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48 整菴存稿-明-羅欽順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整菴存  九稿卷     明 羅欽順 撰
  序一十五首/
   雲津書院集序
雲津書院集兩大卷為文若詩凡若干首首宋嘉定進
士曽歴記以次皆我朝卿大夫士之作題跋詩賦銘賛
箴詞諸體畧備吾泰和有數書院雲津則劉逢原氏所
建於記可考今其堂構無復存者而劉之後人乃興如
[009-1b]
合浦令叔正賔州守中和皆能自振於時受知於士夫
君子是以空名陳迹經數百載重獲所託以垂示無窮
葢亦非偶然者矣中和既編輯鋟梓嘗以求余序比其
屬疾垂盡猶顧囑其二子充魁俾申請焉余重悲中和
之志且舊諾其忍違也自宋室南遷朱張二三大儒相
與講明理學以為天下倡近本周程之緒論上以接乎
堯舜精一執中之傳四方聞風而興者實繁有徒而書
院之建亦由此日盛然而因人以立門户也易由已以
[009-2a]
躋堂奥也難是非道之難明善學者之難得爾葢或以
利禄分其志或以言語文字膠其見或以虛無寂滅之
説亂其真競枝葉而遺本根尚空談而畧事實皆未必
其有以自得其於聖人經世之大用又安得而輕議也
然則吾儒之學求之其可以不一講之其可以不精哉
書院容有興廢此學則無時而可輟諸君子一聞雲津
之故皆従而稱述之名實之辨宜亦審矣庶㡬有善學
者卓然出乎其間以為斯道斯世幸孰非其所望邪然
[009-2b]
則斯集也豈徒為劉氏觀美乎哉魁字煥吾早領鄉書
方需時用其學行無忝賔州且嘗従陽明王先生遊可
謂有志余嘗患此學之不講因序斯集輒相與一言之
葢書院者非一家之私是以余之為言亦欲公之天下

   義田賙族詩序
義田賙族詩一巻凡若干首士大夫為友竹陳公作也
公以廣信太守進參政致仕歸諗其族人得貧而不能
[009-3a]
自給者凡二十室遂呼其子邑庠生謐問曰吾居官受
禄嘗歸其餘於汝汝皆以置田邪今吾祖之子孫其貧
有如此者吾忍獨温飽欲割田賙之汝其謂何謐對曰
謹受教乃度其貧之緩急以為多寡之差割凡三百餘
畆授之券俾為永業惟不得售於人於是二十室者俯
仰皆粗給事既傳播聞者莫不稱曰公仁人也稱之不
足又従而歌咏之長篇短章渢渢乎碩碩乎各極其趣
豈非仁心義聞所感而皆有不能自已者歟公之弟廷
[009-3b]
璣卒業成均得而装潢成巻謂其事當傳久逺具以來
告請序其端夫田者民之所恃以為命者也王政惟此
為重井畫而區授實為太平之基自付授之權不屬於
公而田之在民者有無多寡往往懸絶民之不幸而不
得其養者何可勝數也世有仁人者出安得不為之慨
然太息顧其勢既不能大有所為則姑度其力之所能
為以濟其勢之所可及而義田遂為盛舉葢其事始於
宋之文正范公至於今累有繼焉友竹陳公其一人也
[009-4a]
夫以文正之賢使仁宗克究其用雖井田未易遽復至
於裒多益寡以恵困窮使咸遂其生意其固優為之矣
乃其用之不究豈天固欲困窮斯民也哉推公之志惟
兼濟斯民之為慊義田之舉未足為公多也然後之效
而為者益多則民之賴其恵者益衆是為不幸中之幸
而公之遺愛葢亦未有涯也有如友竹公父子能繼公
義舉樹之風聲以聳動四方將俾䝉幸者不但陳氏二
十室而止是豈不可歌乎夫以人心之所同然而偶有
[009-4b]
見於天下無不傳也況諸作皆膾炙人口則其事之必
傳也無疑廷璣猶有徵於余言亦其孝友之至情也愧
予言不文不足以為公重或者因附兹舉而行逺則未
可知公名廷璉字宗器友竹其别號廷璣學行俱優稱
為其弟云
   曲山蕭氏族譜序
廬陵蕭君一道以國子生需選都下間奉其族譜求序
於余余舊聞曲山蕭氏為廬陵故家然未及見其譜及
[009-5a]
今乃獲究觀其源流詳考其文獻而知其久且盛也葢
其先有曰文昌者當五季時來自長沙定居曲山之下
迄今垂六百年昭禪穆承傳世凡二十支分𣲖别計指
凡數千而衣纓科第後先相望葢文昌之後六世則有
仁化縣尹顯於宋後仁化七世則有翰林修撰又一世
則有兵部尚書繼顯於國朝其間領鄉薦升太學者固
累累有人而其處者亦多能惇修行檢守詩書之業不
廢故曲山之族表然望於廬陵一道近擢桃源縣丞其
[009-5b]
於文昌葢十七世孫也族故有譜創修於仁化尹繼修
於修撰尊府贈左都御史樂存先生而修撰公暨其従
子尚書公又相與補其未備欲鋟梓以頒示族人未及
也一道嘗慨然有志於是乃謀於其族祖國子生養恵
族父國子生敬諫相與考按成法増書世次凡譜之舊
不敢毫髮加損惟於譜後别為仕蹟志具載族之顯者
本末及所得累朝誥勅至於祠宇祭田有闗於蕭氏世
徳者皆附録焉將梓其成編用卒前人之志俾族之人
[009-6a]
皆得而觀之以惇夫水木本源之思其用心可謂仁且
孝矣嗟夫仁孝之徳人心所同保族亢宗必此為務茍
能推一念之仁達於其所未至則所以視祖宗之遺𦙍
自不容於不親有和睦而無乖争矣推一念之孝達於
其所未至則所以行父母之遺體自不容於不謹有善
美而無邪辟矣夫如是雖隠顯殊途豐約異致而所以
光揚其先啟大其後者固無往而不得也敢因序譜而
以是望於蕭氏後人幸不迂視吾言務相與敬修其實
[009-6b]
其盛且久奚啻今日而已哉是為序
   南安林氏重修族譜序
閩中自唐宋來多衣冠之族若林氏則其尤著者也林
氏在閩中非一族而祖晉晉安太守禄者為多若莆田
福唐南安諸林皆是也夫以諸林之盛盤據數邑其初
乃出於晉安一人然而昭穆之叙親疎之分有弗能詳
究而通知葢以歴年久逺譜牒弗傳故耳是故世有仁
人孝子則其於修譜也必汲汲焉以不忘其先而惇叙
[009-7a]
其族其敢後乎葢南安之後有諱十公者始分居政和
之邵屯村其十世孫孝従又自邵屯遷居邑之東北隅
而譜逸於兵燹之餘自十公以上世次不復可考孝従
之孫懐興乃據先世所遺宗𣲖圖稍加編輯畧如歐蘇
譜法而林氏之在政和者於是乎始有譜焉顧其源委
弗詳體制未備懐興従子今南京國子學正一寧嘗慨
然有重修之志自筮仕即櫝以隨參互考訂旁搜博采
越三十載始克成編首姓原次世系圖又次世傳以及
[009-7b]
衣冠圖恩命録之類凡十類為一卷卷如其類之數焉
於是乎流𣲖所自如水之有深源義例所該如人之備
衆體傳之永久文獻足徵而譜題猶係之南安以明著
其本始其尊祖之孝睦族之仁有足嘉尚者矣間奉以
詣余請序其端余惟王化必自睦族始而睦之之道情
以恩親分以義正自宗法廢而族無所統猶賴世之仁
人君子作為譜諜以聨屬之然使恩義有弗加則亦徒
為文具而已由此言之余安能無望於林氏之族哉抑
[009-8a]
張子有言子孫才族將大夫所謂才者必其有以周天
下之用也然非學問以達之理義以培之亦何以充夫
天之所降也哉天之降才固無靳於林氏之族有以充
之則其族之大也可必矣此又余所望於林氏之後人
者而亦學正君所以請序兹譜惓惓之意也
   泰和楊氏重修族譜序
楊氏之居泰和世久而族益蕃遭元季兵亂譜牒無復
存者國初亂定其族有隠君子曰與芳嘗追憶舊聞旁
[009-8b]
咨故老輯為譜圖一帙及太師文貞公出乃據以作譜
用聨屬其族人其後叙州太守徳敷君因而續之皆有
板本行於其族迄今正徳丁卯又六十餘年後生繩繩
已多斑白之老而名字猶未有登載其承傳序次將久
而或淆焉譜其可無續乎於是義官光序君慨然以為
己任顧族人散處不一逺或百數十里或占籍他郡乃
馳書徧訪盡得其詳既克成編將復鋟諸梓而屬序於
予君從子平予女兄之夫也屢以君意來速夫君子之
[009-9a]
作譜也其心誠厚於仁非以為觀美也萬支一本萬𣲖
一源視萬猶一者君子之本心而譜者所以㑹萬於一
也凡族之有譜將俾觀者皆知其本源之同而辨於支
𣲖之異雖異而同則恩不可以不篤雖同而異則分不
可以不明其相愛也有恩而相接也有禮則宗法雖廢
而其族之所以睦亦將無異於先王之時葢譜之所繫
其重如此而可以無作乎有作於前有續於後斯其族
為有人矣世之名宗大族承休席寵豈無才且智者傑
[009-9b]
出乎其間然所致美以誇耀一時不過服食輿馬宫室
玩好而已至凡倫誼所繫如譜牒之類求其有能究心
焉者指其可多屈乎君素以貲雄乃能上體文貞與叙
州之所用心而惓惓以譜牒為重此其志識殆有過人
者矣楊氏世徳諸先正序之已詳其在宋朝有所謂三
登仕者尤號一時之盛而君則率齋登仕之八世孫也
自君祖父以來皆以尚義著稱於鄉至君式克承之以
無忝其世徳族譜之續宜有賴焉於戲楊氏之世徳盛
[009-10a]
矣凡為其後人者皆當圖惟無忝使孝友之行藹然於
家庭之間清白之風穆然於富貴之外則所以増光斯
譜也其有窮乎其有窮乎
   書院羅氏族譜序
羅以國氏其先曰妘子國於宜城之墟後徙於枝江春
秋時為楚所滅及周之季子孫又徙而南居於長沙而
蔓延於豫章豫章之族既蕃遂為其郡之望然歴年久
逺末流益分其世系雖或有傳殆難保其無謬也今吾
[009-10b]
泰和羅氏凡十餘族其稱或著或不著雖其著者亦各
自為譜而莫能相通葢亦有無譜者然以事理考之疑
皆豫章之支流而妘子之苗裔也其譜之有無稱之著
不著要之繫乎其人若書院之羅則其著稱也久矣葢
其初祖洞晦五代時由邑之中團里來居迄今五百餘
年昭穆相承二十餘世其人之衆殆數千指往往惇朴
質直力本而知學雖富不驕所與婚媾交游多時之名
宗宦族兹其所以著稱於吾邑也其族有譜作於洞晦
[009-11a]
五世孫𢎞後嘗累累増修入國朝又百餘年而譜益大
備則處士爾輔君及其子仁初諸孫淑欽輩之力也處
士葢惓惓以譜牒為重嘗求内翰東里楊公永豐曽公
二三名賢序之以授仁初仁初志欲鋟梓以頒示族人
未果而卒淑欽其中子也乃言於族人曰予小子其敢
不勉族人皆喜賛使必成以予同宗遂來求為之序嗚
呼吾宗之族於書院也可不謂有人矣乎事實不可以
偽為名稱不可以倖得有如爾輔君祖孫三世皆卓立
[009-11b]
不羣用能協心以成兹譜諸父兄弟又皆有以相之此
其忠厚雍睦之風可想見已薫蒸浸灌殆非一朝一夕
之故固宜其族愈蕃而其稱彌著也哉余又聞爾輔君
嘗置祭田學田及役田皆所以為維持宗族子孫久逺
之計後之人尚克謹承其志惇孝友服詩書益圖其逺
且大者用以光大其族則兹譜之傳雖百世未有已也
余辭不腆然於序宗家之譜安得不深致其意哉
   中塘張氏重修族譜序
[009-12a]
中塘張氏重修族譜既成遂謀鋟梓以傳信於後今是
其族之彦一和與其族子循讓循愛族孫徳大因余族
祖熈翁來請余文以引其端族姑夫曽君主善復申致
其意二翁皆連姻張氏余不得辭也余素聞張氏居中
塘者為萬安舊家然未始見其譜及今觀之始知其先
葢出唐曲江公曲江之後有來家吾吉豐之恩江鎮者
一分而為坳上之族再分而為吉水田心之族三分而
為中塘之族曰遐年號顔齋者中山之初祖也由初徙
[009-12b]
至今垂四百年自顔齋以至於徳大凡若干世其顯者
在宋則有大理評事仲才在國朝則有龍陽主簿鵬逺
其他率隠居不仕而以行義見稱於君子者往往有之
考其近世若濟逺永髙之父子士洪士魁士敏士昂士
淵之兄弟或以長厚稱或以豪邁尚義稱見於諸先正
之序不誣也其在於今若一和之秀朗循讓之詳練循
愛之篤實徳大之静顓又皆克稱其家葢中塘之族其
可稱者宜不止此然即此以觀可不謂世有人乎其族
[009-13a]
故有譜遭元季兵燹而逸濟逺據所聞知始復作之間
與諸子若孫躬訪田心坳上之族求其舊譜之存者參
互考訂而本源益明迄今再加修輯而支流益備凡其
生卒之嵗月娶某氏塟某地子男女㡬人各詳註於名
字之下而闕其所不知可謂慎矣夫君子之作譜葢本
於尊祖睦族之心而以為維持久逺無窮之計然而猶
虛器焉族之所以睦者人也今中塘張氏譜成板本且
行於其族其直以為美觀乎抑將由此務相與致其親
[009-13b]
睦之實乎誠使相親相睦有加無已其氣薰為太和將
必有竒材異質出乎其間而以其族丕顯葢積之厚而
發之宏固天道然也余既不辭為張氏序兹譜惟其族
人於吾斯言尚亦加之意哉是為序
   鄧塘張氏重修族譜序
鄧塘張君九瑞以其家所重修族譜託余族叔用龍表
侄王詔來請余序張氏族居鄧塘久矣其譜在國朝洪
武宣徳中兩經修訂迄今又百餘年而子姪益繁名字
[009-14a]
之登不容無續因而鋟梓以傳示族人所以為無窮計
也是宜九瑞與其諸弟某諸姪某特究心焉夫序序所
以作者之意故家大族誠不可以無譜然其義則王文
端公東白張公為張氏言之已詳族有顯者所宜表見
矧張氏先世顯者尤多然亦已備見於翰講余公之文
則余之序兹譜也又奚容贅竊惟文物之興墜雖係乎
人然其機未始不由於世道之升降當元氏之亂上下
分崩史多缺文族無完譜比國初平定雖有賢者拾殘
[009-14b]
補缺惓惓焉不遺餘力然亦安能遽厎於明備乎迨兹
累世隆平文教洋溢不惟朝廷之上遺文墜典一皆討
論修飭以成煥乎之治至凡民間所有族譜家乗可以
昭先徳垂後規者或開其源而未竟其流或但為一人
之私蔵而未為一族之公器亦往往旁搜博采燦然成
編鋟之於梓而公之於其族矣若兹譜亦其一也夫以
張氏之族固久且盛而其譜遭天下反覆竟亦散亡至
於今乃明備如此謂文物之興墜不係於世道之升降
[009-15a]
可乎世當彌文而其族之彦又有尊祖敬宗知所先務
如九瑞兄弟者則兹譜之重修良亦非偶然也雖然族
之大貴乎保之有道時之盛貴乎出而有為保大乗時
之具非詩書禮義何以哉惟張氏之後人尚惟禮義是
惇詩書是恱以日進於髙明庶㡬無遏佚前人光而重
有以増光兹譜也因序以致規
   永新甘氏重修通譜序
永新逢橋甘氏始自宋吉州簽判廷珪老長相傳其先
[009-15b]
本丹陽人在南唐有曰従矩為豐城鈐轄因家其邑之
黎塘其曽孫令堯徙建昌簽判令堯之子也以行縣至
永新而卒子泰川遂留家焉至今南京刑部員外郎公
亮凡二十世矣族故有譜宋亂為兵燹所焚員外曽大
父時濟府君夙有志編輯㑹膺貢入太學得従文穆胡
公學士解公遊因以譜事質之二公曰虛無傳疑實無
忘逺可矣乃編自簽判始毎五世為圖一如歐陽氏譜
法然猶泝及鈐轄列書其世以識其所自來至十六世
[009-16a]
而别為六堂子孫益重則堂各為圖以便考覽或徙居
他處贅入他姓皆謹書之名之曰通譜譜成告廟人授
一帙而府君尋卒於今又百年矣枝分蔓衍户益竈増
員外尊先生封主事君乃率族人因舊重増至二十二
世稿將脱以書命員外請序於余余惟甘氏之居永新
可謂久矣考其世徳固多鬱而未揚然更宋歴元陵谷
之變遷卿皁之升降何可勝數乃能保其家族以不墜
遂盛於我國朝則其世有人焉豈不従可知乎方國朝
[009-16b]
之興也永新有周安者嘗據邑以附偽漢甘氏之傑廷
瑛兄弟六人不義其所為拒之甚力湯東甌王提兵至
嘉其識畧欲舉以聞廷瑛固不願仕乃酌之酒而勞之
曰而後其昌今逢橋一門累千數百指皆六人者之後
率能務本實敦詩禮時濟府君雖出而未試至員外而
遂顯開敏端詳足為逺器而其兄國子生公恵亦以文
學起聲價將聨翩嚮用於時東甌之言良有徵矣是知
發揚之盛未始不由於鬱積之久豈與夫行險徼倖者
[009-17a]
較工拙於一時哉凡是譜之重修義固主於收族抑亦
以前人種徳致有今日必其引之而勿替然後於是譜
有光此封君之意也余辭不腆何足為甘氏重第與員
外交厚不可辭庸述所聞及封君之所為惓惓者以為
之序
   金田符氏族譜序
新喻之舊族有金田符氏其初祖曰守静當宋宣和間
來自南昌至於今四百年矣族故有譜國朝永樂初巴
[009-17b]
陵訓導彦芳所作嵗久僅存殘帙所著金田之祖系出
宛丘於周太師彦卿為五世孫云其裔孫衍觀以山東
布政司右參議致仕而歸乃大㑹族人徧加蒐輯因殘
以求備推故而為新既成編録寄其族弟今南京刑部
郎中同和俾詳定焉於是郎中以求余序余受而閱之
則夫世系之源流作譜之義例參議君所自作序引三
首葢已盡之且於首序終篇特舉其宗先舜功所得於
朱陸二夫子切要之言以為訓其所望於族人者至矣
[009-18a]
顧惟不敏無容復置其不腆之辭辭且再三而郎中君
竟不余釋乃従而申之曰符氏之族於今凡數千指窮
通約泰固有不齊然自其初祖之心推之有不願其子
孫皆為君子者乎又自作譜者求序者之心推之有不
願其族人奕世皆為君子者乎欲為君子無他由於義
而已矣夫出義則入利義利消長之際乃君子小人之
所由分也二夫子之所以告舜功者辨之欲其明行之
欲其力參議君特表而出之豈不為有見哉余敢以此
[009-18b]
申告其族之人以卒承郎中君之意庶㡬讀之者皆將
有所感動興起無窮通無約泰無往而不惟義之是由
則所以増光兹譜者端有在矣二君皆發身進士歴官
中外勤敏而端慎表然皆以君子見稱於當時用能亢
符氏之宗以為兹譜之重以引以續夫安得不惓惓焉
有望於後來者尚相與深念之哉
   龍陂謝氏族譜序
世久而族蕃譜不可無作也譜作則源委明昭穆辨戚
[009-19a]
疏之分著顯晦之迹彰一展閱間必將愓然有動乎其
中者仁讓之行詩書之業相與惇其所未厚廓其所未
宏則於前為有光於後為可大此譜之所繫未可以輕
視也故凡有志於尊祖厚族以大其家者未嘗不以譜
牒為重吾邑龍陂謝氏距吾家僅十里許其先子發甫
當宋之季自安成之辛里遷於龍陂之上肇建厥家於
今八九世矣其子姓日益蕃衍而故址頗隘則又析居
九城若梅塘若墨湖若橋西若下篠若西岸若楊村其
[009-19b]
人大抵惇本務實而勇於自振由科貢而起者累有見
焉葢駸駸於光大者也其譜之舊自其初祖𢎞至子發
甫凡五十四世子發四世孫仲武乃作龍陂之譜始自
子發而下别為世次以垂諸後而舊所傳録者猶僅存
之不敢遺君子以為知禮其従子仕讓従孫某某襄府
長史公之従弟顯朝従子世髙世祺世鈞與其孫某某
益府典膳教悉心搜訪疏逺畢載而譜遂以克完其鋟
梓有日矣適余得告歸省乃相率來謁請序其端惟家
[009-20a]
嚴封君與長史公實同領鄉書教父叔於余皆嘗以文
㑹可謂世契諸君又禮請其何説之辭夫前人之用心
後之人所當深體而篤念之以求無負焉斯可矣凡諸
君之完是譜所望族人子弟者豈淺淺哉心其心以事
其事使將來之光大視今日有加無已此固其族人子
弟之責余既不辭而序兹譜亦不容無厚望也尚相與
朂諸
   雷岡康氏族譜序
[009-20b]
子張子有云子孫才族將大夫所謂才者必其智足以
知所當務其志又能汲汲焉為之君子之所先莫大於
文行誠能汲汲焉用力於此有行以為本有文以為華
將所以大其族者不亦有餘地乎莫非文也而譜牒亦
其一事凡族之譜牒非有才子孫出葢亦莫能脩之譜
牒不脩則本源弗明昭穆弗辨仁孝之道雍睦之風鮮
不㣲矣前代雖有顯者其風聲事迹亦不復接於耳目
又安知踐修之責之在於我求其能免於卑陋而聿進
[009-21a]
於髙明豈不難哉故善觀人之家族者即其譜牒之廢
舉而其昌大與否亦自可見雷岡康氏在吾邑千秋鄉
去邑城僅一舍許譜稱其先世當五代之際有能甫者
自金陵來官泰和遂選勝於雷岡之下家焉更宋歴元
以至我朝葢數百年矣在宋累有中鄉科者而未大顯
國朝永樂初始顯於梧州貳守仲恭梧州嘗奉其先人
宗瑞翁遺言據家傳垂系圖創作族譜譜成而自為之
序所以期望其後人者甚至然未及鋟梓而卒今其子
[009-21b]
姪日益繁衍而譜之續編以成則梧州諸孫某某與其
族之文學士某某輩之力也葢自能甫而下通舊譜凡
若干世㑹余䝉恩歸省諸君乃介余姻表歐陽君宗之
牧之來請余序以傳余聞康氏之於歐陽猶古朱陳之
好而其惇孝友崇信讓詩書之業日廣為二君所稱道
者亦皆合乎鄉評有以見其子孫之多才宜其惓惓於
譜牒之修以上繼梧州之志余固樂道人之善又重二
君之請於序遂不復固辭而先之以子張子之言則因
[009-22a]
見聞所及以深致其意也
   桃林羅氏重修族譜序
族之有譜所以著本原詳支𣲖别昭穆辨親疎人倫之
明風俗之厚實惟有繫於此故自昔知禮之君子莫不
以譜牒為重前有作矣後必従而續之凡以為久逺無
窮計耳吾羅氏之在吾吉聚族而居者良不為少其世
或逺或近而著聞於天下者往往有之若吉水桃林之
族其一也余嘗聞國初有𢎞文館學士復仁宣徳間有
[009-22b]
工部侍郎汝敬其才猷風烈雄竒磊落皆桃林之傑出
者數十年來則有若貴藩大參璞督府經歴瑋靖江長
史其祥余皆嘗獲交焉大參之闓疏敏達督經之深宻
有謀長史之左規右矩士夫莫不推重葢桃林人物後
先相望如此其著聞於天下也宜哉大參致政家居垂
二十年今年八十有三矣一旦攜諸孫棹扁舟泝流二
百餘里特來訪余以其所重修族譜屬為之序余多病
筆研疎且久顧惟大參年徳之重意氣復勤勤懇懇又
[009-23a]
可辭乎敬受而閱之乃知其先葢出唐吉州刺史崱崱
卒於官子孫遂留家廬陵後數傳有三十三承事者始
分居吉水是為今樟樹下白竹溪桃林之共祖又後七
世曰忠文始分居桃林由承事沿至大參凡十有八世
泝而至於刺史崱葢二十六世矣世有仕宦具列於圖
在宋嘉定間有竹谷老人茂良者實始作譜其後若竹
林居士自昭耕樂翁以明温教汝寛皆嘗致修續之功
諸先正序文存焉大參乃竹林七世孫而工侍之諸孫
[009-23b]
也其所重修尤為詳慎且捐己資鋟諸梓而傳之族人
嗟夫大參以踰八望九之年而於修譜一事惓惓焉不
遺餘力其尊祖之孝收族之仁可謂老而彌篤也已凡
其族人子弟盍相與勉修其徳以増光斯譜也哉葢其
徳誠修則或出或處必皆能有以自立為孝子為弟弟
為良吏為名臣為幽貞之士而九族之睦有不待言者
矣夫如是則於大參之用心斯為無負而桃林之盛詎
可涯哉庸書此以為序其従大參來者邑庠生體昂道
[009-24a]
同有慶也
   義城黄氏重修族譜序
凡故家大族逾久而逾盛非偶然也必其作於前者功
徳有可稱足以為敷遺之本承其後者又能惇詩書飭
行檢勤生務實得所以引之之道固宜歴世綿長而蕃
衍昌大有加無已也歟觀於吾吉之廬陵義城黄氏其
亦可徵也已黄之先有諱國琛者當五季之亂能倡義
保障其鄉鄉人賴之以安其生以完其室家皆相與歸
[009-24b]
徳焉因以義城名其所居之里及宋興而亂定事乃上
聞太祖命賞以官封竟辭不受然其後嗣遂多顯者在
宋則有若宣教郎致中秘書公符少監子充工部郎官
饒守炳鄉貢士輔嗣入國朝則有若金華知縣經監察
御史國用繩繩不乏今合族之衆不下數千指良材美
質清文篤行見推於鄉邑者往往有之於戲可謂盛矣
非其植本之深而引之者率由其道抑安能致此哉其
族故有譜遭元季兵亂而逸僅存貢士遺筆所書世次
[009-25a]
自國琛大父髙仲始以上闕焉成化間金華君遂據以
譜其族始自髙仲公下及其子凡二十世且自為之序
著其世徳甚詳迄今垂五十年子姓日益繁夥而譜未
之續御史尊翁潔菴封君乃謀於族衆重加編輯合凡
二十㡬世而其凡例一遵金華之舊稿既脱将刻梓以
傳適御史以㣲累謫嶺南因俾謁余請序諸首簡余與
御史嘗同朝雅相善誼不得辭也葢聞人道莫大於尊
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宗法既廢而收族之要惟
[009-25b]
賴譜牒而已封君與諸君子乃能惓惓於是非其心之
厚於仁乎是宜特書以著其美御史發身進士端亮忠
鯁賜環且有日當益推其素藴以大發於事功後來之
秀又當接踵而出所以為兹譜重良有在矣并書以俟

   上模曾氏重修族譜序
語世族之盛大率有三源流深長枝葉蕃衍一也簪組
蟬聨牆屋華潤二也才賢輩出猷為克敏三也三者之
[009-26a]
中才賢為之本茍有其人則所以維持之者有其方光
大之者有其實其為江鄉之所推重豈直蕃衍富貴云
乎哉上模曾氏吾泰和之盛族也其先有諱慶者為唐
光州團練使始自金陵來家邑之文溪六傳而至璋遷
邑南中寧岡尾再遷上模遂定居焉又五傳而至喜喜
生三子曰仲機仲美仲介仲機之後分居萬安之汶溪
仲美之後分居贛之楊梅其仍居上模者皆仲介之後
也植本固歴年多庶則累千富或冠邑而上模一派在
[009-26b]
國朝尤顯始自洪武迄今嘉靖中鄉科登進士第者累
累有人其他或以貢升或以明經及才行舉或起䕃叙
踵相接於仕途若故刑部左侍郎省軒先生徳業並茂
風節殊偉則其族之泰山北斗也族故有譜續於梧岡
病叟従省軒公因而重修以刻於梓然獨詳於居上模
者凡他徙者第存其系於今七十年矣僉議修續逺近
翕然於是上模推峻光民譽惟器主直汶溪推順緒國
堅楊梅推昇洪顯泰同司其事更數月方脱稿書法一
[009-27a]
遵舊譜而合離収放事迹加詳諸君之用心也可謂勤
矣梓既具遂相率過余請序其端曾羅居同里世有連
余先曾祖妣孺人先妣太淑人故嬪淑人皆其族出外
舅恩例冠帶西磐先生今年八十有四葢舊譜中之晨
星也尤惓惓於譜事顧雖衰鈍可無一言以相兹盛舉
哉夫族之盛也以人即是譜而觀之維持之方光大之
實曾氏世有人焉槩可見矣然余之望之也豈不欲其
人人皆為才且賢乎夫富與貴身外物也得之不得有
[009-27b]
命人人有貴於己者求則得之誠於所不當為者赧然
而不為所當為者奮然為之如弗及所謂猷為之克敏
者孰加於此隠亦此道顯亦此道身安而用利倫叙而
家肥職修而業廣將其族之盛也庸有既乎余不佞嘗
聞與人為善之説矣况乃綢繆之好義均骨肉逺期厚
望宜不容已凡列名於是譜者尚其念哉
 
 整菴存稿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