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d0009 法華經玄籤備撿-宋-有嚴 (master)



玄籤備撿卷第二
丹丘沙門 有嚴 注


釋籤卷第四六紙玄三十九
[002-0463c]


亦須徧集


集應作習。


具如止觀記料簡同異


記引大論云下地諸惑因地未斷至樹下時以九
無礙九解脫合為十八八忍八智合為十六為三
十四心是俱舍頓斷之意也婆沙云下八地惑初
修禪時巳斷唯非想地九品全在云云俱舍龍樹
俱不應誤俱舍取修禪時巳斷惑竟不復更斷智
論依餘部雖有漏斷未名為斷至樹下時俱斷非
想八地俱得名為無漏也。


如止觀第五記


只是化他境中四悉檀各破四性之文耳如世界
中破性者彼云或說心具一切法如云三界無別
法唯是一心作或說緣生一切法如云善知識者
是大因緣所謂化導或說因緣共生一切法如云
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或言離生一切法者如
云十二因緣非佛所作等其性自爾餘三悉檀各
破亦爾。


但緣六道中可愛十如等


六道中且如三塗以表苦為相惡報為性摧折色
心為體登刀入鑊為力此皆苦耳又可名愛耶今
言可愛者只是貪愛五塵能招三途之果果中說
因故云可愛也言可憎者嫌惡五塵起嗔恚心亦
招惡果此亦果中語因耳。
[002-0464a]


故斥通無


偏教無諦是權故無。


超越三昧


能超諸地自在入出一超入三昧離諸欲惡入初
禪從初禪超入非非想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
滅受想從滅受想起還入初禪入二三四禪亦如
是二超出三昧次第亦爾。


初二文者


多二字。


若不轉麤成妙


多不字。


化他之權意亦如是


雖云我亦如然化他之權終非自行之權。


震地逸敷


雷聲震地而不聞錦繡逸敷而不見。


【玄】通經之論豈得為妙


下文指中論兼別含通故為麤。


權實俱立


既云施權故立則 化他之權及化他之實二俱
立也俱破者化他權實並為所廢故。


若開若會


約理則權實俱開約行則權實俱會。


煩惱障及智障具如止觀第六


彼云空假二觀當彼破惑名之為智今望中道智
[002-0464b]
還成惑此惑是中智家障故名智障又中智不廢
故名智障耳。


六界十如結攝一切異名


如是相攝十二因緣中行有如是性攝無明愛取
如是體攝名色乃至老死如是力攝無明愛取能
生業力如是作行有能為苦作業乃至如是報攝
行有招名色報攝四諦者相性攝集體攝苦作力
因緣又攝果報及苦攝二諦者六道十如攝四教
之俗等具如下文諸境開合。


【玄】圓權則通


照不思議十二因緣生是俗照不思議十二因緣
滅是真真俗不二生滅同時耳。


於一一大開為四句


若謂地是有有即實實是堅義若謂地是無是亦
有亦無是非有非無皆是堅義今明畢竟不可得
亡是堅性也水性不住謂水為有有即是住乃至
謂水是非有非無亦即是住今不住有四句亦不
住無四句風性無礙謂有四句是礙火大不實火
不從自生乃至不無因生本無自性賴緣而有故
言不實觀色既爾受想行識一一入於如實之際。


遇善知識受如法教


二句下各有一難字。


無盡轉解脫火


轉字誤應作輪彼經云婆羅門告善財言善男子
[002-0464c]
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大
功德𦦨能燒一切眾生見惑令無有餘必不退轉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又云修學書算即事法即得
悟入一切功巧神通智法門云云印等法下經中
無門字。


一百落叉


十千為萬十萬為一落叉。


內外顆粒


經作其內顆粒。


知眾生數至如來名數


經云能知眾生數能知諸法品類數能知諸法差
別數能知一切三世數能知一切眾生名數能知
諸法名數能知一切諸如來名數等經之法名數
下多一法字。




於琰反面上黑子也。


為取十乘觀法


增數至十與十乘數齊未必從增三巳去全同發
心破徧等也意謂修二法又入增修三法修三不
入增修四法等自少至多故云始終無謂十數與
止觀十乘名別義同臆說令齊況復四至八只是
道品耳。


餘行是當門得益而為始終


如三法中聞思修有三謂三慧體三慧行三慧果
[002-0465a]
三慧用等餘行例說可知。


初一行中若始終論亦須具十


始不思議境終離法愛。


釋繫緣義


文云繫緣是止一念是觀。


初四念處


初字誤應云因四念處。


結成雙非


淨名疏云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者三藏
明麤細生滅無常是無常非無常義若了諸法非
生非滅橫計生滅故以四句撿生叵得即無有滅
是則不生不滅即無常義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
是苦義者三藏明麤細五陰此是苦非苦義衍門
體達本無麤細之苦妄見故有體有即空不見苦
相名無所起即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
者三藏所明生法二空此只是空非空義行中體
此諸法即真如實相真空本來無有我與無我妄
計有故說於無我若不得我亦無無我我與無我
本來無二無二者即無性無性之性即真無我義
也法本不生今則無滅是寂滅者三藏所明以有
還無名寂滅涅槃此只是寂滅非寂滅義衍門明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即大涅槃不可復滅即
真滅義也乃至云通途釋衍中五義亦得即是圓
五義。
[002-0465b]


陰等十境唯在三教


人見斯文便謂圓教不立陰境意云理淨無染有
何陰乎遂為之臆說多矣今詳斯文是開權之義
耳指前三教不即之陰是圓性陰同在一念念體
即是而為圓人初心觀境今試引文述義而質之
云且如瓔珞經中所談自有佛土純說圓教無三
教名若純說圓圓初心人既無陰境如何發軫而
觀心耶又涅槃經中說法性五陰云色是佛性者
三十二相如來常身常不改故是故說色名為佛
性受是佛性者如來真實之樂謂畢竟受第一義
受是如來常受想是佛性者如來真實之想名無
想想無想想者非眾生男女想是如來常想行是
佛性者行名壽命行因緣故獲得如來常住壽命
識為佛性者乃是如來平等之心又云因滅是色
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陰常住諸大乘
經無不備載又今玄文示三諦境中初俗諦引大
品云眾生色受想行識又云無等等色受想行識
記主云五陰即是俗諦陰既至佛當知俗諦亦通
至佛若曰無陰圓但真中欠俗諦也又云前之三
教初心滅陰圓教初心一陰一切陰謂百界五陰
咸空假中之謂也又文句記亦云二教初心皆滅
陰入別教初心亦且破陰唯圓即觀一念三千三
諦具足是則一心一切心一身一切身一土一切
土既云身心何嘗無陰又既云三千三諦具足若
[002-0465c]
不立陰只合談二千耳仁王經云法性色受想行
識此實智真身亦有五陰應化因緣亦有五陰眾
生性德之理亦有五陰又智論云菩薩不應作是
念我以真智慧令色等諸法清淨而住其中何以
故法無住處如地住水水住於風風住空空無所
住本無住等前際是生死後際是涅槃俱不可得
是無陰也俗諦是事若大品云一切法趣色是趣
不過色是法界大都者則有陰三諦本一有無體
同名為性陰不可思議以由眾生迷此性陰而起
事陰故止觀中令觀事陰顯乎性陰破穢污陰巳
住實相陰中故曰如來妙色身等予不肖敢當反
說何者藏通真理如雲外月是不說有陰也別教
談中理不具陰而理在陰外待破九界陰巳方得
顯中若爾是前三教不立陰圓教立陰明矣今寄
語晚秀孰為思之無謂圓教無陰而為教旨。


前四中圓


約四教判淺深中文。


故重別辨


應云辨別。


根本先壞


標四夷也。


大妄居首


釋根本妄也謂我得上人法我巳入聖智聖法等
四分十誦從不淨觀巳上至四果來若云我得皆
[002-0466a]
犯重又自說有信戒施聞智辨無漏信生法二空
智天龍鬼神來供我四禪四空定等皆犯今之世
無教眼瞑昧之徒皆稱悟者誠大妄也。


三寶交互


盜戒也盜錢滿五犯重盜境甚多且語三寶言交
互者有二種一三寶互二當分互交者謂知事取
僧糧食器具及以牛馬為佛像並得正重將佛法
物僧用亦爾若佛塔有物乃至一錢以施主重心
故捨諸天及人於此物中應生佛想塔想乃至風
吹雨爛不得[卯/貝]寶供養以如來塔物無人作價故
又律云佛殿塔上翎毛落地亦不得用以諸天皆
作佛想故當體互者謂本造釋迦改作彌陀本作
大品改作涅槃本作僧房改充車乘皆望前境理
義可通但違施主心得互用罪今之主教者多有
強索常住飲食米麵有取殿堂香油錢燭輙自私
用雖資身於一朝當陷苦於千劫使有識者見之
得不為寒心哉。


未善媒


媒人戒也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成婦私通皆
殘罪律文要三時具者方結殘一謂受語二往陳
說三還報知若具二結蘭具一者結吉僧祇勸歸
婦早還者犯蘭又云為他求好馬種和合故亦犯
蘭。



[002-0466b]


房戒有二一者無主僧不處分過量房戒二者有
主僧不處分房戒無主房戒者具有五一須人經
營妨修道業二多論云長巳貪結壞少欲知足故
三處處乞覔惱亂人非人 趣不生信敬壞滅正
法令不久住故四專任自由不乞處分容障僧事
多惱亂故五戒自損行違其慈道壞梵行故六緣
成犯一無主二為巳三自乞求四過量不處分五
過量不處分想六房成結犯殘罪言重者四分云
長佛十二搩手廣七搩手準五分佛搩手長二尺
若爾是廣二丈四尺長一丈四尺難處者中有虎
狼蟻子處也又四衢道中多人聚戲婬女市肆放
牧惡獸等皆難處也妨處者律云乃至不容草車
迴轉又是人田園并官地居士外道比丘尼地並
是妨處也有主房戒者律云此房屬巳身若死遠
去不還隨意分處若與三寶親友白衣自賣取錢
隨心自在唯不得賣地記云來善今注者欲人善
之。


安疑衣


三衣一鉢入道之標幟也衣須應量染作青黑木
蘭色量是色是然後加法護明相等不然一生無
衣若受人信施則為施所墮。




須鐵瓦作之應量熏巳加法受持等五分云畜木
鉢者犯偷蘭僧祇云畜木鉢者是外道標故義須
[002-0466c]
毀之南山云學大乘語者媒房非法尚自不知又
豈知衣鉢。


受食


資身之物受須有益不思方法食則得罪律制多
法一制受意為斷竊盜二能受人為具戒比丘清
淨持戒無毀故三所對境比丘不得自取食若無
淨人處自燒器安水淨人下米自煑若熟從他受
乃至受食法有六僧祇中只加三受舉要言之凡
食[麩-夫+少]餅羮果一切可食物並須從淨人邊受縱雪
雹無淨人處聽自取食有者應受不爾者犯盜世
多禪徒益食謂之營福而不知自犯惡觸又使受
食者死墮餓鬼中及諸惡報蓋不曾聽學迷教故
也。


受藥


藥有四種一者時藥謂[麩-夫+少]飯乾飯華果細末磨食
藕蘿蔔米汁乳酪等從旦至中聖教聽服二者非
時藥謂酥油蜜石蜜生果汁要以水淨聽飲三者
七日藥謂糖漿生酥熟酥五種脂受者聽以水淨
得飲四者盡形藥謂胡椒畢𦭞訶梨勒此藥不任
為食名盡形藥體聽久服方能除患形有三種一
盡藥形二盡病形三盡報形巳上等藥並須從淨
人邊受巳對首加法方可服用唯除時藥不須加
法受法如律中。


屏坐
[002-0467a]


屏處與女人坐戒謂可作婬處也多論閉戶無人
犯墮戶外有人吉若與姉妹若淨人睡眠癡狂嬰
兒雖有是人亦則名犯。


露坐


與女人露坐戒十誦與女人露地坐隨起隨坐隨
爾數墮若坐時相去一尋墮一尋半吉二尋無犯。


說法豈求男子


與女說法過限戒也律云若不請者聽齊五六語
若請說者若問義隨多少五分律由五六語便得
解便制戒四分云五語者色受想行識無我也六
語者眼耳鼻舌身意無常也為女說法須男子者
有智男子解人情語可作證明乃俗男子也不求
別女人證明者女人情欲同。


宿


與女人同室宿戒也比丘與女同宿或女後至或
比丘後至二人俱至若亞臥隨脇轉側一一犯提
與大母畜生若人黃門二根人宿若比丘日晝臥
女人立者亦犯。




與比丘尼同船戒也俗女共船亦犯律中除直度
并船師失濟上下水者不犯。


【玄】偷蘭遮


此翻大障謂犯之者能障善道此乃犯戒之方便
也明了論云是重罪方便律中或次僧殘後者由
[002-0467b]
是戒分所收罪名重也如初二篇遠近方便及獨
頭正罪破僧盜四錢之類或提舍尼下者則威儀
所收名輕律中多義蘭名不一謂因果輕重獨頭
等其相如何如欲趣婬境初起心時結吉羅若身
心進趣時則結輕蘭至彼摩觸則結重蘭餘三夷
前方便皆爾成事則結夷罪也後起慶快心亦結
吉下篇唯二方便謂輕吉重吉果蘭亦名獨頭謂
用人皮石鉢灌下部若因蘭者謂婬前方便若輕
蘭者謂瞋心裂破三衣若重蘭者謂破僧等今云
前眷屬者語內蘭耳果蘭更分三品上品者如破
轉法輪僧盜四錢盜僧食其謂十方常住物及十
方現前亡五眾物但無滿五之義并婬非道及盜
非人等並上品攝也中品者如破羯磨僧盜三錢
作僧殘境僧殘境者為他出不淨并觸二形人及
黃門人髮爪相觸等並中品攝也下品者惡心罵
僧盜一錢用人髮食生肉剃三處毛三處者謂腋
下及大小便道也又以酥蜜灌下分向謂下部也。


又畜石鉢及裸形露身行著外道衣鳥毛衣皮
衣餐風服氣並外道法如此者並下品攝也據目
連問罪報經一犯蘭罪墮泥犂中經人問歲數五
十億六十年。


捨墮巳下及諸經所制皆名為餘


梵語尼薩耆波逸提此云捨墮玄從十三僧殘巳
下名後眷屬非律出者名餘籤從捨墮巳下并諸
[002-0467c]
經所出者名餘玄籤二說進否不同玄從僧殘巳
下名後眷屬籤從捨墮巳下名後眷屬一不同也
又玄以二十四戒名餘籤以捨墮巳下名餘者或
恐記主謂捨墮是根本僧殘之餘或文誤學者詳
之。


【玄】方等二十四戒


經中云若有菩薩見飢餓眾生來求飲食不與者
犯第一戒婬欲無度不擇禽獸者犯第二戒見比
丘畜妻子說其過者犯第三戒見人憂愁不樂更
增他嗔者犯第四戒於曠路值財輙取者犯第五
戒餘戒云云


從受得邊


得正法戒本是發得今云受者恐因受而發或恐
誤。


非諸惡覺


涅槃疏云離八惡覺一欲二恚三惱四親里五國
土六不死七輕慢八族姓。


利衰等八


得利便悅衰惱便憂毀辱即嗔稱譽即喜稱贊情
悅譏剌便恨逢苦懷感遇樂生逸。


屠兒伽吒緣


阿闍世王害父命巳而登王位屠兒伽吒來謂王
言善惡諸業悉無果報何以知之我憶七世生人
天上惡若招報何以生人天耶因疑此事乃往問
[002-0468a]
佛佛言汝因過去施辟支佛食發於邪願我常殺
牛羊為業故七生人中七生天上。



[002-0468b]
[002-0468c]


【玄】不動不退等


經云不為色聲所動不墮三惡不退為二乘不為
異見邪風所動。


【玄】是名善解


淨名經云一切法不生不住乃至一念不住如夢
如𦦨其知此者是名奉律是名善解。


【玄】應別有菩薩眾


若開權巳同圓梵網無別藏通佛及三乘之人四
分別脫戒也。


小吉與僧殘共篇


小吉者在五篇之末故名也梵語突吉羅此云惡
作律分為二在身名惡作在口名惡說吉相如何
乃諸篇之方便也仍有故誤且如婬戒發心欲起
而未動方便若發不善心欲動身口並入故作攝
也若心不正念戲笑妄語乃至衣鉢飲食服藥大
小便利坐臥語默常爾一心若違者誤作也若懺
悔者罪有輕重重則對首輕則責心言僧殘者即
十三僧伽婆尸沙犯此戒者毗尼母云如人為他
所斫殘有咽喉在故名也若懺悔者有四種法一
治覆藏情過二治覆藏罪三治殘情過即六夜摩
那埵也四治殘罪即二十僧出罪此並律中殘吉
懺法名別之相也今言一槩對首何以知然四分
往來媒嫁即梵網交會婬色也又四分假根謗即
梵網無事謗他良善人也又四分受壞僧法即梵
[002-0469a]
網破羯磨轉法輪僧也經云若犯四十八輕者對
首懺悔罪便得滅當知僧殘在大乘中並輕垢攝。


六夷


沽酒說人過自讚毀他慳謗三寶。


式叉


此云學法女居大尼之下在沙彌尼之上受六法
練心巳方受尼戒六法者謂染心相觸盜人四錢
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四分云十八童女
應二歲學戒又云小年曾嫁年十歲者與六法十
誦云二年者練身六法者練心。


【玄】地地生愛味


大論云初得禪定一心愛著是名為味問曰一切
煩惱皆能深著何以但名愛為味答愛與禪相似
何以故禪先攝心堅住愛亦專著難捨耳。


次文言禪


次應作初。


具在修證中


禪波羅蜜有十大章第七修證章中具辨根本至
無漏各有修證相。


【玄】麤細住


若身端心攝氣息調和覺此心路泯然澄靜怗怗
安穩躡躡而入其心在緣而不馳散者此名麤住
從此心後怗怗勝前名為細住。


【玄】持身法起
[002-0469b]


麤細住時自然身體正直不疲不痛如似有物扶
持身力。


【玄】欲界定


麤細住後或一兩日或一兩月稍覺深細豁爾心
地作一分開明身如雲如影定法持心而不動亂
雖復空淨而猶見有身心之相未有支林功德此
名欲界定。


【玄】八觸


謂動癢輕重冷煖澁滑八觸是四大動輕是風癢
煖是火冷滑是水重澁是地。


【玄】六行觀


因果合論共十二行初欲界果明苦麤障者行人
厭欲界底下色心飢渴寒熱刀杖所逼名苦此身
三十六物屎尿臭穢名麤此身質礙為山川石壁
所隔名障次色界果者攀上淨妙出色界樂上故
名勝身如鏡像故名妙獲五神通山壁無礙名出
名為六果更有六因具如禪門中。


【玄】八聖種


疾病等四及無常四前四對治方法是事觀後四
緣是緣諦觀行修行此觀法有總有別總者謂以
八觀觀彼四陰和合不實別者前之四除治四陰
事受如病想如廱行如瘡識如剌以無常等治於
四陰無常觀識苦觀於受空觀於想無我觀行以
有此八易生厭離修習無漏今玄文中以不列名
[002-0469c]
故出之。


即以四句撿之名為析破


第三既云觀析應云心動亂者四句撿之為因二
法故動為不因二法故動為共為無因等如止觀
中於世禪中一一四句推撿謂內婬法塵與意根
合自他共等若不推撿隨禪受生修有漏禪者禪
門中問云菩薩道應說諸法實相甚深空定何故
說於凡夫四禪世間有漏生死虗誑之法答不然
菩薩知五欲五蓋從因緣生無有自性空無所有
捨之甚易眾生顛倒著此欲事貪少弊樂而離禪
中深妙定樂菩薩為度是眾生故起慈悲心修行
禪定離五欲五蓋入初禪次第入二三四禪故以
禪法教化眾生不令損失法身慧命。


【玄】捨念及方便


禪門第五云觀修六行者於初禪第六默然心中
厭離覺觀初禪為下若知二法動亂逼惱定心故
為苦從覺觀生喜樂定為麤此覺觀法障二禪內
淨名障攀上勝者二禪內淨安穩名勝喜因內淨
而發名妙若得二禪即心得出離今欲遠離二禪
依三種方便一不受不著故得離二訶責故得離
三觀㭊故得離廣如禪門。


【玄】分別邪正


止觀第九云若心緣眾生決定得樂想心甚分明
而所緣處不見眾生得樂是內不隱沒而外隱沒
[002-0470a]
或有內心明淨外見眾生得樂是內外俱不隱沒
隱沒者邪不隱沒者正又四無量禪依根本發是
有漏依不淨等發是無漏有漏者邪無漏者正。


【玄】訶下攀上皆有方便


今立引禪門第六空處一方便為例訶下者行人
欲修空處定深思色法過罪所謂若有色身則內
有飢渴疾病大小便利等苦外受寒熱刀杖刑罸
等苦又一切色法繫縛於心不得自在即心之牢
獄令人受惱此略說色過之相攀上者讚歎虗空
無色則無此過此處寂靜無眾惱患所以明訶責
者即是習六行觀之相耳。


【玄】若作對治則復別途


六妙特勝通明慧性多少等禪門云此是隨機之
說若隨對治則與此相違具如前五門中意五門
意者禪定對治四分煩惱出生八萬四千塵勞又
復五門次第淺深不同初息門即是世間凡夫禪
次不淨門即是出世間禪諸聲聞人所行也次慈
心門即是凡聖二人為大福德修慈入四無量心
次因緣門即是辟支佛人所行次念佛門即是大
菩薩之所行也。


大小偏圓皆習此定


且如六妙門大小等者禪門云菩薩從假入空觀
名為觀從空入假觀名為還空假一心觀名為淨
若能如是修者當知六妙門即是摩訶衍三世諸
[002-0470b]
佛入道之初門小則是藏通入道方便耳通明特
勝準知。


但方便各別期心不同


六妙門特勝通明皆先修二十五方便此三種禪
通世出世期心不同者若求生天得有漏報若求
涅槃證解脫果。


次第亦別


禪門第七云十六特勝有定有觀能發無漏不隨
二邊故名特勝問若爾應在觀禪後說淨禪行法
既勝亦應在後答今明禪定力用淺深之相非是
對緣利物之時所以者何背捨勝處悉是得解之
觀力用既大斷結義強今此特勝唯是實觀能見
身內三十六物其用劣弱不能斷結故前說。


【玄】佛言遊止三四出生十二


遊止二句出瑞應經今銷遊止者以心詣息止於
散亂故也言三四者六妙門云因數息故出生四
禪四無量四無色定十二者有二不同一者修四
禪等因隨禪受生十二處為果二者今文云修證
合論乃修六證六也修數者調和氣息從一至十
攝心在數證數者覺心任運從一至十不加功力
修隨者捨前數法一心依隨知息出入無分故意
證隨者心既微細安靜不亂覺息長短徧身出入
修止者息諸緣慮不念數隨疑寂其心證止者身
心泯然入定不見內外相貌修觀者於定心中以
[002-0470c]
慧分別出入息相如空中風身受心法皆無自性
證觀心眼開明徹見三十六物及諸尸蟲破四顛
倒修還者反觀觀心從何而生為從觀心生為非
觀心生證還者心眼開發反本還源修淨者知五
陰淨無妄分別證淨者三昧正受心無依倚巳上
並禪門文。


婆沙中至六事不同


論云此持息念由六因故應知其相一數二隨三
止乃至六淨。


數有五


撿論校之而見同異。


一滿數從一至十


與論全同。


二減數從三至一


與論半異論云於二等為一等今云三非也。


三增數從一至三


亦半異論云於一等為二等今云為三非。


四聚數出入各六


此全異也論云亂數謂數過十有餘師說於入謂
出於出謂入名為亂數復有說者數無次第巳上正文


釋籤文云聚各六未知記主據何處文亦未可以
為全非。


五淨數出入各五


論云於五入息數為五入於五出息數為五出。
[002-0471a]


先數入息


南山云老人氣虗宜先數出息後數入息此亦隨
便宜。


心皆隨至


論作隨逐至逐義同。


亦觀四大差別之相


論云觀息風巳復作是念此風聚中有四大種此
四大種生諸造色此所造色是心心所依止處故
也。


都觀五陰五相


下一五字恐是之字耳論云行者觀息為先展轉
徧能觀五取蘊。


起念處觀乃至世第一


論云轉此入出息觀起身念住乃至法念住。


淨者苦法忍去


論云淨者從煖乃至無學有說四種順決擇分亦
是轉攝淨者謂從苦法智忍乃至無學有說從四
念住乃至金剛喻定皆是轉攝有煩惱故未名為
淨盡智起後方名為淨也。


屬慧性


論問云此持息念自性是何答慧為自性然此聚
中念力增故說名為念如四念住本性生念慧為
自性。


依欲界身通三禪
[002-0471b]


論云有出入息有入出息地入出息地者謂欲界
及下三靜慮無出入息地者謂第四靜慮云云
文甚廣舉要言之行者觀欲界身入出息初禪入
出息乃至第三禪入出息皆苦空無常無我如病
如癰如箭等。


三未至


禪門云初禪前有未到今二禪何故復說未到地
答舍利弗毗曇說有四未到四中間禪今由此義
故更說有未到及中間也二禪中間者行者既能
深心訶責初禪覺觀覺觀既滅五枝及默然悉謝
巳離初禪二禪未至於其中間亦有定法亦得名
禪但不牢固無支林等扶助之法其心篾篾屑屑
此是二禪未到之相餘三四禪未至之相準說可
見。


隨止可見


舊人云文誤應云隨淨今謂非誤也以數隨止三
乃是止法餘三屬觀玄文但釋數不釋隨止故曰
可見轉淨屬觀故云略無。


【玄】知息長短對欲界定


息觀調心心既靜細則能照了麤住細住及欲界
定。


【玄】知息徧身對未到定


從欲界定入未到地定知覺定身及定法悉皆虗
假息之出入徧身微微如有如無照了分明染著
[002-0471c]
心薄。


【玄】除諸身行對初禪


從未到地定入初禪時身心明朗修禪之身後當
壞滅故名除諸身。


【玄】對四念處


止觀云見息出入巳次見身中三十六物若對道
品是身念處心受喜受樂受諸心行是受念處心
作喜心作解脫是心念處從觀無常至棄捨是法
念處。


聲非報法


俱舍云聲非報疏釋聲云何不從果報生隨欲生
故若爾於假名論中云何說由永離惡口修不惡
口戒故得大人梵音相生餘師說聲從第三傳從
業生聲霜佉四大從霜佉四大生聲餘師說第五
轉從業生聲果報四大生聲增長四大從長四大
生聲等流四大從等流四大生聲。


【玄】兩勝處位在初禪


一內有色相外觀色少二內有色相外觀色多初
禪尚淺故有色。


【玄】三四勝處位在二禪


三內無色相外觀色少四內無色相外觀色多二
禪漸深故說無色。


【玄】後四勝處位在四禪


大論以青黃赤白為四勝處。
[002-0472a]


【玄】十一切處以八色兩心更相淡入


淡去聲呼如𦘕師淡色也八色者青黃赤白地水
火風也兩心者空識也淡色者取少青色使一切
處皆青等淡心者一心緣無邊虗空而入此定依
陰界入苦空無常心生厭離又一心緣識處準說。


【玄】間穬


間去聲呼穬古猛切稻芒也恐非此義應作礦礦
金璞也不淳一之義謂間且雜耳。


勝處但在第三背捨


一內有色相外觀色少二內有色相外觀色多三
內無色相外觀色少四內無色相外觀色多并青
黃赤白並在第三淨背中練八色光明受三禪徧
身之樂也。


一切處但在第三四五背捨


以未能滅受想故攝屬第三四五也所以者何三
淨背捨中練八色故四虗空背捨中滅根本四禪
及滅三背捨并四勝處八一切處中色故五識處
背捨捨虗空緣識故故知一切處無出此三四五
也。


唯背捨禪過非想處至滅受想


第八名受想背捨以修此禪者能滅受想諸心數
法故所以者何以佛弟子厭患散亂之心欲入定
休息而以涅槃法安著身中故云身證而受想滅。


滅受想
[002-0472b]


止觀云滅非想非非想三種受想而身證滅受之
法以成解脫記釋云滅非想三種受想者若法行
比丘作是思惟若有識想觸想及虗空想若修無
想永滅此想想雖有三並是所滅又滅大地通心
所中受想心所是故通名滅受想也婆沙云是定
亦滅餘心所法何故但云滅受想耶答有云唯滅
此二有云此二勝故有云亦滅餘心所且從勝說
云云又問此定為是有心為是無心答尊者陀提
婆說云有心若無心者云何說從彼定起名死耶
如有比丘於日初分欲乞食去時天大雨恐損衣
色立誓入滅定乃雨止雨經兩月乃止比丘定起
即死色界不須段食入則經久問滅定何別答滅
是一剎那定是久相續問心不動名定此定無心
云何不動答雖無心不動有四大相續耳。


【玄】色是無教法


成論云教無教新名表無表即無表色也。


【玄】大經云無色界色非諸聲聞所知


聲聞得天眼何以不知無色界色有人云是如來
藏色故不知今難如來藏色豈局無色耶須知聲
聞隨所修禪報得天眼有下不知上之義也涅槃
云二乘所得清淨天眼若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見
初禪若依初禪不見上地等今為引經以明例義
迦葉品問云涅槃之義為色非色如來例云如非
非想天亦色非色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來進止
[002-0472c]
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二乘所知今釋其義經中
如來既以無色天色例於涅槃以答迦葉當知二
乘涅槃解脫者真空無相也是故非色如來涅槃
解脫者顯法性陰也是故亦色非非想天亦色非
色如涅槃亦色非色非聲聞所知者語勢指佛境
界對。


【玄】位為言念處無後品


對位道品四念處在外凡若有修念處得入位者
是無正勤等後諸品也。


彼文六度一一皆九名字並同如云自性施


論云自性施者謂菩薩思願與無貪俱不於身起
身口業於法財施正律儀處二一切施者謂捨身
名內施捨樂具名外施凡一切物未有不捨者三
難施者謂菩薩有少財物自忍貧苦施與他人四
一切門施者謂自物若勸他得物若自集布施若
父母妻子若善友大臣親屬悉皆施與五善人施
者謂信心布施恭敬布施自手施時不侵他施六
一功行施者謂無依施廣施歡喜常施器施無非
施七除惱施者謂須貪乘施乘乃至所須皆悉施
與八此世他世施者謂施財施法無畏令諸眾生
今世後世安樂九清淨施者謂不留難不異見乃
至不背而不求恩不求報論文甚廣。


釋籤卷第五一紙玄四七



變為無緣一切法想
[002-0473a]


前三教六度皆成無作前三慈悲皆無緣慈悲具
道品諸波羅蜜離五怖畏具二十五三昧。


【玄】三品十惡


大經明殺有三若殺蟻子并畜生名下殺若殺凡
夫至阿那含名中殺若殺父母阿羅漢者名上殺
餘惡可例之若準未曾有經以十善分三品謂下
品十善是一念頃中品十善是一食頃上品十善
是從旦至午反此者是三品十惡也據此亦可義
分一日一月一年等三也大經約境未曾經是約
時。


【玄】行類相貌


大論釋云行是菩薩三乘異於他人以行表知也
類者分別諸菩薩是退是不退相貌者以行類種
種因緣得知不退菩薩相也。


遮流約智用亡照約智體


若順玄文中道雙遮雙亡為體雙流雙照為用雖
無心亡二照二亦任運寂知中道此與常途中道
以雙遮為體雙照為用其義大同若據此義應亡
遮亡約智體流照約智用也今記云以即等而流
為用即亡而照為體見體用平遮或寫誤學者詳
之。


【玄】徧捨十法界名檀


皆如幻不可取。


心無所下
[002-0473b]


不自高而下於人。


六及十八


六謂動起涌震吼覺又一一各三謂動徧動等徧
動直動為動四天下動為徧動大千動為等徧動
餘五亦爾為十八。


覺力者善不善


第二十六云成就四力離五怖畏五者謂不活惡
名眾中死惡趣是為五怖畏何等為覺力於善不
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習近不習近卑法勝法黑
法白法有分別法無分別法緣起法非緣起法如
實知是名覺力何等為精進力謂四正勤何等為
無罪謂無身口意之罪何等為攝力為四攝事惠
施愛語利行同事不習近者謂不善法不應親近
勝法者四攝中惠施則法施最勝愛語中應時說
法利行中令不信者生信同事中阿羅漢乃至須
陀洹各以果授淨戒者以戒授皆同事中最勝白
法者十善法餘諸經中不釋今謂道品分別三無
為無分別果向是緣起真諦非緣起餘有罪黑法
等反顯可知也。


寬狹巧拙長短曲直


大至變易故寬小出分段故狹大化他故巧小自
調故拙斷無明故長斷通惑故短析色故曲即中
故直一一以小大釋四雙之相仍須分別兩經四
力有異。
[002-0473c]


廣發諸願


經云此歡喜地發大誓願願受一切佛法輪願一
切佛菩提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廣
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又發願云願一切世界佛
興于世從兜率天沒入胎等云云廣大如法界究
竟如虗空又願云願一切菩薩理行願廣大無量
又願三界六趣一切生處我皆教化又願一切世
界如帝網差別種種不同知皆明了現前知見巳
上諸願皆結句云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


國土身


經云國土身小相大相無量相垢相淨相廣相亂
住相倒住相平正相方網差別相天親十地論釋
云國土身者千等世界差別應知淨不淨世界差
別廣等世界差別皆善分別之。


智身


經云是菩薩善知智身善思量相善知實觀相果
行所攝相世間出世間差別相三乘差別共不共
相乘不乘相學無學相論云聞思修差別果行智
世間出世間差別皆如實知。


法身


經云是菩薩知法身平等相知不壞相知轉時假
名差別相眾生非眾生相法差別相知佛法僧法
差別相論云知法身平等相者無量法門平等一
法身故如聞取故隨所化眾生根性相應時說差
[002-0474a]
別故有根無相差別相故知一相差別皆悉應知。


虗空身


經云知虗空身無量相周徧相無形相不異相無
邊相知顯色身別異相論云知虗空相者知無盡
相徧相不可見相無障礙相無為相能通受色相
因色分別皆悉能知此四身者人或迷之往往臆
說今節經論以示之其餘六身稍似可識故置而
不節。


因緣三有


攝大乘談七種生死一分段謂三界果報二流來
謂迷真之初三反出謂背妄之始四方便謂入滅
二乘五因緣謂初地巳上六後有謂第十地七無
後謂金剛心耳。


既三諦常破於三常


識處定謂識相續不斷為常此乃見思常塵沙常
無明常三諦破者玄文云非三無為常化用常常
樂常。


即最後文是


彼文五嬰兒最後者是圓嬰兒也。


疏釋意同


疏云徧行嬰兒文為五一大字嬰兒二無智嬰兒
三不作嬰兒四黃葉嬰兒以此五嬰兒對釋今文
藏通等五。


又嬰兒者厭生死苦等
[002-0474b]


欣厭嬰兒經中有廣略二釋初略釋者知生死過
是識苦集見涅槃樂是識道滅次廣釋者有斷不
斷此約集諦正使有斷習氣不斷習氣有真不真
此約苦諦生死中無涅槃則不真離生死有涅槃
此則有真有修不修此約道諦四倒惑等是不修
四念處等是修有得不得此約滅諦利使鈍使名
不得見道修道名寫得巳上斷真修得並是經文
章安節釋耳。


後文無譬


玄中所引經文前文有譬後文無譬其文如何能
說大字不見晝夜不造作大小事楊樹黃葉此四
是有譬也又云非道為道以能生道微因緣故即
同二乘嬰兒此是無譬又經中譬後復云若有眾
生厭生死時如來則為說於二乘此又是經中後
文無譬也。


【玄】非道為道


經云若有眾生於非道中作真道想如來亦說非
道為道非道之中實無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緣故
說非道為道疏釋金譬妄淨木牛譬妄樂非道譬
妄常木男女譬妄我。


【玄】不能起住來去語言如經


經云如來亦爾不能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
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
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巳到大般涅槃不能語
[002-0474c]
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疏釋
云不起譬常不起邊中諸法之相不住譬淨不著
生死涅槃不來譬我不從淺至深動搖彼此不語
譬樂寂滅涅槃不可言說。


彼文具釋三障


經云煩惱障者貪欲愚癡瞋恚等業障者五無間
罪重惡之病報障者地獄畜生餓鬼誹謗正法及
一闡提如是三障名為大病。


巳上是象


從凡野二四牙巳下是象若大小等乃牛耳經云
如十小牛不如一大牛十大牛不如一青牛等。


鉢揵提


此云堅固。


那羅延


此云金剛亦云鈎鏁力士。


聖兒行同


聖應作嬰。


【玄】寒風索衣


甞一日洌寒爆竹如來索三衣覆體大論九惱。


興起行經七惱


具如箋難中備引。


戒聖行文末證初不動地


十一云菩薩修治如是清淨戒時即得住於初不
動地云何名為不動是不動地中不為色聲香味
[002-0475a]
所動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不退聲聞辟支佛地乃
至云不為四魔所動。


定聖行文末證堪忍地


十一云菩薩觀身有三十六物四大虗假作是觀
巳得四念處得念處巳則得住於堪忍地中菩薩
住於地中則能堪忍貪欲恚癡寒熱飢渴蚊䖟蚤
虱乃至罵詈楚撻一切苦惱。


慧聖行文末證無所畏地


十三云菩薩得是行巳則得住於無所畏地菩薩
住是地則不復畏貪恚愚癡生老病死亦復不畏
三惡道苦乃至亦復不畏受二十五有生菩薩住
是地中不復畏墮如是惡中亦復不畏沙門婆羅
門等。


慈悲喜文末一子地


經云菩薩修慈悲喜巳得住極愛一子之地譬如
父母見守安穩心大歡喜菩薩亦爾視諸眾生同
於一子見修善者生大歡喜又如父母見子遇患
心生苦惱菩薩亦爾見眾生為煩惱病之所纏切
心生愁惱憂念如子身諸毛孔血皆流出。


捨文末證空平等地


經云菩薩修捨心時得住空平等地空平等者不
見父母兄弟怨等云何名空所謂內空真諦空外空
俗諦空內外空二俱空有為空生死無為空涅槃無始空三諦
相即不見無始性空三諦體性第一義空真中體即空空一切空大空

[002-0475b]
三諦相即菩薩得如是空門則得住於空平等地也。


前三是事


疏云今亦一往別圓兩判別判者即理而事慈悲
喜與愛相扶故制一果捨心扶空故獨一果若圓
判者上明一慈即悲喜捨慈即徧攝一切諸法無
法不收果豈隔別特是文略亦是互現耳。


未若初地與無畏同結


即指玄文登地時不為二邊所動乃至云俱得自
在名無畏地之文也。


狙公


司馬彪云典狙官。


【玄】大品云從初發心行生修


大論八十三卷中解釋籤引經云色是寂滅故色
是虗誑故色不實故此乃是經中釋行之一義也
若生修者經云云何生般若波羅蜜如虗空故應
生云何修般若波羅蜜諸法破壞故應修巳上並是經文


論釋云色是寂滅者佛答五眾是一切世間心所
行結縛處涅槃是寂滅相菩薩以般若利智慧力
能破五眾通達令空即是涅槃寂滅相出住六情
中還念寂滅相知世間諸法皆是虗誑不實是名
行般若無定相不可得說言語道斷如虗空故言
生又虗空中無有法生虗空亦不能有所生故名
生菩薩得般若巳入深禪定觀諸禪定及禪定緣
皆破壞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捨一切法不著相故
[002-0475c]
是名修又云一彈頃六十念念念生滅云何一心
常念薩婆若不令餘念得入答心有二種一者念
念生滅心二者相續次第生總名一心是時不令
貪恚等心久住以能障般若故念少則不能為害
此為初心菩薩故說大菩薩則行餘善法皆與般
若和合餘心不可入等籤引釋云行在乾慧地等
是論中引古人釋耳今具引論文使學者識行生
修之相。


說極惡


涅槃病行中現極惡身如聾如瘂說極惡法如狂
如癡籤又云嬰兒行後無病行自古諸師指前第
十現病品為病行品撿此品中不見極惡等言。


【玄】木牛楊葉


疏云楊樹喻妄常黃葉喻妄淨木牛木馬喻妄樂
木男木女喻妄我。


應釋出所以


文句記云三番皆自行初以雙非為入雙照為出
次番出入相對本相即故出入之名亦更互得此
兩番約三諦說次無量去約二諦說。


【玄】慈七善


只是十真之理善耳慈心能與修七真者之樂故
也。


三摩䟦提


或云三摩提此翻正心行處。
[002-0476a]


得法華意初後俱頓


成圓五行也初以圓心修聖行等自行化他一切
皆頓終不一向尚理尚事故云於涅槃不用此次
第意耳。


行宗智用


若智前行後文義俱便前文云智是三德之解行
是三德之觀又云智是般若行是解脫又云智即
名字行即觀行相似等若據此文須云智宗行用
若欲曲銷亦有義也但不與常途三德及前文相
符學者自詳。


以祭四海


禮記十四祭法曰燔音煩柴於泰壇祭天也瘞於滯反
埋於泰折之設反祭地也用騂私官反犢埋少牢於泰
昭祭時也相如羊反巨依反於炊壇祭寒暑也又祭
日月星等尚書云望于山川徧于群神注云九州
大川五岳四瀆之屬一一望祭之羣神謂丘陵墳
衍古之聖賢皆祭也。


神寶自應


寶有七謂輪象馬珠女并藏臣兵臣。


【玄】髮


備音。


愛見皆屬於見


八十八使中十使下五利五鈍鈍者屬愛三界合
論有五十二使屬思此見惑上之思耳。
[002-0476b]


【玄】定邪聚


謂邪定聚。


應不至堋


音朋射埒也即垛。


七戒


身三口四。


【玄】性念處


毗曇中有人釋云觀無生淺名為相深觀無生見
細法皆生死苦諦名性念處有人專用慧數緣無
生空理破邪因緣無因緣顛倒執性一切智外道
也。


共念處


以禪定助道正助合修亦名事理共觀經云亦當
念空法修心觀不淨毗曇云觀生空名為空法修
心不淨從不壞內外色以不淨心觀之名初背捨
又以不淨心觀外色乃至超越三昧以禪定破身
淨受樂心常法我之顛倒以事助道名共念處。


緣念處


緣佛三藏十二部經文言及一切世間名字又大
論釋四境云一切色法名身十入及一入少分是
色色屬身六入為受六識為心想行名法通一切
境界皆名緣念處有人言十二因緣境慈悲皆名
緣念處等。


皆屬於見
[002-0476c]


十使下五利見五鈍愛雖八十八使中有五十思
並屬於見非九地障事思也。


四觀通觀四境


謂觀身不淨受心法皆不淨皆苦皆無常皆無我
等。


境別觀總境總觀別


若此圓照之境別觀總應云一一觀總觀四境境
總觀別應云一一境四觀觀之更詳。


二三類知


二者二二合觀有十二謂身受合身心合身法合
又受身合受心合受法合又法心合法受合法身
合又心法合心受合心身合三者三三合觀有八
謂身受心合身受法合受身心合受身法合心身
受合心受法合法身受合法受心合。


【玄】三結


謂身見戒取疑身見生六十二見戒取則生一切
苦行疑則於過去一切處生猶預。


掉慢無明色染無色染


俱舍頌曰色無色二貪掉舉慢無明釋云一色貪
二無色貪三上二界掉舉四二界慢五二界無明
由此五種能令有情不起上界名順上結分以貪
過重故兩界別論掉舉說高舉也是貪家等流果。


由二不超欲由三復三復還下


疏釋云由貪嗔二不超欲界設有能上至有頂由
[002-0477a]
身見等三還生欲界故說貪嗔如守獄卒身見等
三如防羅人故名順下分有餘師說下謂有情界
生也及取下界謂欲界也問預流果云何說斷三
結答頌曰攝根門故三言攝門者謂身見即苦門
戒禁取即苦道二門疑通四門謂四諦也攝根者
邊見依身見轉取身依戒禁取轉邪見依疑轉。


【玄】一種子


斷欲惑第七品至第八品名阿含向超斷至第八
品名一種子九品盡名果。


四雙八輩


論謂四向四果。


乏道


十大經釋云沙門名乏那名道如是道者斷一切
乏修一切道以是義故名八正道為沙門那從是
道中獲得果故名沙門果。


利鈍菩薩所見不同


利根受接者見佛常住鈍及二乘見佛滅度分舍
利等。


【玄】須陀洹若智若斷皆是菩薩無生法忍


止觀第六問云三乘智斷既齊何故二乘名智斷
菩薩名法忍答忍因智果故十五心名忍十六心
名智又二乘取證宜智斷為名菩薩一分思盡一
分自在生故品品死品品生能忍生死勞苦不入
涅槃名忍耳。
[002-0477b]


當知如佛地


智論云菩薩坐七寶菩提樹下入第十地名為法
雲十方諸佛唱言某方某國某甲菩薩坐道場成
佛是名十地當知如佛。


此中問意與止觀稍似有殊


止觀問云三乘共斷其義巳顯用何為據更獨開
菩薩地答大論三處判焦炷三處菩薩斷惑乾慧
是伏惑尚得為初焰今取八人真諦為初焰有何
不可輔行六云大論七十五燈炷品云十地有二
一菩薩初地為初焰二聲聞見地為初𦦨若獨菩
薩地即歡喜地為初焰論文既以菩薩初地而為
初𦦨故今取之以為況釋於共伏道尚得以為菩
薩初𦦨今但退取共斷位者為獨菩薩初𦦨有何
不可故知此文別判通教菩薩位也。


焦炷


大品有燈炷品論釋燈喻菩薩道炷喻無明等煩
惱炎如初地相應智慧乃至云金剛三昧相應智
慧焦無明等煩惱炷。


【玄】五行十功德


十功德文在高貴德王菩薩品中涉經文五卷解
釋甚廣今錄示十德之名云。
○一者有五一不聞
者聞二聞巳能為利益三能斷疑惑心四慧心正
直無曲五能知如來密藏。
○二者修大涅槃昔不
得而今得昔不見而今見昔不聞而今聞昔不知
[002-0477c]
而今知。
○三者捨慈得慈得無緣慈。
○四者根深
難拔自身生決定想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修淨佛
土滅除諸有斷除業緣修清淨身了知諸緣離諸
怨敵斷除二邊是名十事第四者唯修九事不修
淨土。
○五者諸根完具不生邊地諸天愛念常為
天魔沙門剎利等守護得宿命智。
○六者得金剛
三昧悉能破壞一切諸法。
○七者有四法為涅槃
近因謂親善友專心聽法繫念思惟如法修行。

八者斷除五事所謂五陰成就六事所謂六念心
善解脫慧善解脫。
○九者初發五事謂信及直心
并戒親近善友洎多聞。
○十者修習三十七道品
入大涅槃常樂我淨為諸眾生分別演說大涅槃
經顯示佛性等輔行云五行文末雖再釋初地功
德之相以十功德對於十地文相宛然。


六住


地持云從初發心住至十地束為六住一性種住
二解行住三淨心住四行道跡住五決定住六究
竟住解行住是初地方便淨心住是入初地乃至
究竟住是第十地止觀釋種性住云若人無有種
性雖生善道數退數進不得在菩薩六人數中若
種性處成就無有退失數數增進得是一人也淨
心入初地者得出世間心離凡夫我障故行道跡
住從二地至七地住修道也決定住者八地九地
報行不退也究竟住十地者學行窮滿。
[002-0478a]


【玄】地持九種戒定慧


只是六度皆九中義也九戒者謂一自性戒二一
切戒三難戒四一切門戒五善人戒六一切行戒
七除惱戒八此世他世戒九清淨戒九定者一自
性禪二一切禪三難禪四一切門禪五善人禪六
一切行禪七除惱禪八此世他世禪九清淨禪九
慧者名亦同耳。


與大論中因中總別果上總別


論釋四智云或言因中權實故言道慧道種慧入
空為實慧入假為權慧或言果上權實故言一切
智一切種智直緣中道名多一切智雙照二諦名
一切種智或言因中總別果上總別直言道慧一
切智名總各加種者故名別也。


玄籤備撿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