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26 楓山集-明-章懋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楓山集巻四       明 章懋 撰
  序
   送進士還鄉序
吾少時讀柳子厚送苑論歸覲詩序見其有所謂風雨
筆札雲烟簡牘與夫桂枝片玉光生於家曵裾峩冠榮
南諸侯之邦者未嘗不羨其文章之富慕其登第之榮
也及觀韓昌黎之贈張童子乃曰愈將進童子于道又
[004-1b]
曰童子宜暫息乎其已學者而勤乎其未學者然後知
仁人君子愛人以徳者其用心固如此彼柳所誇者不
過庸人之見世俗之言耳嗚呼士君子所當為者寜獨
富文章取科第而已乎成化丙戌之春翰林學士劉公
奉天子命品藻天下士某君某以雄文碩學擢髙第而
懋亦幸與其列視昔之柳與苑韓與張同出顧公陸公
之門者事頗相類已而君以天官奏得循例歸省其親
老其問學以俟召用又與苑張之歸覲者適相似君子
[004-2a]
行也吾不敢以柳之言瀆君聴敢推明韓之所謂進於
道者而贈君可乎夫聖賢之道載諸經具之吾心而著
於日用事物人倫之間不可須㬰離者君歸尚當讀所
未讀之書窮所未窮之理而以其平日講明之得諸經
者若大學之敬中庸之誠論語之操存涵養孟子之體
驗充擴一一反之身心實踐而力行之盡落其華以就
其實用試厥政於一家則内而父子兄弟夫婦外而宗
族鄉黨州里凡其事親事長處已待人應酬交際之間
[004-2b]
舉無或背於道求之吾心而無慊考之聖賢而不謬驗
之内外而無怨則身修而家齊所以治國平天下者不
外是矣他日立乎朝廷之上推其所學見諸實用功名
事業直欲追踪古人不為漢唐以下人物夫然後上不
負天子中不玷科目下不誤蒼生而於道其庶㡬乎茍
徒充經笥茂文苑一舉及第便謂終身事業在是則草
廬先生所謂鄙人而已何取哉懋不肖無似願與君共
加勉焉
[004-3a]
   送劉世美還京序
成化丙戌春三月廷試進士賜羅倫等三百五十有二
人及第出身有差既而循故事選進士充庶吉士員居
之翰林膳以大官而不勞以職務俾之盡讀中祕之書
以修其所能充其所未至盖將儲養成就大其器業以
大他日之用其為人才治道計者至重也惟時在列之
士閩中林亨大王世英吉水宋爾章華亭張汝欽姚江
邵惟貞天津劉世美莆陽黄仲昭東安施彥厚洛陽翟
[004-3b]
廷光淳安商懋衡安成李廷章耒陽謝元吉江浦荘孔
昜石宗海貴溪畢廷珍新淦何惟一山海鄭克修甬東
章元益上虞陸克深海虞李世賢番禺鍾美宣閩中王
文魁張夀夫皆一時俊髦而懋之不肖亦獲厠名其間
凡二十有四人咸以布衣首際隆遇罔不感憤思奮圗
惟報稱相與切磨講習端乃心正乃學砥礪乃名節平
居論議必以古人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相規勉慷
慨自許契誼相投盖金可斷而蘭與臭也豈非一時之
[004-4a]
幸哉居嵗餘而夀夫文魁相繼以卒亨大復以母喪去
存者盖二十有一人未㡬而拜官之命下矣爾章世賢
仲昭懋衡與某皆為翰林編修孔易檢討彦厚廷光元
益皆給事中元吉克修汝欽惟貞惟一廷章皆監察御
史世美世英宗海美宣主亊户部而克深禮部廷珍水
部出視事於濟寜或官守或言責各有攸司曽未踰時
而某與仲昭孔易俱以罪責補外仲昭知湘潭孔易判
桂陽某亦待罪臨武遐荒萬里自分永與朋舊暌隔矣
[004-4b]
已而以言者留南都仲昭暨某評大理孔易副行人其
後元吉以言事忤㫖出為南陵丞惟貞謫知浦江美宣
謝病歸南海皆道出金陵邂逅一叙平生獨恨爾章又
爾物故徒以旅襯過此某等又相與哭而送之江之滸
追感疇昔寜不為之慨然也耶去年冬世美適以公事
來南都寓於館人者四閲月因得數相過從間與道舊
則世英復以憂去克修諸人亦往往㗸命走四方其朝
夕聚首於京師者無㡬矣因相與竊歎向之二十四人
[004-5a]
者别㡬何時而去就存殁升沉離合不齊已若是而况
於數十年之後三百五十人之衆乎其不齊殆必有甚
焉者矣雖然事變之不齊者天也於萬變不齊之中而
求所以齊者人也彼死生也去就也升沉也離合也天
之所為者吾固不得而齊之若乃立身行已之道事君
之義不以死生而變不以去就而移不以升沉離合而
異吾徒之所以自許有不在天而在人者獨不可得而
齊乎齊其所可齊而於所不可齊者有弗計焉則夫不
[004-5b]
齊也者又所以為齊也願因世美以諗諸同志尚能於
人事不齊之後不忘久要之言乎世美歸金陵大夫士
咸詩以餞别某病於不能詩也故叙此於簡首以道吾
私云
   急流勇退詩序
井菴林生先貴實莆人也起家進士官六察經學行誼
推髙一時其立朝有氣節侃侃論事不畏權貴其董畿
内學校之政以平生所得忠孝為教士類翕然宗之居
[004-6a]
無何以疾在告盖家食者十餘年矣兹復奉命來按兩
浙理鹺法剗政之疵剔民之蠧威行恵孚商農胥悦未
朞月事皆就緒凡咨諏所及知無不言前後所陳時政
數十事多見施行衆方仰其有為而先生又以疾作屢
抗章乞致其事命未下聞代者至遂不復造朝亟遣人
&KR0819納其璽書符印而飄然以歸時先生春秋五十有九
入仕踰二十載而在職者僅兩考嗚呼其可謂難進易
退者矣外臺諸公重其去咸賦詩為餞而題其巻曰急
[004-6b]
流勇退盖取宋錢宣靖公若水故事而云然也詩既成
提學憲副以某嘗受知井菴俾為之序某辭不獲命乃
作而言曰世之仕者莫不易其進也而君子毎難之莫
不難其退也而君子則易之其進其退天下國家輕重
係焉夫豈徒哉如或進焉決性命饕富貴不能有為於
當世退焉亂大倫羣鳥獸不能有補於名教惡在其為
進退也耶姑以宣靖之事明之方其進而佐同州直玉
堂副樞密也政事文章謀猷諫諍傑然有聞於時固非
[004-7a]
徒進者矣又其有感於吕蒙正劉昌言之事而蹝脱富
貴若將凂焉亦豈茍焉而退者有宋三百年士風之美
重道義輕爵禄難進而易退者皆自宣靖倡之而文信
公之孤忠大節又嘗有慕於宣靖之為者則其有功名
教豈下於桐江一絲扶漢九鼎者哉夫以宣靖之賢進
退皆可稱道而麻衣獨以急流勇退目之者謂退之益
尤有大於進也觀諸宣靖則知先生矣安知異時難進
易退之風不自先生倡之耶諸公之作所以反覆咏嘆
[004-7b]
深致其意者得非有感於斯耶世之議者不察乎此顧
乃以為無故而茍去矯俗而近名豈其然哉豈其然哉
雖然宣靖之行髙矣道則未之盡也士君子所當為者
何但如是而已乎古人有言願無以此舉自滿某也敢
為先生誦之
   追送謝侍講鐸赴召後序
聖天子肇位四海𢎞闡大猷聿隆繼述詔起侍講謝先
生於家食以修憲宗皇帝實録先生如京師取道吾婺
[004-8a]
中書王舍人允達率諸士友祖餞雙溪之滸衆各為詩
以侈其行王君既以先生出處之義法乎聖賢者序其
前矣然引而未發也某辱知先生最舊適有他故弗遑
走送意甚缺然將欲贈之以言而兹行之端由非淺薄
所能識也敢推本王君之論而質諸先生可乎昔夫子
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斯二者何休所謂聖人之極致治
世之要務也世之君子莫不知宗孔氏而要其志行所
歸有弗畔焉者寡矣先生少明孔氏經取進士髙第官
[004-8b]
翰林以文章名海内既而有所不樂逮遭喪而歸以疾
在告杜門著述殆將十稔作㑹緦亭於祖塋之側以尊
其祖以親其族凡所以修徳立功揚名顯親者莫非從
事於孝經之行也其在先朝嘗與修英廟實録稽合同
異褒貶得失書法嚴謹無愧良史今兹聞命又幡然出
當載筆之任非有春秋之志者耶處非徒處孝經其行
仕非茍仕春秋其志彼以猿驚鶴怨為疑者烏足以知
先生哉是行也紬金匱石室之藏綜邦國四方之志揚
[004-9a]
洪烈彰緝熙表忠直黜奸佞大書特書上成皇明一經
以續麟筆之絶以幸天下後世謂為善學孔氏者非耶
雖然猶未足以究其志也吾夫子之作春秋盖有不得
已焉今先生上遇堯舜之君前席召對從容啟沃凡春
秋之惇典庸禮命徳討罪者一一見諸行事以措斯世
於唐虞三代之盛非反袂泣麟之比豈徒曰志之云乎
先生其尚以春秋之筆而竄定典謨之書哉不然則以
行止驗天機若朱子送籍溪之云者亦莫不有孔氏家
[004-9b]
法存焉於先生何病乎然非所望於今日者也先生行
哉某與天下蒼生同一引類
   送中書王舍人汶赴召詩後序
嗚呼三代而下儒以無用而取人之鄙薄訕笑者衆矣
非儒之無用也儒焉非儒而盜名欺世之不足為用也
安得真儒之効一白於天下而刷此恥哉吾友中書舍
人齊山王先生允達自其先南稜先生得考亭再傳之
學於其外祖通齋葉先生以儒名家者數世矣至待制
[004-10a]
忠文公始以文章鉅儒受知太祖而身殁王事弗䆒厥
施博士公將繼志焉而享年弗永皆未覩為儒之効譬
之火焉久鬰必發譬之水焉久蓄必流其有待於先生
乎先生世其儒學以科第起家官鳯閣典絲綸在帝左
右令聞日昭具駸駸乎顯庸矣而志有不為以病免歸
豈天意猶有所待耶今天子出震繼離召用羣儒一新
庶政慨然有意於唐虞三代之治時在廷之臣有以先
生文行為言者部符下郡縣促令供職先生猶以疾辭
[004-10b]
而郡邑之大夫交勸駕焉不得已乃起而就道吾鄉諸
士友喜相告曰儒道其亨矣乎爰即其道路所經分為
十詠各賦詩以壯其行先生過予言别出以相示某於
諸君之言竊有感焉昔蘇太史平仲謂人之出處皆天
其處而修身出而行道則人之所以奉乎天也故儒之
未用其責在天用之而弗覩其効無以奉乎天者其責
在人天人交至則其道有弗亨者耶今先生之歸未嘗
有意於出而以公論驅之出焉豈非天乎天其或者一
[004-11a]
試用儒之効於今日則先生之出夫豈徒哉但嶢嶢易
缺皦皦易汚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先生之出亦良不易
哉唯先生𢎞逺謨以禆新政奉明主於三代之隆毋使
儒為無用而起人之鄙笑斯足以奉乎天而無愧矣先
生其敬念之哉所以倡前人之業副友朋之望為儒道
之光者不在兹行矣乎某之辱游於先生非一日矣敢
竊取古人以規不以頌之義而書此於末簡以道其惓
惓愛助之私云
[004-11b]
   送穀齋林先生典之鄖陽序
人情莫不厭常而好異故天下之事往往廢於常而成
於異盖常者其故異者其新也故者人所習見而玩之
故厭且忽焉而其事以廢新者人所創見而貴之故好
且趨焉而其事以成若風雲雨露之在天走飛草木之
在地皆人所常見而玩者一有甘露之降慶雲之見鳯
麟朱草之生則莫不爭先而快覩焉以其新而異也在
物且然而况人與事乎國家故典凡學政教諭諸文學
[004-12a]
官必歴滿九載而謁選於吏部課其最者乃陞教授此
用常制以待常材人不之貴也今天子厲精治理誕敷
文教謂學校風化之原教授學官之長匪得其人民罔
視效爰命天官妙簡學行優異之士不循常資而擢為
教授以責其成盖始異其制也時則穀齋先生林君汝
惇由西安教諭未滿考而躐拜鄖陽教授非以卓異之
材而膺兹異數者乎故士林雷動而歆慕焉鄖故為襄
陽屬縣僻在西南人稀土曠而天下之流民萃焉異時
[004-12b]
嘗有竊弄潢池之兵者至煩六師以戡定之頃年以來
始歸皇化而悉附於版圗物衆地大由是陞為郡焉其
郡新設其民皆新附之民非得於素教而預養之者先
生以新制所用師儒而臨新設之郡教新附之民其事
皆異於常焉則其為教必將有出於尋常舉業之外者
矣昔安定之教蘇湖時俗多尚辭賦而獨明體用之學
故士風為之丕變人材皆適於用而棟梁榱桷之頌興
焉夫湖學之體用不外乎聖賢大學自新新民之道先
[004-13a]
生素所蓄積也推其所得以淑諸人舉舊染之汚而一
新之使鄖陽之俗化鄒魯之風則其成功之美必有大
異於常者奚止為文翁之蜀常衮之閩而已哉所謂事
之成於異不在兹乎其門人以某之辱游於先生最久
且故而來徴贈言某竊惟先生家學淵源與文行之懿
焯焯乎在人耳目不假言矣而區區稱頌惜别之常語
又不足為先生道也惟是鄖陽之行事異於常故欲先
生有以成其異者使天下後世知君子之所為果有異
[004-13b]
於人焉先生其以愚言為然否
   送羅司業欽順侍親南還序
少司成泰和羅先生允升由内翰來官南雍即迎其嚴
君栗齋先生以就養既二載而栗齋以桑梓久違松楸
在念有歸志焉先生則以栗齋髙年逺涉江湖而二季
皆官於外乏人侍養乃疏請於朝得賜假送親南還太
學諸寮屬以為先生是行實關世教之重非但為家慶
之榮也爰各賦詩以華其行謂某於同官有一日之長
[004-14a]
也俾為之序嗚呼天下有至徳要道得於降衷秉彛之
初發於良知良能之天體之身而身修行之家而家齊
推之國與天下無不治且平焉守約而施博者其惟孝
乎先王庠序學校之設皆以申明乎此而司徒六行師
氏三行之教必先乎此其朝夕從事於詩書者所以講
求乎此肄習於禮樂者所以節文乎此而樂乎此也士
之所以為學豈容外此而他有所事乎特患所以教之
者無其本耳昔唐陽城以其孝友薰襲里閈及為司業
[004-14b]
而教學者以忠孝有三年不歸省者斥之由是羣生聞
禮後學知孝而忠義之士若何蕃輩皆出其門國家卒
有賴焉謂非本之身教而致然耶今先生以詞林魁彦
膺師儒之任其教道之善職務之修立身揚名以顯其
親者固無不至而迎養其親於是也朝夕左右夔䕫齋
慄先意承志以恱其心非徒㫖甘温凊以奉口體而已
兹復親導安輿錦歸故里則所以尊其親者又有加焉
今聖天子厲精政理圗任責成凡羣臣以他事乞歸者
[004-15a]
皆莫之許而於先生侍養之奏即允其歸豈非欲以孝
治天下而重先生之身教乎先生行矣戯綵髙堂薦羞
先壟靡有不孝自求伊祜竣事而來隂感黙化則濟濟
多士寜無克廣徳心而興於孝弟者耶殆將有徳有造
不肅而成必有若君陳張仲者出而媚於天子以弼成
孝治視彼陽城之生徒斤斤皆循法度者不足言矣某
也親既歿而年已邁孝有不及弟有不時欲為先生之
行不可得徒切慨歎無足為教願因先生之教有成而
[004-15b]
幸逃尸素之責焉故書此於簡首以道吾私云
   新刋楊鐵崖詠史古樂府序
昔者元氏之有天下也收南宋之遺才而廸簡在王廷
風敎稍振故文章一脉代有作者未嘗絶響若虞伯生
范徳機楊仲𢎞掲曼碩歐陽原功馬伯庸薩天錫暨吾
鄉黄晉卿柳道傳諸人各以其詩文鳴莫不涵淳茹和
出入漢唐郁乎郴郴何其盛也然其時衆作悉備惟古
樂府未有繼者於是㑹稽楊鐵崖先生與五峯李季和
[004-16a]
始相倡和為漢魏樂府辭崛强自許直欲度越齊梁而
上薄騷雅偉乎其志哉至如詠史則季和每推服鐵崖
為上手鐵崖亦自謂余用三體詠史用七言絶句體者
三百首古樂府體者二百首古樂府小絶句體者四十
首絶句人易到古樂府不易到至小樂府則他人不能
惟吾能之若此編所録者特其一體耳成化癸巳御史
中丞江浦張公巡撫閩中涖政之暇出示某而語之曰
鐵崖先生平日所為樂府詩最多今僅有存者天官少
[004-16b]
宰葉公與中曩為僉都御史出撫東廣嘗得其門人吳
復所編若干首已鋟諸木矣近得此帙於前江西提學
黄先生純之子知州&KR1729喜其詞古意古可興可觀讀之
使人懲創感發隠然有三百篇之遺風特未得其全集
耳兹將刻而傳之子盍為序某辭不獲命乃復於公曰
自王迹熄而詩亡一變而騷再變而選而樂府而歌行
諸作至三變而為律作者徒知從事聲偶之間而不能
馳騁以極夫人情物理之妙其去古也逺矣獨先生之
[004-17a]
作逸於思而豪於才抑揚開闔有美有刺陳議論事婉
而㣲章上下二千年間理亂興亡之故若指諸掌而其
命辭皆即史傳故實櫽括而成叶諸金石若出自然昌
黎所謂横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者先生有之是宜公
之甚好而欲永其傳也雖然鐵崖法乎魏漢者也公且
好尚之若是如有國風雅頌之音則其好之宜何如哉
公之於文詞且欲復古而况為政豈不欲行古道而使
今之天下復於唐虞三代也耶斯則某也深有望焉乃
[004-17b]
若先生名系爵里與其文行之詳見於宋太史景濓所
為墓誌者已暴於世矣兹不著云
   重刋香溪范先生文集後序
進士唐君尚虞之治蘭谿也用儒飾吏善於其職克協
上下聲稱翕然乃於涖政之餘閱地志訪遺書禮鄉賢
將以興廢舉墜隆化美俗於是香溪先生范公之後曰
永昌者出其家藏之集二十有二巻盖先生從子右史
蒙齋之所類也唐君讀而歎曰先生之文世知誦習者
[004-18a]
心箴而已他盖罕有知者今觀其言如以恥為入道之
端以古之聖賢未有不由悔而成又謂學者覺也心且
不存何覺之有皆超然自得於學極有警發不獨心箴
為可取也故朱子有不知從誰學之語先輩謂其得於
孟子者為多若先生者豈非所謂豪傑之士哉幸此集
尚存惡可使之泯没而弗傳耶爰命鋟梓以惠學者而
俾某識其末竊惟先生之學之文與其立身大節故侍
郎陳公嚴肖禮部吳公正傳序之詳矣某生也晚弗獲
[004-18b]
接聞前輩餘論於先生所造未能窺其萬一尚何贊其
辭哉獨念吾鄉聖賢之學前此未之聞也而濬其流者
自先生始繼而後有東萊兄弟麗澤之講授又其後何
王金許遂相繼以得考亭之統道學之傳於是為盛非
先生之功而誰功今當道學不傳之餘而唐君復以先
生之文倡焉其所望於吾黨之士者不淺豈天意又欲
大昌斯道之傳也耶不然何閟於前而顯於今耶誦其
詩讀其書而遐想其人於數百年之上能無奮然興起
[004-19a]
者耶此某於唐君是集之刻所以重有感云
   鄉賢祠志後序
古人祭有道有徳者於瞽宗又謂鄉先生沒而祭於社
則鄉賢之有祀尚矣金華在故宋時嘗祀梅節愍宗忠
簡潘黙成三賢於學宫祀東萊吕成公於麗澤書院至
元則又有四賢書院以祀何王金許四先生後遭兵燹
羣祠皆廢我朝成化初浙東僉憲辛公訪謂東萊既從
祀孔庭而四賢講明道學以續考亭之緒其功尤大乃
[004-19b]
奏立正學之祠然宗潘諸公猶未及焉𢎞治丙辰浙藩
㕘議湖南吳公旬宣所至庶政時敘乃攷方志修古典
謂兹文獻大邦名公鉅儒彬彬輩出立徳立功立言者
後先相望殆不可縷指而有道有徳鄉先生之祀僅若
是焉非缺典乎宜有以舉其廢者於時巡按侍御東廣
吳公觀風察政洗寃澤物適臨兹郡聞公之議亦謂其
有補世教弗可緩也爰命有司綜理其事而同守薛侯
敬之剛敏有為志崇先哲承命唯謹以學宫地隘弗稱
[004-20a]
妥靈而卜地於郡城南隅經斯營斯不日就緒公又以
為郡故多賢弗可限之以三而著録於志傳者累數百
人亦弗能通祀也乃推擇其名徳最盛者數十人而尸
祝焉其已祀者則仍其舊間又雜取東萊四賢及祠中
諸公之遺事遺文類而集之以為祠志欲人之誦其詩
讀其書而論其世也其幸教吾黨之士者何其至耶既
乃命某識其末簡嗚呼疇昔吾婺稱小鄒魯他郡莫敢
望而儗焉夫何前修既沒徽音莫嗣衰㣲不振者於兹
[004-20b]
百年山川如故風氣不殊何古今人不相及耶亦其世
降俗流未有以感發興起之耳古之化俗導民者非必
其條教之詳法令之嚴也盖有隂感黙誘神而化之使
自趨之之道焉昔廬陵有四節一忠之祠文丞相履善
少嘗逰之而欣慕曰死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厥後文公
果以精忠大節著於天下視前人益有光焉非祠之所
感而然乎此侍御與公所以汲汲於是也後之人進而
瞻於祠像退而考諸祠志遐想其人於數百載之上必
[004-21a]
將有奮然於中不能自已而思所以俎豆其間若文公
之為者矣孰謂諸公是舉無關於風化也哉雖然祥有
開而必先運無往而不復造化人事盛衰之理往往相
仍而行百年曠典一朝而舉殆不偶然得非吾婺將復
宋時之盛而天啟之乎邦人君子尚知勉哉尚亦無負
於天無負諸公之望哉
   蘭谿縣志序
周官大司徒職方氏皆掌天下土地之圗而又有外史
[004-21b]
掌四方之志此後世郡邑之圗志所由始也吾郡在宋
洪遵有東陽志元贍思又有續志皆統紀一郡之事而
於諸邑未暇致詳故他邑亦皆各自為志獨蘭谿自唐
咸亨始為縣歴宋元迄今八九百年未聞有為之志者
其疆域山川民物貢賦人材風俗與政事之損益吏治
之得失漫無登載缺典甚矣邑先正禮部吳公嘗著敬
鄉録畧識前代碩儒才士名卿賢相之本末而附以詩
文又取祠廟碑誌及鄉進士題名等記以存是邦之故
[004-22a]
實庶㡬可補邑乘之闕而書又亡逸不存可勝歎哉乃
𢎞治癸丑崑山王侯用檢來為邑宰涖政之暇欲考圗
經求故典而不可得謂是邦為浙東要㑹之區素稱望
縣而文獻不足若是豈非為政者之責乎乃命庠士之
秀者分詣各鄉訪遺老詢故事凡寺觀祠廟之壁題石
刻故家名族之志傳譜集悉皆采摭以來而屬前進士
靖江令鄭君威甫為之詮次予亦與焉鄭君暨予辭不
獲命乃據洪贍二志為凖益以故所傳聞新所采録參
[004-22b]
諸史傳及先輩文集中有及於縣事者咸以類附其目
五十有六釐為五巻草稿粗具未及刪定而王侯有召
命入為臺察其事遂寢厥後西蜀許侯鵬舉欲踵成之
而又不果正徳戊辰丹徒許侯補之始至適值艱嵗撫
綏靡暇越再朞而政成愛立百廢具舉爰謂昔人所為
有益於後人者弗可以莫之繼也乃取前稿躬自校閲
重加審訂而損益之以成一邑之典仍繪圗以冠其首
且將鋟梓以廣其傳以予於是昔嘗與有力焉俾述顛
[004-23a]
末識嵗月於其首予惟是編之成豈徒存故典表先哲
以昭示無窮而已哉將使後之觀民設教者於是而求
其故以盡更化善治之道論世尚友者於是而稽諸古
以為多識畜徳之資亦未必無小補焉然非王侯創之
於始則後將何述非許侯成之於終則先將何傳二侯
之功殆未可以優劣也第區區輩學殖荒落聞見寡陋
且生數百載之下而欲攷求紀述於數百載之上文獻
既亡無從取徴而一邑之間又未能如太史公之周逰
[004-23b]
歴訪未免襲誤踵訛舉一廢百為可愧耳若乃窮捜博
考續而書之以補其闕失者端有望於後之君子
   吳烈婦詩序
自闗雎之化熄而閭巷之間無復漢廣行露之風自彤
史之職廢而閨門之内不聞婦訓姆儀之懿於是乎天
理日㣲人欲日熾桑中濮上之音延於天下世闕/
[004-24a]
 
 
               而天理之在人
心有不泯焉者故裙襦之中亦有能閑禮義守貞操不
降其志不辱其身臨大節而莫奪赴水火而如歸若吾
鄉吳烈婦者豈習俗所得而變耶盖烈婦為里人某妻
遭亂與其夫倉皇避難去家西行一里許聞鼔噪聲足
弱弗能步度不可勉乃謂其夫曰君宜自脱禍弗以妾
[004-24b]
為累夫曰子將若何烈婦曰妾義不受汚惟有死耳夫
號泣不得已舍去既而逰兵四集將追及焉適道傍有
池曰梅塘水潔且深遂投其身以沒後數日兵盡夫蹤
跡至其處見烈婦屍浮池面雖盛暑而顔貎如生乃舉
而葬焉時嵗戊戌之夏六月也其後好事者聞之為傳
其事而薦紳能言之士又從而歌詠焉盖亦秉彛好徳
之良心有不能已者今某之孫以其文若詩彚為一帙
謁予而告曰先人有美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
[004-25a]
也吾將以是傳之子孫俾無忘烈婦之訓願丐先生一
言以張闕/
 
 
                  之始而
閭閻一二女婦已能自拔流俗而趨乎禮義豈非天意
將興文明之治於今日而有開必先者乎異時國家采
民風被管絃以比隆於二南之盛者不有取於是耶是
[004-25b]
又不但為一人一家之美而已故為序而不辭
   繼慈哀些序
浙藩㕘議衡山吳公某行部之暇訪予山中出示繼慈
哀些一編而泣告於予曰吾母太宜人武氏者方其少
時擇所宜歸不輕從人而至於愆期有孟光之志先户
部公聞其賢求為繼室以鞠吾兄弟不幸于歸五載而
喪所天則誓堅柏舟有共姜之節嫠居匹處朝夕劬劬
躬炊㸑織績以衣食吾兄弟而進之於學卒成二子並
[004-26a]
以科第起家列官中外是雖翟母之織屨以隨方進者
弗能過也晚嵗以某貴兩拜恩封某時為户部尚書郎
官出使外藩得便道歸省承歡月餘方圗終養而竟以
一疾奄然弗起其為悲痛可忍言哉不肖孤幼失怙恃
賴先宜人長育成就式勤且瘁以有今日生不克養己
抱中天之恨没又弗能昭示徳善以垂不朽其何以慰
吾親於地下乎所以發潛闡幽而相予之哀者幸有諸
君子之詩在焉願君子一言以序之也嗚呼世之為繼
[004-26b]
母者當夫存之時不困虐其子而使之食楟花衣蘆絮
者鮮矣况於盛年夫亡而能守節以成其子若太宜人
者乎迹其賢行雖程穆姜芒慈母豈能專美於前耶此
㕘議公之所以感慕終身弗忘而諸君子之詩所以哀
悼而嗟嘆之者亦豈無從之涕哉故為書諸首簡使後
之讀是詩者得有考焉
   文山吾先生夀詩序
予友吾先生景端以淵博之學淳篤之行通敏有為之
[004-27a]
才英邁不羣之志温純典雅之文卓乎當世始出而論
秀於鄉褎然魁薦比入京師游太學而六館之英斂筆
推讓逹官名士内交恐後貴㳺子弟爭從受業莫不以
掄魁擬之而五上春官不一偶盖工於瑟不工於求齊
也嘗以親老棄進士舉俛就乙科得教諭江浦母夫人
時已有疾弗任逺途乃獨侍尊翁慎齋先生以之官而
留其妻若子養母於家居數嵗慎齋忽有所不樂遂復
棄官以歸克施有政而宗黨外内莫或間言盖其爵以
[004-27b]
天不以人也教人講學為文亹亹不倦而於禮義亷恥
孝弟忠信之行尤惓惓焉士類翕然興起及去江浦而
家食者又十餘年矣四方學者考徳問業户屨常滿隨
其才分咸有所得斯又其推以及人者也先生之表表
若是而欿然不自足焉進徳之功老而彌篤其亦庶乎
有道之士哉先生之生嵗在重光大淵獻而今兹之嵗
又復在焉八月己酉其初度也以絳老之例推之盖歴
三百六十有五己酉矣而精明强健無異壯時為夀未
[004-28a]
可量也吾黨之士姜仁夫實夫董遵道輩仰昌黎之山
斗有不勝其祝願之私者相率賦詩以為夀觴之侑而
屬予序之或曰死生富貴有命在天夀非人之所能為
也其可以祝而得哉天之生物栽者培之以先生之所
樹立栽之深矣則其因材而篤將必有培之者而奚假
乎人言之祝哉或曰不然書稱人之所欲天必從之則
天非有外於人也其不可以祝而得哉古三百篇所録
若南山有臺若瞻彼洛矣若蓼蕭鳲鳩行葦既醉諸詩
[004-28b]
之頌其君往往以夀祝之亦豈無其理而為之者哉况
乎周王夀考遐不作人則夀先生者斯文之所由夀也
而可以不祝乎哉予謂二説雖殊各有攸當在先生者
不容於祝而有必培之天在後學則不容不祝以覬乎
從欲之天也天之所存其夀之所在乎若先生之所以
自處則知天不貳而事天以終身俛焉孜孜不知年數
之不足而前所謂二者之天又有不容計者豈曰夀之
云乎以懋之辱㳺最久而荷教為獨厚也故不敢以他
[004-29a]
辭佞而述其所聞於先生者以為夀
  碑記
   觀亭記
聖天子臨御以來厲精求治監觀四方深燭民隱慮岳
牧諸臣弗克以昭聖化海隅蒼生容有不被堯舜之澤
者於是分命臺憲重臣撫治方岳亦古者分陜之意時
則江浦張公以右副都御史實來於閩公之始至剗政
之疵剔民之蠧癉惡彰善敷和於下既道大行民用康
[004-29b]
止爰命作亭於公署之後圃名之曰觀亭以待蒞事之
暇而宴休焉盖取柳子所謂君子必有㳺息之物髙明
之具而為之者歟然是亭也非有花竹泉石之勝山川
林麓之適而奚以為觀耶在易有之風行地上觀先王
以省方觀民設教盖古者天子親行巡狩以察四方則
命陳詩以觀民風是之謂觀自王迹熄狩禮廢後世始
命大臣巡省以代親行若漢之直指唐宋之安撫宣撫
今之巡撫是已是其職固亦宜以觀民設教為事者也
[004-30a]
或者知不出此往往急於簿書期㑹甲兵錢榖之務而
已嗚呼是果所謂一道徳同風俗者耶然則亭以觀名
公之志可知矣閩之人庶㡬其有瘳乎夫以燕居閒適
之地而不忘是心則其來旬來宣咨諏咨詢所以為下
為民者宜何如哉雖然觀未易言也有所觀必有所以
為觀所觀者民風所以為觀者我生也彼民生之休戚
風俗之&KR0839惡吏治之得失皆生於我之所行何如耳故
曰觀我生觀民也而可以易言哉觀公旦者以周南觀
[004-30b]
公奭者以召南觀畢公者以東郊寜知異日之觀公者
不在閩南也耶明聖當天邁迹三五將隆二南之化以
風四方而公以耳目之臣當分陜之任其可使周召諸
臣専美於前耶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必有賦是亭為公
之所茇者矣庸記此以俟風化之成
   東陽縣修學記
浙水東文獻之邦婺為稱首東陽婺之屬邑由漢唐來
其人以孝行忠義文學政事勲業名者彬彬可稱第進
[004-31a]
士者以百數其民俗亦樂善好施有立義塾置義田若
范文正之為者皆他邦所希有何其盛也然人材風俗
之盛衰在學校而學校興廢則係其令之賢否成化戊
戌之秋溧陽繆侯以才進士出為是邑始至以故事祗
謁於先聖先師顧視學舍皆壞漏弗支禮殿倫堂屋而
未潤大懼不職以隳教基圗所以興其廢者而未知費
之所出乃詢於衆得富室之好義者張惟大輩十人願
以餘力分任厥事於是増葺其殿若堂之未備者改作
[004-31b]
其門廡齋序之欲仆者而棲士之舍㑹饌之堂習射之
亭以及庫庾庖湢各以序為又撤去文昌土祇二祠之
不在祀典者而别為之屋以祀邑之孝子與先逹諸賢
其廟貌未嚴則考禮典按圗式以正冠冕服韍之飾而
藻繪中度禮器有缺則命工範銅治竹木為之罇爵簠
簋罍洗俎豆籩篚之屬而釋奠之用始具是役也衆心
翕然如恐不及不煩程督競奏厥功而棟宇之崇宫庭
之敞&KR0627堊丹雘之華式稱其為泮宫矣凡為大小以區
[004-32a]
計者若干為器若干肇事於其年之某月訖工於壬寅
之十月盖有經始勿亟之意焉侯於規畫勸相不憚其
勤而贊其事者則學之教諭某訓導某也學既成侯諏
日之吉將率其僚吏諸生釋菜以落焉而以書來告曰
吾之新是學諸父兄之力也幸為之記以永厥功且有
以教其子弟使有所興起焉予惟今之為政不得罪巨
室者寡矣况能出彼所有以相吾之興作者乎靈臺子
來侯其近之爾諸父兄能率侯之令為所當為其視昔
[004-32b]
之立義塾者亦無愧焉固皆有可書者若乃侯之所教
崇正學斥非鬼表先哲為前人之所未為以新士習以
作士志則其可書又不但一時興作之功矣嗚呼賢哉
彼邑之子弟學於是者其興起於侯之教宜何如耶念
文昌之不屋必有以弄筆墨徼利逹為羞者聞先哲之
遺風必有起髙山景行之思者望宫牆之數仞又必有
思所以入其門而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者有感於中
不能自己而早夜孜孜勉焉以求其至則小而匹休前
[004-33a]
烈大而為賢為聖夫豈無其人歟夫豈無其人歟庸書
諸石以俟若前代建學之始與其廢興本末已有記之
者兹不復云
   東陽縣覈田記
惟東陽金華望縣所𨽻十有四鄉民之係籍者至若干
萬千百餘户其所有土田為畝若干萬千百有竒而輸
二萬四千餘石可謂庶且富矣然賦之所出必於其田
縣故有復熟官田若干畝名存實亡莫知其田之所在
[004-33b]
其米一千三百餘石皆無所徵為政者以為大農經費
之入弗可虧也則以之抑配農民而責其償至其他官
民之田之米無徵者又三百餘石其抑配亦如之嗚呼
古之耕者助而不税其制不可及已後世有田則有税
然各隨其所有多寡而徵焉民未以為病也至於無田
而有抑配之稅則民之困極矣是豈真無田也耶盖版
籍不明姦欺百出有田者不稅有稅者無田逋租匿役
靡所不至政龎賦擾訴理紛紜非惟民所不堪而有司
[004-34a]
亦病之矣溧陽繆侯之為是邑剗政之疵剔民之蠧威
行愛立訟清事舉既嘗一新其學以教民矣又謂仁政
自經界始經界不正而田失其實則版籍以之不明而
稅之逋陷民之憔悴無恠其然不有以更張之其弊何
時已乎乃成化十有八年適國家著令重造版籍遂以
右㕘政吳公之命首取洪武中魚鱗圗籍為之凖令人
户各以狀陳所有田數而役民之善書數者使履畝而
量之仍以鄉老之公正者為監量辯其官民之田與號
[004-34b]
名步畝稅糧之實沿革之故以及得業之人皆書之籍
既覈矣而猶恐有蔽於私者又更其人易其地覆覈之
且躬自臨視以發其隠伏正其爭訟焉夫然後宿弊潛
奸披露首服有受人之田不認其稅者有以其稅而寄
之他人者有寄之不收而棄其稅者有以官田隠為民
田以上地冒作下地者諸若此類悉釐正之凡所覈官
田若干畝民田若干畝以及職學買括等田其數皆與
舊額相當獨義荘為有餘計其所餘田畝適符復熟之
[004-35a]
數侯乃歎曰吾知所處矣彼復熟田者即義莊而義其
名也以有餘補不足何不可乎詢之父老僉謂其宜上
于藩府藩府允焉而復熟於是有田其有陵谷變遷田
之果不存者則以新所墾闢之數充之土田既正稅得
所歸民業有經公租不負失業之民脫然若沉疴去體
灑然若執熱遇濯而無復抑配之苦矣其定著為籍曰
流水曰保類曰户類者皆明白可據乃以附諸國版登
於天府焉凡民之任役者若干人始事於其年之春而
[004-35b]
訖役於其冬邑人既皆恱喜相與歸徳於侯而侯不自
居也則謝曰版籍之正田稅之均實聖祖舊章明天子
盛徳藩府大官之令爾諸父老之勤也吾何力之有哉
雖然吾與若等所以救其弊於今日者非易易也異時
或有兼并之徒惡其害己而去籍焉則不得善其後矣
亦圗所以維持而勿壞使吾民永有賴乎乃謀伐石使
來請記予於是深有感焉夫仁政之不行久矣昔朱子
之守漳州也嘗欲推行經界以惠貧民時當道者惑於
[004-36a]
浮議迄不果行有志之士至今為憾則為後世之吏欲
行其志不亦難乎今侯覈田於東陽雖未能為古經界
而有經界之遺意焉可謂善學朱子者矣而獲乎上下
莫或撓之則其時之所遭又有過於彼者豈非幸歟孰
謂吏於今者不得行其志哉然以朱子之不得為者侯
既為之則其所已為若水利若社倉若義役皆仁政之
宜於今者亦豈不欲次第為之乎吾見人之蒙其澤者
未可既也爾邑之父兄尚亦相與勉焉以贊其成哉若
[004-36b]
其維持而勿壞則後之人必有任其責者而區區不腆
之言豈足以為永久之托姑用叙其嵗月使來者尚有
考焉侯名樗字闕/ 起家進士而為是邑方以治行聞
於時云其執役者之名氏與其鄉田土多寡税糧輕重
之數則列之碑隂
   衢州府重修儒學記
衢故姑蔑之墟自唐天寳始為郡宋慶厯始有學其山
川所鍾異人疊出後先相望若清獻之勲業逸平之道
[004-37a]
徳尤表表者非興學之効哉宋社既屋學燬於兵至元
丁亥教授徐夢龍闢榛莽易瓦礫而宫牆之時則蛟峯
方公實為之記繼而郡之賢長貳襲有興作日新月盛
具於鄭鳴鳯洪焱祖孔思清鄭汝厚之記者可攷也我
國家稽古右文時敕所司修明學政正統初同知張侯
琛始作禮殿而堂廡齋舍之屬則知府王侯髙唐侯愉
相踵成之書其事者郡人刑部尚書郎吳君錫也自時
厥後繕治不時日就摧圯乃成化辛丑清源李侯汝嘉
[004-37b]
以尚書户部郎官來守是邦下車廟謁顧而歎曰失今
弗圗後必甚費是棄前人之功而大厲吾民也適部使
者李某奉璽書來董學政亦謂侯宜有以起其廢者於
是經斯營斯具材興工易腐以堅闢隘而敞自殿而堂
而門廡而齋序各因其舊而修之若師弟子藏修燕息
之室廬若賓射觀徳之亭圃以及庫厨倉廩養牲之所
咸撤其故而一新之其外則崇墉深池廣入門之塗樹
育賢成俊二坊以壯其觀巍然焕然既完且美又以四
[004-38a]
齋之名舊無倫序而更之曰志道曰據徳曰依仁曰游
藝以示教焉其為諸侯之學以布宣明天子之文命者
於是為稱肇事於癸卯春二月而訖工於乙巳之冬凡
為屋大小若干楹土木瓦石匠傭之資縻白金若干兩
用人力若干工事集而費不奢役興而民不擾皆侯規
畫有方所致相其成者則同守何侯通判李侯節推李
侯也落成之日教授陳君告于衆曰是役也公不匱官
私不病民存前美而不泯塞後費之無經事雖修舊功
[004-38b]
倍創始不可無以昭示方來乃具其顛末使諸生留某
余某走余所居山中請書嵗月鳴呼今郡縣之政類多
急於簿書期㑹而教化則未遑也間有事焉不過假興
作以為利飾觀美以要譽而已亦何有於教化哉有如
侯者獨垂意絃歌俎豆間非為利以要譽也謂非賢乎
其為教也取夫子之所謂道徳仁藝者名其齋而不牽
於俗學之陋非賢而能之乎是皆可書陳君與二三子
者能弗替侯之功盖亦念侯之教也哉其志之必於道
[004-39a]
據之必於徳依之必於仁而後藝之㳺焉以無愧其所
以名齋者則庶㡬乎從事於斯而不已焉雖逸平之所
傳於程氏者亦將有得而清獻諸公之勲烈特餘事耳
尚何科舉利禄之足云哉陳君與二三子其勉之山川
如故典刑尚存三衢家傑肯甘為昔人下乎吾知賢侯
所以作新而振起之者不為虛文矣異時濟濟多士克
廣徳心必將有續泮水之頌者庸書諸石以俟
   路西陳氏復義庄記
[004-39b]
先王有大宗小宗之法以收其族而人無不親其親者
有百畝五畝之田宅以厚其生而人無不足於衣食者
故當其時男有分女有歸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
長而瘝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也尚奚以義庄之賙恤
為哉夫自宗法廢而親親之恩薄至有漠然相視如塗
人者田制壞而生生之道㣲至有貧不能自存而轉乎
溝壑者盖亦世降俗薄使之然者有仁人君子者弗忍
其視如塗人而棄溝中瘠也於是推吾有餘資彼不足
[004-40a]
若文正范公之為義田以給宗族之在吳中者則其養
之有道惠之有術而有得於古人親親之仁豈非禮之
以義起者乎厥後吾婺之東陽路西陳徳髙氏聞風而
興起焉亦有義庄以仁于其族大要不出文正之矩度
而㣲有損益以適時變其事具於陸放翁之記者可攷
也徳髙以布衣而能勤勞節約不私所有希當代名公
位充禄厚者之所為其亦可謂難矣惜其後世浸以陵
遲加之兵燹之餘世異事殊而庄之不屋已非一日僅
[004-40b]
有遺址存焉耳逮徳髙之九世從孫平仲讀書好禮雖
遺榮弗居而志在澤物謂前人之業弗可久廢爰議修
復以亢厥宗初庄之田畝以千計今則資非曩時之厚
而力有未逮故所割田不能什之一而其弟熙重亦以
田來助乃得百餘畝焉初田在塍頭昭福寺之傍者已
為他人所有弗可復得則以已田之在北岸者充之去
庄二里而近其規約視舊則又加増損焉凡族人之老
而無子者幼而孤者婦之寡而守節者以及喪葬婚娶
[004-41a]
皆有給而子弟之有志於學者亦助其費其庄之産尚
薄不能遍及同姓之疎逺則先其親之近者自九都巡
府君而下其餘盖有待也以平仲之富不逮前人逺甚
而欲興廢舉墜於數百嵗之下不亦尤難矣乎平仲之
經營是庄也割田築室始自辛丑於今五稔乃克就緒
而具其事來吿予曰願得一言以厲吾後人俾勿壊嗚
呼義庄之設徳髙有文正之心矣義庄之復率乃祖攸
行平仲某以徳髙之心為心乎親親之心徳髙以之繼
[004-41b]
述之孝平仲以之使為平仲之後者各殫厥心以繼以
述則庄何自而壊耶不然則放翁之言為後世之慮者
非不深且切也而何救乎是庄之壊哉爾子爾孫尚其
念之雖然豈惟君之子孫哉戚戚兄弟莫逺且邇秉彞
良心誰獨無之使世之貴富有財力者人懐是心各親
其親而至於不獨親其親焉則天下豈有一人之不獲
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將不在古而在今日矣斯又予
之所樂聞也故為記之
[004-42a]
   蘭谿縣新遷預備倉記
洪惟我太祖皇帝以亶聰明作元后拯生民塗炭之苦
而措諸袵席之安其大造之仁蔑以加矣然猶夙夜憂
勤國恤民隱以謂嵗不能以無歉民不可以無食爰命
所司出官鈔以易穀而儲之鄉社以備凶荒以恤艱阨
謂之預備倉其即周人之委積隋唐之義廪宋朱文公
社倉之遺意也豈非所謂竭心思而繼以不忍人之政
者乎於時蘭谿始有東西南北四鄉之倉視嵗豐歉而
[004-42b]
斂散之民是以不饑列聖相承建其有極斂福錫民太
平無事年穀屢登長民者懈於其職監視弗䖍所儲蓄
者積而不散往往乾没於豪猾之手而倉随以壊矣宣
正以來嵗或不收而生靈嗷嗷無所仰給朝廷始用大
臣之議令天下郡縣勸募富人入粟於官以為荒備其
輸粟至千石者賜以璽書旌為義民時無錫薛侯理常
乃作大倉於縣城之南數里倉嶺之下儲穀以數萬計
又謂之義民倉民固有獲其利者夫何歴時滋久奸弊
[004-43a]
百出而倉非曩時之舊矣𢎞治壬子之春崑山王侯倬
以才進士兩載劇縣皆著能聲簡自天官來字吾民下
車之初嵗適大祲民窮無告亟發廪以賑貸之而視其
倉屋皆壊漏弗支所儲之穀失亡大半而在庾者又皆
陳腐不可食矣侯為之太息流涕訪諸父老咸謂是倉
地處幽僻四無民居監臨以政務紛冗弗遑時至而主
守之人又皆一二十年弗與更代久而易懈至有死亡
逃散而莫之守者其勢易為侵盜又在大河之濱盜者
[004-43b]
不勞負擔夜舟滿載而之四方者不知其㡬加以水濱
卑濕隂潤所蒸在倉而腐者亦有之矣倉儲虧耗職此
之由而守倉人役以虧耗責償而破蕩其家者甚衆則
是倉雖曰惠民而適以為民害也侯乃歎曰法久而弊
生勢所必至不有以變而通之其可久乎乃相地於縣
治之東得廢寺焉其土燥剛無卑濕也附城而近監臨
可常至也去水而逺盜舟弗能逹也在闤闠中十手目
之所指視姦宄無所容也將謀改作以祛宿蠧而部使
[004-44a]
者少㕘韓公行部至焉聞侯之議深以為然乃具其事
以白於鎮巡藩臬諸司得報如其請侯於是以義勸富
人之堪事授之規畫分其程度俾各以力自占撤其舊
以即於新中為㕔事㕔事之北為厫者三而左右對列
亦各為厫者三屋之以間計者凡四十有五其旁餘地
又皆可續而厫焉外則周以垣牆皆石其址而覆以瓦
㡬二百餘丈前後重門以嚴出内而輪奐一新矣是役
之興人皆懼勞費而難成然公不費官私不擾民經之
[004-44b]
營之在侯一心而義以感人其應如響凡富室之任其
役者運材效力如治其私趨事赴工爭先恐後肇始於
其年季冬之月而落成於來嵗之春子來之政何其易
耶守倉之役前此多以鄉民則往來守視非其所便今
而易以市人則朝夕不離乎是倉矣先以久無更代則
虧耗數多而難於責償今而定為嵗一交盤之法則無
久役而民不困矣倉雖既成人猶懼其儲蓄之弗廣侯
以是嵗當重造版籍推割産税而受田之家皆物力富
[004-45a]
强者也隨其所收多寡計畝而勸之得白金二千七百
餘兩易穀萬有千石自足當前虧損之數而倉儲不虛
非復向之名存實亡者矣倉廪既成而儲蓄不虛備荒
有具而困窮是賴邑之父老欣然而來告曰我侯涖政
之初小試經綸之業不遑他務而汲汲於是倉欲為吾
民深長計其所立之卓偉如是豈非推廣我皇祖仁覆
天下之心而為政者乎使其進而羽儀天朝上佐天子
以經綸天下則其他政之仁大庇吾民者可預推矣吾
[004-45b]
儕小人自今其有瘳乎將謀伐石以永其功俾子孫世
世勿忘我侯之仁子盍為文以記其嵗月某乃作而言
曰侯之為政非止一倉之仁而其志亦未嘗以是而自
滿也尚奚以書為哉然愚於是竊有感焉是倉之成侯
之仁吾民者固至矣若是倉能久而無弊則非所敢知
也繼今為政者必有我侯至誠惻怛之心然後可以行
是倉之仁又必有我侯逹權通變發奸擿伏之才然後
可以袪是倉之弊而全是倉之仁後之君子其念之哉
[004-46a]
必切切焉視饑猶己亦以侯之心為心焉使是倉之仁
久而弗壊則吾民之蒙其惠者容有既乎故為執筆而
不辭
   嘉樹亭記
浙憲使無錫邵先生國賢書謂某曰寳之先自髙曽諸
大父而下暨先君子世為邑之開原鄉税長而亷靜一
徳嘗儲千畝之入以充公家雜役之需其賦民惟正之
供未嘗過取一文誦其徳至今不忘故有涖事之室一
[004-46b]
區在城西倉北水次嵗久荒圯己屬他姓其牆外有椐
木數株得其地者每曰此邵氏之樹也至虚其地而不
忍伐焉寳過感之將為亭其間以志先徳君子為題曰
嘉樹之亭少師西涯李公既篆其牓矣子盍為我記之
某辭不獲命乃僭為之言曰昔韓宣子聘魯宴於季氏
見有嘉樹而譽之季武子曰宿敢不封植此樹以無忘
角弓遂賦甘棠此嘉樹之名所由始也今邵氏之樹自
其鄉人視之勿翦勿敗固即以為召伯之甘棠不但如
[004-47a]
季孫之口誦其詩矣非世徳在人能若是乎若其前人
之所樹不于他木而獨以椐焉夫豈無所取義乎宋王
晉公嘗手植三槐于庭而期其子孫必為三公以槐為
三公所位也况椐之為木詠於周雅可以扶老而為杖
者不猶賢人君子之徳足以扶植名教為邦家之所倚
仗乎其所以期望後人者又非止於三槐之名位矣蘇
文忠公稱仁者必有後而謂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則今
日先生之業寜不與椐而俱萌耶先生其尚益加培植
[004-47b]
以大副先人之志罔俾王氏之槐専美於前視彼季氏
之嘉樹而歸徳於他人者何可同日而語哉
   浙南公館記
古之聖人善推所為而一視同仁非惟田里熙熙無愁
歎聲而行道之人亦無不被其澤故十里有廬三十里
有路室而五十里又有候館宿息井樹無不具焉天下
之旅所以恱出其途也春秋之世晉人崇大諸侯之館
而賓至如歸子産所以美文公之伯而陳之司里不授
[004-48a]
館羇旅無所寓單襄公知其必亡則王政興廢其所係
固不輕矣今天下郡縣視其道里逺近縱横經緯皆有
驛舍以待往來非即先王無忘賓旅之意乎江浙天下
首藩而錢塘為東南都㑹之地鎮巡藩臬諸司之治所
皆在焉凡朝廷之逹官貴臣與四方之賓旅夷酋飛鷁
奔軺旁午而至將迎之不暇由錢塘而南以逹富陽舊
惟置驛江滸泛舟下上固不甚勞然以風濤不時之變
而顛覆是虞故行者往往舍舟登陸而浙㑹二驛相距
[004-48b]
七十餘里沿水涯越山阜路多崎嶮卒遇風雨暴至潮
汐漲壅憇茇無所雖部使者行屬亦不免假爨僧舍而
湫隘弗堪人以為病乃𢎞治丙辰浙藩㕘議衡山吳公
始欲作室中道以息勞瘁以避風雨而急於民瘼未暇
也今年春復偕巡按侍御鄧公行部過之遂申前議侍
御深以為然關白諸司悉叶厥謀乃卜宅錢塘富陽二
邑之交得定山之南面勢清曠風景爽塏二驛至是道
路均焉爰命錢富暨仁和各出公帑之贏市材購工以
[004-49a]
營候館中為之堂旁列廊序後為退室從以庖湢前設
門屏繚以周垣扁曰浙南公館規制周正不陋不華奕
奕乎停驂駐節之所式稱大藩之體矣經始於四月而
訖工於九月凡為屋大小若干楹縻白金若干兩董其
事者錢塘令吳君道也既竣事而公以書來俾某識其
嵗月竊惟公與侍御諸公並以名世之賢膺方嶽之寄
不忍人之疲於逺途無所安息而修舉周官路室候館
之政其用心仁矣充是心焉則凡周官仁政有宜於今
[004-49b]
者夫豈不欲次第而為之乎又况是館之設在藩近郊
諸公涖政之暇來㳺來觀于以省耕斂而行補助于以
察民俗而施教化或有事而圗可否為禆諶之謀野而
獲焉則其為益奚止於息行道之勞而已耶吾見浙人
之蒙其休澤未可既也異時輿誦有作安知是館之不
為甘棠乎視彼民隠之不恤王澤之不宣而汲汲乎飾
厨傳事過客以取名譽者惡可同日語哉故為書之以
示後人俾勿替是道焉
[004-50a]
   蘭谿縣重修大成廟記
蘭谿為婺望縣其山有紫巖之秀水泛瀫波之紋最為
竒勝而清淑所鍾英賢輩出有一鄉三八行者有一里
兩賢良者有一門五髙者其他以經術政事文學死義
名者後先相望而仁山先生講道著書為朱學世嫡居
四賢之列尤為可稱謂非師友淵源之懿國家作養之
功能若是乎其邑之廟祀先聖雖肇自有唐而即廟建
學則始宋崇寜至紹興已未而知縣柴紱重建之及咸
[004-50b]
淳庚午而知縣薛至又撤而新之既自為文以紀其成
矣有元至治之初知州𤓰爾佳珠爾噶圖病其卑陋弗稱
王居始大其規而改作焉功未就而去崔雲翼嗣成之
而先正禮部吳公師道為之記迨于聖朝稽古右文興
學育材在永樂中則知縣宋哲作之趙克寛繼之而廟
學嘗一新矣暨天順後則知縣王魯縣丞陳瓚始之唐
韶蘇琰終之而廟學又再新焉然雖曰新之而僅取茍
完弗克逺圗至於昨嵗乙亥之春三月乙丑之夕風雨
[004-51a]
大作忽聞廟中有聲異常及明視之則見其東北隅棟
梁節梲悉皆崩壊獨宣聖廟像儼然如故得非天所祐
乎時邑之令丞缺員而郡倅趙侯天定來掌邑事欲行
改作而官帑久虛又罹荒歉弗忍勞民乃具其事聞於
上而亞㕘某僉憲某命以廢官局之閑地貨鬻於民得
白金若干鎰因以市材購工經斯營斯用良易朽以壯
代橈其上之覆板不堪漏濕下之土牆難禦風雨則皆
以甓為之務為經久之規而侯之視是役也日省月試
[004-51b]
衆心樂趨不日而竣事矣但其財用未周而兩廡尚有
待焉己而海虞錢侯烱來為邑宰欲纘其緒而未有所
處適侍御吳公奉璽書清理戎籍按行至邑具以告焉
公遂以所罰贖刑白金若干鎰來助其成侯與邑簿陳
侯某同寅協恭以事其事凡選材用甓及朝暮督視一
如趙侯之為諸所營治皆鑒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
壊其祭器有缺陳侯又加以俸金而範銅為簠簋籩豆
爵斚若干事以備釋奠之用焉工既落成而主教事髙
[004-52a]
君楷與諸生某等來告於某曰吾邑文廟毁而復新賴
有侍御與藩憲諸公主議於上以足其財用茍非趙侯
致力於始而錢侯續之於終何以成其能乎願丐一言
以章之且因以啟其學者也予謂廟學之設將以隆化
善俗非直為觀美也今吾邦上下諸公協心以為是舉
豈非善於為政而急先務者乎若欲啓其學者則前有
薛侯之記以為必有樂道者出望人以希顔子後有吳
公之文以為博厚髙明可以自致又教人為中庸至誠
[004-52b]
之學也二公之言所以勉進後學者美矣至矣某顧何
人而敢續貂其後乎髙君又謂二公之言雖皆至論然
引而未發學者莫知所以用力幸為發其藴也某乃作
而言曰欲希顔子之學必從事於博文約禮至於欲罷
不能而竭其才庶幾可以有得欲造乎博厚髙明之域
必致力於明善誠身至於誠之不息而久且徴焉然後
可以馴致俗儒記誦詞章之習烏足與語此哉士誠有
志於是焉則小可以度越前人大可以希賢希聖而不
[004-53a]
負諸公興學作人之盛心矣茍徒用弄筆墨以徼利達
則昔人所謂二三子之羞者吾不敢以瀆告也吾邑之
士勉乎哉
   浦江縣遷建廟學記
婺為東南文獻之邦其屬邑浦江故有先聖廟在縣治
西南後徙縣南宋崇寜中始即廟建學迨今四百餘年
廟學屢經遷易邑之賢令佐有事於修建重修遷建者
不知若干人矣而相宅之卜猶未墨食乃正徳辛未崑
[004-53b]
山李君惟貞以進士乙科來署教事顧視殿堂敝漏懼
無以庇俎豆而學舍荒僻墊濕弗堪居業且隣於浮屠
恐壊士習欲謀遷改費無從出告于縣令毘陵鄒侯輗
亦以為役鉅用殷未宜輕舉李君乃出捐學中公用白
金四十兩送縣以為之倡鄒侯因遂節縮公費之餘措
置百物之需以給其用而邑之一二富室之好義者間
亦薄有助焉乃以甲戌之冬市材購工始事興作而未
得吉地詢諸父老咸謂城隍廟在縣南一里許負華山
[004-54a]
而面秀峯左龍沙而右西溪形勝最佳宜徙廟學於其
所而以廟學為城隍廟焉人謀既定龜筮協從鄒侯周
視諸室故材惟前令虞侯坤所創尊經閣規制宏偉梁
棟尚新遂撤取而修改之以為文廟若明倫堂若教諭
官舍皆遷其舊而朽蠧者易之毁敗者補之無異於新
作者焉未幾而鄒侯有召命事以中輟又明年而晉江
郭侯楠以名進士來為是邑視學之日惟見殿堂始成
餘皆未備大以為缺典而涖官之初未有所處亦行節
[004-54b]
縮措置漸次經營自㦸門而兩廡而兩齋以及鄉賢名
宦之祠與訓道官舍一皆徙舊益新而成之亦若鄒侯
之為至於櫺星儒林二門諸生號舍以及黝堊丹漆之
華塗道垣墉之作泮池之鑿又皆郭侯之所増創者也
夫然後規模軒豁氣象顯嚴躭躭翼翼巍然奐然式稱
其為泮宫矣而贊成其事者邑之丞簿董侯黻李侯昶
暨學之訓導陳君潔李君文安也工既落成李君又與
諸生趙珊朱瓔來告於予曰吾邑廟學之遷鄒侯肇其
[004-55a]
始而郭侯成其終始者固不易而終者為尤難况其同
心合徳如出一人雖興大役而上不費官下不厲民尤
為可稱視彼假興作以謀利飾觀美以要譽者萬不侔
矣是不可以無述也幸為之記以永其勞且因以教其
學者使有所興起焉予謝以耄荒不文不足辱命而李
君之請益堅不能卒辭竊聞浦陽山水竒勝清淑所鍾
篤生英彦後先相望在前代時有以忠義孝友名者有
以政事文學稱者而擢進士第至三十五人具于宋潛
[004-55b]
溪人物志者彬彬也下至鄉閭之間惇行雍睦累世同
居門以義稱山林之下崇尚節義不臣二姓甘老肥遁
皆他邦所罕有其人材之盛風俗之美何如哉夫何近
世以來士風不競前輩徽音莫之或嗣良可慨歎山川
如昨風氣猶存而古今人之不相及乃爾者得非政教
未舉無以振起而作新之也耶今賢邦侯慨然以興學
為務以昔之卜宅未吉今既改卜而遷之以昔之敝陋
弗稱而更創以新之其加意於吾士者厚矣况當衆心
[004-56a]
思奮之時乃文運復興之兆爾邑之子弟㳺於是者瞻
聖賢之儀容誦聖賢之典訓必將感發興起因廟學之
新而思所以新其徳因廟學之遷而思所以遷其善早
夜孜孜進修不懈徳之新也必如盤銘所言而新之又
新使徳全於已善之遷也必如益象所示而見之必遷
使善備於身則小可以匹休於鄉之先正大可以尚友
於古之聖賢而決科登第乃餘事耳豈非爾多士之克
廣徳心而無負於所教者乎誠若是焉則浦陽廟學不
[004-56b]
為徒遷而徒新矣邑之人士勉乎哉
   金華縣修學記
金華附郭為邑故有學在邑治東一里許元泰定丁卯
始遷今所國初辛丑暨永樂甲辰再燬于火賢守令相
繼有作具於舊記可攷也迨今又九十年矣歲久弗治
屋老欲壓間有修者亦不過支傾補漏耳正徳已已玉
山李侯玘以進士來為是邑謁廟視學喟然太息切有
志焉而兩值艱嵗費無所出乃銖積公用之餘至於壬
[004-57a]
申之春始克興事其文廟若西廡若兩齋事在得已則
易其朽敗新其漫漶而增飾之惟東廡及講堂頽圮尤
甚乃重作焉堂東西各為廨舎以居其師齋後則為米
廪以食其士又於堂後建閣以藏經籍其下為棲士之
室而四圍有廂且濬渠引流於其前以絶囂塵而來清
泚因名其閣曰清源使諸生講肄之餘於是而玩適焉
凡為屋大小若干楹皆整然完美其規制雖若卑隘而
氣象亦甚顯嚴且公不費官私不病民可謂善興作者
[004-57b]
侯於政暇亦時至學與諸生討論經義商確古今視其
所業而勸相程篤落成之日學之長教何君某司訓洪
君某汪君某相謂曰侯之幸教吾士者至矣不可無以
垂示將來乃以書具其事使諸生陳某謁予為記且曰
願有以啓其學者俾無負於侯之教也予以耄荒不文
屢謝不能而請益勤不獲卒辭竊聞朱子論古之學者
為已今之學者為人以為二者之分實人材風俗盛衰
厚薄所係教者不可不審斯言至矣今觀侯之為政奉
[004-58a]
法勤職行所無事不為容恱以求獲乎上雖或見嗔而
不屑意其邑雖設廟學而國家命祀所不及監司部使
臨視所不至前政往往以為非務之急漫不加意侯獨
謂庠序為教化本源在我職所當為豈計上官之臨與
不臨也哉夙夜孜孜興學教人無一毫務外為人之私
則其以身為教固得其道矣其濬源於學而榜以清源
非徒有取於水盖欲士之清其心源而後可以修身而
致用也然欲清之其道何由老氏有云天得一以清則
[004-58b]
天之源清矣而水生於天一故其源無不清也况乎士
君子之生同禀天徳之清明為性其源又豈有不清者
乎天清或昏於雲霧必有風日散之以全其清水清或
汚於塵土必有淵潭澄之以還其清人或氣拘欲蔽而
失其清也非由學問之功又何以滌邪穢融渣滓而復
其清乎國家之建學立師以為教者無非欲人各復其
清而學之為已為人則又清濁之所由分此侯之所以
惓惓也金華在昔碩儒名公彬彬輩出號小鄒魯道學
[004-59a]
若東萊兄弟與何王許諸賢其著述傳於後世學行氣
節若潘黙成勲業若鄭忠愍讜言善政若王莊敏煥章
兄弟若王忠簡端明父子皆聲實卓乎當世非其學之
為已而清明在躬者能若是乎先正既作於前侯復以
身為教邑人士子來㳺於是者因其作新之機勵其景
行之志奮然從事於為已之學博文而約之以禮明善
以誠之於身不狥名不競利則其源清矣由是而深造
自得若源泉之混混以放乎四海不蹈於溝澮盈涸之
[004-59b]
恥則可以立徳立功立言而垂不朽使先正之彬彬輩
出者氣脉於是乎益昌而天下國家將有賴焉則是學
不為徒修矣如或實行不修而以青紫為志記誦為習
剽竊雕篆為文曲學阿世則是為人而已其源既濁末
流何所不至彼雖文擢大魁位登元輔亦與草木同腐
耳寜不有負于侯之所教也耶邑之人士其念之哉
   金華府重建憲司澄清堂記
金華為浙東劇郡元大徳中嘗即故郡治建肅政亷訪
[004-60a]
司以監治七郡聖朝因以是司為巡按御史及臬司重
臣分巡出政之所其地後枕岡阜前雄麗譙而堂寢崇
大廊廡宏敞重門深邃俗稱大司以其壯麗翬飛甲于
諸郡也其聽政之堂曰澄清作於至治癸亥而燕處之
堂曰一公作於元統乙亥逮今嵗久屋老風雨薄蝕一
公雖尚可支澄清則梁欹棟撓凛若巖牆前政往往以
役鉅費殷因循未果為乃正徳壬申涪陵劉公以前司
諫來知府事顧視太息欲有事焉㑹隣壤用武周旋兵
[004-60b]
間亦未遑也又明年甲戌政成惠流度其可為乃以興
作事聞於上官又皆慮其勞費未之諾焉公獨以身任
之市材鳩工輦石陶瓦於澄清則撤而新之髙仍其舊
使與一公相稱深若廣各縮焉以節其費凡為堂六楹
東西廊廡各若干楹建重門于露臺南縮其深若干丈
以便傳呼而以故重門為外門扁曰浙東第一臺以懸
條章示告戒焉於澄清之後一公之前左右為二序以
備庖湢以處厮役一公未甚敝則補其闕正其欹易其
[004-61a]
朽腐起其陷缺而增飾其漫漶者不改舊觀而堅固有
加又於外門左右各設官㕔二所左㕔以處郡寮之候
謁者其南則為清戎者涖政之所右㕔以處武職之禀
節制者而其南又為縣官供事之所焉凡所以事上而
逮下者纎悉畢具巨細咸宜可謂完而美矣事既竣二
守張侯通守趙侯節推姜侯咸謂前守之更代者衆矣
其於是司豈皆以傳舍視之哉非憚勞則避嫌耳不知
釋今不治而馴至大壊則異時之勞費將倍蓰於今日
[004-61b]
矣公為是役經始於甲戌之冬落成於乙亥之春假子
來之力為日若干殫匠事之技為工又若干而所用竹
木瓦甓鐵石丹漆之費與夫飲食百用之需稱事旌能
之賞為錢幾萬緡皆節縮郡中數年公用為之上不費
官下不擾民固非克已者不能而籌度區畫於未為之
先調度程督於既為之際務欲存前人之美省後日之
費其心勞其力勤其慮周其所以為斯民計者仁且逺
矣不可無以垂示方來乃以書具其事俾某識其嵗月
[004-62a]
竊惟堂以澄清名盖取范孟博攬轡故事而云然也凡
居是堂者必皆天下之英才司天子之耳目其按行列
郡所以代天子之時巡者也茍非孟博其人慨然有澄
清天下之志者豈宜膺是任居是堂哉然有其志必有
其政如周小宰六廉之弊漢刺史六條之按唐陸贄所
謂五術八計者皆所謂澄清之政也居是堂而行是政
以觀民風察吏治焉必能激揚殿最洗寃澤物使政清
於上而黷貨殃民者無所容俗清於下而凌弱暴寡者
[004-62b]
無所遁斯足以稱厥居矣其或怙勢作威以沽名玩法
顧忌而保禄吏弊滿前而不糾民寃載路而不理寜不
有忝於是堂之居也耶今劉公營是堂雖上官所不欲
為而必為之者豈直為觀美哉亦豈徒以省後費而已
哉盖亦有志於澄清焉耳夫以繡斧之貴監司之尊而
居老屋之下則無以安其身而亟欲去之雖有澄清之
政亦不暇為矣故必崇大所館使至者如歸而安處於
是庶得從容相與講求民瘼以肅清郡政則不惟民受
[004-63a]
大惠已亦得以匡正缺失增益其所未至此其公而無
我之心亦子産不毁鄉校之仁也嗚呼休哉故書以告
後之君子公名茞字惟馨起家進士拜户科給事中以
忠義自許抗言時政排斥權倖奏章一出四方傳誦天
下想望其澄清為逆瑾所忌去官而家食者數年矣今
起守吾郡其為政急大體重風教不屑屑於細務云
  詩
  五七言絶句
[004-63b]
   題白頭翁
底事頭成白何為志集枯覽輝甘寂寞不羨上林烏
   院庭新様小戰車偶觀有作
廟堂決䇿靜邊塵巧作戎車様製新莫道只知俎豆事
胸中甲兵是何人
漢破匈奴出武剛晉平𦍑虜用偏廂車攻原是先王製
定許收功復舊疆
   題介軒詩巻二首為賀克/恭作
[004-64a]
半㸃緇塵不肯容古來卓行許追踪東風門巷多桃李
雪後徂徠一樹松
平生髙誼薄秋空柔舌那能與世同柳下英風寥落久
誰將一羽視三公
   送容一之歸廣東二首名貫陳白沙門人/
洙泗門庭海様寛望洋休歎問津難直從伊洛源頭去
鼓棹中流任往還
㸃瑟顔瓢萬古心箇中真境要追尋紫陽去後行人少
[004-64b]
門巷蕭條草色深
   送同年謝元吉致政歸耒陽二首
醒却邯鄲炊黍夢便尋湘水釣魚船詩人莫訝休官早
還落文山後一年
曽因立仗難緘口苦為求芻又乞身貧病獨憐歸未得
送君重憶故鄉蓴
   烟溪義渡四首
立馬沙頭欲問津凴君一葦策竒勲一時義在烟溪上
[004-65a]
千古名芳太史文
塵暗長途水拍堤行逢義士在烟溪殷勤為濟蘆中客
莫愛官封楚執圭
濟巨平生每自期歙南聊作小施為莫吟幽草黄鸝句
未是春潮雨急時
楫擊中流應有志舟横野渡豈無能獨憐亭長烏江上
不及滹沱一寸冰
   次吾景端韻二首
[004-65b]
行年己度知非日學易應思補過時珍重故人相問訊
韋編三絶是心期
臯比擁處樂何如春滿庭前草不除他日相從問無極
文山風月未應虚
   陳處士南園詩巻二首
髙卧丘園嵗月賒閑將抱甕作生涯悠然得道忘機處
笑看紛紛兩角蝸
肉食無緣藿自安畦蔬聊欲媚春盤葵傷應有終年憾
[004-66a]
芹獻難忘一寸丹
   雲津書院詩巻三首為金華教/諭劉敔作
昔人黄巻青燈處滄海桑田幾變更獨有龍洲洲上水
東流還作誦絃聲
華構淪亡幾百年雲津風月故依然天留嘉定文章在
應把貽謀啟後賢
前宋衣冠迹己陳芳洲勝槩屬何人賢孫今紹箕裘業
雲路還從此問津
[004-66b]
   挽葉侍郎盛二首
華國文章老更竒康時才業未全施空餘歐范平生志
不見功名上鼎彞
金鏡朝端方委重玉樓天上更傳宣迂生不識平津閣
因誦遺文亦泫然
   夜坐得句寄示弟姪癸亥冬在南雍作兆/嘉山先府君墓也
秋初一别又冬殘欲寫家書意萬端最是白頭千里外
時時夢到兆嘉山
[004-67a]
   次韻題萍實橋二首
汝墳江漢古名邦曾見周南化日長麟趾騶虞渾忘却
謾誇萍實瑞昭王
橋名萍實表南邦謡語流傳嵗月長書社不封千載恨
空將伯業望君王
  五七言律詩
   逰牛首山和沈仲律韻三首南雍作/
乘興來山寺清樽共解顔院深春晝永香裊午風閑短
[004-67b]
屐行應遍危欄倦亦攀白雲飛不定何處是鄉關
   又
登臨長敗興塵世幾開顔償却三年債都來半日閑山
泉寒可汲石磴絶難攀半榻能分我看書晝掩關
   又
丘壑真吾分簪纓是强顔無才堪世用多病愛身閑猿
鶴驚相迓松蘿鬰可攀哦詩歸路晚乘月度重關
   送張都憲瑄用陳公甫韻二首
[004-68a]
萬里無諸國旬宣僅一年稻收千澮雨榕翳㡬村烟保
障多新政規模總昔賢設施嗟未究赤舄又言旋
   又
二南風不作道喪㡬千年行葦荒秋雨甘棠老暮烟繼
周遭聖哲分陜况才賢好試經綸手乾坤一轉旋
   登科
太平天子御金鑾奎宿光芒午夜寒漢代文章推董賈
唐家科第屬歐韓龍門浪暖成頭角雁㙮風髙快羽翰
[004-68b]
雖是看花年尚少莫將温飽問儒冠
   瓊林賜宴
風雲千載遇重華賜宴瓊林寵渥賒丹桂廣寒非月窟
紫烟蓬島是天家食分綾餅堆紅玉酒出黄封瀉絳霞
見説金明池上事有人聞喜不簪花
   早朝
未央鐘動曙光生隱隱初聞柳外鶯風靜御爐香篆細
日髙斧座衮衣明螭頭陛擁黄麾仗豹尾班聯白玉珩
[004-69a]
最喜君王勤庶政蒼蠅聲裏問雞鳴
   禁中聞鶯
禁苑花深晝漏遲鶯聲遥在萬年枝不隨舞袖歌金谷
却伴仙韶奏玉墀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欄時
東風空費如簧舌不道明廷有鳯儀
   玉孟端畫竹
此君一别己經年今日披圗不厭看風度只疑揺翠佩
月明應想下青鸞肯隨羣卉爭春色直伴孤松老嵗寒
[004-69b]
珍重鳯凰池上客盡將清節付毫端
   圃東新井
鑿井深深傍玉堂石根流沁一泓涼冰壺夜浸秋蟾濕
雲液晴涵甘醴香苔蘚未生侵玉甃桐隂初長拂銀床
寒泉可汲應須汲莫使行人為斷腸
   秋日感興
昨夜西風襲緼袍壯懐落落興飄飄全才人物思韓范
雜伯功名陋管蕭閶闔萬言陳國論沙場百戰滅天驕
[004-70a]
前修未逺斯文在九辯何須賦寂寥
   送楊總兵征西
山西名將好男兒報國丹心一劎知貔虎銜枚嚴號令
犬羊寒膽避旌旗九重雨露朝承詔八陣風雲夜出竒
此去西𦍑應坐困功臣充國早班師
   移菊
白玉堂前種紫薇菊花開落在東籬為憐秋後香偏好
故向春前手自移冉冉旋添承露葉亭亭先長傲霜枝
[004-70b]
樂天只愛黄昏伴一種幽香恐未知
   送謝守之無為州其父先守是州/其弟為庶吉士
東風躍馬錦溪傍重榜而翁太守章騎竹兒迎新皂盖
愛棠人説舊黄堂野田雨秀雙岐麥燕寢春凝一篆香
難弟正紬金匱史要看喬梓共循良
   謁文丞相祠
元宋興亡迹已陳忠臣祠宇尚如新夕陽古樹烟猶暝
夜雨荒堦草自春慷慨六歌空灑淚間關百戰竟捐身
[004-71a]
穆陵地下應相見不負臚傳第一人
   歸鴈
靈囿池臺是舊逰西風萬里思悠悠陣横紫塞霜天曉
影落澄江水國秋棲止更嫌蘆荻淺飛歸不為稻粱謀
一封帶得邊城信要把平𦍑報冕旒
   和鄭侍郎廷綱長至有懐
學道年來絶愛憎肯随時俗競蝸蠅新陽已向今宵復
老態應從此際增䞉喜舒長迎化日仍愁積姤至堅冰
[004-71b]
衰遲只合居林下重沐君恩報豈能
   和鄭廷綱除夕感懐
滿城簫鼓樂無央共説明朝是孟陽却笑流年成老大
詎堪随衆厠班行厭聞爆竹除殘嵗謾對梅花憶故鄉
何日得償林下願簿書鞅掌任渠忙
   送林亨大以太宰考績分韻得東誰字/
鸞聲旂淠忽匆匆元宰書勞覲合宫曾見昌言天動色
還期大義日當空䞉栽桃李居門下多貯參苓在篋中
[004-72a]
老我依劉心正切不堪回首各西東
   又
三十餘年别故知重來京國話心期喜看大畜亨衢日
正是清朝景運時身際風雲歸北闕志先霖雨活南畿
武丁舊學甘盤在説命勲庸更屬誰
   送韓司馬文赴北為大司徒
杏園花下昔同逰南國相逢已白頭樞務賢勞輿望協
板曹新任主恩優一分須用寛民力九式還應為國謀
[004-72b]
此别何時重執手不堪凝睇李膺舟
   送馬侍郎廷用考績
詞苑容臺久擅名東風奏績上宸京浪花滚滚催行色
烟柳絲絲繫别情粉署郎君思侍教木天仙侣喜尋盟
好將胸次經綸䇿宣室從容啟聖明
   送吳學士儼考績
玉堂學士舊宫臣器業文章更絶倫衮補合陪黄閣老
錦歸先慰白頭親禁庭花柳關心久客路江楓得句新
[004-73a]
宣室從容應訪問豳風無逸好敷陳
   送大司憲張公敷華還朝考績
三十年前賢部使又來都下得相親憩棠南國民謡在
横梃中臺吏喏頻龍衮體元新大化豸冠述職際昌辰
這回司馬休歸洛四海蒼生望秉鈞
   送程㕘議考滿
伊昔仇鸞棲枳日鳯毛年少最風流别來四紀猶青眼
到得重逢愧白頭粉署久勞明殿最銀臺今復著材猷
[004-73b]
東風奏績朝天去三接行膺寵數優
   送太常李少卿赴史館
聖徳神功夐絶倫纂修開局命儒臣龍頭望重三朝舊
麟筆書成一代新待漏鳴珂金殿曉垂簾揮翰玉堂春
好將斧衮酬天地揚厲光休啟後人
   送王司馬致仕還鄉
材猷勲烈重當朝抗疏辭榮重莫招曉日都門開祖帳
輕風江渚泛歸撓魏公晚節吟秋圃裴老閑情寄午橋
[004-74a]
可是太平無一事角巾私第得逍遥
   送大理汪少卿宗器還朝
丹詔催歸九棘班桂花香裏泛樓船罰輕犯蹕追先哲
望重埋輪記昔年爭看上書規走馬未須把酒詫登山
日邊故舊如相問衰病惟應卧輞川
   送姪拯之梧州通判任
阿咸謫倅蒼梧郡骨肉相看悵别離皓首稀年吾老矣
脩途六月子何之須防馬援遭薏苡且學東坡啖荔枝
[004-74b]
到手功名當努力瀧岡猶待樹封碑
   懐古
篝燈夜坐讀書臺懐古令人不寐來世逺唐虞文未喪
俗經秦漢事堪哀周公禮樂真王佐管氏功名只伯才
千古是非昭簡册豈容踪跡共塵埃
   出京和莊孔易韻
夕陽道路風塵暗明月孤村草樹稠郭隗臺前無逐客
蕭家林下有行舟音書斷絶家何在踪跡飄零水共流
[004-75a]
此地經過多少事今年不似昔年遊
  五七言長篇
   止賜酒
君王念儒臣眷養良獨厚解帶食天厨日賜黄封酒飲
食貴有節適時乃无咎昨詔酒云止曰兹炎暑候豈惜
麴糵費狂藥恐作疚周書戒崇飲聖誥垂不朽嗟彼八
達徒沉酗良作醜寜為攝生謀不問中聖否皇恩浩如
天欲報慙何有
[004-75b]
   本院南新闢三圃
聖門學為圃人皆陋樊遲借問玉堂客築圃將奚為儒
冠安淡薄志不圗甘肥苦硬根可咬酸虀味可知在貴
不忘儉藿食固所宜大哉君子心所存應在兹茍能充
此志堪作和羮資試我鹽梅功濟彼閭閻饑孰云謀生
計日夕勤敷菑不有公儀休㧞棄園中葵
   送白沙先生陳公甫南都作/
洙泗逈且深伊洛浩不息建溪一以逝末流日湮塞浙
[004-76a]
水泛功利西江浸虚寂寥寥宇宙間何人踐斯域陵夷
二百年儒術轉乖僻爭先取青紫明經竟何益有美羅
浮仙遺編自探索章甫非我心鏗然只鳴瑟尚友千載
人充然如有得禮樂古三王刪修今六籍墜緒何茫茫
仰鑽各致力回瀾障百川屹立中流石任重道路長行
行慎無斁斯文諒有在前修未應没何當謝塵紛雲山
隨杖舄共對梅花春細扣先天易
   送春
[004-76b]
黄鸝啼老緑楊樹萋萋草滿王孫路落紅無數㸃蒼苔
九十春光倐將暮東君何事駕言回典衣且盡花前盃
殷勤相送共一醉後㑹又是明年來别離不用傷懐抱
四時代序天之道君不見功成名遂便拂衣漢家疏傅
辭榮早
   賜粽
細葛香羅試新暑太平時節逢重午五兵辟盡百邪消
不用釵符懸艾虎九重天上宴芳辰菖蒲香泛宫壺春
[004-77a]
青青孤葉包金黍玉盆滿貯頒羣臣小臣何幸遭明主
承恩共醉薰風裏願題官帖獻新詩納忠竊效歐陽子
   賜扇
祝融南來司火令大地鬱蒸如坐甑蓬萊宫中夏日長
南薫有歌思解愠尚方新造宫扇成削玉裁雲形製精
内侍傳宣賜卿士一揮頓覺炎塵清魯公詩句平生志
願與君王除酷吏安得牧守皆循良逺播仁風慰黎庶
   送撫寜侯朱永北征
[004-77b]
單于獵騎驚雲中羽書夜入甘泉宫君王撫髀思頗牧
將軍勇畧千人雄去年征南聞凱奏侯印腰間大如斗
今年北征初受脤劎鋒擬斫樓蘭首鐵馬横行塞草春
隂山瀚海無烟塵歸來看取麒麟閣漢家衛霍何其人
   挽張都憲敷華母姚節婦
良人早峩金豸冠致身事主遭時艱邊人内犯烽烟起
從征一去不復還偉矣閨中未亡人固窮志節金石堅
孤燈寒幌矢靡他柏舟再續三百篇劬劬夙夜撫遺孤
[004-78a]
箕裘舊業期有傳中丞位望光前烈㡬經斷織丸熊連
鏡鸞孤飛四十年官原宿草迷寒烟歸去九泉重執手
此生端不負所天嗚呼夫死國兮婦死夫忠貞兩全誰
與俱銘章昭垂千百載燕許大筆春秋書
   太學釋菜古詩
皇明右文治閭巷興膠庠橋門集多士冠佩紛蹌蹌少
窺夫子宫巍巍數仭牆仰鑚靡所得矻矻窮十霜剽竊
糟粕餘乘時幸飛翔釋褐謁堦墀對越儼洋洋采蘋薦
[004-78b]
溪毛執爵灌椒觴百拜舉彞典報本那可忘平生迂腐
心峩冠講虞唐曰兹筮仕初矢心思激昂金石勵名節
忠孝恒自將期不負明訓允以酬君王
  賦
   中秋賞月賦丙戌内閣考試/
素昊司時蓐收行政日道西陸斗回酉柄大火下於坤
維虛宿中乎離正掃赤煒之煩酷布金行之清靜豆雨
飽兮初歇梧風颯兮漸勁凉露零而金莖香灝氣浮而
[004-79a]
玉宇淨燕翩翩以東歸兮雁嘹嘹而南競蟬咽聲以不
鳴兮鷹奮迅而欲横南吕之律始中西兌之始方盛繄
三五之良宵適平分之秋令暮烟霽而雲容四歛潦水
澄而天光遥映斯時也隂精陽彩坎象懸空西魄已載
東魄未終望舒御兮駕氷輪於海東素娥舞兮調霓裳
於曲中穆穆兮金波有影團團兮玉斧無功寒玉臂兮
清輝皓皓濕雲鬟兮香霧濛濛既委照兮珠簾華屋亦
容光兮甕牖桑蓬普真明而無私兮羌萬里之攸同人
[004-79b]
世總清虛之府皇都一蕊珠之宫予於是盍朋簪開賓
筵酌清酤調朱絃暢幽懐於寥廓邀勝賞於嬋娟歌坡
翁之水調兮唱晁叟之洞仙修歐陽之翫事兮賦希逸
之佳篇喜美難之兼具樂風景之無邊已而銀河斜漢
玉繩低纒爽籟發於林外天香散於庭前惜光隂兮易
度愛良夜兮無眠羣囂既息衆音並傳㡬處樓臺絲管
沸兮樂歌舞於芳年誰家門巷砧杵急兮碎窮愁之萬
千嘅人間之憂樂感天上之缺圓徘徊俯仰不覺為之
[004-80a]
太息而凄然客有語予者曰賞心易負美景難留可人
明月屬此清秋今夕之㑹也追玉堂之勝賞無天柱之
逺遊據床笑傲兮若登武昌之樓咏詩諷誦兮如泛牛
渚之舟騁清談之亹亹浩清興之悠悠人生有㡬不樂
何求子獨感慨而惆悵兮殆有類乎宋玉之窮戚而悲
憂予乃喟然歎曰子豈知予者哉予竊恠夫少年之偷
閑兮寜能為時物而解顏吁嗟乎哲人之用心兮固將
視一世以為悲歡月明而無貴貧兮人情見月抑忻戚
[004-80b]
之多端有天涯兮遊子家山萬里兮疎問安今兹之夕
兮望白雲而倚欄有逺地兮孤臣懐耿耿兮寸丹今兹
之夕兮念瓊樓之髙寒彼閭閻之饑饉兮十室九空擷
草穗兮為糧對明月兮賦鴻鴈而自傷彼邊城之將卒
兮胡笳𦍑笛老征戍於沙塲對明月兮指王關為故鄉
月照兮深閨有佳人兮愁斷腸邊衣兮未寄盻良人兮
天一方月照兮圜扉有縲囚兮悲夜長雉罹羅兮未脫
刻木畫地兮那可忘富貴歡㑹兮貧苦憂思今夕之樂
[004-81a]
者㡬何人兮而悲窮悼屈者紛其若兹伊苦樂之相忘
兮抑亦居之所移蹇予懐之鬱鬱兮良獨有感於斯志
先憂而後樂兮謂希文其吾師彼風流之庾謝兮徒曠
達其奚為今九重之仁聖兮憂元元之瘡痍恒宵旰以
孜孜兮曾不暇乎樂漢武影娥之池顧書生之竊禄兮
一升合皆民脂愧無才以上佐天子而下弔蒼生兮其
何心乎樂明月而娛嬉子以予為悲秋之騷客兮其不
淺之為小丈夫也耶嗚呼噫嘻客聞予言亦悚然若驚
[004-81b]
焦然而弗寜遂相與舉盃酹月稽首乞靈願國家隆唐
虞之治使斯人為堯舜之氓老安少懐兮各得其所逺
來近恱兮咸遂其生囹圄空兮永期有司之不犯兵甲
洗兮寜復有苖之徂征家家見月兮有忻然之色人人
對景兮無歎息之聲豈若唐人聨句而専長日之樂殆
猶虞氏鼓琴而公解愠之情則吾與子非特誇今夕一
時之樂事且將祝皇明萬世之太平
  贊
[004-82a]
   韓魏公贊内苑作/
昔宋昭陵有臣魏國可屬大事重厚如勃允武允文有
才有徳入司諫垣闕補衮職出司邊寄膽寒西賊執政
三朝惟公是式定䇿受遺手扶紅日天下晏然泰山磐
石身係安危國同休戚豐功盛烈鼎彞是勒於千萬年
有赫奕奕
   許冡宰像贊
孕崧髙之秀鍾河洛之英氣剛以直質粹而清始薦名
[004-82b]
於鄉榜仍賜第於大廷内司言責則正色直詞著張桓
之威望外贊兵機則運籌制勝樹韓范之勲名任司馬
而禆廟謨於帷幄位冡卿而付公論於銓衡以道事君
魯惠三黜而不以為辱竭忠謀國楚文三仕而不以為
榮躬操蹇蹇之節心懐翼翼之誠張曲江之風度雖可
模於方册裴晉國之靈臺則莫狀於丹青
 
 楓山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