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48 般若心經疏-宋-智圓 (master)


No. 529
般若心經疏并序
孤山沙門 釋 智圓 述


夫至道無名非名無以詮其道真空無說非說無
以識其空繇是名於無名說於無說既機分利鈍
之別故教有詳略之殊譬諸各結筌蹄意在同獲
魚兔若乃了說無說達名無名則二十萬頌之非
多一十四行之非少然則圓音既演雅誥爰陳相
彼此之異宜實本末而相攝彼則毛目委示此則
綱領總陳是故廣之不為煩略之不為寡二途相
捊一味同歸至若蕩滌群疑開濟正理豈止見色
空之不二抑亦知生佛以元同無前後可以迎隨
豈心口所能思議杳然無朕寂爾絕相苦厄不度
而度菩提不得而得可謂反本之要道破迷之前
陳焉敢卛台崖教門龍樹宗趣輙成義疏用廣發
揮庶貽厥孫謀俾虗室生白者矣。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釋經為二一釋題二釋文初又二一總二別總又
二一列名二引證列名者此經法喻為名蘊空為
[001-0736b]
體圓照為宗度苦為用大乘為教引證者經云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既云五蘊皆空空即所照之境故知蘊空為體既
云行深般若則簡異偏淺故以圓照為宗既云度
一切苦厄此即智冥於境能破二死故以度苦為
用名教可知別釋為五一名者諸經皆有通別二
名應以三義往簡謂教行理各有通別字闕理有通
別故教有通別攬教為名名亦通別以三簡之旨
在此矣教者詮辯各異故別同出金口故通行者
四門趣入故別同歸一理故通理者異名召理故
別理本無名故通今經約教則詮辯般若約行則
多在空門約理則以蘊空立稱別名為二一法二
喻就法又二一別二通般若是別名異諸法故波
羅蜜多是通名檀等同名故般若此翻智慧而有
三種一實相謂所觀真理即經云諸法空相二觀
照謂能觀妙慧即經云依般若故心無罣礙三文
字謂詮二之教即觀自在對告身子顯蜜之說此
經正觀照以彰名問般若云智慧理教何得名邪
答理能發慧教能詮慧故得相從悉名般若二通
名波羅蜜多此云到彼岸即由妙慧從生死此岸
越煩惱中流到涅槃彼岸也二喻心謂肉團心此
之略說統攝群言譬方寸之心於五藏中要也通
名經者訓法訓常法乃群機所軌常則百世不易
二體體謂主質蘊空為一經之主質也經家標行
[001-0736c]
既云照見五蘊皆空至菩薩正說還以蘊空為始
由達蘊空乃知諸法空也而此真空竪該因果以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故橫攝眾教以
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故空非橫竪而遍橫竪
問此觀蘊空與小何別答二乘析破方空今即蘊
是空若爾與通豈異答通觀即空空不具法而此
圓空具足諸法不動自性蘊空是真具法是俗不
動是中雖觀即空三諦具足尚不與別次第同況
藏通乎是故四教俱得蘊空但近巧拙具法不具
法之異耳或云二乘得人空菩薩證法空者乃與
奪而言三宗此經圓照為宗實三觀圓修而正以
空中破著菩薩以無所得心而證分果如來以無
所得心而證極果故以圓照為宗四用以修般若
故能度分段變易二死之苦得菩提涅槃二果之
樂是經力用也五教即第四熟蘇味教此經四譯
一秦羅什譯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二唐
玄奘譯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般若譯立題與
奘師同四法月譯於題上更加普遍智藏四字此
二譯皆有序及流通今釋第二本此對利根菩薩
略說般若也大論明佛經通四人說謂弟子仙人
諸天化人觀自在是弟子也說處即靈鷲山雖部
談三教而今經唯圓釋題竟。】


「觀自在菩薩。」


【二釋文此經無序及流通譯人省之辭尚簡要分
[001-0737a]
文為二一經家據行標起二菩薩利他正說初又
四一能觀人二所修觀三所觀境四所破障初能
觀人即觀自在菩薩也舊稱觀世音觀即能照之
智世即所照之境音即所救之機以觀其音聲得
解脫故新云觀自在謂觀現觀機悉自在也觀理
則三諦圓照不縱不橫觀機則十界等化無前無
後菩薩者藏師云菩謂菩提此謂之覺薩謂薩埵
此曰眾生謂此人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
從境得名。】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


【行深下二所脩觀般若有二一共即通教共二乘
修學故二不共即別圓不共二乘故共則唯觀即
空故淺不共則能見中道故深又於不共有但中
不但中之異別但中則淺圓不但則深今簡共以
顯不共簡淺以顯深故云行深般若等時者言菩
薩昔在觀行相似時也於凡位時即修般若由是
今居等覺之聖照見者若誦文為便則照見二字
宜作下句之首若釋義便者則屬上句之末以照
見是能觀之用故。】


「五蘊皆空。」


【三所觀境舊稱陰新云蘊蘊取積聚陰約覆蓋諸
法俱空而唯觀五蘊者以一切眾生色心常現前
故止觀初觀陰境意同此也皆空者以色由心造
全色是心心但有名色寧實有故云皆空然雖三
[001-0737b]
諦圓融經部正為遣著且在真中二諦也中亦空
也空二邊故。】


「度一切苦厄。」


【四所破障謂觀成證理既內破三惑則外度二死
故云度一切苦厄也然此大士位居等覺則度厄
久矣今經對機乃約內證外說橫辯至於內證須
就竪論則行深般若正在住前度厄則指初住由
入住故得至等覺又分真位中顯理未極位位有
行般若度苦厄義也。】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下二菩薩利他正說分二一顯了般若二
秘密般若所以有此二者隨機不同或聞顯歡喜
或聞秘適悅生善破惡入理皆然故知顯秘之談
俱為發生妙慧也問秘密不可解云何亦發慧答
達不可解空是則能發慧故大論引天子謂須菩
提所說般若隱密難知我不能解而須菩提答云
不解亦空是般若也應知以取著心誦顯了亦只
增福以無相心誦秘密則能發慧初又二一約五
蘊略明二歷諸法廣示初又二一約色廣明二例
餘四蘊釋初又三一對示偏小二直明觀法三約
論釋成初文告舍利弗者斥高訓下寄小教大身
子智慧第一是小乘中高著者下謂餘聲聞及凡
夫也大謂四教菩薩也今談諸法本空始乎五蘊
[001-0737c]
終乎境智俱無所得豈但破凡小之執亦破偏菩
薩及圓初心之著也故使小乘心漸通泰堪至法
華利根菩薩即入圓常不待後味舍利子者具云
舍利弗舍利飜身弗云子今二字存梵一字從華
故云舍利子也以母好身形故母名身是身之子
故名身子文中四句即是以圓融不共般若對示
三教也三藏析色觀空謂觀此身四大假合展轉
折破極于鄰虗然後知空豈非色與空異應知身
如空華華豈異空故示云色不異空也通教即色
觀空是知色不異空而沉空取證菩薩出假還須
扶習豈非謂空異色應知空不異華故示云空不
異色也別教離空有二邊觀中道理豈知中道遮
照同時故示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洮汰引
接點示故不彈呵二直示觀法先寄次第後顯不
次初文一從假入空觀即色不異空二從空出假
觀即空不異色三中道第一義觀謂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此中道雙遮雙照也色即是空即照空遮
色空即是色即照色遮空顯不次者說有前後觀
時三一相即故龍樹云三智一心中得也三約論
釋成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
名亦名中道義色是因緣所生法也不異空是我
說即是空也空不異色是亦名為假名也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是亦名中道義也是知三觀釋經宛
如符契問智者於止觀明修必先觀識心舉伐樹
[001-0738a]
得根去尺就寸為喻而此先從色起何邪答此對
佛世利根觀色知心彼明末代所修須指要的又
諸經示心甚眾此先觀色亦是隨機受想下二例
餘四蘊。】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舍利下二歷諸法廣示分四一顯法體二明所離
三辨所得四歎勝能初又二初總顯十界差別各
有蘊等故云諸法當相是空故云空相法華云諸
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二別顯凡三雙六不釋此
為三一配經二對障三顯位初文者色不異空故
不生空不異色故不滅色不異空故不垢空不異
色故不淨色不異空故不增空不異色故不減色
即是空等例說故知六不與前四句言異義均二
對障者生死即涅槃故不生涅槃即生死故不滅
煩惱即菩提故不垢菩提即煩惱故不淨結業即
解脫故不增解脫即結業故不減以三障空故即
三德三德空故即三障也三顯位一不生不滅謂
理即名字觀行相似受分段身死此生彼真空離
此故不生不滅二不垢不淨謂分真人中智顯發
名淨無明未盡名垢真空離此故不垢不淨三不
增不減言究竟位諸惡永盡是減眾善普會是增
真空離此故不增不減藏師引佛性論立三種佛
性頗符今意一道前自性住佛性二道中引出佛
性三道後至得果佛性佛性唯一就位分三今真
[001-0738b]
空無異亦就位分三故知佛性真空異名也又法
界無差別論亦明三位一染位二染淨三純淨。】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
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是故下二明所離分四一空無三科二空無因緣
三空無四諦四空無境智而此四段即空無十法
界也三科是六凡法界因緣是緣覺法界四諦是
聲聞法界境智是菩薩佛法界菩薩則分證境智
佛果則究竟境智問別圓可爾藏通云何答藏菩
薩六凡攝通菩薩二乘攝又十界各具四段以三
科亦通佛境智亦該凡故亦成互具意也一空無
三科謂蘊處界也初五蘊即合色為一開心為四
無眼下二空無十二處處即合心為一半謂意處
全及法處一分開色為十半謂五根五境為十處
及法處一分無眼界下三空無十八界界即色心
俱開。】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
滅道無智亦無得。」


【無無下二空無因緣而有生滅十二因緣生為凡
夫十二因緣滅為聖人空無凡聖故生滅俱無舉
初後二支以明生滅中略十支故云乃至盡亦滅
也無苦下三空無四諦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
出世因果而皆先果後因者意令厭苦斷集忻滅
修道也以本空故皆無無智下四空無境智九界
[001-0738c]
俱空即佛境界知空之智自無故云無智所得空
理亦無故云無得此理智俱無即佛界亦不可得
也。】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
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下三辨所得分二一牒前起後二正明所得
初文者以無所得故牒前起後也以用也故者諸
詞耳即菩薩諸佛用前所明無所得心故即得智
斷果也大品云無所得故而得菩提下二正明所
得分二一得分真斷果二得究竟智果分真亦得
智究竟亦有斷聖言互略得意必備初又二一舉
人依法二斷障得果初文菩提薩埵舉人也依般
若波羅蜜多故明依此法用無所得心也此指住
前行深般若時也前以菩薩果約圓分真者正依
此文心無下二斷障得果分三一得成二斷障三
得果初文者即從相似後心入無功用道也心無
罣閡者三障四魔不能為閡也以達皆空故無罣
下二明斷障無罣閡故牒前起後也由入初住無
功用道則外破二種生死恐怖內斷無明顛倒夢
想即度一切苦厄也究竟下三得果涅槃具云摩
訶般涅槃那此翻大滅度大即法身滅即解脫度
即般若三德分顯一得永常簡異偏小故名究竟
此分得究竟非究竟究竟。】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001-0739a]
菩提。」


【三世下明究竟智果分二一舉人依法謂三世諸
佛皆於等覺位中達無所得則極果方成故云依
般若波羅蜜多故也二正明得果阿耨多羅此云
無上三藐此云正次三者此云等菩提此云覺謂
無上正等覺也正覺則正觀中道等覺則雙照二
邊此即三智一心中得至極無過故云無上。】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
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


【故知下四歎勝能分二一別歎故知者牒前起後
由佛菩薩依般若得菩提涅槃果故知般若是大
神呪等皆言呪者約喻歎也以諸神仙得秘呪故
轉變自在佛菩薩行般若故能轉凡成聖變因為
果又呪者願也佛說法時願眾生如佛譬蜾蠃之
呪螟蛉若爾則顯說密說咸是呪義故今所歎結
前顯說起後密說釋此為二消名配法初釋者舊
云除障不虗名神呪智鑒無昧名明呪更無加過
名無上呪獨絕無倫名無等等呪配法復二四悉
六即夫顯密被機豈踰四益故依此義以立嘉名
歡喜名神呪生善名明呪破惡名無上呪入理名
無等等呪六即者受益入位亦有四異名字改迷
名神呪觀行相似觀照清淨名明呪分真顯理名
無上呪究竟無過名無等等呪謂無等之位互相
齊等故云無等等十地論云無等者謂佛比餘眾
[001-0739b]
生彼非等故重言等者此彼法身等故何故不但
說無等耶示現等正覺故能除下二總歎能除一
切苦即二死苦除真實不虗即三德理顯。】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
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故說下二秘密般若分二一牒前起後二正說呪
詞夫諸佛密語非因位所解縱譯梵成華人亦不
曉故凡當密語例皆不翻深求其致只是密說前
般若無所得心耳其猶世人典語召物庸俗莫得
而知物豈異哉或作強釋翻言解義者恐違秘密
之說今無取焉。】


般若心經疏大尾



大凡此疏久湮沒未視其全雖爾得支那正本可
刊梓未其本得於唐鳴巳乎哉今以所持本以
梓之繡之流通萬世俟添削於唐本而巳。


明曆丁
酉春日比丘大可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