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03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唐-智儼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
方軌卷第五之上


終南山至相寺沙門智儼述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



此是第八會在祇桓重閣說。所以在祇桓
攝化始故。所以在重閣表悲心在正智上
重生故。此即第二依人入證分四門同上。



辨名者。何義故名入法界。答其法有三種。
謂意所知法。自性及軌則也。此中通三也。界
者是一切法通性。亦因。亦分齊也。入者得此
法門。


二來意者。何故來。上雖得行解法。若
不依知識加持無由進會故來也。


三宗體
者分別有二。約人及約法。初人者正化及
助化各有體相用。准思攝之。二法者人法也
有二。謂約人。二約法。人者謂因人及果人。
各成師及伴知識。并有同生及異生。亦有
五生之身。此可思准。二約法者有十。一因。
二果。三約行。四理。五教。六義。七事。八人。九
法。十解。前人是弘教人。後人是所依法人也。
此可思准之。入法界分齊云何。答有二義。
一始從初發心。終即不定。若依經文但至
金剛心已還。若義求即通果德耳。依文為
定。果位不可說故。又望機即不通果。約知
識自行則通因果。為用通果因。又果位無
求相。此約三乘說。若約一乘時亦通果。
如離世間品說。所以准之可識也。二闊狹
者唯在大乘心。小菩薩聲聞凡夫不說入
[005-0088a]
法界。問性起即通。此品局者何也。答性起宗
欲明約法辨分齊故通。此明約入心辨
分齊故局耳。性起約法。假使不證不名
不起。餘義對文分釋。


四釋文者此文有二。
初發起序。二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下辨正
宗。此宗明何義意。明知識力也。已前諸會
並先放光令餘方知顯說法淺深集眾增
微。復以音聲為正說。此會不然。但如來放
光顯現三世間。令大眾入即為正說也。更
不別有言下諸知識通耳。今約初明意。知
識有四力。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繫念思惟。
如法修行。下文具有此意耳。復有四能。如
攝論說。初序文有九。一說時。二化主。三住
處。四同聞。五大眾疑念。六佛入三昧。七十
方新眾集。八說偈讚歎。九普賢重開發三昧
德用也。前諸會並集新眾已。然後入定。此
何在前。答前即入來趣化主。說有別人。人
欲說時方始入定。今此不然。佛自授機佛
若不入定諸人來即無由。故先入定顯相。
後方新眾集也。即是因人果人設則不同。又
為下文二重顯法至第二重方始下趣人
入知見故也。此何佛自入。答今為成行人
法。若不果人自入顯法是真。無由引彼因
人令成大果故也。何故入師子奮迅定。欲
令菩薩得故。復顯表勇健授教令使修者
伏妄顯真故也。四同聞眾有三初菩薩。次
聲聞。三天王等。何故菩薩在先。答諸經從
相取親教。以通漸故。此經約理以辨。由
是頓教故也所以此眾獨有聲聞。此有二
[005-0088b]
意。一為顯法界攝相應故。二為迴小入大
行。故菩薩眾有三。一舉數。二列一百四
十名。有十五位各顯別法。可思之。三歎
德。德文初總。次別。別有二。初七自利行。後
三句利他行。二聲聞中有三。初舉數。二列
名。三歎德。五疑念請中。初請。次結。初有六
十句有三。初三十句辨所請法。二有十句
歎眾堪聞。三二十句歎佛堪說。法中有三。
初正辨所請果法。二十句辨因人未窮。三
有十推功在佛。初所疑法中有三。一辨疑
人。二辨念。三明所念法。三歎佛堪說中。初
十句明因圓。二有十歎果滿。六入定中有
二。初入定。二入三昧已已下明顯淨土相。
即定力也。初文有三。初辨方便。二正入。三
欲令下明入意所為。此何故唯依大悲。為
前說通解行此唯存行令其去危得樂故
也。第二入定力顯淨土中有五。初莊嚴重
閣。二嚴園林。三嚴虛空。四何以故下釋成。
五如此祇樹下結通十方。初文有二。初總次
別。別中有十種莊嚴可知。下諸園空十句
可知。五結中有四。初結。次佛集。三菩薩集。
四重嚴空。亦可大文分三。初莊重閣等即
器世間。二如來集即智正覺。三菩薩集即眾
生世間耳。所以因果俱集。顯因果實成故
也。七集眾文有三。初辨十方眾集。二是諸
菩薩下歎德。三爾時諸大聲聞下辨不共相。
初文十方皆有八。初遠過塵數界海即從
量也。二列世界名。三辨佛名。四列上首菩
薩名。五辨眷屬。六供養具。七來詣佛所。八
[005-0088c]
各化閣而坐。餘同爾耳。所以菩薩名王證
法界行用自在故也。第二歎德文有二。初
歎。二皆是如來下推功。初文有三。初總歎。
二成就下別歎德。三此諸菩薩下結歎集
也。別中有二。初自分德。二於大眾中即師子
吼下他分德。初中有三。初辨自利行。二能
於一切如來下利他行。三具足十力下辨俱
成。自他分德滿也。第三辨聲聞不共即顯法
界是深。文中有二。初正不見。二譬如餓鬼
下譬況。初文有三。初明不見佛真常行德。
二何以故釋成不見所以。三是故雖與下結。
初文有三。初列名。二如是等諸大下不見
法界果德。此即與上十句所問法大同也。文
有三可知。三亦復不見下不見圓通大眾
因行。第三不見因行境界中有三。初總舉。
二正辨。三如是等下結。第二釋成中有二。初
責次答。答有二。初總。二本不修習能見如來
下別辨不見意。此中二。初明不修大行故
不見。二亦無三昧清淨智眼下正辨不見相。
初文有三。初由不修故不見。二是諸功德
下不共故不見。有三可知。三是故諸大弟
子下結。初不修文有二。初不修果德。二不
求菩薩下不求因行。第二正辨不見有二。
初明不見。二何以故辨所以。初文有二。初
總次別。別中有二。初無自大果失。亦不樂
說下二無他恩德失。餘者可知耳。第二喻
況中有十喻。初名惑障勝境喻。二不窮源底
喻。三求下失上喻。四無所攝取喻。五臨光失
眼喻。六修得異果喻。七同居異見喻。八不行
[005-0089a]
同一行喻。九深淺相形喻。十住位息求喻。第
八歎德中有十人說偈。初人有三。初五歎
土體。二有四歎眾集。次有一結歎。二精進
勢王有十分五。初二總歎依正。二有二歎
眾會勝。三有二明來者神力。四有二歎佛
德。五有二辨覺分齊。三普妙德王有十分
二。初三法明佛德。次七喻。四無礙妙德藏
王有十。次第歎佛可知。五善化月王有十。
初四示報身令菩薩同入法界。次四顯淨
土令修入者成就觀智。次二辨佛轉法輪
利物。六法義慧焰王有十分有四。初三總歎
下人非及。次二歎德廣大。次二顯其德相
難知。次三顯德是勝人境界。七一切眾魔智
幢有十中有三。初五歎法身。次二歎應身。
次三歎化身。八淨願智幢王有十分二。初
九歎修因行。次一明果成滿。餘相可知。九
智慧勢王有十分四。初二總歎二業利益。
次二別歎身業益。次四歎口業益。次二歎
意業益。十智通王有十一分三。初一總歎
見佛益。次七歎佛慈悲德。次三辨見聞得
益。慈悲中有三。初一明出世意。次五正歎
慈悲相。次一辨所以耳。第九重辨定德用
有二。初長行。次偈頌。初文有六。一明重意。
二辨定三昧德用方便分齊法。三略列十一
門方便所況事。初一總。餘十別事耳。四為諸
菩薩下明所為機器對法相擬耳。五何等十
下辨三昧所成事用。則正照明。六佛子此師
子下結略顯廣。此第五段中依一方便說
十種法。十一方便即有一百一十法。十法何
[005-0089b]
差別。一明佛興次第。二明常說義分齊。三
辨成佛。此上攝入智正覺。四明眷屬。即眾
生世間。五明化身無礙。六辨住持自在。七
辨功德所依。八明神力作用清淨。九辨願
音聲。十具明三世間轉法輪義。後六名德
用。又於中初三從所依。意一。身一。口一。又
初身。次用。三位地。餘意依文。准之可知。第
二頌文有二。初十句辨頌意。二正頌。於中
有十半。總頌上十法門。於中有三。初六正
結前義。次三半明信入分齊。次一結成利
益所以。前中有六偈。初一眷屬淨。次一說
法淨。次一顯行淨。次一雲集淨。次一顯理淨。
次一照明淨。第二文有三。初一總。次一半釋。
次一辨所以可知。問所以普賢重照明。答
果人入定顯法是真。若因人不證。同修者
不進故。普賢因人。照明引初修者趣入耳。
此約體入。若約用時。則重舉用以顯體也。
第二正說中有二。初明如來大悲攝化令修
行者入其法界。即正說體。二爾時文殊師利
童子下廣約善友。明入儀則也。問何故加
入法界。不依位得何也。答理實須自他二
力。今且約一相耳。自力依位。他力佛加持
也。亦可初辨依三昧得自利德。二彼諸菩
薩下成利他德。三爾時文殊童子下辨利他
行相也。初文有二。初明佛入定。攝人入法
界故。有四可知也。二爾時祇林大眾下明
諸菩薩因光入法。此文有六。初牒入人。二
悉見一切下蒙光攝益。三如此間如來下結
會平等。有二可知。四而不壞三世下辨所
[005-0089c]
見益用。有六句可知。五其有眾生下辨得
益所以有五句。六逮得如來下廣明其益
相。二攝益中有三。初辨顯器世間攝益。二
諸大菩薩現坐下智正覺自在攝益。三或見
在天下眾生世間攝益。此文有二。初辨處。
二顯種種下明顯身相。亦可但是智正覺十
身也。若依下結文。但是國土世間及眾生世
間也。六廣益相文有二。初得自利行。二時
彼諸菩薩下明利他德。初文有二。初舉德。
二爾時文殊下說偈讚歎。初文有三。初舉
身座體。二顯大自在下明座及身德用。三爾
時彼諸菩薩深入下既有內資外顯益相。隨
分利他也。初文有二。初舉德成身。二彼師
子座下明歎德顯座。初文有四。初總出三
昧德體。二次列十門以為德用。即上十門
也。此文有二可知。三所謂種種下辨德所
依。四得深入菩薩三昧門下廣辨上三昧門
耳。亦即所成也。亦可上十一門並是總功德
門。此有三。初總。次別。三以廣顯略也。第二
別中略明一百句三昧門。第三中有二。初結
成廣說。二入如來海下結觀分齊。證行圓滿
也。此文有二可知。此中定三昧法門者並
通一部為起法所依。所有解行分齊並皆准
此思攝也。二座中有二可知。第二明座身
德益有二。初辨相。次如是等下結成德相
歎不可盡。初文有三。初十三句德自利行。
二安住莊嚴下五十七利他行。三決了如來
下二十自他行滿可知。第三外益於文有
三。初立。次釋。三結。第二文殊偈讚祇林顯
[005-0090a]
證真實。所以文殊說彰淨慧證也。所以
不在利他。後說彰利他。起後說便故也。
就十三半偈中。初十二別歎佛及祇林即果
也。二普賢等佛子下總結莊嚴普集。即因也。
第二利他德中有三。初辨果德被益。二彼諸
菩薩下利他行體。三隨其所應下辨對緣攝
化。此第三對緣攝化中有四。初辨機器。亦
可機緣相擬。二明同生益。三現不可說下辨
現法門被益。四或現天宮下明現三世間攝
化。三現法門中有三。初現無常等忻厭門。
二為一切眾生下辨十度行門。三以如是下
結。第二十度中。初六可知。後四中為一一身
方便度。悉能供養下願度。悉能顯現下力度。
知一切下智度。下結法界非一耳。第四三世
間有四。初現器世間。二或名號下現智正
覺。三或現聲聞下現眾生世間。四或現種種
色身下對三世間起用方便。餘文可知也。
爾時文殊童子下第二依其善友辨修入儀
則。此望機辨所軌。若望知識自行即前依
果人得法。今對機器起用也。今略取此經
上下有五相不同。持是五相以科此文。何
者五相。一顯位修行相二會緣入實相。三攝
德成因相。四智照無二相。五顯因廣大相也。
今此中意以德彰人。以人引修行者入於
法界故。廣驗諸教有二知識。一人。二法。分
齊者有三。一初人者。教為言詮處。為方便
門。人為旨。問等彰德。二若法者。言為教詮。
總別同異等為觀門。智眼所得者為旨。通明
等為德。三人法合明即觀教為詮。見處及
[005-0090b]
人為方便。得法為旨見。說往因及仰推
等為德也。廣如別章。約時位等別。人有其
四中五。文殊重也。今寄顯法相。故有若干。
若約正助即一百一十。若約實行即三千
大千微塵等也。所以實約三千微塵等者。
欲明附引三乘別機故也。若依一乘不只
若干耳云云。此文分有五。初四十一人顯位
修行相。次摩耶一人會緣入實相。三彌勒一
人攝德成因相。由行會理成正因故。四重
會文殊一人寄智照無二相。五普賢一人寄
顯因廣大相。後二人述因勝也。今約此意。
若別位位皆差。若通行行皆有也。位即為相。
通即為體耳。初四十一中。初一寄十信。次十
寄十住。次十寄十行。次十寄十迴向。次十
寄十地。所以文殊初智光導故也。今以五
門料簡。一明緇素等別。若約行相並別不
同。若總約相有十六種。一菩薩。二比丘。三
比丘尼。四長者。五優婆夷。六童男。七童女。
八天。九外道。十藥師。十一船師。十二婆羅
門。十三王。十四仙人。十五母。十六婦。二明
修入徒眾。唯初文殊所具諸眾。次下唯一人。
三辨往不往異者。初文殊往善財所。欲明
初機不請自往。餘四十二明善財往彼。為
機勝也。次有摩耶及普賢二人。不去不來。
摩耶會相故。普賢廣大故。四歎發心不歎
異。初文殊後普賢。文殊此不歎發心。意
可知。亦可此亦不定諸知識中有不歎者。
五結會有無者。餘四十四無結會。顯化未
窮故。普賢有結會。明化位滿故也。所以
[005-0090c]
不現佛位化者。為表至果離相故也。此
約所成自行。若望緣境如前可知耳此初
知識菩薩字文殊入菩提心法門。初文殊文
有三。初明文殊及眷屬辭退南行以為化
緣。所以辭從佛往為明果悲下被故。二爾
時尊者舍利弗下對緣攝化。三爾時文殊知
善財下明自位滿足進入勝境。初文有四
可知。二攝化文有三。初化引聲聞即迴小
入大也。二爾時文殊菩薩建立下攝諸龍眾。
三時覺城人聞下攝化人眾。初文有四。初舍
利弗表從化之智。二此六千比丘下表所攝
機器。三爾時尊者舍利弗下明覩相迴心。
四時諸比丘白尊者下求勝進入也。初文有
二可知。二機器文有五可知。三覩相發心
中有三。初覺察大眾。二示其事相。三爾時
尊者讚說下明從化得益。二示相文有二。
初示自功德力。二海智乃至一切如來下辨
上人加持也。四求勝進入中有五。初明見
勝求進。有二可知。二文殊現象王迴下勝
進中緣器相應。有三可知。三爾時文殊告諸
比丘下明對機授十信行法。四彼諸比丘下
聞法獲益。五爾時文殊勸諸比丘等示教大
解行有二。初總令得普賢行及位。二彼諸
下別辨可知。三授法文有三。初舉益開十
數立宗。二何等下別釋。三若善男子下舉
益勸修耳。四獲益文有三。初總得三昧門。
二悉見下依定所現事。三得此三昧下廣辨
利益。二定所現事中有三。初見佛依正。二
見佛轉法輪。三又能知彼下知見三世果德
[005-0091a]
差別事。此等由文迮。不得依次。可知之。
二攝龍趣。就中有四。初結前生後。二明處
勝。三說法。四赴機攝化可知。三攝善財文
有三。初覺城人聞赴化。二列人數。四眾即
為四也。三爾時文殊知眾集下明對機授
藥。此文有二。初總令生信。二觀察善財下
別屬勝機。此文有二。初歎德。二文殊菩薩
下為說勝進佛法。文有二可知。初文有二。
初問次答。答文有二。初歎顯德。二此善財
者下歎過去行德。第三進求勝境文有三。
初文殊南行引生勝欲。二善財隨從文殊下
明願欲求進。三爾時文殊如象王迴下赴欲
讚教令入勝位。此猶在十信內也。


二願欲求進文有二。初少長行牒前生後。二
正偈頌。頌文有三十四偈有二。初四明自
無始迷輪。二有三十偈請求垂顧。初文有
二。初二辨惑體。次二明過失。後三十偈中
即為三十事。於中各二。初三句歎德。下一
句請導。三赴欲讚教中有二。初長行。次偈
頌。初文有二。初讚。次是故下教。初文有
三。第二文有二可知。二偈頌中有二。初長
行生起。二偈頌。頌有十偈分五。初二正歎
善財能有大心。次一舉餘菩薩顯成。次一
重總歎善財。次五舉五義歎善財德。次一
舉益以歎也。此下進入十住位。總作三門
料簡。一方所有順因果通局。初文殊有東
有南次功德雲等二十七及第二十九大天乃
至彌勒二十九人並云南方。第八迴向云東
方。第十迴向及十地不云南方。各別有所。
[005-0091b]
摩耶後文殊有示無方。普賢無示無方。所
以然者南以表正。東表發覺。前文殊初信
覺理故有東。勝進順正故有南。次功德雲
等二十八表未證理故遠有相應故云南。
次十一得理及應行相故表隨緣現。次一
會相入實故不云方。等對方便相故示
也。次一表結因位順果故示南也。次一表
勝智境故示。離取故無方。次一大故不可
示。遍故不可局方也。


二辨教問遣辭得捨修明進昇之相。不遣者
利益義微。復彰己獨善。有此失也。善財不
辭即失異聞進昇之美。初文殊自往故。無
人教問。亦無辭向。普賢中亦無辭向。意可
知。三辨分量深淺推不推異。前四十一皆有
結有推。後彌勒等無結無推。意可知也。
就一一知識中顯法多門不定。對文當知
今此初功德雲比丘當發心住位。入普賢光
明觀察正念諸佛三昧有三。初勸教勝進。
即聞慧也。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即思慧也。
三時彼比丘下得其法故名證法界。即修慧
也。此中處及人名等並從當位義相得名。
至文宜隨義消息之。初文有四。初南方等
處。二有一比丘下人名。三汝詣彼問下教得。
四彼比丘下歎德。此出離始故現比丘形。二
依教趣入文有六。初辭往。二正趣勝境。三
於彼山中下依教簡擇。四見彼下依教見理
得比境。五馳詣下依求趣入辨敬儀。六請
問。三正入法界此文上下有四種證。一阿含
約位證。二教解證。三正證。四上果下加證。
[005-0091c]
復有十種證入。如離世間品說。思之可解。
文中有三。初總歎能問。二我於解脫力下為
說自分所得法門。三豈能了下仰推勝分。初
文有二。初總。次如是事下別歎能問。別中
有九句。此初句即上教問第三句。此第二即
上第二句。此第三即上第五句。此第四句即
上第六句。此中第五句即上第十句。此中第
六句即上第四句。此中第七句即上第八句。
此中第八句即上第九。此中第九句即上第
七句。此九通歎上總耳。二說自分中有三。
初辨法門體。二或見東方下辨法門用相。有
四可知。三我唯下結自分齊。初文有四。初
總辨體。二逮得下明有所成。三普照下
辨益相。第四一切佛化下成前起後也。三
仰推文有三。初總辭。二諸大菩薩下別辨勝
相。三得虛空界下結。別中二十句念佛三時
也。問仰推有何義。答有二義。一明他位德
高。二約他顯自德分齊深廣耳。第二知識
即治地住菩薩比丘名海雲。入普賢法門。初
教勸勝入。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三爾時海
雲下證法界。初有四。初示處。二人名。三教
問。四歎德。二依教趣入中有八。初辭退。二
南行下依入。三念持所得。四海門國所依處。
五詣下見相。六頭面禮下敬相。七白言下說
已所得。八而未知下請問。問中初七自分行。
次五句利他行。三告下正證法界中有三。初
歎能問。二我住此下說自分行相。三豈能下
仰推勝德。初文有二。初總歎有三可知。三
得普門下別歎善財德有二。初自利。二大
[005-0092a]
悲救護一切下利他。餘相可知。二自分法門
中有四。初明得法因緣。二時彼如來下為
果德攝益。三其有十方下明利他德。四結法
名字。初文有五。初正尋思有三可知。第二
句中一句總十句別。此別即迴事海為十地
相也。二作是念已即見下見緣起法門。三百
萬阿修羅下外護行。四寶華佛下因行集起。
五見彼華上下見其勝相。外護中有二十句。
人寶二耳。見勝相中有二十句。二果攝中。
初正加攝。二得益有三。初歎經德。二受持。
三假使下校量功德耳。仰推文。初總。次責。
三別廣辨可知。第三知識修行住菩薩比丘
名善住。入菩薩無礙法門。勸教等三同前。
初文有三。初示處。二示人名。三教問。二依
教趣入中有七。初辭。次念所得法。三進入
方便。四依教簡擇。五見知義相。六爾時善財
下敬儀。七問及歎有二可知。三證入中有
三。初歎發心。二我已成下說已所得自分
法。三云何能說下推勝說自分中有四。初
辨法體。二我得此神通變下辨其作用。有
三可知。三若有眾生明攝化行。四我唯知
此下結分齊。初法門中有三。初辨體。二我
已修習乃至得慧光下辨德。三何以故下辨
成。推勝分中初二十辨上德。二菩薩有如是
等下以略現廣。第四生貴住菩薩良醫名彌
伽。入所言不虛法門。即初教勸。二時善財下
依教趣入。三良醫下謂正入證。初文有三。
無其歎德。二依教趣入中有七。初辭進。二
爾時一心下念前法門令其成滿。三漸至下
[005-0092b]
進向勝分。四入祝藥城下依教簡擇。五見相。
六敬儀。七請問。有二可知。三正入中有三。
初歎發心。二爾時良醫稱揚下說自分法。三
云何能說仰推勝分。初文有五。一審發心。
二明答。三禮供養。四敬重下歎發心功德。五
當知菩薩下通歎菩薩化德。四廣歎發心內
有四。初總歎。第二善男子若有下通歎發心
功能。三佛菩薩加護天等供養。四彼為安慰
下辨護念意。第二說自分法中有四。初明
口放光集眾。二時彼良醫下廣辨智慧法
門。三所應作已下攝儀歸本有三。初歸。次
說法門名。三明德用。第四結仰推中有二。
初總。次彼諸下別也。第五方便具足住菩薩
長者名解脫。入如來一切無礙莊嚴法門有
三。初勸教趣入。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時
解脫長者下辨正證法界。初有三。初示處。
二示名。三勸教問。二進入中有八。初信德
而辭往。二念前法門。三如是念下進向方便。
四周遍下依教簡擇。五見相。六敬。七念也。八
白言下請問。問中有三。初明已所欲。二白言
我聞大聖下歎德。三唯願以下正請。初文有
三。初十五句求果法。次欲與一切下十四求
因法。三欲滿下自分所修行法。三正證中有
二。初說自所得法。二何能下仰推。初文有三。
初明得法門。二得此法門下辨法門所現事。
三我唯下結解分齊。初文有三。初辨入定
及因緣。二入已已下明定功德。三從起下辨
法門名字。二法門所現事中有二。初約自他
相對。二知一切佛及與下心境相對。前文有
[005-0092c]
二。初略。次廣。各有三可知。二心境內有二。
初約真。次善男子當知下約俗。亦各有二。
初立。次勸可知也。仰推中初總。次別可知
第六正心住位菩薩比丘名海幢。入普眼
捨得法門。亦名清淨光明般若波羅蜜境界。
有三。初勸教趣入。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
三三昧正受。初文有三。初示處。二示人
名。三教問。二趣入中有五。初敬儀念德。二
念前法門。有二可知也。三漸趣下進向勝
分。四見得方便。五周遍下依教簡擇。三正
證中有二。初明自分法。二云何能說下仰推
勝分。初文有五。初舉法門體。二善財嘆未
曾有下歎功德。三此定名何等下問法門名。
有問答二文。答中有名義因果二文。四唯有
此下辨功作用。有二可知。五我唯下結。初
文有四。初辨法門體。二從其足已下明現
身攝。身光有十五處化。彼諸如來者頂上佛
耳。三善財一心下辨攝法相應。四捨從定
起。第二歎三昧功德中初十一句歎定德。
二大聖乃至入此三昧下歎其作用。仰推中。
初總次別三結。問菩薩既有具德何須仰
推。答此有二意。一寄位不相。是故須推也。
二寄三昧門別。發生勝欲故也。第七不退
住菩薩優婆夷名休捨。入離憂安隱幢法門。
初勸教進入。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三答言
下正入。初文有三。初示住處。二示人名。三
教問。二趣入信量中有八。初獲益辭退。二
念前法門。三漸漸下進向勝位。四得方便
相。五見普莊嚴園下見相。此有三。初見依
[005-0093a]
麁相。二爾時休捨下見正細相。三其有下歎
德。六爾時善財下審法有二句。七往詣下
辨敬相。八白言下請問。園中有十二事。垣
樹等。三正證入中有二。初明自分法門。二
諸大菩薩其心如海下仰推勝分。初文有四。
初辨法門作用。二發心為久如下問因緣久
近。三此法名何等下問得名有二句。四結。
初文有四。初我唯成一句明證分齊。二若見
聞下明功能益用有三句。三東方下辨佛
果德物被益。有二可知。四我此大眾下辨
眷屬行成。有二可知。二因緣久近中有二。
初問答得法因緣。二久如當成下問答成佛
久近。久近答中有三。初明不依時節修。二
欲化一切下稱法界修。三結。初中十四句皆
是分局也。稱法界修中有十三句。仰推中初
總舉。次別。三結可知。第八童真住菩薩仙人
名毘目多羅。入菩薩無壞幢智慧法門有
三。初勸教進入。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時
彼仙人下辨現量證。初文有四。初示處。二
示人名。三善能下歎德。四汝詣下教問。二依
教趣入中有八。初辨敬辭退。二念前法門
有義教。分二可知。三漸漸下辨方便進向。
四周遍下依教簡擇。五見園林依報麁相。六
爾時見彼仙人下見正報細相。七往詣下敬
儀。有三可知。八白言下申請問。三正證入
中有三。初歎發心。二明自分法門。三仰推
勝分。初時彼仙人等歎發心功能。此中文有
三。初十句歎善財利他德。二大眾各持下大
眾散華供養讚歎善財。三告大眾下結歎發
[005-0093b]
心功能。第二自分文有四。初辨法門體。二
善財白言下明法門自在用分齊。有問答二
文。三放善財手下歸住自分有二。初放。次
問答審法。四我唯下結法門名。二法門自在
分齊。答中有三。初知識手加見在十方佛
所。聞法修行。有二可知。二或自見下修行
時節不同。三善財為無壞下明為十法照
得十三昧。仰推中有三。初總。次別。三我豈
能下結。第九法王子住菩薩位婆羅門名方
便命。入菩薩無盡法門有三。初勸教趣入。
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答言下正入證。初
文有三。說處人名教問等。二進入中有六。
初辭進。二明念得前法門。三明所到處。四
周遍下依教簡擇。五敬禮。有二可知。六申
請問。三入證中有二。初明自分法門。二明
淨法王下仰推。初文有六。初舉自分現法
門勸修。二善財作是念下明對法生疑。三
作是念時下諸佛菩薩等加勸除疑。四童子
聞奇特下聞法歡喜悔過除疑。五登刀山下
如說修行有二句可知。六我唯成此等結
法門名字。第二生疑中有二。初十二句於自
分法中生疑。二將非魔下勝分法中生疑。
第三菩薩等加勸中有三。初現色界天勸。
二現欲界六天等勸。三現龍等八部勸。初
勸有三。初總止莫疑。二此是大聖下歎德。
三時諸天下舉他益以勸。天者初禪天。自在
者色究竟天。四悔過文有三。初於婆羅門
起善知識心。二頭面下明悔過。三婆羅門說
偈。為其受懺悔開導。偈中初一偈勸順教
[005-0093c]
除障。次一勸令成行。又此諸知識內。三人
是反道行。一方便命現癡相。婆須蜜現貪
相。滿足王現瞋相。問何故此處倍增勸法。
答行相局無記故。餘二即二通。又在初前
故也。又所以登刀山投火聚者。約何相
順也。答約實是法。並悉廣通。若局非不有
別。何者刀體相續增成其斷法之用。由有
破能故。火體不續增成其顯常之用。由有
照能故。此依何理。如有無二名。說有能令
離斷。成解妙常之用。說無能令離有無
成其證會妙無絕相之能。火即用無理。會
妄照玄之用。刀即用有理。破無成信實德
之解也。故有破義增成義微。由成解顯故。
無即成義增。由顯證理故。此如起信論說
也。又今定宗唯取詮相。由約事故也。又准
所得三昧名其義亦可解耳。又問何故刀山
須捨後得法。火即得時獲益何也。答由有
教捨而方順無教相。即非違故也。仰推中
有三。初總。次別辨。三總結。第十灌頂住菩
薩位女名彌多羅。入般若波羅蜜普莊嚴法
門。初教往。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三答言下
正證。初文有三。初示處人名。教問等。二進
入勝分中有八。初辭進。二念前法門之用。
三到其處。四周遍下尋求有三可知。五善
財即入下見依麁相。六見彼女下見正細相。
七見已已下辨敬儀。八白言下請問。三證入
中有二。初自分法門。二諸大菩薩下仰推勝
分。自分中有四。初辨得法門體。二童子正
念下問法門名有三可知。三境界云何下問
[005-0094a]
作用分齊。四我唯知此下結。初文有三。初勸
觀。二見一一下定所現事。三皆是下推起因
緣第三作用分齊中。先問。次答。答中合有
一百一十六門。此等法門並通一部為軌。
為此是解窮故也。仰推中有三。初總。次別。
三結。次下十知識當十行位。此初即歡喜行
菩薩比丘名善現。入隨順菩薩證明法門有
三。初明勸教往詣。次時善財下依教趣入。
三答言下正入法界。初文有三。示處人名
教問等可知。二依教進入有七。初辭進。次
念前法。念法中有十三句。三進入。四於城
墎下依教尋求簡擇。五見勝相。六往詣親近
禮敬。七白言下請問發心。三正入法界中有
二。初明自分法門。二金剛菩薩下仰推勝
分。初文有三。初辨法門體。二不離此下明
法門作用。三我唯知此下結名。初文有二。
初得法因緣。二彼諸佛所下辨所成體。仰推
有二。初別辨。二總結。第十二饒益行菩薩童
子名釋天主。入巧術智慧法門有三。初勸
教趣入。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答言下正
入法界。初文有三。示處人名教問等即教
量也。二信量有八。初成前法門。二念人辭
退。三與天龍下明所到處。四周遍下依教簡
擇。五時空中天龍下方便知識示導。即助道
耳。六見釋天主下見其相。七即詣下親近禮
敬。八白言下自說發心請問。三正入法界中
有二。初說自分法門。二諸大菩薩下仰推勝
分。初文有三。初辨所住法門因緣。二我
因下辨法門德用。三唯知此下結自分所知。
[005-0094b]
第二德用文有二。初總明相黶子算印功能
德用有二。初總次別。二我亦了知下別辨
算數德用有三。謂一直算。二乘除。三功
能可知。推勝中。初辨相。二結。第十三無恚
恨行菩薩優婆夷名自在。入無盡功德藏莊
嚴法門有三。初勸教趣入。二時善財下依教
趣入。三答言下正入法界。初教量中三如前。
二依教趣入中有八。初念法獲益辭退。二爾
時善財於善知識下歎德攝益有二可知。三
漸漸下明所至處。四周遍下依教簡擇有二
可知。五尋求進位。六進入下正見勝相。七
辨敬儀。八白言自說發心。六正見相中有
三。初正。第二依。三眷屬。第三正入法界中
有二。初自分。後仰推勝進。初一句明自分
法門。二一器下辨法門大用。三結名。第二法
門大用中有二。初為說大用法門有二。初
施。二辨益可知。一汝見我此下攝令同益。
此文有二。初令見內眷屬。二此諸下於外
作業。初文有三。此第二有五可知。仰推中。
初釋次結。第十四無盡行菩薩位長者名甘
露頂。入如意功德寶藏法門。初勸教。二時善
財下依教進入。三答言下正入法界。初文有
三同前。二依教趣入中信量有七。初辭。二
念。三到。四尋求。五見甘露下見相。六敬儀。
七申意請問。三正入中有三。初歎發心能
問。二汝見我下說自分法門。三諸大菩薩下
仰推勝分。自分中有四。初約眷屬以顯法
門。有三可知。二我成就下明法門體。三隨
其所須下明法門大用。四我唯知此結法名。
[005-0094c]
大用中有四。初眾寶等明財法二攝。二且待
下明所化眾生。三仰視下顯虛空器出無盡
財攝。四滿意歸本。仰推有三。總別結也。第
十五離癡亂行菩薩位長者名法寶周羅。入
滿足大願法門。初勸教。二時善財下進入。三
執善財手下正入。初文有三同前。三依教進
入中有七。初念德敬辭。二念法令增。三至
處。四尋求。五於道遇見。六禮敬七自說發
心請問法門。三正入中有二。初說自分法
門。二諸大寶下仰推。自分中文有三。初以
自分法門攝益。二爾時善財乃至白言下問
得法因緣有三。初歎。次問。三答可知。三我
唯下結成自分。初文有二。初歎以手引入
家。觀方便耳。二正觀。觀中初依報攝益有
二可知。後正報攝益。正中有十重。第八重
中。初神通等三世間八地德。次詣一切佛受
持等明九地德。第十重如來滿中等此即因
中具果法門也。仰推中。初別次結可知。第
十六善現行菩薩長者名普眼妙香。入令一
切眾生歡喜普門法門。初勸教進入。二時善
財下依教趣入。三答言下正得法界。初文有
三。示處人名教請等也。二進入中有七。初
禮辭。二思前法門。三漸至處。四起勝進行。
五見普門下見相。依正分有二可知。六辨
敬儀。七白言下請問。三正入中有三。初歎
發心。二我知一切下說自分法門。三諸大藥
王下仰推勝分。自分中有二。初辨攝益。二
我唯下結名。初文有四。初治事中報障有二
可知。二然後下除其定障。三稱揚下教發
[005-0095a]
心除其細障令諸行成。此有二可知。四善
男子我又下明有異巧便也。有二可知。仰
推中。初別辨次結也。第十七無著行菩薩位
王名滿足。入幻化法門。初勸教進入。次時
善財下依教進入。三時滿足王下正入法界。
初文有三如前。二依教進入中有八。一辭。
二念。念中有二。初總。次十六句別也。三至
處四起方便導之。有問答二文。五見下見
相有三。初見依正。二見治國法。三覩生疑
可知。六作是念下諸菩薩等導誡除疑。有
四可知。七聞天已下敬儀。八白言自說請問
也。三正入中。初辨自分。二諸大下仰推也。
初文有四。初方便攝受。二見我此報示其行
相審之。三我成就下明法門體用有三。初
體。次用。三反以顯成耳。四我唯下結分齊。
仰推中有二。初廣次結也。第十八尊重行菩
薩王名大光。入菩薩大慈幢行法門。有三
義同前。勸教中有三如前。二依教進入中
有八。一謂辭。二念前法門。三至處。四興念
自知必見勝法。初問。次答。三作念生欲。五
入善光下見依麁相。六爾時善財於此下見
正報相。七五體下敬禮。八請問。依報中有
十。謂塹牆巷人眾樓閣寶帳蓋幢幡王住處
樓閣。第六善財觀生無著等正報中有三。
初成前起後。二見王身。三彼殿前下申其
利物相也。二十八相者顯因行未圓故。三
正入中有二。初說自分法門。二諸大下仰推
勝分。初文有四。初舉法門名及得因緣即
為二也。二我住此下明利益用。三此城眾生
[005-0095b]
下舉三昧功能以證現事。四我唯等結自
分所知。二利益用文有五。一總辨攝益。二
令諸下明攝成。三善男子下正辨攝用。四各
見下明所感各異。五以正下明會屬往因
也。三三昧功能證現事中有三。初說入定
時除他障。二且待下正顯入定功能證成前
事。有二可知。三從定起。仰推中有三。初
總。次喻顯。三結也。第十九善法行菩薩位優
婆夷名曰不動。入菩薩無壞法門。三義同
前。初教勸有三如前。二時善財下明依教
進入中有七。初辭。二念。念前法門中有四
段明義。初尋思法門令得增勝。二復作是
念辨知識功能。三悲心念時下入定。如來使
者方便教示令更進趣。四爾時善財定訖出
定。三漸至。四推問下辨尋求。五善財歡喜
下見依報淨用。六前詣其所下恭敬觀身作
用。七自說發心請問。敬觀中有五。初形色
勝獲益。有三可知。二宮殿等體勝。三眷
屬勝。四其有見者下除障勝。五見彼女人下
牒前勝德偈讚耳。即為二耶。三正入中有
三。初歎發心。二我成就下說自分所得。三
諸大下推勝分也。自分中有四。初辨法門
體。二白言得法因緣。三我入此下引現定用
成行勝相。四我唯下結自所知。得法因緣
中。初問修行勝行及問德用。下答中因緣
德用合釋。答中有三。初略答。次重問。三廣
辨中有六。初見佛身相發心念求。二時彼
如來下更教發十心。三我於爾時下問法
求果智。四我發是心已下行成離障。五於爾
[005-0095c]
所劫若有眾生下辨利他德用。六我初發心
來下總結也。三引現定用文有五。初歎德
二審定。三答。四成事。五出定仰推中。初舉
六喻明行深廣。二結。第二十真實行菩薩
位。得至一切處行法門知識外道名隨順一
切眾生。三文同前。初教勸中有三如前。二
依教進入中有八。一辭退。二念前法門。三
漸到。四周遍下尋求。五於中夜下見依相。六
爾時善財下見正報相。七往詣下敬儀。八請
問法門。三正入中答言下有三。初歎發心。二
知已安住下說自分所得。三諸大下仰推勝
分。自中有四。初辨法門。二以平等般若下
明法門體用攝化。三復次善男子下以親近
利益用證前行。有三可知。四我唯知此下
結。第二體用攝化有三。初舉智光。二觀察
下觀其機器。有三可知。三以妙智下說法
被益。仰推中。初別明下結。此下十知識當十
迴向位。初即第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菩薩位。長者名青蓮華香。入香法門。初勸
教。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答言下正入。初
教中有三如前。二進入中有六。初辭。二爾
時乃至不惜下念修前法獲益。有二可知。
三漸漸下至其處。四詣青蓮華下隨進得
實。五頭面下禮敬。六自說發心請問未聞。
三正入中有三。初歎發心。二我能下明自
分法門。三諸大下仰推勝分。自分有二。初
辨所知。二結。初文有三。初知香法。二彼香
下知香起因有十種因。初一立。二所為。三
法成。四諸分具五無過。六德成不動。七善
[005-0096a]
巧相發。八分齊。九成前事。十來處也。三人
中有香下辨勝力。仰推中。初辨次結。第二
十二不壞迴向菩薩位海師名自在。入大悲
幢淨行法門。明教勸等三義同前可知。初
教勸中有三。如前海師名自在。二依教進
入中有七。初辭。二念有二。第二中有三。立
責答也。三漸至。四尋求。五見勝相。六詣彼
禮敬。七自說發心請問。三正入中有三。初
歎發心能問。二我成就下自分法門。三諸大
下仰推勝分。自分有三。初一句辨法門。二
在此海邊下辨化用利益有四。謂一解脫法
有二可知。二知世事法。三迴世成出世。四
結成大用可知。三我唯下結自所知。仰推
中。初別次結也。第二十三等一切佛迴向菩
薩也。長者名無上勝。入至一切趣菩薩淨行
莊嚴法門。初明勸教。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
三長者告下正入。初教中有三如前。二進入
有八。一辭退。二念修增廣。三漸至處。四周
遍下尋求五城東下見勝妙相。六時彼長者
下彼眷屬相。七爾時善財下敬禮。八白言下
斥己請問耳。三正入中有三。初歎發心。二
我成就至一切下說自分法。三諸大下仰推
勝分。自分中有三。初總舉法體相。二何等
下廣辨義用相。三我唯下結自分所知。第二
廣辨中有二。初問次答。此文有二。初約此
方。二等類餘土。此有二可知初文中有二。
初身業至趣。二於中說法下口業說法。於此
二文中知法合藥及諸佛自覺聖趣即意業
也。仰推中。初身業勝。二逮得下口業勝。三分
[005-0096b]
別下意業勝。四我當下總結。第二十四至
一切處迴向菩薩也。尼名師子奮迅入菩薩
一切智底法門。初勸教。二時善財下依教進
入。三善男子下正入法界。教中三如前。二趣
入中有七。初辭進。三漸至略無念前法門。
三周遍下尋求有二可知。四詣彼下見依報
相有三。初辨果體。二明因。三辨自在。此
有三可知。五見比丘尼下見正報相。六五
體投地下辨敬儀。七白言下請問。正報中有
三。見身遍在眾座。二見處一座下為眾說
法。三善財見下結所見奇特。為說法中有
六。初為八部等天王說法。二聲聞下為眾
說法。三初發心下為十地人也。四金剛力士
等說。五見處如是下廣類結益。六何以故下
釋所由也。初淨居天等總有二十九門見
正報。第三文結中。園林等結上樹等。經行坐
等結上遍坐等。大眾眷屬結上大眾等。諸妙
功德下結上說法等。諸奇特事者總結殊勝。
又聞下結歎上說法熏資令身心柔軟等。三
正入法界有二。初自分法門。二諸大下仰推
勝分。自分中有四。初說法門名。二大聖如
此下明自分法體。初問次答。三大聖此智光
下明法門大用分齊。初問次答。答文有四可
知。四我唯下結自分所知。仰推中。初別明。
次結可知。第二十五無盡藏迴向菩薩位女
名婆須蜜多。入離欲實際法門。初明勸教。
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答言下正證。教中
三義同前。二進入中有八。一辭退。二念前
法門。三漸至如前。四明尋求有四可知。五
[005-0096c]
善財聞此下見依報相。六善財見彼下見正
報相有四。初身。次口。三意。四莊嚴可知。七
禮敬。八自說發心請問。三正入中有二。初
自說法門。二諸大下仰推勝分。自分中有
四。一句辨法門名體。二若天見我下明法
大用有四。初總同生。次現勝。三對生獲
益。四結。阿黎宜者此方名本欲。阿眾鞞者
此名正欲。三昔何所下得法因緣。初問次答。
答中有二。初勝緣。次發心。四我唯下結自
所知。仰推有二可知。第二十六隨順堅固善
根迴向菩薩位長者名安住。入不滅度際菩
薩法門。三義同前。教勸中有三同前。二進
入中但有四。初辭。二往。三至。四自說發心
及請問耳。三正入有二。初自說所得。二仰
推勝分。自分中有三。初辨法門體。二自言
下明法門德用有三。謂問釋結通等也可知。
三我唯下結自所知。初文有二。初列名。二
住此下明見佛行相有二。初佛次法也。各
有二句。仰推中。初釋後結。第二十七隨順
等觀一切眾生迴向菩薩位也。菩薩名觀世
音。入大悲法門。初明勸教趣入有三同前。
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答言下正入。二依
教進入中有九。一辭進。二念前法門。三漸
至。四尋求。五見觀世音依正相。六善財發
念諦觀以興念。七時觀世音下讚歎善財。
八詣所禮拜。九自說發心及問法門。三正
入中有三。初歎彼發心。二我已成就下自分
法門。三諸大下仰推勝分。自分中有三。初
明法門體相。二我行大悲下明作益用。三
[005-0097a]
我唯下結所知。初文有二。初辨名體。二辨
功能。第二益用中有二。初辨令離十八障。
二復次下教令發心。仰推中。初總次別三結。
第二十八如相迴向菩薩名正趣。入普門速
行法門。初辨勸教。二時善財下進入。三我已
下明正入。初文有四。初示來方。二歎德。三
審見可不有問答二也。四汝詣下教請問。
何故此一知識言東不噵南何也。答此第八
迴向如相離分齊故。揀前耳。但有證見覺
初。故說東也。問所以住金剛山上及至觀
世音者何也。答由地前位是未證真如流
至比境難壞故。復下赴利生悲際故也。二
依入中有五。初禮敬諦觀。二念前法門。三往
親近。四禮拜。五自說發心請問法門。三正
入中有二。初說自分所知。二諸大下仰推勝
分。初文有三。初辨法門名。二問答辨得法
因緣等。此有三問。三我唯下結所知。答因
緣中有三。初舉難知。二唯願下重請。三正
答因行。正答中有七。一剎。二佛名。三從得
法門。四發求遠近。五辨速疾。六供養行。七
悉能了知下應機授法。通答上三問。亦可
別也。仰推有三可知。第二十九無縛無著解
脫迴向菩薩位天名大天。入雲網法門。初
辨教進。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爾時大天
下正入。勸教三義如前。二依進中有八。一
敬辭。二念前法門。三漸至。四尋求有二可
知。五往。六禮敬。七自說發心。八請問。三正
入有三。初以水洗面。散以金華。及歎其知
識難遇。二我已下自說所得自分法門。三諸
[005-0097b]
大下仰推勝分。第二自分中有三。初辨法門
體。二白言下顯法德用境界。三我唯下結已
所知。德用中有二。初問次答。答中有二。初
教財施。二復次下教法施。初財施有五。初
積寶。二積香。三現女。四教善財。五及他人。
第二法施中有四可知。仰推中。初舉五喻
即合。次結耳。第三十法界無量迴向菩薩也。
神名安住。入菩薩不可壞藏法門。初勸教
二時善財下依入。三安住地神告下正入。初
勸教中有三如前。道場神名安住。何以此
下不辨南為。世間淳熟離諸相故也。二依
入中有七。初辭。次趣摩竭也。三依入略無
念前法門。四一萬地神下歎善財德。此文
有四。初歎德。二淨界。三應法。四審問可知。
五爾時善財下敬禮。六申意。七地天顯淨土
果報令同見益有二。初果。次因及勸取可
知。三正入有二。初辨自分法門名體因由。
二諸大菩薩下仰推也。自分中有四。初出法
門名體。二我於燃燈下明修行差別大用境
界。三乃往已下明得法因緣。四我唯下結自
分所知。仰推中。初釋後結可知。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卷第五
之上
[005-0097c]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
方軌卷第五之下


終南山至相寺沙門智儼述


自此已下有十知識。此一歡喜地菩薩也。
天名婆娑婆陀。入光明普照諸法壞散眾生
愚癡法門。初辨勸教。二時善財下依入。三爾
時夜天告下明入法界。勸教中三如前。加毘
羅城國名舍夷。是佛生處。表初地生如來
家也。所以此後皆是夜天。欲彰此下得理
自在輝光大夜處深闇化故也。餘前已明。
二依入中有七。一辭往。二念前法門。三至
處。四從東門下漸趣尋求有二可知。五見彼
下見相有二。初見。二觀德。六見聞此已下明
喜禮拜。七自說發心請問。此有三句可知。
東門者開明之初也。三告言下正入中大文
有三。初歎發心順知識教。二我已成下說
自分法門。三諸大下仰推勝分。自分中有四。
初辨法名體。次我於善惡下辨用。三白言下
明得法因緣。四我唯下結自所知。用中有
三。初於眾生起慈悲方便。二我常如是下
依前方便對緣化也。三說偈勸修。二對化
中有十七文。初總救。二救海難。三陸難。四
為依。五救山難。六救曠野難。七救苦難。八
救著國土。九救著五陰。十救著聚落。十
一救著六入。十二救迷惑。十三救惡業。十
四救厄難。十五救苦等三障。十六救邪三
業。十七普賢行攝也。三偈中有二。初長行生
[005-0098a]
後。次偈頌。偈有二十一偈。初一頌前法門。
次四頌初入地四無量行勸令究竟。次十三
偈六入勝用勸修究竟。次三偈總歎所得法
門勝用。前十三偈中。法身等宿命通。我心等
二他心。我以神等二身通。清淨廣智一偈漏
盡通。第三得法因緣中。初問次答。問中初問
發心時劫。二問得法門久近。答上二問各
有結會。二文可知。仰推中。初廣次結也。第
二夜天名甚深妙德離垢光明。即二地菩薩
位也。入菩薩寂滅定樂精進法門。初勸教有
三可知。二爾時善財下依入。三答言下正
入。二依入中有七。初十偈歎前知識德。十
偈中初六歎報身德。次一歎本因行在身中
現也。次三歎利用難盡。二辭往。三念。念中
有二可知。四漸至。五到。六禮敬。七自說發
心請問。三正入中大文有三。初歎發心。二
菩薩成就十法下明自分法門。三諸大下仰
推。二自分中有三。初辨法體相有二。初辨
體相。此文有四可知。就此第三十門內。初
四自利。次六利他也。二我已下結名。二悉見
下明大用。此文有四。初總辨用相。二亦
不著下對用成行體有四。謂立責答結答
可知。三分別了知下明二用雙行。四我如是
常下廣辨用相。餘相可知。第三我唯下結
可知。仰推中。初別釋。後總結。第三夜天名
喜目者即三地菩薩也。入離垢喜幢法門。初
明勸教。二時善財下依教進入。三見彼夜天
下正入。教中有四。初示處。二示其人。三教
詣問。四爾時甚深下以偈頌勸詣。偈中初
[005-0098b]
十二總頌前十法。次一教勸善財詣後知
識。前中初二頌初四法。次十頌後六法。二
依入中有四。初辭往。次念前人法用耳。三
時喜目天加被善財令往為讚知識有二。
初讚。次得法門。初文有二可知。四善財往
下正往。第三正入中有二。初說自分法門。
二諸大下仰推。前文有四。初明法體。二一
切毛孔下辨法門大用。三白言下得法因緣。
四我唯下結自分名也。大用中有二。初現
德。二爾時善財皆得見聞下獲益。初文有三。
辨現十度行德有二。略釋。次結類廣可
知。二喜目下明過去世行德有三。謂總釋
結。三身雲下現身攝益。此文有四。一現身
有三。謂總釋結也。二為一切眾生下辨所顯
德。三如是等下辨能詮言教音聲。四彼一一
身雲說是法時下辨說獲益耳。又即初身。次
意。三口業也。初十度身雲中一一皆有四義。
謂一所依。二身。三所作事。四利益可知。二
過去行中。方便波羅蜜有五句。初行體。二善
巧隨方現依正。三所知作用。四自在無礙。
五方便所依事。願有五句。准方便可知。力
有四句。初行體。二成諸法因緣德。三成法
善巧海。四所依事智中三十句。初體。二顯現
相即立教義。三智依止。四智辨才相。五分
齊。六種類相攝。七智勝能。八所依事。九差
別。十所窮源底。十一執取隨用。十二不違可
軌。十三智因。十四所依剎土。十五知依報
時。十六知正報時。十七果人顯現。十八知
果人智。十九知因人。二十知因人智。二十
[005-0098c]
一智知因人位。二十二因人功德。二十三因
人轉易。二十四能扶行願。二十五授行分
齊。二十六知說分齊。二十七法因陀羅。二十
八同法。二十九知法契道。三十知所趣。二
善財獲益文有二。初獲益。二偈讚歎。初文有
四可知也。就十偈中。初七歎知識身業化
用。次一歎意業化用。次一歎口業化用。下
一總歎化用廣大。三得法因緣中有三。初結
前起後問。二夜天以八十九偈半答。三結
會古今。答中初二十五答發心久近。次從是
後下六十四半答得法因緣也。仰推中。初別
釋次結耳。第四夜天名妙德救護眾生。即四
地菩薩位也。入教化眾生菩薩法門。初勸教。
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三爾時夜天下證也。
初勸教中三同前。二依入中有三。辭念前
法往見。略無禮問耳。三正入有二。初說自
分。二諸大菩薩下仰推。初自分中有四。初
天為現法門令善財得自分法體。二即得
此三昧下明三昧力用。三白言下明得法因
緣。四我唯下結自分所知。初中有四。初辨
所依菩薩法門。二現身光。三辨所趣。四得
益。二三昧力用文中有三。初明所化眾生處
中自在。此中有四。一依二處三知四益。此文
中有四。一六道。二四生。三約相。四滿足大
願下釋成化意。二善財見彼下善財得益起
敬。三即捨相好下化窮息用引動行心令
善財偈讚也。長行及偈二也。此偈文有二十
偈半有三。初十半略歎夜天化用自在。二
喜目下三偈歎得見因由。次七廣歎夜天
[005-0099a]
化諸眾生成其勝行。三得法因緣中有二。
初善財略歎法門即作三問。二善男子下天
神廣答。答中初歎法深。二諦聽下正答得
法因緣及時劫久近。名在第四結中答也。初
文有三。初總歎。二一切人天下非小心境
界。三何以故下釋成有二可知。正答有二。
初長行。次偈頌。長行有二。初誡眾聽。二辨。
辨中有二。初值一佛得聞正法。二其後劫
已下有五百佛出世。作種種形而往供養。
此文有二。初釋次結利益也。初值一佛文
有八。初時劫中佛出。二時彼城下明所屬
王。三彼有女下明本身修行。四時彼城北下
明佛施化。五時女即解下明受化獲益初緣。
六爾時妙德乃至於大眾中下正明得益。此
有四。初佛說經。二女得定。三得勝心。四
獲勝法門。七復於是前下轉釋往昔緣起。八
爾時明淨妙王等下結會古今。有四句可
知。四施化文中有二。初明佛普化說法。二
爾時普賢菩薩下別為當機。初文內有四文。
初辨菩提樹莊嚴。二最初佛成道放十二種
光養眾生根器。即十二住也。三滿七日下
知受道時動地出聲。及隨所應器為轉法
輪。即為三也。四何以故下釋成也。轉法輪中
有二十句。初二利外凡夫等。次一利小乘。
次十利十信。四立無量下利十解。五立無
量住菩薩下利十行。六無量清淨下利迴
向令迴向入初地。七乃至九地入十地。八
立無量眾生已下使十地人入安住分究竟
處。九成普賢行位也。二當機文有三。初普
[005-0099b]
賢察機。二王人等知說偈正告。三興供養
具也。聖王十偈讚佛中有二。初長行次偈。
偈中初一歎佛勸眾往詣。次六歎難值遇。
次二示光令喜。次一勸人速往。二天重頌
中有二。初長行生起。次偈。偈文有三十八
半有四。初二勅聽許說。次三十三半略明
百一十佛。總頌上塵等諸佛。次二依佛得法
門。下一勸發善財應速修滿。仰推中初釋
次結。第五夜天名寂靜音。即五地菩薩位也。
入無量歡喜莊嚴法門。初勸教。二時善財下
依教趣入。三夜天告下正入法界。教中三同
前。二依入中但有四。初辭退。二往。三禮。四
舉行地而問。三正入中有三。初歎發心。二
我成就已下說自分法門。三諸大菩薩下仰
推勝分。自分中有四。初辨法門體。二白言
下明法門德用。二白言天神下得法因緣。四
我唯等結自分所知。德用中。初問次答。問
有四句。初問攝化德用。二問法門境界體
相差別分齊。三問造修方便行。四正行也。答
中還四可知。答初文有三。初明觀修。二我
為下正明攝化。三善男子下總結。初文有九
心可知。二正攝化中有五。初總為苦眾生
令離苦。二若見在家下以十度門等化。三
無色界下化著正報者。四為園觀下化著
依報者。五為貪欲下以五度門攝修勝行。
三結中。初結上初句總告。次句結著依正
者。次一句結十度等門。又亦可但有三意
而通結上文也。文有二。初總次別。二答上
境界文有四。初辨因行所觀境。二又善男
[005-0099c]
子下明果德所觀境。三起非下泯相入實有
三可知。四佛子此菩薩下結。三答上方便
造修文有三。初一總。次別。三結可知。別中
三十一句可知。四答正行中有二。初問次
答。答有五可知也。三明發心久近中。初問
後答。答中初長行次偈頌。長行中有六。初佛
得法。二彼道場上下以法力故常見諸佛。
三經佛剎下復以法力見賢劫四佛。四以此
法界下復重得無量法門。五汝所問我下結
會廣大真實無增減相。六是故下勸修行。第
二偈頌中有二。初長行生起。二正頌有十分
三。初一勅聽勸修。次四頌上所得法門因
緣。下五頌上行成利益眾生義。仰推文初
別次結也。第六夜天名妙德守護諸城。即六
地菩薩位也。入甚深妙德自在音聲法門。初
勸教進入。二爾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三夜天
告下正入法界。初文有三同前。二依入中有
七。初善財將辭。先以偈讚報恩。十偈中有
二。初生起。次偈頌。頌中初三歎由教故離
諸取著得見法身。次二歎菩薩離三障故
得解脫自在。次三歎菩薩攝益。下二令時
眾離取著也。二正禮辭。三念前法門。四往
趣。五見勝相。六敬禮。七問。三正入中有三。
初歎發心能問。二我已下說自分所得。三諸
大下仰推勝分。自分中有四。初辨法門體。
二是故佛子我為下明法用。三白言夜天下
得法久近因緣。四我唯等結當分所知。二法
門用中有四。初二十三句明觀修攝化方便
有三。初一句立。次於一切法下釋。三佛子我
[005-0100a]
等下結。第二文有四。一依法。二依世界。三
等心下依眾生。四佛子我常下成心德用。二
復次佛子下以十種行觀察法界行稱法
成。有四可知。三我如是念下二十三句正
明對緣利他攝化。四我已成就下結。三就
對緣利他文有二。初辨利他方便。二我深
入下結用廣大。初文有二。初辨能持德。舉
數釋結三文也。二明所攝持法此有二。初
釋次結耳。得法久近中初問次答。答中有四。
初說往世得法因緣。二佛子下會古今。三佛
子次有下復值無量佛得諸法門。四復次佛
子下復更值無量諸佛獲勝益也。仰推有
二。略廣。後述己非分可知。第七夜天名開
敷樹華。即七地菩薩位也。入無量歡喜智足
光明法門。文中三義同前。初勸教中示處人
名教問偈重頌等四也。夜天重頌中有三。初
長行生後。二偈頌。三結。第二文有十四偈。
初二歎法門深妙。次十半頌劫中值佛得
法門。下一半頌後值佛出世獲益轉勝。二
依入中有八。初善財得法深入大用。二偈讚
報恩之行。善財十四偈中。初三歎自利證德。
次三歎利他。下八通明自他二用。三禮辭。
四重修前法門。五往。六見相。七禮。八述問。
三正入中有二。初明自分法門。二諸大下仰
推勝分。自分中有五。初總明法門德用有
三。初令得世間樂。二令得出世離苦行。三
令成善法行。二我已成下正明法門名體。
三善財白言下明法門大用。四白言天神下
明發心得法久近因緣。五我唯下結也。三大
[005-0100b]
用中有三。初問。次答。三結。第二答中有五。
初辨相。二推功在佛。三尋往因。四依起勝
行。五舉佛為證可知。四發心久近中有二。
初問次答。答有二。初明深遠難知。二佛子
乃往下正答。此二各有偈及長行。初長行五
文可知。初偈有二。初長行生。二正頌。頌
有二十一半有五。初一歎法門深勝。次四
頌上非凡小乘等知。次十四半頌唯大心菩
薩能知。即通頌上業行也。次一勸善財懃
修。下一推功在佛。許說生後也。二長行正
明往因行中有二。初長行。次偈頌。初有六。
初明往昔佛世因緣。二佛子彼世下明往世
起化因緣。有四可知。三時彼會中下歎王
化德。有二可知。四時彼女人下說偈顯王
大行成就。五王讚女言下讚女及眷屬福智
德成。六善男子下結會古今。第四女偈歎王
德中有五十二偈有三。初生起。次偈讚。三
顯敬儀。第二偈有二。初二十五偈歎王化
德。二王父名淨光下二十七偈歎王眷屬勝。
初文有三。初六明王未生時具有諸惡。次
十二歎王出世豐樂斷惡修善。次七偈歎
王說法利物。第二歎眷屬中。初三出王父
母所正法治世。次九歎王出世豐樂。次三
歎王遊池園觀。次十二偈池華中童子出現
為世歸依。第二重頌中十偈有三。初五以
五通自在知諸佛出世事。次四以漏盡智
通知出世法。下一勸修。仰推文有二可知。
第八夜天名願勇光明。即八地菩薩位也。入
隨應化覺悟眾生長養善根法門。三義同前。
[005-0100c]
初教中有三句可知。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
有四。初辭退。二詣。三見相。故下文云。向所
顯現者即指此相也。四敬禮。三正入中有
二。初說自分法門。二諸大下仰推耳。自分
中有四。初得十種心下於知識十種心等即
法體。亦可十種心由屬前第二依教趣入第
五文。即當請問也。但為顯八地無相故不
言請。共法已下始是法門體。宜可思攝耳。
二偏袒右肩下說偈讚歎。三白言下請問法
門名及久近成道因緣。四我唯下結。初文有
二。初得十心。次得應共菩薩法。十法有
三。舉釋結數雖有十列唯八句。句別先舉
次釋可知。二共法中總有四。初總。次所謂
下別有一百句。三得如是下結。四辨益。共
有三義。一師與弟子共。二位中攝法共。三
緣他共法故得共行也。上來善財行窮至
此無功用地故。廣辨獲益。二偈文有二。初
長行明說偈意。次正歎偈中有十行。初一
於知識起自己心攝也。次六明由知識得
法請為廣說。下三念德難報。三辨答久
近。文有二。初問有三問可知。次答。答文有
三。初答法門名。二我入此下明法大用。三
如汝所問下明答發心久近。又亦可發心久
近答第二問。大用者答第三成佛問。即因廣
大隨機上下故。未定作佛也。第二答大用
中有五。初總說入此法門得平等離染
著。即理智也。二解一切色後智了色性也。
三於念念中現如是下總結自在神力。四或
見等下廣顯行相品類等也。五我住此下結
[005-0101a]
歎佛事廣大利益。三答前發心得法久近中。
初牒問次答。答中有二。初一句總。次別。別
中有六。初辨法深。此文有二。初法有五句。
後以五喻次第合之。即隨結也。一智門圓
滿究竟喻。二智體本淨無惑喻。三智門離障
益生喻。四智用隨機難壞喻。五自在遍周無
害喻。二菩薩智下以世間言說其久近。初
許次說。二文可知。三結會古今。四佛子我
於爾時下轉報見多佛也。五次有劫名日光
下轉劫值見六十億佛勸發修行。此文有
二可知。六偈頌此文有二。初長行生起。二
正偈頌。偈文有三十六偈文有六段。初一
頌上法深承佛力說。次十三頌過去太子
代受獄囚救生等文。次五頌初佛聞法發
心出家等。次六偈頌從是已後值諸佛修
法門等。次八明法門大用。次三歎法門德
備勝妙難思也。餘文可解。第九天名妙德
圓滿。即九地菩薩位也。入無量境界受生自
在法門。流彌尼者生太子處也。三門同上。
初教進三義同前。二時善財下依教趣入中
有七。一辭。二念增前法。三漸至處。四周遍
下尋求。五見相。六敬禮。七申問。三答言下正
入法界中有二。初說自分法門。二諸大下仰
推勝分。自分中有四。初辨法門名體。二善
財白言天神下明法大用。三善財白下得法
久近。四唯我下結自所知。法門名體有二。
初辨方便。二出行名體。初文有三。初長行。
次偈頌。三結益。長行中有三。初舉十名歎
德。二何等下歎別釋。三住是下結。此有十
[005-0101b]
句。初文有三。初舉十數。二歎德。三何等為
十下列十名。有二可知。第二別釋中十門
各有三。初列名。二釋也。三結。重頌十偈。次
第頌前十受生法可知。二法門大用中有
三。初問。二答。三我一念中悉知下結知自
在耳。此有二可知。二答文內有五。初天得
具足受生法門生此林。有四句也。二時此
林下現十瑞相。初立宗。次問。三釋。四結。五
明初利益也。三佛子摩耶乃至生太子時下
因行智光以相顯體。有三句可知。四畢利
叉樹下大用自在攝德無礙有三句也。五生
菩薩時如空下顯清淨無染。文有三。初為
益現身。二順法成似。三成而無作。初有
四喻。朗曜挺特如空中日。即現群機喻若
電光。布慈漸益如山起雲。像現除迷若闇
中燈。三得法因緣中。初問次答。答中初長行
次偈頌。長行中有四。初時劫佛現。二彼世界
乃至王都下明受身因緣。三於意云何下結
會古今。四我從是來下辨修行廣大。頌中有
二。初長行生起。二頌偈文有三十三半有
四。初一勅聽許說。二有八頌前初所得法
門。次十三半頌上經諸佛修使增廣。次一
結難思也。仰推有二可知。第十瞿夷此方
名明女。即十地菩薩位。太子有三夫人。此
是第三夫人。耶輸陀羅第一夫人。第二夫人
名摩奴陀羅。此名意持。此佛宮中但聞名
不見其形也。此明女表慈悲行究竟也。入
分別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法門。三義同前。
初教往三義同前可知。二依入中有八。初
[005-0101c]
辭退。二念增前法。三往。四至菩薩會堂下
明至所。即總集地分。五爾時彼天下顯方便
行勝剋位自然。即眷屬行勝。六爾時離憂壞
下彰其行具入勝境界。即三昧分。七敬禮
諦觀。八自說發心請問。五具方便行勝。文
有六。初眷屬行集。二白言下歎善財自分中
具自他行。三我觀仁者下歎善財勝分行中
具自他利行。四復我觀人者下勝進中通三
世法。此文有三可知。五善財答下述同利
他佛事有二。初總次別顯。此文有三。初緣
違順二境調心。此文有四。初法。次喻。三
合。四廣成。此文有三也。二若菩薩如是行者
下述成業用也。三天神下結也。六善財將
昇法堂下明一行一切行俱現顯勝妙相。此
文有三。初將昇即趣向正位。二彼離憂等下
顯熏資義。三偈頌顯善財懃求示成佛義
也。所以往天所為此。已下知識位勝故。表
藉多方便成也。偈有二。初生起。二偈頌。頌
文有十行分三。初三自利行。次六利他行。
次一歎能近善友得見諸佛。六入勝境中
有四。初總辨勝境。有二可知。二尋求。三
見勝相。四悉於下明德行清淨。三爾時瞿夷
作是言下正入中有三。初歎能問許說。二
若菩薩下自分法門。三諸大下仰推勝分。初
文有三可知。自分中有五。初舉業自在修
觀方便。二善男子下明法門名體。三此法門
下辨法門大用。四大聖發心下明發心久近
因緣。五唯我等結當分所知。初文有三。初
明十法界行五句也。二佛子十值知識中若
[005-0102a]
諸菩薩下明十值知識方便行有六句也。
三以偈頌有二。初長行生起。二偈頌中有
十三偈。初二頌上一句。次七頌中間七。次
四頌下二句。又亦可合通讚前人法方便
也。三大用文有二。初問次答。答有四。初明
此界用。二如此娑婆下遍餘十方十世界也。
三盧舍那本願下明前教意異有所因。四我
悉深入乃至何以故等已下釋知寬廣所以。
此有四句可知。初文有二用。初知有漏因
果。二彼諸劫下知無漏因果有三。初知佛。
二知小乘。三知大乘也。四得法發心因緣
中。初問次答。答中有六。初辨本身及始得
法門。二彼佛滅後轉得勝法門。有三可知。
三佛子我得此下辨修分齊。四佛子我若下
明修行本意。此中有二。初辨。次釋所以可
知也。五我於下修增諸行。六猶未能知下
辨行增微彼諸本身及始得。文有十一段。一
明本身感佛化導。二時彼女人聞是下化同
眾生故往太子共為眷屬。三爾時太子下
為犯邪行故。問彼女依正法有二文也。
四時彼女母白言下歎德勸受。五太子答言
下共其立要有三。初立要。二偈頌明有所
期。三女隨受。六爾時太子聞彼下以衣施。報
恩顯德。七時彼女母即為下歎女自慶起
隨喜心行。八彼太子與女俱下見佛得道。九
詣父王所下勸父王見佛。令彼大王知見於
佛得聖道耳。此文有五。初詣告王。二王審
問。三王喜捨位。四佛為說法。五王出家得
道可知。十爾時太子月十五日下太子作王
[005-0102b]
廣成攝化。十一爾時太子下結會古今也。
六行增微內此文有三。初總辨。次責。三答。
答中有四。初立。次釋。三廣辨。四結分齊。第
三廣文有三。初立。次責。三答。答文智正覺
眾生世間分二也。又問若取上下諸文。普賢
法行似從十信解位已去即得究竟。今約
此文時。其普賢行勢似難成。位到十地方
始可得者何也。答其普賢行體實不可依
位得之。何以故。為附性起法故。今約三
乘起信位論。從初信解位乃至十地皆非究
竟。何以故。依位相取故。仍於此中間念念
剎那盡普法也。何以故。為得性起故。佛即
可知耳。摩耶夫人者此方云清淨妙。此下第
二會緣入實相。所以將夫人。表此為性實
能成究竟覺故相即如。實大幻不住智悲
故。入大願智幻法門有三。一勸勝進等。三
同前。初勸教中有四。初示處。二示人教名。
三教問。四瞿夷重頌。頌中有三十三偈。初十
八偈長行中脫無。大論引此。具有亦可過
頌前事未是脫也。此文有三。初一總明攝
修行人。次十七廣述多劫修行因緣。三下十
五總頌上文。此中初三頌上日光佛所發心。
次七頌上逢後佛發心。次四總頌上得菩
薩自他勝法。下一總頌上修行增微也。二依
教趣入中但有七。一辭略無念前法及所
至處。無意可知。二作是念我當云何下明善
財念後方便。三善財隨順其教下明見依報
相。四見夫人下見正報相。五見摩耶有如是
下善財同彼即表行修入實。六敬儀。七述
[005-0102c]
本因由請問法門。第二方便文有三。初善財
念求。二時有城下有三。知識開導。三答羅
剎言下明顯求知識法。此有二。初領恩問。
次答。答中有四句。一信。二思。三精進。四會
理也。初文有三。初總。次歎摩耶身德。三結。
此文有三。初辨分齊。二仰推。三仰求方便。
二有三知識其意云何。初表所知法。次表
能知智。三表方便相。又初約性起辨義。二
約智辨詮。三約方便辨資成。餘意可知。
初知識內有四。初供養善財即方便資成
相。二作如是下教其行法。三菩薩若如是知
下結觀成益。有三可知。四佛子下明得法
者見一切真知識。顯法有可成名善巧也。
教行法中有二十四句。摩耶者此名幻化。
方便智教唯心觀。即正知識。是正唯心幻化
不疑。此即以實顯相故也。第二知識有四。
初天神歎夫人。二光照諸佛依正。三智光
入善財頂。四善財獲益。第三知識有三。初
羅剎華散善財。二語善財下教行法。此文有
二。初親近。次見。此二文並各有四。文可知。
三若有菩薩下結。能親近知識十法中前八
可知。善對治下第九句。順善知識下第十句。
三見依報有四。初見華臺。二見樓觀。三
見寶坐。四明眷屬行相。四見正報有三。初
見身體。二爾時善財乃至隨應眾生下辨化
用。三善財見如是下廣辨見利益相。初文有
四。謂為益現色。二順法成似。三相實說
空。四勝二乘故現色。初文合有五十句可
知。五善財行修入實文有五。初見夫人牒
[005-0103a]
前所見身相。二即變下正同此正會相入實。
三敬禮下勝分相應。四獲益得定即行體也。
五從三昧起。三答言下正入法界。文中有
二。初說自分法門二諸大下仰推自分中有
四。初辨法門名。二得此法門下辨法用。三
白言下明法因緣久近。四我唯下結也。第二
法門用中有三。初局文分有四。初得大
幻法故。生太子時能現不思神力。有二
句也。二善男子下菩薩退生時光觸故。得
受生法門自在有四。初光觸。二得受生莊
嚴。三見現未事。四見過去事也。三又善男
子下明容受自在有七。初光觸。二身寬有
二可知。三容依報。四受等行菩薩。五受異
生。六容下位菩薩。七受作用。四念念中下
明化用容受自在。二於此下通十方有五。
初明分量。二決疑。三決一疑。四責。五答可
知。三善男子我為盧舍那下與千佛等為
母也。此文有二。初辨次結也。三得法久近
中有三。初問次答。此文有三。初本身獲益
有二。釋結也。二彼道場神下結會古今。三
善男子我從下廣明修法門德用。三復次善
男子下舉廣顯略也。仰推三可知。此世界
忉利天上下明第三攝德成因相。為彌勒是
因故也。人名彌勒。入三世智正念思惟莊
嚴法門。有三。初教勸進勝。二爾時善財聞如
是等讚下依教趣入。三爾時彌勒觀察大眾
下明證法界。初文有五。初示方便知識。二
又作是言下示正知識住處。三彼園中有菩
薩下辨知識名德。四汝詣下教問。五何以故
[005-0103b]
下歎德以勸求。初文有二。初示天以表淨
女以表內智慈悲顯妙法身。此文有三可
知。二明二童子等表見化用修成方便資
成依止。即寄福慧也。亦可前摩耶示以實
應實。此童子等以相應相也。有說此中失
次。此意未詳。且作此釋。又作是言者是摩
耶言。案此即以理成事不虛。若爾前正念
天及女寄是妙法智身云何。答正念即體相
成。此寄依體成相耳。二示依報住處文有
四。一示方。二示國。三示園林。四示樓觀
并因也。所以云南為事。因位順正果故。
三示知識名中。初名。次辨德。四教問中有
十句。初五問修方便相。次五問正修行相。
五歎彌勒能說德有二。初歎能說德。次汝
不應於下廣歎勸求。初文有二十句分二。
謂問答二可知。答中初知識自成德。二彼菩
薩能成善財勝行。二廣勸求中有五。初一
百七句勸修諸相行。此初文有三。初十句
總勸教。二何以故下釋成求法相。三善男子
略說下九句結略顯廣。初釋勸修諸相中
有二。初釋。次結。初釋文有三。初四十二句
自利行有三。初勸。二責。三廣辨。二照無量
法下利他行。三詣諸佛剎下四十一句勝分
行。二是故善男子下正勸求知識。三復次乃
至則為慈母下引十喻歎知識。釋結二也。
四發大地心下辨求知識益。此文有二。初
明轉受法藥儀。二辨藥病相擬法耳。此文
有三可知。五善男子詣善知識下結行成
益。此文有三。初辨自分。二明勝進有二。
[005-0103c]
初責次答可知。三善男子下推功在友耳。
此文有三。初總顯德。二以略顯廣。三攝德
屬人也。第二正勸求中有七十四句有三。
初正勸進。二何以故下四十辨成須求。三復
何以故下辨知識有力之意。爾時善財問如
是等下第二依教趣入中有八。初聞歎知識
心生信。二正念思惟下念前法門。三漸進
也。四以過去際下為見勝境故起大方便。
五善財如是下得大慧眼觀大法境無辭退
文。第六五體禮敬下見依報相。七爾時善財
讚歎樓觀下見正報相。此即是證相。以人成
德。此則是證。以德成人。此從後說。八頭面
敬禮白言下明禮敬請問。第六文有五。初
見樓觀敬禮。二作如是念深察賢聖住處。
三未起間下敬法轉深。四合掌諦觀下廣歎
依正。五以偈頌。第二文有三。初見土相即
恩敬緣。二又復下泯相入實即緣實觀。三深
心信解下以實成相。五重頌中有五十五
偈有三。初七頌上樓觀住處。二有四十四
頌上第四具德聖所住處。次四結德歎窮。
亦可分五。初一歎彌勒。次三十四舉人德
以歎室。此有三十三事。三有十八歎住
室利益。四有一恭敬住室人。五有一請求
攝授也。第三文有二。初一歎在室人。次十
七正辨利益有十一事。前長行舉室成人。
此偈歎人成室耳。七見正報相中有五。初
起方便求見法身。三遙見下隣而未即也。
三與無量天龍下辨其眷屬。四從外而來顯
眾行緣集也。五威德特尊下歎德也。三爾時
[005-0104a]
彌勒觀察大眾下辨入法界。文有四。初廣
歎發心德。二汝先所問下正入自體法門。三
大聖此行下辨法門名。四白言下窮緣顯實
也。初文有五。初歎具功德者。二告善財汝
可往詣下會位從實。三善財五體敬禮下攝
其勝德也。四重指大眾。由善財具德故偈
讚善財。五告善財善哉下領問歎德耳。初
文有七。初示大眾總歎善財德。有問歎二
文。二此童子下歎成希有有四句也。三何
以故下辨成。四諸善男子下廣歎勸學有四。
一謂發心。二能進。三修行。四勸學故也。五此
童子下重成德用。六善財汝今下廣歎值遇
善友益有六。初總通法見。二推歎文殊力。
三成其證行。四歎行力增上。五勸學六曉
喻其壞有二句。七善財當知下勸知行分
齊有三句。餘相可知耳。頻陀伽羅城者覺
城也。經由一百一十知識者通正助也。上四
十二等寄位故來耳。歎善財云。無量菩薩
廣劫所修。善財一生得者。教法中得也。故離
世品云於文字教法等故。此約三乘教釋。
若約一乘時。亦可普賢行證。證彼普行及
別行也。此即非教得。亦可上果下加得。問
何故此處廣歎功德及發心等。答此為位窮
行滿足處故也。餘准可知耳。二會位從實文
有六。初教問。二悲泣顯成位難。因此辨諸
知識內數有悲泣者。但諸位中勝進玄越而
今得者荷恩。難離慕戀悲耳。三文殊授瓔
珞即表福智嚴德之位。四善財得已供散彌
勒正辨福德莊嚴會成其位也。五彌勒摩
[005-0104b]
頂讚歎根行相應。六善財偈歎。此等表意可
知。此有二。初長行次偈頌。偈中初一慶見
彌勒。次一願見文殊本師。三重請彌勒。即
舉德成位。亦即攝勝德也。中有四。初敬
禮。二自說發心請問。三大聖下歎德。四唯
願下結請。四偈歎善財。文有三。初長行總
示大眾能發心人。二偈歎善財德。三長行結
偈有六十八行有四。初十一歎其善來。次
十八歎其自利得。次二十二歎成利他德。
下十七歎自他德滿。五領問廣歎發心。文
有四。初總歎。二善男子汝得善利下歎能
見知識德。三何以故下有二百一十八句。
廣歎菩提心令修趣入。四是故下結。第三
文有二。初一百一十五歎菩提心能生萬
德德等諸佛。二譬如自在藥下一百三歎能
成大用得彼大果及不捨世間也。初文有
二。初辨次結。結有三可知。第二有二。初釋
次結。結有三可知。二自體法門文有三。初
牒前方便攝入樓觀現量境。此文有三。牒
勸趣入。二生其勝欲。三顯方便可知。二善
財即入下正入三昧。三彌勒攝神力下明出
定也。二正入定文有三。初入。二見淨土。三
汝見不下審其見解。第二文有五。初見嚴
相即信境。二爾時善財下獲益禮敬三禮已
下現自身。即當法機器有二可知。四又見
下現因果法相。即修行者所依法此文有二。
初因。次或於樓觀下現果法耳。五爾時善財
諸下明差別異現。即顯一果互彰立教儀則。
此文有二。初現果八相有二可知。二鈴中
[005-0104c]
等現因中差別事也。前即初因後果。即修行
次第。此文初果後因。生信成解次第耳。鈴下
有六。初鈴現音聲法門有二可知。二鏡現形
相法門。三柱現住持法門。四珠瓔現莊嚴法
門。五樹現建立法門。六半月現住位起行法
門也。三審見聞有三。初問。次答。三譬況歎
見無礙。歎文有七。初超出妄境喻。二迴觀勝
法喻。三善識諸相喻。四延時謂短喻。五真德
善現喻。六境現隨心喻。七觀法無礙喻。此有
三喻。一見色無礙。二現色無礙。三隨作無礙
也。出定文有四。初大聖攝用歸本。二復以
身口加令出。三正出。四出已彌勒重問觀
中事。審觀虛實。有問答二文也。第三答法
門名體有三。初正辨定體。有問答二文。二
一生菩薩下明攝一切法門。三大聖此諸奇
特下問答顯處。以彰實耳。答中有二。初開
二法門。二以二喻現及合也。初喻成就菩薩
起事喻。第二起學菩薩願成喻。第四辨法門
大用。即名窮緣顯實耳。有二問答。即為二。
一問從來所趣處。二白言下問生所。初第一
答中有三。初舉實無來。二但為教化下約
緣集有處。三汝所問我下為引物故現所
出方。二問生處中有二。初辨因行體生處。
二我於此閻浮提下明化身現來生處。初文
有五。初辨生處。二以般若為母下十九句別
明眷屬行。三超凡夫地下校量優劣。四生如
是家下十句辨位勝。五我淨法身下十句辨
報體相應。即體勝也。二化身生處中三處即
分為三。謂一人中。二天上。三下生人中。並
[005-0105a]
是最後生也。第四智照無二相人名文殊師
利。入普見順知識教法門。亦云菩薩寂靜法
門。文有三。初善男子汝往文殊等辨勸勝進。
二時善財下依教揀擇即趣入也。三爾時善
財下正入法界。初文有三。初示人名。二示
教問。三何以故下歎德。此中略無處。下文云
到普門國也。歎德有六。初責。次答。即歎德。
三善男子下重示以勸。四是故下結勸也。五
重責。六答耳。依教趣入中。初敬禮。次辭退。
三經百一十城漸至處。四揀擇也。普門國是
文殊一暫化處也。亦可智所依普法耳。第三
正證入中有二。初見。二獲益。所以不云說
法證無言說故。所以此中普見為表見
大智普照不二故。所以不言見文殊顯
普照離見相故。不違其教者通諸知識順
忍故。二增長等者證益在己。此中有四。初
成利他。次安住下成自分行。三入佛甚深下
隨順勝分。四現入諸趣下明自他德成入普
賢行也。此下第五顯因廣大相人名普賢。
入十不壞智慧法門有三。初善財聞普賢
名者教勸勝進。二一心欲見普賢下依教趣
入。三善財即見普賢下正證法界。初文有二。
初聞普賢名即示名也。二行願下即歎德
也。此無示處辭等。意可知耳。言聞普賢名
者上聞四普。一教量中文殊分具普賢行。二
趣入中至普門國。三現證中普見諸知識。四
證後智修普賢行也。故言聞也。歎德文有
十一句。初行願諸地者總。次具下十句別。總
中初顯地前願樂行。次歎地上所依位功德
[005-0105b]
也。別中地具者成地因行也。地法者十法界。
是地體故。地得者攝之在己證得也。次第者
地地始終也。地修者四五修等也。住者當地
修滿也。地境界者三性三無性。亦可分局也。
是地所緣境也。持者境持觀心也。亦可因持
果。共者信悲慈捨等十行等通成諸地也。
正道者根本智也。二趣入中有二。初一句起
正希望。二虛空界等下辨趣入方便。此文有
二。初善財總念淨土法身。二起是心時下瑞
相應現。此文有三。初辨見之因緣。二即見
下正見相也。三結前生後。現相文有二。初
十淨土相。次十法身相。又亦可初十顯淨國
土及淨眾生世間。次十顯淨因陀羅網境界
成智覺分齊。欲明普賢分齊耳。三證入中有
五。初明普賢德用攝化。二我於過去下重
述普賢本因勸修勝行。三善財經由親近
下校量顯勝。四善財能自究竟下歎善財行
勝。五說偈歎佛結終於後。初文有四。初總
見勝妙等諸如來。二善財見普賢下見法界
行用。三普賢即申手下加令得三昧。四普賢
告下審問定事有三。初問次答三歎德也。初
文勝妙有九義等諸如來。亦十也。二見行
用中有四。初明外用化。二重觀普賢下內用
攝化。三十方下結會平等有五句。四善財
見普賢下明善財得十不壞智門益。初文
有二。初釋十九出生用。次結。二內中有二。
初釋次結。四善財得益文有二。初總牒十
門。二別辨。三摩頂加得三昧中有三。初摩。
二得益。三如此下結會。二摩頂益中有六
[005-0105c]
可知。勸修本勝行中有七。初由久修菩
提心故得上自在德用。二我所修下明德難
窮。三我得如是下引已所得勸修行也。四
汝且觀下勸觀現事。文有三句可知。五若
有眾生聞我名下顯德深廣有五句。六聞
修習下明大心大行行應同得生有二句。
七汝復觀我下勸觀三身大用。前第六中
生淨世界者生報土也。生我清淨身中者
生法身中耳。文云普賢身相猶若虛空。依
於如如不依佛國耳。第七中有二。初勸。次
觀。具見因果。第三校量行德有三。初正明
校。二何以故釋成。有三可知。三不此世界
沒下歎善財自在難思顯其勝義。第四歎
善財行勝。文有二。初因圓。次不久下果滿。
果中初總。次別可知。五偈頌歎佛。所以歎
佛者。明普賢菩薩在座前承加攝化。其行
究竟成功在佛故歎也。亦可約果歎因位
力。即是述前。偈中有二。初長行生起。次頌
偈有九十九偈半有三。初八略舉如來菩
薩功德勅聽許說。次八十九半別歎如來三
身化用。三有二結勸修行。初文有三。初半
勅聽。次四半略歎如來三身德。三有三歎
普賢功德。所說不虛勸物生信也。前三身
中初一半歎法身滅德。次一報身智德。次二
化身恩德也。二廣歎中有三。初二十半歎報
身德。二或見釋迦下六十三歎化身德。三如
來淨法身下六偈歎法身德。問何故重結乃
歎佛德者何也。答此是顯發釋。舉果顯因
分齊故。餘可准之。報身中有五。初三歎理
[005-0106a]
量二智善巧。二或見如來坐下四明德普周
唯大心境界非小智所緣。三或見盧舍那下
七明諸佛德等具法身淨土及勝眷屬。四或
見一毛孔下五半辨無方大用。五如是下結
說難盡。化身中有三。初二十半歎佛身業
大用。次安住無上道下有二十二歎佛口業
教化。三諸佛尊導師下二十半歎佛意業巧
攝益。初身中有四。初一釋迦身化。次七示
種種因行八相成道化。次五現餘佛昇天等
化。次七半能現授記等種種隨緣益。口中有
三。初五明所說法有大威力。次十二明一
音隨機赴感。次五辨成德用所以。前十二
中初四明一音隨聞各異。次八結教差別。
意中有二。初十二歎用善巧。次譬如下八
半喻顯。喻別有五。一隨益應成喻。二在物心
現喻。三隨順像現喻。四為生護持喻。五為物
生德喻。此五是攝化大網。餘文可知。法身六
偈中有三。初一半歎法身具五相。次譬如
夢所見下通約喻顯。三有二偈法合。喻文
有二。初一半約理辨成。二一約事彰法耳。
初文五相者。初一句白淨相。次二句不可思
議相。三性離有為無為為相。第四句無染
相。第六不去而遍至者。即第五常住為相。下
二結勸中。初舉四喻況德難窮。四者一覺
心無限喻。二事法難窮喻。三數深廣大喻。四
虛空無際喻。通即可知。反成佛德深遠耳。
次一舉益勸修也。此即流通分也。此經本
有十萬偈。此釋但有三萬六千偈。說餘意
可知耳。
[005-0106b]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卷第五
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