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81 法華經綸貫-明-智旭 (master)


No. 615
妙法蓮華經綸貫
古吳藕益道人 智旭 述


妙法蓮華經者諸佛究竟之極談也原夫釋迦牟尼
如來實成佛道以來巳經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為度
眾生無有休息數數示生數數示滅未種善根者令
種善根巳種善根者令其成熟巳經成熟者令得解
脫所有法味不出藏通別圓等四種所有化儀不出
頓漸秘密不定等四種且據此番八相成道說法四
十九年略為五時初坐菩提道場為大根眾生說大
乘法名第一華嚴時于化儀為頓譬如日出先照高
山又如從牛出乳于化法為圓兼別圓被界外利根
別被界外鈍根此則小機絕分不見不聞所以不動
寂場而遊鹿苑為五比丘等說四諦法詮生滅理及
說十二因緣事六度等名第二阿含時于化儀為漸
之始譬如日照幽谷又如從乳出酪于化法為藏但
被界內鈍根令其轉凡成聖次借維摩等諸大士互
相酬唱彈偏斥小歎大褒圓名第三方等時于化儀
為漸之中譬如食時又如從酪出生酥于化法為四
教並談對半明滿藏為半字教通別圓為滿字教使
利根得滿益鈍根得半益先成聖者密得通益次與
四大弟子共轉法輪會一切法皆摩訶衍名第四般
[001-0001b]
若時于化儀為漸之終譬如禺中又如從生穌出熟
酥于化法為帶通別正明圓教使界內機得通教三
乘共般若益界外機得別圓不共般若益先成聖者
密得別益次乃於靈山會上開權顯實開近顯遠名
第五法華時於化儀為會漸歸頓亦名非頓非漸譬
如日輪當午大地普照罄無側影又如從熟酥出醍
醐于化法為純圓無有一人不得作佛出世本懷于
茲始暢舉凡如來化度眾生之方便施設教網之弘
綱咸于此經開發顯示所以獨名為妙至於涅槃扶
律談常不過曲為末世鈍根重施方便令同會真實
耳其秘密不定二種化儀徧在前之四時惟法華是
顯露非秘密是決定非不定也此經靈山演說凡有
八年貝葉傳持積至八里流入震旦者凡有三譯今
鳩摩羅什所譯共七卷二十八品自古註家紛紛不
一或簡或繁莫得真要惟天台智者大師初見南嶽
慧思大師于光州大蘇山思授以普賢道場令修法
華三昧誦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
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
然未散獲一旋陀羅尼自是以後照了法華如曦和
之臨萬象達諸法相似清風之遊太虗遂以五重玄
義解釋總題章安尊者記成玄義十卷復以四意消
釋經文章安尊者記成文句十卷言五重玄義者一
法喻為名二實相為體三一乘因果為宗四斷疑生
信為用五無上醍醐為教相也言四意消文者一因
[001-0001c]
緣二約教三本迹四觀心也消文浩博未暇委悉。


今略出五重玄義一法喻為名者妙法二字謂之法
蓮華二字謂之喻法者略而言之眾生法佛法心法
也妙者略而言之相待妙絕待妙也經云為令眾生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若眾生無佛知見何所論開當
知佛之知見蘊在眾生故眾生法妙也佛法不出權
實經云是法甚深妙難見難可了一切眾生類無能
知佛者即是歎實智妙又云及佛諸餘法亦無能測
者即是歎權智妙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諸
法是即實之權實相是即權之實故佛法妙也安樂
行品云修攝其心觀一切法不動不退普賢觀云我
心自空罪福無主觀心無心法不住法淨名云觀身
實相觀佛亦然諸佛解脫當于眾生心行中求華嚴
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故心法妙也相待妙者
待半字為麤明滿字為妙三藏但半字生滅門不能
通滿理故麤滿字是不生不滅門能通滿理故妙又
方等般若帶方便通滿理故麤今經直顯滿理故妙
絕待妙者說無分別法即邊而中無非佛法亡泯清
淨無復有法可相形比待誰為麤形誰為妙無所可
待亦無可絕不知何名強言為絕妙名不可思議不
因乎麤而名為妙若謂獨有法界廣大獨絕者此則
大有所有何謂為絕今法界清淨不可以待示不可
以絕示滅待滅絕故言寂滅用是兩妙妙上三法眾
生之法亦具二妙佛法心法亦具二妙故稱妙法又
[001-0002a]
廣釋妙者有迹門十妙本門十妙觀心十妙迹門十
妙者一境妙二智妙三行妙四位妙五三法妙六感
應妙七神通妙八說法妙九眷屬妙十功德利益妙
實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適今也故居
最初迷理故起惑解理故生智智為行本因于智目
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為乘乘于是乘入清涼池
登於諸位位何所住住于三法秘密藏中住是法巳
寂而常照照十界機機來必應若赴機垂應先用身
輪神通駭動次以口輪宣示開導既霑法雨稟教受
道成法眷屬拔生死本開佛知見得大利益前五約
自行因果具足後五約化他能所具足經云惟佛與
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
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即境妙也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
一以此妙慧求無上道即智妙也本從無數佛具足
行諸道行此諸道巳道場得成果佛子行道巳來世
得作佛即行妙也天雨四華表住行向地開示悟入
亦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直至道場四方是因
位道場是果位即位妙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莊嚴大乘即真性軌定即資成軌慧即觀照
軌是三法妙也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以佛眼
觀見六道眾生等即感應妙也入定雨華動地放光
等即神通妙也其所說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巳今
當說最為難信難解等即說法妙也但教化菩薩無
[001-0002b]
聲聞弟子即眷屬妙也現在未來若聞一句一偈我
皆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須臾聞之即得究
竟三菩提不令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
度之即功德利益妙也本門十妙者一本因妙二本
果妙三本國土妙四本感應妙五本神通妙六本說
法妙七本眷屬妙八本涅槃妙九本壽命妙十本利
益妙本因妙者本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修因也
若十六王子在大通佛時弘經結緣皆是中間所作
非本因也過是塵點劫前所行道者名本因妙本果
妙者本初所行圓妙之因契得究竟常樂我淨乃是
本果不取寂場舍那成佛為本果也但取成佛以來
甚大久遠初證之果名本果妙本國土妙者本既成
果必有依國今既迹在同居或在三土中間亦有四
土本佛亦有四土復居何處文云自從是來我常在
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按此文者實非今日迹中娑
婆亦非中間權迹處所乃是本之娑婆即本土妙也
本感應者既巳成果即有本時所證二十五王三昧
慈悲誓願機感相關能即寂而照故言本感應也本
神通者亦是昔時所得無記化化禪與本因時諸慈
悲合施化所作神通駭動可度眾生故言本神通也
本說法者即是往昔初坐道場始成正覺初轉法輪
四辯所說之法名本說法也本眷屬者本時說法所
被之人如下方住者彌勒不識即本之眷屬也本涅
槃者本時所證斷德涅槃亦是本時應處同居方便
[001-0002c]
二土有緣既盡唱言入滅即本涅槃也本壽命者既
唱入滅則有長短遠近壽命也本利益者本時眷屬
所獲諸功德也觀心十妙者迹門本門皆論觀心迹
門觀心散在諸文本門觀心者佛如眾生如一如無
二如佛既觀心得此本妙迹用廣大不可稱說我如
如佛如亦當觀心出此大利亦願我如速如佛如故
文云聞佛壽無量深心須臾信其福過于彼願我於
未來長壽度眾生如今日世尊諸釋中之王道場師
子吼說法無所畏我等於未來一切所尊敬坐於道
場時說壽亦如是此即觀心本妙得六即利益之相
也。


次明蓮華者譬喻妙法也華有多種或狂華無果可
喻外道空修梵行無所尅獲或一華多果可喻凡夫
供養父母報在梵天或多華一果可喻聲聞種種苦
行止得涅槃或一華一果可喻緣覺一遠離行亦得
涅槃或前果後華可喻須陀洹却後修道或前華後
果可喻菩薩先藉緣修生後真修此皆麤華不可以
喻妙法惟此蓮華華果俱多可譬因含萬行果圓萬
德又為蓮故華華實具足可喻即實而權華開蓮現
可喻即權而實華落蓮成蓮成亦落可喻非權非實
故以蓮華喻于妙法又以此華喻迹本兩門各有三
喻迹門三者一華生必有於蓮為蓮故華而蓮不可
見此譬為實施權意在於實無能知者二華開蓮現
而須以華養蓮譬權中有實昔無人知今開權顯實
[001-0003a]
意須於權廣識恒沙佛法者秖為成實使深識佛知
見耳三華落蓮成譬廢權立實唯一佛乘直至道場
菩薩有行見不了了但如華開諸佛以不行故見則
了了譬如華落蓮成也本門三者一華必有蓮譬迹
必有本迹含于本意雖在本佛旨難知彌勒不識二
華開蓮現譬開迹顯本意在於迹能令菩薩識佛方
便既識迹巳還識於本增道損生三華落蓮成譬廢
迹顯本既識本巳不復迷迹但於法身修道圓滿上
地也又經中凡有七喻皆喻權實今以蓮華而總喻
之七喻者一火宅中三車一車喻以三車喻權大白
牛車譬實二信解品中窮子喻以雇作譬權付業譬
實三藥草喻以三草二木譬權一地譬實四化城喻
以作化譬權寶處譬實五授記品繫珠喻以少有所
得譬權寶珠貿易譬實六安樂行品輪王喻以隨功
賞賜譬權解髻明珠譬實此六皆迹門開權顯實喻
也七壽量品中良醫喻以使告父死譬權來歸使見
譬實此即本門開近顯遠喻也更有王饍鑿井二喻
既非全譬一期開顯所以智者大師略而不舉後世
輒云九喻可謂依文不依義矣。


經者佛所說法之通名也梵云薩達磨芬陀利修多
羅薩達磨此翻妙法分陀利此翻蓮華具如前釋此
名異於眾典故稱為別一代時教皆名為修多羅故
稱為通修多羅或翻為經或翻為契或翻為法本或
翻為線或翻為善語教或云無翻而含五義一法本
[001-0003b]
亦云出生二微發亦云顯示三涌泉四繩墨五結鬘
就此翻五含五各具教行理三教即世界悉檀行即
為人對治二種悉檀理即第一義悉檀也又此方聖
說為經經者訓法訓常法以軌持為義教可軌行可
軌理可軌故名為法常者不變為義天魔外道不能
改壞即教常真正無雜無能踰過即行常湛然不動
決無異趣即理常也二實相為體者經云今佛放光
明助發實相義又云諸法實相義巳為汝等說又云
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又云諸佛法久後要
當說真實又云我以相嚴身為說實相印又云開方
便門示真實相又云觀諸法實相故知諸佛為一大
事因緣出現於世秖令眾生開佛知見見此一實非
因非果之理耳三一乘因果為宗者此經始從序品
訖安樂行品破廢方便開顯真實佛之知見亦明弟
子實因實果亦明師門權因權果文義雖廣撮其樞
要為成弟子實因實果因正果傍故於前段明迹因
迹果也從涌出品訖勸發品發迹顯本廢方便之近
壽明長遠之實果亦明弟子實因實果亦明師門實
因實果而顯師之實果果正因傍故於後段明本因
本果也四斷疑生信為用者迹門用佛菩提二智斷
七種方便最大無明同入圓因本門破執近迹之情
生於本地深信乃至等覺亦令斷疑生信也五無上
醍醐為教相者五時譬喻略如前說若華嚴初逗圓
別之機高山先照直明次第不次第修行地上住上
[001-0003c]
之功德不辯如來說頓之意若四阿含通說無常知
苦斷集證滅修道不明如來曲巧施小之意若諸方
等拆小彈偏褒圓歎大慈悲行願事理殊絕不明並
對訶讚之意若般若共則三人同入別則菩薩獨進
廣歷陰入盡淨虗融亦不明共別之意若涅槃在後
略斥三修粗點五味亦不委說如來置教原始要結
之終凡此諸經皆是逗會他意令他得益不譚佛意
意趣何之今經不爾舉凡法門綱目大小觀法十力
無畏種種規矩皆所不論為前經巳說故但論如來
布教之元始中間取與漸頓適時大事因緣究竟終
訖當知此經惟論設教大綱不委微細網目譬如算
者初下後除紀定大數不存斗斛秖為深論聖教妙
說聖心近會圓因遠申本果所以請疑不巳若能精
知教相則識如來權實二智也經文二十八品智者
大師分為三分初品為序方便品訖分別功德十九
行偈凡十五品半名正宗從偈後盡經凡十一品半
名流通又一時分為二從序至安樂行十四品約迹
開權顯實從涌出訖經十四品約本開近顯遠本迹
各序正流通初品為序方便訖授學無學人記品為
正法師訖安樂行為流通涌出訖彌勒巳問斯事佛
今答之半品為序從佛告阿逸多下訖分別功德品
偈為正此後盡經為流通初序有通有別通則總冠
兩門別則發起三周正說後之流通有勸持有囑累
勸則別約本門囑則通囑全部大經迹門後五品但
[001-0004a]
是勸持迹門本門初序分但是發起本門。


初序品者次也由也述也如是等六義證信冠於經
首次序也放光六瑞發起之端由序也問答釋疑正
說弄引敘述也故名序品次方便品以下凡有三周
說法今方便品作三乘一乘說名法說一周上根得
悟授舍利弗記次譬喻品作三車一車說名譬說一
周中根得悟授四大弟子記次化城喻品明宿世結
緣事竟重作三百由旬五百由旬說名因緣說一周
下根得悟授五百及二千人記此即迹門開權顯實
之正宗也。


言方便品者略為三解一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善
用偏法巧逗眾生名為方便此可釋他經非今品意
二曰方便者門也門名能通通於所通方便為真實
作門真實得顯功由方便此亦可釋他經非今品意
三曰方者秘也便者妙也妙達於方即是真秘點內
衣裏無價之珠與王頂上惟有一珠無二無別指客
作人是長者子亦無二無別如斯之言是秘是妙正
是今品意也此品正開三乘之權顯一乘之實於中
有略有廣略則動執生疑廣則斷疑生信略中要旨
不出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數語乃一經之
弘綱眾義之淵府南嶽大師約義三轉讀之一者是
相如是性如乃至是報如如名不異即空義也二者
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報點空相性名字施設迤
邐不同即假義也三者相如是性如是乃至報如是
[001-0004b]
如於中道實相之是即中義也分別令易解故明空
假中得意為言空即假中約如明空一空一切空點
如明相一假一切假就是論中一中一切中非一二
三而一二三不縱不橫名為實相唯佛與佛究盡此
法是十法攝一切法智者大師復約四番釋之一約
十界二約佛界三約離合四約位一約十界者謂六
道四聖也法雖無量數不出十一一界中雖復多派
不出十如如地獄界當地自具相性本末亦具畜生
界相性本末乃至具佛法界相性本末無有缺減當
知一一界皆有餘九界十如若照自位九界十如皆
名為權照其自位佛界十如名之為實一中具無量
無量中具一所以名為不可思議凡夫雖具絕理情
迷二乘雖具捨離求脫菩薩雖具照則不周名不了
了如來洞覽橫豎具足二約佛法界釋者佛界非相
非不相而名如是相指萬善緣因故下文云眾寶莊
挍佛界非性非不性而名如是性指智慧了因故下
文云有大白牛佛界非體非不體而名如是體指實
相正因故下文云其車高廣佛界非力非不力而名
如是力指菩提道心慈善根力等故下文云又於其
上張設幰蓋佛界非作非不作而名如是作指任運
無功用道故下文云其疾如風佛界非因非不因而
名如是因指四十一位故下文云乘是寶乘遊于四
方佛界非緣非不緣而名如是緣指一切助菩提道
故下文云又多僕從而侍衛之佛界非果非不果而
[001-0004c]
名如是果指妙覺朗然圓因所尅故下文云直至道
場佛界非報非不報而名如是報指大般涅槃故下
文云得無量無漏清淨之果報佛界非本非末而言
本末本即佛相末即佛報是自行之權佛界非等非
不等而言究竟等指於實相是自行之實即實而權
故言本末即權而實故言為等三約離合者若佛心
中所觀十界十如皆無上相乃至無上果報惟是一
佛法界如海總萬流千車共轍此即自行權實若隨
他意則有九法界十如相性等即是化他權實化他
雖復有實皆束為權自行雖復有權皆束為實此即
自行化他權實隨他則開隨自則合橫豎周照開合
自在四約位釋如是相者一切眾生皆有實相本自
有之乃是如來藏之相貌也如是性即是性德智慧
第一義空也如是體即是中道法性之理也是為三
德通十法界位位皆有若研此三德入於十信位則
名如是力如是作入四十一位名如是因如是緣若
至佛地名如是果如是報初三名本後三名末初後
同是三德故言究竟等也廣開三顯一中雖徧引十
方三世佛佛道同總不出於四一所謂理一人一行
一教一理一者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明之復約四
意一約圓位二約圓智三約圓門四約觀心一約圓
位者開即十住初破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理示即
十行惑障既除知見體顯體備萬德法界眾德顯示
分明悟即十迴向障除體顯法界行明事理融通更
[001-0005a]
無二趣入即十地事理既融自在無礙自在流注任
運從阿到茶入薩婆若海然圓道妙位一位之中即
具四十一地功德秖開即具示悟入等更非異心但
如理知見無有分別淺深之相欲顯如量知見故分
別四位耳二約圓智者一道慧見道實性實性中得
開佛知見二道種慧知十法界諸道種別解惑之相
一一皆示佛知見三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寂
滅即悟佛知見四一切種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相
種種行類相貌皆識即入佛知見又道慧如理名開
道種慧如量名示一切智理量不二稱悟一切種智
理量雙照為入此亦約實理無淺深中而淺深分別
也三約圓教四門橫釋四句者空門一空一切空即
開佛知見也有門一有一切有即示佛知見亦空亦
有門一切亦空亦有即悟佛知見非空非有門一切
非空非有即入佛知見能通則四所通則一開示悟
入是能通之門所知所見是所通之理也四約觀心
釋者觀於心性三諦之理不可思議此觀明淨為開
雖不可思議而能分別空假中心宛然無濫名示空
假中心即三而一即一而三名悟空假中心非空假
中而齊照空假中名入是為一心三觀而分開示悟
入之殊也所以四種釋者見理由位位立由智智發
由門門通由觀觀故則門通門通故智成智成故位
立位立故理見見理故名為理一也諸佛如來但教
化菩薩即是人一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即是行一但
[001-0005b]
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即是教一此之四一徧會
昔日權理權人權行權教成今實理實人實行實教
故名開權顯實妙達於方即是真秘也。


第三譬喻品者比況名譬曉訓名喻托此比彼寄淺
訓深前文法說一周上根獲悟中下之流抱迷未遣
大悲不巳巧智無邊借世間父子以況出世師弟借
火宅以喻三界借三車一車以喻三乘一乘故名譬
喻品也。


第四信解品者中根聞譬說一周信發解生疑去理
明乃自陳窮子之喻領上法譬二周之旨也。


第五藥草喻品者土地是能生雲雨是能潤草木是
所生所潤所生所潤通皆有用而藥草用強喻有漏
諸善悉能除惡而無漏為最無漏眾中四大弟子以
譬領佛譬深會聖心佛故述成而推廣之。


第六授記品者梵語和伽羅此云授記又云受記受
決受莂授是與義受是得義記是記事決是決定莂
是了莂此即授中根四人成佛記也。


第七化城喻品者無而歘有名化防非禦歒稱城以
喻二乘涅槃乃如來權智所為也以權智力無而說
有用教為化防思禦見名為涅槃若藏通二乘生安
隱滅度想不知是化通教菩薩入而還出亦不知是
化別教從城門徑過不以為極亦不說是化惟圓教
知無賊病亦不須城故言化城此正為下根人作夙
世因緣說一周也。
[001-0005c]


第八五百弟子受記品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即是
普與下根授記作佛迹門正宗齊此此下有五品流
通法師寶塔兩品明弘經功深福重流通未聞利益
巨大達多一品引往弘經彼我兼益以證功德深重
持品八萬大士忍力成就者此土弘經新得記者他
土弘經安樂行品以外凡初心欣斯勝福見聲聞畏
憚聞菩薩擯辱顧巳力弱無益自他便生退沒佛為
此人說安樂行依之弘法不慮危苦又法師品釋尊
自說弘經功福命覓流通寶塔品多寶及分身佛且
證且助勸覓流通。


今第十法師品法者軌則也師者訓匠也法雖可軌
體不自弘通之在人五種通經皆得稱師舉法成其
自行皆以妙法為師師於妙法自行成就故言法師
又以妙法訓匠於他故舉法目師名為法師文中先
歎美五種法師能持法人一受持二讀三誦四解說
五書寫後歎美所持之法及示通經方軌所謂入如
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如來室是大慈悲若就同
體即法身也若被眾生即是解脫能令眾生會於同
體即是般若如來衣者若就所覆即法身也若就能
覆嚴身即寂滅忍也若就和光利物即解脫也如來
座者若就能坐即般若也若就所坐即法身也身座
冥稱即解脫也雖復各具秖是一三三尚非三豈離
為九是則菩薩常觀涅槃故勸弘經者而常觀之不
觀能弘之心焉曉所弘之理故佛令入我室著我衣
[001-0006a]
坐我座若無三法何謂弘經。


第十一見寶塔品者多寶佛塔從地涌出大眾咸見
發大音聲以證前集佛開塔以起後也。


第十二提婆達多品者提婆達多此云天熱生時人
天生熱因此立名迹行逆行本是佛師眾生煩惱燒
熱故菩薩示同病行而度脫之文中先明昔日達多
通經釋迦成道次明文殊今日通經龍女成佛。


第十三持品者有受持有勸持也。


第十四安樂行品者身無危險故安心無憂惱故樂
身安心樂故能進行此依事釋也著如來衣則法身
安入如來室故解脫心樂坐如來座故般若導行進
此附上品文釋也住忍辱地故身安而不卒暴故心
樂觀諸法實相故行進此附本品文釋也安名不動
六道生死二聖涅槃所不能動樂名無受不受三昧
廣大之用不受凡夫之五受乃至圓教中五受生見
亦皆不受有受則有苦無受則無苦無苦無樂乃名
大樂行名無行不行凡夫行不行賢聖行故言無行
而行中道是故名行此法門釋也文中凡有四段即
是以止觀慈悲導三業及誓願也身業有止故離身
麤業有觀故不得身不得身業不得能離無所得故
不墮凡夫有慈悲故勤修身業廣利一切不墮二乘
地有止行故著忍辱衣有觀行故坐如來座有慈悲
故入如來室止行離過即成斷德觀行無著即成智
德慈悲利他即成恩德恩德資成智德智德能通達
[001-0006b]
斷德是名身業安樂行餘口意誓願亦如是齊此是
迹門流通竟也。


第十五從地涌出品者下方空中法身大士是釋尊
本時弟子今奉命涌出弘經彌勒尚自不識由此發
起開近顯遠之大教也。


第十六如來壽量品正開近迹而顯遠本如來者十
方三世諸佛二佛三佛本佛迹佛之通號也壽者受
也量者詮量也今正詮本地報身功德而報身智慧
上冥下契三身宛足故言如來壽量品。


第十七分別功德品者佛說壽量三世弟子得種種
益故言功德淺深不同故言分別也品中有授記領
解流通佛說長行為總授法身記彌勒說偈為總申
領解此後為流通分於中先明現在四信次明滅後
五品四信者一一念信解未能演說二略解言趣三
廣為他說四深信觀成五品者一直起隨喜心二加
自受持讀誦三加勸他受持讀誦四加兼行六度五
加正行六度也。


第十八隨喜功德品明初品因功德以勸流通隨者
隨順事理無二無別喜是慶巳慶人順理者聞佛本
地深遠深遠信順不逆無一毫疑滯順事者聞佛三
世益物橫豎該亘徧一切處亦無一毫疑滯順理有
實功德順事有權功德慶巳有智慧慶人有慈悲權
實智斷合而說之故言隨喜功德品。


第十九法師功德品明初品果功德以勸流通所謂
[001-0006c]
六根清淨。


第二十常不輕菩薩品引信毀罪福證勸流通內懷
不輕之解外敬不輕之境身立不輕之行口宣不輕
之教人作不輕之目故名常不輕也巳上三品半文
即勸持流通竟此下有八品文明付囑流通又分為
三神力囑累兩品正明囑累流通藥王下五品約化
他勸流通普賢一品約自行勸流通也。


第二十一如來神力品者神名不測力名幹用不測
則天然之體深幹用則轉變之力大此中為付囑深
法現十種大力故名為神力品。


第二十二囑累品者囑是佛所付囑累是煩爾宣傳
此從聖旨得名又囑是頂受所囑累是甘而弗勞此
從菩薩敬順得名又囑是如來金口所囑累是菩薩
丹心頂荷此從授受合論是故如來躬從座起申手
摩頂授以難得之法大眾曲躬合掌如世尊勑當具
奉行殷勤授受故名囑累。


第二十三藥王菩薩本事品者勗弘法之師應當竭
其神力盡其形命以弘大法也。


第二十四妙音品第二十五觀世音普門品皆勸受
法弟子令知他方大士奉命弘經普現色身形無定
準不可以牛羊眼看不可以凡庸識度於所聞處勿
生輕想輕想則法不染心也。


第二十六陀羅尼品者惡世弘經每多惱難故以呪
護之使道流通。
[001-0007a]


第二十七妙莊嚴王本事品者說四聖之前緣顯人
護之功德。


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者梵音邲輸[颱-台+犮]陀此翻
普賢亦翻徧吉伏道周徧名普鄰終際極名賢勸發
者戀法之辭也遙在彼國具聞此經始末既周欲令
自行化他永永無巳故自東而來勸發。


又總約十一品半流通之文生起次第者現在聞經
得真似兩益如上說若直聞一句而生隨喜如現在
四信格其功德未來無佛恐人疑福少故說滅後五
品功德也因功德微密未若果功德彰灼故說法師
功德品因果雙舉未若引證分明故說不輕雖舉往
人未若現變故說神力雖示神力未若摩頂付囑故
說囑累雖通途囑累未若示其要術棄身存道故說
藥王雖誡能化未若誡其所化隨聞法處應生佛想
故說妙音觀音若初心弘經既無神力當依內禁故
說陀羅尼復須外護故說嚴王普賢聯翩重疊使大
法弘通耳復次普賢更請正說勸發自行更請流通
勸發化他佛總以四法答之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
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即是雙答正及流通大旨何者佛雖無偏若能遠惡
從善反迷還正開權知見顯佛知見則稱可聖心諸
佛護念若佛知見開則般若照明是植眾德本亦是
入正定聚不亂不味不取不捨亦是發救眾生心當
知此四與開權顯實名異體同無二無別又佛護念
[001-0007b]
者是開佛知見植眾德本者是示佛知見發救眾生
心是悟佛知見入正定聚是入佛知見迹門之要此
四收矣又迹則有本從本開示悟入故有迹中開示
悟入今開迹即顯本本迹無二無別以四法答其請
正於義明矣以四法答請流通者流通之方唯三唯
四發救眾生心是入如來室入正定聚佛所護念是
著如來衣植眾德本是坐如來座是弘宣之要即四
而三也又發救眾生心是誓願安樂行入正定聚是
意安樂行植眾德本是口安樂行諸佛護念是身安
樂行當知後四即前四也一答酬其兩請舉四冠罩
一經法華之重演豈不巧且妙哉所願一句沾神咸
資彼岸思惟修習永用舟航隨喜見聞恒為主伴若
取若捨經耳成緣或順或逆終因斯脫願解脫之日
依報正報常宣妙經一剎一塵無非利物惟願諸佛
冥熏加被一切菩薩密借威靈在在未說皆為勸請
凡有說處親承供養一句一偈增進菩提一色香永
無退轉。


妙法蓮華經綸貫
[001-0007c]

No. 615-A


後序


昔李青蓮登黃鶴樓見崔灝題詩遂為閣筆知其
不可勝也智者大師親證法華三昧光宅尚破餘
家可知後人紛紛再出手眼未具青蓮學識故耳
余既述佛頂玄文諸友咸請再解法華堅以此意
辭之適因演妙典於紫雲有達際法友督梓梵文
欲撮略全經大旨以便初學敬依玄義文句節取
大綱名為綸貫庶幾染指而知全鼎之味云爾若
以抄錄舊文為誚予何敢辭。
蕅益智旭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