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28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會解-唐宋-九師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卷第十二        𨗿二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
灌十方微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彼諸
如來亦於五體同放寶光從微塵方來灌佛
頂并灌會中諸大菩薩及阿羅漢林木池沼
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糸*系]網是諸大眾得
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即時天雨百寶
蓮華青黃赤白間錯紛糅十方虛空成七寶
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時不現唯見十方
[012-0449b]
微塵國土合成一界梵唄詠歌自然敷奏。」


【孤山曰寶光交照表自他之理互融林木
演音顯依正之性不二印前所證盡契佛
心溫陵曰前說圓通之法此顯圓通之瑞
而應之也諸佛五體同放寶光者表證性
明極則寶覺圓融全體發現也互相灌頂
者頂為圓極之相表諸佛證性圓極若此
會中菩薩羅漢即二十四聖之儔佛光亦
灌其頂者印其脩證等無優劣也林木池
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者圓通既現前則
[012-0450a]
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無非悟入
之處無非圓通之理也大眾普獲金剛三
昧者因此皆能破惑障悟圓通也天雨寶
華空現寶色地隱山河界含塵剎表證圓
通性則無作妙行自然分披寶明空覺自
然發現有為習漏當不復生眾塵廓然無
復隔越也梵唄詠歌自然敷奏者能使法
界永離眾苦常得妙樂也聖人所演圓通
法門奧旨妙利詳悉若此故眾瑞詳而應
之。】
[012-0450b]


「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
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
道方便皆言脩習真實圓通彼等脩行實無
優劣前後差別。」


【吳興曰夫如來藏性元無異乘以根有利
鈍故教分大小約三諦言之則小教所詮
者真也大教所詮者中也而此真中徧在
一切俗諦之上即前所悟十八界及七大
也當知三諦具足名如來藏俗諦不空真
中俱空故二十五聖中凡聲聞所證或析
[012-0451a]
俗見真或體俗見真皆分入空藏也菩薩
所證或離俗顯中或即俗顯中皆全入空
藏也今以藏性融會全分無差即同法華
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决了聲聞法是諸經
之王。】


「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
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
便門得易成就。」


【吳興曰上從證性會同圓通今為逗根令
簡方便性如華屋根如入門若得其門方
[012-0451b]
受其賜世人以觧為證請思最初入道方
便與二十五聖孰為其倫乎。】


「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
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


【吳興曰此下欲簡圓通先明覺性次辨迷
妄後示歸元於歸元中選耳根為易文殊
既與觀音同證故奉慈旨有自來矣。】


「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溫陵曰此人人本來圓通者也吳興曰真
覺之性譬如大海澄湛圓融皆喻寂而常
[012-0452a]
照也復牒圓澄所喻之覺示其本來照而
常寂故曰元妙此類前文性覺妙明本覺
明妙但法喻相叅耳。】


「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孤山曰元明照即上本明之性也真際曰
於彼元明性上妄生照用而形所相有相
當情無相即隱故照性亡吳興曰二說節
公為長盖照字義通真妄溫陵曰性真既
隱空覺遂分根器二界遂因迷頑妄想安
[012-0452b]
立故妄想凝結則成無情國土妄識知覺
則成有情眾生則彼澄妙者莫得而圓莫
得而通矣。】


「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
 况復諸三有」



【溫陵曰牒上以明迷澄圓而成根器融根
器則歸澄圓也大覺海中本絕空有由迷
風飄鼓妄發空漚而諸有生焉迷風既息
則空漚亦滅所依諸有遂不可得而空覺
圓融復歸元妙矣諸三有指微塵國土中
[012-0453a]
三有也吳興曰有漏兼有情三有含情器
長水曰漚滅下如云一人發真歸元十方
虛空悉皆消殞等。】


「 歸元性無二
 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遲速不同倫」



【溫陵曰二十五聖同一圓通所謂無二所
謂多門在乎聖性逆順皆通不容料揀其
如初心遲速異宜故須選擇也孤山曰觀
音耳根則順餘聖諸根則逆盖對此方之
機說也。】
[012-0453b]


「 色想結成塵
 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
 於是獲圓通
 音聲雜語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獲圓通
 香以合中知
 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
 云何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
 云何獲圓通
 觸以所觸明
 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
 云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
 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徧涉
 云何獲圓通」



【溫陵曰憍陳那大迦葉等各因六塵悟圓
而此皆揀去者彼所謂聖性無不通此所
[012-0454a]
謂初心不同倫則凡所不取皆以不宜初
心意取耳根獨宜也今揀六塵以色能起
想結塵使精性不徹聲唯局名句味不該
不徧味意味也伊猶惟也香味觸如文法
塵非相獨意能緣內潛意根故稱內塵孤
山曰問陳那悟聲塵與觀音耳根其義相
類何故文殊簡以為非荅聲是佛語根乃
自心認塵則著他語言觀根則了已心性
是以聞聲亦為所簡。】


「 見性雖洞然
 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
[012-0454b]
 云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
 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
 云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
 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
 云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
 各非圓覺觀
 涯量不[宴-女+六]會
 云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
 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脫
 云何獲圓通」



【溫陵曰鼻闕中交故云支離舌不因味而
能覺了乃為無端吳興曰舌根為識所依
亦名舌入今文語倒但是舌入非無端耳
內身外物能所相觸方有覺觀離中則無
[012-0455a]
故云各非等若謂合中有者其如物非體
知成敵兩立故云𪶬量等湛了終無見如
精了不能徹也以雜亂思於湛了性終無
能見。】


「 識見雜三和
 詰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
 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獲圓通
 鼻想本權機
 只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
 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
 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012-0455b]
 元非徧一切
 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
 何關法分別
 念緣非離物
 云何獲圓通」



【檇李曰論云二和生識謂根境和合識生
其中今言三和者能所合說也溫陵曰三
者和合窮之本自無體故曰非相也普賢
用心聞故能知他方沙界外事此由脩法
界行大因所生非初心能入也孫陀散亂
佛欲攝住其心令觀鼻端此特權機而已
盖真心無住有住則妄矣吳興曰舌識開
悟乃是先曾成就音文之者如富樓那從
[012-0456a]
曠刼來辯才無礙佛教說法成阿羅漢豈
非開悟先成者邪然其所說名句之體且
非出世無漏之法斯亦一非含一切是故
簡之問波離執身次第執心俱得通利今
何但云束身而已荅聲聞執心亦防六聚
七支之非况今言身識在其中矣目連神
通由宿習所得雖云旋湛心光發宣非關
於法分別而現又小乘神通皆是作意緣
物則有離物。】


「 若以地性觀
 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
[012-0456b]
 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
 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
 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
 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
 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
 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
 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
 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
 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
 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
 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
 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
 云何獲圓通」



【溫陵曰持地平填尚涉有為非實聖性月
[012-0457a]
光水觀未離想念難契如如盖如如之理
非覺觀之法故也烏芻瑟摩聞說欲火而
生厭離是厭有也琉璃光觀風性動則與
寂對有對非覺也晦昧為空故云昏鈍彌
勒惟脩識觀而所觀之識念念生滅存心
觀之已妄况獲圓通邪吳興曰勢至念佛
都攝六根所念之境必通三身然其母子
相憶之喻多就應身而說是故指同無常
生滅豈以此因而感常住不生不滅之果
乎已上二十四聖皆由所得圓通本根非
[012-0457b]
此土當根乃為所簡須知簡聖全是簡機
豈文殊之有𢢔心諸聖之有慚德古謂此
等龍門點頟寧不長吁者鄙哉。】


「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
 實以聞中入」



【吳興曰教體應具聲名句文今言音聞者
以聲是實法餘三是假攝假從實故但云
音音即所聞之境聞即能聞之根舉所顯
能而正示聞性故云欲取等溫陵曰聖人
設教隨方不同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
[012-0458a]
佛事或有佛土以佛菩提𣗳而作佛事乃
至或以園林臺觀或以虛空或以寂無說
示如香積佛國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
天人得入律行而此方教體必籍音聞欲
取正定必由聞入者各隨機緣故也盖彼
諸佛土無非利智故機緣默契出乎言象
而堪忍眾生迷本循聲昏惑障重必籍聞
熏聞脩以銷塵除障然後可入然以聞為
入者特得其門而已必期於遺聞反聞然
後為至也夫至於遺聞反聞則佛光明菩
[012-0458b]
提𣗳乃至寂無說示處皆可入矣曹溪少
室固以是為佛事也。】


「 離苦得觧脫
 良哉觀世音
 於恒沙刼中
 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
 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
 出世獲常住」



【溫陵曰初聮總歎觀世言音脫苦與樂也
於沙刼入塵國歎三十二應也得自在施
無畏歎四不思議十四無畏也妙音觀音
歎隨德之名也梵音潮音歎隨名之實也
[012-0459a]
以說法不滯為妙音尋聲救苦為觀音音
性無著為梵音應不失時為潮音末聮總
歎眾德能救世間苦能與出世樂也。】


「 我今啟如來
 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
 十方俱擊皷
 十處一時聞
 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
 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紛無緒
 隔垣𦗟音響
 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
 是則通真實」



【孤山曰口鼻身俱合中知若將身以合方
知句居口鼻上其義方順盖語倒耳吳興
[012-0459b]
曰此明圓通且寄耳用以顯聞性異於五
根也用有時方遠近之量恐未達者謂之
無常故有下文明常真實。】


「 音聲性動靜
 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
 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
 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
 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
 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溫陵曰動靜有無皆屬聲塵耳根圓離不
隨生滅是則常住之真也無聲號無聞指
阿難聞鍾事也縱令下讚顯常性也五根
[012-0460a]
皆待意思有無不常惟耳在夢能聞杵音
是不為不思而無也其為覺觀乃出乎思
惟勝餘根矣。】


「 今此娑婆國
 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
 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
 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
 旋流獲無妄」



【溫陵曰聲論者依聲論明本聞自性以覺
迷本循聲妄取淪替者如阿難者徒事強
記誤落邪思豈非為循聲之所流轉邪使
能旋流返聞則無妄淪矣娑婆學者多徒
[012-0460b]
事強記落邪淪妄不知返本故託阿難以
警之補註曰佛命文殊於二十五行選簡
當根使阿難開悟文殊說偈對佛至此簡
根既畢下乃宣告阿難以及大眾發明旋
倒聞機反聞自性之說是亦密奉如來開
悟之慈旨也後至誠如佛世尊下復結歸
對佛之辭以終偈焉。】


「 阿難汝諦𦗟
 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
 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
 一切祕密門
 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
[012-0461a]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溫陵曰金剛如幻三昧即觀音如來所授
如幻聞熏聞脩金剛三昧也三世諸佛皆
從此出故名佛母孤山曰將聞等謂將汝
循聲之妄聞以持諸佛之言教何不反聞
自性以求觧脫乎上聞能聞之智下聞所
觀之理。】


「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觧脫」



【吳興曰上既警其自聞今乃畧示脩相先
[012-0461b]
指妄聞非無緣生生必籍因因即聲教當
以三慧旋此根境俱令脫粘所脫既銷則
能脫之慧復何名狀。】


「 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華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却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



【溫陵曰見聞幻翳通指妄根也三界空華
通指妄境也以皆妄故聞復則翳除塵銷
則覺淨所以一返源而六觧脫也淨極光
[012-0462a]
達寂照含虛根觧脫也却觀世間猶如夢
事境觧脫也然則摩登正為夢境了不可
得誰能留汝使不觧脫哉。】


「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
 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



【吳興曰幻師譬真如幻作譬隨緣真妄和
合變成六根如諸男女一機即耳根也應
以旋聞聲脫為抽。】


「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
 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銷
[012-0462b]
 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
 明極即如來」



【吳興曰一精明合前幻師妄為能依真為
所依分成等合文可見溫陵曰想塵識垢
應念消亡得妙圓通矣細惑未盡曰餘塵
分證未滿曰諸學惑盡明極即如來矣孤
山曰塵垢等二句登圓初住餘塵等二句
從分至極。】


「 大眾及阿難
 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巳成就
[012-0463a]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来脩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惟觀世音」



【溫陵曰能旋倒妄反聞自性必資此性成
無上道此圓通法門實効也。】


「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刼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非是長脩學
 淺深同說法」



【溫陵曰成就不生不滅涅槃妙心惟耳根
為最餘則佛之威神加被令即巳事而捨
[012-0463b]
塵勞非始終長脩淺深同說之法也欲令
其長脩同說無如觀音法門矣如那律失
明而旋見畢陵觸剌而遺身烏芻厭欲而
登覺持地待佛而銷塵皆即已事而已吳
興曰謂此方所有於諸方便而得悟者由
佛之力也苟他土以餘根為利耳根為鈍
者反顯可知。】


「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刼沉淪
 但以此根脩
 圓通超餘者
[012-0464a]
 真實心如是」



【長水曰如來藏即一體三寶具足無漏性
功德故真實心者文殊指已選圓通之心
也溫陵曰真實心要如是而已。】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
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
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


【長水曰阿難等方悟圓通從耳根入猶未
有證故云明了其家所歸道路吳興曰不
然且第三卷阿難偈云銷我億劫顛倒想
[012-0464b]
不歷僧祗獲法身洎第四卷請入華屋前
云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至第五
卷如來偈後云心目開明歎未曾有及請
圓通又云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
以前兼此凡經五番彰灼領悟何總排云
未有證乎圓師判此為阿難增道理必然
矣應知經家指妙覺菩提涅槃為家真脩
耳根圓通為路若不爾者慶喜之性幾乎
檮味也。】


「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
[012-0465a]
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
離塵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
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


【資中曰莊嚴論觧法眼淨初地見道也若
依圓教即十住初心也孤山曰阿羅漢其
名雖小其證乃圓凖涅槃四依品第四依
人名阿羅漢吳興曰第四卷指登伽方得
三果約圓位收之即七信以前此中若用
四依判位恐升之太高以第四依人住十
[012-0465b]
地故秖應示作聲聞同除四住證阿羅漢
如涅槃中聞常取果之比也按天台釋法
華分別功德品發菩提心初入十信也故
仁王般若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
苦輪海溫陵曰無等等者物無與等而能
與物為等此得妙圓通上同下合之德也
無量眾生皆發是心者因聞是道而希慕
願樂也。】


「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
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
[012-0466a]
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脩行得無
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
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
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
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塲遠諸魔事於
菩提心得無退屈。」


【吳興曰悲欣者悲昔不聞欣今得悟又念
未來眾生未悟故悲觀現前大眾得益故
欣也菩薩四誓以度人為先如來十號以
[012-0466b]
應世為本當知五住究𥁞二死永亡方云
得度今阿難雖深破無明而現居分叚故
曰未度溫陵曰阿難將以是法度人而恐
末劫多難邪魔妄作易退覺心難入正定
故請攝心遠魔安立道塲清淨軌則也。】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
汝所問安立道塲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
諦𦗟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佛告阿
難汝常聞我毘柰耶中宣說脩行三决定義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
[012-0467a]
為三無漏學。」


【溫陵曰三藏之中毘柰耶律藏也此大小
乘戒通稱也小乘稟法為戒粗治其末大
乘攝心為戒細絕其本法戒則無犯而巳
心戒則無思犯也夫能攝心則定由是生
慧由是發三者圓明則諸漏永盡故名三
無漏學此下別示四重則十戒之初[婬-壬+工/山]殺
盜妄四波羅夷為根本重罪所謂其心不
[婬-壬+工/山]其心不偷等者皆使無思犯也攝持軌
則莫尚乎此。】
[012-0467b]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
生其心不[婬-壬+工/山]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脩三昧
本出塵勞[婬-壬+工/山]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
定現前如不斷[婬-壬+工/山]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
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
謂成無上道。」


【溫陵曰眾生皆因[婬-壬+工/山]欲而正性命故纏生
死若欲愛乾枯則殘質不續矣魔亦多智
脩禪為不斷[婬-壬+工/山]故不成聖道帶[婬-壬+工/山]脩禪必
落此類孤山曰犯四重禁罪在地獄今以
[012-0468a]
脩禪之功且落魔鬼等道若約未來輪轉
則應備歷三途。】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
行貪[婬-壬+工/山]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
提路汝教世人脩三摩地先斷心[婬-壬+工/山]是名如
來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淨明誨。」


【溫陵曰諸經戒殺居首為設化以慈悲為
本此經[婬-壬+工/山]戒居首為真脩以離欲為本盖
欲氣麄濁染汙妙明欲習狂迷易失正受
續生死喪真常莫甚於此故須首戒而為
[012-0468b]
清淨第一明誨也觀阿難起教示遭邪染
而厥初發心先厭欲濁至於三漸次中一
一首懲然後身心妙圓獲大安隱十信初
心由欲愛乾枯而慧性圓明遂階等妙諸
世間人由心不流逸澄瑩生明漸乎六天
是故真脩內攝必先離欲也。】


「是故阿難若不斷[婬-壬+工/山]脩禪定者如蒸沙石欲
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
本沙石成故汝以[婬-壬+工/山]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
皆是[婬-壬+工/山]根根本成[婬-壬+工/山]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
[012-0469a]
來涅槃何路脩證必使[婬-壬+工/山]機身心俱斷斷性
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
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溫陵曰機者[婬-壬+工/山]心所自發斷性不無觸機
則發矣波旬魔名。】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
其生死相續汝脩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
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
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
夜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义彼諸鬼
[012-0469b]
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
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
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
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
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
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柰何如來滅度之
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


【孤山曰問諸律並明魚肉為時食惟楞伽
涅槃及今經悉唱斷肉何邪荅說法被機
事有頓漸定慧既爾戒律亦然故梵網頓
[012-0470a]
制對別圓機久斷食肉但鹿苑以來毘尼
漸制對藏通機故開三淨化道將終則[冰-水+〡*ㄆ]
漸歸頓於是三經俱唱斷肉楞伽且制藏
通菩薩此經則兼制三乘故下云清淨比
丘及諸菩薩不蹋生草等洎至涅槃更獨
制聲聞殷勤告示矣問梵網戒中菩薩元
制食肉何於楞伽方等始言此後菩薩不
得食肉邪荅藏通菩薩無別戒律同稟二
乘萹聚耳故於楞伽及以今經例皆唱斷
也五淨肉者律明三淨不見為我殺不聞
[012-0470b]
為我殺不疑為我殺今言五者加自死鳥
殘二也涅槃九種淨肉即於三淨各開正
罪及前後方便也檇李曰淨肉又除人蛇
象馬驢狗獅子狐猪獼猴十種之外盖此
十種縱不見不聞而殺亦不可食也溫陵
曰不見不聞等為五神力所化本無命根
名淨此乃小乘權宜若真慈真脫皆在所
斷婆羅門淨行通稱也西方四姓以婆羅
門為上故彼五天悉號婆羅門國僧亦號
為婆羅門也。】
[012-0471a]


「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
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
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
界汝教世人脩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
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
不斷殺脩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
大呌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清淨比
丘及諸菩薩於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
云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


【溫陵曰脩禪避罪反乃行殺塞耳避人反
[012-0471b]
乃高聲是欲隱彌露也不故蹋不故拔仁
慈之至猶及草木况食眾生肉邪。】


「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糸*系]綿絹帛及是此土靴
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脫酬還
宿債不遊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為彼緣
如人食其地中百穀足不離地必使身心於
諸眾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說
是人真觧脫者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
說即波旬說。」


【溫陵曰東方不無裘毳西土不無緣綿各
[012-0472a]
以多分言也酬還宿債不遊三界者上句
當在下譯人語倒也足不離地者劫初之
人體有飛光足若御雲由乎食地肥㗖香
稻故其體堅重而足不離地也身血肉骨
髓也身分裘毳乳酪也身服食心貪求故
曰二途必須併斷也。】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
其生死相續汝脩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
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
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
[012-0472b]
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
道。」


【溫陵曰不與而取皆為偷盜分越所酬猶
徵其剩况乃盜取得無反徵此所以生死
相續也邪道奸欺故偷者必落其類。】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
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巳得上人法詃惑
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我教比
丘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
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徃還去
[012-0473a]
巳無返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
種業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
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


【溫陵曰方法也僧祇律云乞食謂之分衛
謂分施眾僧衛護道力肇法師云乞食畧
有四意一為福利眾生二為拆伏憍慢三
為知身有苦四為除去滯著今經令其捨
貪不自熟食即除去滯著也成菩提道即
衛護道力福利眾生也知身為倘寄知世
為旅泊無事畜藏無所顧戀皆所謂循方
[012-0473b]
也不能循方而貪饕造業是敗法毀則故
號賊人雖服佛之服而不淨活命是假我
衣服裨附佛法以貪販利養而已。】


「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决定脩三摩提能
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
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
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
是人於法巳决定心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
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
無異。」
[012-0474a]


【孤山曰盜者取他依報資於已身今損正
報以供上聖故能翻破無始盜業溫陵曰
一切難捨無過已身難捨能捨則自餘貪
愛决能棄捨故曰是人於法已决定心苟
能捨身而心不决捨則徒增業苦無益於
道故下云必使身心二俱捐捨也佛為宿
詬比丘可食馬麥故證果後於毘蘭邑食
之示宿債必酬也。】


「汝教世人脩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
佛世尊第三决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
[012-0474b]
斷偷脩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厄欲求其
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若諸比丘衣鉢之餘
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
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必使身心二俱
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
說廻為巳觧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溫陵曰衣鉢不畜視毀如讚此於利害二
途身心俱捨也身肉骨血與眾生共則不
私其身不顧其生又捨之至也行能至此
[012-0475a]
則其心不偷可知矣阿含稱所畜物可以
資身進道薩婆多論許百物各可畜一皆
不了義也。】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
[婬-壬+工/山]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
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
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巳得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
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
顛迦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
[012-0475b]
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溫陵曰於四果十地未得謂得名大妄語
貪其供養求巳尊勝名愛魔妄起邪見謂
巳齊聖名見魔皆大妄也一顛迦即一闡
提貝多羅𣗳以刀斷則不復活喻大妄人
永絕善根三苦海者三途也。】


「我滅度後勑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
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
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壬+工/山]女寡
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
[012-0476a]
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
佛密因輕言未學惟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
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脩三摩
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
第四决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
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
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塲於四威儀一切行
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
妄號帝王自取誅滅况復法王如何妄竊因
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
[012-0476b]
成就。」


【溫陵曰我教比丘下牒未得謂得求已尊
勝之事而深責也淨名曰直心為道塲無
虛假故四儀行住坐臥也左傳噬臍謂終
莫能及也今之自稱得上人法者多矣宜
以經言為誡。】


「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
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
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溫陵曰向以迂曲故終莫成就此能絃直
[012-0477a]
故印其成就也上明四重戒竟初標三學
而終止四戒者定慧已備前文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卷第十二
[012-047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