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46 存研樓文集-清-儲大文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存研樓文集巻九
             編修儲大文撰
  雜著
   禁校
乾徳初太祖與石守信等夜飲一言而釋其兵後遂盡
收藩鎮之權者何也帝自禁校擁立浸淫不治且有魏
博牙軍之禍帝即位既以副㸃檢髙懐徳行周子首出
[009-1b]
之關南又令尚燕國長公主旋議澤潞功令韓重贇代
馬帥張光翰羅彦環代步帥趙彦徽而京城巡檢王彦
昇尤凶黠又出刺唐州矣建隆二年殿帥王審琦出忠
正都虞候張令鐸出鎮寧彦環出彰徳控鶴李漢超出
闗南而守信亦移鎮天平矣雖兼馬步帥而兵離其將
即安得變生肘腋哉後二年釋兵又一年龍捷馬仁瑀
出棣惟重贇出入三衙者七年䕶禁軍最乆然一旦有
私取親兵之譖而㡬不免於戮趙普曰若重贇以䜛誅
[009-2a]
即人人懼罪誰復為陛下將親兵者蓋至是而禁校帖
息矣此制藩鎮之本也
   宰相
漢文帝時陳平為左丞相文帝問君所任何職平對曰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隂陽順四時外鎮撫四夷使卿大
夫各得任其職此誠識宰相之體者也唐太宗時房喬
杜如晦為僕射太宗嘗責之曰公為宰相當須開耳目
求訪賢哲有武藝謀略才堪撫衆者任其邊事有經明
[009-2b]
徳修立性明悟者任以侍臣有明幹清慤處事公平者
任以劇務有學通古今識達政術者任以治人此乃宰
相之裨益也比聞聴受詞訟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
哉語尤明切故宋文彦博請繼上奏封劄爰述二說以
陳之後世譔史序宰相表者不竢煩辭書此二則足矣
   用人
陸贄奏唐徳宗曰當天后時非惟人得薦士亦令士得
自薦又曰天后以寛得人陛下以精失士蓋徳宗自文
[009-3a]
藝外它政率庸闇疎繆趙憬盧邁賈耽髙郢鄭珣瑜輔
政胥多厯年所而韓全義李說李錡輩之節鉞不知以
何名授之然而謂徳宗取士之不精則又不可也武后
改制凡狄仁傑婁師徳姚崇宋璟郭元振張仁愿唐休
璟薛訥郭知運張說楊炯崔融輩内外文武百餘人率
其所拔擢以遺之子孫遂以救髙宗之弱勢而啓唐開
元天寶之盛而中宗睿宗暨明皇之所自拔擢者率多
庸妄也然則令人得薦士士得自薦而以寛收之固治
[009-3b]
天下者之寶符也陳止齋論季布魏尚孟舒謂李廣賈
生皆竒才也文帝徒歎其不遇而疎之布亦以一言而
疑尚舒以一戰而奪爵懲羮者吹虀懲噎者廢食文帝
懲髙帝之寛而過於審而終引陸贄之奏曰唐人有言
武后以易得人徳宗以精失士吾於髙祖文帝亦云夫
以文帝之賢而終於負李賈二子然則愛惜人才者奚
可不寛其格以收之也哉若夫李沆之抑梅詢曽致堯
劉健之抑何景明王九思則又近於媢嫉而欲貌附文
[009-4a]
帝之詳審焉抑又非矣
   宦官
宦官之禍東漢唐明尤烈者何也昔周公訓立政詳及
綴衣虎賁而尤重常伯漢置侍中與宦官同止禁中蓋
古常伯之任也光禄勲止禁中掌三署郎衛門户黄門
郎給事黄闥中常侍時得入禁中而金氏至以七傳内
侍顯東漢光禄勲權益輕侍中出禁外得内奏而不得
止宿中常侍不用士人專為宦官職獨尚書令僕射六
[009-4b]
尚書職總内外少能參制之而亦不得止禁中凡百官
封事典中書者易以私伺而盜發竇武陳蕃劉瑜尹勲
之所由敗也魏置散騎合中常侍號散騎常侍晉江左
侍中任尤重殿内門下事胥掌之蓋與領䕶軍埒中書
又有舍人通事如戴法興沈客卿輩名位瑣未執國枋
至權震天下而宦官獨尠聞於世唐以侍中為宰相黄
門郎常侍舍人選益清不關預禁中舉京朝官胥無古
常伯之任獨置内侍省日夕天子左右制外廷誅賞而
[009-5a]
阻閡東西省臺寺監衛間俾無得内達是故王叔文王
伾侍直最號寵暱叔文裁至禁中翰林院伾裁進至柿
林院甘露之役決罘罳閤殿門而李訓韓約暨吏卒千
餘輩束手胥就夷僇也自梁誅宦官盡罷中尉樞密使
置宣政使以大臣為之後唐復名樞密使權益重至宋
遂號兩府而實與宣徽使胥内職大朝㑹常先見内殿
凡内諸司所掌𨽻於唐禁中之樞密使者使副使知院
事同知僉書院事胥得判之蓋實兼晉江左侍中領䕶
[009-5b]
軍之任是故宦官惕息而狙驁者不乆輙斥去亦卒亡
牢不可破之患元功臣子孫胥入宿衛號集賽勲籍尤
顯者多長四集賽服膳器物胥掌之蓋周綴衣虎賁漢
三署郎執㦸周衛之任也及品幹焯著輙拜左右丞相
平章亦不停宿衛是故宦官雖盛而訖亡能為患至明
而盡廢宋元之制内外判不相合視唐尤盛天子深居
禁中亡可它語左右璫監不典兵干政不止唯武宗季
年邊帥入侍江彬錢寧輩時奪其黨類把持而不肯解
[009-6a]
釋之權而其餘枋政權者直宦官為虎殿省閣華望官
為狐而裁時時假之以張厥威也夫聨班而側坐入門
而易刺固其小焉者也語有之一日不朝其間容刀髙
拱晨至朝房而猶語人曰今日所宣當是雙馬楊漣二
十四罪疏成將對御彈奏而恐少遲而語輙泄也乃循
例封進䝉切責不少貸宫府不通表裏暌隔其禍之烈
至此而審政要者可無鑒戒而疏厥壅蔽與夫樞密使
既難卒復侍中亦乆廢而宿衛任猶古也盍綜倣元怯
[009-6b]
薛諸職秩以正成周常伯名而逆折宦官之蘖牙也哉
   門生故吏
陳瓘劄論蔡京曰自京卞用事以來牢籠薦引天下之
士處要路得美官者不下數百人任伯雨論章惇蔡卞
曰卞執政七年門生故吏徧滿天下又曰人人畏附惇
卞至今未己故寧負陛下不負惇卞按蔡京是時財為
翰林學士承㫖而其黨業如此此言京勢之始張也至
靖康初崔鶠剳論馮澥曰數十年來王公卿相皆自蔡
[009-7a]
京出其餘擢居要路以待相繼而用者又充塞乎臺省
要使一門生死則一門生用一故吏逐則一故吏來更
持政柄互秉鈞軸厯千百年無一人立異雖萬子孫無
一人害己此蔡京之本謀也安得實是之言聞於陛下
且如馮澥近日上章其言曰士無異論太學之盛也此
姦言也昔王安石除異巳之人當時名臣如韓琦富弼
司馬光吕公著吕誨吕大防范純仁等咸以異論斥逐
布衣之士誰敢為異乎士攜書負笈不逺千里游於學
[009-7b]
校其意不過求仕宦耳安石著三經之說用其説者入
官不用其說者黜落於是天下靡然雷同不敢可否陵
夷以至於今大亂此無異論之效也而尚敢為此說以
熒惑人主乎又曰自崇寧以來京賊用事以學校之法
馭士人如軍法之馭卒伍大小相制内外相轄一容異
論者居其間則累及上下學官以黜免廢錮之刑待之
其意以為一有異論則己之罪必暴於天下聞於人主
故爾博士先生者敢詆誚王氏乎至如蘇軾黄庭堅之
[009-8a]
文集范鎮沈括之雜說畏其或記祖宗之事或記名臣
之說於已不便故一切禁之坐以嚴刑購以重賞不得
收藏則禁士之異論其法亦已密矣澥言服元祐之學
詆誚王氏之說其欺罔不亦甚乎蓋蔡京拜左僕射又
再起為太師總三省事而其黨乃滔天矣此言京勢之
極盛也嗚呼可不鑒哉可不戒哉
   階級
宋司馬温公嘗劄論階級曰臣聞治軍無禮則威嚴不
[009-8b]
行禮者上下之分是也唐自肅代以降務行姑息之政
是以藩鎮跋扈威侮朝廷士卒驕横侵逼主帥上凌下
替無復綱紀以至五代天下大亂運祚迫蹙生民塗炭
祖宗受天景命聖徳聰明知天下之亂生於無禮也乃
立軍前之制曰一階一級全歸伏事之儀敢有違犯辠
至於死於是上至都指揮使下至押官長行等第相承
粲然有叙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敢不從故能東征
西伐削平海内為子孫建乆大之業至今百有餘年天
[009-9a]
下太平者皆繇此道也近歲以來中外主兵臣僚往往
不識大體好施小恵以盜虛名軍中有犯階級者務行
寛貸是致軍校大率不敢鈐東長行甘言恱色曲加煦
嫗以至懦怯兵官亦為此態遂使行伍之間驕恣悖慢
寖不可制上畏其下尊制於卑所謂上陵下替者無過
於此臣聞聖王刑期於無刑今寛貸犯階級之人雖活
一人之命殊不知軍法不立漸成陵替之風則所繋乃
億萬人之命也臣愚欲望陛下特降詔㫖申明階級之
[009-9b]
法戒勅中外主兵臣僚令一遵祖宗之制如敢有輙行
寛貸曲收衆心者嚴加罪罰以儆其餘庶幾綱紀復振
基緒永安此在温公諸奏劄中尤為深切而韓魏公以
虎長行武贇告論本指揮關元亦嘗乞嚴軍律曰國家
屯置師旅衆踰百萬一營只委將校數員若鈐制稍嚴
便即捃拾小過於引見之際唐突論訴朝廷不以大體
斷之兩皆獲罪必恐此後兵率將校漸廢階級之制但
務姑息以求無過若一旦邊境有急使其亡軀命而赴
[009-10a]
湯火必不能為陛下用也此可與温公劄互相發明葉
水心嘗極論藝祖階級之制而以王安石欲廢之為亡
逺識且曰安石固不知而不為安石者又豈能知之哉
蓋其感慨深矣陳同甫樂府曰感君元不論階級此第
為士大夫雍容樽俎忘貴賤之分者寓言之而非所以
施於軍旅之間也
   階級
予既書韓魏公司馬温公論階級剳而復覈范文正公
[009-10b]
執政嘗以御史梁堅彈奏知慶州滕宗諒用官錢十六
萬數萬貫不明又有上言知渭州張亢驕僭力乞根勘
辨明且曰如有乖越臣甘同受貶黜洎燕度勘訖又上
辨劄曰邊上臣僚見此深文謂朝廷待將帥少恩於支
過公用錢内搜求罪戾欲陷邊臣且塞下州郡風沙至
惡觸目愁人非公用豐濃何以度日豈同他處臣僚優
游安穩坐享榮禄陛下深居九重當須察此物情知其
艱苦豈可使獄吏為功而勞臣抱怨其副樞密也嘗以
[009-11a]
陜西路罷同解乾耀等九州軍公使錢一千八百貫文
劄請令依舊曰今贍民兵一名歲不下百貫今減省得
公用錢一千八百貫只養得兵士一十八人以一十八
人之資廢十餘郡之禮是朝廷未思之甚也况今來逐
州使命之外各有軍營毎年春後邊兵歇泊動經半年
軍中人員並無宴犒之具雖條貫有旬設之名逐州每
月一次舉行軍員各給錢一百文己來官務薄酒二升
既無公用更不赴筵亦不張樂豈朝廷宴享將校之意
[009-11b]
州郡削弱道路咨嗟當全盛之時豈宜如此又曰朝廷
用武之際於此一事尤宜照管此與魏公温公劄並行
不悖蓋必有文正公寛閎之識而後可施魏公温公整
齊之法也
   車戰
戚武毅俞武襄皆善車戰穆宗時武毅總理薊昌保定
練兵嘗疏曰薊鎮之地有三平易交衝腹内百里以南
之形也半險半易近邊内地之形也山谷狹隘林莽蓊
[009-12a]
翳邊外迤北之形也戰於平原莫過車戰於近邊莫過
騎戰於邊外莫過步三者俱備乃可迭相為用又曰三
者雖各自為用然亦必相須為用故禦衝以車衛車以
步車以步卒為用步卒以車而强騎為竒兵隨時指麾
其勢蓋兼資也車之上為女牆以捍矢石下有活裙以
出戰卒如敵以數十騎挑戰則不應或敵大勢至五十
步則火器齊發近車丈餘步卒於車下出戰其逺者不
離車五步倦則少休車内仍以火器施之更番迭出如
[009-12b]
環無端敵之弓矢馬力弗能當也而論變用車六敗之
法尤可謂動而不括其說曰臨陣心亂火藥自焚一敗
也今置火藥於别車約以嚴刑此一變也往者用車為
守車釘於土人避於中敵得聚攻蹈犯集薪燃燎二敗
也今用車以戰行而不止歩卒恃車出沒其下此二變
也往者車制不如法守則不能蔽伍戰則不能飛衝三
敗也今之制式外捍衝突内衛戰士戰則與士卒並進
退則衛士卒之後敵聚攻則不及焚蹈犯則不能近此
[009-13a]
三變也夫車如王道大用之則王小用之則亡往者兵
不踰萬車不過二百兩敵數萬騎四面環攻小敵之堅
適為大敵之擒四敗也今用車必十萬或五萬各開馳
道星碁錯峙髙下原隰占地十餘里敵四面環攻勢分
而弱我面面足以制之血脈貫通臂指相應一營勢危
諸營協救此四變也車戰宜平原而薊多山險或不能
用五敗也夫以地就車地不可移以車就地隨地得便
以車塞險遇險尤利有如地容數車則數車為一營地
[009-13b]
容百干車則百干車為一營隨地為勢分而不可斷聚
而不可亂何嘗難於險仄而遂為拘方之器此五變也
往時無制之兵人各一心號令不習畏敵而不畏將使
之用車即專恃車以為命六敗也今且萬人一心上下
同欲畏將而不畏敵有必死之志不專恃車而藉車以
為導此六變也夫兵法全國為上守險正全國之道也
車營正守險之用也三者合練敵不能衝突此節制之
師也詔下督薊遼譚襄敏議襄敏議如武毅指於是命
[009-14a]
習車戰與南兵敵臺之議互為表裏而練兵功卒成薊
鎮不警烽燧者且四十年武襄謫大同立功創獨輪車
用人推挽翼以步騎上下山坂拒馬便利神宗初大同
巡撫李文進上其制於朝遂置兵車營命武襄僉書後
府領車營訓練京營有兵車自此始然則武襄之學於
趙本學者固不止得水戰之秘而武毅製鴛鴦陣隊長
執牌居前軍士十人分翼於後五兵長短相襍攻守互
施變化若神殆櫽括車戰步戰騎戰之法而用之有偏
[009-14b]
全陳之有次第所謂以竒為正以衆乗寡以實擊虚南
北水陸一機也漢衛青武剛車晉馬隆偏箱車唐馬燧
車制古今論兵多祖之宋李綱欲禦金人鐵騎剳子論
之尤詳其要語曰古人名車曰革車蓋冒之以皮防敵
火攻耳此又與武毅置火藥别車之說互為表裏惜房
琯劉秩輩雅不講其法而世又以琯秩而并訾之也
   開中鹽法
明初征安南兵八十萬北征五十萬而兵不告闕饟不
[009-15a]
告匱此雖繇屯衛合府兵法亦繇有開中鹽法以濟之
也開中者因宋制而益精之宋制利折色明制利本色
自洪武三年五月山西行省言大同糧儲路逺費重若
令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斗給
長蘆淮鹽各一引引二百斤則轉輸之費省軍儲易充
矣從之而開中法實權輿于此後因邊饟不繼户部尚
書郁新遂定召商開中法令商輸粟九邊塞下按引支
鹽凡鹽一引計準價銀八分若商能捐貲墾荒者竢成
[009-15b]
熟量徵其租十之一二聴就附近堡報納鹽糧軍有侵
擾者懲治永樂時定鹽一引輸邊粟二斗五升成化時
少増至二斗七升二合粟入引出引入鹽出費少而利
厚而又非報中于邊率無以牟厚利故欲賣鹽不得不
報中欲報中不得不積粟欲積粟不得不耕塞下之田
而米榖羨衍亦不得不籍之于堡而糶之于邊此所謂
以鹽法行屯政者也軍衛屯米六石以贍軍六石以貯
倉其溢十二石外者官勿與而又有開中鹽法年例以
[009-16a]
濟之若間值邊警斗斛闕乏又有開中先支法以濟之
常股鹽户鹽以為年例存積鹽以備先支鹽法疏通而
引無壅滯是故當其時商未嘗有邊商内商之分内商
皆邊商也課未嘗有鹽課餘鹽之分餘鹽皆鹽課也而
鹽亦未嘗有河鹽堆鹽之分河鹽皆堆鹽也今考河東
鹽法至𢎞治時常股鹽二十九萬四千引存積鹽一十
二萬六千引始定運司召商辦課之法而成化以前無
聞焉則其在兩淮兩浙長蘆山東又可知矣此繇洪武
[009-16b]
迄成化鹽法之略也𢎞治五年山陽葉淇為户部尚書
見是時塞上銀一錢可易粟四斗商人費益少而利益
厚乃定納銀運司解户部給邊費於是庫銀驟増至百
萬兩有竒一時皆以為利今考鹽政志𢎞治時六運司
之納銀不一而河東最薄至二錢一分嘉靖二十七年
六運司之増銀不一而河東最薄亦至三錢二分爰暨
萬厯時周賓所著識小編謂嵗入餘鹽課稅等銀約一
百萬三千兩有竒各邊中鹽引價約五十六萬兩七千
[009-17a]
有竒其于常賦蓋五之一而兩淮中鹽引課不與焉則
其鹽利之厚可知矣然而邊土遂繇此荒粟益湧貴雖
盡一引價或且倍之至不能易斗粟軍多呼庚癸而大
同山西二鎮亦時召李國貞鄧景山之變議者喟然太
息謂實繇淇輕變祖制始至其後九變胥闕食勦餉練
餉頻加而行人陳際泰論之尤詳以覈蓋有嘅乎其言
之也且夫人情莫不趨利而避害亦莫不趨逸而避勞
夫惟以其趨利之心易其避勞之心而事迺克濟自淇
[009-17b]
法既弊復思本色而本色又不可遽復於是令河東暨
兩浙長蘆山東胥納折色惟兩淮利較厚獨納本色隆
慶時總理屯鹽都御史龎尚鵬嘗上鹽法疏曰議者每
歸咎于淇而不知自淇改廢者今己復其舊矣凡鹽一
引官價五錢納粟多者五六斗少亦不下三斗以上路
近價賤將及一石視國初不翅倍之爰暨崇禎時紹興
推官陳子龍亦曰淮鹽仍中本色至今猶然而議者不
考以為盡行折色此胥鹽政掌故也然而邊土之既荒
[009-18a]
者遂不可復墾而開中例又不敢盡斥廢其名羣商不
得巳迺岐邊商内商之名以應之邊商辦鹽課内商辦
餘鹽内商力有餘而以其劵引之利初不繋于邊也雖
能墾荒將焉用之邊商力不足而况其烽堠之危又適
警於邊也雖欲墾荒且姑巳之用此祖制卒不可復邊
儲卒不可充鹽利益厚戎備益虚而一代乆安長治之
彞典遂以澌滅而不可復問蓋今河東鹽法雖與兩淮
殊制而有坐商又有運商則猶本於邊商内商之遺意
[009-18b]
云或曰然則開中可復乎曰萬厯中商邱宋莊敏公纁
為户部尚書嘗言邊儲大計最重屯田鹽筴近諸邊年
例銀増至三百六十一萬視𢎞治初八倍宜修屯政募
商人墾荒中鹽上稱善者乆之而其說亦裁為文具焉
己矣且夫明季曽軍屯之不䘏而暇語開中哉或曰夫
縁邊之苦饟乆矣何以徵明初之粟若是其賤曰尚鵬
疏陳甘肅屯田嘗謂西寧遇豐年銀一錢可易粟五斗
故西寧給軍之月糧皆願得折色莊浪銀一錢僅易粟
[009-19a]
一斗四五升各軍月糧皆願得本色是粟價至銀七八
分已苦其貴矣蒲州王崇古總制三邊尚鵬又嘗遺書
曰榆林銀一錢時估糧八升彼僅納五升猶稱艱苦是
粟價至銀二錢遂為極貴矣蓋開中墾荒之利猶有存
者而匪若萬厯以後之尤彫攰也或曰鈞是開中也何
以宋之范祥收折色則為利明之葉淇收折色則為害
曰范祥鹽鈔此以本色之虚估變而納折色之實價者
也故在宋為利葉淇鹽課此以折色之時估變而忘本
[009-19b]
色之常價者也故在明為害蓋宋之邊近故得本色猶
易明之邊逺故得本色倍難而其尤逺于東勝嘉峪者
又可知矣此又宜綜時代道里以計之者也或曰襄城
李恭靖公敏嘗巡撫大同見山東河南轉餉至者道逺
耗費乃㑹計嵗支外胥令輸銀民輕齎易達而將士得
以其贏治軍裝交便之及為户部尚書并請畿輔山西
陜西州縣歲輸糧各邊者每糧一石徵銀一兩以十九
輸邊依時值折軍餉有餘則召糴以備軍興上從之自
[009-20a]
是北方二稅胥折銀實繇襄城始夫襄城即先山陽而
任户部者也何以襄城輕齎則為利山陽折色則為害
曰襄城輕齎猶可以紓齊豫輸輓之勞山陽折色乃遂
以貽邊關輸輓之害其法祇間毫芒其謬不翅千里曰
山陽之謬不待詞畢矣然布政文貴初改迤荒為折色
侍郎馮清又盡改本色為折色而陜西塞上之粟彌尠
則其害亦不始開中也曰齊豫或間可行輕齎全秦必
不可行折色稅糧折色雖利于民而實深害于軍開中
[009-20b]
折色但利於商而遂永害於國利民且不得無辠者其
害仍自民受之而利商之辠滋甚者其害直國與軍民
鈞受之而匝七世而莫之能救也蓋河東近邊解池鹽
利實濟邊需此志河東鹽法所宜勤勤懇懇以特書之
者也
   中州河防考
自漢河徙頓丘後漢治汴渠築金隄修石門宋熈寧十
年决澶州曹村河道南徙百餘里而分入於南北清河
[009-21a]
金復自衛州决入渦河以合淮明洪武二十四年决原
武之黒陽山開封府河益南徙三十餘里而全入於淮
其地多經中州諸郡縣河防殆不勝考中州正河支河
合河南岸北岸胥載省志郡縣志又無竢詳考矧自明
萬厯初河决崔鎮奪淮入海淮復决髙家堰右都御史
潘季馴治之著河防一覽十四巻近日議河渠者胥奉
為指南其書大率詳於徐邳以下而略於中州然則中
州河防之失考也乆矣比嵗武陟馬家營决嘗東溢山
[009-21b]
東之安平鎮而趨大清河以入海今請擇其切要者略
考之昔漢河决酸棗在今延津决瓠子在今開州其餘
决館陶清河暨宋决韓村商胡諸地胥在河下流惟宋
乾徳二年孟州水漲壊中潬橋梁地在今孟縣東距武
陟百五十里太平興國二年决温縣東北距武陟六十
里而害不甚鉅元至元九年新鄉廣盈倉南决五十餘
步又决百十三步西南距武陟百里而都水監旋修完
之胥非武陟比也武陟地差近延津新鄉温孟釘船帮
[009-22a]
詹家店秦家厰馬家營决而東漫安平鎮雖不類元至
正四年之决白茅堤金堤明正統十三年景泰四年之
叠决張秋沙灣𢎞治二年之决原武而繇封邱荆隆口
以衝張秋五年之復决荆隆以潰張秋堤萬厯十五年
之沁決金屹壋蓮花口以漂蕩獲嘉新鄉河决荆隆潰
長堤大社口以蕩東明長垣而大勢雅宜㕘考當元之
决白茅也並河郡邑虞城楚邱至曹州東明諸地胥罹
水患勢且北侵安山沿入㑹通河總治河防使賈魯治
[009-22b]
之始自白茅長百八十二里繼自黄陵岡至南白茅十
里自南白茅至劉莊村十里又至虞城黄固八里又至
歸徳哈只口五十一里乃浚凹里舊河至張賛店又至
楊青村通長九十八里其北岸隄防通長二百五十四
里白茅河口至曹州板城二十五里又至英賢村百三
十三里稍岡至碭山八十五里又修哈只至徐州三百
餘里缺口地胥在今兖徐開封歸徳境而黄陵岡白茅
村西連儀封榮花樹埽東連考城芝麻莊陳隆口北岸
[009-23a]
賈魯河由此起而由陳隆莊西以入河又儀封東北至
曹縣界五十里明初東行黄河由儀封葵邱東北至南
旺分水河洎正徳中胡世寧言河徑汴一自長垣曹鄆
出陽榖後雖寖湮塞世寧亦言陽榖道勢近東北不可
復開而北趨故道地形窪下其勢易達此中州東接曹
兖河防當考者也景泰時决張秋奪濟汶入海之路以
去即大清河世所謂鹽河也都御史徐有貞請先疏其
水水勢平乃治决决止多建閘垻以時節宣於是作疏
[009-23b]
水渠起張秋金堤西南行九里至濮陽濼經博陵夀張
沙河至東西影塘又沿李&KR1374至蓮花池大瀦潭乃踰范
暨濮又上而西數百里經澶淵接河沁賜名廣濟建閘
名通源又設九堰八閘而張秋績成地胥在今東昌大
名開封衛輝境而廣濟渠首起張秋尾接河沁澶淵道
出開州習城後魏濮陽城北十里有瓠河口有金堤宣
房塸水經書河經武陽縣東范縣西又於范縣東北流
為倉亭津今濮范夀張沙河趙王河胥為黄沁漫流道
[009-24a]
又沙灣故道霖潦渟積成河而沙灣減水閘下安山暨
戴家垻上即長垣黄河故道尤宜詳考及𢎞治之決原
武也支為三一由荆隆口漫祥符長垣而下趨張秋衝
㑹通河以奔放於海一出中牟下尉氏一溢蘭陽儀封
考城歸徳以至宿州户部侍郎白昻治之既而復潰黄
陵岡堤衝張秋奪汶水以入海荆隆決口至濶九十餘
丈都御史劉大夏請治上流且築長堤防大名山東患
於是首浚賈魯舊河四十餘里由曹出徐以分水夫南
[009-24b]
岸賈魯河故道由曹縣南虞城西新集丁家道口之下
楊先口之上分出馬牧集夏邑碭山北韓家道口司家
道口牛黄堌永城趙家圈而出兩河口又由徐溪口經
蕭縣薊門凡二百二十餘里而出徐州之小浮橋號為
銅帮鐵底潘季馴謂黄河北徙崔家口一帶淺阻若故
道不復恐禍不在徐邳而在河南山東則賈魯舊河之
宜浚瞭然矣是故大夏浚河四十餘里暨中牟决河由
河以入洪澤湖或由徐溪口入淮耶抑由姬村湖永堌
[009-25a]
入或仍由小河口以入耶是不可不考也又大夏浚孫
家渡開新河七十餘里導使南行由中牟至潁以入淮
夫孫家渡西連滎澤東連鄭州小陳橋黄煉集正統十
三年全河由此南徙而開封府且在河北及𢎞治二年
復决當其决而開也且與元末黄河由陳州西以經潁
州東金末黄河由項城東以經潁上西胥急趨淮瀆而
視明全河入淮三道一自蘭陽東南流由杞縣睢州寧
陵符離橋宿遷小河口入一由寧陵南入渦經亳州䝉
[009-25b]
城懐逺荆山口入一由儀封北折經黄陵岡蔡家口梁
靖口出徐州小浮橋清河縣入以暨築歸仁堤馬厰坡
王簡張福堤髙家堰而後淮畜全力以出清口地形尤
西疏導抑己尤捷矣胡世寧亦言滎澤間孫家渡决宜
常浚之以分上流之勢嘉靖初總理河道章拯又請浚
以分山東水勢世寧又言汴南分二道一出滎澤經中
牟陳潁至夀州入淮是故大夏開新河七十餘里暨中
牟東南至尉氏百里中牟至潁上且由金末黄河道以
[009-26a]
入淮胥不可不詳考也而大夏又浚四府營淤河由陳
留至歸徳析為二一由宿遷一由亳渦㑹於淮元亷訪
使尚文言陳留抵睢東西百餘里大抵南岸髙於北岸
約八九尺又言蒲口决千餘步東走歸徳舊瀆行二百
里至横堤復合正流淤河當即蒲口巴河諸地又胡世
寧言汴南道一出祥符經陳留睢亳至懐逺入淮東南
一道自歸徳宿虹出宿遷今歸徳東南至亳州百里渦
河在亳西即定逺荆山口道而宿遷㑹淮當仍由小河
[009-26b]
白洋河又或經白鹿邸家湖耶抑考賈魯舊河孫家渡
新河四府營淤河諸口胥張秋沙灣上流也業疏洩矣
乃塞張秋之决又起胙城經滑長垣東明曹單諸縣下
盡徐州作長堤亘三百六十里河防一覽書築長堤一
道荆隆口東西各二百餘里黄陵岡東西各三百餘里
起武陟詹家店抵碭沛千餘里名太行堤夫胙城西南
距武陟百七十里徐州西經沛距碭山百八十里而堤
益衍而長此所以防大名山東之患汔至荆隆塞黄陵
[009-27a]
奠而張秋賜名安平鎮者也抑白昻築陽武長堤長五
千餘丈東防張秋南防中牟又自歸徳小垻浚飲馬池
抵小河西令汴入睢睢入泗以少復浚儀蒗蕩渠水經
注禹塞滎澤開渠通淮泗隋開汴渠遺迹暨萬厯時塞
蓮花池垻塞荆隆口銅瓦廂又明初漕運由淮達河由
陽武陸運百餘里至衛河入舟永樂九年工部侍郎張
信浚祥符魚王口至中灣二十餘里由荆隆口下魚臺
蹋場口復黄河故道諸迹胥當附考至若南岸隄防則
[009-27b]
廣武山東滎澤小院村東北對南賈口滎陽孫家渡小
陳橋中牟判官村鮑家寨而十里店黄煉集尤險要祥
符西青谷堆李仲英寨而瓦子坡槐疙疸尤險劉獸醫
堤逼河陶家店埽垻直射張家灣時和驛逼開封城衝
刷尤急祥符東兔伯岡埽頭集陳留李家樓胥易潰蘭
陽趙皮寨西連七村嘉靖七年疏白河由亳泗入淮十
六年流倐盛東向梁靖口流寖微梁靖岔河口東出魚
臺榖亭流遂絶雖水旋淤而偕野雞岡胥决河故道儀
[009-28a]
封李景髙口萬厯十七年嘗决衝葛田月堤入睢陳故
道又嘗浚支河入徐白家樓北直突灘普家營亦號險
要睢州石家樓考城王家集寧陵商丘梁靖口嘉靖六
年嘗决衝入雞鳴臺新集四十五年嘗塞南流㡬絶又
迤丁家道口劉家口而楊先口為賈魯河道以至虞城
黄堌口北直突灘夏邑永城東距碭山市力寨焉此南
岸之廑可考者也北岸隄防則武陟南賈口黄沁交㑹
詹家店西釘船帮李先鋒莊南直廣武山前王家溝劉
[009-28b]
家溝詹家店東秦家厰馬家營魏家營秦旗營梁家營
二鋪營東南直官莊峪北距太行堤數里東接滎澤堤
以至甄家莊郭家潭胥號險要原武西廟王口東賈家
寨陽武脾沙岡胥掃灣陽武大堤大浜申家潭尤迎沖
溜封邱于家店荆隆口中欒城地參連最號險要祥符
陳橋集西抵荆隆東連馬家口𢎞治五年嘉靖二十四
年河胥决貫臺馬家口胥險陳留寨南接回回寨尤衝
激而東北黄陵岡北連白茅村地尤逺蘭陽銅瓦廂萬
[009-29a]
厯時嘗大决板厰樊家莊張村集胥險馬坊營尤掃灣
地儀封穵泥河煉城口埽垻尤急榮花樹埽迎溜三家
莊逼河乃東接舊老堤東明堤以及黄陵岡堤南之龍
王廟又東接考城芝麻莊陳隆口李秀厰孝城口地胥
險而後東距曹州位家灣雙河口曹縣武家垻焉此北
岸之僅可考者也又若北岸太行堤隆慶六年加築起
武陟沁河止修武東之木欒店萬厯八年又加築南岸
長堤起虞城止滎澤兩堤共袤千五百餘里萬厯十七
[009-29b]
年築堤垻共袤四萬八千百二十丈其餘胥有縷堤遥
堤減水堤月堤格堤順水垻挑水垻而南岸縷水堤隆
慶六年築起祥符止碭山遥堤萬厯時増築孫家渡五
百八十六丈黄煉集六百丈劉獸醫口三千七百三十
二丈張家灣至時和驛千五十丈兔伯岡至埽頭二千
九百三十丈趙皮寨至李景髙口二千三百五十九丈
䕶城堤明時開封城地下於河丈餘今裁平河面堤尤
急儀封東北至石家樓五十八里王家集至考城十七
[009-30a]
里有竒黄堌至虞城暨北岸封邱舊堤尤宜守又陶家
店幇堤千八百七十一丈垻三千六百二十九丈張家
灣修堤一垻一時和驛幇堤九百二十丈垻三百二十
七丈工胥險要北岸詹家店西距武陟百里萬厯時創
堤四百八十五丈有竒廟王口遥堤千二百二十五丈
賈家寨月堤九百丈荆隆口遥堤二千九十丈馬坊營
月堤一榮花樹埽垻千二百六十丈堤百七十五丈三
家莊垻二百七十丈芝麻莊垻八十六丈孝城口堤二
[009-30b]
十八丈垻二十丈有竒工尤險要又長垣東明長堤南
接荆隆口袤百三十里東起曹縣白茅集西止封邱新
豐村而長垣大社口王家堤常村集尤為險要堤外淘
北河世傳黄河故道而三尖口呉家口劉家口月堤三
垻洩水閉水并宜慎此南北岸堤之可合考者也然自
正徳四年河决沛縣飛雲橋泛溢多在徐邳以下而中
州寖尠河患萬厯十五年决荆隆銅瓦堤大名上流以
少防其潰而其餘修築殊尠堤堰大率卑薄上部冊多
[009-31a]
虚洎季年開封城之決大相國寺浮圖裁半出蓋與秦
王賁之灌大梁金西北據牟駝岡而放河水浸淖封邱
門外數百里以阻東南使驛其事差類而當時曽不暇
經畫也然則中州河防之失考也乆矣抑沁河北岸堤
起温縣北髙村厯大樊口劉村太原村金圪墖修武武
陟北木欒店蓮花池口小原村郭村乃入南賈口而大
樊村為掃灣地嘉靖三十五年嘗决三百餘丈入衛河
淤臨清板閘甎閘外七十餘里金圪墖蓮花口在武陟
[009-31b]
東岸尤為險要至詹家店西距沁堤頭十八里不築堤
蓋與徐邳下宿遷南岸小河白洋河北岸直河至古城
埒若元提舉王允中於沁河内築石堰遮水入廣濟四
渠共袤六百七十七里經濟源河内河陽温武陟村坊
四百六十三溉田三千餘頃抑當參考至引沁通衛元
郭守敬雖陳懐孟沁河東合丹水引東流至武陟北可
合入御河以灌田然董文用嘗考測衛州城浮圖最髙
裁與沁水平衛輝府志載之明給事中常居敬疏引其
[009-32a]
語又謂修武縣較大樊口地卑約十五餘丈且沁河廣
一里餘衛河裁三四丈又衛水清沁濁沙漩激同黄河
而木欒店距衛河百餘里絶無支河然則水集所載引
沁至長垣界經張秋出㑹通閘入運暨胡世寧疏沁水
經紅荆口分流一道閱六十里達衛又大樊口北决開
堤垻郭村乾河暨修武西北清水河經獲嘉縣北六里
至新鄉西北侯家橋入衛裁可備考它若由廣武山北
經汜口洛口五社津而達孟津又由孟津郭家嘴厯新
[009-32b]
安伍口澠池洋滸圪把窩白浪槐垻河浸髙而鷹嘴窩
神仙嶺桃園磧尤峻陜州漁林濤鄭家矻&KR0008牛素回窩
堰而蝦蟆口卧虎灘獅子口尤迅激乃及砥柱三門東
南風裁可上人門至太陽渡溜寖緩自獅子口下凡十
九灘百二十里自孟津至太陽渡凡四百五十七里又
由竇津西達風陵渡黨家口附考
   藩鎮
宋靖康中李忠定知樞密院事以三鎮之堅守也上備
[009-33a]
邊禦敵八事其第一事曰唐之藩鎮所以拱衛京師故
雖屢有變故卒賴其力而及其弊也有尾大不掉之患
祖宗監之銷藩鎮之權罷世襲之制施於承平邊備無
事則可在今日則手足不足以捍頭目為今之計莫若
以太原真定中山河間建為藩鎮擇帥付之許之世襲
收租賦以養將士習戰陣相為唇齒以捍金人可無深
入之患又滄州與營平相直隔黄河下流及小海其勢
易以侵犯宜分濱棣徳博建横海軍一道如諸鎮之制
[009-33b]
則帝都有藩籬之固矣後撰靖康傳信録則曰上俾宰
執同議而其間所論異同雖建横海軍一道以安撫使
總之而藩鎮之議寢後撰建炎時政記則曰六月十四
日内降勅書一道勅河北河東諸路守臣將帥忠義軍
民等如能竭力捍禦保有一方及糾集師徒力戰破賊
者至建炎二年當議酬其勲庸授以節鉞其餘官吏軍
兵第加優賞應稅賦貨財悉許移用官吏將佐悉許辟
置朝廷更行量力應副為國藩屏以昭茂功又詔自今
[009-34a]
有能收復兩路已陷州郡及救解危急保全一方功効
顯著者除本處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依方鎮法而不
書藩鎮之議寢蓋時政記係進御及史館檢閱文字與
傳信録體例固不同也及建炎初之除尚書右僕射也
畫十事以進其議守曰居於山者必髙垣牆固柴柵以
虞虎狼之害居於野者必盛僮僕厲甲兵以防盜賊之
患又曰為今日守邊之䇿當以河北河東之地建藩鎮
立豪傑使自為守朝廷量以兵力援之而於沿河沿淮
[009-34b]
沿江置帥府要郡以控扼修城池備器械屯兵聚糧堅
壁清野教車戰以禦其奔衝習水戰以擊其濟渡使進
無所掠退不得歸則其勢必不敢深入至於陵邊隅破
城邑則不能保其必無也凡忠定為相七十五日其所
以經畫而措置之者河北河東尤要嘗乞置招撫司經
制司曰河北西路三帥府二十餘郡靖康末所失真定
懐衛濬一帥府三郡而已其餘至今皆堅守一路兵民
有城郭者依城郭無城郭者依大河西山自相結集多
[009-35a]
者數萬少者不下萬人各立首領以相統率知名號者
巳數十處日以蠟書號籲朝廷乞師請援願為前驅因
而撫循為吾之用數十萬衆不日可致而金人留兵懐
衛濬三郡以扼吾要津每郡不過三千人其餘皆脅制
吾民剪易衣髪以疑我耳大兵臨之遣間要約必有應
者則三郡不旬月間可復也三郡復則真定可圖而中
山之圍可解河北復為我有矣然後第功行封以河外
郡縣悉議封建使自為守朝廷量力以助之則藩籬固
[009-35b]
而中原寧此今日之要䇿也河東之勢亦然但所失州
郡視河北為多然所以處之之䇿亦無以過於此者臣
愚欲乞於河北西路置招撫司河東路置經制司擇文
武臣僚中有材略名望素為兩路兵民信服者為之使
副布宣朝廷徳意以結其心信賞必罰以作其氣訓練
服習以教之戰量補名目以旌勸其首領寛給錢榖以
賑貸其乏絶辟置僚屬將佐乗機應變一切許以便宜
從事則兩路可以復全中興之功指日可成必自此始
[009-36a]
猶捍水患於决溢之口則下流無泛濫之虞禦盜賊於
門牆之外則堂奥有安靖之勢理之必至也其措置沿
河沿淮沿江者又乞置帥府要郡次要郡曰臣竊以唐
有天下貞觀開元號為治平無事者以外有方鎮之兵
捍禦邉隅内有府衛之兵臨御方鎮表裏相制國勢以
安其後府兵之法壊邊兵之勢强乃有天寳安史之亂
然卒戡定之者方鎮力也代宗避吐蕃之冦而幸陜徳
宗避朱泚之變而幸奉天亦資方鎮之兵以復國然行
[009-36b]
姑息之政威柄下移强藩悍臣浸成跋扈此非方鎮之
罪措置失䇿之過也祖宗監唐末之弊削方鎮之權惟
沿邊帥司屯宿重兵委以軍旅之事腹内㑹府雖有帥
號其權甚輕自餘列郡守臣悉委文吏不與軍政以處
承平治安無事之時可也今壊吾邊防以擾腹心之地
盜賊乗時蜂起蟻結而州郡猶以承平之制臨之安能
捍患禦侮鎮撫之哉故唐方鎮之弊尾大不掉而今日
州郡之弊手足不足以捍頭目理勢然也救其弊而振
[009-37a]
起之莫若取方鎮之制用其所長去其所短擇人而任
之使大小相比逺近相維以蕃王室臣愚欲乞於沿河
沿淮沿江置帥府要郡次要郡帥府帶安撫使節制一
路即唐節度使之兵也要郡帶兵馬鈴轄次要郡帶兵
馬都監以佐帥府即唐觀察防禦團練之兵也朝廷減
上供金榖使之養兵寛法制而假之權將佐僚屬聽其
辟置平居責以訓練閱習有變即帥府量事起兵統率
以行與數路約為應援㑹合有功者増秩進職而不移
[009-37b]
其任如此數年上下安習即州郡之兵可用矣而其擬
帥府要郡次要郡河北東路帥府則大名府横海軍而
要郡則開徳府棣州次要郡則濱州永静軍也京東東
路帥府則青州徐州而要郡則襲慶府登州萊州密州
次要郡則沂州濰州淄州也京東西路帥府則東平府
應天府而要郡則濟南府濮州興化府次要郡則濟州
單州也京西北路帥府則河南府順昌府而要郡則河
陽府潁昌府蔡州汝州陳州也京西南路帥府則鄧州
[009-38a]
襄陽府而要郡則唐州隨州次要郡則金州均州房州
商州也永興軍路帥府則永興軍而要郡則陜府華州
虢州次要郡則同州耀州也淮南東路帥府則揚州而
要郡則宿州楚州次要郡則泗州真州海州和州也淮
南西路帥府則廬州而要郡則夀春府亳州次要郡則
舒州濠州黄州光州也江南東路帥府則江寧府而要
郡則宣州江州次要郡則饒州信州池州太平府也江
南西路帥府則洪州而要郡則䖍州袁州次要郡則吉
[009-38b]
州筠州撫州也荆湖南路帥府則潭州而要郡則衡州
次要郡則永州道州也荆湖北路帥府則荆南府而要
郡則鼎州鄂州次要郡則澧州復州岳州也兩浙西路
帥府則杭州而要郡則鎮江府平江府湖州常州次要
郡則秀州衢州也兩浙東路帥府則越州而要郡則明
州次要郡則温州台州處州也後撰時政記則曰六月
某日臣與執政官奏事進呈劄子議控禦之䇿大略謂
云云僉謂帥府要郡之制可行但未可如方鎮割𨽻州
[009-39a]
郡得㫖京東東西路京西南北路河北東路永興軍路
淮南江南兩浙東西路荆湖南北路皆置帥府要郡次
要郡帥府為安撫使帶馬步軍都總管要郡帶兵馬鈐
轄次要郡帶兵馬都監皆以武臣為之副改路分為副
總管路鈐轄為副鈐轄州鈐轄為副都監總管鈐轄司
許以便宜行軍馬辟置僚屬依帥臣法屯兵皆有等差
遇朝廷起兵則副總管為帥副鈐轄都監各以兵從聽
其節制正官願行者聽轉運使副一員隨軍一員留本
[009-39b]
路提㸃刑獄彈壓本路盜賊遇有盜賊則量敵多寡出
兵㑹合以相應援本路帥臣當職官措置兵馬先就緒
者當優議旌賞蓋雖許便宜行軍馬而視便宜從事之
制殊矣矧𨽻州郡許世襲哉此當偕范宗尹建鎮撫使
本末文天祥建四閫議彚裁之
 
 
 存研樓文集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