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22 蓬折箴-宋-妙蓮 (master)


No. 1112
蓬折箴


傳曰實行韜光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名而不高吾宗
有鐵翁者自謂實學好揚名於後世高則不高名品
非名鳥鼠之喻可也羊齒右吾之後聞律亦未我先
性好攻異評薄前人為先師所惡每謂彼輕狂出言
無度有束篾之詣余雖知彼天性且爾品可住其勤
使學而知之惜乎曾未經遠勃興慢習初無正傳唯
自師心妄生穿鑿戕賊祖教傍若無人規攝愚徒斐
然著撰甚多紕繆略不缺疑若較之於祖道未甞染
指叨名叨位者彼亦粗有取焉余紹定間退自三山
叨濫湖心座司一日忽來相訪袖出所撰文藁一卷
口謂求證意意在程伎素知彼不識分量妄作可[女*血]
說妙談玄既無尺寸如遠方村民誇於上國醜婦說
少時容㒵略無羞灑余正若醒人隌於醉漢只不苦
較其是非置於案上經乎載後作一書略示幾件太
叨濫處而送還之未知此文今亦流傳否淳祐初於
滄洲方丈忽得終南家業一見名題不勝忻仰豈謂
宗中有此寧馨及至展卷臨之披讀首章元來恰是
懷家之子破題便謂吾祖弘律以妙觀為本蓋唯律
中觀念對治常爾一心念除諸蓋等但猶屬小觀故
[001-0080b]
引唯識妙觀而導之為弘律本未審吾祖為弘律耶
為弘觀耶若謂弘律律何無本若謂弘觀何云弘律
謂雙弘在人據行無可不可既言弘律正是約教教
有耳在何庸借本斷彼為心欲顯吾宗非事相之學
謂能除究超拔苦賢豈知翻為不識心境弄巧成拙
文中所論衣食四儀諸戒對治用心之處在日用時
須故曲盡規猷正明戒行彼謂妙觀乃是迷名不知
於何處持戒而論心境即事而真除位方能至此地
位亦何忘戒祖教專弘所被之人本為新學除明觀
慧酌示境緣是約圓宗而成受體善惡事法正作奉
持識對五塵不容微蹤要令愽地發趣知歸大小雖
殊律儀不異會同三聚圓契一乘為道受隨非同世
善所以疏鈔兩文開大乘解緣法界境發上品心納
善種體起菩薩行趣涅槃果盡用圓實大乘教受聲
聞小戒不分兩分即權取實始終一貫令成究竟業
疏圓宗戒體章中敘述次第無不明顯故文云智知
境緣本是心作不妄緣境但唯一識隨緣轉變有彼
有此先示境緣令開大解又云欲了妄情須知妄
業故作法受還熏妄心依解緣境發心受戒又云
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正示圓宗所發戒
體巳上同鈔我今發心受戒一句又用以巳要期之
心與彼妙法相應於彼法上有緣起之義領納在心
名為戒體又用未受戒前惡遍法界今欲進受翻前
惡境並起善心故戒發所因還遍法界又云猶有
[001-0080c]
本種量心故力有常乃至下云成化身佛等明隨
行持犯囑令常思遠期大乘因果同鈔為成三聚戒
故趣三解脫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等兩文
相照如合符節於但三聚有後受前思之異自非濟
緣同答雖識圓宗遠致此之二部所明大乘因果皆
是三誓而納具戒所發無作業體中具令依修行今
文決顯故濟緣云今此直以大乘圓義以決前體故
羯磨經引薩婆多論為正量教論云凡欲受戒先為
說法開導令於一切境起慈悲心便得增上戒業疏
云此之戒法出家本務素非懷大定難容納除有由
律本家業甚實在此若使外求去道轉遠濟緣
因釋教源云教即律藏律由戒生故戒為律本
種理觀隨律之經祖教觀宜用之有處戒觀兩門須
分心境戒以防禁為心罪惡為境觀以契會為心寂
理為境雖有觀事生滅之句此是事境如智論因緣
所生法也非謂諦境若約兩重能所對拾諦觀乃屬
所破諦觀相宜如器諸淳朴方名妙觀又復須知修
觀之法的指一境不容異念如記主觀經新疏通將
三法從寬至狹約心約佛的揀所觀所觀赴四成功
豈宜通慢使見十六觀門雖本一經亦非文至觀觀
之後皆結部正天台大約四三昧判攝一代經教所
詮明從行觀三大部中心觀屬行其餘二部皆是開
解雖只用觀托事附法也及心觀中前之六章猶屬
妙解於正明境的指事中一念為所觀境專以三千
[001-0081a]
而作指南依經建立方便正修立定日限破妄顯真
慮境觀鑽境觀鑽研所發疑悞須明十境以別邪正
修觀大約鄭重如此又復三藏分宗經詮定學專明
三昧律詮戒學唯論持犯論詮慧學開二智明不無
交至皆名隨說戒學到家究竟三聚定學到家究竟
唯識且約今宗皆能至果同成佛慧戒無慧解但是利使
觀無慧解乃屬事禪戒是能防業是所防觀是能修
定屬所修猶智度故若戒若業若觀若禪無有一法
不至果位今部文中或明解慧及示理觀成就圓宗
受隨妙戒是以疏鈔或約聖位淺深或約根性利鈍
三乘三學相比相比相決想屬開解為出家本務期
成聖道出家之言須約人約行始修論之非約戒約
位局初心即斷故受戒篇及沙彌篇言聖道行元始
未曾今是入道初步須知趣向要令進學若懺篇中
列三種理觀令任智觀緣化制雙行為除業本又復
所滅乃至成罪當須融導成無生懺不同戒行遮未
起非恒須防禁不可妄情戒觀兩分當如此知吾祖
設教令開大乘解慧專依小乘受隨無不盡善四儀
動用嚴切護持明知於唯識理上縱妄成業欲返妄
源作法受具所破既除嚴禁愈切是戒勝行何言妙
觀故業疏云成善種子此戒體也以凡夫妄念執着
妄境若非戒解無由得脫故律序云縛着由此解圓
妙理觀佛地未妄今令初心為本持戒如何操趣了
妄全真不可不知也元始未曾誠哉是言若使鐵翁
[001-0081b]
曾於戒觀留心試採終不有此元稽妄說不識分量
誇憚狂言下文至教臨時指示會源列門諸門觀法
題下註字急宜去之恐悞新學以致妄戒正文誦習
甚益初機弘立標科及諸子註多順巳見未可全依
余年老灰懶無心細讀加我數年可為絆正推功觀
行埋沒律宗祖道全真妄本吾祖著撰自有準繩然
歸敬儀淨心觀等解慧通被行業圓宗化制雙弘真
俗並運雖許凡學通攝觀機此屬化門無混制教部
流布祖意可知孟浪故來不稱正量摘其過濫何可
勝言一則律學無本二乃化制不分三三學失次四
使後昆越學五攝機不盡六不識所宗七玷辱祖師
八全迷戒相九暗托觀門十矯異常途略提此十其
失尚多因此忤心餘不忍看歲晚赴壇忽聞祖教持
癈善戒受大之說既乖所學甚不入耳下壇歸寺偶
得重圓亂道讀主揭倒四重樓閣豁開其義圓門之
句不勝傷嘆毀滅大乘謗讟祖教泥梨苦報略無畏
忌若謂法花開顯白四須大善戒漸次故為揭倒既
開五義圓門何獨不至四重樓閣不知開顯正為於
此。


敢問法花開顯唯開聲聞開菩薩否聲聞多種開何
聲聞而得作佛開顯當機如何破顯開顯之旨切在
於何吾祖今家如何建立開顯之後有聲聞法可修
學否如上諸事彼皆冥然誑謼閭閻巧弄唇舌部風
一皷滿座生疑善戒正經無人敢道滅法謗祖盲瞽
[001-0081c]
來蒙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便力破以救祖乘緣彼新
學多所艶慕有訪訓蒙但作一書具禮設諫問答享
略彼所為故不介意後每相見略無擊節自謂聞義
能徙宗中之耄後聞有折蓬之作欲見無由近因所
見引之盲修習為徒殊非靜子自無見解任拘牽行
廣印流通偶得一家本初讀之甚令人疑次讀之可
令人笑再讀之極令人憂據彼折說何足為破明眼
人前自為笑具但慮末代新學生知者少因此愚迷
不極究源流浸成部種若不指斥漸翳祖乘傳布後
昆恐成重害未免饒舌聊述所知以示將來非余所
好。


欲明此意先定本須知今是依四分律受具足戒但
能除用圓實教旨遠取如來本懷緣境契唯識宗乘
發心起大慈勝行開明心境融導發門要誓無遺期
向遠大所發無作義具三聚所成業體同大乘體故
鈔云我令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脫門正
求泥洹果業疏云是故行人常思此行即是三聚良
以解心既妙發限莫物願行相扶域心有處論其名
位是聲聞人有大聲聞氣分只可謂新發意菩薩正
如普明菩薩經云如剎利王縱與賤通所懷者貴即
名王子無上發法縱與眾生賤之人合生菩提心名
佛其子經文眾生之言說九界所謂人天小善部見嚴
王惡逆調達等咸開作佛今是無上發法與賊聲聞
夫人合所發業種成佛有分由圓理含容包攝無外
[001-0082a]
即此小戒當處究竟乃至佛果成名體不轉若將此
體為菩薩體返見聲聞無此圓體所以說主恐迷此
於諸文中節節發問此與菩薩戒體為同為異必有
異同學者尋之或云體同緣異但言其同巳是二體
況云緣異古德云所言體同乃據體性若約體相亦
所不同圓理具法法全同法無濫若混為一何為具法
經云七寶大車其數無量人問既得此體還用受菩
薩戒否若不須受約大判持犯耶答云須受無作業
重發否若如汝說既得此體後不須受何不約大准
梵網等經依行相奉持却自甘心而犯諸戒汝云曾
釋還看經否若據汝所妄解祖文無可不可無作重
否正汝愚迷瞥爾起心殃墜無間具緣受大豈無無
作既本圓極約義巳具只一三聚無二三聚為稟大
先容其義在此如投水海中若風中皷囊雖有大聖
智只不能分別至納大時無別三聚自非記主具擇
法眼深窮化制誰能曉此折蓬愚執正知經中有田
舍子見貴人以鹽着食中問云何以故爾貴人答云
此鹽能美彼即自謂尚美初自未必多遂滿口食為
鹹所苦返責貴人貴人曰癡人調和可也如何純食
彼亦如是一味貪圓樂勝不知所以圓勝吾祖聖智
若依當分小乘而受隨者猶在半途未為究竟或令
初步直造大方依大乘經受菩薩戒時長行遠力量
未充大行難行終成退墮所以深鑒機宜用大乘心
受聲聞戒非令數寶實使成功進大有由不致中輟
[001-0082b]
漸漸修學成佛有期若非究竟我祖乘願信投無地
窮理盡性唯在世尊始自鹿野苑中歷於方等般若
大機既發開顯是時斷送聲聞入大人境界却云即
此便是更不須受既發大心期向深遠既納小戒戒
行易成大小相資終成佛道非獨終南聖師亦出法
正部主權實二智本起佛心巧說發門曲被我等不
窮佛祖妄鑿愚情如此狂迷何稱善解折蓬破顯乃
至一非文意依律立法之意二共圓旨既虧斯二言何所憑
觀此文意欲自作崖岸令人信重不知返彰醜拙起
他輕誚。


蓬云議論非一日矣撿文非不明矣思慮非不細如
是留心技止此耳若使議論之不文撿文之不明思
慮之不細又復何如彼云古今傳習之妄謂依善戒
而受輙以四樓巧資唇舌甚乖本趣且善戒四重樓
閣乃屬經藏自出佛心通明受戒進趣等級誰謂祖
師依彼立法而受具戒誰謂進趣不由期道莊人之
共談巳之短下文節節云他依經立法受具吾祖所
宗自是四分準建立法受具足戒何涉彼經云非文
意縱使說者能引彼文證今而受四戒次第有何不
可今家所行先五次十方堪進具與彼何別若謂今
依法美開顯白四預大何須依文先受亦戒重非次
第或言始從五戒終吾白四無非圓受第四進大圓
受何始豈非佛意何失圓旨善戒四重伏自往古諸
佛至今釋迦世尊唯除美嚴通漸通頓泊乎鹿苑小
[001-0082c]
而來終至法花皆是倒受次則四戒皆次圓則四戒
皆圓通為一乘而作弄引若圓若次皆不可逃四重
進趣又復須知圓不礙次次不礙圓若據佛意始終
在圓但以機緣未了故以三戒迭為方便令歸大乘
只以今家建立家初便令發大慈心其在此故疏云
向不緣慈如何容大意在後也此是佛意經亦如之
進趣當然豈容別儀法花開顯正緣定性聲聞及退
大者保任既重乖難難入大如來方便調停到此有
可開義故說三周開權顯實總使三乘同入一乘豈
唯法華是今所依善戒為今所癈說主自云善戒四
重即法花部從漸受也汝謂今家癈善戒者癈在
何文若據濟緣梵網斥二乘為絕見善戒指小法為
方便等句自是引據今家立圓宗之意故將二部對
挍須漸善戒漸機受之皆次圓機受之皆圓伹不同
法花涅槃能圓獨妙大小圓融故引二經為今圓宗
用大受小而為亦據豈癈彼耶不分只是一乘妙戒
濟緣乃云是知如來唯有一乘圓極妙戒華嚴直與
鹿苑曲三世十方莫不皆爾若據法華開顯正是開
此漸機諸大聲聞從鹿苑來非漸是何但由法花巳
前未盡顯說聲聞作佛有乖圓宗點小即大之義故
揀善戒非今亦據何是持癈台宗自謂法花非漸非
頓亦不書云不用受大便為菩薩經中雖云汝等所
行是菩薩道乃點化保證引進之意經云舍利弗汝
於未來世遇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奉持正法具足
[001-0083a]
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記家前明法體云於菩薩
戒中摘取小分以為五八十具後既開顯盡用付之
付之盡在何時又云殺盜巳制不復重明重明之言
為指何處觀後結文其意自見若如汝說唯是白四
得受大戒今梵網經亦不可用無稽妄說如何可依
梵網付為邪見亦是要令入大之意


蓬云五六百年發門抑塞乃至又缺涅尋何能釋然
且大智律師中興發觀正是間生誰不尅伏彰汝之
勝抑彼之長欲使愚徒稽首加嘆子路賢於仲尼欺
罔不小若非此意何出此言說主一出圓宗發旨湛
然明白代不立賢主今無昧只如竹溪先祖拙菴宗
匠較汝淺陋天地懸殊說妙談玄異稱美汝何輕消
謂缺溫尋誑妄來蒙敢此逾分只知開口不覺舌頭
長。


蓬云余於他文說之頗譯由是知彼說謬傳誑愚人
久矣豈止今日又云未審曾看彼經否彼經依經建
立受法為戒何事首引多論起慈心為成何法疏釋
此文乃云此之戒法者於何戒耶定難容納何時納
耶此之四端皆為受具誰不知之料彼曲見即此小
受便為納大自謂得意強設難疑所以下文白四受
大無稽橫議混亂發門勝鬘經中三乘初業不愚於
法非彼所知平年始學及至而今不曉發門不分化
制不明受隨不識因果圓是理體大屬發門白四納
大大小混亂記釋鈔中發心受戒謂即今所受比丘
[001-0083b]
戒也又釋疏中當思此行謂白四所受聲聞戒也除
體發門何曾言大圓實理體化制難分不識義具便
為三聚記中因釋徹縱瞥爾制業分之則無有濫資
持又問今此所受為即三聚為非三聚若云即者後
須更受菩薩戒否又復大小混亂如何分別若云非
者戒從心發既發此心那非此戒大見錯解使自求
之彼不自求故致錯解何不詳究云即者以下諸句
却若云非下之言而成迷悞受是願體即行用大乘
因果自行化他要誓深遠業體圓具當於隨行當思
修頭遠期進受大乘三聚趣三解脫自行化他同歸
究竟受隨交混直成妄執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
果者諸法實相受大方是真因是以法花受聲聞記
令無量無數不思議劫行菩薩行當得成佛白四言
下三聚究竟彼說因果輕易若此因不識此四種之
法是故始終顛倒無歸出家本務慕果修圓自行化
他城心有處要在初步因誓發心一時圓具業作無
作為善種子如是立誓猶屬妄念故事鈔中如此發
心尚是部堪引智論云始學凡夫部心中悟解心既
妙能契實理實理色容無法不具濟緣得意故會三
誓三戒三行三脫三佛三悳在乎一念隨舉一法即
具一切言有前後理無各別如是心受即發圓體如
是心持即成圓行圓頓之義豈過於此華嚴無上菩
提本淨各能如是者是名奉律涅槃欲見佛性證大
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皆此意也下文又云欲正
[001-0083c]
受時遍緣法界留力發三誓翻業三障由心業力結
成種子自為戒體濟緣正恐執此圓義不分大小故
乃問云發有分齊何須此示答云為成本宗分通義
故乃至扶通深之部意為稟大之先容鈔敘發心為
成三聚此明隨行次對三身願行相扶彼此交映彼
則期心後受此乃即行前修方見圓宗深有來致彼
云引余巳決之文而生詰難未審此蓬為如何決又
云為見講學蓬心曲見埋沒祖乘蓬心埋沒正是等
汝何推講學汝之所說都是曲巧妄生穿鑿全非正
義記云即行前修汝謂白四納大既巳納大如何論
即疏曰意在後也若非後受望誰為前是則無聚可
成無身可對若謂望果又且無因或云點小即大復
自無小可點無小無大如何論即然如之即正是鼠
即但聞即名不識即義常思此行即是小行此即有
小即是三聚即是大行此則有大在小思大妙行圓
融與大相應然後納大正是祖意豈容妄說記云即
行前修斯言在此下文之云當知即是發菩提修大
慈行求無上果此名實道此即大乘當知即是此即大乘及諸此字
畢竟指誰三世如來十方諸佛示生唱滅須開漸誘百千

方便無量法門種種施為莫不由此。


又問云三聚三身為同為別語異義一三身即是三
聚三誓心佛無差因果不二能如此者始名圓戒是
波羅蜜即究竟木叉是知行人若發此心若獲此體
即是三世佛種如上記文若因若果自行化他皆是
[001-0084a]
願體具上諸法如地具桃李雖未出土枝葉婆娑何
分修性善種子者即是此義斯乃直顯心業圓具之
相如何將為巳成三聚若使即是究竟三聚亦須即
是究竟三佛無量法門皆悉現前是則天然彌勒自
然釋迦何故祖師下云修顯名法身佛豈以所發戒
體為巳成因果是以疏家恣妄此體約具明即囑令
常思記主云此行即白四所發聲聞戒也由契圓理
立誓稟受故此願體能具諸法前發戒緣中云此之
戒法出家本務素非懷大定難容納深有由矣又又
向不緣慈如何容大意在後也後結指云今識前緣
修歸大乘城心於處故知祖師一部文始終在此約
受約隨建立圓宗成就此行正為受大先容欲成三
聚妙戒全不能體佛法大意過過只欲白四受大癈
善戒四重彼云白四竟時思願滿足暢遂所期三聚
究竟豈非上品受大成就之處。


問正白四時用緣慈否答不用緣無作業體從何而
發若用緣者祖師疏中何言為向若在此時正為納
大祖師何云意在後也今論受戒所立之誓不獨新
惡所發之戒不但律儀所行之行不專為巳所成之
果不住無學成此圓機堪受大鈔云為成三聚其意
在豈不須受即便是耶如昔先師全以四分為大乘
故資持破云四分是大時何為小即應梵網體行全
同菩薩聲聞二戒無別定知不爾是以祖師語意從
容義當分通深扶發旨。
[001-0084b]


又問上品心者為全是大為分通耶答扶成本宗分
通義耳今彼乃云上品受大雖本分通終為發局立
圓決發成於分通上品受小何云受大上品發心是
圓義何云雖本分通更立圓決須知上品圓受正是要
顯本宗分通是則圓宗上品即是分通三無差別若
大乘三聚本來自圓亦何須立只緣此大在小故由
分通若使決得成大則亦不用別立故濟緣云既分
通何須別立答義雖通大發終局小不可濫通故須
別立今詳彼說有三不可一則上品圓受為小非大
二乃上品即圓不可分二三正決義通何云決發記
云發中局小可不明乎故知上品圓受舒之則包大
小捲之則唯四分鈔云我今受戒為成三聚戒故三
聚戒者是何法相於瓔珞經云菩薩三聚攝行斯盡
攝律儀者律儀禁惡結業煩惱究竟斷故攝善法者
世出世間大小修證究竟修故攝眾生者一切含識
究竟度故若伹因誓發心不曾依經稟細但是虗發
解誓不成大戒持犯經令千里求師豈容變易今是
凡夫果證未有戒行亦虧雖一心要須力進古人所
謂解容圓發行為漸修。


問既須漸修恐妨圓義答終日漸修終日圓進若不
爾者初住圓人尚有四十品無明未破還須漸斷豈
非圓耶佛祖正發坦然明白邪人說之成邪法如上
祖文正意雖顯彼用蓬心曲巧穿鑿恐惑後昆未說
斜正更引疏鈔重加釋顯羯磨經中首引多論凡欲
[001-0084c]
受戒於一切境上起慈悲心得增上戒。


問所引多論乃屬有宗起慈納戒即分通義答說云
諸部時有此意但不如四分五義的然今與助顯此
見佛祖意非發意也吾佛世尊不覺陋池。


問今既約圓發上品須具三誓為戒三戒伹云起慈
止是度生答濟緣云然雖三戒彼此五具至於修奉
恒用攝生則能任用含攝一切豈止餘聚耶論云凡
欲受戒既云凡欲必不揀大小非止四分一為三乘
初業二乃出家本務疏家得意在下釋文文云此之
戒法出家本務素非懷大定難容納深有由者釋上
此之戒法依論起慈乃乘初業不愚於法又云向不
緣慈如何容大意在後也釋上出家本務期向遠大
得在此莫如折蓬將方便發向不得巳而釋此法返
責余四得意何淺淺在老兄何推於我疏云如善戒
經菩薩戒本即七眾所受者是也向不緣慈如何容
大意在後也。


蓬云疏家即是引證之語引證之語何待汝說祖非
引證汝妄說也記主自云准此經意凡為比丘必受
菩薩大戒今受小戒向前緣慈為受大戒故意在後
也汝凡見引便謂他人依經立法受具足戒妄云起
慈納大有所承據起慈納小何為納大正緣記慈納
小為後納大容是故疏記妄曲釋顯全不曾者若經
中無一本字亦可如汝穿鑿妄解若七受戒即菩薩
戒何用立本只消便云菩薩七眾所受者今受七眾
[001-0085a]
戒不受菩薩戒者但有能受之本而無所受之法。


蓬云七眾既許受菩薩戒比丘受具納大何疑除汝
一人誰曾不許七眾受菩薩戒比丘受具納大於白
如瘟病人隼執未退故多亂話謗祖畢竟是誰
盖由不識大是發門圓乃理慧既圓所發小體同大
乘體記中每云此之體此之一字為拘於何鈔云我
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脫門正求泥洹
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今至涅槃令法久住發心受
戒即發大心為成三聚趣三解脫門正求泥洹果又
以此法引導眾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發心受戒即
發大心為成三聚趣三解脫即行大行求泥洹果即
感大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即起大發令至涅槃即
歸大處與天台五略暗此是三誓中遠期因果莫知愚人非發心三誓註
余曾看資持中節文解釋自作三行分之云發心

受者即今正受比丘戒也為成三聚趣三解脫門遠
期大乘三學即因行也求大涅槃即圓果也巳上皆為自行
又以下化他行今法下談法行汝云除此三句引證之文
餘無一言關涉善戒想不曾看疏中前明須漸通局
中云如善戒經欲受菩薩戒者先當淨心受七眾戒
趣菩薩道欲知大戒唯是漸受且不曾言白四須
大也又濟緣云如前善戒受五習十等余無一言豈
非欺誑圓宗癈大文在何處此謗截舌猶不可誓若
云不待受大之句是汝不曉下文委示。


敢問上伸受緣猶涉權小者若言所依之發所立之
[001-0085b]
法正是權小為今所本何云猶涉若據能發之緣能
領之心自屬圓大何謂權小經及疏鈔兩處立緣並
引多論立緣起慈為正發重聖行發明盡約大乘圓
義記主顯釋更有何圓在此之外汝不曾看却道是
我上品之言論中雖說但論心中濃薄不明其相祖
師契圓實理發約義而立作圓宗本何云出論汝說
圓宗只知出體之文不了始終一貫文出業疏義該
諸文資持約體分發通判一代能詮故云且依業三
宗以一家處判乃示臨出文在業疏若為然者空有
兩宗亦唯出此故濟緣引疏鈔兩文對明受隨三聚
三身之後結云方見圓宗深有來致豈是圓宗唯出
業疏彼又云前依宗出法後即立圓決通依宗出法
正為依受豈有受巳始論決通而分前後是言何言
欲不知前約圓宗受後得示圓余所謂我祖得意者
得用圓受小是三乘初業出家本務期尚遠大之意
汝尚不曉我言豈能了此祖意重關亂道掩耳惡關
來此提撕可見無耻須知三聚大義鈔在發心處說
疏於隨行中明畢竟二部受隨相貫要識大意不可
逐文彼又引祖文大小兩業理無分隔鹿苑雙林大
小互益不審彼意知是何發唱小發大顯大成小豈
於大小規矩之外別有發耶緣不識此是大機令從
小入小機合從大入此乃果佛三密赴機台宗據此
立不定秘密兩發唯佛能說如何將此說法悟道證
今約緣發戒此文可破汝之妄執定須修觀方能破
[001-0085c]
惑顯理余所謂圓發章中決顯前受者自謂前既約
圓約體後故得說為善種子也至此明示故云決顯
下疊難意破余所決大決小決體決儀今家既非依
經受盡是野決非實儀論吾祖師立圓宗正為扶成
本宗分通義故為成三聚何是上決空有決空有者
顯圓融之用濟緣所云捨此二經餘無此義者正示
圓宗師據乃明用大受小非謂用小受大大小圓融
唯出二經法花開聲聞作佛涅槃扶小律談常盖由
戒禁業非起心毒四分雖禁未窮其本故准二經圓
融之意別立一宗開廣戒學窮理盡性進受三聚究
竟到家非是依經受戒白四須大也圓宗分通義如
前說緣汝不識妄分兩意由不識故堅執為大言圓
不局大言大未必皆圓是故記主正恐迷此特伸問
答汝更曲消轉增欺誑記中自云白四聲聞戒也何
偷兩字迷惑於人點小即大汝不識即故將此小即
彼大戒不知此小由理圓故全體同大方是即義記
云若獲此體此之一字對彼大戒汝因不識返執為
據若使白四受得大戒正合文意何須同決上品受
具正是圓義所言決者顯說上品圓受之義汝云未
圓待決方圓若依發心納體巳竟至後隨行方為圓
戒何有此理若謂後圓決前立法故成圓受祖行排
布次第有儀緣境發心依心受戒然後示體始終一
貫說有前後理攝絕豈是至後明體章中方立圓決
是何議論況答意中所引善戒三為方便仉宗通除
[001-0086a]
自能不住立圓扶成為大先容不識文理妄折記文
最為可惡自初至後故前三戒並名方便先敘善戒
次受之相假宗知權之下四句之文顯今圓受正答
問意故文四假宗知權不住方便符通除之部意為
稟大之先容汝云假宗知權即於小法便成究竟文
中何不直云不用方便而言不住不住正謂在小慕
大豈非先容記中四句文理相貫答釋甚明是何學
人為汝胡酒汝謂我迷汝非是迷直是欺誑又云稟
大先容者立圓為稟具納三聚也據汝立義立圓在
後決前師受受居圓前先容何在況今答意正在隨
行取圓受圓隨為稟大先容豈為稟恩先容耶又云
有何一句為後大先容當面蹉過濟緣明謂鈔敘發
心為成三聚此明隨行次對三身受隨相應無非為
大若如汝妄說何故資持釋為成三聚為遠期大乘
戒學遠期豈在今受大乘三學何非後大又云期心
後受謂在受具此又迷倒猶甚此亦答前用圓之意
追釋鈔文為成三聚所以用圓若指受具豈是於後
又云前修乃望果為前大智律師太欺我哉誰便不
知修行在前證果在後特勞指示如此釋義直如兒
戲即行前修者巳於具戒能立三誓所發無作義具
三聚前修乃由漸之行汝於大乘不知等分一味輕
視諸祖大小雙弘如來推實二智無非化導令從小
進大全於此義曾未經懷又云受緣大乘且據分通
後立圓宗乃論圓受是何說話穿鑿祖乘書中所謂
[001-0086b]
約圓受受後圓者正難此妄却云我醉立緣何為若
使與後圓宗不問受在何時汝見疏中立圓宗處在
後明體章中前所立緣為受戒否若用受戒又且未
圓若不用受却成虗設所謂大乘正是言今圓宗受
隨奪多種誰便不知汝所揀者殊非通論凡言大乘
有不同義但在能詮乃有隔歷圓融之異所詮何別
故云一切大乘莫不皆以妙理為體此體之外復有
何理為大乘耶汝引祖文所用不全皆屬前事大乘
何別今立圓宗正取一實豈於圓受而分兩樣欲彰
深究返成穿鑿疏中作法受者正是迷前緣受之相
若乃至此方是圓宗所論受戒謂此圓受與前不同
敢問疏中依論起慈鈔敘上而發心無非皆是用大
受小大小相即正是圓義但逐文相不思大意濟緣云
雖三戒互具至於修奉恒用攝生任運含攝一切豈
止三聚含攝一切是圓義否起慈納戒非攝生耶疏
鈔兩文一宗論受雖包權實祖意在圓若分兩意却
見二部次第排布皆非了義又云疏中提起小法以
圓決顯之處與疏鈔乎常引用之文天別此又見汝
留心穿鑿而無遠致此是祖師用圓之處圓何甞別
提與不提但觀文中大小無間即是用圓緣境起慈
皆為受具善戒七眾為菩薩本鈔中受小為戒三聚
法花開顯涅槃重扶無非此意汝因不見提起決顯
便謂天別朝四暮三小兒見解逐語之徒何見儀道
彼破余曰不見排布受儀便語圓無受文彼若不醉
[001-0086c]
何出此言料彼曲見將圓宗於體之文方明圓受不
知前論發心唯取上品今明戒體意在圓宗始終相
應受隨一貫故致此文究竟敘述前將二部次第融
通如合符節其理昭然則知彼欲也能指圓宗受文
故假外問謗讟古人設有此問亦何須答外學何知
欲顯異又是不曉一宗大意故此穿鑿何不自差先
輩歷陳著撰賺人處多囑令我看欲辨是非付之來
哲余云分通屬機發者汝何能識如來洞照有此機
設此發由其在小不住於小慕大未歸於大是故設
發小中露大大中容小部主知此故立一宗道證無
學即是小理終歸實道即是大理記云深有兼淺之
能發蘊分通之義豈非此意彼引事鈔發三種心收
三種發詮三種理三種心非機耶教非發耶性相二
空但是推折蓬相不同皆局機也真空何異只一權
理縱是大乘十八空二十空等皆從境立空亦無別
受具習大佛祖明文却敢斥云是何言教若謂破我
不曉何不破妄說余云受與不受自屬機者言時人
也今或有人雖知大為究竟自識分量不可奇小且
守巳納未欲進大豈不由他何權妙覺折蓬始末皆
是不解文義所以曲巧妄破不思便矩翻怒汲深汝
謂濟緣所問菩薩戒同異等文不待詳而自顯爭奈
折蓬不能詳何由自顯記主明云必有同異汝何得
言恐疑有異佛祖記主皆令後受汝何斥為不了之
師驗汝出言全無準則余云太圓具圓是則未是皆
[001-0087a]
破汝汝都不曉却推教法白四受大豈非太也但能
圓小不能圓大豈欠也將圓為大是則未是本謂良
馬故不註脚今如此釋駑駘亦曉法花開顯祖師立
圓記主三義誰云未是有何欠剩余書云只緣將此
大戒推與他家乃至只一待字難消故持將為癈大
正為點汝愚迷却將莊做佛祖汝凡見書中說汝短
處便祖發祖師謂我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何
曾不受推與他家若云即此便是成今納大資持何
云遠期大乘三學遠期之言豈即耶汝若不肯受大
豈得因汝不受三聚絕滅他家盛行豈非推與彼。


蓬破余曰必謂不稟三聚羯磨為推與他淺局之見
也余四除也非淺局矣汝模不著謂淺局耳只緣汝
素不識事理圓是理體受是事用聖人有悟中之事
理凡夫有迷中之事理迷悟雖殊事理不二理則法
法圓融事乃一一不濫理不誰事事非理外事理一
如方稱圓極台宗乃明事理二造性具緣生究竟為
一汝云白四言下尚發三聚是誰亂道引來況釋若
使大中缺事則令小內虧圓由汝殘毀祖乘故斥包
羅不盡記云前並小教此是大乘以大決小不待受
大即圓頓義此之一字乃指圓體以大決即小是大
故云決也由理圓故故不待受正彰頓義若容不受
合言不用妙盡於此雙弘可也何無律本文云今宗
教唯開會皆一乘者教既一乘何須本觀終南妙觀
本即一乘何待開會方稱為妙便是戒學亦即如來
[001-0087b]
本有一乘圓極妙戒法華但是開顯而巳戒體章中
記主深達實異常途折蓬達意雖欲返常不能合道
凡為修觀有法有體有行有相不知今律以何為本
吾佛受戒鹿苑最初一乎善來斷惑一輪道證初果
不知幾時修觀而亦證聖諸經結益即座證真未曾
修觀便得悟道鹿苑雙林大小互葢想此即是錯修
觀道故使大小得益不同十方世界六根六塵皆能
入道若不修觀只是世善見取結使封及信讀好自
招收無宜推托破余書中以太圓破一乘𦘕虵破立
觀學之不到一恣意言試問識看此是話誰皮裏無
血豈是活漢余云弘律以戒為本以持犯為正。


蓬云彼以乳兒通知之語以惑聾盲使其易信余曰
雖是乳兒通知之語爭奈鐵翁不知祖文自云律宗
其唯持犯之相實深非夫積學洞癈窮幽盡理者則
斯義難見汝謂易知故多妄解妙觀之義誰不知要
用不得處翻成誑妄。


折蓬云余每見吾宗學者以祖師諸文示觀各有別
意乃至五例解中曾辨此一段文所謂全迷戒相暗
托觀門欲明此意先須定境是約圓宗而論受隨須
以法界為量仍知事理不同不分而分修觀據理受
戒緣事不出只是十界依正雖事理相即用與不同
不可一槩故事鈔云未受巳前惡遍法界今欲進受
翻前惡境並起善心故戒發所因還遍法界又復須
知圓宗戒限通禁十惡意地瞥起盡屬所防總歸制
[001-0087c]
限未涉觀門此是通論大教限量若約戒觀的示用
心所依無過衣食四儀語默動靜然而此境自不能
戒善惡業行但由戒觀依此而行戒學言之森然萬
境何事非持日用時須不出在此是故祖文備立群
篇廣引三藏欲令謹守無犯所以深切著明決同大
小律儀遠受大須先具大故云不待受大後若無待
圓須何成不識字義妄云分曉莫污祖文庶免苦報
癈大甚明言無畏忌持興謗妄可謂無事造罪也。


彼引書云立圓既總大小雙弘乃至可令人笑此一
段欠半是愚迷半是欺圓法花開權顯實涅槃扶律
談常終窮至極純圓獨妙吾祖依此建立圓宗是圓
極否用此圓乘是弘大否專權戒律非專弘小那善
戒七眾所受為菩薩本事鈔我今受戒為成三聚此
等双弘何為隔歷經云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
心不善樂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是辨得小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無三是辨得大若我
待說所因成就阿耨菩提必以大乘而得度脫汝等
所行是菩薩道諸開顯也雖是戲汝甚有義焉不肯
依經受菩薩戒是不辨大直以白四便發三聚是不
辨小中開橫儀皆是綺語何堪推究却欲笑我何不
自笑。


折蓬云吾祖弘律以妙觀為事相之等聞斯心驚不
足怪也非獨余聞而生驚怪記主見說寧無驚乎吾
祖得知豈不怪也諸大祖師一切世尊亦必怪汝言
[001-0088a]
無公當聖師自云煩惑難消要由方便致設三學用
為治元律云為調三毒令盡故制增戒學是知三學
皆佛法中公器豈得併為一疏獨推觀功經中亦云
戒為無上菩提本部主乃云三世諸如來皆共尊敬
戒律序云如是諸佛子修行禁戒本終不問耶疏沒
溺生死海戒疏云舉宗以明持犯為正記主云三藏
分宗所詮乃異據行雖通兼濟在教各有司在如上
所引皆不見以觀為律本便是諸文對破惑論但有
勝劣非全無煩惑毗尼者乃其義也。


彼云十方諸佛成因證果本豈越斯佛以五分為身
何獨本於一觀又云三乘賢聖上求下化功唯在此
三乘聖行曾受戒否能施戒守道非觀而不別淺深
論中何云道品樓觀以戒為柱行之事理昭然可知
何假觀分福慧乘戒化制小大盡是通途法相何總
歸觀止觀雙遊真俗並運吾祖觀學期三聚妙戒推
窮過本起自三毒欲絕妄源更深防護故約化制兩
門所明觀念對治婬觀不淨煞起慈悲盜懷知足妄
思真實上根利智衣則著著食則口口房則出入常
以五觀在心無使臨機異念故律云常爾一心念除
諸盖中下根器通作一觀望上而學漸資後習離犯
成持更有業重障深妄情難遣須作假想婬作虵口
大聚食作糞尿虫[亨-了+果]鉢作血塗髑髏衣作血塗穢皮
熱鐵葉等飲作膿血等想無非為遣妄著圓成清淨
戒行是故疏中囑令常思使域心有處一宗戒學功
[001-0088b]
歸在此所謂假想者大師云即雖未爾想力若成怖畏
心起能大助道開發正慧豈非持奉之助戒行乎末
學者皆知唯汝不聞若彼連引諸文細推盡歸戒學
所収妄謂祖師將為妙觀豈得持戒全不用心臥地
止持何成持犯又引判教屬憶念輪正當戒學何歸
觀行又云常爾一心念除諸蓋是用觀破惑蓋由不
識三毒諸蓋通於業惑該乎戒觀今既結犯正屬戒
宗業疏恒憶恒持乃無作功用一切戒行皆無作所
薰此三恒字要人常持微縱結犯未審制誰所謂觀
境者亦是戒學所防之處此為事境文云觀事生滅
者是然於此境若不因觀何成聖行不論大小須明
諦觀所以文云知無我人善惡性相觀事是心知之
一字能觀觀智無之一字所觀諦境唯識觀中觀是
能觀心是所觀皆以理觀契理境方成妙觀故資持
云前二性相以空為理後一以心為理我人善惡等
事皆屬諦觀所破之法四明法師云須分兩重能所
如器諸淳朴若使不以理為境者能觀之觀契合於
何我人善惡豈能亡泯但逐事境何能會理須知祖
文明觀之處莫不皆具兩重能所逐名言不能推究
所以論云說智及智處皆名為般若以如如智契如
如理又復事理兩觀創心修之皆觀事中一念若觀
此心即事之理名為理觀即理之事名為事觀故荊
溪云隨緣不變謂之性不變隨緣謂之心生佛依正
等境皆可如是論之今宗唯識若總若別亦當依此
[001-0088c]
二義而論略分戒觀大約如此折蓬矯異不落觀絕
戒不成戒觀不成觀自迷在汝破他何堪鉄翁宗師
生平自任輕視同徒持誓家業為由自欲發揚巳見
意謂盡理期廣流傳不知罔冐太深翳昏祖教余以
長書公心諫諭似是知非猶負抑鬱何以知之書中
所說一依祖教於理昭然若不知非何用改他語言
理汎正義廣揚着誓搆架折蓬飾邪非重為程器故
於祖文曲巧鑽研全何正理難移轉增私分心邪見
大慢一時併發於此文中分明可見故彼文云若不
用觀行屬有為戒成凡移遂引祖文若執戒為真道
道則戒結所收乃至道在邇而求諸遠宜返思之彼文
然吾祖教觀何所不該文體正意唯歸四分良由部主
愽老三機殷鑒兩曲包括權實統収各理結茲藏通
被時賓記曰深有兼淺之能故傍収有却教蘊分通
之義故終會圓乘聖師得意准法花涅槃建立圓宗
扶通深之部意為稟大之先容依此受隨咸歸實道
所以制作敷之則包羅法界捲之則唯在一律如星
拱北似水朝東若也依汝奪其弘律之本歸乎妙觀
之宗正如曾若之宗呼出性澤之門客似主人[閽-氏+由]人
難辨却使一家發曲所引三藏大小戒觀化制兩門
觀念對治及諸祖戒言發明解慧皆無所歸咸失主
伴便是三種理觀隨律之經既僣為本隨律何在料
得鐵翁但濫逐妙觀虗名不曾留心實學彼所弘戒
既虧解慧全缺莊嚴豈非任戒集業執則障道自合
[001-0089a]
招受無宜相贈自佛法東漸諸宗諸祖隨所闡揚建
立門庭各在其本可甞交互如此顯異欲自主張妄
謂深究祖懷實是埋沒聖教來學易瞞慮成遠害又
引四四句義凡論四句欲取雙美汝既劣於戒尊於
觀豈兩得乎余云戒行觀行皆能發於定慧等者因
戒生定因定發慧三藏諸祖莫不常談汝固能知但
猶不了戒有勝劣行有麤妙一槩相待定須本觀若
欲推於觀生定慧甕裏知見但逐文言曾不思修何
能曉解須知創心修觀皆以第六王數為發觀之始
豈得便是定慧智論云始學凡夫邪心中語受戒發
心亦屬妄想故事鈔云如是發心尚是邪想戒行成
功業非不起方發定慧初心修觀定慧未曾梵語三
昧翻調直定須以三昧調停進行散則止之昏則照
之止觀漸熟定慧旋明止觀二法即定慧者此約法
體修成言之便是觀成進入後位亦須因觀重發定
慧次第進入所謂禪定乃有多途諸天所修世間味
禪佛弟子修世間淨禪不出皆是四禪四空諸天修
者用六行觀厭下苦麤障攀上勝妙出地修居之發
未到定生夜摩等能屈於空至於他化發得初禪脫
於欲籠得生色界次第修進至非非想皆是六行觀
中修發名世間味禪若佛子用無漏心修八勝行名
世間淨禪若出世間及出世間上上十種禪皆用無
漏智次第修發故攝論云唯識通四位修所謂慧者
歸敬儀云無分別智念念利鈍五十余豈非用觀次
[001-0089b]
第修發觀行能發禪定智慧信不誣矣。


折蓬謂余彼引祖師圓宗一節至於若據諸文戒但
止業此文敘戒而云返妄彼之不曉便謂成佛功唯
在戒我若不說祖乘何顯今異敘之莫為顯異當知
圓宗言戒即一佛乘一乘妙戒全體離染全體證凝
全體照用三一互融體絕思議乃至考彼前後之文
妄意若此彼文余切觀彼一節之文猶如醉醒又若顛
狂全無尺寸一味胡來祖師記主皆約圓宗一乘妙
戒始終詮辨汝乃每云若不用觀行屬有為戒成凡
福忽於此中言圓宗戒有許多玄妙若醉醒畢竟見
何誑妄自稱我若不說祖乘何顯此誰驚張非狂何
耶。


問鐵翁此圓宗妙戒為是吾祖所以為非吾祖所弘
若謂吾祖所弘吾祖弘律以妙觀為本若不用觀行
屬有為戒成凡福正屬諸文止業之戒豈是返妄圓
宗一乘若也非是吾祖所弘今此圓宗是誰建立令
誰弘闡若云即此便是律本妙觀文中自云於本藏
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何曾言觀惑謂當體即是觀
者既言當體即戒體也能具澄凝照用之德何推妙觀
若言唯在業疏明體章中有此妙戒却見疏鈔餘文
祖師記主說圓融處盡屬閑話皆是長語是汝深迷
却云說顯胡滿矯詐誰能信受所言諸文皆心業戒
何故圓宗文中亦云欲了妄情須知妄業餘文心業
圓宗返妄又見吾祖戒分兩樣當今行受令受何耶
[001-0089c]
任戒集業執則成障但在機情若據佛祖無非為道
誰言成佛獨推戒功誰言戒德非成佛本全不曾究
聖師建立一乘戒觀部文用與始終歸趣只欲顯巳
有過人處返將祖乘矯異穿鑿迷沒正意却言我若
不說祖乘何顯顛倒若此實見汝心說玄說妙無規
無矩取誚傍觀同受斯耻凡為學者議論發乘無非
為開自他迷昧令成正見且如祖師於部文中破古
之處皆以慈悲之心真實之言詮辨邪正開示後學
豈全折蓬以強勝心陳自制撰聾瞽無知莊彼之失
掩巳之非蘊慘毒之懷出不遜之語恣我好高之氣
緘他不忍之讎便不知如來所化用三學齊功余何
甞言成佛菩提功唯在戒但為見汝不有律宗獨推
觀行凡見祖乘所立法門盡用修觀方成道業不知
入道通於餘行故曰修觀以戒為緣菩提以戒為本
見佛性證涅槃深心持戒如來之身以受戒為本勝
鬘智論即大乘學皆是祖師引證戒謂我不識唯汝
知之但執成佛菩提唯在修觀更無餘法此寶見聚
返謗於我謂唯在戒若能識彼無公心之論欲莊人
失此七自隨任運無得蓬余曰吾祖三觀用之有處
取以如前只緣如迷不識解行盡將解慧而為觀行故為
不局通乎諸文鈔受戒萹三品發心記對三觀蓋是
祖乘所論戒觀文義主對解行相當各有三種豈是
令修三觀為三品發心記云初祖護今不令得脫即
二乘心正據小果中品所修以法開解自他兩利度
[001-0090a]
非究竟即小菩薩雖期佛果行處中間上品引導令
至涅槃同歸佛道即大菩薩上釋受戒下乃准顯准
沙彌萹三位配之恰然苻合學者至此宜明辨行果
分齊學者至乃囑發心受戒期向行果淺深要知遠
大豈令修觀安居萹中令修觀者九旬之內通明所
行無過事理記因釋鈔靜處思微故曰微之一字兼
合事理則憶本受體即戒學也理則達妄冥真即定
慧也即沙彌萹三觀二空即空為理唯識即識為理
此釋思微一夏用心無宜偏局思微是道既兼事理
戒亦有分乃是安居修觀豈是用觀安居福粮餘味
才士常談取唋祖乘何求所出恐牧童不曉何疑學
子未聞所謂通宵路者資持因釋上品納戒云攬無
邊戒法歸無盡識藏成種子作聖道基翻無始惡緣
俱為成善變有漏苦報即成佛身我等云何不自珍
敬佛恩深重粉骨難酬苦海導師朽宅慈父得出火
宅得誰苦海何止通宵可喻其疏圓宗言戒既制心
毒此貪瞋癡在惑即是見思無明在業則有前七後
三故文云譬夫伐樹始必利拔豈唯種果無依亦使根
株漸朽戒禁業非三毒既輕進侵惑果須知圓發三
惑一體皆貪瞋而為其本惑業分位煩惱重輕只由
妄智誰疎故使惑落前後今宗圓戒會同律儀為稟
大先容故瓔珞經云律儀禁惡結業煩惱究竟斷故
況復三聚任運互具成佛有餘稱美之謂汝之局執
凡見祖文稍涉理慧使作觀解封後信讀正是老兄
[001-0090b]
且淨心戒觀序云諸部則以發開解斯文乃以觀示
修若汝偏見必言諸部只是開解斯文只是示修佛
祖發門當求大意片言隻字豈宜妄執觀之不巳為
觀行之不巳為行觀行二字豈易承當記主如難故
有斯讓余云沙彌篇大小比決盖汝不知沙彌建立
入道初心出家學本始終期向律觀各立佛祖正宗
律觀相須汝不知處待至下文更與細辨余云懺篇
所用亦有意焉乃引祖文顯相須之意。


彼云乳兒之見意謂高了若其然者聖師記主皆乳
兒耶資持有人問曰題云懺六聚法耶出事理懺乎
是故答云不曉化行二發罪懺相須唯依化懺則制
罪不壬若專據制科則業道全在故當化行齊用則
業制俱深故鈔云五眾犯罪事理而緣則順教無違
唯識理則達妄外塵本無又云篇聚依教自滅業道
任自靜思此明五眾犯懺不可事理偏用以事懺制
以理懺化伹緣折蓬不曉無違唯識一句便將此為
理觀非獨論懺凡見部文才涉理慧便自差排以觀
受戒及一切法門須用修觀妄源在此事則順教無
違唯識鈔中既判為事即是依發自滅正屬行懺專
據制科下云理則達妄外塵本無即屬業道靜思方
是化懺唯識妙觀若也事懺便用妙觀下立理懺又
復何為豈名化行相須不成事理双用今之懺法既
云化行相須其實事理無混方見聖師戒觀不濫下
引攝論證上事理論云唯識義不告不無能取所取
[001-0090c]
上句證上化理下句下制事所以記主廣斥遇迷彼
則妄著邪空以致撥因撥果汝乃強執玄妙翻成無
別無分須知理則法法圓融事須一一分齊既殊趣
向豈合用途是汝貪深非全學淺既知觀是即事之
理何不曉戒為即理之事在戒則戒正觀傍在觀則
戒傍觀正隨經之律隨律之經斯之謂也須知今宗
論戒定慧齊肩各自當家不曾借本祖師記主句句
從容鐵翁間生言言局執想因書論忽醒張仍是太
圓不分戒觀信之玄妙不易可談。


余云凡論修觀須具境乘有十境十乘又云所引之旨是
理境又解慧未見疏記而作觀誚鉄翁大災余則慧
差只此斥文連改三字一書之內改轍甚多境乘改
作境觀理境改作理觀疏記改作餘記然丈夫凡有
破斥須論實事豈應改他字義且欲成我笑端若使
使知而故改即是小兒知見不知悞寫元有長書在
汝几案既將開版何不細看以義定之如此草章知
汝所聞亦可見也余云今家所立三觀齊用祖文自
云任智強弱隨事淺深非齊用耶佛祖設化理當如
此唯在一乘推佛本懷祖師弘闡故須盡善三種意
語汝但學言不知正佛祖所用若據吾祖深鑒當機
合用隨他意語故淨心誡觀云於汝見行諸部過患
發修對治四十二地空宗真理唯可知開影像麤相
力所未及今唯使汝淨除業障客塵脛等推此文意
急於戒學專權律範聖意可知余云三諦三觀非祖
[001-0091a]
師所立豈妄傳持鐵翁意言妄自差排諸祖立觀各
有所宗豈將一字半句便為今取準承凡汝立法輕
狂若此吾祖三觀諸篇取用真俗並觀即以自行而
為化他。


蓬問唯識空假中耶余即答云唯識觀也乃隨問依
名而答豈是傍若無人汝將修觀能所始終返難問
者傍若無人也余前書中列汝所立汝謂理為戒體
乃出祖文蓋為不識法界有事理故謂余戒觀各有
四意戒中四意是汝傍言惑為迷文觀中四意其理
當然請諸學者子細辨明須知祖乘有旨趣有關節
所謂旨趣者能詮只是色聞律儀所詮無非比丘戒
敷之則包含一佛大化収之則唯歸四分假宗所以
疏鈔兩文皆列多論凡欲受戒必先請師開導緣慈
為正發量是故疏釋發心趣向云此之戒法出家本
務業非懷大定難容納如善戒經菩薩戒本七眾所
受者是向不緣慈如何容大意在後也中間示體文
云智知境緣本是心作欲了妄情須知妄業故作法
受還薰妄心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此戒體也後明隨
行云常思此行即是三聚大小俱心律儀不異事鈔
明受戒云我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乃至令至
涅槃前論戒體云以此要期之與彼妙法相應於彼
法上有緣起義領納在心名為戒體後示行相云知
自身心懷佩聖法下為六道福田上則三乘因種濟
緣約六種三法一一互具明圓體圓行引華嚴涅槃
[001-0091b]
勝鬘智論成圓戒資持問分通之義出何人答如來
立發彼此機緣部主深知還符佛意別立成宗是以
前後律序法正所安多伸此意豈不明乎又以三種
理觀總一切經發所詮三品發心攝三乘行果分齊
三宗戒體決兩部受隨持犯此等皆是祖乘旨趣折
蓬雖不知大途宗旨亦能云提起小法以圓決顯之
處興乎常引用天別所謂關節者亦不離於旨趣以
三體三品三觀文義主對解行相當決判大小化制
受因果戒觀解行持犯重輕等相各無差互非不昭
然故濟緣云清觀前明實宗無一心字次述假宗無
一種字始見聖師深體推實自餘凡愚未足擬議此明
三宗戒體不濫資持云學者至此宜須明辨三心所
期行果分齊但由鉄翁乃以旨趣混於關節故有白
四納大不曉教門觀以律本不分化制善種即三種
聚不明受隨義具為究竟不識因果上品非圓受分
通即大乘立緣非作法止業非返妄圓宗決教妙觀
無別蓬折箴中一一隨破更有於微縱討重緣吉羅
制業皆大乘所犯盡屬此失宜自細思。


余晚景唯恨師友凋喪及見後昆為學易盈實自
灰心豈期涉世但以造物顛倒不容自閑鐵翁弘
闡誰解抑揚但見大義有妨不容緘默雖欲紏正
非本所懷念息復興經乎數載今以二三仝志頻
欲催成聊述所知以塞其責今寶祐甲寅元宵後
十日於靈芝絕筆云耳。
[001-0091c]


所謂中國失法求之於四垂者斯言有以本是五
天竺國為中東漸至白木條外皆邊方也或此土
言中者乃軒轅局談耳 佛法漢朝明帝時來九
代傳持獨吾祖南山聖師返光前烈蓋能用大弘
小得法正之源本如來權實之用所以土一圓宗
圓於四分稱達化妙盡於此後得記主大智律師
發揚斯旨人到于今成受其賜近或有逞我能強
生穿鑿僣濫無歸全失其本雖謂深究誰能曲從
噫一百二十州之大訓兩浙僅在其名可謂中間
笑法笑法矣妙蓮下壇時日本芿法師來略得識
面惜乎不曾與言後見其所出問答知彼解行可
歸嘉定至於淳祐果有學律者來唯忍敬二法師
相聚連年與之義論頗得稠密一別再化各處天
一涯不知其回國之道況何如今有範法師到來
疊衣過我曾出疑難有可答者忽問南山宗旨將
蓬折箴與看不數日能述一本將來對證巳自詳
其略有悞處即與改之嘉其明敏略敘所由書之
於後也乙卯十月旦滄洲祖關上翁妙蓮云爾。


蓬折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