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b0001 六度集經-吳-康僧會 (master)




《六度集經》卷第七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禪度無極章第五此有九章



(七四)



「禪度無極者云何?端其心,壹其意,合
會眾善,內著心中,意諸穢惡,以善消之。凡
有四禪:一禪之行,去所貪愛五妖邪事,眼
覩華色心為淫狂,去耳聲、鼻香、口味、身好,
道行之志必當遠彼。又有五蓋:貪財蓋、恚
怒蓋、睡眠蓋、淫樂蓋、悔疑蓋。有道無道,有
佛無佛,有經無經,心意識念,清淨無垢,心
明覩真得無不知,天龍鬼妖所不能惑。
猶人有十怨脫身離之,獨處山間眾所
不知、無所復畏,人遠情慾,內淨心寂,斯
謂一禪。心獲一禪進向二禪,第二之禪,如
人避怨,雖處深山懼怨尋之,逾自深藏,
行家雖遠十情慾怨,猶恐慾賊來壞道
志,得第二禪,情慾稍遠不能污己。第一
之禪,善惡諍已,以善消惡,惡退善進。第
[007-0039b]
二之禪,喜心寂止,不復以善住消彼惡
也。喜善二意,悉自消滅,十惡煙絕,外無因
緣來入心者。譬如高山其頂有泉,無流入
者,亦非龍雨水自內出,水淨泉滿,善內心
出,惡不復由耳目鼻口入,御心如是,便
向三禪。第三之禪,守意牢固,善惡不入,心
安如須彌,諸善不出。外事善惡寂滅不入,
心猶蓮華根莖在水,華合未發為水所覆。
三禪之行,其淨猶華,去離眾惡身意俱安。
御心如是,便向四禪。善惡皆棄,心不念
善亦不存惡,心中明淨猶琉璃珠,又如
士女淨自沐浴,名香塗身,內外衣新,鮮明
上服,表裏香淨,菩薩心端獲彼四禪。群邪
眾垢無能蔽其心,猶若淨繒在作何色。又
如陶家埏埴為器,泥無沙礫在作何器。又
猶鍛師熟煉名金,百奇千巧從心所欲。菩
薩心淨得彼四禪,在意所由,輕舉騰飛,
履水而行,分身散體,變化萬端,出入無間
存亡自由。摸日月,動天地,洞視徹聽靡
不聞見,心淨觀明得一切智,未有天地眾
生所更,十方現在眾心所念,未萠之事,眾
生魂靈為天為人,入太山、餓鬼、畜生道中,
福盡受罪,殃訖受福,無遠不知。夫得
四禪,欲得溝港、頻來、不還、應儀,各佛如
來、至真平等正覺、無上之明,求之即得。猶若
萬物皆因地生,自五通智至于世尊,皆四
禪成,猶眾生所作非地不立。眾祐又曰:
『群生處世,正使天帝仙聖巧黠之智,不
覩斯經,不獲四棄之定者,猶為愚矇
[007-0039c]
也。』既有智慧,而復一心即近度世。此為
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五)



「昔者比丘,飯畢澡漱,入深山丘墓間樹
下坐,叉手低頭,一心滅念。內意心中消去
五蓋,五蓋滅後,其心煚然,冥退明存。顧
愍天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傷其愚惑懷斯
五蓋,遏絕明善之心。消去五蓋諸善即強,
猶若貧人舉債治生,獲利還彼餘財修居,
日有利入,其人心喜。又如奴使免為良
民,困病獲瘳,九族日興,牢獄重罪逢赦得
出。又如重寶渡海歷險,還家見親其
喜無量。心懷五蓋猶斯五苦,比丘見諦
去離五蓋,猶彼凡人免上五患,蓋退明進,
眾惡悉滅,道志強盛即獲一禪。自一禪之
二禪,凡有三行:一曰勤仂,二曰數念,三
曰思惟。自斯三事得成四禪,以一禪至
二禪,以二禪之三禪,以三禪之四禪。四
禪勝三禪,三禪勝二禪,二勝一。第一之
禪,十惡退,五善進。何謂十惡?眼樂色、耳音、
鼻香、口味、身好,并上五蓋,謂之十惡。何謂
五善?一計、二念、三愛、四樂、五曰一心。斯五善
處內。第二之禪不計、不念,制心內觀,善
行在內,不復由耳目鼻口出入,善惡二行
不復相干,心處在內唯有歡喜也。三禪
之行除去歡喜,心尚清淨,怕然寂寞,眾
祐各佛應儀曰:『諸能滅欲淨其心者,身
終始安。』第四之禪喜心去,得寂定。一禪耳
為聲亂,二禪心為念亂,三禪心歡喜亂,四
禪心為喘息亂。一禪耳聲止,進至二禪,二
[007-0040a]
禪念滅,進至三禪,三禪歡喜滅,進至四
禪,四禪喘息滅得空定。菩薩禪度無極一心
如是。」


(七六)



「菩薩志道,凡以幾事,能令內淨心一得
禪?或見老者,頭白齒落形體變異,覩之意
悟曰:『吾後必然。』一心得禪。或覩病者身心
困痛,猶被杖楚。悵然悟曰:『吾後必然。』一心
得禪。或覩眾生壽命終訖,息絕熅逝,神
遷身冷,九族捐之,遠著外野,旬日之間胮
脹爛臭,或為狐犬眾鳥所噉,肌肉生蟲,
蟲還食身,膿血惡露滂沱流地,骸骨解散,
節節異處,足趺脛髀,尻脊脇臂,頭齒髑
髏,各自分離。道人念曰:『夫生有死,人物
猶幻,會即有離,神逝體散。吾豈得止,獨不
如彼乎?』覩之愴然,一心得禪。或見久死體
骨消滅,泥土同塵。深自惟曰:『吾體方爾。』一
心得禪。或以聞太山湯火之毒、酷裂之痛,
餓鬼飢饉積年之勞,畜生屠剝割截之苦,
存之愕然,一心得禪,或見窮凍餓死,或
見履非之人為王法所戮。道人念曰:『斯人
遭患由無道志,吾不精進必復如彼也。』
一其心得禪。深惟內觀,下即為𡱁尿所
迫,上即為寒熱所愶,覺身可惡,一心
得禪。或見惡歲五穀不豐,民窮為亂更相
挌戰,死屍縱橫,覩之愴然:『吾不為道必
復如之。』一其心得禪。覩盛有衰榮財難
保,少壯有老病壽猶電光,憶之愕然,一
其心得禪。念佛巍巍相難雙矣,皆由清
淨致為眾祐,存之欣然,一其心得禪。念
[007-0040b]
經深義,沙門高行,一其心得禪。惟身行
善,前後積德,一其心得禪。惟愚所求
違佛明法,勞而益罪,諸天處世守戒奉齋,
自致升天榮壽無量,一其心得禪。受佛
深經反覆思之,為眾訓導,中心歡喜,一
其心得禪。存憶眾生有成輙壞,壞皆苦痛,
惟之愴然,一其心得禪。眾生之性莫能
自保,來始之變,道人自懼,命盡卒至,或
墮惡道,視世榮樂真偽如夢,志重醒悟,一
其心得禪。諸食入口與涕唾澆灒,外好
內臭化成屎尿,憶之可惡,一其心得禪。
兒在母腹,初如凝粥,以漸長大,三十八七
日,身體皆成,臨生之難,多危少安。既
生之後,諸病並進,或一或十、或五十至百
年,皆當老死無免斯患,惟己亦然,一其
心得禪。有存即滅,尋之無處,三界皆空,
志無貪慕,悲念眾生不覩佛經,邪欲所蔽
無知非常,誓願拯濟,一其心得禪。


「志成
行高,懷四等心愍育眾生,猶若慈母哀護
幼兒,兒隨輩熙戲,母以慈心行索,覩兒為
泥塵所污,飢渴啼呼。覩兒若茲,悲淚抱歸,
洗浴衣食,身康心悅,慈母歡喜,愛攝徘
徊不捨如前。道人慈悲愛護眾生,踰彼慈
母,教天下人蜎飛蚑行蠕動之類,奉佛覩
經,親沙門眾,採執佛戒懷而行之,遠離
三惡,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抑上三惡,
永興三善,長不令更太山、地獄、餓鬼、畜生
窮苦險處。安以無極之福堂,尋復追誨,
懼其處福為之憍蕩,恣縱惡心還處三
[007-0040c]
塗,亦榮祿之禍,非常苦空之變以誡之
也。勸取無為,如彼慈母攝護之意也。


「思
十六事,一其心得禪。何謂十六?喘息長
短即自知,喘息動身即自知,喘息微著即
自知,喘息快不快即自知,喘息止走即自
知,喘息歡慼即自知,自惟萬物無常喘息自
知,萬物過去不可追得喘息自知,內無
所思棄捐所惟喘息自知,放棄軀命不棄
軀命喘息自知。道人深思,有是即得是,
無是不得是,夫生必有老死之患,魂靈
不滅即更受身。不生即無老,不老即無
死,念是一其心得禪。道人以眼觀世生
死,但以十二因緣,念此一其心得禪。


「道人以五事自觀形體:一曰自觀面類數
變,二曰苦樂數移,三曰志意數轉,四曰
形體數異,五曰善惡數改。是謂五事。數
有變異猶如流水前後相及,念此一其心
得禪。道人念禪當云何?目見死人自頭
至足,諦思熟視存想著心,行坐臥起飯
飲萬役,常念著心以固其志,得禪自在所
念。譬如人炊數斛米飯欲知熟未,直取一
米捻[〦/火*羊*火/火]視之,一米熟者明餘者皆熟。道志
若茲,心之迴走,猶水之流,道人直念一事,
心停意淨,應儀真道,滅度可得。


「第一之禪
欲得應儀,可得不?曰


「中有得者有不得
者。何行能得?何行不得?於一禪中,有念
有愛,道則不成。天地無常,虛空難保,盡
內穢垢,無貪愛念,志淨如斯,應真可得。二
三至四,執心當如一禪。志存一禪未得
[007-0041a]
應儀,命終可趣,即上七天受壽一劫;在
二禪終,上十一天受壽二劫;處三禪終,
上十五天受壽八劫;處四禪終,上十九
天壽十六劫。


「道人自觀內體惡露都為不
淨,髮膚髑髏皮肌,眼瞬涕唾,筋脉肉髓,
肝肺腸胃,心膽脾腎,屎尿膿血,眾穢共
合乃成為人。猶若以囊盛五穀也,有目
瀉囊,分別視之,種種各異。明人如此內
觀其身,四大種數各自有名都為無人,
以無欲觀乃覩本空,一其心得禪。


「道人
深觀別身四大,地水火風。髮毛骨齒,皮肉
五藏,斯即地也。目淚涕唾,膿血汗肪,髓
腦小便,斯即水也。內身溫熱主消食者,
斯即火也。喘息呼吸,斯即風也。譬如屠兒殺
畜刳解,別作四分具知委曲。道人內觀分
別四大,此地彼水,火風俱然,都為無人,
念之志寂,一其心得禪。道人自覺喘息長
短,遲疾巨細皆別知之,猶人削物自知深
淺,念息如此,一其心得禪。菩薩禪度無極
一心如是。」


(七七)



太子出遊,王勅國內無令眾穢當彼
王道。太子出城,第二天帝化為老人,當其
車前,頭白背僂,倚杖羸步。太子曰:「斯人
何乎?」御使對曰:「老人矣!」「何謂為老?」曰:「四
大根熟,餘命無幾。」太子曰:「吾後亦當老乎?」
對曰:「自古有老,無聖免茲。」太子曰:「吾謂尊
榮與凡有異,而俱不免,榮何益己?」還宮
存之,一心得禪。王問僕曰:「太子出遊觀
國喜乎?」對曰:「道觀老叜,存世非常,心不
[007-0041b]
為欣。」王懼去國,重益樂人,惑之以榮華,
亂之以眾音,欲壞其道意令守尊位
也。


後復出遊,王重勅曰:「無令羸老在道
側也。」前釋復化為病人,體疲氣微,肉盡骨
立,惡露塗身,倚在門側。曰:「斯復何人?」對
曰:「病人也。」曰:「何謂為病?」「飲食不節,臥起
無常,故獲斯病,或愈或死。」曰:「吾亦飲食
不節,臥起無常,當更病乎?」對曰:「有身即
病,無免斯患。」太子曰:「吾不免患,後必如
之。」還宮存之,一心入禪。


後出,帝釋復化
為死人,舁擔建旐,哀慟塞路。曰:「斯復
何人?」對曰:「死人。」「何謂為死?」「命終神遷,
形骸分散,長與親離,痛夫難處。」太子曰:
「吾亦然乎?」對曰:「上聖之純德,無免斯患。」
迴車還宮,一心入禪。


後復出遊,之王田
廬,坐樹下。覩耕犁者,反土蟲出,或傷或
死,鳥追食之。心中愴然,長歎曰:「咄眾生
擾擾,痛焉難處。」念之悵如,一心入禪。時,
日盛出照太子身,樹為低枝不令日炙。王
尋所之,遙覩無上聖德之靈,悲喜交集,不
識投身,稽首為禮,太子亦俱稽首于地。父
子辭畢,王還于宮,太子一心入禪。菩薩禪
度無極一心如是。


(七八)



太子初生,王令師相,師曰:「處國必為飛
行皇帝;捐國作沙門者,當為天人師也。」
王興三時殿,春夏冬各自異殿,殿有五百
妓人,不肥不瘦,長短無訶,顏華鮮明,皆
齊桃李,各兼數伎,姿態傾賢,以樂太子。
殿前列種甘果,華香苾芬,清淨浴池,中有
[007-0041c]
雜華,異類之鳥,鳴聲相和。宮門開閉聞
四十里,忠臣衛士徼循不懈,警備之鳥,
鵁鶄鴛鴦驚鳴相屬。太子年十七無經不通,
師更拜受。王為納妃,妃名裘夷,容色之
華,天女為雙,力勢頓却六十巨象。至年十
九,太子都合諸妓凡千五百人,共處一殿,
極其伎樂。欲令疲臥可得捨去,天令樂人
皆臥無知。太子靖思視諸伎人,猶木梗
人,百節皆空,中如竹節,手足垂地,涕淚流
出,口唾污頰,伏鼓亂頭,樂人皆著名璫垂
懸步搖華光,珠璣瓔珞琨環雜巧,羅縠文
繡上服御衣,琴瑟箏笛,笳簫樂器,縱橫
著地。警備之鳥及守衛者,頓瞑無識。太子
以無蔽之眼遍觀眾身,還觀其妃,頭髮髑
髏,骨齒爪指,皮膚肌肉,膿血髓腦,筋脉心
膽,脾腎肝肺,腸胃眼窌,屎尿涕唾,內
視猶枯骨,外視猶肉囊,無一可貴。不淨臭
處,覩之存憶令人吐逆,猶藍假面文綵衣
之熏香其表,以屎尿膿血滿著其內,愚者
信其表,明者覩其內,遠之萬里猶復閉
目也。


太子覩之若幻難可久保,處世假借,必當
還主。臥者縱橫,猶如死屍,愈不樂焉,一
心得禪。從禪覺,仰視沸星,夜已向半,
諸天側塞,叉手作禮,華香眾樂舉頭無
量,太子覩諸天稽首,即說經曰:「淫泆最惡,
令人狂醉,謗正歎邪,以瞑為明,是故諸
佛、辟支佛、阿羅漢,不譽為善,當疾遠之。」
反覆思惟,呼車匿曰:「疾被鞬陟。」重自
[007-0042a]
惟曰:「城門開閉聞四十里,云如之何?」諸
天僉曰:「敬諾。世尊!吾等御門令其無聲。」
宮人無知,馬蹄寂然不聞微聲,太子上馬,
百億帝釋、四百億四大天王、天龍鬼神翼從
導引,平治塗路。天樂詠謌:「無上巍巍吾生
遇哉,得覩靈輝消心塵勞,永世不衰,痛夫
八難遠尊可哀!」重曰:「遇哉吾等偶諧。」馬
始出門,門即有聲。馬哽咽悲鳴,淚流交
頰。諸天𧞣王,一國無知。所以然者,欲
令太子早得佛道。太子棄金輪王七寶之
位,忍眾苦度眾生,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
是。


(七九)



太子未得道時,取地槀草,於樹下叉
手正坐,棄眾垢念,清其心,一其志。自念
曰:「今日為始,肌筋枯腐,於此不得佛者,
吾終不起。」菩薩即得一禪,二三至四禪,即
於一夜得一術闍,知無數劫父母兄弟妻
子九族。二夜之中得二術闍,自知無數劫
貧富貴賤長短白黑,眾生心中有念無念,得
無不知。三夜之中得三術闍,三毒都滅。
夜向明時,佛道成矣。深自思曰:「吾今得佛,
甚深甚深難知難了,微中之微、妙中之妙也。
今佛道成得無不知。」起至龍水所,龍名
文隣,文隣所處,水邊有樹,佛坐樹下曰:
「昔者錠光佛授吾尊決,當為釋迦文佛,真
如所聞,吾今得佛矣。自無數劫來,布
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明度,積功之願,始
今得極尊,作善福歸,不亡我功。」佛適念
之,便入禪度無極。


佛在水邊,光明徹照
[007-0042b]
龍所居處。龍覩光影,鱗甲皆起。龍甞見
三佛:拘婁秦佛、拘那鋡牟尼佛、迦葉佛,
三佛得道,皆在此坐。明悉照龍所居,龍覩
光明念曰:「斯光與前三佛光影齊同,世間
得無復有佛乎?」龍大歡喜,出水左右顧
視,覩佛坐樹下,身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
光明奕奕過月踰日,相好端正如樹有華。
龍前趣佛,頭面著地,遶佛七匝,身去佛
四十里,以七頭覆佛上。龍喜作風雨七日
七夕,佛端坐不動不搖不喘不息,七日不
食得佛,心喜都無有想。龍大歡喜,亦七
日不食無飢渴念,七日畢風雨止,佛禪覺
悟。


龍化為梵志,年少鮮服,長跪叉手,稽首
問曰:「得無寒無熱無飢無渴,功福會聚,眾
毒不加,處世為佛,三界特尊,豈不快哉?」佛
告龍曰:「過去諸佛經說,眾生離三惡道得
為人快,處世閑居守道志快,昔者所聞今
皆獲快,處世懷慈不害眾生快,天魔重
毒皆歇快,惔怕無欲不慕榮快,於世得道
為天人師,志空、不願、無相之定。眾欲之有
身,還神於本無,長存之寂,永與苦絕,斯
無上之快矣。」龍稽首言:「自今以後,自歸佛
歸法。」佛告龍:「方有眾聖,其誓應儀欲除
饉苦,亦當豫自歸之。」龍曰:「諾。」自歸除饉
眾。畜生之中歸佛先化,斯龍為首。菩薩禪
度無極一心如是。


(八〇)



佛行得小徑,其邊有樹,佛坐其下,與
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一心入定。有五百乘
車過,佛時盛渴,告阿難曰:「爾取水,吾欲
[007-0042c]
飲之。」曰:「屬有五百乘車過,其水盛濁不可
飲。」又重勅曰:「吾渴尤甚,爾駛取水來。」至
再三。阿難曰:「有溪名鳩對,清澄且美,可
浴可飲。」佛與阿難說斯未竟,時有一人
名胞罽,師事逝心,逝心名羅迦藍。胞罽
覩佛靈輝,身色紫金,相好甚奇,古聖希
有,心喜踰溢,拱手直進,稽首而曰:「屬
有五百乘車由斯行矣,世尊寧聞見乎?」曰:
「不聞不見也。」胞罽曰:「世尊臥乎?」曰:「吾坐禪
得一心定。」胞罽歎曰:「如來、無所著、正真覺,玄
深之定,乃至斯乎?車向者震國,躬污塵
埃,志道無猗不聞不見,乾坤可動,斯志
難傾。吾師在時,亦於道邊樹下得禪,時,亦
有五百乘車歷其前,有人問曰:『寧聞見乎?』
曰:『不聞不覩。』其人曰:『子時臥出乎?』曰:『吾一
其心得清淨定,故不聞。』其人曰:『羅漢道志
深,乃如之乎?車歷前,身污塵而不覺。』
其人覩彼志幽玄,師事終年。」胞罽曰:「佛
寂定無猗之志猶吾往師,自今日始終命,
奉佛五戒為清信士敢履眾惡。」佛告胞
罽:「五百車聲孰如雷震之響。」對曰:「千車之
聲,猶不比雨之小雷,豈況激怒之霹靂乎?」
世尊曰:「吾昔處阿譚縣蓬廬之下,坐惟生
死之本,暴風雨雹雷電霹靂,殺四特牛、耕
者兄弟二人。其縣黎民,觀者甚眾。吾時
出經行,有一人至吾所,吾問之曰:『眾將
何觀乎?』其人如事說之。人曰:『佛時何之?』答
曰:『獨在屋下。』人曰:『佛時臥乎?』曰:『不。』人曰:『焉
有寤而不聞乎?志道甚深,自今之後,願
[007-0043a]
師事世尊,奉五淨戒為清信士,終身守
真。』」胞罽聞之,心開結解,其喜無量,顧
勅從者曰:「內藏金織成衣有千領,擇取妙
者來,吾欲上佛。」從者承命歸家取來,胞
罽自手以衣被佛身上,退稽首曰:「自今願
世尊屈影靈,之吾鄉諸清信士所,并顧
下吾家,宗門巨細,各自親身供養於佛。
畢天地之壽以至恭之心,奉養天龍鬼神
蜎飛蚑行蠕動之類者,不如一日飯一沙
門,豈況無上正真佛乎?願垂弘慈授吾
無極之福。」世尊曰:「大善!」


菩薩禪度無極道
志如是。


(八一)



眾祐自說,為菩薩時,名曰常悲。常悲
菩薩,常流淚且行。時世無佛,經典悉盡,
不覩沙門賢聖之眾,常思覩佛聞經妙旨。
時世穢濁,背正向邪,華偽趣利猶蛾之
樂火;四等六度永康之宅,而世廢佛斯
法,就彼危禍,以自破碎也,故為愁荒哀
慟且行。往昔有佛名影法無穢如來王,滅
度來久,經法都盡。常悲菩薩,夢見其佛
為其說法云:「慎無貢高,學士之行,去心
恩愛之垢,無著六情之塵勞,無遺眾愛毛
髮之大。藏爾心內,諸念寂滅是為無為。」菩薩
從佛聞斯法,猶餓夫得甘食,其喜無量,
心垢除,入淨定。即棄家捐妻子,入深山
處閑寂,以山水果蓏自供,處山舉手椎
心哀號而云:「吾生怨乎!不值佛世,不聞
佛經,十方現在至真世尊,洞視徹聽,皆一
切知,恍惚髣髴,暉靡不之,願現尊靈,
[007-0043b]
令吾覩佛,得聞弘摸大道極趣。」哀聲適
訖,天神下曰:「明士乃爾,莫復哀號,佛有大
法,名明度無極之明。過去諸佛,今現在、甫
當來,皆由斯成,爾必索之誦習其文,懷識
其義奉而行之,爾必得四無所畏、十種力、
十八不共。身色紫金,項光無際。十方經道,
爾為明主,眾聖之尊、天人之師,應儀各佛
所無有也。」常悲菩薩仰視報曰:「當由誰
聞斯尊法乎?以何方便之何國土?厥師
族名?」天人報曰:「爾自斯正東行,無念色
痛想行識,無念苦樂善惡、耳目鼻口身
心吾我,及人往世所更、來世之事,無念
地水火風空,青黃白黑都及眾色,貪淫瞋恚,
愚癡嫉妬,男女九族,左右前後高下遲疾。
無念有佛無佛、有經道無經道、有賢聖無
賢聖,空爾意、絕眾願。爾之執心無違吾
教,今覩明度無極聖典。」常悲菩薩仰曰:「敬
諾,終始戢之。」天人重曰:「精進存之。」言
竟忽然不現。


菩薩受教,端心內淨,東行
索之。數日即止,深自思曰:「吾宿薄祐,生
不值佛,世無沙門,君臣憒憒,無知佛
者。明度無極、除冥尊師,去斯幾里,未覩
之頃。」心中悲猛,舉哀而行,精誠之至感
於諸佛。上方佛來,飛在其前,身色紫金,
相好絕聖,面若滿月,項有日光,諸天翼
從,寶帳華蓋,作樂散華,叉手垂首。佛歎
菩薩曰:「善哉善哉!爾之快健,覩世希有。」
菩薩見佛,且喜且悲,稽首而曰:「願佛哀
我,斷我繫、解吾結、開吾盲、愈吾病,為吾
[007-0043c]
說經。」佛告之曰:「三界皆空,夫有悉無,萬
物若幻,一生一滅,猶若水泡,覩世皆然。
爾其思之,吾為爾說經,端心諦聽,慎無忘
也。自是東行二萬里,有國名揵陀越,諸
菩薩城也,一國之內皆是上士無凡庸人,欲
為說諸菩薩之德,劫數已盡,其德有餘。至
尊上德菩薩名法來,於彼諸聖猶星有月,
懷諸經典,其明無限,敷演明度無極之經,
反覆教人,諸菩薩有受經者、誦者、書者、定
經原者,爾往見焉,必為爾師。勸爾索
佛,疾馳就之,自當為爾說內外明度無
極景德。」常悲菩薩聞佛歎彼菩薩名德,
心入法喜,得現在定,眾想都寂,悉覩諸
佛為己說明度無極之德,歎己精進索佛
之勳,僉曰:「善哉!求佛之志爾為得之。吾
於往昔始發意時亦皆然也。已逝、甫來、現
在諸佛,皆如爾索矣。爾必得佛,濟一切生
也。」


常悲菩薩從定寤,左右顧視不復覩諸
佛,即復心悲流淚且云:「諸佛靈耀自何所
來?今逝焉如?」


菩薩禪度無極一心如是。


(八二)



「昔有兩菩薩,志清行淨,內寂無欲,表
如天金,去穢濁之群,處山澤,鑿石為室。
閑居靖志,菅衣草席,食果飲泉,清淨無
為,志若虛空,四禪備悉,得五通智:一能
徹視無遐不覩,二能洞聽無微不聞,三
能騰飛出入無間,四能通知十方眾生心
中所念,五能自知無數劫來宿命所更。梵
釋仙聖,諸天龍鬼,靡不稽首。處山澤六
十餘年,悲念眾生展轉愚冥,不覩為惡
[007-0044a]
後有重殃,約情棄欲敬奉三尊,福至響
應必獲其榮。二梵志者:一名題耆羅,二名
那賴。題耆夜興誦經,疲極臥出,那賴時亦
誦經,誤蹈題耆羅首,題耆即興而曰:『誰蹈
吾首者,明旦日出一竿,破爾之首為七
分善乎!』那賴曰:『誤蹈爾耳,祝誓何重?瓦
器不行之類,尚有相觸,豈況於人共處,終
年而不誤失乎?爾言常誠,明旦日出,吾
首必為七分矣。吾當制日不令其出。』遂
爾不出。五日之間,舉國幽冥,炬燭相尋,
眾官不修,君民惶惑,會群寮、請道士。王
曰:『日之不出,其咎安在?』道士之中有五
通者曰:『山中道士,兩有微諍,故制日令
不出耳。』王曰:『其諍有緣乎?』道士具以本
未為王說之。王曰:『奈之何?』答曰:『王率
群寮民無巨細,馳詣于彼稽首和解,彼
必慈和。』王即有詔如道士令,詣于山澤叩
頭曰:『國豐民寧,二尊之潤,而今不和,率土
失所。其咎在我,黎民無過,願赦之。』那賴
曰:『王勤曉彼意,彼意解者、吾放日矣。』王之
題耆羅所,宣那賴旨。王即曰:『令彼以泥塗
其首放日。』泥首即破為七分,那賴無為。王
臣黎民靡不欣懌,兩道士為王廣陳治國,
當以四等無蓋之慈,勸奉五戒載十善而
行。王及臣民,僉然受戒。王還國有詔曰:『人
無尊卑,帶五戒十善經,以為國政。』自斯
之後,王潤逮草木,忠臣誠且清讓,父法母
儀室家各尚,守道貞信,家有孝子。眾祐曰:
『兩菩薩覩其國主不知三尊,臣民憒憒邪見
[007-0044b]
自蔽,猶冥中閉目行。愍其徒死不覩佛
經,故為斯變,欲其覩明也。』」


佛告諸比丘:「那
賴者,吾身是。題耆羅者,彌勒是。菩薩禪度無
極一心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