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123 普賢觀經義疏-宋-本如 (master)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卷下
天台沙門 處咸 續解


【△從汝今應當下示六根悔罪也然精明寶覺名
自在王常住無虧本無生滅葢由靈知強覺成六
情根流蕩不還成因感果汩沒苦海如旋火輪若
欲復性歸源應修悔法成佛菩提起用利物功由
於此矣故楞嚴經云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
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佗物汝復欲知
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最靜玅常亦汝六
根更非佗物是也懺悔之法所行三昧即半行半
坐也勸發品云若行若坐思惟是經懺有三種此
經文備一作法即三七日二取相見普賢等三無
生我心自空等是雖有三種而以理為主苟以無
生為主千年闇室一燈能破為無難也文為二初
正敘二結歎初又二初總標二別示。】


「汝今應當於諸佛前發露先罪至誠懺悔。」


【初文言志誠者心之精實也極乎實相自性而明
直云先罪者先則總舉往劫罪則都標六根故知
斯文是總明矣。


△次別示為二初總釋五段各為四意初正釋經
文二助成三設觀進行四果成起教四意生起者
為令生解行與經合了生死源觀道彌明遠慕極
果果滿起教下化群生一經之玅用橫廣豎深為
若此也二別釋為五初眼根二耳根三鼻根四舌
[002-0204b]
根五身意初眼根為二初懺悔覩相二助成示旨
初又二初正懺眼根二進觀覩相初又四初罪相
二方法三功能四境觀。】


「於無量世眼根因緣貪著諸色以著色故貪愛諸塵
以愛塵故受女人身世世生處惑著諸色色壞汝眼
為恩愛奴故色使汝經歷三界為此弊使盲無所
見。」


【初文云於無量下初罪相也根就能生立稱塵從
染污彰名根塵涉入即因緣也又無間滅意為因
根塵空等為緣又不了一法界為因起見愛為緣
因緣和合眾罪得起貪著諸色者凡夫依正青黃
赤白長短方圓等色也眾生不了染著生愛愛河
洄澓沒不知出女人以貪愛為本縱得人身無丈
夫報即等流果也又未見佛性者皆名女人大經
云設是女人若見佛性名為男子世世生處等者
例述三世因果也真淨慧眼與佛眼而為惡色所
盲八百功德因而盪盡故云壞也恩愛即主驅役
不息遂使寶覺全身漏落諸有嗚呼迷色迷根造
業招報碌碌愚夫識之者寡。


△二方法。】


「今誦大乘方等經典此經中說十方諸佛色身不滅
汝今得見審實爾不眼根不善傷害汝多隨順我語
歸向諸佛釋迦牟尼佛說汝眼根所有罪咎諸佛菩
薩慧眼法水願與洗除令得清淨作是語巳徧禮十
[002-0204c]
方佛向釋迦牟尼佛大乘經典復作是言我今所懺
眼根重罪障蔽穢濁盲無所見願佛大慈哀愍覆護
普賢菩薩乘大法船普度一切十方無量諸菩薩伴
唯願慈哀聽我悔過眼根不善惡業障法如是三說
五體投地正念大乘心不忘捨是名懺悔眼根罪法
稱諸佛名燒香散華發大乘意懸繒旛葢。」


【文為二初正行又二初示罪又二初方法者令誦
大乘也此經者即法華中常在靈鷲山分身多寶
有感即現今幸得見罪滅非虗故問之以審實又
云不善者重舉罪深勸禮求淨也釋迦佛說者如
經所明六習因也慧眼即佛眼第一也第一義空
能盪相著義之如水耳若行人能知色塵本性空
寂雖是肉眼即是佛菩薩之慧眼也二例今此文
中舉慧眼法水若例下文諸根合云慧耳法水等
次請救言障蔽穢濁者實理被覆曰障蔽色塵染
污曰穢濁三聖之懷以慈為本我今在苦冀哀憫
之我今孤露願覆護之普賢是三昧中之主願以
智舟度生死海以我沒溺其亦久矣十方菩薩是
我良伴同賜慈哀忍愛悔過次三業結成三說即
口業五體即身業正念即意業三業精至轉障成
德懺悔之道備矣二示助成稱佛名者召出本覺
也破無明闇用觀智火燒法性香散萬行華嚴三
覺地旛即翻迷生解葢乃慈覆羣生大乘之意稍
明眼根之罪即滅。
[002-0205a]


△三顯功能。】


「說眼過患懺悔罪者此人現世見釋迦牟尼佛及見
分身無量諸佛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大乘力故大乘
願故恒與一切陀羅尼菩薩共為眷屬。」


【現世見佛論於生善未來不墮論於破惡大乘願
力遂獲總持火就燥水流溼生善滅惡乃得與菩
薩為眷屬矣故經云勸人坐聽經轉身得與陀羅
尼菩薩共生一處是也。


△四結成境觀。】


「作是念者是為正念若佗念者名為邪念是名眼根
初境界相。」


【作是念者智冥於境也正念者境即是觀也境智
對敵是名為邪境智冥亡此亡亦亡始名為正然
眼根若淨則諸根亦淨經云一處若調伏六用皆
不成今先眼淨而然後又悔餘根者大聖人具示
悔法使行人知諸根過德次第應爾。


△淨眼根下第二進觀復二初心請二佛讚。】


「淨眼根巳復更誦讀大乘經典晝夜六時胡跪懺悔
而作是言我今云何但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不
見多寶佛塔全身舍利多寶佛塔恒在不滅我濁惡
眼是故不見作是語巳復更懺悔過七日巳多寶佛
塔從地湧出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開其塔戶見多
寶佛入普現色身三昧一一毛孔流出恒河沙微塵
數光明有百千萬億化佛此相現時行者歡喜偈讚
[002-0205b]
繞塔七帀巳。」


【初又二初釋請見多寶者以聽經誓重弘護願深
故也實相尊貴如寶寶具眾德曰多故名也全身
者簡非碎身也及以法報恒在不滅即事顯玅見
三身之體同也問玅經先現塔次集分身今經先
集後現何耶答彼經證前起後塔為集經今乃通
貫前後集為塔緣以表二修顯法身常住濁惡眼
者為惡色所染不覩聖相若旨兒處寶藏一無所
見二見相者上空聲令見今獲覩全身聖人乘時
化儀如是從地湧出表不來而來本覺開明也手
開塔戶表玅智資禪見如來藏也普現色身者一
普現內色二普現外色皆如影響周徧法界又光
化諸佛示今古道同聖相既現行人繞塔感應道
交不可思議。


△二佛讚。】


「多寶如來出大音聲讚言法子汝今真實能行大乘
隨順普賢眼根懺悔以是因緣我至汝所為汝證明
說是語巳讚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能說大法雨
大法雨成就濁惡諸眾生等。」


【文二初多寶興讚者圓音美進行人也述所修非
邪合一道無外故曰真實次讚釋迦淨土談圓收
機尚易穢邦演玅化物尤難所以讚也大法者開
顯圓乘也說之者使法界眾生性覺地中三因種
子根莖發茂故諭之如雨法華雨大法雨即其意
[002-0205c]
也。


二結示經旨又二初指玅二結歎初又三初示理
然眼自在王即如來藏本無生滅二示過初通者
如何於此玅湛覺中明闇相形趣外奔逸二別者
以奔逸故所以見不超色成所知根根紆昏塵果
招苦惱故命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二者神識
飛墜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徧見惡
物生無量畏二者闇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罪畢
為人迷盲愈甚對十力前不識諸佛二乘之人真
諦之目為瞙所翳金剛寶藏變為鬼虎違失如來
真實知見權教菩薩自此以前名邪見人愛見大
悲經歷三界一指二指俱云不見闇中人杭空中
鵝鴈結者如是皆由背失見精起業招報其相如
是二若欲脫除當勤事理了眼法界體見無生理
即知前塵非明闇來非從根出不從空有見無見
相唯一靈明加修五悔誦念大乘正助合行內外
兼運故得眼根重罪豁然氷釋三果成又二初果
成者於眼根中乘一大車不動而運塵銷覺朗父
母肉眼即能徹視釋迦多寶常獲利瞻眼根入定
餘根出說寶車高廣遊於四方次起教五眼具足
成佛菩提施作佛事起菩薩根普令一切開正法
眼今懺眼根其功若此有智若聞敢不信受苟能
行之保不虗淵哉玄哉不可思議。


△是時行者下第二懺耳根為二初釋經二助成
[002-0206a]
釋經為四初請法二教懺三陳罪四覩相。】


「是時行者見多寶佛塔巳復至普賢菩薩所合掌敬
禮白言大師教我懺悔。」


【初行者請法巳覩寶塔將懺耳根懺必依師故先
敬請言大師者軌範名師尊上名大普賢首行使
人悔過良軌範也。


△次教懺又二初普賢下示意二汝於下正懺。】


「普賢復言汝於多劫耳根因緣隨逐外聲聞玅音時
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百八種煩惱賊害如此惡耳
報得惡事恒聞惡聲生諸攀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
邊地邪見不聞法處。」


【初文二初法懺不知罪相則心無懇迫次譬者譬
如醫師示人有必死之病則懇服名藥且不以苦
口為厭也示罪又二正示言因緣者根塵和合也
又無明惑為因不了生法二空為緣外聲者金石
絲竹淫哇等聲又浪褒虗美令人熈怡生愛雖是
毒箭而惑之以為美此名玅聲怪禽惡獸音響獝
狘又面許背毀令人生瞋雖如響答其體非實而
而疾之不為美此名惡聲若不了諸法性空孰不
於此玅惡二聲而妄生煩惱百八種者六根各生
三受三受之中各有陰有集陰集通三世合論百
八六根通辨如是惑著傷法身損慧命故義同賊
害由煩惱為因招有漏果故曰報得縱曰玅音無
生善義彌生屢劫驅人墮苦名為惡聲惡道則三
[002-0206b]
塗四趣邊地則島夷荒服邪見則撥無因果耳根
招報實無量無數且略指此耳。


△二教懺行者受教既知病巳令服名藥。】


「汝於今日誦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因緣見十方佛
多寶佛塔現為汝證汝應自當說巳過惡懺悔諸罪。」


【功德者無上佛乘有生善功具滅惡德所詮三諦
橫無邊表豎無底際具足一切清淨法門名為海
藏。


△三陳罪病。】


「是時行者聞是語巳復更合掌五體投地而作是言
正徧知世尊現為我證方等經典為慈悲主唯願觀
我聽我所說我從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緣聞聲惑
著如膠草聞惡聲時起煩惱毒處處惑著無暫停時
坐此竅聲勞我神識墜墮三塗今始覺知向諸世尊
發露懺悔。」


【文為二初叩應者正服藥也正徧知者知三際無
生滅十號中一對此極果無上醫王求為證明則
罪惑之病可滅也方等典即是法身有冥熏之功
則耳根之德可生也人尊法勝醫玅藥靈患者有
仗托也二陳罪為二初懺中敘昔起過辭略同前
文中言坐者被罪也由內溺故執於聲塵竅穴不
明若膠之黏草非唯聲塵被黏當知三惡道亦為
所黏也嗚呼根塵之坑陷人也如此次既知此巳
約悟求懺了本性常名曰覺知不敢隱覆無始濁
[002-0206c]
惡故須發露例上當云慧耳法水願與洗除。


△四覩相。】


「既懺悔巳見多寶佛放大光明其光金色徧照東方
及十方界無量諸佛身真金色東方空中作是唱言
此佛世尊號曰善德亦有無數分身諸佛坐寶樹下
師子座上結加趺坐是諸世尊一切皆入普現色身
三昧皆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讀誦大乘經
典汝所誦者是佛境界。」


【文為三初光照十方者光有三一色光二智光三
第一義光光所照處十方洞朗次東方空聲告者
結上功成而起後境也諸佛道同例有分身佛名
善德者常樂究竟故也三諸世尊皆入三昧者示
行同也定名普現則微塵剎土無所不徧也亦讚
誦經是佛境界無離文字見解脫也。


二助成有三初示理明過二設觀進行三果成起
教今初示理者耳根精明性本覺湛不同木石非
生非滅過者因背本聞循聲流轉如鳥之在網啄
一捨一凡夫業習為聲轉故則臨終時先見波濤
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
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閙精神愗亂二者閉聽寂無
所聞幽魄沈沒報畢為人生在邊地及墮邪見不
聞正法二乘滅聞愛習尚在故聞琴起舞身心迷
亂了不自安墮空邊地不聞俗諦法處所以在座
物若聵人權教菩薩不聞而聞分別諸法墮俗諦
[002-0207a]
邊地不聞中道法處於圓中大涅槃教尚或未聞
非邪見而何如是等人皆由迷於聞性或膠於生
死或膠偏真或膠但假或膠但中處處貪著墮落
生死二進行若欲脫者當了耳聲識三無非實相
無有作者亦無受者與法界性無有差別外加苦
到正助合行故耳根罪累可以銷蕩三果成中二
初果成然後即於耳根乘一大車不動而運塵銷
真明不壞耳根而能徧聽入定出說見色覺觸皆
得自在次起教即以根塵施作佛事普令一切從
聞思修入三摩地耳根法門該羅一切豎深橫廣
不可思議。


△三說是語巳下鼻根亦四初釋經文二助成初
文二初普賢教懺二奉教陳罪。】


「說是語巳普賢菩薩復更為說懺悔之法汝於前世
無量劫中以貪香故分別諸識處處貪著墮落生死
汝今應當觀大乘因大乘因者諸法實相。」


【初又二初結前生後二明罪示宗又二初略明罪
相二玅示圓宗示相言分別諸識者以聞香故動
餘五識或男女身香則牽動眼識餚膳之香則牽
動舌識動皆此例無量劫來迷惑不了八百功德
從而隱沒如來身香及功德香一切不聞失佛鼻
故墮落諸趣欲滅鼻罪顯鼻功德應當觀大乘因
大乘者在今經中有相安樂行也以無相心修有
相行正道助道咸指實相以為圓因百界三諦咸
[002-0207b]
空假中薝蔔林中不齅餘香圓因既然圓果亦爾
釋論云若燈之前後而照物是同。


△二奉教陳罪。】


「聞是語巳五體投地復更懺悔既懺悔巳當作是語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塔南無十方釋迦牟
尼分身諸佛作是語巳徧禮十方佛南無東方善德
佛及分身諸佛如眼所見一一心禮香華供養供養
畢巳胡跪合掌以種種偈讚歎諸佛既讚歎巳說十
惡業懺悔諸罪既懺悔巳而作是言我於先世無量
劫時貪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因緣無量世來恒受
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善身如此惡業今日
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懺悔。」


【文為四初陳罪中歸命諸佛者乞加被也如文次
一一心禮身心俱也能禮所禮二俱空寂十方剎
土一切諸佛無有不禮者諸佛不來來我道場我
亦不去去至剎土如是身業離身業性前後際斷
入法界海是則名為修法供養香離臭而成斷德
華悅性而成智慧種種偈讚如安禪合掌以千萬
偈讚諸法王三業精至難思之願王也三通陳眾
罪上云分別諸識今則通悔十惡四既懺巳又別
結又二初示昔迷文舉三惡別論報者若於香味
觸起瞋瞋者受地獄不善身起貪者受餓鬼身起
癡者受畜生身通論報者瞋墮三惡貪癡亦然香
雖小事而人不以為然貪著招報識之者寡次如
[002-0207c]
此下結今知發露鼻根一切眾罪中道為法藏中
王諸佛契此統王自在故名佛為王歸則反還向
則不背滅罪之要也。


二助成中初示理者原夫鼻根理性周徧具佛五
鼻本來融通過者因循前塵染著不了如刀上蜜
嗜者傷舌故諸凡夫鼻根之罪招引惡果則臨終
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踊出入無
間獄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
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二乘之人貪於戒定
五分身香墮三無為而不得聞諸佛解脫功德之
香權教菩薩分別諸法功德香氣昧為俗諦圓頓
之香若燒一丸具足眾氣或未甞齅如是等人皆
違齅精失本知見顛倒輪轉不得解脫若欲脫眾
惱者當體鼻根離通塞緣寂香臭性不住內外中
間自然無破無壞無住無著一如實際離分別性
依此懺悔禮讚供養鼻根闇室一燈能破三果成
中二初果成即於鼻根運一寶車行大直道八百
功德即獲現前起教者乃至果成即以香飯施作
佛事普令一切悉證香嚴德藏三昧。


△既懺悔巳下第四舌根例四初釋經文二助成
初文二初令懺古根二作是下隨懺覩相。】


「既懺悔巳身心不解復更讀誦大乘經典大乘力故
空中有聲告言法子汝今應當向十方佛讚說大乘
於諸佛前自說巳過諸佛如來是汝慈父汝當自說
[002-0208a]
舌根所作不善惡業此舌根者動惡業相妄言綺語
惡口兩舌誹謗妄語讚歎邪見說無益語如是眾多
諸雜惡業鬬遘壞亂法說非法如是眾罪今悉懺悔
諸世雄前作是語巳五體投地徧禮十方佛合掌長
跪當作是語此舌過患無量無邊諸惡業刺從舌根
出斷正法輪從此舌起如此惡舌斷功德種於非義
中多端強說讚歎邪見如火益薪猶如猛火傷害眾
生如飲毒者無瘡疣死如此罪報惡邪不善當墮惡
道百劫千劫以妄語故墮大地獄我今歸向南無諸
佛發露黑惡。」


【初又三初空聲教悔二教述口過三重結舌根初
文者身心不懈即事理兼運也以久劫巳來誹謗
正教今讚大乘令別治舌罪佛是慈父者由眾生
有三因種義在可發得以為子佛三在果轉名三
德因果名異天性是同子急告父罪根可拔述過
中先述口中四過次云妄語者直言曰言對答曰
語言語兩別是故云也讚邪見令人失正念謂撥
無因果及斷常等鬪遘者讒侫君父離間骨肉陷
君子進小人若蕭瑀衛元嵩之流毀滅佛教此乃
鬪遘之雄者也若其美喉舌殺眾生飲酒啗辛破
齋毀戒文雖不出例亦懺之今但云眾罪耳是佛
法而說為非法非佛法而說為法顛倒惑網難以
具述也世雄下重結舌根惡舌傷人痛入骨髓故
喻之如刺謗法破僧名斷法輪然斷正法輪但在
[002-0208b]
佛在如障佛說法及請入涅槃之類若佛滅後障
人說法并奪僧和合緣竝名相似破轉法輪相似
五逆具如俱舍云云不順正理名為非義攻乎異
端妄生穿鑿如大集經中云講者異說如一斛水
解一升酪看似酪色食則無味天神瞋故三災俱
起等又律云比丘說法不觀時反名綺語此皆名
非義也邪說如火燒壞善種讚之如益薪令邪見
彌盛業火蔓延損害眾生戒定慧三不遵佛教自
謂教外別傳者率皆邪耳惡因無形如飲毒在內
無瘡而死故口招惡果百劫千劫墮大地獄飲銅
汁茹焦丸鐵犁耕舌苦報萬狀不可抑忍此皆舌
根之虗妄以自咎也。


△二作是下覩相二初覩相奉教初又四初空聲
告示。】


「作是念時空中有聲南方有佛名栴檀德彼佛亦有
無量分身一切諸佛皆說大乘除滅罪惡。」


【佛名栴檀德者四德果成如香普熏令諸眾生離
三惑臭例有分身如文。


△次懺巳再禮。】


「如此眾罪今向十方無量諸佛大悲世尊發露黑惡
誠心懺悔說是語巳五體投地復禮諸佛。」


【以生死陰軀詣實相理地成五分法身是以禮也
應了色心叵得徧禮剎海一切如來感應難思如
帝珠互映不然吾恐擲空缾以救火以缾中無水
[002-0208c]
火必難滅矣。


△三光加。】


「是時諸佛復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歡喜
發大慈悲普念一切。」


【聖人慈光垂照行者稱性發心以離計故名為自
然慈悲二法皆是無緣拔性德之苦無苦可拔與
性德之樂無樂可與如是與拔徧十法界故名一
切。


△四說法。】


「爾時諸佛廣為行者說大慈悲及喜捨法亦教愛語
修六和敬。」


【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此四通名無量者從境得
名以所緣眾生無量故能緣之名亦隨境無量慈
悲如向所云喜者慶佗得樂生歡悅心無瞋無恨
無怨無惱如是喜心徧滿十方捨者緣佗眾生無
憎無愛如證涅槃寂然清淨名之為捨如是四心
本是禪定想佗眾生與之拔苦及與與樂是諸眾
生實離苦實得樂廣如大論云云教愛語者四攝
中之一菩薩以善輭之言隨順眾生安慰開喻令
其聞者生親愛心可以受道六和者菩薩若善用
六和者則與一切冥同善始令終則能安立眾生
於菩提道和敬者外同佗善內自卑謙故名也一
同戒和敬二同見和敬三同行和敬四身慈和敬
五口慈和敬六意慈和敬。
[002-0209a]


△二奉教歡喜。】


「爾時行者聞此教敕心大歡喜復更誦習終不懈息。」


【領教不違故勤誦習不懈息者如救頭火然也。


二助成中三初示理者舌性覺常本無生滅三際
俱空與佛平等過者葢由背於真覺玅湛明性甘
苦相傾妄生諸惡諸佛法味彌滿法界不能別了
著生死有故失真諦舌不了法常失俗諦舌不知
中道失於佛舌以失功德舌故但貪著世間滋味
廣造諸惡舌根惡業招引苦報則臨終時先見鐵
網猛𦦨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
其頭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氷凍
裂身肉二者吸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報畢為人
謇吃喑啞言無信者佛法理味不能宣說猶如啞
羊二乘味空猶若氷魚棄甘露味愛著無常等鹹
苦酸味未得滅度而言巳得起於口過飲無明毒
愛變易死權教菩薩徧能分別世出世間種種藥
味令人服嘗又復以數數於無數猶是多端強說
讚歎偏假離邊取中名為邪見而為淨名所呵者
是此也唯佛一人是真語者是實語者餘皆妄語
二設觀若欲脫者當體舌根本真玅常塵無所入
根無所出根塵圓明不可思議以玅三觀而於味
塵觀不思議境以橫豎八句破諸性計類一念三
千觀之不入勤修五悔舌根罪垢銷落無遺即於
舌根駕白牛車徑至寶所然後其有所食噉皆悉
[002-0209b]
成甘露三果成能以一玅音徧滿三千界乃至成
佛菩提即以味甞施作佛事出廣長舌開導眾生
次起教令諸眾生凡食啗時知食集知食苦知食
道知食滅知食無明乃至知食老死亦知食無明
滅乃至老死滅又知食六蔽知食六度無量法門
於舌具足當知舌之根塵是法寶藏舌根懺悔真
實良導凡聖事理權實體用自行化佗豎深橫廣
為若此也若非吾宗孰能識之。


△空中復有下第五懺身意亦應有四若示過明
理等三例前可知不復再說今但釋文耳文為二
初空聲教懺二行者問處初又二初示相二結相。】


「空中復有微玅音聲作如是言汝今應當身心懺悔
身者殺盜婬心者念諸不善事造十惡業及五無間
猶如猨猴亦如黐膠處處貪著徧至一切六情根中。」


【初又二初勸懺二述罪勸懺言身心懺悔者身為
業具心是業主一往合論也殺盜婬者述罪也殺
有人畜情及非情盜有三寶有主無主婬有邪正
道及非道廣如律中若欲懺淨須識罪相云云
念不善即意根貪瞋癡也十惡決定能牽來報者
曰業受形無間壽無間苦無間等報猨猴等者總
喻意根也取一捨一五塵林中跳躍不息根為塵
黏殃及屢世。


△此六根者第二相結。】


「此六根業枝條華葉悉滿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處
[002-0209c]
亦得增長無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難無不經歷
汝今應當懺悔如是惡不善業。」


【以一念心起得繩前牽故喻之以枝條等也無明
為根愛水溉灌遂得增長惡業為枝條華葉惡陰
為苦果一一根中皆茂枝條及蘩華果扶疎布濩
周覆大千若使懺得其空則罪根可拔枝條華葉
不得不枯也十二苦事即十二因緣也因緣即三
道合上煩惱為根惡業為枝條苦道為果此荊棘
樹傷刺行人亦久矣故名苦事八邪八難者再舉
二十五有中之別報也報非八正故名為邪婆娑
問云八邪支幾欲繫幾色界繫幾無色界繫答邪
見邪精進邪念邪定通三界繫邪思惟邪語邪業
邪命唯欲色界繫有說色界亦無邪命彼不為活
命起身語業見所斷者謂邪見三修所斷者謂邪
語邪業邪命餘四通見修所斷又八正道經所出
八邪與此有異一不諦見謂不信布施孝父母得
福二不諦念謂不棄三毒三不諦語謂口多四過
四不諦治謂不以精進治生死五不諦求謂不求
正法乃至四事皆非法而求六不諦行謂多殺盜
七不諦意謂生死事與意合八不諦定謂不止惡
念八難者謂三惡道及北洲長壽天聾盲喑啞世
智辯聰佛前佛後如是邪難靡不備歷者皆由六
根之所招引耳生死根本眾苦之源在此而巳。


△爾時行者下次問處。】
[002-0210a]


「爾時行者聞此語巳問空中聲我今何處行懺悔法
時空中聲即語是語釋迦牟尼名毗盧遮那徧一切
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常波羅蜜所攝成處我波羅
蜜所安立處樂波羅蜜滅受想處淨波羅蜜不住身
心相處不見有無諸法相處如寂解脫乃至般若波
羅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應當觀十方佛。」


【文為二初明意二釋經初文三初問處所以者立
行趣果要先立本故大師云懺不得空罪不得滅
是故懺罪必須求處也二根有利鈍中初問前文
懺訖或佛光照或佛稱讚且如最初境界位在初
信是因知罪性空而位躋至此何故六根懺訖纔
始問處抑亦顯前但懺而無處也答根有利鈍若
利根者或於法華座席巳知或今經佛加令知或
佛密說故下重頌中於一一根竝皆示處以後顯
前驗非無處也今為鈍根及未來世是故問耳況
復大士起問多被末代亦如金光明經先明懺悔
至末方示空法乃云為鈍根故初問中言何處者
依正二報陰入界三歷緣對境心及心所不知何
者是行懺悔處如弱喪人今欲旋歸苟不識還鄉
之路岐又慮裹糧之徒費是故問也二答中意者
俾令行者了諸佛住處在眾生心中常住不滅性
亦周徧脫或知之則無量劫於平等性中起分別
清淨心中生染著罪則滅矣正答中有二初以身
土不二答次體德本一答初言釋迦遮那等者元
[002-0210b]
由法應體一身土無殊寂光若徧法身若徧寂光
法身一體異名修德依性故名住處一切處者十
法界陰入界因果迷悟凡聖事理悉是寂光名佛
住處眾生狂勞迷以為物為物所轉當知佛住即
眾生性。


次助成又二初引證二類結初又三初大方廣圓
覺云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平
等本際圓滿十方次楞嚴云陰入界皆如來藏本
無生滅三大品云色前後際斷受想行識乃至一
切種智亦前後際斷以前後際斷故一切法亦斷
又云諸佛離佛性菩提離菩提性二類結又二初
類同若爾亦是眾生離眾生性佛能住空佛所住
空眾生雖迷心及心所一切皆空罪依心住心既
空巳罪無住處當知清淨覺地如來藏三際斷處
皆名佛住悉常寂光也二常波羅蜜下以德體本
一答又二初泛示四德言常波羅蜜等者泛釋四
德也法身般若解脫一一皆具常樂我淨今先示
法身四德次別解者法身無二死故常諸法皆常
名攝成處法身具八自在為我為諸法所依止名
安立處不受二邊之苦為樂滅受想乃至苦故身
無身相心無心相身心寂滅無別所住名不住身
心相處一一皆是性德涅槃名波羅蜜到彼岸也
涅槃經云我無我而不二真常義也以眾生顛倒
心無常故見諸法無常喻如醉人見日月轉若依
[002-0210c]
四德之常名得處也次釋寂義不見有無者有即
生死無即涅槃稱性本無名為不見智冥此理惑
不能繫名寂解脫般若者釋光義也三智一心自
體寂照餘二德不委示以存略故故云乃至色常
者色即智故色常般若亦常如是者結勸也即指
玅處名為如是寂光體空泯身心相名如徧一切
處名是佛住如是若觀寂光猶如太虗無所不徧
則見十方一切諸佛亦徧。


△三時十方下諸佛應現文為二初勸修觀法二
功成入位。】


「時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頭作如是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今讀誦大乘經故十方諸佛說懺悔法菩
薩所行不斷結使不住使海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
如是想心從妄想起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
不生不沒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無主
一切諸法皆亦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懺悔觀心無心
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寂靜如是想者名大懺
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名破壞心識懺悔。」


【初又二初別修觀法次別結觀法初又二初觀王
次觀所初又三初云不斷者菩提即煩惱無二無
別若斷煩惱是斷菩提以體即故故云不斷又煩
惱非菩提猶如鵝王歐水中乳以體離故故云不
住次別明三觀者諸法實性即畢竟空離四絕百
故云無心即理觀也從顛倒起者以法性本空無
[002-0211a]
明故有即事觀也如是者事理俱中非事故不生
即理故不沒即非事非理觀也何者下檢心離著
罪福者六凡罪四聖福九界罪佛界福佛界罪福
不逾一念念體本空有罪福者如空中華華無實
體猶眼病故空結為華若眼病除空華即滅心主
若亡空華罪福一切清淨故云深達罪福相徧照
於十方又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
福性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是為入
不二法門如是檢者外人單複具足及無言見闇
證禪人四教四門不得方便多墮癡空撥無因果
倚空起見生死浩然如來說為可憐愍者一切諸
法者即心所法也向以性空撿王無主今以心所
例王亦然根死枝枯法體如是心所是煩惱故無
住是菩提故無壞亦同不斷不住之義也觀心無
心者觀心王而王泯也次文云法不住法中者觀
心所而所亡也心王心所是生死根本元因境生
今內外推求境不可得故王所泯也所言法者禪
波羅蜜云心數為法心王為心受想行為法識陰
為心所緣為法能緣為心能生為法所生為心所
觀之境為法能觀之智為心心既不自住當知心
數及受想行亦不自住諸法者指上諸種法也以
性空故無有可住稱本離念是故寂靜而所亦滅
也如是想者以三諦總結也大即中道莊嚴即假
無罪相即空破壞心識者是三俱破著故。
[002-0211b]


△第二行此下功成入位文有二初正釋二助成
初又二初通示。】


「行此懺悔者身心清淨不住法中猶如流水念念之
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言身心者身兼五根五根精明故云清淨不住法
者不住境法不住智法非不住境智法乃至一切
法以性空故實無所住而住般若中故得念念之
中疾入薩婆若海如駛流水心純是法而與佛菩
薩氣類交接故云見也。


△次別示真空。】


「時諸世尊以大悲光明為於行者說無相法行者聞
說第一義空行者聞巳心不驚怖應時即入菩薩正
位。」


【夫入空者前心為難內冥真空外假佛力乃可入
位第一義者實相之所以也諸義之中實相第一
名第一義經云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名第一義空
心不驚怖徹三諦底故聞之不驚亘法界際故聽
之不怖又聞思巳著故不驚修慧功圓故不怖能
所頓亡修性泯合玅證無生登薩雲地也。


助成中入位者經云觀無相法如是相應不生二
解初發心時便成正覺釋論云住前凡修四法方
可入位所謂發心修行大悲方便今經燒香散華
發大乘意即發心也讀誦懺悔正定獲持義當修
行也自然歡喜發大慈悲即大悲也諸佛摩頂為
[002-0211c]
說圓空即真方便也經具四法故入正位法華疏
云普賢觀五品在十信中明意稍難見遂開每品
為二以對十信又止觀云普賢觀以五品為十信
大師雖有難見之語而記主不釋出之又不為點
出無生忍前十種證相今之義疏故不敢輒指五
品對十信之文留俟後賢也。


△佛告下以懺悔之道結顯玅用。】


「佛告阿難如是行者名為懺悔此懺悔者十方諸佛
諸大菩薩所行悔法。」


【如文。


△又佛告下一經將畢如來又勸又讚詳上文巳
來亦多番矣儒書尚云至于再至于三况佛道微
玅又勸又讚者欲使行者起殷重心也。】


「佛告阿難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懺悔惡不善業
但當讀誦大乘經典此方等經是諸佛眼諸佛因是
得具五眼佛三種身從方等生是大法印般涅槃海
如此海中能生三種佛清淨身此三種身人天福田
應供中最其有讀誦大方等典當知此人具佛功德
諸惡永滅從佛慧生。」


【文為三初舉行勸修二歎經功德三結讚持者初
文云但當誦者前文標釋此中結要有相安樂行
必也無惑矣誦經之法如大師觀心誦經云云
歎者一乘至要萬行根本諸佛因此而成正覺其
功極深是以歎也是諸佛眼者無離文字說為佛
[002-0212a]
眼也文字性離即是佛眼五眼者世俗文字是因
緣所生法即肉天二眼即空慧眼即假法眼即中
佛眼廣辨五眼如淨名疏云云豈獨五眼從方等
生法報應三亦從此生從佛口生斯之謂歟法印
者印有四今云大者以揀小乘三印若從開顯四
印即一無非實相廣辨印如地持大論等文云云
一乘三德號般涅槃既深且廣故云海也如此海
中者此指理性為能生三皆修滿故云能生三種
亦可教談實相名教為印印具諸法又名教為印
以今文是歎教故也此三種身下一切凡聖依之
以為植福境更無過者故云最也餘經聞之尚同
供諸佛之福勝三恒沙況此經三止而方談十番
而稱讚耶結中諸惡永滅即斷德也從佛慧生即
智德也得佛法分成真佛子。


△爾時下第二偈文為二初十二行半各頌六根
以示處次兩行總頌六根而起妄次半行結勸初
文重頌六節一一頌中皆各有示處初一行半頌
眼根。】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眼根惡業障眼不淨但當誦大乘思念第一義
是名懺悔眼盡諸不善業。」


【初二句舉過障通於三根惡是報業兼煩惱次二
句示處誦屬有相念屬無相相無相一滅罪之要
次二句結。
[002-0212b]


△二二行頌耳根。】


「耳根聞亂聲壞亂和合義由是起狂亂猶如癡猨猴
但當誦大乘觀法空無相永盡一切惡天耳聞十方。」


【初一行舉過聞亂聲者五聲惑耳識也始螺髻仙
人聽歌終飲光聞琴起舞雖淺深不同皆為聲亂
也和合義者亦該於深若事和合則眾同水乳忽
聞兩舌則鬬諍斯起理和則三諦體即若聞但空
偏假則異計生但當下二句示處永盡下二句結
益天耳者理應具五且約天為言又是佛天耳耳。


△三二行頌鼻。】


「鼻根著諸香隨染起諸觸如此狂惑鼻隨染生諸塵
若誦大乘經觀法如實際永離諸惡業後世不復生。」


【初一行舉過以聞香故牽動餘根故云諸觸前文
云臥者皆起即隨眠煩惱起也若誦下二句示處
如實際者觀於根塵一一皆入如實之際即中道
也永離下結益佛鼻顯巳無業牽報故不復生。


△四一行半頌舌根。】


「舌根起五種惡口不善業若欲自調順應勤修慈心
思法真寂義無諸分別相。」


【初二句舉過五種者口四之外加誹謗正法舌過
無量此五皆攝若欲下一行示處自調順者順於
本性背塵合覺也佛無一切心唯有慈心慈是菩
提之本故又勸修也但文略結益耳。


△五一行半頌意根。】
[002-0212c]


「心想如猨猴無有暫停時若欲折伏者當勤誦大乘
念佛大覺身力無畏所成。」


【初半行舉過次一行示處大覺身者應具三身禪
門云惡覺思惟者應念報佛佛從無量功德生今
舉十力四無畏耳。


△六三行頌身根。】


「身為機關主如塵隨風轉六賊遊戲中自在無罣礙
若欲滅此惡永離諸塵勞常處涅槃城安樂心憺怕
當誦大乘經念諸菩薩母無量勝方便從思實相得。」


【初一行舉過機關主者光明疏指業為主根識猶
如看人今文似直以身為主塵隨風轉如果因業
牽果者木偶耳六賊於根恣造業惑無法可制名
無罣礙次一行示修因諸塵勞者八萬四千不一
之謂也涅槃城者觀身實相寂理高固可以防非
故喻之以城也次一行結勸初二句勸一切菩薩
皆從權實二智而生故經云智度菩薩母善權方
便父故舉此以勸也次二句結方便者聖人化物
之善權也而有法用能通秘玅之別此三方便關
五時攝八教故云無量以實相一法具足諸法不
得則巳若或得之則一中解無量實中解權故舉
此以結懺六根罪示處之文眼曰第一義耳曰空
無相鼻曰如實際身曰真寂義意曰大覺身身曰
涅槃城雖六名不同皆實相耳學者無以名惑體。


△次總頌起妄。】
[002-0213a]


「如此等六法名為六情根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初一行指起妄之源六情根者能生妄也業障海
者所生妄也六凡九界有河洄復沒眾生浩然無
涯如空中華從空而有此想不真故有流轉次一
行示滅妄之法初二句示能除之方端坐者通舉
身儀念實相二句直示理觀以難思三觀照微玅
三諦事理包并十乘兼備念之一字眾玅之門大
論云欲斷諸有苦應當觀實相又楞嚴云二者無
始菩提之清淨體則今識精緣所遺者次二句所
除之惑染惡迷情名霜露罪即實相名慧日杲日
銷於霜露玅慧照於眾罪霜不可不銷罪不可不
滅後半行結勸如文。


△第三流通文為二初如來付囑二經家結益初
又二初總明付囑二別示方法初又三初囑阿難
三明勸修三示邪正。】


「說是偈巳佛告阿難汝今持是懺悔六根觀普賢菩
薩法普為十方諸天世人廣分別說。」


【初阿難是持法者信順力深正法之水可以注當
煩汝宣傳至未來世持是懺悔者付大用也觀普
賢法者付宗體也法華神力結要流通皆其例也。


△次結勸有四初捨喧閙勸。】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方等經典
[002-0213b]
應於靜處若在塚間若林樹下若阿練若處。」


【夫入道者處須靜城市闤闠非其宜也頭陀有十
二今舉其處有三阿練若此云閑靜處即空逈地
或一放牧聲一鼓聲皆可修禪有十利益委如餘
文約觀解處如上觀云云


△念力等者次舉見佛勸。】


「讀誦方等思大乘義念力強故得見我身及多寶佛
塔十方分身無量諸佛。」


【強者揀非輭夫也有非常之功必見非常之人所
見之相廣如上說。


△三受供勸。】


「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恭敬
法故持諸玅華住立空中讚歎恭敬行持法者但誦
大乘方等經故諸佛菩薩晝夜供養是持法者。」


【文殊此云玅德覺性分明常樂昭著故名也藥王
以燒身得忍弘通玅教今正是時皆持一實之華
住寂光空中雖讚敬行人引進末學正為荷法恩
深故也反受供養者以行人所持之法是佛師故
大覺世尊雖曰應供亦乃供應。


△四滅罪勸者。】


「佛告阿難我與賢劫諸菩薩等及十方諸佛因思大
乘真實義故除却百萬億劫阿僧祇數生死之罪因
此勝玅懺悔法故今於十方各得為佛若欲疾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現身見十方佛及普賢
[002-0213c]
菩薩當淨澡浴著淨潔衣燒眾名香在空閑處應當
讀誦大乘經典思大乘義。」


【三種懺法勢力雄猛同居變易罪若空華故使百
萬億劫之罪一懺即滅十方為佛推功在茲末後
結勸若欲疾成者結上引行勸若欲現身等者結
上示處勸洗浴者示方法也能洗表般若所洗表
法身燒香表解脫軌儀既備玅果當剋。


△三示邪正。】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欲觀普賢菩薩者當作是觀作
是觀者是名正觀若佗觀者名為邪觀。」


【正觀者中道名正空假皆正用觀普賢非心外法
是心是普賢是心作普賢能所泯絕名正觀也若
空假非中心外有法皆名為邪又行人用觀之時
見聖像者或慮是魔當用三種法驗之委如禪門
云云問佛果最何故捨果而觀因人因人又多何
故偏觀普賢答略有四意一專觀極因一人令心
無異緣故二根機宜此得四悉益故三釋迦一化
是行門主故四此經與法華勸發連接彼此談行
誓願重故問經云得見普賢不知經流此國甞有
人見之不答菩薩具冥顯兩應顯應者如智論中
有比丘名摩訶羅甞在一窟中讀法華經見有一
金色光明人騎白象合掌而為供養自謂是普賢
又南嶽禪師誦經之時得普賢摩頂而涌生肉髻
又僧傳道潛禪師於錢唐梵天塔前修懺時普賢
[002-0214a]
乘象鼻垂至地其實應現徧十方界且引此三耳
若其冥應如普賢自云是人罪障設不見我我於
闇中為其摩頂是知是人覆護羣生功德利益不
可思議。


△二從佛滅度後下示佛後修行方法有二初總
明勝利有滅惡生善之功二若聲聞人下別示懺
法有出家在家之異初又二初滅惡二生善。】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隨順佛語行懺悔者當知是人
行普賢行行普賢行者不見惡相及惡業報其有眾
生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
法一彈指頃除却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初文有二初滅因惡次滅果惡初滅因云相者表
墮不如意處業能牽報惡因既轉則不受苦報也
業相如止觀業相境云云次滅惡果者以空慧甚
深徹實相底了修惡即性達染體本虗彈指之喻
為不誣也一燈破千年之闇豆火焚千丈之薪借
近喻遠孰不信之。


△次若欲疾成下別明生善善者謂戒也戒有二
初發得次誓得。】


「行此行者真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
為其和尚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
應受一切人天供養。」


【發者緣因開發佛子義成慧從佛生非子何謂菩
薩戒者十重四十八輕八萬威儀等也不須羯磨
[002-0214b]
者不藉緣也受供養者以持戒之人福德厚重供
之者福過供佛故梵網有日食三兩金之勸苟戒
根不淨佛有明訶不得受施利如葶藶子大又寶
梁經謂破戒比丘大地無咳唾處學者讀之可以
自省。


△二自誓中三初依聖力二正自發誓三誓巳回
向。】


「爾時行者若欲具足菩薩戒者應當合掌在空閑處
徧禮十方佛懺悔諸罪自說巳過然後靜處白十方
佛而作是言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我業障故雖信方
等見佛不了今歸依佛唯願釋迦牟尼正徧知世尊
為我和尚文殊師利具大慧者願以智慧授我清淨
諸菩薩法彌勒菩薩勝大慈日憐愍我故亦應聽我
受菩薩法十方諸佛現為我證諸大菩薩各稱其名
是勝大士覆護眾生助護我等。」


【初又二初方便次求師初禮佛者方便懺障戒罪
也雖不若梵網有求見相之文於義非無也次求
師者將服戒纓須賴聖師唯佛菩薩是具三聚淨
戒者今起持心賴師覆護則無作可發若就凡師
納戒梵網具二師地持但一師今從聖求師至于
五。


△次自誓中二初要制乞戒次三歸納法。】


「今日受持方等經典乃至失命設墮地獄受無量苦
終不毀謗諸佛正法以是因緣功德力故今釋迦牟
[002-0214c]
尼佛為我和尚文殊師利為我阿闍棃當來彌勒願
授我法十方諸佛願證知我大德諸菩薩願為我伴。」


【要制者戒法尊重非輕心可發論云若輕浮心體
是無記不發無作又不作持戒心者亦不得戒若
作來世具戒遠緣則無不可也比見為傳戒師者
戒品不具況復希利之心在前羯磨之辭懵然不
識重輕條制略不知之戒有明訶一一法不知而
為佗人作師受戒者犯罪設有得戒犯巳再受者
必須懺悔見好相巳聽增益受去聖漸遠師徒合
雜事同兒戲嗚呼戒法崩壞以至於此寄語後學
當尊重正法是故今文有設墮地獄不謗佛之辭
葢以戒慧尊勝故爾。


△次三歸納法。】


「我今依大乘經甚深玅義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
是三說歸依三寶巳次當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
巳次當勤修無礙梵行發嚝濟心受八重法。」


【文為三初文者大小二乘皆三自歸然三歸之理
體是法性識之者寡大經云阿羅漢不知三寶常
住者所有禁戒亦不具足又勝鬘經云若不知常
住所有三歸皆不成就是故今經稱為玅義旨在
於此三寶雖是一體體名甚深歸須從果果名玅
義因果不二我今歸依歸名還源依名仗托無作
玅戒自茲而起次六重法者是優婆塞戒也謂不
殺不盜不謂得上人法不婬不說眾過不沽酒善
[002-0215a]
戒經云菩薩有二種一在家二出家在家六重出
家八重然善戒經中八重戒中但出家四而前四
不出但云四重如前恐只是殺盜婬妄耳後四者
文云菩薩若為貪利養故自讚其身得菩薩戒住
菩薩地是第五重法若有貧窮及病人來乞索不
施錢物求法者不施一偈是第六重法若瞋不應
加惡若以手打或杖或石心懷瞋恨等者是第七
重法若有同師同學誹謗菩薩方等法藏受學頂
戴相似非法者不應共住若定知巳不得向人讚
歎其德是菩薩第八重法經文廣明菩薩戒法


△三誓巳回向。】


「立此誓巳於空閑處燒眾名香散華供養一切諸佛
及諸菩薩大乘方等而作是言我於今日發菩提心
以此功德普度一切作是語巳復更頂禮一切諸佛
及諸菩薩思方等義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
不須和尚不用諸師不白羯磨受持讀誦大乘經典
力故普賢菩薩勸發行故是十方諸佛正法眼目因
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諸佛如來從此法生於大乘經得受記莂。」


【文有四初供佛荷恩二發心度生三徧禮增進四
五分結成初文可解次以戒善普資法界菩提心
者正覺心也理應依無作四諦以陳四弘虗空可
盡度生之心不可盡三禮敬思義至三七者且依
[002-0215b]
今經所制邊期見普賢也四但受持者推功有在
五分法身義通大小今身在大前三在因戒則中
道一切定則本性健相慧則一切種智後二在果
解脫則惑累進斷知見則分別無錯三雖在因今
從果說故皆法身也。


△若聲聞人下次示出家在家懺文為二初約人
勸修二結示利益初為三初出家五眾二在家二
眾三王臣豪族初又三初牒犯戒人二勸令懺悔
三結益。】


「是故智者若聲聞人毀破三歸五戒及八戒比丘戒
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諸威儀
愚癡不善惡邪心故多犯諸戒及威儀法。」


【初聲聞人者此牒初心人也若至煖頂自發定共
初果巳去發道共必無毀具足戒至摩尼戒也毀
三歸者發邪見也五戒可解八戒者五加不著華
鬘不歌舞伎樂不坐高勝牀沙彌戒八加不捉金
銀生像及不過中食式叉摩尼此翻學法女佛制
受沙彌尼戒巳更用六法調心慮在家時腹中懷
姙故六法滿巳方受尼大戒及諸威儀者八萬等
威儀也愛見二心名為不善惡邪羅剎毀乞浮囊
設或從乞當自沈溺。


△次勸令悔過。】


「若欲除滅令無過患還為比丘具沙門法者當勤修
讀方等經典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令此空慧與心相
[002-0215c]
應。」


【具沙門法者戒根完足也小懺六聚各有法式今
依大乘修習空法心境俱空罪不罪不可得如此
了達者翻大地則艸木俱死。


△三結益。】


「當知此人於一念頃一切罪垢永盡無餘是名具足
沙門法式具諸威儀應受人天一切供養。」


【一切罪垢是五眾遮性也具沙門法是三聚還生
也受人供養者功推大教也。


△次在家二眾。】


「若優婆塞犯諸威儀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謂論說
佛法過惡論說四眾所犯惡事偷盜婬泆無有慚愧
若欲懺悔滅諸罪者當勤讀誦方等經典思第一義。」


【優婆塞此云近事男不列優婆夷者略之耳不善
事即犯五戒與六重也論說過惡六中最重之過
也。


△三王臣之貪又二初示罪二正懺。】


「若王者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是諸人等貪求
無厭作五逆罪謗方等經具十惡業是大惡報應墮
惡道過於暴雨必定當墮阿鼻地獄若欲除滅此業
障者應生慚愧懺悔諸罪。」


【初示罪者若春秋時殺君三十六洎始皇吞併六
國煬帝造逆等臣之貪若石季倫等乃此土也闍
王殺文調達造逆乃彼土也逆加謗法報在泥黎
[002-0216a]
楞嚴云因地不直果招紆曲。


△二云何下正示懺法。】


「云何名為剎利居士懺悔罪法懺悔者但當正心不
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應當繫念
修六念法亦當供給供養持大乘者不必禮拜應當
憶念甚深經法第一義空思是法者是名剎利居士
修第一懺悔第二懺悔者孝養父母恭敬師長是名
修第二懺悔第三懺悔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是
名修第三懺悔第四懺悔者於六齋日勅諸境內力
所及處令行不殺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懺悔第五
懺悔者但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是名修
第五懺悔。」


【經云剎利王有五種重罪墮於惡道一強奪三寶
物二誹謗正法三惱害佛之弟子四作五逆罪五
教行十惡今初不謗三寶等即止善修六念法等
即行善不必禮者以姓貴故多慢佛且聽之既云
供給此似懺第一奪三寶物罪第二孝父母承顏
無違有隱而無犯若大舜事瞽叟號泣於旻天也
敬師長左右就養服勤至死若晉帝事王祥於太
學也此似懺第四作五逆罪第三正治者法天行
道賞罰必當宥過無大刑故無小不枉民者恢解
網之仁有納隍之慮此似懺第三害佛弟子之罪
第四制令不殺天子以好生惡殺為德仁及飛走
澤及禽魚亦止行二善之最也六齋日如大論
[002-0216b]
此似懺第五教十惡罪第五信因果者善因果

譬聲清響順惡因果喻形曲影凹信一實則諸法
實相佛不滅則三身常住事理明白知之不疑故
曰深信此似懺第二誹謗正法罪。


△佛告下結勸顯益。】


「佛告阿難於未來世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當知此
人著慚愧服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慚愧者慚四十位之聖天愧十信之賢人又慚第
一義天愧聖賢之人若無慚愧乃裸露人也今既
入位是披慚愧服也法身冥資成佛在即故曰不
久。


△二經家結。】


「說是語時十千天子得法眼淨彌勒菩薩等諸大菩
薩及以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法眼淨者小則初果大乘五眼判之法眼在八九
等信今是入住以佛眼名法耳喜亦通深乃至十
地得法喜也奉行自行化陀同歸密藏。】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義疏卷下


天台山沙門亮潤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