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10 楞嚴經略疏-明-元賢 (master)



楞嚴經略疏卷之二
福州鼓山湧泉禪寺沙門 元賢 述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得未曾有。」


【前科顯見性之寂此科顯見性之常阿難承佛委示
雖知見性無動尚恐此見隨身生滅故請佛為發明
時波斯匿王因先見外道說死後斷滅及皈佛聞說
死後不滅心尚懷疑未能證知不生滅性故亦從旁
置問佛先審其身之變壞者將以反顯性之不變壞
也王乃謂此身雖未甞滅而現觀此身念念遷謝新
新不住如火燒薪終歸磨滅決知此身當從變滅佛
猶欲其詳陳遷謝之相以曉大眾故復審其顏貌何
如童子之時王則謂自童而壯自壯而老昔盛今衰
[002-0296b]
何可相比佛猶以凡夫心暗每謂少壯可恃不覺變
異乃以不應頓朽為問王則謂變化密移誠不覺知
但由後思前深知不同若約麤相而觀且約十年每
覺衰老若微細思惟則直是剎那剎那念念不停日
趨於盡而巳故知此身必從變滅也王於此身生滅
無常巳能備悉其相而此中便有不生滅性則未之
知也故佛即以恒河之見證之試觀王三歲所見之
恒河與今六十二歲所見之恒河決無有異則知身
之老少有殊見之老少無殊身則受變者也見則不
受變者也受變斯有滅不受變又安有滅哉所以身
後捨生趨生卒夫甞滅又何疑焉。】


「阿難即從座起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阿難因前科說心不受滅遂疑既不受滅必無遺失
緣何世尊責我等輩遺失真性顛倒行事世尊乃取
手之倒正為喻謂正手變為倒手特是將頭換作尾
世人便以為倒矣豈手實有失哉例知如來號正徧
知汝等號性顛倒亦以人自生顛倒而性實非有失
也下文正釋顛倒之處葢真心量包虗空用周沙界
有情無情一切萬法莫非此心所現云何失此本心
不認而反認心局於色身之內是認悟中之迷也悟
謂妙心本自虗明迷謂妄結心相晦昧為空下正發
明此意一真法界全空是覺無明突起便晦昧而化
為頑空此虗空之始現也空晦暗中積迷既堅則結
暗而成色此世界之始立也以妄想攬妄色以妄色
[002-0296c]
雜妄想則結色而成根此妄身之始成也外之妄緣
聚影於內則生滅而不巳內之妄識分別乎外則奔
逸而不息此昏昏擾擾之相妄以為心性也自一迷
為心則必惑此心在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及山河
虗空大地皆我妙明心中之物今反認心在身內正
猶棄海認漚迷矣況認漚為海非迷中之倍人哉垂
手之倒以首為尾亦猶是也按顯寂常之義皆借見
性發揮今顯圓徧之義則不用見性直舉心性何也
以見性尚倒局於身內也真心之義至此巳吐露無
餘下文阿難曲為後人屢生餘疑故復有六番辨論
矣。


○若此顛倒首尾相換舊說或執垂手為正竪手
為倒或執竪手為正垂手為倒愚謂手之倒正實無
定論阿難特就世俗之見定倒正而佛亦姑就世俗
之倒正上取譬也舊說以世人不識手之倒正喻顛
倒而不以倒手喻顛倒其失尤甚如下文如我垂手
等無差別以垂為倒尤為明證豈必待錯認手之倒
正而後喻顛倒哉若此顛倒數句舊解多未穩今謂
佛竪手時巳順世俗成正却云以此正手而顛倒下
垂但是將上竪之首換為下垂之尾上竪之尾換為
下垂之首而世俗視之與正手便差一倍一以為正
一以為倒倒正雖殊手體寧有失哉手不失意不可
少正答遺失之問也。】


「阿難承佛悲救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阿難承佛圓滿常住之說雖巳能解但是以緣慮心
[002-0297a]
分別法音現圓滿常住影子而巳非情忘識絕冥契
真體之悟也阿難既徒獲此心欲直認為本元心地
則佛巳深訶欲不認為本元心地則所謂圓滿常住
者又安在耶所以求佛為拔疑根也阿難此問最為
緊要世間稱學道者十箇五雙都落在此其能不認
為本元心地者鮮矣佛告阿難下先破其所緣之法
也謂以緣心聽圓滿常住之法則圓滿常住便為所
緣之境法既是境豈為法性哉正如人以指標月急
須看月若認指為月其失非細若以分別法音下破
其能緣之心也謂此心離法音別無分別性正如客
暫來往非如主之常住豈為真實哉不但分別我聲
離我聲無分別性即分別我容離我色相亦無分別
性縱使分別都無此中杳杳冥冥故非色中若有精
故非空外道呼為冥諦以為離塵有體認為真性矣
而不知此乃意根中之法緣也意根對法塵有生滅
二種今分別不行正是滅塵是離諸法緣亦無分別
自性由此觀之汝之所謂心性者真如客之有還不
為主之不還安得為真乎還者謂如客從他方來便
可還他方去若是主人常住在此故不可還也世間
諸緣各有所因故各有所還如明從日輪便可還日
暗從黑月便可還月等是也獨此見精自有照燭不
從他得故不可還可還者自然非心既不可還非汝
而誰哉所以指為本妙淨明之心也。】


「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汝性不真取我求實。」
[002-0297b]


【阿難雖識見性無還而疑見必見物舍物無見是見
乃攬外物影像終是雜妄何云是我之真性乎佛答
先列五種見量雖佛至凡夫見有廣狹之殊均之為
能見之性也次列阿難所見之境雖種種差殊均之
為所見之物也若於此中擇其誰為能見之我體誰
為所見之物象豈無辨哉但觀物象有差殊而見性
無差殊則見超於物而非物之所能雜明矣若見是
物下數句又以物可見見不可見以明見之非物也
若謂見必雜物則見亦是物見若是物則見亦可見
見若可見則汝亦可見吾之見矣而吾之見豈可見
哉若以同見吾所見之物以為見吾之見乎則當吾
不見物時又何以不見吾不見之處若謂能見吾不
見之處必其妄生計度自然非彼不見之相若謂不
見吾不見之地則我見終不可見我見終不可見則
汝見亦不可見見不可見自然非物矣云何非汝之
真性乎又汝今下數句又以物我不成立以明見之
非物也汝今見物之時汝既見物物亦見汝汝見既
離乎物物見必雜乎汝將以汝為物物為汝而體性
紛雜矣汝之與我并諸世間安能成立其為物為我
乎是知汝見必是汝而非物則汝之見性歷覽周遍
正汝之真性云何疑其弗真而取我言以求實哉。】


「阿難見性必我非餘徧能含受十方國土。」


【阿難因佛言見性周遍即我真性遂疑見性有礙非
為真性故舉自巳所見而問言我曾隨佛到四天王
[002-0297c]
宮及居日月宮此見直周遍娑婆國及歸精舍但局
一室之內若謂此見定體本自周遍如何昔之見大
者今乃見小為是縮大為少抑是墻宇夾斷其義為
何在乎佛答意謂非見之有大小乃前塵未忘之咎
耳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圓器中見圓空非空之有定
方定圓及不定方圓也乃因器而成方圓耳但除其
器空自無方圓豈可更問此空方圓之義何在乎今
以見合之見有大有小非見之有定大定小及不定
大小也乃因塵而成大小耳但除前塵則見自無大
小豈可更問此見大小之義何在乎若以為見體有
大小則入室之時此見可縮而小觀日之時此見可
挽而大乎墻宇之立此見可夾而斷穿為小竇此見
可續而通乎是義豈其然哉大抵一切眾生秪為不
達萬物皆巳而又迷巳為物失萬物一體之本心物
既非心則非惟不隨心轉而反以轉心是故動為物
礙而觀大觀小無自由分若能達萬物為一體則非
惟不為物轉而日能轉物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
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矣毛
端指身中毛端正報之最小也十方國土依報之最
大也毛端含國土即正攝依亦小攝大也十方在毛
端即依入正亦大入小也毛中看國土而國土不小
即小中現大也國外看毛端而毛端不大即大中現
小也此乃諸佛照用圓融之極致耳。


○按此章轉物
之力全在妄塵妄塵之功非可輕擬葢由觀行深造
[002-0298a]
而入心地豁然身界頓泯始是相似無礙直至色陰
銷盡十方洞開無復幽暗身界內外如觀掌果方是
真無礙然是體無礙非用無礙如今依正大小了無
罣礙方是用無礙而諸佛之能事畢矣。】


「若此見精必我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阿難因聞見性周遍之說遂疑既說周徧則不局於
身內面前必皆有見又我既見物則面前無非我見
故曰見性現在我前此疑似淺然有深意不可不知
良以見性量括十方體含萬法其與萬法非即非離
惟其非即故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身界無干生死不
繫眾生不達斯義則混淆真妄沈溺輪迴既無智以
自分終何由而得脫乎唯其非離故塵剎混融萬物
一體用彌法界存泯自由眾生未達斯義則沈冥滯
寂灰斷纏空既自昧其家珍亦何由而得用乎此經
自審問發心以來並是破妄顯真深明非即之意而
非離之義未明所以阿難假示癡呆特發見性在前
之問意在引起世尊會妄歸真之說以顯非離之義
也佛答因渠言見在我前乃令其於目前見處一一
自審果是見乎果非見乎若以為是見則指皆是物
見何所指若以為非見則既以見物何得非見阿難
是非無定而世尊兩皆印之其意果安在乎此義甚
深非大智莫能窺故文殊特為啟請佛乃示以見與
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元是菩提妙淨
明體秪是一體本無有二豈可妄分是非乃即文殊
[002-0298b]
為喻以明不可是非之意言文殊秪一身豈更有一
文殊而可分是非乎然又非無文殊乃可謂不可是
非也例知秪一真心豈更有一物而可分是非乎然
又非并無真心乃可謂不可是非也既唯一真而今
見有色空及以見聞者何乃眾生妄見所執如第二
月也此第二月乃病目所見全無實體唯是一月豈
可於一月而論是非哉是以由汝妄想所見則不能
出是非知是一真精妙覺明性則是非自泯無可指
亦無非可指矣。】


「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難巳領前說猶慮聽者不審混於外道則毫釐之
差千里之隔所以復起二問第一問言覺緣者覺即
覺性緣乃覺性之緣因前說萬法全歸本性故茲不
分覺性及緣而并以為徧十方界湛然常住不生不
滅也彼方有外道名娑毗迦羅所立二十五諦第一
諦謂之冥初指為萬法之本源常住之實體此但是
見聞知覺一時暫滅中現幽閑之相乃法塵影事非
實性也投灰等諸外道所指真我總有三種一曰廣
大我二曰微細我三曰大小不定我今言徧十方者
即廣大我也此等所謂我者並是象外取空別有自
體且有大小之量往來之迹故皆妄說未為真我第
二問言自然者以彼方外道多說自然謂內而心性
外而萬物皆屬自然佛乃廣說因緣以破之謂如內
而三乘根性須由宿生習種為因復假諸教助緣方
[002-0298c]
克成果外而百穀等須有種子為因復假水土等助
緣方克生芽等是也今聞佛說覺性非生非滅遠離
一切虗妄顛倒則因緣之義迥不相及故復疑其近
於自然也殊不知佛說因緣為破自然並是權說未
為了義故佛破之曰彼執自然之說者必有自然之
體今此見果以何為自體以明為自體當不見暗以
暗為自體當不見明等是知自體且無定則自然之
說非也執因緣之說者必有所因而後有今此見果
何因而有若因明有應不見暗若因暗有應不見明
等是知此見非有所因則因緣之說非也佛于此因
緣自然若互破又若互立者非欲雙立非欲雙破亦
非欲破立不定也極而言之至於非因緣自然非不
因緣自然無非不非無是不是葢一涉情見俱是虗
假惟能離一切妄計之相則法法無不全真耳阿難
未達佛意復引他昔日之說以為難昔佛謂見必因
空因明因心因眼四緣成就方得成見此乃小乘權
說今經了義故不仝彼直謂見精不假外緣如世人
因日月燈方得名見不知無日月燈時所見暗相亦
即是見明暗二塵自相凌奪而見未甞暫無是知見
明而見非是明見暗而見非是暗見通而見非是通
見塞而見非是塞四義既成見精之決定離緣明矣
夫見精尚且離緣而況真見能見見精則迥離見精
非見精之所可及豈可以因緣自然和合不和合等
戲論之法而妄計之哉。


○真見者緣真如境理智一
[002-0299a]
如能所不分故曰真見精者緣外實境業識所變能
所歷然故曰妄真見顯時決無妄見對立為其所見
但如人覺時了知前此是夢知是夢者豈更是夢哉
故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也按
此經前以真見難顯故借見精以顯真見乃是帶妄
顯真至此恐人終認見精未契厥旨故復云見見非
見乃是剖妄出真佛之密意罄無不盡矣 或問此
章凡有二問今佛所答皆是後問前問無一言及之
何也答曰此有二意一外道所立冥初真我皆執為
自然故佛今破自然巳是并冥初真我而破之又此
答超情離見一切戲論俱在所破又安有冥初真我
之說哉。】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本覺常住。」


【前來佛一向將見性顯真性阿難不達認見為真及
聞見見非見之說所以重增迷悶世尊乃指出其病
謂見性雖近乎真猶帶二種妄既有妄見即當見處
發生惑業既有惑業即當業處招果輪轉是見性為
輪迴生死之根也所謂二種妄見者一曰別業妄見
謂巳業所招乃是一人自見親近之境其境之美惡
實巳所受用與眾無關如眚目見燈光別有五色圓
影他人所無也一曰同分妄見謂其業所感乃是同
眾見疎遠之境其境之美惡非一巳受用與眾共之
如一國人共感惡緣乃見種種灾象他國所無也今
以二事進退而合明之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病目矚
[002-0299b]
燈光現有圓影雖似有前境然終是目眚所成非外
色所造唯能見此眚者始無眚之咎今以例一人目
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亦皆妄見所成者也此國土
眾生元是我覺明為無明所翳故自見其無明之影
此影全是眚唯能覺此眚者則為本覺而非眚以暫
覺其眚則早出於眚外豈可復名為見聞覺知乎以
彼乃見之真性故不復名見也如彼眾生同分妄見
瘴惡所起現有災象雖近於實然亦與燈影不異以
彼由目眚所生此由瘴惡所起俱非實有總一見妄
之所成耳今以例大千世界國土眾生此國土眾生
雖似外境然實同是我覺明無漏妙心突生見聞覺
知由是起惑造業發此虗妄病緣若依若正和合而
生和合盡而滅豈有真實哉若能妄見不生遠離此
虗妄病緣無和合亦無不和合則非獨業果不續而
生死根元亦復除滅由是可以圓滿菩提而復昔之
清淨本覺也此二事言進退合明者自如彼眾生別
業妄見至見病所成是進燈影以合依正自見所見
緣至故不名見是退依正以合燈影自如彼眾生同
分妄見至及諸眾生是進災象以合世界自同是覺
明至本覺常住是退世界以合災象反覆推窮唯是
見妄所成此之見妄即是根本無明不易破除故佛
於別業中急稱離眚之覺於同分中深明遠離之功
良以真覺顯而後妄見可離妄見離而後真覺可復
若徒守見性不知離妄又安能斷輪迴而證常住哉。
[002-0299c]


○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下古解指為進退合明者非
是近如摸象及正脉皆不以為然但此節文有往復
之迹因致成誤然此節正舉災象而必逆例別業者
何以災象似實故必例同燈影以明其妄然後可以
為能例也 問此章說見病最為微細見有世界眾
生便名為妄然則必不見世界眾生方名真見乎曰
世界眾生本無好醜好醜起於自心諸佛見萬法一
一皆虗眾生見萬法一一皆實眾生見萬法唯是塵
相諸佛見萬法唯是自心此真妄之分也。】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羣塞亦復如是。」


【此因阿難前云諸和合及不和合心猶未開故今特
為破之謂汝疑菩提心為和合起者今汝此淨妙見
精於彼明暗通塞四塵與誰和乎若和明者當見明
時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明又成何形像況凡物之
相知者必先離而後合今謂明非見乎則何以見明
既能見明非相離也若謂明即見乎則見明即是見
見云何見見非相即也既非相離又非相即何由而
成相和哉又既明不非見則全體皆見見必圓滿更
於何處和明既明不即見則全體皆明明必圓滿不
合容彼見和況見異於明而雜和於明則明受見和
當失其名今猶名之曰和明豈命名之義乎是知見
精必非和明而暗通塞從可和矣又汝淨妙見精於
彼明暗通塞四塵與誰合乎若與明合應唯見明至
於暗應不能見云何而復見暗若謂見暗而不與暗
[002-0300a]
合則是見者不合合者不見應不見明云何合明而
復見明是知見精必非合明而暗通塞從可知矣阿
難見和合之說巳破復轉遁於非和合佛復謂汝疑
覺非和合者今汝淨妙見精於彼明暗通塞四塵誰
非和乎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巳不相入必各有邊畔
汝觀此明與見從何為畔且明中無見自不知明相
所在何從而分畔乎是知見精必非不和明而暗通
塞從可知矣又汝淨妙見精於彼明暗通塞四塵誰
非合乎若非明合則明之與見性必相乖如耳遇明
既如耳遇明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而辨其合與非
合乎是知見精必非不合明而暗通塞從可知矣合
而觀之說和合却似不和合說不和合却似和合兩
楹而不可定者何也良以真精妙覺元非和合亦非
不和合誠非思議之所能及若以世間戲論之法而
量度之正如手撮虗空秪益自勞虗空云何隨汝執
捉哉。】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前文巳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是巳會萬妄而歸一
真矣阿難至此猶有和合不和合之疑是猶未明此
旨葢有兩物方可名和合不和合今既惟一真豈更
有和合不和合之可疑哉故佛巳破和合而復曰汝
猶未明一切浮塵等直至會通四科遍融七大無非
廣明會妄歸真之說也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統指諸
[002-0300b]
法而言起滅全幻則生即是滅不待移時故曰當處
出生隨處滅盡既生滅同時則但是幻妄之稱幻妄
之相而巳此幻妄稱相猶如空華不實却全華是空
亦如鏡影非真却全影是鏡故曰其性真為妙覺明
體又曰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
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是
所謂即幻妄而通實相也五陰以葢覆真性為義色
為五陰之首凡內而根身外而六塵均名為色最為
質礙眾生莫不以為實而非虗矣然此色從緣而生
緣散而滅自生趨滅無一刻住則一刻生即是一刻
滅所謂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也故佛於色謂如目見
空華此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非虗妄而何色尚如
是受想行識益可知矣受者以心領納外境苦樂及
不苦不樂為義佛於受謂如人以二掌相摩妄生澀
滑冷熱之相此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非虗妄而何
想者以心緣外相計度憶持為義佛於想謂如人聞
說酢梅而口水生亦如思蹋懸崖而足心酸澀此酢
說非從梅生不從口入何以耳聞酢而口水生此酸
澀非從崖生非從足入何以心思蹋而足酸澀此但
從想妄現也非虗妄而何行以念念遷流為義佛於
行謂如瀑流水波浪相續而此流性不因空生不因
水有亦非水性非離空水喻行本無流行而似有流
行亦一虗妄而巳識以取境分別為義亦即捨身受
身趨生之主也佛於識謂如以瓶擎空遠餉他國而
[002-0300c]
此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喻識神本無輪轉而似有
輪轉亦一虗妄而巳總之五皆虗妄即本非因緣非
自然而為如來藏妙真如性也葢使其體不虗則不
能融歸實性唯其虗所以全是實性如波無自體所
以全波是水也下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意皆仝此。】
楞嚴經略疏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