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06 摩訶僧祇律-東晉-佛陀跋陀羅 (master)




《摩訶僧祗律》卷第十三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單提九十二事之二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時城中有大富婬
女家,多饒財寶種種成就,庫藏盈溢守備牢
[013-0331a]
固,外賊伺求無能得者。時有一賊主,善作方
便,遣使語婬女言:「我等欲詣某池上,多請婬
女設種種飲食,自恣娛樂。汝便可好自莊嚴
詣彼池上,勿令不好,為彼所嗤。」女人之心以
妬勝為先,名衣上服珠璣瓔珞,盡以嚴身,種
種莊飾光焰曜目,往赴彼請。時此賊主方便
誘導,將詣避隱深邃之處,婬女問言:「向請諸
女今何所在?」答言:「須臾當至,且作歡樂。」彼時
婬女便作是念:「今觀此人是賊無疑。何以知
之?此非本期處;又諸女悉皆不來。」日遂向暮,
婬女便言:「我欲還家。」賊主報言:「且相娛樂,何
乃怱怱?」時女思惟:「此定作賊,必為彼所困。我
有妙術六十四種,今正是時。若不用者,何以
免濟?」爾時此女偽現姿媚愛相,與賊交杯,
似自飲酒,勸賊令盡。外現慇懃,妖媚親附,內
心與隔,使彼賊心耽惑悅樂,不復有疑。時賊
主獨將婬女至一屏處,酒勢遂發,醉無所覺。
此女徐自歛身離賊,收襆嚴飾,向舍衛城。
城門已閉,迴向祇洹,寺門亦閉。爾時門外有
一長老比丘,字迦盧,去門不遠,在一屏處,敷
繩床而坐,衣四垂下。此婬女於恐怖中來趣
安隱處,即入長老床下。迦盧爾時入三昧,不
察床下。賊夜半後醉醒,欲剝婬女,覓而不見。
賊帥問諸伴言:「汝等見此女人不?」皆言:「不見。」
各各把火求覓,都不知處,復相謂言:「若如
是不得者,當求脚跡。」即尋跡到舍衛城門。門
閉復尋跡遂至祇洹門下,便失其跡不知所
向。賊雖見是比丘,無有疑心。爾時天遂向曉,
舍衛城中已打明鼓,復聞象馬雞狗之聲。爾
[013-0331b]
時賊帥便相謂言:「今失此女,不知所在。天復
欲曉,不宜久停,當還林中避隱之處。」作是念
已,即還林中。天曉,城中人民象馬車乘出城,
又諸優婆塞亦皆出城,禮覲世尊已,過禮迦
盧比丘,見此婬女於床下而出,眾人見已皆
譏嫌言:「此阿練若,云何納衣乞食,通夜與婬
女從事,曉乃放去?失沙門法。何道之有?」爾時
長老陀驃摩羅子迦盧比丘醜名流布。諸比
丘聞已,具白世尊,佛言:「比丘!是陀驃迦盧比
丘,非梵行惡名流布。汝等當於屏處三問、多
人中三問、僧中三問。」屏處問者,應作是問:「長
老陀驃迦盧!諸梵行人作是語,是事知不?」答
言:「不知作、不憶作。」如是第二、第三,多人中三
問、眾僧中三問,亦如是。諸比丘白佛言:「世尊!
是陀驃迦盧比丘已於屏處三問、多人中三
問、眾僧中三問,自言不知作、不憶作。」佛告諸
比丘:「是陀驃迦盧比丘清淨無罪,僧應與憶
念毘尼滅,清淨共住。」作求聽羯磨,羯磨者
應作是說:「大德僧聽!是長老陀驃迦盧!諸梵
行人作是語,自言不知作、不憶作。若僧時到,
僧長老陀驃迦盧,欲從僧乞憶念毘尼滅,清
淨住。諸大德聽!是陀驃迦盧比丘欲從僧乞
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乞法者,是陀驃迦盧比丘,偏袒右肩、脫革
屣、右膝著地,作是言:「我陀驃迦盧比丘,諸梵
行人作是語,我不知作、不憶作。我陀驃迦盧
今從僧乞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唯願僧與
我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如是第二、第三乞。
羯磨人當作是說:「大德僧聽!長老陀驃迦盧,
[013-0331c]
諸梵行人作是語,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已從
僧乞憶念毘尼滅,清淨住。若僧時到,僧與
長老陀驃迦盧憶念毘尼滅,清淨住。白如
是。」「大德僧聽!是長老陀驃迦盧,諸梵行人作
是語,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已從僧乞憶念毘尼滅,清淨住。僧今與長老陀驃迦盧憶念毘尼滅,清淨住。諸大德忍與長老陀驃迦盧憶
念毘尼滅清淨住者默然,若不忍便說。是初
羯磨。」如是第二、第三說。「僧已與長老陀驃迦
盧憶念毘尼滅清淨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佛問諸比丘:「已與陀驃迦盧憶念毘尼未?」答
言:「已與。」佛言:「比丘五法成就非法與憶念毘
尼。何等五?不清淨清淨想與、清淨不清淨想
與、不先檢校、非法、不和合,是名五非法與憶
念毘尼。五如法與憶念毘尼。何等五?清淨清
淨想與、不清淨不清淨想與、先檢校、如法、
和合,是名五如法與憶念毘尼。」時諸比丘白
佛言:「云何,世尊!是婬女人為賊所逐?」佛言:
「不但今日為賊所逐,過去世時以曾為彼所
逐,如《怨家本生經》中廣說。」


爾時尊者阿難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
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憶念毘尼?」佛語阿
難:「若比丘謗比丘,若波羅夷、僧伽婆尸沙、波
夜提、波羅提提舍尼、越毘尼,當疾集僧。疾集
僧已,問是比丘和上、阿闍梨、同友知識,作
是言:『長老!汝知某比丘先來為人,戒行何似?
與誰為知識?彼知識為善惡?』若言:『某甲先來
持戒行清淨,與善知識同友犯小小罪,心懷
[013-0332a]
慚愧速疾除悔。』如是人僧應與憶念毘尼。若
言:『我知彼比丘先來戒行不清淨,又與惡知
識從事,犯罪不能如法悔過。』阿難!如是比丘
僧不應與憶念毘尼滅。如是阿難!如法如律
與憶念毘尼滅誹謗諍已,若客比丘、若去
比丘、若與欲比丘、若見不欲比丘、若在坐睡
比丘、新受戒比丘,是諸比丘言:『作如是羯磨
不成就、不如法、愚癡無智,別佛別法別僧,猶
如牛羊不善羯磨不成就。』作如是更發起者,
波夜提罪,是名誹謗諍憶念毘尼滅。」云何誹
謗諍不癡比尼滅?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尊者劫賓那有二共
行弟子:一名難提,二名鉢遮難提。是二比丘
本狂癡病,病時作種種非法;今已差,諸梵行
人猶故說其癡狂時所作。是二比丘聞是語
時,用為羞愧。以是因緣,語諸比丘。諸比丘
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是難提、鉢遮難提本
癡狂,病時作種種非法;今癡已差,諸梵行人
猶故說其本癡狂時所作。」佛告諸比丘:「汝等
當於屏處三問、多人中三問、僧中三問。」屏處
問者,應作是言:「長老!諸梵行人作是語,汝知
不?」答言:「不知作、不憶作。」如是第二、第三,多人
中三問,眾僧中三問,亦如是。諸比丘以是事
往白世尊:「已屏處三問、多人中三問、眾僧
中三問,自言不知作、不憶作。」佛告諸比丘:「是
二比丘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前癡時所
行,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僧應與作不癡毘尼
滅。」作法者應作求聽羯磨,唱言:「大德僧聽!是
長老難提、鉢遮難提,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
[013-0332b]
前癡行,自言不知作、不憶作。若僧時到,僧是
難提、鉢遮難提比丘,欲從僧乞不癡毘尼滅。
諸大德聽!是難提鉢遮難提欲從僧乞不癡
毘尼滅,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乞法者,
是難提、鉢遮難提,偏袒右肩、胡跪合掌,作是
言:「我某甲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前癡行,
我不知作、不憶作。今從僧乞不癡毘尼滅,唯
願僧與我不癡毘尼滅。」如是第二、第三乞。僧
應語彼比丘言:「僧無有說汝事者。說汝事者,
汝當往語,使勿復說。」此比丘應往彼比丘所
言:「長老!我先狂癡時所作,我今不知作、不憶
作,願長老勿復說我癡時所作。」彼比丘若止
善,若不止應語彼和上、阿闍梨及同友知識,
作是言:「長老!汝弟子若同友知識,說我本
癡時所作,我不知作、不憶作,願長老為我呵
語彼勿復更說。」彼和尚阿闍梨應當呵語:「汝
不善,不知戒相,不聞世尊說癡狂、心亂作無
罪耶?」彼說事人若受者善。爾時僧應作羯磨,
羯磨人如是唱:「大德僧聽!長老難提、鉢遮難
提,本癡、今不癡,諸梵行人說前癡行,自言不
知作、不憶作。已從僧乞不癡毘尼滅。若僧時
到,僧與難提、鉢遮難提作不癡毘尼滅。白如
是。」「大德僧聽!是難提、鉢遮難提,本癡、今不癡,
諸梵行人說前癡行,自言不知作、不憶作。已
從僧乞不癡毘尼滅。僧今與某甲作不癡毘尼滅。諸大德忍與難提、鉢遮難提不癡毘尼滅忍者默然,若不忍便說。是初羯磨。」如是
第二、第三說。「僧已與某甲、某甲不癡毘尼滅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問諸比丘:「已
[013-0332c]
與難提、鉢遮難提不癡毘尼未?」答言:「已與。世
尊!」佛言:「五法成就,非法與不癡毘尼。何等五?
不癡癡想與、不請求舉事人使心柔軟、不從
僧乞不癡毘尼、非法、不和合,是名成就五非
法與不癡毘尼滅。成就五,如法與不癡毘尼。何等五?不癡不癡想與、求請舉事人使心
柔軟、從僧乞不癡毘尼、如法、和合,是名成就
五如法與不癡毘尼。」


時尊者阿難往詣佛所,
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所謂不癡毘尼,云何
名不癡毘尼?」佛告阿難:「有比丘本癡、今不癡,
諸梵行人說前癡行,爾時應疾疾集僧。集僧
已,如修多羅、如毘尼,隨此比丘事實,與不癡
毘尼。如是阿難!如法、如律、如世尊教,以不癡
毘尼滅誹謗諍事已,若客比丘乃至愚癡無
智,猶如牛羊更發起者,得波夜提罪。是名不
癡毘尼滅。」誹謗諍罪諍者,若比丘比丘相說
罪過,若波羅夷,乃至越毘尼。此罪諍用二毘
尼滅,所謂自言毘尼、覓罪相毘尼。自言毘
尼者。


佛住舍衛城,時慧命羅睺羅到時,著入聚落
衣,持鉢入舍衛城。次行乞食,得還精舍。食已
執衣持鉢著常處,持尼師壇,向得眼林,欲
坐禪。中路見一比丘與女人作非梵行。見已,此
惡比丘作是念:「佛子羅睺羅見我作非梵行,
必語世尊。及其未語間,我當詣世尊所,先說
其過。」時惡比丘詣佛所,頭面禮足白言:「世尊!
我見尊者羅睺羅趣得眼林中路,共女人作
非法事。」爾時世尊默然不答。時尊者羅睺羅
在一樹下,正受三昧,從禪定起,來詣世尊所,
不憶惡比丘事,如常法頭面禮足,却住一面。
[013-0333a]
爾時世尊欲使羅睺羅憶向事故,即化作惡
比丘在其前,羅睺羅見已,即發本識,白世尊
言:「我向林中中路,見此比丘共女人作非梵
行。」佛言:「羅睺羅!若彼比丘亦作是語:『我見羅
睺羅中路作非梵行。』是事云何?」尊者羅睺羅
白佛言:「世尊!我無是法。」佛告羅睺羅:「若彼比
丘亦作是言:『我無是法。』是事云何?」羅睺羅復
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唯世尊知我。」佛言:
「彼復作如是言:『唯世尊知我。』此事云何?」羅
睺羅復白佛言:「唯願世尊!與我自言治。」佛
復告羅睺羅:「若彼比丘亦如是言:『願世尊與
我自言治。』者,復當云何?」羅睺羅白佛言:「若爾
者,願世尊俱與我二人自言治。」爾時世尊詣
眾多比丘所,敷尼師壇坐已,為諸比丘廣說
上事。說已告諸比丘:「與此比丘自言毘尼滅。
何以故?未來世或有惡比丘,誹謗清淨比丘,
不得自言治,便驅出故。」佛告諸比丘:「有八非
法,與自言毘尼。何等八?問重而說輕,輕事
不實,是名非法與自言治;問輕說重、問殘說
無殘、問無殘說殘、問輕說輕、問重說重、問殘
說殘、問無殘說無殘,如是一一皆不說實
罪,是名非法與自言治。有八如法與自言治。
何等八?問重說輕,實有輕罪而說輕,是名如
法與自言治;問輕說重、問殘說無殘、問無殘
說殘、問重說重、問輕說輕、問殘說殘、問無殘
說無殘,如是一一皆說實,是名八如法與自
言治。」


爾時尊者阿難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白
佛言:「世尊!所謂自言毘尼滅,云何名自言毘
尼滅?」佛告阿難:「若比丘比丘相說罪過,若波
[013-0333b]
羅夷乃至越毘尼罪。阿難!爾時應疾集僧。
疾集僧已,如修多羅、如毘尼、如世尊教,隨
此比丘事實,與自言毘尼滅。」如是阿難!如法、
如律、如世尊教,用自言毘尼滅諍事已,若客
比丘乃至更發起者,得波夜提罪,是名自言
毘尼滅。罪諍覓罪相毘尼者。


佛住舍衛城時,長老尸利耶婆數數犯僧伽
婆尸沙罪,眾僧集欲作羯磨事時,尸利耶婆
不來,即遣使往喚:「長老尸利耶婆!眾僧集欲
作法事。」尸利耶婆念言:「正當為我故作羯磨
耳。」即心生恐怖,不得已而來。諸比丘問言:「長
老!犯僧伽婆尸沙罪耶?」答言:「犯。」彼生歡喜心,
作是念:「梵行人於我邊舉可懺悔事,非不可
治事。」白眾僧言:「聽我小出。」諸比丘於後作
是言:「此比丘輕躁、是不定人,出去已,須臾當
作妄語。應當三過定實問已,然後作羯磨。」
尸利耶婆出已,作是念:「我何以故受此罪?諸比丘數數治我罪,我今不應受是罪。」諸
比丘即呼尸利耶婆入,入已問言:「汝實犯僧
伽婆尸沙罪耶?」答言:「不犯。」諸比丘問言:「向
汝何故僧中說有是罪,復言不犯。」尸利耶婆
言:「我不憶是事。」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呼
尸利耶婆來。」來已,佛以是事廣問尸利耶婆:「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告諸比丘:「尸利耶婆眾僧中見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作是
語:『我不憶。』僧當與覓罪相比尼滅。」羯磨者
應作是說:「大德僧聽!尸利耶婆比丘!僧中見
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自言不憶。若僧時到,
僧與尸利耶婆比丘覓罪相毘尼滅。白如是。」
[013-0333c]
「大德僧聽!尸利耶婆比丘!僧中見罪言不見、
不見復言見,自言不憶。僧今與尸利耶婆
比丘覓罪相毘尼滅。諸大德忍與尸利耶
婆比丘覓罪相毘尼滅忍者默然,若不忍便
說。是第一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已忍
與尸利耶婆比丘覓罪相毘尼滅竟,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告諸比丘:「是比丘僧
為作覓罪相毘尼羯磨已,是比丘應盡形壽
行八法。何等八?不得度人、不得與人受具足
戒、不得受人依止、不得受僧次請、不得作僧
使行、不得與僧作說法人、不得與僧作說比尼人、不得與僧作羯磨人、僧作羯磨已是比
丘盡壽不聽捨,是名八法。」


爾時尊者阿難往
詣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所謂覓罪相毘
尼,云何名為覓罪相毘尼?」佛告阿難:「若比丘
僧中見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自言不憶作,
觝慢。爾時應疾疾集僧,集僧已,如修多羅、如
毘尼、如法,隨此比丘與覓罪相毘尼滅已。
僧應語是比丘言:『長老!汝不得善利。云何僧
中見罪言不見、不見復言見,自言我不憶作。』
以汝僧中作是語故,僧與汝作覓罪相羯磨。」
如是阿難!如法、如毘尼、如世尊教,與覓罪相
毘尼滅諍已,若客比丘乃至更發起者,得波
夜提。是名罪諍用覓罪相毘尼滅竟。相言諍,
用三毘尼滅。前已說現前毘尼竟。多覓毘尼
滅相言諍者。


佛住舍衛城拘睒彌,時有二部大眾,各有一師:一名清論,二名善釋清論。有一共行弟子
名雹口,善釋有一共行弟子名坫雹。第一
[013-0334a]
依止弟子名頭頭伽,第二依止弟子名吒伽;
第一有優婆塞弟子名頭磨,第二優婆塞弟
子名無烟;第一有檀越名優陀耶王,第二檀
越名渠師羅居士;第一優婆夷弟子名舍彌
夫人,第二優婆夷弟子魔揵提女名阿㝹波
磨;第一後宮青衣弟子名頻頭摩邏,第二
後宮青衣弟子名波馱摩邏人。各有五百
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
第一眾主入廁行訖,欲用水,見水中有虫,以
草橫器上為相。第二眾主依止弟子,後來入
廁,見水器上有草,便作是言:「是何無羞人?持
草著水器上。」第一眾主共行弟子聞此語已,
語其人言:「汝云何乃持我和上名無羞人?」
因此事故,二部四眾遂生大諍。時拘睒彌國
舉城內外諍鬪之聲,內外嬈動,猶如金翅鳥
王入海取龍,水大波涌。如是大諍唯正共諍
草非草,是故諸比丘鬪諍,同止不和,說法非
法、律非律、重罪輕罪、可治不可治、法羯磨非
法羯磨、和合羯磨不和合羯磨、應作不應作。
爾時坐中有一比丘,作是語:「諸大德!此非
法、非律,與修多羅不相應、與毘尼不相應、與
優波提舍不相應,與修多羅、毘尼、優婆提舍
相違,但起諸染漏。如我所知,是法、是律、是佛
教,與修多羅、毘尼、優波提舍相應,如是不生
染漏。」是比丘言:「諸大德!我不能滅此諍,當詣
舍衛城,到世尊所,當問滅此諍事。」是比丘到
已,頭面禮佛足,却住一面白世尊言:「拘睒
彌諸比丘鬪諍,更相言說同止不和,乃至我
不能滅諍事,我當往白世尊滅此諍事。唯願
[013-0334b]
世尊!為諸比丘滅此諍法。」


爾時佛告優波離:
「汝往與拘睒彌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教,所謂
多覓毘尼滅此諍事。如是諸釋種及諸離車
等斷事時不可即了者,亦與多覓毘尼滅。優
波離!諍事有三處起,若一人、若眾多、若僧;亦
應三處捨、三處取、三處滅。優波離!汝往詣拘
睒彌比丘所,如法、如律、如佛教滅此諍事,
所謂多覓毘尼,如上現前毘尼中廣說。乃至
是比丘心軟已,僧應行舍羅。比丘有五法成
就,僧應羯磨作行舍羅人。何等五?不隨愛、不
隨瞋、不隨怖、不隨癡、知取不取。」羯磨者應
作是說:「大德僧聽!某甲比丘五法成就,能為
眾僧作行籌人。若僧時到,僧立某甲比丘作
行籌人。白如是。」「大德僧聽!某甲比丘五法成
就,僧今立某甲比丘作行籌人。諸大德忍某
甲比丘作行籌人忍者默然,若不忍便說。」「僧
已忍立某甲比丘作行籌人竟,僧忍默然
故,是事如是持。」羯磨已,此比丘應作二種色
籌:一者黑,二者白。不應唱言:「非法者捉黑
籌,如法者捉白籌。」應如是唱:「如是語者取黑
籌,如是語者取白籌。」行籌人行籌時,當立心
在五法內然後行籌,不應作不如法伴,當作
如法伴。行籌訖數,若非法籌乃至多一者,不
應唱。非法人多、如法人少,當作方便解坐。若
前食時欲至者,應唱令前食。若後食時至,應
唱令後食。若洗浴時至,當唱令洗浴。若說
法時欲至,當唱令說法時到。若說毘尼時
至,當唱說毘尼時到。若非法者覺言:「我等得
勝,為我故解坐。我等今不起,要即此坐決斷
[013-0334c]
是事。」爾時精舍邊若有小屋無虫者,應使淨
人放火已,唱言:「火起!火起!」即便散起救火。知
近住處有如法者,應往喚言:「長老向行籌
訖,非法人多、如法人少。長老!當為法故往
彼,使如法者籌多得佛法增長,亦得自益功
德。」若彼聞此語不來者,得越毘尼罪。來已當
更行籌。行籌已數看,若白籌多一,不應唱言
多一,應作是唱:「如是語人多,如是語人少。」作
是唱已,應從多者。更有五法成就,不如法行
籌。何等五?如法語人少、非法語人多、說法語
人不同見、說非法語人同見、非法說法法說
非法、因是行籌當破僧乃至僧別異,是名五
非法。翻上名成就五如法行籌。


爾時尊者阿
難往到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所謂多
覓毘尼滅,云何名為多覓毘尼滅?」佛告阿難:
「諸比丘於修多羅中、毘尼中、威儀中,言此是
罪、非是罪、是輕、是重、是可治、是不可治、是
殘罪、是無殘罪,鬪諍相言。爾時應疾疾集僧,
如法、如律、如佛教,隨其事實,如法如律斷滅。
若復不能了者,聞某方住處有長老比丘,誦
修多羅、誦毘尼、誦摩帝利伽。如是若中年、若
少年比丘,誦修多羅、誦毘尼、誦摩帝利伽者,
應疾往問、若請來,隨彼比丘所說,與多覓毘
尼滅諍事滅已。如是阿難!若客比丘乃至新
受戒比丘,更發起者,波夜提。是名相言諍用
多覓毘尼滅。」如草布地毘尼滅相言諍者。


佛住舍衛城時,拘睒彌比丘共諍,同止不和,
說法非法、律非律,乃至尊者優波離語彼比
丘言:「長老!我往彼已應作羯磨,當作種種羯
[013-0335a]
磨治擯汝等,爾時莫心不悅。」是使比丘言:「我
欲小出。」出已作是念:「我若隨尊者優波離去
者,或能苦治我罪,我等今當獨還拘睒彌自
共滅此諍事。」到拘睒彌已,復不能滅諍事,復
言:「長老!我自不能得滅此諍事,今當還到舍
衛城滅此諍事。」作是語已,即往舍衛城,往至尊者優波離所,作如是言:「善哉尊者!為拘
睒彌比丘滅此諍事。」優波離語彼比丘言:「故
如我先語汝,隨彼有事,當種種如法治,汝爾
時莫心不悅,當隨汝去。」彼比丘答言:「不敢復
違。」優波離言:「去還至彼滅,莫亂此間僧。」爾時
拘睒彌比丘往到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
「世尊!拘睒彌比丘同止不和更相言說,唯願
世尊滅此諍事。」佛告拘睒彌比丘:「汝莫鬪諍,
更相言說,同止不和。何以故?過去久遠世時,
有城名迦毘羅,王名婆羅門達多,如《長壽王
本生經》中廣說。」佛告拘睒彌比丘:「彼有如是,
破國亡家,乃至太子長生不報父讎,猶更和
合不生惡心。汝等云何於正法中以信出家,
而更忿諍,同止不和?」佛告優波離:「汝往為拘
睒彌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教,如草布地毘尼
滅此諍事。」佛復告優波離:「諍事三處起,三處
取、三處捨、三處滅,乃至是諍事淨者,當共
優婆塞斷,莫是不淨事。當喻遣優婆塞出,
隨是比丘事實,如法如律,為作如草布地毘
尼滅。」佛告優波離:「若是下座有過失,應詣上
座所,頭面禮足,作是言:『長老!我所作非法,侵
犯過罪,我今懺悔,不敢復作。』上座應以手摩
其頭,扶起手抱,語言:『慧命!我亦有過,於汝當
[013-0335b]
見善恕。』若上座有過,應至下座所捉手言:『我
所作非法,有過於汝,我懺悔不復作。』下座應
起禮上座足,亦如上懺悔。」


爾時尊者阿難往
至佛所,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所謂布草毘
尼,云何名布草毘尼?」佛語阿難:「若比丘諍事
起,同止不和,二部眾不忍,生惡心共相言,各
各說不隨順法,不忍事起。阿難!爾時應疾疾
集僧,如法如律,應一部眾中有宿德知事,因
緣辯才明了說法不怯,讚歎和合眾僧功德,
應從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向第二部眾,
作是言:『諸大德!我等云何同一法中以信出
家,而起諍事,同止不和?二部眾不忍,各各生
惡心,共相言說,不隨順法,不忍事起,一切皆
是不善思惟所致。今世苦住,後墮惡道。諸大
德!當各各棄此諍事,如草布地。我今向諸長
老懺悔,各各下意和合共住。』阿難!若第二部
眾一切默然住者,第二眾中宿德聰明辯才
者,即應起懺悔。懺悔法亦如上說。阿難!僧
中有如是諍事起,應疾疾集僧,如法如律,如
草布地滅此諍事。」佛告阿難:「此一切諍事,如
相打相搏、牽出房種類、兩舌無根謗,如是等
罪皆應如草布地毘尼中滅。如是如草布地
滅已,客比丘,乃至新受戒比丘,更發起者,波
夜提。」常所行事諍者,若僧所作事如法辦,
如法結集、如法出、如法捨、如法與。如是世尊
弟子比丘眾所行無量事,皆於七滅諍止,一
一事滅,是名常所行事諍,是故說。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尊者優陀夷
到時,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次行乞食到一
[013-0335c]
家,為眾多女人說法。時尊者阿難次行乞食
到其家,見已問言:「長老作何等?」答言:「我為此
諸女說法。」尊者阿難語優陀夷言:「云何名比
丘無有知男子而獨為女人說法?」阿難乞
食,食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以上因緣具白
世尊。佛言:「呼優陀夷來。」來已,佛問優陀夷:「汝
實作是事不?」答言:「實爾。世尊!」佛言:「此是惡
事。汝云何無有知男子為女人說法?從今以
後不聽無有知男子為女人說法。」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尊者優陀
夷到時著入聚落衣持鉢入城,次行乞食到
一家,為眾多女人說法。時尊者阿難行乞食
到其家,見已問言:「長老作何等?」答言:「為女人
說法。」阿難言:「長老不聞世尊言:『無男子不得
為女人說法耶?』」答言:「阿難!汝不見此石人、木
人、草人、畫人耶?一人便足,況復眾多。」尊者阿
難乞食,食已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佛言:「呼優
陀夷來。」來已,世尊問優陀夷:「汝實爾不?」答言:
「實爾。」佛言:「優陀夷!汝云何以無心男子當淨
人而為女人說法?」佛言:「從今日不聽以無心
男子當淨人而為女人說法。」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優陀夷時
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舍衛城,乃至答尊者
阿難言:「汝不見此抱上小兒、飲乳小兒、臥小
兒耶?一人便足,何況多人。」尊者阿難乞食,
食已以上因緣具白世尊。佛言:「呼優陀夷來。」
來已,佛問優陀夷:「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
言:「優陀夷!汝云何以嬰兒當淨人,而為女人
說法?從今日不得以乳下嬰兒當男子,而
[013-0336a]
為女人說法。」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毘舍佉鹿
母病,尊者阿難晨起著入聚落衣,往問疾言:
「優婆夷所患何似?不大苦惱不?」答言:「所患不
差,不可堪忍,願尊者為我說法。」阿難答言:「世
尊不聽無淨人為女人說法。」優婆夷言:「若不
得多說者,得為我說五六語不?」阿難答言:「我
不知得不?未敢便說。」優婆夷言:「和南阿闍梨。」
阿難言:「疾患速除。」言已便去。尊者阿難還至
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佛知而故問:「阿難!
汝從何來?」阿難即以上因緣具白世尊,佛告
阿難:「毘舍佉鹿母是智慧人,阿難!汝若為說
五六語,彼病便差得安樂住。從今日後,聽無
男子得為女人說五六語。」佛告諸比丘:「依止
舍衛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與諸比丘
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無淨人為
女人說法,過五六語,波夜提。除有知男子。」


比丘者,如上說。


無有知男子者,若盲、若聾,
亦名無淨人;若一盲、一聾,有此二人者,得當
一淨人。雖有淨人,眠,亦名無男子。


女人者,若
母、若姊妹、若大、若小、在家、出家。


法者,佛所說、
佛印可。佛所說者,佛口自說。佛印可者,佛弟
子、餘人所說,佛所印可。


說者,教誦解說。


五六
語者,有二種:長句、短句。長句者,一切惡莫作。
短句者,眼無常。


除有知男子者,若減七歲,不
解好惡語義味,名為無知男子。雖過七歲,
不解好惡語義味,亦名無知男子。若七歲、若
過七歲,解好惡語義味,是名有知男子。


復次有女人,清旦來禮塔。禮塔已來禮比丘
[013-0336b]
足,白言尊者:「我欲聞法,願為我說。」比丘爾時
得為說一偈半。是比丘入聚落,若更為先女
人說五六語者,波夜提。世尊所以制五六語
者,一日中得說。若比丘在阿練若處住,有女
人來禮塔,禮塔已次來禮比丘足,白言:「尊者
願為我說法。」比丘應語彼女人言:「世尊制戒,
無淨人不得為女人說法。」女人白比丘言:「我
知佛法,如世尊所聽,願為我說。」比丘爾時得
為此女說一偈半,若二女人得齊三偈,無罪。
若比丘入聚落教化,有眾多女人來欲聽法,
各各得為說六句,應語第一女言:「我為汝說
六句。」說已復語第二女言:「我為汝說六句。」如
是眾多,無罪。比丘出已,諸女送出,禮比丘足
與別比丘,爾時若呪願言:「使汝速盡苦際。」得
波夜提。若言:「使汝得無病安樂住。」者,無罪。出
已復詣餘家說法,先女人復隨來在外遙聽,
比丘見已語言:「汝復來聽耶?」答言:「爾。」比丘言:
「汝深樂法,可聽。」是比丘得波夜提罪。雖見此
女人不共語,直為餘女人說法,先女人雖聞,
無罪。若比丘為女人說法,時雖無淨人在坐,
聽有作人行來住息、向外向內、或閣上閣下,
遙相見聞者,無罪。若俗人家向道,比丘在內
為女人說法,雖無淨人,但路上行人不斷,得
見聞者亦無罪。若路上行人斷無見聞者,不
得為說。若有女人來禮塔,禮塔已白比丘言:
「尊者!此是何等塔?願語我名處。」比丘爾時得
語言:「此生處塔、得道處塔、轉法輪處塔、涅槃
處塔。」隨所問事事得答,無罪。淨人有四種:或
見非聞、或聞非見、或亦見亦聞、或非見非
[013-0336c]
聞。見而非聞者,眼遙見比丘、女人,不聞語
聲,廣說如是四句。見而不聞者,得越毘尼罪。
聞而不見亦如是。非見非聞,波夜提。亦見亦
聞,無罪。是故說。


佛住曠野城,廣說如上。爾時有營事比丘,教
眾多童子句句說波羅耶那。時一婆羅門作
是念:「何處有善勝法?我當於彼出家。」作是
念已,便往曠野精舍欲求出家。見比丘教諸
童子學誦,如似童子在學堂中受誦之聲,時
婆羅門作是念:「我今欲求勝法從彼出家,而
此中喡喡似如童子在學堂中學誦聲,亦復
不知何者是師?誰是弟子?」彼人見已生不敬
信心,竟不見佛即便還歸,不復出家。諸比
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營事比丘來。」
來已,佛問營事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
尊!」佛言:「此是惡事。汝云何教未受具戒人誦
句法?從今日後不聽為未受具戒人說句法。」
佛告諸比丘:「依止曠野城者皆悉令集,以十
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
比丘教未受具戒人說句法,波夜提。」


比丘者,
如上說。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比丘尼雖受具足亦不得教。


句法者,若句味
字、句味字共誦。


法者,佛所說、佛所印可。佛說
者,佛自說。佛所印可者,聲聞弟子及餘人說,
佛印可之。諸善法乃至涅槃是名為法。


教者,
為說示語。


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教未受
具戒人言眼無常,聲一時舉、一時下、一時斷,
聲合為樂不遮,波夜提。耳鼻舌身意、十八界
五陰六界,乃至諸法苦空無常非我亦如是。
[013-0337a]
若比丘受共行弟子、依止弟子,《八群經》、《波羅
耶那經》、《論難經》、《阿耨達池經》、《緣覺經》,如是等
種種經,若共舉、共下、共斷,應如是教弟子
言:「汝待我誦斷,汝當誦。」若如是教,不受語者
不復得教。若彼弟子作是言:「願阿闍梨更授
我經。」師爾時應語言:「若汝不復俱誦者,我當
授汝。」如是等弟子乃至優婆塞、優婆夷不得
授。若比丘共誦經,上座應誦,下座心中默逐。
若上座誦不利者,下座應誦,上座應心默誦
逐,乃至優婆夷亦如是。若僧中唱說偈時,不
得同說一偈,得同時各各別說餘偈。是故
說。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如第四戒妄語中,事
事因緣廣說。但此中以說實為異,乃至佛語
比丘:「此是惡事。譬如婬女賣色自活,汝等亦
爾,乃以微妙實法向人說,為口腹故賣色活
命。」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住者盡集,以
十利故與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
若比丘自稱得過人法,我如是知、如是見,說
實者,波夜提。」


比丘者,如上說。


自稱過人法,
過人法如上說。若自言:「我法智耶?」越毘尼心
悔。若言:「我法智。」越毘尼罪。若言:「我得法智作
證。」波夜提。句句如上廣說,乃至十無學法,
說實者,波夜提。若比丘語女人言:「某處夏安
居比丘盡非凡夫。」得越毘尼心悔。問言:「尊者
亦在中耶?」答言:「亦在中。」得越毘尼罪。若優婆
夷問言:「尊者亦得此法不?」答言:「得。」說實者,波
夜提。若比丘語優婆夷言:「某處自恣比丘非
凡夫,皆是阿羅漢。」得越毘尼心悔。優婆夷言:
[013-0337b]
「尊者亦彼間自恣耶?」答言:「如是。」得越毘尼
罪。復問:「尊者亦得阿羅漢耶?」答言:「得。」說實
者,波夜提罪。若復言:「某處繩里比丘,王家、
大臣家、長者家、居士家、汝家,為汝家眷屬授
經。」比丘乃至如是去、比丘住坐臥、著如是
衣、捉如是鉢、食如是食亦如是。若中國語向
邊地說、若邊地語向中國說、若中國語向中
國說、若邊地語向邊地說,若說義不說味,越
毘尼罪。若說味不說義,越毘尼心悔。若說義
說味,得波夜提。非說義非說味,無罪。若作書
手相印,現義不現味,得越毘尼罪。若現味不
現義,越毘尼心悔。現義現味,偷蘭遮。不現義
不現味,無罪。下至現阿羅漢相,越毘尼心悔。
是故說。
《摩訶僧祇律》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