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79 淨心戒觀法-唐-道宣 (master)




No. 1893


淨心誡觀法序



餘杭郡沙門釋元照述


太近至易無如自心,入死出生了不知覺,其
體明瑩,其量包容,故使一迷遽生諸法。其猶
[001-0819b]
寶鑑,因明而像生;又若長川,緣澄而波動。謂
心異物,為物轉心,吸攬塵緣,積成勞結。淪歷
諸有,沈屈己靈;餘趣無知,人倫尠學。縱令聽
習多墮邪癡;奔逐名聞,封著知解。至有江南
江北走覓菩提,曲見邪心未嘗正直,野猿騰
躍家犬遲迴。勞我聖師,提耳垂誨,曲留妙藥,
的指病根。囊括兩乘,津通萬行,託彼親度,用
表弘慈。囑使竊闚特彰祕勝,深訶講論苦勉
修治。然古德傳通,雙弘教觀,諸部則以教開
解,斯文乃以觀示修。既非無目而遊,豈是數
他之寶?須信,從真起妄舉體現前,達妄即真,
不從他得。淨心之要,覽者宜知!



淨心誡觀法


終南山沙門釋道宣撰


敬禮三寶藏 薩婆若法身 隨力誡初學
 惟聖哀愍聽


時在隨州興唐伽藍,夏安居撰,令送泰山靈
巖寺,付慈忍受持。凡三十篇,如右:


釋名篇第一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自慶篇第五 善根篇第六
 破戒篇第七 邪命篇第八 誑佛篇第九
 造過篇第十 解脫篇第十一 食緣篇第十
二 流轉篇第十三 不動篇第十四 過患
篇第十五 心濁篇第十六 二報篇第十七
 結使篇第十八 緣生篇第十九 安般篇
第二十 相資篇二十一 因果篇二十二
[001-0819c]
 止劫篇二十三 一諦篇二十四 心行篇二
十五 菩提篇二十六 教化篇二十七 佛
性篇二十八 福田篇二十九 受持篇三十


淨心誡觀法五字釋名法篇第一



淨心者,於汝現行煩惱諸部過患,教修對治,
令汝即時隨分解脫。垢染漸滅,心轉明淨,發
生定慧,起於大乘清淨信心,趣向菩提種性
住處。以今微因後感當果,是故教汝察病對
治,興隆功業,修入信境,成決定根力。其三賢
十聖、無垢妙覺、四十二地空宗真理,唯可知
聞影像麁相,下地凡夫力所未及,亦未能行。
今唯使汝淨除業鏡客塵𪾼等,見汝身中少
分佛性。汝可飲服般若甘露,洗蕩蓋纏漸顯
淨心,心若清淨令眾生界淨,眾生既淨則佛
土淨。始除煩惱令戒清淨,戒既完具定復清
淨,以戒定淨令智慧淨,智既淨已顯自身源,
有此義故名為淨心。已下諸篇,治過雖別,同
名淨心。誡者,令汝識知對治初門,先除麁染
根本惡業,知病知藥守心慎口,勵己修道離
過患故名誡。觀者,察義,觀察此誡與佛法相
應不相應,及障道過患,名字句偈審諦思量,
如實解心得誡本意。又能隨順止觀二門,此
二法者定始慧初,生長一切禪支道品,故名
觀。法者,即此誡文首軸次第,慇懃曉示,欲使
禁斷煩惱止諸惡業,加行勝進住不退心,故
名為法。下諸篇中皆有此淨心誡觀法五義,
當須知之。


誡觀序宗法第二



夫欲修道,於三業中先斷財色二種。若不貪
[001-0820a]
財即無諂諍,若不貪色即無熱惱。經云:「背
捨離欲,順菩提分。」當修身觀,精勤一心除世
貪愛,制伏垢惱令心清淨,以斷財色成無漏
善根,薰本識中成無貪種子,漸盡惑染入賢
聖位。今見解法人等,仍貪財色長養結使,與
諸漏相應,惡業繫縛墜三惡道。經云:「既非道
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多求利故,專習唇吻、
莊補華綺,戲論諍訟、遞相謗嫉,三毒轉疆、煩
惱增長,沈淪苦海,知而故犯,無解脫時,千佛
出世不見不聞。以是因緣,地獄罪畢受惡龍
身,為盜佛衣食,破戒瞋垢所得惡果。如《盲龍
經》說:「即知解義,不救業苦。」汝宜依誡如說修
行,隨病對治隨分解脫,不可口言而得清淨。
三毒五結,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輕即自差,披
戒定鎧,摧心魔賊。一切苦因果,財色為本;一
切樂因果,戒定為本。然此因果悉在眾生心
微塵中,何故不禁餘過先誡財色?大乘經云:
「八萬四千障道罪業,悉因財色以為根本。」何
以故?十方眾生無始已來,為財相殺者過微
塵數,為色相殺者數復過是。道俗二流為於
財色,今現有一百二十六大地獄中,受千萬
種苦,經無量劫始入畜生餓鬼。緇素二人同
為財色之所傷害,初持後犯,能免者稀。若
有斷者名菩薩行、名真持戒、名為賢士、名佛
弟子。財色二事相欲似輕,感罪尤重,河沙誑
惑由財色起,此之二過能壞君臣師徒夫婦
等,亦壞內外親族朋友知識。若離財色更無
世間,人天脫苦聖凡同讚,諸漏滅盡進至佛
果,為此先誡財色二種。因色生憍,因財生
[001-0820b]
悋,憍而且悋,雖有餘德亦不足觀。先斷財色,
使功行成立,後聽經論,即是入道次第也。言
逆行疾,故名淨心,偈曰:


「 煩惱如河沙,
 先斷惡二種,
 一財二是色,
 死時神不恐。
 吉羅須護持,
 況言犯四重,
 三聚戒清淨,
 布薩心喜踊。
 鄙夫愛財色,
 誡汝斷貪著,
 由財三世苦,
 因色入火鑵。
 色能障聖道,
 財能令行薄,
 審諦自看心,
 知貪是狂錯。
 智避如火坑,
 頑愚不嫌惡,
 若犯當悔除,
 除已更勿作。
 一切有形類,
 終歸填溝壑,
 持戒禁情苦,
 後受大安樂。」



誡觀五停心觀法第三



五妄想者,如除刺樹先斷其根,故修五停觀
息五過,止不令起,故名停心觀。因修此觀現
惱不行,得小解脫;所由之處,戒定調柔漸證
神通,名大解脫;十障滅盡,名真解脫。莫不因
今五停觀法,如是修入名為淨心。偈曰:


「 自知欲情多,
 一向觀不淨,
 背捨得解脫,
 欲竭即得定;
 若當逐講論,
 念欲轉熾盛,
 是即非對治,
 下道入險徑。
 自知瞋恚多,
 一向修慈悲,
 毒火得清涼,
 成就善律儀;
 若當逐講論,
 非治徒勞疲,
 貪瞋更增長,
 重被煩惱羈。
[001-0820c]
 自知愚癡多,
 諦觀十二因,
 始悟輪迴苦,
 了知無我人;
 若當逐講論,
 見諍終日喧,
 放本求枝葉,
 不能拔斷根。
 自知我慢多,
 諦觀十八界,
 方得無人解,
 吾我病即差;
 若當逐講論,
 反益三塗債,
 計我常求勝,
 名利自杻械。
 自知亂想多,
 常數出入息,
 覺觀漸得成,
 加我戒定力;
 若當逐講論,
 喧塵未能息,
 遞互相是非,
 何時滅事識。」



此是毘曇中七方便法:五停觀成名第一方
便,自餘別相念處、總相念處、𤏙法、頂法、忍
法、世第一法,名七方便。觀行成就得須陀洹
果,若初入道,大小乘人通修此觀。偈曰:


「 何因說五停,
 復不逐講經?
 抱疾說藥方,
 祇欲取聲名,
 凡夫貪利養,
 無心治忘情,
 若修五停觀,
 決定修道成。」



何故令修五停觀法止逐講論?有二要法:一
者佛教次第入道,對治鹿重煩惱。二者見解
法義人,知而故犯,不畏佛戒,不修威儀,五篇
淨戒悉皆破盡。見他持戒復起憎謗,唯貪財
色。瞋惱鬪諍,慳嫉憍慢,無漸無愧,身壞命終,
必墮地獄畜生餓鬼,經歷多劫。當觀此事,現
前驗知,故修五停,止過起道,順佛教故,名
為淨心。偈曰:


「 貪如豺狼性,
 瞋如惡龍心,
[001-0821a]
 壞法故毀禁,
 污戒犯姦淫。
 識法望除毒,
 反更作罪深,
 造業心無悔,
 命過就刀林。
 墮大無間獄,
 佛性歷劫沈,
 如職除名罰,
 失勢不堪任。
 云何破戒口?
 噉人食憍恣;
 云何破戒手?
 受人財物施;
 云何破戒身?
 坐臥好床褥;
 云何破戒業?
 受他禮己足;
 云何破戒行?
 默受稱揚讚。
 若犯此五事,
 諸天共悲歎。」



佛教新受戒者五年學律,然後學經。律有五
部:一、《四分》,二、《五分》,三、《十誦》,四、《僧祇》,五、《解脫》。
此五部律同一毘尼大藏,文相廣博卒難悉
識。今欲知者財色為宗,能斷財色,即名奉律。
禁戒清淨,發生定慧,成就聖道,知律綱要故
名淨心。偈曰:


「 五部戒律中,
 宗要斷財色,
 修禪觀不淨,
 對治自忍抑。
 林野歎死屍,
 內心懷悲惻,
 我身會當然,
 貪熱即時息。
 三毒甚強盛,
 摧之用智力。
 衣求破弊衣,
 食即一坐食。
 常行平等心,
 淨意恒質直。
 若不能如此,
 袈裟覆荊棘。」



聖教萬差,為根性不同,病藥眾多愚者致惑,
雖用功力非正對治,妄貪名利更增塵垢,是
以先修五停後學講論,知道次第,名為淨心。
偈曰:
[001-0821b]


「 世人習多聞,
 未曾行一分,
 妄情取妄法,
 諍競起紛紜。
 入道依次第,
 戒定自資薰,
 淨命如迦葉,
 勿得同六群。」



誡觀末法中校量心行法第四



凡夫解義皆因聽學,為知法人,身犯四重,畜
八不淨財,食噉俗饌,無羞無恥,知而故犯,不
畏後世,是故令汝校量心行,先淨禁戒後方
聽經,汝用五誡得名淨心。古者大德講《華嚴
經》唯一卷疏,於後法師作三卷疏,今時講者
〈十地〉一品出十卷疏,各逞功能競顯華詞,文
字浩博寄心無所。然文者當體即義,何須人
語?今時愚人竟求於名不求於法,法尚不可
著,何況著文字,法離文字,言語斷故。《大集經》
云:「經文是一,講者異說。」各恃己見壞亂正
法,天神瞋故三災俱起。以是因緣佛法淡薄,
如一斛水解一升酪,看似酪色食即無味。諦
思講論,人情測佛,佛智境界,豈人能測?如是
審察,名為淨心。偈曰:


「 敷演說法師,
 二種陞高座,
 一者福無量,
 二者離罪過。
 慈心成就人,
 法施勝財貨,
 瞋垢是非他,
 棘刺上坐臥。
 有漏為基堵,
 無明作根本,
 解經不除毒,
 法師自傷損。
 賊心求名利,
 怱怱未思忖,
 嬰孩欲登梯,
 先須戒足隱。
 學士聰明者,
 舉動多輕躁,
 或有錯解義,
 邪見復顛倒。
[001-0821c]
 是故定治動,
 七覺中法要,
 定慧平等修,
 種智得微妙。
 世尊在世時,
 唯教修出離,
 習善莫生足,
 少惡即遠避。
 念念觀無常,
 勤修真對治,
 寂慮學禪那,
 何須著文字。」



何因世尊在世時,悉得聖道及生天中?依次
而學,不越毘尼,入道有方。五年習戒,夜則修
定攝心守境,安處林野不畜餘食,少欲慚愧,
一心諦觀無常不淨,離諸調戲意不散亂。舉
動進止恒令淨潔,無惡姿容,先意問訊,以是
善緣悉得道迹。汝能一心依此學者,名為淨
心。偈曰:


「 正法證道時,
 淨法調眾生,
 隨事秉羯磨,
 除垢獲三明。
 像法盡至末,
 羯磨廢不行,
 雖復似和合,
 集則起鬪諍。
 凡是諸經律,
 甘露亦毒藥,
 解服百疹瘳,
 不消病發作。
 知法不向心,
 解經行轉薄,
 棄捨戒定業,
 文字處起著。
 所以韻句撰,
 讀時心歡樂,
 靜坐好思量,
 觀察自忖度。
 何緣重頌偈?
 文少義廣博。
 依戒益汝身,
 信受勿疑惡。
 或見他毀罵,
 輕賤心漠漠,
 此約大乘教,
 與理不違錯。」



誡觀六難自慶修道法第五



一者,萬類之中人身難得,如《提謂經》說:「今得
[001-0822a]
人身,難於龜木。」二者,雖得人身中國難生,此
土即當邊地之中,具足大乘正法經律。三者,
雖有正法,信樂復難,今隨力信,不敢疑謗。四
者,人身難具,今受男形根無殘缺,相貌成就。
五者,雖具男形,六根無缺,五欲纏染,出家甚
難,今得割愛出家修道,披著佛衣,受佛淨戒。
六者,雖受禁戒,隨戒甚難,汝可於戒律中,尊
重愛樂,慚愧慎護。於此六事若不觀察,即便
放逸深障聖道。既超六難,常應喜慶,難得已
得,得已莫失,如是思量,名為淨心。偈曰:


「 世有六種難,
 難得已得具,
 勤修戒定慧,
 善解名味句,
 是故學大乘,
 問即須知處。
 受他檀越食,
 飽腹無智慮,
 無智長貪瞋,
 不能如法住,
 犯禁毀戒足,
 命終生四趣。」



誡觀世相如夢修出世善根法第六



云何方便能令眾生離苦出世?但愚人貪愛,
我即不貪。何者是名世愚貪愛?所謂官榮封
賞、車馬庫藏、臺觀園林、釆女音樂、上服美
饌、遊戲射獵、宴會倡伎、嫁娶賓席、恃怙族
姓、追朋逐勢、三軍列陣、前鋒精銳、謀策將略、
果毅傷殺、平殄除蕩、快意適情、攻城破柵、收
縛簿歛、刀筆豪俠、意志建立、俗藝醫方、工巧
居積、攝歛奠祭。以要言之,如此眾多世務,無
量殺害、飲酒噉肉、鬪諍勝負、怨讎熱惱、悲
喜安危、吉凶禍福,能於此中悉捨離者,名真
修道出世人也。眾生迷倒,於此世事謂是真
法,不知無數劫來生死大苦,身壞命終墮三
[001-0822b]
惡道,恒河沙劫受大燒煮。雖遭此苦,仍於生
死貪著無厭,迭相承習迷惑塵境,皆由未值
善導未聞正法。汝今既聞,如聞修學,名為淨
心。偈曰:


「 凡夫狂癡性,
 所見常不正,
 資養三毒身,
 貪瞋轉增盛。
 未觀屍穢形,
 持糞如行屏,
 常遊違順境,
 詐偽起諂佞。
 實無常我樂,
 妄見常我淨,
 罪業顛倒故,
 恒遊諸險徑。
 智者如實解,
 慧命心決定,
 觀世如夢幻,
 窮真道成聖。」



誡觀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第七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
田宅、種植園林華果、金銀粟白、屏風氈被、
好枕細席、箱匱盆瓫、銅器盤椀、上好三衣、牙
床坐褥、房舍退屋、厨庫碓磨、脂麵藥酒、雜鮭
醬酢異種口味,王公貴重多人顧識、生緣富
貴、數過親舊、餉送吊問、申訴衙府,身為眾首
門徒彊盛、講說相難,好喜音樂,常居一寺
評量僧事、迭相擯罰,借問旱潦、豐儉、盜賊、水
火、毒獸之事,經過酒店、市纏、屠膾、獵射之家,
親友、婦女、琴瑟、詩賦、圍碁、雙陸,讀外書典,高
語大笑,嫌恨諍竟,飲酒食肉,綾羅衣服五色
鮮明,勤剃鬚髮、爪利如鋒,畜八不淨、財寶
富足,於此等事貪求愛著,積聚不離,名真破
戒。經云:「此等比丘名禿居士、名披袈裟賊、
名禿獵師、名三塗人、名無羞人、名一闡提、名
謗三寶、名害一切檀越眼目、名生死種子、名
[001-0822c]
障聖道。遠離此等十種惡名即為淨心。」偈曰:


「 可怪凡夫人,
 積聚貪瞋癡,
 破戒無羞恥,
 輕賤木叉珍。
 追求忙如火,
 種植涉艱辛,
 教他多布施,
 自捨若抽筋。
 傲慢善知識,
 恃怙膿血身,
 放逸著五欲,
 何時出苦津。
 衣貪五色服,
 食貪常飽肚,
 捨靜入憒閙,
 經戒未曾覩。
 拔草復掘地,
 溉灌治園圃,
 生業過俗人,
 瓮匱居三五。
 唯憂財不足,
 鎖門牢閉戶,
 高聲大語笑,
 諂慢心未普。
 毀犯四重禁,
 觝突兇如虎,
 身壞永沈淪,
 罪畢生夷虜。
 可念眾生狂,
 癡暗無慧光,
 但貪目前利,
 不見當來殃。
 出家望靜樂,
 返為馳逐忙,
 抱財忽命終,
 道俗竟分張。
 惡性如蛇蝎,
 惡貪如豺狼,
 剃頭無實德,
 高容返自傷。
 隱罪求名聞,
 不畏利養瘡,
 白衣修戒施,
 壽盡生天堂。
 沙門倒慳惜,
 不觀空無常,
 唯知造惡業,
 觸事皆面牆。
 破戒違經律,
 無慚故覆藏,
 我作還我受,
 三塗遣誰當。
 雖無我人法,
 善惡亦不亡,
 三界輪迴苦,
 六道生死長。
[001-0823a]
 如是諸惡過,
 謹慎好思量,
 願斷相續因,
 持心如金剛。
 定水洗煩惱,
 戒城自遮防,
 德如螺髻梵,
 去處見西方。」



誡觀外現威儀內起邪命法第八



邪命者,所謂淨治住處,嚴飾道場,羅列旛華
及諸道具,數為洗剃,常帶袈裟,覆膞靴履,威
儀齊整,緩行直進,下聲軟語,或復靜默閉目
低頭,衣鉢隨身執着律相。然其內心常求名
利,望他請喚恭敬尊重,進戒度人強為師首,
處在徒眾希他依止,設解經律問時生難。性
多嫌恨惡眼視人,少見侵觸不受其懺,口若
發言喜說機刺,嫉他得利如火燒心,情塵意
垢曾未除遣,雖坐繩床起惡覺觀,攀緣亂想
念世欲事,令夜惡夢漏失不淨。惡覺染意熏
本識藏,結惡業種染能障,淨生死不絕輪迴
無際,受諸苦惱。三業不淨乖八聖道,外白裏
黑順八邪徑,是名邪命欺誑凡聖,如是觀察,
得名淨心。偈曰:


「 口誦無常經,
 身作有常計,
 求望他利養,
 合眼未觀諦。
 三衣唯欲好,
 不肯著破弊,
 內心至麁獷,
 外相真似細。
 欺誑世間人,
 大悲為流涕,
 賢聖不讚歎,
 善神不扶衛。
 業障日夜增,
 戒定念念滯,
 雖有兩箇眼,
 復患一雙曀。」



誡觀取相恃善誑佛法第九



經云:何者比丘名為誑佛?若言我修慈悲
[001-0823b]
彼人瞋恚,我能布施某甲慳貪,我具淨戒彼
人犯戒,我勤精進彼人懈怠,我有智慧彼人
太愚,我今樂靜彼染憒閙,我修威儀彼人輕
躁,我如法住彼不如法。或恃隱山絕粒,納衣
一食、常坐不臥、塚間樹下,或講經律善解法
相,我有如是福德智慧。取此相者即名我見、
眾生見、壽者見,堅執是相名為誑佛。何者修
道名不誑佛?若人修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亦不生著,唯觀世諦虛妄顛倒,如幻如夢無
有一實。成此觀門修戒定慧,精進不恃己能
輕他無德,柔和質直謙下無諍,以此善根迴
向無上菩提,如是離相修者名不誑佛。不誑
佛故得平等法,法眼明朗能淨智障,不著空
有,名為淨心。偈曰:


「 八萬四千法,
 對治多種病,
 是名大方便,
 成就善巧行。
 執相名誑佛,
 著我起見諍,
 比丘自沈溺,
 不能到究竟。
 故修三脫門,
 法空資慧命,
 深觀緣集故,
 證智更歡慶。」



誡觀慢天懼人屏處造過法第十



凡夫憍諂威儀不恒,人前歛攝名為諂詐,屏
處造過名為憍逸。所謂破諸戒儀,私飲盜食,
赤露裸跣,河池澡浴,露地便利,下氣出聲,摩
捫屏處,仰眠伏地,蹲踞支頰,走驟顧眄,吟
詠歌嘯,略要而言,故名憍諂。三業四儀悉
不如法,人前似人,屏處如鬼,一切天神證知
此過,身壞命終生獼猴中、及鬼魅中,為犯戒
儀果報對至,不欺闇室即其義也。何以故?大
[001-0823c]
業之樹光明如鏡,眾生造業於彼悉現。神天
有二:一字同生;二字同名。人不見天,天常
見人,業力持罪不在晝夜,行者謹慎屏露無
差。大千世界在佛毛孔,豈容屏過賢聖不知?
是故菩薩有八萬威儀,聲聞戒有三千威儀,
汝應修集威儀庠序,屏露二處一等用心,乃
至失命不虧仁範,如是持行,名為淨心。偈曰:


「 賢聖出三界,
 常遊三界境,
 觀諸眾生業,
 如形對日影。
 智者慎威儀,
 持戒心勇猛,
 屏處無闕失,
 四念堅固秉。
 觀身如毒蛇,
 察心如冤家,
 身心是大患,
 覆罪如河沙。
 智者犯已悔,
 終不蓋疵瘕,
 藏過嬰惡名,
 地獄受鐵叉。
 苦哉末法時,
 比丘比丘尼,
 剃髮雖改服,
 猶守貪瞋癡。
 假名優婆塞,
 諭諂優婆夷,
 名中喚五戒,
 實未具一支。
 口常誦藥方,
 心病不肯治,
 惡業覆障故,
 邪命求餘資。
 身見執著我,
 不覺即分離,
 亦不觀五陰,
 氣息若懸絲。
 人前粗歛攝,
 屏處踰須彌,
 唯懼人怪笑,
 不畏天證知。
 欲醉狂情發,
 行坐染心思,
 纏綿破重戒,
 命終墮阿鼻。
 地獄經一劫,
 劫盡更復移,
 此苦難堪忍,
 屏處最慎之。
[001-0824a]
 為造狂業故,
 諸佛發大悲,
 犯欲須臾樂,
 受苦無量時。
 經云人從生,
 即有二種天,
 晝夜與身俱,
 共人同受年。
 一念為善惡,
 了了皆現前,
 惡多天減算,
 善強命長延。
 毘盧遮那佛,
 身界廣無邊,
 於一毛孔中,
 容受三大千。
 性照圓明徹,
 含生上福田,
 以眾屏多過,
 無緣起慈憐。」



誡觀女人十惡如實厭離解脫法第十一



女人十惡者,具說難窮,今略言之,令生厭離。
一者貪婬無量無厭。經云:「十方國土有女人
處即有地獄。」一切障道此為是苦。女人欲男,
如海吞流,百千萬劫,畢竟不滿,得一望一,心
意狂亂,見可意男悉願與交,猶火納薪多益
多熾,晝夜行坐無忘欲時。受五道身皆女形
攝,先際已來女根未轉,徹窮劫世不免女身,
故名貪欲無厭。二者嫉妬心如毒蛇。家有
婦類悉生憎垢,口似相親心如冤家,若同夫
婿更相規命。或作符厭、解奏毒藥,或雇人殺
害、或截支節、或毀面目,或削衣食、鞭打罵
辱,方便除他欲得獨立,故名嫉妬。三者諂曲
詐親。凡見人時未語先笑,口云憶念心懷嫌
恨。對於夫婿,思他男子,願夫遠行、或願早
死,或與外人多種謀計,及見夫時諂媚附近,
身向心背,名為詐親。四者放逸。但念綵衣裝
粉釵釧,修治面目望他愛念,耽著五慾不避
親疎,不畏後世畜生餓鬼,名為放逸。五者口
[001-0824b]
多惡業。出言虛誑實情難得,凡所論說虛多
實少,喜道鄙弊穢惡之語,母女姊妹不相避
忌,兩舌鬪亂傳送消息,數作呪誓不畏殃報,
屏罵尊長窮逐諍訟,是名口多惡業。六者厭
背夫主。若見端正男子,無羞追逐,或遣信逼、
或自身往,坐臥不安休廢生業,或結成病、或
時託病,屏處飲噉,人前不飡。夫婿辛苦勤勞
得財,割減偷竊供給傍夫,共作謀計規欲殺
害。見夫即瞋冤家無異,是名厭背夫主。七
者一切女人多懷諂曲實情難得。所以女人
姦險,性器難量,雖與對面共言,心隔千里之
外,皆為貪求世利,性逐澆浮。言是返引為非,
指虛翻將為實,顛倒常理每事多端,向背有
無情隨冷熱,或憑勢要、或黨親知,或因財
色相誣、或諍名位而起謗,是以口如脂膏,心
若錐刀。八者貪財不顧恩義。父母養育劬勞
難報,及嫁得夫棄忘恩德,規父母物潤益夫
家,多得便喜,不稱便恨,父母飢寒無心供給,
是名貪財不顧恩義。九者慾火燒心。不恥父
母,不懼刀杖,或未嫁妊身、或奔逐他逃,或拘
引他人向家造過,恥辱父母,敗亂宗親。出嫁
已後復叛夫婿,夫亡未幾更思後嫁,男女成
人猶棄改出,心迷欲醉不避羞恥,女人過患
窮劫難盡,故名欲火燒心。十者女身臭惡不
淨常流。春夏熱時,虫血雜下,經云:「女根之中
二萬婬虫,形如臂釧,細若秋毫,腥臊臭穢。私
墮胎孕,懷妊產生污穢狼藉,善神見聞悉皆
捨去,惡鬼魍魎數來侵擾。」如是鄙弊,愚人猶
貪,棄捨念處,破佛淨戒,死入獄中、畜生、餓鬼,
[001-0824c]
長劫受苦無解脫時。是名女人十種惡業,能
觀能遠,名為淨心。偈曰:


「 四百四種病,
 宿食為根本,
 三塗八難苦,
 女人為根本。
 生死無數劫,
 貪愛為根本,
 賢聖解脫樂,
 離欲為根本。
 四蛇成身界,
 顛倒想為心,
 膿血遍九竅,
 淨想起貪婬。
 順情稱快樂,
 不信墮刀林,
 報生猪狗道,
 由前貪愛深。
 一切女人性,
 少實多諂曲,
 不念臭穢身,
 坐臥思念欲。
 邪視他男子,
 情喜相逼觸,
 百千萬億劫,
 畢竟不滿足。
 不羞慚父母,
 敗損諸親族,
 男少女多者,
 家衰數被辱。
 女具十惡業,
 死入鐵床獄,
 大鍤刺女根,
 苦痛大嘷哭。
 地獄罪畢已,
 轉入母猪腹,
 噉糞居圊廁,
 臭泥生溷虫,
 復被屠割苦,
 累劫罪難終。
 從畜入餓鬼,
 穢食恒不充,
 支節皆火然,
 骸骨不消融。
 貪欲暫時樂,
 受報苦無窮。」



誡觀檀越四事從苦緣起出生法第十二



損害生命名苦業,筋骨斯盡名苦緣。經云:
食者從耕種鋤刈、收治、颺簸、窖藏、運輦、舂
磨、炊爨、蒸煮、聊設、供給、奉送,又種菜造牆,
溉灌田園,營為醬酢。計一鉢食出一鉢汗,汗
[001-0825a]
在皮肉即是其血,一食工力出於作者一鉢
之血,況復一生凡受幾食?始從耕種乃至入
口,傷殺無數雜類小虫,是以佛戒日受一食,
支持性命寄過一生。衣服者養蠶殺繭、取桑、
織絡、染浣、裁縫,眾緣調度無量辛苦。計上下
衣資,凡殺幾蠶出幾氣力,蠶繭入湯受幾痛
苦,是故佛教著糞掃衣,障弊陋質冀得修道。
房舍者從起立牆壁、穿坑掘地傷殺土虫,斫
伐材木傷林樹虫,造塼瓦時殺泥水虫,放火
陶冶殺柴草虫。作人苦力,施主費財,飲食眾
緣,勞損甚大始成一房,是故行者依於塚樹
草蓐自安。念食是苦節身而食,念衣殺命著
糞掃衣,念房舍臥具從苦緣生,志樂頭陀三
月一移,念四事難消少欲知足。經云:受檀越
食如飢饉世食子肉想,受施主衣如熱鐵纏
身,入房舍時如入鐵鑵,受床坐時如熱鐵床,
寧破此身猶如微塵,不以破戒之身受人供
給。三塗苦報皆為愛衣貪食樂好房舍,若破
戒因緣還償施主,或作奴婢鞭打驅策、或受
畜生形披毛帶角,生償筋骨死還皮肉,負重
力盡起而復倒,虛受信施樂不足言,及償施
主苦過萬倍。是故教汝知慚知愧,慎護後世,
莫破戒受施,名為淨心。偈曰:


「 智者不貪食,
 貪食者無智,
 不念出糞苦,
 唯取人食利。
 自噉腦中涎,
 上盛向下棄,
 慧命斷四食,
 行者不貪嗜。
 比丘不樂靜,
 貪利受道具,
 追求心散亂,
 忽忽緣諸務。
[001-0825b]
 得一更望一,
 心規恒不住,
 宜應愧施主,
 臭身裏破絮。
 勸觀三脫門,
 離相自調御,
 少欲學知足,
 可依釋子賦。」



誡觀六道流轉受報無窮法第十三



三界眾生無始已來造善惡業,皆熏本識成業
種子,淨染合雜數過塵算,受六道報生死無
邊。從地獄出,生諸天中、人中、鬼神畜生中。畜
生者先受蝎蠓蠕動形類,一日一夜百死百
生,千死萬生漸受大身,乃至摩竭魚等長十
千由旬。脫畜生身受修羅身,天上福盡復生
地獄餓鬼中。經云:鬼有百千萬種,果報各別。
六道人畜,各千萬種,色命苦樂質像好醜,千
差萬品,說難窮盡。今言人道本業來處,經云:
受形顏貌端正,為性淨潔,諸天中來;皮膚麁
弊,不喜修施,畜生中來;形色醜惡,瞪矒少智,
地獄中來;舉動輕躁,獼猴中來;機捷調戲,妓
兒中來;性多謟媚,鬼神中來。略而言之,廣即
難盡。一道之中有恒河沙因果,受一螘身猶
經多劫,況受餘形及餘道中,是故生死不可
窮盡。汝可諦觀,捨身命時受大苦痛,受身
生時復大苦痛,如是苦痛已經塵劫,已捨無
數身,已受無邊苦。愚者於中猶行放逸,汝可
思之勤求出離,專精策勵成無學果,證真解
脫快樂安隱。能如是觀者,名為淨心。偈曰:


「 一切世人欲受樂,
 遣修樂因不肯作,
 愚人得樂謂常樂,
 不覺命終被減削。
 十五姿容言可愛,
 四十已去自疎索,
 縱使生天八萬劫,
 不免無常墮溝壑。
[001-0825c]
 凡夫暫樂忘大苦,
 受大苦時復忘樂,
 所受苦樂皆空華,
 本來祇是情迷錯,
 迷解悟道獲神通,
 永斷生死名真樂。」



誡觀八風力大智者不動法第十四



何者為八?一利,二衰,三毀,四譽,五稱,六譏,
七苦,八樂。一切眾生為八所動不自安心,故
名八風。何者動相?得利便悅,衰惱便憂,毀辱
即瞋,譽談即喜,逢苦懷慼,遇樂生逸,稱讚情
歡,譏刺抱恨。此之八法能令癡凡動搖不安,
毀譽聲一,妄起二業,造三塗因,報四趣果,波
浪五道,成就十纏,永處樊籠,何時解脫?然十
界者緣和故生,性空故滅,體解生滅即無嫌
恨,恨風不起,罪火不然,火不熾然,心得清涼,
無諸熱惱,以無熱惱故,名為淨心。偈曰:


「 愚人貪美食,
 憎惡腹內屎,
 見生竟愛染,
 薄賤老病死。
 毀譽同響聲,
 瞋喜更互起,
 取相心高下,
 不識平等理。
 癡惑著音聲,
 凡夫共如此,
 死生糞與食,
 經文遣相比。
 耳被虛聲誑,
 神仙墮崖死,
 智者解真空,
 視聽不相似。」



誡觀身心相苦惱過患法第十五



身相者,六道異類陰大假成,感現前果酬過
去因,故名身相。身相有八萬四千種形,依正
二報各各差別。一人遍受爾許種身,已經無
量阿僧祇劫,今誡觀身,唯及人道。一人有九
萬九千毛孔,八百種風出入其中,八萬戶
虫遍身充滿,四百四病更互發動,三百六十
[001-0826a]
骨節迭相依持,百一十苦無時不受,三十六
種不淨膿血合成陰身,九孔漏瘡穢物流出,
如上苦業始成一人,賢聖捨離如除惡病,故
名觀身。心相者,一念之間九十剎那,生住異
滅猶如電光,塵起識生貪境招報。經云:貪欲
心有二萬一千,瞋恚心有二萬一千,愚癡心
有二萬一千,等分心有二萬一千,合有八萬
四千塵勞。一百八種煩惱,五百四十種受,有
九十八種使。故名觀心。若入安般觀法,心所
漸息,乃至九次第定,還歸一真清淨心中,此
清淨心名為佛性,名真常法身、無心之心、無
相之相,如是觀察,名為淨心。偈曰:


「 廢緣託淨境,
 正命自養身,
 諦觀虛空心,
 隨分得解脫。
 貪瞋若欲起,
 觀空以止遏,
 河沙煩惱根,
 定力能斷割。
 專定不修智,
 小乘非大慧,
 雖復苦身行,
 徒自歷年歲。
 定慧平等修,
 方知佛性體,
 直至大涅槃,
 何況世間諦。」


淨心誡觀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