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95 般若心經註解-清-孚佑帝君 (master)



No. 576-A


觀音大士降筆法語


南海老衲。致語善信。吾會有願。普度世人。因有心經。
流傳甚久。口誦者既多茫昧。強解者流入野狐。將吾
一片人天胥度之心。而為果報小乘之義。深可憫惻
蒙道 祖呂師逐字解。痛掃支離。歸於明顯。吾道心
燈。賴以不滅。善哉善哉。世人若能信心奉持。身有光
明。吉神擁護。不墮輪迴。不落苦趣。萬千罪蘖。一概消
除。幸速付梓。普成善果。


大悲呪偈



白蓮馥郁。紫竹青葱。七情破蔽慧癡蒙。五蘊悟真空
四果融通。海日擁
  慈容。


此偈。係於道光辛丑年。七月二十九日。蒙
大士降筆曰。老衲特示此大悲呪偈。可莊嚴於大
悲呪。多心經之首。凡善信誠誦此偈者。大有感應。
可廣傳諷。功德收皈等論。茲特敬錄補刊。普望善
信。虔誠補誦。廣布流通。福德無量。
[001-0990c] No. 576
多心經
孚佑帝君 註解
金邑培真道人 校正重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註】般若。智慧也。波羅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經徑也。
言此經。乃定心之徑路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音志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
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
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
界。乃至無意識音式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
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
故菩提薩埵。音孕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音卦礙。無
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
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
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成。故說般若波羅蜜
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
提薩婆訶」


【【註】觀自在者。變化從心。達觀自得也。菩。覺也。薩。情
[001-0991a]
也。義理先具。能覺一切有情之義。蘊藏也。色受想
行識。謂之五蘊。全經重此一句。度一切苦厄。兼自
度度他而言。舍利子人名。因色而有受。因受而有
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則識於心而不忘。五者
相因。諸法空相者。謂真性。有而非有。無而非無。是
諸法之空相也。真性累劫不毀。故不生不滅。真性
本來無染。故不垢不淨。真性不著一物。故不增不
減。眼耳鼻舌身意。謂之六根。色聲香味觸法。謂之
六塵。一切諸法皆緣意起。故法屬意。或謂法與發
同。即發動也。亦通目之所見為眼界。心之所之。為
意識界。無無明者。無昏昧之處也。無老死者。常存
不壞也。苦。煩惱也。集。積也。猶云積萬過于愆於一
身也。二者謂之苦果苦因。滅。涅槃也。道。路也。猶云
修行得路也。二者謂之樂果樂因。梵語。菩提薩埵。
華言菩薩。涅不生。槃不死。阿。無也。耨多羅。上也。三。
正也。藐。等也。三菩提。正覺也。揭諦揭諦。揭妙諦以
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僧。眾也。薩婆訶。疾速
也。謂疾速成就一切眾生也。


【講】阿難說。吾教有觀自在菩薩者。功行最深。具大
智慧。造到彼岸之時。照見自巳之五蘊。與眾生之
五蘊。皆屬空虗。於巳則修無上菩提。於人則多方
接引。俾一切苦惱之厄。盡歸解脫。弟子舍利子。正
是欲離苦厄者。菩薩呼其名而告之曰。舍利子。爾
知世間有形者。為色。無形者。為空。不知色乃夢幻
[001-0991b]
泡影。不異夫空也。空乃一真顯露。不異夫色也。色
不即是空。空不即是色乎。夫因色而有受。因受而
有想。因想而有行。行之不得。則識於心而不忘。此
五者相因而見者也。今色即是空。則受想行識。亦
復如是矣。由是真性常清常淨。毫無法相可名。不誠
為諸法中之空相乎。言乎其妙。則常存不蔽。不生
不滅也。湛然清虗。不垢不淨也。自然恰好。不增不
減也。是故真空之中。既無色受想行識。則六根俱
淨無眼耳鼻舌身意也。六塵不擾。無色聲香味觸
法也。六根之累。以眼為先。今眼界既空。則萬緣悉
泯。而意識胥忘。將見由定而靜。由靜而慧。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也。由久而固。由固而貞。無老死。亦無
老死盡也。煩惱之苦果。作業之苦因。涅槃之樂果。
修持之樂因。一時俱盡。則真空中。本無智慧可名。
即到彼岸。亦屬虗假。而又何所得哉。然無智無得。
從乎既得菩提以後而言也。若未得之先。豈可無
法哉。所以菩提薩埵。以般若波羅蜜多。為修行之
法。守其六根。絕其六塵。故心無牽罣滯礙。遠離夫
神魂之顛倒。夢寐之妄想。至於不生不死而後巳。
不但菩薩為然也。即三世諸佛。欲得無上菩提。亦
無有不依般若波羅蜜多者。是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變化不測之密語。是神光普照之密語。是至極
無如之密語。是獨絕無倫之密語。阿難所云。能除
一切苦。斯言誠真實而不虗。更有密呪。汝時時誦
[001-0991c]
之。可以生智慧。可以到彼岸矣。呪曰。揭諦揭諦。揭
出妙諦以度人也。重言之。自度度他也。波羅揭諦。
欲到彼岸。必須賴此妙諦也。僧。眾也。薩婆訶。疾速
也。謂疾速成就一切眾生也。總之密呪。雖修行之
徑路。而徑路。不外於此心。人能空其五蘊。則主翁
常定。而客感自清。豈有不得無上菩提者哉。


梅按心經。分六段讀則明顯。自觀自在菩薩。至度
一切苦厄。為一段。舍利子。至無智亦無得。為一段。
以無所得。至究竟涅槃。為一段。三世諸佛。至故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段。故知般若波羅蜜
多。至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為一段。即說呪曰。至
菩提薩婆訶。為一段。經文本一氣呵成。分此六段
者。猶流水面上見微波。而初讀易於領會也。末段。
即字下宜著一又字解之。本經重在一多字。不多
不能成功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001-0992a]

No. 576-B




金剛經大旨總是欲人守六根。絕六塵。而六根六塵
之不淨者。以五蘊未空也。觀自在菩薩。特為拈出。示
後學以會歸之路。文僅二百六十八字。而言簡意該。
可包金剛經三十二分之全。讀金剛經而不讀心經。
是涉博而不知反約也。烏乎可。


純陽子敬䟦

No. 576-C


附呂祖師降三十二次偈


第一章



「 得手工夫切莫疑
 疑心若起便途迷
 行行直上山頭去
 柳媚華明遇自奇」



第二章



「 作善如登百尺竿
 下來容易上來難
 直須勤力行功過
 人獸幾希要細參」



第三章



「 迅速光陰不可留
 年年只見水東流
 不信試把青菱照
 昔日朱顏今白頭」



第四章


[001-0992b]


「 萬轉身如不繫舟
 風翻浪湧便難收
 臨流執定篙和舵
 一路輕帆到岸頭」



第五章



「 萬法皆空莫浪求
 如來只在此心頭
 清枷愛鎻都拋却
 無取無拘得自由」



第六章



「 天堂快樂幾多般
 愛苦諸魂出獄難
 苦樂由來爭一念
 青蓮原植沸湯間」



第七章



「 恩愛牽纏解不開
 一朝身去不相借
 於今撒手無沾滯
 直上靈山白玉臺」



第八章



「 富貴由來水上漚
 何須騎鶴上揚州
 蓮池有箇收心法
 靜裏時吟七筆勾」



第九章



「 華落華開又一年
 人生幾見月常圓
 打開名利無栓鎻
 烈火騰騰好種蓮」



第十章



「 心境從來要廓清
 休教煩惱日相侵
 靈山無限逍遙處
 功德池邊洗六塵」



第十一章



「 休教六賊日相攻
 色色形形總是空
 悟得本來無一物
 靈臺只在此心中」



第十二章


[001-0992c]


「 心外求經路便差
 水中月影鏡中花
 真空妙義君知否
 七寶莊嚴總欠佳」



第十三章



「 風旛動處總非真
 自在如如只此心
 解得拈華微笑意
 本來何地著纖塵」



第十四章



「 流光迅速莫蹉跎
 名利牽纏以網羅
 撒手懸崖無別法
 白蓮臺畔禮彌陀」



第十五章



「 經營世故日忙忙
 錯認迷途是故鄉
 識得本來真面目
 此身原是臭皮囊」



第十六章



「 元宵燈後便無燈
 萬古常門只此心
 朗照諸天終不滅
 一龕佛火月三更」



第十七章



「 見美如無在一心
 莫將勾引怨摩登
 防閑女色如防賊
 外寇何能奪主人」



第十八章



「 望鄉臺畔尚思家
 月慘風悽冥路斜
 縱有紙錢無處使
 都緣一點念頭差」



第十九章



「 森羅殿上鬼多般
 百沸油鐺萬刃山
 識得如來真實義
 無邊解脫一時閒」



第二十章


[001-0993a]


「 陷溺沉迷巳有年
 愛河瀼瀼浪淊天
 持經自可登高岸
 何用中流更見船」



第二十一章



「 塵緣斷後自消融
 清淨方知色是空
 佛即心兮心即佛
 青山只在白雲中」



第二十二章



「 聞說西方種異蓮
 花開十丈藕如船
 靈臺自有祗園樹
 本地風光即佛天」



第二十三章



「 嬌女原是粉骷髏
 暮樂朝歡總不愁
 一旦無常歸冥路
 夜臺難逞舊風流」



第二十四章



「 聚寶為山未足奇
 不如持經得菩提
 金經明示成真路
 何事亡羊泣道岐」



第二十五章



「 諸佛菩薩只此心
 何須泥塑與裝金
 世間點燭燒香者
 笑倒慈悲觀世音」



第二十六章



「 了悟猶如夜得燈
 無窻暗室忽開明
 此身不向經中度
 更向何方度此身」



第二十七章



「 去惡猶如治亂絲
 寧心自有得開時
 若教錯用些兒力
 萬劫牽纏莫了期」



第二十八章


[001-0993b]


「 日夜無期只認真
 略差些子便相爭
 誰知一赴泉臺路
 悔把恩仇抵死分」



第二十九章



「 鐵面閻羅不狥情
 剉燒舂磨實難禁
 試從業鏡臺邊看
 地獄何曾見好人」



第三十章



「 陷入汙泥久不回
 西江難洗垢形骸
 一朝得證菩提願
 鐵樹奇花處處開」



第三十一章



「 北邙山下列墳塋
 荒草迷離怪鳥鳴
 長臥泉臺人不醒
 桃殘李謝過清明」



第三十二章



「 佛說波羅蜜妙經
 前無千古後無令
 註成人鬼齊超度
 功德如天莫比倫」



節錄



呂祖師三品經釋教原委一段。以闡是經真法寶效。
釋教清微肇於浩劫。觀空以空。虗無寂滅。昔有至人。
名曰燃燈。立於中古。轉大法輪。教化度脫。無量眾生。
佛傳始盛。次有佛出。號釋迦文。自種民天。降神贍部。
是時周昭。月寅之歲。西印度國。有迦維衛。其國王者。
名曰淨梵。四月八日。太子斯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001-0993c]
以夙願故。舍國修道。雪山六載。精思苦行。鵲巢於頂。
藤穿膝脛。臘月八日。覩明星出。豁然起悟。具六通識。
負龍象力。開來繼往。闡教西域。初於鹿苑。繼祗陀林。
黃金佈地。佛教崇興。四十九年。應化不一。是時比邱。
暨比邱尼。并優婆塞。與優婆夷。凡數千人。俱同聽法。
無不得度。有舍利佛。智慧第一。佛嘗因之。宣說法要。
有大弟子。名大迦葉。得佛心印。傳佛正宗。佛親授記。
是為初祖。又有弟子。名阿難陀。多聞第一。於佛滅後
傳佛教典。流怖人間。今之佛藏。皆所宣傳。延及達摩。
以大神通。一夕收攝。三十六處。邪魔外道。設洪誓願。
自西印度。歷恒沙河。至南贍部。說法演教。宗門大展。
授祕密旨。從超悟得。明心見性。佛法無多。一切掃除。
片言隻字。參悟本來。凡諸聰明。聞見知識。杜絀不事。
渾渾默默。傾傾宗旨。悟諦因緣。無無所無。空無所空。
內觀此心。如虗空際。如千江月。如鏡如泡。如華中香。
如是空空。以無無空。故無所執。一字之妙。通達無礙。
前無無前。後無無後。匪由聞見。玄覽超忽。任諸見聞。
頹然自喪。以因緣故。得無因緣。禪宗乃熾。又有歷代。
諸大法師。通經律論。取大法藏。闡譯文字。搜剔妙蘊。
傳諸三千大千一切閻浮提界。廣為眾生。說無量因。
解諸煩惱熱化清涼境。拔諸苦惱。離火宅厄。濟諸幽
魂。脫地獄趣。化諸六道。獲天人樂。利賴無窮。象教以
昌。流傳既久。厥旨無聞。凡彼緇流。罔得真傳。東西剽
竊。言語為宗。機鋒相對。口舌爭雄。所謂禪者。闡演密
[001-0994a]
典。認本來面。無用浮飾。若究厥弊。貽害後人。迷失真
宗。累主人翁。出居故舍。入無何有。渺茫漂泊。隨野狐
禪。迷罔狂悖。呵佛罵祖。儼大知識。抑又甚者。謬妄罔
悟。以譌傳譌。譌以譌承。我佛如來。法法何法。為究本
根。故空諸法。文字不立。非去文字。恐後學流。求文字
中。昧失本根。故去文字。豈知文字。正難盡去。去文字
者。會何沿流。但執文字。作文字觀。佛從文字。究佛經
旨。離失真宗。是文字障。斯害道矣。更可仁者。罔知是
經。是佛心印。傳流人問。為彼為生。廣為說法。俾有解
悟。即彼下等。愚暗不明。資經懺悔。原令此輩。生恭敬
心。朝夕諷誦。久或生明。了生死念。力諸善行。脫輪迴
趣。或悟耨數。超諸上乘。非第口誦。無悔悟心。便可宥
罪。即假口誦。亦獲利益。是彼誦時。生大歡喜。高吟朗
咏。令諸幽明。一切眾生。邪魔異類。幽魂餘孽。得聞是
經。普沾勝利。咸蒙濟度。非說是經但假口誦。無持受
心。無恭敬心。無誠信心。無踊躍心。無均利心。無無私
心。乃為誦經。乃獲功德。自流日下。日下日壞。一切佛
典。指為衣食。誦經之家。以虗文求。誦經之人。以虗文
應。一切眾生。以虗文故。故輕是經。而諸佛法。罔有存
者。要知是經。具大解脫。如廣陵散。化諸煩燥。如摩尼
珠。化諸煩惱。如般若船。度諸溺者。如波羅蜜。生諸津
液。如漆室燈。燭諸幽暗。具此種種。無量利益。但作文
字。草草有過。便如糟相曾無所賴。以故禪宗。知此等
故。掃除一切。冥心內觀。空內外相。寂坐玄默。領一參
[001-0994b]
頭。究極旨趣。有掃於空。空無所空。以無空故。乃明斯
旨。若住暗室。張一焰炬。無物不見。無不明朗。罔所障
礙。無障礙故。付子說也。與天完足。與天地俱。不為物
囿。不有於物。斯之為梵。梵香烟於。幽明交濟。斯之為
禪。禪理淵微。天人悉究。究厥旨者。佛菩提種。如是如
是。西來大意。作如是觀。佛法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