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28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會解-唐宋-九師 (master)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觧敘     綿一


師子林沙門  惟則


首楞嚴經者諸佛之慧命眾生之達道教網
之宏綱禪門之要關也世尊成道以來五時
設化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求其總攝化機直
指心體發宣真勝義性簡定真實圓通使人
轉物同如來彈指超無學者無尚楞嚴矣釋
其名則一切事究竟堅固即所謂徹法底源
無動無壞而如來密因菩薩萬行靡不資始
乎此而歸極乎此耳考其所詮則談圓理以
[001-0163b]
明真性開圓行以示真脩其性也體用雙彰
其脩也果因一契原始要終了義之說也良
由諸脩行人背真向妄不成無上菩提或愛
念小乘得少為足或欲漏不除畜聞成過故
阿難以多聞邪染為緣浚發大教而世尊首
告之曰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
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
轉又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
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斯一經
理行之大本也歟由是破七處攀緣別二種
[001-0164a]
根本因見顯心因心顯見雖心見互顯而正
顯在心如以盲人矚暗喻見非眼屈指飛光
驗見不動印觀河之非變比垂手之無遺辨
於八還擇於諸物非舒非縮無是無非使悟
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聞見耳既悟妄為尚
疑混濫故又破自然因緣示見見之非見合
別業同分指見妄之所生且以一人例多人
以一國例諸國總顯器界根身同一妄耳自
淺而深自狹而廣雖多方顯妄而所顯惟真
故又舉陰入處界廣及七大融會入於如來
[001-0164b]
藏性使悟物我同根是非一體妄無自性全
體即真凡十界依正之相皆循業發現而已
既悟即真尚迷循發故又荅山河大地之難
深窮生起之由譬虛空不拒諸相發揮顯真
妙覺明圓照法界一多互應小大相容即體
即用非俗非真至于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則
藏心妙性不涉名言矣復引照鏡狂走喻妄
無因結責多聞勸脩無漏通而言之皆圓理
也理觧雖圓非行莫證故又明二决定義初
審因地發心伏斷無明為脩行之要次審煩
[001-0165a]
惱根本意擇圓根為發行之由於是定六根
優劣令一門深入擊鐘驗常綰巾示結陳二
十五聖所證法門勑選耳根為初心方便而
又教以攝心軌則安立道塲遂聞四重律儀
頂光神咒通而言之皆圓行也乃至由三增
進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雖談證位未𥁞
行因下而戒業習於七趣情想防禪定於五
陰魔邪無非行門之事必期於圓滿菩提歸
無所得始得名為究竟堅固之證也然則依
究竟堅固之理立究竟堅固之行脩究竟堅
[001-0165b]
固之行證究竟堅固之理楞嚴教旨大抵如
是是知教行理三悉號楞嚴了義之說莫此
加矣科經者合理行為正宗離正宗為五分
一見道二脩道三證果四結經五助道謂見
道而後脩道脩道而後證果此常途之序固
爾究論上根脩證如發明藏性之後謂不歷
僧祇獲法身請入華屋之前謂疑惑銷除心
悟實相之類又豈局於常哉大哉教乎夫欲
發真歸元明心見性者於此宜𥁞心焉然是
經無教不收無機不攝或言偏意圓或名同
[001-0166a]
體異昧劣之士有所不達弘經者思所以達
之從而為之觧自唐而宋觧者凡十餘家始
余見長水璿師孤山圓師𣵪潭月師溫陵環
師之說又閱吳興岳師之集併得興福慤資
中沇真際節檇李敏諸師之意無不大同惟
所見或各從一長乃不能不小異遂使行者
泣岐莫辨良導則不達之患不在彼而在乎
此矣今余會諸家要觧以通大途異不公乎
眾者節之異而互通者互存之互為激揚者
審其的據而取之間有隱略乖隔處則又附
[001-0166b]
巳意目為補註若合殊流同歸于海故為之
會觧意道本無言非言不顯佛不得已而言
矣言有不達道無以明則諸師之言亦不容
其巳也言既多而不同去道轉遠則會觧者
又豈容其自巳哉觧既會矣庶幾覽者因會
觧以知人之言因人言以知佛之言佛言知
矣究竟堅固者得矣曰行曰理曰教曰禪曰
達道曰慧命皆剩語矣況所謂觧與會哉。



至正二年壬午佛成道日廬陵沙門惟則述
于姑蘇城中之師子林
[001-0167a]


昔天台智者大師聞西域有是經夙夜酉
望願見而未及見也唐武后長安末般剌
密帝三藏始持梵本自南海至廣州會宰
相房融知南銓在廣請就制止寺譯出而
筆受之中宗神龍元年乙巳五月廿三日
經成謄寫入奏適朝廷多故未遑頒行有
神秀禪師入內道塲見所奏本傳寫歸荊
州度門寺時慧振法師訪度門而得之經
始傳天寶十年西京興福寺惟慤法師復
於故相房融家得其筆受之本始作䟽觧
[001-0167b]
而廣傳之繼是則有長水孤山吳興諸公
遞相發明而觧益詳矣然學者或困於詳
而莫能徧探今師子林天如禪師會觧一
出則不待徧探而眾羙具在不勞辨覈而
群疑自消誦習之便莫便於是矣愚與師
遊從既久自其搜括諸家叅酌去取凡三
年而會觧成皆愚所目擊盖亦頗知其深
有功於是經者也茲因募眾梓以流通乃
復紀經來之嵗月云。
臨川沙門克立題


會解所引教禪諸師名目


[001-0168a]


年代未詳姑據所開而列。



* 興福法師諱惟慤
* 資中法師諱弘沇
* 真際法師諱崇節
* 檇李法師諱洪敏
* 長水法師諱子璿
* 孤山法師諱智圓
* 吳興法師諱仁岳
* 泐潭禪師諱曉月
* 溫陵禪師諱戒環


開經偈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觧如來真實義」



[001-0168b]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會觧卷第一
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房融筆受
師子林沙門 惟則 會觧


【溫陵曰如來果體其體本然何假密因菩
薩道用其用無作孰為萬行無因無行無
脩無證無了不了大小名相一切不立此
[001-0169a]
真首楞嚴究竟堅固者也特以眾生如來
隱於藏心非密因不顯眾生菩薩淪於七
趣非萬行不脩覺皇於是示之以大法使
不迷於小道而默得乎無外之體喻之以
佛頂使不滯於相見而妙極乎無上之致
指如來密因使明本妙心知三世諸佛皆
依此為初因明脩證了義使悟究竟法知
一切聖人皆依此而證果乃至具足菩薩
萬行一切事法無不究竟至於實相堅固
不壞故名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
[001-0169b]
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經即能詮之文而巳
詮猶筌也知經為筌則從而釋之者皆筌
也非魚也學者慎勿執筌為魚然後首楞
真經可得矣補註曰梵語首楞嚴乃大定
之總名也此翻一切事究竟堅固古師云
未脩此定一切事法宛尓差殊為法所縛
得此定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切事法
當處寂滅即是常住心性故云究竟堅固
如法華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韶國
師云心外無法滿目青山亦此義也上畧
[001-0170a]
釋經題竟若其翻譯筆受等來歷及分門
科判之類諸師既有明文茲不繁引。】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溫陵曰如是之法我從佛聞此集者因佛
立言證法有所授而巳不必他說一時之
語亦因佛立諸經通用故不定指也孤山
曰室羅筏或云舍衛新翻豊德以國豊四
德一貨財二欲境三多聞四觧脫祇具云
祇陀正云逝多此翻戰勝太子之名也生
[001-0170b]
時父王與外國戰勝因立美號即須達為
之買園造立精舍以施佛者桓即林也比
丘含三義乞士破惡怖魔也長水曰千二
百五十人者初度陳如等五人次度三迦
葉兄弟兼徒一千次度舍利弗目犍連各
兼徒一百次度耶舍長者等五十人經舉
大數故減五人此眾並先事外道勤苦累
劫一無所證纔遇佛即得上果故感佛恩
常隨佛化為常隨眾也補註曰會觧之例
不以人品年代先後為次第盖於諸家之
[001-0171a]
觧互有去取但以所取之觧隨經文先後
而插入焉觧之同者不重取貴在一路貫
通如出一人之口而巳。】


「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
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
毘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
來越諸塵累。」


【孤山曰無漏者內冥中道不漏落二邊也
凖涅槃四依品十地菩薩名阿羅漢溫陵
曰華嚴歎眾住一切菩薩智所住境護持
[001-0171b]
諸佛正法之輪所謂佛子住持也法華歎
眾盡諸有結心得自在所謂善超諸有也
能於國土成就威儀者隨剎現身正容悟
物也從佛轉輪妙堪遺囑者道能助化德
足利生也而又嚴毘尼而作範示應身而
度生意非利彼一時直欲拔濟未來使皆
超諸有塵累耳此阿難同列之德也凡經
序眾皆隨緣起此經以阿難起教示墮淫
室疑若未能住持佛法善超諸有虧威儀
汙戒律不堪遺囑度生拔濟未來故因歎
[001-0172a]
同列之德以顯阿難示迹實無虧汙意在
拔濟也。】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
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
等而為上首。」


【長水曰舍利此云鶖也弗即子也其母名
舍利以其眼黑白分明轉動流利如之故
連母為名目犍連姓也此云采菽氏名拘
律陀此云無節𣗳摩訶拘絺羅此云大膝
乃舍利弗之舅常論勝姉姉懷鶖子論即
[001-0172b]
不勝知懷智人寄辯母口遂徃南天學十
八經無暇剪爪號長爪梵志學畢還家而
甥巳為佛弟子起大憍慢徃佛所奪之佛
令立論義墯負媿得法眼淨成阿羅漢獲
四辯才富樓那父名此云滿彌多羅尼母
名此云慈今連父母名召云滿慈子須菩
提云空生生時庫藏皆空占者云既善且
吉故亦云善現善吉優波尼沙陀此云塵
性空孤山曰諸經列名不同尚年臘則先
陳如尚聲德則先鶖子今從尚德之例也。】
[001-0173a]


「復有無量辟支無學并其初心同來佛所属
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咨決心疑欽奉
慈顏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坐宴安為諸會
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
徧十方界恒沙菩薩來聚道塲文殊師利而
為上首。」


【長水曰辟支具云辟支迦羅此云獨覺亦
云緣覺獨但自悟緣依教悟獨覺自分二
類其利根者曰麟喻喻麟之獨出無佛世
觀物變易自覺無生其鈍根者曰部行亦
[001-0173b]
出無佛世部黨而行師徒訓化也緣覺依
佛教觀十二緣作流轉還滅二種觀法者
也資中曰此是部行遇佛回向者吳興曰
并其初心正似師徒共集實部行也孤山
曰自恣律開三日七月十四十五十六也
溫陵曰自有愆失恣任僧舉曰自恣九旬
禁足莫由覲佛故於休夏咨決心疑自恣
決疑皆所以孝九旬德業也欽奉如來而
稱慈嚴者慈以恩言嚴以威言宣示深奧
所以為楞嚴發起如法華以無量義為發
[001-0174a]
起也迦陵頻伽仙禽也其音和雅佛音如
之文殊此云妙德表根本智楞嚴會上為
擇法眼故居上首也。】


「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
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
大菩薩。」


【孤山曰波斯匿此云勝軍溫陵曰匿王舍
衛國王也宮掖王之內庭也於內庭延佛
敬之至也。】


「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
[001-0174b]
勑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惟有
阿難先受別請遠遊未還不遑僧次既無上
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
執持應器於所遊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
後檀越以為齋主無問淨穢剎利尊姓及旃
陀羅方行等慈不擇微賤發意圓成一切眾
生無量功德。」


【溫陵曰此敘其悞墯[婬-壬+工/山]室之由也律制僧
遠出侶須三人一上座一軌範師所以嚴
行止防誤失也鉢曰應器最後檀越謂未
[001-0175a]
飯僧者平等之慈於巳等心而化使彼等
心而施於食等者於法亦等所以能成無
量功德若摩登者即穢而微賤阿難既無
揀擇所以誤墯也剎帝利王族旃陀羅云
殺者即屠膾[婬-壬+工/山]酒之家。】


「阿難已知如來世尊訶須菩提及大迦葉為
阿羅漢心不均平欽仰如來開闡無遮度諸
疑謗經彼城隍徐步郭門嚴整威儀肅恭齋
法。」


【溫陵曰此敘平等行慈之意也須菩提捨
[001-0175b]
貧從富大迦葉捨富從貧一謂富者易施
一謂貧者植因如來訶之欲其心無遮限
而息不均之疑謗故阿難欽仰以肅恭齋
法齋法者齊整嚴重次第行乞之謂也或
局維摩經謂非如來訶責安知如來不訶
獨淨名訶哉。】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婬-壬+工/山]室遭大幻術摩
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攝入[婬-壬+工/山]席[婬-壬+工/山]
躬撫摩將毀戒體。」


【長水曰摩登伽義翻本性下經云性比丘
[001-0176a]
尼是也溫陵曰摩登伽妓女也娑毘迦羅
此云黃髮外道所傳幻咒名先梵天實妖
術耳[婬-壬+工/山]躬撫摩將毀戒體者以身逼近將
毀淨戒之體也後云心清淨故尚未淪溺
則將毀而已。】


「如來知彼[婬-壬+工/山]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
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于時世尊頂放
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
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勑文殊師利將咒徃
護惡咒銷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
[001-0176b]


【資中曰如來常儀受請齋畢皆為說法今
既速歸必有所為故王臣大眾隨而來也
溫陵曰頂門為無上果光有百寶色謂之
無畏者能攝魔外物無以勝也世尊不自
說咒而於頂光化佛說者示此咒乃無為
心佛無上心法也孤山曰登伽得益而經
家不敘者下文顯故然約實行則機熟得
道之時由阿難牽以欲鈎故使後入佛智
也若是大權則同阿難發起斯教以益羣
機耳補註曰一經大分凖常為三一序分
[001-0177a]
二正宗分三流通分序分齊此下文為正
宗分盖阿難返省前非啟請妙奢摩他等
正是正宗之發端也環師於正宗一分又
科為五初見道分始於此而止於第四卷
中二脩道分始於第四卷中而止於第七
卷三證果分始於第七卷末而止於第八
卷中四結經分在證果分後五助道分始
於第八卷中而止於第十卷末正宗文竟
遂入流通而卷終焉。】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
[001-0177b]
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
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恒沙菩
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
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補註曰奢摩他等三名乃楞嚴大定之名
也昔孤山甞用天台三止配之一曰體真
止止於真諦二曰方便隨緣止止於俗諦
三曰息二邊分別止止於中道第一義諦
以止属於定故也今復釋而明之奢摩他
者寂靜之義也三摩者觀照之義也禪那
[001-0178a]
者寂照不二之義也義立三名體惟一法
舉一具三言三即一三一互融故謂之妙
如是妙脩方曰楞嚴大定此乃一經之要
旨趣理之玄門阿難昧之是以遭難至是
始以多聞小慧為恨而以楞嚴大定為請
雖以大定為請然如來下文所示別無其
方始則決擇真妄次則真妄和融乃至會
通藏性深窮萬法直至第四卷中皆是發
明究竟之圓理而巳盖此圓理乃大定之
本也吳興曰最初方便者阿難所請有通
[001-0178b]
有別通謂奢摩他等是諸佛成道之法也
別謂最初方便即當機發行之由也應知
下文從破心見以去酬其通請如佛告阿
難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
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
𦗟等至辨諸聖圓通本根酬其別請如佛
告大眾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
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等舉要言之
惟觀音所觀耳根圓通是此經最初方便
舊有多說今無取焉。】
[001-0179a]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
我法中見何勝相䪺捨世間深重恩愛阿難
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暎
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
何以故欲氣麄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
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
落。」


【溫陵曰阿難此云慶喜斛飯王之子如來
成道夜生淨飯既聞太子成道斛飯又奏
宮中生男舉國欣慶因名慶喜是佛堂弟
[001-0179b]
故云同氣同氣共本也天倫兄弟也吳興
曰阿難既厭多聞而欣妙定如來欲談是
義先詰妄緣故問發心見相之由為止散
入寂之本迷觧之要並在于茲孤山曰見
相實有生滅宛然緣此發心安趣常果故
下經云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脩因而
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補註曰阿難
見相乃緣塵分別之見其所發心即妄想
攀緣之心後文七徵八辨重重逐破者此
也。】
[001-0180a]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
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孤山曰常住真心即下文如來藏心圓融
三諦也用諸妄想謂九界眾生不達此三
本惟一念於是六趣見其俗二乘見其真
菩薩見其中皆由不了圓融妄生取著故
致輪轉二種生死。】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
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
[001-0180b]
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
無諸委曲相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
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
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自由目觀見如
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泐潭曰此正陳妄體也目即眼根心即意
識根識虛妄猶如空花若執有體能見能
樂豈惟迷於法空亦起我人見愛故後文
云六為賊媒自劫家實無始虛習住地無
明皆由根識更非他物想相為塵識情為
[001-0181a]
垢生死輪轉莫不由斯故下推徵令知虛
妄。】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
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
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計除是兵要當知賊所
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惟心與目
今何所在。」


【孤山曰王譬真心賊譬妄想真為妄轉如
國被賊侵發兵討除喻脩大定汝合國王
心目合賊。
[001-0181b]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會觧卷第一
[001-018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