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91 文敏集-明-楊榮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敏集巻十五      明 楊榮 撰
  序
   胡氏族譜後序
自宗法廢而氏族無統隋唐之世始為譜牒以明其宗
之所自出然茍非子孫世有賢者其不至于湮沒而莫
考者幾希矣今户科都給事中晉陵胡君濙奉使西回
間以其族譜謁予請曰予之族實出於胡公滿乃有虞
[015-1b]
氏之裔也自滿而下至周恵王時幾八百年而其子姓
益蕃衍厥後有輔於漢顯于晉建功於宋著名于唐者
皆歴可考及安定徙宗城由宗城居合肥至壮侯藩始
遷豫章遂分為三派其後有諱璚者即壮侯之裔生子
持五代時占籍常州安上鄉遂為晉陵人持三傳至宿
始以文章仕宋為樞宻副使繼是有登兩府掌絲綸列
侍從出鎮帥府持使一路任牧民之寄居師儒之位者
率皆聲光烜赫不可殫舉迨于濙㓜荷父師訓育長而
[015-2a]
遭際聖明由科第發身忝居侍從于今有年感念祖宗
之所從來斯須弗敢忘謹以圖譜装潢成帙願一言以
貽諸後予覽之慨然因為之言曰為人子孫莫重乎知
所本本之所系莫切於譜牒譜牒之傳否氏族之顯晦
實不在乎言語文字之間惟在乎所以自立者何如爾
茍能自立則族姓雖㣲其終必至於著不能自立則其
初雖盛而後必至於㣲興替無常此理勢之自然也胡
氏自周迄今歴二千餘年上泝其本原之所自下詳其
[015-2b]
支派之所分益逺而益明愈久而愈盛非其族屬世有
賢才者出疇克爾耶君亦可謂胡氏賢子孫而卓然能
自立者也及今獨能惓惓致謹於譜系以盡夫尊祖敬
宗之意此其用心之厚為何如哉則其後之蕃衍昌大
其又可以涯涘窺之哉予因序其世次之概俾為胡氏
子孫者知所重而不敢忽也
   周氏族譜序
古昔先王之世有大宗小宗之法故當時氏族傳至數
[015-3a]
十百年而苖裔貴賤族屬疏戚粲然可考由是昭穆明
而恩義篤親親之意何自而間哉三代以降宗法既廢
圖譜失官子孫蔓延抉䟽於天下源流支派弗復可辨
士大夫家始自為譜牒以究其所自出而致夫尊祖敬
宗之意然而歴世既久轉徙不常盛衰隆替之有時居
處地望之靡定於此而能保其家譜弗至失墜豈不難
哉此予於吉水周氏之族不能不為之歎羨而嘉美也
吉水泥田之派其先葢出吳將瑜之子都鄉侯𦙍始家
[015-3b]
廬陵之烏東唐長慶中有曰沂濱者來居泥田沂濱生
整整四子其後遂分為四大族由四族而分者又不可
以一二計其間詩書相傳簮紱相望延至數百餘年繼
繼繩繩彌久而益盛此非其先世積徳之厚以垂裕扵
其嗣續者其能然乎今其裔曰彦竒曰岐鳯皆以文學
入官彦竒由教職用薦為刑科給事中擢雲南按察僉
事入為大理少卿岐鳯初分教桐城後為國子學正遂
陞漢府紀善今典教長洲屢司文衡甚有聲于時而其
[015-4a]
子叙又由進士選入翰林為庶吉士聰敏好學予深器
之間持其譜來徴言以弁其端嗟夫士君子之世業不
有祖宗之徳無以啓于前不有子孫之賢無以承於後
周氏歴隋晉唐宋以來至于今尚不失其家譜俾其後
嗣皆得相親相睦以免於塗人之誚而又能以詩禮紹
續其家禄仕顯榮有聞於世則其忠厚之澤為何如哉
繼今為子孫者尚益知其所重而敬守之又豈特為今
日閥閲之榮而已也
[015-4b]
   楊氏族譜序
楊氏系出於闗西予家建安與今叅政景衡君寔同所
自出蓋景衡之先自唐司馬某始居閩長溪之㶑村司
馬生長史暄暄之後有為司録都䕶者有父子繼為侍
御史者有為國博郡守者其他膺貢舉躋膴仕者先後
相望是皆㶑村之派也其遷今瑞安之洲村則自士芳
公始士芳宋紹興間以書經請浙漕解淳熈中其兄宗
旦仕為瑞安縣令士芳實從㳺宦因受學永嘉止齋陳
[015-5a]
先生之門其後樂瑞安山水之勝因遂家焉士芳生斯
泰為太學生再上書論賈似道専權誤國不報以卒斯
泰生鵬飛鵬飛生筠玉筠玉生伯祥世有隠徳筠玉伯
祥以景衡貴俱贈福建布政司左叅政階嘉議大夫伯
祥之兄伯容國朝洪武初厯武邑保寜令是皆洲村之
派也嗚呼何楊氏世澤之逺衣冠之盛若此哉景衡君
由鄉貢進士授夏官主事擢司勲郎中遂遷今官其在
閩前後三十餘年徳望政事蔚然為方面重臣卓卓乎
[015-5b]
其可敬而愛也間以其族譜一編示予求為之序惟士
大夫家之有譜所以篤祖宗之義隆親親之恩非茍然
而作也故凡同是譜者上以知本原之所自下以明派
系之所傳昭穆戚疏秩然有序不以貴富而攀附不以
貧賤而棄斥而後尊祖之義隆喜必慶喪必吊衰耄無
所依者必養孤貧無所仰者必䘏而後親親之恩篤如
是而謂譜之作無益於人不可也若夫為子孫者觀扵
是譜服勲烈之懿仰位望之崇奮然感發思踵其美相
[015-6a]
與紹緒於無窮則譜牒之傳愈逺而有光此譜之所以
闗係甚重豈茍然而作者乎然則景衡君今日惓惓於
斯者得無意哉昔范文正公叅大政時嘗於吳中置義
荘以贍族人其子孫食其餘澤至今未泯君將歸老於
家試舉文正公之事倣而行之俾吾楊氏之在瑞安者
皆知有詩書之習無不給之患得不有所倚賴以自植
立而君之後將享其餘慶者其又有窮耶是盖君之本
心其即斯譜收族之義矣因題其端敢併及之
[015-6b]
   戴氏族譜序
戴氏望出譙國其後有居閩之武安者莫究厥始而族
屬蕃盛所居之巷邑人以姓目之由戴巷徙古倉則自
諱顯者始至今浙江右叅議同吉盖四世矣叅議之父
復原嘗有志於家譜未就而卒同吉始繼志而嗣成之
然荐更兵燹薄蝕殘缺之餘逺者漫弗可稽僅自髙祖
而下至其子篤凡六世而圖以系之世以次之本支相
屬叙述詳明秩然而不可紊同吉來京師間持以謁余
[015-7a]
請為序之惟人之有身本於親也由親而上則為祖為
曽為髙推而至於百世皆身之自出也又旁而推之則
自兄弟以至族屬之疎逺其本皆同也然歴世滋久逺
者易忘疎者易忽不有圖譜以紀之使人泝流求源自
幹達支以崇本始隆愛敬敦宗族篤倫誼則人道不幾
熄乎是以先王作為大宗小宗之法設官以掌之其所
以維持防範乎世教者非小補也哉後世宗法既廢圖
譜失官士大夫家始自為之以紀一姓之源流是猶有
[015-7b]
先王之遺意焉柰何競門閥者援貴顯以自誣侈觀美
者强不知以求詳此其於孝子慈孫之心何如哉今戴
氏斯譜於其不可知者寜闕而不録不敢妄自援引至
於髙曽而下則名諱生卒配享墳塋纎悉必備使後之
人即是編而觀之庶幾知所以崇本始隆愛敬厚宗族
篤倫誼之道而不敢援貴顯强不知以厚誣其祖也其
用心亦至矣哉同吉釋褐甲申進士歴户部員外郎以
至今官旬宣所至聲譽流著盖所謂能亢厥宗者至於
[015-8a]
立祠堂定家規又皆具載諸譜其貽謀豈不逺哉為之
子孫者誠能即是以求其用心思世守而弗墜焉則戴
氏之澤豈不衍迤而未艾也歟
   田氏族譜序
宗法既廢譜牒遂興而世之氏族明系緒别尊卑篤恩
義厚風俗皆有賴於此也然則族豈可以無譜乎田氏
世居鳯陽之夀州元始有仕為亷訪副使及提舉者蔚
為宦族至正間有曰秀實者以儒士任太平之宣城同
[015-8b]
知歴知滁州永新洪武初改福建行都司斷事遂家建
寜今其諸孫忠繇永樂甲申進士厯任户部主事兵部
郎中以薦陞江西布政司左叅議聲華茂著兹以其家
譜示余請言以冠其篇按譜其逺祖弗可考者皆不録
斷自夀州而下則詳著之實而不泛覈而不妄與昔之
人拜汾陽者霄壤不侔矣大抵作譜者所以求其苗裔
别其源流庶幾得以興起孝弟之心以相親相睦於無
窮免為塗人之視則幸矣然而近時之為譜者往往强
[015-9a]
附貴富擯斥貧賤惟欲矜其閥閲之盛遂至棄其祖宗
欺其子孫而寖失其真焉嗚呼是豈尊祖敬宗之道哉
今田氏之譜據實而書闕其可疑著其可知使一覽之
間昭穆尊卑之序長㓜疎戚之分粲然畢備孝弟之心
油然而生矣其於水木本源之義豈不至哉余於田氏
之譜深為之嘆賞者葢以此也田氏之先積徳深厚故
其嗣續至今蕃衍盛大若此况今復有如忠者以科目
發身荐登顯仕則其餘慶之所萃灼有徴矣語云源深
[015-9b]
者流逺本盛者末蕃其斯譜之謂歟忠於余有同門之
契因其請遂書以歸之
   侯官林氏族譜序
譜有闗於氏族甚重也自宗法廢而族無統故後世士
大夫家往往自為譜以紀其一姓之苗裔源流俾昭穆
相承尊卑有序雖百世之逺有以篤親親之恩不至於
相視為途人其敦本厚倫之意為甚至矣然歴世既逺
兵燹荐更求能保其先世之譜久存而弗廢者盖亦鮮
[015-10a]
焉吾閩中林氏最蕃且盛然多出於唐九牧之後長樂
之派則以為韶州牧薦之子録事叅軍愈之後分居於
此而竟失其相傳世次今特舉其所可知諱烏者為始
祖烏七傳至宷仕宋累官至禮部侍郎食邑侯官子孫
因家焉至今吏部司封郎中祐七世矣祐嘗慨其上世
之不可知者既弗可譜而其所可知者又不著之於譜
則後之子孫將何所據以盡夫尊祖敬宗之義乎乃畀
其子憲彚其世系法歐陽氏之遺意作家譜一編來請
[015-10b]
予言弁其端惟林氏之族布列閩之諸郡簮纓閥閲歴
數百年繩繩弗替然求其若侯官一族詩書相傳世濟
其美者盖亦罕見譬之木焉本既盛矣培之則其末益
蕃譬之水焉源既深矣浚之則其流益逺林氏之先積
徳之厚及今復有如祐者温雅端謹卓然有聞尤能篤
念厥初而存心於譜牒以致其水木本源之意可謂培
之益固浚之益深其慶澤衍迤於其後者又詎可以涯
涘乎為林氏之嗣者尚有以自勉
[015-11a]
   楊氏族譜序
譜牒所以統一姓之苖裔隆百世之本支俾昭穆相承
戚踈有辨不徒為文具也然至于族屬蕃衍子孫綿延
雖仕宦商賈轉徙四方數傳之後子孫有不相聞者惟
考之譜牒則祖宗之源流系緒粲然可見名行官位昭
然可知鄉居地望墳墓所在無不歴歴可指於是水木
本源之義至於久而弗失逺而弗忘者良以此也然則
世家大族又烏可以無譜牒哉吾建楊氏皆出漢太尉
[015-11b]
震其後世子孫宦逰于閩因而家焉浦城一派其先在
唐世有曰齊宣者仕為諌議大夫以言事忤㫖出為建
安令嘗過浦城樂其風土思欲居之上元中召還至信
州㑹劉展之亂江淮洶洶道路遂梗因携家還居浦城
歴五季宋元以至于今葢幾世矣今楊意字文遂者聰
敏敦雅亦自言為浦城之後兹以謁選來京間持其譜
牒詣予拜而請曰先世譜牒家傳既久子孫幸遂保此
以得致惇叙親睦之意庶幾不墜先緒敢請一言以冠
[015-12a]
其端予與其同郡且又同出華隂之系其何可辭遂為
之言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為人子孫者其又可以
忘其本乎譬之木焉本必盛而後枝葉蕃若不能培植
其本則將萎然而悴矣抑何敢望其榮茂而暢逹哉吾
楊氏自闗西以清白相傳子孫雖散處四方而詩書簮
紱先後相望是雖祖宗積徳之厚然亦豈非為子孫者
善於培植其本也歟今觀文遂之譜牒綿綿𤓰瓞愈逺
愈盛而尊卑長㓜秩乎弗紊隠顯始終確乎有據則所
[015-12b]
以光其祖顯其族莫大乎是抑安得不為之起敬乎詩
曰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然則文遂之請而予為之序
不辭者是皆宜也遂書此以弁焉
   李氏族譜序
宗族有譜實倫理風俗之所闗而仁人君子所宜重者
也茍不之修則服盡情盡不相視如塗人者幾希烏知
夫水木本源之義者乎若今翰林侍讀學士李君時勉
所以惓惓於其宗譜者葢深有見於此也君家吉之安
[015-13a]
成泝厥先本於南唐江王景逷王乃烈祖第五子嘗節
度處州唐亡王之㓜子茂先潜迹吉䖍間教授生徒以
自給吉守李鬯重其韜晦不强其仕乃舉其子光為安
成閻嶺鉄務使因家焉自光而下由進士登仕籍者代
有其人在元時曰䝉發者仕至金紫光禄大夫詹事府
詹事國朝有思焕者知浙江紹興府事寔為景逷十七
世孫嘗懼源逺而派益分久而失所自遂因故譜修之
學士君去思焕雖未久又慮宗姓之蕃富貴貧賤之不
[015-13b]
齊不因譜以明尊卑則富而凌貧貴而輕賤其能喜而
慶憂而弔孤而字患難而相恤者鮮於是因思焕之所
修者續而書之是固重夫本源之義其用心亦勤矣譜
成詣予請序嗚呼譜之作推所自出合所已分以明倫
理以厚風俗非為觀美設也第近世之脩譜者往往冐
先代之顯人為所自出附同姓之豪右為其宗親薄其
厚而厚其薄其有乖於倫理風俗非細故也今觀李氏
之譜自景逷迄今四百餘年凡二十世派分而源一幹
[015-14a]
異而本同昭穆尊卑秩然不紊視世之冐附以為美觀
者豈可同日而語哉雖然學士君之心固以其祖宗之
心為心使為厥後及同宗之賢者皆能心是心焉敬所
當敬親所當親慶吊相往來孤貧患難相賙䘏則於倫
理風俗之有補不亦大乎是為序
  題䟦
   恭書封贈誥命後
臣榮猥以駑鈍叨列侍從十有餘年太宗皇帝俯念勞
[015-14b]
勤頒鍚誥命追贈父母及妻時文臣惟尚書蹇義等八
人學士胡廣及臣榮等五人得以霑此後十有二年仁
宗皇帝嗣位大舉褒崇之典廷臣及方面大臣皆給誥
命臣榮䝉荷寵眷十旬之内兼拜三職錫以誥命且追
贈二代祖考妣何榮如之迨至今上皇帝嗣位之五年
特陞臣榮少傅仍兼尚書大學士之職不數月復受誥
命追贈三代祖考皆如榮官祖考妣及妻皆為一品夫
人聖恩宏大被于存歿顯榮光耀無以復加顧惟菲薄
[015-15a]
曷以致兹斯實三聖天地大恩之所賜而臣榮黽勉拜
受豈勝愧悚况大訓諄切臣榮所當朝夕祗服不敢忘
者謹用繕寫稡為一巻退朝之暇肅容展閲常若對紱
扆之嚴仰日月之光鞠躬盡力以圖無忝且俾士大夫
之欲快覩天章龍文之光華以知聖朝優禮臣下之意
厚臣榮不敢私亦不敢閟舉此示之實一便也
   恭書仁廟御批後
禮部馮主事吉郡人也資禀温厚性識暢達昔仁宗皇
[015-15b]
帝臨御日在朝列嘗以奏牘進仁宗嘉之親御宸翰批
其奏面命名曰敏既而龍駕上賓敏亦丁内艱去乃者
起服至京師祗奉御批装潢為巻而寳愛若珙璧然請
予言以識之臣榮竊惟敏者聰也達也以人有偉質而
言也孔子謂好古敏以求之又云敏於事而慎於言又
曰敏則有功然則聖人論學與事功皆不能外敏以為
言仁宗之所以命之者抑豈無意哉為敏者奚可不顧
名思義夙夜勉勵勤於問學懋建事功以副恩眷之隆
[015-16a]
乎臣榮展玩之際不勝嘅歎故不辭拜書于後以致尊
仰之意焉
   書蘭亭帖後
仁宗皇帝昔在儲位夙夜孜孜緝熈聖學然於恊賛萬
機之暇鋭意翰墨於古法書真跡尤為篤好放情揮洒
往往造妙入神嘗以唐禇遂良所臨禊帖摹勒于石間
以紙本賜近臣然亦未嘗輕授也永樂八年冬臣榮扈
從車駕南還首䝉慰諭特賜一本退而深自感激以為
[015-16b]
非眷念之至何以得此因寳而蔵之以為子孫珍翫距
此十又七年仁宗御極升遐之後而大理卿臣虞謙乃
捧其昔所䝉賜本以示榮且請言識之惟謙以文學老
成荐歴榮顯其任職小心慎宻知無不言方是時為都
察院右副都御史涖事南京日侍左右親受知遇然則
其所以得此賜者豈偶然哉嗟夫鼎湖寥邈龍馭上賓
墮弓遺劍皆足以繫羣臣之攀慕况於翰墨又精神心
術之所寓者乎展翫再拜不勝感愴
[015-17a]
   書宋丞相文山遺墨後
廬陵文丞相天祥以孤忠大節報宋家三百年養士之
恩英風義氣至于今赫赫在人耳目何其壮也今其裔
孫紹節持丞相手簡與詩謁拜請題嗟夫丞相之死節
非惟有以報宋且有光於歴代為人臣之死義者然則
其流風遺烈猶足以使人感激奮發矧為丞相之子孫
者乎宜乎紹節寳蔵之也詩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徳因
紹節之請并書此于左方云
[015-17b]
   書趙松雪所書嵇康山濤絶交書後
趙松雪以善書名重當世然公之所長豈止於一藝哉
公之文章雄深而贍蔚公之政事疏通而識體觀於國
史所載可見然則書特公之餘事爾此其所寫嵇康與
山濤絶交書温潤遒勁非尋常可及今户部尚書夏公
得之深加愛重且以示予俾識其後嗚呼昔人謂王右
軍為内史長於政事後人但知其善書盖其他長為書
所掩爾然則若公者大槩亦類此因書所聞附於左方
[015-18a]
以俟知者
   書淵明歸去來圖後
晉陶淵明既宰彭澤恥折腰郡督郵即日解印歸賦歸
去來辭以見志後人髙之往往取其辭中之意繪以為
圖所以寫髙情於尺素播清風於千載何其至也此圖
吾閩士朱孟淵所臨持以見遺予既得之装潢成巻復
求善書者各書歸去來辭一通以附其後嗟夫淵明之
髙風逸節卓然冠絶固有不待於圖而後著然而後人
[015-18b]
尚之率皆寫其容儀態度之若是此豈淵明之意哉殆
不過係髙山仰止之思而已予既謹而蔵之復識此于
後庶俾後人有以知予意之所寓云
   書赤壁圖後
右監察御史江志堅所蔵赤壁圖不見畫者名氏然布
置有法筆意精妙殊非近時畫師所及誠可愛翫志堅
既装潢成巻復求中書舍人程南雲𨽻古朱廷暉楷書
東坡前後赤壁賦以係于後且請予言識之惟東坡以
[015-19a]
文章擅名當代傳誦於天下後世如此賦尤為竒崛讀
之鏘然若振乎黄鍾大吕之音令人擊節歎賞而又得
圖畫之工字書之妙皆可為翰墨之珍翫矣志堅其寳

   書麥舟圖後
范文正公父子麥舟一事雖出於一時志同意合然至
今以為美談葢宜其然也且自古磊落豪傑之士其心
志度量往往相符矧文正忠宣又出於父子者乎古人
[015-19b]
云有是父必有是子觀於范氏可見矣若文正之厚宗
族仁鄉里慷慨尚義海内之士莫不仰其流風遺韻况
忠宣為之子者乎公父子以文章行誼昭著簡冊流光
垂榮於後世者何限夫豈特麥舟一事之美而已哉而
世之人景慕之者葢自有不能已也姑蘇范暹啓東持
此圖請予言夫以世之搢紳大夫於公父子平生行事
莫不奮發而興起况啓東出於范氏而又世家於姑蘇
者乎宜其希企又有過於衆人矣啓東賦性聰敏好文
[015-20a]
而工畫有足尚者因其請書此於圖之左方云
   書東萊黄氏教儀後
工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黄公之再鎮南交也将行命
其子琮讀書于應天府學因手書教儀以訓之其為言
皆切實略無浮泛冗長之辭葢公自少力學勤苦以底
成立至擢科第登仕版以享其榮名盛福於今日而尤
恒歉然弗敢自滿故於其去惓惓焉思有以訓其子而
惟恐其習於驕縱流於奢靡而弗知所以樹立以至虧
[015-20b]
行辱親公之意亦勤且至矣今之世貴㳺之家子弟往
往或至於狂悖狠傲慿藉父兄之貴富以凌駕當時者
人皆謂其習性之使然也夫豈理也哉假令為父兄者
皆如公之善訓而所以開導戒飭之者若是其至則凡
為子弟者雖欲為不善又豈可得乎琮装潢成巻以請
予識予素知公之賢徳而又嘉琮之善承公之教也遂
書此以歸之
   書江氏隂徳巻後
[015-21a]
惟施徳於人而不求知於世無責報之心者謂之隂徳
人有是徳者雖不求知不責報而天之所以報之者自
不能違矣三衢江氏其先有諱景房者仕吳越為鎮東
節度判官時國俗奢靡費用無節由是重歛其民兩浙
大困幾無以為生後吳越内附景房遂沉其賦籍于河
故當時呉越之臣咸備録用獨景房坐此以廢然景房
不忍其民重困沉籍以泯其祻雖遭擯斥實所弗辭故
其後世子孫蕃衍盛大科第仕宦綿延弗窮其後萬里
[015-21b]
遂登相位何其盛哉今襄府紀善秉心實其後裔間以
元翰林張樞子長所述景房事實而名之曰江氏隂徳
以求予題予因掇拾其槩書此于末簡俾世之人知有
隂徳者之獲報如是且有所勸焉
   書朱氏先徳巻後
元之季錢塘朱自明以才見知於時其為池陽郡掾執
法不阿能平反銅陵許氏疑獄活三十有二人為杭郡
平凖庫副切切於民減歳額换易鈔十二萬錠官不為
[015-22a]
擾而民免於害為吳郡許浦監税潔已奉公商旅便之
而國課無虧當時新安滕文禄胡宗海鄞尉陳淵皆有
序述以稱道之迨至國朝隆興于今已五六十年而自
明諸孫暉乃萃於一巻屬予言惟世之為人子孫者鮮
有能知其先世之徳而寳蔵其翰墨得以考見當時行
事之迹可勝嘅哉今暉以其祖之遺徳弗逺而其父之
手澤尚存惓惓焉愛襲不啻珙璧此其賢於人也逺矣
宜夫澤之及其後者愈久而弗泯也豈不可尚己乎暉
[015-22b]
字廷暉復姓蒋氏今為禮部郎中兼翰林侍書亦可謂
善繼者矣披玩之餘書此以歸之
   書東陽李氏忠愛堂巻後
右忠愛堂詩文一巻為淛之東陽李氏作也李氏在宋
南渡後有誠之者知蘄州時金人入境援兵不至誠之
以七百之衆屢挫金人於孤城之外勢窮力盡决戰而
死闔門妻子慷慨就義其孤忠大節炳烺宇宙迨今赫
然弗衰誠之從弟太常博士大有工部尚書大同極敦
[015-23a]
友愛怡然和樂平居講學自相師友風采氣誼師表當
世然而誠之與大有大同俱從東萊吕先生與紫陽朱
夫子㳺傳道受業淵源有自則其所以奮勇敵愾以盡
其忠友于雍睦以篤其愛者皆灼知大義明於理道之
所致也夫豈偶然哉今大有之孫叙繇太學生仕監察
御史嘗作忠愛堂以表其先世之徳且将以寓弗忘之
意一時賢士大夫皆嘉其志相與為詩文以昭厥美叙
持以請予言識之惟君臣兄弟皆人之大倫民生日用
[015-23b]
不可一日而廢者世降道衰其義乖闕往往有昧於此
而遂至于泯沒天性者李氏之先從㳺大賢不惟有得
於講論之餘又能身體而力行之故能盡人臣之大節
敦同氣之至親以至于今人皆仰而望之况於為其後
者乎雖然叙之心亦可謂勤且厚而能顯其先徳於無
窮者矣所謂莫為於前雖美而弗彰莫為於後雖盛而
弗傳若李氏者誠可謂世濟其美者矣予故樂而書之
且將以為世勸
[015-24a]
   書鴒原别意巻後
此予友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公光大扈
從居北京時别其兄與其兄初度日有懷之作共二詩
葢公之兄字方大為人清雅謹飭敦尚友愛喜為江湖
之游嘗一至京師留數日輙去未嘗以弟之貴顯而有
驕盈之色公於方大尤盡敬恭弗敢少違手足之情篤
厚切實今觀其詩同氣之誼藹然溢於言表何其至哉
方大装潢成巻而題其首曰鴒原别意間命其從子永
[015-24b]
實請予言識之嗟夫孝友之道能盡之者古今無幾故
詩稱張仲書美君陳不過一二人而已若方大之居家
事母竭力奉養公之詩亦拳拳然於其母與兄如此豈
非兩盡孝友之道者乎是可以為訓也胡氏之後人誦
其詩味其言其将有所感發而興起乎因書此以識之
   書劉氏族譜後
辨宗合族必由乎譜系有家者不可以不作也然作譜
非難而世守之難自非其先徳之積深厚而文獻之傳
[015-25a]
代不乏人則又奚能繼承而不替哉今觀劉氏之譜上
稽周秦以迨兩漢其得姓受氏逺有源委自晉闗内侯
衍以來歴唐宋今凡四十餘世其間若文静之勲伐翺
之隂徳韐子羽純錡之忠節子翬崇之之道學先後相
望炳耀史冊矧今貴州大叅永賢發身科第敭歴明時
聲光徳業表表愈偉可謂世濟其美矣雖然有以先之
必有以後之有以基之必有以構之劉氏先徳之稽既
有以及乎永賢永賢可不思所以及其後人乎必講學
[015-25b]
以植之務徳以培之循禮以固之若然何患其不能世
守耶余與永賢同為閩人且有斯文之雅故以是諗之
永賢尚以是而勗其後人可也
   書黄母劉夫人傳後
右眉山蘇公伯衡所撰永嘉黄母劉夫人傳夫人之曽
孫今少保户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淮宗豫出以示
予且徴言識之傳稱夫人劉氏出鉅族居家孝事其母
鄉族稱之歸黄氏亦故家其夫應發仕松陽教諭夫人
[015-26a]
辛勤克相事舅姑敬謹甚宜其家八年無子為聘娣生
子通通年十二而應發卒撫育訓誨使知務學既而通
以墮井得狂疾夫人恐其不久於世亟為之娶屠氏生
子性已而通果弗禄有欲害性者夫人冐白刃脱之復
鞠養之而獲見其成立夫人始以疾終嗟夫婦人之徳
莫大於無妬忌故往往著之於經以為後世女婦楷範
若夫人者可謂有其徳矣向使夫人歸黄氏無嗣不早
聘娣則通之生未可必通之疾不早置室則性之生未
[015-26b]
可知彼操刃戕性者非夫人勇於赴救則黄氏之宗嗣
不既替矣乎然則夫人以一女婦之身而能全黄氏兩
世之孤以綿延其後裔至於蕃衍盛大可謂賢且烈哉
今宗豫由洪武進士自中書舍人積官至今職因得以
顯揚其先世夫人雖在泉壤與其榮焉若是則天於報
施之道亦可謂昭昭不誣矣因宗豫之請書此以歸之
且将以為世勸云
   恭題仁廟勑蹇忠貞巻後
[015-27a]
今少師吏部尚書西蜀蹇公當仁宗在東宫監國時以
尚書兼詹事之職悉心輔導知無不言夙夜惕厲勤勞
所職弗避險艱始終弗渝雖古之股肱心膂以身係國
家之重者亦不過此由是特䝉眷遇倚注尤深暨洪熈
改元益見親任遂進公以三孤之位賚錫駢蕃恩寵隆
盛海内縉紳之士莫不仰望以為誠曠古之竒逢希世
之知遇也既而仁宗親降勑錫以忠貞圖書褒諭甚至
念及子孫保全終始恩徳之厚無以復加自古君臣相
[015-27b]
與之意罕能及此何其盛哉公録此勑装潢示臣榮請
言以識之嗟夫鼎湖龍升雖遺弓墮劍臣子見之莫不
洒泣而况聖意之所寓乎謹頓首拜書于後且以寓哀
感之情於萬一焉公其寳蔵之
   恭題御賜牧牛圖後
右牧牛圖一幅皇上親寓翰墨寫以賜臣榮者其平原
草長春流汗漫之態與夫牧豎嬉戲牛犢閒逸之狀皆
精妙入神夫牛實耕農之本牧之者貴得其性情賢才
[015-28a]
之牧民使皆能如牧者之識其性而順遂其生又烏有
不得其所者哉且放牛於桃林武王所以偃武修文也
然則上於斯圖豈無意哉臣榮受賜惶悚惟思夙夜竭
心庻幾或有毫髮可以上副聖意因題于末簡而謹蔵

   恭題御筆寫竹菊圖後
皇上嗣登寳位克勤庶政海内晏然遂於視朝之暇留
意翰墨嘗作竹菊圖賜翰林侍讀臣粲天機所到精妙
[015-28b]
入神粲以示臣榮且屬言以識之夫竹有嵗寒之操菊
有晩節之榮皆可以比清貞特立之君子非凡卉木之
足倫也上以是為賜豈非有望其臣之能砥礪其節操
者乎粲於此可不敬承恩意以自勉哉拜觀之餘不勝
欣躍謹書此于左方粲其寳之
   恭題四書性理大全後
欽惟太宗文皇帝臨御之日宵旰孜孜誕興文教以斯
道為己任萬機之暇嘗與儒臣論議以為四書雖有宋
[015-29a]
儒朱熹為之集註以便學者然而羣儒之説頗有異同
純駁不一至今幾三百餘年紛紜糅雜莫知適從兹欲
㑹而通之去其駁而録其純庶幾聖賢之道昭然大明
臣榮忝居侍從恭奉徳音於是敬承謹率四方學者彚
以成編上親商確以定去取書成賜名曰四書性理大
全即以刋布天下學校凡從事於聖賢之學者莫不欣
焉若披雲霧而仰青天若剪荆棘而循大路坦然無疑
釋然有悟誠萬世之寳也予鄉郡建陽葉添徳氏家素
[015-29b]
饒貫而好學博雅間於庠序得覩此書遂求抄録鋟諸
梓以廣其傳乃以書來京師請予言識之夫奉揚上之
盛徳美意以昭示於無窮者人臣之事也昔太宗文皇
帝惓惓纂輯是書以嘉恵天下後世有功於聖門大矣
然而添徳以民間之傑然者乃能廣播而盛傳之此其
所以超乎衆人者豈不逺哉是可嘉尚也已因拜手以
識于後
   恭題仁宗御書巻後
[015-30a]
今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讀學士臣王直昔侍仁廟
於東宫特賜扇暨藥其來北京也復賜道里之費又賜
其父瓊州府知府伯貞致仕直祗承厚恩感服無已比
以先後所得寳翰稡為一巻将永為家寳間出示臣榮
拜覽之際天章焕發雲漢昭回令人起敬起慕有以見
當時君臣藹然相得之意何其盛也葢當時侍從儒臣
得者無幾人直可為希闊之遭際矣嗚呼王氏子孫其
世世寳此以勉圖無忝哉
[015-30b]
   題大理少卿吕升恭和御製嘉禾詩後
嘉禾詩一章太祖髙皇帝御製也永樂之初太宗文皇
帝始出墨蹟于中秘俾勒石摹拓頒賜廷臣然聖心寳
愛之至由是拜賜者無幾焉今大理寺少卿臣吕升既
獲録本珍蔵又從而奉和之以寓忠愛之意是亦人臣
之至情也予惟二聖相承五六十載之久深仁厚澤霑
被生靈者深矣故凡窮閻茆屋之人至于今猶愛戴感
慕矧公卿大夫叨近日月之清光致身霄漢之上者乎
[015-31a]
則夫拜覩製作之出自天𠂻表章之本于聖孝當時亦
幸與恩賜者又将何如耶臣榮於是泫然感泣拜識于
後以歸于升若臣榮嘗所拜受石摹墨本一通者謹用
什襲珍蔵以為家寳云
   題晦庵先生遺墨後
文公朱先生遺墨一幅荅其鄉先輩徴言之簡也先生
講道之餘著書立言不厭不倦觀諸此簡亦足彷彿當
時之氣象葢其道髙則不固拒徳盛則詞恭遜無一而
[015-31b]
非教也况翰墨古雅清潤飄然揮灑之中而自不踰於
法度尤為世所寳愛者乎駙馬都尉趙公得此珍襲於
家間出示予三復展翫敬拜手書諸左方識景仰之意

   題唐宰相李徳裕見客圖後
宋宣和摹韓滉畫李徳裕見客圖并親疏其勲蹟於後
榮竊觀所畫徳裕據床仰視三客侍坐唯謹若有所計
議者葢徳裕為相時嘗喻御史有以事見宰相者必先
[015-32a]
白臺乃聴自是無敢輙至閣者然方其時武宗欲殺楊
嗣復李珏徳裕乃率三宰相入見相與救之意者坐間
所論必預計其所以為之解者是未可知也此圖其為
此而作歟及觀徳裕出入朝鎮經綸謀畫諌諍剴切深
得大臣之體至於用兵决䇿制勝威振河朔其意氣丰
采尤偉然超乎物表宜乎後世有以表章之也都督沐
公得此圖甚寳愛之若将景慕而感發者間持以示予
葢徳裕故相吉甫之子而能繼承先志使功名事業光
[015-32b]
昭前聞可謂賢矣都督公實黔寜王之子今太傅黔國
公之弟駙馬都尉之兄也家世之盛方之徳裕尤為顯
赫而况入總督府之政出當藩閫之寄忠勤茂著功能
弗伐其於徳裕復何愧哉詩云髙山仰止景行行止都
督公之謂矣因其請遂書于左方
   題宋進士袁鏞傳後
宋有天下三百餘年而後失之其間忠臣義士英聲大
節昭著于簡冊者歴歴可考獨袁進士鏞以一介書生
[015-33a]
遭䘮家居值元兵壓境乃與謝昌元趙孟傅誓死許國
而鏞獨先出諭以大義不少屈遂被擒憤罵而死家人
凡十七口聞之皆赴水死嗚呼袁氏一門忠義若此惜
其有遺於簡冊弗得大顯于世可勝悼哉今鏞四代孫
太常司丞珙及珙之子中書舍人忠徹皆能樹立慨然
念其前烈乃以其先代所傳所聞求諸名筆為傳記以
述其事辭詳而意備固不待予言之贅兹因其請之堅
乃不獲辭姑書此于末簡
[015-33b]
   題貝祭酒聖賢像後
竊惟聖賢之道如天地之大日月之明萬世之所瞻仰
至于簡冊所載聖賢容貎詞氣動静語黙之間則不能
不為之慨然想見其儀刑於千載之上况得覩其遺像
者乎覩其遺像猶足以使人感發而興起又况於當時
親炙之者乎此吳興錢舜舉所畫聖賢遺像今國子祭
酒貝君宗魯所蔵以求予題撫巻拜玩肅然生敬遂書
此于左方宗魯尚寳蔵之
[015-34a]
   題張御史和唐詩後
監察御史四明張楷嘗悉取襄城楊伯謙所選唐音七
言律詩和其韻凡若干首間持謁余請識其後夫詩自
三百篇以來而聲律之作始盛於唐開元天寳之際伯
謙所選盖以其有得於風雅之餘騷些之變楷取而和
之其殆究夫伯謙所選之意與唐人所作之㫖矣不然
奚其好之之篤也嗚呼詩豈易言哉本諸性情沛然流
出胸次而無雕刻鍜錬之跡者斯造其妙若乃苦心危
[015-34b]
思摩切對偶専以麗整為工此則末流之弊也楷於所
和抑嘗得其妙而戒其弊者乎俟余有暇尚當披玩而
審夫所得云
   題楊少保編纂用藥真珠囊詩括後
士君子負濟世之志者其仁恤之心隨寓而存雖當憂
鬱常情弗堪之際而精神念慮亦未嘗不惓惓於是焉
若今少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江陵楊公是已
公昔坐繫幽閒無所用心因覽東垣所著用藥真珠嚢
[015-35a]
舉其要語約為詩括凡若干首簡直易見誠學醫者之
便也公之用心其仁矣乎雖然公以光明正大之學思
納斯民於仁夀之域固非徒事乎醫而醫亦濟人之一
端也使凡業醫者得公是書熟讀而有得焉其為利濟
之功不既博乎然則是編之作雖不足以窺公之大致
而亦可識公之心云
   題聚奎堂巻後
古者士大夫之有官于朝雖勤於職務夙夜不懈然亦
[015-35b]
必有休沐之時優游燕息之所以適其志觀於羔羊之
詩可見矣予來北京其所居宻邇東城地僻且逺恒不
得一遂退休之適乃於長安東門之南得隙地構屋數
楹繚以周垣雜植花卉軒檻虚明几席浄潔退食之餘
時得偃休于此是嵗三月己丑皇上親䇿天下士以馬
愉為第一拜翰林修撰其次杜寜謝璉皆拜翰林編脩
既入院就職太常卿兼翰林學士江陵楊公率僚友致
酒宴樂其中衣冠偉然衆皆樂甚因念良辰之難期幸
[015-36a]
文㑹之可樂為名其堂曰聚奎而請少傅兵部尚書兼
華葢殿大學士西昌楊公為文以識之衆皆賦詩惟奎
主文章天下文明則五星聚奎非偶然也洪惟我朝混
一海宇文運誕興五六十年之間列聖相承丕昭鴻業
宏闡聖猷以開萬世太平之盛五星聚奎惟其時矣予
幸受知累朝列官禁近垂三十年以至于今叨䝉聖眷
荐臻禄秩報稱未能而乃復得從容於儤直之餘與羣
公燕飲於此以叙天然之樂實皆皇上之所賜也夫豈
[015-36b]
適然相聚以為酣嬉之樂而已哉少傅公既為之記予
謹題于巻末後之人欲觀聖朝亨嘉之運與夫文物之
盛者尚於此徴焉
   題崇恩堂巻後
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著於治者盖一時之盛耳孔子以
六經之道為教而萬世之治繫焉故大賢謂孔子賢於
堯舜豈虚語哉由是歴代以來隆其諡爵通天下而祀
之可謂盛矣然不特此也又世封其後以崇徳象賢其
[015-37a]
榮名厚禄可謂與天地相為無窮者歟我朝當文運亨
嘉之㑹六經之道大明而於衍聖公尤為眷厚其禄秩
二品世襲爵邑雖仍前代之舊而褒崇禮遇可謂超越
前代矣太宗文皇帝嘗躬詣太學行釋菜禮而仁宗昭
皇帝即位衍聖公孔彦縉來朝燕勞賜予情文兩致縟
禮多儀具著為令彦縉躬膺眷遇以謂褒崇之盛莫踰
於今日乃作堂於其家而扁曰崇恩魯王殿下親書大
字以賜之金薤雲章照耀闕里何其盛哉夫孔子之道
[015-37b]
生民至今永賴凡冠章甫衣逢掖者皆知尊尚而敬仰
之而况其子孫乎况帝王於先師之𦙍乎昔漢肅宗東
巡至魯親祀孔廟作六代之樂大㑹孔氏子孫謂孔僖
曰今日之㑹於卿族榮乎僖對曰自古明王聖主莫不
尊師重道今親屈萬乘辱臨敝里此乃崇禮先師増輝
聖徳非臣家之私榮也肅宗喜曰非聖人子孫焉有斯
言然則彦縉之所以名堂者其亦若僖之知所本乎異
時書諸金匱以傳萬世其為仁廟聖徳増輝豈小也哉
[015-38a]
予故樂為書之以系于諸作之後
   題北京八景巻後
余嘗考天下山川形勝雄偉壮麗可為京都者莫逾於
金陵至若地勢寛厚闗塞險固總握中原之夷曠者又
莫過於燕薊雖云長安有崤函之固洛邑為天地之中
要之帝王都㑹為億萬年太平悠久之基者莫金陵燕
薊若也昔太祖髙皇帝受天明命混一九有以金陵龍
蟠虎踞長江天塹遂定都焉迨我皇上繼承大統又以
[015-38b]
燕薊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為天
下都㑹乃詔建北京焉及今十餘年車駕凡兩巡狩榮
叨禄翰林既嘗歴觀金陵之勝今而復忝扈從得以追
陪文臣之末隨侍皇上徧閲北京山川之槩退而與諸
僚友討論莫不稱嘆以為斯文千載之竒逢一日翰林
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公光大偕翰林侍讀兼左春
坊左中允鄒公仲熈考求其迹以昔人有燕山八景之
作而簡冊無聞今聖朝天下一統皇上建都于兹誠非
[015-39a]
往昔之比不可無賦詠以播於無極於是仲熈倡為北
京八景之詩學士胡公兩和其韻而又序之僚友同賦
者凡十三人榮亦厠名其間亦何幸哉竊自幼時嘗閱
地誌考其山川形勝心目為之開明精神為之飛動思
欲遨遊覽觀而不可得及今得以循歴兩京又得屢承
上命奉使西北由江淮道大梁洛邑踰闗中以至玉門
闗之外及侍皇上兩率師出塞肅清邉塞北至極漠西
抵和林觀兩京之地王氣所鍾寔為天下形勝之最東
[015-39b]
南西北道里適均真足以控制萬方而為聖子神孫萬
世磐石之基也榮以菲材叨逢恩遇㳙塵海岳效報未
能兹以北京八景圖并詩装潢成巻因舉足迹所至書
于巻末具以諸景之槩所以得名疏于圖首誠非欲誇
耀於人人将以告夫來者俾有考於斯不惟知天下山
川形勝之重而又有以知八景所在如目親覩有若予
輩之菲薄叨承國家眷遇之厚樂其職於優游得以詠
歌帝都之勝於無窮者皆上賜也然則觀於是者豈無
[015-40a]
感發興起以自奮於明時者哉因書此于末簡以識嵗
月云
   題香山九老圖巻後
昔唐白樂天以刑部尚書致仕歸洛陽與懐州司馬胡
杲衛尉卿致仕吉&KR0776磁州刺史劉真龍武軍長史鄭據
侍御史盧貞永州刺史張渾祕書狄兼謨洛中遺民李
元爽合尚齒之㑹且各賦詩以記之遂傳諸好事者以
為美談然樂天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其八人者時時
[015-40b]
相從觴咏以為樂至寫形貎於圖畫名香山九老至于
今縉紳尚焉此圖乃予友南京兵部郎中田伯邑所蔵
求予言識之觀其山水秀麗林木森蔚泉石清峭而九
老逍遥其中以從事於壺觴翰墨棊局之間豈不超然
自得也哉於此亦足以見唐家承平日久四方無虞而
士大夫得進退以禮優游燕休以畢其餘齒此何其盛
哉洪惟國朝列聖相承熈然垂拱無為之化矣而予也
叨䝉厚恩忝膺重寄雖欲乞身以遂其田園之樂有不
[015-41a]
可得則於此圖烏能不惓惓致意焉異時幸獲賜歸故
鄉與同志者退尋此樂尚未晚也因伯邑之請姑書此
以識之
   題雅集圖後
雅集圖者世傳宋元祐諸賢會王晉卿西園而李伯時
即席中所畫也後人相傳摹寫往往不同近侍講鄒仲
熈得此圖有葉石林所序圖凡十二人葢東坡先生王
晉卿蔡天啓蘇子由黄魯直李伯時秦少逰陳碧虚米
[015-41b]
元章王仲至圓通大士劉巨濟也予嘗考之鄭天民記
復増張文潜李端叔陳無已晁无咎為十六人近觀陳
思允所題則又少李端叔陳無已二人為十四人今予
此圖景物位置大畧與思允所述相似獨巻首増張文
潜為四人則與述古堂所記實同而於石林天民序記
皆不相合惟西園之㑹出於一時而龍眠在坐所畫必
得其真何後人模寫若是其相戾耶嗟夫繪圖之㑹可
以適情於一時所謂榮華飄風好音過耳者其或同或
[015-42a]
異抑何必留意於其間哉然而辨駁考究亦學者之所
當務姑以所聞所見識諸左方俟博雅君子相與考焉
   題雪夜唱和詩後
士君子之重交友尚矣盖心孚誼合自昔以為難而况
官守之同居處之近道徳文章之相契尤所難得者焉
昔晉王子猷居山隂夜雪初霽月色澄朗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溪即乘小艇造門不前而返一時懐友之興
流輩髙之千載相傳以為美談宋司馬君實范景仁其
[015-42b]
名徳髙風足以師表當世二公相得歡甚皆自以為莫
及又嘗約更相為傳而後死者則誌其墓既而景仁先
卒君實克踐其言至今天下後世稱用舍大節不謀而
符者惟二公焉予觀今少傅兵部尚書兼華盖殿大學
士泰和楊公當永樂中為左春坊諭徳時與前翰林學
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贈少師吉水胡公同居館閣為莫
逆交其官舎同在長安門之西而道徳文章之懿又無
不同也嵗己丑正月十九日大雪初霽胡公薄暮載酒
[015-43a]
踏雪訪公時公亦由雪中訪友歸遂開樽同酌觀詩論
事三鼓乃歸胡公賦古選十四韻而公和之胡公自序
謂兹興不減山隂惜子猷不見安道而其樂反歉於吾
二人士大夫以為確論胡公既沒朝廷累加褒贈公復
為誌其墓其事視之君實景仁葢異時而一轍者也於
乎論一時之興則胡公克邁於子猷究平生之義則楊公
有光於君實所謂交友之難得者俱於二公見之尚何
古今之人不可同哉雖然予竊有感焉當時館閣同事
[015-43b]
七人與予同年者三人胡公其一也皆不啻兄弟之相
愛幾四十年間而存沒出處頓異今獨公與予在爾寧
能無晨星落落之歎耶因公出所畫雪中清興圖并唱
和之詩示予三復展玩之次敬題于左方
   題咏菜軒記後
昔胡文定公嘗言人須是一切世味淡泊方好不要有
富貴相及聞汪信民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擊
節嘆賞數百年來學者深潜玩味如親炙焉兹復見國
[015-44a]
子祭酒胡公命其從子曦蔵修之軒曰味菜既為之記
復書司馬温公暨東坡晦庵二三先生訓儉之詞于左
方以垂教戒非有得於家傳之心法曷克拳拳若是乎
吁人有古今心無古今心同則道同道同則其所嗜者
必同矣何也盖人之為學貴在立志堅苦不以奢靡為
務則此心自然収歛将必駸駸然有得而日進夫髙明
逺大之業茍耻淡泊而務鮮甘則此心自然放縱将必
汲汲然奔馳而日流於汙下矣大抵奢則驕驕則惰惰
[015-44b]
則志有不立儉則勤勤則不息不息則學無不成予忝
交祭酒公今二十餘年每見其處已治家一皆安乎淡
泊絶無纎毫矯揉盖有不待形之於言自足以為人之
所視效况今復命其從子以味菜而又申之以雅言其
丁寜反覆之意豈不益深切乎然此豈惟曦當思所以
自勵凡為胡氏之賢子孫者皆當有以自朂也
   題柴義士傳後
兵部職方郎中錢塘柴車與予同仕于朝一日以前史
[015-45a]
官蘇公伯衡所撰其父宗禮義士傳相示且俾予題其
後予不能辭乃為之言曰夫人之大倫有五而朋友居
其一焉且人之生也孰不具夫仁義禮智之性孰不知
夫三綱五常之重惟其梏於形氣之私溺於物欲之累
然後喪其良心失其本性而不自知爾茍非究夫天理
民彛之實而灼知倫誼之為重則於父母兄弟夫婦之
際尚不免於忿争鬬䦧之患况朋友乎今宗禮以一介
之士而能慨然捐已之貲以葬其友人金觀之三喪此
[015-45b]
真足以見其交義之篤而能重夫彛倫之道者矣使其
得一命以效見於當時而推其所施以及於人人則其
澤物濟人而有補於人倫世教豈淺淺哉惜其未獲一
施於世而死也吁宗禮雖歿而其子車際遇明時出叅
大藩入賛司馬令聞綽然尚夙夜孜孜思所以成行立
名以顯其親則天之所以報宗禮者庶幾其在斯乎予
故為是説以識于左方俾有徴於後日云
   跋晦庵先生遺墨巻後
[015-46a]
右宋朱夫子晦庵先生手書三通觀其於撰述張魏公
銘誌與他書所載不同不免悔之至其所脩通鑑綱目
十年而後成然汲汲尚欲求正於人則知前賢於為文
及著書二事其不敢忽如此後進之士卒爾妄作者觀
於此可不致其謹乎此巻今蔵何彦澄氏間以請予識
把玩之餘遂書于末簡以歸之
   跋黄氏手澤後
黄先生手澤凡若干幅予友吏部侍郎宗載之所寳蔵
[015-46b]
也先生字子貞世居豐城宗載實先生之子而手澤則
先生所以示之者也先生承先代詩書之舊晦迹授徒
以行率人儒素終身焉觀手澤所示宗載者皆立身行
已之道事君愛親之要當官處事待人交友之方惓惓
本諸仁義忠孝以為之説亦奚其懇切如是哉誠父子
親愛之至情有莫能已者所謂義方之訓即此是已昔
孔伯魚以聖人為父所得者僅聞詩禮致陳亢有聞君
子逺其子之喜説者謂亢以私心窺聖人其誠然矣乎
[015-47a]
盖當時髙第弟子未嘗不聞仁義忠孝之言乃於伯魚
而言此者盖因其所學方由是而深入者歟抑安知其
後不引而進之爾今先生所示若此其至固以子之質
美而有足受之者夫豈私意耶然度所以示人者亦必
無異於此矣宗載終身奉行之其将有餘師焉故自名
進士為大行人按察僉事又為監察御史陞詹事府丞
累至今秩前後三十餘年所涖悉有令名非先訓有自
詎能底是哉兹值聖明在上推恩贈先生如其子之秩
[015-47b]
所以顯揚之者為何如耶先生可謂無負於教子宗載
可謂無負先生之教矣傳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
於慈由此觀之信有徴矣哉
   跋李黻詩後
右七言律詩一首元江州總管李黻子威之作且其所
自書也子威守江州罵賊而死後之忠臣烈士聞其風
者尚猶感激思奮况於得覩其手筆也哉詩之前有歐
陽圭齋所撰本傳後有潞國張公諡議復有杭郡文學
[015-48a]
胡粹中跋共為一巻禮部郎中兼翰林侍書蒋廷暉以
求予題盖子威之詩則廷暉先人子澄所蔵而親題識
者也然則世之所以貴人臣之忠義而廷暉之所以重
其親之手跡遺物者是皆分内事也因其請特書以嘉
美之云
 
 
 
[015-48b]
 
 
 
 
 
 
 
 文敏集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