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06 摩訶僧祇律-東晉-佛陀跋陀羅 (master)




《摩訶僧祇律》卷第八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
共法顯譯


明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法之初=初【宋】【元】【宮】,第四【明】之初=初【宋】【元】【宮】,=第四【明】之初之初



佛在毘舍離大林重閣精舍,廣說如上。爾時
長老難陀、優波難陀遊諸聚落,多得衣物滿
車載來。爾時世尊晨朝時聞重車聲,知而故
問諸比丘:「何等車聲?」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
長老難陀、優波難陀,遊諸聚落多得衣物滿
車載來,是彼車聲。」世尊即時便作是念:「我諸
弟子乃爾多求衣物。」後於一時冬中八夜大
寒雨雪,時世尊初夜著一衣,在有覺有觀三
昧。至中夜時,覺身小冷,復著第二衣。至後夜
時,復覺身冷,著第三衣,便作是念:「我諸弟子
齊是三衣,足遮大寒大熱、防諸蚊虻,覆障慚
愧、不壞聖種。若性不堪寒者,聽弊故衣,隨
意重納。」於是世尊夜過晨朝,詣眾多比丘
[008-0291b]
所,敷尼師檀坐。語諸比丘:「我一時晨朝聞
重車聲,問諸比丘:『何等車聲?』諸比丘言:『長老
難陀、優波難陀,遊諸聚落多得衣物,是彼車
聲。』我作是念:『我諸弟子多求衣物,廣生樂著。』
我復一時冬中八夜,乃至重著三衣,便作是
念:『我諸弟子齊此三衣,足止大寒大熱、防諸
蚊虻,覆障慚愧、不壞聖種。』我從今日聽諸比
丘齊畜三衣。若得新者,兩重作僧伽梨,一重
作欝多羅僧,一重作安陀會。若性不堪寒
者,聽弊故衣,隨意重納。」


復次佛住毘舍離,廣說如上。時一聚落中有
三摩訶羅比丘共住。一摩訶羅死,有多衣物,
而不知分。一比丘言:「我須僧伽梨。」第二復言:
「我亦須之。」如是一一物皆競欲得,不能斷當。
爾時優波難陀遊諸聚落,過彼住處,是摩訶
羅等遙見彼來,便作是念:「是釋種子端正姝
好,佛種出家,當為我等止此諍事。」即便白言:
「我此住處有諸衣物,各競欲取不能得分。尊
者今日為我止此諍事,得分衣物。」優波難陀
答言:「我今為汝分物,多起怨嫌。」摩訶羅言:
「不為我分者,誰當分之?我等寧可詣諸外道
求分物耶?」優波難陀復言:「當先作要,隨我語
者我當為分。」答言:「從教。」語言:「盡出物來。」即
便出之,隨為分作三分。時摩訶羅作是念:
「我正有二人而作三分,彼故當欲取一分耶?
寧使取一分,且止我諍。」分為三分已,復問摩
訶羅言:「物盡出來,莫使後復致諍。有不欲出
者,第二人復持來出。」答言:「已盡。」時優波難陀
在二分中間立,二摩訶羅中間著一分。作是
[008-0291c]
言:「汝等聽我說羯磨。」答言:「爾。」便作是言:「是
二分并我,如是我有三;汝二共一,如是汝有
三。是三彼三,二三平等不?」是摩訶羅已先作
要,又復畏難釋種子故,不敢復言。是二摩
訶羅共得一分,故不知分。復白言:「長老!我今
此分當云何分?」爾時優波難陀即與分作二
分,摩訶羅便各持去。


爾時諸比丘以是因緣,
往白佛言:「云何,世尊!是優波難陀欺彼摩訶
羅比丘?」佛語諸比丘:「是優波難陀不但今日
欺彼比丘,過去世時已曾欺彼。」諸比丘白佛
言:「已曾爾耶?」答言:「曾爾!過去世時,南方國土
有無垢河,河中有二水獺:一者能入深,二者
入淺。時入深水者,捕得一鯉魚,如《生經》中
廣說。」


復次佛在毘舍離,廣說如上。有五事利益
故,如來五日一行諸比丘房。爾時世尊遍行
諸房,至難陀房中,見其房內多畜衣物。有
桁曬衣物者、有縫衣者、染衣者、打衣者、作
淨者。難陀如是分處,喻如欲作大會布施一
切僧物。時世尊知而故問難陀:「是誰衣物?」答
言:「我許。」佛言:「比丘!此衣太多。」難陀白佛言:
「世尊!先聽兩重僧伽梨:一重欝多羅僧、一重
安陀會。」佛言:「此衣故多。」答言:「世尊!我有共
行弟子、依止弟子等衣物,各作兩重僧伽梨:
一重欝多羅僧、一重安多會,及作沙彌等
衣。」佛言:「此衣猶多。」又白世尊:「我出家人臨
時難得,是故此諸衣物浣染作竟,舉著器
中。若衣壞時,當取易代。」佛告難陀:「此是惡
事,汝出家人云何計常貪著?汝常不聞世尊
[008-0292a]
呵責多求多欲難滿,讚歎少欲知足耶?汝今
多欲難滿,廣求衣物積畜餘長,此非法、非律、
非如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云何畜長衣
受用?從今已去,若有長衣,聽一宿。」


諸比丘
白佛言:「世尊!云何是難陀多畜諸衣不知厭
足?」佛告諸比丘:「是難陀不但今日多畜諸衣
不知厭足,過去世時已曾多畜不知厭足,如
《鳥生經》中廣說。」


復次佛住俱舍彌,為諸天世人恭敬供養。世
尊時到著入聚落衣,持鉢入俱舍彌城,次行
乞食。爾時國王夫人名舍彌,以千五百張㲲
奉上世尊。佛告阿難:「持是㲲衣㲲與諸比丘。」
長老阿難即持與諸比丘。諸比丘不受,語阿
難言:「用劫貝為?浣染未竟,已不如法。」時阿難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告阿難:「從今已去
若得長衣,聽至十日。」有諸比丘,長衣滿十日,
持是諸衣往白世尊:「此衣滿十日,今當云何?」
佛告比丘:「若知識比丘邊,作淨施法。若復
捨故受新,十日一易。」復次佛在毘舍離,毘舍
離人年年飯僧食已布施衣物,諸比丘不受。
諸檀越詣佛所,禮足已白佛言:「頗有方便,聽
諸比丘取衣受用,令施者得福,受者得利不?」
佛言:「得。」如上廣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依止毘舍離比丘皆悉
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
當重聞。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若得
長衣,得至十日畜。過十日者,尼薩耆波夜提。」


衣已竟者,比丘三衣已成,是名衣竟。不受迦
絺那衣亦名衣竟;已捨迦絺那衣亦名衣竟;
[008-0292b]
浣染衣訖亦名衣竟。


衣者,欽婆羅衣、劫貝衣、
芻摩衣、俱舍耶衣、舍那衣、麻衣、軀牟提衣。
復有衣名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會、尼師
檀、雨浴衣、覆瘡衣、納衣、居士衣、糞掃衣、若
作、若不作、如法衣、不如法衣、知識衣、迦絺那
衣。


已捨者,捨迦絺那衣有十事捨:受衣捨、
衣竟捨、時竟捨、聞捨、出去捨、失去捨、壞捨、
送衣捨、時過捨、究竟捨。


齊十日者,數極至
十日也。


長衣者,除所受持衣,餘衣是,過十
日,尼薩耆波夜提。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長衣
應僧中捨,波夜提罪懺悔。不捨而悔者,越
比尼罪。


波夜提者,能墮惡道,開罪、現罪、舉
罪,施設罪名也。


若比丘一日得十領衣,乃至
十日不作淨,過十日,一切尼薩耆波夜提。若
比丘一日得十領衣,半作淨、半不作淨。若作
淨者,是應淨法。半不作淨者,過十日,尼薩耆
波夜提。若比丘一日得衣、二日作淨;二日復
得衣、三日作淨;三日復得衣、四日復作
淨;四日復得衣、五日作淨;五日復得衣、六日
作淨;六日復得衣、七日作淨;七日復得衣、八
日作淨;八日復得衣、九日作淨;九日復得衣、
十日作淨;十日復得衣,至十一日,一切盡尼薩
耆波夜提,以相續不斷故。若比丘一日得衣,
即日作淨,乃至十日得衣、十日作淨;十一日得
衣,十一日作淨,犯越比尼罪,以無間故。間
者,比丘一日得衣,更停九日。二日得衣,更
停八日。三日得衣,更停七日。四日得衣,更
停六日。五日得衣,更停五日。六日得衣,更
停四日。七日得衣,更停三日。八日得衣,更
[008-0292c]
停二日。九日得衣,更停一日。十日得衣,即
十日作淨。十一日得衣不應受,是名間。若
比丘前得衣多、後得衣少,以前衣力故,得尼
薩耆波夜提。若比丘前得衣少、後得衣多,以
前衣力故,尼薩耆波夜提。若比丘前衣有、中
間無,若有者,尼薩耆波夜提。若比丘前衣無、
中間有,若有者,尼薩耆波夜提。


比丘不受迦
絺那衣謂受想、捨迦絺那衣不捨想、不受衣
謂受想、不作淨謂淨想、不與謂與衣想、不記
識謂記識想、愚、內心、非處作淨。


不受迦絺那
衣謂受想者,比丘不受迦絺那衣,自謂已受,
長衣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捨迦絺那衣不
捨想者,比丘已捨迦絺那衣,而自謂未捨,長
衣過十日,犯尼薩耆波夜提。


不受衣謂受想
者,若比丘三衣自不受,便謂已受想,不作淨
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不作淨謂淨想者,比
丘畜長衣不作淨施,而謂已作淨施,過十日,
尼薩耆波夜提。


不與謂與想者,是衣不與塔、
不與僧、不與人,而謂呼與,過十日,尼薩耆波
夜提。


不記識謂記識想者,若比丘不記識,
言:「此是尼師檀、此是覆瘡衣、此是雨浴衣。」
而謂記識,不作淨,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者,若比丘得衣,愚闇故不作淨,過十日,尼薩
耆波夜提。


內心者,內心說淨,而口不言,是名
非法淨,犯越比尼罪。若口說者,無罪。


非處者,
若俗人、若畜生、若無心邊作淨,是不名作淨。
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優波離白佛言:「世尊!
比丘長衣應作淨,何等人邊作淨?」佛告優波
離:「當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
[008-0293a]
邊作淨。」又問:「相離近遠,得從彼作淨?」佛言:
「齊三由旬,知其存亡。」優波離白佛言:「世尊!長
衣沙彌邊作淨,是沙彌受具足,當云何?」佛言:
「稱無歲比丘名作淨。」優波離復問:「是無歲比
丘若死者云何?」佛言:「得停十日,於餘知識邊
作淨。」復問:「齊幾許應作淨?幾許不作淨?」佛
言:「廣一肘、長二肘,應作淨。」


若比丘二人共物,
未分不犯;若分得已應作淨,若不作淨,過十
日者,尼薩耆波夜提。若比丘,婆羅門舍請僧
食并施衣物。有病比丘,囑人取衣分,是比丘
持衣分來,雖久未與,不犯,若得已,應作淨。
不作淨者,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若比丘聞
若師、若弟子送衣與,未得,雖久不犯;若得已
應作淨,若不作淨,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令織師織衣,衣竟雖久,未與,比丘不
犯;得衣已應作淨,若不作淨,過十日,尼薩耆
波夜提。若比丘買衣,雖價決了,未得,不犯;得
已應作淨,若不作淨,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為佛為僧供養故,求衣物集在一處,
雖久未用,不犯。若比丘於佛生處、得道處、轉
法輪處、阿難設會處、羅云設會處、五歲會
處,大得布施諸衣物,是物入僧末分者,雖
久不犯;是物已分,多人共得一分,中有善毘
尼人,能為眾人同意作淨者,無罪;若不作淨
者,過十日,犯尼薩耆波夜提。若比丘道路行
恐畏處,藏衣而去,過十日取者,尼薩耆波夜
提。若有人取是衣物,持來與比丘者,亦尼薩
耆波夜提。若比丘為賊所逐,遂便捨衣走,過
十日已有人得衣,來還比丘者,無罪。不失失
[008-0293b]
想、失不失想、若失失想,皆不犯,過十日無
罪。不失不失想,過十日,尼薩耆波夜提。



比丘長衣過十日,欲捨衣者,當求持律比丘、能羯磨人,請諸知識比丘,出界外。若無界
場,應結小界,羯磨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若
僧時到,僧於此地,齊僧坐處外一尋以內,
於其中作羯磨。諸大德聽!於此處齊僧坐
處外一尋已內,於其中作羯磨。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不羯磨地者,不得作僧事,若作
者得越比尼罪。律師應語是比丘言:「汝捨此
衣。」是比丘應䠒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憶
念!我某甲比丘是長衣過十日,犯尼薩耆,
我今於僧中捨。」持律復問:「汝是衣曾受用不?」
若言:「受用。」應語:「汝得波夜提罪,受用不淨衣
故,隨用得越比尼罪。」若言:「不受用」者,語言:「汝
得波夜提罪。」是比丘於持律前䠒合掌白
言:「長老憶念!我某甲長衣過十日,已於僧中捨。此中犯波夜提罪,今於長老前悔過,不
敢覆藏。」持律問言:「汝自見罪不?」答言:「見。」應教:
「更莫復作。」答言:「爾。」如是第二、第三說。若受用
者:「長老憶念!我某甲比丘長衣過十日,已
於僧中捨。此中犯波夜提罪,及受用不淨
衣隨用,得越比尼罪。是一切罪,今向長老誠
心悔過,不敢覆藏。」持律問言:「汝自見罪不?」答
言:「見。」「汝更莫作。」答言:「頂戴持。」如是第二、第
三說。律師問:「此眾中誰是汝知識?」答言:「某
甲。」即語隨次坐。應說羯磨:「大德僧聽!某甲比
丘長衣過十日,已於僧中捨,已如法作。若僧
時到,僧持此衣,與某甲知識比丘,如是白。」「大
[008-0293c]
德僧聽!是某甲比丘長衣過十日,已於僧中
捨,已如法作。僧今持此衣與某甲知識比丘,
諸大德忍持此依與某甲知識比丘者默
然,若不忍者便說,是初羯磨。」如是第二、第
三說。「僧已忍,持此衣與某甲知識比丘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知識比丘應即
日、若明日還彼衣,亦不得於眾僧前還,亦
不得停久過半月還也。是比丘得衣已,若受
持、若作淨、若不知受持及不知作淨者,當教
言:「我某甲,此僧伽梨、此欝多羅僧、此安多會,
盡受不離宿受持。」如是三說。若作淨者,應教
言:「我某甲比丘,是長衣淨施與某甲,某甲於
我邊不計意若浣染縫,有因緣事當隨意用。」
如是三說。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捨,
長衣齊十日,畜過十日者,尼薩耆波夜提,是
故說。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有一婆羅門請眾僧
經宿供養,并施衣物。諸比丘聞彼請僧,各
作是念:「今時和適不寒不熱,我等但著上下
衣往,若彼得施衣,當作三衣受持。」即便著上
下衣去。


爾時世尊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行諸比丘
房,開一房戶見架上多衣。世尊知而故問:
「架上多衣者為是誰許?」有病比丘白世尊言:
「有婆羅門,請諸比丘經宿供養布施衣物,是
諸比丘以天時暖,留此諸衣,著上下衣去。
若彼得施衣,當受作三衣。」佛告諸比丘:「當知
如來應供第一樂人,出家離第一樂,而隨所
住處,常三衣俱持鉢乞食。譬如鳥之兩翼,恒
[008-0294a]
與身俱。汝等比丘!云何捨本族姓以信出家?
應當如是,所至到處法衣隨身,不應離宿。」



次佛在舍衛城,安居訖詣王舍城。時有一比
丘,王舍城中以信出家,於餘聚落安居訖。聞
世尊安居訖詣王舍城:「我今當往問訊世尊!
并從佛去過看親里,天時不寒不熱,我當留
一衣,但著上下衣去。」乃至世尊種種呵責
比丘之法,法衣應器常與身俱,譬如鳥飛毛
羽自隨,不應離宿。


復次佛住王舍城迦蘭陀
竹園精舍,長老舍利弗作是念:「我今當為饒
益親里故,往詣那羅聚落安居,意復不欲遠
離世尊。以恭敬故,難往白佛。」諸比丘聞已,即
以是事廣白世尊。佛告諸比丘:「從今日聽王
舍城竹園精舍、僧那羅聚落僧共作一布薩
界,令舍利弗安樂住。」羯磨者應作是說:「大德
僧聽!從今日王舍城竹園精舍、那羅聚落
作一布薩界。若僧時到,僧今從=後【三】從=後【宋】【元】【明】從從王舍城竹
園精舍、那羅聚落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
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時尊者舍利弗於那羅聚落結安居,日日詣
竹園精舍,禮世尊足。值天七日連雨,便作是
念:「我今體羸,是僧伽梨重,正欲持去,被雨遂
重;若不持去,脫不得還,便應捨墮。且住待雨
晴已,往詣世尊。」道逢諸外道,即共論議,如《沙
門果經》中說。然後往詣世尊!禮拜問訊。佛知
而故問:「舍利弗!何以多日不現?」即向世尊
廣說上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從今日後
王舍城竹園精舍、那羅聚落作不離衣宿界,
令諸比丘得安樂住。」羯磨者當作是說:「大德
[008-0294b]
僧聽!今從王舍城竹園精舍至那羅聚落,
除聚落及聚落界,作不失衣法。若僧時到,僧
從王舍城至那羅聚落,除聚落及聚落界,作
不失衣法,如是白。」「大德僧聽!從王舍城竹園
精舍,至那羅聚落,除聚落及聚落界。僧今
於是中作不失衣法。諸大德忍從王舍城至
那羅聚落,除聚落及聚落界,是中作不失衣
法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說。」「僧已忍,從王舍
城至那羅聚落,除聚落及聚落界,作不失
衣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不失衣
法已,此王舍城趣那羅聚落道兩邊,各二
十五肘名為界。若衣在道中得,道左右各二
十五肘置衣。王舍城得,至那羅聚落無罪,
置衣那羅聚落亦如是。王舍城竹園精舍、
那羅聚落亦復如是。如舍利弗因緣、目揵連
因緣,亦復如是。


復次世尊住舍衛城祇洹精
舍,有一比丘食後欲詣開眼林坐禪,便作是
念:「我或於彼中宿,便失僧伽梨。」即持三衣去。
過見世尊,佛知而故問:「比丘!何以多持衣行?」
答言:「世尊!我欲往開眼林坐禪,暮脫不還,
恐失僧伽梨,故持三衣去。」佛告諸比丘:「從今
日後從祇洹林,至開眼林、東坊精舍、西坊
精舍、東林精舍、西林精舍、王園精舍、受籌塔
婆羅林精舍,盡同作不失衣法,令諸比丘得
安樂住。」羯磨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今從祇
洹至開眼林,東林精舍乃至受籌塔,是中除
聚落及聚落界。若僧時到,僧從祇洹林,乃至
受籌塔羯磨,作不失衣法,如是白。」「大德僧
聽!從祇洹林乃至受籌塔,是中除聚落及聚
[008-0294c]
落界,僧今作不失衣法。諸大德忍從祇洹
林至開眼林,乃至受籌塔,作不失衣法,忍
者僧默然,若不忍便說。」「僧已忍,從祇洹林
至開眼林,乃至受籌塔,作不失衣法竟。僧忍
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復次佛住舍衛城祇洹
精舍,爾時舍衛城中失火。時城中諸人象馬
車乘男女擔負衣物出城,諸比丘多於城中
寄衣,畏火燒衣故急走向城。城中諸人不信
佛者,皆呵責言:「我等火逼出城避難,是沙門
等向城而走,如蛾赴火,有何急事?」時有人
言:「汝莫語此沙門輩不順正理,欲取人物,
譬如賊伺人慢藏,如醫治病,以自濟活。是
沙門輩亦復如是,伺人災患向城而走,是壞
敗人有何道哉!」諸比丘聞已,以是因緣具白
世尊。佛言:「呼是比丘來。」即呼來已,佛問諸
比丘:「汝等何故向城而走,為世人所嫌?」答言:
「我等衣物先在城中,城中失火,畏火燒故,走
往取之。」佛問比丘:「汝等云何僧不作羯磨,而
離衣宿?」答言:「作羯磨。」復問:「云何作?」答言:「通結
舍衛城。」佛告比丘:「汝等云何阿練若處,通結
聚落?從今已後不聽阿練若處通結聚落,應
阿練若處通結阿練若處、聚落處通結聚落
處。若阿練若處通結聚落,聚落處通結阿
練若處者,得越比尼罪。」


佛告諸比丘:「依止舍
[008-0295a]
衛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
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衣已竟,迦絺
那衣已捨,若三衣中離一一衣餘處一宿,除
僧羯磨,尼薩耆波夜提。」


衣竟者,三衣已成
是名衣竟;不受迦絺那衣亦名衣竟;捨迦絺
那衣亦名衣竟;浣染竟亦名衣竟。衣者,劫貝
衣、欽婆羅衣、芻摩衣、憍奢耶衣、舍那
衣、麻衣、軀牟提衣。


捨迦絺那衣者有十事,
從受衣捨,乃至究竟捨。


一宿者,從日未沒至
明相出時。


三衣者,僧伽梨、欝多羅僧、安陀
會。


除僧羯磨者,僧不作羯磨,不聽離衣宿。
設作羯磨,白不成就、羯磨不成就、眾不成就,
若羯磨一一不如法,是名不作作。羯磨者,
白成就、羯磨成就、眾成就、一一羯磨如法,是
名僧作羯磨,世尊說無罪。


尼薩耆波夜提者,
此衣應僧中捨,波夜提應悔過。不捨而悔
者,得越比尼罪。


波夜提者,如上說。


界者,羯磨
界、遊行界、依止界、七菴婆羅界。


羯磨界者,
廣略聚落,稱名標幟,隨曲避難。諸方廣者,
如摩頭羅國,有叢林精舍。摩頭羅東有遙扶
那河,河東有仙人聚落精舍。時仙人聚落精
舍,比丘遣使白叢林精舍僧言:「我欲共結一
布薩界。」問言:「何以故?」答言:「彼間多好飲食、
得別房衣、得安居衣,是故欲同。」應報言:「為衣
食來者,此非所宜,但彼間住。」若言:「我所住處
多年少比丘,不善契經、比尼、阿毘曇,不善觀
陰、界、入、十二因緣,是故欲來就諸長老學契經、
毘尼、阿毘曇,陰、界、入、觀十二因緣。」彼應語言:
「汝後僧作羯磨法事時,不作障礙者,當共
[008-0295b]
汝同。應語一切比丘盡來,若不來者,一切盡
出界去。若來若出界去已,當作羯磨。」羯磨
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從今叢林精舍、仙人
聚落精舍,是中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界,若
僧時到,僧是叢林精舍、仙人聚落精舍,是中
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大德僧聽!是叢林精
舍、仙人聚落精舍,是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
界,僧今共作一布薩界。諸大德忍從叢林精
舍、仙人聚落精舍,是二界共作一布薩界者
默然,若不忍便說。」「僧已忍磨頭羅叢林精
舍、仙人聚落精舍,是二界共作一布薩界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中間無河水
者,應一處作羯磨。中有河水者,應三處作羯
磨:一、摩頭羅精舍;二、水中;三、仙人聚落精舍。若河水中有洲者,應五處作羯磨:一、摩頭
羅精舍;二、水中;三、洲上;四、水中;五、仙人聚
落。如陸地,道兩邊各二十五肘,水中亦爾。一
時夏水漲,比丘受欲來應羯磨,為水所漂出
界去,殆死得出。白諸比丘:「我向持欲來,為水
所漂,殆死得出,今可廣結界不?」諸比丘言:
「得,汝去上下水三由旬作識,若樹、若石、若
堆,如是等作識來。」說羯磨者應作是言:「大
德僧聽!從磨頭羅精舍至仙人聚落精舍,從
分齊以來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界、上下水
中。若僧時到,僧從摩頭羅精舍至仙人聚落
精舍,河水上下從分齊已來,作一羯磨布薩
界,如是白。」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復有一時持欲來赴羯磨,就船欲
渡。船師挽船上流,然後當渡。語比丘言:
[008-0295c]
「船重難牽,汝可步去,至應渡處便上。」是比丘
以持欲故,不應上岸。出界失欲故,便於岸底
涉水而進。船去疾,遂出界分。比丘即於界內,
直浮趣船,水復漂船下過三由旬。比丘復應
捨船,直浮趣岸,到彼已涉水尋岸而上。到
道口入界內,然後上岸,是名廣說。


略說者,羯
磨人應作是說:「大德僧聽!今從摩頭羅精舍
至仙人聚落精舍,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界。
若僧時到,僧今從摩頭羅精舍、仙人聚落精
舍,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白一羯磨,乃至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名略說界。



落界者,如磨頭羅西精舍、聚落精舍,欲
共作一布薩界者,應稱名齊三由旬內諸精
舍作一羯磨。羯磨者應如是說:「大德僧聽!
從今日恬精、舍車精舍、勝精舍、不亂精舍、
賢精舍、戒次第精舍、螺精舍、酪村精舍、黃精
舍等,是諸精舍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界。若
僧時到,僧是諸精舍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
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
名聚落界。


稱名界者,說羯磨比丘不知諸
精舍名,令舊比丘知名字者,僧中唱諸精舍
名字已,羯磨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從今日
是某甲比丘所說諸精舍名字,內界、外界、內
外界、中間界,是諸精舍共作一布薩界。若僧
時到,僧某甲比丘所說諸精舍名字,共作一
布薩界,如是白。」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是為稱名界。


幖幟界者,作
如是言:「大德僧聽!從今日齊幖幟,若石、
若山、若井、若埠、若樹、內界、外界、內外界、中
[008-0296a]
間界,作一布薩界。若僧時到,僧齊幖幟,若石、
若山、若井、若樹,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白一
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羯磨
人不知幖幟者,先令舊比丘僧中唱,如上稱
名界,說是名幖幟界。


隨曲界者,有聚落邊精
舍故壞,多有供養眾僧敷具,欲與諸精舍
比丘共作一布薩界,修治精舍,共用此物。
諸處比丘有欲共者、有不欲共者。諸欲共者,
應盡來集、若出界去;其不欲者,自當精舍界
作標幟住。諸欲共者,來集一處已,羯磨者應
作是言:「大德僧聽!從今日此一住處某甲住
處,齊幖幟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界,共作一
布薩界。若僧時到,僧此住處、某甲比丘住處
齊幖幟以來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白一羯
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名隨曲
界。


避難界者,一住處諸比丘,前安居、後安居
日已過,有事難起,若賊難、王難、若奪命、若破
戒、若水多虫漉不能淨,欲至餘精舍避此諸
難,去三由旬內。若彼有比丘,若呼來、若出界
去。羯磨者作是說:「大德僧聽!今日是住處彼
某甲聚落精舍,內界、外界、內外界、中間界,共
作一布薩界。若僧時到,僧從今日是中住
處、彼某甲聚落精舍,共作一布薩界,如是白。」
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到彼處,復欲就餘精舍者,當捨先界,應
作是說:「大德僧聽!是住處、先住處作別說戒,
若僧時到,僧是住處先某住處,作別說戒,
如是白。」白一羯磨,乃至「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僧復欲進前精舍者,復取三由旬內,
[008-0296b]
共作一布薩界。復欲進前者,當捨後結前,
乃至前求適意住處,如是隨意結、隨意捨,是
名避難界。


諸方界者,若比丘夏安居中,若
諸難起,若王難、若賊難、若奪命難、若破戒、
若水多虫漉不可淨,隨四方各三由旬內,自
在結界,亦如上說。若難卒至,不得作羯磨,出
去無罪。是名諸方。是謂羯磨界。


遊行界者,六
十家聚落界、隔障界、樓閣界、兩道界、井界、樹
界、園界、連蔓界、暫宿界、船界、舍內界、並界。



十家聚落界者,如釋迦梨國大聚落、蘇彌國
大聚落、摩頭羅國大聚落、巴連弗邑大聚
落,是諸聚落各別起屋。若比丘置衣在一屋,
人在第三屋宿,日光未滅去至明相出時還,
尼薩耆。日光滅去至明相出還,無罪。日光
未滅去、明相未出還,無罪。一切屋中盡有比
丘住者,無罪。若結界者,無罪。周匝有垣牆者,
無罪;周匝有塹者,無罪;周匝有渠水者,無罪;
共一門者,無罪。若道於聚落中過,若比丘衣
在道左,身度道右,日光未滅去至明相出,亦
如上說。若比丘道中臥,持三衣枕頭,衣離
頭者,尼薩耆。以不可截衣故,一切應捨。若聚
落周匝牆圍遶、若塹、若籬、若一門,門有閉
者,皆無罪,是名六十家聚落界。


隔障界者,亦
如是。


樓閣界者,若挮閣道外,各二十五肘
為界,若比丘置衣閣上,過二十五肘,日光未
滅去至明相出還,尼薩耆。日光滅去、明相出
還,無罪;日光未滅去、明相未出還,無罪。若比
丘樓閣上住,畏賊來攻樓閣,故持衣出樓閣
外二十五肘外藏,還樓閣上宿,日光未滅
[008-0296c]
去至明相出還,尼薩耆,亦如上說。若比丘夜
中大小行,離衣二十五肘內,與衣合無罪,是
名樓閣界。


兩道界者,步道、車道。步道者,有比
丘畏寒故至諸暖國,或畏熱故詣諸涼國。道
行時,師與諸伴共行,並論議而去。弟子持衣
鉢從後來,不及師。師至日沒時,畏離衣宿,故
出道外待弟子,弟子持衣直過不見師,至天
曉相待。若是師待衣處,離道二十五肘內,與
衣合者不犯;過二十五肘外者,尼薩耆。若弟
子持衣在前行,日沒時作是念:「莫令我師離
衣宿。」即住道外待師行,極眠不覺師過,至曉
相問,亦如上說,是名步道。車道者,比丘與
乘車估客共行,置衣車上,畏塵坌故在前去,
至日沒時畏離衣宿故,應住道外二十五肘
內,令車盡過,與衣合故不犯。若比丘置衣車
上,隨車後行,至日沒時不識何者是己衣車?
比丘爾時應去車二十五肘內,繞車營一匝,
與衣合故不犯。若高大車一隥、兩隥、三隥
挮上者,比丘置衣車上在下住,從日光未
滅至明相出時,尼薩耆,亦如上說。若於夜中
暫內手車上者,不犯。若比丘在車上宿,置衣
車下、若在車前置衣車後、若在車後置衣車
[008-0297a]
前、若在車左置衣車右、若在車右置衣車左、
日光未滅至明相出時,皆尼薩耆。若比丘置
衣車上,離車二十五肘外靜處宿者,日光未
滅去至明相出時還,尼薩耆,亦如上說。若
比丘畏賊故,於車外過二十五肘藏衣,還車
上宿,日光未滅至明相出時,尼薩耆,亦如上
說。若夜中起大小行,離衣二十五肘內,與衣
合無罪。若車營內以長繩橫斷,為繫牛故,比
丘於繩一邊住,置衣繩一邊,日光未滅至明相
出時,尼薩耆,亦如上說,是名兩道界。


井界者,
比丘與估客共行,於井邊宿,井欄外二十五
肘內,名為井界。衣著井欄上,比丘去井過二
十五肘,日光未滅去至明相出時,尼薩耆,亦
如上說。若畏賊故,藏衣井外過二十五肘,來
井邊宿,日光未滅去至明相出時還,尼薩耆。
若藏衣井半龕中,於井上宿,日光未滅去至
明相出時,尼薩耆。若繩連衣著身宿者,不犯。
置衣井底、於井上宿,置衣井上、井底宿,亦復
如是。若夜暫垂手脚井中,與衣合者無罪,是
名井界。


樹界者,於樹一切枝葉外二十五肘
為樹界。若比丘置衣樹下,過二十五肘外,日
光未滅去至明相出,應如上說。若比丘樹下,
畏賊藏衣樹外過二十五肘,日光未滅去至
明相出時還,尼薩耆。日光未滅去至明相未
出還,不犯;日光滅去至明相出還,不犯。若夜
中暫到衣所,與衣合不犯。若置衣樹上、樹下
宿,若置衣樹下、樹上宿,日光未滅去至明相
出時,尼薩耆。若繩連著身者無罪,是名樹界。
園界亦如是。


連蔓界者,若蒲萄蔓架、不破蔓
[008-0297b]
架、不樓藤蔓架、瓠蔓架、解脫花蔓架,如是
一切蔓架外各二十五肘,名為速蔓界。比丘
與估客共道行,至此蔓下宿,比丘求靜處,置
衣蔓架底,出二十五肘外,日光未滅去、明相
出時還,尼薩耆。日光滅去、明相出還,無罪;
日光未滅去至明相未出還,無罪。若畏賊故
藏衣二十五肘外,於蔓架底宿,日光未滅去
至明相出時,如上說。若夜中大小行暫到衣
所,與衣合無罪。若著衣蔓架上、在下宿,著
衣蔓下、在上宿,亦復如是。若繩連身者無罪。
是名連蔓界。


暫宿界者,客舍中種種雜人,比
丘於中止宿。客舍主言:「此中畏賊,各自警備。」
比丘問客舍主言:「長壽!何處牢固?」客舍主
答言:「閣上牢固。」或言:「閣下牢固。」比丘藏衣
閣下、於閣上宿,或置衣閣上、於閣下宿,日光
未滅去至明相出時還,皆尼薩耆,如上說。若
是中梯隥道通者,不犯。若比丘道行至天
祠中宿,天祠主言:「此中畏賊盜,各自守備。」
比丘問:「天祠主!何處牢固?」天祠主言:「若舍
裏牢固、若舍外牢固。」比丘便置衣舍內,自
於舍外頭,首向戶而臥,日光未滅去至明
相出時,尼薩耆,如上說。若戶鉤在比丘邊
者不犯。比丘道行於空聚落中宿,置衣第一
房,自於第三房宿者,日光未滅去至明相出,
如上說。若一切房盡有比丘者,不犯。若羯磨
作界,若籬牆、溝渠圍繞,若水圍遶者,不
犯。是名暫宿界。


船界者,若比丘載船上水、下
水,船上有眾多住處。若比丘住處、若外道住
處,比丘住處不牢密故,持衣寄外道住處,
[008-0297c]
日光未滅去至明相出時還,尼薩耆,亦如上
說。若外道聽自在置衣物者,不犯。若船著岸
者,比丘置衣船上,離船過二十五肘外,日光
未滅至明相出時,如上說。若船上畏賊,持衣
上岸二十五肘外藏,還船上宿,日光未滅至
明相出時,尼薩耆。夜中大小行暫詣衣所者,
與衣合不犯。若比丘浣衣,於船上曬,風鼓衣
盡外向,經宿者尼薩耆。若夜中風吹衣暫入
船內者,不犯。若曬衣時,半在船內、半在船外
者,尼薩耆,不可截故盡捨,是名船界。


家內界
者,若兄弟二人共一家住,於家中別作分
齊。若兄不聽弟入、弟不聽兄入,若比丘在
兄分齊內、衣在弟分齊內,日光未沒至明相
出者,如上說。若兄弟語比丘言:「俗人自違,
於法不礙,任意住止。」者,爾時隨意置衣,無
罪。若比丘至白衣家宿,畏賊故,問白衣:「何
處牢固?」答言:「舍內牢固。」比丘置衣舍內,於舍
外宿,日光未滅至明相出時,如上說。若夜於
孔中暫內一手屋內者,不犯。是名家內界。



界者,若四聚落界相接,比丘衣枕頭臥,比丘
頭在一界,兩手各在一界,脚在一界,衣在頭
底,衣離頭者,尼薩耆。若夜中手脚暫到衣所
者,不犯。若車於此四界上住,車軛在一界、車
後在一界、左輪在一界、右輪在一界,若置衣
車前、車後宿,置衣車後、車前宿,置衣車左、車右宿,置衣車右、車左宿,日光未滅去至明相
出時,尼薩耆;日光滅已去至明相出時還,不
犯;日光未滅去至明相未出還,不犯。是名並
界。


聚落界者,若比丘著上下衣入聚落,有主
[008-0298a]
人語比丘言:「我今夜欲供養形像作福德,比
丘當助我料理之。」是比丘即助莊嚴形像,
懸繒花蓋敷置床座,至日沒時比丘報主人
言:「日暮還精舍。」是主人慇懃留比丘宿,若彼
住處諸比丘有長衣者,應暫借受持。若無者,
隨近有諸比丘住處者,應從彼借。若無比丘,
有比丘尼住處者,亦從彼借。若無者,是處俗
人若有衣被者,應從借作淨,安施紐,然後
受持。若無是事,後夜分城門開者,當疾還寺,
莫踰城出。到精舍,門猶未開者,當索開門。若
不得開者,應住門屋底。若無門屋者,應內手
著孔中。孔有二種,若門孔、若水瀆孔。若門無
孔者,於水瀆孔中、若內手、若內脚,莫先內
手脚,脫有蛇蝮應先以杖驚之,然後內手與
衣合。若無水瀆者,應踰垣牆入,應作相令
內人識,莫令內人疑是賊,相驚動也。若不得
入者,當疾捨衣,寧無衣犯越比尼罪,以輕易
重故。若比丘於精舍內浣衣,懸當垣牆上
曬。若夜風吹出垂著垣牆外者,犯尼薩耆。在
內者不犯,以不可截故盡應捨。若比丘於精
舍外脫衣,熱作忘衣在外,夜憶即出求之不
見。晨朝出看,見衣去夜行迹二十五肘內者,
不犯;二十五肘外者,尼薩耆。是名聚落界。



菴婆羅樹界者,佛在舍衛城,時有一婆羅門,
能種菴婆羅樹。是婆羅門聞沙門瞿曇在舍
衛城,具足一切知見,有所問者皆能記說,作
是思惟:「我今當往問種菴婆羅樹法,云何種
菴婆羅樹,能使根莖堅固枝葉茂盛,花果成
就扶踈生長,不相妨礙?」作是念已,詣世尊所,
[008-0298b]
共相問訊已,於一面坐,白世尊言:「沙門瞿
曇!云何方便種菴婆羅樹,能使根莖堅固枝
葉茂盛,花果成就扶踈生長,不相妨礙?」時
世尊告婆羅門言:「以五肘弓量七弓種一樹,
如是種者,能令彼樹根莖堅固枝葉茂盛,花
果成就扶踈生長,各各不相妨礙。」時婆羅門
歡喜,便作是言:「善哉!沙門瞿曇,知種殖法,
真一切智。」從坐起而去。婆羅門去不久,佛告
諸比丘:「是婆羅門今大有所失,應問者不問,
不應問者問。若彼問苦習義者,可得道
迹。雖然,彼婆羅門今於我所發歡喜心,亦為
大有所得。」爾時優波離知時而白佛言:「世尊!
已聞菴婆羅樹分齊,今復請問:若有處所城
邑聚落界分,不可知者。若欲羯磨,應齊幾
許,名為善作羯磨?使令異眾僧各各相見而
得成就羯磨,不犯別眾耶?」佛告優波離:「五肘
弓量七弓種一菴婆羅樹,齊七菴婆羅樹,相
去爾所作羯磨者,名善作羯磨。雖異眾相見
而無別眾之罪,是名為七菴婆羅樹界。」若比
丘離衣宿已,應白持律能羯磨者,言:「長老!我
與是衣別宿,應捨。長老!為我作羯磨。」羯磨法
如上過十日衣中說。是故說:「若比丘衣已竟,
迦絺那衣已捨,若三衣中,若離一一衣餘處宿,除僧羯磨,尼薩耆波夜提。」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尊者阿那律於
阿耆羅河邊住,得一小段衣,與眾多比丘俱,
詣阿耆羅河邊水灑引令長廣。爾時世尊於
自住處沒,當阿耆羅河邊現。知而故問阿那
律:「汝作何等?」答言:「世尊!得一小段衣,尺量
[008-0298c]
不足,欲引令長廣。」佛語阿那律:「汝頗有更得
衣望處不?」答言:「有。」世尊問:「何時可得?」答言:「一
月。」佛言:「從今日聽不足衣有衣望處者,停至
一月為滿足故。」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比
丘盡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衣已竟,
迦絺那衣已捨。若得非時衣,比丘須衣應取,
疾作衣受。若不足者,有望處為滿故,聽一月
畜。若過畜者,足不足,尼薩耆波夜提。」


衣竟者,
三衣已成,亦名衣竟;不受迦絺那衣,亦名衣
竟;已捨迦絺那衣,亦名衣竟。浣染竟,亦名
衣竟。


已捨迦絺那衣者,有十事捨,如上說。



者,若男、若女、在家、出家人邊得衣也。


非時者,
若受迦絺那衣,有七月名非時;若不受迦絺
那衣者,有十一月是名非時。於此非時中得
衣,是名非時衣。


衣者,如上說。


須者,是比丘
實須衣也。


即取疾成受,持作而少不足者,停
至一月。一月者三十日,齊是應畜,為求滿足
故。


有望者,是比丘實聞有得衣處,待令滿
足,得至一月畜。過是一月畜者,尼薩耆波
夜提。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僧中捨,波夜
提懺悔;不捨而悔,犯越比尼罪。波夜提者,如
上說。


若比丘前十日得有望衣,無望衣、微小望衣、無力望、羸望。因生望、斷望、更起餘
望,此皆無事停。若得此衣滿足已,半作淨、
半不作淨,是中作淨者,名善作淨;不作淨
者,過十日尼薩耆。若比丘於前十日中,若得
居士衣、若糞掃衣,不自作不教作、不受持不
作淨,彼衣若作、若不作,衣及衣餘前十日過,
尼薩耆。若比丘前十日中得衣,若故衣、若納
[008-0299a]
衣,是比丘得已,不自作不教作,乃至過前十
日者,尼薩耆。若比丘中十日中得衣,若以
染淨、若未淨,是比丘得是衣,不自作不教
作、不受持不作淨,彼若作衣、若不作,衣及衣
餘中十日過,尼薩耆。若比丘中十日得衣,若
得應法衣、不應法衣,取已不自作不教作,乃
至過中十日,尼薩耆。若比丘後十日中得衣,
應作一衣而欲作二衣,餘比丘語是比丘言:
「長老!是先欲作一衣,今何故作二衣?今應如
先作一衣。」是比丘得衣已,不自作不教作,乃
至過後十日,尼薩耆。若比丘後十日中得衣,
欲作小割截衣,而作大割截衣,餘比丘語是
比丘言:「長老!本欲作小割截衣,今何以作大
割截衣?應如本作。」是比丘得衣,不自作不教
作、不受持不作淨,若作、若不作,衣及衣餘過
後十日,尼薩耆。若比丘前十日得衣,應即前
十日作,中十日得衣,應即中十日作,後十日
得衣,應即後十日作。若比丘前十日,五日已
過得望衣;前十日中、後五日;中十日、前五日,
此十日應作衣。若比丘中十日、前五日已過
得望衣,應中十日後五日、後十日前五日,
此十日應作衣。若比丘後十日前五日已
過得望衣,即應此五日中應作衣。若比丘
後十日中六日已過得望衣,應四日中作。七
日已過得衣,三日應作。八日已過得衣,二
日應作。九日已過得衣,一日應作。十日得衣
即日應作。作衣時應餘人相助,浣染牽截絣
篸却刺,刺橫刺長,刺緣施紐煮染染衣,作
淨已受持。若一日恐不竟者,麁行隱令竟,
[008-0299b]
受持後更細刺。是故世尊說:「若比丘衣已
竟,迦絺那衣已捨,乃至足不足,尼薩耆波夜
提。」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優鉢羅比丘尼因緣
應廣說,時優鉢羅比丘尼,以僧祇支與尊
者阿難陀,是衣垢膩不淨。阿難陀持是衣,泥
塗日中曬,佛知而故問:「阿難陀!汝作何等?」答
言:「世尊!是優鉢羅比丘尼與我此僧祇支垢
膩不淨,塗泥而曬。」佛問阿難陀:「汝與直貿易不?」答言:「不與。世尊!」佛告阿難陀:「應當與貿
易,母人少利。」阿難陀不欲與,佛語阿難陀:「何
以不與?」阿難陀白佛:「與何物?」佛語阿難陀:
「王波斯匿所施劫貝,長十六肘廣八肘者與
之。」阿難陀猶故不與,如《劫貝契經》廣說。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時善生比丘尼
將徒眾皆著弊壞衣,禮世尊足。佛知而故問:
「諸比丘!此何等比丘尼,著弊壞衣而來詣
我?」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是善生比丘尼。」佛
問諸比丘:「是善生比丘尼為得衣故不著?為
無衣耶?」諸比丘言:「但得,已持與優陀夷。」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時偷蘭難陀比
丘尼將徒眾,皆著弊壞衣來詣世尊,頭面禮
足。佛知而故問諸比丘:「此何等比丘尼,著弊
壞衣而來詣我?」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是偷
蘭難陀比丘尼。」佛問諸比丘:「是偷蘭難陀比
丘尼,為得衣故不著?為不得衣故不著。」
諸比丘言:「但得,已持施阿難陀。」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時蘇毘提比丘
尼將徒眾,皆著弊壞衣來詣世尊,頭面禮足。
[008-0299c]
佛知而故問諸比丘:「此何等比丘尼,著弊壞
衣而來詣我?」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是蘇毘
提比丘尼。」佛問諸比丘:「是蘇毘提比丘尼為
得衣不著?為不得衣耶?」諸比丘言:「但得,已持
施善解比丘。」


復次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有失利摩比丘
尼將徒眾,皆著弊壞衣來詣世尊,頭面禮足。
佛知而故問諸比丘:「此何等比丘尼,著弊壞
衣來詣我所?」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是失
利摩比丘尼。」佛問諸比丘:「是失利摩比丘尼,
為得衣不著?為不得衣耶?」諸比丘言:「但得,已
持施僧。」佛問諸比丘:「若親里比丘尼著如是
弊壞衣者,是親里比丘應取彼衣不?」答言:「不
取。」世尊復問:「若親里比丘尼自衣弊壞,持
衣物與親里比丘不?」答言:「不也。世尊!」佛言:
「是故比丘!不應從非親里比丘尼邊取衣,除
貿易。」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比丘皆悉令
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
重聞。若比丘從非親里比丘尼取衣,除貿易,
尼薩耆波夜提。」


比丘者,如上說。


非親里比丘
尼者,非父親相續、非母親相續,是名非親里
比丘尼。一親里、多非親里,多親里、一非親
里,沙彌尼親里、比丘尼非親里,沙彌尼非親
里、比丘尼親里,是中得衣,犯;離此二眾,無罪=非【元】罪罪。


衣者:欽婆羅衣、劫貝衣、憍舍耶衣、芻
摩衣、舍那衣、麻衣、軀物提衣。


取者,受彼
施也。


除貿易者,佛說若貿易無罪。


尼薩耆波
夜提者,是衣應僧中捨,波夜提,懺悔。不捨衣
而悔者,得越比尼罪。波夜提者,如上說。


非親
[008-0300a]
里比丘尼,自與使受、使與自受、自與自受、
使與使受。自與使受者,比丘尼自手與衣,比
丘遣使受。使與自受者,比丘尼遣使持衣與
比丘,比丘自受。自與自受者,比丘尼自與
衣,比丘自受。使與使受者,比丘尼遣使持衣
與比丘,比丘遣使受。


若比丘從非親里比丘
尼取衣,許貿易,不與、不教與、不自語、不教
人語、還本衣、截本衣、減與、與異物、離見聞處、
離界,是比丘得,波夜提罪。不與者,自不與。不
教與者,不教他人與。不自語者,不自語比丘
尼言:「後爾許時當與汝衣。」不教語者,不使他
人語比丘尼言:「後爾許時當與汝衣。」還本衣
者,還比丘尼先衣,是不應與,應與餘衣。截
者,截本衣還彼,是不名貿。減與者,得彼全衣
已,與減小衣,是不名與,應與全足衣。與異
物者,取彼衣已與鉢、若小鉢、若鍵鎡,若以
飲食及餘物與,是不名貿,應與衣也。離見聞
處者,若比丘取非親里比丘尼衣已,不與直、
不教與、不自語、不教語、捨去、離見聞處,波夜
提罪。離界者,若比丘取非親里比丘尼衣已,
不與直、不自與、不教與、不自語、不教語、捨去、
出界二十五肘,波夜提。若比丘取非親里比
丘尼衣已,不與直、不自與、不教與、不自語、不
教語;若坐、若臥、若入定、皆得波夜提罪。若非
親里比丘尼,與知識沙彌衣,作是言:「沙彌!我
與汝是衣。汝持是衣,與某甲比丘,可得福德。」
比丘取者,無罪。如是沙彌尼、式叉摩尼、優婆
塞,乃至諸優婆夷言:「我與汝此衣。汝持此
衣施與尊者某甲比丘,可得功德。」比丘取者,
[008-0300b]
無罪。若比丘尼語比丘言:「借尊者此衣,隨意
著。」比丘得著,乃至破還,無罪。若眾多比丘尼
與一比丘衣,是一比丘應各各與眾多比丘
尼貿衣,亦得以一衣與眾多比丘尼,語言:「姊
妹!通貿衣。」一比丘尼若別與眾多比丘衣,
眾多比丘應各各別與一比丘尼貿易衣,
亦得共與一衣,語言:「姊妹!此衣通貿衣。」
若眾多比丘尼與眾多比丘衣,眾多比丘應
還與眾多比丘尼貿衣。若一比丘尼與一比
丘衣,一比丘應還與一比丘尼貿衣。若比丘
尼與比丘,若鉢、若小鉢、若鍵鎡、若飲食,及
餘小小物,盡得取,無罪。是故說:「若比丘從非
親里比丘尼取衣,除貿易,尼薩耆波夜提。」
《摩訶僧祇律》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