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26 傳戒正範-清-讀體 (master)



三壇傳戒正範卷二
金陵寶華山司律沙門 讀體 撰


二壇授比丘戒前請戒懺悔儀



習儀第一



決定論云。比丘戒四分義攝。一受具足。二隨具足。
三護他心具足。四具足守持。而云護他心具足者。
謂比丘有一分威儀具足。能護長他人之淨信故。
令彼欣敬攝歸佛法故。為釋子者。威儀不具。則動
止違防。出入招譏。緇門警訓云。世尊處世。深達物
機。凡所施為。必以威儀為主。蓋繇大聖洪慈曲巳。
調御眾生。內則軌範僧徒。外則利益檀護。矧今末
世。去佛且遙。必也全藉律儀。建立三寶。是故沙彌
年滿。是丈夫位。而於登壇受具之前。應習儀政禮。


若圓具沙彌多。應用籤編名。以三人為一壇。一籤列三壇。內遷一人為首。統餘八人。若進具者少。直以壇
次為準。不必編籤。於進具前三日。引禮師。令淨人灑掃法堂。於中平敷一座。至時鳴楗椎。集諸圖具者行
列巳。二引禮將五人徃請教授師。師受請出寮。侍者捧籤於後。入堂侍師就座。侍者置籤案上


引禮云。


上香 復位 一齊向上排班 展具 聞磬聲作
禮三拜 撩衣拜巳。長跪 合掌。
[002-0636c]


師撫尺云。


諸沙彌。汝等今欲進具入僧寶數。須知具足四義中。
有一分威儀具足戒也。威者。謂清嚴可畏。儀者。謂形
儀可軌。良以僧寶尊重。司任非輕。嚴淨毗尼。住持正
法。能除饑饉。為人世福田。導化眾生。趣涅槃妙果。俾
見聞敬仰。巳信重增。如馬勝雍容行道。感釆菽以信
樂出家。鶖子安庠乞食。攝外道而反邪歸正。古今沙
門威儀。攝物利生者固難枚舉。大抵三千八萬之細
行。不出行住坐臥之四儀。其中一一皆有方便。善護
他人淨信。而克成巳躬之道業。故今遵奉和尚慈命。
先為汝等習儀三日。次方請戒懺悔。登壇授受。庶使
臨期。威儀有則。爾等或久參林下。親近知識。氣質諒
巳變化。舉止自合規模。倘有乍入伽藍未經淘汰者。
性情那得消鎔。動靜必乖繩墨。所以金非煅煉。終是
頑鑛。玉必琢磨。方成良器。今將汝等諸人名目。編入
籤次。以便習儀。其所編籤號。以三人一壇受具。一籤
則列三壇。於每籤內令一人為首。統餘八人。如是九
人互相謙恭循禮。出入貫珠。凡諸不諳之儀。威藉眾
引禮師慈悲善訓。勿憚勞辛。儒云。不矜細行。終累大
德。況為佛弟子者而不慎歟鳴尺一下。汝等能依教奉行
否。眾齊答云依教奉行。師云既能依教奉行。可謂如法。和尚
復於懺悔堂中。差諸位大德。一位驗籤師。一位繳籤
師。一位書記師。位巡視師。其驗籤者。於發露時。防
有白衣外道等。溷入盜聽。故請師為汝等照籤驗
[002-0637a]
明。逐一令進。其繳籤者。於發露巳。恐有狡侫不肖。竊
伺他非。故請師撤繳原籤。照名令出。其書記者。於
發露中仍恐名罪相同。多於舛錯。故請書記師登
記名目。不致忽略。其巡視者。繇於懺摩必須嚴肅。人
心或恐易怠。又虞夜靜私寢。班坐襍談。故請某某眾師
檢察䇿進。勿致昏散。如上所差諸師。皆有成濟佐助
之功。汝等應當恭敬作禮。勿得我慢輕心。有辜教詔。


引禮云。


諸沙彌一拜起具 分班 左右序立。


次第散籤畢。迦請者送師歸寮。復回散籤所。謝眾引禮師一拜。引禮復令沙彌。請彼受差諸師至堂。教其
普禮三拜。候諸師散去。引禮率諸沙彌。各歸本堂。引禮即將圓具壇榜張貼示論。使其人各知其受具壇
數。不致紊亂戒次之先後也


請戒開導第二



薩婆多律論云。若發微品心。受微品戒。若發中品
心。受中品戒。若發上品心。受上品戒。故知戒體本
一。而無優劣。繇心緣感。遂有差殊。若待登壇作法
方教發上品心。得上品戒者。彼等茫無所知。不識
何等是上品心也。譬如空雷發於奇峯之巔。甘雨
絕於流金之地。則難覺解。了無納受。是以今於未
受之前。先啟和尚。預為開導。使其臨壇猛惺。上品
心生。體具周圓。孰非勝戒。


於請戒晨朝。先淨法堂。敷設法座。至時鳴椎。集彼求具沙彌。班中前四籤首。往請眾引禮師至堂巳。諸沙
彌向眾引禮師三拜。起立。為首者合掌白云


我沙彌某甲等。一介愚頑。那識律詮軌範。仗師良導。
[002-0637b]
少知僧行威儀。漸熏樂欲心生。更冀稟持念切。故今
仍懇諸師。再為啟白和尚。


如是白巳。叉手問訊


引禮云。


諸沙彌。觀汝等進具之意最真。而懇求之語至切。信
力如是。所願必成。眾中為首者出班九人。一人執香。
隨我同往方丈禮請和尚。其餘立定。整肅威儀。俟聆
教誨。


到方丈如常作禮。和尚受請至堂陞座。迎請者各歸本班。四引禮向座展大具三拜。長跪合掌。先代通白


仰白和尚。大慈忍聽。彼沙彌某甲等。威儀略諳。求具
志殷。希入僧倫。欲躋聖域。故今先詣座前。頂禮啟白。
惟願和尚智鑑。稱量可否。如或機堪拔濟。少賜矜憐。
預為開導。


如是白巳。三拜。起具。分立左右。呼云


上香 復立 諸沙彌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拜巳。長跪 合掌 所有乞
戒言辭。汝當自白為首者朗白云


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道難遇。戒法難受。我某甲
幸逢大和尚樹光明幢。張淨梵網。接引凡流。攝歸僧
寶。願錫我某甲等具足大戒。如律行持。成道利生。用
酬恩德。


白巳。諸沙彌齊一叩首。合掌誡諦跪聽


和尚撫尺云。


夫釆如意珠而入海。從淺至深。稟具足戒而登壇。繇
[002-0637c]
小進大。戒寶非踰跨可求。佛制必相應方授。未有不
歷沙彌行業。而直趨大僧名位者也。今爾諸人。既巳
守持息慈學處。復能求受比丘律儀。則階級無越。理
合增修。況乎請懇殷誠。吾豈悋而不授。但此具足大
戒尊重。所任靡輕。是正法久住之根源。僧伽蕃衍之
命脈。非具足則僧倫無以崇立。非僧寶則佛法何以
弘通。故於天人魔梵外道婆羅門眾中。比丘僧最為
第一。所以欲圓具戒。非處莫託。必依白二羯磨結界
之地。故律云。非羯磨地。不得在內受欲行僧事。處既
如法。於中建壇。十師數必滿足。遴請如法精嚴。故律
論云。和尚二阿闍黎並須如法。七僧為證皆清淨明
曉。若無和尚。若十僧不滿。皆不成就故。師雖如是。又
要汝等身無難遮。故律云。身相不具。百遮等人。及自
破淨行。污他梵行。皆不得受具。道器雖具。正為汝等
秉宣。白四聖教發體之時。仍須文句不得增減差脫。
作白羯磨咸欽律檢。斯可不墮非法。縱然外緣俱成。
而汝等乞戒之心復有三品。所謂上中下也。隨其所
發之心。則隨感上中下品之戒。然以具足戒之戒法
戒體戒行戒相。與前沙彌受持者。百倍千倍不能比
喻。苟不識知如是深義。雖云登壇授受。受巳還同未
受。似僧非是真僧。與眾共住。名曰啞羊比丘。同僧法
事。呼為摩和羅輩。若欲紹隆三寶。利益羣生。斯之功
德。何繇可克。故我今於未登壇前。開導明了。令汝等
正受戒時。領解不昧。所言上品心。受上品戒者。即汝
[002-0638a]
等來朝壇上。能發堅固信力。普於法界一切有情無
情境上。起廣大慈護之心。除不善損害之念。誓斷一
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於中不怖不退。志
願堅深。此則謂之發上品心。受上品戒。誠所謂內祕
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能住正法。建立僧倫。若縱有慈
護心而護之不普。亦緣法界境而緣之不周。於度生
邊。似有怖退。志願未能深堅者。謂之中下品心。此心
狹劣非勝。所獲之戒。但是中下品爾。此戒僅可自利。
止宿草庵。既缺利他。佛種奚紹。是以今欲汝等發上
品心。受上品戒。而不欲汝等起卑劣心。受中下品戒
也。所言戒法者。即世尊成道十二年中。觀有漏因緣
事起。而為諸無事比丘禁防三毒。調伏七支。金口所
制二百五十淨戒。一百八十四種羯磨。乃至三千八
萬無量律儀是也。所言戒體者。即是來朝於十師座
前。正秉羯磨時。爾等發上品心之思業力用。運想法
界。徧緣一切塵境。而境從心現。然所現之境。非有表
色。即是法界一切塵境之體。亦即得戒之因。若未緣
想領受巳前。此塵境體於汝無繫。但一發心緣想領
受巳後。此法界塵境體。恒依汝等自心。念念不忘。時
時守護。是以戒為能依。心是所依。心法和合。名為戒
體。如藥丸喻可以例知。所言戒行者。即依本所受之
戒體。於日用處或讀誦。或安禪。或熏禮懺法。或修持
淨業。乃至著衣受食等。皆不違越毗尼。所以一切行。
盡名戒行。非謂一切行外而別有戒行。出世行業。悉
[002-0638b]
以淨戒而為本也。所言戒相者。即佛所制二百五十
具戒。一百八十四種羯磨。於一一戒相中。所明輕重
開遮。於一一羯磨內。所攝成壞兩緣。此即法相也。於
日用四儀間。常所行時事。及非時事。此即行相也。其
法因事制。事依法成。若一切善業等事如法。當行而
不行。此名之止犯。若當行而即行。此名之作持。若一
切惡業等事非法。不當行而行。此名之作犯。若不當
行而不行。此名之止持。若罔知止犯作持。止持作犯。
則開遮全晦。成壞茫然。是故律制比丘。五夏以前。專
精戒學。五夏以後。方可聽教參禪。蓋為令其識相護
體。冀生定慧。出世道業方有所據。汝等若能如是信
解。如是受持。庶合聖德。真是出家持法之子。故首棱
嚴經云。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汝等能
依教奉行否。答云依教奉行。和尚云既能依教奉行者。今
夜當請羯磨阿闍黎。先審汝等沙彌十支禁戒。若守
持無染。可謂真淨道器。少有違犯。仍是襍穢身心。必
須苦切痛訶。依律懺悔。更有十三重難。十六輕遮。於
臨壇時。方差教授師屏處別問。至秉羯磨。對眾復再
嚴詰。我今令眾引禮大德。將汝等往詣二師寮。白知
啟請受具開導等情。俟作法審懺中。若果無犯重。不
毀根本者。方可集會同界大僧。於彼眾中恭請十師
登壇。為爾諸人授大比丘戒。眾引禮大德。如我所語。
即當奉行。眾引禮。曲躬合掌齊答云如和尚所命。


四引禮轉身向上。展具三拜。仍分列左右。呼云
[002-0638c]


諸沙彌一齊起立 聞磬聲禮謝三拜 撩衣拜巳。起
具 分班 迎請者送和尚歸方丈。


如常禮送和尚歸方丈巳。復回法堂。眾沙彌同謝眾引禮師三拜。起分兩立


通白二師第三



欲授具足大戒。必須三師水乳。一界六和。律法相
應。乃可授受。今諸沙彌雖請和尚開導。而懺悔教
誡。任在二師。故復令其禮拜通知。


其通白二師即在請戒竟。引禮命沙彌撒去法座仍序班次而立。一引禮將二沙彌。先請羯磨師至堂。引
禮向師一觸禮起立。呼諸沙彌展具作禮三拜。長跪合掌。引禮叉手代眾白云


彼沙彌某甲等。時間申請和尚稟受具戒。巳蒙慈允。
預為開導。但未知其勤䇿本戒。持犯若何。故和尚差
某甲等率諸沙彌。先為通白羯磨阿闍黎師。於今
夜分。敷座恭請。惟冀臨堂。如律作法。慈愍故。


引禮白巳。呼沙彌等一叩首


羯磨師云。


善哉沙彌。可爾為汝等臨堂作法。人各靜其心慮。忖
其持犯。至時集候。如實懺悔。眾答云依教奉行。


引禮呼沙彌等。三拜起具。先請者仍送師歸寮。復引二沙彌徃請教授師至堂。如上作禮長跪合掌。引禮
代眾白云


彼沙彌某甲等。適間頂禮和尚啟請進具。幸蒙垂憐。
如律開導。巳令請羯磨師今夜懺悔。仍恐威儀缺略。
不應法緣。故復差我某甲等統諸沙彌。通白教授阿
闍黎師。伏祈重警未諳。再錫慈音。慈愍故。
引禮白巳。沙彌等一
叩首

[002-0639a]


教授師云。


善哉沙彌。如彼代言。深可慶幸。更希教誡威儀。諒巳
演習如法。其大比丘隨律軌則。待近圓後。方可一一
教誡。眾答云依教奉行。


如前禮送師歸寮。復回法堂普謝眾引禮師。次第各還本堂


教衣鉢第四



初壇受沙彌戒。先驗衣鉢者。恐間有缺少借貸。或
干非法等類。必令更換再備。今則將登寶壇。因進
具戒。諸凡行持。莫不同乎大僧。若衣鉢名相。事義
不知所繇。則用處皆錯。時時犯非。是以教授師。應
先指示。俾其一一通曉。於登壇日往屏所問難閒。
但略言道具。以免稽留。


於通白二師巳。少頃復令淨人。徃法堂鳴楗椎。引禮師令進具沙彌。各各身著七衣。捧持五大二衣。掛鉢
𢹂具。次第入堂。序列班次。將所持衣置於案上。如常儀請教授師至堂巳


引禮云。


上香 復位 諸沙彌向上排班 展具 聞磬聲
作禮三拜 撩衣拜巳。長跪 合掌。


彼沙彌某甲等。將欲登壇。稟受具足。所有衣鉢事義。若
不知其制起源繇。恐難受持合轍。故今禮請教授阿
闍黎師。指示分明。令彼等如律奉行。庶符聖意。


引禮白巳。沙彌等一叩首。合掌跪聽


教授師云此出古戒壇文


夫三衣裁製。即如來金口親宣。一鉢受持乃釋子資
身貴器。壞色則迥超俗服。應量則有異常倫。服之者
[002-0639b]
忍辱倍增。持之者功德具足。價重七珍之寶。難可測
量。功高萬仞之崗。豈能仰望。百千萬億人天。咸皆稽
首。九十六種外道。悉不知名。惟有吾佛出世。示此未
曾有法。俾見聞者。利益無涯。受持者。身心俱淨。若欲
知其三衣之縱廣。一鉢之大小。非開示莫能明義。不
解說安可知源。今則將授大戒。先示汝等衣鉢名相。
汝當知之鳴尺一下。汝等袱中。各有五條衣。梵語安陀會。
此云作務衣。亦云下衣。亦云雜作衣。凡寺中執勞服。
役。路途出入往還。當著此衣。汝等身上所披七條衣。
梵語鬱多羅僧。此云入眾衣。亦云上著衣。凡禮佛修
懺。誦經坐禪。赴齋聽講。安居自恣。乃至一切集僧辦
事。當著此衣。汝等袱中各有大衣。梵語僧伽黎。此云
雜碎衣。謂剪碎縫成。條相多故。凡入王宮。陞座說法。
聚落乞食。半月布薩。降伏外道之時。當著此衣。然此
大衣多種不同。謂上中下各有三品。所言下三品大
衣者。謂下下品九條。下中品十一條。下上品十三條。
此三品衣。皆兩長一短。割截衣持。所言中三品大衣
者。謂中下品十五條。中中品十七條。中上品十九條。
此三品大衣。皆三長一短。割截衣持。所言上三品大
衣者。謂上下品二十一條。上中品二十三條。上上品
二十五條。此三品大衣。皆四長一短。割截衣持。此之
三衣者。名福田衣。僧祇律云。佛在王舍城。帝釋石窟
前經行。語阿難言。過去諸佛衣相如是。從今依此製
作衣相。增輝記云。田畦貯水。生長禾苗。以養形命。衣
[002-0639c]
相福田。潤以四利之水。增其三善之苗。養以法身之
慧命也。釋其名者。服上謂之曰衣。衣者依也。故衣以
蔽寒暑也。經律皆名袈裟。真諦雜記云。袈裟。外國都
邑。名含多義。或名離塵服。斷六塵故。或名消瘦服。割
煩惱故。或名蓮華服。離染著故。或名閒色服。如法色
故。今所謂壞色衣也。此衣必為三者。何也。表三業清
淨故。以五條斷貪。身業也。七條斷瞋。口業也。大衣斷
癡。意業也。長多短少。表聖增凡減也。用青黑木蘭三
色者。表法報化三身也。體則用熟苧麻布。不得用綾
羅紗絹之物。表慈悲也。汝等各有坐具一方。所言坐
具者。梵語尼師壇。此云隨坐衣。又云敷具。又云襯足
衣。即如塔之有基。汝今受戒之身。即五分法身之塔
也。良繇五分法身因戒生故。汝等各有一鉢。所言鉢
者。梵語鉢多羅。此云應量器。謂體色量三皆如法故。
體則鐵瓦二物。色則用麻子杏仁搗碎。塗其內外。以
竹煙熏治。作鳩鴿孔雀色。所以熏者何。為夏天盛物
不餿。不染垢膩。有此功德。故當熏治。量則上鉢斗半。
下鉢五升。中鉢可知。此乃姬周斗也。若準唐斗。上鉢
一斗。下鉢五升。中鉢七升半也。此衣此鉢。是汝受戒
之正緣。資身之急務。要須自巳置辦。若借若無。並名
非法。準律明條皆不得戒。一生虗受信施。將來墜墮
三塗。常劫輪迴無有解脫。汝等搭衣之時。淨身口意
至心頂戴。默誦呪偈。次展披搭。若受食赴齋之時。端
身趺坐。開巾展鉢。誦偈安庠。盛物之後。左手持鉢。右
[002-0640a]
手扶緣。直身正念。供養三寶。至誠作觀。取次下匙。祖
家不云。五觀無違。三匙有節。如上教示如法受用。若
不遵行。罪貽於後。所有受持衣鉢軌則。候臨壇曰吾
往屏處問難時。準根本律部。方乃教持。汝等自今巳
後。凡欲製造衣鉢。應須請問明師如法裁造。無恣自
心。有違聖制。若衣成巳。必請一知律師僧。依法加持。
信受披搭。功不唐捐。必獲勝益。是名末世僧寶真正
比丘。汝等能依教奉行否。答云依教奉行。


引禮云。


諸沙彌一齊起立 聞磬聲作禮三拜 撩衣拜巳
具 分班 迎請者送師歸寮。


送師巳。回至作法所。謝諸引禮師畢。各各持巳衣鉢除還本堂


審戒懺悔第五



沙彌進具時。所問十三重難。十六輕遮。必在十師
臨壇。和僧作法。方差教授師往屏處詳問。次復召
入僧中羯磨師憑眾再審。事辦一朝。法無隔宿。如
此兩番詳詰。諸律文同。一往受具者。皆於隔宿請
師預問。既不待羯磨所差。又非是正授具曰。嗟夫。
深違佛勅。遺誤迨斯。今準南山古儀。原遵佛制。唯
於隔宿審詰沙彌十戒。次曰登壇。方差問二十九
種輕重難遮。願諸弘戒者。剪革沿式。以奉聖規。是
所幸也。


此番作法。更當整肅。良以具足大戒尊嚴。而僧伽之數難入。且今去佛時遙。法多情弊。若不藉以殊勝外
緣。曷能發彼上品因心。是以即於請戒後日分。引禮師先令淨人。或沙彌。灑掃法堂。中敷一座。供列香花。
[002-0640b]
莊飾旛蓋。於正座屏後。設書記師位。堂左頰門外。設驗籤師位。堂右頰門外。設繳籤師位。處處燈懸。光逾
白晝。在在香爇。篆藹祥雲。供設既備。即鳴楗椎集諸求具沙彌。照籤班次排列。引禮將五人徃請羯磨師。
執香者在前。至寮作禮。請師至堂。禮佛就座。拈香舉讚畢


引禮云。


上香 復位 迎請者先出班。聞磬聲作禮三拜
 歸班。


受差驗繳二師出眾。向座一觸禮起立。座上師其出位答禮。自宜相諒


羯磨師云。


幢樹毗尼。唯在匡扶正法。堂開懺悔。用資佐助諸緣。
今諸沙彌欲求進具。理合露懺。防有白衣等溷入盜
聽。故請二師詳查出入。彼若如法清淨。我等作辦方
成。但恐坐久疲勞。願生歡喜。叉手答事如命。


驗繳二師向上叉手問訊兩分左右。各詣頰門就位而坐。次書記師出眾。向上一觸禮而立


羯磨師云。


勤䇿近圓。當淨身意。干犯則律不許容。無染則戒方
可受。今夜班多人眾。事或雷同。故請大德注明人事。
不致差誤。以便呈簡和尚。願勿厭其煩瑣。叉手答云如命。


答巳。向上叉手問訊。却後就本位眾巡視大德。向座一觸禮起立


羯磨師云。


律制森嚴。人心易怠。須假勝緣。克成善業。今諸沙彌
於發露時。或恐昏散。忘誤懺摩。故請眾大德檢巡察
視。整肅懺儀。令彼三業翹勤。一心無怠。可謂曲巳成
人。幸勿辭勞。眾齊叉手答云如命。


答巳。向上叉手問訊而出。各備提燈。嚴肅清察
[002-0640c]


引禮云。


諸沙彌。汝等各各至誠。隨我音聲。朗誦大悲神呪。仗
此密言威神力故。淨潔法筵。遠諸魔障齊聲朗誦三遍巳。舉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引禮云。


諸沙彌等一齊向上排班 展具 聞磬聲作禮三
拜 撩衣拜巳長跪 合掌。


夫七眾以比丘為首。三聚以具戒為尊。須求淨器。受
彼醍醐。合選良材斵成梁棟。運斤在於大匠。陶冶不
越輪繩。今為汝等恭請某某律師。作審戒懺悔阿闍黎。
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
稱巳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沙彌某甲等。今請大德為審戒懺悔
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審戒懺悔阿闍黎。我依大德
故。得如實懺悔。慈愍故三請三禮


羯磨撫尺云。


夫戒淨而定慧生。乃佛祖修證之道本。惑起而貪愛
具。是有情輪迴之苦因。斯惟智者覺照。愚者迷淪。汝
等既能厭苦捨家。受持沙彌十戒。復欲增進勤修。願
入比丘僧倫。如是則何患定慧不生。而輪迴不息。但
慮汝等本所受持禁戒之中。或性重條章有毀。或息
慈名德有虧。縱欲近圓。恐無所獲。薩婆多論云。若破
沙彌十戒中重者。若受具戒及禪無漏戒。若欲勝進。
一切不得。良以沙彌戒是比丘戒之原基也。譬如樹
[002-0641a]
根充潤。花果敷實。亦如地址堅牢。樓閣任興。未有無
根企果。而無址架閣者。是故我今於請戒開導之次。
欽遵律制。逐一問汝。汝等隨其所問。逐一實答。不得
以有言無。以重說輕。倘有一念覆諱。豈但內欺於心。
外欺於師。抑且欺誑十方諸佛菩薩。諸天善神。而舊
罪不除。新殃更積。如是則惡道不怖。慚愧不生。誠為
可憐愍者。是故汝等人人信力決定。生大怖畏。生大
慚愧。思惡道苦。發菩提心。傾誠發露。真切懺悔。鑛砂
淨盡。方是精金。瑕疵少存。尤非良璧鳴尺一下。汝等能如
是懺悔否。眾答依教奉行。


引禮云。


諸沙彌一齊起立 聞磬聲作禮三拜 撩衣拜巳。起
具 分班 汝等為首者。統眾集候。待呼召時。九人
次第從左頰門至驗籤師所。逐一照名而進。到師座
前發露竟。九人次第從右頰門至繳籤師所。逐一依
次而出。今留第一班在堂。餘者暫出。眾出巳復呼云


第一班近前。向上排班堂寬一行列定。堂窄前後兩班。展具 聞磬
聲作禮三拜 撩衣拜巳。長跪 合掌 作觀運心。齊
稱。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三稱巳各稱自巳法名稱畢


師撫尺云。


諸沙彌。我今詳問汝等本所受持十支戒相者。正是
浣汝身心。蠲除不淨。遴選道器。攝入僧倫。應須各解
我語。確實而答鳴尺一下
[002-0641b]


第一不殺生戒者。凡物有命不得故殺。若自殺。若教
他殺。若坑陷殺。若倚發殺。若推墮殺。若呪術殺。若毒
藥殺。若勸他殺。若先知彼人意欲自死。故安殺具令
死。若令惡獸毒蛇殺。乃至墮胎破卵。焚山決瀆。皆名
曰殺。汝等於此戒中曾有犯否。若犯即實答犯某殺。傍人不得教答無也。
蓋犯戒由於自心。懺悔必須自言。若是傍人教之。斯皆得越毗尼罪。下之九戒亦如是。若真正無犯。方可答云

無。


是中犯者。準律判定。以明輕重罪相。若殺人類者
犯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彌戒。名滅擯突吉羅。不
通懺悔。不得與餘清淨沙彌同宿。同事。不得如餘
清淨沙彌。與諸比丘二宿三宿。


若殺天龍鬼神。能變形解語者。犯中罪許容悔。名
應懺突吉羅 若殺畜生。不能變形解語者。犯下
罪許容悔。亦名應懺突吉羅 若殺人類不死者。
犯中方便罪 若殺天龍乃至畜類不死者。犯下
方便罪 若助他令殺人。若天等畜類死不死。皆
同上本罪輕重 若見殺不起慈心。反讚美隨喜
者。犯方便中罪。許容悔。


比丘五篇六聚罪名。沙彌不得預知。所以言中下
罪。又言中下方便。其實總攝一應懺突吉羅。而云
中下者。由犯戒之心有熾盛煩惱。有輭煩惱不同。
是以隨分中下。於下九戒事義亦然。


若弑父母聖人。犯逆罪。墮阿鼻地獄。更重於上。殺
雖是一。事不同科。如初壇審弑父母。及殺惡中所
[002-0641c]
明。


第二盜戒者。凡是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若自取。若
教他取。若受教代他往取。若呪術取。若因寄取。若與
巳更奪取。若貸借不還。乃至偷稅冐渡等。皆名曰盜。
汝等於此戒。曾有犯否。若犯某盜。即實答言犯某盜。若果無犯者。方答云無。


是中犯者。不論新故貴賤之物。若盜取直五錢。犯
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彌戒。名滅擯突吉羅罪。不
通懺悔。不得與餘沙彌同宿同事。不得如餘沙彌。
與諸比丘二宿三宿五錢者。準此方錢算。是八十文。以銀數算之即八分也
若盜減五錢。自四錢以下。犯中罪許容悔。名應懺
突吉羅罪 若盜五錢以上。不滿十錢者。仍總是
一重罪。若滿十錢。即犯二重罪。若盜直多多五錢。
按錢所犯。亦多多重罪 若盜三寶物者。計直多
少。定罪輕重。與此同科。


然重罪言多多者。是佛真實語。憐愍持戒七眾弟
子。令勿毀犯。示其地獄苦報。倍更轉增。難脫離故。


第三婬戒者。若與人男人女作不淨行。或巳婬他。或
他婬巳。乃至共畜生者。皆名曰婬。汝等於此戒中。曾
有犯否。若犯某婬。即實答犯某婬。若無答云無。


是中犯者。凡有婬欲心。和合作事竟。皆犯重。是性
戒。破根本。失沙彌戒。名滅擯突吉羅罪。不通懺悔。
不得與餘沙彌同宿。同事。不得如餘沙彌。與諸比
丘二宿三宿。


若有婬欲心。未和合而即止。犯中罪許容悔。名應
[002-0642a]
懺突吉羅罪 若以婬欲心。與女人身相觸。與女
人屏處坐。屏處語。皆犯中罪許容悔。名應懺突吉
羅罪。


第四妄語戒者。若未曾悟道。妄言巳悟。若未得禪得
定。妄言巳得。若未證四果。妄言巳證。乃至妄言天龍
神鬼等來。如此虗而不實。誑惑世人。皆名大妄語。汝
等於此戒中。曾有犯否。若曾向人說某妄語。即當實答曾犯某妄語。若果無者。方
答云無。


更有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皆名曰小妄語。汝等於此
戒中。曾有犯否。若犯某妄語。即實答犯某妄語。若無答云無。


是中犯者。若是大妄語。向前人說。彼解語了了犯
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彌戒。名滅擯突吉羅罪。不
通懺悔。不得與餘沙彌同宿同事。不得如餘沙彌。
與諸比丘二宿三宿。


若本意是說大妄語。或說不明了。前人不領解。或
正說時即中止。並犯中罪許容悔。名應懺突吉羅
罪 若小妄語。說而不了了。令作責心突吉羅悔
除。後莫更為以上四戒。乃一切戒之根本也


第五不飲酒戒。凡一切能醉人者。一滴不可入口。汝
等於此中。曾有犯否。若有犯。即實答犯。若無答云無。


是中犯者。若五穀及花果等。巳作成酒者。乃至酒
麴酒糟。但有酒香。酒味。作酒想。入口下咽能醉。犯
遮戒。許容悔。名應懺突吉羅罪 若患重病。醫必
用酒煑藥而治者。當先白師。師允方服。要無酒香。
[002-0642b]
酒味。入唇不作酒想可爾。若重即斷則不犯。如若
因病時以酒煑藥。病差復飲用者。仍犯本罪。


第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戒。汝等於此中曾有
犯否。若犯某事。即實答犯某事。若果無犯答云無。


是中犯者。若此土用繒絨珍寶。製飾巾冠者。類乎
西域著花鬘也。若此土用香熏衣帳。及密佩香囊
者。亦類西域以香塗身也。按律藏中。佛有隨國風
之說。非無據也。故知國風服用之事雖殊。而喜好
玩飾之心是一。若有作如此事者。犯遮戒。許容悔。
名應懺突吉羅罪。


第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戒。汝等於此中。曾有
犯否。若犯某事。即實答犯某事。若果無答云無。


是中犯者。若唱曲謳吟。名之為歌。若掉臂躑足。名
之為舞。若吹簫彈琴。雙陸圍棋。擲骰博錢。投壺射
箭。乃至馳馬拭劍等。皆名倡伎。若自作。若見聞喜
樂。故意往觀味聽者。一一俱犯遮戒。許容悔。名應
懺突吉羅罪。


第八不坐高廣大牀戒。汝等於中。曾有犯否。若有答有犯。若
無者答云今世末法。處處僧牀皆非應量。而為師者。臨時問至此。當深生慚愧。必也知違佛制。庶幾
可爾。不然則兒戲毗尼。故為故問矣


是中犯者。律制僧牀。但許足高一尺六寸若以周尺言之。
一尺止今匠尺八寸。一尺六寸。準匠尺有一尺二寸八分。坐時令足不掛空。若

過此量。名之為高。廣者。恣縱轉臥。既高且廣。故名
大牀。用者犯遮戒。許容悔。名應懺突吉羅罪 若
[002-0642c]
得巳成者。截足應量不犯。


第九不非時食戒。汝等於中。曾有犯否。若有犯答有犯。若無犯者
答云無。


是中犯者。以時為制。時者。從東方明相始出乃至
日午正中。非時者。從日稍側。乃至次日明相未出。
若於非時食噉一切有形之物。皆名破齋。犯遮戒。
許容悔。名應懺突吉羅罪 若病饑者。許取一切
穀豆麥煎不破皮濾汁。非時得飲。乃至種種漿。以
水作淨巳可用。


第十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戒。汝等於中。曾有犯否。
若犯某。即實答犯某事。果若無答云無。


是中犯者。生。謂生而質具。如金。銀。珠。玉。珊瑚。瑪瑙。
水晶。硨磲。瑠璃。琥珀。玻璃。玳瑁。文犀。象牙。一切奇
珍之物是也。像。謂造作成像。若錢鈔。一切金銀七
寶造作之器。而成種種形狀之類是也。斯皆長人
貪心。有違高尚之志。故佛不聽捉持。若捉持如是
者。犯遮戒。許容悔。名應懺突吉羅罪 若為三寶。
及師長父母掌舉。不作巳物想者。則不犯。


如是九人。一一詳審巳。於中若有犯四根本性重戒者。書記注筆登冊。次日呈白和尚。若有犯後六種輕
戒者。羯磨師即座如律稱量。教令懺悔


引禮云。


頂禮一拜而起 第一籤從右邊下。至繳籤師所。逐
一依次出堂待第一籤九人轉下從右巳去○復呼云


第二籤左邊上。至驗籤師所。逐一照名進堂。
[002-0643a]


如是班次多少。一一呼應。乃至末後一籤。不須出堂。但起立於右。即鳴椎集先發露者。各隨班次入堂。兩
序而立。其奉差驗繳及巡視等出眾。向座一齊叉手問訊。驗籤者白云


某甲等。奉和尚差事巳畢。班次不減。出進如法。巡
視密嚴。動止安庠。無有犯威儀者。


羯磨師云。


佐助有功。夜深神惓。各請安息。


諸位作辭而退。各還本所。書記出眾。呈冊於座。向上义手問訊白云


某甲奉和尚差委。登記所問罪相。今諸沙彌根本
無犯。悉皆清淨。白羯磨師。轉白和尚。


此中若犯四重者。此文改云 今諸沙彌發露中。
唯某甲有犯律章。餘悉清淨。白羯磨師。轉白和尚。


羯磨師。如前慰勞巳。書記復再义手問訊。辭退出堂歸寮


引禮云。


諸沙彌一齊展具 聞磬聲作禮三拜 撩衣拜巳。長
跪 合掌。


師撫尺云。


諸沙彌。我今遵律巳詳問汝等。汝等各各解我語言。
一一答竟。諒無餘蘊。庶幾身器清淨。可爾登壇得圓
具戒。然於登壇之日。屏處及與僧中。仍問汝等四重
根本。汝等亦如今夜在我座前。諦實而答。此時更為
汝等。拈香懇禱。


諸佛加庇。眾聖證明。願多生所積之愆尤。從今殄滅。
無始未行之善業。自此勤修。汝今眾人各各觀想十
方諸佛。隨我言音。至誠懺悔。各稱法名稱巳。師起立拈香畢。復坐
[002-0643b]
义手。至誠作梵舉云

皆繇無始貪瞋癡


一切罪障皆


今對佛前求懺悔


一切罪根皆



「 懺悔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引禮云。


諸沙彌一齊起立 聞磬聲禮謝三拜 撩衣拜巳。起
具 分班。


引禮導為首沙彌。如常禮送師歸寮。仍回法堂。教眾沙彌普同上殿。各秉䖍恭。徹夜禮佛。其諸沙彌謝引
禮師畢。即至大殿。然燭焚香。三業至誠。能所皆空。如實頂禮


以上沙彌犯重者。毗尼制教。不通懺悔。若觀彼沙
彌。雖巳破重。而有真實慚愧。革過從新者。可依大
乘方便救拔。令其深怖地獄。永息世緣。擇處結壇。
哀切苦到。或一七。二七。求見好相。罪方得殄。如其
不見。或積歲月。必以見相為期。戒方許受。為恐因
緣難阻。不能如法建壇。縱能建壇。倘若好相不現。
則後悔難追。莫若慎之於始。惓惓守持為善也。


三壇傳戒正範卷二
[002-064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