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47 同參經-- (master)


[01p001a]
同參經序
稽自墳典肇興而經之名遂燦然於世蓋古先聖王舉人倫日
用常行之道著爲訓典於以覺世牖民使人日遷善改過臻於
上治後世因尊之爲經世之典要云爾非惟釋道兩門始創有
經之名以顯異而駭俗也然梵帙瓊編亦皆佛仙啟廸人心補
禆王化世儒不察以爲與聖道相左無惑乎愚俗之輩隨流逐
波而輕肆譏談也孚佑帝君之演斯典也合三教以立言會五
典而垂訓輯四子之微言集百家之緒論引經據典博採旁搜
辨疑晰義條貫同參其旨顯而深其詞該而備發先聖未發之
祕闡仙佛未闡之精固修證之法言實訓世之要典其所以啟
[01p001b]
廸人心補禆王化者豈淺鮮哉覽斯典者務宜讀其辭玩其意
朝諷夕詠日進於躬行勿概視爲梵帙瓊編與聖賢書相左也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寰宇之大豈無解人世有深種善根明
達頴悟之士能依斯典而力行之廣爲流佈務使閭閻之内家
喻戸曉人人有向善之機則不求福報而福自駢臻其所以補
益王化羽翼聖賢者正賴斯典維持不少也奚第仙經云乎哉
如以爲太上勅演之靈文帝君開闡之法要什襲珍藏終𡻕不
一覽觀與但習爲誦持而於倫常日用之道罔克實踐者豈帝
君覺世之慈心也乎後之覽斯典者亦當有省於予言九天開
化司祿文昌題
[01p002a]
同參經題詞
昔魏伯揚眞人作參同契係就易理專明丹道今我
孚佑帝師會三教於一源開千秋之覺路本平正通達之理演
精實奧妙之文其旨淡而深其道顯而微亘古迄今從未有融
而通之輔而行之相資而合而發明之使三教之道昭若日月
星辰之不相揜如此經之闊然共證毫無翳障者故名之曰同
參經義詳
文昌帝君原序某無敢多綴蕪言因世多訛同參作參同故首
將經題詳爲別白以示後之學者宏教弟子柳守元熏沐題詞

[01p002b]










[01p003a]
重刋道藏輯要
 同參經目錄
 上卷
  法會緣起章第一
  始炁玄要章第二
  敬畏天地章第三
  淸淨身業章第四
  斷除口業章第五
  防遏意業章第六
  究論性本章第七
[01p003b]
  修德凝道章第八
  敦篤天倫章第九
  竭盡忠藎章第十
 中卷
  問理釋疑章第十一
  愼事師友章第十二
  戒重化源章第十三
  葆守眞元章第十四
  修崇善行章第十五
  嚴辨眞儒章第十六
[01p004a]
  玄關祕密章第十七
  火候藥物章第十八
  禪宗向上章第十九
  警示禪流章第二十
  會三歸一章第二十一
 下卷
  保劫惟善章第二十二
  天人理一章第二十三
  持盛在德章第二十四
  因緣明驗章第二十五
[01p004b]
  罪福報應章第二十六
  鬼神徵驗章第二十七
  法體一如章第二十八
  詮釋經義章第二十九
  尊信聖教章第三十
  瞻禮星斗章第三十一
  統明修證章第三十二

[01p005a]
重刋道藏輯要
 同參經
孚佑上帝純陽吕祖天師著
 上卷
  讚
 開微演奧洩露眞玄會三歸一著言詮道德總包含淨業消
 愆廣植善因緣
  開經玄妙偈
 大道玄虛無可名𥥆㝠恍惚有眞精一元妙理同三教初判
 鴻濛象始分於穆直從心性得業源淸淨善芽生修持了悟
[01p005b]
 全經諦法體如如超上乘
  法會緣起章第一
自昔玄元廣法天尊旣成道已於正陽聖師前發宏誓願溥度
𨶒浮一切眾生遂厯塵寰開演八品仙經最爲顯著然升降水
火嬰兒姹女之旨龍虎爐鼎之說多屬取譬世人弗察悞入旁
門間有一二聰頴之士又多執泥文字不解得言忘象以意逆
志天尊垂憫每於翼軫之區闡化廣結眾緣又五品又三品先
後敷宣以示大乘精微之旨不離自性覺明使修眞之子因文
修道良爲慈悲方便不負初誓第經文流播未廣奉持者少因
侍元始法几聽說太玄無上至眞妙道於是天尊哀求元始至
[01p006a]
尊玉皇上帝溥宣大化及細按因緣仍屬鄂渚於是天尊稽首
元始几前白言臣昔請於羅施開演玄化救度末劫今檢校天
運流行因緣聚會當在翼軫分野改請楚地敷揚玄功伏願慈
悲哀憫聽許元始天尊曰子今所奏豈不善乎吾當命更生永
命輔贊元化爾其明白闡揚無取陳言務使愚夫愚婦皆知修
省歸依正道了脫生死出離苦趣爾之功也天尊稽首謝恩自
玉京金闕駕五色祥雲白鶴前導蒼龍捧輿天花繽紛瑞霞靉
靆同諸天諸仙齊詣玉皇駕下奏請勅旨復䝉玉帝憫其慈願
勅允開演遂與諸眞列聖降神鄂渚涵三道場爲諸天人竝諸
弟子宣說太上救劫妙經三十二章
[01p006b]
  始炁玄要章第二
於是天尊普告四眾云吾今所說惟談貞實不事枝葉蓋修道
之士不明根本徒尋枝葉雖極精進如木無根亦復何益夫此
根本原於混元一炁天地未分日月未光混沌太無無象無名
無聲無臭天得之而爲天四時行寒暑運日以之升月以之恆
雲霞雨露風雷電雹皆一炁循環晝夜無停地得之而爲地山
以之峙水以之流載嶽不重容海不洩非斯一炁孰主之乎人
得天地之氣以生是以秉天之炁而爲陽秉地之炁而爲陰陽
健陰順二炁迭運如環無端儒謂天命之性釋參本來面目道
究父母未生以前皆指此炁而理寓乎其中矣太上曰象帝之
[01p007a]
先又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從古佛仙聖賢修身立命修此而
已著經垂世明此而已末世烝民不知反本不務躬行向外索
取讀盡聖經繙窮祕典而於自已一點元陽眞炁任其汨没至
死不明良可深悼吾今爲汝眾等顯示修眞之要務在明此先
天一炁是謂玄眞之體然斯一炁又非兀坐枯守可以明得惟
於行住坐臥一言一動之時細爲體認一動也來不見所從來
一靜也止不見所從止恍惚杳㝠莫可測其端倪如此窮究根
原務宜明徹則本來一點陽光忽然發現自能透底澄淸性天
朗照萬劫積習一時氷釋大劫洪災不能侵損與天齊年與聖
爲侣出離輪廻逍遙自在蓋此炁也無極而太極生天生地生
[01p007b]
人生物大之則包羅宇宙小之則不異黍珠然黍珠雖小猶有
形象此炁之微無形無緒宇宙之寬猶有究竟此炁之大瀰綸
罔間微乎深哉至矣盡矣吾今顯示仙眞第一進修之功務宜
從茲下手若不究明斯旨縱經多劫修持祗名有爲有爲卽是
有漏去道遠矣無爲斯可無漏自能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凡
爾修士欲冀了道證眞非明此先天一炁其何能之
  敬畏天地章第三
天尊告曰學道之士欲明心性先須知得心性從出之原蓋人
物始生皆由天賦其性地載其形故天地謂之大父大母從古
佛仙聖賢莫不首敬天地雖人有貧富貴賤男女賢不肖之分
[01p008a]
而其戴高履厚則一也末俗不知性所從來命由天定肆意任
心逆天背理以致天鑒其惡或貧或賤或疾或殀世愚不察孽
由自作謂天弗祐橫出怨謗是謂懟天假飾已善妄求非分是
謂欺天暗室作非遇人揜著是謂昧天口談仁義心多荆棘謂
天弗知謂人罔覺是謂誑天對諸三光弗誠弗敬威儀弗檢畏
懼弗存是謂褻天已命偶乖嫉人富有瞋天弗公是謂誣天讀
書不明誦經弗解妄議前人譏誹有道是謂藐天卽有一二修
省之子略知向善無如善念未純善根未固善果未深遂希福
報妄延僧道章奏屢陳是謂瀆天吾今告爾修士務宜首敬天
地然所謂敬又非媚天以邀福也正直之人尙不受媚况天地
[01p008b]
乎所謂敬者蓋從自已性天中時時省察於自已心地上刻刻
檢點一言而弗合於天地弗言也一行而弗合於天地弗行也
以吾神明之性天仰體乎於穆之天以吾靜鎭之心地俯察乎
安甯之地如子輿氏所云存心養性以事天如禮所云聞雷而
懼中夜必興斯稱敬畏若末俗凡流素無實行矯舉以祭祗曰
謾天非敬畏也然心性難明以敬畏入雖暗室屋漏常若天地
神明昭鑒在上如此存心則非僻無自而生非僻不生則心君
泰然性天朗霽身口意業自然淸淨三業淸淨則六根六塵俱
可淸淨而入聖之基已有體段然又不可一刻放逸加以時時
洗滌之功及至陰符消盡陽神脫現渾渾默默天眞發光端坐
[01p009a]
天廷隱顯莫測名之曰佛佛亦强名名之曰仙仙亦强稱仙乎
佛乎聖耶賢耶名雖多種實由一心惟心與性是二是一心性
與天同體不異是謂三才與道爲一敬畏天地功效最神不知
敬畏漫曰學道祗是魔精命終之後必墮惡趣永失眞道
  淸淨身業章第四
旣知敬畏存心則三業可淨然此三業亦須逐事省察隨時檢
點方能漸淨如彼身業曰殺盗淫無論貧富貴賤人皆有之何
謂皆有卽如殺業窮兵黷武誅降屠城文吏草菅民命輕戮無
辜次之豪貴非理烹宰屠兒魁儈慘割生靈小之啟蟄之際戕
害昆蟲方長之初刈伐草木此皆殺業之易見者又如世俗愚
[01p009b]
氓與人仇怨遂欲立殲其軀瞋憾一萌殺機旋動天鑒其罪註
名殺籍致受殺報了無解釋又有一等深文胥役筆鋒害命不
顧天理枉法屈刑殘虐無辜緣茲殺因釀成殺果𡨚𡨚相報無
有了期太上曰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天網恢恢疎
而不失能無報乎吾今詳爲開導爾諸學人能淨殺業卽是仰
體好生一切蠢動含靈與吾同體自昔聖賢皆以愛物爲心能
愛物則殺業淨殺業淨則太和元氣在吾一身而此心與天地
通矣何災不滅何福不增乎其一曰盗盗之一字匹夫匹婦稍
知惜恥者皆不肯爲似乎甚少不知所謂盗者豈必白晝劫奪
昏夜穿窬方謂之盗凡官吏侵漁國帑以及有主之物不問而
[01p010a]
取雖一草一木一花一菓一飲一食皆謂之盗蓋以其物非已
有我私竊之欺人於不及知也是以古之聖賢非道非義一介
不取謹小愼微職此之故至於學士文人剽竊文字掠取虛名
以欺於世此更盗之尤者究之天惡其心神爲之鑒久之敗露
貽譏儒林此種盗業世多蹈之人最難知實爲奸險其一曰淫
淫之一字舉世易犯而豪貴文士其惡爲最喪人名節虧已德
行受害無窮流毒莫甚不必顯有其事始謂之淫凡創爲淫詞
造作淫具起一淫念述一淫事皆是淫機未除淫根未斷若妖
冶在前而一心不亂一塵不染者世有幾人昔佛訓諸弟子見
婦之長者視之如姊㓜者如女所以敬守此心不使放逸則雖
[01p010b]
目觸色境心離色塵於此制得色根自除不致染著也然此三
業心爲之根富貴豪强文人學士犯者極多爾諸學人欲淨身
業務淨其心業根一除萌芽不復生矣
  斷除口業章第五
身業旣淨尤須警戒口業口業一端較之身業易犯雖高人達
士亦多不檢然非禮勿言克已之要昔孔門諸賢惟三復白圭
之彥至聖獨取而多才如端木兼擅言語之科猶以存魯一舉
致貽美言傷信之嘆况其餘乎往昔釋迦如來率諸弟子渡經
恆河見眾漁人舉一巨魚首備百獸之形諸弟子莫識其因請
於佛曰是何惡物獲如是身不亦怪乎如來告曰曩昔劫中有
[01p011a]
一僧人自恃才辯與人談論必欲爭勝稍或拂意卽生瞋怒徧
指獸名訾詈弗已究之呪詛於人祗害已身積孽愈深罪報愈
重萬劫寒氷無能解脫豈不悲歟如是諸大弟子諦聽斯言互
相誡謹皆願眾生永斷口業無墮惡趣然業有四端妄言綺語
才智者多兩舌惡口愚賤者廣如學士方入儒林緇流粗通禪
教黃冠羽客略識導引輒生矜詡恣意貢高大言欺世習儒者
曰我得精一執中矣爲釋者曰我得最上一乘矣學道者曰我
得金液還丹矣是皆大妄執迷一已復誑於人終身邪慝罔知
醒悟聽其言似可頡頏佛仙𡤎美賢哲觀其行究多闇昧弗異
庸流若夫綺語文士尤多詩歌艷麗詞藻精工逞其才華致犯
[01p011b]
大戒更有著爲邪說鼓惑愚民敗德喪名傷風亂俗只圖筆鋒
快利豈知流禍無窮故綺語一業其過甚隱其報最嚴至於兩
舌不獨匪僻小人摇唇鼓舌背亂曲直以及愚夫愚婦向此說
彼向彼談此顚倒是非方謂兩舌凡儒者持辯雌黃朝士建議
反復致使正論紊淆賢人疎遠又或邪師胸無定見依違兩可
貽悞後學皆兩舌也所謂惡口惟彼愚夫乘人過失指摘瑕疵
恣肆譏訕妄行詆讟表白已長暴揚人短上干天怒隱示之罰
如恆河孽魚之類良可浩歎然諸惡業不獨佛仙經中諄諄誡
訓示以泥犁拔舌之報卽如儒書亦有明誨出好興戎載之尙
書愼爾出話列於雅什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吾今更爲分晰開
[01p012a]
示凡爾等竝未來一切眾生依我之言各凜三緘之誡靜默持
已毋炫才智毋逞舌鋒恪謹語言時存畏懼愼之於未言之先
省之於方言之際妄言不生綺語不作戒謹兩舌永斷惡口如
此洗滌可以修身可以事天進德之基是惟至要
  防遏意業章第六
口業淨已然口所從出皆起於意諸意由心生心爲身主防閑
宜嚴若非平時戒謹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則惡孽時萌便難降
伏身口兩業俱不克淨矣意之可畏喻如駟馬惟在制御有方
勿令奔放所以古昔聖賢訓人謹獨惟能謹獨則意之所發誠
實無妄貪瞋癡業無由得生而意可淨矣然所謂貪非特作威
[01p012b]
苛取嗜利無厭棄法通賄黷貨無涯始謂之貪凡商賈網利市
㕓多方壟斷豪强詭謀漁利錙銖靡遺皆謂之貪太上云不見
可欲使心不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曲禮曰分無求多蓋貪心
一生則只知利已罔恤乎人善念由此而消惡業緣斯而起然
貪有多端說不能盡如所貪在名則意爲之牽患得患失無所
不至倘有弗遂恣怨於人貪乃化而爲瞋所貪在利則思奪人
所有飽已之欲機械變詐甚於穿窬子輿氏云雞鳴而起孳孳
爲利卽蹠之徒豈不化而爲盗乎所貪在色美好是躭佚樂無
度寡廉鮮恥帷薄不修貪更化而爲淫矣凡此貪業發之於心
見之於行或恃勢凌人而脅其拱伏或巧肆詐謀以廹其順從
[01p013a]
身口諸業由斯而集貪業之害生生死死無有窮竟甯不畏歟
吾今剖晰曉示爾諸學人務須潔淸自矢以淨爾意毋得貪求
致罹惡趣其一曰瞋瞋之爲害譬如猛火烈熖一熾勢同燎原
不可撲滅不可嚮邇陰符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尅是以古昔
佛仙務行忍辱以除瞋恚之火太上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
而不爭故幾於道柔勝剛弱勝强曲禮云很母求勝人能柔弱
自下不求勝於人尙何瞋乎昔儒門賢哲若顏子之不校孟氏
之自反皆以瞋爲害道故雖非義之加橫逆之犯皆恬然受之
而不與計也世之愚夫見人忤已輒思報復每致仇怨相攻小
則惡口交譏大則挺刃殘殺遂有一朝之忿忘身及親之禍是
[01p013b]
瞋之一業潛伏於内則身口二業顯肆於外而愚人迷誤至死
弗知可不悲歟其一曰癡所謂癡者非㝠然無識昏庸暗昧之
謂也人苟謬執已見偏向一途不知大道不達正理邪見痼蔽
莫識醒悟迷性旣深雖遇至人語以正道彼終不悔似此癡人
實爲懵懵更有一等才智之人明知世事皆幻繁華易盡一切
所有咸歸於空無如愛慾難除愛情難割雖欲强制旋踵卽迷
正知正見無由得開譬彼杲日障於雲霧自性不明終身迷惑
及至物消形化始悔從前晚矣晚矣然此身口意業淨有難易
身口二業見之於外猶易檢點苟有明理者其或能之惟意隱
而弗露人不易知較身口尤爲難制淨茲三業是謂十善十善
[01p014a]
周備卽可生天逞茲三業是謂十惡十惡輪廻卽沈苦趣爾諸
學人愼茲三業可與入道
  究論本章第七
旣淨三業務明至道至道之要難以名言無形而能形形無象
而能象象聲以之聲而實無聲色以之色而實無色𥥆㝠恍惚
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其有也無物不有其無也天地不知
天且弗知而况於人乎然斯道也求之則沖漠無朕體之則眞
實不虛天地此道人物此道虛而能實實而能虛自無而有自
有而無無無有無有有無有其理深玄其義奧妙太上曰玄之
又玄文始帝君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卽道然道雖無名强
[01p014b]
名曰道旣名曰道豈終不可求乎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子思
子曰率性之謂道人秉一陰一陽而生性卽吾心而有修道之
要亦卽於一陰一陽中體之然道本一元而教有殊途功亦微
異釋道二門皆尙玄虛若夫儒流惟敦實踐故易云仁者見之
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此卽教分三門之說也蓋道之體雖
虛道之用則實善體道者直窮性命精進不已一旦豁然無不
了徹此乃一超直入上根能之至於中下之人惟從日用動靜
中躬行實踐及踐履功深得遇明師一點卽悟是爲由用得體
下學上達雖功分難易而至於明道則一也若修道之士能於
每日無事未與物接時存心默會内照反觀則本原道體不事
[01p015a]
他求卽心而存所性而有世儒不察妄詆佛仙虛無寂滅不合
聖學不知所謂虛者非盡虛也虛而能實所謂無者非盡無也
無而能有至於寂滅之旨亦是寂而能照滅而常存試觀草木
其零落也虛矣無矣寂矣滅矣至春發生依然敷暢若非寂虛
之體藏之於内何以滋榮茂盛先後不異故知寂滅非斷滅也
虛無非虛僞也彼認虛靈道體爲虛僞指常寂覺明爲枯寂謬
矣道體本來無形無名吾道用功惟究根本釋教亦然甯惟釋
道卽古聖賢用功亦復如是惟中下根多不能盡語以至道故
特就日用常行中指點使之有所持循也爾諸學人能體斯旨
究其本自得其末明乎體自達於用儒也釋也道也一以貫之
[01p015b]

  修德凝道章第八
學道之士務須修德道爲統體德有萬端譬之四時發育長養
收歛退藏各有不一而道則渾淪一理貫四時主造化故天地
以生物爲心發育萬物天之仁也佛仙聖賢慈愛種種務使匹
夫匹婦無一不得其所普惠蒼生莫非仁德佛仙慈悲與儒惻
隱有以異乎所欲與聚已溺已饑與誓願度人遍施法乳無以
異也長養爲禮先後以時倫次不亂佛仙果位由功而分大乘
小乘法有漸頓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非禮而何義之所生惟宜
適中剛健不屈舍生取義佛仙忍辱毅然自持亦此義也智之
[01p016a]
一德主於退藏惟其能藏微𣺌莫測佛仙智慧幽深玄遠是謂
大智故莫能識因此四德發爲萬行無量度人方便喜捨歸仁
邊際尊師重道親善知識歸禮邊際忍辱無瞋端潔自守歸義
邊際割愛學道了脫生死歸智邊際深明因果不迷夙緣守中
抱一弗改厥志修務實修證期實證歸信邊際故天德以信貫
四時而四時之氣亦以信會歸其極孔聖云人無信不可立誠
以人之所貴在於有信故也自昔佛仙大聖萬德俱備方證極
果而萬德之中仁居其首若不先發慈悲只圖自了無濟於世
然所謂慈非如姑息溺愛婦寺之仁也必體天之心行已之德
慈則眞慈捨則眞捨悲人之苦如已受之喜人之善如已有之
[01p016b]
四無量心實實行去毋求報無退悔上士眾德俱備生爲正人
殁爲明神下士勤修人身可固倘一德不修無惡不造三途苦
趣永無出期莫能解免故修德乃入道之門成眞之要從古佛
仙聖賢未有不修德而能凝道者也雖德之事甚多德之名亦
甚廣然道惟一理於統同中有萬殊德有多端於分晰中見一
本大眾齊修吾言非誕
  敦篤天倫章第九
道旣非德莫凝而德莫先於孝弟故四子之書以孝弟爲本卽
堯舜之治亦惟彝倫攸敘而後平章恊和孝弟之驗至斯爲極
然人有貴有賤有富有貧亦惟隨分自盡供爲子職苟於家庭
[01p017a]
聚處飲食起居知養而不知愛知愛而不知敬皆不可爲孝也
昔文王爲世子時日朝於王季者三問左右曰安否聞安則喜
聞不安則懼退而不敢自甯蓋其愛親之心發於至性卽此一
節人莫能及載之曲禮可考而知也今人於父母有疾時尙不
知竭誠省候盡力醫藥况其餘乎孔聖著孝經以明先王至德
要道告成功於北斗以垂訓後世世之儒者童而習之然能誦
讀而不能躬行知講說而不能實踐將此訓世化民之書作文
字讀過則何益矣孝之一道不特儒書卽佛仙亦諄切言之未
有不孝其親而能了道成眞者亦未有學爲佛仙而不孝其親
者世愚不察妄詆釋道以爲棄親割愛絕先祖祀謂之弗孝不
[01p017b]
知自古佛仙了脫塵緣證眞之後九祖超昇豈但雙親已乎古
人以化親於善爲大孝良有故也昔孔聖稱舜之孝首日德爲
聖人蓋子有聖德而致其父曰聖父母曰聖母何孝如之後之
儒者聖乎否乎世有妄人或恃才學或矜富貴於父母之前傲
慢無忌豈知已之才學富貴皆從祖宗父母積善中得來弗思
報本反滋輕忽不孝之罪其可逭歟從古聖人孝德之至眞純
篤實視於無形聽於無聲是以天地可格風雷可動馨香可薦
爼豆可登孝德之至莫大於是至於僧道離親出家亦宜自思
親生此身鞠育之恩旣不能報菽水之養又不能承必須苦志
勵行求證道果以圖報本則父母之願庶幾克遂若師長教訓
[01p018a]
卽宜愛敬承順事之如親蓋身爲法嗣紹隆先緒弗可忽也若
彼愚夫其於父母亦惟生則盡養殁則盡哀祭則盡誠詩曰夙
興夜寐勿忝爾所生此之謂也若家本饒裕甘旨何嫌於鼎烹
家實寒薄饔飱不厭於[卄/䟽]食惟愛敬之宜篤何豐儉之可分若
夫儒者旣明詩書須知盡孝苟愛日之訓弗顧於生前蓼莪之
什罔念於殁後雖列鼎而祭祗是虛文廬墓而哀徒爲欺世謂
之爲孝天其許乎至於昆弟同氣連枝古人喻如手足詩曰豈
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是友于之誼可弗敦乎况父母之所愛者
莫如已子子雖有賢不肖而父母愛之之心則一凡我昆弟縱
有貧富貴賤之不同而我友愛之心胡可少易是以姜被之風
[01p018b]
古人共羡煮豆之咏賢哲所悲可弗愼歟卽僧道之於同儕亦
有昆弟之義少者務加以慈愛長者宜待以謙和盡斯友恭方
能於善知識前受益若惟恃已貢高戕賊同類是負父母生身
之恩又失師友訓誨之德爾諸眾生體斯孝弟而力行之則根
本旣立而進德修眞可不難矣
  竭盡忠藎章第十
人秉五行之秀匪親何生匪君何成然親以天合君以人合以
天合者根之於性以人合者本之於義二恩竝重未有區分但
子之於親能知劬勞者尙思報本而臣之於君靖共匪懈者每
不易覯不知一登仕版爾俸爾祿皆君之賜一飲一食盡君之
[01p019a]
恩上而榮及祖先下而庇蔭後嗣不思報稱臣節多虧能自安
乎至於奸邪之人竊君威福廣植私門以及獻媚取容阿諛固
寵弗畏天道罔恤人言不思盡已之忠惟圖一時之貴究之盈
廷指摘公議難容一旦名敗身喪禍不旋踵悔何及乎故居保
傅之位者上以格君之非務盡輔弼之任下以進賢爲事勿懷
妬嫉之心職司明刑則宜平允持法寛恤以重民生或司教化
則務移風易俗開陳以導民善有官守者敬事後食隨分効忠
居廉訪者問政巡方觀察詳敏身居言路則思納約自牖以靖
朝綱啟沃獻替以重國脈君有善則將順其美君有過則匡救
其失甯爲謇謇之忠勿蹈唯唯之諛如職任封疆則宜正已率
[01p019b]
屬勿苛虐以陵下勿剛愎而僨事勿違道以沽名或身寄專閫
則思保固疆域甯謐社稷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卽守一郡剌一
州宰一邑惟宜各盡厥心各修厥職毋謂民事爲可忽毋謂民
命爲可輕毋曲意上官以希容悅毋恣婪賄賂以剝民膏體君
之心奉君之令敷君之仁惠君之土斯爲循吏矣所以從古忠
烈之臣殺身成仁臨難弗奪忠貞貫乎日月正氣徹於乾坤靑
史標名千秋享祀至於士庶雖未受爵於朝然而設官分職布
令垂條務使盗賊無驚閭𨶒樂業皆君恩也而况積逋有蠲凶
荒有賑養老有典節孝有褒能無念乎國有常賦則宜輸納以
時國有興作則務趨承恐後此亦忠之屬也蓋忠孝二端爲天
[01p020a]
地間第一根本凡修道之士尚須厯劫苦行而後成眞證果惟
大忠大孝命光一謝遂獲生天卽極樂國中上品上生亦惟忠
孝居多故忠孝之人朝廷褒之史册傳之天道祐之鬼神敬之
以視不忠不孝顯被刑誅陰遭鬼責萬世貽譏永沉惡趣者奚
啻霄壤故凡疫癘刀兵水旱饑饉皆不忠不孝之所招也爾諸
學人若欲決志修行而不敦子臣之道妄冀成眞必無是處天
尊說是十章已諸仙眞宰一時踴躍歡喜讚嘆異口同聲而作
頌曰巍巍無上尊救劫廣慈仁宣演微妙法開章洩玄眞太極
一元理三乘秘密文言言皆透徹字字極精深大道本庸常先
須淨業根敬天昭感格敦倫踐實行修善獲生天作惡墮沉淪
[01p020b]
民彝共物則五典與三墳同參能實證躋聖入玄門眾生含佛
性自性有靈明願登大法航莫負聖慈心妙哉導師言億劫永
欽遵於是諸仙眞宰說是頌畢普集天尊座前稽首禮謝同時
侍衞神將咸各喜躍歎未曾有於是龍鶴翔空雲霞㪚彩寶旛
絳節隊仗前驅復還無上其時諸弟子等各各禮謝信受奉行
 
 讚
 悲心度世廣法慈尊敷揚天道顯人倫盡性有常經忠主孝
 親弈世永爲箴
[01p021a]
 
 中卷
 
 讚
 慈航普渡接引羣迷玄關要訣絕支離直指本原機法體眞
 如參學莫遲疑
 
 開經玄妙偈
 天門開處降金仙鸞馭重臨講法筵第一義中宣妙諦最深
 玄裏說玄玄
 
 明理釋疑章第十一
爾時天尊欽奉玉旨宣演玄文周十章已回駕謁陛再降法筵
於是諸仙聖眾或駕蒼虬或乘靈鶴簇擁仙仗步虛而來㪚諸
[01p021b]
寶華天樂鳴空卿雲繚繞瑞氣氤氲天尊宴坐良久諸天眞宰
希聆法音時有左掖仙眞出班奏曰往昔天尊於花石城演說
昭示詳明剴切迄今習誦無聞遵行罔見以弟子愚昧思之於
教似無所補於是天尊慨爾歎曰是何言歟是何言歟昔太上
居景室山與五老上帝闡發天地陰陽九靈長生諸經百萬餘
篇復降神蜀都談玄玉局瓊編盈積至今流播罔有淪替釋迦
如來說法多至三藏教有三乘宗分各別奚必人盡能行太上
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蓋說法在我從違
在人甯得因人信慢之不一易吾救濟之慈心乎况忠孝友悌
根諸賦𢌿謂之民彝物則無奈世風日下民行不興罔能信道
[01p022a]
乖氣致殃以致凶災疫癘饑饉洊臻吾今所說正欲輔翼王化
挽回劫運救拔眾生開導羣生務期人人醒悟依實踐履且天
心仁愛無非欲民返淳歸樸復還性初若使人皆嚮善家敦仁
敬世有淳風和氣致祥甯非盛世吾曩昔所演諸經詮釋玄要
已暢厥旨試觀宇宙之大賢愚貴賤人不一類安得人盡學仙
人盡學佛是以觀音大士普門品中三十二應隨根說法良以
此也若有實心修道之士吾自開陳引導務使了脫塵緣證位
上眞於是諸仙眞宰踴躍歡喜咸稱善哉靜默㝠心聽候宣揚
 
 愼事師友章第十二
天尊宴坐瓊臺告諸眞人曰人生在三之節君親而外師道爲
[01p022b]
尊蓋子臣之誼雖人所當盡然是非之介邪正之分差諸毫釐
謬以千里辨於幾微不可不愼故必藉明師開陳義理討論切
磋則行無差忒庶幾忠爲純忠孝爲純孝不蹈䧟君䧟親之失
古人進德修業必延訪明師以爲學道之資然師有不同有見
聞廣博之師有道德軼羣之師有品望著隆之師又有方外超
邁之師昔黃帝師廣成堯師尹夀舜師務成文王師鬻熊太上
師容成卽孔聖官禮皆有所師太上曰吾非聖人蓋學而知者
自古聖賢佛仙罔非從師授業而後悟道書曰能自得師者王
謂人莫已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帝王且然况下民乎太
上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人惟自見自是所以得少爲足
[01p023a]
不能虛以受人不知人匪生知皆由師傳三教雖殊尊師則一
卽吾門修鍊若不親受眞師口訣縱熟習丹書焉能得知切實
下手工夫雖極力施功決無成就故釋門亦以親善知識爲菩
薩法要趙州九十行脚以大事未明參求眞師耳若夫友所以
輔仁易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詩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人於理有未明義有未晰必進問於師退質於友務使所蓄
之疑渙然氷釋所修之功怡然理順昔復聖顏子聞一知十資
極敏悟尙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其心中眞見得道理無
有窮盡學問原無底止方能如是虛𠂻諮詢後世愚妄每多自
滿自驕自大自傲不能虛𠂻受善雖先達在前亦不屑問况於
[01p023b]
友乎所以正人日疎匪人日密邪師損友聚成敗類良可慨矣
卽吾昔時若非正陽聖師傳授心法安得超凡入聖證位上眞
大眾靜聽修禪修道希聖希賢不求明師益友以砥礪觀摩是
猶北轍南轅愈趨愈遠道不可得矣
 
 戒重化源章第十三
有天地而後有萬物有男女而後有夫婦有父子有君臣則夫
婦者彝倫之首造化之源人道之始也故天地和則二氣絪緼
萬物化醇雨暘時若品物咸亨夫婦和則男正位乎外女正位
乎内一倡一隨而後家道正生育蕃顧不重歟是以夫婦一道
所關甚重大而國家小而閭閻治亂興衰皆基乎此考之虞肇
[01p024a]
潙汭夏始塗山商周之興君后一德齊戒雞鳴而治衞剌終風
而亂良有以也自有天地以來夫婦之道尙矣然人道造端於
夫婦若無禮義以節制之則蕩制之不得其宜則乖所以閨閣
之内幃幙之間不失於狎暱卽失之乖𨔻鮮有能得其正者昔
人慮其狎也而戒其如賓如友懼其乖也而喻之如鼓瑟琴詩
美刑于易利女貞能無念乎昔聖人作易上經首乾坤下經首
咸恆乾坤一陰陽也陰陽一夫婦也故乾爲天爲父坤爲地爲
母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一奇一偶是生變化由是而長男中
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六子生焉所謂獨陽不生獨陰不長闔
闢之道陽施陰受本諸此也然乾之道曰萬物資始乃統天坤
[01p024b]
之道曰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人於夫婦亦若天地夫以剛健之
德統乎婦婦以柔順之德承乎夫一統一承而後家道成焉男
女生焉文始帝君曰一夫一婦而生一子形可合一夫一婦而
生眾子形可分一合一分之機天地生生化化之妙祕藴於其
中矣至於玄門修鍊鉛汞升降水火喻如夫婦亦取陰陽交媾
而後能結聖胎卽釋氏空色兩忘而亦以法喜爲妻蓋一切助
道法皆所以内固身心使得成聖證紹隆佛種亦如婦主内政
助夫成家是以詩始關睢書稱釐降禮重大婚春秋愼重逆女
則夫婦一倫匪細故也人能和於夫婦夫訓其婦婦勉其夫彼
此相勸於善學爲琴瑟之好勿貽谷風之怨共圖舉案之樂勿
[01p025a]
蹈說輻之譏則翕兄弟順父母皆自斯而致之耳苟夫不合其
室婦不敬其夫則乖違之氣鍾於一家殊失化源之宜又何以
望後嗣之有賢者能孝於親能友於昆弟者乎至於暱牀第私
妻子忘父母此實敗德天地所惡鬼神所瞋倡隨之義豈如是

 
 葆守眞元章第十四
古人設庠序學校以明人倫爲日用常行之道本人人性中自
有之理初無奇特亦無難行惟人視爲庸常不能篤實踐履不
知大聖大賢俱從綱常倫理中實心行去以造其極卽吾門亦
云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矣然綱常倫理在人
[01p025b]
固所當盡若不惜精養神以保固形體則無以却疾延年亦非
攝生之道太上曰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
身不救故又當愼起居節嗜慾於大寒酷暑迅雷烈風驟雨陰
霾之時上弦前下弦後晦朔之際或時令愆候俱宜避忌保守
其身勿縱慾以喪精勿逞忿以耗氣勿嗜飲以傷神子輿氏曰
守身守之本也蓋人一身惟精氣神精氣卽是水火又名鉛汞
火性好炎宜制之使不燥水性易走宜防之使不泄丹書曰順
則人逆則仙蓋水本流下逆之使升火本災上降之使下一升
一降顚倒陰陽而成旣濟然非淸靜任運自然不假作爲亦不
易得廣成仙師曰必靜必淸勿勞爾形勿搖爾精乃可長生愼
[01p026a]
汝内閉汝外多知爲敗蓋内景不出則心不外馳神藏於中外
景不入則邪氣不干精神完固百骸調理可以養生可以延年
太上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攝生之道莫要於此至於多知雖
與外誘不同然亦足紛其心思耗其神氣况貪求多知則無守
約之功愈多愈離與道違背是以孔聖不貴多聞而戒朋從之
思維摩經云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所以
善攝生者内境不漏於六根外境不淪於萬有湛然淸淨凡一
切憂懼煩惱妄想不繫於心内守眞元惟恐滲失夫人之身譬
之於木若内朽無實一遇暴風立見摧折是以不善攝生之人
一遇天時寒則畏寒熱則畏熱水不上升火不下降故寒暑不
[01p026b]
能却水火不能濟攝生之道可弗究歟欲求攝生務用逆修而
使水升火降山頭藥秀海底日紅黃庭經曰内守堅固眞之眞
虛中恬澹自致神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葆之可長活至哉言
乎人能愼守其身以處於世則疾可却年可延而長生可幾矣
 
 修崇善行章第十五
人生世間能知内守眞元以攝養此身如堅貞之木眞精内含
本實固矣然雖有根柢以厚於内尤貴枝葉蕃茂以充於外方
能承受雨露之養人身亦然旣知内守精氣若不力崇善行以
積於外譬諸無枝之木雖生不蕃何以邀雨露之養乎傳曰樹
德莫如滋樹者種植之義滋者培養之深也故德宜種更宜培
[01p027a]
然德有萬端而以濟人利物爲先若人於平日好義樂施遇人
有急存心周之聞人有失方便救之力所能施委曲濟之力有
未能設法處之見人理有未明事有多滯宛轉以開導之善則
皷勵之不善則力止之念念爲人時時方便太上曰富者贈人
以財仁者贈人以言贈人以財固屬濟人贈人以言是爲法施
饒有利益盡人可爲世人所以不能者爲人我之見固執於中
不觀之西銘語乎民吾胞也物吾與也人能體會得民物皆我
胞與則萬物一體何善不可崇何德不可修易曰君子以順德
積小以高大所以先聖老安少懷之願眞有與天同大之量自
古佛仙視一切眾生猶如赤子釋氏謂蠢動含靈皆吾性中所
[01p027b]
有之物人能體佛仙聖賢之心以崇善行卽未必能如聖賢而
此心亦卽作聖作賢之基卽未必能如佛仙亦與佛仙不異矣
至於存心好善其平時甯遂無過惟知有過則宜速改易曰不
遠復旡祗悔元吉能改一過卽獲一善語云行善之人譬彼春
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蓋善爲人所固有行之在我亦惟
勤勤懇懇不騖名不求報太上曰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處其
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易曰君子以厚德載物昔之聖
賢已立立人已達達人佛仙自度亦卽度人若楊子爲我孟子
闢之世儒不察妄詆吾道爲楊墨之學不知吾道慈悲廣大無
人不度特不信者難度耳楊子不能利人豈吾道比乎况修道
[01p028a]
之士先須種德故丹經云若非積德累功動有羣魔作障人能
行善天道必祐神明眷顧若作善而不獲報必其善有未純故
眞心好善之士未有不獲報者善行旣久則慶流子孫澤綿後
世詩所謂受天百祿降爾遐福也人能内保眞元外崇善行終
身弗懈而不得道者無有是處
 
 嚴辨眞儒章第十六
若有眾生專習儒業不事他歧則當如前所說内守身心外崇
德行先究根本於天人性命之旨極力窮研仁義道德之藴盡
心探索愼守惟危之人心毋令放逸時惕惟微之道心務深涵
養閑邪以去其非主敬以立其誠忠以持巳恕以待人其進德
[01p028b]
也效湯銘之日新又新其修業也法說命之遜志時敏謙以自
牧虛以受人學問本無盡藏勿恃才而傲物省身常患不及勿
文過而飾非常思羹牆之見勿貽衾影之慚積厚者自然流光
貴在持之以讓若顏氏之有若無實若虛發邇者自能見遠尤
在居之以約念端木之貧無謟富無驕沉潛於六經之府厯究
夫四子之文讀聖賢書體聖賢心行聖賢事爲聖賢人以伊尹
堯舜之樂爲必可學以孟子願學孔子之志爲必可師此實儒
者所當盡之本務蓋儒字從人從需則上以接乎先聖道學之
傳下以啟迪後人承繼往開來之統爲世人所必需也若夫子
史亦足以資見聞擴耳目廣心思充才識亦宜旁搜博採去其
[01p029a]
蕪取其精疑者闕之信者存之古人居一室之中而能知天下
之大千百年事之得失者恃有書也然楊子之書語多險僻荀
子論性惡已昧其本獨論經國教章尙有可取六朝之史是非
多詭於聖人亦可因此而知世之治亂至於艷麗之詞與無益
身心之書徒爲玩物喪志昔賢所戒須愼之耳蓋名之爲儒不
特儒冠儒服卽儼然爲儒中人也務宜篤儒行立儒品求爲眞
儒勿爲僞儒爲通儒勿爲拘儒爲大儒勿爲小儒甯岸然自守
爲聖道之干城勿詭隨流俗作鄕愿而敗德洗心藏密以希聖
希賢存理遏慾以盡性至命達則行之雖安富尊榮而不矜窮
則守之縱泉石幽壑而不變此眞儒之本領土品之所貴也故
[01p029b]
三教雖殊其實一理一者何心也太上曰勿起分別勿起執著
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先聖後聖其揆一也特俗儒拘守章句
不究根本徒執名相强爲分別耳不知觀喜怒哀樂未發時氣
象與釋道兩門教參本來面目豈有異乎况孔聖爲萬世儒宗
至今證位天帝亦受佛稱顏曽四配天宫顯爵三千弟子永無
落刧豈非爲儒卽爲佛仙之因眞儒卽佛仙之所深契者乎世
有眞儒吾當開陳以接引之何分儒何分道何分釋
 
 玄關秘密章第十七
若有眾生厭棄塵緣心慕玄風志求了脫欲明長生久視之道
修鍊返還之功必先識得玄關一竅方有親切直捷工夫不致
[01p030a]
誤入旁門然此一竅隱於虛無之中空空洞洞至玄至妙非心
非腎非口非鼻或指泥丸或指臍内或指兩腎中間種種亂道
皆非眞也不遇明師指授何由得知丹經云饒君聰慧過顏閔
不遇眞師莫浪猜蓋此一竅爲眞息往來之所故謂玄關亦謂
橐籥修丹之士於此玄關中撰結聖胎太上曰天地之間其猶
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良以此眞息之機迴還往復如一
晝夜運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或又謂之玄牡太上曰玄牡之
門爲是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玄陽也牝陰也心印經云
出玄入牡蓋眞氣旋轉運動於中晝夜不息易曰闢戸之謂乾
闔戸之謂坤一闔一闢之謂變往來不窮之謂通然是氣息一
[01p030b]
呼爲出爲闢爲升爲陽於一呼而接天根故謂之乾一爲吸入
爲翕爲降爲陰於一吸而接地根故謂之坤陰陽闔闢而成變
化莫不由此玄關一竅微乎微乎玄矣妙矣修仙之士先修此
也然此竅至虛至靈居乾坤之爲中金公木母相併之地爲嬰
兒姹女交姤之爲鄕四大五行不著之處歸根復命安爐立鼎
皆係乎此因其幽深玄𣺌故曰玄以其空中一穴故曰牝名雖
多種其實一也以有心求之恍惚無象不見其有以無心求之
氣機充周不竟爲無惟是屏息萬緣滌除塵慮默默體認於不
着有不着無中自然得之此關一開中有無相眞人往往來來
化凡體爲金液而築基鍊已之功次第施行毫無阻礙矣然金
[01p031a]
丹大旨上根能之中下之資或未能行雖資格分有多品若果
眞誠奉道初終弗懈則品品可以出塵躋眞法法可以延年度
世苟有志學道或常住宫觀誦經焚修心無塵垢亦可爲本分
全眞若徒飾黃冠羽服茫然不知大道所歸之處罔明脫離生
死之要吾恐無常迅速森羅殿上轉輪藏中非恃道貌可免一
失人身萬刧難復凡俗無知罔明大道迷失人身猶歸其咎於
未知修眞之故若旣入吾道而不能專心向上苦志修行悠悠
忽忽輕慢此身卽輕慢吾道沉輪億刧永失人身甯不悲歟甯
不慟歟爾等眾生各宜猛省人身難得
 
 火候藥物章第十八
[01p031b]

道之士旣明玄關須知藥物然產藥有川源而藥卽鉛汞之
說也鉛產西方西方屬兌金金爲水母汞產東方東方屬震木
木爲火母以金召水以木召火而生坎離故太上曰知其母復
知其子旣得其子復守其母此卽知川源之說也採本無採之
採以火爲採丹經云鉛遇癸生須急採金逢望遠不堪嘗入藥
有造化鍊藥有火候然火候不一有文武先後緩急次第用功
之不同丹書云至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非不知也
以其一心運動於内子午抽添火烈則抽火寒則添其添與抽
隱而無形微而弗覩非如薪炭有形之物可以易知吾今爲世
人指點藥物雖有黃芽白雪龍虎種種異名只一汞鉛盡之卽
[01p032a]
汞鉛亦是異名只一水火盡之水火之象取諸坎離心居南方
爲離離爲火而元神居之腎居北方爲坎坎爲水而元炁居之
眞炁爲眞精所化眞精乃眞炁所融眞氣卽藥物用元神之眞
火御元氣之藥物鍊藥須用爐鼎爐鼎亦是異名卽玄關虛中
一竅有爐象焉於無象中有象卽於此若有象若無象之中升
降水火卽謂之烹鍊太上曰養其無象象故長存守其無體體
故全眞全眞相守可以長久此火候之大要也以神運氣以氣
引精默默任運身心泰定致虛守靜寂淡無爲其運氣也息息
歸根勿忘勿助其下手施功全用逆修使元神内守精氣凝結
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還虛虛無自然聖胎斯成然後温養
[01p032b]
乳哺全用靜體默護自未結胎以前常用武火以退陰符及陰
符退盡已露純乾陽剛之體只用文火温養保固使之泰然安
處乎中蓋武火譬之戰爭至已成聖胎則如天下泰平惟宜修
文焉用武事太上曰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恬澹
爲上工夫至此時只宜恬澹自守切戒助長久久純熟嬰兒長
養時至自然脫胎神化自在逍遥居一室之中可以遨遊乎四
海九州之大在塵寰之内可以騰身於霄漢溟漠之間易曰美
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孟子曰睟然見於面
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蓋還丹一得返老還童實有
此景度人經所云說經十過枯骨更生皆此修鍊之所致也若
[01p033a]
中年入道外藥已失須用接命延年之方以補後天之所不及
雖有眞功而先天不完聖胎難結如志念堅固保守神氣依時
採取朝夕罔間卽不能脫胎神化入聖超凡而築基鍊已確有
實功亦可住世長年常在修鍊之門而善因道緣亦不虛負此
所謂趁早下種子也人欲長生急須早爲修省勿致老來後悔
莫及
 
 禪宗向上章第十九
昔釋迦佛說法大迦葉同舍利佛俱精於長生之學淹貫丹書
各率弟子來歸後皆授記作佛神光以道學而歸達摩黃梅五
祖前生爲栽松道人曇鸞焚仙經而修淨土此由道而入釋也
[01p033b]
許眞君曩刧師定光佛爲釋子至晉師諶母授以金丹大道拔
宅飛昇李長鬔初爲僧頑空盲鍊經予指點得證天仙此由釋
而入道也丹霞棄選官而學佛後因得悟此由儒而入釋也卽
予亦習儒業因遇正陽聖師授以玄妙此由儒而入道也於此
見修佛修仙初無一定學道學釋悉由乎人但發願在彼卽於
彼中苦行發願在此卽於此中力修是以專習儒業則應如前
所說學爲聖賢聖賢而外無所可學若修仙道則應深究返還
之功以及誦持之門求其了脫塵緣宜思名爲全眞則當全此
眞一不二無滅無生如有一毫私念雜於其中非眞也天之所
以與我本屬完全若一毫未全則非全受全歸之義全眞二字
[01p034a]
豈易名乎若有眾生心慕禪宗好樂佛法割愛出家則宜抛卻
塵緣志求向上於西來大旨拌一死工夫往前行去果能於藏
典研窮精義朝探夕索有未徹處求善知識指引開導切勿自
是妄生臆度昔華嚴法界品善財遍參五十三大善知識至上
與諸佛頡頏是何如志願凡居方丈之内或作禪牀之間而塵
垢不消世緣不斷於本元眞心未明妄認緣心爲眞心則一生
如在雲霧中舉步欲見晴空朗霽之象胡可得也大乘經曰心
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蓋緣心因前塵而起有生有
滅是爲妄心妄心乃幻化無端眞心則常住不動季世禪學多
不明眞心但認應事接物之緣心以爲本來之眞心不知向前
[01p034b]
力修若肯於行住坐卧四威儀中勘這點緣心生從何處起滅
向何處去於有生滅中求不生滅眞心一旦打破迷關洞見根
本則知幻卽離不假方便離幻卽覺亦無漸次此與儒門克復
相似克得已卽復得禮知離幻卽覺眞初無異也然欲離幻卽
眞須假戒定工夫若不嚴持戒律則心多㪚亂遇事牽引不得
大定能由戒入定心不妄動久久歛朿至於純一則眞常之心
自然發現故予嘗曰眞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正謂此也卽儒
門顏子四勿工夫亦是持守身心之戒初無兩樣若能堅持戒
律恪遵佛語以求自了而後向上一機方能進步若不依戒律
或受戒而不能守戒求其了明心地定且無有慧於何生不二
[01p035a]
法門未許通徹也有志參禪極力猛省
 
 警示禪流章第二十
欲求作佛須明佛性此佛性者得之生初人人本有聖凡不異
或曰大乘或曰最上乘總指此性性元無二功有不同其不同
者根不齊也根之不齊由於氣稟有淸有濁上根之資一聞輙
會便解修持參學亦易中下之資較諸上根聞不易解然辧苦
功終能醒悟特較上資爲覺難耳至於三根固有不同而修持
之功亦殊是以楞嚴圓通果位其入手有二十餘種差別卽圓
覺三觀每一觀有單修雙修先後齊修等之各異卽華嚴十住
十信十回向以及四十一心之階級淺深種種不一此所以宜
[01p035b]
究心經論精研玄微也雖佛叱多聞不及修行無漏然又曰菩
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可見佛未嘗盡棄多聞特以渡河
須用筏旣渡不須執耳故執經論以求佛法爲不是離經論以
求佛法亦不是也若只圖參學不事經論則如來何故說法四
十九年臨湼槃時又以教典付囑阿難尊者則知空抱一知半
解而叱淹貫藏典爲非終屬得少爲足增上慢一流人不知昔
人於竺乾之教窮極玄辨奧明宗旨非仗論以闡經藉經以顯
法安得大徹所以永嘉閱維摩而悟心宗天台誦法華而得三
昧載之傳燈者多屬雄才博識之衲子罔有淺見𦕈聞之高僧
但佛門垂教歸元無二方便多門故經有頓漸乘有大小根器
[01p036a]
敏捷者於漸中亦得頓悟根器濁鈍者於頓教而亦漸通如三
獸渡河此爲下中之根說小乘喻也然三車出宅見喻於法華
則由漸而說頓開權智之方便而顯實智之一乘故佛法以法
華會三歸一爲極至之談是以諸大弟子先後授記作佛不論
男女不論人天不論老少咸與授記此所謂在坑滿坑在谷滿
谷卽儒家所云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者也但佛性雖聖凡不異
若不窮究參悟又何得超凡入聖昔六祖爲居士時腰石春米
極修苦行後人似此磨勵能有幾許卽如參求之外尙有誦
持誦持而外復有淨土自遠法師開堂廬山由念佛而脫輪迴
生極樂者備載淨土傳内因誦經而發明心性見諸高僧傳者
[01p036b]
亦不知凡幾俗世緇流參禪者動鄙念佛不知大勢至菩薩亦
緣念佛而證圓通普賢菩薩以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
提記而爲勸發豈小果乎惟是僧眾或喜誦持則務如說修行
於誦持中究明心性或喜宗乘則宜屏息萬緣直參向上於禪
觀中究明心性或喜淨土則務以佛心念佛一心不亂於念佛
中究明心性若心性未明正好極力參求如客子返鄕必到家
而後安如輕帆渡河必陟岸而後快若中途而止畫地自限欲
求超凡凡烏可超欲求入聖聖何可入初果尙難况四果乎初
禪未能矧四禪乎如此修行終身莫能徹悟於西來祖意必不
可得斯之謂袈裟底下失腳難復一輩人也
[01p037a]
 
 會三歸一章第二十一
於是法筵仙眾聞是說已齊起於坐白天尊曰自昔上世睿哲
挺生神明間出墳典未作瓊編未啟梵帙未著初不聞有儒道
異名何况於釋文教旣開憲典斯作垂之宇内昭若日星中古
而降湻樸斯漓人罔知道多迷性宗多昧至理而後三教同興
以開聾瞽然支派各分愈分愈遠語曰道不同不相爲謀韓子
曰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出乎彼則入乎此勢使然也今謂三教
同一至道則不應有三教之名旣儒釋道攸分則不應云三教
一理畢竟同中有所以異惟願天尊顯爲宣說使末代眾生知
所趨向免墮疑障天尊言曰昔者鴻濛初開文字未立結繩而
[01p037b]
治天垂象有日月星辰雲霞之章燦然昭著於上聖人則之觀
星斗而作字法雲霞而作篆察鳥跡而成文作爲書契以利民
用方是時也儒且無名况釋道乎然教雖未立而體段已備自
河圖洛書生成之數爲庖羲畫卦之始而乾坤坎離之義陰陽
五行之旨實開精一執中之傳爲三教之宗易曰一陰一陽之
謂道玄篇種種說陰陽豈有異乎修鍊之士先明水火升降而
未濟旣濟易已先言之矣岐伯告於黃帝之言亦以天一生水
河圖之祕配諸鉛汞卽釋氏稱爲金仙金乃水母此卽河圖生
成之數原爲統同一理至於道之與儒尤爲易曉長生之功有
外六十四卦者乎伏羲之卦始於先天乾南坤北等惟文王後
[01p038a]
天之學乾始西北坤位西南修丹之士於乾坤之中安爐立鼎
以後天藥物修還先天其中虛無空洞之中卽一畫以開天也
將謂上古聖人儒耶釋耶道耶惟中古聖人知後世之人不能
全體皆備不得已分出三教名目名雖各異理實一焉故曰千
百世以上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同也千百世以下有聖人出
焉此心此理同也所以佛說法華日月燈明佛之後復有日月
燈明威音王佛之後又有威音王佛豈但如是卽盡未來刧三
教殊途而同歸非吾一人之私言乃先聖後聖之公言也昔至
聖以猶龍之言稱太上可謂尊之至矣是至聖未嘗闢道也太
上西昇經曰吾師天竺古皇先生在焉吾將逝矣是太上未嘗
[01p038b]
闢佛也况釋迦如來往昔刧中師事長夀仙人聞法華經於靈
鷲大會自述以告學人是如來亦未嘗闢仙也三教聖人此心
此理原無異也惟其無異故無分也人之習學豈必盡明三教
悟徹一原然能於心性之中深究明了毋論學儒學釋與夫學
道至於悟徹之時自得三教一原之理故儒須眞儒釋須眞釋
道須眞道眞者何以至誠之心體至誠之理修至誠之功眞一
不二則聖可希佛可學仙可幾也佛經云所謂眾生者卽非眾
生若徒循跡相互相譏訕甘作三教罪類是名眾生也於是諸
仙聞已稽首讚歎而作頌曰天尊大慈悲爲說三教理心性同
一原天人契妙旨如鏡鑑空明如月印止水透發示宗乘修行
[01p039a]
有根柢是儒與釋道究何分彼此證果大圓通方能解斯語普
願諸眾生毋使疑障起諸仙說是頌畢一時徧㪚天華繞座三
匝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讚
 一元妙諦三教眞宗慧燈朗照燭昏䝉鼓盪太和風悟徹玄
 功儒釋理皆同

[01p040a]
 
 下卷
 
 讚
 法言湛寂鉅典幽深參調元化運慈心解義指迷津普濟羣
 倫合參達上乘
 
 開經玄妙偈
 香雲縹緲覆中天靈鶴翩翩繞法筵眞諦廣宣三十二佛玄
 儒教永流傳
 
 保劫惟善章第二十二
爾時天尊宣演三教合一之理傳昔聖未傳之秘因罷法座同
諸仙眾恭詣彌羅天宫玉清聖境奏報旣畢退居無上宫怡養
[01p040b]
神眞同瓊宫仙子瑤島眞卿講說清淨修持之功太乙含元之
道忽而歎曰吾觀下界生民迷惑者多了悟者少背道者多行
道者少談道者多得道者少無怪水火疫癘大厄洪災不能解
免然欲挽劫運須明至道欲明至道當先修心若不以修心之
法多方化導彼諸眾生寍知趨避吾當不辭煩勞代天宣化濟
度羣迷於是天尊復駕五色祥雲降神鄂渚於斯時也林木初
下金風凜冽杲日映空丹霞流景山嶽靜默紫氣騰輝羣仙慶
悅共侍法筵願聞至要天尊言曰吾觀神州之内禹甸遐邇種
種不正之氣或旱或澇或水或火或蝗或疫所災之處人俱不
知受報業緣反多乖戾以致日復一日不能解釋吾按道書自
[01p041a]
子至寅爲一小劫十二辰紀共四小劫積諸小劫爲一大劫於
是凶荒起焉疫癘生焉刀兵作焉旱澇頻焉災異出焉又或日
月失經星辰失度山崩水溢饑饉洊臻種種不祥雖曰氣運實
由人事所以古人遇災而懼側身修行上至君王下及兆庶皆
不敢忽是以人君修德罔愆則彗星弗現日月當食弗食官吏
清潔自持則蝗不入境虎皆渡河反風滅火事載史書極爲顯
著昔有一城皆種夙孽數當屠戮經嶽府申奏上帝弗忍因舉
龍顏於雲端觀察惟見城中黑氣毒雲結聚不散倐忽之間祥
光一道自城隅起直衝帝座帝曰善哉此孝子光也城旣有此
屠可免焉因命貪狼星君持節往護遂得一城免於屠戮事載
[01p041b]
文帝勸孝錄中可考而知也夫一城當屠劫之最大災之極重
者也乃因一孝子獲釋可見挽劫在人不盡關乎氣數書曰天
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此其驗也今人於天災流行不知
修省勉力爲善妄事祈禱末矣更或恣肆奢靡作爲無益是爲
逆天子輿氏曰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順者順乎天理非違道以
邀福也又書曰欽若昊天欽者敬畏之極若者信順之篤也若
遇災而能修德行仁一家善可免一家之災一方善可解一方
之厄若諸眾生能卽吾言而深味之精思力行以進乎善斯上
帝可格災可免厄可釋雖積愆宿垢譬諸雲霧散於烈風冰霜
消於杲日愼勿惑於妖巫邪覡妄行非分之禱不特無益反滋
[01p042a]
罪孽愼爾厥躬篤爾善行實消除劫厄之要道也
 
 天人理一章第二十三
天尊復告大眾曰天有沴運可以移之星有失度可以轉之是
天道轉移在乎人事則人之一生或富或貴或賤或貧或窮或
通或壽或殀亦無一定修德之至賤者可貴貧者可富殀者可
夀窮者可通若極惡之人其獲報反此故人之得失主之於天
雖人定可以勝天而天定更可勝人天人交感其理一也夫川
本流也防之可以使止其流也暢於形體之通淵本渟也決之
可以使行其渟也拘於形器之隘惟人亦然方其未達若一無
所能一無所爲故行則拂亂而有空乏饑餓困心衡慮之苦及
[01p042b]
其旣達則有經天緯地之功驚世駭俗之事究之祇一人之身
非能於後而弗能於前葢時命阨之也然富貴貧賤循環無端
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富貴可常恃乎居朝參知政事之人
卽昔日被人譏之瞌睡漢貧賤可以欺乎是以聖人體天之道
執天之行居富貴而不驕處貧賤而不憂樂天知命心若太虛
眞氣貫四時聰明竝日月其行事與天合德故其序易也否泰
相循剝復相乘蓋天地之氣剝不終剝剝極而復人事亦然泰
不常泰泰過則否太上曰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
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人之道亦然福兮禍所倚禍兮
福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耶正復爲奇善復爲妖故人之一身
[01p043a]
與天道相表裏陰符經云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
人也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故凡希聖希仙先須明此天人合一
之旨則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可以彌綸天地之道輔相天
地之宜是爲最上一乘之理然此天人合一之旨乃盡性之極
功至命之能事初學之士如何能之亦惟於自已心性中時時
體認葢人一心本具天理人心卽是天心天有太極人心亦有
太極天有中和人心亦有中和子思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爲道
而遠人不可以爲道心外無道道外無心凡人修道卽修心也
修心卽修道也道有異乎心有異乎人人有此一心卽人人各
具一天人人同此一心卽人人同此天同此道也但世人汨於
[01p043b]
嗜慾自蔽其天自昧其心不能於聲臭俱泯中求取帝載之天
卽吾心一念未動時直與於穆之天呼吸相通非捨一心之外
別有所謂道理合之也若離此心以求合天是卽邪說誣民非
正道也昔予曾謂點金一術恐誤三千年後人正爲此心不敢
自欺以欺天故䝉聖師接引成眞卽今之演化亦是運此慈心
代天行道若是眾生心同予心天必佑之予亦鑒之至道可得

 
 持盛在德章第二十四
羽屬三百六十鳳爲之長毛屬三百六十麟爲之長倮屬三百
六十人爲之長宇宙之内萬有不齊飛走各殊靈蠢各異亦惟
[01p044a]
各隨所稟自生自育於天地之間若欲比而同之胡可得也寍
惟品物雖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宜其無不覆載無不照臨然而
天不滿東南地不滿西北朔方極陰之處日月所不能照故子
思子曰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屈子曰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暘若華何光夫以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尙有不足之
處而況於人乎昔總眞王眞人師事麻姑元君元君告曰接待
以來滄海三變桑田蓬萊水又淺矣故光陰瞬息𨻶駒電影不
足爲喻王質樵柯轉盻千嵗漁郎浦口再返迷津葢六合之内
無非幻境一切有情悉是幻身以幻厯幻奇異怪變自古以來
莫可殫述若究其極天地亦屬幻化終有敗壞故曰誠者物之
[01p044b]
終始天地亦一物也特天地悠久人弗及爾然天地亦無全盛
之時試觀之日月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盈虧之道隨時循轉觀
之山川水滿而溢土滿而頹頽溢之理因物運行觀之百物朝
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靈蠢之性雖微亦異孟夏之月百
卉繁殖草木暢茂而靡草先死此可解乎孟春之月雷乃發聲
百果草木皆甲坼而桃李爭相敷榮至薰風一煽榴火增妍芙
蕖香馥回視桃李黯然無色金風一動白露初凝黃花晚節興
動幽人芰荷無香清池水碧昔之芙渠亦復何在諦觀四時寒
暑迭運榮枯消長莫可紀極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走者不能
强之使飛蠢者不能强之使靈其性然也南華帝君論欲齊之
[01p045a]
非謂物之齊也乃合初終計之其歸根復命若齊焉耳是以至
人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知盈虛消長本屬輪替之道此豐彼嗇
亦無全盛之理故素位而行不願乎外如處極盛之時常凜傾
覆之戒居上位而不驕所以常守貴也處豐阜而不淫所以長
守富也聖人序易於大有之後繼之以謙葢有大而能謙所以
長保其有不特居於全盛之時爲然也昔孔聖嘉衞公子荆善
居室特以其知足耳太上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佛
經曰知足之人雖貧如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常爲知足者之
所憐憫詩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葢一不知足則貪心生貪心
生則忮求之念重而於處遇之道盡失之矣况處全盛之時乎
[01p045b]
所以處盛則喜心生而驕奢起焉若偶有一事之拂意則憂心
生而瞋斯作矣此相循而生之道所必然也宇宙之寛古今之
遙寍盡無全盛者乎姑不盡述如晉之八郤五大夫三卿可謂
盛矣不數傳而其子孫皆耕於野如唐之汾陽功復帝業名載
青史貴極人臣簪笏濟濟可謂盛矣亦不數傳而其所居賜第
已爲他人所有全盛之勢果安在乎故處盛之道惟在守之以
謙居之以約保之以德至於盛衰之數聽之於天安之於命若
欲居全盛之勢永無一失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因緣明驗章第二十五

之化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塞焉何以塞塞
[01p046a]
於形氣之礙也人之一身目司視耳司聽其視也明也聽也聰
也其形各殊其用別也如雞羽類也於晝則明於夜則昏鴞亦
羽類也於晝則昏於夜則明鴞雞之各爲異也滯於形氣之礙
也試觀之虛空虛空非有也而有道者可以履虛空觀之金石
金石非無也而有道者可以貫金石人之一身五官四體不能
交相爲用也而如來神力目可爲耳功德耳可爲目功德其轉
塞爲通者何也化也道無乎不化亦無乎不神今夫五行土本
制水而水滋復能傷土土爲之淤木本生火而火烈復能燬木
木爲之灰其生也尅也變也化也其變也自無而有非無因而
有也其化也自有而無非無因而無也有因緣在焉昔釋迦說
[01p046b]
法種種因緣譬喻而憍陳如等俱以因緣得悟法華說因緣一
周而富樓那等俱得授記不特古聖佛祖卽予昔以妙行眞人
降神吕氏亦有因焉若無宿因何以得降生於其家乎卽遇正
陽聖師授以度人經一卷亦由聖祖少陽帝君語以因緣故得
度也且聖祖周人於漢時始度正陽亦由太上指令下山於要
路候之度歸仙洞聖祖以度正陽功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後
聖師亦以度予之功證正陽傳道垂極帝君若無因緣則自周
迄漢厯數百載自漢至唐又數百載何能不期而遇乎故宇宙
之大若無前因覿面失之若係夙因雖千里萬里不爲遠也昔
東土初祖承西天二十七祖命曰汝之因緣在於震旦遂航海
[01p047a]
而至適梁武帝天監年中因與帝論弗契退歸少室面壁九載
後遇神光授以偈曰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傳至六祖適符
一花五葉之數豈非因緣有前定乎卽予闡演毘陵及棲眞各
處或因緣宜久則久宜速則速未有無因而得遇也然予奉玉
清靈寶之簡命彌羅金闕之靈符於大千世界普度有緣慈悲
之心期無人弗度故一日大赴三千塲又豈僅一方一處而已
乎然願固洪深因由夙植譬之雨露之養不能滋無根之木故
因小緣小因大緣大未有善因而惡緣者亦未有惡因而善緣
者卽如今之好予道者卽前劫曾有奉予之因其緣深者因深
也緣淺者因淺也爾諸弟子非偶然之因宜各修省卽斯善因
[01p047b]
同結善緣若能修持不退至於因深緣熟了道成眞方可自信
昔舍利佛於威音王時卽在釋迦佛往因中爲弟子劫劫相依
未嘗少替後於釋迦會中智慧第一爾諸弟子但辦誠心深信
因緣善芽日新善業斯懋愼母迷昧自墮歧徑
 
 罪福報應章第二十六
上古之世湻氣未漓聖哲在上化成天下人皆有善而無惡中
古之世湻氣旣漓爲惡者多作善者少故聖人以神道設教明
善惡報應之趣生死輪迴之理使人遷善而改過世之儒者不
知天道好還惠迪吉從逆凶毫髮不爽聞佛仙所說報應神驗
之事率以爲荒𣺌無稽至謂佛法未入中國以前竝無所謂碓
[01p048a]
舂磨研者不知地獄苦報載諸仙經者厯厯可考豈但佛經已
乎凡修善者生天積惡者三途苦趣聖有明訓特事屬幽𣺌人
未及見耳太上曰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豈盡無稽
乎卽佛經碓舂磨研種種地獄變相亦只爲下根之人難以理
訓不得不明示三途苦趣以儆惕之實佛氏慈悲不得已耳維
摩經云此方之人剛强難化故佛爲說剛强之語以調伏之若
於上中之資惟宣說明心見性之功於罪福報應祗戒其勿犯
耳然報應之理不特佛仙諄諄誥誡卽載之儒書者亦難枚舉
如春秋一書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其爲報應彰彰者何限試舉
數事言之齊襄公實死魯君及魯人問罪而推其罪於公子彭
[01p048b]
生至無知之亂公見豕人立而泣曰公子彭生也因驚走遂遇
難鄭國鬼禍語兆於明年殺段之前事驗於次年殺段之際詎
非冤仇相報於死後者乎齊桓公葵邱之會初命曰無易樹子
無以妾爲妻而内嬖如夫人者六人以致死後五子爭立不得
殮屍蟲迸於寢門之外此非背誓之慘報乎晉獻公假道滅虞
謀極陰險而天亦以陰險報之納驪姬生奚齊卓子滅人之國
而納其女仇人在側迷而弗知以致殺申生走重耳懷惠出幾
喪其國豈謂陰謀詭計天弗知乎若魏顆之結草退敵感其從
父治命嫁父妾以恩報之於地下誰謂鬼神盡𣺌茫乎昌黎韓
子大儒也亦謂左氏浮誇柳子厚才人也於此種亦多不信况
[01p049a]
下此者乎古今來善惡報應亦不止此如吕不韋以孕妾獻秦
王欲其子爲天子後其子果爲始皇而不韋卒死其子之手不
韋可謂巧矣而天之報施尤爲巧焉春申君以娠妾進楚王亦
欲其子之爲王也而卒見殺於其妾是謀人者終被人謀害人
者卒爲人害禍不旋踵也然此猶爲報復之在人類者至於秦
將武安君坑長平軍四十萬至今身墮畜生道中未有了期若
夫野史所載與功過勸善諸書或得之傳聞或得之目擊其事
縱極怪異俱屬可信非盡虛誕葢宇宙之大理之所無每爲事
之所有焉可誣也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又曰天
維顯思陟降厥士日鑒在兹又曰上帝臨汝勿貳爾心凡爾在
[01p049b]
會弟子聞人有一善報則宜欣然喜曰我胡弗如是乎喜則憤
憤則思欲效之而善心生聞人獲一不善報則宜惕然懼曰我
或有如是乎惕則戒戒則畏蹈之而不善之心止故語曰見賢
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若見善而不知勸見不善而不知
懲或聞善報而生忌心聞不善之報而有歡心此種意見恐惡
因日積惡報反在自身矣愼勿蹈迂儒一偏之見謂佛仙報應
之語爲不足信而以經中生死輪迴地獄苦趣俱屬子虛甘心
墮落死而無悔也
 
 鬼神徵騐章第二十七
在昔鳩摩羅什將入滅時對佛誓曰我所翻譯經論悉遵梵本
[01p050a]
如有一字不契佛心舌卽毀壤所以闍維之際萬目共擊全身
俱燬獨舌不壤如紅蓮華至今所譯經論鬼神欽仰仙宫海嶠
天龍擁衞香華供養豈屬誣妄之談怪異之論爲不經之書乎
世之儒者習聞淺陋識見無多生長一隅罔明三教同源之理
情竇甫開溺於愛慾婚嫁未畢景薄桑榆不識一身之四大皆
空焉知觸目之有情盡幻而乃迷眞逐妄輕肆譏談訶斥仙經
慢侮佛典指福善禍淫之道爲無可憑訕生死輪迴之說爲不
足信究之自性不明理解罔透問其貫徹性命則昧昧然也考
其敦篤倫常則泛泛然也處屋漏而多慚對衾影而滋愧尙何
敢以鬼神爲虛誕視佛仙爲荒𣺌乎季路問事鬼神至聖以未
[01p050b]
能事人焉能事鬼答之正所以切實啟發不聞有不信鬼神之
說也又至聖有曰死生亦大矣葢生死之理雖聖賢弗免易曰
原始返終是故知生死之說精氣爲物游魂爲變是故知鬼神
之情狀精氣者神來而生游魂者魄降而死知其情狀則輪迴
之理明矣張子厚曰知死之不亡可與言性生死之名從肉軀
而得非謂心性有生有死葢身有敗壞性無敗壤譬如草木枝
葉雖枯其根在地至春復萌凡人修福而生人天造業而墮惡
道亦猶是也若謂生死之理屬於斷滅如金縢之書載周公以
身代王之事有曰予仁若考多材多藝能事鬼神則周公所祝
告於三王者不幾與世儒斷滅之論相背謬乎設周公代王而
[01p051a]
死則形亦朽敗神亦飄散雖多材多藝尙何能事鬼神且鬼神
亦已散滅又何能得爲周公所事乎夫祭祀之禮先聖所重若
謂鬼神無憑所云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者不爲迂乎卽謂祭
祀乃子孫承接祖宗之氣以氣合氣所以感格則如天子祭祀
嶽瀆山川旣非其子孫何以能感格乎子輿氏曰使之主祭而
百神享之將謂舜禹是百神之子孫乎故鬼神之道雖𣺌而難
知而生死之理則明而易見其感應之機捷於桴鼓輪迴之報
運轉如車至神速也設無善惡報應鬼獄輪迴則造物何以處
復聖上帝何獨私魏武乎至於眞誥一書後人僞撰不足信也
假如福善禍淫漫無可據則修身勵行競業一生者反不如躭
[01p051b]
慾嗜利造作惡孽之人僥倖苟免爲得計也世風日下人心日
漓眼前惡報昭彰猶然愍不畏死而况於身後地獄苦趣焉知
信受毋惑乎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虛生浪死日在輪迴中而不
自知也世人機巧用事以爲幽隱之際舉心動念鬼神未必卽
知豈知法界自心原非二物自心一動雖十方三界亦能盡知
是以中庸首以戒懼愼獨之功訓迪學者良以鬼神雖𣺌不可
見杳不可聞而吾人自心中之鬼神弗可欺也爾諸弟子各宜
惕勵自修勿以生死輪迴爲虛誕勿以鬼神報應爲荒𣺌則戒
懼之心生而善因漸結惡業漸消明德以薦馨香神其享之矣
 
 法體如一章第二十八
[01p052a]
眞常之道各具於當人之身凡人之動靜語默皆此眞常爲之
妙用應事接物曲當弗遺儒謂至誠無息道謂眞常得性釋謂
常住眞心其理一也道本眞則宜以無僞體之道本常則宜以
有恒求之若無而爲有虛而爲盈妄念紛擾則失其所以眞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見異而遷則失其所以常故天地之道恒久
不已君子之道立不易方眞常之道卽玉京清淨眞一不二之
道生出萬法是謂法門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葢許多道理
從茲而出有門之義焉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
陰而抱陽一者何誠也二儀於此分三才於此定萬物於此生
育故天地之道爲物不二是以生物不測天地此一人物此一
[01p052b]
聖賢佛仙同此一上帝亦此一也此眞一不二法門最爲靈寶
最爲清淨元始玄座說法明此一也玉帝應身降誕本此一也
普明香巖山中修道修此一也成佛成帝全此一也以事論之
光嚴妙樂國土係上帝示生之處普明山中係修眞之所以道
言之光嚴妙樂卽人莊嚴之身普明香巖卽光明心地也上帝
棄國修行亦如釋迦捨梵王太子不居而於雪山修道雪山香
巖同一取其潔淨也然上帝修行何以每劫皆云八百吾試言
之初八百劫捨國所以明八背捨釋門六度亦以布施爲先次
八百劫明轉八識爲大圓鏡智葢欲修道非智慧無由入也再
八百劫所以表八正道卽六度萬行皆道之極正後八百劫捨
[01p053a]
已血肉所以表八解脫前之修行尙執有人法至捨已血肉則
人法兩忘故三千二百劫而證金仙昔釋迦成佛經億萬劫豈
上帝止三千二百劫乎三千者所以表超出三界了達三乘二
百者二諦圓通也此正成佛之因故果如其因佛號大覺又曰
法王而上帝亦稱覺王如來但悲心廣大退佛不居修菩薩行
又經億劫始證玉帝其功德力不可思議而玉女清淨之身亦
與帝同何也一陰一陽同謂之道玉女修諸妙行修此道也上
帝普放神光明此道也所以玉女身出微妙解脫之香六道眾
生普沾勝利昔舍利佛疑龍女成佛謂女身垢穢尤有五障何
得成佛此正色相未忘葢大道不分男女不可以色見聲音求
[01p053b]
也然玉帝放光遍照無極世界而金仙菩薩亦皆飛香散花而
至所以明仙佛同源無二理也昔釋迦說法放光動地諸天上
帝咸皆雲集亦復如是然上帝有無量光明而止名十七光何
也自古佛仙修道先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而後至於聖神功
化之極故帝之十七光始於大慈悲光終之於無能勝光也然
此光明眾生中亦非盡無特人有之而自蔽之聖哲有之而或
未至其極惟上帝全之爲極大耳至高虛清明天主乃九天生
神之第八天豈有不知玉帝之事而元始天尊猶謂汝等尙以
結習不睹是帝慈顏葢爲眾生結習障重不能見性假訓天主
之詞以教世人斷障耳斷障之要莫先於發大悲心惟悲心方
[01p054a]
能度世故菩薩於一切眾生皆思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凡疑
惑是非人我貪瞋驕慢淫慾種種諸障皆生死輪迴根本經曰
斷障卽佛謂度生儒謂克已修持之法以是爲先若持是經人
能斷障以袪其私㝠心以守其正不驕不詐盡忠全孝皈奉至
道斯謂之眞人非謂口頭讀誦卽可自命眞人爾等恒誦此經
若於經内所說諸障一一能除斷之以求至於無障可斷斯爲
體道之極功入聖脫凡之至要也
 
 詮釋經義章第二十九
佛仙兩門教典各殊其修持亦多各異然予觀玉經旨趣多與
釋經相同如經稱十方化身玉帝普皆來集元始會下如無邊
[01p054b]
明鏡此與釋迦身分十方至欲聞多寶佛塔三變淨土容受十
方分身諸佛同開寶塔同也清明天主所獻天寶奇花旋結成
葢與毘耶離五百長者子各持七寶葢用以獻佛佛令諸寶葢
合成一葢同也葢一而不分無以見萬化之神分而不一無以
見一元之妙至於釋迦應身降自種民天宫按諸道藏釋迦亦
卽玉帝化身特全藏人未之見故弗知耳所以示跡受生與修
證之神化大略相同所不同者惟五方誥命葢上帝布化行政
寍謐水土之事與佛不同而五方誥命與赤書靈文元始天尊
謂其生於浩劫之先混沌之初二儀待之以分日月待之以明
試思兩儀未判日月未明此靈文生於何處於此悟得方稱透
[01p055a]
徹人知五老上帝叩請元始開玉匱科傳靈寶法而不知經稱
五老所以顯人禀五行之炁皆歸於元玉匱靈文載人心性之
内孰謂玉經止談上帝本行之事而非闡道之書乎凡修持之
士能依經先斷諸障後依五方靈文如法行持持之旣久自有
天眞護持羣魔束形十二身可以自證三十種功德不求而自
至矣特患人妄緣不除塵障未淨若果諸念不生萬緣頓息則
塵沙惡業隨心消散若但誦讀而不能修持終屬有漏之因非
經義也寍惟玉經凡誦諸經皆當如是體會今時奉道之士未
嘗不多結會誦經亦未嘗少或禮三元或奉北斗或依佛法或
慕玄風種種不一然僅知有禳災度厄之功能未達學道希仙
[01p055b]
之大果以致誦經者多明經者少試再將三元諸旨趣剖晰言
之卽如三元人知爲雲臺山上有此三帝君於都會府中發號
施令以事蹟論之雲臺山在北海之中都會府係三聖出治之
所如此見解是泥於文辭三聖訓世之心失之遠矣惟以義求
之三聖同一太極不離當人之身所謂海者智慧性海也雲臺
山亦卽靈臺方寸心地雲卽心中發現之慧光也都會府亦卽
此身靈妙之府泛應曲當之原子輿氏曰萬物皆備於我矣非
都會而何況上元九炁九陽之炁於行爲木於時爲春故上元
誕於正月乘春炁也於常爲仁仁主慈愛故其功用爲賜福於
人生神爲胞命元之炁中元七炁七陽之炁於行爲金於時爲
[01p056a]
秋故中元誕於七月乘秋炁也於常爲義義主決斷故其功用
爲赦罪於人生神爲魂命元之炁下元五炁五陽之炁於行爲
水於時爲冬故下元誕於十月乘水炁也於常爲智智能消障
故其功用爲解厄於人生神爲魄命元之炁夫此三元在人一
身主應泥丸丹田洞房之宫凡人起一意念卽能知之以其神
明之相通也得道之士皆從三元保舉爲上帝樞密職掌善惡
報應之臣權衡修道之士黜陟羣仙總理諸神其勳偉其權重
也然仙經雖傳世久遠奉持者多皆未申明其旨以致世人莫
知吾今不惜洩漏剴切指示務期人人如法持誦以我之心合
帝之心則三元帝君隨心而應祈福福至禳禍禍消昔法達誦
[01p056b]
法華經至滿三千部一日參謁六祖祖問以經義達不能對祖
曰汝名法達未能達法祖因開示佛之知見達於言下省悟因
呈偈曰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祖曰爾前誦經只是爲經所
轉未能轉經於兹方可稱誦經僧也爾諸弟子及未來一切眾
生凡誦諸經務能轉經勿爲經所轉則善矣
 
 尊信聖教章第三十
古人著書立說以垂訓後世於意有未盡言不能顯者設爲譬
喻以暢厥旨使人自得於意言之外佛經云諸有智者要以譬
喻得解故三教之書多有取譬寓意遙深人多錯會如周易一
書聖人立象以盡意繫辭以明吉凶其取譬幽深玄遠如誡陽
[01p057a]
極於上盈不可久則曰亢龍有悔其誡陰極於上至與陽爭則
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誡持疑不決則云載鬼一車誡事不續
終鮮克有濟則云狐濡其尾六十四卦之辭多屬取譬若非至
聖作爲象傳以發明其義後之儒者何由而知昔文始帝君瞻
紫氣自東而西知有異人因遇太上求著道德二篇闡發秘密
之旨大無不包小無不備其中所言治國用兵之道多屬寓言
卽佛經亦以莊嚴佛國爲清淨心地太上之言治國理此身心
也卽用兵亦喻戰退陰魔克去私慾之害心者如易曰震用伐
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陰符經云絕利一原用師十倍三返晝
夜用師萬倍同一義耳至於經中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
[01p057b]
之必固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此乃天
運之自然如日將入而返照嵗將寒而忽熱人將死而倐强燈
將滅而復爆無異理也然此理人最難知謂微明欲人於此種
事豫知禍福之將至而先審其幾焉世儒不察以爲列國分爭
之事縱橫捭音擺闔之術不亦謬乎又云和大怨必有餘怨安以
爲善亦正爲狃於小安而忘遠慮者下一痛棒易曰君子以思
患而預防之同一切要若周鄭交質於前卽交惡於後非明徵
乎世儒以爲勾踐與吳之事不知此經之作在吳越未搆怨之
前而以和怨之語爲吳越事誤矣至謂道德之後流爲刑名是
以太上所著之言爲機械變詐不尤誣乎昔至聖問禮於太上
[01p058a]
出謂門弟子曰吾觀老子其猶龍乎聖如至聖尙以猶龍譽之
後之儒者鄙於見小豈反愈於至聖乎昔叔孫武叔毀仲尼端
木氏以不知量責之而世儒之闢太上詘道德者亦祗爲不知
量耳究之於太上無所損也然世之註道德者不啻數十家卽
羅什法師才識過人其註道德猶以其未曾說心而病之况其
餘乎如經中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之語正戒其妄心而愼守其
眞心也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古佛偈云心本無生因
境有寍有異乎又如太上曰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此非指
禮之本爲薄爲亂葢忠信爲禮之本若世所謂禮特儀文之末
耳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此所謂忠信之薄也新莽謙恭下士
[01p058b]
而致篡漢祚非亂之首乎太上此語實爲後世之龜鑑而世儒
以爲廢棄禮義不亦過乎予昔讀道德深以不獲透徹經旨爲
憂雖有河上公以下諸註釋皆各執一見鮮有能發其蘊者幸
自成眞以來日與羣聖討論方悉其妙今因宣演畧與諸子講
明一二勿效世儒妄肆詆誹爲無忌憚之人至經中尙有不盡
剖晰之語各以意會無拘於語言文字若徒執文字不達太上
立言本旨則無怪絕學無憂之語人多錯會釋門認爲無聞儒
流詆爲屏棄詩書幾等人道於牛馬也爾諸弟子能尊信予言
不起一毫偏知偏見依於義不依於語依於智不依於識如此
參究可以遍閱仙經旁通貝典與儒書不相悖也
[01p059a]
 
 瞻禮星斗章第三十一

生宇宙之内稟天地陰陽之氣父母精血而成形無論貧富
貴賤皆有靈明覺性爲厯劫種子而其命則實係乎天天有七
政所以總司羣曜紀綱造化爲人身之主宰夀妖窮通吉凶禍
福罔不由之以爲權衡七政又賴璇璣玉衡所齊方無愆度而
此璣衡之妙斡旋四時主張劫運是以昔之聖帝首命羲和厯
象日月星辰察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後之聖人因設神道教化
有瞻星禮斗禳災解厄之儀故玉樞經有免三災九橫於靜夜
稽首北辰之訓太上於蜀都有五斗眞經竝斗姥心經之傳嗣
是而後制爲禮斗玄科者不啻數十家然亦各據其神化感格
[01p059b]
之處著爲規則而有詳略不同如三元禮尊帝二星之法極爲
簡要人每因其太略奉行者少大梵統章之類未免宂繁而少
妙蘊文帝所演斗儀宜於文士不能徧益庶類故禮斗之門甚
多卽厯代修眞了道之士由禮斗而躋仙阼者不知凡幾然遍
閱藏典釋門禮法較玄門尤勝卽梵音一道與予玄科更爲秘
密故禪門亦有行持而得明心見性者至於世傳斗科僅有禮
拜之儀而乏秘密之訣予嘗有偈云禮斗多門路收來一線針
默默復寂寂暗裏謁星君子前壇裏靜勿使亂紛紜先從源海
竅繼可上崑崙玉皇斗姥誥合參達上乘金丹由此得嬰兒頃
刻成予此斗訣傳世最久人無行者葢世人祗知有璇璣宫中
[01p060a]
之北斗而不知吾一身之内自有玉斗在焉每日週身轉運流
動百脈自子至亥未嘗暫停惟高明之士先認本命星斗不離
一身運用卽以了道成眞然此止可爲上根言之亦惟上根能
行之何以北斗只在一身葢白玉龜臺卽吾心之靈臺神獬寶
座卽一心之神化也璇璣玉府卽此心之虛靈所以運役五炁
者耳丹經曰何必天邊尋子午身中自有一陽生人於夜半子
時一陽初動不啻斗杓之轉運人於此時至心禮斗乘一陽初
生法天行健依義行持予今爲禮斗之士宣一捷要秘密之法
務於禮斗之先齋戒䖍潔夜靜先入斗室屏息萬緣叩齒九聲
端拱而立面北稽首恍如天姥金容臨之在上九星二帝侍立
[01p060b]
左右羣聖羅列萬緣俱空存神靜默然後起禮心欲極專神欲
極靜氣欲極肅色欲極莊貌欲極恭聲欲極平音欲極調韻欲
極清疾徐有度進退有則拜跪有節起止有儀或在家庭或在
觀廟或一人獨禮或結社同朝皆當如是謹飭身心勿令紛擾
先拜睿號次持梵音然斗姥梵音考諸佛藏道藏共有四十餘
種不能徧持吾試將藏經所載最切要者莫如心咒爾諸弟子
各宜諦聽吾爲述之斗姥心咒曰南無囉怛哪怛囉夜耶怛你
野他曷伽嘛[口*枲]嘛伽嘛[口*枲]阿陀嘛[口*枲]攴叭囉嘛[口*枲]摩訶攴叭囉
嘛[口*枲]唵怛陀哪嘛[口*枲]嘛哩攴耶嘛[口*枲]南無沙都音得諦囉嘿哂囉
嘿哂𤚥猛平聲閉口作聲薩嚩薩怛嚩難吒薩嚩怛囉薩嚩婆喻叭㖠
[01p061a]
囉費避瓢沙嚩賀南無三盤陀沒多喃唵嘛哩喞𠴏娑訶是大
陀羅尼咒出自斗姥心印能摧一切邪道能除一切重病能驅
一切惡獸能消一切厄難能解一切毒蟲能離一切惡人其功
德力說不能盡爾等皆當至心誦持不可間斷又北斗心咒曰
唵連口旁字念囉呾吽倣此呴口字念[口*底]哪等字俱倣此[口*底]哪平聲吸吸哪囉嘍哪唶呾
答哪𠯽唶哪[口*扳]念薄[口*頭]哪[口*扳]耶哪唵吽念汞吽吽[口*俱]胝帝賒蘇吒阿
若念惹密吒嗚嘟吒[口*俱]嗜念耆吒啵𡃤啼吒㖿微若吒[口*俱]囉啼吒嗜
摩吒𡄳婆訶是大梵北斗心咒乃三界大魔之隱名太上宣說
以教修眞之士誦持不退則羣魔懾伏百邪避路惡鬼殄滅不
能爲殃維此梵音最爲玄妙能愈一切沈痾痼疾能禳一切災
[01p061b]
星惡煞若人命宫運限參差或年災月厄尅戰刑冲誦之可以
解免惟在誠敬則感應之妙至靈至神夫人身面有七竅内應
乎心魄有七眞受魄於斗故斗竅原通心竅人心卽是天心凡
人頭上皆有三台北斗錄人罪過葢世人頂門之上各各俱有
自性光明或紅或紫或黃或白其色不同惟有道之士其光高
大爲善之人其色紅黃至於作惡之人頂露黑氣性光隱晦不
能發現故北斗於其頭上驗光之有無定人之善惡然此頂光
惟神明知之人弗知也禮斗之法較之修煉金丹雖爲弗及若
兼而行之亦可了脫輪迴證位列仙故斗姥心經曰凡修煉九
還七返大丹者持此頓悟玄關靈光現前三十九節自然生榮
[01p062a]
此與釋門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皆得妙果相似豈非超證之
一捷徑乎
 
 統明修證章第三十二
天尊曰吾今所說皆日用常經修眞之要道入聖之筌蹄初非
險僻亦無詭異上士可行卽中下之資亦無難爲之事然事固
非難自人視之恒亦不易昔烏巢禪師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之語三𡻕孩童知得百𡻕老翁行不得正此不難爲之事而盡
人不易爲如公孫丑所云高矣美矣宜若登天者也但受持之
士第一要發正信心知三業當淨則愼爾威儀謹爾話言淨以
信盡知天地當敬則曰明曰旦罔敢戲渝敬以信生事君宜忠
[01p062b]
則靖共爾位忠以信入事親宜孝則明發有懷孝以信成昆弟
友恭惟信斯眞夫婦和睦惟信斯敦交友之道篤信全倫奉師
之教遵信欽承鬼神雖𣺌信不可欺因果雖微信不爲謬聖人
之言信不敢侮佛仙之訓信不敢輕第二要發堅固心勿始勤
而終懈勿見異而思遷勿畏人之譏刺而易其素履勿惑人之
浮議而改其清操勿以善小爲無益而不爲勿以惡小爲無傷
而弗去勿畫地以自限勿進銳而退速第三要發永遠心易曰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故千尋之綆可以斷木一丈之霤可以穿
石惟其久也語曰涓涓不絕終爲江河毫末不拔將尋斧柯詎
非久遠之所致乎若人能發此三心自始至終罔有間斷念兹
[01p063a]
在兹弗得弗措則身體之勤力行之永雖愚必明雖柔必强以
此入道道不難入以此希仙仙不難希以此救劫可以消災可
以祈福可以延生可以證眞可以成聖皆由此經然此經也集
儒釋之精備三教之理或有迂儒妄指予言爲援儒入釋援釋
入道致起譏訕或生訾議而未達三教同源之理故予旁引儒
書竺函道帙會三歸一以垂訓誡爾等弟子及天下後世眾生
苟能深信予言味乎旨趣眞修實證不特予願克慰卽上帝勅
演之聖心亦無負矣於是羣仙聞已稽首讚嘆而作誦曰妙哉
玄元大導師宣演修眞之鉅典慈心廣度諸末劫恒沙世界法
輪轉始炁原於混沌初天道昭明理最顯事天全憑一敬心忠
[01p063b]
孝兩倫心所展友弟相親同氣生夫婦宜家詩所欽信交朋友
麗澤義尊師重道人之倫五常無缺修之本内葆眞元精氣穩
若再積功竝累行爲善最樂人自省三教由來本一宗心性原
說聖愚同休言因果無憑據善惡何嘗少吉凶惡自餘殃善自
吉鬼神報應一重重仙經佛典多明示勿效愚人罔知忌謗佛
謗仙恣口舌泥犁苦報眞惡趣悟者改弦速易轍遵信天尊之
所說猛力汲汲好自修金丹大道用心求竝於玉笈勤探索工
夫不遠在心頭我聞仙師之奧旨不覺踴躍心歡喜普願末劫
諸眾生欲脫輪迴須念此誦持不輟日復日了得心性萬事畢
此經總括諸道藏要得超凡惟心習習成妙諦如明鏡返本還
[01p064a]
元一太極虛空粉碎更如何實實虛虛道爲一於是諸仙說頌
已畢天尊復謂諸子宜各依教奉行廣爲流佈天尊說經旣畢
隨起法座於是天花散佈瓊香浮虛玄鶴嗈嗈瑞靄盈室諸弟
子稽首信受奉行而退
 
 讚
 同參妙藴括盡諸經窮源究本指修行誠潔禮星辰救劫消
 氛遐邇樂昇平

[01p065a]
同參經後跋
光悌世習儒業弱冠後溷跡名塲今五十餘𡻕矣每清夜捫心
追憶祖父遺訓輙通身汗下蓋自反生平君臣父子兄弟師友
之際於聖賢之學茫乎其未有得也况精之於身心性命之微
予小子何足與議焉𡻕壬子奉母憂日禮佛事漸知究心内典
窮力道經然皆掠影浮光得其皮相而圓明清淨之奧旨卒懵
懵如也及讀
孚佑帝君同參經而煥若冰釋曠若發䝉不禁欣然稱贊曰此

帝君救世之苦衷度世之寶筏有志者其知所入手乎葢自正
[01p065b]
道不明羣迷罔覺氣拘欲蔽業重劫深三教雖自同源而各迷
其本不得不互相謗訕以自文其非此而欲以口舌爭之難矣

帝君之垂是經也初明法會之緣顯示玄元之要重以父天母
地之訓繼以修德凝道之功淨三業以修心敦五倫以立命葆
眞崇善明理釋疑論禪則有向上之宗講道則有玄關之秘因
緣果報禮斗詮經義畢貫乎精粗道實徹乎終始而無量㜑心
總欲世之學者盡明三教悟徹一原故
帝君之言曰儒須眞儒釋須眞釋道須眞道以至誠之心體至
誠之理修至誠之功眞一不二則聖可希佛可學仙可幾也旨
[01p066a]
哉斯言矣謹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