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01 楞嚴經懸談-明-觀衡 (master)


No. 293
首楞嚴經懸談
明 觀衡 撰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佛頂三字。是以處名法。顯法尊極無上之稱也。言
大佛頂者。即如來三十二相中。最極尊上無見肉髻
相也。蓋如來全體超出世出世間。即足輪相。亦超越
世出世間。故九界聖凡。咸頂禮佛足。是佛足巳極尊
上。可知如來三十二相足輪在最下。肉髻在最上。是
此頂相。乃佛全體無上軀中無上之相。試觀三界內
外情與無情。聖凡微妙境界。何處更有尊過此處。妙
過此處。不唯無尊過妙過者。聖凡微妙色相之中。決
無一法可與此處相等。豈非此相是無上之無上處
耶。如來於此處。放光說呪證法。是以無上之處。顯無
上之法實。矣初如來自標名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頂
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
此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三句。因阿難啟請
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故。如來即以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應其所
請之意。此如來以大佛頂名顯說無上也。八卷末安
名又曰。是經名大佛頂㗭𠶒哆[口*般]𠶒囉無上寶印。此
如來以大佛頂名密說無上也。是知此經顯密俱稱
[001-0610c]
大佛頂。最初如來在王宮應請。知阿難為婬術所加。
齋畢旋歸。于時如來。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
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呪。勅文殊師
利。將呪往護。此如來最初於此無上處。說無上呪。七
卷中。因阿難請重為宣說。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
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
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示現十恒河沙金剛
密跡。擎山持杵。徧虗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
哀佑。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此如
來第二番在無上處。放光說無上呪。此密說名大佛
頂。因此二番在此無見頂相放光說呪。是名之實據
也。五卷中云。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
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
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此如來同十方諸佛初番從
無上處放光相灌。證此無上首楞嚴法。六卷中云。爾
時世尊。於獅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灌十方微
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彼諸如來。亦於五體。同
放寶光。從微塵方來灌佛頂。并灌會中諸大菩薩。及
阿羅漢。此如來同十方佛第二番從無上處交光相
灌。顯此無上首楞嚴法。此顯說名大佛頂。因此二番
交光灌頂。是名有實證也。又頂光說呪。為密亦兼顯。
交光灌頂。為顯亦兼密。互為融攝。亦名佛頂光聚。亦
名如來頂。此四番立名。四番放光。是則大佛頂三字。
是以處彰名。以名顯法。妙極無上之稱明矣。
[001-0611a]


如來密因者。是以人顯法。如來是果人。望此首楞嚴
法為密因。亦是舉無上之人。顯無上之法。此法微妙
無上故稱密。如來乘之得果故稱因。故曰密因。如來
乃諸佛十號中之一號。如依理名。來依智稱。智與理
合。寂照不二。故名如來。眾生雖具如如本覺之理。而
無歸來始覺之智。將如如不動之本體。妄見為五蘊
生滅之妄相。故名眾生。如來依如如空寂之理。生起
廣大徧照之智。照破世出世法當體全空。了無一法
隔礙。故智與理合。體用一如。故受此稱。又如字。眾生
與佛共之名正因。如來依之證果名密因。是如來密
因無別所因。即自如如之體。經云。若於因地。以生滅
心。為本脩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又云。汝
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
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虗妄滅生。復
還元覺。得元明覺不生滅性。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
地修證。是則如來依如為因。是謂密因。依如為果。是
為妙果。是因果皆一如如本體。即因果一如也。來字。
照如體本空名如理智。照如體即有即如事智。照如
體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名一切種智。是智從理生。理
因智顯。如外無智。智外無如。是理智一如也。此因果
理智依人說密因。即所因之法。具三諦三觀。依真諦
生空觀空觀照真諦。依俗諦生假觀假觀照俗諦。依
中道諦生中道觀中觀照中諦。三諦即如如不動之
理。三觀即上來字徧照之智。在能修能證為人。在所
[001-0611b]
修所證為法。如字後三諦所顯。來字從三觀而名。是
如來以三觀三諦為密因。三觀總成一來字。三諦總
顯一如字。來不外如。此又人法一如也。是人法因果
理智。皆一如來藏妙真如性明矣。


修證了義者。正明因果人法一如無餘也。依如而修。
為了義之修。別無所修。依如而證。為了義之證。別無
所證。故曰修證了義。此修證二字。通乎人法理智因
果。在能修能證為人為智。在所修所證為法為理。修
為因。證為果。是人法理智因果皆一如明矣。


諸菩薩萬行者。菩薩指能修行人。言萬行指所修行
法。言上如來是果地覺。即果明因。顯此首楞嚴如如
不動之體為密因。菩薩是因地心。即因推行。顯此首
楞嚴如如不動之體具足萬行。萬行與密因總一如
體。總名密因。分名萬行。非有別體別義也。


首楞嚴者。即三觀密因菩薩萬行之總名。梵語首楞
嚴。此云究竟堅固。蓋佛與眾生。同一如如不動堅固
之體。本無聖凡迷悟生死去來差別名相。眾生不覺
妄見有聖有凡有迷有悟有去有來有生有死有內
有外有小有大有是有非種種差別之相。是將不動
堅固之體。見為生死去來敗壞之相。因此顛倒謬執。
自生苦惱。愈沈愈淪愈迷愈深。獨奈何哉。如來愍此。
示之以無上妙法。使究竟推窮諸法何生何滅何去
何來究竟到不見一法有生不見一法有滅不見有
法實往不見有法實來。即見諸法本來面目。即復自
[001-0611c]
家不動堅固之本體。故曰究竟堅固。此經一題。唯此
堅固二字盡矣。此堅固即如如不動之體。即常住真
心。此堅固心。照而常寂。曰理曰法。寂而常照。曰智曰
人。依此寂照而修。曰了義修。契此寂照而證。曰了義
證。總曰密因。分曰萬行。是則人法理智因果修證世
出世間情與無情。總一堅固妙心也。即堅固以求萬
法。萬法何有。即萬法以究堅固。堅固顯然。豈非究竟
堅固大解脫哉。又此經如來自立五種名。結經者撮
五名之要。貫此一題。第一名大佛頂㗭𠶒哆[口*般]呾囉
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此中㗭𠶒哆至無上
寶印十字。詮密不該顯。故不取。十方如來等八字。詮
顯不該密。故亦不取。大佛頂三字。顯密俱詮。故取焉。
後頂光說呪。此詮密義。交光灌頂。此詮顯義。第二名
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摩登伽得菩提心入徧知海。
此中救護親因至摩登伽。詮能啟教人不該所啟之
教。得菩提心等八字。但詮果法不徧因法。故不取。第
三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呪。此中大
方廣等七字。該顯不詮密。又大方廣重大佛頂之大
字。故不取。十方佛母等八字。詮密不該顯。又十方佛
母重大佛頂之佛字。故亦不取。第四名如來密因修
證了義。此八字顯密俱該。故全取焉。最初如來首標
有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
妙莊嚴路。此顯為如來密因。七卷後云。十方如來因
此呪心得成無上正徧知覺。此密為如來密因。經云。
[001-0612a]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
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能入。此顯具修證了
義。經云。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
與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
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薰修。
永無分散。此密具修了義。又云。如是積業。猶湯消雪。
不久皆得悟無生忍。又云。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
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此密具證了義。
又前十方如來因此呪心至傳此呪心。是證了義。從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
貝葉等至十方如來便為妄語。止通屬脩了義。是密
具修證了義之實據。是修證了義。並詮顯密二義明
矣。第五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此灌頂章
句。多屬密部。設兼顯又重大佛頂之頂字。故不取。如
此經中三種漸次。並觀音大士圓通章。獲二殊勝四
不思議。即顯說菩薩萬行。七卷後云。是故能令破戒
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得
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
齋戒自成齋戒等。是密具菩薩萬行。是諸菩薩萬行。
顯密兼詮也。首楞嚴即顯密大定之總名。故並取焉。
是則此題分取第一第二。全取第四。成此一題。經之
一字。即能詮之教。梵語修多羅。此云契經。謂契理契
機之言。略契字故但曰經。即十卷之文句。上十九字。
乃十卷文中所詮之義。文義合名。故曰大佛頂如來
[001-0612b]
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此首楞嚴經十卷文義。不出阿難所請九句之義。阿
難恨自巳修小乘道力未全不能折伏娑毗羅呪。欲
請十方如來大全道力無上菩提之妙因。冀佛發明
菩提之因。依之修證。成菩提妙果。既全佛之道力。即
得大自在。阿難之請意。意在於此。


如來將與發明菩提妙因。先候阿難受病之淺深。然
後按病為發妙劑。藥症相投。真妄並遣。即復本來面
目。成就慧身。即與佛同大道力也。世尊候得阿難病。
在最初發心顛倒。見佛相好是妄塵。能見之見是妄
根。能愛之心是妄識。根塵識三皆妄。故迷佛知見。不
能通達清淨實相。如來以一首楞嚴大定具三妙觀。
細為究竟。一一破除。直達清淨實相堅固不動之體
而後巳。初破能愛之妄心。此妄心屬徧計性。如來先
用奢摩他。究竟徧計性無體。以顯空如來藏堅固本
體。初卷自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
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
起。至二卷中四義成就汝後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
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
相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吾今誨
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止。通是破徧計性。
顯空如來藏發明奢摩他義。即空觀也。其中初破徧
計自性。即從七處徵心起。至二卷中責阿難汝等即
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
[001-0612c]
者止。是也。次破徧計所執。從阿難承佛悲救深誨垂
泣叉手而白佛言我雖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
所圓滿常住心地起。至後無得疲怠妙菩提路。是也。
從二卷中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為我等輩宣
說因緣及與自然諸和合相與不和合心猶未開而
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伏願弘慈施大慧目開
示我等覺心明淨作是語巳悲淚頂禮承受聖旨爾
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大眾將欲敷演大陀羅尼諸
三摩提妙修行路起。至三卷中是故當知意法為緣
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止。通是破因緣性。顯不空如來藏發明三
摩提義。即假觀也。其中初明二種妄見。以示因緣本。
正破阿難見佛之見是妄見。次會四科入實。正破因
緣性。乃破阿難見佛相好亦妄相所以。總破云汝猶
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
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
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虗妄有生。因緣別離。虗妄
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
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
所得。是知佛之相好菩提。亦不出五陰等四科所攝。
但有漏無漏與眾生差別耳。從三卷中阿難白佛言
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種變化皆因
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擯我今
不知斯義所屬惟垂哀愍開示眾生中道了義無戲
[001-0613a]
論法起。至後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
識妙覺湛然徧周法界含吐十虗寧有方所循業發
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
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止。是示圓成性。顯空不空如
來藏發明禪那義。即中道觀也。其中清淨本然即空
相。循業發現即假相。空不礙假循業發現。假不礙空
清淨本然。即中道第一義諦。亦名中道了義。阿難領
三觀行相。悟明圓滿常住真心。故說偈贊佛。發願利
生。以報佛恩。前發明三觀體相。但開示奢摩他三摩
禪那七字明白。未明三觀圓妙元是一心。從四卷初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
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起。至四卷中或得出纏
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止。是釋三觀之疑。顯
三觀之妙。發明妙奢摩他之妙字。其中初釋三觀之
疑。顯三觀自相之妙。次圓會一心。顯三觀圓融圓悟
圓修之妙。總是發明妙奢摩他之妙字。上開示妙奢
摩他三摩禪那八字明白。此八字只密因二字。妙即
密也。奢摩他等即因也。從四卷中阿難及諸大眾聞
佛示誨疑惑消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起。
至七卷中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
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
如願止。發明最初方便四字。其中初明二決定義起。
至六卷中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
[001-0613b]
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
明了其家所歸道路乃至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止。是明入觀方便。次從阿難
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
益未來諸眾生故請問安立道場遠諸魔事起。至後
恒令此人所作如願止。是明攝心方便。此二方便。通
屬初心修習行法。故曰最初方便。上與阿難發明妙
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十二字巳明。從七卷中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
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薰修身心
泰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
云何名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起。至八卷中作是觀
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止。是發明十方如
來得成菩提八字。其中大意。迷真成妄。名十二類生。
滅妄名真成十二聖位。初明三漸次。示能成行法。次
明五十五位。是所成聖位。後結云如是重重單複十
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此成即得成之成。無上道即
菩提也。恐非如來所成菩提。故又結云。是種種地。皆
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
婆舍那。清淨修證。此照應阿難請辭十方如來四字。
上發明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
初方便二十字之義巳完。阿難所請之義巳周。阿難
之沉惑巳盡。如來之覺體巳圓。正修行路。無餘疑矣。
故文殊隨請此經之名。如來即立五種了義之目。上
[001-0613c]
巳往開示皆阿難所請得全道力之真乘。未明阿難
所恨未全道力之妄想。從八卷中說是語巳即時阿
難及諸大眾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兼聞此
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起。至十
卷末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
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虗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
三界。正是發明阿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
三句之義。初明七趣情想是迷中未全道力。後明五
陰邪魔是悟中未全道力。是則迷悟兩途未明自心。
皆是道力未全。經云。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
了不可得。於此了然可見矣。是知此一部經。十卷文
義。不出阿難所請九句三十六字盡矣。後流通分。乃
付囑讚歎之語。學者看經。能將三十六字。照破全經
之旨。則根塵識性。應念化成無上知覺。豈不頓超迷
悟之外。豈不頓明佛知見。豈不頓證清淨實相。看經
至此。則心境頓融。能所俱泯。身心世界全一大佛頂
首楞嚴王也。豈不具大慈大悲大雄大力大解脫哉。
同志者宜盡心焉。


首楞嚴經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