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76 般若心經一貫疏-明-益證 (master)



No. 557-A


心經一貫疏序


咄哉心兮成佛之種子造業之根株打開兮萬象森
羅把定兮一塵不立勞我
釋迦老子指東話西說了四十九年却未嘗言著一
字無聲無臭非色非空達磨問著不識直得面壁如
愚歷代祖師頭出頭沒說真說妄究竟龍頭蛇尾疑
殺若許豪傑埋却多少英靈驀地撞著依舊眼橫鼻
直當時般若會上被那黃面老漢話作七華八裂說
什麼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截不斷的葛藤却有
六百卷傍出個不平之人喚作觀自在向鶖子道了
幾個無字且喜掃踪滅跡傳至中華故有心經遺世

太祖高皇帝御製序等茲因存空法主問著不免打
個之遶為公科出註出名曰心經一貫疏更勞存公
點綴倭文為之剞劂散乎斯邦以誨初學倘明眼者
覷著不妨一咲咦切不可放過始得故序。

正保戊子之秋書於長崎興福左寮客寓


明南都勅建寶華山護國聖化隆昌寺末法
比丘益證自新謹識
[001-0881c]

No. 557-B


心經一貫疏科義


天台智者大師未釋經之初首判五重玄義者以
其易曉旨趣故也復以科而科其文以其易知分
際也余遊講肆時目其諸經科疏唯此經義周而
文簡雖註釋者頗多而科之者無幾故學者不免
泥於尋墨蔓然而失其一貫焉今不揣管見斆古
而科之俾初學者因科而得義得義而忘言忘言
則體真體真則融物融物則一貫豈非依文字而
起觀照緣觀照而證實相三種般若備矣哉雖然
此尤被其中下若其上根睿智者猛然生信向未
展卷之先橫金剛王寶劍脚跟下一揮百雜碎便
乃昂然而去豈非快哉說甚麼文字觀照實相色
空乃至三科七大菩提涅槃此乃真持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之人也其或未然姑且依科尋經自有
忘言之日在或曰世尊應機說教初非有意而成
章段今乃剛編支離豈非拘律乎曰是何言耶佛
為法王於法自在不然而然自有意義融通焉故
茲剎說熾然說三世諸佛一時說言辭句義無不
脗符此豈有意而契哉又如我土漢魏以來世智
之人雖閭閻巷陌風景歌謠出乎不意皆中黃鍾
大呂之音亦有起承轉合之四法世智尚然矧佛
[001-0882a]
智乎問此經佛說耶菩薩說耶曰按施護譯本世
尊在靈鷲山中入甚深光明定說三摩提鶖子請
問觀自在菩薩說也即如法華會上大通智勝佛
說法而十六王子覆講之義故知此經是大品之
要即佛說也大品雖六百之廣無非說個蘊處界
入此經該而綜之無不備矣此經以單法為名無
人喻故真空實相為體空一切法故照見為宗因
照而見有因果故度苦為用能除一切苦故大乘
般若為教相般若同時味故其餘玄談廣載諸疏
今繁不述。


△此經大科分為三段初立義分二解釋分三密
結分立義分二初釋題次釋文初釋題。
[001-0882b] No. 557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貫疏
唐三藏法師 玄奘奉 詔譯
明楚護國寺比丘 益證 一貫疏


【舊說般若者智慧也波羅蜜者到彼岸也亦云度
彼岸義含幽遠置而不翻謂生死此岸也涅槃彼
岸也煩惱中流也假以智慧為楫而度之是謂智
慧度彼岸按諸經論註疏有數十翻解釋般若之
義無非聖人攝化假立名言也故曰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若膠乎度義而釋者且生死即涅槃
煩惱即菩提智慧即無明無明即解脫又作麼生
說度是故今按本經而推之即是深行觀行用力
之名也蓋大乘用力之際離意識心絕凡聖解不
落念慮非假思惟故無可名而名之強名謂之般
若也波羅蜜多者即覺悟之號也覺悟即到彼岸
欲達覺悟之理要在單提空印直趣直入忽然踢
脫五蘊牢關拂散色空幻翳直得虗空粉碎大地
平沉兩眼打開不見奚真奚妄孰聖孰凡固無生
滅可得無垢淨可分無四諦可修無無明可盡無
[001-0882c]
智得可得得涅槃之證斯時也佛亦不知名字而
何強名喚作波羅蜜多到這田地喚般若作無明
也得喚波羅蜜作生死也得喚生死作涅槃也得
喚此岸作彼岸也得無適無莫隨處安名故曰佛
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
蜜也心者即般若之本稱般若即心之異號有解
此經是大品之心非也本經未言故此經至我中
華凡五譯名各稍異其義無殊有本名般若波羅
蜜多大明神呪經有本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佛
母經總言大智慧心也今從奘師所譯故名般若
波羅蜜多心經經者徑也行必由徑故又常也般
若非斷滅故又歷也故曰也須從這裡過始得又
曰此經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又仁王賢哲所說謂
之經經緯天下五常故佛菩薩所說謂之經經緯
至道真常故一貫者如線貫華故佛說法語如空
華之亂墜所詮旨趣似貫而貫之故首尼跌宕靡
不周遮今慮睹華而失貫故以科綸而引之庶使
緣科而獲旨也疏者搜也通也搜其隱微之奧旨
通乎曲渠之町畦俾得水無留滯焉故名一貫疏。


△次釋文四初舉能行之人二序所行法時三明
因宗顯體四顯依法力用此四科大科科為立義
分者立其一經之義旨也自觀自在菩薩至度一
切苦厄句一卷心經備矣向下重釋前文故科為
解釋分問餘經皆有序正流通之說此經無者何
[001-0883a]
耶曰譯人從簡故也大品般若云爾時世尊在靈
鷲山中入甚深光明定宣說三摩提竟舍利子白
觀自在言若有人欲修學甚深般若法門者當云
何修學此乃序也今經乃觀自在菩薩告而答之
正宗也餘有流通具在大品詳焉。
初舉能行之人。】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者有二說一化主以自而言二指他言若
自若他無非行人也猶言舍利子若有人欲修般
若之法門但看那觀自在之人他不以境觀不以
智觀以觀觀者故得自在所謂將聞持佛佛何不
自聞聞此以入流忘所之觀至於生滅既滅寂滅
現前有大自在故得名焉菩薩者梵語菩提薩埵
華言道心眾生又云覺有情故凡有發六度萬行
之道心覺念有情者均以此名而稱之。
△二序所
行法時。】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謂能行之智深般若是所行之法此法深固幽
遠非初心淺智彷弗而入之故曰行深時者非時
侯之時所謂正恁麼時之時也般若波羅見前註。


△三明因宗顯體。】


「照見五蘊皆空。」


【因照而見是謂因果為宗破蘊顯空而得實相之
體故科為因宗顯體照見者以微密之觀照破五
蘊之銀山得見真如之性也夫蘊也者梵語塞徤
[001-0883b]
陀唐言陰謂色等五種陰覆真空故不得而洞徹
焉以其智眼矒昧故將菩提為煩惱以涅槃作死
生黯然而莫求解脫焉今乃憤決然之智高提般
若之空印印破五蘊之華覺悟真常之實性則若
蘊若性本如來藏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
了無所得況五蘊乎故曰皆空。
△四顯依法力用。】


「度一切苦厄。」


【度者渡也一切苦厄者眾生處於五濁惡世依乎
瓦礫荊棘之報土入乎四大革囊之報軀逐乎憎
愛坑坎之識心故耳身心動作無非苦厄耳舊說
八苦可知也此苦皆緣五蘊區宇而覆之起貪嗔
山積癡愛海所以隔絕大道焉今依般若之空智
披露當陽之性天踢倒貪嗔山塞却癡愛海一道
坦然無罣無礙何苦之有哉斯乃般若之力用得
度究竟於涅槃故科為依法力用也立義分竟。


△二解釋分三初釋五蘊皆空二辯釋空字以示
真空三釋度一切苦厄初釋五蘊皆空二初召名
二告釋。
初召名。】


「舍利子。」


【舍利子者佛之大智第一之弟子也母名舍利故
曰舍利之子亦名身子又名鶖子其義可知此經
貴乎智破五蘊故耳當機欲釋前文召名而告之。


△二告釋二初釋色蘊即空二合四蘊不異初釋
色蘊即空二初比量二覿體釋。
初比量釋。】
[001-0883c]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何以知其解釋耶蓋前文秪說個照見五蘊皆空
然觀照之功密而難曉故落第二門頭重加解釋
俾依文字而悟入焉猶曰舍利子我說五蘊皆空
者何且將色之一字誨汝知之餘則可知也蓋此
四大之身元是真空之中妄生之勞相猶如目視
空華證勞而有空起空滅故曰色不異空色既依
空而起當知空是色之體性既色其色則空亦不
空故曰空不異色也此乃色空比量而釋故曰不
異無空不體色無色不顯空空色相推方便對待
而釋也。
△二覿體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乃覿體指出也猶曰舍利子我說色空不異者
蓋是比類而言汝勿惑其析色入空之義待其色
滅顯空以落小乘之見其實體即色即空即空即
色也何則且汝觀此四大之軀雖有百骸四支無
非色也即此色身手舞足蹈出作入息就裏而推
之求個影跡不可得況色質乎豈非色即是空耶
復觀此空性之理視而弗見聽而無聞體物而不
可遺既體其物矣則百骸四支手舞足蹈出作入
息無非色質而轉動於中求個空性了不可得又
豈非空即是色乎身色如是餘色皆然是故佛說
五蘊六入乃至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皆是如來藏
中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汝以色空相傾
[001-0884a]
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觀
相元妄無可指陳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
先非水火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二合四蘊
不異。】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當云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而
不言者從略也此四者蓋緣妄認四大之身六塵
緣影之心故耳領納前境則有受造作思惟故有
想想念奔流如波相續謂之行含藏種子隨業死
生謂之識此皆依色身妄執為有色既即空四蘊
奚立故如前之色蘊然。
△二辨空字以示真空三
初標真空體相二辨真空不空之妙三直說真空
無一切法。
初標真空體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此又將五蘊皆空之空字辨立個真空之體相以
起下文也猶曰舍利子我說五蘊皆空者汝將謂
空其五蘊而更有餘法可空耶殊不知其五蘊空
則諸法皆空諸法空則全真露全真露則知真空
亦有體相焉。
△二辨真空不空之妙。】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此猶空其諸法又執頑空之見則躭空滯寂而不
捨以成焦芽敗種焉故又說出六個不字以顯真
空不空之妙何謂不生且一念方生之際返觀生
生之體性不見有能生之性亦不見有所生之情
[001-0884b]
雖覺有生其實無生故曰不生如一念方滅之際
亦未見有滅之去鄉故曰不滅方生方滅方滅方
生皆是性清之中生生之理真空詎有情性哉儒
謂性是情之生生之理而情是性中生生之意性
具乎情而情含乎性性動是情而情靜是性性情
二法尚不可得而聞焉矧有生滅可析乎故曰言
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真妄難分生滅何辨故曰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者且人之一念之間莫非具
乎善惡無記之三法此乃生成法則故不思善而
即思惡不惡而即善也善惡俱不思則墜於昏昏
之無記今以善惡二法分垢淨者循其源也且一
念興惡之際便有貪嗔癡愛詭譎奸淫面赧身浮
聲徉語悖此乃修惡之生是謂垢也然此垢心雖
惡固非真常之性緣情生故若實有之何故正興
之際返推本性不見有惡聲惡臭而得耶故曰不
垢若一念興善之時便有親親賢賢存誠閑邪慈
語柔音安詳徐步心爽身輕此乃善業之生淨也
然此善心雖淨固非真常之法緣想生故何則此
心若有善境現前見佛聞法緣善生想覺有淨心
善境若無心非淨相故曰不淨此對俗諦而釋說
此不垢不淨若在衲僧門下坐斷善惡兩途踏破
死生關鍵直向毗盧頂上屙矢放尿有何垢淨可
分耶不增不減者舊有在聖不增處凡不減之說
若以聖凡而論之亦曰在聖不淨處凡不垢也蓋
[001-0884c]
聖人雖聖其聖但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
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滅塵合覺故發真如
妙覺明性而巳於此性中又何常有增乎而眾生
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窒礙而矣於
性又何常有減乎故曰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具
足凡夫法凡夫不會聖人知即同凡夫凡夫會即
同聖人故知性等虗空隨量而現器方則空亦方
器圓則空亦圓虗空豈有方圓乎故知但出器心
何有不聖噫真空之妙至矣哉固非言可及者也
釋至此不覺投筆而笑曰即今生也垢也增也又
說甚麼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復自一摑
曰又添一點。
△三直說真空無一切法二初無凡
夫法二無賢聖法初無凡夫法四初無五蘊二無
六入三無六塵四無六識。
初無五蘊。】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自此以下又將十一個無字掃却聖凡之法以顯
諸法空相也猶言舍利子我說諸法空相者蓋此
真空之體性元具隨緣不變之妙故曰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其實際理中元無一切法可得況五蘊
乎故曰無。
△二無六入。】


「無眼耳鼻舌身意。」


【何謂六入而無耶且以眼入為言餘則可知如眼
見色之時因明而有若無明來徒眼非見既無明
來見亦非無若見性無云何見暗見明見暗明暗
[001-0885a]
及色同是真空妙真如體因明暗等故發眼見緣
眼見者故有明暗明暗二無見依何所是知明則
同明暗則同暗空則同空色則同色何有眼入可
分耶既無可分之眼五根皆然是故空中必無六
入之實也。
△三無六塵。】


「無色聲香味觸法。」


【六根既無六塵不偶雖聞見分明無非一體實性
鳥飛空無跡谷響石無聲雖有而無實也。
△四無
六識。】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此無十八界也如眼色為緣生於眼識故有眼色
識三種疆界立然不紊故眼不別聲色不交聽識
性參差各分疆界故曰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故有三六合成一十八界今乃根塵既無識性不
生故無六識界也。
△二無寶聖法二初無寶法二
無聖法初無贒法二初無緣覺法二無聲聞法。


初無緣覺法。】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此無十二因緣也三科掃盡巳得人空尚有法在
猶落法執故又掃出一切贒聖所修之法令得法
空猶曰舍利子我前所說蘊處界入一切皆無者
汝知之矣然有法見未忘將謂諸佛所說一切法
門實有可修可證而執乎胸次間故難達其空理
豈不聞佛說法者即非說法是名說法乎即如緣
[001-0885b]
覺所修十二因緣之法蓋三世諸佛所說雖有三
乘無非黃葉止啼而巳其實了知自性之實體於
中尚不可加諸一字矧百千法門乎故曰諸法寂
滅相不可以言宣且如無明緣行之說蓋無明與
真如同體如第二月真妄難分故曰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秪緣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
由為覺明之咎故耳因明立所見分由興隨見立
塵相分安布是謂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
六麤妄本無因著者是妄故著即無明不著即解
脫也既悟真空之理如杲日之麗天何無明之有
哉行由無明之晦昧霾邃生風動搖不息如波相
續是謂無明緣行動則有息生機發識故曰行緣
識由此識性入胎住胎藉以赤白二滴而成名色
名謂識心色謂色質故曰識緣名色有此名色故
有百骸四支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葉鼻如雙垂
瓜舌如初偃月身如腰皷顙意如幽室見六相具
足識性得入故曰名色緣六入及至出胎眼色耳
聲六處相觸故曰六入緣觸觸此六塵領納妍醜
而有受受之於識心愛妍惡醜而有愛故曰受緣
愛貪愛不捨便生取著而有取故曰愛緣取取著
世間不出二十五有故曰取緣有既有其有必招
未來之生故曰有緣生生則必有老死故曰生緣
老死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蓋緣一念之無明妄想
受生想妄受滅似轆轤之上下故成十二因緣若
[001-0885c]
無無明則十一絕兆故曰無明滅則一切滅於性
空中求個智愚不可得況無明乎既無無明何盡
之有故曰亦無無明盡吁無明之過大矣哉行人
豈不慎乎。
△二無聲聞法。】


「無苦集滅道。」


【此無四諦法也苦者三界二十五有之中隨業所
受之報也集者三界八十八使百八煩惱造業之
因也滅者出四住證偏真二乘之涅槃也道者念
處正勤根力如意足三十七品助道法也此乃三
界中人實因實果實修實證之法故曰四諦諦者
誠然也蓋大乘真空實相之中元無苦可知集可
斷滅可證道可修故曰無何則若達真性之人即
入塗炭之際無非一介色身而受之矧此色身本
空何苦之有哉即一念煩惱而起返觀煩惱之性
元是真空幻然而起幻起幻滅真心不變何集有
之如有所證之偏真何故又說化城非實耶即如
寶所亦是真空寂滅之場萬劫不曾動著不曾離
却何證之有道者方便建立對治法門如夢求蘇
設諸方便夢破境忘方便烏用故無道可修雖然
如是也須到那田地始得不可草草便恁麼去以
致悔後無及矣。
△二無聖法。】


「無智亦無得。」


【智乃菩薩能行之智德得者所證之斷德也因中
無智則至道難精果上無得則涅槃成謬其實際
[001-0886a]
理中三世諸佛未許隻眼覷著那有許多名言習
氣古云知是般事便休直得修證雙忘寂照不二
何智得之有哉。
△三釋度一切苦厄句五初結前
起後二引依法度苦證真之人三引諸佛依法自
證以顯法不虗說四讚般若甚深五合前度一切
苦句。
初結前起後。】


「以無所得故。」


【此結上文蓋緣一切無所得故證真常之樂是知
懸崖撒手自肯承當之句決不浪施也。
△二引依
法度苦證真之人。】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此般若之法門豈非無字話頭乎何則蓋此法門
是個沒滋味的鐵酸𨢝使人嚼來嚼去將從前一
切惡知惡見盡底吐却忽然嚼破舌根翻轉面皮
方知此法不從人得提不起放不落把不定拋不
却萬慮千思如湯沃雪唯菩薩能而行之故得心
無罣礙乃至顛沛造次覔起無踪豈非涅槃乎故
曰究竟涅槃。
△三引諸佛依法自證以顯法不虗
說。】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過現未來得證無上正等正覺無非依此空印而
巳亦以此印印一切人豈謬說耶。
△四讚般若甚
[001-0886b]
深。】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


【故知此法有權有實有照有用能縱能奪能殺能
活貴乎當人自肯耳能起猛然之信摧伏魔軍故
曰是大神呪照破諸法皆空故曰是大明呪無生
滅垢淨之對待故曰是無上呪究竟至於涅槃是
無等等呪稱理而談不過如此且呪之一字又作
麼生解說頌曰。


「 兩口無一舌
 諸佛難分說
 教中強明之
 烏龜喚作鱉」



△五合前度一切苦厄句。】


「能除一切苦。」


【猶曰舍利子我前說度一切苦厄者汝猶疑而未
信直至說到此間始知諸佛菩薩利巳利人度苦
證真無不承此般若之力是謂能除一切苦解釋
分竟。


△三密結分二初至囑起信二正說般若祕密之
法總攝文字。
初至囑起信。】


「真實不虗。」


【諸佛所說有五語今所說者是諸佛之真語實語
其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亦在其中矣聞者當深信
而行之二正說般若祕密之法總攝文字。】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001-0886c]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余釋此經未嘗不以意解而度之識見而索之故
每註中皆有猶曰二字者以猶豫而得意也至此
呪中直得口掛壁上故科為般若祕密之法無可
釋焉何則蓋般若實相之法非以文字義理而入
也貴乎保而行之自達其體故曰諸法寂滅相不
可以言宣柰何世人重言而不重行故吾佛世尊
成道之初經行樹下三七思惟尋念過去佛皆說
三乘法故出廣長舌相說了若許不乾不淨的道
理殃及兒孫蓋為中下者導入信門焉故曰但有
言說都無實義說到至矣盡矣處方開無舌之口
露出牙根吐露真言名之曰呪如金剛圈蔾棘蓬
使人吞吐不下可謂般若之極唱也每見註者或
以神名而註之者有以軍中之密令而註之者有
以蜾螺之祝螟蛉而註之者此雖寓言而談恐非
確意唯王索仙陀婆之喻稍近義焉今乃寘而弗
釋者蓋有自也若呪有如許之義譯者胡不譯耶
蓋五種不翻者正是教中之直指三乘之捷徑也
無汝凑泊處無汝穿鑿處又不可謂無法無義也
何則若作無法無義會何故又呪病得瘳呪符得
靈耶既不是無法無義畢竟說個甚麼道理聻若
是具大信力者不妨疑著然而執法者頗多今準
此土五宗之義以明此呪焉惟明眼者證之可也
如禪宗中雖有千七百則建立門庭無非無孔鐵
[001-0887a]
錘擊碎虗空安容擬議卜度乎如僧問雲門十方
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門拈扇
子云扇子撲跳上三十三天觸著帝鼻孔東海鯉
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如此之言可解說得麼可作
無義而會得麼若作無義語會不啻謗却雲門老
漢亦謗却三世諸佛之法也又臨濟喫棒靈雲覩
華香巖擊竹皆悟其道且道華竹棒等為他說個
甚麼法若道無法可說何故平日不悟耶豈以此
呪有別乎若禪宗能持此呪則不假話頭而疑之
他日自有悟頭在是故禪宗不出此呪也天台宗
者始於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至藥王品云是真精
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忽然大悟見靈山一會儼
然未散是稱法華三昧然此數句經文秪說個精
進供養尚未說著靈山之義何故得悟不契經旨
耶真乃疑殺天下人悟後自謂得旋陀羅尼法門
豈非呪乎然後以龍樹之偈而立宗故曰因緣所
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故立
三止三觀三諦圓融為觀行教人行之如一中一
切中無假無空無不中雙遮雙照又作麼生說個
道理用何心思入此觀門若能一心持此呪者則
不假止而常寂不假觀而常照豈非省力乎故台
宗不出此呪也律宗者佛為七眾同制輕重開遮
止作持犯是謂戒也初坐菩提樹下首說菩薩波
羅提木叉十重四十八輕呼為心地法門又曰光
[001-0887b]
明金剛寶戒此乃大乘戒也次為羅睺羅說沙彌
十戒復因七群等比丘集制二百五十戒為彼小
乘束縛其身歸乎心地也犯者莫非用呪而懺之
豈非以呪為戒乎故律宗不出此呪也淨土宗者
佛為韋提希夫人說十六重觀門俾伊變垢心而
成淨土始以日輪懸鼓即心光之輪也終觀法身
之佛即心佛也故稱無量壽即不生不滅之法身
琉璃地即洞然瑩徹之心地何有外佛土而可得
耶是知唯心淨土本性彌陀秪在當人一念耳蓋
緣眾生妄念多途故指西方一路而繫念之無非
萬法歸一耳又緣勢至不入圓通但以一心念佛
故曰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此乃以一佛
之名融多途之妄使彼直入菩提焉若一切持呪
豈與彌陀有別耶故淨土宗不出此呪也真言宗
者蓋世尊說法有頓漸祕密不定之四教普攝群
機故有顯說密說說說不說說無非開示悟入佛
之知見耳以密說為真言者固非偽言也口誦心
忘直超漸次惜乎末世以真言為外術或呪持符
水或呪藥餌或呪屍鬼乃至呪持木石蠱毒等無
不應驗此乃隨心所現固非呪力也若知此驗之
靈胡不呪佛成佛呪祖成祖耶呪來呪去偶然㘞
地一聲摸著鼻頭方知我之真言非釋尊之真言
也若誠然之真言宗者不妨入陀羅尼門開佛之
知見也故知真言宗者即此呪也如上五宗攝入
[001-0887c]
一門者蓋緣法住法位法幢隨處建立固非強言
也若識法者自然不執門庭不擅宗旨故耳一為
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於一毛端現
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無入而不自得焉豈
以名言而滯哉咦呪之利大矣哉其可不盡心乎
一貫疏以此。】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貫疏

No. 557-C



釋自新法諱益證大明湖廣荊州府江陵縣人受具
戒於隆昌三昧和尚參禪宗乎黃檗隱元禪師奇哉
遠逾數萬里航海得得而來乎我
大日本居二載於茲袖德山行棒之手藏黃檗陷虎
之機余正保年中抵肥邦之長崎縣客居大光一日
遊戲乎南京廟裡幸相見于此公觀夫浮華消盡真
實獨存久讀間偶為相知所謂針芥相投也談於道
常至夜半或赬顏而攘袂復一咲而冰泮加之續續
尺鯉巳垂數百好是所以為知巳者也既而自公謂
今年歸唐予茫然乃曰嗚乎世情之變態恰似一場
[001-0888a]
傀儡昨擬東而今向西不覺令人好笑哉用捨進退
一任兄之情逸雖然又不知一生何地再得相逢也
余今有所望謂勞公註之而與一卷於心經蓋欲令
是心益清淨而別後無去來之相無東西之異也旹
此公出這乎一貫疏余靜觀其一文一字徹上徹下
盡表裏精麤視昔人或偏于理或偏于事者皆當北
面矣余喜而曰明明佛日照破昏衢朗朗慧燈至今
不滅是生平之志而矣於中猶有箇銘于鉄肝何謂
蓋般若實相之法非以文字義理而入也貴乎保而
行之自達其體世人奈何重言而不重行矣果此公
顛沛造次念佛讀經無行而不修可謂妙用無行而
行真智無作而作故覩其相則生慚愧想聞其語則
發菩提心噫余咄哉先賢古聖之行實雖目之於傳
記尚且不修如今也乎即聽其言而觀其行於公與
改是寔余所以加和點以為學士也豈愧其固陋是
以書之末簡云。


明覺存空沙門釋宗信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