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e0031 道教義樞--孟安排 (master)


[001-001a]
道教義樞卷之一
  道德義第一  法身義第二
  三寳義第三  位業義第四
   道德義第一
義曰道德者虚極之玄宗妙化之深致神功
潜運則理在生成至德幽通則義該亭毒有
無斯絶物我都忘此其致也故道德經云道
生之德畜之又云大道汎兮玄德深遠西昇
經云道德混沌玄同也
釋曰道者理也通者導也德者得也成也不
[001-001b]
喪也言理者謂理實虚無消魔經云夫道者
無也言通者謂能通生萬法變通無壅河上
公云道四通也言道者謂導執令忘引凡令
聖自然經云導末歸本本即真性末即妄情
也德言得者謂得於道果太平經云德者正
相得也言成者謂成濟衆生令成極道此就
果爲名亦資成空行此就因爲目德經云成
之熟之也言不喪者謂上德不失德故云不
喪也太平經云常得不喪也然道德玄絶自
應無名開教引凡强立稱謂故寄彼無名之
[001-002a]
名表宣正理令識名之無名方了玄教故靈
寳經云虚無常自然强名字大道
又道德體用義者道義主無治物有病德義
主有治世無惑陸先生云虚寂爲道體虚無
不通寂無不應玄靖法師以智慧爲道體神
通爲道用又云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
一二而不二不可說其有體有用無體無用
蓋是無體爲體體而無體無用爲用用而無
用然則無一法非其體無一義非其功也尋
其體也離空離有非隂非陽視聽不得搏觸
[001-002b]
莫辯尋其用也能權能實可左可右以小容
大大能居小體即無已故不可以議用又無
窮故隨方示見
又經明常可二道上下兩德者舊解云常寂
之道義說無爲凡有四義一者非攀縁識慮
故無心二者無質礙分别故無形三者不爲
名言所得故無名四者無常不能遷改故無
時具此四義故名常道賈法師云自應身已
遷三清等法皆是可道盡是無常也上德是
忘德下德是執德以是執德今明物情常執
[001-003a]
謂有常道可求不能悟理便成滯教老君演
明道德正治此迷經云可道非常道非謂别
有常道正言所是說道並非恒定不宜執以
爲常故係非常以爲消遣此言說道爲藥本
治物迷迷病若消何道不得若知不得爲得
亦可不常爲常也
    法身義第二
義曰法身者至道淳精至真妙體表其四德
應彼十方赴機於動寂之間度物於分化之
際此其致也故昇玄經云吾以立氣周流八
[001-003b]
極或號元始或號老君或號太上或爲世師
隨人所好爲作法身本際經云於明淨觀觀
見法身又云香花妓樂洞映法身
釋曰法是軌儀身爲氣象至人氣象可軌故
曰法身原其應化身相稱號甚多緫括本跡
具爲六種本有三稱跡有三名也故本際經
云道身即是寂本又云又爲跡本動寂用殊
又云如是本身能生萬物又云生身是跡跡
作邪本三稱者一者道身二者真身三者報
身一道身者太平經云道無不導道無不生
[001-004a]
度人經云唯道爲身本際經云即是真道亦
名道身二真身者玉緯經云真淳堅也謂體
無穢雜常住嶷然消魔經云近爲真身本際
經云我之真身清淨無礙三報身者報是酬
答之名謂酬積劫之行本行經云致今之報
爲諸天所宗本際經云元始正身因無數劫
久習妙行報得此身跡三名者一者應身二
者分身三者化身一應身者應是應接謂隨
機顯跡應接群生請問經云以無心而應衆
生本際經云應物根性示色象故名應身亦
[001-004b]
曰生身言生身者隨順世法誕育形體也二
分身者分是分散我一身散在多處身雖非
一形相不殊本際經云分形散體無有限量
止見一方故惟百億又云諸分身者是於報
身起無礙用靈寳經云天尊分形百萬處處
同時是男是女並見天尊俱如一地三化身
者化是改變無常倏有欻無種種殊相非復
本形定志經云天尊化作凡人從會中過本
際經云我即化身種種示見人天六道隨縁
施作倏有欻無權示色像
[001-005a]
又本跡體義者㨿道教經究法身正理通本
跡不異不同跡之三身有其别體本之三稱
體一義殊以其精智淳常曰真身淨虚通曰
道氣象酬德是曰報身就氣精神乃成三義
不可窮詰惟是一源既是法身當有妙體且
言身言體豈無色無心舊云寂地本身以真
一妙智爲體故靈寳經云玄通大智慧源也
色是累礙之法九聖已還既滯欲累並皆有
色真道累盡唯有妙心但此妙心具一切德
寂不可見名爲妙無動時乘跡同物有體心
[001-005b]
色雖妙物得見之故名妙有對本論跡跡無
别體視是本身寂用稱爲體耳正明法身至
本無色無心而今說色說心皆爲破並是爲
物豈有定耶爲愛色衆生欲令捨色則言至
道無色故西昇經云道象無形端或爲計心
衆生言至道無心故請問經云道爲無心宗
或爲斷無衆生則言俱有色心故本際經云
無不知故亦名爲心道眼見故亦名爲色生
神章經云形與神同不相遠離俱入道真或
爲雙愛色心衆生則言無色無心故本際經
[001-006a]
云不縁慮故故言非心無所礙故故名無色
斯則非心非色能色能心即是不心爲心不
色爲色既以不心爲心無色爲色亦以不得
爲德無體爲體耳又法身萬德已自俱圓今
舉四事用申歎美豈即以爲定實且欲引物
欣求見著見著纔生便乖此理何謂四一者
常存二者快樂三者自在四者清淨常存者
謂湛然安住不遷不動不爲無常無常所動
乃是正常寳玄經云湛然常存道經云湛然
常存也快樂者樂是怡豫也本際經云欣然
[001-006b]
微笑舉體怡豫又云安隱快樂自在者汎兮
皆可無適不通在事任我故云自在寳玄經
云出没自在本際經云真一妙智自在無礙
海空經云三者自在果清淨者慧心明鑒謂
之清智體無疵故稱淨本際經云無染無穢
是名清淨又云常住清淨也然法身道果治
衆生病或衆生迷妄言百年之壽可常五欲
之境可樂自計己身爲我愛諸色始爲淨不
如是無常苦無我不淨聖人爲此故示無常
以高況下奪其所計故西昇經云吾尚白首
[001-007a]
衰老孰免此明世無常也又云形爲腦本痛
癢寒温吾拘於身知爲大患此示苦也又天
地之人物誰獨爲常主此明無我又云吾本
棄俗厭離世間此示世不淨身亦是世間爲
患人所惡是通不淨但執教者不知爲破世
人計常樂我淨之迷故說應身無常苦無主
不淨便謂道果不足可欣定是爲常等四爲
治此例故說道果是常是樂是我是淨也又
本跡義例者有師云衆生本有法身衆德具
足常樂宛然但爲惑覆故不見耳猶如泥之
[001-007b]
雜水不見澄清萬里深坑沙底難覩本相見
時義無有異一家云本有之時未有衆德但
衆生有必得之理故言澄清湛然耳今難二
解若本具衆德豈被惑覆遂爲惑覆何德可
尊若本無衆德今時始有則是無常又理是
本有理可是常事既今有事應無常若理事
俱常亦應理事俱本是故不然今明法身本
非三世所攝何得已有見有常有耶亦未曾
有無何論隱顯今言神本澄清者直是本來
清淨竟無所有若迷此理即名惑覆若了此
[001-008a]
理即名性顯非是别有一理在衆生中說爲
法身是常是淨也有說云跡身無常本身是
常又云常應爲跡跡亦言常今明一往對縁
亦有此說至論常與無常並是起用悉皆是
跡非常非無常乃可爲本四句漸除百非斯

   三寳義第三
義曰三寳者法門棟榦群品津梁迺萬物之
福田實三清之良徑歸依正本其在兹乎此
其致也九天生神章經云三寳尊重九天至
[001-008b]
真正一經云煩惱數極歸於三寳本際經云
三寳輪轉運用無輟又云三寳洞極
釋曰請問經云一者道寳二者太上經寳三
者大法師寳道以通達爲義謂能自通通他
又能令凡達理通物至樂太上經者太言極
大備包衆理上是勝出超踰衆教經即訓法
訓常言由言徑法爲萬物軌範常謂衆聖模
刊由是得理之所由徑是入道之途徑法師
者消魔經注云能養生教善行爲人範是法
師也孟法師云師者和也衆也謂率徒必衆
[001-009a]
接物必和盟威經云師和也但和有理有事
事和者容人畜衆事同水乳理和者思真詣
聖不違玄趣也通稱爲寳亦稱爲尊者正一
經圖科戒品云尊高無上寳貴無價老君經
教云迷返知一崇信三寳一曰三寳在無價
請問經亦云三寳一曰三尊今依經釋尊以
尊高爲稱寳以寳貴爲名既當體可尊亦從
譬爲貴當體可尊者太上是號道法王也昇
玄經云爲衆聖之父萬物之母以能生法身
慧命故有父母之名令物歸往尊崇故有法
[001-009b]
王之稱此當體尊也可寳不過金玉人則金
容玉質法則玉字金書此當體寳也從譬者
尊則譬猶父母寳則諭如珠玉也又三寳體
義者大存圖訣云道寳無形之形即太上也
此以應身爲體師寳者得道之人爲我師盟
威經云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寳以氣
應感是謂道寳妙文示法是謂經寳教學品
云一天之下一人成太上故法王不得有二
化主秪宜在一故以道君正當道寳也斯則
皇上之謂誕洪氏之胞入於寳珠證成圓果
[001-010a]
以此身智爲道寳體師寳者初發道意極九
聖初心三寳真聖五人行法此之身智爲師
寳體其有神通分應亦隨本分攝屬師寳所
以知五人成衆者按黄籙齋儀云極少五人
又玄一真人云太上遣三真與天師監徐來
勒度仙公經故知五人方行大法經寳者釋
有三家一云以理爲體謂文字可滅此則非
經理既是常故爲經也二云文理合爲經理
則合常文則合法三云文爲經體有理未言
無有經稱演立言教方有經名今名若定偏
[001-010b]
執三家盡滯隨方假說三釋皆通順情而言
後解小勝以經教所明多以文爲經故也又
須知道君本跡是道寳經則有理有教教則
金口所說玉簡所書加被印成縑紙傳記是
正寳經若九聖已降自說加人或印成他說
書之縑紙各能詮理隨分入經稱爲傳論此
其隨也如五真降授仙公是正師寳若始發
道意凡道士共行法者或出家法人無五人
衆或五人衆非具足師寳是相隨也圖形寫
像表代真人亦隨師也又明太上道君以爲
[001-011a]
寳者色即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心即四達六
通智圓慧滿以此身心莊嚴具足爲道寳經
寳者經有生善滅惡之用或一句兩句已有
此能或多章多偈方具斯力如言寧守善而
死不爲惡而生一句之中其義各足又如善
勝論於真一二真諮於神本乍開譬諭演說
會通衆多章句明理乃足然四字成句或詮
理用足可是正經一字起時是真經不有師
云字字各能詮理一字即是真經今不同此
如一寧字未通守善而死如此寧字欲何所
[001-011b]
道詮用未足故非真經其有單字明理足者
即是真經如道字是也師寳者其義有三一
者捨家遠俗二者脩善學慧三者衆聚行法
捨家遠俗者舊舉五事顯其勝功一者棲憑
勝處二者依庇明師三者專心在法四者興
隆道教五者形與世隔棲憑勝處者本際經
云幽隱山林又云依憑精舍昇玄經云虚堂
空室名曰仙家此謂放曠翛條自然趣善依
庇明師者既得勝處宜依上人本際經云願
值明師諮受上道又云造事明師靈寳經云
[001-012a]
非師不傳專心在法者既得勝人宜請妙法
本際經云尋訪明師祈請要術三洞妙文靈
寳經云所營在法興隆道教者既得玄教宜
以化他本際經云願以法音廣宣愚昧請問
上經云廣開法門定志經云興顯道士形與
世隔者黄褐玄巾披羅衣錦形既殊凡心宜
改俗故本際經云衣弊履穿謙光晦跡又云
捨俗服玩黄褐玄巾斯以跡引心令超世網
就事而言出家最勝既云始受五千文而朝
存章服且如靈寳故知未備三洞入師數也
[001-012b]
二脩善學慧者遵法之人本崇行解隔凡成
聖真智爲優也三衆聚行法者如五真降授
葛仙十方聚傳太上昇玄經云三當念衆爲
良福田師之言衆其義明矣但師於三義有
具不具若在人間其有捨家披黄脩解證智
徒衆聚集以人間脩得上界真解故三義備
也從諸天以上至乎界外不必帔黄巾玄多
是七寳爲冠九光作帔所以然者始學心劣
故寄形殊上方無方任能會理而生明是仙
猶衣黄服此自通耳
[001-013a]
   位業義第四
義曰位業者登仙學道階業不同證果成真
高卑有别三乘七號從此可明十轉九宫因
兹用辯此其致也本際經云神官位序真聖
階梯靈寳經云位登仙王又云功業無巨細

釋曰位是階序之名業是德行之目大論品
次釋者不同徐法師舉洞神經云神人真人
仙人道人聖人賢人合共爲道太真科云鬼
中立功進登鬼仙者皆號靈人神者神妙無
[001-013b]
方真者堅純非假仙者遷昇改化道者虚通
不壅聖者正名制作此義多在果入因人言
聖者正行居心也賢者辯能才智靈者識鑒
通微前六世人得道之名後一鬼神得道之
稱又云名乃有七位乃有三一者仙位二者
真位三者聖位神道賢靈更無别位名號雖
異猶附三階今謂衆經顯名豈唯有七猶如
至人智人上人大人也陸先生云起自凡夫
積行成道始化曰仙仙化成真真化成聖此
即通舉界内九宫界外太清俱是仙品就於
[001-014a]
真聖合爲三階也諸家解釋既殊難可依據
今依玄門論中摇亮玄靖二法師義㫖凡有
兩義一論禀生之位二論證仙之品禀生位
者界内有欲觀感生凡三十二品有欲善業
爲三界四民之位界外是無欲觀感生凡二
十七品爲三清一乘之位證位品者始自發
心終乎極道大有五位一者發心二者伏道
三者知真四者出離五者無上道均此五心
緫有四位前之二心是十轉位第三一心是
九宫位第四一心是三清位第五一心是極
[001-014b]
果位前四是因後一是果初之二心有十轉
者發心一位即爲一轉伏道之中凡有九轉
以一就九合成十轉其初發心亦名遊散位
爲一轉者是破裂生死迴向道場從迷返悟
轉俗入道大戒經云善男子善女人能發自
然道意來入法門受我十戒則爲大道清信
弟子皆與勇猛飛天齊功飛天未得道者也
是道十轉弟子此入十轉之初也又云若在
一轉而行精進心不懈退即得飛天於此而
進超凌三界以此發心即爲一轉又云清信
[001-015a]
弟子見在世上度於衆苦身有光明形神澄
正制伏魔精故是翻邪來入正道但尋此飛
天緫是伏位既未得真知之道故云未得道
也言爲諸天策駕即是九宫真位諸天策駕
也伏道之中有九轉者凡三種解解各三轉
合成九轉三種解者一曰武解二曰文解三
曰尸解四極明科及真跡並云武解者地下
鬼帥文解者記形改化仙經云先死後蛻謂
之尸解其武解三轉者四極明科及真跡云
武解鬼帥二百年一轉凡三等並云世行功
[001-015b]
德度名東華不預三官之府又云至忠至孝
至廉至真者改化更生得爲鬼官也其文解
三轉者明科云文解主者亦有三等其一等
散在外舍閑停無事俱在洞天百四十年一
進給仙人驅使其二等便徑得遊行仙階給
仙人所使百四十年進補管禁如世散吏其
三等便得入仙人之堂遊行神州之鄉入宴
東華也其尸解三等者其下者或因刀兵或
因滅度暫遊太隂或太一守尸三魂營骨也
魄衛肉胎靈結氣不久更生其次者蟬蛻或
[001-016a]
假物代形雖受殯埋隱景而去後開棺中惟
見杖舄其上者以劎杖代尸俄爾昇化儵然
失所在乃遊虚空尋此十轉伏結所招位存
似空未登真解始在初門並非乘位宋法師
云報有十轉其一轉九轉但在世間八方中
央有士得富貴名書東華其十轉上生三界
爲飛天之人若行六情六度生戒一轉便與
飛天齊功故明真經云功齊十轉報位得及
飛天也今明度生之戒亦未可明但未真成
即居似位其間或有超悟而上或有歷位而
[001-016b]
昇隨根利鈍逐悟深淺似解若成進登其位
故因兹十轉入彼九宫度人經云得爲九宫
真人故知真解若成即登此位也又海空經
中所明十轉所謂無憂轉淨心轉釋滯轉通
儒轉達解轉善見轉權物轉了機轉大明轉
具足轉此之時轉義又不同從轉悟爲論非
就位而辯即是一經别致耳其九宫位者下
三宫地仙小乘三品中三宫中乘天仙三品
上三宫大乘飛仙三品乘各三品利鈍平等
人故成九宫金籙簡文云地仙天仙飛仙是
[001-017a]
也地仙遊諸名山天仙飛仙昇出三界之表
八素真經云太清之下次得九宫之飛仙是
也此並是界内無欲真空始入觀妙未能圓
虚雖無感生之力而解品可尊故受兹位其
下之六宫二乘之業近齊三界二十八天大
劫交周不免生死上三宫大乘之業與四民
天同雖未登舉已超三界大劫交周灾所不
及故太真科云已出三界雖未登舉預種民
者皆無退轉若運開須化應感下生和光同
塵不累其德接引後生申明道教是知劫壞
[001-017b]
則飛昇上境故有飛仙之名劫成則應爲民
種故有種民之號但三乘之業根性不同或
有超昇或有歷位今舉大綱其義如此次界
外三清位者太清仙九品上清真九品玉清
聖九品三九二十七品同脩平等俱入一乘
觀有淺深義開差等何者太真科云小乘仙
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
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靈
仙九者至仙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
高真三者太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
[001-018a]
真七者天真八者靈真九者至真大乘聖有
九品一者上聖二者高聖三者大聖四者神
聖五者玄聖六者真聖七者仙聖八者靈聖
九者至聖通尋三品同用九名而第六一名
三位差互仙品用真明真位用仙名聖位用
真名此當名真信居中義通上下耳又聖第
七没其天名用仙名此示大能含小餘名盡
同者欲示諸名並可互通何者三九不同而
俱是無欲觀體不無優劣故有仙真聖殊但
知上聖高聖大聖是聖之上品神聖玄聖真
[001-018b]
聖是聖之中品仙聖靈聖至聖是聖之下品
聖品既爾仙真例然此三九若望界内入一
大乘其間自論義開三品經亦差等曲辯三
乘上云兼而該之一乘道也今釋别名者上
者勝上各居一品之上就用爲名高者高道
其德尊高就德爲稱大論其體廣大神明或
累已除天語自然玄者不滯至者各至其初
品也仙靈二義已如前釋又位序義者凡有
二門一證仙位二感生位證仙位者從九聖
以來乃有三位一三清位二九宫位三十轉
[001-019a]
位具如前釋感生位者略有四位一者界外
三清位即三九二十七品仙真聖人同用平
等無欲善感生二者三界中間四民天位用
斷習氣有欲善感生三者界内二十八天位
淨三業有欲善感生四者人中位五戒有欲
善感生不論三惡道者真聖是善業不生惡
道若語應化此自别門今以品位望感生處
者界外三清不明自等其四民天即屬九宫
之上三宫其無色四天即齊次三宫其色界
上六天即齊下三宫故宋法師釋此六天是
[001-019b]
不縁不入此則色界十三天已上準真成位
降此已下色界十二天準似解位欲界六天
及中實業並爲散善所感但真聖多寄人者
脩學故通入遊散位也遊散有三義一者未
入伏道二者未得真成三者未能職任俱名
遊散然感生仙品兩義自殊今大都準則非
爲定也所以然者自有遠生界頂而無真成
自有近在人中而得自有與品相當而有此
觀故此二門不得定準所以知仙品位次而
然者飛行羽經云玉清則上清之高神太清
[001-020a]
則飛仙之高靈八素真經云玉清宫之下真
乃上清宫之上真太極宫之上真乃上清宫
之下真太清宫之上真乃太極宫之下真從
此以下得九宫之飛仙尋此二經並飛仙次
太清之下抱朴子引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虚
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
死後脫謂之尸解此即直取昇天曰天仙遊
地曰地仙蛻形曰尸解也自然經訣云上仙
白日昇天中仙棲於崑崙蓬萊等名山空中
結宫室下仙常棲諸名山洞室綜理從上生
[001-020b]
死也又太真科云大甲申之後則爲一天之
初初中至後學者不異衆生善惡人物皆同
一天之中唯一人成太上一人成帝君一人
成老君一人成天師學如牛毛得如麟角其
間爲聖真仙民或停散待迎後聖如是無數
又復論出化在他天上或他世間也今謂此
等所明實亦無在隨人所宜耳青君云以九
天之精氣凝成九宫之位故九宫論位按此
爲明又八素經云太極者此是太清境中之
宫生神章經云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宫此其
[001-021a]
證也又業行義者向道有二條一願二行故
請問上經曰悉從願來非願不成本際經云
一切行皆是方便教門也願有二義上求道
果下化衆生四等爲心是大乘願若近求三
界自度爲心是小乘願行有四義一術二戒
三定四慧術者茹鍊方法丹藥祝請小乘局
此一條大乘用爲助行昇玄經云鍊石茹芝
雖壽千年萬歲死輒更苦本際經云服藥茹
芝英延壽保命根也戒者防非止惡爲生智
慧之根靈寳經云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爲主
[001-021b]
定者觀三守一思神念真本際經云調習靜
定靈寳經云思微定志慧者空有兩解欲無
欲二觀本際經云慧識明了照悟空有也談
講演說並入慧門故徐法師云心有定散即
存三守一散即學慧講說引玉京山經云講
道靜真請問經云敷顯妙義也用此四義以
調身心通論身心復有外内兩行脩慧持戒
是爲内行放生布施造治殿堂名爲外行亦
名散善今雖開此四條若按經文所論唯二
洞神第十一云衆聖所宗唯道與術術即經
[001-022a]
戒方法是也道即無欲洞虚是也又云習學
以無欲爲主脩術以經戒爲先又云無欲洞
虚不卒可登故少思寡欲守玄思空積久不
怠與道合真今觀此文秪是空有兩慧分門
攝事皆盡道是空慧術是有慧若爾者直就
慧門攝前行願兩事皆盡講說還屬有慧故
洞神經云講說教化宻行要術又云術在口
内宋法師云行上品十戒口業淨生欲界身
業淨登色界心業淨登無色界今謂並有欲
善業伏結云淨未是真斷其間得真觀者方
[001-022b]
斷通欲玄靖法師云至死欲觀心乃除通欲
耳且無欲空觀有欲有觀有觀資空空觀導
有導有無有有觀無觀故曰真觀真觀亦同
無方名道耳
道教義樞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