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j0089 御定曲譜-清-王奕清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十


  御定曲譜總目      詞曲類五南北曲之屬


  巻首


  諸家論說


  九宮譜定論説


  巻一北曲


  黃鍾宮二十四調


  正宮二十五調


[000-1b]
  大石調二十一調


  小石調五調


  巻二北曲


  仙呂宮四十一調


  中呂宮三十二調


  南呂宮二十一調


  巻三北曲


  雙調一百調


[000-2a]
  巻四北曲


  越調三十五調


  商調十六調


  商角調六調


  般渉調八調


  巻五南曲


  仙呂宫引子十六 過曲七十八 慢詞六 近詞四


  羽調近詞十 仙呂羽調㞑聲總論


[000-2b]
  巻六南曲


  正宫引子十二 過曲五十九 慢詞二 近詞二 尾聲總論


  大石調引子五 過曲九 慢詞三 近詞一尾聲總論


  巻七南曲


  中呂宫引子十二 過曲六十六 慢詞五 近詞七 尾聲總論


  般渉調慢詞一


  巻八南曲


  南呂宫引子二十五 過曲九十四 慢詞三近詞四 尾聲總論


[000-3a]
  巻九南曲


  黄鍾宮引子十一 過曲四十五 尾聲總論


  巻十南曲


  越調引子七 過曲五十七 慢詞一 近詞四尾聲總論


  巻十一南曲


  商調引子十 過曲五十二 慢詞五 近詞一尾聲總論小石調


  巻十二南曲


[000-3b]
  雙調引子二十四 過曲十二 慢詞二 近詞三


  仙呂入雙調過曲一百二 雙調仙入雙尾聲總論


  巻末南曲附


  失宫犯調引子八 過曲四十二


  等謹案康熙五十四年王奕清等既奉


  勅編次詞譜爰别為曲譜十四巻相輔以行盖詞曲
並樂府之遺則本原風雅雖體製不同而詠
歌唱歎足以抒性靈而感志意其道同也向
[000-4a]
來曲譜從無善本惟嘯餘譜舊所盛行而中
多譌舛其餘若元之太平樂府明之雍熙樂
府又皆選擇詞章無闗製譜均未足為依據
是編詳列宫調首巻載諸家論説及九宫譜
定論一巻至四巻為北曲五巻至十二巻為
南曲而以失宫犯調諸曲附於末巻譜中分
注孰為句孰為韻又每字並注四聲於旁其
入聲字或宜作平作上作去者亦皆詳注一
[000-4b]
展巻而可得收聲歸韻之法其所采辭章並
於諸家傳竒中擇其語意雅馴者而於舊譜
訛字間附考訂於後樂貴人聲是編固審音
考律之一端也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000-5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曲譜凡例


  一詞者詩之餘而曲者又詞之餘也揆歌之所昉日
詩言志歌永言則三百篇實為濫觴一變而為樂
府再變而為詩餘寖假而為歌曲矣當為樂府之
時雖亦名之曰古詩而三百篇之音不傳當為詩
餘之時雖亦號之曰樂府而古樂府之音不傳自
傳竒歌曲盛行於元學士大夫多習之者其後日
[000-5b]
就新巧而必属之專家近則操觚之士但填文辭
惟棃園歌師習傳腔板耳即欲考元人遺譜且不
可得况唐宋詩餘之宫調哉故斯譜另編於詞譜
之後無庸妄合


  一嘯餘舊譜前載玉川子嘯㫖又廣及皇極經世聲
音之數律吕本原樂府原題唐宋詩餘樂府致語
皆别為巻帙於本譜無所發明故槩刪不録至中
原音韻洪武正韻二書久行於世亦不更載


[000-6a]
  一北曲宜準中原音韻南曲宜準洪武正韻舊譜出
入處甚多悉為訂正


  一每曲字句多寡音聲高下大都不出本宫本調而
填者之縦横見長歌者之疾徐取巧全在偷襯互
犯譜中不過成法大畧耳在善用譜者神而明之
斯無印板之病


  一自崑腔作後絃索之學講者漸衰所以南九宫譜
雖不擇詞章足為科律北六宫譜絶少師傳不㸃
[000-6b]
板眼盖板有三曰頭板迎聲而下者是也曰掣板
節於字腹者是也曰截板煞於字尾者是也然亦
隨宜消息欲曼衍則板可贈欲徑淨則板可減欲
變換新巧則板可移南北曲皆然


  一譜中右旁四聲就現在本字加註非果字字不可
易也然在句内入拈發調之字斷不可易習者審


  一字有隂聲陽聲齊齒捲舌收鼻開口合口撮口閉
[000-7a]
口之别惟閉口極難得法侵尋易混真文覃咸易
混寒刪亷纎易混先天故獨加圏識别焉


  一北曲六宫十一調内缺道宫高平調歇指調角調
宫調僅十二宫調南曲九宫十三調盖以仙吕為
一宫而羽調附之正宫為一宫而大石調附之中
吕為一宫而般渉調附之南吕為一宫黄鍾為一
宫越調為一宫商調為一宫而小石調附之雙調
為一宫仙吕入雙調為一宫共為九宫十三調也


[000-7b]
  一宫調雖分互有出入嘯餘舊譜於曲名下偶註一
二殊未詳核今據元人宫調全目逐一註明庶令
作者不患拘閡


  一嘯餘舊譜北曲每首列作者姓名下註所出傳竒
南曲則但列傳竒名目都無作者姓名又多有起
調接調兩首出自兩處者不得不另立一行今既
難徧註作者姓名止将傳竒名目註每曲之尾亦
便於連合幺篇不使若又一體也


[000-8a]
  一叠前曲調昔謂之幺亦曰幺篇即前腔換頭也有
起處増減字句者則曰換頭有一字不異者止曰
前腔但起調首句句盡下一截板接調即通句㸃
板耳只宜連貫一處而以幺字或前腔或換頭二
字隔之不可分行立題使若另為一體


  一凡書中作者例應書名舊譜都以字行或著别號
今欲槩易以名而不可考者十有二三恐反致錯
雜姑仍其舊


[000-8b]
  一入聲在北曲悉準中原音韻派作平上去三聲不
可互易而在南曲則與上去同為仄聲故應用仄
而遇入聲但註入聲一如上去惟應用平而借入
聲者註云作平其有宜平而仄宜仄而平宜上宜
去而入則註曰宜某聲云


  一舊譜既於句首右偏小書襯字又於句下雙行小
書韻句相連不㫁使觀者目眩今句韻皆方其外
一覽瞭然至每句字數有目共知不必更註


[000-9a]
  一曲譜従無善本元有太平樂府明有雍熙樂府世
所盛推然皆選擇詞章薈萃名作與製譜無涉嘯
餘舊譜又多舛譌今北曲㕘考元人百種所載諸
家論說南曲稍採近日所行九宫譜定一書擇其
根柢雅馴者附於巻首




[00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