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11 法華經玄義輯略-明-傳燈 (master)


No. 590
玅法蓮華經玄義輯略
天台山幽溪沙門 傳燈 錄


天台智者大師以五章玄義解釋經題題下義旨罄
無不盡言五章者一釋名二辨體三明宗四論用五
判教釋此五章有通有別通則七番共解別則五章
各說例如利鈍須廣略二門也言七番共解者一標
章二引證三生起四開合五料簡六觀心七會異標
章令易憶持起念心故引證佛語起信心故生起使
不雜亂起定心故開合料簡會異等起慧心故觀心
即聞即行起精進心故五心立成五根排五障成五
力乃至入三解脫門略說七重共意如此廣解五章
者一一廣起五心五根令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耳如
是等義備在玅玄今輙錄彼五章大略。


初釋名為三初判通別二定前後三略正解初判通
別者玅法蓮華名異眾典別也俱稱為經通也立此
二名凡約三意謂教行理從緣故教別從說故教通
從能契故行別從所契故行通理從名故別名從理
故通此略說也若廣說者夫教本應機機宜不同故
部部別異金口梵聲通是佛說故通別二名也約行
者泥洹真法寶眾生以種種門入如五百比丘各說
身因佛言無非正說三十二菩薩各入不二法門文
[001-0543a]
殊稱善大論明阿那波那皆是摩訶衍以不可得故
當知從行則別所契則同求那䟦摩云諸論各異端
修行理無二云云約理者理則不二名字非一智度
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大經云解脫亦爾多
諸名字如天帝釋有千種名名多故別理一故通今
稱玅法之經即是教之通別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乘
是寶乘直至道場即是行之通別或言實相或言佛
知見大乘家業一地實事寶所繫珠平等大慧等是
理之通別約此三義故立兩名也。


二定玅法前後者若從義便應先明法却論其玅下
文云我法玅難思若從名便應先玅次法如欲美彼
稱為好人篤論無人何所稱好必應先人後好今題
從名便故先玅後法解釋義便故先法後玅雖復前
後亦不相乖。


三略正解為二初略解別名次略釋通名初解別名
為二先釋玅法次釋蓮華玅法又二先法次玅。


法者南嶽師云法有三謂眾生法佛法心法眾生法
者經云所謂諸法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
竟等天台師云依義讀文凡有三轉一云是相如是
性如乃至是報如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報
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報如是若皆稱如者如名
不異即空義也若作如是相如是性者點空性相名
字施設邐迤不同即假義也若作相如是者如於中
[001-0543b]
道實相之是即中義也分別令易解故明空假中得
意為言空即假中約如明空一空一切空點如明相
一假一切假就是論中一中一切中非一二三而一
二三不縱不橫名為實相唯佛與佛究竟此法是十
法攝一切法若依義便作三意分別若依讀便當依
偈文云如是大果報種種性相義云云昔光宅法師
以前五如是為權屬凡夫次四如是為實屬聖人後
一如是總結權實引偈證云如是大果報大故知是
實種種性相故知是權天台師云今恐不爾大義有
三大多勝若取大為實者亦應取多取勝種種之名
豈非多義若言權屬凡夫凡夫何意無實若實屬聖
人聖人何意無權如此抑沒義不可依今明權實者
以十如是約十法界為六道四聖也皆稱法界者其
意有三十數皆依法界法界外更無復法能所合稱
故言十法界也二此十種法分齊不同因果隔別凡
聖有異故加之以界也三此十皆即法界攝一切法
一切法趣地獄是趣不過當體即理更無所依故名
法界乃至佛法界亦復如是若十數依法界者能依
所依即入空界也十界界隔者即假界也十數皆法
界者即中界也欲令易解如此分別得意為言空即
假中無一二三如前云云此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
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則有百界十如是
束為五差一惡二善三二乘四菩薩五佛判為二法
前四是權法後一是實法細論各具權實且依兩義
[001-0543c]
然此權實不可思議乃是三世諸佛二智之境以此
為境何法不收非但即諸世諦而己此境發智何智不發非但觸事
而真而己故文云諸法諸法者是所照境廣也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者明能照智深窮邊盡底也其智慧門難
解難入者歎境玅也我所得智慧微玅最第一者歎
智與境相稱也方便品長行略說此法後開示悟入
廣說此法火宅譬喻此法信解領解此法長者付子
此法藥草述成此法化城引入此法如是等種種秪
名十如權實法耳如來洞達究十法底盡十法邊明
識眾生種非種芽非芽熟不熟可度脫不可度脫如
實知之無有錯謬殃掘摩羅雖是惡人實性相熟即
時得度四禪比丘雖是善人惡性相熟即不堪度當
知眾生之法不可思議雖實而權雖權而實實權相
即不可思議不可以牛羊眼觀視眾生不可以凡夫
心評量眾生智如如來乃可評量何以故眾生法玅
故故經云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若眾生無
佛知見何所論開當知佛之知見蘊在眾生也佛法
者佛豈有別法秪百界千如是佛境界唯佛與佛究
竟斯理如函大葢亦隨大以無邊佛智照廣大佛境
到其源底名隨自意法也若照九法性相本末纖芥
不遺名隨他意法從二法本垂十界迹或示巳身或
示他身或說自意語或說他意語自意他意不可思
議巳身他身微玅寂絕皆非權非實而能應於九界
之權一界之實而於佛法無有損減諸佛之法豈不
[001-0544a]
玅耶故經云止止不須說我法玅難思佛法不出權
實是法甚微玅難見難可了一切眾生類無能知佛
者即實智玅也及佛諸餘法亦無能測者即佛權智
玅也如是二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是名
佛法玅也心法者前所明法豈得異心但眾生法太
廣佛法太高於初學為難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
別觀心則易涅槃云一切眾生具足上定上定者謂
佛性也能觀心性名為上定上能兼下即攝得眾生
法也華嚴云遊心法界如虗空則知諸佛之境界法
界即中也虗空即空也心佛即假也三種具即佛境
界也是為觀心仍具佛法又遊心法界者觀根塵相
對一念心起於十界中必屬一界若屬一界即具百
界千法於一念中悉皆備足此心幻師於一日夜常
造種種眾生種種五陰種種國土所謂地獄假實國
土乃至佛假實國土行人當自選擇何道可從又如
虗空者觀心自生心不須藉緣藉緣有心心無生力
心無生力緣亦無生心緣各無合云何有合尚叵得
離則不生尚無一生況有百界千法也以心空故從
心所生一切皆空此空亦空若空非空點空設假假
亦非假無假無空畢竟清淨又復佛境界者上等佛
法下等眾生法故經云修攝其心觀一切法不動不
退淨名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華嚴云心
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破心微塵出大千經卷是名
心法玅也釋法竟。
[001-0544b]


二明玅者一通釋二別釋通又為二一相待二絕待
相待論玅者待半字為麤明滿字為玅亦是常無常
大小相待為麤玅也淨名云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
緣故諸法生即是明滿字也始坐佛樹力降魔得甘
露滅覺道成即提昔之半待出於滿也般若云於閻
浮提見第三法輪轉亦是對鹿苑為一待般若為第
二也涅槃云昔於波羅柰初轉法輪今於尸城復轉
法輪眾經皆共以鹿苑為半為小為麤待此明滿大
玅其義是同今法華明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五
眾之生滅今復轉最玅無上之法輪此亦待鹿苑為
麤法華為玅玅義皆同待麤亦等文義在此也問齊
方等來滿理無殊者悉應稱玅答今亦不尅教定時
那忽云齊方等耶縱令爾者別有所以何者利根菩
薩於彼入玅與法華不異鈍根菩薩及二乘人猶帶
方便諸味調伏方等帶生蘇論玅以待麤般若帶熟
蘇論玅以待麤今經無二味方便純真醍醐論玅以
待麤此玅彼玅玅義無殊但以帶方便不帶方便為
異耳復次三藏但半字生滅門不能通滿理故名為
麤滿字是不生不滅門能通滿理故名為玅能通滿
理復有二種一帶方便通滿理二直顯滿理方等般
若帶方便通滿理今經直顯滿理故中論云為鈍根
弟子說因緣生滅相為利根弟子說因緣不生滅相
云云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
名亦名中道義若不即空為通真方便是故言麤若
[001-0544c]
能即空是通中方便通中方便若帶即空即假通中
者麤不帶空假直通中者玅云云問乳至醍醐同稱
為滿是義云何答今以譬解譬如官有三航及以私
航從於此岸度人彼岸乳教如大中兩航共度人彼
岸酪教如私航度人中洲生蘇如四種小航與私航
度人於中洲兩航度人於彼岸熟蘇如三航一航中
州二航彼岸醍醐如大航度人彼岸三航同是官物
故俱稱滿私航非官物是故言半官物之中二航小
所容葢寡大航壯麗容載倍多獨稱為玅智者以譬
喻得解也。


二絕待明玅者為四一隨情三假法起若入真諦待
對即絕故身子云吾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此三藏
經中絕待意也二若隨理三假一切世間皆如幻化
即事而真無有一事而非真者更待何物為不真耶
望彼三藏絕還不絕即事而真乃是絕待此通教絕
待也三別教若起望即真之絕還是世諦何者非大
涅槃猶是生死世諦絕還有待若入別教中道待則
絕矣四圓教若起說無分別法即邊而中無非佛法
亡泯清淨豈更佛法待於佛法如來法界故出法界
外無復有法可相形比待誰為麤形誰得玅無所可
待亦無所絕不知何名強言為絕大經云大名不可
稱量不可思議故名為大譬如虗空不因小空名為
大也涅槃亦爾不因小相名大涅槃玅亦如是玅名
不可思議不因於麤而名為玅若謂定有法界廣大
[001-0545a]
獨絕者此則大有所有何謂為絕今法界清淨非見
聞覺知不可說示文云止止不須說即是絕言我法
玅難思即是絕思又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亦
是絕歎之文不可以待示不可以絕示滅待滅絕故
言寂滅又云一切諸法常寂滅相終歸於空此空亦
空則無待絕中論云若法為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
無因待亦無所成法華首云既得無生忍亦不生無
生無生即無生是名絕待降此巳外若更作者絕何
物顯何理流浪無窮則墮戲論乃是迷情分別絕待
不絕非絕非待待於亦待亦絕言語相逐永無絕矣
何者言語從覺觀生心慮不息語何由絕如痴犬逐
塊徒自疲勞塊終不絕若能玅悟寰中息覺觀風心
水澄清言思皆絕如黠師子放塊逐人塊本既除塊
則絕矣玅悟之時洞知法界外無法而論絕者約有
門明絕也是絕亦絕約空門明絕也如快馬見鞭影
無不得入是名絕待玅也用是兩玅玅上三法眾生
之法亦具二玅稱之為玅佛法心法亦具二玅稱之
為玅若將上四種絕待約五味經者乳教兩絕酪教
一絕生蘇四絕熟蘇三絕此經但有一絕若開權絕
者無不入一玅絕也問何意以絕釋玅答秪喚玅為
絕絕是玅之異名如世人稱絕能耳又玅是能絕麤
是所絕此玅有絕麤之功故舉絕以名玅如迹中先
施方便之教大教不得起今大教若起方便教絕將
所絕以名於玅耳又迹中大教既起本地大教不得
[001-0545b]
興今本地教興迹中大教即絕絕於迹大功由本大
將絕迹之大名於本大故言絕也又本教若興觀心
之玅不得起今入觀玅寂言語道斷本教即絕絕由
於觀將此絕名名於觀玅為顯此義故以絕為玅今
將迹之絕玅玅上眾生法將本地之絕玅玅上佛法
將觀心之絕玅玅上心法前四絕橫約四教今三絕
橫約圓教云云


昔四明祖師問學者曰法華既顯一實何故玄文
釋題而明二玅門人自仁答曰法華為開權顯實
之教廼一代之所歸五時之極唱若不以二玅甄
之則一乘顯實玅義難彰矣且初相待論判粗玅
者彼此互形曰相以他望巳為待葢待前四時七
教之麤方顯法華一乘之玅良以昔日諸經機緣
未熟部味教觀兼但對帶不若法華淳圓絕玅是
故為麤故經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巳今當
說此法華經最為第一以故此經純一無雜獨得
玅名良有以也次絕待論開麤顯玅者絕前諸麤
無可形待也葢以法華之玅有絕麤之功故使昔
日四時七教之麤一經開顯以一玅乘貫而絕之
麤即是玅玅外無麤權即是實實外無權譬如神
仙九轉丹砂點鐵成金一成真金不復為鐵故經
曰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指汝所行是菩薩道
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一開之後無所間然無小無
大咸歸佛界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更無餘乘直顯
[001-0545c]
一實是名絕待論玅也然此二玅若非相待以判
則不顯法華超過諸說若非絕待以開則不知法
華玅一切法解釋一題陳茲二玅茲所謂抗折百
家超過諸說其為吾祖乎。


通釋玅竟別釋玅者若鹿苑三麤鷲頭一玅皆迹中
之說約迹開十重論玅此玅有迹有本本據元初元
初本玅十重論玅迹本俱是教依教作觀觀復有十
重論玅迹中有眾生法玅佛法玅心法玅各十重合
三十重此與眾經論玅有同有異本中三十玅與眾
經一向異此六十重一一皆有待玅絕玅則有一百
二十重若破麤顯玅即用上相待玅若開麤顯玅即
用上絕待玅云云


釋籤云本迹各十具列在文若觀心十竝皆附在
諸文之末或存或沒不別開章既其觀心寄在諸
文之下今但約迹本兩門各具十玅義各攝於心
佛眾生。


迹中十玅者一境玅二智玅三行玅四位玅五三法
玅六感應玅七神通玅八說法玅九眷屬玅十功德
利益玅云何境玅謂十如境因緣境四諦境三諦境
二諦境一諦境無諦境等是諸佛所師故稱境玅經
云諸法如是相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實
相是佛智慧門門即境也又云甚深微玅法難見難
可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相即境玅也智玅者所
謂二十智四菩提智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七權實
[001-0546a]
智五三智一如實智以境玅故智亦隨玅以法常故
諸佛亦常函葢相稱境智不可思議故稱智玅經云
我所得智慧微玅最第一又以此玅慧求無上道無
漏不思議甚深微玅法唯我知是相云云即智玅也
行玅者謂增數行次第五行不次第五行智導行故
故言行玅經云本從無數佛具足行諸道行此諸道
巳道場得成果又云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又諸
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巳來世得作佛即
行玅也位玅者謂三草位二木位一實位玅行所契
故言位玅經初天雨四華表住行向地開示悟入亦
是位義乘是寶乘遊於四方四方是因位直至道場
是果位即位玅也三法玅者謂總三法縱三法橫三
法不縱不橫三法類通三法皆秘密藏故稱為玅經
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大乘即真
性定即資成慧即觀照即三法玅也感應玅者謂四
句感應三十六句感應三十五感應別圓感應水不
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時普現眾水諸佛不來眾生
不往慈善根力見如此事故名感應玅經云我於三
七日思惟如是事又我以佛眼觀見六道眾生又一
切眾生皆是吾子又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即感應玅
也神通玅者謂報通修通作意通體法通無記化化
通無謀之應稱緣轉變若遠若近若種若熟若脫皆
為一乘故言神通玅經云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
可思議現希有事即神通玅也說法玅者謂說十二
[001-0546b]
部法小部法大部法逗緣法所詮法圓詮法如理圓
說咸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言說法玅經云
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身
子云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玅又其所說皆悉到於
一切智地又但說無上道又巳今當說最為難信難
解即說法玅也眷屬玅者謂業眷屬神通眷屬願眷
屬應眷屬如陰雲籠月群臣豪族前後圍繞故言眷
屬玅經云但教化菩薩無聲聞弟子即眷屬玅也利
益玅者謂果益因益空益假益中益變易益猶如大
海能受龍雨故名利益玅經云現在未來若聞一句
一偈皆與三菩提記又須臾聞者即得究竟三菩提
又若以小乘化我即墮慳貪此事為不可又終不令
一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即利益玅
也。


本門十玅一者本因玅二本果玅三本國土玅四本
感應玅五本神通玅六本說法玅七本眷屬玅八本
涅槃玅九本壽命玅十本利益玅一本因玅者如來
本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修因也若十六王子在
大通佛時弘經結緣皆是中間所作非本因也若娑
婆為墨東行千界方下一點點不點等盡抹為塵一
塵一劫復過於是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彌勒補處以
出假智直數世界尚不能知況數其塵寧當得盡特
是如來巧喻顯其長遠之相況以世智巧歷算數也
文云我以佛眼觀彼久遠猶若今也唯佛能知如此
[001-0546c]
久遠皆是迹因非本因也若留中間之因於後難信
是故法華拂迹除疑權而非實我本行菩薩道時不
在中間過是巳前所行道者名之為本故名本因玅
經云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即是本之
行因玅也本果玅者本初所行圓玅之因契得究竟
常樂我淨乃是本果不取寂滅道場舍那成佛為本
果也尚不取中間之果以為本果況舍那始成云何
是本但取成佛巳來甚大久遠初證之果名本果玅
經云我實成佛巳來無量無邊億那由他劫又云我
實成佛巳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作如此
說即本果玅也本國土玅者本既成果必有依國今
既迹在同居或在三土中間亦有四土本佛亦應有
土復居何處經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
法教化按此文者實非今日迹中娑婆亦非中間權
迹處所乃是本之娑婆即本國土玅也本感應玅者
既巳成果即有本時所證二十五三昧慈悲誓願機
感相關能即寂而照名本感應玅經云若有眾生來
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此即本時照
機之智即本感應玅也本神通玅者亦是昔時所得
無記化化禪與本因時諸慈悲合施化所作神通駭
動最初可度眾生故言本神通玅經云如來秘密之
力又中間文云或示巳身或示他身或說巳事或說
他事即是垂形十界作種種像騐本亦然即本神通
玅也本說法玅者即是往昔初坐道場始成正覺初
[001-0547a]
轉法輪四辯所說之法名本說法玅經云是諸菩薩
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今皆住不退修學吾道法
又中間或說巳事或說他事騐本亦然即本說玅法
也本眷屬玅者本時說法所被之人也如下方住者
彌勒不識即本眷屬玅經云此諸菩薩身皆金色下
方空中住此等是我子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即
本眷屬玅也本涅槃玅者本時所證斷德涅槃亦是
本時應處同居方便二土有緣既度唱言入滅即本
涅槃玅經云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
別又云今非入滅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化緣既訖而
唱入滅中間既唱涅槃例本亦有涅槃即本涅槃玅
也本壽命玅者既唱入滅則有長短遠近壽命名本
壽命玅經云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年即壽
命大小即長短常無常也中間既爾本壽亦然即本
壽命玅也本利益玅者本業願通應等眷屬八番十
番饒益者名本利益玅經云又以方便說微玅法能
令眾生發歡喜心即中間利益又云聞佛說壽命劫
數長遠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得大饒益即迹
中之益迹與中間既爾例本亦然即是本利益玅也。


略引迹本二十重玅標章引證如此若廣釋者具
如玄文二卷之上至七卷之下云云


釋玅法竟次釋蓮華者夫世間之華有乎多種或狂
華無果或有果無華或一華多果或多華一果或一
華一果或前果後華或前華後果狂華無果如牡丹
[001-0547b]
華等喻外道空修梵行無所克獲有果無華如廣州
有木名度不華而實喻外道計自然之果此果無實
一華多果如胡麻等喻凡夫供養父母報在梵天多
華一果如桃李等喻聲聞種種苦行止得涅槃一華
一果如柿等喻緣覺一遠離行亦得涅槃前果後華
如爪稻等喻須陀洹却後修道前華後果可知喻菩
薩先藉緣修生後真修此等皆是麤華不以為喻唯
此蓮華華果俱多可譬因含萬行果圓萬德故以為
譬又餘華麤喻九法界十如是因果蓮華玅喻佛法
界十如是因果又以此華喻佛法界迹本兩門各有
三喻喻迹者一華生必有於蓮為蓮而華蓮不可見
此譬約實明權意在於實無能知者經云我意難可
測無能發問者又云隨宜說法意趣難解二華開故
蓮現而須華養蓮譬權中有實而不能知今開權顯
實意須於權廣識洹河沙佛法者秪為成實使深識
佛知見耳三華落蓮成即喻廢三顯一唯一佛乘直
至道場菩薩有行見不了了但如華開諸佛以不行
故見則了了譬如華落蓮成此三譬迹門從初方便
引入大乘終竟圓滿也又三譬本門者一華必有蓮
譬迹必有本迹含於本意雖在本佛旨難知彌勒不
識二華開蓮現譬開迹顯本意在於迹能令菩薩識
佛方便既識迹巳不識於本增道損生三華落蓮成
譬廢迹顯本既識本巳不復迷迹但於法身修道圓
滿上地也此三譬譬本門始從初開終至本地二門
[001-0547c]
六譬各有所擬初重約佛界十如施出九界十如次
重開九界十如顯佛界十如三重廢九界十如成佛
界十如三譬攝得迹門始終盡若得此意十二因緣
四諦三諦等智行位乃至功德利益亦用此譬譬之
云云第四重約本佛界十如施出迹中佛界十如第
五重開迹中佛界十如顯出本中佛界十如第六重
廢迹中佛界十如成本中佛界十如始終圓滿開合
具足是為少分以蓮華為譬也。


多分譬者譬如石蓮烏皮在外白肉在內四微為質
卷荷欲生微細眾具開華布須蓮實房成初後不異
蓮華始終十義具足譬佛界眾生始自無明終至佛
果十如是法無有缺減此總譬也若別譬者譬如石
蓮黑則叵染硬則叵壞不方不圓不生不滅劫初無
種故不生今不異初故不滅是名蓮子相一切眾生
自性清淨心亦復如是不為客塵所染生死重積而
心性不住不動不生不滅即是佛界如是相淨名曰
一切眾生即菩提相即其義也譬如蓮子雖復烏皮
污泥之中白肉不改一切眾生了因智慧亦復如是
五住淤泥生死果報一切智性猶在不失是名佛界
如是性故言煩惱即菩提又諸法不生般若生即其
義也譬如蓮子在淤泥中而四微不污是名蓮子體
一切眾生正因佛性亦復如是常樂我淨不動不壞
名佛界如是體大經言是味真正停留在山草木叢
林不能覆滅即其義也譬如蓮子為皮殻所籠為泥
[001-0548a]
所沒卷荷在心而有生長之氣一切眾生心亦如是
雖苦果所縛集惑所沈而能於中發菩提心甚大雄
猛如獅子乳如獅子筋弦是名佛界如是力經言若
發菩提心動無邊生死破無始有輪閻浮人未見果
而能勇猛發心也譬如蓮子雖復微小烏皮之內具
有根莖華葉鬚臺眾具頓足是名蓮子如是作一切
眾生初發菩提心亦復如是明解決定慈悲誓願上
求下化誓取成就志不疲退是名佛界如是作華首
經言一切諸功德皆在初心中即其義也譬如蓮子
根依淤泥而華處虗空風日照動晝夜增長榮耀頓
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從無明際發菩提心修菩薩
行出離生死入法性中因行成就值於佛日被神通
風其心念念入薩婆若海此名佛界如是因經言於
無量劫所作功德不如五莖蓮華上然燈佛得功德
多此是真因成就即其義也譬如蓮華鬚蕋圍繞在
華內蓮外此名蓮華如是緣菩薩亦復如是於真因
中具足萬行六波羅蜜一行一切行資助於因如鬚
在華內若得果時眾行休息如鬚在蓮外是名佛界
如是緣經言盡行諸佛所有道法即其義也譬如蓮
華華成結蓮而華葉零落臺子成實此名蓮子如是
果菩薩亦復如是真因所感無上菩提大果圓滿究
竟成實是名佛界如是果故經言佛子行道巳來世
得作佛即其義也譬如蓮實房臺包遶此名蓮子如
是報菩薩亦復如是大果圓滿無上報足習果之果
[001-0548b]
依於報果如實依臺經言如是大果報久修業所得
即其義也譬如泥蓮四微處空蓮四微初後不異此
名蓮子本末等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本有四德隱名
如來藏修成四德顯名為法身性德修德常樂我淨
一而無二是為佛界十如本末究竟等經言眾生如
佛如一如無二如即其義也是用蓮華譬十如境竟
次用蓮華譬十二因緣者淤泥水草重復通如上說
也即是無明支種子能生力即是行支內有卷荷華
鬚備具即是識名色六入觸受支含潤愛取有支團
圓盤屈不能得出即是老死支若能芽鋒萌動鑽烏
皮破即是無明滅不復在烏皮內生即是諸行滅出
㲉即是老死滅此譬四種十二因緣也。


次用蓮華譬四諦者烏皮譬界內苦白肉譬界內集
泥譬界外集水譬界外苦道滅可知此通譬四種四
諦也次用蓮華譬二諦者蓮藕莖葉等譬俗蓮藕莖
孔空譬真此通譬七種二諦也次用蓮華譬三諦者
真俗如前四微擬常樂我淨譬中道第一義諦此通
譬五種三諦也四微無生無滅譬一實諦劫初無生
今時無滅譬無諦無說也用蓮華譬境玅竟。


次更譬九玅者內有生性譬中智玅卷荷生性譬空
智玅鬚葉生性譬假智玅蓮臺四微生性譬中智玅
此三生性譬一心三智玅也蓮子雖小備有根莖華
葉譬行玅莖即慈悲葉即智慧鬚即三昧開敷即解
脫又葉以譬三慈者覆水青葉譬眾生緣慈覆水黃
[001-0548c]
葉譬法緣慈倚葉譬無緣慈倚荷若出蓮生不久無
緣慈成得記不久又根華子葉利益人蜂即檀香氣
即尸生泥不辱即忍增長則精進柔濕即禪不污即
慧齊此譬行玅也蓮譬理即位芽鑽皮麤住位芽出
皮細住位鑽泥欲定位齊泥未到位出泥在水四禪
位禪定如水能洗欲塵處水增長譬無色位齊此譬
觀行蓮華出水譬破見思相似蓮華十信位處空含
而欲敷譬十住位鬚臺可識譬十行位隨日開迴譬
十回向位敷舒成就荷負蜂蝶譬十地位鬚葉零落
房子獨在譬休息眾行玅覺圓滿果上無事真常湛
然此皆譬位玅也蓮有四微譬真性軌蓮房內虗莖
藕中空譬觀照軌臺鬚圍繞譬資成軌此譬三法乘
玅也蓮成處空影臨清水譬顯機顯應影臨濁水譬
冥機冥應影臨風浪之水譬亦冥亦顯機應大經云
闇中樹影夜影臨水譬非冥非顯機應此等譬感應
玅也若風搖蓮華東昂西倒向南映北下風則合上
風則開者即譬東涌西沒中涌邊沒等此譬地動瑞
日暮華合譬入定瑞日出華開譬說法瑞遠望則紅
近望則白赤華青葉相映輝赫譬放光瑞流芳徧野
譬旃檀香風瑞蕋粖飄颺譬天雨華瑞風雨飄洒翻
珠相棠譬天皷自然鳴瑞此等皆譬神通玅也華合
未開譬隱一乘分別說三華葉正開譬會三歸一但
說一乘華落蓮存譬絕教冥理若知如來常不說法
乃名多聞此等譬說法玅也從一藕邊更生一華展
[001-0549a]
轉復生無邊蓮華譬業生眷屬玅從一蓮房墮子在
泥更生蓮華展轉復生無量蓮華譬神通眷屬玅掘
移彼藕採彼蓮子種於此池蓮華熾盛譬願生眷屬
玅彼池飛來如遊絲薄霧入於此池蓮華熾盛譬應
生眷屬玅魚鼈噞喁其下蜂蝶翔集其上譬眾生果
報清涼之玅益見者歡喜譬於因益採用其葉譬三
草益採用其華譬玅小樹益採用其蓮譬大樹益採
用其藕譬玅實事益此等譬功德利益如是等譬及
餘無量譬喻以譬迹中十玅云云


次譬本者譬如一池蓮華始熟熟巳墮落投於泥水
方復生長乃至成熟如是展轉更生更熟歲月既積
遂徧大池華田布滿佛亦如是本初修因證果巳竟
為眾生故更起方便在生死中示初發心復示究竟
數數生滅無數百千本地垂應俯同凡俗更修五行
烏蓮更生莖葉譬更修聖行蓮子四微稍稍增長譬
更修天行荷葉始生譬更修梵行蓮子墮泥譬同諸
惡更修病行蓮荷始萌譬同小善更修孾兒行如是
三世益物不可稱計徧滿法界無非分身垂迹開迹
廢迹等益云云若非蓮華何由徧喻諸法若非玅法
何由取喻蓮華法譬雙辨故稱玅法蓮華經者訓法
訓常法則十界同尊常則三世不易復由聖人心口
所宣故言經也釋通別兩名竟。


第二顯體者前釋名總說文義浩漫今頓點要理正
顯經體直辨真性真性非無二軌欲令易解是故直
[001-0549b]
說後顯宗用非無初軌偏舉當名耳夫體者一部之
指歸眾義之都會也非但會之至難亦乃說之不易
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大經云不生不生不
可說又云有因緣故亦可得說今略錄三條初論體
意二正明體三引文證。


初論體意者何意須用此體釋論云諸小乘經若有
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說修之得道無三
法印即是魔說大乘經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名
了義經能得大道若無實相印是魔所說故身子云
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何故小三大一小乘明生
死與涅槃異生死以無常為初印無我為後印二印
印說生死涅槃但用一寂滅印是故須三大乘生死
即涅槃涅槃即生死不二不異淨名曰一切眾生常
寂滅相即大涅槃又云本自不生今則無滅本不生
者則非無常無我相今則無滅者則非小寂滅相唯
是一實相故言常寂滅相即大涅槃但用一印也此
大小印印半滿經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如世文
符得印可信當知諸經畢定須得實相之印乃得名
為了義也。


二正顯體者即一實相印也三軌之中取真性軌十
法界中取佛法界十如是中取如是體四種十二因
緣中取不思議不生不滅十二支中取苦道即法身
四種四諦中取無作四諦於無作中唯取滅諦七種
二諦中取五種二諦五二諦中唯取真諦五三諦中
[001-0549c]
取五中道第一義諦諸一諦中取中道一實諦諸無
諦中取中道無諦也若得此意就智妙中簡乃至十
玅一一簡出正體例可知也譬如梁柱綱紀一屋非
梁非柱即屋內之空柱梁譬以因果非梁非柱譬以
實相實相為體非梁非柱也屋若無空無所容受因
果無實相無所成立釋論云若以無此空一切無所
作又如日月綱天公臣輔主日月可二太虗空天不
可二也臣將可多主不可多也為此義故須簡出正
體如三軌成乘不縱不橫不即不離顯此義便須簡
觀照等唯指真性當名正意分明三軌既然餘法例
爾。


三引文證者序品云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又云
諸法實相義巳為汝等說方便品云唯佛與佛乃能
究盡諸法實相偈中云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又
云我以相嚴身為說實相印身子領解云世尊說實
道波旬無此事又云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法師
品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安樂行云觀諸法如實相
壽量品云如來如實知見普賢觀云昔於靈山廣說
一實之道又云觀於一實境界故知諸佛為大事因
緣出現於世秪令眾生開佛知見見此一實非因果
之理耳經文在茲可為明證也。


第三明宗者修行之喉衿顯體之要蹊如梁柱持屋
結網綱維提維則目動梁安則桷存葢因果之宗是
一經顯體之要也今略錄其三初簡宗體二正明宗
[001-0550a]
三眾經同異。


初簡宗體者有人言宗即是體體即是宗今所不用
何者宗致既是因果因果即二體非因果體即不二
體若是二體即非體體若不二體即非宗宗若不二
宗即非宗宗若是二宗即非體云何而言體即是宗
宗即是體又柱梁是屋之綱維屋空是梁柱所取不
應以梁柱是屋空屋空是梁柱宗體若一其過如是
又宗體異者則二法孤調宗非顯體之宗體非宗家
之體宗非顯體之宗宗則邪倒無印體非宗家之體
則體狹不周離法性外別有因果宗體若異其過如
是今言不異而異約非因非果而論因果故有宗體
之別耳釋論云若離諸法實相皆名魔事普賢觀云
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諸法實相即其義也
當知實相體通而非因果行始辨因行終論果耳。


二正明宗者此經始從序品訖安樂行品破廢方便
開顯真實佛之知見亦明弟子實因實果亦明師門
權因權果文義雖廣撮其樞要為成弟子實因因正
果傍故於前段明迹因迹果也從涌出品訖勸發品
廢迹顯本廢方便之近壽明長遠之實果亦明弟子
實因實果亦明師門權因權果文義雖廣撮其樞要
為顯師之實果果正因傍故於後段明本因本果合
前因果共為經宗意在於此所以經分二文論本論
迹雙題法譬舉蓮舉華師弟權實總在其間也。


三眾經因果同異者謂迹因果或同或異本因果永
[001-0550b]
異迹因果者實相通印諸體何經不約此以論因果
大品明非因非果實相為體而但因為宗般若遣蕩
正是因意故云菩薩心中名般若在佛心中名薩婆
若文中亦說菩薩無生滅因獲不斷不常薩婆若果
叡師序云啟玄章以不住為始歸三慧以無得為終
終始因果也文中亦說一切種智佛果為成般若之
因因正果傍無量義宣說摩訶般若歷劫修行故知
彼經用因為宗也淨名用佛國因果兩義為宗寶積
具問因果佛備答因果故知雙用因果為宗也華嚴
圓頓之教解宗不同或言用因為宗據題言華嚴是
萬行莊飾修因之義文中說四十地行相故用因為
宗又云果為宗據題云大方廣佛佛是極果之名華
嚴是定慧萬善莊嚴佛身非莊嚴因文中多說舍那
法身之事即用果為宗也又解云因果合為宗如言
佛即是果華嚴即是因文中具說法身亦說諸地俱
用因果為宗諸經對緣不同故明宗互異耳般若通
對三人傍真因果此義則異別對菩薩復有利鈍為
鈍明因此義亦異利人因者此義則同淨名佛國義
兼若三種佛國因果此義則異一種佛國因果者則
同華嚴亦對兩緣鈍異利同如前分別又將此意歷
五味因果例可知是為眾經因果與迹門同異之相
也二本門因果永異眾經者若三藏菩薩始行實因
果無權因果乃至明佛道樹始成非久遠本迹通教
菩薩亦始行因神通變化而論本迹非久遠本迹也
[001-0550c]
大品說菩薩有本迹二乘則無說佛始得生法二身
本迹不說久遠淨名不說聲聞有本迹但明菩薩住
不思議之本迹說佛有淨土螺髻所見亦非久遠華
嚴說舍那釋迦為本迹菩薩亦有本迹聲聞尚不聞
不解云何自有本迹今經發聲聞有本本有因果示
為二乘迹中因果發佛之迹王宮生身生道樹法身
生乃至中間生法二身悉皆是迹但取最初先得真
應名之為本故師弟本因本果與餘經永異今經迹
中師弟因果與眾經有同有異本中師弟因果眾經
所無正以此之因果為經玅宗也。


第四論用者用是如來之玅能此經之勝用如來以
權實二智為玅能此經以斷疑生信為勝用秪二智
能斷疑生信生信斷疑由於二智約人約法左右互
論耳前明宗就宗體分別使宗體不濫今論於用就
果用分別使宗用不濫何者宗亦有用用亦有宗宗
用非用用用用非宗用用宗非宗宗宗宗非用宗宗
用者因果是宗因果各有斷伏為用用有宗者慈悲
為用宗斷疑生信為用用若論於宗且置斷伏但論
因果今明於用但論斷疑生信且置慈悲若得此意
則知權實二智能斷疑生信是今經之大用其義明
矣諸經不純明佛之智慧不發佛自應迹不正破廢
二乘小果不斷生身菩薩遠疑起其遠信不顯本地
增法身菩薩本念佛之道損界外之生如此力用眾
經所無今經具之所以命章不論二乘菩薩等智純
[001-0551a]
顯佛之微玅智慧不開眾生九法界知見純開眾生
佛之知見餘經但道佛所變化是迹不道佛身自是
迹今經自道佛身是迹其餘變化寧得非迹今經正
破廢化城二乘之果況因行耶又破稟方便教菩薩
執迹為極今皆發廢悉稱是權迹及中間諸疑悉斷
起遠不思議信又顯本地真實功德令法身菩薩得
大利益始自初阿終隣後荼抹十方那由他土為塵
數增道菩薩不能令盡蓋由如來雨權實二智一味
之雨其雨普等四方俱下一切諸教四門俱破充足
求於具足道者斷其深疑起其大信令入一圓因控
摩訶衍車遊於四方直至道場大用大力玅能玅益
猶自未盡復次此力能破二乘之果二乘怖畏生死
入空取證生安隱想生巳度想墮三無為坑若死若
死等苦巳如敗種更不還生智醫拱手方藥無用至
如涅槃能治闡提此則為易闡提心智不滅夫有心
者皆當作佛非定死人治則不難二乘灰身滅智灰
身則色非常住滅智則心慮巳盡焦芽敗種復在高
原陸地既聾且瘂永無反復諸教主所棄諸經方藥
不行今則本佛智大玅法藥良色身不灰如淨琉璃
內外色像悉於中現令心智不滅開示悟入佛之知
見令客作賤人付菩薩家業高原陸地授佛蓮華其
耳一時聽十法界聲其舌隨一切類演佛音聲令一
切聞能以一根遍為眾用即是今經之力用也。


上巳說佛智力竟今更重說如漢末三分曹公智略
[001-0551b]
當時第一復劣楊修三十四里此真丹人智不及外
國外道智如芥比山一切世人外道智不及舍利弗
十六分一二乘智如螢火蟲菩薩智如日光通菩薩
智如鴻鵠勢不及遠別菩薩智如金翅鳥從一須彌
至一須彌別菩薩智如爪上土比佛智慧如十方土
當知佛之智慧至融至即至頓至實不可思議不縱
不橫圓玅無比喻不可盡問答餘經不純說今經獨
純說之此佛實智力大也譬如十小牛乃至一龍十
龍一力士十力士不如五通人外五通不如一羅漢
一切羅漢不如一目連目連不如一身子身子不如
菩薩菩薩不如別菩薩別菩薩不如圓菩薩圓菩薩
不如佛佛迹甚大化復作化化化無盡無謀而當如
修羅琴一切賢聖無能測者佛力既如此餘諸義例
可知不復記問實相體因果宗既通眾經權實二智
復云何答名雖通用力大差別藏通以二智斷四住
之疑生偏真之信淨名雖彈斥二乘及偏行菩薩亦
是界內斷疑生信不能令小乘及方便菩薩斷大疑
生大信大品通意亦是界內疑斷信生別意雖在界
外亦未斷近疑生遠信華嚴正意斷界外疑生於圓
信亦未斷近生遠故權實二名雖復通用而力大異
今經用佛菩提二智斷七種方便最大無明同入圓
因破執近迹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等覺亦令斷疑
生信如是勝力豈同眾經耶。


第五判教相者佛於無名相中假名相說說餘經典
[001-0551c]
各赴緣取益至如華嚴初逗圓別之機高山先照直
明次第不次第修行住上地上之功德不辨如來說
頓之意若說四阿含增一明人天因果中明真寂深
義雜明諸禪定長破外道而通說無常知苦斷集證
滅修道不明如來曲巧施小之意若諸方等折小彈
偏歎大褒圓慈悲行願事理殊絕不明竝對呵責之
意若般若論通則三人同入論別則菩薩獨進廣歷
陰入盡淨虗融亦不明共別之意若涅槃在後略斥
三修麤點五味亦不委說如來置教原始結要之終
凡此諸經皆是逗會他意令他得益不譚佛意意趣
何之今經不爾絓是法門網目大小觀法十力無畏
種種規矩皆所不論為前經巳說故但說如來布教
之原始中間取與漸頓適時大事因緣究竟終訖說
教之綱格大化之筌[ㄇ@企-止/弟]其宿殖淳厚者初即頓與直
明菩薩位行功德言不涉小文云始見我身聞我所
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其不堪者隱其無量神德以
貧所樂法方便附近語令勤作文云我若讚佛乘眾
生沒在苦如此之人應以此法漸入佛慧既得道巳
宜須彈斥即如方等以大破小文云苦切責之巳示
以所繫珠若宜兼通半滿洮汰如大品遣蕩相著會
其宗途文云將導眾人欲過險路過此難巳定之以
父子付之以家業拂之以權迹顯之以實本當知此
經唯論如來說教大綱不委微細網目譬如算者初
下後除紀其大數不存斗斛故無量義云無量義者
[001-0552a]
從一法生則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此譬下算若收無
量以入一會三而歸大者此譬除算唯記大數焉如
是等意皆法身地寂而常照非始道樹逗大逗小佛
智照機其來久矣文云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此照大久矣文云殷勤稱歎方便此照小久矣文云
諸佛法久後要當說真實此照會小歸大久矣信解
品云踞師子牀見子便識此語初鑒大機久矣於窓
牖中遙見其子者此鑒小機久矣密遣二人方便附
近語令勤作此鑒須開三久矣心相體信入出無難
此鑒調斥久矣領知眾物此鑒洮汰久矣後付家業
此鑒教行久矣當知佛意深遠彌勒不識所為因緣
況下地二乘凡夫等耶文云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
然又巳今當說最為難信難解大品巳上是巳說是
隨他意彼不明此意故易信易解無量義是今說是
亦隨他意亦易信解涅槃是當說先巳聞故亦易信
易解將說此教疑請重疊具如迹本二文受請說時
祇是說於教意教意是佛意佛意是佛智佛智至深
是故三止四請如此艱難比於餘經餘經則易若始
坐道場梵王初請直言請法亦無疑網往復殷勤說
諸方等觀文可知說大品時猶酬梵請唯華嚴中請
金剛藏可為連類而人師偏著謂加於法華言小乘
致請不及菩薩此見一邊耳身子騰眾心云佛口所
生子合掌瞻仰待求佛諸菩薩大數有八萬欲聞具
足道何獨是一小乘又彌勒闔眾求決文殊與解脫
[001-0552b]
月金剛藏若為有異又本門中菩薩請佛說於佛法
豈比菩薩請菩薩說菩薩法耶若就此意有加於彼
若彼列眾十方雲集地涌菩薩皆從釋尊發心是我
所化此一往則齊而不無疎密又彼明十方佛說華
嚴被加者同名法慧金剛藏等不言彼佛是舍那分
身今明三變土田一方各四伯萬億那由他土滿中
諸佛悉是釋尊分身此意異彼彼以華嚴為勝還復
出一兩句非故興毀若較其優劣恐成失指但此法
華開權顯本前後二文疑多請倍不比餘經祗為深
論佛教玅說聖心近會圓因遠申本果所以疑請不
巳若能精知教相則識如來權實二智也教意甚深
其略如是。


玅法蓮華經玅義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