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128 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唐-法藏 (master)



No. 991-A


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序


此書乃法藏大師所製為顯普賢觀行之宗趣也其
文簡而義無盡其科要而理融通學者當盡心焉一
日華嚴性闍棃觀誦之暇偶得之古篋持以示余余
欣然展讀數四而后欲壽梓以公海內且傍施和訓
將使末學者易解云猶有未正之處更俟後之識者。


元祿元年歲在戊辰春三月上浣東山沙門昇頭陀
拜書No. 991
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
沙門 法藏 撰


依華嚴經普賢觀行法初明普賢觀次明普賢行。


初中有十門第一會相歸性門謂觀一切法自性皆
[001-0159c]
空分別解了一念行心稱理而觀攝散入靜名止第
二依理起行門謂以所觀真理非斷空故不礙事法
宛然顯現是故令止不滯寂寂不礙事於事無念起
照名觀第三理事無礙門謂由性實之理必徹事表
而自現不壞於事相虗之事必該真性而自立不翳
於理理事混融二而不二是故菩薩於一念中止觀
雙運無礙同觀第四理事俱泯門謂由理事交徹形
奪兩亡則非事非理超然逈絕行心順此非觀非止
逈絕無寄經云法離一切觀行第五心境融通門謂
彼絕理事之無礙境與泯止觀之無礙心二而不二
冥然一味不二而二心境宛然第六事融相在門謂
以多事全依於一理一理帶多事而全徧於一事是
故菩薩以即止之觀於一事中見一切事而心無散
動如一事一切亦爾第七諸法相是門謂由諸法皆
不異於真理真理復不異於事是故菩薩以不異止
之觀見一法即一切法而全不動如一一切亦爾第
八即入無礙門謂由以一多相入而非一一多相即
而非異此二俱由融通一法界是故菩薩以無念之
智頓見於此無障礙之法第九帝網重現門謂於一
事中所現一切彼一切內復各現一切如是重重不
可窮盡如帝釋網於一珠中現一切珠影一切珠影
中復現珠影重重無盡是故菩薩以普賢眼頓見如
此法界圓融自在無有限量第十主伴圓備門謂菩
薩以普賢之智頓見於此普賢法界是故凡舉一門
[001-0160a]
為主必攝一切為伴如是無盡無盡不可稱說思之
可見此略說顯華嚴經中菩薩止觀廣如別記說。


第二明普賢行法初學菩薩行法亦有十門第一先
起信心然有三種一自信巳身有如來藏性修行可
得成佛二信三寶功德殊勝難量離此更無可歸依
處三信因果決定業報必然是故捨惡修善不離自
心第二歸依三寶亦有三種一歸依徧法界三寶二
歸依慇重至極不惜身命三遠歸依盡未來際誓不
斷絕第三懺悔宿罪亦有三種一啟告十方三世一
切諸佛菩薩賢聖二對現尊像及眾僧等前三慇重
心慚愧心自述無始罪障第四發菩提心立大誓願
亦有三種一發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樂修一
切諸善行故三大悲心救拔一切苦眾生故第五受
菩薩三聚淨戒亦有三種一攝律儀戒誓願斷一切
惡二攝善法戒誓願修一切善三攝眾生戒救度一
切眾生故盡未來際而無休息第六修離過行亦有
三種一調伏煩惱離貪瞋邪見二止諸不善離殺等
十惡道故三於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一一護持不
令有犯犯者即當懺悔還使清淨第七修善行亦有
三種一日日供養三寶身口禮讚意業觀察二於萬
行六度乃至諸波羅蜜一一修學無有厭足三以此
善根誓願迴向普共眾生趣大菩提第八修忍辱行
亦有三種一內生慈心若為愚癡眾生背恩侵惱終
不瞋之二見瞋過患經云瞋如猛火燒滅一切諸善
[001-0160b]
根故又起一瞋心成百種障礙一切惡中無過此惡
三見忍利益經云若能忍者即得名為有力大人持
戒苦行所不能及第九救攝眾生行亦有三種一救
其現苦乃至於死先當救護二更以佛法饒益令當
來免三惡道苦三化令修菩薩行要當於我先成最
正覺第十修平等行亦有三種一於所救眾生平等
不揀怨親不求恩報二不見自他無人無能無所畢
竟平等三興無緣大悲無念大智攝化眾生廣修萬
行盡未來際而無休息故。


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