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53 解深密經-唐-玄奘 (master)




《解深密經》卷第四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



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
菩薩十地,所謂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
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
雲地;復說佛地為第十一。如是諸地,幾種
清淨?幾分所攝?」


爾時,世尊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當知
諸地四種清淨、十一分攝?


「云何名為四種清
淨能攝諸地?謂增上意樂清淨攝於初地;
增上戒清淨攝第二地;增上心清淨攝第三
地;增上慧清淨於後後地轉勝妙故,當知
能攝從第四地乃至佛地。善男子!當知如
是四種清淨普攝諸地。


「云何名為十一種分
能攝諸地?謂諸菩薩先於勝解行地,依十
法行,極善修習勝解忍故,超過彼地,證入
菩薩正性離生。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
滿。而未能於微細毀犯誤現行中正知而
[004-0703c]
行,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
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
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得世間圓
滿、等持、等至及圓滿聞持陀羅尼,由是因緣,
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
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
分圓滿。而未能令隨所獲得菩提分法,多
修習住,心未能捨諸等至愛及與法愛,由
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
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
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於諸諦道理如實
觀察,又未能於生死涅槃棄捨一向背趣
作意,又未能修方便所攝菩提分法,由是
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
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
緣,此分圓滿。而未能於生死流轉如實觀
察,又由於彼多生厭故,未能多住無相作
意,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令
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彼諸菩
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令無相作
意、無缺、無間、多修習住,由是因緣,於此分
中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
習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
而未能於無相住中捨離功用,又未能得
於相自在,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
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
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
於異名眾相、訓詞差別、一切品類宣說法中,
得大自在,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
[004-0704a]
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
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未能得
圓滿法身現前證受,由是因緣,於此分中
猶未圓滿。為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
便能證得,彼諸菩薩由是因緣,此分圓滿。而
未能得遍於一切所知境界無著、無礙、妙
智、妙見,由是因緣,於此分中猶未圓滿。為
令此分得圓滿故,精勤修習便能證得,由
是因緣,此分圓滿。此分滿故,於一切分皆得
圓滿。善男子!當知如是十一種分普攝諸
地。」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緣最初名極
喜地?乃至何緣說名佛地?」


佛告觀自在菩薩
曰:「善男子!成就大義,得未曾得出世間心,
生大歡喜,是故最初名極喜地。遠離一切
微細犯戒,是故第二名離垢地。由彼所得三
摩地及聞持陀羅尼,能為無量智光依止,是
故第三名發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燒
諸煩惱,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
即於彼菩提分法,方便修習最極艱難,方得
自在,是故第五名極難勝地。現前觀察諸行
流轉,又於無相多修作意方現在前,是故第
六名現前地。能遠證入無缺無間無相作意,
與清淨地共相隣接,是故第七名遠行地。
由於無相得無功用,於諸相中不為現行
煩惱所動,是故第八名不動地。於一切種
說法自在,獲得無罪廣大智慧,是故第九
名善慧地。麁重之身,廣如虛空,法身圓滿,譬
如大雲,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雲地。永斷
[004-0704b]
最極微細煩惱及所知障,無著無礙,於一切
種所知境界,現正等覺,故第十一說名佛
地。」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於此諸地有幾愚
癡、有幾麁重為所對治?」


佛告觀自在菩薩
曰:「善男子!此諸地中有二十二種愚癡、十一
種麁重為所對治。謂於初地有二愚癡:一
者、執著補特伽羅及法愚癡,二者、惡趣雜染
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二地有二
愚癡:一者、微細誤犯愚癡,二者、種種業趣愚
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三地有二愚
癡:一者、欲貪愚癡,二者、圓滿聞持陀羅尼愚
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四地有二愚
癡:一者、等至愛愚癡,二者、法愛愚癡;及彼麁
重為所對治。於第五地有二愚癡:一者、一
向作意棄背生死愚癡,二者、一向作意趣向
涅槃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六地
有二愚癡:一者、現前觀察諸行流轉愚癡,二
者、相多現行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治。於第
七地有二愚癡:一者、微細相現行愚癡,二者
一向無相作意方便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
治。於第八地有二愚癡:一者、於無相作功
用愚癡,二者、於相自在愚癡;及彼麁重為
所對治。於第九地有二愚癡:一者、於無量
說法、無量法句文字、後後慧辯陀羅尼自在
愚癡,二者辯才自在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
治。於第十地有二愚癡:一者、大神通愚癡,
二者、悟入微細祕密愚癡;及彼麁重為所對
治。於如來地有二愚癡:一者、於一切所知
[004-0704c]
境界極微細著愚癡,二者、極微細礙愚癡;及
彼麁重為所對治。


「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種愚
癡及十一種麁重故,安立諸地;而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離彼繫縛。」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
言:「世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乃
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諸菩薩能破如是大
愚癡羅網,能越如是大麁重稠林,現前證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諸地,幾種
殊勝之所安立?」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
子!略有八種:一者、增上意樂清淨;二者、心清
淨;三者、悲清淨;四者、到彼岸清淨;五者、見
佛供養承事清淨;六者、成熟有情清淨;七者、
生清淨;八者、威德清淨。


「善男子!於初地中,
所有增上意樂清淨,乃至威德清淨;後後諸
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樂清淨,乃至威德
清淨,當知彼諸清淨展轉增勝,唯於佛地
除生清淨。又初地中所有功德,於上諸地
平等皆有,當知自地功德殊勝。一切菩薩十
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當知無上。」


觀自
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說菩薩生,
於諸有生最為殊勝?」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
「善男子!四因緣故:一者、極淨善根所集起故;
二者、故意思擇力所取故;三者、悲愍濟度諸
眾生故;四者、自能無染除他染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說
諸菩薩行廣大願、妙願、勝願?」


佛告觀自在菩
薩曰:「善男子!四因緣故:謂諸菩薩,能善了
知涅槃樂住,堪能速證;而復棄捨速證樂
[004-0705a]
住;無緣無待發大願心;為欲利益諸有情
故,處多種種長時大苦。是故我說彼諸菩薩
行廣大願、妙願、勝願。」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凡有
幾種所應學事?」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
子!菩薩學事略有六種:所謂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靜慮、慧到彼岸。」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所應
學事,幾是增上戒學所攝?幾是增上心學所
攝?幾是增上慧學所攝?」


佛告觀自在菩薩
曰:「善男子!當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學所攝;靜
慮一種,但是增上心學所攝;慧是增上慧學
所攝;我說精進遍於一切。」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所應
學事,幾是福德資糧所攝?幾是智慧資糧所
攝?」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若增上戒
學所攝者,是名福德資糧所攝;若增上慧學
所攝者,是名智慧資糧所攝;我說精進、靜慮
二種遍於一切。」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於此六種所學
事中,菩薩云何應當修學?」


佛告觀自在菩
薩曰:「善男子!由五種相應當修學:一者、最
初於菩薩藏波羅蜜多相應微妙正法教中,
猛利信解;二者、次於十種法行,以聞、思、修所
成妙智,精進修行;三者、隨護菩提之心;四者、
親近真善知識;五者、無間勤修善品。」


觀自在
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施設如是
所應學事,但有六數?」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
「善男子!二因緣故:一者、饒益諸有情故;二者、
[004-0705b]
對治諸煩惱故。當知前三饒益有情,後三
對治一切煩惱。前三饒益諸有情者,謂諸
菩薩由布施故,攝受資具饒益有情;由持
戒故,不行損害逼迫惱亂,饒益有情;由忍
辱故,於彼損害逼迫惱亂堪能忍受,饒益
有情。後三對治諸煩惱者,謂諸菩薩由精
進故,雖未永伏一切煩惱,亦未永害一切
隨眠,而能勇猛修諸善品,彼諸煩惱不能
傾動善品加行;由靜慮故,永伏煩惱;由般
若故,永害隨眠。」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
尊!何因緣故,施設所餘波羅蜜多,但有四
數?」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由前六種
波羅蜜多為助伴故。謂諸菩薩,於前三種
波羅蜜多所攝有情,以諸攝事,方便善巧而
攝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說方便善巧波羅
蜜多與前三種而為助伴。若諸菩薩,於現
法中煩惱多故,於修無間無有堪能,羸劣
意樂故、下界勝解故,於內心住無有堪能,
於菩薩藏不能聞緣善修習故,所有靜慮,
不能引發出世間慧。彼便攝受少分狹劣
福德資糧,為未來世煩惱輕微,心生正願,
如是名願波羅蜜多。由此願故,煩惱微薄,
能修精進,是故我說願波羅蜜多與精進波
羅蜜多而為助伴。若諸菩薩,親近善士,聽
聞正法,如理作意為因緣故,轉劣意樂成
勝意樂,亦能獲得上界勝解,如是名力波
羅蜜多。由此力故,於內心住有所堪能,是
故我說力波羅蜜多與靜慮波羅蜜多而為
助伴。若諸菩薩,於菩薩藏,已能聞緣善修習
[004-0705c]
故,能發靜慮,如是名智波羅蜜多。由此智
故,堪能引發出世間慧,是故我說智波羅蜜
多與慧波羅蜜多而為助伴。」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宣
說六種波羅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觀自在菩
薩曰:「善男子!能為後後引發依故。謂諸菩
薩,若於身財無所顧悋,便能受持清淨禁
戒;為護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發
精進;發精進已,能辦靜慮;具靜慮已,便能
獲得出世間慧。是故我說波羅蜜多如是次
第。」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種波羅
蜜多,各有幾種品類差別?」


佛告觀自在菩
薩曰:「善男子!各有三種。施三種者:一者、法
施;二者、財施;三者、無畏施。戒三種者:一者、轉
捨不善戒;二者、轉生善戒;三者、轉生饒益有
情戒。忍三種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
忍;三者、諦察法忍。精進三種者:一者、被甲
精進;二者、轉生善法加行精進;三者、饒益有
情加行精進。靜慮三種者:一者、無分別寂靜
極寂靜無罪故,對治煩惱眾苦樂住靜慮;二
者、引發功德靜慮;三者、引發饒益有情靜慮。
慧三種者:一者、緣世俗諦慧;二者、緣勝義諦
慧;三者、緣饒益有情慧。」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
言:「世尊!何因緣故,波羅蜜多說名波羅蜜多?」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五因緣故:一
者、無染著故;二者、無顧戀故;三者、無罪過故;
四者、無分別故;五者、正迴向故。無染著者,謂
不染著波羅蜜多諸相違事。無顧戀者,謂
[004-0706a]
於一切波羅蜜多諸果異熟及報恩中心無
繫縛。無罪過者,謂於如是波羅蜜多無間雜
染法,離非方便行。無分別者,謂於如是波
羅蜜多,不如言詞執著自相。正迴向者,謂
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羅蜜多,迴求無上大菩
提果。」


「世尊!何等名為波羅蜜多諸相違事?」


「善
男子!當知此事略有六種:一者、於喜樂欲
財富自在諸欲樂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二
者、於隨所樂縱身、語、意而現行中,深見功德
及與勝利;三者、於他輕蔑不堪忍中,深見功
德及與勝利;四者、於不勤修著欲樂中,深見
功德及與勝利;五者、於處憒鬧世雜亂行,
深見功德及與勝利;六者、於見、聞、覺、知、言說
戲論,深見功德及與勝利。」


「世尊!如是一切
波羅蜜多何果異熟?」


「善男子!當知此亦略有
六種:一者、得大財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
無怨無壞多諸喜樂;四者、為眾生主;五者、身
無惱害;六者、有大宗葉。」


「世尊!何等名為波
羅蜜多間雜染法?」


「善男子!當知略由四種
加行:一者、無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
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慇重加行故。不如
理加行者,謂修行餘波羅蜜多時,於餘波
羅蜜多遠離失壞。」


「世尊!何等名為非方便
行?」


「善男子!若諸菩薩以波羅蜜多饒益眾
生時,但攝財物饒益眾生便為喜足,而不
令其出不善處安置善處,如是名為非方
便行。何以故?善男子!非於眾生唯作此
事名實饒益。譬如糞穢若多若少,終無有
能令成香潔。如是眾生由行苦故,其性是
[004-0706b]
苦,無有方便,但以財物暫相饒益,可令
成樂,唯有安處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
一饒益。」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羅
蜜多有幾清淨?」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
子!我終不說波羅蜜多,除上五相有餘清
淨。然我即依如是諸事總別,當說波羅蜜
多清淨之相。


「總說一切波羅蜜多清淨相者,
當知七種。何等為七?一者、菩薩於此諸法
不求他知;二者、於此諸法見已不生執著;
三者、即於如是諸法不生疑惑,謂為能得
大菩提不?四者、終不自讚毀他有所輕蔑;
五者、終不憍傲放逸;六者、終不少有所得便
生喜足;七者、終不由此諸法,於他發起嫉
妬慳悋。


「別說一切波羅蜜多清淨相者,亦有
七種。何等為七?謂諸菩薩,如我所說七種
布施清淨之相,隨順修行。一者、由施物清淨
行清淨施;二者、由戒清淨行清淨施;三者、
由見清淨行清淨施;四者、由心清淨行清
淨施;五者、由語清淨行清淨施;六者、由智
清淨行清淨施;七者、由垢清淨行清淨施。
是名七種施清淨相。


「又諸菩薩,能善了知制
立律儀一切學處,能善了知出離所犯,具
常尸羅,堅固尸羅,常作尸羅,常轉尸羅,受
學一切所有學處,是名七種戒清淨相。


「若諸
菩薩於自所有業果異熟深生依信,一切所
有不饒益事現在前時,不生憤發;亦不反
罵、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種種不饒益
事反相加害;不懷怨結;若諫誨時不令恚
[004-0706c]
惱;亦復不待他來諫誨;不由恐怖有染愛
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捨,是名七
種忍清淨相。


「若諸菩薩,通達精進平等之性;
不由勇猛勤精進故自舉陵他;具大勢力;
具大精進;有所堪能;堅固勇猛;於諸善法
終不捨軛,如是名為七種精進清淨之相。


「若諸菩薩,有善通達相三摩地靜慮;有圓滿
三摩地靜慮;有俱分三摩地靜慮;有運轉三
摩地靜慮;有無所依三摩地靜慮;有善修治
三摩地靜慮;有於菩薩藏聞緣修習無量三
摩地靜慮,如是名為七種靜慮清淨之相。


「若
諸菩薩,遠離增益、損減二邊行於中道,是名
為慧;由此慧故,如實了知解脫門義,謂空、
無願、無相三解脫門;如實了知有自性義,謂
遍計所執、若依他起、若圓成實三種自性;如
實了知無自性義,謂相、生、勝義三種無自性
性;如實了知世俗諦義,謂於五明處;如實
了知勝義諦義,謂於七真如;又無分別離
諸戲論純一理趣多所住故,無量總法為所
緣故,及毘鉢舍那故;能善成辦法隨法行,
是名七種慧清淨相。」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
有何業?」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當知
彼相有五種業,謂諸菩薩無染著故,於現法
中於所修習波羅蜜多,恒常殷重勤修加
行無有放逸。無顧戀故,攝受當來不放逸
因。無罪過故,能正修習極善圓滿、極善清淨
極善鮮白波羅蜜多。無分別故,方便善巧波
羅蜜多,速得圓滿。正迴向故,一切生處波羅
[004-0707a]
蜜多及彼可愛諸果異熟,皆得無盡,乃至無
上正等菩提。」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說波羅
蜜多,何者最廣大?何者無染污?何者最明盛?
何者不可動?何者最清淨?」


佛告觀自在菩薩
曰:「善男子!無染著性、無顧戀性、正迴向性,最
為廣大。無罪過性、無分別性,無有染污。思
擇所作,最為明盛。已入無退轉法地者,名
不可動。若十地攝、佛地攝者,名最清淨。」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菩薩
所得波羅蜜多諸可愛果及諸異熟常無有
盡?波羅蜜多亦無有盡?」


佛告觀自在菩薩
曰:「善男子!展轉相依生起修習無間斷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是諸
菩薩深信愛樂波羅蜜多,非於如是波羅蜜
多所得可愛諸果異熟?」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
「善男子!五因緣故:一者、波羅蜜多是最增上
喜樂因故;二者、波羅蜜多是其究竟饒益一
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羅蜜多是當來世彼可
愛果異熟因故;四者、波羅蜜多非諸雜染所
依事故;五者、波羅蜜多非是畢竟變壞法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羅蜜多,
各有幾種最勝威德?」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
「善男子!當知一切波羅蜜多,各有四種最勝
威德:一者、於此波羅蜜多正修行時,能捨
慳悋、犯戒、心憤、懈怠、散亂、見趣所治;二者、於
此正修行時,能為無上正等菩提、真實資糧;
三者、於此正修行時,於現法中能自攝受饒
益有情;四者、於此正修行時,於未來世能
[004-0707b]
得廣大無盡可愛諸果異熟。」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羅
蜜多,何因?何果?有何義利?」


佛告觀自在菩
薩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羅蜜多,大悲為
因;微妙可愛諸果異熟,饒益一切有情為
果;圓滿無上廣大菩提為大義利。」


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具足
一切無盡財寶成就大悲,何緣世間現有眾
生貧窮可得?」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
是諸眾生自業過失!若不爾者,菩薩常懷饒
益他心,又常具足無盡財寶,若諸眾生無自
惡業能為障礙,何有世間貧窮可得?譬如
餓鬼為大熱渴逼迫其身,見大海水悉皆
涸竭;非大海過,是諸餓鬼自業過耳。如是
菩薩所施財寶猶如大海無有過失,是諸
眾生自業過耳,猶如餓鬼自惡業力令無有
果。」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菩薩以何等波
羅蜜多,取一切法無自性性?」


佛告觀自在菩
薩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羅蜜多能取諸法
無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多能取諸法
無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善男子!我
終不說以無自性性取無自性性。然無自
性性,離諸文字自內所證;不可捨於言說
文字而能宣說。是故我說般若波羅蜜多能
取諸法無自性性。」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波
羅蜜多,近波羅蜜多,大波羅蜜多。云何波羅
蜜多?云何近波羅蜜多?云何大波羅蜜多?」



[004-0707c]
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若諸菩薩經無
量時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諸煩惱猶故
現行,未能制伏然為彼伏,謂於勝解行地
軟中勝解轉時,是名波羅蜜多。復於無量
時修行施等,漸復增上,成就善法,而諸煩
惱猶故現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謂從初地
已上,是名近波羅蜜多。復於無量時修行
布施等,轉復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煩惱皆
不現行,謂從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羅蜜
多。」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此諸地中煩惱
隨眠可有幾種?」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
子!略有三種:一者、害伴隨眠,謂於前五地。
何以故?善男子!諸不俱生現行煩惱,是俱生
煩惱現行助伴,彼於爾時永無復有,是故
說名害伴隨眠;二者、羸劣隨眠,謂於第六、第
七地中微細現行,若修所伏不現行故;三者、
微細隨眠,謂於第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
煩惱不復現行,唯有所知障為依止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此諸隨眠,幾種
麁重斷所顯示?」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
子!但由二種:謂由在皮麁重斷故,顯彼初
二,復由在膚麁重斷故,顯彼第三。若在於
骨麁重斷者,我說永離一切隨眠,位在佛
地。」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經幾不可數
劫能斷如是麁重?」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
男子!經於三大不可數劫、或無量劫,所謂年、
月、半月、晝夜、一時、半時、須臾、瞬息、剎那量劫
[004-0708a]
不可數故。」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是諸
菩薩於諸地中所生煩惱,當知何相?何失?何
德?」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無染污相。
何以故?是諸菩薩於初地中,定於一切諸法
法界已善通達,由此因緣,菩薩要知方起
煩惱非為不知,是故說名無染污相。於自
身中不能生苦,故無過失。菩薩生起如
是煩惱,於有情界能斷苦因,是故彼有無
量功德。」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甚奇!世尊!無
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令諸菩薩生
起煩惱,尚勝一切有情、聲聞、獨覺善根,何況
其餘無量功德?」


觀自在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若
聲聞乘、若復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


佛告
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如我於彼聲聞乘
中,宣說種種諸法自性,所謂五蘊、或內六處、
或外六處,如是等類;於大乘中,即說彼法
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說乘差別性。於
中或有如言於義妄起分別,一類增益,
一類損減。又於諸乘差別道理,謂互相違,如
是展轉遞興諍論。如是名為此中密意。」



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 「諸地攝想所對治,
 殊勝生願及諸學,
 由依佛說是大乘,
 於此善修成大覺。
 宣說諸法種種性,
 復說皆同一理趣,
 謂於下乘或上乘,
 故我說乘無異性。
 如言於義妄分別,
 或有增益或損減,
 謂此二種互相違,
 愚癡意解成乖諍。」」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於
[004-0708b]
是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此名諸地波
羅蜜多了義之教,於此諸地波羅蜜多了義
之教,汝當奉持!」


說此諸地波羅蜜多了義
教時,於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皆得菩
薩大乘光明三摩地。
《解深密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