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111 平橋藁-明-鄭文康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平橋藁巻十七
              明 鄭文康 撰
  雜著
   書李樂菴語錄後
樂菴先生語錄五巻門人龔昱立道集其師李衡彦平之言
也昱殿中侍御史識之曽孫安貧樂道鄉人稱為龔山長云
愚按崑山舊誌載衡所著有易說論語說易義海撮要樂
[017-1b]
菴文集和寒山拾得詩總若干巻行扵世噫未三百年今皆
不可見矣獨幸此書抄本尚存使吾崑後生小子畧可考見
先生之正學直道非俗儒備臣比也先生江都人初布衣流
落吾崑王葆彦光見而異焉以女弟歸之後致仕舎江都而
就崑山豈以婦家之故歟今縣之通闠橋東有尼僧菴云是
前元邵萬户捨宅為菴平正修廣右有小巷深不百步題曰
李侍御巷又豈萬户宅先即先生所居歟又按至正廿三年知
崑山州事髙昌偰侯傒斯因州人袁華殷奎言先生與王御
[017-2a]
史葆劉龍洲過皆宋豪傑士皆有言行其墓近皆廢壊
宜用修復侯乃一一追訪舊蹟而封表之當時若㑹稽
楊維禎諸公皆有詩文以紀盛事明年州人管善又割
常稔田三十五畆歳入租廿有五石籍而𨽻之學宫以
供時祭之費三公墓之所在見於殷奎所撰墓田記甚
詳記曰王先生字彦光墓在南郭新漕里李先生字彦
平號樂菴墓在州治南六里圓明村劉先生字改之墓
在馬鞍山東齋其記如此今先生之墓漫不可尋矣余
[017-2b]
童時聞圓明古墓多被人所發有得槨中金銀珠玉者
未乆其羣小多惡死比年有一石槨露出當道未斷壊
去槨不逺有一菴屢嘗邀其鄉長往視之覓土中誌石
考其為誰重與封葢是亦陰隲之一事鄉長未暇也此
事雖夙夜不忘自念才力薄弱無以為計時有才力為
之有餘者獨肯為彼不肯為此以先生之言不入其耳
先生之行不合其心故耳萬一冀得如偰侯者告之今
兹尚未有遇也新漕之墓尤不忍言其地乆為燔屍壇
[017-3a]
半被居民屋其上誌石頗巨發而磨其刻賣之今復為
任姓者墓誌龍洲墓雖迷失故兆有石表有祠堂騷人
墨客往往攜酒上塜讀其碑文何獨二公具有丈夫子
具有科第官位顧若是之斬耶嗚呼若此之類不可盡
究也余得此書於鈍菴買紙親手録之謹附區區懐抱
於書尾深有待於今之偰侯與好事君子焉耳
  䟦葉都給事先徳巻
春秋陳其宗器示能守也此數紙在他家不及一羽在
[017-3b]
葉氏等宗器也此吾與中父子寳愛而詳説之也嗚呼
秀實公有名節焉有羣子姓焉有舊田廬焉與中一故
紙尚謹謹寳愛况有重於故紙者哉
  跋夏太守竹巻
竹有君子之道中通而外直枝葉相麗無茍亂四時不
變其色取是三者舉其大者耳太守寫此豈直資玩好
而已哉取其資玩好錯薪灌木紛紛若是之可寫也何
獨君與之君與之而天下後世不以為過者是知其有
[017-4a]
君子之道也
  書拙菴巻後
景泰乙亥蘇松大饑大疫斗米百錢死者交横于道有
寒生持禮部君拙菴巻過海上王以平以平展觀知為
鄉故老范陽盧氏舊物恐流放不可復得乃以白粲四
斛易之踰半載訪其諸孫中名恢者還之囑曰慎勿再
失也夫禮部拙菴落成無年月而記書於洪武乙亥十
月今六十年矣以六十年之近而孫曾又頗繁庶此巻
[017-4b]
已落他手則其歴世既逺子孫寖微者文獻不足宜無
怪也以平雖曰好義有田百畆歳費恒弗給孰肯於㐫
荒艱難之日顧此無用之故紙乎若曰愛其巻首王中
書孟端畫曾狀元棨文翰奚為不為已有卒返其故主
乎以平昆仲四人其賢掩諸兄宜矣余於恢有説焉人
家子孫知重先世遺物雖甚貧不敢輕視易失者惟讀
數行書者能之否則或得或喪於心如浮雲畧不為之
憂喜此以平特歸之於恢也禮部君之先大夫兗州太
[017-5a]
守恢髙祖也為時名儒雖僅五十而殁著述甚富所望
後人收藏者非但一巻詩文而已恢尚當盡心乎哉
  跋移家圖
民移家多出於不得已非樂為之也夫以百年之親戚
墳墓室廬孰不願相聚相守而輒忍於棄毁忍之是有
不得已者存焉耳且民之倚以為命者曰食缺則不能
一朝居葢無食則無天無天則必死矣巻中所畫男婦
共十有五人提攜抱負類皆麤重器物所謂倚以為命
[017-5b]
若米麥菽粟之類一無所有欲勿移得乎故子貢問政
孔子必先之曰足食嗚呼永州之民三世死於蛇泰山
之民三世死於虎其毒若是卒之弗移為州縣者使有
移民得不為之懼諸吾願看畫如人不願見人如畫也
  跋范性真行草篆𨽻帖
心無二用君子所同劉炫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耳
聽五事同舉無所遺失可謂難矣此冊出於一人一手
所作豈非亦一難事也哉楊君示觀書而歸之
[017-6a]
  跋袁安臥雪巻
袁邵公臥雪事載汝南先賢傳本傳不載豈史家以其細
事畧之歟傳載初安父殁母使安訪求塟地道逢二書生
指一處云塟此當世為上公安從之故累世隆盛焉夫以
安之寜已凍餓不肯干人是窮居已有愛人之仁矣及當
竇憲之間獨能乃心帝室自天子而下惟安是賴則為臣
大著愛君之忠矣人能以忠君仁民為心不待塟地天必
厚其報也不然安之地憲塟之吾恐書生之言將不驗矣
[017-6b]
故論者曰其仁心足以覃乎後昆子孫之盛不亦宜乎
  跋謝克銘草書選唐詩帖
竊怪近世選唐人詩者數家率取當世顯名之士若襄
陽孟浩非王右丞與善亦無聞乆矣不知是時為浩輩
者曾有善作否耶用拙翁草書造詣古人深至余恐天
下後世有選草者出不知孟浩之輩之有善詩也嗚呼
吾心不足豈止草書而已哉吳興沈君宗能獨求其寫
選唐詩意有在乎抑無在乎
[017-7a]
   跋江村圖巻
江村圖一巻中書舍人夏公孟暘筆也其畫不茍作不
妄與不為富翁豪吏所役十日一山五日一水非佳興弗
御楮墨性好奕佳興多為奕所奪此巻遲遲十年始得入
手公自視頗為平生得意者太倉沈東軒游兩京有能詩
聲極好清事數附雜物見寄彼謂博我詩文不應若是之
多也余儒者無可為答持過贈之勝於彈棋負於人者逺矣
   跋足菴
[017-7b]
自古天下國家之事智者成之愚者敗焉何耶葢智者
知足愚者罔知足故耳古之封户自擇寵愛未巳也即
懐道引辟穀之為父子師傅恩遇正隆也即謀出闗歸
老之計然則彼二子者其智孰過焉所以卒收始終令
名故一有儒者氣象一来賢哉二大夫之贊若夫貴為
天子貴之極也富有四海富之極也其間又有妄意而
求仙捨身而事佛然則彼二君者其愚孰甚焉所以卒
蹈及身之禍故一陳悔輪臺一餓死賊手使天下後世
[017-8a]
之人讀其書考其行事不覺為之歎賞而嗤笑之也長
洲姚君正學以足命菴葢指外物而言非謂内行也若
曰内行得無昧招損之戒乎正學以外物為足君子固
與之矣茍於内行容或有所未足此又不可不求其足

  書世父公據文字後
右世父公據文字一巻計紙三幅三塲文字共一十三
篇應天府鈐縫印如其紙數葢永樂乙酉科京闈鄉試
[017-8b]
所謄録者公據已投禮部此特文字耳為世父手書明
年㑹試中副榜授河間獻縣教諭遭憂制改饒之安仁
世父修癯與先公雙松翁全不類能晝夜飲酒於肉食
甚罕用年三十三而歿歿之歳為余始生之辰崑之同
榜者三人河東吕旦寅伯睢陽朱泰安士栗睢陽不飲
酒今夀九十瘦健善步吾世父已下世五十有三年矣
見睢陽未嘗不悲吾世父也巻首批語稱同考官史學
正是國子監學正象山史九韶考官王學士主文有兩
[017-9a]
王學士一為翰林學士松陽王景景彰一為翰林侍讀
學士無錫王達達善不知批者為誰是科也府尹南昌
向寳提調監試則監察御史沔陽歐陽謙浦江鄭幹焉
  題蓮經巻後
仁宗昭皇帝在東宫時追念仁孝皇后遺命刋刻大乘
妙典印施天下此葢崑山縣僧㑹臣道良請授者泗橋
有善男子曰潘紹宗家故饒貲好施予累歳施予良穀
帛無算永樂某年良修大雄殿需大木紹宗舊市檜栢
[017-9b]
一長計尺六十價寳楮二千良乃從求之即遣人浮以
施良素貴重東宫賜本非大道塲弗敢御回奉捧荅紹宗
紹宗自是旦則授持讀誦一過貴重如良紹宗殁孫竒
念出自内廷韜以木函庋諸閣宣徳癸丑春二月廿日
火自家作及堂遂及閣一切繪像與供像之器諸佛羣
品悉燬於災翌旦畚除灰燼而大乘妙典獨存無恙函
則毁之矣竒舉家驚異忘其罹災之戚逺近聚觀莫不
欣喜贊歎余聞天下異事固多率有理存乎其間無其
[017-10a]
理而有其事多妄也函與紙孰堅函毁而紙弗壊理安
在哉是本竒親手韜之親目火之親身出之非若得之
他人異方流言然則可信乎抑否乎或曰世尊功徳無
量無邊而回禄力為之擁䕶而然也信斯言也獨不使
諸佛羣品像器併存之何耶余戅愚且更事少斯理必
有能辨之者竒請記其事且言紹宗施予不獨一良於
延祥嘗施米四千斛餘多類此也
  記鄭氏誌石
[017-10b]
按鄭氏誌石髙二尺二寸濶一尺四寸厚三寸五分刻
字云曾祖億年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宫祖
咸故承議郎通判太平州父韋故修職郎紹興府上虞
縣簿氏年三十有五其卒也以寳祐甲寅正月二十七
日是年十二月壬申塟於崑山縣圓明里姑塋之西偏
夫鄉貢進士陳師尹謹記等辭不知何年被盗發出今
得之車溪朱尚賢宅石初出圓明一人取回置爨下其
家遂大疫意其為祟負而棄諸水濵又一人復取去其
[017-11a]
家亦病乃棄之新洋江中尚賢知之竟載以歸在其所
已數年矣天順七年春三月宋君本道以余愛好為人
掩藏塚墓殘碑斷刻来道其事初不知為予家物也乃
具人舟從尚賢求之既至洗刷細讀三代名諱官位始
知是吾鄭氏七世祖姑尤恐草草失真於字之模糊處
反覆認辨無有訛者明日遍告鈍菴諸公再明日穀雨
同上樂菴塜并埋前年所得李溷妻唐氏舊誌事甫畢
又得顧氏誌石於小橋堍下刻字云曾祖堯佐祖伯華
[017-11b]
故將仕郎父登見從議郎前監行在内藏庫門生於寳
慶乙酉得年二十有二卒於淳祐丙午八月十二日明
復隨仕宦不克塟以寳祐乙卯九月甲寅窆於崑山縣
圓明里祖塋之水南夫迪功郎新特差監行在𣙜貨務
都茶塲中門陳明復誌等辭其石字雖明白惜乎已作
兩叚不若鄭氏之石雖四字漫漶四角尚完也一時不
知師尹明復乃親兄弟考之縣誌始得知之寳祐宋
理宗年號二年甲寅至今嵗癸未共二百一十年葢顧
[017-12a]
氏先歿鄭氏八年後塟一年欲覓故處並與埋藏無從
可問因念鄭氏與余固疏逺自吾祖宗視之則均是子
孫議擇一日附埋湓瀆先隴左旁謹詳記其事使来者
有考也其顧氏之石尚在他日與圖焉
  記唐姚仙客妻張夫人墓銘
天順七年十一月廿有八日潁川陳諫塟其父金溪君
前期定穴築壙遇唐姚仙客妻張夫人墓在焉得磚一
方刻曰夫人京兆人值安史亂離宗族奔喪夫人幼歳
[017-12b]
避地江南祖考名爵無得而稱爰及不惑歸於姚氏貞
元七年十一月廿八日終於私家春秋六十有六以十
二月廿八日塟於馬鞍山北原子長曰涓次曰昕等語
銘十二句皆四言然不書撰人氏名序中有天不祐善
落我舜華疑仙客自撰也諫祭以文而掩之乃退避三
尺為穴焉諫可謂吾門下士哉按夫人生於唐𤣥宗開
元十三年塟於徳宗貞元七年太歳在辛未歴五代及
宋及元至我朝景泰二年辛未又今歳癸未總十一甲
[017-13a]
子零十二年通計六百七十二年余見古誌頗多未有
若此刻歴年之最逺也近時小西門外古墓兩所一在
井橋南堍水底一在孫郎中新買陳氏宅後各有金銀
雜物附塟俱被人發出在水底者遺骼尚存誌石未及
見又大澞浦支巷一農家治地亦遇一墓云其所得藏
物甚多此類在在有之惜其不幸不得盡遇吾諫耳
  宋譜圖引
舊譜一十二翻止於一十二世由文康遡而上之五世
[017-13b]
曰季一季二季四季五皆後增入焉足徴為宋時所修
者其逺可知此則譜之按本也惜乎其間有名諱為蟲
䑕嚙缺新譜不敢妄補直書曰某重復裝背題曰鄭氏
家寳俾子孫永保守之
  先世所藏契考
文康謹按六提管諱随知丞諱葦一子六六學士諱&KR0008
舊譜不見載六七官人者愚意當時自提管而下三世
具有官位固非甚貧何至將已業賣錢歟譜中不載六
[017-14a]
七位次豈因擅賣父地而削之歟不可曉也契稱賣與
重五官人為業乃其族姪實文康六世祖也其地復又
被重五之姪季二所奪詳見重五之子季四具告尊叔
翁判府開國侍郎狀辭宋理宗淳祐七年歳在丁未至
明天順三年歳在己卯此本已藏二百一十四年宗孫
文康謹考
  先世所藏狀考
文康謹按舊譜無諱公顯者重五諱元輔重五二子曰
[017-14b]
季四曰季五季五失傳今狀稱重五為先父又稱季二
為兄則公顯即季四名字無疑帝字渭地即重五淳祐
七年所買族叔六七官人者文契具存可考也狀告尊
叔翁提刑必譜中七世祖䇕又告尊叔翁判府開國侍
郎必知府竦竦於譜中雖無侍郎之文而崑山誌有開
國之號誌載竦謙和樂易不與物忤狀尾批判必其手
澤不然何其辭氣從容筆翰飄逸可愛也所謂三僉判
六學士念七宣教長洲縣彭華鄉及帝字渭横山之墓
[017-15a]
今則茫無蹤影矣曾祖彦實公夀八十有一卒于永樂
元年癸未先公雙松先生時年廿二嵗事之甚熟畧不
聞有一言及二墓所在豈公顯具狀之後不再世而遂
失耶公顯實文康五世祖也至元十六年乃元世祖承
正統之始年太歳己夘是歳二月宋亡此本至今一百
八十一年矣敬觀舊物考而珍藏之明天順三年嵗次
己夘宗孫文康謹記
 
[017-15b]
 
 
 
 
 
 
 
 平橋藁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