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77 芻蕘集-明-周是修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芻蕘集巻五
            明 周是脩 撰
 序類
  終慕堂詩序
終慕堂者廬陵蓴溪彭安和氏所作以奉其親之所蓋
取孟氏所謂大孝終身慕父母為義也余嘗即是書而
攷之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而知孝之道根於人
[005-1b]
心之固有天理之至順由而行之初不難也特能不為
聲色貨利之所搖奪以盡其道者為難克盡其道而愛
慕之心又能窮達而不變始終而如一者為尤難耳大
舜而下能終慕者豈無人乎若老萊子行年七十為嬰
兒啼欲親之喜王祥蔡順有守奈分椹之誠盛彦姜詩
有感螬躍鯉之應又如陸績黄香扇枕懷橘皆拳拳乎
親未嘗頃刻而忘於懷非終慕者其能然乎欽惟天朝
以孝治天下大誥三編申明五常彰善癉惡天下之士
[005-2a]
不以孝悌力田舉則以孝亷徴使天下之為人子者觀
感興起莫不一篤於孝移以事君莫不一竭於忠焉矧
安和當名卿之裔為廬陵望族蓴溪山水之秀又甲於
是邑其喬木繩繩簮纓詩禮代有偉人安和則彭氏多
士中之尤稱白眉者也少渉學工文辭有美譽洪武二
十五年邑大夫以竒材異等舉貢朝堂籍名天官授主
簿職仍令服事冬曹厯試諸難既而名聞當路嘖嘖有
賢能稱二十七年陞授河南布政司經厯下車之初舉
[005-2b]
賢良擿奸伏均賦役課農桑不五六月政聲隆洽詠歌
作焉已而前官復任即解印就道河南士女莫不攀卧
轅轍而不可止至京則有廬州合淝之命每慿髙望雲
懷雙親之不可見終慕堂之不得登而定省之道之不
克盡也輙悠然感喟然嘆或泫然流涕而不能自已焉
在京宦㳺親友髙其行而憫其情咸賦為終慕堂詩以
寫其事而慰其心不浹旬積成巻軸余雖不敏敬書此
以冠其簡端亦以見安和之於家國君親臣子忠孝之
[005-3a]
道克並行而不相悖其於為人可謂逺也已矣而他日
斯人斯堂之名又安知其不與老萊王祥蔡順之徒並
稱於後世而俱垂於無窮者乎是宜序以為太史氏之
徵云
  飛練詩序
天地始分二氣化生萬物並育人為最靈草木之無情
也而松栢以為宇桑麻以為衣穀粟蔬果以為食於人
而有資也鳥獸之異類也而牛畊馬馳雞司晨犬司夜
[005-3b]
於人而有闗也是則草木鳥獸無情異類於人之日用
有資而有闗若是又豈可以輕視而暴殄之哉況夫犬
之為物其性之賦其用之資初不可以槩他獸論也何
則嘗聞有於公庭應聲而進雖嗾之弗當而從命敢決
其勇可取也又聞有為主傳書往復千里不罹於患而
遂其志其能可取也又聞有隨主荒郊野燒卒至而主
醉卧冥昏則以身赴澤濡毛取水以濕草界火主賴免
災其智可取也又聞有隨主射獵而主被虎搏則捐生
[005-4a]
赴難進嚙退走主獲救免其義可取也其餘著聞載之
傳記不可枚舉乃洪武甲戌春有以良犬來進狀貌竒
駿逈出羣隊喙若傳丹眸若㸃漆質鮮白如練尾毛長
尺皎若銀絲耳中有毛亦長及五寸望之其形宛然玉
雪之獅也於是命畜之而未試其能一日攜之獵于南
方之原人馬交馳旗斾飛揚鷹狗並縱是犬固度地量
形知非狐兔之所垂耳不發若無能者既而至於平林
陡澗亂莽叢條隱翳蒙羃則知獸之坎穴乃藃然奮起
[005-4b]
迅疾如電而莫之及俄而所獲居多將校驚駭咸稱異
嘖嘖復至西陽即鹿於林犬既獲鹿斃之人馬未至而
鹿為樵夫所奪犬輙染血馳至人馬所掉尾起伏作嗚
嗚聲若有訴者乃遣騎從之果見奪者藏林中赧悚歸
鹿衆益竒之又獵於鄭郊犬逐一兔將獲老監急縱鷹
來擊而犬先獲之監欲爭為鷹功犬銜兔憤奔直詣馬
前以獻若示不讓於鷹者已復令隨鷹逐兔鷹得兔拳
擊十餘未斃而幾逃犬輙助獲之旋置鷹前又若示不
[005-5a]
要其功者又嘗當獵所有射一狐中其耳未殞投莽中
令犬搜逐出之不嚙以俟射復中其膊犬知狐殪舎去
不復顧又以示歸功於射也殿下厯覩而深嘉之即名
之曰飛練以其白而疾也且命國之獻臣咸賦詩以紀
之命奉祠臣是脩序之臣以為犬之為物也其智能勇
義聞於前者已如彼而飛練之材能智慧見於今者又
如此是可以常犬比之哉已而歎曰世之人賢良者何
少奸憸者何多當奉君臨事之際或懈怠而無成物之
[005-5b]
效或狂躁而失進退之時或詭隨以要功或嫉能以干
譽者比比有焉由是觀之皆飛練之不若也可不戒哉
傳有之曰犬馬非其土性不畜飛練為中土所生遇殿
下之知而能用既命以美名而又紀其所異以為奸憸
之戒先後以有加始終而無斁其榮幸之至比之騏驥
之一顧而價增千倍者又不可以同年而語矣可以人
而不如者乎是為序
  郡王和本中峰梅花百詠詩後序
[005-6a]
詩道之闗於世教尚矣其美刺足以正人心其詠歌足
以移風俗又推其極至於動天地感鬼神亦固莫詩若
也是以有書契以來上自天子王公貴人以及庶民小
子莫不代有作者其作而協乎音律合乎體制該乎物
理而有補治化者莫不傳於世也乃洪武丁丑秋郡王
殿下因儒臣得元釋本中峰所和馮海粟梅花百詠詩
一帙繼又有以詩人王達善所和百首進其語句態度
實與中峰並驅覽畢問侍臣曰百篇同韻若二者之和
[005-6b]
果難乎左右咸曰非有充裕之才而精通於詩道者誠
不可以易言也越二日召儒臣示以所和百篇流誦未
竟莫不驚駭嗟羨以為天資神助逈非舉世所謂能詩
者比也於是儲君殿下愛之輙親為之序而本末足徵
臣伏觀百篇之和清雅端潔與梅花而相髙況其音律
體制一出盛唐非惟籠達善而駕中峰方之和靖之章
廣平之賦殆不是過又觀儲君首序簡奥蒼古與百篇
而交輝且於勸勵期望之情亦兼至矣何其美哉二惠
[005-7a]
競爽於一時雙璧聮芳於萬世非周邦之篤祜能有是
乎雖然殿下妙齡若此以頴悟之姿篤純明之學咨詢
稽古惟日孜孜是宜其夙有成而大異於衆也由兹而
往必將窮神知化以全其體開物成務以達其用和順
積中英華發外播而為黄鍾大雅之音鏗然鳴國家之
盛繼美乎周召追迹乎隆平以有光於皇祖之明訓則
百篇之詠其日新之權輿乎奉祀周是脩謹序
  送周繼吾節推歸上城詩序
[005-7b]
吉之書臺西南幾二百里為上城是邑形勝之甲也其
山從東北最髙曰武功者延袤而來往往層巒疊嶂崔
嵬崷崪凌逼霄漢即霄漢之表播而為千峰萬壑望之
如波濤洶湧繇雲中而降至上城則展而為髙平之原
分兩陵宛轉抱原之左右如城郭然地故以名其水則
清泉百道湍激溜瀉合而為兩溪隨兩陵盤廻而出㑹
于原之陽為大川以東原之上則嘉禾脩篁蔥蒨芊欝
民之匝原以居者蟻聚蜂屯不啻千有餘室其著姓之
[005-8a]
若劉若周者皆衣冠詩禮代不乏偉人焉謂非上城山
水儲英毓秀有以致其然者余弗韙也周氏之彦曰繼
吾頴敏魁岸少篤學能文章事其親以孝聞而卓犖不
羈慕南衡五峰嶽麓之勝嘗徑造焉而衡縣之士如繼
吾甚不多見於是縣之子弟從繼吾㳺者接踵而至不
期年薰其徳而有成者蓋比比焉縣尹王公悦重之而
不敢私也以竒才異等貢送於朝天官諗其容止端莊
禮節嫺習特授儀禮司序班進退岩廊謙約忠慎厯厯
[005-8b]
有賢能稱乃洪武二十八年因浙東州閭政務煩劇刑
讞離禓將擇朝士之習憲者共平理之而僉以繼吾為
舉遂有金華府推之命下車之初撫孤貧擿奸伏枉者
以直苦者以樂政聲隆洽洋溢乎四境既而考績赴京
聖天子知其然將待以不次之擢而繼吾懇懇以母老
乞歸養為請朝廷以其孝而憫其情許之行且有期其
姻友陳文奎氏求前進士仲隆江先生首為詩以美之
而京之士君子喜聞而樂道者亦莫不歌詠以紹之無
[005-9a]
何積成巻軸乃以余為同郡属序其簡首且謂繼吾之
於家國君親臣子忠孝之道克並行而不悖者已如是
之可尚也他日遂人子之心則當復出而鳴天朝之盛
其規模設施又安知其不逺有勝於昔之政而大有異
於人者哉而亦有取於文奎氏之能成人之美而繼吾
必有以導之也是為序
  送熊以淵之蕭山二尹詩序
士之所以為學脩已治人之道而已矣誠知斯道不明
[005-9b]
之不足以為士能兢兢然而憂慄慄然而懼繼而孜孜
然閔閔然夙興夜寐弗遑寧處以切問近思日就月將
不底于明不已者固士之賢者也斯道明矣又知夫明
之非艱行之為艱必立身揚名以受知於天子馴而至
於有民社之寄則能竭盡已之忠廣推已之恕絜矩允
由終始如一屹然而不為聲色之所搖確然而不為貨
利之所奪使其徳昭於上澤傳於下而免乎孟軻氏所
謂得人爵棄天爵之譏者乃士之尤賢者也吾見其人
[005-10a]
矣其豫章靖安熊以淵氏乎所居里曰桃源山溪之秀
蓋甲於是邑熊氏以故家文獻世積醇龎演慶發祥綿
綿振振益有光於前聞人以淵生而岐嶷幼頴悟初繇
邑庠習科舉業氣質鶯然超邁流輩年未及冠摛辭建
議下筆斐亹動數千百言莫不有經綸之具由是搢紳
長者咸器重之洪武甲戌春貢于大學未幾以賢能聞
當路輙舉以綜理京衞各司之煩劇蓋厯試也而以淵
識達治體變通不拘且剛毅果敢於强禦無所畏避見
[005-10b]
讒謟容悦之徒疾之如仇以故事無不濟而當路信其
為有能今年冬遂有蕭山二尹之命於其行也其姻友
廣文張集禧氏首為詩以美之仍率朋㳺咸賦之属余
為之序因導其志行之詳余知集禧為佳士其許與必
不茍也於是而知以淵負不羈之才篤知行之學施諸
日用建諸事業於既往者已能如是之可道而可尚也
然則其臨於蕭山也獨不能發其所藴於有為之日靳
無媿于所學乎敷政優優體皇上寛厚保民之心也蒞
[005-11a]
事肅肅守先師諄復垂示之訓也敬老恤貧不驕不傲
思佐令於成治之效也舉善閑邪勿忘勿怠務躋民於
仁壽之鄉也先之勞之草尚之風必偃也教之戒之則
期於無刑也外寛内明而勤以自勉也上安下和而卑
以自牧也是固皆士君子外内之事而亦以淵平昔所
嘗習聞而將必行之者耳雖然誠能不以余言為贅而
益加勵焉則涉遐自邇安知異時不容若卓魯若龔黄
者專美於前而與之俱垂於後哉余日望之是為序
[005-11b]
  湖上飛雲詩序
天之生此民也其性無不善人之有是性也其理無不
同惟其善故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惟其同故徹上
下貫古今為人子者無不思其親也然而氣禀或偏人
欲所蔽由是而徳有厚薄思有淺深為少異耳即其徳
之厚而思之深者言之其親之存也思其生之膝下思
其鞠育思其顧復思其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得不體此
以父母之心為心而盡子之道乎及其殁也思其居處
[005-12a]
思其所樂所嗜春雨秋露不能無悽愴怵惕之變著存
不忘得不形於夢寐見於羮牆乎故誦詩而廢蓼莪之
篇望雲而興親舍之感者人子之心詎不良有以乎番
陽程春齡氏雅飭卓犖之士孝友之行聞於人初由邑
庠讀書學禮超冠羣輩既而以親老歸養幾十稔有司
以其賢舉貢于朝膺天官厯試勤敏謙約當路器之授
霍丘丞佐令成治寛猛得宜舉賢才興學校修陂堰課
農桑抑惡揚善撫孤恤貧民皆悦而歌之曰偉哉程君
[005-12b]
賢且慈愛民如子民愛之使我樂業願無違昔也蹙蹙
今怡怡吁嗟程君來何遲吁嗟程君來何遲洪武二十
八年考績赴京邑之士女莫不攀卧轅轍既而有湖湘
照磨之命任不輕也君則清濁無失人多徳之公退之
暇焚香黙坐南望匡廬彭蠡晴天蕩蕩白雲孤飛懷其
親而不見悠然興感慨然興嘆有不能自已者遂顔其
公宇之堂曰湖山飛雲寓深思也元年春以朝覲來京
師連床夜雨具道其志之所以然余聞而善之為求同
[005-13a]
官王公尹實篆古四字在京交㳺士夫同其志者咸賦
詩以美之居無何積成巻軸而請序於余余知程君為
最深其姿質之秀性情之醇行藏用舎安於所遇固不
可以好名喜功者同日而語也其望雲思親之念出於
良心之所自有初非有以求同於梁公而終無不同者
以古今天下忠孝之士其心之故不期於同而隨機發
見不能無同故也心既同矣則凡望雲而思其親者必
因梁公之事以為之效賦其詩者必引梁公之事以為
[005-13b]
之據是豈知程君思親名堂之意哉今所集詩凡若干
首清新俊逸者有之雄渾富麗者有之蒼古平淡者有
之發揮其本然之善心期望其他日之大用殊途而同
歸百慮而一致何聖朝仁人君子之衆多文風詩道之
興盛而程君孝心之深至有足以歆動於人者如此也
是宜序以為後之為人子者勸焉
  送同寅尹實王先生詩序
古今天下士固莫不有出處相近任用寵遇相近而心
[005-14a]
同道合表裏一致始終不渝以超乎流俗垂于不朽者
若管夷吾之於鮑叔王陽之於貢禹皆是也然求於古
昔既無代而不有其人求之於今烏可謂寥寥當世乎
同寅四明王公尹實卓犖魁岸士也其風流瀟洒不減
賀季真文華器識宛如劉公幹書法氷斯而優入其室
詩體元白而早升其堂與賢士大夫㳺蓋鮮有不心交
而腹接者宜其名之彰彰于時也洪武乙亥春俱以明
經應郡辟來京師握手歡如平生未幾以同日受官公
[005-14b]
則紀善王府余奉周府祠雖别去數千里而雲樹之思
無時不在大江東也戊寅秋余幸脱汴難還朝亦有王
府紀善之命感激殆不自勝忽覩公於千劍珮間知獲
免乎混流而又有同僚之雅其喜慰復有不自勝者矣
既而伏謁西邸偕侍講席起居食息惟拳拳以職任之
所當言當為者思同盡其心凡綱常之分禮法之宜於
論列之際左倡右和如出一口及退而從容則或相辨
明或相規戒或相勉勵或相扶持而余受公之益居多
[005-15a]
洪武戊寅二月公乃以祭祖還鄉請之闕下脂車有日
矣於是名公鉅卿華其行而贈之以言者已幾盈笥予
不工為文亦拙於詩然於公生同時也學同道也仕同
官也至於為國為親思所以盡忠盡孝又未嘗不同志
也夫時同道同官同而志同者於其别也容可無一言
乎因亦為之歌而述夫契合之不偶然者弁其首庸以
致久要不忘之意耳
  送劉志衡之官臨海序
[005-15b]
聖天子龍飛九五大赦改元登明選公羣策畢舉於是
大而公卿矦伯次而文武百職以及幽人志士有懷經
綸之才抱匡濟之術者莫不以所欲言奔走俯伏而對
揚于天庭焉皇上雖以萬幾有所獻納必經御覽然後
付大臣通議取其言之合宜者定其緩急先後第而行
之以故言路日廣而事無不便者焉丹徒教諭渠陽劉
志衡詣闕條陳致君澤民之切要者十有餘事聖鑒所
臨深見褒納既而陞授天台臨海縣丞宦㳺親友多賦
[005-16a]
為歌詩以華其行者積成巻軸而請序之嗟乎士君子
秉忠貞之性以出而仕也豈有他哉上則感荷於君恩
下則憫憐於民命矧逢天子仁明厲精圖治固不忍緘
黙坐視於可與有為之日當義之所在乘時勇往以披
閶闔而呈琅玕者特將盡已之誠心行吾之直道而已
矣初未嘗有一毫物欲之私身計之慮也志衡君子人
也好君之至知無不言行藏用舎安于所遇竟以一鳴
受知皇上遂有民社之寄將見其下車於臨海也言
[005-16b]
必顧其行行必顧其言發其所藴以周旋設施未必不
大有可觀而逺有異乎人者以無負於朝廷之所付托
生民之所倚賴則渉遐自邇升髙自卑他日考殊勲膺
顯用馳譽於當時流芳於後世者又未必不於志衡氏
見之是為序
  秋江别意圖詩序
海昌朱惟善孝友忠厚士也洪武末有司髙其行義以
人才舉貢天官試各部事奉命驅馳厯布政司十三之
[005-17a]
九皆以勤慎周宻宏濟多艱無不慊當路意於是中外
綽有能名改元初皇上擴仁孝之心凡士繇徵起至京未
授職而親老於家者咸勅記名還養於是惟善得請東
歸朋㳺君子有以秋江别意圖為贈者揖余而請題余
披圖覽槩則青山迢迢白水浩浩寒蘆髙枹隱約乎平
沙極浦危磯峻阪間有舟去岸纔邇咫尺一人操篙&KR0008
舟甚力舟中一人與岸立者二人遙揖長頭如相語而
期斯時也行者止者其傍徨眷戀不忍捨去之意為何
[005-17b]
如哉然以予觀之此特朋友為别臨岐繾綣可以摹寫
其彷彿者如此獨未知惟善當時别去之意有至切切
者在焉方其出應時需而仕則所思者親也所慕者君
也今則有命自天得遂終養恩賜之厚孰加於此又安
可昧耶故當其辭朝而出於郊闗之外也囘顧神京五
雲縹緲想龍顔之肅穆懷聖徳之寛洪愛君戀闕之情
溢乎中曲依依而不能已者又豈圖畵之所能形容其
萬一哉雖然惟善䝉君上之恩愜養親之志出則將為
[005-18a]
忠臣焉處則為孝子焉忠孝之道平昔非得良師友更
相切磨更相勉厲講之之明聞之之熟學之之篤而守
之之慤又烏能表裏一致始終不移期果無媿於古之
君子哉是則朋友為五常之一而有功於惟善亦不細
矣又可於别去之際惟君親之是念而或遺交㳺之直
諒而多聞者乎是圖之為惟善贈者其意亦固有在比
之蘇子卿之詩江文通之賦又豈有過於此哉惟善其
尚諗之以無負朋㳺托物寓意之勤焉則此圖為不徒
[005-18b]
贈而當時士夫因之而詠歌者為不徒作矣是為序
  送嘉會劉二尹之武進序
聖天子新承大統厲精圖治登崇俊良廣開言路改元
初内而公卿百職事外而侯牧羣有司以及志士幽人
有懷經濟之術者莫不攄其所藴而自獻於明庭焉吾
友壽陽司訓劉君嘉會卓犖凝重淹經貫史為文章如
波瀾浩瀚騰沸百川干態萬貌變化不可窺測其歸一
本於理科舉之業其緒餘耳自結髪以來表表有聲江
[005-19a]
右比居壽庠五載薰其徳而有成者無間遐邇讀書至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輟而三歎謂弟子曰士君子立天
地間出處語黙豈有他哉惟視義之所在時之可否而
已其或義在而時有未宜時宜而義有不在君子固不
肯强出而有語也況時也義也皆未之可肯輕舉而爭
鳴乎若時既宜矣義亦在矣又安忍坐視緘黙以負其
上哉今天子仁明宵旰若此容可無一言以副聖心之
虚竚乎遂以濟時保民善治之所當先者條建八事詣
[005-19b]
闕以聞天子嘉納報可下王軌大夫議以不次之擢常
之武進岩邑也其民稠其賦夥擇守令之勝其任者率
難其人得嘉會輙陞以佐是邑非曰盡其才姑以寄一
方之民社觀其所以而為行逺升髙之漸既而壽之弟
子知承師問道其模範無如嘉會懇奏願留者相繼而
至業朝堂衡論已定不復得請然則嘉會是行而蒞武
進也有數矣又何有於屑屑去就而有不懌然者哉惟
當以其所學施而為和風甘雨之政以甦枯沃朽使四
[005-20a]
境之内無一夫之不得其所無一物之不遂其生上有
以裨皇上用賢思治之盛心下不負朋㳺許與期望之
深意況得前試御史方矦用中以為之長前廣文朱君
仲安以判其簿又得國子生髙君翔以領幕職皆忠貞
雅徳士也二三君子同寅協恭夙興夜寐以更相勉厲
更相規戒更相扶持豈不政平訟理而逺有異於人者
哉他日功成譽顯流芳竹帛追卓魯而齊驅使吾郡之
人皆曰安成矦之後何簮纓詩禮綿延炳朗以不媿於
[005-20b]
先而益啓於後者如是豈不誠可尚哉是為序
  送國子生殷浩歸壽州侍親序
壽陽殷國子誥為成均之彦洪武戊寅夏五月謁余西
邸而言曰誥䝉國恩得請還養行在旦夕先生其有以
教之乎余時雅興在竹因為寫淮壖春雨圖而語之曰
竹之為物其體則一其用無方固草木中之至材而至
美者也觀其春雨既濡土膏融暖新笋森森動暄風而
烜晴日暢達以成林君子之心豈不有以感夫父母之
[005-21a]
徳本同於天地生育長養之仁而暢然興其篤孝之心
思冬温夏凊昏定晨省如斯竹之昂霄布葉而交䕃於
其本乎觀其秋霜既降百榖登升而羣卉具腓竹則凝
蒼積翠間梅友松以凌傲氷雪君子之心豈不有以見
夫君臣之義本同於天地尊卑上下之分而凜然發其
竭忠之念思奔走先後疏附禦侮臨大節而不奪如斯
竹之剛姿勵操不改於歳寒之後乎夫君子之進而事
君於廟堂之髙也固未能少忘於其親其歸而事親於
[005-21b]
江湖之逺也又未能不慕於其君是豈非臣子之心之
所素有古今之所不謀而同者乎誥也既能不忘其親
薄謝榮利懇辭以乞養如是矣吾知誥之他日復出而
報效於國也其能執中仗正扶綱振紀而夷險一節以
成功而垂譽必矣然則視斯竹為無媿而余之言為不
徒已尚朂之哉子之師理用黄廣文吾心友也歸其以
是質之必有以教子余何贅焉是為序
  沙湖蕭氏族譜序
[005-22a]
春秋左氏傳曰天子建徳因生以賜姓胙土而命之氏
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
之此氏族之始也蕭氏出宋㣲子之後支孫封於蕭因
邑命氏厯周秦罔聞者至漢相國何封鄼侯始著青史
由是而降綿綿炳炳代有偉人迄齊梁而貴顯極矣其
子孫之樹豐功而揚盛烈者不可勝紀迨唐而益熾有
太子太傳同三品封宋國公若瑀者有自嵩至遘八葉
宰相名徳相望與唐興衰曠古所稀有者有舉進士對
[005-22b]
策第一時稱夫子而謚文元若頴士者有以政事為御
史與彭齊楊丕稱為江西三瑞若定基者皆其尤也其
後有散居吉之諸邑多為右姓其泰和髙行鄉諸蕭其
先諱昶五代末為巡察判官避馬希聲亂兄弟五人自
湖南徙來是鄉之禾溪里因家焉四世至孫迅以文學
預鄉薦仕筠州推官曰廸仕國子監主薄曰逈曰選俱
以才徳知名當路數世至睿字尚徳繇禾溪徙大水爰
宅沙湖之上沙湖有蕭自尚徳始既而分枝布葉碩大
[005-23a]
蕃衍有以豐資厚産巨擘邑里者有敦性樂道而潜徳
弗耀者有輕財好施宗戚雍睦鄉稱善人者又不可枚
舉也十二傳有宋景定二年以文行貢于春官而領清
秩若徳升者再傳有以廸功郎致仕若濟者有為國子
上舎名登仕版者又三傳至子正貞良倜儻克亢其宗
公私綜理之暇拳拳以家譜之修為務攷自宣和二年
左丞王公黼首為之跋迄今繼而述者未有其人乃求
得前進士彭晉為之序又得先輩子芳謝先生海桑陳
[005-23b]
先生迭相發揮而本末之詳可徵矣然猶未以為足今
年秋以納賦來京師余時備員王宫留居西邸子正持
其家譜之别録併詩文一巻以序為余請余觀巻中作
者衆矣意若無餘藴矣何假余言之贅哉雖然以子正
培本淑後之心若是其篤又安得無一言以副其盛心
哉且余嘗讀老泉蘇氏族譜而知仁人之用心矣其引
有曰情見于親親見于服服始于衰而至于緦麻而至
于無服服盡則親盡親盡則情盡情盡則喜不慶憂不
[005-24a]
吊喜不慶憂不吊則塗人也吾所與相視如塗人者其
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
至於塗人此吾譜之所以作也又曰嗚呼觀吾之譜者
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一篇之中兩致其意焉
余每輟書而歎曰甚矣人之不可以不厚其本欲厚其
本者不可以不修其譜也今蕭氏得子正為能心老泉
之心而繼修其家譜使數百年之上本支源流秩然而
可儀粲然而可述固無媿於其先矣數百年之下又必
[005-24b]
有賢子孫心子正之心繼而修之所無媿於子正矣然
則蕭氏由漢唐以來簮纓詩禮之福澤可謂極盛而至
逺蔑以尚矣而其子子孫孫繩繩蟄蟄方殷而未艾世
修其徳而紹其業若子正者其祚𦙍焉有不昌者乎古
人云公侯子孫必復其始吾以是為蕭氏望之是為序
  贈名醫劉友謙序
余蚤歳嘗讀栁宗元宋清傳意謂善矣而未之大可也
後二十年游覽半宇内觀世之醫鳴者凡以疾來候不
[005-25a]
三反而不至欲重其術也藏一藥非倍價不售欲豐其
利也孜孜焉惟能之是矜貨之是殖其能以濟人為急
而候之輙行求之輙與者幾何而見其人乎然後知宋
清為人之信竒而宗元之傳為世勸者其意固有在也
又十年餘余備員周藩得吾友醫正京口張君士倫存
心仁恕抱專門之術日汲汲以濟人為務不衒能不矜
名不盡計其利徳之養於中施於外感而譽之者畧無
間言余以是而知數百載之下如宋清者未嘗果無其
[005-25b]
人也又五年余改官京師又得劉友謙氏於中書劉公
彦銘焉公謂余曰友謙金陵人也世業醫隱居郡之龍
渡里地位爽塏門逕縈迴其先徳後利之心實與士倫
而彷彿又知若宋清之流者天下不止於一也公又謂
余曰友謙嘗寓鳯陽蜀王聞其賢請於朝欲補為良醫
正皇上知其人之不易得也弗遣留之太醫院俾行其
道以濟京民之夭折資仁治焉大用蓋有日矣今年春
與余遇於京之公居一語脗合宛如故交一日復與會
[005-26a]
於大中街之藥室談及兒曹遘疾危殆友謙惻然不待
余請與否也輙命駕促余俱歸切其脈則曰幾不及矣
尚賴一線之可活耳亟以方寸匕投之既又察之則曰
無慮矣不數劑而以瘳長揖别去於金帛之報邈然不
之屑也强之而曰吾聞疾殆不待召而自來視者顧以
人之一息奄奄欲絶其救之之機可否遲速在于頃刻
吾不忍少遲而失乎可救之機故汲汲奔走嘗不覺其
然而然今而言報吾心豈為利有若是之急哉卒却不
[005-26b]
受余聞而異之曰友謙其賢乎哉夫禹治洪水而思天
下有溺者猶已溺之也后稷教民稼穯而思天下有飢
者猶已飢之也伊尹任政而思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
舜之澤者若已推而納之溝中聖賢之心固不以時世
之先後而有異也今友謙視天下之有疾者汲汲思濟
若是其急原其心徳之良非徒使仕倫不得專美於當
今亦將使宋清不得專美於前代矣非徒使宋清不得
專美於前代叅之禹稷伊尹之心亦將無不同矣古人
[005-27a]
良相良醫之喻寧不信哉雖然友謙不屑金幣之報而
家亦不乏者誠有若宋清矣天之報宋清者非獨于其
子孫使栁子之一傳不朽於萬世不可謂不厚矣自今
以徃又安知天不有厚於報宋清者報友謙乎友謙其
尚引之可也中書公作而咲且請書此以為友謙道且
謝焉是為序
  送宋司訓萬鍾之官海門序
天下之山發乎西極播乎兩間為五嶽為四鎮為峨岷
[005-27b]
太行為叢峰為疊嶂為長陵為大阜鍾竒獻秀蔚乎其
可觀是山體之正而得其常者然也及其為羊腸為複
棧為懸崖為絶谷﨑嶇屼嶫巉乎其可畏是山體之變
而不得其常者然也天下之水亦然源乎崑崙演乎寰
宇為五湖為四海為江河淮濟為脩渠為廣川為深淵
為澄溪瀰漫浟湙湛乎其可悦是水體之正而得其平
者然也及其為飛瀧為激溜為奔灘為怒峽咆哮衝決
洶乎其可懼是水體之變而不得其平者然也雖然山
[005-28a]
水隨地之夷險而為之正變變而正正而變變而復正
不一也而山水之為山水固自若終不以是而有所損
益輕重也人之處於世也亦然士君子生於華夏出於
名門秉聰敏之姿得淵源之學其才優其徳盛起而用
於時為循吏為良輔為抗直為忠勇義烈立紀陳綱繼
往開來秩乎其可宗是君子之道之得行而通者然也
及其為遺逸為沈滯為困阨為卑屈懷瑜握瑾黙守幽
遐媿乎為志士之所嗟惜是君子之道之未達而塞者
[005-28b]
然也雖然君子之道隨命之屯亨而為之通塞塞而通
通而塞塞而復通不一也而君子之為君子固自若亦
終不以是而損益輕重也契斯㫖者其惟同邑宋萬鍾
氏乎萬鍾由成童補邑庠弟子員既而掇巍科躋膴仕
為監察御史立朝端謹風節凛然未幾以事免歸葛巾
野服晏如也今天子嗣位之明年旁求俊乂列于庶位
邑大夫復以明經行修强起而上之天官領揚州海門
學博交㳺士夫莫不以其位之不當其材而憫其志之
[005-29a]
不得大展萬鍾之心則怡然自如於得失憂喜略無纎
芥之動于中而形于辭色者余益知萬鍾之未止於是
也況其春秋之富豈非天之愛之使之涵養造就優㳺
厭飫於仁義道徳之歸禮樂刑政之本俟其至於强壯
服政之年方使之大發其藴又何晚乎余哂夫交㳺者
之感輙因贈行詩序而引夫夷險正變之於山水以喻
夫屯亨通塞之於君子而不與焉之意以解之是為序
  待休樓詩序
[005-29b]
居而有樓者無非取其髙朗清泂可以延眺望覽溪山
納風月而適性情於世塵之表也唐白樂天晚退東都
履道里放意文酒疏流種樹構石樓日與賔友相娛其
中以是而已宋王元之守黄州擇于城西北隅起竹樓
日領夫幽閴遼夐之趣亦以是而已舉非若齊雲落星
井幹麗譙之跨雄鬭靡也廬陵之西六十里有勝境曰
中洲南唐駙馬都尉劉公希之裔世居之至今益蕃以
大其傑然者池陽太守美岡洪武中遇知髙廟持節廣
[005-30a]
海便道還鄉而其冡嗣集大嘗拓居之後作樓三間眄
陽負隂映帶溪壑煙雲竹樹魚鳥田園之態交乎其外
筆床茶竈琴書圖畫之雅備乎其内直與樂天東都元
之黄州之構不容以優劣議也太守公停驂弭節覽其
勝而悦之曰斯樓待吾歸休以怡老於是矣因名曰待
休同邑雲窩趙先生首為之記而本末可徵既而四方
名士君子聞太守之風者莫不形於咏歌往往篇章間
作迭出居無何星移物故太守公遽厭浮榮溘焉仙逝
[005-30b]
五馬不復南矣而集大之繼志述事與夫樓中之清氛
勝槩固有加而無替焉集大篤孝人也朝而登斯樓觀
待休之篇暮而登斯樓思待休之義能無慟於其親乎
待休之所在即親之所在春雨秋露著存不忘羮牆之
見庸有已乎今年夏四月集大以貢賦來京師持待休
之巻属余序之余於太守公有忘年之契且知集大有
用世之才異日出應時需功成譽顯優㳺進退而遂懸
車之請則斯樓之待休不于其親必于其身不但于其
[005-31a]
身又將于其子于其孫于其雲仍於奕世矣是為序
  送表姪鄉貢進士王伯翬之官廣東序
王氏世居西昌楓林里其先宋洪州司理與吾先潭州
主簿公為姻家司理之後不四三傳而業益以大族益
以廣分處乎是邑之間者數千指而多以詩禮立門戸
國初三十年耆艾相次物故于時譽髦有若吾友兄效
先弟敬先俱以明經舉授學官有若奉先承先希先及
九成隱君二子起予徳予皆衣冠文物彬彬楚楚為四
[005-31b]
方子弟矜式其尤彦若子復并其姪孚先子伯翬並以
科第之學獵獵有聲江鄉後先較藝秋闈以洪武庚辰
同領鄉薦詣春官朋㳺識者莫不竒其氣髙其文而謂
穿楊葉於百步折桂枝於九霄殆其餘事耳既而目迷
五色止中乙榜士林惜之於是子復有廣東化州學正
之命伯翬亦授徳慶州學官行且有期謁余言以為辭
余以王氏之𦙍遭際明辰而一門簮笏輝映若此不既
盛歟今子復伯翬以祖孫齊賢領鄉薦同詣春官同授
[005-32a]
學職同而㳺宦於廣海南行之道又同不亦美歟若伯
翬者惟當仰體皇上樂育作興之意俛焉孜孜以盡其
力期無媿於名教可也彼不顧其行而專以利鈍崇卑
屑屑為計者可得謂之達乎矧王氏之仕於官者皆茂
齡英發安知非天將老其才使行逺自邇積小以髙大
異日陟華躋膴而逺有過於人者哉處於家者皆聰敏
俊秀安知非天祐於王氏若綿綿之𤓰瓞愈延而愈蕃
異日掇巍科膺顯擢而又大有光於前者哉然則伯翬
[005-32b]
其臨於徳慶也朝思夕思而必以敬勝乎怠日新又新
而勿以豫浮乎謙必將極乎己之昭昭者而後使人昭
昭篤乎己之慥慥而後使人慥慥誠如是則吾言之可
徵也亦必矣夫何疑哉是為序
  送朱又新之崇仁序
皇帝即位改元當持守盈成之初厲志文治立賢無方
凡多士之樂育於辟雍者勅祭酒官遴抜其尤親試殿
庭第其等差而寄以民社急先務也河南朱又新首中
[005-33a]
髙第而有撫州崇仁之命撫為江右名郡崇仁則撫之
大縣人物蕃膴風俗淳龎宗人府經厯黄公子中邑人
也又親發勅戒嚴謁公廨宇而咨詢其利病焉公觀又
新偉然其儀表温然其辭氣而介然其操行喜曰崇仁
向得大尹時侯判簿張君皆方正恭勤民樂其化今復
得賢貳尹若又新二三君子同心同徳以康庶事焉有
不濟者乎吾父母之邦慶幸至矣率朝之名士大夫咸
為詩以華其行属余叙其首簡嗟乎賢者國之器也器
[005-33b]
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衆誠哉古人之言乎今一邑得
賢守令則一邑不勞而治矣天下得賢守令則天下不
勞而治矣欲斯民之安其田里而無歎息愁恨之聲不
擇賢守令不可得也皇上憫民生之艱以得守令為先
務又新當盛壯之歳膺御試之榮而䝉不次之擢可不
知所自貴乎知所自貴則能以皇上之心為心而無負
黄公之所喜也必矣況其資禀之良學力精到於修己
治人之要得之為有素乎傳曰行逺自邇升髙自卑以
[005-34a]
又新之器豈久淹於崇仁乎是為序
  湖天逺思詩序
廬陵遡流而上百餘里曰郎湖華蓋之峰禾川之水掩
映乎其北金原之徑禮門之山連絡乎其南白沙翠竹
之墟梁潭蘭村之勝綢繆乎其東左控釣臺右捍石笋
望其雲蒸霧滃翬蜚鱗次隱隱約約於湖天之間者二
三著姓之喬木世居也鄧氏之彦曰道龍質秀而志廣
才優而行方與余交二十年如一日每過舉子岡開寫
[005-34b]
經軒商確文字評論古今人物之暇復相與厯洗硯池
憇湧翠山亭吟風詠月更倡迭和悠然而共適洪武甲
戌冬以余徵辟至京而有周府祠官之命既而道龍亦
以薦領河清縣幕職東西修阻音問不接者四三載戊
寅九月余由汴還朝改衡府紀善留京邸厥明年而道
龍亦歸輦下因得聚首都城交罄别來之衷曲噫固皆
有可感者矣居無何道龍以前資政佐湖廣光化縣事
乃請於余曰人之所以不能忘者莫親若也今也宦㳺
[005-35a]
日久慈親在堂南望湖天一碧飛雲迢逓定省之莫致
温清之既違不能無昔人顧瞻徘徊之慨故將即廨宇
之軒名之曰湖天逺思以寓余念親不忘之意先生其
有以發之乎余曰善哉子之顔其軒也夫仁人孝子之
於親頃刻跬步而不能忘況違之累日于數十里之外
而有不思者乎違之累日於數十里之外不能不思況
違之累月於數百里之外有不思者乎違之累月於數
百里之外固不能不思又況違之累歳於數千里之外
[005-35b]
者乎違之之益逺思之之益深宜是軒之所以名而士
君子詠歌之所由作也於是見道龍之於親其孝之異
於人者良足稱矣移以事君其忠之異於人者寧不亦
可書乎然則是行而蒞光化也固當以忠孝之心施為
徳禮之政處同寅以謙撫百姓以仁待羣吏以正使事
當物宜家給人足亷能之譽翔洽於朝端因流聲於湖
上繇此受知聖皇而膺不次之顯擢慰安慈母而益眉
壽之繁祺非兼盡臣子之道者能有是乎是宜序以為
[005-36a]
將來勸
  積善堂詩序
余讀前翰林解君積善堂記暨賢士大夫所謂詠歌之
詩而知西昌横塘吳氏慶源之逺吳氏由䖍刺史相迄
今二十餘世居横塘宗族蕃衍不下數千百指有豐於
資産而以好施為心者有儋於爵祿而以種徳為務者
有俊傑而能文以載道者有恬退而養髙以厲操者弗
殫紀也與余交曰士賢者秉性剛毅負才頴敏遊四方
[005-36b]
多取知於大人君子故其聞也廣其見也超人皆信其
有識之士道而評之者如出一口歸則端居自適參會
衆理因思其先世累葉淳龎肆其本固末茂承承繼繼
以有今日善之積於既往者為不薄矣為子孫者又可
不人人以善自勉期不負於厥先則善之積於方來者
容可以不厚乎斯堂之所由名也吳氏之善積之而無
已宜士賢念之而不忘揭之以名堂其佑啟之意深矣
解君安得不取之而諄諄為之記賢士大夫又安得不
[005-37a]
喜聞樂道而彰彰於詠歌之音乎然則斯堂也斯善也
斯記若詩也即士賢之心與為士賢之後將並傳於悠
久其所謂衮衮而生者無足異矣易曰積善之家必有
餘慶吾於横塘吳氏徵之且書此以為積善堂詩文序
  吳氏族譜序
余還朝之明年同邑横塘吳士賢氏來游京師持其所
修家譜訪余西邸而請叙再辭不獲即其譜而考之吳
氏之在横塘者其先出於䖍州刺史相始居文江之蟾
[005-37b]
溪洞季子曰守者官至常侍十二傳至紹興省元首善
先氏厯彦髙子季古由沙溪杳一岡而遷横塘横塘有
吳自季古始五傳至光允公生五子從善從謙從吉從
興從正而家益以殷族益以蕃從吉字叔文二子南山
夢雷俱文學淵粹夢雷字震翁生宗大宗立富而好禮
宗大字徳元三傳至士賢世以豐厚詩禮名家君子謂
士賢志剛才敏念厥祖而不忘受福之所自顔其堂曰
積善寓永勸也又能力學不怠式光先業觀其不以聲
[005-38a]
利為急而拳拳於族譜之是務其不怠不忘之實即此
而足徵矣嗚呼古者黄帝氏立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
命之氏故天下之得姓受氏莫非軒轅之子孫也周姬
姓武王時泰伯之後封於吳其後因國以為姓有若季
札之賢為吾夫子之尊慕及宗國不祀其本支之散處
海内者不少也至長沙王芮徳業著于史册大司馬廣
平侯漢以元勲圖形雲臺自時厥後植圭儋爵逮宋元
而逾顯者不可勝紀然莫非太伯之子孫也䖍刺史之
[005-38b]
先則本出於長沙之𣲖至今二十四傳綿綿蟄蟄蔓延
於兹里者又莫非刺史之裔也夫以吳氏之盛而慶源
之逺如此達老泉蘇氏之㫖者譜可以不修乎況嘗聞
之虞文靖公云有祖之廟者父之親無不在焉有父之
廟者昆弟之親無不在焉宗法不立則祭法不明然而
後世譜牒聯屬親親者猶古宗法之遺意譜固不可以
不修也宜士賢之拳拳既能修譜而承其祖考之志復
欲叙譜而汲汲以余為請可謂賢也已矣數百載之下
[005-39a]
其子孫孫子代有能以士賢之心務士賢之務者則呉
氏之譜將愈逺而愈彰使同源分流雖千萬之廣得有
所稽而免乎蘇氏途人之嘆不亦賢乎又當知士賢積
善名堂之義人人而體之世世而篤之則呉氏之善日
新月盛以無負於士賢承先啓後之深意而杜氏所謂
衮衮生公侯者必復其始矣是宜叙以為呉之後之勉
且望焉
  送劉季麗辭學官歸廬陵序
[005-39b]
士君子之立於天下也幼學壯行小則施徳於鄉邑大
則𢎞化於邦家以致君以澤民垂芳名於竹帛千載而
不渝者固其宜也不幸而不遇明時遭聖主言焉而不
合道焉而不行則不得已而有去歸之思豈其宜哉方
今海宇隆平聖天子在上群策畢舉野無遺逸正士君
子致身行道揚名顯親日也而吾同郡劉君季麗有司
以明經舉詣天官壯而行之誠其時矣而&KR0548&KR0548以歸田
為請豈無説乎夫季麗為廬陵著姓詩禮簮纓世不替
[005-40a]
門户先府君慕陶處士養徳不樂仕進以壽終伯兄孟
亶以岳陽丞殁於任仲兄叔毖用知己者薦授辰州沅
陵令其猶子田人初筮仕醴陵學官季麗又不能免於
郡縣之交辟而有是行何劉氏詩書之澤承承繼繼雖
然季麗之志則固有在焉吾知其以為一門之内盡處
而不仕也則誰與輔天子而康群黎乎盡仕而不處也
則誰與守宗祧而肅家政乎是以決於勇退使吾兄若
姪之仕於時者無内顧之虞而奉先主祀之存於家者
[005-40b]
有不匱之托聖天子知其如此允天官之奏而季麗之
遂焉可謂不負其先府君慕陶之髙矣於其歸也周子
灑酒話别而贈之以言曰子之進退於國家君親之義
誠各得其道矣而士君子之立於天下又未宜止於是
而已也必也即雲林之暇窮經博史以講乎道徳之原
明乎禮義之歸而考乎政治之要俟至乎强仕之年出
而鳴國家之盛則所以經綸設施直可謂流於既溢之
餘發於持滿之末者矣老子曰大器晚成吾將見季麗
[005-41a]
之大有過於人者而益信是為序
  贈御史王伯靜叙
古今天下士蓋嘗不貴於名浮其寔而貴於寔浮其名
者何也以其能力學為已時止時行唯義所在而無毫
髪務外之私以之而省於身内不疚也以之驗於家無
間言也以之訊於鄉於邑於國於天下無一議之或矛
盾焉者是豈不為君子之所貴哉吾見其人矣其唯御
史金華王公伯靜氏乎公秉賦仁厚而操履不羣當其
[005-41b]
遵養時晦隱徳弗耀而凡修之於身施之於家推之於
鄉於邑者出一善言為一善事莫非可以化民成俗者
然其心退然不求知於當路宜其端居適性如良材美
璞日滋長於煙霞雨露之間而足以為今日明廷棟梁
瑚璉之資也始公之徵詣公車也容貌之蒼古威儀之
遲重言論之慷慨氣宇之宏深當稠人中雖接一詞已
知公之為國令器也既而首進所著忠孝一書受知皇
上領烏府之任鐵冠象簡屹然於丹陛之下不動聲色
[005-42a]
而奸䛕為之膽落臺閤為之風生而後知公果為國器
而不負朝廷耳目之寄也然則向之施於家推於鄉於
邑者今又顯於國而及於天下矣何其偉哉而公方拳
拳汲汲本仁祖義匡君救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濟時
為國之心不忘於夢寐凡夜之所思旦必以入告不為
汲黯之戅無慚魏徵之忠是皆公之天性然也夫豈區
區趨時自好者之可同日而語哉余素喜近老成人又
樂交忠貞士嘗過從館下因得鄉先生汪潤之所傳寔
[005-42b]
讀之繼以朝之名卿鉅公所述雄文連編而累牘其所
以紀公之徳業出處者詳矣然余自以為知不在時賢
下又不能申之一言以補其未至焉乃既為之序又從
而為之歌曰繄鸞鳯之間世兮爛九章而成文始縹縹
乎大皇之埜兮今來儀乎朝廷銜靈圖而獻君門兮為
國之禎托梧桐以夕止兮向朝陽而時鳴既覽徳而不
失兮願諧音乎韶鈞庶感孚乎天人兮垂慶譽於千春
歌未竟有客掀髯擊節而和於列曰彼首之皓兮大器
[005-43a]
晚成彼心之丹兮為國為民與時顯晦兮孔哲而明夙
興夜寐兮激濁揚清抱仁履義兮真無愧乎生平為霖
雨以濟時兮思沛澤乎羣生薄驄馬之著望兮鄙蒼鷹
之得名宜鸞鳯之托物兮比興為精尚亹亹而日修兮
祈有光於永齡和既已余莞爾而作客請并其歌書於
叙之左方以為公之美且勸云時洪武庚辰十月十五
日也
  送劉司訓仲珩之官石城序
[005-43b]
泰和之北四十里禾溪之流出焉溪之北重岡疊阜窮
林曠原四民之相聚以居者駢門接屋其中族姓則皆
莫劉氏若也劉之彦曰仲珩穎敏不羣夙聞庭訓而又
質之師講之友甫弱齡而經史淹貫於是郡縣之辟交
至以親年耆艾固辭乆之既而贑石城之賢尹以學官
乏員人材放失知仲珩名且以陳君孟潔之薦書幣之
來禮意之厚使命之堅俱有不可卻者乃以洪武庚辰
春偕其宗老曰公正同貢於天官膺廷試本經義論
[005-44a]
策而俱中髙第自非家學淵源才力優裕者能有是哉
之官有期以余為同邑且嘗與其季父仰霄先生有忘
年之契謁言以為别余曰士君子立身名教若仲珩者
固當披閶闔呈琅玕以自結主知大展其抱負其孰曰
不宜今也從容退遜不得已而逺違膝下則又恬就清
職於石城者豈不以石城去鄉不數百里順流之便音
問相通而時或得覲省之忱乎然則仲珩於忠孝之道
為能兩全矣至於正己以正人篤志而不倦㴠養造就
[005-44b]
於九載樂肓之間譬之松栢必足其尺度然後應時需
而柱明堂棟大厦傑然有補於天朝倬然有耀於後世
又安知非仲珩之初心乎仲珩咲而不言固書以為贈
使覽者知仲珩之未止於是
  松莊詩文序
余嘗佐戎清朔圉策驪黄擁旌旄以亂於黄河經於牧
野厯於邯鄲渉滹沱而向幽薊度居庸闗出古長城抵
開平舊元都追蹟扣肯海轉黑山越集寧而駐於大同
[005-45a]
焉大同秦漢雲中大郡也其地北瀕大漠西界黑水東
接遼陽南控恒嶽其風氣早寒而不至於極其土平曠
宜黍粟其山盤迴其水縈帶其人丰偉剛勁其俗醇朴
由五代趙宋以來率䧟而為北朝我天朝混而一之復
内地余留止旬有餘日登髙臨覽弔古興懷悠然慷慨
而思得幽人逸士以備詢疇昔英雄成敗蓋邈乎其無
有意獨以此為不中華若也洪武辛巳余備員衡府官
居京師邑友楊君士竒嘗客荆湘間交㳺契合者多竒
[005-45b]
傑士一日持巻謁余曰吾友張從善氏名登雲中人侍
其親於武昌戎伍中博學而有文惇徳而厲行明於周
程朱張之㫖於古今事尤博通性至孝友其雲中故居
有松一株為其先大父所手封蓊欝暢茂因名所居曰
松莊從善常思歸而未得也又揭而顔所寓此則士友
所為詠歌之詩文若干首幸為之序以發其永思亦以
紓區區久要不忘之心也余甚異士竒之説而嘆之曰
離雲中五載於兹矣而始聞有若從善之為人然後知
[005-46a]
不可謂其地無幽人逸士而不中華若也殆有之而余
未之遇耳以從善之謫戍逆旅其見稱於中州之士夫
者如是又安知端居其里如從善者尚不少哉喜雲中
之有人重士竒之敦誼而惜余舊逰之慊能已於言乎
曰凡居而以植物名非士之清者不能也植物不以他
而唯以松者尤非士之清者不能也夫松也佳木也詠
於詩紀於書雜出於傳記百家之編其為美䕃為良材
為勁節為永年為人之所愛著述備矣今從善之賢大
[005-46b]
父乃能手封之而以名其居其為清士可知也從善不
逺萬里侍其親於謪所又能不忘祖徳而揭顔示思以
致詠歌之多則從善之為清士又可知也張氏其殆不
顯於雲中而將顯於武昌乎吾知若從善之松者舎之
則深根固蔕聳壑昻霄凌烟霞傲霜雪亭亭落落而百
歳之日自如也用之則將柱明堂棟大厦除風雨去鳥
䑕枚枚實實如泰山之安也作舟為梁以濟大川通大
道蕩蕩坦坦而利民益世之功不小也豈若桃李之慶
[005-47a]
於春榮蓉菊之逞於秋芳而已哉叙之以為從善勸
  送與志彭貳尹還香山叙
杞梓連抱不柱明堂棟大厦不足以效其長材騏驥伏
櫪不馳宛洛聘幽并不足以展其逸足君子立學不登
台鼎膺方獄不足以施其大器此衆人之確言也然君
子之自處則又未嘗不樂天知命隨遇而安而不肯戚
戚於卑屈汲汲於利達以貽天下後世之譏也若香山
貳令與志彭先生其人乎彭氏為西昌之宦族先生為
[005-47b]
彭氏之偉人博通今古志操剛潔所至有氷蘖聲性澹
然不樂仕進洪武中當路者薦之髙廟至則以親老力
請獲歸養所居郭西之月池泉清而土腴宅幽而木茂
謹修篤行不妄交接調饍之暇日與其弟若子以道徳
仁義相講明朝焉夕焉㳺焉息焉晏如也洪武末為郡
縣交辟强起領五雲邑庠教嚴毅方正及門者率就雅
飭嘗深疾奸弊之為民患者值皇上繼綂龍飛羣策畢
舉首條所以濟時之切要者及釋奠禮樂數事以聞特
[005-48a]
被嘉納以行能徵詣公車而委以民社之寄香山在南
海一隅兵民襍處非得有為有守者未能撫而安之故
有是選人皆以先生未得内除以廣其所施為不慊又
以髙年逺征以衝冐氛壒為至慮而先生則曰新受聖
天子明命唯當勉之敬之以不負所任而已身計非所
先也乃浩然而渉五千里之修程履險如夷聞之者莫
不以為忠誠之所感也下車之日稽吏牘詢民瘼宣徳
音弭盜訟有不得擅革者緘奏輙允朞月成治閭閻歌
[005-48b]
而樂之今年冬以天壽奉藩垣賀表來京師既竣事則
以年踰耳順業當謝政慨然有投老之思矣欲拜疏而
致請焉既而為議者所尼必將竟三年淹戒嚴有期其
通家直史坦行蕭先生會同郡之立於朝者咸則為詩
文以紓其懷屬余叙其巔末余間為邇言曰夫學固不
在於多而唯以見道為貴仕固不在於顯而唯以稱職
為美又曰凡為仕者與其位有餘而徳不足必不若位
不足而徳有餘也先生既學而見於道既仕而稱其職
[005-49a]
豈非位不足而徳有餘者乎其不負於聖天子之所任
而未可以垂老而遽辭也宜矣先生其尚朂之俟當以
課最鳴天官年幾七十則恬然以致仕蒼顔皓首歸休
林泉間如洛中之耆英從容文酒以俱臻於上壽未晚
也叙之以為異時徵
  孫氏族譜叙
余嘗觀古今天下名門右族顯祖宗者既剏業垂綂於
前莫不待於賢子孫者繼志述事於後以傳之無窮也
[005-49b]
使其有顯祖宗創垂於前而無賢子孫繼述於後則其
業其綂其志其事終不免於蕩然而無迹矣尚敢望其
著於永也綿綿而不冺哉余所以讀同邑孫𤣥真氏族
譜而知其由殷周以來厯二三千年九十餘世衣冠文
物至今而不乏不能不為古今天下名門右族不如孫
者深慨也按孫氏出於虞舜之後至成湯時有虞公光
者受封諸侯傳十世至遏父為周陶正武王賴其器用
以元女大姬配之生子滿封于陳又十世至公子完奔
[005-50a]
齊為工正齊懿仲以女妻之以陳氏自别為田氏又五
世至書字子占以武功齊景公賜姓孫氏食采於樂安
傳二世至曰武事呉王闔閭為名將著兵法十三篇兵
家世宗之武二傳至臏復以將畧顯臏之後十八傳閲
秦終漢無不儋祿爵者有曰丹生鍾再傳至權保有江
東與魏蜀成鼎峙之盛凡三傳而歸於晉鍾之弟旃傳
二世至唐僕射銀青光祿大夫訥以黄巢之亂提兵清
江右因定居于吉之白下縣仁義鄉訥之弟誗居贑之
[005-50b]
寧都七傳至知岳州府君勰重修族譜訥七傳至尚書
僕射銀青光祿大夫霸霸之後又十四傳是為𤣥真之
父仲安仲安孫氏之篤厚者也澹然不慕榮利唯日朂
其子以義方之訓𤣥真幼聰敏喜問學孝友稱於宗族
四年以一兵曹部智勇來京師不避艱險盡心竭力圖
所以安民而奉上者其立志固可嘉矣又能承岳州府
君志孜孜以增修宗譜為務而以叙為余請焉余考其
巔末既美其源流大且逺而宋元之文章鉅公如眉山
[005-51a]
蘇先生考亭朱夫子臨川揭學士諸先輩品題之重如
是其可徵矣而𤣥真乃能俾岳州府君而下二十一世
之本支粲然可考復得當時朝野縉紳及余友蕭君坦
行之序先後該括殆無餘藴非𤣥真之明克知善繼善
述之為道以求不媿於前聞人而有補於周裔者又安
能得名士大夫之記著如是之甚富也於戲若𤣥真者
誠可謂孫氏之賢子孫也矣況當靡鹽之秋天能篤志
效覲如此其所至豈可量哉姑申叙其槩以俟後百年
[005-51b]
繼𤣥真之志述𤣥真之事者又將即此而得有考焉
  怡樂堂詩文叙
韓府長史胡養正氏世為江右禾川之名族其先府君
繼文昆弟四人同居雍睦閭里以為稱勸元季兵興烽
燹蕩析者畧無寧歳繼文度故址不能復立脱身逺引
至長沙古浟西南得鳯山龍潭之勝因止而家焉構室
廬拓田圃鑿池種樹為歸隱計伯子養中而養正其仲
也九歳而孤母夫人彭氏有賢行雖丁時多艱而教訓
[005-52a]
不少缺養正資性警敏自知篤志好學以植立門户成
童補邑庠弟子員孜孜講貫確然不務外飾師友重之
洪武中領鄉書薦至京師授典閩之南安教養中克力
其先業奉親供祀之餘悉送以資其弟且勉以勤有之
義養正賴之以有造詣逮既得祿則迎母以就養使再
至養中不得已奉母夫人至官以副弟意辭去不閲歳
復奔走來閩中載母以歸蓋以喜懼交并時也未幾母
以髙年終人皆以為養中伯仲誠孝之所致焉養正奔
[005-52b]
臨柴毁比終喪朝於髙廟以材能選特擢齊府長史政
尚寛簡中外徳之今天子繼綂之初齊以不靖廢殱其
憸邪二三君有鄒枚之風者皆以召命還而養正周旋
弭難之益居多皇上嘉其忠仍令授齊郡王經於奉天
門之東閣余時紀衡府善同事佔畢鉛槧間者朞月洪
武辛巳冬郡王以受封就第養正改今職先年春養中
幸弟之能以忠節自白於斯時也不逺千里來京師一
見懽然不翅魚水之相得寢食是同者無異童丱時靖
[005-53a]
江殿下聞而義之賜書怡樂堂三字以顔其所居晉府
來朝留西邸聞靖江之説召見而甚悦之復賜寶翰俾
寘諸巻端其榮亦至矣于是京之名士大夫咸為詩文
以紀詠之若司成之縉紳鑾坡之英傑鳯池之譽髦東
觀之碩儒王門之偉士莫不喜聞而樂道之發為篇章
渢渢乎和平安樂之音以繼夫二賢王好善旌徳之美
以賛夫養正伯仲怡怡天倫之樂溯乎此而上既累葉
而能然矣由乎此而下宜永世而無不然也誠如是則
[005-53b]
九江之陳浦江之鄭將不得擅名於後先矣堂中之萬
子孫尚皆以養正伯仲所以恬樂之心為心尤當以二
賢王羣鉅公所以發揮期望之心為心哉是為序
  復朴山書院後序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其要在於脩
人道明人倫正人紀於萬世而不墜也三代而上莫不
皆然漢魏而下治不古者聖人教人之法日替月弛西
晉雲擾之餘若所謂塾庠序學之設者邈乎其不暇講
[005-54a]
矣於是間有髙士逸民不為時用隱居以求其志者憫
斯道之無傳乃即及門之徒而啓廸之此石門嶽麓濓
溪白鹿洞書院之所迭作于厯世也若吾邑髙安尹嚴
公用父朴山書院之建於前元而其從孫國子學正從
禮復修之於國初者其亦是之流歟朴山在邑城西嚴
氏之居近之院因以名其創始之由欵識之宜地位之
勝長育之効與夫七十年來興廢沿革之詳則具見於
縉紳海桑先生之記御史子啓王先生之序國錄雅言
[005-54b]
蕭先生之銘直史蕭君用道之頌而發揮之義備矣國
子先生没復十七載于兹而冡嗣俊徳克紹先志書院
之額芝蘭時雨之化鄉邑仰之以為儀朝野聞之以為
美詠歌溢乎詞林紀著昭乎金石光逺而有耀澤施而
無窮者皆彰彰而可稱也今年春得其姻家蕭日髙覲
省赴京之便謁余序其巻末余幸見天朝學校之制秩
然而不媿于古以致政教之修明禮樂之隆盛士君子
莫不知仁義之可宗功利之非尚其薰陶造就之漸有
[005-55a]
由來矣而嚴氏之書院祖孫相承彬彬奕葉既以淑其
子姪又推之人人引掖切磋譽髦斯士其所以為風教
助者亦不小也然則吾知嚴氏詩書積累之慶將綿綿
炳炳而亘於千百年之後豈有涯乎是宜序以朂諸來

  送周判官詩文序
聖天子即位改元之初政令一新厲精文治凡天下側
陋遺逸懷竒抱珍之士莫不搜羅豋進列於庶位厥明
[005-55b]
年復勅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載於典籍者櫽
括類聚分嘉言善行懲戒以為各類之綱上自唐虞下
逮元季采輯纂次輔便觀覽因以成一代之制作亦將
以為永世之龜鑑舉中外士流以博洽聞者會於翰林
開舘武殿之南廊以從事而草創之于時俊髦若天台
陳好義徐好古葉仲汜延平鄭孟宣姑熟章謹建寧蘇
伯厚李鐸呉中王汝玉張拱髙可大溧水王真邵武劉
仲美大興李敏金華方叔衡朱子建寧波史維時廣陵
[005-56a]
陸伯瞻浦江趙友同臨江周思吉郡顔子明蕭用道楊
士竒暨予二十三人皆與是選於是天子喜其得人之
盛命文翰博士天台方孝孺總裁之命侍讀紹興唐愚
士金華婁璉修撰吉郡胡靖三人者副之命修撰吉郡
王艮編修荆州楊溥二人董督而討論之實建文庚辰
十月十二日也詰旦錫宴館中既而大官給酒饍中使
共筆札事非輕也居無何愚士艮鐸敏相繼物故友同
以丁外艱去伯瞻以使朝去子明以辭老去好義仲汜
[005-56b]
子建可真士竒叔衡維時陞擢國子王府翰林官可大
領扶溝令思領判湖廣安陸州未幾叔衡仲美又以疾
卒於官思字存誠性古澹夷曠樂放林野且年逾耳順
上疏力以衰絶不任事辭得㫖賜本官致仕朝之名士
咸稱異嘖嘖曰賢哉存誠趨舎之有道而進退之合宜
也於其南還輙相與詠歌以孜孜徳業於家庭十載間
一旦而際文明之運遇有為之君當可出之時勃然如
風雲之從龍虎水火之就燥濕比之漢之東觀唐之𢎞
[005-57a]
文殆不是過余也與諸君子何其幸歟不二年餘而存
者沒者動者止者去者就者有若是之不齊吁良可感
也雖然没者已矣而存者誠不可以不敬其身也動者
升矣而止者亦不可以不安其命也去者得矣而就者
尤不可以不勉其職也聖天子在上量同天廣其所以
能從懸車之請而重賜賚之榮者一皆本之因心之仁
無待勉强自然泛應而不覺其有契於古先哲王之令
典如是也更後十年賢材並興徳化周被四方底平余
[005-57b]
知聖天子之從請而重榮者又未必不如今日待存誠
之廓然也余與諸君子又何其幸歟因詩文叙而槩述
其巔末以為存誠贈亦以為當時斯文慶
  極拙堂詩文序
羅孟敬氏之居在泰和古城西北隅後倚穹阜前臨清
池石暎芳林左控平陸蓋得其負郭之佳勝處也孟敬
氏昆季七人皆以温厚恭謙著聞邑里而孟敬醇古篤
實其容止也端而莊其言辭也簡而直其胸襟也恬而
[005-58a]
夷其游處也和而慎視流俗之日習於術數變詐縱横
捭闔而自以為巧者螫然而逺之有不知而問之則曰
余固極拙者安能與多巧者為侣乎且多巧者亦烏用
與極拙者侣也余是以謹避之而退養余之極拙以余
天年貽於後嗣而已又何敢以期期之口確確之心於
多巧之譊譊霍霍者求許與求契合哉因顔其堂曰極
拙以見其志焉二子仲勤仲晦俱敦恪有父風仲勤以
貢賦來京師求得侍書呉公仲平之書直史蕭君坦行
[005-58b]
之記一時名流賦詠非鮮以序為余請余嘗為邇言曰
夫耽於巧者拙之徒也然所謂拙者非果於拙也以無
所事於巧者而已又曰無所事於巧故不為巧者惑也
昔漢隂丈夫抱甕而灌子貢語以桔橰之佚乃曰有機
事者必有機心而不知為夫桔橰巧者之務也抱甕極
拙之為也然寧為此而不為彼者以不事巧之機而舎
夫拙之外也澹臺子羽行不由徑夫徑固巧且捷也周
道若拙且迂也然寧由此而不由彼者亦以不事夫巧
[005-59a]
之邪而棄夫拙之正也千百年餘知是道者不屢見至
唐之栁子切惡夫機巧傾險之妨教而病國也托乞巧
為文以寓夫守拙之至性於戲若栁子者豈非深有符
於漢隂澹臺之心者歟又千百年知是道者益不屢見
至孟敬獨能逺避多巧而以極拙名堂垂示其子孫於
永久於戲若孟敬者又豈非深有符於栁子之心者歟
又豈非無懷天民之徒者歟述之以為極拙堂詩文序
  氷蘖軒詩文序
[005-59b]
士生斯世有過人之材能者亦貴乎有過人之志操而
尤貴乎有過人之徳量也夫徳量者所以居材能志操
之宫宇而材能志操者宫宇中之庶珍也有庶珍者必
資閎深之宫宇以居之則庶珍雖富出之必以其時用
之必中其節而不貽慢藏之譏矣使其有庶珍之富而
不有閎深之宫宇以貯之則未免暴露於外出之不以
其時用之不中其節不失之妄費則祗以誨盜耳烏足
貴哉若姑熟李介石氏者窮則有以濟艱虞達則有以
[005-60a]
任煩劇其材能足取也止則非其力不食仕則非其道
不以一毫取於人其志操足貴也處己以誠雖不見是
而無悶待人以寛而於人無所不容其徳量又豈不足
貴歟其邑友通政章公有常知介石而志同道合者也
改元初首薦于朝徵諸天官授饒之樂平丞丞貳令者
也政教之美惡則同其張弛也法令之得失則同其斟
酌也催徵之緩急賦役之輕重則同其權宜也故令與
丞非協恭和衷如家人父子之相得者鮮有能康庶事
[005-60b]
而成偉績也介石氏則克温克柔而不至於疏怠也克
明克斷而不過於苛察也克敬克讓而不流於怯懦也
由是而上下之情無不順小大之務無不舉逺邇之俗
無不知後先之効無不立士稱其賢人樂其化井井乎
有古良牧之風樂平之民幸矣哉客有過其邑視其田
野之闢人民之安牆屋之脩樹木之茂曰美哉為治乎
造其舎言論累日而知介石之有諸内也因章公薦剡
有厲志清苦之語遂以氷蘖顔其㳺息之軒蓋將與其
[005-61a]
既往勉其方來其意深矣三年春介石以貢賦來京師
而章公方移任王府長史同余以奉勅編纂内廷誦介
石之徳下生民者如是重介石之篤於自修而亦重章
公樂於揚善也一日攜朝野名士大夫所為氷蘖軒記
若文若詩幾數十篇屬余序之可無言乎於戲氷者物
之至清者也蘖者物之至苦者也以之養生則不若和
羮大牢之甘美也以之為財則不若渾金璞玉之貴且
重也而古之先民獨取之以為髙賢真士之令稱者豈
[005-61b]
徒然哉蓋士之能以一亷自守而纎芥無私極天下之
紛華靡麗邈然無足以動其中者則非氷之至清固不
足以為之喻也士之能以澹泊自勵而不求温飽極天
下之珍羞滫瀡判然無足以移其志者則非蘖之至苦
固不足以為之譬也然則昔賢既以是聲而取信於當
時流芳於竹帛如彼其彰彰矣介石復以是聲而見信
於交友揭顔於髙軒百世之下安知其不亦如彼之彰
彰矣乎是宜諸君子紀述之不疑而推許之不靳也介
[005-62a]
石氏其尚朂哉是為序
  相山經序
龍蟠子曰葬者掩親之道送死慎終之事也人受體於
父母本骸得氣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故青烏子曰藏于
窅㝠實闗休咎可不慎乎孟子曰養生者不足以當大
事唯送死可以當大事大事者豈唯棺椁衣衾哀戚享
祀盡其心而已耶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俾親之體不
陷於背囚騰漏不畜不及之穴而不為飄風水泉螻蟻
[005-62b]
之所害是亦當大事之一端也嘗觀巨室之葬喪禮戒
行棺椁之殯非不美衣衾之歛非不厚哀戚之容非不
至享祀之物非不豐也而惑于迂怪之士肆其誘誑曰
某山也富某山也貴或深入於壑谷之&KR0008䃔或髙步於
峯巒之屹嶫或即岡隴之奔馳或乘丘阜之散漫指偽
為真指虛為實指背為向指凶為吉而於隂陽消長之
妙五行生化之機原之為祖行之為勢止之為形䕶之
為支結之為穴則𡨕然無識若瞽叟夜逰蚩蚩焉貿貿
[005-63a]
焉莫知其方不懼禍福之隨人秪茍圖金帛之利己舉
世皆然罔或知其謬而正之也為人子者不揣其徳而
貪其䕃循其所指蹟而厝之則美棺厚衾終皆為水泉
螻螘之聚親之肌膚不勝其慘塜神失依子孫罹殃圖
妥其親而卒棄其親圖亢其宗而卒覆其宗者比比有
焉是迀怪之士之誣人其害之重至於如此又可不慎
乎余嘗憫夫訛謬相襲無有届止因上考於古有孫郭
楊曽諸家地理之文參集融會恍然之間殆有以得其
[005-63b]
要領復從其所能洞是術者為之師又有以明其條目
而塟山之法於是乎通矣嘗為之言曰學尚於正不尚
於邪也術尚於明不尚於怪也行尚於忠不尚於薄也
當時之士反是是以遂亾其正駸駸然入於邪也亾其
明昬昬然入於怪也亾其忠噲噲然入於薄也由入於
邪故以葬親為餂富貴而不知其孝也由入於怪故以
塟山之法流為災異詭秘之術務以悦人而不知究其
本也由入於薄故以塟人之親為資養之策於己親則
[005-64a]
泛置之而不顧也悲夫猗歟前聖仰觀俯察近取諸身
逺取諸物蓋相山之法相人之理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君子知相人之理則可以知相山之法矣故筆之於書
而自序其首如此以俟夫孝子仁人之欲妥其親者必
由是而考焉則庶乎有以得其㫖而不差矣
  綱常懿範叙
綱常懿範者廬陵周徳當閒居之日感先母幼日教以
忠孝而述也母姓彭氏諱屼貞生而頴悟幼醇謹貞亮
[005-64b]
長僅識字而知文學徳義之為美且貴焉性喜聞古今
忠臣孝子烈女行實常心記累百當慈父見背母年二
十有八孀居守志榮利澹如徳甫四歳即令就師習學
夜必教以修身勤學之要然後舉所記忠孝故事一端
本末詳明丁寧篤誨曰汝謹識此長須學此曹為臣當
忠為子當孝則不墜汝父志也元末兵興閭里蕩析則
能從外祖庭椿居士先事逺引保身濁世人皆服其明
且哲焉亂定時平歸結廬獨處具贄遣從里縉紳渚樵
[005-65a]
胡先生學先生言行端崇徳業充裕當世罕比一見聰
敏輙許以孫子妻焉母喜曰吾子學問有托吾無憂矣
遂敬禮先生同於嚴父凡嘉疏甘果不以進奉不先入
口居無何而吾母先生相繼傾逝使大恩莫報嗚呼痛
哉迄今二十有餘年矣幸逢當今大明麗天普照六合
皇帝聖神股肱賢良嘗以為天下士之未受知於主也
棲遲草野躬親樵畊百載而上賢愚成敗得失利病如
示諸掌於斯時也誰不欲出與當路先達同心協力以
[005-65b]
黼黻皇猷揄敭聖化鳴國家之盛然而行藏取舎固皆
非人所能為於是安貧窮一旦又思吾母之所篤誨於
愚也如此其勤而因循落魄年幾不惑進不能有以禆
聖朝思治之切退不能有以顯先親潜徳之美遂於暇
日承先親之遺訓旁加蒐葺中古陶唐而降天統之間
人極之内徳崇而業廣功成而譽顯者萃為一編題曰
綱常懿範凡十六端二十五類通一千三百九十有六
家該舉彛倫囊括善類綱領布條目分坦然易見為人
[005-66a]
君者鑑之則可以效法明王追跡往聖而力致於隆平
也為人臣者觀之則可以景行先喆希蹤前烈而勉成
於忠義也為男者覽之則可以感發造就而遂其為男
之志為女者聞之則可以歆慕依放而修其為女之徳
見可而欲進者視其才傑之科則英氣自倍而行之必
果矣知難而欲退者諗其清隱之端則厲操愈堅而守
之必確矣思齊其家者閲夫同居之目則必能敦序於
九族思揚其名者求夫聮芳之巻則必無負於百年矣
[005-66b]
槩而論之乃人倫之儀則也雖漢唐以來百將循吏列
女各已有傳然攷其時至今復五六百載嗣纂之者未
有其人是則古雖有傳以今觀之亦不完之器矣故敢
厯稽史籍旁參百家掇見聞之所及而紀是編然而尚
恨山林淺陋古今浩𣺌不無遺珠於滄海滯穗於甫田
是則又有待於後之博雅君子與我仝志加之潤色補
其遺缺世以繼世賢以繼賢增新於名數續美於諸端
以陳善閉邪為之宗㫖去稊稗而養稻粱集鳯麟而掃
[005-67a]
鴞獍使用於朝也則足為君臣進徳之龜鑑用於野也
則足為士女向善之指南上以賛聖天子風化政教之
光被下以慰先母教訓之不負焉此愚之志也故自叙
於編首庶覽者知所本未云時洪武壬申孟夏朔日龍
蟠是脩周悳書于舉岡之寫經軒
  送陳簿叙
簿佐令者也令之所行善簿得而賛襄之所行不善得
而匡正之版籍之多寡賦税之厚薄徭役之重輕刑名
[005-67b]
之枉直風俗之美惡平章綜理俾無一事之不協於中
者令與簿實同其責焉然則膺是選而居是職以受民
社之寄不得其人不可也撫之崇仁簿天台陳君尚義
由國子生起家任雲南軍民府經厯再調而臨是邑未
及朞月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先是崇仁之田税法壞於
貪吏民蓋有不勝其害者君察而患之輙躬赴朝堂陳
於皇上得請悉革煩苛之弊而定為寛省之科邑之黎
庶莫不忻忻謳吟以為受永世之惠於陳君矣君則退
[005-68a]
然一歸美朝廷曰是聖天子之賜也余何有焉有識者
蓋重君之逺度也三載以納賦來京師而崇仁之俊乂
列清階於大廷若典籍黄公子中編修呉君徳潤給事
舒君孟明太學生呉爾瞻劉子羽誦陳君之善如出一
口余聞而喜之曰古人有云枳棘非鸞鳯所棲百里非
大賢之路豈果足為名言哉栁下惠不卑小官孔子嘗
為委吏聖賢仕止往往安於所遇隨時處中以行吾志
而已曷嘗以崇卑小大切切為之校哉夫簿之為職雖
[005-68b]
卑且小也然昔賈浪仙嘗為之而終以詩名傳古今程
明道嘗為之而終以理學倡天下洪光弼嘗為之而終
以使節顯青史葉子昻嘗為之而終以相業著門閥以
四君子之才能操行猶不以之為卑小而有所不屑焉
者陳君其知慕於四君子者歟其與汲汲於進取而忘
己量之所稱者相距豈不逺矣乎四君子之徳業吾將
以為陳君望陳君往之期必有以副吾之望而崇仁之
邑又豈不為漢朱司農之桐鄉是為序
[005-69a]
  周氏小譜序
譜諜之作所以紀族姓著昭穆定親疏辨同異也夫本
同而失於紀著至未久而以為異者固非仁人孝子之
心也本異而强於扳附欲眩人而以為之同者又豈仁
人孝子之道哉若郭崇韜貽拜墓之譏蘇老泉所謂相
視如塗人者皆可戒也吾祖由金陵來止泰和爵譽里
厯西臺御史僕射朝奉大夫至潭州主簿自爵譽徙居
灉江再傳至髙祖月溪徙桐山又三傳至先考君邦賢
[005-69b]
徙陽岡里舉子岡既於兵燹寶藏吾氏之宗譜惟謹譜
有燕山竇禹鈞子儼為之首序有益國文忠公為重修
序有太祖夫人金花封誥二庚子秋挾厚貲避地五雲
寓大原里有同姓富室願以百金買誥而叙同宗之好
先君怫然曰而欲以百金鬻先世之封贈於他囊之不
肖子乎是何卑我之甚也其人赧而退乃别製帛囊貯
譜誥加於荷擔之上意有急則棄擔攜此以竄荷者弗
之知至地名分水愈不堪其重揣帛囊疑巻軸為繪像
[005-70a]
即恚曰命且不測猶荷繪像乎解而去之去十里行始
相及問其囊以寔對亟反而求之留月餘竟不復得憂
憤成疾以卒嗚呼先君直艱世而保䕶宗譜若誥如是
之至蓋將以遺於後之人也不幸為荷者所棄致疾而
終其志固可憫矣悳幼孤賴賢母教育底於成立嘗念
先君之徳思所以成其志而未能也洪武己夘備員王
官嘗以侍講之暇因述見聞所及作周氏小譜而置之
舉岡八詠巻間俾後之覽者得有所稽而引之於奕世
[005-70b]
期無負於先君之志云
  西江歸興圖叙
西江歸興圖者余友壽庠禮用黄先生以考績詣天官
例送翰林試本經義論策獨冠多士將待以不次之擢
而先生不之屑日汲汲以乞歸為請又數抗論切直忤
于有司而有韶州乳源教諭之命同志者莫不惜之而
先生不之校唯以便道得瞻桑梓而一拜先人墓為幸
又喜西江數千里山川郡國之形勝得重經於品題也
[005-71a]
即買舟載琴書由金陵遡大江而西不一舎為三山為
采石有李白謝眺之遺蹤可訪也又其西為銅陵為潛
嶽南北群峰之秀可攬也又其西為小姑為彭郎夾流
對峙合西南半天下諸水都會於此而東焉觀之者莫
不可以廓胸懷而遣幽抑也又其西為匡廬五老為彭
蠡揚瀾湖天之縹緲烟水之微茫舉莫非歸途長吟朗
詠以摛辭染翰之資也又其西為呉城為昌邑為古洪
若西山南浦徐稚亭滕王閣名藩偉觀亦莫非歸途登
[005-71b]
髙覽古以遊目聘懷之助也又其西為豐城為玉峽為
吾廬陵故郡若螺川鷺渚青原玉笥之竒甲於南中忠
節文章著聞奕世猶倬倬而可仰也又其西為丹砂為
淘金為余西昌之邑若龍洲鷗閤玉華武姥之勝又甲
於是郡甘溪在玉華之隂山環而水迴土腴而木茂居
民繁夥而禮俗醇厚黄氏之居則依於窮林峻嶺之麓
瞰於平田曲澗之賔浮嵐暖翠朝暉夕霏晦明變化倐
忽萬狀莫非可以愜中心而怡素志者宜歸興之浩然
[005-72a]
於其間而不可遏尤宜是圖秩然而作於曠古之所未
有也余既撫是圖而識先生之興矣乃為之言曰夫士
君子之倦遊而思歸也若陶淵明之於晉則不遇於時
而得由於己故能脱然竟去以終遂其歸老之興者也
若先生之於今則遇於時而不得由於己故當夷然委
順以暫遂其歸休之興者也淵明之與先生蓋易地則
皆然耳矧乳源距西昌為伊邇教諭係一邑風化之首
朝廷於是職必慎擇其人焉而不敢忽是行也既膺付
[005-72b]
托之重而王程耒追固將先期竣事由西昌而上道五
雲厯雙㢲瞻鬰孤之臺以探章江之源度梅闗經南雄
抵於韶陽與凡蒞斯邑之君子協恭和衷以一正其紀
綱一新其徳教如植木之必培其本如導水之必濬其
源期月而可矣三年而有成則乳源之邑其能不變而
為鄒魯之鄉哉於斯時也時行而行以先生之才固當
起而鳴國家之盛以大有為於天下未晚也由是而懸
車遂請及余也得偕踵二疏之清塵蒼顔皓首葛巾野
[005-73a]
服日相與尋文酒之約於東阡西陌松筠桑苧間以終
其天年則何樂如之何幸如之哉姑書於圖之左方以
為異時徵
  秋江送别圖叙
兩浙名溪山以會稽若耶為首稱其秦望鑑湖蓬萊曲
水之勝亦皆磊落不羣而彰彰乎古今天下者也雅士
孫宗佑氏世居山隂之卧龍山山蜿蜓盤旋驤首蹲尾
蓋以形似而得名於鴻濛開闢初孫氏則旁占其秀以
[005-73b]
儲英毓靈綿綿奕葉演慶源於無涯者如彼也宗佑少
涉學敦典樂善澹然不以利祿經心愛親敬長行義卓
卓見稱於流輩洪武戊寅秋以𤓰戍來京師掛劍長安
陌賦從車詩十餘篇宛然有盛唐作者風格渠帥以下
凡知音者莫不重其為良家子而不忍驅之行伍訓練
奔走作息之間且假館俾為諸子弟矜式焉建文三年
春乃得單疾辭遂其髙也買舟龍灣東歸之興可知矣
一日攜所寫秋江送别圖及名士大夫所題品詩一巻
[005-74a]
謁余以序為請觀其圖趣恬逺知其早有得於王右丞
鄭廣文之三尺者可嘉也喜而為之言曰古之君子未
嘗不為别其别焉者未嘗不繾綣焉而不能為懷也夷
猶焉而不忍捨去也故往往聲嗟氣嘆形於詠歌漢魏
以來若逺别離則傳於諸家之樂府若春草碧色春水
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其悠然無窮之意則寓於江
文通之一賦秘思妍辭膾炙人口亘千百載之下有一
日焉者誠揣情而根理也宗佑乃能寫之以為圖而又
[005-74b]
於宋玉所謂登山臨水送將歸之幽情婉態亦併見於
翰墨涵融之表焉非悟於理而深於畵者不足以語於
此然則其還而依於卧龍之山開晚翠之軒以㳺焉休
焉撫圖誦詩而思故人知己於青雲之上殆邈乎如丹
丘望蓬壺於碧海微茫之外其為别之懷較之今日秋
江徘徊顧惜之頃又當為何如哉此余所以為宗佑重
有感於是圖也矧宗佑安於行藏之遇而明於進退之
機從容乎義命所在而無一毫茍得之私焉庶幾其為
[005-75a]
髙世之徒有諸中不矜於外宜非衆人之所盡識者歟
不然何其出處之自得如是歟是為序俾歸而揭諸軒
中以為昨夕進修之勸
 
 
 
 
 
[005-75b]
 
 
 
 
 
 
 
 芻蕘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