮提一處令陰闇自居暗處不令人見令妹明處語
妹云若有人欲得娶汝為妻即報云我兄有大力若
取我為妻必與兄相違若能與我兄戰乃可相許後
毗搜紐天見心大悅之問云汝是何人答云是修羅
童女天云修羅如吐娉諸天我無婦汝無夫相取可
否女如兄先言報之天云汝今愛我故有此言我有
大力能與汝兄戰遂許之修羅出明處問天汝是何
人輙娶我妹為妻天云我非丈夫可為此責我是丈
夫今何見恠修羅云汝有何能自一稱丈夫若與我
戰得勝與汝妹為妻天云請當決之即各持刀搶互
相斬剌天是那羅延力天身斫刺皆不得入天斫修
羅手足支分隨斷還生至晚不息無有死狀天力稍
弱緣覺疲困若更至夜修羅力盛明妃恐天不如即
取鬱婆羅華擗為兩片各擲一邊於其中間去而復
來天解其意即提修羅身擗為兩片各擲一邊於其
中間去而復來修羅即死為先於仙人處乞願云若
我手足身分被斷即還復生所以不死仙人欲令諸
天殺之不施擗身還復之願故致死也天居此地顯
丈夫志能因此立名稱丈夫志國此土有國師婆羅
門名憍尸迦有三子總名筏蘇盤豆自在天處乞得
竝取天祠之名其第三子比隣持貞利反䟦婆比隣持
母名䟦婆譯為子亦云兒於有部出家得無學果其
第二子即取總名於有部出家博學多聞遍通墳籍
[001-0119b]
廣造眾論其大者名阿僧佉此云無著於化地部出
家亦云於有部出家修定離欲得大乘空觀因此號
曰阿僧佉世親於健陀羅國講婆沙論成六百行頌
執小乘為是不信大乘是佛說無著見弟聰慧過人
恐毀大乘論墮惡趣遣使往告我今有疾汝可速來
世親隨來去兄住處四十里至一僧伽藍聞無著弟
子誦華嚴經十地品發心感悟追悔甚深玅法昔所
未聞方驗小乘為非誹謗之𠎝源發於舌舌為罪本
今宜除斷即執銛刀欲割舌以謝其罪乃見無著住
立告之曰夫大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諸佛所讚眾聖
攸宗吾欲誨汝汝今自悟悟其明矣何善如之如諸
佛聖教斷舌非悔汝設割舌不滅前罪汝既因舌謗
大乘法而獲此罪若欲滅者當善讚說大乘大乘補
過自然可令此罪速滅杜口絕言其理安在作是語
巳忽不復現世親承命遂不割舌只且詣無著住處
諮受大乘於是研精覃思造五百大乘論解大乘經
年八十於阿輸闍國捨命雖跡居凡地實難思議也。


纂者集也如三皇五帝有德有位立制作孔子有
德無位述而不作今謂佛於餘二藏中巳說窮理問
答論教名現論主纂集於一處乃云論纂千部。



宣葢遠者是上弘佛道法音遠布葢由志也謂弘揚
宣暢如來教典至遠約處遍大千界就時通萬二千
年也。


發起良多者下化有情良者善也發起善信
者多也又解由論教顯發義理有情以生得慧學論
[001-0119c]
教能發生聞思等慧解多也論教功德大而言之不
出上弘佛道下化有情故舉此二事也西明引論語
云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素以為絢兮何謂
也解云此是子夏問詩義上二句在衛風碩人二章
齊候女莊姜為衛莊公夫人莊公惑於嬖妾使驕上
上聲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故作
是詩註云倩好口輔也盻目白黑分也箋云此章說
莊姜容貌之美也馬注論語云倩美笑貌也盻動目
貌也素以為絢兮此一句逸也逸由失遭秦焚書失
此句故詩不載也子曰繪事後素鄭注云繪畫文也
凡畫繪先布眾綵然後以素分布其間以成其文喻
姜女雖有倩盻美質亦須禮以成之也曰禮後乎註
云子夏聞繪事後素言解以素喻禮故曰禮後乎子
曰起予者商也始與可言詩巳矣解云子夏能發明
夫子意如商可與共言詩也況論主造論再發起經
律教也然用此意即弘宣葢遠義同今不取也巳上總歎
千部論自下別彰此論。


去竭反高舉也音亦傑三蒼云舉也擔也負也
子曰揭日月而行諸又云擔囊揭篋負匱而趍此皆
訓舉也。


普厚反判也


名相者名即諸法能詮名相
即諸法體相或相狀也。


文約三十卷論。


事廣近
即包婆沙發智等論遠則包含佛四十年前所說九
部經律中事也。


工者巧也。


言若能究根界之旨
者前來都歎此論之工也自下別述此論能根即根
品此品明諸法用界即界品此品明諸法體旨者趣。
[001-0120a]


窮世聖之源者此兩品明世出世因果凡取力行
因趣果莫過於此。


辨因果於真俗者釋上世聖之
源也業品明俗諦因隨眠品明俗諦緣智品明真諦
因定品明真諦緣也。


祛執滯於人我者祛者去也
除也釋上究根界之旨此二品辨三科法門去我執
也。


思巳過去聲半者周易下繫云智者觀其彖辭則
思巳過半矣注夫彖者舉三象之統也又略例云彖
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伏羲畫八
卦又因而重之成六十四卦其後文王乃造卦下之
辭謂之彖辭如乾卦云元亨利貞是也彖者斷也斷
一卦之體吉凶之義亦云繇貞祐反辭繇者抽也抽一
卦之大意也後周公又述六爻之辭爻如乾卦初九
潛龍勿用等爻下辭故云爻辭也至孔子乃造十翼
一上彖二下彖三上象四下象五上繫六下繫七文
言八說卦九序卦十雜卦說此論似經律之彖辭十
二部經中明初九部名過半也。


專攻說有而巳者
攻者伐也不伹明小乘有教而巳亦有大乘空義也
或可不但說有部而巳亦有經部等諸部義也自下
第二此方傳譯分二初譯論二請造疏。


大唐三藏
者姓陳東京偃師縣人也貞觀二年遊五天竺至十
九年正月却屆長安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俱舍是
其一也二月六日奉詔於弘福寺翻譯也。


再譯真
文者陳朝譯為初唐朝譯為再所詮理正文句定為
真文。


親承密誨者三藏西方大乘諸師立破口授
[001-0120b]
基法師小乘義授光法師如安慧師救論主義等是
也自下第二請造疏。


正釋者即三十卷為正釋也。


既盡善美矣者論語云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韶者舜樂名也夫聖人制樂
隨人心為名也韶者紹也舜揖讓紹繼堯德故因制
樂名也美者堪合當時之稱也善者理事不惡之名
也天下萬人樂舜繼堯而舜從人受禪是合會當時
之心故曰盡美也揖讓而代於理事盡旨故曰盡善
也武者武王樂名當時殷紂為惡日久萬人怨怒武
王征伐行武安天下之心故樂名武也天下樂武王
武王從人而伐紂是會合當時之心故盡美也以臣
伐君於理事不有善故云未盡善也今序意此論三
藏初傳譯光法師承密誨制疏解釋盡理事之宜又
何加尚於此而更請造疏耶。


三皇五帝三王樂名
自古天皇地皇人皇氏五姓紀七十二姓紀三姓紀
六姓紀四姓紀有巢氏燧人氏巳前竝未有禮樂百
姓吸露精食草木之實不足山居者食吮禽獸居水
者食魚龜飲血衣茹毛皮人多傷病至燧人氏始鑽
木燧取火教人鑄金為釜鼎熟而食之故號燧人氏
五行於是生焉至伏羲氏大昊方以木德王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製嫁娶之禮始作琴瑟之樂神農氏炎
帝而嘉禾生醴泉出制本艸造五絃琴作不謀之樂
有熊氏黃帝姓公孫名軒轅作雲門咸池之樂金天
氏小昊作九泉之樂高陽氏顓頊作承雲之樂又云
[001-0120c]
使飛龍放八風音作五英之樂高辛氏帝嚳造鼙皷
鐘磬管箎作仁英之樂陶唐氏帝堯作大章之樂有
虞氏帝舜作太韶之樂夏禹作大夏之樂殷湯作大
濩之樂周武王作大武之樂此前燧人伏羲神農為
三皇者白虎通云天之總美大稱也皇者煌煌焉人
莫違也煩一夫擾一士勞天下不為也故黃金棄於
山珠玉捐於淵巖居穴處衣皮毛飲泉液吮露英虗
無寥廓與天地通靈也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帝者諦也象可承也德合天地者稱之帝帝者天號
也夏殷周三王也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也德合仁
義稱之王王者五行之稱也王者所以盛禮作樂者
何節民之喜怒也樂以法象天禮以法象地人無不
合天地之氣有五常之性也樂所以蕩滌收其邪意
也禮所以防淫泆節其流靡也樂在宗廟之中君臣
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於鄉里之中長幼同聽
之即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即莫
不和親是先王之樂意也〔此前意勿恐序也〕又何加焉加者
增上也巳上徵請意。


論岐巨岐反路也此下出請造
疏意列子曰楊子之隣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
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眾也隣人曰多
岐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奚亡之曰岐路之中
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
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
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
[001-0121a]
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都子他日與孟孫陽
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遊齊魯。之間同師而學。
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
使我愛身而後名身體髮膚不敢毀傷也。仲曰。仁義使我殺身
以成名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也。叔曰。仁義使我身名竝全既明
且晢以保其身彼三微術相變而同出於儒。孰是孰非耶。楊

子曰。人有濵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
供百口裹粮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
學溺而利害如此。若汝也以為孰是孰非。都子嘿然而
出。孟孫陽讓責也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
惑俞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岐亡羊。學者以多方喪
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同〔卦〕自得
反一性性者正性也為亡得。喪吾子長先生之門。習先

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志也哀哉。


黷者數也亂也
謂言詞繁數也。易蒙卦彖辭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
蒙求我。初筮告再三黷黷即不告。利貞解曰。蒙有二
義。一者微蒙暗弱則童蒙。二者蒙晦嘿則聖人也。大
象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解曰上卦艮為
山也。下卦坎為泉也。山下出泉四面為山所壅。未知
所適。況初學者。心中蒙昧。有所決蒙之象也。君子以
果行者。君子當發此蒙。道以果決為行。告示童蒙為
決蒙之主也。育德者。謂隱默懷藏不自彰顯。云自成
聖德也。亨者通也。物既暗弱。意願亨通也。匪我師德
明往求童蒙。但暗者求明故。童蒙求我也。初者發始
[001-0121b]
之辭。筮者決疑之物。童蒙既求我。我當以初始一理
正直之道以割決告之也。再三黷黷則不告者。師若
以深廣二義告之。則童蒙黷亂故不告也。利貞者貞
者正也。言蒙之為義利以養正故也此上二文謂繁者請不敘之也
今序用意三十卷。諸部破立岐略之義說繁十五卷
疏義理豐富。辭多黷亂也。


幼好斯文者。疏主幼年
好學斯文。長年此論獨步長安。有人釋疏主十三講
此論名幼好斯文。十七造疏名長而獨得非疏主年
五十巳上方造疏。


居諸未幾者毛詩第二云日居
月諸照臨下土言日月未幾疏即成也。


渠却反速也急


以簡則易知者。易上繫云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
即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
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意云乾有易知不難之
德。則四氣自成。坤有簡靜不繁之德。則萬物自生也
乾坤既有簡易之。德人亦法此乾坤。則成可久大之
功業也。疏云以簡易知者。以簡即坤易。知即乾有功
則坤可大。則乾合言有功。即可大互舉文者。乾坤須
兼有。況此疏有簡靜易知。令人成賢人之德業也。


俾者使也𢍉婢反


後身廣慧西域記第五云天親無
著師子覺三賢哲每相語曰。凡修行業願覩慈氏若
先捨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所至其後師子覺
先捨壽命三年不報世親菩薩。尋亦捨壽時經六月
亦無報命時。諸異學咸皆譏誚。以為彼二賢流轉惡
[001-0121c]
趣。遂無靈鑒其後。無著菩薩。於初夜分正為門人教
授禪法。燈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空下降。即
進階庭。頂禮無著。無著曰爾來何暮。今名何謂。對曰
從此捨命往覩史多天慈氏內眾蓮華中生蓮華。纔
開從華臺下禮拜慈氏。慈氏讚曰。善來廣慧善來廣
慧。旋繞纔周。即來報命。無著曰師子覺今何所在。對
曰我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欲樂。無暇相
顧詎能來報矣。淮西域記世親房在健陀羅國。於此
造俱舍論。今此意云使廣慧菩薩遙證疏主釋。此通
方之教也。


過去眾賢永慚偏識者。西域記第四云
僧伽䟦陀羅此云眾賢迦濕彌羅國人也。聰敏博達。幼傳
雅譽特深研究。說一切有部毗婆沙論。時有世親菩
薩秉心玄道。求解言外。破毗婆沙師所執。作阿毗達
磨俱舍論。論辭義善巧。理致精高眾賢修覽。遂有心
焉。於是深研鑽極十有二年。作俱舍雹論二萬五千
頌。凡八十萬言。凡所製論。言深致遠。窮幽洞微。復告
門人曰。以我逸才。持我正論。遂屈世親。挫其鋒銳。無
令老叟獨擅先名。於是學徒四三俊彥持所作論。推
訪世親。世親是時在北印度磔迦國奢羯羅城。遠傳
聲聞眾賢。當至世親。聞巳即治行裝。門人懷疑。前進
諫曰。大師德高先哲名擅。當時遠邇學徒莫不推謝
今聞眾賢。一何遑遽。必有所下。我曹厚顏。世親曰吾
今遠遊非避此子顧。此國中無復鑒達眾賢後進也
詭辨若流。我衰耄矣。莫能持論欲以一言頺其異執
[001-0122a]
引至中印度。對諸髦彥察乎真偽。詳乎得失。遂即命
侶負笈遠遊眾賢至中印度。秣底補羅國。大都城南
德光伽藍北三四里。大伽藍中。忽覺氣衰。於是裁書
謝世親曰如來寂滅。弟子部執傳其宗學。各擅專門
黨同道嫉異部愚以冥昧。猥承傳習覽所製阿毗達
磨。俱舍論破毗婆沙師大義。輙不量力沉究彌年。作
為此論扶正宗學。智小謀大。死期將至。菩薩宣暢微
言抑揚至理。不毀所執得存遺文。斯為幸矣。死何悔
哉。於是歷選門人。有辭辨者而告之曰。吾誠後學輕
陵先達命矣也。如何當從斯沒。汝持是書及所製論
謝彼菩薩代我悔過。授辭適畢。奄爾云亡門人奉書
至世親所。致辭曰我師眾賢巳捨壽命。遺言致書責
躬謝咎不墜其名。非所敢望也。世親菩薩覽書閱論
沉吟之久。謂門人曰。眾賢論師聰敏後進。理雖不足
詞乃有餘。我今欲破眾賢之論。若指諸掌。顧以埀終
之託重其知難之辭。苟緣大義。存其宿志況乎此論。
發明我宗。遂為改題為順正理論。門人諫曰眾賢未
沒大師遠跡。既得其論又為改題。凡厥學徒何顏受
媿世親為除眾疑而說頌曰。如師子王避豕遠逝二
力勝負智者。應知眾賢死巳焚屍。收骨於伽藍西北
二百餘步。菴沒羅林中。起率都婆。今猶現在。意云正
理。論為偏識。令過去眾賢永慚見正理論偏識之
說。


解後序文二初菩薩。赴機論興之益。二者正儀下明
[001-0122b]
道俗興請。製疏之由初分二初總歎千部次別彰此
論。


粵者語詞也。燭明幽暗北方稱幽。南方稱明。所
以北方有幽州。


赫者盛也。詩云赫赫明盛貌。



動颽風。爾雅云南風謂颽風東謂谷風西謂泰風北
謂凉風。李巡註云颽樂也。言生長萬物。萬物喜樂以
時言之春曰谷風夏曰颽風。秋曰泰風。冬曰涼風。詩
颽風章云颽風自南音任一曰如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
氏劬勞解云此章美孝子也。夏風謂之颽棘難長養
者也。夏風而能吹拂成長。夭夭盛貌也。劬勞病苦也
颽風能吹長難成之棘。喻寬仁之母劬勞養育七子
夭夭之盛也。序意雖春風亦成物舉颽風成棘取萬
物極成也。


匡大教而濟時者匡正也。謂菩薩匡持
佛法以濟時機也。此上義者由日有破暗之能。風有
成物之用。菩薩有濟世之德。故取之為況也。爰由於
也。


弘揚也道引導也。


五印度西域記云舊言身
毒天竺等。今從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隨地稱國
殊方異俗遙舉想名語其所美謂之印度。印度者此
云月月有千名此名其一稱言諸羣生輪迴不息無
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白日既隱。霄燭斯繼雖有星
光之照。豈如朗月之明。苟緣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
土。聖賢繼軌。道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
度。五印度境周九萬餘里三邊大海。北有雪山。北廣
南狹。形如半月畵野區分七十餘國。時特暑熱地多
泉濕。


躅者書云高步曰躅即光顯大師之教迹也。
[001-0122c]


言解外道之邪紛者。即由製論能解外道異執之
紛諍巳上總歎千部自下別彰此論。


六足下自明
八蘊者婆沙云雜結智業大種根定見也。西音名健
塗此云蘊。蘊者。聚諸法自類各集一處名蘊。謂集種
種異相。論道判為雜蘊集結。論道判為結蘊集智論
道判為智蘊集。業論道判為業蘊集。大種論道判為
大種蘊根定見准說。


宗唯以正者論主情無偏黨
學該諸部凡厥正義咸以遵崇。


潤色者論語云為
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
子產潤色之此四者皆鄭大夫為命謂作盟會之詞
諶性靜怯。若為其君作盟會之詞。即入草野中以創
立之世叔不能草創。但能討論治正諶所造之辭又
子羽不能討論。但取二人所創治者。更雕琢修飾之
子產又但采文潤色之徑。此四賢手懸之千古。



明者。尚書云。聰明視聽遠家語云聰以知遠。明以察
微。謂此論見聞廣也。


文葢雲間者晉書曰陸雲字
士龍吳郡人也。荀鳴鶴頴川人時士龍在司空張華
座鳴鶴後至座上。諸賓素聞鶴名皆為之起鳴鶴曰
清風至飛塵颺。士龍曰凡鳥集鳳凰翔既而座定荀
陸二人敘溫涼陸曰雲間陸士龍荀曰日下荀鳴鶴
時人謂之佳對。


縉紳者漢書云縉者插也字應從
手紳者大帶古禮插笏。於紳當胸直插非如今腰間
斜貫。今時行禮猶依古也。縉字若從糸即帛也。赤也
此謂衣冠之士。


龜鏡者龜曰卜蓍曰筮皆考疑事
[001-0123a]
也。龜可以決疑。鏡可以鑒物。又云為龜之靈也知先
兆之吉凶為鏡之明也。鑒物像之好醜。言其佩縉紳
之服類。龜鏡之明也。


既勤勤於法門屬自身不懈
怠之貌。


孜孜子之反慈呂反兼濟者窮則獨擅一身
達則兼濟天下。


遭遇狎習。


蘭室者家語云與善
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
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不聞其臰亦與之化矣今
疏主接侍郎如狎芝蘭之室也。


夕殞者論語云朝
聞道夕死可矣。


質而不文者論語云質勝文則野
注云鄙野也。文勝質則史史者文多質少也。文質彬
彬然後君子彬彬文質相半貌也。


味道君子俗士
義學精人僧眾。


鸞鏡者宋寶華泰鸞詩序云罽賓
國王網得一鸞欲得鳴而不能致夫人曰妾聞鸞得
雙則鳴舞以鏡照之鸞覩鏡中影。悲鳴却鏡而死因
號鸞鏡矣。


吳越春秋云楚王召風湖子而告之曰
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寡人欲因子請此二人
作劒可乎風湖子乃往見二子令作之一曰龍泉二
曰大阿豫章記云吳猛未言之前。常有紫氣見於牛
斗之間。占者以為吳王再興唯張司空以為不然及
吳平後。紫氣逾明。華聞雷孔章玅達緯象乃令觀之
章曰無他象。唯是寶物之精在豫章豐城縣華遂以
章為豐城令至縣堀深二丈。得一青玉匣。長八九尺
開之得二劒其夕牛斗氣。不復見後章留其一匣龍
泉進之張公。張公遇害。此劒飛入襄城水中也。吳猛
[001-0123b]
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不駈蚊。懼其去巳而噬
親年三十邑人丁義始授其神方。因還豫章。江波甚
急。不假舟檝。以白羽扇畫水而渡。覩者殊異之。



者達也聰也。


俱舍頌疏序記

No. 838-B



舊本卷尾載明有無漏色斷惑及五果文一紙半
餘然非是有關繫二序亦其文非盈師語氣有本
注曰古本朱書之知。是本邦學者抄記而且贅此
末者。後人以墨代朱。爾來謹錄。傳寫依舊耳。故今
除之矣。又後有記云乾元寺僧令端時會昌三年
值難唯手抄一卷。將供養後人。有傳持者。請當敘
之。憶而矣勅福州觀察處量等御中文語鄙俚未
足當一咲多是妄人欲眩惑人然紕繆陋拙非復
袁鉉族譜則一見可知耳。或本有寬信䟦文曰仁
平元年八月勘內外本文而加添削。又語周防公
寬尊引載周易本文。又載永正年間三井無約䟦
語曰對四本校勘之其中闕略亂脫諸本互有此
[001-0123c]
本者。任意抄謄。或除或加。然則此記屢歷後人訂
正顧失盈公之真者。亦不尠耳。若夫沓[掐-臼+也]偨俿者
亦安知非盈公千歲之冤也有人曰法盈者圓暉
弟子見尚慧俱舍私抄第十一而此記智證大師
入唐請來。余皆未能考之伏竢博洽云爾。
道空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