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09 法華經玄籤備撿-宋-有嚴 (master)



玄籤備撿卷第四
丹丘沙門 有嚴 注


如意摩尼


摩尼或云只是如意珠記主云若據法華經中摩
尼珠瓔珞如意珠瓔珞此似有異今玄云頗梨籤
[004-0495a]
云摩尼學者詳之。


估客金匠準此說之


與而言之曰得奪而言之則無。


恐體濫故


三軌成乘即離體一體一則濫剋取真性。


若據顯體亦秪應是法身德


取性三合為法身是所顯體。


意亦如前


如前文云為此義故簡出正體。


【玄】呌喚求食


火宅喻品偈云又諸餓鬼裸形黑瘦發大惡聲呌
呼求食疏釋云外人宣說有我望得道果故云呌
喚求食。


亦是橫計四門差別


彼云或約有門明三諦如盲聞貝或約空門明三
諦如盲聞粖或約空有門明三諦如盲聞雪或約
雙非明三諦如盲聞鶴輔行釋云貝聲雖空貝體
是實喻有門米粖柔軟可喻空門雪有非有可喻
雙亦鶴飛在空而不住空可喻雙非四譬本譬外
道執邪常樂終不見佛道真常樂淨乳之真色。


一指二指


大經如來性品云云何佛性難見難入佛言如百
盲人為治眼故詣良醫所即以金錍決其眼瘼以
一指示之問言見不答言不見復以二指三指示
[004-0495b]
之問言見不答言少見章安釋云即以三諦為三
指初指喻真諦不見中性二指喻真俗二諦亦不
見性三指喻一諦即三諦故云少見即十住也。


初句但聞


多但聞字。


如名異


義異耳。


歷軄備位如用異


似多寫此七字況用異文了。


張儀


籤文少誤今取史記正之張儀列傳云籤作世家儀甞
從楚相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貧無行必
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儀掠鞭數百不服醳於是謁
見蘇秦困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困辱至此
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遂入
秦蘇秦巳而言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向者召
辱之以激其志耳餘陰奉車馬文與籤文同儀既相秦為文檄
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璧而笞我善守汝
國史記惠王籤作慧又背秦籤作背蹤。


范蠡


史記勾踐世家云勾踐覇越范蠡稱上將軍以為
大名之下難以久居為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
辱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者為
此也今既雪耻臣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曰孤將與
[004-0495c]
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于子范蠡曰君行令
臣行意乃裝其珠玉與其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
不反於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俸邑蠡浮海
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
子治產居其無何致產千萬齊人聞其賢等又自
謂陶朱公復要約父子耕畜廢居候時逐什一之
利居無何則致貲巨萬言居無何者謂無幾也言
其非久耳。


【玄】熊渠


熊應作雄。


【玄】學數則捨大


毗曇數論學此者則捨成實以誠實分通大故或
捨衍門之大善地論則彈斥中論。


【玄】世性


謂世間眾生由冥初面有即世間本性僧佉外道
計之。


【玄】微塵


邪計此身從微塵生四大五陰身。


次釋中二列章


二下應云初列章。


【玄】如喜見城


須彌山頂帝釋有城名為喜見文在大論。


【玄】在第五不可說藏中


犢子者附佛法外道因讀舍利弗毗曇自製別義
[004-0496a]
言我在第五不可說藏中云何外道計色是我離
色有我色中有我我中有色犢子道人又自作義
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龍樹斥云是邪人法。


【玄】觀空即氎


如論云如坐禪人觀放端氎作地水火風青黃赤
白等想或復都空是故端氎但有名字從一極微
色香味觸以為實相假名毛分毛分者毛中小分
名為毛分故極微等皆名毛分毛合聚故故名為
毳論釋甚廣。


【玄】毗紐天生


俱舍云第三禪頂天也大論云徧淨天者四臂捉
貝持輪騎金翅鳥劫初一人生海水上臍中生蓮
華梵王生於蓮華下作是念言何故空無眾生作
是念時他方有八天子化生八天是眾生父母毗
紐天是梵王父母外道計梵天生四人口生婆羅
門臂生剎利脇生毗舍足生首陀。


從緣故有無生故無


大經云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無酪若言定有
者云何而得體味有異若言定無者何不生兔角
云云是乳滅巳因緣成酪何等因緣若酢若煖是
故得名從因緣有云云明與無明亦如是若與煩
惱者名為無明若與一切善法俱者名之為明。


細對佛性由緣修顯


乳中有酪者有門乳中無酪者空門亦非對二門。
[004-0496b]


【玄】見他得樂


七周行慈想他得下中上樂。


破見觀之如中論下兩品所明


有中論二十七品廣談中理如偈云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能說是因
緣善滅諸戲論等至第二十六十二因緣品云眾
生癡所覆為後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隨行入六趣
三行者身口意也第二十七破邪見品破五陰假
名六十二見等。


【玄】若得前意


前云數存隣虗論破隣虗隣虗有無未免二見。


【玄】六群


多論云二人善解算數陰陽說法論議而多欲難
途䟦羅是也又二人深通射道善解毗曇而多癡
迦留陀夷闡陀是也又二人善音樂戲笑說法論
議而多瞋馬師滿宿是也。


不違佛所制


六群比丘作制戒緣起佛制二巳是六群更不再
犯故云聖人不重犯。


【玄】若下二行


苦無常行是無作門。


【玄】緣中不自在當教勝處


八背捨中內有色相外觀色又內無色相外觀色
而於緣未自在若修八勝處內有色相外觀色少
[004-0496c]
內有色相外觀色多雖然轉變自在而未廣普是
故更觀青黃赤白皆一切處。


【玄】或總一


以身總受。


總二


以身總受心。


功德黑闇


功德天女黑闇女姉妹不相捨大經喻生必有死。


常樂觀察諸對治門


維摩詰此翻淨無垢稱居士以三德立號所謂苦
樂常無常淨不淨我無我實不實歸依非歸依眾
生非眾生恒非恒安非安為無為斷不斷涅槃非
涅槃增長非增長增上非增上章安釋云味俗為
苦沉真為樂沉真為苦分別為樂常我淨等亦復
如是又沉真為苦大涅槃為樂沉真為樂大涅槃
為苦乃至增上非增上亦復如是問恒與常何異
答不從因緣為常始終不異為恒此等皆是二邊
之病互為藥病名之為門。


即不即即


多下一即。


【玄】尼犍性實


計罪福苦樂盡由前世要必當償今雖行道亦不
能斷。


【玄】周璞鄭璞
[004-0497a]


鄭重玉璞若有得者與其厚賜周人聞之規期其
厚賜周人風俗名死鼠為玉璞乃將詣鄭鄭人笑
之曰此死鼠耳。


【玄】偷安莊老


彼云惡魔比丘退戒還俗以佛法義偷安邪典壓
八萬十二之高就五千二篇之下。


涇濁渭清


本涇清渭濁。


【玄】別門就圓智


先明次第智此說地前後明圓智此說向後或先
明圓智此說向後次明次第智此說地前。


【玄】圓門證別智


或先明圓智此說信後後明次第智此說住前或
先明次第智此說住前後明圓智此說住後圓次
第智義不同別。


別門說果不縱


或先明果縱此說地前後明果不縱此說向後或
先明果不縱此說向後後明果縱此說地前。


【玄】圓門說果縱


或先明果不縱此說信後後明果縱此說住前或
先明果縱此說住前後明果不縱此說信後然圓
德因果俱從性起並非縱橫今為分別類別縱橫
耳。


【玄】涅槃即生死顯四枯
[004-0497b]


本是顯四榮言四枯者指生死體全是涅槃故言
枯耳或寫誤。


皆有門前序中門相


九段之文皆有三義言門前者指正說之前也皆
先別次圓若正說中如融不融門先寄破會明圓
融不融次約經明融不融即不即亦先別次圓是
也序中門前正說之相者即徧不徧并約經文判
前後下去皆爾。


止觀記具注解


今引彼文注之使講習免撿。


譬如長者佛也多有諸牛教也色雖種種隨機同共一群理一
付放牧人弘教令逐水草被機唯為醍醐常住不求乳酪人天
二乘時放牧人𤛓巳自食弘教者自益長者命終佛滅所有諸

牛悉為群賊之所抄掠盜佛教法賊得牛巳無有婦女無慈
𤛓巳自食利養群賊相謂長者畜牛唯為醍醐不求乳
酪設何方便而得之耶欽慕我等無器非根雖復得乳無
安置處設復持戒非常住本復共相謂唯有皮囊可以盛之人天
陰果雖有盛處不知鑽搖漿猶難得況復酪酥無定慧方便名
不知鑽搖似道尚無况復真常爾時群賊為醍醐故加之以水起見

水多故一切皆失起見墮惡失人天果


巳上並輔行注文也南山律師云古者講華嚴經
唯一卷疏於後法師作三卷疏今時講者十地一
品出十卷疏各逞功能競顯華詞文字浩博寄心
無所今時愚人競求於名不求於法法尚不可著
[004-0497c]
何況著文字故大集經云經文是一講者異說各
恃巳見壞亂正法天神瞋故三災俱起以是因緣
佛法淡薄如一斛水解一升酪看似酪色食則無
味諦思講論人情測佛佛智境界豈人能測巳上
並南山律師垂訓也且大經大集誡人穿鑿太甚
願熟讀之。


皆須先明橫竪次明不二


如修德境中云心起必託緣為心具為緣具為共
具為離具當知四句求心不可得三千亦不可得
此四橫句也又云既橫得應一念滅生三千耶亦
滅亦不滅非滅非不滅生三千俱不可得此竪也
非縱非橫亦不可得此不二也又輔行云不思議
境窮實相底名竪包十法界名橫發心上求名竪
下化名橫又上求下化名竪依境發誓名橫安心
實理名竪六十四番名橫乃至無著入位名竪離
似三法名橫又總論一一十自相望名橫一一至
極名竪一一實相非橫非竪一切橫竪俱破即不
二也。


至後二品方可入理


二品如前注十二因緣品破邪見品。


先敘昔門


三周七喻皆先敘昔如譬喻品以三車敘昔大車
次開信解品以窮子敘昔付財次開藥草喻品以
三草二木敘昔一地生一雨潤次開餘品例之。
[004-0498a]


【玄】桷


音角謂椽也說文云秦謂之椽周謂榱齊魯謂之
桷。




子宋反持絲之交也或可作總作孔反謂聚東也。


次二句句


多一句字。


次開章解初釋


應云開章解釋初簡字體中。


三修


三修有三謂邪劣勝劣者世間顛倒見相續謂常
適意可悅謂樂轉動運為謂我愚癡所覆唐無毫
益劣者依半字教破於邪執無常破常無樂破樂
無我破我三界皆無常諸有悉非樂一切空無我
勝者依佛勝教破於劣修謂常樂我法身常恒無
有變易遊諸覺藏歡娛受樂具八自在無能遏絕
如是修者入秘密藏名勝三修。


指向不異惑染


八識真同一。


不與染俱


九識。


【玄】通判三入


入應作人。


後曇無竭為說即法身也
[004-0498b]


論問云曇無竭菩薩為生身為法身有人云是法
身若生身者云何能令十方佛讚復令薩陀波崙
得六萬三昧今言巳斷無明必出分段等。


妙覺對住前為二句


住前賢賢妙覺聖聖。


四教之文本分四句


四教義中雖各具四覈名定實只是四耳今更引
彼文示之使此文易見彼云三藏者教說無常即
是三乘同稟入道即是通別為菩薩說弘誓六度
即是別說一切種智令入佛果即是圓通教者說
戒定慧豈非三藏教道種智豈非別教說一切種
智豈非圓教別教者亦說戒定慧亦說無生理亦
說中道一切種智也圓教者亦說戒定慧亦有真
空之理亦有歷別階級法門也是則四教四名雖
復互通研其理實當教立名不可混濫。


恐文誤故故間書之


或消云若作漸圓圓漸者中間二圓恐人作圓圓
讀之故一漸以間二圓或消云恐玄誤故籤為間
之作漸圓圓漸更詳。


黃絹幼婦外孫齎臼


乃絕妙好辭四字耳籤文少誤後漢書列女傳云
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絃歌為巫祝漢安
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泝濤迎婆娑神溺水死不得
屍娥年十四乃㳂江啼哭晝夜不絕旬有七日遂
[004-0498c]
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於江南道
傍為立碑焉注云娥投衣於水祝曰父屍所在衣
當沉衣乃隨流至一處而沉娥遂與衣俱沒會稽
典錄云上虞長度尚弟子邯鄲淳字子禮時甫弱
冠而有異才度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會
朗見尚與之飲宴而子禮方至尚問朗碑文成未
朗辭不才因使子禮為之操筆而成無所點定朗
嗟歎不及自毀其草即後漢桓帝時也傳中作第
籤云有息本桓帝今云順帝讀籤不妨知之耳。


值佛多少


四依品云若有眾生於一恒河沙諸如來所發菩
提心然後於惡世中不謗是經而不能為人分別
演說二恒正解信樂亦不能演說三恒受持書寫
雖為他說不解深義四恒廣說十六分中解一分
義。


後跳即未來益相


疏釋云師子奮迅者或云將前之狀此表未來益
相。


【玄】今題來證義


題應作提。


前來開合之義


如迹門開因合果本門開果合因。
[004-0499a]


文悞之圖



[004-0500a]


如前明體即指十妙之中中道實性


前文云正顯體者即一實相印也七二諦中取中
道為體次云智妙中簡乃至十妙一一簡出正體。


釋籤卷第十



【玄】袖衿


衿衣領耳應作襟謂心襟也。


阡陌


路也東西曰阡南北曰陌。




循也謂循述。


普賢三若


若應作昧。


第五會二品


二應作三。


三十七品


經有四十八品數今則有三十九品盖舊譯。


不明行位之意


住中圓融是圓住行後歷別是圓接別。


如觀眾生品即是歎大


經云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也
譬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面像如熱時𦦨如
呼聲響乃至云菩薩觀眾生為若此也疏今通云
云譬即通圓二教之意。


稱歎文殊及淨名等即是褒圓
[004-0500b]


經云文殊白佛言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
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此乃圓褒淨名也
洎至文殊入室巳維摩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
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言居士若來巳更不來若
去巳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
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此乃圓褒文殊也疏釋若
以來相而來則非善來今文殊以不來相而來故
歎言善來何者若諸凡夫皆有愛見此取相而來
若諸聲聞破假入真而來此乃曲徑取偏真相而
來三藏菩薩伏結而來取相未斷通教菩薩從體
假見真入見地乃至入菩薩位而來此二諦相而
來若別教初心歷別三諦入初地而來此依三諦
相而來此等皆非不來相而來若圓教知四不可
說即不見相而能觀中道無緣大慈化法界眾生
同來寂光是為不來相而來也問來與見何殊答
來是三智見是五眼一心三智將果望因心心寂
滅自然流入妙覺大海故言不來相而來五眼轉
明至果位時圓見法界故云不見相而見。


用三教如訶目連是歎大


前云是三教斥藏今云歎大經云目連為居士說
法維摩訶云不當如仁者所說夫說法者無說無
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此
乃用通教訶也又云當了眾生根有利鈍善於知
見無所罣礙此乃用別教訶也又云以大悲心讚
[004-0500c]
于大乘念報佛恩不斷三寶然後說法此乃用圓
教訶也。


如訶身子是褒圓


前云斥藏今云褒圓前巳注。


慈悲願行如問疾品


文殊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
維摩答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
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乃至云
以巳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
益一切眾生當作醫王療治眾疾等。


佛道品


文殊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答言若菩
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于地獄無諸罪垢至于
畜生無有無明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
界道不以為勝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於
諸眾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
乃至云示入於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入諸
道而斷其因緣疏云十二因緣有三種道謂煩惱
業苦一切非道不出此三何者十界攝一切道九
皆非道唯佛法界名為佛道六道是有為十二因
緣三乘是無為十二因緣不能體達是解脫皆非
佛道若知一念十二因緣具十界三道之理即三
如來種三種佛性是不思議智理即是非道通達
佛道又云觀此五逆因緣所生之心即空假中是
[004-0501a]
無垢三昧五逆之因即是煩惱道業道之非道三
途之果是苦道之非道最惡因果尚通達佛道其
餘理然而無惱恚者即是通達本無逆惡而行逆
者即是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教無數人得出地獄
乃至通達畜生無有無明等過即是不退三昧等。


事理殊絕如不思議品


疏云不思議有二一明三德不思議二明本迹依
土不思議初有三種一真性二實慧三方便經云
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
能以須彌內芥子中有解脫者即是真性住此者
即是實慧能以須彌內芥子中即是方便三德解
脫即理絕也本迹依土不思議者經云維摩詰以
神通力往東方度三十六恒沙國土須彌燈王佛
所借三萬二千師子之座座高八萬四千由旬並
入室中無所妨礙乃至斷取大千世界如陶家輪
著右掌中擲過恒沙世界之外等疏云前品空室
表土但明寂光畢竟空寂此但是法身本上不可
思議未明迹居不思議相今用神力致座明迹居
淨穢土現不思議事須彌大海地水火風集在一
國示一切人如是等事於依報中現不思議莫測
之相。


香積品是事殊絕


經中維摩詰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界分四十
二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國香氣比
[004-0501b]
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時維摩詰
化作菩薩往香積取飯彼國有九百萬菩薩至維
摩詰舍時維摩詰化作九百萬師子之座嚴好如
前是諸菩薩皆坐其上。


入不二法門是理外絕


經中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訖文殊師利問
維摩詰言我等各說巳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
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
哉善哉乃至云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疏云三十二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此約情悟以
釋也淨名杜口是真入不二法門者此就理釋也
若就照中名不二者即是照而雙寂亦名為入雙
照二諦名之為二即是寂而雙照亦名為出是則
二而不二入之與出皆就悟論法者所照二不二
之法也門者還是照二不二法通達無滯名之為
門。


又於經初巳開常宗


經初指純陀品疏云經明佛性是其正宗初若不
開後何所躡良以初請一體之佛作主親師一體
之親施其常命色力一體之主施其常安一體之
師施其常辯令其身內一體三寶佛性顯自他內
外等無差別上根利智巳同純陀為未解者至哀
歎中開秘密藏安置諸子悉入其中長壽金剛次
第相攝迦葉師子等廣顯佛性若初開宗不明佛
[004-0501c]
性者為開何義何義為宗。


十仙


闍提首陀仙尼迦葉須䟦陀羅等。


十功德


文對十地。


法身地


前文又云法身本意若望十方無時不然今準此
方未施化前乃久遠未結緣者並名法身地。


文殊承旨


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言彼上
人者難為酬對乃至云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廣論因疾調伏慰喻


疏云以三教慰喻即為信行人用三觀調伏為法
行人文殊問維摩詰慰喻調伏意在請出三教三
觀若將成上室外經者即用通教慰喻從假入空
觀調伏成上國王長者說法彈訶若別教慰喻從
空入假觀調伏成上訶十弟子若圓教慰喻從空
假一心三觀調伏成上彈訶菩薩若將成下文者
通教空觀為觀眾生品作本若別教假觀為佛道
品作本圓教中觀為入不二門香積二品作本不
取三藏者此摩訶行義也未入室明四教者為折
伏彈訶凡夫著樂故然經中慰喻在前彈訶在後
經中文殊問言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
詰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
[004-0502a]
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
畢竟寂滅疏云此用通教慰喻又經云以巳之疾
愍於彼疾疏云是用別教慰喻又經云當作醫王
療治眾病疏云是用圓教慰喻也調伏者文殊師
利言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居士言有疾
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
煩惱生誰受病者一切皆空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疏云是用空觀調伏又經云是有疾菩薩以無所
受而受諸受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疏云
是用假觀調伏也又經云彼有疾菩薩應作是念
如我此疾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疏云是
用中觀調伏也疏文甚廣。


法界融通


今取清涼法師文注之彼云法界者統唯一真總
該萬有即是一心心融萬有便成四種法界一事
法界界是分義一一差別有分齊故二理法界界
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三事理無礙法界具
性分義性分無礙四事事無礙法界一切分齊事
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無盡華嚴經云法性遍在
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
形相而可得是故理即事故圓融不礙行布事即
理故行布不礙圓融一一塵剎一切剎一一塵身
一切身廣狹勝劣難思議淨穢方所無窮盡此並
華嚴法界之大略耳。
[004-0502b]


普賢徧入


善財童子觀普賢菩薩身相支節一一毛孔皆有
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海一一剎海皆有諸佛出興
于世大菩薩眾所共圍繞又復見彼一切剎海種
種建立種種形狀種種莊嚴等又云普賢菩薩於
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化身雲周
徧十方一切世界教化眾生又普賢一毛孔中一
念所入諸佛剎海過前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一
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善財童子於普賢菩薩
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世界
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
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
海莊嚴乃至云入眾生界知眾生根教化調伏諸
眾生智所住甚深大慈悲等皆不可思議。


文殊


爾時世尊放無數光徧照東方十佛國土南西北
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
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一一世界中各有百億如
來彼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
數諸菩薩俱來佛所其大菩薩所從來國謂金色
世界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又東方百世界亦如是
有大菩薩名文殊師利又東方千世界又東方百
千世界又東方百萬世界又東方一億世界千億
世界百千億世界那由他世界乃至不可說盡虗
[004-0502c]
空世界一一世界中各有文殊師利各有十佛剎
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
本所事佛謂不動智一切處文殊師利各說偈讚
佛。


彌勒


善財童子白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彌勒彈指其
門即開善財入巳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虗空
阿僧祇寶以為其地阿僧祇宮殿門闥窻牖階陛
幡幢纓絡繒帶皆阿僧祇善財童子目見其身徧
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思議自在境界所
彌勒初發菩提心時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開
悟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乃至
剎土行願等悉皆明見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
三昧從是巳來號為慈氏或見彌勒修諸妙行成
滿一切諸波羅蜜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為轉
輪王或為護世或為釋天及為魔王梵王或見處
地獄界在餓鬼處或畜生道放光濟度調伏眾生
或見降神母胎誕生八相成道乃至無量無數一
切境界於樓閣中悉皆覩見巳彌勒菩薩即攝神
力彈指作聲告善財言善男子法性如是所現之
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又曰有解脫門
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等。


廣以十義


一始見今見二開合不開合等。
[004-0503a]


高麗


音梨漢書云高勾麗天竺呼此國為矩矩叱醫說
羅華言雞貴以彼國重鷄故以名也勾音溝。


三論


中百十二門論。


食檀羮


前巳箋。


迦留陀夷


文在下引。


意仍少別


大經云一切眾生皆具首楞嚴定首楞嚴定亦名
般若亦名金剛三昧亦名師子吼亦名佛性今所
引者以通兼別故也何者經釋眾生具首楞嚴定
故云有五種名若通論者師子吼乃至般若各具
五名於理無失雖皆無失然五名中佛性是通通
定慧故般若師子吼從慧為名金剛首楞嚴從定
立號皆從強也以彼止觀中義兼三德故云少別。


於餘名生因


前巳箋。


不墮諸數


陰界。


乳[豸*童]


丑容反此非也字應作潼經音作多貢反又朱用
反乳汁也。
[004-0503b]


注訶辭問答空聲


經中問云唯阿難何為晨朝持鉢住此答世尊身
小有疾當用牛乳維摩詰云止止莫作是說如來
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巳斷眾善普會當有何疾勿
謗如來莫使異人聞此麤言於是阿難自慙得無
近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
為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脫眾生行矣阿難取
乳勿慙又云仍廣於經者問答訶辭廣於乳光。


阿難言


天帝位尊何能近此腥穢牛耶。


與汝作乳種


種字經偈只作乳[豸*童]。


蜎蝡


上淵下輭。


更有五偈


偈云我作人巳來飲乳甚大久及在六畜中亦爾
不可數世間愚癡者亦甚大眾多不知作布施後
因悔無益我乃前世時慳悋坐牴突復隨惡知識
不信佛經戒使我作牛馬于今十六劫今乃值有
佛如病得醫藥持我所飲乳盡與滿鉢去令我後
智慧得道願如佛。


上下二十劫


上生天下生人。


故淨名安慰阿難
[004-0503c]


本空聲慰耳。


引經題


維摩詰經亦名不思議解脫經。


【玄】七百涅槃


七百下脫是無常三字。


華嚴其深


其應作甚。


難漸中五時


時下脫竟字。


【玄】列次第眾


應云列眾次第。


所謂名與色斯是聲聞宗


經中次云名及色異種聲聞緣覺乘解脫唯有名
不說有形色一切諸如來解脫有妙色籤文不云
三者從略也若欲知者經云云何名為主所謂三
種受是則聲聞乘斯非摩訶衍如來第一常聞無
常生受若聞法僧減是二俱受生是名摩訶衍所
說三受義。


無垢施女經八聲聞乃至佛記


得無垢女經云八聲聞者謂舍利弗目犍連迦葉
須菩提富樓那離婆多阿㝹樓䭾阿難八菩薩者
謂文殊師利除惡菩薩寶幢不迷見障一切罪觀
自在辨聚不迷此八菩薩并八聲聞入城乞食舍
利弗曰我等心住如色三昧一切人民得聞聖諦
[004-0504a]
目犍連曰我心安住如色三昧一切人民有魔業
餘六聲聞各有所說文殊師利曰我心安住觀察如色如
是若入城中城門戶窻壁器莊嚴除惡菩薩曰我
心觀察如色如是餘六菩薩亦各有說時波斯匿王女得無
垢見之問舍利弗言佛說大德智慧第一彼智慧
者為常無常二俱不可云云又問文殊師利曰仁
者善解如來甚深解脫云何甚深文殊言實際甚
深女曰以彼實際非實際故如是彼智者則非是
智文殊曰無有言語得實際者女曰若無所得則
無言語出過言語故無所得云云女與聲聞菩薩
說巳詣佛所佛記是女過阿僧祇劫作佛號無垢
笑憶念幢王如來世界名無量淨妙功德莊嚴無
二乘眾等。


【玄】巳如前難


前云各有第二法輪轉。


巳如前難


破云般若時諸大弟子皆轉教說法應知褒貶不
應在般若後。


提謂說五戒等


提謂經有真偽二本隋翻經學士費長房三寶錄
云宋孝武世元魏沙門曇靖於北臺撰其文云東
方泰山漢言岱岳陰陽交代故云岱岳於魏世出
應云魏言乃曰漢言不辨時代一妄也泰山即此
方語乃以岱岳譯之兩語相翻不識梵魏二妄也
[004-0504b]
不可具述藏中舊錄別有提謂經一卷謂諸經語
同但曇靖加之足五方五行用石糅金致成疑耳
今大師所引者非曇靖本。


六衰


有云即六根為六塵所敗衰故云六衰。


不起法忍


不者無也起者生也即無生法忍也淨名疏云當
知不起法忍秖是無生記又云不起只無生異名。


爾時未有僧寶


佛至波羅奈國為五人轉四諦法輪巳方有法僧
差別名若提謂長者經在奈國巳前說故無僧也。


六因


記云所作因者不礙於他相應因者心心數法同
相同緣共相應故如親友知識和合成事共因者
一切有為法更相佐助互相成濟自種因者過去
善法與現在善法為因現在善法與未來善法為
因惡無記法亦復如是徧因者苦集諦下十一徧
使報因者行善惡因得善惡報是名六因也。


四緣


如上五因名為因緣心心數法次第無間相續而
起名次第緣心心數法託緣生故名為緣緣諸法
生時不生障礙名增上緣又心心數法從四緣生
無想滅定從三緣生除於緣緣諸餘心數不相應
行及色從二緣生除次第緣及緣緣餘有為法劣
[004-0504c]
故無有從於一緣生者心心數法從五因生除於
徧因無漏心心數法從二緣生謂相應共及無障
礙。


俱舍五因成性


論云能作及俱有同類與相應徧行并異熟許因
唯五種言成性者是緣種類於六因中除能作因
所餘五因是因緣性。


五三彼引楞伽


文多五之一字。


十喻


如幻如焰水中月虗空如響如乾城如夢如影如
鏡像如化。


方廣


西域附佛法外道名也自以聰明讀佛十喻自作
義云不生不滅如幻如化龍樹斥云是邪人法。


【玄】巳如前說


前云我與無我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佛性如
此遙指明文炳然。


八術


喻也謂吐下塗身灌鼻熏洗丸散經合常無常具
如箋難引。


故知仍存小教中開


楞伽又云我若聽許聲聞食肉我則不名住慈心
者我不許弟子食肉凡是肉者於出家人悉是不
[004-0505a]
淨今云仍存小教中開者恐不指楞伽云開乃指
律文也以律中開有病者食五種脂及乳酪魚肉
若無病者一切不得僧祇云不得從屠家乞肉汁。


【玄】無所間然


論語孔子曰禹吾無間然注云孔子推禹功德之
盛美言巳不能復間廁其門今借語勢謂若不依
二諦更有何法可廁其間。


【玄】導師云何得生


經云權智以為父實智以為母一切諸導師從此
二法生。


二鳥俱遊


籤文寫誤今錄彼文令此文易了經中佛告迦葉
鳥有二種一名迦隣提二名鴛鴦遊止共俱不相
捨離是苦無常等法亦復如是不得相離迦葉白
佛云何是苦無常無我如彼二鳥佛言異法是苦
異法是樂異法是常異法無常異法是我異法無
我等云云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
大涅槃時咸皆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巳雖有煩
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曉了自身有佛
性故是名為常乃至無我亦復如是云云疏云此
品答前云何共聖行婆羅迦隣提此還舉鳥以況
於行以為答問能喻是婆羅迦隣提所喻是雙流
共行舊解不同或言婆羅是雙迦隣是鳥然婆羅
翻為堅固何得言雙或言娑羅是一隻鄰提是一
[004-0505b]
隻此乃兩類不得是雙或言娑羅一雙隣提一隻
籤附引下文云鳥有二種一名鴛鴦二名隣提此乃
兩類為兩雙或言娑羅翻為鴛鴦籤多引證云三字問中
問娑羅答中言鴛鴦類異義同乃以鴛鴦替於娑
羅或言隣提籤誤娑羅無翻或翻為天鶴引第六云加泥
鴈鶴舍利然漢不善梵音只增諍競意在況喻

取其雌雄共俱飛息不離以況一中無量無量中
一而無量呼為雙流乃名共行問為凡與聖共行
聖與聖共行凡與聖共行籤作聖與凡共他解云觀生死
無常不識涅槃常觀涅槃常不識生死無常二解
不明如但識金不識鍮但識鍮不識金精識二物
乃是雙觀苦樂我無我亦如是聖如是行凡亦如
是故言共行此不應爾與譬相違譬明二鳥俱遊
如汝所釋一鳥極下之生死一鳥極高之涅槃昇
沉碩乖雙遊不顯假令二鳥俱雙遊下不遊高游
高不遊下雙遊不成又一家引半滿約一法雙遊
約二法若取生死無常佛果是常共為滿者兩物
各異棃㮈體別安得是滿夫雙游者觀生死中有
常無常觀佛果中亦常無常取生死涅槃兩常為
一雙滿取生死涅槃兩無常為一雙半即是兩法
共起乃曰雙遊今明義皆不爾兩常俱起乃是二
雄俱飛兩無常起乃是二雌並飛與譬相背雙遊
不成今言雙遊者生死具常無常涅槃亦爾在下
在高雙游雙息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二諦即中中
[004-0505c]
即二諦非二中而二中則雙遊義成雌雄亦成事
理雙遊皆成橫竪具足無有缺減此中備有凡與
凡共行凡與聖共行約人法分別俱成故言鳥喻
巳上正文將疏對籤文可見矣。


如前三句


凡與凡共等三句。


【玄】𡂡


應作嗽音朔謂以口噏。


龍宮三本


前巳箋。


微塵數品


品應作偈籤引品數亦寫誤世界成就而經中無
說法品為於明法品耳無盡品是無盡藏耳。


中間之漸


始中終。


且置藏等


不約教論漸。


或對等


分別淺深曰對一音普被曰並斥奪偏小為破融
通諸法為會教足為盈教缺為縮更任意消釋。


更須約教


頓漸不定三大綱中雖有對並等義須約化法四
教教教各有頓漸等三如下文玄中今當教各判
五味文是。
[004-0506a]


為畢定為不畢定


大論九十三云須菩提聞法華經中說於佛所作
少功德乃至戲笑一稱南無佛漸漸必當作佛又
聞跋致品中大品無此品有退不退又聞聲聞人皆當
作佛若爾不有應退如法華經中說畢定餘經說
有退不退是故今問為畢定為不畢定佛答菩薩
是畢定須菩提心以入涅槃為畢定是故問佛為
何道中畢定佛答不畢定二乘但於大乘中畢定
求佛道者有上中下是故問為初發意為阿鞞䟦
致為後身佛答三種菩薩皆畢定畢定者必當作
佛。


逝多林會


感通傳天神云華嚴經入法界品云逝多林園即
祇園中耳。


帝釋以事曰


句絕。


【玄】三百比丘


般若經佛記云從是巳後六十一劫當得作佛皆
號大相論云施時以手舉物顯示為相故因為名。


舍利弗於法華中記


聞應作問彼經下文又云下引文繁略今撿經正
之經云世尊不虗所言真實故能第二第三授我
等聲聞大弟子記我等必當如釋迦牟尼如來決
定不虗無有疑也文殊師利於汝意云何我等當
[004-0506b]
得阿耨菩提否文殊語舍利弗於汝意云何猶如
枯樹更生枝不。


猶如野馬


莊子曰野馬塵埃也郭象注云遊氣也又崔氏音
義云天地間氣如野馬馳也塵埃者崔云天地間
氣蓊鬱似塵埃揚譯人用莊子語喻授記事其體
不實如野馬。


【玄】地土砂


脫一石字。


但有五味


但應作俱。


【玄】及一乘


一應作二。


聲聞為下善


云云者緣覺為中善菩薩為上善若圓三善者以
佛道聲令一切聞有上中下又從圓三開別三者
如云菩薩聲聞菩薩緣覺菩薩菩薩從別三開通
三通三開藏三若論合者準上例說其合。


烈經文竟


烈應作列。


【玄】第百卷云法華是秘密


論云般若波羅蜜法而法華等經說阿羅漢受決
作佛如大藥師用毒為藥。


於密復
[004-0506c]


復下脫深。


【玄】時節節有異


多一節字。


故云相通


或謂四藏或謂四教四義皆通。


前三如文


秘密不定頓三。


然教定體


然應作妍。


諸四皆爾


諸行語不語不可思議訶責語不可思議煩惱語
不可思議清淨語不可思議諸行音聲乃至清淨
音聲不可思議乃至諸行多聞清淨多聞不可思
議等。


佛為世尊


續云過於三界。


地持第七


七應作九。


十二住攝一切位


十二住者一性種住謂自性賢善一切佛法種子
在身中離麤煩惱故二解行住謂菩薩初發心來
得清淨心地所有諸行名解行住三歡喜住謂種
諸善根出生菩提離五怖畏名歡喜住此三住攝
第一歡喜地四增上戒住謂具足性戒惡戒不行
[004-0507a]
廣大哀愍善根清淨此攝第二離垢地五增上意
住謂於大菩提熾然精進聞正法故不惜身命此
攝第三明地六增上慧住謂世俗淨智真實三昧
菩提分法如實觀察此攝第四𦦨地七諦相應住
謂因菩提分法觀察真諦功德增長無餘思惟此
攝第五難勝地八緣起生滅相應住謂善能觀察
有因緣苦生有因緣苦滅無障礙智顯現在前此
攝第六現前地九有行有開發無相住謂因上六
七八三種慧故開發修慧於念念中具足十波羅
蜜及一切菩提分法非如餘住此第九住中復有
八住一歡喜住二住離惡戒垢三住願增長四住
入道五住入世間所作六住入甚深法門此第七
住起一切佛法滿足助菩提法次第入第八住一
向清淨此攝第七遠行地十無行無開發無相住
此攝不動地十一菩薩無礙住此善慧地十二最
上住此攝法雲地。


第七住菩薩即當第七遠行地


若依向對第七本對第五難勝地言對遠行者是
第九有行有開發住中第七住耳論文一卷釋十
一住文相甚廣撮略以住攝位耳。


【玄】四家釋


地論不見四家之言。


先結生


應云結先生後。
[004-0507b]


滿於傍正


滿應作簡。


述稟師作意


多一作字。


【玄】最後聞常者涅槃經


者下脫一說字。


玄籤備撿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