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88 道德真經口義--林希逸 (master)


[004-001a]
道德眞經口義卷之四彼四
    鬳齋林希逸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
勝牡以靜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
而取大國不過以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
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爲下
 此章借大國小國之得所欲以喻知道之
 人宜謙宜靜非教人自下以取勝也三代
[004-001b]
 而下世有取國之事故因其所見以爲喻
 爾下流者自處於卑下也大國之人能自
 卑下則可以合天下之交譬如牝者以靜
 而勝其牡也自下者以靜爲道故曰以靜
 爲下以大取小曰以取以小取大曰而取
 此兩句文字亦奇特大國之意不過欲兼
 畜天下之人以爲强盛小國之意不過欲
 鎸刺求入於人二者皆非自下不可惟能
 自下則兩者皆得其欲然則知道之大者
 必以謙下爲宜矣此句乃一章之結語其
[004-002a]
 意但謂强者須能弱有者須能無始爲知
 道一書之主意章章如此解者多以其設
 喻處作眞實說故晦庵有老子勞攘之論
 獨黄茂材解云此一章全是借物明道此
 語最的當但不能推之於他章故亦有未
 通處
   道者萬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寳不善之所保美言
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
[004-002b]
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
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爲天下貴
 道者萬物之奥此提起一句贊美言之也
 此下却言道在天下人人有之無智無愚
 其爲善人者有道之人固寳之愛之矣其
 不善人者有道之人亦保合容之此即中
 以養不中之意市人之相與以利交也亦
 能爲美言以相悦一鄉之間纔有一善可
 尊者人亦推敬之可以加於人之上以此
 而觀則此性之善何嘗絶於天下然則人
[004-003a]
 之不善者知道之士其可棄之耶美言可
 以市市者自售也如今藥家有曰不欺廣
 惠者是以美言自售也尊行可以加人如
 鄉落之間或有長厚者或有好善者其鄉
 人亦未嘗不稱尊之此二句蓋謂雖庸人
 亦未嘗不知此道之爲善拱璧以先駟馬
 聘賢之禮也卑辭厚禮求賢而致之三公
 之位不若能虚能謙以求此道故曰不如
 坐進此道且古之以此道爲貴者何也求
 則得之道本在我爲仁由已由人乎哉有
[004-003b]
 罪以免者言一念之善則可以改過即惡
 人齋戒沭浴可以事上帝也不曰者如謂
 詩不云乎道無賢愚悟則得之此所以爲
 可貴故曰故爲天下貴
   爲無爲章第六十三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
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
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
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004-004a]
 無爲而後無不爲故曰爲無爲無所事於
 事而後能集其事故曰事無事無所著於
 味而後能知味故曰味無味能大者必能
 小能多者必能少能報怨者必以德能圖
 難者必先易能爲大者必先於其細自味
 無味以下皆譬喻也難事必作於易大事
 必作於細只是上意申言之也聖人不自
 大而能謙能卑所以成其大輕諾者多過
 當故必至於失信以易心處事者多至於
 難成此亦借喻語也但添一夫字其意又
[004-004b]
 是一轉前言易矣恐人以輕易之心視之
 故如此斡轉曰易非輕易也聖人猶以難
 心處事遂至於無難況他人乎此意蓋謂
 前言易者無爲無事而易行也非以輕易
 爲易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
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
[004-005a]
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憤終如
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
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
而不敢爲
 方其安時持之則易及至於危則難持矣
 事之未萌謀之則易及其形見則難謀矣
 脆而未堅攻則易破及其已堅則難攻矣
 迹之尚微攻之易散及其已盛則難散矣
 事必爲於未有之先治必謀於未亂之始
 合抱之木其生也必自毫末而始九層之
[004-005b]
 臺其築也必自一簣之土而始千里之行
 必自發足而始凡此以上皆言學道者必
 知幾此幾字有精有粗如十三之一亦幾
 也無始之始亦幾也自然之然亦幾也至
 於爲至於執則皆有迹矣故曰爲者敗之
 執者失之聖人爲以不爲執以無執故無
 敗無失凡人之從事於斯世其所爲之事
 皆有可成之幾而常敗之者不見其幾而
 泥其迹也不求事之終而致愼於事之始
 則無敗事矣衆人之所不欲者聖人欲之
[004-006a]
 衆人之所貴者聖人不貴之難得之貨借
 喻語也衆人之所不學者聖人學之衆人
 之所過而不視者聖人反而視之復反也
 此亦借喻語也聖人惟其如此於事事皆
 有不敢爲之心而後可以輔萬物之自然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
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
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玄
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004-006b]
 聰明道之累也聖人之教人常欲使之晦
 其聰明不至於自累故曰非以明民將以
 愚之愚字下得過當秦之愚黔首此語誤
 之故晦翁所以謂之勞攘也智巧多則民
 愈難治故以智治國者反爲國之害蓋上
 下相尋皆以知巧則亂之所由生故曰以
 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兩者
 智與不智也能知智之爲賊不智之爲福
 則亦可以爲天下法矣能知此法則可謂
 之玄妙之德深矣遠矣者歎美之辭也反
[004-007a]
 者復也與萬物皆反復而求其初則皆歸
 於大順之中矣大順即自然也
   江海爲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
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
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百谷之水皆歸之江海江海爲百谷之尊
 而乃居百谷之下此借物以喻自卑者人
[004-007b]
 高之自後者人先之之意以言下之如曰
 愚夫愚婦一能勝子是也以身後之稽乎
 衆舍己從人是也聖人非欲上民欲先民
 而後爲此也其意蓋謂雖聖人欲處民上
 民先猶且如此況他人乎語意抑揚稍過
 當耳聖人雖處天下之上而民不以爲壓
 己雖居天下之前而民不以爲害己舉天
 下皆樂推之而不厭者以聖人有不爭之
 道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不重不厭也一
 章三是以亦猶繫辭一章數是故也
[004-008a]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
肖乆矣其細我有三寳寳而持之一曰慈二
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
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
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
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大似不肖當時有此語也故老子舉以爲
 喻亦前章不穀孤寡之意天下皆謂者言
 天下皆有此常語也夫惟大故似不肖至
[004-008b]
 大者必以至小之心處之肖象也慊然似
 無所肖象自小之意也若自以爲有所肖
 象則爲細人矣非大人之量也此二句乃
 老子以當時俗語如此發明也一本於謂
 我下添道字其細下添也夫字皆誤也三
 寳其道可寳而用之也我有者人人有貴
 於己也惟慈故能勇惟儉故能廣惟能不
 敢先故爲天下之長左傳曰晋公子廣而
 儉正用此語儉收斂也廣開豁也亦小而
 後能大之意器形也成器即成形也凡在
[004-009a]
 地之成形者我皆爲之長故曰成器長今
 人捨慈而用其勇捨儉而用其廣捨後而
 用其先此非保身之道也故曰死矣戰交
 物而動也猶莊子曰與接爲構日以心闘
 也守猶莊子曰純氣之守也人能以慈爲
 主則外可勝物内可自守故曰以戰則勝
 以守則固救佑助也衛自衛其身也能以
 慈衛天所佑也此語隱然有譏責今人不
 能之意能者天誘其衷則不能者天奪之
 監矣前言三寳此舉其一能慈則二者在
[004-009b]
 其中矣
   善爲士章第六十八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善
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
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士士師之官也武猶曰健吏也作士明刑
 豈以健吏戰而怒忿兵也不與不與物爲
 對也用人爲之下即前章以下取國之意
 四者之善皆不爭之喻也不爭之德可以
 配天可以屈羣力用天下自古以來無加
[004-010a]
 於此故曰古之極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
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
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寳故抗兵相加哀
者勝矣
 用兵有言者亦舉當時之語以爲喻也用
 兵者不敢爲主而爲客重於進而易於退
 以不行爲行以不攫爲攘以無求敵而引
 敵以無執而爲執此皆兵家示怯示弱以
[004-010b]
 誤敵之計仍引也引敵致師也如此用兵
 方有能勝之道若輕敵而自矜自眩則必
 至於喪敗不爭而勝寳也輕敵以求勝則
 喪其寳矣故兩敵之國抗兵以相加能自
 哀者常勝哀者戚然不以用兵爲喜也擊
 鼔其鏜踴躍用兵則非哀者矣此章全是
 借戰事以喻道推此則書中借喻處其例
 甚明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
[004-011a]
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
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之人莫有知
 者莫有行者此歎時之不知己也宗主也
 君亦主也衆言之中有至言故曰言有宗
 舉世之事道爲之主故曰事有君世無知
 至言至道之人所以莫有知我者故曰夫
 惟無知始不我知既言天下不我知矣又
 曰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此即前章不笑不
 足以爲道之意聖人之道足於己而不形
[004-011b]
 於外猶被褐而懷玉故人不得見之也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
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於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於不可
 知之中而自以爲知此學道之病也人能
 病其知之爲病則無此病矣聖人之所以
 不病者蓋知此知之爲病而病之所以不
 病此一章文最奇或以上爲尚又於首句
 添兩矣字誤矣
[004-012a]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
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
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不畏刑者常遭刑章首之言借喻也居廣
 居也生長生乆視之理也人皆自狹其所
 居自厭其所生不安於退而務進不觀於
 無而惑於有是自狹也自厭也無者戒敕
 之辭言不可如此也夫惟不厭者而能乆
 安故曰是以不厭只就下句紬繹一厭字
[004-012b]
 不及狹字文法也聖人雖知道而若不自
 見然能晦也雖愛其身而若不自貴然能
 謙能賤也去彼者去衆人狹厭之心而自
 取足於斯道也故曰取此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
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
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勇於敢爲者必至於自牋其身臨事而懼
[004-013a]
 是勇於不敢也活者可以自全也敢者之
 害不敢者之利二者甚曉然天道惡盈而
 好謙則勇於敢者非特人惡之天亦惡之
 也而世之人未有知其然者故曰孰知其
 故歎世人之不知也聖人猶難之者言聖
 人於此亦以此道爲難能也天惟不爭而
 萬物莫得而勝之天惟不言而自有感應
 之理陰陽之往來不待人召之而自至坦
 然簡易也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即坦然善
 謀之意也天道恢恢譬如網然雖甚踈闊
[004-013b]
 而無有漏失者言善惡吉凶無一毫不定
 也聖人之於道雖以無爲不爭而是非善
 否一毫不可亂此數句又以天喻道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
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
者希有不傷手矣
 此章言人之分别善惡自爲好惡至於泰
 甚者皆非知道也故以世之用刑者喻之
[004-014a]
 言用刑者不過以死懼其民而民何嘗畏
 死使民果有畏死之心則爲奇衺者吾執
 而刑之則自此人皆不敢爲矣故曰吾得
 執而殺之孰敢今奇衺者未嘗不殺而民
 之犯者日衆則民何嘗畏死哉司殺者造
 物也天地之間爲善爲惡常有造物者司
 生殺之權其可殺者造物自殺之故曰常
 有司殺者殺爲國而切切於用刑是代造
 物者司殺也以我之拙工而代大匠斲削
 則鮮有不傷其手者此借喻之中又借喻
[004-014b]
 也此章亦因當時嗜殺故有此言其意亦
 豈盡廢刑哉天討有罪只無容心可矣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
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爲者是賢於
貴生
 食税之多言取於民者太過也上之有爲
 言爲治者過用智術也上貪利則民愈飢
 上好智則民愈難治此丙句亦借喻也凡
[004-015a]
 人過於自愛反以喪其身飲食太多亦能
 生病此其一也過於自愛自養欲以謀生
 故曰求生之厚輕用其身以自取死故曰
 輕死忘其身而後身存故曰無以生爲者
 賢於貴生貴生猶前章曰益生求生之厚
 者也賢猶勝也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萬物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强大
[004-015b]
處下柔弱處上
 柔弱堅强皆借喻也老子之學主於尚柔
 故以人與草木之生死爲喻徒類也是以
 而下又以兵與木而喻之兵之恃强者必
 不勝木之初生者皆柔乆而堅强至於拱
 把則將枯矣故知道者以柔弱爲上堅强
 爲下共猶宰上木拱之拱也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
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
[004-016a]
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
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
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惡盈而好謙猶弓之張者不乆則
 必弛也高者必至於自抑有餘者必至於
 自損而自下者必舉自屈者必伸自損者
 必益是天之於物每每然也而人之爲道
 何爲而不然乃欲損人而益己欲以天下
 之不足而爲一己之有餘失天意矣唯有
 道之人乃能損我之有餘以奉天下故曰
[004-016b]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惟有道者易言損益
 亦是此意此亦借以喻道也聖人所以雖
 有爲於天下而不以自恃雖功成而不居
 其功雖有至賢之行而不欲以此自見此
 爲道日損必至於損之而又損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
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强柔之勝剛天下莫不
知莫能行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004-017a]
 水爲至弱而能攻堅强世未有能勝之者
 千金之堤敗於蟻穴之漏是弱之勝强者
 無以易於水也故曰其無以易之弱能勝
 强柔能勝剛如水之易見人莫不知之而
 至道在於能柔能弱者莫之能行也故古
 之聖人常有言曰能受一國之垢者方可
 爲社稷主能受一國之不祥者方可爲天
 下王此即知其榮守其辱之意不祥者不
 美之名也蓋位至高者不可與天下求勝
 須能忍辱則可以居人之上垢與不祥不
[004-017b]
 可受之受也似反一世之常言其實正論
 故曰正言若反聖人云三字自佳一本以
 云爲言誤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
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
無親常與善人
 恩怨兩忘方知至道人有大怨於我而必
 欲與之和雖無執怨之心猶知怨之爲怨
 則此心亦未化矣雖曰能與之和此心未
[004-018a]
 化則餘怨尚在安得謂之善道此誠至理
 之言亦借喻也左契者如今人合同文字
 也一人得左一人得右故曰左契此契在
 我則其物必可索聖人雖執此契而不以
 索於人忘而化也此亦借喻之語有德者
 則司主此契而無求索之心無德者則以
 明白爲主徹明也猶今人言必與之討分
 曉也有德司契者善人也天雖無私親而
 此等有德之人天必佑之故曰常與善人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004-018b]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
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乗之雖有甲兵
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國寡民猶孟子言得百里之地皆可以
 朝諸侯一天下之意老子蓋曰有道之人
 若得至小之國不多之民井而居之使有
 什伯如今人之保伍也人人皆有可用之
 器而不求自用是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而
[004-019a]
 安於自退也重死而不遠徙小人皆畏罪
 不爲惡而各安其居也雖有舟輿無所乗
 之不致遠以求利也雖有甲兵而不陳列
 不恃力以求勝也舍書契而用結繩復於
 素朴也甘食美衣安居而樂俗鄰國雖近
 雞狗之聲雖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各自
 足而不相求也此老子因戰國紛爭而思
 上古淳朴之俗欲復見之也觀其所言亦
 有自用之意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004-019b]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
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爲人己愈
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
之道爲而不爭
 眞實之言則無華采有華采者非眞實之
 言也莊子曰言隱於榮華即此意也善純
 也純德之人則無所容言又何辯乎好辯
 則非純德者矣知道之知不以博物爲能
 以博物爲誇非知道者也聖人之道虚一
 而已何所積乎未嘗不爲人也而在己者
[004-020a]
 愈有未嘗不與人也而在己者愈多其猶
 天道然虚而不屈動而愈出爲人與人言
 以道化物也天之道雖有美利而不言所
 利則但見有利而無害纔有利之之名則
 害亦見矣聖人之道無爲而無不爲而未
 嘗自恃其有故不與物爭而天下莫能與
 爭一書之意大抵以不爭爲主故亦以此
 語結之


道德眞經口義卷之四
[004-0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