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24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唐-李通玄 (master)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四之上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十地位



此已下九箇夜天神。一箇瞿波女。是
如來往古因中時為夫妻。至今道滿。以為十
地善知識。如下經自具有文。至位方明。此已
下十地及等覺位各十善知識。總依十迴向
中行願滿。即是其法。等妙二位。普賢行成亦
是迴向法願行滿故。至十信心中所信之果。
乃至十住心中所得根本普光明智。行之果
[004-1040c]
成滿也。前後一智故。但明生熟行不同。非謂
智別。


第一歡喜地。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閻
浮提摩竭提國。不言南方者。為此國是佛生
之處。會其本體。以表其本智無方。明其圓智
也。又十地之初。都含後等妙二位。已滿來於
中道節級智悲昇進生起。此位智見願行同
欣修故。然後安立生熟次第。以起觀行均亭。
使出俗入纏。令智悲圓滿。十地及等妙二
覺果成。總由十信初十住初十行初十迴向
初十地初。皆是都含諸位。一時起其願行。成
後位故。若無初首。後何有法。而能行之。即初
心方成後位。如層臺百丈。功虧一籄之土。以
無初因之果。後果不成。如種子種果。而方有
因生。而後有果。不異初因果故。以此初地發
心。都收後位。時之與智前後都該。分毫不異。
然別開昇進生熟後。初歡喜地創始發心。事
同凡類。以檀波羅蜜為首。第二離垢地。以戒
波羅蜜為首。方捨離妻子。捨家出家。修其戒
體。淨其所著。治欲界煩惱。第三發光地。修上
色界無色界禪。治樂寂靜煩惱。得出三界業
現前。已上位出三界心多。第四焰慧地。修三
十七道品觀。觀身受心法。於心境上。世間諸
法轉令明淨。使其心境於三界中所有事業。
令心無著。生如來家。第五難勝地。以其禪定
治四聖諦上苦集二諦。世間煩惱。本自性清
淨。無非滅道。以明世諦即是解脫。即是第一
義諦。以治聲聞乘。及淨土菩薩。畏苦取涅槃
證。無智悲捨眾生障。第六現前地。十二緣生
[004-1041a]
觀。觀六根名色取境。名之為識。以觀六根及
名色。本來空無體性。無有內外中邊等五見。
便為智業。自在妙用神功。即成就無量智慧
解脫神功。以除緣覺觀十二因緣。以空為證。
於解脫無有智慧。捨大悲障。起於無量智慧
神通。教化眾生。已上三位成就。世間中得出
世間智慧。已上六波羅蜜。得出世間及世間
中出世間解脫一終。第七遠行地。入於生死。
會融染淨。成大慈悲。不捨世間眾生界。成後
無功智。漸令圓滿。及如來妙覺位因此而成。
除於生死中不自在障。令使如來十力四無
礙辯大智大悲十力圓滿皆自在故。恒處生
死。不求別有出世故。第八不動地。無功智成。
不離第七地所成。此地終是於生死中無功
悲滿。淨智現前。如觀音正趣同會而見。自
此不知所進。要得諸佛加持力。令念本願。興
悲利物。為淨智廣大。一念興悲。下地菩薩功
不可及。三加者。一如來現身。二摩頂。三語業
言讚。七勸者。一勸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
不共法。二勸行精進不捨無生忍門。三勸愍
念一切眾生。四勸憶念本願。饒益一切眾生。
五勸修諸佛身相國土果報。六勸學佛無量
法門。七勸學無量眾生差別業智。皆悉通達
起悲智業。不令滯其無功智門。已前諸地貪
修解脫。和會智悲。至此位。於生死海中調和
解脫大智慈悲一終。已滿方學佛解脫大用功
能。是以三加七勸。令使昇進不滯無功智中。
第九善慧地。得無礙辯。入法師位中。四無礙
法者。一法無礙智。二義無礙智。三詞無礙智。
[004-1041b]
四樂說無礙智。第十法雲地。同佛位滿。受如
來職。坐一大蓮華王座。量等百萬億三千大
千世界。三乘至十地位。座量等一三千大千
世界。此一乘中。十地道滿。非但所坐百萬三
千大千華王之座。并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
數蓮華座。以為眷屬。無量菩薩。各坐其餘蓮
華之上。周匝圍遶。如是等十地法。總在初地
中。一時通學。以是義故。於此夜天身中。乃含
一切眾生境界。乃至身毛孔。總含星象日月。
及眾生境界。以此善知識所居。直言閻浮提
國。不言南方。城名迦毘羅者。此云大體。以五
印度中。此國友城都。含攝諸國。故名大體。亦
名黃物城。以此地曾有黃頭仙人所居以為名
故。又於五印度中處中。含攝諸國。像中宮戊
巳土圓遍。故云黃物城也。善財從城東門而
入者。以明初入十地中初地。東者眾生啟發
創明之智故。從城東門而入佇立。未久便見
日出者。以明從十迴向後觀照進求。此地法
門相應時名入城。會融此地之果。名佇立未
久。前位障亡。此位智現。名為日出。又此位長
入生死長夜。說法教化眾生故名天神。乃見
夜神在虛空。處寶樓閣。以明法空隨大悲行。
起無量智慧之門。報生其果也。坐香蓮華藏
師子之座者。為明十地等菩薩。長養大慈悲
行故。以夜天神及蓮華座以表之。香者以明
根本智。具足戒定慧解脫。及知見五分法身
香。成就長養大慈大悲行。以為座體。以像思
之可見。此以九箇夜天神。一箇瞿波。總是女
類。以明十地昇進。以大悲為體首。以前十住
[004-1041c]
十行十迴向。皆以本清淨智為先導。而以成
大悲行。即比丘長者居士婆羅門優婆夷童女
表之。此十地中。即以大慈悲為先導。即九箇
夜天神。純是女類表之。皆以大慈悲為先首。
以天表智自在。神表智之大用遍周。言夜者。
表破一切眾生生死長夜。十迴向和會慈悲
行。處生死長夜。十地長養慈悲行。是故以香
蓮華藏以為座體。以明坐一切眾生生死海。
而無染污。以蓮華表之。神名婆珊婆演底。此
云主當春生。亦明。能生眾善。身真金色目髮
紺青。以明法身智身無垢。具行慈愍柔和之
行。智慈同成已。行具所為報身。以智無垢目
髮紺青。以慈和悅謙柔離慢。報得身真金色。
智悲合體成其身也。形貌端正。人所喜見。總
在其中。眾寶瓔珞。以為嚴飾。瓔珞是行。以嚴
智身。身服朱衣。朱者赤色衣。是南方之色。南
為日。以夜天能以慧日。破眾生長夜暗故。首
戴梵冠者。梵者淨。智恒淨故。一切星宿。炳然
在體。是十方國土。身也。一一毛孔。皆現度無
量眾生。以智無限。身及毛孔所含。國土亦皆
無限。所化眾生亦皆無限。自餘廣意具在經
文。所於十方剎海。隨根對治。法門境界。及現
身濟苦無限。具如經說。不可具云。以初地都
含佛果等妙二位。一時頓現。使進求有法。不
滯一門。從我唯知此菩薩破一切眾生暗法
光明解脫門已下。推得昇進。


第二離垢地。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閻浮
提摩竭提國菩提場內者。以法身根本智為
戒體。還不離閻浮提。在菩提場內。有主夜神。
[004-1042a]
名普德淨光。是婆珊婆演底之師者。以明萬
行依本智起。故名為師。夜神名普德淨光。以
明淨智如日。以為戒體。無方不照。名為普德。
戒體無垢。名為淨光。破生死長夜苦。名之為
神。神者無色無形不為而應。萬物遍周。一時
普濟。名之為神。故名普德淨光。善財請法。夜
神勸修十法。具在經文。夜神修四禪者。一大
悲救護一切眾生。一心不動修初禪。二息一
切意業。攝一切眾生。智力勇猛。喜心悅豫。修
第二禪。三思惟一切眾生自性清淨。永離生
死。修第三禪。四悉能息滅一切眾生諸苦熱
惱。修第四禪。成就一切眾生廣多境界。具在
經文。不可具言。此四種禪。以明隨大悲行。教
化一切眾生。隨根攝化。總是禪門。無非禪者。
但淨意業。智自分明。萬境皆禪故。從我唯得
此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是推德
昇進。為此夜神在菩提場內。還以無相法身
本智。以為戒體。以智起用。教化眾生。總是禪
故。


第三發光地。以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去
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者。不遠以明不離菩
提根本智。而行萬行大用故。以右大用故。又
右為大慈悲體。以忍行恒卑。名之為右。有一
夜神。名為喜目觀察眾生者。以忍行內嚴。慈
悲法悅。目視無厭。所示知根。隨時引接故須
觀察。善財見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寶
蓮華藏師子之座。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
者。以明忍為眾行之源故。在佛眾會中。佛眾
會者。不離本智。行眾行故。還以本智為忍體。
[004-1042b]
以此在佛眾會。會者眾行也。以根本普光明
智。從此十地中。作十度鍊真金。喻漸漸明淨。
以此為華瓔輪王寶冠等。不離金體。以明一
切萬行神用遍周。皆不離根本智。漸殊勝故。
如此位夜天神。以入大勢力普喜幢法門。大
用境界。利眾生。事業在身毛孔。一一毛孔。現
化身雲。無方不至。無剎不現。無眾生前不有
其身。說種種引接門。廣在經說。不可具言。但
從十地之中。皆以法界身。一一毛孔。含容剎
海。或一一毛孔。出化身雲。無方不至。但以得
法久近住世廣多。常居生死。化度群品。以為
次第。表大慈悲深久。從初地婆珊婆演底夜
神。從初發心得法已來。云經須彌山微塵數
劫。此第三地從喜目觀察眾生。發心久近。云
過於剎塵劫。以明昇進。大慈悲久近深廣。如
第二地。不言發心久近者。以明得菩薩寂
靜禪。普遊步解脫。無三世古今可說。以明禪
體遍周故。以明在菩提場內。會根本智故。從
我唯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菩薩解脫已下。是
推德昇進。


第四焰慧地。以精進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
此會之中。有一夜神。名為普救眾生妙德。但
言此會中。不言東西南北者。以不離佛會忍
門。而有精進之行。以於根本智中。而行精進
行。以智無不周。行無不遍故。夜神名普救眾
生妙德。夜神放眉間光明。入善財頂。善財即
得究竟清淨輪三昧。得是三昧。悉見二神兩
處中間所有。一切地水火風。及等微細諸塵。
及摩尼眾寶。華香瓔珞。一切莊嚴具。等微細
[004-1042c]
諸塵中。各各皆見佛剎微塵數世界成壞。廣
如經說。以明四地菩薩。得生如來家。智境同
佛。又以精進行。普攝普賢行門。入微細智得
現。如因陀羅網。境界身遍周法界眾生界。無
不現前。隨時化引。以大悲行。多劫多生。常
在一切眾生海中。普皆應現。如經云。出生
普賢行願力故。增廣菩薩大悲海。故善財問
得此解脫。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是處難
知。諸天世人二乘之所不能測也。何以故。
是普賢菩薩行境界。住大悲者境界故。廣如
經說。不可具言。略敘行門次第。知有指歸。趣
求不謬。教文廣多。不可具錄。修行者各各自
尋經文勿滯。初之少得。漸漸令心境廣大。入
普德之法門。夜神舉發心久近。云往古過佛
剎微塵數劫爾時有劫。名圓滿清淨。世界名
毘盧遮那大威德。有須彌山微塵數如來。於
中出現。以妙德夜神。所曾親近恭敬。聞法之
佛數。所得法門。行菩薩行之初始。當初發心。
是輪王女。見普賢菩薩福智光明。破一切眾
生長夜生死。因茲發願。願如普賢。以此初因
經今。是以作夜天。照眾生迷暗。廣如經說。以
明大慈悲深厚舉劫久遠如然。若以本智剎
那不移也。從我唯知此菩薩普現一切世間
調伏眾生解脫已下。是推德昇進。


第五難勝地。以禪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去
此不遠。有主夜神。名寂靜音海者。以明第五
禪體。遍周含法界故。言去此不遠。還不離佛
會。以根本智為禪體。為至此位。令其智體轉
更增明。以昇進故。云去此不遠。以不離舊智。
[004-1043a]
而有增明也。故云不遠。以禪體普含色聲香
味觸俱淨故。主夜神號寂靜音海。坐摩尼光
幢莊嚴華座者。摩尼此云離垢寶。光者明也。
以明禪體本真。心境無垢。光明照耀。以為座
體。幢者以明心境及一切法本無傾動。故以
為禪門。名之為幢。百萬蓮華座者。處生死而
無生死可染也。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後圍遶
者。萬行圓滿也。以明坐一切法自性無作動
靜禪。普印法界一切智禪。以無作大慈悲恒
覆蔭一切眾生禪。善財問夜神發心久近。夜
神言。經二佛剎微塵數劫。又生今賢劫中供
養。從迦羅鳩孫馱佛。乃至盡未來際佛。悉皆
親近。乃至初發心時。清淨光金莊嚴世界。今
猶現在。以表禪體無古今三世。普印三世。供
養諸佛。聞法行菩薩道。一時無前後際。不離
白淨智禪。前位一佛剎塵劫。以明修行遠近。
此位二佛剎微塵。以明大悲行行漸漸深廣。
令後學者倣之。善財以頌歎夜神德曰。不取
內外法。無動無所礙。清淨智慧眼。見佛神通
力。身為正法藏。心是無礙智。既得智光照。復
照諸群生。心習無邊業。莊嚴諸世間。了世界
是心。現身等眾生。知世悉如夢。一切佛如影。
諸法皆如響。令眾無所著。為三世眾生。念念
是現身。而心無所住。十方遍說法。無邊諸剎
海。佛海眾生海。悉是一塵中。此尊解脫力。從
我唯知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已
下。是推德昇進。


第六現前地。以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
此菩提場如來會中者。以明第六以智為菩
[004-1043b]
提體。為智慧現前。以智慧能治無明。以成大
智悲故。又以如來會不離智慧故。云此菩提
場眾會中。有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
力者。以明此正智慧善能守護一切心境無
明惡賊。不令得入。以明心境體無無明惡賊。
自然消滅。大智法王自然出現。故名守護一
切城增長威力。善財見夜神。坐一切寶光明
摩尼王師子之座。摩尼王此云離垢寶。以明
第六地智慧現前。破煩惱令清淨。自在如王。
以為座體。故名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
座。以智慧光明。能破長夜執障。以設座名。無
數夜神所共圍遶者。眾生圓滿也。現一切眾
生色相身等。如是對現一切眾生前。隨類調
伏。廣如經說。問言發心久近。云經過於佛剎
轉微塵劫者。數法未詳。此第六位明般若波
羅蜜境界。所現化利。如經具言。不可具錄。善
財頌歎夜神德曰。已行廣大妙慧海。已度無
邊諸有海。長壽無患。智藏身威德光明住此
眾。了達法性如虛空。普入三世皆無礙。念
念攀緣一切境。心心永斷諸分別。了達眾生
無有性。而於眾生起大悲。自餘廣如下文具
說。從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已下。是
推德昇進。


第七遠行地。以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
此佛會中者。以明此位以智慧解脫力。不離
根本智妙慧。出超諸境界。無所染法門。以方
便力。還歸生死。超一切普賢大願海。以是義
故。云此佛會中。有一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
者。以明此第七地有行。有開發返還生死。同
[004-1043c]
一切眾生生死六道行。而無捨離一切眾生。
成後佛果。如來大智大慈悲行。總由此位起。
隨流生死道。不出其中。而成大智悲海故。若
無此地返還生死。同行攝生。但得六波羅蜜。
出生死道。捨其後位。佛十力大悲總無。以此
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覆陰開發一切眾生
行。遍在此位故。是故六十童女寶光明為首。
因依一切法音圓滿蓋王所。發菩提心。以明
六波羅蜜出世智慧。迴入生死。大慈悲心故。
名六十童女。王者今毘盧遮那佛是也。以明
不離根本智。修六度行。還以六波羅蜜出世
之道。迴入生死。長養慈悲。便於生死海。成一
切智悲之海。六波羅蜜各具十。故云六十。前
以出世心多。此位迴入慈悲。故名童女。發心
却還生死。身含法界。一切星象。炳然在身。廣
如經說。言發心久近。云經世界海微塵劫。此
有二義。一明大慈深廣。二表法。以明迴前六
波羅蜜出世心多障。於生死成大悲心。有爾
許塵障。今已迴之。故云六十童女。十住之中
第七位。以休捨優婆夷表之。此十地第七。以
六十童女表之。十住有染習猶存。此位雖與
一切眾生同行。心無染習。以童女迴心表之。
以明昇進漸勝。童女者今開敷樹華夜神是
也。表七地却還生死。成大智悲行。同一切凡
夫。開敷眾生。悉同塵行。方便利生。皆同安樂
故。名開敷一切樹華。從我唯知此菩薩出生
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已下。是推德昇進。以明
此位菩薩恒居苦流生死。利益無限眾生。是
菩薩廣大喜。恒入法界虛空界。塵塵中無
[004-1044a]
限身一時恒濟故無休息也。是菩薩廣大喜
故。


第八不動地。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
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
眾生。此道場中者。以明無功智成。不離本智。
與本智體會故。名道場中。以根本智體如虛
空。性自無垢。若心會者。一切諸繫煩惱總無。
以此智善治諸惑故。號道場中。有一夜神。名
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者。以明八地無
功智成。念其本願。興悲利生。無有盡極。因行
立名也。善財見夜神在大眾中者。不離本智。
行普賢滿法界眾生界行。是在眾中。坐普賢
一切宮殿摩尼藏師子之座者。以此位修行。
會根本普光明智為座體。以根本普光明智自
體。無性無相。性自光明。量同法界虛空界無
邊。無表裏大小等量。普能含納一切境界。總
在其中。而同其體。以為座體。以普現法界國
土摩尼寶網。羅覆其上者。以明會根本智。一
切隨方。國剎教化一切眾生。所有教網。皆從
根本智現差別智。設無邊教網漉眾生。而成
報果故。大意明從初發心已來。會根本智。至
此位功高智淨。行博教多悲寬。益廣報無盡
也。夜神現日月星宿影像身。現隨眾生心普
令得見身。現等一切眾生形相身。現無邊廣
大色相海身。如是廣如經說。善財見已一心
頂禮。舉身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者。地是
物中之卑。以知識道真智朗。卑己敬之。除我
慢之極也。合掌者契會也。瞻仰者智德可尊
也善財問夜神言。發心久如。初以智境答。後
[004-1044b]
立時劫答。初智境答者。經云。一切法自性。等
入於諸法。真實之性證無依法。捨離世間。悉
知諸法色相差別。亦能了達青黃赤白性。皆
不實無有差別。乃至我入此解脫。了知法性
無差別。而能示現無量色身。意明。智體與三
世體齊。雖大用神化遍周。無初得法之時可
說。經中亦作日在空中。無時劫喻等。亦作幻
人住世教化喻。後方立時者。經云。乃往古世
過世界海微塵數劫。初名善光。以為劫初。為
勝光王。太子名為善光伏。是初心之因。舉此
為初發之心及時劫。其太子具二十八相。以
明九地十地四重因果未及。不具三十二相。
在此身以救地獄罪。發慈悲心。至如今。作夜
天神。以表此位無功智中。念本願力。而行悲
行。此位法合諸佛。三加七勸法如前。第八地
中具文已釋。從我唯知此教化眾生善根解脫
已下。是推德昇進。第九善慧地。以力波羅蜜
為主。餘九為伴。此閻浮提有園林。名嵐毘尼
林者。以明此園是如來所生園。不云國邑。都
舉一閻浮提之境界。是如來降神受生誕生攝
化之境。然後次三千大千百億閻浮提。乃至
十方一切剎海。乃至以剎海塵中微細境界。
皆有摩耶夫人坐此園林。如來受生誕化一時
同現。是故都言此閻浮提也。嵐毘尼林者。此
云樂勝光園。以如來欲降神時。十方一切諸
佛。悉放臍中光明。來照此園。及照摩耶身。
又此園林及地。常有光明。時諸天龍神八部。
常作樂音。而為供養。又此園林。常有眾寶莊
嚴香華妙事。見者悅樂故。為樂勝光園。亦名
[004-1044c]
無憂園。善財見妙德神。在一切寶莊嚴閣中。
坐寶蓮華師子之座。以神所居表神智德。重
重行門。普虛樓閣。以眾寶樹妙莊嚴。坐蓮華
座者。以表如來受生及誕生。是化眾生行故。
坐蓮華座表之。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
遶。為說菩薩受生經。以明智悲行滿故。以明
此位智悲行圓。示現受生誕生。十地即受如
來職位。便坐眾寶莊嚴蓮華座。量等百萬三
千大千世界。眷屬菩薩有十三千大千世界
微塵數。各坐蓮華座。周遍十方。是故九地行
圓。十地果滿。經云。菩薩有十種受生藏。如經
廣明。如妙德神云。經百年。世尊果從兜率天。
而來生此者。以從八地處兜率天。至九地降
神。誕生以為百年。一地中修一波羅蜜行。一
波羅蜜中。有百波羅蜜行滿。故來生此園。以
一十百。總是大數之本。以表萬行圓滿。即受
生也。以十地之果。以八地無功之智。任運成
故。如來欲受生時。園中有十種相。具如經文。
摩耶夫人腹中。及身毛孔。普現十方國剎。及
世界海。一切塵中。一時普現菩薩受生自在。
廣如經說。如菩薩欲誕生時。摩耶夫人前。忽
然從金剛際出大蓮華。名一切寶莊嚴藏。金
剛為莖。眾寶為鬚。如意寶王而為其臺。有十
佛剎微塵數葉。一切皆摩尼所成。自餘莊嚴
具如經說。此是如來初誕生第十相。以明如
來福智所感。十方一切諸佛。放臍中光明。名
菩薩受生自在燈者。以明臍中是受生之始。
臍向上長頭身。臍向下長腰脚。向上是陽。向
下是陰。如樹巢。向上生莖幹。向下生根鬚。以
[004-1045a]
臍是受生之始故。十方諸佛。放臍中光明。名
菩薩受生自在燈。畢洛叉樹。此云高顯。為如
來在此樹下生。此樹枝幹莊嚴殊勝高顯故。
善財問得法久近云。往古過億佛剎微塵數
劫。復過是數。時有世界。名為普賢悅樂。八十
那由他佛於中出現。第一佛於寶焰眼王夫
人號喜光。於彼示現之時。妙德神以為佛乳
母。從是以來念念。常見毘盧遮那佛示現。菩
薩受生海。十方世界。及一切塵中。菩薩受生
自在。亦恭敬供養承事。聽所說法。從我唯知
此菩薩於無量劫遍一切處示現受生周遍供
養自在解脫已下。推德昇進。論主以偈讚菩
薩受生自在法行。頌曰。普光智體如虛空。無
有中邊大小量。蠢動含識皆同體。無自無他
性平等。以本願力慈悲心。方便現生名為父。
或現蓮華中化生。或以慈悲幻生母。如是念
念滿十方。對現色身如雲布。一切剎塵普現
身。隨根影現無來去。智體本性無形色。無住
無依無有處。一念普現色身雲。各各不同非
念慮。無功大智恒自在。十方誕生無罣礙。無
像法中現妙像。引接迷流達虛妄。善達心境
非一二。亦達諸像亦無像。一塵境界智幻生。
智體如空幻皆寂。若了智境無體性。作與不
作本無跡。菩薩以是得其源。常如萬法絕攀
緣。非是心緣彼諸境。只為無功智印然。無功
大智滿虛空。受生誕化總其中。一念遍含三
世法。時日本來無始終。以智本無大小量。以
是化徹微塵中。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四之上
[004-1045b]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
卷四之下


大唐北京李通玄撰


第十法雲地。以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
迦毘羅城。有釋種女。名曰瞿波者。以明十地
行。不離本處。與初地同處。以表菩提體無先
後。始終不移。故云迦毘羅城有釋氏女。瞿波
者。乃是如來往古為太子時妻。是過百佛剎
微塵劫有王。名智山。王有太子。名善光。有居
士女。名淨日。善光太子出家為比丘。於淨德
林中住。入城乞食。淨日女見善光比丘。因生
染愛。便解身瓔珞并珠。置其鉢中。便即發菩
提心。於二百五十劫。不復墮三惡道。常生勝
樂處。常見善光比丘。經二百五十劫。後生於
善現家。蓮華化生。見財主王。有太子。名威
德。太子納為妻。因此之後。常共太子供養諸
佛。乃至聞法得道。迄至如來。為太子時。還為
其妻。是往昔本願因緣常為其妻。依古德云。
如來為太子時。有三夫人。一羅睺羅母。耶輸
陀羅。作比丘尼。二名瞿波。作善財十地善知
識。三名摩奴舍。未詳所在。夫如來神智性同
虛空。非物像能與其類。如其智體。非情想能
得其跡。但以無形質之妙靈。而十方隨根。普
應對上根之類。蓮華出現。應中下之流。母胎
誕生。只為本願慈善力故。於十方世界。隨物
現形。豈有存妻子。而居世間也。但為化凡引
俗。示生人間。八萬四千塵心迷皆同行。化妻
[004-1045c]
幻子。化幻眾生。示現處纏。難捨能捨。對三乘
之種。捨諸飾好。應一乘佛果之門。即具華冠
瓔珞九十七種大人之相。及十華藏世界微
塵等相。今以瞿波女。以表一乘智境。無別求
出世。全以根本智。普印世間。萬境全真。更不
說他方別有淨土。便以瞿波女用。同真性無
取捨法。便將表法。便明十地道滿。法喜為妻
也。一切境界。總是法樂。是故法華會三歸一
乘。故說世間相常住。是法住法位。全將世間。
以為解脫。無別欣厭也。又此經集會人間眾。
但有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百童子。五
百童女。一萬諸龍。但集世間俗眾。無比丘出
世眾。如來是福智大慈悲圓滿之行。世間無
厭形相也。今以瞿波女。表十地法悅。無取捨
法。是故淨名經云。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
善財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普光明法堂者。至
十轉法輪智滿故。此是初會菩提場所契會
普光明智。亦是第二會普光殿。從第二會自
起信進修行。至此十地。自以智慧道滿。同諸
佛法輪之智慧。以此為終。故號菩薩集會普
現法界普光明講堂。其中有主宮殿神。名無
憂德。并一萬守宮殿神。來迎善財。讚歎善財
所修行善根。是入十地之因。見瞿波女。是十
地之果。一萬守宮殿神。是守護十地智悲之
行。瞿波女曾供養無數諸佛。久遠劫來承事
毘盧遮那。自身位登十地。猶言未了菩薩身
及身業。亦不知心智。諸劫所行之道。以未入
等覺位普賢行門。至十地道滿。須捨見道煩
惱。禪三昧上煩惱。涅槃清淨樂上煩惱。總捨
[004-1046a]
恒入世間。一切眾生前對現色身。教化利樂。
是恒常之道。更無欣進出世三昧涅槃解脫。
習氣之心。以是如經中十地行滿。以無量三
昧推求普賢。了不能見佛。勸令以想念求覓。
方見普賢在十方一切佛所。或來或去。以是
瞿波立樣。以成後學令知軌則。修行不惑。從
我唯得此觀察菩薩三昧海解脫已下。是推
德昇進。


已上十地善知識竟。十一地等覺位普賢行
如下。從前十住初心至十住滿。師子幢王女。
且得一分世間出世間智慈圓滿。從十行初
至十行滿。出家外道名為遍行。且得一分隨
行行上。不壞出家無染解脫。從十迴向初至
十迴向滿。見天地之神。以於世間生死智悲
之行含養自在。從十地初至十地滿。見瞿波
女。於菩薩集會普現法界講堂。及無憂德神。
及一萬守宮殿神。以十地道齊諸佛智慧。轉
法輪中。智慈自在。從十一地等覺位普賢菩
薩行門。初摩耶夫人至十一地滿。見德生童
子有德童女。以恒往十方生死六道。入幻住
門。是等覺位之功終。文殊師利彌勒如來普
賢菩薩三人。總通是五位及十信位中一理
智妙行之體用法界之門。從初發心來至五
位滿。皆不離此三法。文殊是三空解脫之妙
慧。妙簡正邪之理。彌勒如來寄同此教。一生
至佛果故。是根本普光明智。普賢是根本普
光明智中差別智利眾生行門。三法是一體
用之門。即於諸法而能自在。此之三法成此
一部經之教體。故名一乘圓教也。從十信心
[004-1046b]
修行至五位未終。常以文殊師利為揀擇引
導之首。普賢為伴。至入法界之果門。即普賢
為首。文殊為伴。根本智常為此二法無染之
體。若根本智未明。籍妙慧觀照顯發。若根本
智明。即妙慧是根本智妙使。普賢是根本智
中萬行之體。總是一法理智大悲體用分三。
若不如是合離分張。修行者不知有智悲體
用通塞自在。文殊師利出善住樓閣。南行化
利人間。啟發童蒙故。名文殊師利童子。菩薩
以化童蒙。見道智因行立名。是故未見道時。
由慧顯得本智。見道之後。慧為佛之使也。觀
察取意可知。總是理智體用互參。


等覺位初
以檀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世界中。有佛
母摩耶者。此位能以處生死中。大慈悲心普
含攝一切世間之境界。不分內外。東西南北
直言此世界中也。佛母者。如來以大慈悲心
為母體。能發大智慧。教化眾生故。實無如世
間父母所生。為大慈大悲不違初發心。本願
力化眾生故。宜應所見。以其自智。幻作父母。
化作妻子。或現蓮華化生。種種生法。同眾生
行。宜應化現。總是如來一智之境。隨宜幻生。
何得有父母誕生入胎出胎去住之相。望其自
智。以智體神妙。無色無形。無跡無垢。自體清
淨。及隨本願。大慈悲力有依正二報功德。福
智莊嚴。如光影像。不可提摩。隱現自在。如慈
氏樓閣。如華藏世界是也。共一切眾生。同住
各不相礙身為正報。國土為依報。亦依正二
報互相參入。如帝釋寶網光影相參重重無
盡。如是摩耶夫人。如來眷屬。總是同一切根
[004-1046c]
本之智幻化所生。以接童蒙故。以大慈悲為
母。幻生佛故。如十住之末。從智生慈悲。即師
子幢王女。名曰慈行。此等覺位即慈悲生智。
即以母生佛。昇進次第如然。善財歎。摩耶夫
人身。是超六處。離一切著智。無礙道具清淨
法身。以如幻業而現化身。以如幻智而現世
間。以如幻影而持佛法身。乃至無依處身。廣
如經說。善財先見主城神。名寶眼。眷屬圓滿
者。是悲中之智眼。引接眾生故。先見也。以雜
色寶華散善財者。以明入大慈悲行。非一種
行。行無量種種行。是以眾色寶華而散善財。
又勸善財二十八種守護心城法門。意令修
行大慈悲。處生死行。廣大無限。於生死行中。
不貪境界。但欲成就如來十力。廣如經說。意
明欲入生死。成大悲行。不捨智業。本清淨法
大悲圓滿。普周世間。謂和無二。不令有滯。此
二十八種守護心城法。是和智悲。成普賢入
生廣大行門。令不染不離。是入生死。成大慈
悲。前方便故。是故先見寶眼主城神也。又云。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修心城。則能積
集一切善法。何以故。蠲除一切諸障故。所謂
見佛障。聞法障。供養如來障。攝諸眾生障。淨
佛國土障。此有五種障。皆是有所欣求功德
善法。懼生死心。非是真入無作任運大慈悲
者。故今欲見此位善知識者。常除如是等五
障之心。不用功力。則便得見。以明十地道滿。
入等覺位。普賢大慈悲。處世間眾生海。當除
此五障。方得見摩耶之身。此乃是不求出世。
不求功德。不求見佛。不求聞法。純以無作大
[004-1047a]
慈悲。一往同一切眾生生死流。教化利物。無
有身心所求果報。及懼生死。爾時有身眾神。
名蓮華法德。及妙華光明無量諸神前後圍
遶。從道場出。住虛空中。以妙音聲種種稱歎。
是處生死海。住法空。無染之行滿。摩耶夫人。
從耳璫放無量色光明網。普照無邊諸佛世
界。令善財見十方無邊國土一切諸佛。其光
明網右遶世間。經一匝還來。入善財頂。乃至
遍入身諸毛孔。善財即得淨明眼。永離一切
愚癡暗。故得離翳眼。能了一切眾生性故。廣
如經說。何故耳璫放光。以六根之中意根。以
成智業。餘五根中耳根。隨用為勝。以表大慈
悲救苦海。以遍法界之眾生界。聞聲即救。不
待見身。且取耳能遠聞過餘四故。且如雷震
百里耳根得聞。若有大聲千里亦聞。四根不
及。以表慈悲之光耳根為體。光照諸佛國土。
次照世間。以慈悲之光。照佛國眾生國一體
無二。從善財頂入。然後遍入身。及毛孔皆遍
者。以明大慈悲光普周。高卑等入。體同一性。
大智光明眉間起。受生光明臍輪起。大慈悲
光摩耶耳璫起。四十心光手中起。十信光足
下千輻輪中起。十住光足指端起。十行光足
趺上起。十迴向光膝上起。十住中第六住海
幢比丘眼中放日輪光。照惡道苦。善財蒙光
入身。能了一切眾生性者。以同體大悲。能了
一切眾生性故。次見守護菩薩堂羅剎鬼王。
名曰善眼。與其眷屬一萬羅剎俱。於虛空中。
以眾妙華。散善財上。明羅剎是女。住在大海
之中。有大勢力。能食噉眾生。而得自在。亦能
[004-1047b]
遊空。以明菩薩以法空大智。常居生死海。守
護一切眾生。而無捨離。以為宮殿。而能飡噉
一切眾生無明貪瞋癡愛熱惱血肉故。以羅
剎王表之。取此居大海中。力用殘害速疾為
像也。散眾華於善財上者。以大慈悲是行故。
是故散華也。勸歎善財。令入大慈悲之行。廣
如經說。羅剎王為善財說求善知識法。善男
子。汝應頂禮十方。求善知識。正念思惟一切
境界。求善知識。勇猛自在。遍遊十方。求善知
識。乃至觀身觀心。如幻如夢如影。求善知識。
善財受行其教。即時覩見大寶蓮華從地踊
出。所有莊嚴廣如經說。以明大慈悲為地。大
慈悲行為蓮華。能起大慈悲心。為摩耶夫人
身。誕生諸佛。以明從悲起智。以明萬事皆是
大智大慈悲。幻生諸法。度脫眾生。是如幻智
中。幻生自在無礙。方如大智大慈悲功終不
可得。智淨如空。守空而住。不可但隨悲逐行。
迷彼智門。皆須圓備。如主城神。一度和會慈
智之行。身眾神及摩耶耳璫放光。一度和會
智悲之體用。羅剎王一度和會智悲之體。如
是三度勸發和會。觀行次第因緣成竟。方始
蓮華從地踊出。具眾寶莊嚴。摩耶居中而坐。
坐於眾妙寶座。一切諸莊嚴中。起化莊嚴。及
摩耶夫人。出化身雲。遍周十方。成就一切眾
生。廣如經說。乃至善財等摩耶所化。總現其
前。亦廣如經說。如摩耶夫人。身相如本。乃能
容受十佛剎微塵數菩薩眾海。八萬諸龍等
眾。悉在腹中。菩薩於腹中受生時。於摩耶夫
人腹中遊行自在。一步過三千大千世界。一
[004-1047c]
一步皆悉如是。乃至一切行普賢行。普賢行
者。受生菩薩教化眾生。悉在其中。故知。只是
諸佛大慈悲母體也。如經所說。不可具言。善
財問摩耶得法久近。云。乃往古世過不可思
議非最後身菩薩神通道眼所知劫數。是得
法久近。從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
已下。是推德昇進。


第二戒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善知識。於此
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此是前十住中
正念天子。其王有女。名天主光。以明此位以
慈悲為戒體。以天主是智。女是慈悲。以此位
智悲圓滿為戒體。名天主光者。天為淨也。主
者入生死中。主持教法。以利眾生。光者雖處
生死塵勞。大悲同行。攝取眾生。同纏不污。戒
光具足。名天主光。得無礙念清淨莊嚴解脫
門。


第三忍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迦毗羅城。有
童子師。名為遍友。善財請法。便指此城中有
童子。名善知眾藝。此兩位善知識。共成主伴。
以例儒門。如此孔丘顏回是也。以教童蒙故。
一名童子。說四十二字母。具在經說。說四十
二字母時。以四十二般若波羅蜜為首。入無
量無數般若波羅蜜門。善知眾藝菩薩解脫
門是也。


第四精進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


第五禪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摩竭提國
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怛那。有優婆夷。號
曰賢勝。此城在南印度。此名喜增益。得無依
處道場。說隨六處中。各得無盡智性。於世間
[004-1048a]
出世間法。無不了知。陰陽五行醫方眾藝。無
不博達。以隨用為禪體。


第六般若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南方有城。
名為沃田。彼有長者。名為堅固解脫。得法門
名菩薩無著念清淨莊嚴者。以智慧體本無
所著。以一切心境悉皆無故。名為清淨。妙慧
能生眾生善根。故城名沃田。以智慧能破無
明故。長者名堅固。


第七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即此城有
長者。名為妙月。以第六智慧。即不異方便波
羅蜜故。以智慧能淨煩惱故。名為妙月。雖以
方便行。入於生死。恒以淨智相應故。宅有光
明。得智光明法門。


第八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南方有城。名
出生。以明無功妙智現前。以本願力大慈悲
行故。城名出生。有長者。名無勝軍。以無功之
智。善破異道。無能勝者。故名無勝軍。得無盡
相法門者。以無功之智。量同虛空。於一切世
界。常現等眾生。無量身相。而無不濟度眾生
故。


第九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此城南有一
聚落。名為法者。此是法師位。以將一切世間
萬境。總為法聚落故。有婆羅門。名最寂靜者。
以表萬法心境總寂靜故。一切方無不寂靜。
婆羅門者是寂靜故。表世無法不靜故。得誠
願語解脫者。以明出言。誠諦的無虛謬。皆稱
眾生念願所求故。以誠願語。又自所出言。更
不移改。皆堪為法。


第十智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南方有城。名
[004-1048b]
妙意華門。以明此位妙行圓滿。智悲行圓。隨
十方一切眾生意。皆為現身。一時普遍故。童
子名德生。表智。童女名有德。表慈悲。以此位
智悲二行已滿。將一男一女。共成一位而像
之。又以十方恒處。一切同行隨流。攝生利
物。以智悲無染習故。以童子童女像之。然實
要須小男小女。佛行如之。又表諸人行行。常
具慈悲柔和謙順。無自憍慢故。以小男小女
表之。於一切國。恒以智幻生種種身。行種種
行。起種種色相。化種種眾生。無古無今。無終
無始。常無斷絕。如化人出生。如幻人住世化
幻眾生。尋常等遍故。得如幻住門。以智幻生。
住幻住法。無心意識。化利眾生。


已下五十箇善知識。五位行滿。如海岸國彌
勒如來。是根本智圓三世。在樓閣中。却指善
財。令見初知識文殊師利。以明至果不離於
因也。時不遷智不異故。便聞普賢菩薩名。乃
至菩提道場金剛藏蓮華座前。起願自見其
身。等普賢身。普賢摩善財頂。總是一生修行。
五位行滿。不離初發菩提心。根本普光明金
剛智無相法身。成滿普賢無邊妙行。時不遷
智不異處不移。猶如夢人不離一處一時一
身一心。而夢見作種種歲月時日。遊行種種
國土。作種種事業。而忽惺覺。不離本一時之
間作夢也。以明根本智。觀一切世間萬法境
界。如夢以覺者。萬事不遷不移。如光如影。如
幻人住世。無心無體。不延不促。一切處文殊
師利同聲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
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004-1048c]
以文殊師利明無相法身空慧。佛是根本普
光明智。普賢是根本智中差別智萬行也。以
此三法是一法體用。圓滿之門成。五位中五
十重因果始終。為一體用周遍門。皆以十波
羅蜜為行體。一中具十。十中具百。五位之中
隨昇進。處不同。五位中有五百波羅蜜。五位
中五十箇善知識。一一中皆有因有果。五十
重因果共有一百。不離本十波羅蜜行。為一
十。總一百一十重因果。總以十波羅蜜為行
體。文殊及佛根本智。普賢差別智。以為大體
修行。倣之不失其大道。永決疑網。不錯修行。
猶如大路善置牌牓。令行者除疑故。此等覺
位中。普賢行位。同世人士。不全現異相。以引
凡流故。得道之後。常在十方生死。以智幻生
其身。任眾生感見不同。恒化利故。住幻住門。
無出沒故。以神智妙用。遍周恒無作故。以如
響智應物成音。無生住滅故。以如空智日。恒
大光明普照十方。無中邊故。以智境界。入十
光影身。如天帝網重重影。像無去無來故。一
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智悲齊圓。處幻住門。
以智幻生十方等眾生量身。教化成就一切
眾生。同普賢道。無有休息也。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卷四之下




決疑論後記




太原府壽陽方山李長者造論所。昭化院記。
元祐戊申七月。商英遊五臺山。中夜於祕魔
[004-1049a]
嵒金色光中。見文殊師利菩薩。慨悟時節。誓
窮學佛。退而閱華嚴經義疏。汗漫罔知統類。
九月出按壽陽。聞縣東三十五里。有方山昭
化院。乃長者造論之所。齋戒往謁焉。至則於
破屋之下散帙之間。得華嚴修行決疑論四
卷。疾讀數紙。疑情頓釋。因詰主僧曰。聖賢游
止之地。奚其破落如此耶。僧曰。長者坐亡於
此山久矣。神之所游。緣之所赴。年穀常熟。而
物不疵癘。此方之人。乃相與腥羶乎方山之
鬼。莫吾長者之敬。院以此貧。吾惟古之使者。
毀淫祀或多至數千所。即移縣廢鬼祠。置長
者像。為民祈福。十月七日治地基。八日白圓
光現於山南。於是父老叩頭悲淚曰。不知長
者之福吾土也。請并院新之。施心雲起。不唱
而和。主僧伻圓來告。太師曾公子宣聞其事。
謂商英曰。子盍發明長者之意而記之。使學
華嚴者益生大信。而知所宗。則長者放光。以
累子也不虛矣。商英曰。蒙塞何足以知長者。
雖然嘗試以管窺之。夫華嚴之為教也。其佛
與一乘菩薩之事乎。始終一念也。今昔一時
也。因果一佛也。凡聖一性也。十方一剎也。三
界一體也。正像末一法也。初中後一際也。當
處現前。不涉情解。以十信為入佛之始。以十
地為成佛之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
地謂之五位。六位具十者。以十波羅蜜為之
主也。凡五位之因果各五十。加本位之五因
五果。為一百有十。所以成華嚴世界之佛剎
善財童子之法門。華嚴世界一百一十而加
一何也。一者佛之位。萬法之因也。五位者所
[004-1049b]
標之法也。善財者問法。而行之之人也。五十
三勝友者。五十則五位也。三則文殊普賢彌
勒也。此經也以毘盧遮那為根本智體。文殊
為妙慧。普賢為萬行。方其起信。而入五位也。
則慧為體。行為用。及其行圓。而入法界也。則
行為體。慧為用。體用互參。理事相徹。則無依
無修。而佛果成矣。故歸之於後佛彌勒。十信
以色為國者。未離乎色塵也。十住以華為國
者。理事開敷也。十行以慧為國者。定慧圓明
也。十回向以妙為國者。妙用自在也。種種名
號者。智體之異名也。觀其名則知所修之行
矣。種種莊嚴者。性行之依果也。觀其果則知
所行之因矣。大悲廣濟謂之海。除熱清涼謂
之月。普雨法雨謂之雲。包含萬象謂之藏。嚴
其上首。謂之寶髻。因果同時。處世不染。謂之
蓮華。摧邪見正而不動。謂之幢。悲智中道謂
之齋。性願普薰謂之香。無為而成者天也。
無方而應者神也。無外而大者王也。飛潛而
雨者龍也。處生死海。而不沒者修羅也。搏根
熟眾生。而至佛岸者。迦樓羅也。凡乎聖乎。疑
而不可知者緊那羅也。胸行匍匐謙恭利物
者。摩睺羅伽也。守護伺察者夜叉也。同乎惡
趣。而滅其貧苦者。鳩槃荼也。法音娛樂者乾
闥婆也。金為堅為剛。為黃為白。輪為圓為滿。
頗梨為瑩徹。琉璃為明。淨無垢謂之摩尼。漉
沈拯溺謂之網。高顯挺特謂之莖幹。開敷覆
蔭謂之華葉。含育利生謂之宮殿。觀照之根。
謂之樓閣。無畏謂之師子。超塵謂之臺榭。出
俗謂之比丘。入鄽謂之居士長者。同乎外道。
[004-1049c]
謂之仙人婆羅門。慈而無染謂之女。以悲生
智謂之母。此華嚴事相。表法之大旨也。至於
一字含萬法。而普遍一切。其汪洋浩博。非長
者孰能判其教。抉其微乎。長者名通玄。或曰
唐宗子。又曰滄州人。莫得而詳。殆文殊普賢
之幻有也。以開元七年。隱於方山土龕。造論。
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卒。壘石葬於山北。至
清泰中。村民撥石。得連珠金骨扣之如簧。以
天福三年再造石塔。葬於山之東七里。今在
孟縣境上。說者以伏虎負經。神龍化泉。晝則
天女給侍。夜則齒光代燭。示寂之日。飛走悲
鳴。白氣貫天。此皆聖賢之餘事。感應之常理。
傳所謂修母致子近之矣。今皆略而不書焉。


年月日商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