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06 文編-明-唐順之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編卷十九
            明 唐順之 編
  論茶法奏狀歐陽修/
右臣伏見朝廷近改茶法本欲救其弊失而為國誤計
者不能深思逺慮究其本末惟知圖利而不圖其害方
一二大臣鋭於改作之時樂其合意倉卒輕信遂決而
行之令下之日猶恐天下有以為非者遂直詆好言之
[019-1b]
士指為立異之人峻設刑名禁其論議事旣施行而人
知其不便者十盖八九然君子知時方厭言而意殆不
肯言小人畏法懼罪而不敢言今行之踰年公私不便
為害旣多而一二大臣以前者行之太果令之太峻勢
旣難囘不能遽改而士大夫能知其事者但騰口於道
路而未敢顯言於朝廷幽逺之民日被其患者徒怨嗟
於閭里而無由得聞于天聽陛下聰明仁聖開廣言路
從前容納補益尤多今一旦下令改事先為峻法禁絶
[019-2a]
人言中外聞之莫不嗟駭語曰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
壅而潰傷人必多今壅民之口已踰年矣民之被害者
亦已衆矣古不虚語於今見焉臣亦聞方改法之時商
議已定猶選差官數人分出諸路訪求利害然則一二
大臣不惟初無害民之意實亦未有自信之心但所遣
之人旣見朝廷必欲更改不敢沮議又志在希合以求
功賞傳聞所至州縣不容吏民有所陳述直云朝廷意
在必行但來要一審狀爾果如所傳則誤事者在此數
[019-2b]
人而已盖初以輕信於人施行太果今若明見其害救
失何遲患莫大於遂非過莫深乎不改臣於茶法本不
詳知但外論旣喧聞聽漸熟古之為國者庶人得謗於
道商旅得議於市而士得傳言於朝正為此也臣竊聞
議者謂茶之新法旣行而民無私販之罪嵗省刑人甚
多此一利也然而為害者五焉江南荆湖兩浙數路之
民舊納茶税今變租錢使民破産亡家怨嗟愁苦不可
堪忍或舉族而逃或自經而死此其為害一也自新法
[019-3a]
旣用小商所販至少大商絶不通行前世為法以抑豪
商不使過侵國利與為僭侈而已至於通流貨財雖三
代至治猶分四民以相利養今乃斷絶商旅此其為害
二也自新法之行税茶路分猶有舊茶之税絶而新茶
之税少年嵗之間舊茶税盡新税不登則頓虧國用此
其為害三也徃時官茶容民入雜故茶多而賤徧行天
下今民自買賣須要真茶真茶不多其價遂貴小商不
能多販又不暇逺行故近茶之處頓食貴茶逺茶之方
[019-3b]
向去更無茶食此其為害四也近年河北軍糧用見錢
之法民入米於州縣以鈔算茶於京師三司為於諸場
務中擇近上場分特留八處專應付河北入米之人飜
鈔算請今場務盡廢然猶有舊茶可算所以河北和糴
日下未妨竊聞自明年以後舊茶當盡無可算請則河
北和糴實要見錢不惟客旅得錢變轉不動兼亦自京
師嵗嵗輦錢於河北和糴理必不能此其為害五也一
利不足以補五害今雖欲減放租錢以救其弊此得寛
[019-4a]
民之一端爾然未盡公私之利害也伏望聖慈特詔主
議之臣不䕶前失深思今害黜其遂非之心無襲弭謗
之迹除去前令許人獻説亟加詳定精求其當庶幾不
失祖宗之舊制臣冐禁有言伏待罪責
  奏戸部抅収度牒狀蘇軾/
元祐五年五月二十七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杭
州蘇軾狀奏右臣近者伏見二聖遇災而懼憂勞四方
所以拯救饑民者可謂至矣兩浙淮南䝉賜度牒六百
[019-4b]
道而杭揚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詠聖澤曽未數
日而淮西提刑申户部本路常平斛㪷足用不須上件
度牒兩浙轉運提刑亦申本路今年豐熟别無流民是
故户部申都省却乞抅收度牒錢斛以備别時支用都
省更不奏禀聖㫖便行下本路提刑司依户部所申施
行臣勘㑹自來聖恩以災傷特賜錢物賑濟即無似此
中變却自都省行下追收體例深駭物聽淮浙兩路去
嵗災傷之甚行路備知便使今年秋穀大稔猶恐未補
[019-5a]
瘡痍而况春夏之交稻秧未了未委逐路提轉如何見
得今年秋熟便申豐稔顯是小臣無意䘏民專務獻謟
而户部都省樂聞其言即時施行追寢二聖已行之澤
百姓聞之皆謂朝廷不惜饑民而惜此數百紙度牒中
路翻悔為惠不終臣忝備禁從受恩至深不忍小臣惑
誤執政屯膏反汗虧汙聖德惜毫毛之費致丘山之損
是以冐昧獻言伏望聖慈察臣孤忠留中省覽更不降
出只作聖意訪聞戒飭執政令速降指揮更不得抅收
[019-5b]
一依前降聖㫖盡用賑濟所貴難食之民始終被恵亦
免二聖已行恩命反覆追收失信天下臣不勝區區
  論積欠六事并乞檢㑹應詔四事一處行下狀
   蘇軾/
元祐七年五月十六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
蘇軾狀奏臣聞之孔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
矣夫民旣富而教然後可以即戎古之所謂善人者其
不及聖人逺甚今二聖臨御八年于兹仁孝慈儉可謂
[019-6a]
至矣而帑廪日益困農民日益貧商賈不行水旱相繼
以上聖之資而無善人之効臣竊痛之所至訪問耆老
有識之士隂求其所以皆曰方今民荷寛政無它疾苦
但為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
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今大姓富家昔日號
為無比戸者皆為市易所破十無一二矣其餘自小民
已上大率皆有積欠監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
至其門鞭笞日加其身雖有白圭猗頓亦化為蓽門圭
[019-6b]
竇矣自祖宗以來每有勅令必曰凡欠官物無侵欺盗
用及雖有侵盗而本家及五保人無家業者並與除放
祖宗非不知官物失陷姦民幸免之弊特以民旣乏竭
無以為生雖加鞭撻終無所得緩之則為姦吏之所蠶
食急之則為盗賊之所慿藉故舉而放之則天下悦服
雖有水旱盗賊民不思亂此為捐虛名而收實利也自
二聖臨御以來每以施舍已責為先務登極赦令每次
郊赦或隨事指揮皆從寛厚凡今所催欠負十有六七
[019-7a]
皆聖恩所貸矣而官吏刻薄與聖意異舞文巧詆使不
該放監司以催欠為職業守令上為監司之所廹下為
胥吏之所使大率縣有監催千百家則縣中胥徒舉欣
欣然日有所得若一旦除放則此等皆寂寥無獲矣自
非有力之家納賂請賕誰肯舉行恩貸而積欠之人皆
隣於寒餓何賂之有其間貧困掃地無可蠶食者則縣
胥教令通指平人或云衷私擅買抵當物業或雖非衷
私而云買不當價似此之類蔓延追擾自甲及乙自乙
[019-7b]
及丙無有窮已每限皆空身到官或三五限得一二百
錢謂之破限官之所得至㣲而胥徒所取盖無虚日俗
謂此等為縣胥食邑户嗟乎聖人在上使民不得為陛
下赤子而皆為姦吏食邑户此何道也商賈販賣例無
現錢若用現錢則無利息須今年索去年所賣明年索
今年所賖然後計算得行彼此通濟今富户先已殘破
中民又有積欠誰敢賖賣物貨則商賈自然不行此酒
税課利所以日虧城市房廊所以日空也諸路連年水
[019-8a]
旱上下共知而轉運司窘於財用例不肯放税縱放亦
不盡實雖無明文指揮而以喜怒風曉官吏孰敢違者
所以逐縣例皆拖欠兩税較其所欠與依實檢放無異
於官了無所益而民有追擾鞭撻之苦近者詔㫖凡積
欠皆分為十料催納通計五年而足聖恩隆厚何以加
此而有司以謂有㫖倚閣者方得依十料指揮餘皆併
催縱使盡依十料吏卒乞覔必不肯分料少取人户旣
未納足則追擾常在縱分百料與一料同臣頃知杭州
[019-8b]
又知潁州今知揚州親見兩浙京西淮南三路之民皆
為積欠所壓日就窮蹙死亡過半而欠籍不除以至虧
欠兩税走陷課利農末皆病公私並困以此推之天下
大率皆然矣臣自潁移揚舟過濠壽楚泗等州所至麻
麥如雲臣每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問父老皆有憂色
云豐年不如凶年天災流行民雖乏食縮衣節口猶可
以生若豐年舉催積欠胥徒在門枷棒在身則人户求
死不得言訖淚下臣亦不覺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
[019-9a]
民官吏皆云以夏麥旣熟舉催積欠故流民不敢歸鄉
臣聞之孔子曰苛政猛於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
殆有甚者水旱殺人百倍於虎而人畏催欠乃甚於水
旱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
是常有二十餘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
仁政何由得成乎臣自到任以來日以檢察本州積欠
為事内已有條貫除放而官吏不肯舉行者臣即指揮
本州一面除放去訖其於理合放而於條未有明文者
[019-9b]
即且令本州權住催理聽候指揮其於理合放而於條
有礙者臣亦未敢住催各具利害奏取聖㫖
  論淮西事宜狀韓愈/
右臣伏以淮西三州之地自少陽疾病去年春夏已來
圖為今日之事有職位者勞於計慮撫循奉所役者修
其器械防守金帛糧畜耗於賞給執兵之卒四向侵掠
農夫織婦擕持幼弱餉於其後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
盡筋疲不償其費又聞畜馬甚多自半年已來皆上槽
[019-10a]
櫪譬如有人雖有十夫之力自朝及夕常自大呼跳躍
初雖可畏其勢不久必自委頓乗其力衰三尺童子可
使制其死命况以三小州殘弊困劇之餘而當天下之
全力其破敗可立而待也然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斷與
不斷耳夫兵不多不足以必勝必勝之師必在速戰兵
多而戰不速則所費必廣兩界之間疆場之上日相攻
劫必有殺傷近賊州縣徴役百端農夫織婦不得安業
或時小遇水旱百姓愁苦當此之時則人人異議以惑
[019-10b]
陛下之聽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
深所以要先决於心詳度本末事至不惑然可圖功為
統帥者盡力行之於前而㕘謀議者盡心奉之於後内
外相應其功乃成昔者殷髙宗大聖之主也以天子之
威伐背叛之國三年乃克不以為遲志在立功不計所
費傳曰斷而後行鬼神避之遲疑不斷未有能成其事
者也臣謬承恩寵獲掌綸誥地親職重不同庶寮輒竭
愚誠以效裨補謹條次平賊事宜一一如後
[019-11a]
一諸道發兵或三二千人勢力單弱羇旅異鄉與賊不
相諳委望風懾懼難便前進所在將帥以其客兵難處
使先不存優恤待之旣薄使之又苦或被分割隊伍𨽻
屬諸頭士卒本將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難以有功又其
本軍各須資遣道路遼逺勞費倍多士卒有征行之艱
閭里懷離别之思今聞陳許安唐汝壽等州與賊界連
接處村落百姓悉有兵器小小俘劫皆能自防習於戰
鬬識賊深淺旣是土人䕶惜鄉里比來未有處分猶願
[019-11b]
自備衣糧共相保聚以備寇賊若令召募立可成軍若
要添兵自可取足賊平之後易使歸農伏請諸道先所
追到行營者悉令却牒歸本道據行營所追人額器械
弓矢一物已上悉送行營充給所召募人兵數旣足加
之教練三數月後諸道客軍一切可罷比之徴發逺人
利害懸隔
一繞逆賊州縣堡栅等各置兵馬都數雖多每處則兵
至少又相去濶逺難相應接所以數被攻劫致有損傷
[019-12a]
今若分為四道每道各置三萬人擇要害地屯聚一處
使有隱然之望審量時勢乗時逐利可入則四道一時
俱發使其狼狽驚惶首尾不相救濟若未可入則深壁
髙壘以逸待勞自然不要諸處多置防備臨賊小縣可
收百姓於便地作行縣以主領之使免散失
一蔡州士卒為元濟迫脅勢不得已遂與王師交戰原
其本根皆是國家百姓進退皆死誠可閔傷宜明勅諸
軍使深知此意當戰鬬之際固當以盡敵為心若形勢
[019-12b]
已窮不能為惡者不須過有殺戮喻以聖德放之使歸
銷其兇悖之心貸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棄逆歸順
一論語曰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比來征討
無功皆由欲其速㨗有司計算所費茍務因循小不如
意即求休罷河北淮西等見承前事勢知國家必不與
之持久併力苦戰幸其一勝即希冀恩赦朝廷無至忠
憂國之人不惜傷損威重因其有請便議罷兵徃日之
事患皆然也臣愚以為淮西三小州之地元濟又甚庸
[019-13a]
愚而陛下以聖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
寇難易可知太山壓卵未足為喻
一兵之勝負實在賞罰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
凶人喪魄然可集事不可愛惜所費憚於行刑
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畧同今聞討伐元濟人
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闇弱自保無暇虚張聲勢則必
有之至於分兵出界公然為惡亦必不敢宜特下詔云
蔡州自吳少誠已來相承為節度使亦㣲有功効少陽
[019-13b]
之殁朕亦本擬與元濟恐其年少未能理事所以未便
處置待其稍能緝綏然後許其承繼今忽自為狂悖侵
掠不受朝命事不得已所以有此討伐至如淄青恒州
范陽等道祖父各有功業相承命節年嵗已久朕必不
利其土地輕有改易各宜自安如妄自疑懼敢相扇動
朕即赦元濟不問迴軍討之自然破膽不敢妄有異説
  論劉三嘏事狀歐陽修/
臣伏見契丹宣徽使劉三嘏挈其愛妾兒女等七口向
[019-14a]
化南歸見在廣信軍聽候朝㫖竊慮朝廷只依常式投
來人等依例約囘不納國家大患無如契丹自四五十
年來智士謀臣晝思夜算未能為朝廷出一竒策坐而
制之今天與吾時使其上下乖離而親貴臣忽來歸我
此乃陛下威德所加祖宗社稷之福竊慮憂國之臣過
有思慮以謂納之别恐引惹臣請畧陳納之却之二端
利害伏望聖慈裁擇其可徃年山遇捨元昊而歸朝邊
臣為國家存信拒而遣之元昊甘心山遇盡誅其族由
[019-14b]
是河西之人皆怒朝廷不納而痛山遇以忠而赤族吾
旣自絶西人歸化之路堅其事賊之心然本欲存信以
懷元昊而終至叛逆幾困天下是拒而不納未足存信
而反與賊堅人心此已驗之効也其後朝廷悟其失計
歸罪郭勸悔已難追矣此事不逺可為鑒戒伏望陛下
思之此不可拒而可納一也三嘏是契丹貴臣秉節鉞
兼宣徽可謂至親且貴矣一旦君臣離心走而歸我是
彼國中大醜之事必須掩諱不欲人聞必不敢明言求
[019-15a]
之於我此其可納二也况彼來投又無追者相繼旣絶
蹤跡别無明驗雖欲索之於我難以為辭此其可納三
也三嘏旣彼之貴臣彼國之事無不與知今旣南來則
彼之動靜虚實我盡知之可使契丹日夕懼我攻取之
不暇安敢求索於我自起兵端若使契丹疑三嘏果在
中國則三四十年之間卒無南向之患此又納之大利
其可納四也彼旣窮來歸我若拒而遣之使其受山遇
之禍則幽燕之間四五十年來心欲南向之人盡絶其
[019-15b]
歸路而堅其自外之心思為三嘏報仇於中國又終不
能固契丹之信此為誤計其失尤多且三嘏在中國則
契丹必盡疑幽燕之人是其半國離心常恐向背凡契
丹南寇常藉幽燕使其盡疑幽燕之人則可無南寇之
患此又可納大利五也古語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此
不可失之幾也其劉三嘏伏望速降宻㫖與富弼令就
近安存津遣赴闕惟乞決於睿斷不惑羣言取進止
  論契丹侵地界狀歐陽修/
[019-16a]
右臣伏見契丹近於界首添建城寨及拘囚定州巡兵
湯則侵過銀坊冶谷地界等事竊聞朝廷至今未有分
明嚴切指揮令邊臣以理爭辨竊料朝廷之意必謂爭
之恐有引惹之虞此乃慮之過而計之失也夫敵性貪
狠素稱勇悍欺弱畏彊難示以怯今杜之於早而力為
拒絶猶恐不能若縱之不爭而誘其來侵乃是引惹况
西山道路有三十餘處皆可行兵其險要所扼在於軍
城銀坊等路為彼奪據而不爭則北寨王栁等口漸更
[019-16b]
來侵豈能爭矣是則西山險要盡為彼奪一日使敵以
大兵渡易水由太行之西平陸而來以竒兵自飛狐出
西山諸口而下則我腹背受敵之患不知何以禦之此
盖兵法必爭之地也且與人為鄰敵而自棄險要任彼
奪據而不爭雖使我弱彼彊尚須勉彊何况勢鈞力敵
又違誓約而彼曲我直乎臣謂朝廷所以然者盖由未
察敵中彊弱之形而不得其情偽之實也臣又見朝廷
常有懼敵之色而無憂敵之心夫憂之與懼名近而意
[019-17a]
殊憂者深思極慮而不敢暫忘懼者臨事惶惑而莫知
所措今邊防之事措置多失其機者懼敵之意過深也
若能察其彊弱之形得其情偽之實則今日之事誠不
足懼而將來之患深有可憂奈何不憂其深可憂而反
懼其不足懼且北方雖以戰射為國而耶律氏自幼承
其父祖與中國通和之後未嘗躬戰陣遭勍敵謀臣舊
將又皆老死今其臣下如貫寧者無三兩人寧才不及
中人已是彼之傑者所以君臣計事動多不臧當初對
[019-17b]
梁適遣使河西使與中國通好及議和垂就不能小忍
以邀中國厚利乃與元昊爭夾山小族遂至交兵而累
戰累敗亡人失馬國内瘡痍誅歛山前漢人怨怒徃時
彼殺漢人者罰漢人殺彼者死近聞反此二法欲悦漢
人漢人未能收其心而彼人亦已怒矣又聞今春女真
渤海之類所在離叛攻劫近纔稍定方且招輯敗亡修
完器甲内恐國中之復叛外有西夏之為虞心自懷疑
憂我乗虚而北襲故於界上勉彊虚張囚我巡兵侵我
[019-18a]
地界葢其實弱而示彊者用兵之詭計故臣謂茍能察
其彊弱知其情偽則無不勝之理何必懼其不足懼哉
自國家困於西鄙用兵常慮北戎合謀乗隙而動及見
二國相失而交攻議者皆云中國之福夫幸其相攻為
我之福則不幸使其解仇而復合豈不為我禍乎臣謂
契丹昨所以敗於元昊者亦其久不用兵驟戰而逢勍
敵耳聞其自敗衂以來君臣恐懼日夜謀議通招丁口
東募甲兵處處開教閲之場家家括糧馬之數以其天
[019-18b]
姿驍勁之俗加以日夜訓練之勤則其彊難敵矣今契
丹雖未有人然大抵為國者久無事則人難見因用兵
則將自出使其交戰旣頻而謀臣猛將爭能並出則是
夾山一敗警其四十年因循之弊變驕心而為憤志化
惰卒而為勁兵因屢戰而得驍將此乃契丹之福非中
國之福也此臣所謂將來之患者也然二國勢非久相
攻者也一二年間不能相并則必復合使契丹驅新勵
之彊兵無西人之後害而南向以窺河北則又將來之
[019-19a]
患大者也臣雖不知朝廷顧河北為何如但於本路之
事以今年較去年則亦可見去年以前河北官吏無大
小皆得舉材而擇能急於用人如不及者惟恐一事之
失計故也自今春已來差除漸循舊弊凡幹敏之吏熟
於北方事者舉留奏乞百不一從不惟使材臣能吏不
勸而怠亦足見朝廷不憂河北之事辦否也至如廢縁
邊久任之制而徙劉貽孫以王世文當冀州李中吉當
廣信王中庸當保州劉忠順當邢州如此數人於閒慢
[019-19b]
州軍尚憂敗政况於邊要之任乎臣愚以朝廷不以北
事為憂則又怯懼如此旣曰懼矣則於用人之際又若
忽而不憂此臣之所未諭也臣聞契丹侵我冶谷雖立
寨屋三十餘間然尚遲延未敢便貯兵甲更伺我意𦂳
慢若不及早毁拆而少緩縱之使其以兵守之則尤難
爭矣此旦夕之間不可失也至於湯則亦聞囚而未敢
殺此亦不可不爭臣願陛下但以將來之患為憂不忘
此事用人之際革去舊例而惟材是擇勿聽小人之繆
[019-20a]
謀勿於忠良而疑貳使得上下畢力庶幾漸成禦備至
於目今小事未銷過自怯懼夫事之利害激切而言則
議者以為太過言不激切則聽者或未動心此自古以
為難也况未形之事雖曰必然而敢冀盡信乎伏望陛
下留意聽納不以人廢言則庶竭愚瞽少禆萬一
  言西邊事宜第一狀歐陽修/
右臣伏見諒祚狂僭釁隙已多不越嵗年必為邊患臣
本庸暗不達時機輙以外料敵情内量事勢鑒徃年已
[019-20b]
驗之失思今日可用之謀雖兵不先言俟見形而應變
然坐而制勝亦大計之可圖謹具條陳庶禆萬一臣所
謂外料敵情者諒祚世有夏州自彞興克叡以前止於
一鎮五州而已太宗皇帝時繼捧繼遷始為邊患其後
遂陷靈鹽盡有朔方之地盖自淳化咸平用兵十五餘
年旣不能剪滅遂務招懷適㑹繼遷為潘羅支所殺其
子德明乃議歸欵而我惟以恩信復其王封嵗時俸賜
極於優厚德明旣無南顧之憂而其子元昊亦壯遂併
[019-21a]
力西攻囘紇拓地千餘里德明旣死地大兵强元昊遂
復背叛國家自寶元慶厯以後一方用兵天下騷動國
虚民敝如此數年元昊知我有厭兵之患遂復議和而
國家待之恩禮又異於前矣號為國主僅得其稱臣嵗
予之物百倍德明之時半於契丹之數今者諒祚雖曰
狂童然而習見其家世所為盖繼遷之叛而復王封元
昊再叛而為國主今若又叛其志可知是其欲自比契
丹抗衡中國以為鼎峙之勢爾此臣竊料敵情在於如
[019-21b]
一無/如字此也夫所謂内量事勢者盖以慶厯用兵之時視
方今禦邊之備較彼我之虚實彊弱以見勝敗之形也
自真宗皇帝景德二年盟契丹於澶淵明年始納西夏
之欵遂務休兵至寶元初元昊復叛盖三十餘年矣天
下安於無事武備廢而不修廟堂無謀臣邊鄙無勇將
將愚不識干戈兵驕不識戰陣器械朽腐城郭隳頽而
元昊勇鷙桀黠之雄也其包畜姦謀欲窺中國者累年
矣而我方恬然不以為慮待其謀成兵具一旦反書來
[019-22a]
上然後茫然不知所措中外震駭舉動倉惶所以用兵
之初有敗而無勝也旣而朝廷用韓琦范仲淹等付以
西事極力經營而勇夫鋭將亦因戰陣稍稍而出數年
之間人謀漸得武備漸修似可枝梧矣然而天下已困
也所以屈意忍恥復與之和此慶厯之事爾今則不然
方今甲兵雖未精利不若徃年之腐朽也城壘粗嘗完
緝不若徃年之隳頽也土兵蕃落増添訓練不若徃年
寡弱之驕軍也大小將校曾經戰陣者徃徃尚在不若
[019-22b]
徃年魏昭炳夏隨之徒綺紈子弟也一二執政之臣皆
當時宣力者其留心西事熟矣不若徃時大臣茫然不
知所措者也盖徃以不知邊事之謀臣馭不識干戈之
將用驕兵執朽器以當桀黠新興之虜此所以敗也方
今謀臣武將城壁器械不類徃年而諒祚狂童不及元
昊逺甚徃年忽而不思今又已先覺可以早為之備茍
其不叛則已若其果叛未必不為中國利也臣謂可因
此時雪前恥收後功但顧人謀如何爾若上慿陛下神
[019-23a]
威睿算係纍諒祚君臣獻於廟社此其上也其次逐夏
人於黄河之北以復朔方故地最下盡取山界奪其險
而我守之以永絶邊患此臣竊量事勢謂或如此臣所
謂鑒徃年已驗之失者其小失非一不可悉數臣請言
其大者夫夏人變詐兵交陣合彼佯敗以為誘我貪利
而追之或不虞横出而為其所邀或進陷死地而困于
束手此前日屢敗之戒今明習兵戰者亦能知之此雖
小事也亦不可忽所謂大計之繆者攻守之策皆失爾
[019-23b]
臣視慶厯御邊之備東起麟府西盡秦隴地長一千餘
里分為路者五而路分為州軍者又二十有四而州軍
分為寨為堡為城者又幾二百皆須列兵而守之故吾
兵雖衆不得不分所分旣多不得不寡而賊之出也常
舉其國衆合聚為一而來是吾兵雖多分而為寡彼兵
雖寡聚之為多以彼之多擊吾之寡不得不敗也此一/無
此/字城寨之法旣不足自守矣而五路大將所謂戰兵者
分在二十四州軍欲合而出則懼後空而無備欲各留
[019-24a]
守備而合其餘則數少不足以出攻此當時所以用兵
累年終不能一出者以此也夫進不能出攻退不足自
守是謂攻守皆無策者徃年已驗之失也臣所謂今日
可用之謀者在定出攻之計爾必用先起制人之術乃
可以取勝也盖列兵分地而守敵得時出而撓於其間
使我處處為備常如敵至師老糧匱我勞彼逸者周世
宗以此策困李景於淮南昨元昊亦用此策以困我之
西鄙夫兵分備寡兵家之大害也其害常在我以逸待
[019-24b]
勞兵家之大利也其利常在彼所以徃年賊常得志也
今誠能反其事而移我所害者子敵奪敵所利者在我
則我當先為出攻之計使彼疲於守禦則我亦得志矣
凡出攻之兵勿為大舉我毎一出彼必呼集而來拒彼
集於東則别出其西我歸彼散則我復出而彼又集我
以五路之兵畨休出入使其一國之衆聚散奔走無時
暫停則無不困之國矣此臣所謂方今可用之謀也盖
徃年之失在守方今之利在攻昔至道中亦嘗五路出
[019-25a]
攻矣當時將相為謀不重盖欲攻黠虜方彊之國不先
以謀困之而直為一戰必取之計大舉深入所以不能
成功也夫用兵至難事也故謀旣審矣則其發也必果
故能動而有成功也若其山川之險易道里之迂直蕃
漢兵馬之彊弱騎軍步卒長兵短兵之所利與夫左右
前後一出一入開闔變化有正有竒凡用兵之形勢有
可先知者有不可先言者臣願陛下遣一重臣出而巡
撫遍見諸將與熟圖之以先定大計凡山川道里蕃漢
[019-25b]
步騎出入之所宜可先知者悉圖上方畧其餘不可先
言付之將率使其見形應變因敵制勝至於諒祚之所
為宜少屈意含容而曲就之旣以驕其心亦少緩其事
以待吾之為備而且嚴戒五路訓兵選將利器甲畜資
糧常具兵行之計待其反書朝奏則王師暮出以駭其
心而奪其氣使其枝梧不暇則勝勢在我矣徃年議者
亦欲招輯横山蕃部謀取山界之地然臣謂必欲招之
亦須先藉勝㨗之威使知中國之彊則方肯來附也由
[019-26a]
是言之亦以出攻為利矣凡臣之所言者大畧如此爾
然臣足未嘗踐邊陲目未嘗識戰陣以一儒生偏見之
言誠知未可必用直以方當陛下勞心西事廣詢衆議
之時思竭愚慮備蒭蕘之一説爾
  論西賊議和利害狀歐陽修/
右臣伏自如定等到京以來竊聞朝議不許賊稱吾祖
必欲令其稱臣然後許和此乃國家大計廟堂得策盖
由陛下至聖至明不茍目前之事能慮嚮去之憂斷自
[019-26b]
宸衷决定大議然數日來風聞頗有無識之人妄陳愚
見不思逺患欲急就和臣雖知必不能上惑聖聰然亦
慮萬一少生疑沮則必壞已成之計臣職在言責理合
辨明伏自西賊請和以來衆議頗有異同多謂朝廷若
許賊不稱臣則慮北敵别索中國名分此誠大患然臣
猶謂縱使賊肯稱臣而北敵尚有邀功責報之患是臣
與不臣皆有後害如不得已則臣而通好猶勝不臣然
於後患不免也此有識之士憂國之人所以不願急和
[019-27a]
者也今若不許通和不過懼賊來寇耳且數年西兵遭
賊而敗非是賊能善戰盖由我自謬謀今如遣范仲淹
處置邊防稍不失所賊之勝負尚未可知以彼驕兵當
吾整旅使我因而獲勝則善不可加但得兩不相傷亦
已挫賊鋭氣縱仲淹不幸小敗亦所失不至如前後之
謬謀是比于通和之後别有大患則所損猶少此善算
之士見逺之人所以知不和害小而不懼未和也臣謂
方今不羞屈志急欲就和者其人有五一曰不忠於陛
[019-27b]
下者欲急和二曰無識之人欲急和三曰姦邪之人欲
急和四曰疲兵懦將欲急和五曰陜西之民欲急和自
用兵以來居廟堂者勞於斡運在邊鄙者勞於戎事若
有避此勤勞茍欲陛下屈節就和而自偷目下安逸他
時後患任陛下獨當此臣所謂不忠之臣欲急和者也
和而偷安利在目下和後大患伏而未發此臣所謂無
識之人欲急和者也自兵興以來陛下憂勤庶政今小
人但欲茍和之後寛陛下以太平無事而望聖心怠於
[019-28a]
庶政因欲進其邪佞惑亂聰明大抵古今人主憂勤小
人所不願也此臣所謂姦邪之人欲急和也屢敗之軍
不知得人則勝但謂賊來常敗此臣所謂懦將疲兵欲
急和也此四者皆不足聽也惟西民困乏意必望和請
因宣撫使告以朝廷非不欲和而賊未遜順之意然後
深戒有司寛其力役可也其餘一切小人無識之論伏
望聖慈絶而不聽使大議不沮而善算有成則社稷之
福也
[019-28b]
  論乞廷議元昊通和事狀歐陽修/
右臣近有奏論今後軍國大事不須秘宻請集百官廷
議近聞元昊再遣使人將至闕下和之與否決在此行
竊計廟謀合思成算臣謂此最大事也天下安危繫之
今公卿士大夫愛君憂國者人人各為陛下深思極慮
惟恐廟堂之失策遂落小醜之姦謀衆口云云各有論
議一曰天下困矣不和則力不能支少屈就之可以紓
患一曰羌夷險詐雖和而不敢罷兵則與不和無異是
[019-29a]
空包屈就之羞全無紓患之實一曰自屈志講和之後
退而休息練兵訓卒以為後圖然此亦必不能者只以
河朔之事可知盖慮纔和之後便忘發憤因循弛廢為
患轉深一曰縱使元昊復臣西邊減費不弛武備不忘
後圖然猶有大可憂者北戎將攬通和之事以為已功
過有邀求遂興兵革是暫息小患於關西復生大患於
河北臣忝為耳目之官見國有大事旁採外論所聞如
此異同然大抵皆謂就和則難不和則易不和則害少
[019-29b]
和則害多然臣又不知朝廷之意其議云何臣見漢唐
故事大事必須廷議盖以朝廷示廣大不欲自狹謀臣
思公共不敢自强故舉事多臧衆心皆服伏思國家自
兵興以來常秘大事初欲隱藏䕶惜不使人知及其處
置乖違豈能掩蔽臣謂莫若採大公之議收衆善之謀
待其都無所長自用廟謀未晚其元昊請和一事伏乞
於使人未至之前集百官廷議臣只自朝夕以來諸處
詢訪已聞衆説如此若使並集於廷各陳所見必有長
[019-30a]
策以禆萬一謹具狀奏聞伏候勅㫖
  論西賊議和請以五問詰大臣狀歐陽修/
右臣伏見張子奭奉使賊中近巳到闕風聞賊意雖肯
稱臣而尚有數事邀求未審朝廷如何處置臣聞善料
敵者必揣其情偽之實能知彼者乃可制勝負之謀今
賊非難料難知但患為國計者昧於逺見落彼姦謀茍
一時之暫安召無涯之後患自為削弱助賊姦謀此左
傳所謂疾首痛心賈誼所以太息慟哭者也今議賊肯
[019-30b]
和之意不過兩端而已欺罔天下者必曰賊困窘而求
和稍能曉事者皆知賊權詐而可懼若賊實困窘則正
宜持重以裁之若知其詐謀則豈可厚以金繒助成姦
計昨如定等囘但聞許與之數不過十萬今子奭所許
乃二十萬仍聞賊意未已更有過求先朝與契丹通和
只用三十萬一旦劉六符輩來又添二十萬今昊賊一
口許二十萬到他日更來又須一二十萬使四方窺見
中國廟謀勝算惟以金帛告人則邈川首領豈不動心
[019-31a]
一旦興兵又須三二十萬生民膏血有盡敵人貪欲無
厭引之轉衆何有限極今已許之失旣不可追分外過
求尚可抑絶見今契丹徃來尚在沿邊市易豈可西蕃
絶逺須要直至京師只用此詞自可拒止至如青鹽弛
禁尤不可從於我雖所損非多在賊則為利甚博况鹽
者民間急用旣開其禁則公私徃來姦細不分若使賊
捐百萬之鹽以㗖邊民則數年之後皆為盗用矣凡此
三事皆難允許今若只為目下茍安之計則何必愛惜
[019-31b]
盡可曲從若為社稷久逺之謀則不止目前須思後患
臣願陛下試發五問詢於議事之臣一問西賊不因敗
衂忽肯通和之意或用計困之使就和乎或其與契丹
連謀而偽和乎二問旣和之後邊備果可徹而寛國用
乎三問北使一來與二十萬西人一去又二十萬從今
更索又更與之凡廟謀為國計者止有此策而已乎四
問旣和之後能使契丹不邀功責報乎敵或一動能使
天下無事乎五問元昊一議許二十萬他日保不更有
[019-32a]
邀求乎他日有求能不更添乎陛下赫然以此五事問
之萬一能有説焉非臣所及若其無説則天下之憂從
此始矣方今急和謬議旣不可追許物已多必不能減
然臣竊料元昊不出三五年必須更别猖獗以邀増添
而將相大臣只如今日之謀定須更與添物若今日一
頓盡與則他時何以添之故臣願惜今日所求其如西
賊雖和所利極鮮若和而復動其患無涯此臣前後非
不切言今無及矣伏望陛下留意而思之且可不與彼
[019-32b]
若實欲就和雖不許此亦可若實無和意與之適有後
虞謹具狀奏聞伏候勅㫖
  黃家賊事宜狀韓愈/
一臣去年貶嶺外刺史其州雖與黄家賊不相鄰接然
見徃來過客并諳知嶺外事人所説至精至熟其賊並
是夷獠亦無城郭可居依山傍險自稱洞主衣服言語
都不似人尋常亦各營生急則屯聚相保比縁邕管經
畧使多不得人德旣不能綏懐威又不能臨制侵欺虜
[019-33a]
縛以致怨恨蠻夷之性易動難安遂至攻劫州縣侵暴
平人或復私讎或貪小利或聚或散終亦不能為事近
者征討夲起於裴行立陽旻此兩人者本無逺慮深謀
意在邀功求賞亦縁見賊未屯聚之時將謂單弱立可
摧破爭獻謀計惟恐後時朝廷信之遂允其請自用兵
以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儻皆
非虚賊已尋盡至今賊猶依舊足明欺罔朝廷邕容兩
管因此凋敝殺傷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019-33b]
陽旻行立相繼身亡實由自邀功賞造作兵端人神共
嫉以致殃咎陽旻行立事既已徃今所用嚴公素者亦
非撫御之才不能别立規模依前還請攻討如此不已
臣恐嶺南一道未有寧息之時
一昨者併邕容兩管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與賊逼
近容州則甚懸隔其經畧使若置在邕州與賊隔江對
岸兵鎮所處物力必全一則不敢輕有侵犯一則易為
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則邕州兵馬必少賊見勢弱易
[019-34a]
生姦心伏請移經畧使於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實為
至便
一比者所發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服水土
逺鄉羈旅疾疫殺傷臣自南來見説江西所發共四百
人曽未一年其所存者數不滿百岳鄂所發都三百人
其所存者四分纔一續添續死每發倍難若令於邕容
側近召募添置千人便割諸道見供行營人數糧賜均
融充給所費旣不增加而兵士又皆便習長有守備不
[019-34b]
同客軍守則有威攻則有利
一自南討已來賊徒亦甚傷損察其情理厭苦必深大
抵嶺南人稀地廣賊之所處又更荒僻假如盡殺其人
盡得其地在於國計不為有益容貸羈縻比之禽獸來
則捍禦去則不追亦未虧損朝廷事勢以臣之愚若因
改元大慶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親徃宣諭必望風
降伏讙呼聽命仍為擇選有材用威信諳嶺南事者為
經畧使處理得宜自然永無侵叛之事
[019-35a]
  登州召還議水軍狀蘇軾/
元豐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軍州事蘇軾狀
奏右臣竊見登州地近契丹號為極邊彼中山川隱約
可見便風一舟奄至城下自國家以來常屯重兵教習
水戰旦暮傳烽以通警急毎嵗四月遣兵戍駞基島至
八月方還以備不虞自景德以後屯兵常不下四五千
人除本州諸軍外更於京師南京濟鄆兖單等州差撥
兵馬屯駐至慶厯二年知州郭志髙為諸處差來兵馬
[019-35b]
頭項不一軍政不肅擘畫奏乞創置澄海水軍弩手兩
指揮并舊有平海兩指揮並用教習水軍以備契丹為
京東一路捍屏敵知有備故未嘗有警議者見其久安
便謂無事近嵗始差平海六十人分屯宻州信陽板橋
濤洛三處去年本路安撫司人更差澄海二百人徃萊
州一百人徃宻州屯駐檢㑹景德三年五月十二日聖
㫖指揮今後宣命抽差本城兵士徃諸處只於威邊等
指揮内差撥即不得抽差平海兵士其平海兵士雖無
[019-36a]
不許差出指揮盖縁元初創置本為抵替諸州差來兵
馬豈有却許差徃諸處之理顯是不合差撥不惟兵勢
分弱以啟戎心而此四指揮更畨差出無處學習水戰
武藝惰廢有悞緩急伏乞朝廷詳酌明降指揮今後登
州平海澄海四指揮兵士並不得差徃别州屯駐
 
 
 
[019-36b]
 
 
 
 
 
 
 
 文編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