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f0005 鬻子--鬻熊 (master)


[002-001a]
鬻子卷下
    華州鄭縣尉逄行珪註
曲阜魯周公政甲第十四
 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魯周公所
 封之邑以周公裨益政禮故稱之以爲篇耳
政曰昔者魯周公曰吾聞之於政也
 稱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謂之狂
 善者體道懷德也人主行善於上百姓變
 善於下堯之日比屋可封知善道之為善
[002-001b]
 而不行用者是狂悖之人也
知惡不改者謂之惑
 惡者賊以喪軀人主為惡於上則百姓為
 惡而不悛者是昏惑
夫狂與惑者聖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惡而不改必至狂惑者此
 聖王之明戒也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二
 夫開國崇基必先於道道既符合無徃不
 貞影響相同自然合應甲者先於乙也
[002-002a]
不肖者不自謂不肖也
 肖者類也言不類不似也自知賢不肖是
 為明也不似之人豈自稱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見於行
 丹朱傲虐無捨晝夜頟頟肆惡曾無休息
 此則見於外不以隱微者也
雖自謂賢人猶謂之不肖也
 不肖者豈自謂不肖哉以賢者視之不肖
 之迹見矣雖以彼賢以自賢人豈以為賢
 乎
[002-002b]
愚者不自謂愚而愚見於言
 昩道不德之人豈自稱其愚蒙哉而愚迹
 見於辭說也
雖自謂智人猶謂之愚
 愚者豈自以為愚哉以智視之愚迹見矣
 雖以彼智以自智人豈以為智
數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言帝者年數之始以記其佐帝及升位之
 年數也天下者豈可妄理哉亦由積德累
 業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緣爲政故同
[002-003a]
 稱之也
昔者帝顓頊
 黄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顓頊為
 高陽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黄帝
 軒轅氏少典次子父曰帝鴻氏母曰附實
 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野感而孕二十
 五月生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顓
 頊自幼年以翼佐黄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
[002-003b]
 升為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緣黄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
學黄帝之道而常之
 化迹不及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常用之
昔者帝嚳
 黄帝正妃生玄囂玄囂之子生帝嚳德日
 新故曰高辛在位七十年矣
年十五而佐帝顓頊三十而治天下
 佐顓頊以理天下三十而升為帝也
[002-004a]
其治天下也上緣黄帝之道而明之
 言德稍下不能盡行黄帝之道但明之而
 已矣
學帝顓頊之道而行之
 政教所為效顓頊而行其言不能常習
 之也
禹政第六
 伯禹夏后氏言禹功錫玄珪德諧元始任
 賢立政以致太平可爲法則故以名篇矣
禹之治天下也
[002-004b]
 黄帝玄孫祖顓頊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在
 位九年受禪成功曰禹受舜禪以臨天下
得臯陶得杜子業得既子得施子黯得季子
甯得然子堪得輕子玉
 此以上七大夫之姓名也
得七大夫以佐其身以治天下以天下治
 言帝王獨治天下雖則聖德皆俟賢佐以
 輔之故得天下人安也
湯政天下至紂第七
 言成湯放無道之桀以統萬機而理天下
[002-005a]
 得賢大夫賛佐而致太平至紂昏惑以失
 國故終始書之以名篇
湯之治天下也
 湯姓子名履字天乙除虐去殘曰湯征葛
 伯放傑順取天下以理也
得慶誧伊尹湟里且東門虛南門蝡西門疵
北門側
 伊尹有莘氏媵臣以為相東門等並姓名
 也
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002-005b]
 七大夫皆有賢行斥救弼諧故得天下咸
 又也
二十七世
 自湯至紂父子兄弟相承二十七代也
積歲五百七十六歲至紂
 夏曰歲此除即位之年也
上禹政第六
 以五聲聽政克勤于邦可以爲上也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
 九重幽深下言難進所欲百姓反斥救之
[002-006a]
 事故懸置五聲招之以聽政也
門懸鐘鼓鐸磬
 懸之於簨簴也
而置鞀
 置於地也
以得四海之士
 四海之士有進於言者必造五聲以揮擊
 傳聞也
爲銘於簨簴
 懸樂器之具刻銘於其上也
[002-006b]
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
 鼓以動物故動合於道也
教寡人以義者擊鐘
 鐘金聲也以合於義故教義者擊鐘也
教寡人以事者振鐸
 鐸金鈴木舌也所以事務有可行為所欲
 言者以振鐸也
語寡人以憂者擊磬
 憂者聲悲磬聲消燥而近於悲故憂而擊
 磬也
[002-007a]
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此之謂五聲
 訟獄之事務於疾速故揮鞀以陳之此以
 上並刻銘於簨簴之文也
是以禹嘗據一饋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飽

 急於政事無暇安於一食所以示接士之
 急也
曰吾猶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
 常行之處非所宜憂也
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002-007b]
 事必得道必合上下應會無不至也
是以禹當朝廷間也可以羅爵
 不暇飽食聽政不疲朝廷閑静然後無事也
道符五帝三王傳政甲第五
 夫君子將入其職旭旭然如日初出入昭
 昭然人保其福既去暗暗然人失其教此
 得政典符合之謂也
夫國者卿相世賢者有之
 有國則有卿相賢德者卿相之具人與之
 主用之不賢者豈能用之哉
[002-008a]
有國無國智者治之
 夫有國者豈自寧豈自亂也所以安者智
 謀之力也
智者非一日之志
 積功累業行道不倦以成其志
治者非一日之謀
 謀者心思也樹德以為尚寛重道修政作
 教以至誠平之咨謀非一日之所能致也
 志治謀在於帝王然後民知所保
 夫君上有道化行於下遠近慕義四境無
[002-008b]
 虞百姓淳和盗賊屏息故人知所安也
而知所避
 富貴貧賤不相犯仁義禮智由其門無違
 政教下民為福是知所避也
發教施令爲天下福者謂之道
 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先之以敬讓道
 之以禮樂不奪人時不干人利故得禍亂
 不作為福之道此之謂歟
上下相親謂之和
 至德以教之要道以治之上下同心是謂
[002-009a]
 和矣
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勞於事不苦煩苛
 甘其食安其居樂其業此豈外求之哉上
 有行道之君是所致者可謂之大信矣
除去天下之害謂之仁
 兼愛萬物慈惻外施至若成湯征葛伯放
 桀於南巢夏禹之别導山川置立州國故
 得天下免於暴亂百姓宅其所居仁遠乎
 哉斯至仁也
[002-009b]
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
 此四者帝王有天下之器所以樂推也苟
 有違之而天下離叛非其所有也
凡萬物皆有器
 所用利之是以為器而違其用豈得其器
 哉
故欲有爲不行其器者雖欲有爲不成
 惟名與器不可假人其所營為必以其器
 用得其器也故和之不行其器於利遠矣
 豈有成哉
[002-010a]
諸侯之欲王者亦然不用帝王之器者不成
 言天下之大神器之重非其王者難以處
 之王氣而來可以宰割必行仁與信和與
 道然後可招懷萬姓奄有四維西伯以敬
 讓興邦南陽以仁道得政非其人也豈妄
 成之哉
湯政湯治天下理第七
 天地設而萬物生陰陽化而四時定分别
 統理爲政之方極於始終可成法則也
天地闢而萬物生
[002-010b]
 乾其静也專一其動也正直坤其静也翕
 歛其動也開闢是以廣大而生萬物也
萬物生而人爲政焉
 政也者所以正於天地也言天地生萬物
 不能相使不能相制須人以為政以正之
 無其政也則萬物不理也
無不能生而無殺也
 言天地能生而不能無殺
唯天地之所以殺人不能生
 天之能生唯天殺之可也夫唯天殺之人
[002-011a]
 豈生之哉是不能生之也
人化而爲善
 萬物之中人其為貴化而為善理亦天常

獸化而爲惡
 禀氣以生不有知飾非人之類豈不惡哉
人而不善者謂之獸
 人化而為善是曰天常今為不善者與彼
 飛虚蹠實亦何以異矣
有天然後有地
[002-011b]
 天在於上地在於下先天後地理亦自然
有地然後有别
 三才克定萬物區别
有别然後有義
 夫婦之義著君臣之義彰也
有義然後有教
 百官立政教行父子存家設教所以效達
 於上也
有教然後有道
 教迹既彰約之以道苟乖其道物無以安
[002-012a]
有道然後有理
 事名各立而理自存
有理然後有數
 名理既彰以統之夫數以一終十乃至千
 萬九九之數天之運度亦數之義也
日有冥有旦有晝有夜然後以爲數
 天有三百六十度一日一度三百六十日
 一周天一日之中晝夜百刻以定之為數
 也
月一盈一虧月合月離以數紀
[002-012b]
 一歲之中有十二月一月有虧有盈日月
 或合於次或離於次終於一歲日窮於次
 月窮於紀星迴于天數將幾終此則日月
 星辰運行至十二月皆周匝於故處紀猶
 會者也
四者皆陳以爲數治
 春夏秋冬各統於一歲之日月也此以上
 為政之道當法則也
政者衛也始終之謂衛
 政者正也所以正理天下以為之天周衛
[002-013a]
 始化之終安之無得之也
慎誅魯周公第六
 刑法有倫宜於時政好生之德理適典章
 故明聖之資輔成周室誡勸之道可得稱
 言國之大經在於賞罰二者或替將何訓
 焉可爲政先故紀之爲篇目矣
昔者
 此昔者往日之辭也
魯周公使康叔徃守於殷
 康叔周公母弟也衛三監之地殷人數叛
[002-013b]
 故使賢母弟王也
戒之曰與殺不辜寧失有罪
 人命所懸理須詳正夫刑或濫其何則焉
 故不可輕殺不辜寧可失於有罪此亦寬
 仁之道也
無有無罪而見誅
 罰而不明雖刑不禁言罰必施於有罪也
無有有功而不賞
 賞而不明雖賞不勸言賞必加於有功也
戒之封
[002-014a]
 重稱戒者所以示於殷勤封康叔名也
誅賞之慎焉
 誅賞者國之柄也怒而加誅未必當罪喜
 而行賞不必當功且賞僣懼及於淫誅濫
 則懼及於善賞得其功則賢人以勸罰得
 其辜則姦人以息此不可不審慎之




鬻子卷下
[002-0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