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13 亦玉堂稿-明-沈鯉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亦玉堂稿巻三
             明 沈鯉 撰
  學政條陳疏
竊惟世運汙隆本乎人才風俗而人才之登耗風俗之
美惡又皆自學校以出蓋學政之所關綦重矣乃今為
教職者既徒取備員而有司又漫不加意以致學政日
以陵夷民俗遠不如古此其故非小也臣等叨典風教
[003-1b]
不敢不身任其責謹條所當修舉者八事除議處教職
事宜己經題奉明㫖外其餘七欵謹開上請如䝉俯賜
采納容令臣等刋成書冊咨都察院轉行各省直巡按
御史及兩直𨽻提學御史通行所屬衙門一體施行以
責實效其於世道民風未必無小補也
一曰明大義以覺人心夫為學不知大義而徒以條教
約束之猶之行道之人不知其所適之處而責之邁往
無益也夫國家養士以學校而取士以科目者何為乎
[003-2a]
蓋鄉舉里選之制既不可復不得已而觀人於語言文
字之間即其言之理以期其行之篤而為國家經濟之
用其大義本如是也今之士不復知此久矣童而習之
惟曰吾勤學取科第可以榮吾身榮吾家也父兄之教
其子弟師友之相為勸勉者亦曰惟勤學取科第可以
榮爾身榮爾家也必且明體適用修已治人以畢吾性
分之事如古人之所謂學者其誰乎夫出處行藏本無
二道世未有窮之所養惟専以身家為念而達之所施
[003-2b]
能卓以民社為憂者故吏治之不飭不在其服官之日
而自其藏修已非矣頃者我皇上軫念民艱綜核吏治
至於再三臣等因是以深求弊源欲備舉國家養賢之
意及古人為學之指申告多士使知向方而啟其久迷
之心志仍以勅内條欵𦂳切士習者與臥碑一並刻石
使士子朝夕諷誦則大義以明而學政科條可漸次修
舉矣伏乞聖裁
二曰頒制書以儲真才夫學不通當世之務者雖多識
[003-3a]
前言往行終不免有生今反古之失臣等伏覩國朝制
書皆列聖之精神心術政教紀綱所寓於宦學最為親
切者也惟其籍在天府士雖居輦轂之下有終身不知
其名者况遐方遠裔者乎伏乞勅下本部轉行各省直
提學衙門查照先年頒降制書其或未經刋布或刋布
未廣或已刋中廢者各酌量工費大小行令所屬府州
縣衙門分工刋行以資士習如大明律大明令大誥三
編諸司職掌洪武正韻皇明祖訓孝慈錄洪武禮制禮
[003-3b]
儀定式稽古定制資世通訓教民榜文學校格式憲綱
事宜等書所在府縣俱宜刻之至於先臣丘濬所進大
學衍義補及國朝名臣有纂其行實為錄者雖不敢與
制書比亦昭代文獻可為士子矜式似宜比照前件以
其工費稍多者刻之藩司費簡者刻之各府使人知景
師先哲以明習當世之務亦儲養真才一事也伏乞聖

三曰嚴保結以崇行誼竊惟國家以辭章取士未嘗以
[003-4a]
辭章盡人也蓋於科舉之中寓里選之意里選者何今
之保結是已夫保者甘與同罪結者要以終身式曰依
奉奉事例也曰實保得某人身家並無違礙如虚甘罪
示連坐也夫違者違悖於禮法礙者曾入於過犯不獨
此身無違礙而曰身家並無如此乎責士之詳也始以
里老隣佑之甘結謂居相近者知之必真繼以師生之
互結謂學同庠者信之必審又繼以司府州縣官吏之
印結謂干係重者勘之必嚴如此乎責保之宻也祖宗
[003-4b]
取士亦何嘗専辭章哉而今也失之矣覈實者久無其
人與結者不知所謂雖有行不齒於家邦人可投之豺
虎一試高等衆皆刮目苟工鉛槧即謂賢才保結故紙
耳夫舉士不尚行士何慕而修行哉臣等為今之計不
敢遠引古人鄉舉里選之法惟責其有保結之實而已
亦不敢遽求士以六徳六行之詳惟望之無大過而已
夫大過有十其一曰奉養有缺語言忤逆為不孝之過
二曰陵侮尊長殘薄骨肉為不友之過三曰酗酒敗徳
[003-5a]
攜妓宣淫為不恥之過四曰强買田宅私債準折為不
睦之過五曰出入公門為人請託為不守之過六曰賭
博營利唆訟害人為不端之過七曰結黨挾官恃才慢
長為不遜之過八曰營私舉惡挾讎阻善為不恭之過
九曰攬包差糧武斷鄉曲為不謹之過十曰雜處下流
卑汚苟賤為不重之過此十過者齊民有之謹厚者羞
與交焉而况於士乎臣等請立為條格刋布學宮徧及
閭巷以為保結之式使士子平日因此警省知所自重
[003-5b]
凡有童生入學生員科舉考貢舉人㑹試及舉監起選
者本提調官俱取里老隣佑及本學廪増附生員各連
名結狀一紙務遵照條格於各欵項下從公填註有無
字親筆僉名其保結有礙與無人保結者童生不許送
考舉監生員人等不許起送保結無礙者提調官研審
是否真確印結送府府官亦如前審實印結類送布政
司各不許虚應故事而數行之中科舉生員尤不可不
嚴加查核者蓋生員一得中式即為蒼生禍福所係且
[003-6a]
人數不多於品藻亦易為力慎不可故容應試以致僥
倖出身為他日民社之憂蓋科場試士本選賢才既知
其不賢不才矣則亦何試之有乎有如吾姑試之而彼
得文君子之辭以混入賢才之網是為國家崇冦讎而
為生民聚螟螣矣一省應試生員多至四千餘人少亦
不下二千中間豈無行檢不修之士何得以俱無違礙
借口也如有具結生員及隣佑人等扶同隠匿或仇讎
陷誣以圖報復事發連坐若提調官教官有徇情避怨
[003-6b]
容隠匪人者撫按官指實叅奏如此則有司之關涉也
重所以察士者不得不詳士之科條也嚴所以律身者
不敢不慎以之布列有位知其不為民害明矣伏乞聖

四曰議考校以變士風查得近年提學奬率士類未嘗
不諄諄以徳行為言而考藝論業亦未嘗不孜孜於窮
經明理敦本尚實之務乃士習卒不可變而尚徳之風
未有先之者則真意所在有不能喻之於人人亦以文
[003-7a]
具應之也夫天下之事言不能喻者則在以真意轉移
之據今提學官按臨地方考試士子必先校藝校藝畢而
賞罰行焉士子知如是之為榮辱如是之足勸戒而已矣
彼其心志耳目已有定向而吾始舉其行優行劣者或
一二人或三五人以示勸懲終不過舉行故事未見為
尚行何如者而徒諄諄命之曰校士先行檢而後文藝
其誰能信之矧當校藝之時士即有行如桀跖者倘其
文在高等便已視如拱璧不忍釋手萬不得已薄罰示
[003-7b]
懲亦不過舉行故事未見為尚行何如者而徒諄諄命
之曰校士先行檢而後文藝其誰能信之此真意所在
有不能喻之於人而人亦以文具應之者也合無自今
以後凡提學出巡一到地方即將所訪行優劣生員公
同提調等官多方叅問於闔學諸生舉其與公論符合
毫無可疑者各量其善惡輕重分别賞罰務俾羣情快
愜的然可示勸懲不得虚應故事使人以為口實如是
已畢方另日考校文藝蓋一先後之間而意指輕重已
[003-8a]
昭然明示於人人皆知朝廷之作養人才不専在詞章
記誦之末必且争自濯磨以求副於公論似亦激勸鼓
舞之一機也如賞過行優生員以文藝考居劣等者免
其降黜罰過行劣生員有年未弱冠姑容肄業者雖文
字考居優等不准補廪幫増如是以低昻文行則吾之
真意可以明示於人人庶幾不以文具應之也至於較
文亦自有敦本尚實之道不専在詞章記誦之未者邇
來士子雖皆以經書為本業而務明理淹貫者鮮矣高
[003-8b]
者工藻繢下者習剽竊巧者務摘題拙者専記誦即有
孳孳矻矻以窮年佼佼錚錚稱雋才者猶或家不蓄史
鑑目不睹性理而已裒然與計偕預廷對及問以他事
則茫不能知焉直至登第後始幡然有意學古亦晚矣
臣等有慨於斯欲稍於成法之内矯其故習竊謂考童
生者除經書二藝外必試以論論必以通鑑性理命題
使其知古人行事與為學之法此外仍黙寫小學或曲
禮一段以責其䝉養非俱能通曉者不得取充肄業生
[003-9a]
員除二藝一論外必加策一道策必以時務發問此外
仍於朱熹家禮内命題一道使黙寫大意非俱能通曉
者不得寘高等蓋禮為立身之大閑禮明則徳性堅定
而忠孝節義胥從此出若有於本經之外能黙寫别經
起止四條者是其學為有本即經書文論未必過人亦
與優敘又或有條答時務可備采擇者是其學為有用
即經書文論未必過人尤宜亟與優敘蓋國家設科取
士本欲得其實用非徒取其空文而五經在人如飲食
[003-9b]
有五味繪事有五色聲律有五音皆缺一不可者也今
士子各占一經雖其専門之業若能移其記誦時文者
以誦讀别經通曉大義三年之内不可卒業乎即以資
舉業之用孰與誦時文為多乎乃士方吾伊佔畢之初
即以其一鼓之氣而敝之於章句殫其平生之力而僅
為一日芻狗之用脣腐齒脫終於面牆亦可惜也矧今
文體已正無雕刻組繪之勞若以専治本經諉曰未遑
臣等不信矣故士専一經則學有餘力而記誦時文日
[003-10a]
多兼誦别經則不遑他及而記誦時文者自少此不但
廣聞見亦可正士習焉故臣等欲懸徙木之賞以誘其
進惟不為一切之法以强人之所不能也科舉而試之
五策也蓋設之以事使謀而行之欲其通當世之務也
乃今中式者第主經書義五策疣贅耳時務一策以居
最後則又疣贅中之疣贅矣如是亦奚以䇿為竊意場
屋欲得真材必首發時務策三問如有言中肯窽通達
世務或博極羣書淹貫六籍者即一二場不甚優異亦
[003-10b]
與中式此所謂尚實敦本之道也夫論行既如彼而校
藝又如此則考校科場不出乎祖宗成法之外而可以
得真材為國家効實用矣伏乞聖裁
五曰議嵗貢以儲教職夫貢士之除授教職者十常八
九蓋朝廷既専藉此途以修明學政長養人材則其所
關係亦重矣乃今既輕而與之又輕而棄之使師道不
立人才鮮育此不可不為深計也查歴年嵗貢生員除
願就教職者移咨吏部聽選外餘該分送兩京國子監
[003-11a]
肄業乃諸生俱自以年老為詞不願入監紛紛告擾不
已及騐其年貌果已衰頽考其學業委多荒廢者夫以
旦暮之人而强之鼓篋以待用於十年之後則不近人
情也甚矣於荒廢之餘而使為師模以望其作人之功
則不堪適用也審矣知其不堪而猶復以是官畀之使
師道不立而人才無所成就教化日以陵夷者孰執其
咎此不可不變而通之也查得萬厯五年該大學士張
居正題准生員考貢一正五陪從優選取一時起貢到
[003-11b]
部者多年富力强文理成章之士乃人情不安而行之
未久旋復報罷則廢棄者衆而仁厚之意鮮也臣等就
中斟酌竊惟國家之養士以厚故於其出身之路宜稍
從寛朝廷之用人以才故於其任職之時當更加慎今
既題復舊例取食廪年深者一貢一陪固己寛矣若復
於考貢之時不論其文理通否年齒老少一槩起送赴
部則非國家用人之意也合無行令各省直提學官凡
遇該貢年分預行各提調官將起送應貢生員各進學
[003-12a]
補廪年月除造册外仍明開卷面用印鈐葢類集㑹城
嚴加考試凡文理不通者徑給與儒官劄付優免終身
其文理未荒而年齒衰邁及廢疾不堪任職者止准以
貢士出身行令有司照常禮待其當年起貢公費亦准
盡數給與但不給公據赴部各省由布政司總造一冊
兩直𨽻由各府造冊類申本部與題訓導職銜咨過吏
部各給劄付致仕其貢缺不必再補如臨當考貢之時
正貢遇有事故不及預考者即以陪貢為正品校如前
[003-12b]
其到部廷試文理不通者亦准照前例與題訓導職銜
致仕不必更發學肄業再行起送以滋煩擾如就中有
博古通今竒才異能之士翰林院題准送過本部轉送
吏部再加考騐得實即除兩京國子監相應職任以示
鼔舞按國朝廷試舊規止經書義各一篇判一道即有
異才無從見之合無照廷試敎職例加䇿論二道而廷
試之日宜申明舊規勅下巡視御史及錦衣衞巡綽官
校嚴加防範凡文卷未畢兩掖門不許容人徃來以絶
[003-13a]
奸弊夫人皆有所成就則國家養士常不失仁厚之意
官不至於倖冒則朝廷用人又特極遴選之公似與人
情相安而法行可久也伏乞聖裁
六曰明職掌以督提調竊聞循良之政教養為先故曰
守令者民之師率也今之守令率視作人為末務漫不
講求者比比矣上焉者考取門生以植日後之恩私苟
且者到任下學緘口聽講一次而已通學諸生勤惰任
其升沈善惡任其行止風化任其陵夷紀綱任其頽壞
[003-13b]
安所貴提調之責哉而兩院不以此為舉劾提學不以
此問修廢無怪乎學政頽敝而風化日流一至此極也
臣等嘗莊誦太祖高皇帝聖諭曰致治在於善俗善俗
本於教化教化行則閭閻可以為君子教化廢則中材
或墮於小人又查得洪武九年有莒州日照縣知縣馬
亮考滿吏部據本州考語奏本官長於督運髙皇帝曰
農桑衣食之本學校風化之原此守令先務不知循此
而曰長於督運是棄本而務末豈任職者宜黜降之使
[003-14a]
有所懲葢國家之重教化不但於諸司職掌開載甚明
乃聖謨洋洋昭如日星固臣子之所宜奉為章程者也
奈何獨役役於簿書期㑹而於所謂風俗人心之大反
弁髦視之耶臣等請申飭府州縣掌印正官凡提調諸
生宜設置善惡勤惰簿四扇除訪察十過有無己紀於
善惡二簿外朔望下學之日將國朝制書四禮儀節曽
刋布學宮者舉以問難諸生驗其勤惰以行賞罰且因
而分别登記待嵗終之日類申提學衙門拔其註勤獨
[003-14b]
多者再加奬賞累惰不悛者候按臨之日另行開報其
文課則聽從諸生取便立㑹有司惟據其㑹所若干編
為名號不時取閲㑹文抜其有進者量與作興因以正
其文體使合頒降程式不得更為險僻竒怪以壞士習
至如文廟學宮不宜汚穢傾圮簠簋几案不宜塵垢損
缺先賢祠塜不宜樵採荒廢道釋庵院不宜私創増修
教民榜文宜舉其節要以揭示於通衢聖諭六言宜設
為木鐸以日徇於道路鄉飲酒禮本貴徳而尚齒也不
[003-15a]
宜虚應故事且濫及罷閒有過之人旌表節義本微顯
而闡幽也不宜久為沈抑且畧於寒賤孤㣲之輩祉學
宜隨在布設教讀宜加意遴選申明旌善之亭不宜以
年少者為老人下流者為有徳名宦鄉賢之祠不宜以
爵位而掩公評因子孫而及祖父山谷有懷才隠逸之
人宜加禮遇先賢有衰微不振之裔宜與卹錄服舍違
式婚喪踰制者宜一裁正左道惑人淫詞亂經者宜一
禁止俗尚奢靡宜矯之以趨於儉朴風㑹澆漓宜挽之
[003-15b]
以歸於淳厚諸如此類皆關係世道隆汙民生休戚其
得之而釀為福也如日之加長而人不見也其失之而
鍾為亂也如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及其勢之已成機
之已㑹則或為太山之安或為累卵之危葢皆有漸以
致之而人乃聽之以為迂視之以為緩詎非以目前之
事為吾事而他日之利害吾可不預其責乎夫帝王之
治天下也不過治教養三事臣子行君令而致之民承
流宣化顧可舉此廢彼以為盡職哉合無行令撫按提
[003-16a]
學官將前項事件著為條格嚴行所屬有司加意修舉
即以治教養三事及操守一節分為四項以注屬官考
語雖有别項政蹟不得一槩薦舉伏乞聖裁
七曰重提學以便責成夫提調學校之官乃一方風化
所係今之提學所自任者第校文一事而已矣豈凡一
切風俗紀綱禮樂教化之務俱非所當身承者乎所謂
稱職者亦不過校文不爽考試無私而已矣豈凡勅書
臥碑及近年之所申飭者俱非所當究心者乎先朝提
[003-16b]
學山東薛瑄南畿陳選江西邵寶諸臣率能身先徳化
訓迪生儒一省翕然向風當時號稱得人今士不興行
化不及民未必皆士之罪也請自今㑹推提學務求文
行兼優之士卓然可為師表者不許浮慕文名一槩推
用其提學職任除校士一節已備陳前欵至於學政風
化凡係于提調職掌者宜遵照前項欵目於校士事畢
將提調各官一一考察要見某項曽否舉行某項是否
合式有廢墜則與議修復有差違則與之裁正某留意
[003-17a]
教化雅稱賢能某怠廢職業應該議處各開註賢否俟
巡歴一府己週則類送撫按一省己週及陞轉離任則
開送吏部朝覲之年則揭送吏部都察院以備考察其
餘俱遵照勅書便宜行事以稱風紀之任斯提調各官
知所警畏而不視教化為末務矣蓋提學之督課有司
者當如此至於教官其文藝雖不必皆賢於弟子若以
身範物先矯輕儆惰主持清議彰善癉惡則人皆可勉
而能也今宜以所能者求之論其行誼之優劣職業之
[003-17b]
勤惰舉報之公私才力之長短蓋儒官祿雖薄而其所
與者皆天下之英才其胷襟宜富位雖卑而其所膺者
乃師模之重任其體貌宜莊若其濡足於有司之門輕身
於富民之家逞私忿而謾罵諸生修小嫌而傲忤僚友
或放子錢以求息或耽麴糵而忘反斯皆有累大徳不
堪型範宜即遵照勅書挐送按察司問革輕者戒飭此
所以考驗其徳行者也以職業言之宜専責訓導訓導
於本齋諸生耳濡目染其賢否易知也人數不多其提
[003-18a]
撕易徧也提學官履任之初宜預行各學訓導將本齋
諸生除肄習舉業外其限定國朝制書及家禮儀節内
各立程限督令諸生一一講習而掌教總率之候案臨
下學之日分齋掣籖聽其講貫中間有以勤䝉賞者查
係某齋獨多即將本齋訓導一併行賞以惰受罰者查
係某齋獨多亦將本齋訓導面加詰問掌印教官則總
論分數多寡奬戒如前此所以考驗其勤惰者近年提
學凡考校生員行誼者率不由教官舉報則以其徇情
[003-18b]
好惡而毁譽失真也臣等竊以為欲考教官賢否者正
在於此顧獨可因噎而廢食哉今後提學官遇將案臨
之日宜先令訓導各開註本齋生員孰為行劣務要指
據實跡不得舍糊漫應掌教官再加評覈宻封類送如
各官所開與其所訪者或此夷彼跖一可一否以叅問
闔學生員必有歸一之論則各官之有無徇情是否毁
譽固亦不得而掩也而賢否據此可知矣如於鄉飲酒
禮鄉賢名宦及節義旌表之類舉報不公致干物議者
[003-19a]
亦查其有無他故分别不謹不及與註劣考此所以考
驗公私者也至於閭巷小民與儒學教官雖無統理之
責亦宜協贊有司分行教化如縣學訓導二人則一任
治城之東自某里以至某里一任治城之西自某里以
至某里毎月巡行一次其間社學師生則驗其肄業之
當否民間鄉約則驗其舉行之得失而與之講説校正
此不但職分之當然亦可以觀其才幹之優劣蓋提學
之督課教官者當如此夫有司教職俱能分理於下而
[003-19b]
提督憲臣又能總率於上猶曰學政不舉而教化不行
者無是理也伏乞聖裁
  因災陳言疏
伏自祖陵災變諸臣以憂時言事者既章滿公車矣臣
何敢復贅惟諸臣言人人殊臣恐勞皇上省覽且未易
徹也謹叅衆論撮其大指申以一言惟幸垂察臣仰惟
皇上尊祖敬宗盡倫盡制所崇奉則列聖陵寢也所尊
親則慈聖太后也所詒謀燕翼則太子諸王也所欲傳
[003-20a]
萬世者大寶也所欲與堯舜比隆者令名也所欲使薄
海内外盡入版圖者土地也所欲隆堂構者三殿也所
欲使充牣露積者内帑也宜皆可必得必遂矣顧所與
共圖之而共守之者其誰乎則在民心之無失而已矣
夫民至眇眇也而不得丘民不可為天子亦至蠢蠢也
而不得其心不可以得民故曰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財又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寜又曰撫我則后虐我則仇
由是以觀則君之於民也龍憑雲水載舟不得則不可
[003-20b]
行也今天下人心何如哉蓋自礦税興而中使徧天下
中使出而四方無藉之徒隨以為爪牙耳目者或分布
鄉村城市或把持關津渡口或武㫁於商賈凑泊所在
乃無不樹黄旗揭聖旨都輿從張氣燄以稱名内監者
而内監不能盡知也其吮人之血吸人之髓孤人之子
寡人之妻者如䖟集牛如蟻附羶内監亦不能别真偽
而使不假借也又非如此而已也前方征後復𣙜既征
𣙜復告訐或誣為㫁截皇摃或誣執容隱罪人或以為
[003-21a]
曽發古塜而得竒珍或以為曽開古窖而致鉅富或云
某宅有礦也壞其宅某墓有礦也掘其墓其毒惡如梟
獍其吞噬如虎狼在在不聊其生人人莫必其命一林
之内而縱數百鷹犬以蒐之不盡其卵鷇不止也一池
之中而下十數網罟以漁之不盡其鯤鮞不止也故總
計天下之財十分為率皇上之所得十二内監之所得
十三羣小之所得十五利乃分於衆手怨總歸於一人
民安得不窮而心安得不離也夫君民一體也割股實
[003-21b]
腹詎能安飽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君門萬里如斯景象
何由得知皇上第一覽祖陵松栢為蟲所食若彼濯濯
者即可知民間剝削之苦矣夫民心離散所謂土崩其
勢必反反則必至於用兵國家當用兵之時而祖陵得
無震驚乎聖母得無妨燕喜乎九重得無旰食乎令名
得無少虧損乎諸王之分茅錫土者得無憂屏翰乎土
宇得無有離析乎三殿落成得無後時乎内帑累年之
積得無且發為軍興之用乎欲益而反損何如知止而
[003-22a]
知足猶可為善守一策也夫燕雀處堂未可為安也臣
不能見遠境逆將來惟據臣原籍一隅則大河以南長
江以北方數百里之内僅六七月之間已擒獲巨冦數
十輩乂安知四海之廣九州之衆無伺釁觀變而起者
特相視莫敢先發耳一發則四方響應臣懼其撲滅之
難也何也民間苦征𣙜久矣父老子弟之流亡轉徙者
衆矣尺籍半虚誰與為兵郡邑之府庫皆空閭閻之囊
槖如洗公私俱困孰與為餉地方官自撫按以下知府
[003-22b]
而上十缺其九孰與為料理之人即有兵有餉而又有
人也當衆口嗷嗷之時兵家勝負亦尚有難必者何也
昔寜夏之變播州之變彼為冦我除冦也為除其所以
害已也故人皆用命師有成功今所虞蠢動者良民也非
有意欲反也以逼之朘削也而反以驅之水火也而反
則反者之與捕反者固一丘之貉也兔死狐悲臣恐其
反戈而助之矣顧肯捐軀命而盡忠於所厲已者哉臣
故曰勝負猶未可知也朝廷之法可行於尊君親上之
[003-23a]
人不可必行於疾首蹙額之衆曽子曰戒之戒之出乎
爾者反乎爾者也即是以觀則一朝之忿發於顔面者
易釋積時之怨鍥於心骨者難平也故民心不可失而
尤不可久失也今民心之失已久矣故其收之也宜亟
蓋天下大物也亦有脚能運之物也人主鎮之以静而
馭得其道也則長為我有東西南北皆吾外府四海九
州難致之物皆吾享用苟失其馭雖漢桓靈之西邸唐
徳宗之瓊林大盈於我何有哉臣稽覽載籍則自漢以
[003-23b]
後元以前失馭之君何可勝數也有衆叛而孤立於上
者有宗祧不守而倉卒出奔者有䝉塵於荆棘霜露而
不得息踵者有三軍擁衆不行而出語怨懟者有日中
嘗膳不供而野人獻麥飯豆粥者有皇子皇孫手掬粗
糲而一霎已盡者有分天下為江南江北者有身陷敵
庭窘辱備至者諸如此類俱堪令人扼腕當彼其時豈
財不足用哉惟其失人心至此也皇上覽前史鑒往事
幡然改圖鎮之以静必不肯以天下大物易阿堵無用
[003-24a]
之物也方今税監中亦自有亷静不擾者臣安敢盡誣
以無人惟礦税不止必䑛糠及米且至於盡民何以蘇
故必須停礦税盡撤還中使乃可臣昔備員講帷曽進
講外本内末争民施奪與發財發身之義悖入悖出之
理而皇上未嘗不虚已以聽也今豈遽忘之耶人皆知
一飽一煖外為長物皆知多積財於子孫為貽害皆知
泉貨流行無居而不散之理豈聰明睿智之神聖乃見
不及此耶始臣應詔北來年七十有二矣所不憚風中
[003-24b]
之燭不恤止足之戒與間關跋渉之苦者惟眼見礦税
害人欲為百姓請命耳豈猶有富貴之心哉乃今書笏
待命者兩朞矣猶未窺青蒲一膝之地有納約自牖之
益徒日見天災民怨紛紜滿眼中夜攬衣徬徨歩屋如
芒刺在背時顔頸發赤拊膺自語此來謂何危而不持
焉用彼相臣老矣又宻勿近臣也何忍以煩言憂君父
惟興衰理亂近在眉睫有不得不垂涕泣而道者實出
於無可奈何也惟聖明垂察焉
[003-25a]
 
 
 
 
 
 
 
 
[003-25b]
 
 
 
 
 
 
 
 亦玉堂稿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