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46 弘戒法儀-明-法藏 (master)



No. 1126-A


弘戒法儀序


世尊以金襴袈裟。付大迦葉。而禪法律竝傳。名之曰
祖印者。葢以實相無相涅槃妙心。為三宗之的旨也。
佛滅度後。律家不悟心宗。遂裂比丘一法為五部。是
以禪宗傳法傳心。而不傳小律。葢謂小乘不知禪律
同宗。而互為詆訟故耳。故佛藏經以實相為宗。以禪
人不知法律之心者。謂之增上慢人。以法師之不識
禪心之律者。謂之不淨說法。以律師之不悟禪宗心
印者。謂之破戒比丘。以皆不知實相無相為一宗。而
欲分茅裂土。各為封樹。而無法王氣象故也。自無相
好佛巳來。三宗品立。門戶各開。如羅睺羅之墮鉢。苦
無發心。重為綴之者。可悲也。法藏初受戒於雲棲。既
具圓於靈谷。再稟雲棲墖前。而教授於雲門。往復至
再。縱三家之法為一律。葢以禪人忽律而重心。戒師
執相而遺體。自戒壇一閉。儀法盡亡。相顧譏訶。難於
和會。不揣淺見。求拾古規。得昔律師之具足戒式於
南壇。略加參演。倣菩薩戒式於戒疏發隱。勉自補全。
皆欲以禪教律三宗。會歸實相無相涅槃妙心之一
旨。勿使墮於增慢不淨破戒之流弊。此誠綴鉢之痛
心。和法之愚見。覧此者。幸勿以禪不攙律。戒不談禪
之論為詆可也。於是集三歸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并
[001-0576b]
比丘白四羯磨。及菩薩戒等。為諸品說戒之式。彚沙
彌律儀要略。比丘戒本。梵網經。為三種誦戒之本。并
隨機羯磨。為比丘之則。著梵網一線上下卷。為禪律
一心之宗。兼之佛藏經四卷。共刻一函。合命之曰弘
戒法儀。俾受戒之人。急究禪以求戒體。而參禪之人。
務持律以固禪宗。禪律一心。而教無別出之遺法矣。
此救末世之急先務也。其間缺失譌謬。願同心者。明
以救我。


天啟癸亥孟冬朔旦三峰菩薩戒弟子法藏書于
北禪寺禁蛙堂中


弘戒法儀目錄




* 授在家二眾三歸依法儀第一補述以三歸為入法之首故
* 審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戒并求剃度十戒等遮難法儀第二補述以必先審懺前愆故
* 授出家在家五戒八戒法儀第三出戒壇古本補讚附補授八戒法
* 沙彌得度法儀第四出百丈清規補讚
* 將登壇授具足戒預問難法儀第五出戒壇古本補讚引啟請結辭
* 或將出家或將授具戒俱應先授四依法儀第六出戒壇古本補前後文。此法應在未受具前說。又律中因外道。止堪二依。退失出家之利。佛許在白
[001-0576c] 四羯磨。後說亦得

* 將欲登壇授具先整授沙彌十戒初稟堂頭和尚法儀第七出戒壇古本補讚
* 次差阿闍黎授沙彌十戒法儀第八出戒壇古本補讚
* 將授具足戒先差教授師授持衣教鉢法儀第九出戒壇古本補讚。及印心文
* 將登壇授具足戒先䇿發沙彌法儀第十出戒壇古本補讚
* 登壇授大比丘具足戒白四羯磨法儀第十一出戒壇古本補請儀祝聖文
* 比丘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巳次當差阿闍黎與說隨相法儀第十二出戒壇古本補讚。及引請文開導文結文。按比丘律授戒。以白四羯磨為主。隨相乃結戒後所出。故不應在壇上說戒相。又和尚至尊前羯磨問難。尚出阿闍黎之口。豈說戒相而非阿闍黎事耶。幸毋失此體。當尊律制。及昔律師說戒本文為是
* 說菩薩戒諸法儀開後藏中諸家固自有本。今以未盡闡揚梵網經中意義。求戒者一受便了。不知菩薩戒為何物。茲復按經立義。重重開導。使其一受戒。便知菩薩戒中大意。深益後學。幸勿以杜撰。擅擅藉口
* 差阿闍黎審比丘授菩薩大戒法儀第十三按雲棲具戒便蒙補述
* 將授菩薩大戒先差阿闍黎開導三自歸令參心地法儀第十四補述
* 將授菩薩大戒差阿闍黎問七遮法儀第十五按梵網經補述
* 將授菩薩大戒先差阿闍黎開導懺悔法儀第十
[001-0577a] 按梵網經補述
* 將授菩薩大戒先差阿闍黎開導苦行法儀第十七按梵網經補述
* 將授菩薩大戒先差阿闍黎開導發大誓願法儀第十八按梵網經補述
* 正授菩薩大戒法儀第十九按梵網瓔珞等經補述
* 教授錫杖法儀第二十按五家宗旨錫杖經補述
* 誦沙彌戒本第二十一按雲棲沙彌律儀要略補儀讚
* 誦比丘戒本第二十二按雲棲較正梵網經善本
* 誦菩薩戒本第二十三按雲棲較正梵網經善本。及說戒序補儀讚。并補中間問清淨法
* 授戒辨第二十四因諸家爭論及授戒法。失古體故述
* 進戒示語第二十五因授戒時示眾。有補後人。故備於此
* 衣鉢總持第二十六因今人認三衣為戒衣。禪者不用衣鉢故示
* 登壇授戒引請法儀第二十七法儀全在引請提唱。始得整飭。故備於此
* 衣圖第二十八
* 壇儀第二十九
* 比丘羯磨法第三十比丘日用者不可不知
* 菩薩羯磨法第三十一當依大乘諸律。不得用比丘法混濫
* 梵網經一線上下卷第三十二因闡禪律同宗故註
* 佛藏經第三十三因今人不知實相為禪為教為律。而分為三家。以起鬪諍堅固。故當流通。以警三種匪人
[001-0577b] No. 1126
弘戒法儀上卷


授在家二眾三歸依法儀第一



引請舉香讚


自心本淨。性法生光。頭頭無礙是心王。三寶出含藏。
一炷心香。歸戒露堂堂。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


善男子等。聞磬聲。各禮三拜。稱自巳名字。翹勤合
掌。


引請作白


夫蓮花出陸。須憑法水之滋。淨念超凡。應藉宗師之
指。若不依僧。何能知法。苟非歸佛。無以出塵。公等現
居士善女身。具如來體。將欲破妄歸真。須先住俗從道。既
巳發圓成意。秉殷重心。久慕明師。耑求大法。我為居士
善女等。謹請禪師。登寶王座。應水月機。開演自性之

歸依。教授利生之戒善。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
能。代為唱舉。汝當至誠隨我啟請。


引請作梵
[001-0577c]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今請大德。為我作三歸本師。
我依大德故。得入最初地。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
愍故一拜


和尚鳴尺云。


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作三歸自性師。所有言教。汝
當諦聽。


善男子善女人等。汝既發心。歸依三寶。我當為汝謹
請十方諸佛。三世法寶。諸菩薩眾。歷祖師僧。光降道
場。證明誠懇。


起立 請聖 引請舉 香花請。


南無一心奉請盡虗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諸佛。
一切尊法。一切賢聖僧。惟願不違本誓。哀愍有情。臨
降道場。證明誠懇。


南無一心奉請樂邦教主。堪忍本師。龍華會上至尊。
過現未來善逝惟願同前


南無一心奉請大行普賢。文殊師利。大悲觀世音菩
薩摩訶薩同前 就坐。


一心奉請護法天龍。伽藍聖眾。護持齋戒一切善神
等眾。惟願臨降道場。精嚴擁護。
鳴尺白云。


三寶光臨。萬神侍衛。朗當臺之法鏡。鑒出海之心珠。
宜乎萬慮雪清。一波不動。俾鏡涵珠彩。珠現鏡光。互
融凡聖於一源。交燦主賓於雙照。心光獨露。鑒覺全
彰。我今為汝指出自性三寶。一心十善。令汝了然開
悟。不假修為。開火宅之青蓮。淨紅塵之白業。磨不磷。
[001-0578a]
涅不緇。修不無。染不得。居淨名之列。為近事之尊。所
謂佛者何。即今一念自心。如珠如鏡。靈靈不昧。了了
常知。知而無知。不寄諸緣。不生二念者是也。所謂法
者何。即今了得此無知不昧之心。即是本心諸佛。更
不生疑生怖起惑起念者是也。所謂僧者何。即此知
而不染。湛而不搖。常清常淨。隨時應物。如水中月者
是也。此自心之三寶也。諸佛得此心。故云正覺。諸法
詮此心。故云妙法。眾僧了此心。故稱淨眾。是知現前
所請諸佛法僧。乃先證自心之三寶也。即今歸依一
念靈明現證自心之三寶也。汝能傳持此教。接引後
人。以明此心。此未來同證自心之三寶也。故知自心
具三世。攝十方。所謂心佛眾生。三本無異。一證永證。
皆為空名。有非實有者也。所謂一心十善者。一心不
生。則意無貪嗔癡。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身無殺
盜婬。故四十二章經云。心為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
息。是知即此一念無心之三寶。則萬善具足。十度齊
彰。依此而修。是為真修。依此而證。是為實證。更復兼
之孝弟忠信。仁愛慈和。釋放生命。方便救苦。無非推
此一心行於世間。謂之心佛出世者也。以此心獨脫
無染。即是罪性本空。以此心念念清淨。即是現生淨
土。以之懺悔。何罪不滅。以之念佛。何願不成。皆不出
乎自性之一心也。上來為汝開陳自心三寶。令汝直
下明心見性。理相既明。事須成就。更當統汝歸依現
坐道場十方三寶。師師傳心。佛佛授手。世世生生令
[001-0578b]
不退轉。汝能歸依。隨聲應答。


男子女人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三稱


歸依佛 兩足尊 歸依法 離欲尊 歸依僧
 眾中尊三稱


歸依佛竟 歸依法竟 歸依僧竟三稱


上來歸依三寶巳竟。從今巳往。稱佛為師。稱法為師。
稱僧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更為汝等作法懺悔。
滌其舊染。不復再作。一淨永淨。我為唱導。汝當隨和。


懺悔偈


「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上來懺悔巳竟。更須發大誓願。廣度眾生。齊成佛道。
先當求生淨土。親覲彌陀。一生補處。還來此土。化導
眾生。同為蓮上化生。勿使輪迴環轉。更為示汝一心
淨土法門六字彌陀聖號。時時繫念。勿染塵勞。舉。


阿彌陀佛身金色云云


「 願生西方淨土中
 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上來歸依三寶。誓生九蓮。現為無量壽王。來作微塵
剎主。永無退轉。必定圓成。汝當依教奉行。



審在家出家求授五戒八戒并求剃度十戒等遮難


法儀第二


引請舉讚
[001-0578c]


真香纔觸。妄罪全消。殷勤刳露象初調。玄誨入甄陶。
心體參寥。妙戒本昭昭。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


諸善男子等。聞磬聲。各禮三拜。胡跪合掌。


引請作白


標指尖須當見月。拈皂角合悟救糍。汝等既當稟戒。
於堂頭先合洗除於心地。茲者闍黎迎降法席。崇舒
懺法。依人理當精審。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
皆隨我道。


引請鳴磬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今請大德。為我作審戒懺悔阿
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審戒懺悔法。慈愍故一拜。慈愍
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闍黎鳴尺云


未受戒者出否引答云。巳出闍黎云


善男子。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審戒阿闍黎。所
有言教。志心諦聽。


闍黎撫尺云


欲出明月珠。焉可尚憑泥染污。將盛獅子乳。固當淨
滌琉璃瓶。或欲歸戒為近事。或當剃染為沙彌。悉應
捨妄歸真。露罪懺悔。若不盡懺悔。縱受得戒。猶是罪
福雜糅。淨穢沓陳。無上菩薩豈能純一。必須如洗故
衣去其垢跡。本體潔白。方可受色。良以人居六道。幸
預勝倫。逼近佛階。易於修進。伹恐重罪所遮。為作佛
[001-0579a]
之障難。若無遮障。戒可得受。汝等各各刳心瀝胆。對
我一一開陳。從昔以來。意根憶持。所作所為。七遮十
惡。極重等事。向我傾心吐盡。不得絲毫隱藏。我今逐
一問汝。汝宜逐一實答。各各起立。暫住一邊。逐位胡
跪佛前。深思細察。有則言有。無則言無。不得輕心惑
亂。善男子。汝名某甲答云某甲。問汝不曾出佛身血否。答云
無。問汝不曾弒父弒母否。答云無。問弒和尚阿闍黎否。
答云無。問破羯磨轉法輪僧弒聖人否。答云無。問曾斷人
命否。答云無。問曾殺曾食禽畜等生命否。答云無。問曾盜
常住物佛物法物否。答云無。問曾盜和尚闍黎法師及
上中下座一切眾僧物否。答云無。問曾盜取冐取匿取
檀信物否。答云無。問曾犯比丘尼作不淨行否。答云無。問
曾於六親姑姨姊妹行婬欲否。答云無。問曾犯若男若
女若畜生若鬼神行婬欲否。答云無。問曾謗師長父母
及犯諍違逆等否。答云無。問兩舌鬬亂人否。答云無。問惡
口罵人呪人否答云無。問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見言不
見不見言見否。答云無。問裝點巧言證入人罪否。答云無。
問曾破酒戒否。答云無。問欠人債不肯還償否答云
今對十方三寶護法天龍諸善神前。有即言有。無即
言無。弗得覆藏。高峰妙禪師云。如洗臭糟瓶相似。千
番百番洗泡。得乾乾淨淨。無一點氣息。無上醍醐。方
堪盛受。汝說罪巳竟否。答云巳竟。且起第二位過來逐一
問畢。乃云汝等說罪俱竟否。一齊答俱竟。


上來說露巳竟。從今每於中夜。志誠向十方諸佛。殷
[001-0579b]
勤頂禮。懺法若干。并禮大悲觀音聖號。求其加護。
罪得消滅。我今為汝作法懺悔。眾等各宜悲欣交集。
渴仰翹勤。同聲應和。


「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上來審戒懺悔作法巳竟。將剃度。及受十戒八戒者。
各宜靜慮。具足衣鉢等法。以俟至期說戒。若欲受三
歸近事五戒八戒法者。同候堂頭。志誠聽戒。汝等各
宜依教奉行。依教奉行三稱



出家在家授五戒法儀第三



第一請師



引請舉讚


三請納體。五戒培根。洗清遮難指心源。初地信為門。
一瓣香焚。懇到禮三尊。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


諸善男子等。聞磬聲。各禮三拜。胡跪合拿。


引請白云。


夫原受三歸。為翻往昔之邪境。即授五戒。先登初級
之重樓。不得明師。難傳聖法。今為汝請堂上
師。為汝等作五戒阿闍黎。而況此師誨人無倦。接物
有方。汝當端秉一心。隨我殷勤伸請請師之語。汝合
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引請唱云。
[001-0579c]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求授五戒。願大德為我作五戒闍
黎。我依大德故。得授優婆塞夷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
大慈愍故一拜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作五戒阿闍黎。所
有言教。汝當諦聽。


第二開導



原夫欲離苦趣者。須發信心。信心若發。萬善從生。欲
成佛道者。須受淨戒。淨戒若受。萬緣皆具。能如是者。
必至菩提。夫戒者生善滅惡之根基。入聖超凡之種
子。纔登戒品。便絕輪迴。受持不昧。於初心始終無犯。
慈護謹防。於微念止作雙持。三椉果位以親躋。五分
法身而克證。夫如是者。則吾佛世尊。開方便門。觀機
利鈍。戒說多端。先唱三歸。次伸五戒。乃由十具。重演
一乘。歸源無二。以無三方便。利他而利巳。令欣樂者
自微至著。慕受戒者以漸入頓。同遊正覺之場。共造
定慧之域。故顯聖人之利見。實貽賢聖之良緣。故吾
祖南山聖師云。戒德難思。冠超眾象。為五乘之軌道。
實三寶之舟航。禪定智慧以戒為基。菩提涅槃以戒
為本。發趣方行戒為宗主。戒為却惡之前陣。入道之
初章。譬如世間造樓閣相似。必先固其基址。若無基
址。徒架虗空。必不能成就也。遺教經云。當尊重珍敬
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戒是正順解脫之
本。若人能持淨戒。則諸善功德皆悉能生。當知戒為
安隱功德之所住處。然戒有多品。汝等求受之。五者
[001-0580a]
乃是趣善之元首。出苦之要津也。即善生經云。此戒
甚難得。能為沙彌大比丘及菩薩戒。而作根本。應知
此戒勝妙如是。不可輕心而求受之。


第三請聖



若要受此妙戒。先須迎請三寶。護法諸天。一切靈祇。
而作衛護。若言某甲處。各稱自巳名。其餘言詞。皆隨我
道。我某甲一心奉請。


「 十方法界
 常住三寶
 毗婆尸佛
 尸棄如來
 毗舍浮佛
 拘留善逝
 俱那含佛
 迦葉世尊
 釋迦本師
 當來彌勒
 十方三世
 諸正徧知
 大小二乘
 毗尼戒藏
 十二分經
 甚深法寶
 文殊菩薩
 觀音大士
 勢至菩薩
 十方三世
 諸大菩薩
 緣覺聲聞
 得道真流
 南山教主
 澄照聖師
 日本記主
 真悟律師
 靈芝記主
 戒光律師
 西天此土
 傳法祖師
 四依菩薩
 一切三寶
 惟願慈悲
 哀憐我故
 共垂明證」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眾和某甲一心奉請。


「 光明會上
 護法諸天
 大權仙眾
 功德大辯
 梵王帝釋
 天龍八部
 日月星辰
 今年太歲
 賞善罰惡
 主執權衡
 一切聰明
 大
 國內
 名山大川
 當州分界
 屬內鬼神
 本寺土地
 護伽藍神
 守護壇戒
 諸咎善神
 龕窟賢聖
 二十八宿
 匝寺受禱
 一切靈祇
 俱乘佛力
 來降道場
 證明受戒
 惟願三寶
 法界聖賢
[001-0580b]
 他心道眼
 無礙見聞
 鑑我虔誠
 受我奉請
 不違本誓
 憐愍眾生
 慈悲攝受
 方便救濟
 盡未來世
 為作依怙」



南無護法諸天菩薩眾和


第四懺悔



諸善男子。上來為汝等。恭請三寶。攝受覆護。猶如照
世明燈。無不知見。今欲受汝五戒。切恐汝等從無始
以來。被境聲色之所迷惑。造諸罪累。障閉心源。不堪
進受。如世醍醐相似。必須清淨器皿而盛貯之。今於
未受之前。乞告三寶。求哀懺悔。願罪消滅。所言懺悔
者。梵語懺摩。此云悔過。懺謂止斷未來非。悔巳恥心
於往犯。故云巳作之罪願乞消除。未起之惡更不敢
造。懺悔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所有言
詞。皆隨我道。某甲志心懺悔。


「 從於過去
 直至今身
 毀破三寶
 作一闡提
 謗方等經
 斷學般若
 弒害父母
 出佛身血
 毀壞塔寺
 穢污伽藍
 受用僧物
 無慚無愧
 撥為因果
 自作教他
 見聞隨喜
 如是重罪
 無量無邊
 今者克誠
 披陳懺悔
 惟願三寶
 法界天仙
 慈悲攝授
 放勝光明
 照燭罪瑕
 悉令清淨」



南無普賢菩薩眾和


第五遮難



善男子等。今為汝等懺悔巳竟。身心瑩潔。善法無障。
[001-0580c]
宜各端心受正戒法。今依善生經中。先問汝等遮難。
當如實答。何故令汝實答。由汝無始以來因虗妄故。
沉沒生死。無由解脫。今正要汝捨離虗妄。證真實法。
是故令汝實答。不解不識。不得妄答


善男子。汝不曾盜見前僧物否。答云無。善男子。汝不
曾於六親比丘比丘尼行不淨行否。答云無。善男子。
汝不曾於父母師長前。有病棄去。不顧而來受戒否。
答云無。善男子。汝不曾弒發菩提心眾生。答云無。


第六歸依



善男子等。既無此遮難。戒可得受。當知此戒甚難得。
能為沙彌大比丘及菩薩戒而作根本。戒有五種。始
從不殺。至不飲酒。若受一戒。是為一分優婆塞優婆
夷。汝當具足受持五戒。名為滿分優婆塞優婆夷。汝
當具足受持。求度生死。入般涅槃。必當歸依三寶。有
無量功德。何以知之。如希有較量功德經云。若人以
四事供養四天下滿中羅漢。及至滅度。收其舍利。起
塔安奉。功德雖多。不如有人一念能淨歸依三寶。翻
汝無始之邪心。歸依三寶之正境。故薩婆多論云。以
三寶為所歸。欲令救護。不得侵凌故也。歸依佛者。謂
歸依法身。謂一切智無學功德五分法身也。歸依法
者。歸依自他盡處斷欲無欲滅諦涅槃也。歸依僧者。
歸依第一義僧良友福田聲聞學無學功德也。內明
理觀。外托住持。克勤殷重心。秉受三歸戒。心有所依。
身有所歸。受戒之要。須識境量。此若不明。受戒不得。
[001-0581a]
所言境者。不出乎情與非情空有二諦。並是汝等發
戒之處。是故於彼境上。立五戒法。折伏汝心。不得仍
前造惡。誓當斷惡修善。覽披聖法。所言心有三品。中
下二心故非正意。直須發上品心。求上品戒心者。謂
授汝等三聚淨戒。趣向三解脫門。以法引導眾生。令
至涅槃。令法久住故。如是發心。得受如來上品妙戒。
我今為汝秉宣三歸羯磨。正是汝等納戒之時。汝當
志誠隨我言道某甲


盡形壽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三遍。為滿分優婆
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慈愍故一拜。慈
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第七結戒



善男子等。此之三歸正是納體。今又加結示戒所歸。
令歸戒圓滿。我某甲


盡形壽歸依佛巳 歸依法巳 歸依僧巳三遍。為滿
分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慈愍
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第八說戒相



善男子等。我巳為汝授五戒法竟。今更為汝示五戒
相。令汝識相護持。防非止惡。始從不殺生。至不飲酒。
此之五戒為諸戒根本。入道階梯。在儒為五常。在天
為五星。在地為五行。在山為五嶽。在人為五臟。在國
為五刑。乃名別體同。故仁者不殺。義者不盜。禮者不
婬。信者不妄語。智者不飲酒。行此五者。不求仁而仁
[001-0581b]
著。不欣義而義敷。不行禮而禮立。不慕信而信揚。不
行智而智明。可謂振綱提綱。復何功加之有也。聞說
其相。當謹護持。慎莫毀犯。我今示汝五戒之相。令汝
識相護持。發三種心。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
一切眾生。發上品心。求上品戒


善男子等。盡形壽不殺生。是優婆塞夷戒。汝能持否。答云
能持。善男子等。盡形壽不偷盜。是優婆塞夷戒。汝能
持否。答云能持。善男子等。盡形壽不邪婬。是優婆塞夷
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善男子等。盡形壽不妄語。是
優婆塞夷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盡形壽不飲酒。是優
塞夷戒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遍善男子。此之五戒。眾戒之
本。諸善之基。登解脫門。證菩提果。汝等從不殺生。至
不飲酒。能具足受持否。答云能持。


第九發願



善男子等。受五戒巳。更發誓願。世出世間之事。若不
發願。則無以成。謂福若無願。如畵無膠。如馬無轡。如
陶家器。雖成其坏。未經火煅。終不堪用。須要福願相
資。方成勝用。汝等一一志心合掌。隨我發願。我某甲
心發願。以此五戒功德。不墮惡趣八難邊地。持此功
德。攝取一切眾生之惡。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成無
上正真之道。求生淨土。親覲彌陀。證無生忍。亦使將
來彌勒佛世三會。得度生老病死。一心趣證常樂我
淨。隨願化導一切眾生。咸開佛慧。


南無彌勒尊佛眾和
[001-0581c]


第十囑誨



善男子等。即稟戒巳。一一如法護持。如人護眼。如龍
讓珠。勿令毀犯。於五戒中。隨犯一戒。永為棄物。於佛
法中。無所堪用。名佛海邊人。於五戒八戒十戒大比
丘戒。永不得戒。假使七佛親證。亦復戒緣不發。汝若
有受無持。遇緣破犯。不如莫受。若受破犯。如人巳死
法藥不入。難可救療。當聞此語。日夜攝心。如守堤塘。
勿令漏泄。受汝五戒巳竟。汝等宿植善因。值茲盛世。
生正信家。遭遇佛法。獲授近事戒法。為出世之津梁。
生佛淨土之根本。當須珍敬。勿得自輕。汝等一齊依
教奉行。依教奉行。


○授八戒法



善生經增一阿含云。佛告優婆塞。當於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徃詣長老比丘所。一一受八戒。一一受之。勿。
令缺失。論中令五眾授之。成實云。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或受。俱舍論云。若先作意
於齋日受者。雖食竟亦得。受戒者。下心合掌。隨施戒人語。勿前勿後。若違。不成。論云。若受八戒。應言一日
一夜莫使與終長相亂。成實論云。五戒八戒隨日月長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減受並得。增
一阿含經云。若受八戒。先須懺悔前罪。然後受戒懺悔之法。如前五戒中同。問難亦加五戒中同。然後應
如是授持


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一年一月為淨行優婆
塞。三授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一年
一月為淨行優婆塞竟。三結 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
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不殺生能持否。答云能持。如諸佛盡形

壽不偷盜。某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不偷盜能持否。答云能持。
如諸佛盡形壽不婬欲。某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不婬欲能持
[001-0582a]
否。答云能持。如諸佛盡形壽不妄語。某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
不妄語能持否。答云能持。如諸佛盡形壽不飲酒。
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不飲酒能持否。答云能持。如諸佛盡形

壽離華縵瓔珞香油塗身。某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離華縵瓔
珞香油塗身能持否。答云能持。如諸佛盡形壽離高
勝牀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某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
高勝牀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能持否。答云能持。
如諸佛盡形壽離非時食某甲一日一夜一年一月離非時
食能持否。答云能持。


如上次第受巳須當發願。發願文同五戒中說。經云。設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戒不發願。而持八戒者。得少。
許福田智度論云。問曰。五戒一日戒。何者為勝。答曰。有因緣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終身持。八戒一日持。又
五戒常持。時多而戒少。一日戒。時少而戒多。若無大心。雖復終身持。不如有大心一日持戒也。譬如輭夫
為將。雖復將兵。終身卒無功名。若英雄奮發禍亂。立定一日之功名葢天下。八戒比於餘戒。亦復如是。法
苑珠林會名部。問曰。諸經論中。何名八關齋。亦名關戒耶。答曰。八戒是關閉八惡。不起諸過。不非時食者
是齋。齋者齊也。謂禁止六情。不染六塵齊斷諸惡。具修眾善。故名齋也。又齋戒體一名別。若尋名定體。體
容少別。齋者過中不食為名。戒者防非止惡為義。隨舍經云。若於六齋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
計。六齋日者。每月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也



沙彌得度儀軌第四



凡行者初受度牒。以柈袱托呈本師。兩序各處插。
香。禮三拜。選日設供剃頭按律選處設座。令於露地香水洒之。周匝七尺。
四角懸幢。今時多大殿須向佛。或相對設座。若法堂中須設像幡花香燭如儀。今僧堂中。為眾多便床坐


先一觸禮。稟維那和會戒師并作梵闍黎引請。闍。
[001-0582b]
黎選日既定。則隔宿剃頭。頂心留髮名曰周羅。梵語周羅。此云
小結也。設戒師座几。與住持分手。几上安香燭手爐

戒尺。設作梵闍黎座几于聖僧右。與戒師對。几上
安磬。聖僧案前置袈裟直裰度牒於上。自行堂。鳴
鈸。引剃頭人。出土地堂祖堂佛殿各處。炷香。喝云
禮三拜。序立僧堂前。鳴鐘集眾。頭首住持俱入堂
訖。戒師二闍黎始入堂。大展三拜。各歸位。大眾齊
坐定。引請闍黎。至戒師前。大展三拜。胡跪合掌


戒師問云


僧集否。答云巳集。問云和合否。答云和合。戒師云僧今和合。何
所作為。答云為行者剃頭受戒。戒師云可爾引請收坐具。起鳴手磬。引
剃頭人入堂。聖僧前三拜。次戒師前三拜了。就跪作梵。闍梨鳴大磬。作梵云


神仙五通人。作者於呪術。為彼慚愧者。攝諸不慚愧。
如來立禁戒。半月半月說。以說戒利益。稽首禮諸佛。
云何梵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為眾
生說作梵訖。白云。為剃頭授戒者說


舉香讚


君恩賜度。親命非違。斷除恩愛入無為。師法稟儀威。
剃髮披衣。受戒自心歸。


登初地菩薩摩訶薩


戒師起座。大眾俱立。戒師秉爐。白云。


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光明雲臺遍法
界。供養十方無量佛。十方無量法。十方無量僧。見聞
普熏證寂滅。一切眾生亦如是。即將今晨剃頭受戒。
[001-0582c]
開啟功德。先願
皇帝萬歲。臣統千秋。天下太平。法輪常轉。伽藍土地
增益威光。護法護人無諸難事。十方施主福慧莊嚴。
合道場人身心安樂。師長父母道業超隆。剃頭沙彌
修行無障。三途八難咸脫苦輪。九有四生俱登覺岸。
仰憑大眾。念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
世界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眾復坐。引請秉爐。
教沙彌云請師言句。汝合自陳。汝若不能。隨我聲道。凡稱

某甲處。當稱自巳名。復唱念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
請大德。為剃頭受戒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剃頭受
戒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剃頭受戒法。慈愍故剃頭人禮
一拜。再稱。慈愍故禮二拜。三稱。大慈愍故禮三拜。就胡跪合掌。戒師云


善男子。沙彌應諾戒師云心源湛寂。法海淵深。迷之者永劫
沉淪。悟之者當處解脫。欲傳妙道。無越出家。放曠喻
如虗空。清淨同於皎月。修行緣具。道果非遙。始從尅
念之功。畢證無為之地。所以大覺世尊捨金輪之寶
位。子夜踰城。脫珍御之龍衣。青山斷髮。容鵲巢於頂
上。掛蛛網於眉間。修寂滅而證真常。斷塵勞而成正
覺。三世諸佛不說在家成道。歷代祖師阿誰行染度
人。所以佛佛授手。祖祖相傳。不染世緣。方成法器。故
得天魔拱手外道歸心。上酬四重之恩。下濟羣生之
苦。所以云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捨棄。恩入無為。真
是報恩者。出家之後。禮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
[001-0583a]
汝今可離此座。想念國王水土之恩。父母生成之德。
專精拜辭。後不拜也。沙彌就禮一拜。引請鳴手磬。引出堂外云望北三拜。
謝國王恩。三拜畢。又云復三拜。謝父母恩。三拜畢。即更僧衣。引入聖僧前
作禮三拜。轉戒師前云作禮一拜。胡跪合掌。戒師用淨瓶灌頂。以
指滿水於頂上。執刀祝之。舉偈眾同誦云善哉大丈夫。能了世無常。棄俗

趣泥洹。希有難思議。三誦訖。引請云沙彌退。禮一拜。引請云
沙彌至本師。前胡跪合掌。本師執刀云最後一結。謂之周
羅。唯師一人乃能斷之。我今為汝除去。汝今許否。答云
可爾。有埀示法語。仍舉落髮偈云毀形守志節。割愛辭所親。出家
弘聖道。誓度一切人。三舉。大眾同聲。和引請云沙彌就禮三拜。仍
胡跪合掌本師持袈裟。亦有埀示法語。先付鉢掛巳次第付袈裟。置沙彌頂上。逐一誦偈呪。披




鉢多羅應量器當受持。


五條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捨離。


唵悉陀耶娑訶


七條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娑訶


大衣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奉行如來命。廣度諸羣迷。


唵摩訶迦婆波吒悉地娑訶


坐具真言
[001-0583b]


「 臥具尼師壇
 長養心苗性
 展開登聖地
 奉行如來命」



唵壇波壇波娑訶


三舉。眾亦同聲和畢。沙彌披袈裟。引請云


禮本師三拜。拜畢。又云禮聖僧三拜。拜畢。又云禮戒師三拜。胡跪
合掌。戒師云善男子。法如大海。漸入漸深。汝既出家。當
先受三歸五戒。方得近事大僧。次受沙彌十戒。乃可
同僧利養。事在專誠。我今為汝召請三寶。證明佛事。


秉爐唱


一心奉請。


「 無邊佛寶
 海藏經文
 十地三賢
 五果四向
 同垂感降
 共作證明」


三請訖。乃云


善男子。欲求歸戒。先當懺滌𠍴瑕。如人浣衣。然後加
色。汝今至誠。隨我懺悔舉云


「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三舉眾三和。引請云沙彌禮三拜。胡跪合掌。戒師云善男子。汝既
淨治身口意業。今當歸依佛法僧寶乃舉唱云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歸依佛無上尊 歸
依法離欲尊 歸依僧眾中尊 歸依佛竟 歸依
法竟 歸依僧竟 如來至真等正覺 是我大師
我今歸依 從今巳往 稱佛為師 更不歸依邪
魔外道 慈愍故 沙彌隨聲念。眾皆和。自歸依佛。起至慈愍故。通誦三遍。如慈愍故。次
則再疊之。三則三疊之。每誦一遍。引請云沙彌隨禮一拜。就胡跪合掌。戒師
[001-0583c]
善男子。汝既捨邪歸正。戒巳周圓。若欲識相護持。

應受五戒。
| |不殺生 | |
| |不偷盜 | |
| 盡形壽 |不婬欲 |是五戒相。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

不妄語


不飲酒



上來五支淨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師云


是事如是持。沙彌三拜胡跪合掌。戒師云善男子。五戒
為入道之初因。出三途之元首。次受沙彌十戒。形備
法儀。此稱勤䇿。依師而住。受利同僧。是為應法沙彌。
應當頂受。
| |不殺生 | |
| |不偷盜 | |
| |不婬欲 | |
| |不妄言 綺語 兩舌 惡口 | |
| |不飲酒 | |
| 盡形壽 | |是沙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
| |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 |
|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 |
| |不坐高廣大床 | |
| |不非時食 | |
| |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 |


上來十支淨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不。答云能持。戒師云
是事如是持。引請云。沙彌三拜。胡跪合掌 師云善男子。汝今受戒之
[001-0584a]
後。當須頂戴奉持。不得違犯所持戒律。供養三寶。勤
種福田。於和尚阿闍黎。一如法教。於上中下座。心常
恭敬。精進行道。報父母恩。衣取蔽形。不以文彩。食取
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無以近身。好色邪聲。一無
視聽。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倘有爭者。兩說和合。男女
有別。草木無傷。非賢不友。非聖不宗。法服應器常與
人俱。非時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義。溫故知新。坐則
禪思。起則諷誦。閇三惡道。開涅槃門。於比丘法中。增
長正業。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長明。廣化眾生。祈
成正覺。用心如此。真佛弟子。引請云。沙彌禮三拜。胡跪合掌。戒師起身。秉爐
迴向。戒師云上來剃頭受戒功德。奉祝護法天龍伽藍真

宰。各展威靈。安僧護法。堂頭和尚。常為苦海之津梁。
執事高人。永作法門之柱石。合堂清眾。同乘般若之
舟。剃頭沙彌。共至菩提之岸。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
界有情同圓種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
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戒師仍就坐作梵。闍黎鳴磬云


處世界若虗空。似蓮花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稽首
禮無上尊。
| |佛 |得菩提 |道心常不退 |
| 歸依 |法 |薩婆若 |得大總持門 |
| |僧 |息諍論 |同入和合海 |


上來剃頭受戒功德無限。殊勝良因。散周沙界。和南
聖眾。引請闍黎候作梵。闍黎舉處世界若虗空。似蓮花不著水。心
清淨超於彼。稽首禮無上尊。時即鳴手磬。引請云沙彌禮戒師
[001-0584b]
三拜。拜巳云轉身禮聖僧三拜拜畢。問訊。出堂外下。首立戒師二闍黎聖僧前。
大展三拜而出。堂司行者鳴堂前鐘三下。住持出堂。大眾下堂。首座領眾。隨詣方丈。禮拜賀如眾多住持。當就
法堂上受賀客。頭行者仍預排列香燭爐瓶罣罳椅子。伺候先戒師一闍黎行禮。初白云


蒙差受戒。勉強祇承。人事荒疎。有淹尊重。下情不勝
惶恐之至。住持答云沙彌剃頭。有勞神用。再展敘寒溫畢。觸禮一拜。住持
答一拜。次首座大眾進前插香。或展。或觸禮。或免。次侍者小師插香大展三拜。不收坐具。進云沙彌

得度。舉眾同歡。仰對尊嚴。下情不勝欣躍之至。


又三拜進敘寒溫。退三拜收坐具。次沙彌插香大展三拜。不收坐具。進云某等叨圓頂相。
幸掛田衣。不受塵勞。永離愛網。下情不勝欣感之至。
又。拜三拜。進云即日時令謹時。恭惟堂頭本師大和尚尊候
起居多福。退三拜收坐具。住持巡寮報禮。沙彌一一詣寮禮謝。祇就沙彌寮。安下俟他時登壇
受戒。謝戒詞云某等獲登戒。品濫廁僧倫。仰荷庇庥。特此拜

謝。答云宿承佛記。僧戒圓成。堅忍受持。力扶宗教。


新戒參堂


得度受沙彌戒。巳覆住持。於何日參堂。次稟首座維那。至期早粥。遍食椎後。新戒參頭。領眾入堂。聖僧前列。問
訊插香。大展三拜。某不收坐具。進云等獲廁僧倫。攀附清眾。此日參

堂。下情不勝戰汗之至。又三拜。進云即日時令謹時。恭惟
堂頭本師大和尚首座尊眾大禪師尊候起居多福
退三拜。收坐具。轉身住持前列。間訊。從首座板起。巡堂至外堂。復歸內堂中間。問訊而出。然後歸堂。插單。隨眾
禪誦



將登壇授具足戒預問難法儀第五



凡諸沙彌欲求具足戒之先。敬具瓣香。詣引請師所。一觸禮乞。引至方丈大和尚前。沙彌住立一面。引請。
二人向和尚作禮跪。白云彼沙彌某甲。求授具足大戒。惟願和

[001-0584c]
尚大德。忍僧證明允肯。叩首起。問訊。傍立。招諸沙彌。過和尚前云來。又云
一行序戒立宗。又云露頂整理衣服。又云展全具脫革
屣。又云志誠頂禮三拜。胡跪合掌。其首領沙彌白云佛道難
遭。戒法難得。幸逢和尚。開接凡流。願賜具足大戒。
端秉受持。成佛利生。用報恩德。和尚答云善哉可爾。汝
當先於闍黎處。問無遮難。方堪入戒。引請沙彌諾云敬如
教命。起身再三。拜收具。引請問訊。導出。次至教授寮。引請對教授師問訊。招
沙彌過師前云嚴具威儀展半具。作禮三拜。胡跪合掌。引請
啟白云和尚差某甲。引請某甲。沙彌求大德。為彼問

難。明白乞轉。白和尚授具足戒。惟願大德。慈悲為
彼問難。教授云善哉可爾。少間俟候引請云起身觸禮
禮畢。引出。引請報知行者。法堂具香燭法几偏座畢。引請率沙彌。迎請教授師。登座引請。舉香讚云


信香初蔚。上座光臨。生平遮難吐傾心。隱覆罪彌深。
輕重無禁。方稱比丘身。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


善男子。聞磬聲各禮三拜。胡跪合掌。稱自巳名字。白云
夫七眾以比丘為首。三聚以具戒為尊。須求淨器。受
彼醍醐。合選良材。斵成梁棟。運斤在于大匠。陶冶不
越輪繩。我今為汝謹請某大德。為汝作審問。遮難阿
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代為唱舉。汝當
志誠隨我啟請。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謹請大德。為我作審明遮難阿闍
黎。願大德為我作審明遮難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
明遮難法。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一拜
[001-0585a]


闍黎云未受沙彌戒者出否。答云巳出。


闍黎作白。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當為汝作預先問難阿
闍黎所有言教。汝當諦聽。


闍黎云。


第一位善男子。當先問難。其餘且起。逐位次第細審。


第一位胡跪合掌


闍黎拈起三衣一鉢。示眾云。


善男子 分明記取。此是安陀會。此是鬱多羅僧。此
是僧伽黎。薩婆多云此三衣。名九十六種外道所無。
唯佛法中有。今故示汝也。此是鉢多羅。十誦云。鉢是
恒沙諸佛之標誌也。今問此衣。是汝製辦而有否答有
問。善男子 諦聽。今是志誠時。實語時。我今當問汝。
汝隨我問。應實答。若不實答。得加故妄語之罪。實者
言實。若不實者。當云不實。汝不曾犯邊罪。答云無。解云
汝不識邊罪之名。我今明解。謂曾受佛五戒十戒巳
來。復破犯淫殺盜大妄語之四重。即是佛法海外來
人。永不許入佛。故名邊罪。汝不有耶。答云無。問。汝今識
我語否。如不識。與不問無別。不成受戒。問。汝於沙彌
時及白衣時。不曾淫污淨行比丘尼之梵行耶。答云無。
問。汝於沙彌時白衣時。曾盜。聽大僧說戒。妄言巳受。
遂受人尊敬供養。及同大僧。羯磨誦戒。同其利養。為
賊住耶。答云無。問。汝非曾作外道九十六種。及此土五
部六冊白蓮邪教等。及玄門種性。後既知非。入佛巳。
[001-0585b]
仍返行外道。如今又來求戒。謂之破內外道法。汝非
其人耶。答云無。問。汝非生犍妬變半五種不男之黃門
耶。男根不正。非法器故。答云無。問。汝非弒父者耶答云無。
問。汝非弒母者耶。答云無。問。汝非弒阿羅漢者耶。答云無。
問。汝非破和合僧者耶。答云無。問。汝非惡心出佛身血
者耶。今既佛滅。當無事事。從源入流。或曾於祖師門
下。曾謗曾害悟道大善知識。名為害發無上菩提心
人。非其法道。絕其傳脉。亦為出佛身血。或以不信故。
燒經剖斷絕僧種等。亦在其數。汝非此人耶。答云無。問。
汝不是諸天鬼神變形來。此之非人耶。答云無。問。汝非
龍狐畜生來授戒耶。答云無。問。汝非具男女兩根乖正
法器之二形耶。答云無。問。


上來十三重難。汝既皆無。下有十六輕遮。今當問難。
問。今汝法名為誰。答云某甲問。汝今授戒和尚字誰答云上某
下某。問。汝今年滿二十否。答云巳滿。問三衣有否。答云有。問。

鉢多羅有否。答云有。問。臥具有否。答云有。問。父母聽汝否。
答云聽。問。汝非負人債物不還而來受戒否。答云無。問。汝
非他人家下使人否。答云無。問。汝非為官人為王家所
攝否。答云無。問。今二十巳滿。能耐寒暑風雨飢渴。能持
戒一食。忍惡言及忍毒蟲等十事。為真丈夫否。答云
問。既是丈夫。當須無病。汝無疥癩癰疽白癩乾消癲
狂。汝無此等病否。答云無。


輕遮重難。一切既無。甚是淨器。戒可得受。我今一一
照詞登錄。呈復 和尚。以聽登壇授戒。倘到僧中。一
[001-0585c]
如今答。母令妄答。以取𠎝尤。汝當依教奉行。教依
奉行三稱


善男子。且起立一面。請第二位善男子問難。


第二位胡跪合掌


闍黎從前更問。各各問畢闍黎按詞。逐名登簿。逐事開明。若有重難輕遮俱不。
容受具足戒。以比丘為真佛種子。後為人天標指。不可草草者也。若有中間細事。可令志心懺悔。猶可入
戒。其不容入戒者。當令懇禱懺悔。或見好相等而得授戒或得增戒益。其間若輕若重。闍黎師須按律。細
為剖决。庶幾無過慎之慎之



或將出家或將受具足戒俱應先授四依法第六



香燈法几巳具引請引求出家行者。或求受比丘戒。先至和尚處。頂禮傳香。啟白巳。然後即徃教授寮。啟。
請教授師登座。引請舉香。讚云


出家入戒。四法先依。傳香領受敢中違。乞食糞重衣
樹下棲遲。腐藥為形支。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


善男子等。聞磬聲。各禮三拜。胡跪合掌。稱自巳名字。


白云


夫居家軟煖。為欲樂之苦因。出世剛強。作杜多之法
器。將求道行灋門。須仗明師指授。我今為汝啟請某
闍黎。為汝作出家進戒四依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
恐汝未能代為唱舉。汝當至誠隨我啟請。


引請鳴磬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謹請大德。為我作出家入道登壇受具四依
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出家入道登壇受具四依阿闍黎。我依
[001-0586a]
大德故。得受出家入道登壇受具妙行四依法。慈愍故一拜。大慈
愍故一拜


闍黎鳴尺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當為汝作四依教授阿
闍黎。所有言教汝當諦聽。


葢聞。輪迴六道。因無明一念。而愛欲生。沉溺三途。即
樂受常躭。而苦果集。是以執虗識。以為我抱。忘身以
自緣。貴求輕軟以華其裾。廣逐甘肥而旨其口。積資
生自為頤養。崇宮室縱爾驕奢。攀緣我所只為貪饕。
造積業根難離癡習。今既知非悔悟。棄俗求僧。將為
佛祖之根芽。須學僧伽之操履。脫珍華而易糞掃。乞
檀食以捨金珠。塚間樹下。不嫌風雨之夜棲。爛藥糲
飡。母念膏粱之毒藥。能依四事。佛許出家。倘念偷安。
法難受戒。細為剖決。當肯受持。其或尚疑。莫輕應答。
善男子聽。如來至尊等正覺說四依法。比丘依此得
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比丘依糞掃衣。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
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若得長利。檀越施衣割壞
衣得受。


比丘依乞食。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
是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
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若僧常食檀
越請食得受。


依樹下坐。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
[001-0586b]
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若得長利。若別房尖頭屋
小房石室兩房一戶得受。


依腐爛藥。比丘依此得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法。是
中盡形壽能持否。答云能持。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
蜜得受。


善男子等。既依四法方進。六和四羯磨如法加持。十
師僧壇儀具足。正是出家。勝所學戒妙門。汝當善受。
法言深生道種。自利入空空之性道。化他成種種之
福田。治塔寺為末法光明幢。供佛僧作當來功德海。
於和尚闍黎。一如法教。於上中下座。勿起憎違。勤教
法以入玄思。參禪那而證心佛。初趣四果。即了上乘。
始不負發心出家終當得。廣度羣品。四依為本。功不
唐捐。餘所未知。當咨問和尚阿闍黎求決。汝當依教
奉行。依教奉行三說三答 下座。



將欲登壇受具先整授沙彌十戒初稟堂頭和尚儀


法第七


第一明請師法



沙彌隔宿。於教授師處。預問難畢。果係潔白。堪進具足戒者。明日引請。先通侍者。稟和尚巳。行者於法堂。
上。具法几香燈。引請。引沙彌入方丈迎請運香。請和尚登座定。引請。舉讚


欲增上戒。先整初機。須承師訓作歸依。稟白領玄微。
轉懇闍黎十戒上重梯。


登初地菩薩摩訶薩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001-0586c]


引請作白。


鍊金鑄物而像生。元因範正。為人行巳而有禮。皆為
師嚴。若不令起殷重心。安能感發增上戒。必須明匠
以決愚情。今為汝請寺堂頭和尚宗師。為汝等
作十戒和尚。而況此師威嚴尊重。戒行精嚴。堪為初
學典刑。可作眾望矜式。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
能。皆隨我道。


第二正請師法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十戒和尚。願大德為
我作十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沙彌戒。慈愍故一拜
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主壇撫尺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十戒和尚。所
有言教。當須諦聽。


夫出家者。越樊籠之妙術。超惑業之要宗。三乘由此
而發生。五分因茲而建立。汝等剃除鬚髮。披著袈裟。
既參三寶之尊。宜受十支淨戒。良以戒由心發。受必
師傳。所有受戒法儀。出家學本。各門行相。少間阿闍
黎。為汝分別。汝等一齊依教奉行。依教奉行三說三應
下座



次差阿闍黎授沙彌十戒法儀第八



前和尚下座。歸方丈巳。引請沙彌送禮畢。和尚令侍者命書記。將請闍黎簡付引請。引請受簡。引沙彌執
簡。至闍黎所呈上。引請運香。闍黎坐座。引請舉讚云

[001-0587a]


堂頭既稟。戒體先成。殷勤懇乞作師承。作法示規繩。
十戒嚴明。具足戒由登。


登初地菩薩摩訶薩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胡跪合掌。稱自巳名字。


引請作白。


脫塵離俗。宜息惡以行慈。捨妄歸真。要依師而稟戒。
今為汝等請宗師。為汝等作十戒阿闍黎。而況此
師深明三觀。精鍊二持。五德十數。說行兩遂。止作皆
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十戒阿闍黎。願大德
為我作十戒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受沙彌戒。慈愍故。
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闍黎鳴尺云。


諸沙彌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十戒阿闍黎。
所有言教。志心諦聽。


第三開導



夫涅槃經云。居家迫窄。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
生。出家寬廣。猶如虗空。一切善因由之增長。然雖如
是。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當持淨戒。所
以道。剃髮染衣為相。受持禁戒為性。故薩婆多論云。
新受戒人與佛齊等。以此推之。出家僧尼。真是善法
之聚。汝等既出家巳。號曰沙彌。沙彌之稱有乎二種。
一者形同沙彌。二者法同沙彌。梵語沙彌。此翻勤策。
[001-0587b]
勤修眾善。䇿進心行。但剃頭染衣。未沾戒品。名曰形
同沙彌。若受十戒。方號法同沙彌。今則將陞寶壇受
具足戒。理當先受十戒。欲受十戒。先祈三寶。以為依
怙之尊。次屈萬靈。而作鎮嚴之主。


第四請聖



闍黎執爐起立。作梵。稽首云。


南無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
佛法僧。文殊師利。大行普賢。大悲觀世音菩薩。諸尊
菩薩摩訶薩。持戒第一波離尊者。護法諸天。伽藍真
宰。惟願臨降道場。證明受戒。


上來奉請三寶。降臨道場。證明受戒。今則三寶聖賢
光明赫奕。在此座筵。汝等各各翹勤五體。端秉一心。
發露披陳。求哀懺悔。若言某甲處。各稱自巳名。其餘言
詞。皆隨我道。


第五懺悔



某甲志心懺悔。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第六問遮難



諸佛子等。汝今懺悔巳竟。自從無始以來。作諸惡業。
不出乎十三重難十六輕遮。遮難若無。方為淨器。堪
授汝戒。我今不及問汝。少間壇上。差教授師。於屏處
逐一問汝。汝等逐一實答。若不實答。並不得戒。今我
總問汝等。善男子。汝等不曾犯重難輕遮否。答云無。


第七皈依


[001-0587c]


善男子等。既無遮難。適間對三寶前。懺悔巳竟。戒可
得受。我今為汝秉宣三歸羯磨。令汝感發戒體。若言
某甲處。當稱自巳名。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某甲盡形壽皈依十方常住佛。我今隨佛出家。某甲
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
慈愍故一拜


第八結歸



上來三歸。正是納體。更加三結。得法圓滿。




某甲盡形壽歸依佛巳。我今隨佛出家巳。某甲為和尚。




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
慈愍故一拜


第九說戒相



善男子等。我今為汝秉宣三歸羯磨。汝等得戒巳竟。
更為汝說十戒之相。令汝識相護持。其餘持犯之名。
當問和尚。及知法之人。
[001-0588a]
| |不殺生 | |
| |不偷盜 | |
| |不婬欲 | |
| |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 | |
| |不飲酒 | |
| 盡形壽 | |是沙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
| |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 |
|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 |
| |不坐高廣大床 | |
| |不非時食 | |
| |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 |


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捉持生像金銀錢寶等物。汝
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聽教



善男子等。我巳授汝十戒之相巳竟。更示汝等五德
十數。壯悅道意。依而奉行。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
眾生。令入佛道。言五德者。福田經云。一者發心出家。
懷佩道故。二者毀其形好。應法服故。三者永割親愛。
無適莫故。四者委棄身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
欲度人故。言十數者。僧祇律云。一者一切眾生皆依
仰食。二者名色。三者痛痒相。四者四諦。五者五陰。六
者六入。七者七覺支。八者八正道。九者九眾生居。十
者入一切入。此是沙彌之法。應如是故。善男子。既知
此巳。常切記心。少頃升於寶壇之上。諸師座前。白四
羯磨。受大比丘戒。入三寶數。為法王子。紹繼聖種。其
[001-0588b]
利溥哉。不可思議自茲而去。勤修戒定慧。習學經律
論。上求佛果。下化眾生。自利利他。使佛法久住世間。
令眾生正信不斷。汝等一齊道。依教奉行。答云依教奉
三說三應。  下座。



將授具足戒先差教授師授持衣教鉢法第九



引請舉讚云。


鉢圓葢耦奇。服軌方生生。二十五數。端詳正法。個中
彰示。顯非常持。著碧蓮香。


傳衣鉢菩薩摩訶薩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胡跪合掌。


要知衣鉢原由。必藉明師指教。克念受持妙用。須憑
宗匠敷揚。願乞慈悲。俯從懇請。今為汝請宗師。為
汝等作持衣教鉢阿闍黎。而況此師廣通律學。博究
資持。深明衣量之短長。善達鉢盂之制度。無倦化人
於慈念。有方接物於利生。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
未能。代為唱舉。汝當志誠皆隨我道。


引請鳴磬唱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持衣教鉢阿闍黎。願
大德為我作持衣教鉢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衣
鉢法。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闍黎鳴尺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持衣教鉢阿
闍黎。所有言教。志心諦聽。
[001-0588c]


夫三衣裁製。即如來金口之親宣。一鉢受持。乃釋子
資身之重器。壞色則逈超俗服。應量則等異常倫。服
之者忍辱倍增。持之者功德具足。價重七珍之寶。難
可測量。功高萬仞之岡。奚能仰望。百千萬億人天咸
皆稽首。九十六種外道悉不知名。俾乎聞見者利益
無涯。庶使受持者自他俱利。夫如是。則吾佛出世。示
此未曾有法。乃曰。三衣一鉢為資身之具。依而奉持
者。登正覺之門。趣菩提之果。從茲而始。信不誣矣。要
知三衣之縱廣。一鉢之大小。非開示而莫能解義。弗
提唱而安可知源。今則授汝大戒。先示汝等衣鉢名
相。汝當知之。汝等袱中各有五條衣。梵語安陀會。此
云作務衣。汝等身上所披七條衣。梵語鬱多羅僧。此
云入眾衣。汝等袱中各有大衣。梵語僧伽黎。此云雜
碎衣。此大衣者。多種不同。三三九品。所言下三品法
衣者。下下品九條。下中品十一條。下上品十三條。此
三品大衣。名下品大衣。各兩長一短。割截衣持。所言
中三品法衣者。中下品十五條。中中品十七條。中上
品十九條。此三品法衣。各三長一短。割截衣持。所言
上三品法衣者。上下品二十一條。上中品二十三條。
上上品二十五條各四長一短。割截衣持。此之三衣
者。乃名福田衣。僧祇律云。佛在王舍城帝釋石窟前
經行。見稻田畦畔分明。語阿難言。過去諸佛衣相如
是。從今依此製作衣相。故增輝記主云。田畦貯水。生
長嘉苗。以養形命。法衣之田。潤以四利之水。增其三
[001-0589a]
善之苗。以養法身之慧命也。釋名服上曰衣。衣者衣
也。故衣以蔽寒暑也。經律皆名袈裟。真諦雜記云。袈
裟外國都邑。名含多義。或名離塵服。斷六塵故。或名
消瘦服。割煩惱故。或名蓮華服。離染著故。或名間色
服。如法色故。今所謂壞色衣。亦名慈悲服。福田衣。戒
壇圖經云。五條斷貪。身業也。七條斷嗔。口業也。大衣
斷癡。意業也。今此三衣。何不增四減一。唯三者何。乃
奇數屬陽。陽能生萬物。今製三衣。表生萬善取益之
義也。又長多短少者。表聖增而凡減也。色即青黑木
蘭三色者。表法報化三身也。體則用熟苧蔴布。不得
用綾羅紗絹輕細之物。故吾祖南山聖師云。麤疎蔴
苧為其體。獸毛蠶口。害物傷慈。縱得巳成。斬壞塗埵。
又云。復見西來梵僧。皆著布疊。故惟布製。不許別物
也。汝今坐具者。梵語尼師壇。此云隨足衣。唐言敷具。
亦名襯足衣。戒壇圖經云。如塔之有基。汝今受戒之
身。即五分法身之塔也。良由五分法身因戒生故。所
言鉢者。梵語鉢多羅。此云應量器。謂體色量三。皆如
法故。體則鐵瓦二物。色則用蔴子杏仁搗碎塗。其內
外竹烟熏治。熏作鳩鴿色孔雀色。所熏者為何。夏天
盛物不餿。不染垢膩。有此功用。故當熏治。量則上鉢
斗半。下鉢五升。中品七升半也。此乃姬周斗也。若準
唐斗。上鉢一斗。下鉢五升。中品可知。此衣此鉢。是汝
受戒之正緣。資身之急務。要須自巳置辦。若借若無。
並名非法。準律明判。並不得戒。一生虗受信施。將來
[001-0589b]
墜墮三塗。常劫輪迴。無有解脫。善男子聽。搭衣之時。
淨身口意。志心頂戴。念呪誦偈。次展披搭。若食粥赴
齋之時。端身敷坐。合掌誦偈。開展布單。輕手捧鉢。取
次而安。盛物之後。左手持鉢。右手扶彖。端身正念。供
養三寶。志誠作觀。次用起匙而食。故祖師云。五觀無
違。三匙有節。如上教示。衣鉢如法受用。若不遵行。罪
貽于後。所有持衣教鉢詞句。皆隨我道。


闍黎師唱。

安陀會五條衣授一長一短


鬱多羅僧七條衣授兩長一短割截衣持


某甲此/KR6k0246/'>僧伽黎廿五條衣授四長一短


鉢多羅應量器常用故


尼師壇應量作今受持



撫尺云。


千佛授受印心之密旨。惟法與衣鉢而巳。法乃惟心
非可授受。所可傳受。非表無憑。葢印心之法者。即今
所參之祖師禪是也。禪者梵語禪那。此云思惟修。思
惟修者。即今看話頭。起疑情參究是也。禪具三義。所
謂奢摩他。三摩。禪那。奢摩者。即色本空。無實體故。三
摩者。本空幻有。因假成故。知空而不知假。謂之偏空。
知假而不知空。謂之逐有。兼空而即有。即有而兼空。
謂之矯亂。亦非空亦非有。謂之墮非。離即離非。是即
非即。神而明之。強名曰法。至顯至密。故曰心印。佛之
授受。唯此而巳。然心不可以授人法。不可以斷續。故
[001-0589c]
付法在傳衣鉢處。表而明之。鉢者中空而外實體圓。
而開合成二。二以交互。象僧圓顱。而應天與兩儀。含
無量妙義。出無量福德。用表根本智也。衣者外方而
內通。條分闊狹。長短割截。有法著有。正偏象僧。身以
應地而兼物。如田之發生。似水之流沃。用表差別智
也。凡參禪初得大悟。便得根本智。至圓至神。萬法具
足而混然。及於師承處得法。便得差別智。至方至析。
萬法縷縷而泮然。故先單得根本智。而後入後得智。
方纔與衣鉢相應。若單得根本智。不得差別智。如僧
之持鉢而裸形。若單得差別智。而不曾大悟。其根本
自覺聖智。如人之衣冠而餓殍。故佛制衣鉢。頃刻不
離。所謂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者是也。是故欲作比丘。
必具衣鉢。法須自悟。不假借人。故僧家稱草鞋。謂之
不借草鞋。尚名不借。何況佛法。而獨假借于知識之
間。而不求自悟親得者乎。故傳此鉢者。如捧佛頂。若
觸之有聲。如擊佛同罪。尊法故也。日則持以乞食。滋
培慧命。令檀那向佛頂上作功德。夜則枕頭。以表巳
頭無相。與佛頂無相同也。巳頭不可離。故鉢不可離。
如人一日不可無食以頤養也。巳頭不可獨。故鉢不
可觸。如人一時一刻不可傷首也。鉢巳如此。衣儀亦
然。可類推矣。為比丘者。傳心印之佛種也。故圓顱而
持鉢。淨體以著衣。斯道之不可須臾離也。錫杖者。正
法之標幟也。金用柔。錫明潔。而中空外有。金乃五行
之尊。表法尊勝也。柔表法門尚忍也。明潔表不容污
[001-0590a]
染也。中空外有。表中道分明也。四諦六度以莊嚴。二
觀一心而持執。不容著地無所住也。不容離傍不可
廢也。臥則同睡。行則同往。住則同掛。參前倚衡之法
也。法其嚴乎。不可背也。法其尊乎。不可觸也。離之則
背。即之則觸。皆邊見也。比丘正當荷擔而勿捨。以日
究者也。此衣鉢錫杖之所以制也。巾瓶澡豆之同佩。
清淨身事也。楊枝之用。淨口業也。戒刀相隨。不獨斷
三毒煩惱。乃金剛王劒。萬法頭邊。俱合坐斷也。鑷子
之用。拔見剌也。淨瓶携水。灑法雨也。經律佛像三寶。
於自心具足也。繩床之坐臥。如蓮華之不著也。日中
一食。表一法資身無二無三不過中道也。樹下一宿。
表無家活也。執香爐行戒芬也。漉水囊行慈行也。火
燧表心不可有火不可無光也。是為頭陀遊方化導
之不可少者也。無非禪也律也。法器具足而佛道成
矣。此固不得不為啟而明之也。不可忽。


善男子等。自今巳後。凡製衣鉢。請問明師。如法裁造。
無恣自心。有違規製。若得完備。必請知律之師。依法
加持。傳授披搭。功不唐捐。必獲靈驗。上契佛心。下合
凡意。是真出家之士。汝等一齊道。依教奉行。依教
奉行三稱


三衣鉢具 真言


五條衣


「 善哉解脫服
 無上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世世常得披」


[001-0590b]


唵悉陀耶娑訶


七條衣


「 善哉解脫服
 無上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娑訶


大衣


「 善哉解脫服
 無上福田衣
 奉行如來命
 廣度諸羣迷」



唵薩訶迦波波吒悉帝娑訶


坐具


「 臥具尼師壇
 長養心苗性
 展開登聖地
 奉行如來命」



唵壇波壇波娑訶



將登壇受具足戒先䇿發沙彌法儀第十



初淨人法堂上打鼓集眾。沙彌雁行立定。引請兩人到十師寮。請䇿發師。一執爐。一鳴磬。迎至法堂。陞座
敷坐。引請鳴引磬。舉云


栽培佛種。萌發菩提。芬花望果合椉時。雨露本無私。
長養霑濡。䇿進應機宜。


發大心菩薩摩訶薩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引請白云。


刻雕完眾相。皆憑良匠之功。教育成全材。須假明師
之力。若不虔請。安能久從。今為汝等。一心恭請
[001-0590c]
宗師為汝等作䇿發阿闍黎。而況此師誨人無倦。
接物有方。故須專秉一心隨我。殷勤伸請。請師之語。
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若言某甲處。各稱自巳
名。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引請鳴磬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䇿發阿闍黎。願大德
為我作䇿發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發戒境量。慈愍
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䇿發師白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䇿發阿闍黎。
所有言教。當須諦聽。


原夫舉足下足。無非淨名道場。左之右之。盡是衲僧
境界。常寂光之住處。事同一家。大圓覺之伽藍。理無
異轍。相逢擊節。間有其人。盧行者即負舂。於當處圓
成。高沙彌不登壇。而便名具足。奈何此事。領略者希。
既迷入道之通衢。特示出家之蹊徑。故華嚴經云。若
有不識出家法。樂著生死不求脫。是故菩薩捨國財。
為之出家求寂靜。五欲所纏不離家。欲令眾生解脫
故。示現不樂處五欲。是故出家求寂靜。以此則知。欲
求聖道。先須出家。於是中天應迹。半夜逾城。䇿素馬
以凌空。詣青雲而斷髮。雷音既振。善來初度於五人。
法雨纔沾。羯磨繁興於四海。人到于今。咸受其賜。諸
善男子等。宿有善根。遭遇 佛恩。得圓僧相。登壇受
戒。不知戒之為義。為之何法。云何領受。既受之後。云
[001-0591a]
何奉持。持犯之相。為復若何。倘迷斯旨。徒有登壇受
戒之名。而無受戒之實。一生虗喪。體是白衣。是故我
於未受戒前。為汝發明戒體行相四種之義。欲令汝
等心得明了。善知戒法。徧諸塵境。運心領受。納體無
乖。當示一心。依體起儀。於日用處。儀貌可觀。然後登
壇。稱緣而受。令本受體。終身表持。起諸戒行。遠離諸
過。復本淨心。而此淨心。本然自具。不假修為。不落有
無。不非有無。亦非不不。非不亦忘。斷絕名言。非思量
處。任運無礙。是曰淨心。亦名戒體。以此淨心運想。名
為緣境。以此淨心領受。名為受戒。以此淨心護持。名
為持戒。行法與此相應。名為戒相。所言戒法者。即佛
所制。禁防三毒。三千八萬無量律儀是也。言戒體者。
即以巳心遍緣一切情與無情。空有二諦塵沙等境。
於諸境上。發三種心。一者誓斷一切惡。所謂婬盜殺
妄身口非。為一切過失。皆悉止斷。因斷成功。名為斷
德。將來果上。證法身佛。二者誓修一切善。所謂世出
世間一切善法。習行方便。無善不修。善由智修。因善
成功。名為智德。將來果上。證報身佛。三者誓度一切
眾生。前之二願是自利行。今者普度含識。皆悉令得
無上佛果菩提涅槃。是利他行。以恩及物。名為恩德。
將來果上。證應身佛。心緣於境。境從心現。境即法體。
體即戒因。未受以前。體是無繫。攬法於體。依於自心。
戒為能依。心是所依。心法和合。名為戒體。如藥丸喻。
可以知之。三明戒行。行者依本受體。於日用處。參諸
[001-0591b]
行業。名為戒行。所言戒相者。如諸戒檢。明持犯之相。
此即法相。於四威儀日用行事。此行相也。汝等若法
如是解了。如是奉持。庶合聖德。真是出家持法之子。
故楞嚴經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如
是而巳。餘復何言。汝等一齊道。依教奉行。依教奉
行。


䇿發師撫尺一下。眾禮拜。師起身祝巳。引請鳴磬
一下。令戒子拜起。候師下座巳。戒子各歸蒲團坐
禪。



登壇授大比丘具足戒白四羯磨法儀第十一



第一明請師法



先於隔宿。引請集諸沙彌。嚴潔身相。剃頭洗浴。著新淨衣。露頂引至方丈。展大具脫屣。至誠頂禮三拜。胡
跪合掌。引請出在諸沙彌前。一觸禮。胡跪。白云


仰白和尚大德僧忍聽。彼沙彌某人等。前巳具白和
尚。蒙許授比丘具足大戒。巳先於阿闍黎所。教令
作法。懺悔清淨。明晨奉請和尚尊慈。首領十師登
壇說戒。惟願和尚慈悲聽許。下情無任懇禱之至。
引請起一觸禮。侍傍舉云諸沙彌等。我以作白。蒙和尚慈悲。
然允許。汝當至誠起身作禮三拜。拜舉。引出至羯磨阿闍黎所。令
沙彌一行立定。引請侍白云明晨恭請大德登壇。為諸沙彌授

具足戒。惟願慈悲。幸賜俞允。沙彌展半具三拜引出
於教授師寮。及尊證師寮。一一如前。至明早壇儀畢具。早飯畢。集諸香燈幢幡鼓鈸手爐。先引到末位尊
證師所。引請一觸禮。沙彌齊一觸禮。便行迎末位師。至第九位師寮。末位師與九位師。相見一觸禮。引請
[001-0591c]
對九位師。一觸禮。沙彌齊一觸禮。便行至第八位師寮。亦然。位位請畢。同到和尚寮。九位師齊與和尚。相
見一觸禮。引請率諸沙彌。展半具三拜。便行迎至法堂。一帶坐定。引請。拈引票云


諸沙彌等。各各記取得戒和尚名字。不得妄識。


拈第一引票云。



* 第一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得戒大和尚。
* 第二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羯磨阿闍黎。
* 第三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教授阿闍黎。
* 第四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 第五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 第六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 第七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 第八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 第九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 第十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引請鳴磬一下。白云。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引請作白。


夫明鏡當臺。遇形則鑑。洪鍾在架。有扣則鳴。圓成三
聚。須假於三師。舉檢七非。全憑於七證。今為汝請現
前諸師。為汝等作得戒和尚。所有請詞。皆隨我道。


第二正請師法



律云。弟子無師教授。故造非法。佛言。當立和尚。弟子看師。當如父母想。敬重相瞻視。又病比丘。無人看顧。
便不善終。佛言。當立弟子。應共相敬重瞻視。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廣大。和尚看弟子。當如兒想。善見云。以
初不請故。後便違教。佛制令請也。若依本律請法。不在僧中請。今依十誦僧祗。令受戒人。先入僧中。教使
[001-0592a]
次第。一一頭面禮僧足。然後請之。當偏袒右肩。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如是教請言。引請唱教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我作得戒和尚。願大
德為我作得戒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愍
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眾和請巳。第一位和尚白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現前諸師。為汝等作得戒
和尚。清淨莫放逸。沙彌答云頂戴奉行。


引請白云。


諸沙彌等。今為汝請現前諸師。為汝等作羯磨阿闍
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所有請詞。皆隨我道。


引請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羯磨教授尊證阿闍
黎。願大德為我作羯磨教授尊證阿闍黎。我依大德
故。得受具足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第二位羯磨阿闍黎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現前諸師。為汝等作羯
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尊證阿闍黎。清淨莫放逸。沙彌
答云頂戴奉行。


引請。令戒子收坐具。各捧衣鉢。隨聲念佛。遶壇一匝。聽候問難登壇。淨人鳴彭鐘。戒師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引請執爐。迎十宗師。至戒壇所。從東遶壇。至西堦上。至第二級。投東朝壇。一行立定。禮三拜巳。壇主祝聖
啟白云


唯菩提之植種。仰戒律以培根。誠為正法之隄防。
永作心宗之城壍。匪憑外護。曷固弘傳。是以
[001-0592b]
菩薩現輪王而致治
人君開佛化以宣崇。觀夫印土歷主之護興。監彼支
那積朝之勅闡。況我
聖朝慧日。博扇仁風。創開壇於 洪武十年。暨善述
於 成祖昭世。 神宗賜衣錫于五臺。而律再振。
叢林瞻星日於三界。以法重光。 列聖恩深。
今皇德重。比丘感此山居無難。入道多祥。開後學。
以良愧樗材。報洪庥。而徒傾葵蕚。願弘戒法。永祝
堯天。敬修草莽之壇。學展蘇羅之律。衍無疆於
聖壽。祈鞏固之 皇圖。 叡性日光。
神威震肅。俾萬方之戈偃。見四海之瑞呈。
內壺賦睢鳩。
青宮毓麟趾。鎮干城於閫外。挺柱石于朝中。賢侯
分化以闢疆。黎庶歌風而擊壤。嘉禾歲稔。甘雨時
調。人人證梵網之門。處處稟毗尼之德。咸承垂拱。
共沐清夷。


祝畢。十師一齊收具問訊。仍稱佛號。又從東遶二級壇。至西堦升壇上。禮佛三拜。胡跪同念


「 持戒清淨如滿月
 身口皎潔無瑕穢
 大眾和合無遺諍
 是乃可得同授戒」



拜下。收坐具。和南轉身。向西列立。舉。


南無建壇四聖菩薩


眾和十聲畢。展具禮三拜。收坐具。和南從西而入佛後。出東面東。依位立定。侍者鳴引磬一下。齊問訊。各
歸位坐定。引請於壇下鳴槌一下。沙彌首領。自上而下。遍插香。引請作梵云


「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毗尼法
[001-0592c]
 令正法久住
 優波離為首
 及餘身證者
 今說戒要義
 諸賢咸共聽」



第三壇主白法



壇主撫尺。白壇眾云。


天音罕遇。戒德難思。能超凡鄙穢流。可入眾聖寶位。
為師為匠。誠易誠難。人法須鍊。爐鞴弘開。禁戒受持。
根塵先雪。如無衣鉢。莫容缺借。前言重難。後列輕遮。
問若不解不知。勤勞徒設。信其實語實答。陶誘得方。
令發上品真誠。要期塵境俱寂。十方善信。注汝身心。
五分基成。三身體具。當須同志。願勿異緣。某甲謹白。


眾誦傳香偈云。


「 戒香定香解脫香
 光明雲臺遍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
 見聞普熏證寂滅」



壇主撫尺白云。


白大眾。僧集否。次肩宗師答云僧巳集。問云和合否。答云和合。問云
未受具戒者出否。答云此無未受具戒者。問云僧今和合
何所作為。答云受戒和僧單白羯磨。惟願大眾慈悲證
明作白。


大德僧聽。此一住處一受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和合
受戒。白如是。作白成否。答云成。


第四安受戒者所在法



佛言。受戒之人。不得在空隱處離見聞處。若在界外。其和尚及數人。亦不得在空乃至界外。佛言。當立受
戒者。眼見處耳不聞處立也


第五差教授師法


[001-0593a]


壇主拈沙彌票子。看其名字。端坐。然後差僧云


白大眾。彼有沙彌某甲等。將陞寶壇。從僧乞受具足戒。
眾中先請宗師。為羯磨師。次請宗師。為教授師。


度引帖。與羯磨師。羯磨師接帖子。白云


眾中誰能為彼三人。作教授師。教授師答云某甲能。羯磨師云
長老既能聽作法。差教授師。出眾問難。單白羯磨。惟
願和尚大眾慈悲。證明作白。


大德僧聽。彼沙彌某甲等。從和尚某甲求授具足戒。若僧
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作白成否。尊證答云成。
羯磨師云作白既成。教授師出眾問難。


第六教授師出眾問遮難法



向下差僧俱如上。周而復始。其教授師即從座起整衣持帖。向北入佛後。從西出至佛前。朝東向僧問訊。
轉身面西。下壇。侍者至教授師所。敷坐侍者教沙彌問訊出香。開坐具。禮三拜。胡跪合掌。教授師白云


善男子。壇上諸師作法。差我下來。問汝三人遮難。汝
莫恐怖。須臾之間。令汝三人陞於寶壇。受具足戒。成
大比丘。入三寶數。此非小緣。當生慶幸。


夫戒者。乃菩提之根本。聖道之鎡基。佛世利機。契動
便感。末世澆薄。聖制從緣。緣集則作法成功。緣散則
戒德無立。無作功勛。不可見也。托緣定其有無。三衣
一鉢。是汝三人得戒之正緣。我於未問汝遮難之前。
先與汝說衣鉢名相。汝當知之。汝三人袱中各有五
條衣。梵語安陀會。此云作務衣。寺中執勞服役。路途
出入住還。當著此衣。汝三人身上所披七條衣。梵語
鬱多羅。此云入眾衣。凡赴齋聽講。修懺誦經。禮佛坐
[001-0593b]
禪。布薩自恣。當著此衣。汝三人袱中各有大衣。梵語
僧伽黎。此云雜碎衣。謂剪碎製成。條相多故。凡入王
宮。陞座說法。聚落乞食。降伏外道。振威之時。當搭此
衣。汝三人各有一鉢。梵語鉢多羅。此云應量器。謂體
色量三。皆應法故。然此衣鉢。乃恒沙諸佛之幖幟。聖
賢沙門之軌儀。西天有九十六種之外道。尚不識其
名字。惟佛世尊示此未曾有法。汝今得獲受持。當須
珍敬愛護。然此衣鉢必須自巳置辦。若借若無。並名
非法。今此衣鉢。是汝三人巳有否。答云巳有。教云甚善。


善男子聽。汝從無始以來。起虗妄心。欺誑聖賢。沈沒
生死。無解脫期。今既投佛出家。為佛弟子。受佛禁戒。
出生死津。務要斷虗妄根。行真實道。正是志誠時。我
今問汝重難輕遮。汝當諦審此身。有則言有。無則言
無。不解不識。不得妄答。汝三人第一不曾犯邊罪否。
量汝三人乍入道門。未識此罪名字。謂曾受佛戒巳。
於婬盜殺妄四根本戒中。隨犯一戒。漂棄佛海邊外。
永不得入清淨眾中。共同說戒羯磨。名為邊罪。汝三
人果無此罪否。答云無 汝非白衣時。沙彌時。污淨行
比丘尼否。答云無 汝非白衣時。沙彌時。盜聽眾僧說
戒。詐稱比丘。受人恭敬利養禮拜。名為賊住。賊住之
人。佛不許度。汝非此人否。答云無。


汝非外道。投佛出家。受佛戒巳還歸外道。今復重來。
此人志性不定。名為破內外道。非佛法器。佛不許度。
汝非此人否。答云無 汝非生謂人從生來。男根不滿。是名生不男謂人
[001-0593c]
以刀去其男根。是名犍不男也謂男根似無。見他行婬。因生妬心。遂感有根。是名妬不男謂能
變現也。遇男則變為女。遇女則變為男。是名變不男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是名半不男也

種不男人否。答云無 汝非弒父弒母。弒和尚阿闍黎。
破羯磨轉法輪僧。惡心出佛身血。名為五逆。五逆罪
重。佛不許度。汝非此人否。答云無 汝非天子阿修羅
子。名為非人。變為人形。而來受戒否。答云無 汝非諸
龍畜等有大通力。能變化者。化為人形。而來受戒否。
答云無 汝三人身中。各不帶佩男女二形否。答云無。


善男子。此是十三重難。重難既無。甚是淨器。我今更
問汝十六輕遮。汝當仍前一一實答。善男子。汝三人
出家以來。各各訓導。是何法名。各答某甲此是汝三人入
道之法。名一生之稱呼。從今受戒而去。凡見和尚阿
闍黎。同壇尊眾。上中下座。宰官長者。朋友知識。父母
師長之前。皆當稱此兩字法名。不得言你我某甲小
僧之稱。汝三人今日壇頭得戒和尚是誰。答云上某下某
寺宗師。教授師云此是某寺某宗師。是汝三人得戒和尚。梵
語和尚。此云歷生。一云力生。三乘道力五分法身。皆
藉歷此師威力而生。故云歷生。又云依學。謂依隨此
師。學出世法。故云依學。今日受戒。若無此師。戒無從
發。汝當記取和尚尊名。認取和尚慈相。若不記得名
字相貌。受戒不得。從今巳去。凡遇節臘結制解制。當
須懷香禮拜得戒和尚。若遇路途遙遠。不得侍詣。當
以焚香。遙空稱名致敬。不得慢意。汝三人年滿二十
否。答云滿 衣鉢臥具具足否。答云具足 父母聽汝出
[001-0594a]
家否。答云聽 汝不負人錢債。作不還心而來受戒否。
答云無 汝非他人家下使人否。答云無 汝非當朝有
名有祿官人否。答云無 汝是丈夫否。答云是 既是丈
夫。又要無病。一疥癩。二癰疽。三白癩。四乾痟。五顛狂。
汝三人果無如是五病否。答云無。


善男子。此是十六輕遮。前無重難。後無輕遮。甚是淨
器。戒可得授。我今於此問汝。少間壇上眾師之前。亦
如是問。汝今於此答我。少間壇上眾師之前。亦如是
答。汝當收取衣鉢。恭往壇前。燒香禮拜。作觀運想。壇
上十師作十方佛。次當誦呪祈禱 三寶諸天。乞求
加護。願登壇時。無諸魔障。我往壇上。作白和告眾僧。
僧若許可。我即以手招汝上壇。從僧乞授具足戒。


第七召入眾法



召沙彌入眾。單白羯磨。教授師上壇問訊。對十師問訊。向十師莊立。白云


惟願和尚大眾慈悲證明作白。


大德僧聽。彼沙彌某甲云云從和尚某甲。求授具足戒。若
僧時到。僧忍聽。我巳問竟將來。白如是。作白成否。尊證
答云成。


第八乞授戒法



教授手招諸沙彌云善男子。汝來沙彌上壇。大展三拜。胡跪合掌。〔敬〕授白云


善男子。懇惻志誠。仰憑清眾。求哀乞戒。乞戒之語。汝
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大德僧聽。我某甲云云從和尚某甲求授具足戒。我某甲云云
從眾僧乞授具足戒。某甲為和尚。是願僧慈愍故。拔濟
[001-0594b]
三稱巳


教授師白云。


擡起頭認師。此是某處和尚。是汝三人得戒和尚。此是
某處和尚。是汝三人羯磨師。汝當眼視衣鉢。耳聽羯磨。
心心相續。志誠受戒。不得餘覺餘思教授師對位問訊。歸位敷坐


羯磨師白云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某甲求授具足戒。此某甲今從眾
僧乞受具足戒。某甲為和尚。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
難事。白如是。問言此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黎鉢多羅。
此衣鉢是汝有否。答云又云


善男子諦聽。今是至誠時。實語時。今隨所問。汝當隨
實答。僧祇云。汝若不實答。便欺誑諸天魔梵沙門婆
羅門諸天世人。亦欺誑如來亦及眾僧。自得大罪也。
汝不犯邊罪耶。答云無 汝不犯比丘尼耶。答云無 汝
非賊心受戒耶。答云無 汝非破內外道耶答云無 汝
非黃門耶。答云無 汝非弒父耶。答云無 汝非弒母耶。
答云無 汝非弒阿羅漢耶。答云無 汝非破僧耶。答云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答云無 汝非非人耶答云
 汝非畜生耶答云無 汝非二形耶。答云無 汝名何
等。答云某甲 和尚是誰。答云上某下某 年滿二十未。答云滿
衣鉢具足否。答云具足 父母聽汝否。答云聽 汝不負
人債否答云無 汝非奴否答云無 汝非官人否答云
 汝是丈夫否。答云是 丈夫無如是病。疥癩癰疽乾
痟癲狂。汝今有如是病耶。答云無。
[001-0594c]


第九明戒體法



薩婆多論云。凡欲受戒。先與說法。引導開解。令於一切境上起慈悲心。便得增上戒。應語彼言


善男子。前無重難。後無輕遮。甚是淨器。眾僧同慶。當
授汝戒。但深戒上善。廣周法界。量等虗空。今欲進受。
要須緣境發心。心境相容。方發無作。薩婆多論云。凡
欲受戒。先為汝說法。引導開解。汝三人於無始來。於
一切境上。造諸惡業。惡徧法界。今欲受戒。翻前惡境。
並起善心。故戒法所因。還徧法界。故我如來隨眾生
心。造無邊之業。制無邊之戒。戒隨所制。故須緣境。境
量雖多。舉要而言。不出乎二種。一者情境。二者非情
境。言情境者。上至諸佛。下至眾生。十界正報。中陰有
情。凡有心者。皆名情境。非情境者。十界依報。一切世
間。山河大地。草木叢林。舟車屋宅。田園地水。火風虗
空識等。佛說聖教。儒流文字。形象塔廟等。名非情境。
善男子。既知境界如此寬嚝。當須依境發心。心有三
品。中下二心劣弱非勝。但能自度。不能度人。我今教
汝。發上品心。求上品戒。何為上品心。今於我諸師座
前。立三種誓願。一者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二者誓
修一切善。無善不修。三者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
不度。發此三種大願巳。白四羯磨。言下進授大比丘
戒。不為但求聲聞小果。故直欲成就三聚淨戒。故趣
向三解脫門。故正求佛果求不涅槃。令法久住。故發
如是上品心。受上品戒。次當開廣汝懷者。良由戒法。
體周法界。量等塵沙。終不以汝三人現前父母所生
[001-0595a]
報。得狹劣身心。而能容受。當作虗空器量之身。方能
領納塵沙戒法。故論云。若此戒法有形色者。入汝身
時。汝當作天崩地裂之聲。由是非色法故。令汝不覺
不知。當起驚懷之意。發上品殷重之心。領納如來清
淨妙戒。受大比丘戒。白四羯磨。先作一白疊事告知
次秉三羯磨。量其可否。惟願和尚大眾。不吝慈悲。布
施其戒。同心共秉。甚勿異緣。令此三人感發圓宗戒
體。將秉羯磨。聽宣作白。


第十正授戒法



大德僧聽。此某甲云云從和尚。求授具足戒。此某甲云云
從眾僧。乞授具足戒。為和尚。某甲云云自說清淨。無諸
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若僧時到僧忍聽。授某甲云云
具足戒。為和尚。白如是。作白成否。尊證答云成。


善男子。我以作白。相問眾僧。僧皆默然。許受汝戒。今
作羯磨動彼勝法。當用運心承仰莫令昏散。惟願和
尚大眾。慈悲聽秉初番羯磨作梵


大德僧聽此某甲云云從和尚求授具足戒。此某甲云云
從眾僧。乞授具足戒。為和尚。某甲云云自說清淨。無諸
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某甲云云具足戒。
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云云授具足戒。為和尚者
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初番羯磨成否尊證答云成。


善男子。我巳秉初番羯磨竟。僧皆默可。十方法界妙
善戒法。隨羯磨聲。悉皆運動。今秉第二羯磨。當起忻
心。勿縱怠意。惟願和尚大眾再賜慈悲。聽秉第二番
[001-0595b]
羯磨作梵


大德僧聽。此某甲云云從和尚。求授具足戒。此某甲云云
從眾僧。乞授具足戒。為和尚。某甲云云自說清淨。無諸
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某甲云云具足戒。
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云云授具足戒。為和尚者
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第二番羯磨成否。尊證答云成。


善男子。我巳秉第二羯磨竟。僧並和合。今十方法界
妙善戒法。由心業力。羯磨勝功悉皆舉。集虗空之中。
如雲如葢。覆汝頂上。盤旋不散。至第三羯磨竟時。此
諸善法悉皆流入汝等八識田中。永為菩提種子。依
此修行。直至成佛。惟有此第三番羯磨在。正是汝等
納戒之時。汝當發心。總虗空界。心緣救攝三有眾生。
并願護持三世佛法。如此要期承仰聖教。惟願和尚
大眾不倦慈悲。一齊合掌佐助。我今為此三人。舉此
第三番羯磨。正得戒羯磨令法圓滿作梵


大德僧聽此某甲云云從和尚。求授具足戒。此某甲云云
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滿二十。三衣鉢具僧今授某甲云云
具足戒。為和尚。誰諸長老忍僧聽與某甲云云授具足
戒。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第三番。正得
戒羯磨成否。尊證答云成。


僧巳忍。與某甲等授具戒竟。為和尚。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結詞成否。尊證答云成。


善男子。我巳作法竟。汝巳得戒了。從今下壇巳去。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
[001-0595c]


善男子。我巳作法竟。汝巳得戒了。從今下壇巳去。當
須專謹護持。切莫毀犯。勝事既圓。當生慶幸。


其餘比丘戒相之法。明晨稟白。


和尚慈悲。差教授師。為汝分析隨相。汝等當一齊識
相護持。新比丘應諾云依教奉行三說


弘戒法儀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