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37 南嶽倡酬集-宋-朱熹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南嶽倡酬集附録       宋 朱子 著
  答林擇之書
熹以崇安水災被諸司檄來與縣官議賑恤亊因為之
遍走山谷間十日而後返大率今時肉食者漠然無意
於民直是難與圖亊不知此箇端緒何故汨没得如此
不見頭影因知若此學不明天下亊決無可為之理王
丞文字足罷去因力薦何叔京攝其亊若得此人來将
[002-1b]
來檢放一段事須有條理但只空才不足然終是勝今日諸
人耳此水所及不甚廣但發源處皆是髙山裂石湧水川原
田畝無復東西皆為巨石之積死傷幾百人行村落間視其
漂蕩之路聴其寃號之聲殆不復能為懐矣君所寄李先之
記文體面甚佳趨向甚正但緊切處殊不端的只云此為仁此
為義却如何便繇此而用之且若直知仁義之實則又不可
云以誠而意以正而心此類非一大抵此是尤𦂳切處只如此
他可勿論也恐更有可措處因求更論之以起惰氣也
[002-2a]
  其二
熹奉養粗安舊學不敢廢得擴之朝夕議論相助為多
幸甚敬夫得書竟主觀過之説因復細思此説大害事
復以書叩之擴之録得稿子奉呈不知擇之以為如何
也伯逢來問造端夫婦之説偶亦嘗思之前此説得汎
濫不縝宻今答之如此擴之亦已録去矣近見古人下
工夫處極是精宻日用之間不敢不勉庶幾他時相見
或有尺寸之進耳敬夫又有書理㑹祭儀以墓祭節祠
[002-2b]
為不可然二先生皆言墓祭不害義理又節物所尚古
人未有故止于時祭今人時節隨俗燕飲各以其物祖
考生存之日盖嘗用之今子孫不廢此而能恝然于祖
宗乎此恐太泥古不盡如事存之意方欲相與反復庶
歸至當但舊儀亦甚草草近時修削頗可觀一嵗只七
祭為正祭自元日以下皆用告朔之禮以薦節物于隆
殺之際似勝舊儀便遽未及寫去
  其三
[002-3a]
熹侍旁如昨祠官再請若更不得請當如所戒近事則
無可説觀左史之除可見綱紀之紊但如諸公若不相
捨不得不一行又聞亦有招致南軒之意果爾猶或庶
幾但恐終不能用耳所欲言甚衆逺書不欲多談可黙
㑹也元履竟為揆路所逐雖其多言未必一一中節亦
坐謄稿四出之故然其為吾君謀也則忠士大夫以言
見逐非國家美事亦使幽隠之賢難自進耳近得南軒
書諸説皆相然諾但先察識後涵養之論執之尚堅未
[002-3b]
發已發條理亦未甚明盖乍易舊説猶待就所安耳敬
以直内為初學之急務誠如所諭亦已報南軒云擇之
于此無異論矣此事統體操存不作兩段日用間便覺
得力嘗驗之否康節云若非前聖開䝉吝幾作人間小
丈夫誠哉是言近讀易傳見得隂陽剛柔一箇道理儘
有商量未易以書見也兩段之疑動静之説甚佳赤子
之心前書已嘗言之謂言其體則無賢愚少長之别今/日赤子之心已是指其用而言
之/前此似亦未理㑹到此試為思之如何來諭謂其言
[002-4a]
非寂然不動與未發不同為將動静做不好説似初無
此意但言不專此而言則兼已發感通之用在其中耳
今者只如前書推明程子之意則亦不須如此分别費
力矣
  其四
此有李伯諫往時溺于禪學近忽微知其非昨來此留
數日蔡季通亦來㑹劇論不置遂肯捨去舊習此亦殊
不易盖其人資禀本佳誠心欲為為已之學雖一邊䧟
[002-4b]
溺而毎事講究求合義理以故稍悟天命之性非空虚
之物然初猶戀著舊見謂不相妨今則已脱然矣可尚
可尚仲尼焉學體物而不可遺春王正月胡傳之/説如何谷神
不死此數義近皆有來問者幸各以數語明之遺書論天
地之中數段亦告為求其㫖見喻更以周禮唐天文志
系之為佳
  其五
昨得晉叔書説剛毅木訥近仁云擇之嘗吿以仁者人
[002-5a]
所以肖天地之機要須就發見處看得通神自然識得
細看此説似非所以曉人乃所以惑人晉叔緣此説得
來轉沒交涉不免就其説答之似稍平穏今漫録去不
知還更有病否孔門求仁工夫似只是如此著實説未
有後來許多𤣥妙也通神之語恐亦有病况不務涵養
本根而直看發處尤所未安仁者人所以肖天地之機
要此句極好然却只是一句好説話正如世俗所謂卦
影者未知仁者定理㑹不得知仁者又不消得如此説
[002-5b]
與他要之聖賢言仁自不如此觀論語孟子可見矣如何
如何
  其六
所答二公問甚精當熹亦嘗答之只説得大概不能如
此之宻然勸深父且看語孟大學其意亦如所示也仲
弓一段太迫切觀渠氣質與識致所及似禁不得如此
鉗鎚也晉叔亦是自悠悠諸公覺得且如此何丞近得
書亦未有進處餘則不聞問也季通兩日儘得講論亦
[002-6a]
欲附書未暇渠終是未專一若降伏得此病痛下方有
可用力處已深告之未知如何終日憒憒自救不了更
添得此累思與吾擇之相聚觀感警益之助何可得耶
瞻仰非虚言也昨日書中論未發者看得如何兩日思
之疑舊来所説於心性之實未有差而未發已發字頓
放得未甚穏當疑未發只是思慮事物之未接時於此
便可見性之體段故可謂之中而不可謂之性也發而
中節是思慮事物已交之際皆得其理故可謂之和而
[002-6b]
不可謂之心心則通貫乎已發未發之間乃大易生生
流行一動一静之全體也云云舊疑遺書所記不審今
以此勘之無一不合信乎天下之書未可輕讀聖賢指
趣未易明道體精微未易究也
  其七
泰山為髙矣然泰山頂上已不屬泰山此喻道體之無
窮而事業雖大終有限量耳故下文云云意可見也又
既得後須放開此亦非謂須要放開但謂既有所得自
[002-7a]
然意思廣大規模開廓須字如/用必字若未能如此便是未有
所得只是守耳盖以放開與否為得與未得之騐若謂
有意須放教開則大害事矣上蔡論周恭叔放開忒早
此語亦有病也鳶飛魚躍察見天理正與中庸本文察
字異指便入堯舜氣象亦只是見得天理自然不煩思
勉處耳若實欲到此地位更有多少工夫而可易其言
耶疑上蔡此語亦傷快也近來玩索漸見聖門進趣實
地但苦墮廢不能如人意耳
[002-7b]
  其八
竹尺一枚煩以夏至日依古法立表以測其日中之景
細度其長短示及孟説正欲煩訂正俟見面納向来數
書所講亦併俟面論但顯道記憶語中數段子細看皆
好只泰山頂上已不属泰山此但論道體之無窮而事
業雖大終有限量耳故下文云云意可見矣欽夫春來
未得書聞嵗前屢對上意甚向之然十寒衆楚愛莫助
之未知竟何如耳鄭文至誠樂善當時少比必能相親
[002-8a]
其徳器粹然從容厚重亦可嘉也
  其九
比因朋友講論深究近世學者之病只是合下欠却持
敬工夫所以事事滅裂其言敬者又只説能存此心自
然中理至于容貌詞氣往往全不加功設使真能如此
存得亦與釋老何異上蔡説便/有此病了又况心慮荒忽未必真
能存得耶程子言敬必以整齊嚴肅正衣冠尊瞻視為
先又言未有箕踞而心不慢者如此乃是至論而先聖
[002-8b]
説克已復禮尋常講説於禮字毎不快意必訓作理字
然後已今乃知其精㣲縝宻非常情所及耳近略整頓
孟子説見得此老真是把得定但常教放到極險處方
與一斡轉斡轉後便見天理人欲直是判然非有命世
之才見道極分明不能如此然亦只此便是英氣害事
處便是才髙無可依據處學者亦不可不知也
  其十
熹哀苦之餘無他外誘日用之間痛自斂飭乃知敬字
[002-9a]
之功親切要妙乃如此而前日不知於此用力徒以口
耳浪費光隂人欲横流天理幾滅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盖不知所以措其躬也
  其十一
所論顔孟不同處極善極善正要見此曲折始無窒礙
耳比来想亦只如此用功熹近只就此處見得向來所
未見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窮索之語是真實不
誑語今未能久已有此驗况真能久耶但當益加勉勵
[002-9b]
不敢少弛其勞耳拙齋和篇莊重和平讀之如見其人
煩為多致謝意莊子詩亦皆有味但可惜只玩心於此
耳竊恐論語孟程之書平易真實處更有滋味從前咬
嚼未破所以向此作活計然不敢僣易獻此説顧無以
謝其不鄙之意只煩擇之從容為達此懐也吕公家傳
深有警悟人處前輩涵養深厚乃如此但其論學殊有
病如云不主一門不私一説則博而雜矣如云直截勁
㨗以造聖人則約而陋矣舉此二端可見其本末之皆
[002-10a]
病此所以流於異學而不自知其非耶而作此傳者又
自有不可曉處如云雖萬物之理本末一致而必欲有
為此類甚多不知是何等語又義例不明所載同時諸
人或名或字非褒非貶皆不可考至如蘇公則前字後
名尤無所據豈其學無綱領故文字亦象之而然耶最
後論佛學尤可駭嘆程氏之門千言萬語只要見儒者
與釋氏不同處而吕公學于程氏意欲直造聖人盡其
平生之力乃反見得佛與聖人合豈不背戾之甚哉夫
[002-10b]
以其資質之粹美涵養之深厚如此疑若不叛于道而
窮理不精錯謬如此流傳于世使有志于道而未知所
擇者坐為所悮盖非特莠之亂苗紫之亂朱而已也奈
何奈何
  其十二
所論大抵皆得之然鄙意亦有未安處如滿腔子是惻
隠之心此是就人身上指出此理充塞處最為親切若
於此見得即萬物一體更無内外之别若見不得却去
[002-11a]
腔子外尋覓則莽莽蕩蕩愈無交涉矣陳經正云我見
天地萬物皆我之性不復知我身之為我矣伊川先生
曰他人食飽公無餒乎正是説破此病知言亦云釋氏
以虚空沙界為己身而不知其父母所生之身亦是説
此病也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考之則商人但以
建丑之月為嵗首而不改月號時亦必/不改也以孟子七八月
十一月十二月之説考之則周人以建子之月為正月
而不改時改月者後世之彌文不改時者天時/不可改故祭祀田獵猶以夏時為正以書一
[002-11b]
月戊午厥四月哉生明之類考之則古史例不書時以
程子假天時以立義之云考之則是夫子作春秋時特
加此四字以繫年見行夏時之意若如胡傳之説則是
周亦未嘗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之月為嵗首月
下所書之事却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之後月與事嘗
相差兩月恐聖人制作之意不如是之紛更煩擾其所
制作亦不如是之錯亂無章也愚見如此而考之劉質
夫説亦云先書春王正月而後書二百四十二年之事
[002-12a]
皆天理也似亦以春字為夫子所加王字亦非/史䇿舊文但魯史
本謂之春秋則又似元有此字而杜元凱左傳後序載
汲冢竹書乃晉國之史却以夏正建寅之月為嵗首則
又似胡氏之説為可據此間無竹書煩為見拙齋叩之
或有此書借録一兩年示及幸甚幸甚又漢書元年冬
十月注家以為武帝改用夏時之後史官追正其事亦
未知是否此亦更煩子細詢考也金聲或洪或殺清濁
萬殊玉聲清越和平首尾如一故樂之作也八音克諧
[002-12b]
雖若無所先後然奏之以金節之以玉其序亦有不可
紊者焉盖其奏之也所以極其變也其節之也所以成
其章也變者雖殊而所以成之者未嘗不一成者雖一
而所厯之變洪纎清濁亦無所不具於至一之中聖人
之知精粗大小無所不周聖人之徳精粗大小無所不
備其始卒相成盖如此此金聲而玉振之所以譬夫孔
子之集大成而非三子之所得與也然即其全而論其
偏則纎而不能洪清而不能濁者是其金聲之不備也
[002-13a]
不能備乎金聲而遽以玉振之雖其所以振之者未嘗
有異然其所振一全一闕則其玉之為聲亦有不能同
者矣與來喻大同小異更請詳之却以見告仲尼焉學
舊來説得太髙詳味文意文武之道只指先王之禮
樂刑政教化文章而已故特言文武而又以未墜於地
言之若論道體則不容如此立言矣但向來貪説箇髙
底意思將此一句都瞞過了李光祖雖亦曲為之説然
費氣力似不若四平放下意味深長也但聖人所以能
[002-13b]
無不學無不師而一以貫之便是有箇生而知之底本
領不然則便是近世駁雜之學而非所以為孔子故子
貢之對雖若遜辭然其推尊之意亦不得而隠矣
  其十三
逰山之計束裝借人行有日矣得伯恭書却欲此來遂
復中輟山水之興雖未能㤀然杜門省事未必不佳也
潘丈之政為閩中第一其愛民好士近世誠少比恨未
識之耳端叔向見欽夫稱之恭叔昨在建寧得一見匆
[002-14a]
匆不能欵然知其惑于世俗髙妙之虚談矣大抵好髙
欲速學者之通患而為此説者立論髙而用功省適有
以投其隙是以聞其説者欣然從之惟恐不及往往遺
棄事物脱畧章句而相與馳逐于虚曠㝠漠之中其實
學禪之不至者而自託於吾學以少避其名耳道學不
明變怪百出以欺世眩俗後生之有志者為所引取䧟
于邪妄而不自知深可悼懼也擇之既從其招致要當
有以開之使決然無惑于彼乃為不負其相向之意然
[002-14b]
擇之向來亦頗有好竒自是之弊今更當虚心下意向
平實處加潛玩浸灌之功不令小有自主張之意則自
益益人之功庶乎其兩進矣
  其十四
所示疑義已畧看端叔恭叔惠書極感其意但如此用
功鄙意不能無疑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朴實
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
樣也且朋友相聚逐日相見晤語目擊為益已多何必
[002-15a]
如此忉忉動形紙筆然後為講學耶如此非唯勞攘無
益且是氣象不好其流風之弊將有不可勝言者可試
思之非小故也其間所論操存涵養苦要分别先後己
是無緊要而元禮忽然生出一句心有未嘗放者遂就
此上生出無限枝葉不知今苦苦理㑹得此句有甚切
緊日用為已功夫處耶又如可欲之謂善向來説得亦太
髙了故端叔所論雖失之而擇之亦未為得也擴之
云己子細報去此不復縷縷矣巻尾二段却好大抵説
[002-15b]
得是當自然放下穏帖無許多枝蔓&KR1142隉處且如二公
所論可欲之善欲向甚處安頓也
  其十五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長處樂後説得之盖君子而不
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此皆所謂不仁者但
所失亦有淺深久速之差耳大抵聖人之言雖渾然無
所不包而學者却要見得中間曲折也
好仁者無以易其所好則尚自尚也惡不仁者不使加
[002-16a]
乎其身則加自加也若謂人不能加尚之恐未遽有此
意也兼我方惡不仁於此又安能必彼之不見加乎用
力於仁又是次一等人故曰盖有之矣若好仁惡不仁
之人則地位儘髙直是難得禮記無欲而好仁無畏而
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正是此意
曹交識致凡下又有挟貴求安之意故孟子拒之然所
以告之者亦極親切非終拒之也使其因此明辨力行
而自得之則知孟子之發已也深矣顧交必不能耳
[002-16b]
子思泄栁之事恐無空留行道之别但謂繆公之留出
于誠意今客之來非有王命耳
程子有言志壹氣壹專一之意若志專在淫僻豈不動
氣氣專在喜怒豈不動志當只依此説來諭此一段皆
好但此兩句正倒説却與本文下句不相應耳
按喪服傳出母之服朞但為父後者無服耳子思此事
不可曉兼汙隆之説亦似無交涉或記者之誤與
易簀事據曽子自言則非不知者盖因季孫之賜而用
[002-17a]
雖有所緣然終是未能無失但舉扶而易之當下便氷
消凍解耳
文之不可無質猶質之不可無文若質而不文則虎豹
之鞟猶犬羊之鞟矣鞟須依舊説細看来諭却覺文義
不通天以誠命萬物萬物以誠順天此語固有病而所
改云天命萬物萬物奉天誠也亦枯槁費力若曰天之
命物也以其誠
  其十六
[002-17b]
誠之在物謂之天前書論之已詳來書所説依舊非本
意向為此語乃本物與无妄之意言天命散在萬物而
各為其物之天耳意雖如此然窮窘迫切自覺殊非佳
語也
觀過知仁只依伊川説更以和靖説足之聖人本意似
不過如此記曰仁者之過易辭也語曰苟志於仁矣無
惡也如此推之亦可見矣
子張所問子文文子只説得事不見其心所以處此者
[002-18a]
的實如何所以見他仁與不仁未得伊川云若無喜愠
何以知其非仁乎如此理㑹方見得聖門所説仁字直
是親切若如五峯之説却説出去得更逺了與仁字親
切處轉無交涉矣知言中説仁/字多類此
切脉觀雞之説固佳然方切脉觀雞之際便有許多曲
折則一心二用自相妨奪非惟仁不可見而脉之浮沈
緩急雞之形色意態皆有所不暇觀矣竊意此語但因
切脉而見血氣之周流因觀雞雛而見生意之呈露故
[002-18b]
即此指以示人如引醫家手足頑痺之語舉周子不去
庭草之事皆此意耳若如來諭觀雞之説文義猶或可
通至切脉之云則文義決不如此又所云同一機者頗
類無垢句法
孟敬子問疾一章但看二先生及尹和靖説可見曽子
之本意而知上蔡之為强説矣盖非惟功夫淺迫至于
文義亦説不去也
盡心之説謂盡字上更有功夫恐亦未然
[002-19a]
  其十七
喜怒哀樂渾然在中未感于物未有倚著一偏之患亦
未有過與不及之差故特以中名之而又以為天下之
大本程子所謂中者在中之義所謂只喜怒哀樂不發
便是中所謂中所以狀性之體段所謂中者性之徳所
謂無倚著處皆謂此也擇之謂在中之義是裏面底道
理看得極子細然伊川先生又曰中即道也又曰不偏
之謂中道無不中故以中形道此言又何謂也盖天命
[002-19b]
之性者天理之全體也率性之道者人性之當然也未
發之中以全體而言也時中之中以當然而言也要皆
指本體而言若吕氏直以率性為循性而行則宜乎其
以中為道之所繇出也失之矣
  其十八
何事於仁恐是何止於仁但下兩句却須相連説葢博
施濟衆非但不止於仁雖聖人猶以為病非謂仁者不
能而聖者能之民鮮久矣只合依經解説但中庸民鮮
[002-20a]
能久緣下文有不能期月守之説故說者皆以為久于
其道之久細考兩章相去甚逺自不相蒙亦只合依論
語説盖其下文正說道之不明不行鮮能知味正與伊
川意合也前寄三章大㮣皆是但語氣有未粹處耳石
兄向論在中之説甚精宻但疑盡已便是用此則過之
大抵此盡已推已皆是賢人之事但以二者自相對待
便見體用之意盡已是體上工夫/推已是用上工夫若聖人之忠恕則流
行不息萬物散殊而已又何盡已推已之云哉師訓中
[002-20b]
一段極分明正是此意可更詳之
  其十九
答熈之仁説甚佳其頗未盡處熹答其書復詳言之仁
著于用用本于仁當時自不滿意今欲改云仁者心體
之全其用隨事而見所舉伊川先生格物兩條極親切
上蔡意固好然却只是説見處今且論涵養一節疑古
人直自小學中涵養成就所以大學之道只從格物做
起今人從前無此工夫但見大學以格物為先便欲只以
[002-21a]
思慮知識求之更不於操存之處用力縱使窺測得十
分亦無實地可據大抵敬字是徹上徹下之意格物致
知乃其間節次進步處耳
  其二十
所引人生而静不知如何看静字恐此亦指未感物而
言耳盖當此之時此心渾然天理全具所謂中者狀性
之體正於此見之但中庸樂記之言有疎宻之異中庸
徹頭徹尾説箇謹獨工夫即所謂敬而無失平日涵養
[002-21b]
之意樂記却直到好惡無節處方説不能反躬天理㓕
矣殊不知未感物時若無主宰則亦不能安其静只此
便是昏了天性不待交物之引然後差也盖中和二字
皆道之體用以人言之則未發已發之謂但不能慎獨
則雖事物未至固已紛綸膠擾無復未發之時既無以
致夫所謂中而其發必乖又無以致夫所謂和唯其戒
謹恐懼不敢須㬰離然後中和可致而大本達道乃在
我矣此道也二先生盖屢言之而龜山所謂未發之際
[002-22a]
能體所謂中已發之際能得所謂和此語為近之然未
免有病舊聞李先生論此最詳後來所見不同遂不復致
思今乃知其為人深切然恨已不能盡記其曲折矣如
云人固有無所喜怒哀樂之時然謂之未發則不可言
無主也又云致字如致師之致又如先言慎獨然後及
中和此意亦嘗言之但當時既不領畧後來又不深思
遂成蹉過孤負此翁耳云云致與位字非聖人不能言
只以此觀之亦自可見盖包括無窮意義而言之初不
[002-22b]
費力此其所以難及耳
  其二十一
古人只從幼子常視無誑以上灑掃應對進退之間便
是做涵養底工夫了此豈待先識端倪而後加涵養哉
但從此涵養中漸漸體出這端倪來則一一便為己物
又只如平常地涵養將去自然純熟今曰即日所學便
當察此端倪而加涵養之功似非古人為學之序也又
云涵養則其本益明進學則其智益固表裏互相發也
[002-23a]
此語甚佳但所引三傳語自始學以至成徳節次隨處
可用不必以三語分先後也盖義理人心之固有苟得
其養而無物欲之昏則自然發見明著不待别求格物
致知亦因其明而明之耳今乃謂不先察識端倪則涵
養箇甚底不亦太急廹乎敬字通貫動静但未發時則
渾然是敬之體非是知其未發方下敬底工夫也既發
則隨事省察而敬之用行焉然非其體素立則省察之
功亦無自而施也故敬義非兩截事必有事焉而勿正
[002-23b]
心勿㤀勿助長則此心卓然貫通動静敬立義行無適
而非天理之正矣
伊川論中直静之字謂之就常體形容是也然静字乃
指未感本然言盖人生之初未感于物一性之真湛然
而已豈非常體本然未嘗不静乎惟感于物是以有動
然所感既息未有不復其常者故熹常以為静者性之
貞也不審明者以為何如主静二字乃言聖人之事盖
承上文定之以中正仁義而言以明四者之中又自有
[002-24a]
賓主耳觀此則學者用功固自有次序須先有箇立脚
處方可省察就此進步非謂静處全不用力但須如此
方可用得力耳前此所論敬義即此理也
  其二十二
精一之説誠未盡但擇之之説乃是論其已然須見得
下工夫底意思乃佳伊川云唯精唯一言專要精一之
也如此方有用力處如擇之之説却不見唯字意思如
何前日中和之説看得如何但恐其間言語不能無病
[002-24b]
其大體莫無可疑數日來玩味此意日用間極覺得力
乃知日前所以若有若亾不能得純熟而氣象淺浮易
得搖動其病皆在此湖南諸友其病亦似是如此近看
南軒文字大抵都無前面一截工夫也大抵心體通有
無該動静故工夫亦通有無該動静方無透漏若必待
其發而後察察而後存則工夫之所不至多矣惟涵養
于未發之前則其發處自然中節者多不中節者少體
察之際亦甚明審易為著力與異時無本可據之説大
[002-25a]
不同矣用此意看遺書多有符合讀之上下文極活絡
分明無凝滯處亦曽如此看否
  其二十三
心有忿&KR1264之説似亦無可疑心字只是喚起下文不得
其正字非謂心有是四者也遺書云易無思無為也此
戒夫作為也向來欲添非字以今觀之似不必然此意
盖明聖人之所謂無非漠然無所為也特未嘗作為耳
只此便是天命流行活潑潑地戒之者非聖人之自戒
[002-25b]
特以作為為不可耳大抵立言欲寛舒平易云云
  其二十四
戒夫作為此對老子之無為而言既不為老子之無為
又非有所作為此便是天命流行鳶飛魚躍之全體感
而遂通天下之故未嘗離此然體用自殊不可不辨但
當識其所謂一源者耳
  其二十五
費而隠一節正是叩其兩端處其實君臣父子人倫日
[002-26a]
用無所不該特舉夫婦而言以見其尤切近處而君子
之道所以造端其微乃至于此而莫能破也但熟味上
下文意及鳶飛魚躍上下察之意即見得顯微巨細渾
是此理意義曉然也
  其二十六
此中見有朋友數人講學其間亦難得朴實頭負荷得
者因思日前講論只是口説不曽實體於身故在已在
人多不得力今方欲與朋友説日用之間常切檢㸃氣
[002-26b]
習偏處意欲萌處與平日所講相似與不相似就此痛
著工夫庶㡬有益陸子夀兄弟近日議論却肯向講學
上理㑹其門人有相訪者氣象皆好但其間亦有舊病
此間學者却是與渠相反初謂只如此講學漸涵自能
入徳不謂末流之弊只成説話至于人倫日用最切近
處亦都不得毫毛氣力此不可不湥懲而痛警也
  其二十七
近見莆中西銘解義其胡公説莫是向來所説吕氏别
[002-27a]
本否謂之胡説固非然恐亦不是吕説似初無甚發明
不知何人所作而如此流行誤人兼其後有數段言語
極可怪也
  其二十八
敬夫寄得書論二先生事實中數段來改正謬訛所助
頗多但記二蘇排伊川處只欲改正云同朝之士有不
相知者其説以為二蘇之于先生但道不同不相知耳
不審賢者以為如何又欲削去常夷父張茂則兩段以
[002-27b]
為决無此事他議論亦尚多不能一二及之甚恨地逺
不得相與訂正也
  其二十九
㳺尉能與師魯逰必有志者因一見之啟其要未見他
事且令於百姓分上稍發些不可得身心亦是一事也
  其三十
知言序如所論尤有精神又照管得前來貫穿甚善甚善寄得
郴學擴齋二記其文亦此類不知何故如此不止是言
[002-28a]
語文字之病試為思之如何書中云常與右府書云願
公主張正論如泰山之安綢繆國事無累卵之慮此語
却極有味大抵長於偶語韻語往往嘗説得事情出也
湘江諸人欲心不知果能便消否第恐野火燒不盡春
風吹又生耳渠如此易言正如廣仲説納交要譽易去
一般
  其三十一
酒誥已領前日讀之不詳但所疑悉如來示然初亦不
[002-28b]
曽得致思但覺礙人耳
  其三十二
所諭聞人説性説命説仁説學等語自覺羞愧此又矯
枉過直之論其下論注疏與諸老先生得失亦然大抵
近見擇之議論文字詩篇及所以見于行事者皆有迫
切輕淺之意不知其病安在若如此書所論則凡經典
中説性命仁學處皆可刪而程張諸公著述皆可焚矣
願深察之此恐非小病也
[002-29a]
  遺亊十條
林擇之論學校有曰今士人所聚多處風俗便不好故
太學不如州學州學不如縣學縣學不如鄉學曰太學
真箇無益于國家教化之意何在向見陳魏公説亦以
為可罷朱子語類/
林擇之曰自通典後也無人理㑹禮本朝但有陳祥道
陸佃理㑹來曰陳祥道理㑹也穏陸師農有好處但杜
撰處多
[002-29b]
今年却得一林同人在此相與討論其人操履甚謹思
索愈精大有所益不但勝己而已 又曰區區稍知復
加激厲此公之力為多與何叔/京書
林擇之論人物先生曰莆人多詐淳朴無偽者陳魏公
而已 春風駘蕩家家到天理流行亊事清此南軒題
桃符云爾擇之識之朱子/語類
擇之講論精密務求至當似未為過但其間却實不免
有輕視前輩之心則不可去年因書葢嘗規之正如老
[002-30a]
兄之意但不敢謂縁此都不得别白是非也
論讀書之法擇之云嘗作課程看論語不得過三段先
生曰明者可讀兩段或三段如此亦可以治躁心擇之
所造日深累日不聞益論塵土滿襟矣
因説林擇之曰此人曉亊非其他學者之比徐又曰到
他已分亊却暗語類/上同
擇之問且涵養去久之自明先生曰亦須窮理涵養窮
索二者不可偏廢如車兩輪如鳥兩翼擇之勞先生人
[002-30b]
事之繁答曰大凡事只得耐煩做将去纔起厭心便不
朱子/語類
  林用中字序
古田林子用中過予於屏山之下以道學為問甚勤予
不能有以告也然與之言累日知其志之髙力之乆聞
之深而所至之不可量也一日語予求予易其名與字
者予曰名者子生三月而父命之非朋友所得變字雖
可改然前輩有言名字者已所假借以自稱道亦人所
[002-31a]
假借以稱道已之辭耳奚以求勝為哉林子曰不然用
中之名在中庸實舜之事非後學所宜假借以自名者
故常病其大而不自安非敢小之而復求勝也且亦素
請於家君矣願得一言若可用以自警者而稱焉則所
望也予嘉其禮與辭之善也則告之曰舜誠大聖人不
可及也古之人有顔子者其言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夫豈不知舜之不可幾及而必云爾者
盖曰學所以求為聖人不以是為標的則無所之焉耳
[002-31b]
子誠能志顔子之志而學其學則亦何歉于名之大而
必易之耶且子不觀于子思之中庸耶中庸之書上言
舜下言顔子用其中者舜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
服膺而弗失者顔子也夫顔子之學所以求為舜者亦
在乎精擇而敬守之耳葢擇之不精則中不可得守之
不以敬則雖欲其一善有諸巳且将不能尚何用之可
致哉今子必将道顔而之舜則亦自夫擇者始而敬以
終之無他事矣故予謂子之名則無庸改而請奉字曰
[002-32a]
擇之又曰敬仲二字惟所稱子以是為足以有警乎無
也林子曰敢不奉以周旋予因稍次序其語書以贈之
乾道二年三月癸亥新安朱熹序
  林允中字序
始予得古田林生用中愛其通悟修謹嗜學不倦因其
請字字之曰擇之一日擇之又請曰用中之弟允中亦
知有志于學而其材小不足願推所以見命之意字之
曰擴之何如予時未識允中而以擇之之言知其為人
[002-32b]
也則應曰諾明年擴之亦來視其志與其材信乎其如
擇之之言也自是從予逰今四五年矣徐深察之則其
為人葢晦外而明于内朴外而敏其中是以予有取焉
今年還自吳中過予潭溪之上留語三日則聞見益廣
而将有以充其材矣間請予文以序其字頋予言何足
取然嘗聞之動靜相如循環無端而聖賢之學必主乎
靜葢火之宿者用之壯水之滀者決之長其理然也擴
之誠病其才之未充而欲卒大之耶則亦反其本務其
[002-33a]
實而已矣擴之唯唯遂書以授之乾道壬辰九月丙午
朱熹序
 
 
 
 
 
 
[002-33b]
 
 
 
 
 
 
 
 南嶽倡酬集附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