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1 松泉集-清-汪由敦 (master)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松泉集巻九


  吏部尚書汪由敦撰


  序二


  榕村文粹序


  余以丁酉春從蝶園徐公來京師奉公教杜門不出交
一人安溪李文貞公時以文章經學倡後進登其門者
雖寒畯弗拒又與蝶園公雅故然余亦未往一見也庚
[035-1b]
子夏文貞公薨乃稍從友人處得公古文雜著若干篇
手錄為三帙嘗以未得公全集為恨後四年甲辰與公
孫立侯同舉進士又四年公全集刻成立侯以貽余盖
文多余所錄者幾再倍既受而讀之復檢予所錄則文
之正大雅馴有功經學者咸在乃以知余之所錄固未
為少也夫文之傳不在多固有傳之多不如其少者盖
愛其文而錄之者嘗出於少而孝子慈孫之裒而集之
則惟患其不多夫孝子慈孫之愛其親豈顧不如愛其
[035-2a]
文者之為愛歟然孝子慈孫裒集之多與愛其文者之
出於少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矣余雖不足以定公
文而既得公全集以釋向者之憾且喜所錄雖不多而
公文之粹者固未或遺也題之曰榕村文粹而蔵之於


  香樹軒詩集序


  少司冦柘南錢先生以所著香樹軒詩初集若干巻授
剞劂由敦奉教日久嘗屬為之序刻垂成趣序益亟為
[035-2b]
歴數先世遺集序之皆當代名人由敦益惶恐謝而先
生敦索不已當康熈丁酉由敦初至京師先生以五經
名孝亷噪都下議論飈舉奕奕如神仙中人雍正甲辰
由敦選庶吉士先生已前三年入館從修後進禮迨僦
居比舎時過從益宻後同官春坊同侍


  起居注由敦荷


  今皇帝簡直


  内廷先生亦已先入 直至今十餘年晨夕同出入又
[035-3a]
同事秋官六寒暑間得叩涉端緒先生早嵗稱詩時海
内二三鉅公以唐音宋調樹壇坫赤幟先生天才踔厲
杼軸不名一家顧選言命章往往凌轢三謝江鮑吐屬
名雋風力遒上無一語蹈時蹊中年遭逢 盛遇&KR0993
中外持節所至若宣諭陕右度闗隴竝絶塞荒徼衡校
湖沅視學畿輔再典江右鄉試公餘游覽紀行抒懐贈
答篇什益富汪洋渾浩不可端倪如宿將御百萬師衡
軸鳥蛇竒正莫測不事古兵法而神明自合又如長江
[035-3b]
波濤喬嶽雲雨起伏變滅觀者目昡神悚每直廬輻集
公私題詠多出譚笑之餘屬草未竟輙爭就攫觀造語
必創獲出意表 禁中曲讌給筆扎聫句人占名不過
二三韻由敦嘗竝案見先生伸紙預拈强韻排警句比
散未出者率數倍今春扈從


  南巡迴蹕登金山奉


  命偕節相髙公詳定試巻夜半竣事由敦急索舟渡江
而先生赴髙公約即事用東坡潭字韻成長篇詰朝書
[035-4a]
素巻見示居恒酬應坌集縑楮充几榻中夜㸐燭呵凍
雨汗不自已而其他嗜好亦未能悉屏先生處之沛然
嘗自詫連數夕達旦未嘗有倦意論者亦以是推先生
天才而先生殊異絶人顧不在此比定詩集及門士或
效忠為爭友刪削至十二三不止先生竟割愛從之其
通懐下善又如此間竊論先生於詩興㑹佳師法古性
情摯效之者盡力奔逐不能得一二窳惰如由敦日以
先生自箴砭迄如駑足之追天驥用述平生所企慕弗
[035-4b]
逮者弁之庶讀者有以識先生之真


  王紹曽遺詩序


  文登令王君虞音將刻其亡弟紹曾之詩張君龍雲為
請序於方先生靈臯先生辭之不得則持其詩諗予曰
吾向者不為人作序其人固以請則屬之吾友若青浦
劉氏大山上元劉氏月三子之師髙淳張氏彛嘆皆嘗
縁吾意以序人詩子其毋辭予聞之序者序所以作之
意耳吾未嘗與紹曾游其所以作吾不得而知也即詩
[035-5a]
亦不及見其全先生狥龍雲之意以屬余余復狥先生
意而為之序得毋戾於古乎雖然兄不忍死其弟而冀
其詩之有傳於後為友者不忍死其友而亟為之請此
其意於古為近先生之終與之者或以是若震先生之
名而託以為重則予不能與前數君子者竝序其可以
已矣夫


  唐衢尊集序


  今年春奉


[035-5b]
  命分校禮闈得唐子衢尊巻其制義老潔不為曼詞表
判論集之文應律合格音和而節諧亟薦諸總裁曰此
湖南傑出才也總裁相顧然余言比撤棘知果辰沅間
老儒晉江陳謙季先生甲辰典試所得士其謝表嘗刻
錄進


  御先生與余遇亦亟稱之未幾


  詔分諸進士赴鄰省布政使按察使學習政事衢尊得
陕西瀕行出所為詩古文經晉江先生評次者請序於
[035-6a]
余先生許其才氣卓越工力深到余於試義知衢尊必
工於詩古文而乃今得見其全益自喜不謬且歎先生
所許之為知言也顧衢尊不以學老文富自多而抑然
善下自以生長僻遠不得早從先生長者游恢擴見聞
發攄才力為未慊夫以衢尊之才令得資燕函粤鎛之
利枕葄風騷馳騁大雅或簉承明著作之廷盡掞藻摛
華之用所就當不止此然處黔盧左陋猺黎錯跡之鄉
而奮然思問道於古人斯其才固已竒矣垂老一第足
[035-6b]
自慰焉而請益之意殷殷不已此其為傑出才也闗中
名勝地多漢唐古蹟名人學士題詠在焉衢尊所以開
擴聞見發攄才力者吾不能量其所至即以其殷殷請
益之意施諸刀筆㑹計之間又以信授之以政之恢乎
有餘地而諸大吏皆許衢尊為傑出才不啻余與晉江
先生也


  姚侍御新體詩序


  姚侍御先生樂府古今體若干巻所徴用皆元明以来
[035-7a]
事實因自題曰新體詩盖先生嘗纂集元明事類一書
自紀傳志集野史雜錄詩文小說無不搜覽薈萃既被
薦纂修明史益得縱觀十四朝實錄於有明之朝章國
故精熟貫穿源流井井旁及諸家志乘名賢畸士之往
蹟叢編脞錄殫見而洽聞因以其所得者發之於詩每
一篇出援据或數十條無一字無来歴即前代故實亦
必取元明人所經用不欲欺人以所不知稍自假借如
此余受而讀之竊嘆夫學因故而得新世閱新而成故
[035-7b]
今之所見為故者固向之所為新更閱數千百年而新
者又故矣吾因向之所為故者而知故之必出於新則
何新不可成故而顧執夫向之所謂故者曰若者秦若
者漢匪是則弗道是烏知夫秦漢之人生於今視元明
猶周秦耶且先生不自為新而必元明之故是求是亦
猶秦漢人必資於周秦所謂因故得新而新必成故耳
由是更千百年而故與新日衍於無窮詩亦與為無窮
此先生所為有取於新之義而自為一體也先生詩故
[035-8a]
長於𨽻事曩所賦類林新咏百餘篇在


  聖祖仁皇帝時曽經奏


  御備


  乙夜之覽南陽西河諸前輩亟稱其淹通博洽鼓吹藝
苑沾溉至今今自通籍以来纂述日益多聞見日益廣
故所為詩出之若不經意而覆按故籍雖博極者不能
徧舉其辭事所從出然非醖釀之富用心與力之勤且
久自然流露於聲韻之間雖欲勉强掇拾效為之而有
[035-8b]
所不能也然則先生之所為新者實有所自得而不恃
夫辭事之新以為新讀者毋眩其體而徒求之辭事焉
則於學詩之道悠然而有㑹矣


  李魯膏補雲堂集序


  嘉魚楚名邑也大江東流白雲髙揭清淑所鍾代産宏
覽達識之士唐宋以往不可殫述矣有明一代若荆湖
太清正希魚山諸公節義文章烜赫宇内邇来漸洽風
教㨗南宫者肩駢踵接壬戌春闈尹生南峯成進士来
[035-9a]
謁為予言其師李魯膏先生博學績文工著述且出其
所著補雲堂集求為之序夫自有文字至今作者代不
乏人當其伸紙奮筆洋洋纚纚意氣凌厲前無古人而
淘之汰之姓名俱歸泯滅歐陽公所謂草木榮華之飄
風鳥獸好音之過耳者殆不知凡幾是皆極彫鏤纂組
之工畢一生之能事以幾一日之傳而不可得更奚論
夫勦襲攟摭矜陳言為創獲與夫僻澀纎𤨏牛鬼蛇神
者流哉


[035-9b]
  聖天子文思光被舉博學鴻詞之科海内雅才萃於館
閣蔚然麟鳳之相章鏘然韶濩之競奏以李君之才令
得登承明著作之廷摛華掞藻所就當不止此而老於
孝亷司鐸黌舎由是觀之草茅之士幸生右文極盛之
時而遭逢不偶為網羅所不及者可勝道哉然有如尹
生者敬奉師言汲汲乎表章之恐後然則士有才患不
能充之以學學患不能工於文文患不足以傳世而行
逺苟績學工文足以自通於後其見知於當世有不藉
[035-10a]
名位而顯者遇不遇舉無足計區區弁首之言又烏能
為作者輕重耶余重尹生請率為之序文之所造讀者
當自得之固無待乎予之張之也已


  樗亭詩集序


  詩之為道也貴乎工而或即失於求工古之作者内有
忠孝之實而觸於事物以自寫其纒綿愷惻不能自已
之情不為綺靡不為險僻其味真其㫖逺使夫讀之者
適如其意所欲出而極意擬之究無以臻乎其域此其
[035-10b]
所為工也逞才炫博者不知其所由工而過求之於是
務為雕琢繢飾鏤心鉥肝包天地孕古今舉昆蟲草木
之細𤨏以及道釋仙鬼之迂且幻一切牢籠筆端洞觀
駭目若足以窮宇宙之至工顧詩之本不存焉其工也
誕耳浮耳葉河薩君魯望以内府郎典司啟事予侍直
禁廷每晨夕覿面於金鋪玊砌間限於職守未得通欵
曲今年夏西郊直次出所為詩見示且索為序數請不
已受而讀之風神音節宛然名家善步趨唐音者莫之
[035-11a]
或過至其感遭逢閱世故升沉聚散忻戚萬端可歌可
泣語語從至性中流出非忠孝鬱於中而工於為言者
能若是耶君給事之暇日事吟咏嵗成巨帙駸駸進於
古人正未可量乃即目前所作以視夫逞才炫博誕且
浮者果孰為工耶夫不於詩乎求工此君之所以工也


  陳月溪制義序


  人秉天地之清氣以生而以其菁英發而為文則亦以
至清者為足貴游之乎詩書之原所以養其清也惟陳
[035-11b]
言之務去所以衛其清也古人為文之大端不外乎是
制義文之一體耳而馳説者逞浮囂繁靡之音自詡淹
茂矯之則又務為幽窈詭側艱深惝怳之辭而其弊為
俚淺薄劣游談無根或汨之或漓之得全其清者盖寡
矣同年陳子所為制義沉思獨運而不失之漓詞條贍
蔚而不失之汨讀之灑然盖所謂能全其清者余嘗論
之金與玉質之至清者也然而礦鍊之而始精璞攻之
而始瑩若夫太虚無滓光景常新澄溪如練空明見底
[035-12a]
是固造物者至清之氣也而仰之者曰有本挹之者曰
有源然則讀陳子之文固當進而觀諸本源之所在而
固以得其鎔冶之方攻錯之用將古人為文之道亦庶
幾矣夫


  徐亭玉制義序


  宛平徐生以丙辰舉京兆鄉試文名籍甚丁巳南宫佹
得而失㑹奉


  詔㫖選擇文理明通之士不循年格悉授學校官生名
[035-12b]
在選中遂得新城教諭以去今年春生裒其文將授之
梓以余嘗與選擇之役於生特為激賞因来請益乃得
盡見生素所為文且以知其學日益富而文日益工為
可喜也予嘗謂文章之與時命迭為勝負而未嘗不各
伸其權始之遇而不遇也數也命為之也而文章之精
華迄不可掩則雖不遇而自有可遇者在時命亦不能
厄之終否此以知義命之可安而績學工文之不可以
已也師儒之職日與生徒講切義理以文字為職業未
[035-13a]
有已之不修而可以正人者生年甫及壯新發於硎苦
心研鍊講肄學舎不過借為澤霧刷翰之資然以已所
得力為諸生講授指畫而即以得失之已騐者俾諸生
益相信於安命俟時之道將使来者奮興為文章有法
度可觀而不為竒衺詭遇所動見者共知為徐君弟子
生之舉其職也不既優乎黄涪翁有言文章如精金美
玊自来即人語曰人定者勝生今試禮闈文章之伸其
權而時命偶符行有日矣姑書以為劵


[035-13b]
  寶坻縣志序


  寶坻縣志不修者七十餘年矣吾鄉洪君以名進士宰
斯邑咨詢掌故惟闕軼是虞蒐討綜覈因前志而筆削
之緯以己意正其譌謬補其疎漏義例詳整釐然有條
書成使来徴序予惟郡國有志乘上之朝則以供作史
之採擇蔵之官則以備從政之師資周官小史掌邦國
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鄭司農謂邦國之志春秋傳所
謂鄭志國語所謂周書鄭康成謂四方之志若魯之春
[035-14a]
秋晉之乘是也盖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達其志而通其欲其事至纎至悉土均掌地政土訓掌
道地圖誦訓掌道方志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風
俗之美惡則大師大行人志之户口之登耗則閭師閭
胥志之民之有徳行道藝者族師黨正之屬志之計其
時盖各為一書月要嵗㑹以統於小史外史其貯之柱
下則謂之寶書三代之盛道徳一而風教齊其道盖由
於此後世幅員遼濶風氣異宜徴於書者尤急西漢計
[035-14b]
書先上太史今其副白丞相東漢郡國志上於蘭臺至
學士大夫所纂輯若闗中之記華陽之志襄陽之傳三
輔九域十道之圖以及一方一邑之事列於經籍藝文
之目者前後相因體裁殊别要非姑曼衍而為此也畫
封圻審沿革條物産察民風表賢良摭故實可以語可
以道古可以酌今昔之宜可以籌教養之實守土之良
將以資圭臬焉夫昏夜有求於暗室之中非燭則何見
即鹿於山棷非虞則何以從禽若盡千里百里之域而
[035-15a]
司牧之而惟以吏為師則所營不過刀筆筐箧之末而
已矣洪君之汲汲於此豈惟以著述為能事求以度越
前人其勤於官守而有見於三代盛時化民成俗之由
也盖良吏之所規畫逺矣君為政敏而達制府褒其治
行薦擢磁州牧瀕行遄竣役乃去其用心如此故不辭
而為之序


  二十一史四譜序


  古譜牒之作紀年别系具列世諡與記言記事之書相
[035-15b]
輔而行太史公讀牒記黄帝以来皆有年數采為五帝
本紀又以成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桓君山謂旁行
斜上盖效周譜然則古譜牒雖不傳因史記表尚可考
見自尚書春秋作而世紀晦史書盛而譜歴之學或幾
乎息矣後世惟氏族之書承用其法專以别宗支聫子
姓而名公鉅人則或為之年譜以志其生平出處之概
好事者乃并花葩果實種類之同異器什玩好之微一
一譜之而其與正史相表裏者顧莫之尚夫紀傳文贍
[035-16a]
而事周書志詞核而義博作者得以暢其㫖雖工拙異
數未嘗不震發於人耳目間至譜牒則條具而件繫之
不得馳騁其説著為怪竒偉麗之觀其闇而不章甚且
嗤為無用也則宜然上下千百年間臚舉其人若事本
末相授有條不紊雖庶宗别子派衍而末益分以迨夫
遼絶不可知之數而㳂流討源一舉目而可得其得姓
受氏之始衣冠族屬之詳此固著作之家所不可廢而
非嗜古之篤用心與力之勤固不足以知之而且從而
[035-16b]
好之也歸安沈子寅馭来京師示其所著廿一史四譜
曰紀元曰封爵曰宰執曰諡法其體盖出於表歴之流
而變其旁行斜上者為標目舉帝紀之要撮世家列傳
載紀之綱而類别區分則合於書志㑹萃羣言之法其
紀元以大一統為正而割據僭亂附焉為得洓水紫陽
之通義諡法博考紀傳又以補夾漈鄱陽之未逮約而
不漏簡而該諸史之義例畧備矣夫史以紀成敗考見
得失而儒者㫁其義不務綜其始終詞人學士但取竒
[035-17a]
麗可喜之文以資誦習條貫淹通者千百人不得一人
能網羅包并自為一書者數十百年而一見也又况譜
牒之學荒絶而莫之好者乎沈子以余承乏史局来問
序且出其所為新舊唐書合鈔盖致力於是者廿餘年
而復以其餘輯或四譜其用心與力之勤必有得於古
作者之精意余將從而問焉以求無戾於前史其無恡
於諗余哉


  五代詩話序


[035-17b]
  國朝詩人以新城王先生為大家所審定如唐人選唐
詩古詩選萬首絶句選之類與其所為説部諸書若居
易錄池北偶談分甘餘話凡言詩之書甚衆皆行於世
其未刻而蔵於家者尚有手輯五代詩話一帙自唐天
祐後至宋興止可資搜採者皆在族子某恐其久而湮
沒也謀壽之梓而問序於余余登朝晩不及見先生顧
喜讀先生書因不敢辭盖唐人重聲韻之學二百餘年
間士人之心力皆萃於此故耳濡目染綿邈𢎞長雖處
[035-18a]
雲擾波靡之時片語單詞可供吟諷猶有承平遺風今
夫白日之西匿必有餘暉大木之就頺必有旁蘖雖其
蒼凉蕭瑟不足自振要固有不可磨滅者焉此亦五朝
六姓諸僭國文事之遺也然非先生之抗懐慕古旁覽
博辨多識而約取之安能以有傳昔歐陽子修五代史
謂其時賢才皆伏匿不出數十年茫無一人於一行傳
痛乎其言之今觀此書所採摭如羅隱之介潘佑之忠
徐鉉之博雅桑維翰王樸之智畧使其雍容於隆盛之
[035-18b]
世其懐文抱質亦足彪炳一時矣士有遇不遇可以觀
世變焉則先生之所尚又豈獨談藝之資而已乎


  斵窻彚編序


  古之學者務實用而貴専精其臨文則以達己意足該
乎物之理而止無有籠絡羣言以資鋪陳排比之用者
至晉宋以還漸趨支蔓非博引以張之縟辭以飾之則
不足以自振而人之材力又不能盡攬羣言而擷其芳
潤也而類書乃自是起今所傳如杜公瞻之編珠虞世
[035-19a]
南之書鈔徐堅之初學記實其濫觴之源踵事者至不
可勝舉雖亦搜羅經史百氏然章採句摘不精不詳承
學之士事其末而忘其原精神日益紛根柢日益淺以
古之説繩之眉山氏所謂文章日益工而道將散矣興
國周君履旋所輯斵窻彚編者其書亦沿類書之體顧
獨詳言人事盖人有生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倫物有
倫物則有善否顯晦之别酬酢發揮之業而其中又有
可以勉而致與莫之為而為之分此人生之大致也是
[035-19b]
書皆掇其往蹟以類相從予一再詳之而知其意逺矣
易言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詩毛傳亦言君
子有九能可以為卿大夫然則古人之探討古今非徒
供漁獵鞶帨之具將有以用之也君之為是編也例精
而帙富凡可法誡之事咸具臨文既有取資即其事而
鏡之於行習之間可以相益吾意即起古専門名家者
而視之亦在所不棄爰為之序以申之


  類書榖玉序


[035-20a]
  康熈丁亥余受業於族叔父今魏先生之門見先生手
輯類書榖玉一編州次部居已褎然數十帙後先生客
授於蔵書家益肆蒐採焚膏宿火寒暑弗輟閱數十年
書成而先生捐館舎先生之子樸園將付之梓寓書索
余序類書自唐初學記白帖諸書而後沿例撰次無慮
數十百種顧裒輯之難約有二端見聞不廣搜羅不富
稗販叢殘一臠之味不足朶既飽之頥一溢之米詎能
果甚枵之腹此陋而不足備用也誇多鬬靡詭異錯出
[035-20b]
猩脣貛炙無闗日用之需土飯塵羮并失飲食之正此
駁而不可為訓也先生之書綜古今括宇宙七略之所
序四庫之所標無不繁徴逺引取多而用宏及觀其大
指擇言必馴取材必正以經史為根柢以子集為條肄
以人事為經緯以物象為繪繡則又寓别裁於編纂之
中具有精義寒儉者得之固不啻療饑之菽粟也即淹
博者亦將以是為珠槃玉敦之陳不與瓦缶竝薦語曰
豐年玉儉年榖觀先生所以名書之意而可識已嗚呼
[035-21a]
古學之荒久矣操觚家徒挟其吚唔佔畢之具以冀一
日之弋獲視讀書纘言為無當而才智者率泛濫於叢
編脞史稗官小說以矜一得之竒其於源流正變雅鄭
區分未有聞也先生以老諸生窮年矻矻未嘗以儲偫
既富輟討索之勤䘏䘏乎不稍假易推先生之意以學
殖不可不充指歸不可不正而拘墟與横騖胥失也或
有謂類書出而學者不復見全書此則先生不任其咎
也具膏梁者弗禁其事畋漁炊珠桂者奚妨其勤樹藝
[035-21b]
在學者善㑹之而已矣憶昔從先生時先生年及艾矣
猶自課六經四子書秦漢八家之文嵗背誦一周平生
著述未及問世而是編實足以嘉恵来學因樸園之請
用推闡先生名書之意以告世之人使知為學宗㫖在
博而能精亦藉以自勵也


  古淳禪師語錄序


  古公與吾師昆明王永齋先生同鄉嘗從先生游雍正
甲辰春余識古公於先生座上風神遒逺無塵埃氣知
[035-22a]
先生所與游非凡俗流輩也明年先生葺景忠庵俾師
駐錫景忠庵在法源寺西前侍御趙公遇國變殉難𦵏
其地因闢小庵䕶視之滇人官京師者嵗一再㑹老屋
數椽年久且圮先生稍増葺之師擕一童一叟支折脚
鐺鍵户終日余時欵門晤語藥爐經巻斗室寂寥深樹
禽聲與鄰寺粥鼓相應翛然有出塵想丁未秋先生没
師視其喪為有終始於是屏居庵中者且十年有終焉
之志予以是高之嵗乙夘和碩莊親王奉


[035-22b]
  命推擇耆宿入萬善殿教習内府沙彌師首受教出入
露寒鳷鵲之間為方外榮選師處之晏如逾三年莊親
王憫其勞令住持南海子萬壽寺寺


  世祖章皇帝所建寶鼎在焉


  天子春秋蒐狩數過其地主僧得瞻仰


  天表扈蹕公卿多就師叩問大司成鄂公昆仲尤契間
相與酬唱予見師意氣視居景忠庵無少異以是益心
重之又三年以老力辭王令居静室自頥養無何廣通
[035-23a]
寺缺主席者王重其選謂師年徳相副奏准入院師故
深於禪悟至是以所得提唱来學開堂打七傳演毘尼
法宏闡宗風一出以本色大衆嗟服余入直 西苑道
所必經牽於職事僅一再至今年三月造丈室師方擁
破衲枯坐盖其時已示微疾矣曩予通籍久未生子戊
申夏長既在娠師曰必丈夫子也當為吾弟子明年正
月果生沆因踐其諾師示寂其徒奉語錄求序予未為
宗門學而與師游最久素重師前後廿餘年所處境豐
[035-23b]
約不一未嘗毫髪動其中此賢士大夫所難能者師視
為固然無幾微矜持意則師之所得可知也己欲知師
者其有味於予言


  趙雲崧甌北初集序


  余主庚午京闈得一五經巻才氣超軼兼數人之長二
場所擬詔誥復極典雅心知為才士亟取入解額及榜
發則陽湖趙生雲崧也謁見時布衣徒步英氣逼人目
光爛爛如巖下電叩其所學自秦漢以来詩古文源流
[035-24a]
已皆窺涉津奥遂延課兩兒子余筆墨填委時間亦屬
具草初猶逞跅&KR1375才不就繩檢繼乃益肆力於古嘗見
其閱前人集一過輙不復省視然其中真氣息真境地
已無不洞燭底藴間出一語評隲輙如鐵鑄覆按之卒
無以易也以是所見愈擴毎數日輙獲一進境昔人所
云三日刮目殆無以過之已而官中書舎人入直樞要
詔命奏劄援筆立就無不中窽㑹余深倚其佽助然生
不自以為能退直之下益沉思旁訊以古作者自期嘗
[035-24b]
一月中作古文三十餘篇篇各彷一家示余余為指其
派系所自生輙以為不謬每相視而笑計自庚午冬客
余邸至今七八年其所進有他人數十年功力所不能
及者余所閱天下士多矣若其心悟神解舎筏登岸則
未有如生之㨗且易者也兹裒輯其數年所作詩為甌
北初集乞余弁其簡首昔歐陽公一見蘇子瞻即許以
出一頭地度其時坡公所挾不過如今所傳初發嘉州
諸什非有後来竒恣横絶之觀然已傾倒若是盖珠光
[035-25a]
劍氣一見自有不能掩者生以數年即足勝人數十年
功力英年苕發来日方長勿輟其勤勿滿其志吾安能
測其所至哉余孱劣豈敢以廬陵自命而生之取益多
師累進益上則正未可限他日才益老學益厚萬斛之
泉不擇地湧出行將卓然成不朽業如陳後山所云一
代蘇長公四海名不已者此集猶特其初發嘉州時也


  丁茜園集序


  芝栭博敞書生夢鳥之樓藻井隂岑髙士聴鸝之館閒
[035-25b]
吟倚檻四山撲研以排青清嘯聞天萬瓦浮烟而滃白
此焉立雪曽分藜照餘光邇者餞春復與櫻厨雅㑹乃
有丁先生茜園者横搴絳帳經傳戴聖齋中髙寄元亭
句贈汪倫潭上更揬秘衍滿貯雕文時散縚繩紛披脞
錄如開武庫森森鸊鵜之刀恍入郇厨片片麟虬之脯
饕餮與白龜竝蝕摩挱百斛龍文天吴偕紫鳳俱攢綷
䌨千番鳥綬洵可謂笙簧藝苑藻繢詞林者矣屬陪揮
麈之餘獨暢然犀之識謂夫運開東壁家富緹緗客到
[035-26a]
西泠羣推騷雅兩峯晻靄差供學士之硯山三浙洸洋
未喻文人之墨海然而小巫氣索大雅云衰試為覼陳
原其流弊大抵玉徽金銑匪諧田父之謳霧縠氷紈未
入裸民之目客慚織室常逢麤服亂頭人異栁津翻欲
上章驅鬼是則耳熟鍾嶸之三品目眯惠子之五車文
異水而何波筆非花而奚燦雖令易牙負鼎難調明水
以為羮師曠鳴球亦拊敗埏而無韻或者拾人牙慧掩
我腹枵李記室之襴襦酷遭同館沈隱侯之文體毎值
[035-26b]
偷兒不知閬苑千枝不綴前春之瓣赤城十丈詎烘昨
日之霞今使甿𨽻鶉衣劣得興公白地秃妻蟬髩截来
李妹青絲不稱體裁唯資嗢噱又或徒工獺祭那解蛟
騰畧類疥駝體以伏而無媚聚来白雀貫以朽而難擕
邢子才思讀悮書原無奥義莽大夫遐搜竒字不過方
言自詫艱深終淪平鈍且夫史公憤激遇壯節而淋漓
䝉叟詼諧借寓言而恣肆汎渤澥者有粘天盪日之觀
陟天台者攬倒景匿峯之勝若第雕冰鏤雪矜騷客之
[035-27a]
曼聲弄月吟風託達人之髙致候蟲軋軋祗應伏衰草
而哀吟兒女喁喁乍可向小窻而細語洗兹陋習乃號
名家問作者之為誰恨古人不見我僕也對雄文而駭
矚聆髙論而爽心忽起狐疑不辭蠡測何則銅龍䆗窱
正聲華輻凑之區金馬逶迤亦筆札焱飛之地宫臨碣
石挾瑟者千人閤啟平津彯纓者百輩以兹偉製際此
隆時踔踸枚馬之班揖讓應劉之次炊金饌玉定多黼
芾之猷繪日掞天彌覺文章之貴云胡不可而顧如斯
[035-27b]
矧有侯芭欲聫翩乎逢掖仰希楊意推著作于承明是
宜槖鏤管以長驅冀得對觚稜而愜適先生則辭&KR0802
虎目笑文犧好語桓公莫薦巴西之譙秀希踪叔夜絶
交潁水之山濤隱約墻東寜伍東方而執㦸棲遲研北
休瞻北闕以上書甘屑屑於蟲魚謝翹翹於鵷鷺嗟乎
上車不落競獻凌雲入坐未驚疾馳望火誰云懐璧安
被褐以無言豈比垂綸老披裘而自若斯為達者無愧
勝流是用志厥冲襟率成儷語綺言郁郁既快覽於潘
[035-28a]
辭玉屑霏霏憶備聞夫樂㫖敢謂士安作序誇傑搆于
太冲庶幾子建定文述美談于敬禮云爾


  悟齋無題詩序


  悟齋天上石麟風前玉樹篇盈芍藥夙富清才筆架珊
瑚偶拈綺語有情獨笑庭開稱意之花無事恒啼樹繞
相思之鳥因寄所托顔曰無題闌以鳥絲猗歟美矣僕
以西湖之客子濫充東閣之生徒栁絮飄時隨侍扶風
之帳槐隂合處就停海淀之裝獲此一編于焉三復夫
[035-28b]
其才情俊逸思致纒綿既玉管之調心亦銅丸之脱手
固已極雅人之深致擅名士之風流然而境異楚湘感
殊洛浦隠囊坐褥儼若神仙金雀翠翹居然佳麗假使
簾前蠲忿定押靈犀如其杯底合歡無勞鵲腦而乃緑
牕晝静效貞女之懐春翠袖天寒嗟美人之遲暮意者
乘車金市人言洗馬之工愁不同薦枕陽臺客誚大夫
之好色參其微㫖别有㑹心云耳


  梅花百詠題詞


[035-29a]
  滄亭觀察黄海人豪文穆後裔卓犖則名材抜地豫章
之樹千尋瓌竒則修榦凌雲建木之標十丈盤根錯節
早歴試以皆宜擢頴摛華即閒吟而入妙錦囊擕處絢
綺樹以千林瑶簡傳来得梅花之百咏爾其神思鬱勃
寄託遥深鄧尉烟霞横飛紙上羅浮風雨交集毫端摹
綽約之精神突過何郎東閣寫輕明之格韻還如和靖
西湖縹緲寒香片片衆香國裏玲瓏㬉玉枝枝羣玉山
頭㸃筆神来極歌舞淋漓之致轉丸工絶盡森疎瀟灑
[035-29b]
之竒宋廣平鐵心石腸翻研綺語蘇和仲冰肌玉骨雅
擅妍詞洗淨鉛華已風情之盡占閒教冷淡㸔神影之
俱清乃知兀傲凌寒迥軼塵埃之表豈有娉婷弄月終
淪寂寞之濵此澗畔冰霜欲壯乾坤之氣節而枝頭雨
露能囘宇宙之春和非惟體物以稱工斯乃言情之最
切者也僕髙唫數過如贈一枝牽我夢於江南水邊林
下想君懐於薊北屏裏尊前不獨采芷搴蘭香草補左
徒之闕畧定識和羮荐實芳㽔揚祖徳之清芬


[035-30a]
  松泉集巻九








[035-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