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69 鵞湖集-明-龔斆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鵞湖集巻四       明 龔斆 撰
  記
   秋丁壁記
洪武十有四年秋八月五日秋上丁也常歲舉祀成均
具太牢以省部官攝獻至是先三日則以命本學祭酒
臣某重斯文也前期一日百官具服侍班聽傳制于奉
天殿祭酒率司業博士助教正録二十四人從欽上命
[004-1b]
也暨回獻官致齋于教樂㕔不與雜務嚴祀事也其日
自晨及申風雨交作暮稍止人皆曰以聖天子報祀之
誠攝獻官承祀之篤君臣一心寧不有格于帝加以聖
人在天之靈文運方盛當不爲慮也夜參半雲翳四除
天地澄霽星斗煥爛河漢昭回爼豆既陳牲幣既設攝
獻官端笏立殿下百官景從庭燎有輝樂舞交作降登
興伏環佩珊然牲酒極豐粢盛甚潔配哲從祀分獻畢
舉洋洋在上咸若格思退而官僚師生舉手交賀皆曰
[004-2a]
祀典之盛天意之符莫此若也于時陪祀者六部官若
干人翰林院官若干人太常寺官若千人通政司官若
干人御史若干人侍從官若干人春坊官若干人應天
府縣官若干人欽天監官若干人本學師生若干人學
官則某某牽連書之
   白雲茆屋記
國子祭酒仲敏宋先生爲余言滑水之濵有佳處焉地
曠而壤肥草木蕃廡可耕可鑿可樵可漁民俗以醇生
[004-2b]
齒以息吾家於斯舉十世矣誅茅結構朴而不華負郭
而郊居有琴書詩酒之娛無市塵聲利之接軒楹間悠
悠揚揚招之不來揮之不去者惟白雲耳因扁之曰白
雲茅屋好事者寫爲圖以見寄余宦遊京師往來乎翰
林胄監者數年矣寢食弗忘吾白雲茅屋也披圖一觀
景與心㑹子其爲我記之余曰嗟夫大抵富貴利逹者
之未遇也未有不放曠山林傲睨軒冕者逝將終老乎
清泉白石間至其出而用於時也綰墨紆朱登金歩玉
[004-3a]
回視前日游息之所不啻弱水之隔蓬萊也有能不忘
其貧賤所操守者蓋亦寡矣先生獨不忘於是豈有説
焉先生家本中原世爲官族蚤歲以明經取科第羈紲
仕途蓋有慕乎白雲茆屋之趣而莫得者也繼而兵革
騷動四方靡寧雖欲求吾白雲茅屋之安而莫適者也
晚際明時横經太學又將酬其白雲茅屋之願而未遂
者也儻得一遂所願則千駟萬鍾能移其志耶今老矣
且莫有歸休之樂矣觀書之暇逍遥相羊將見白雲長
[004-3b]
存茅屋無恙前花後竹左圖右書於斯時也天下之樂
又孰有加於此乎余備員司業與之同僚者二年以其
説有黙契乎余心乃不辭爲之記
   上饒縣新修學記
上饒舊學在府城西去城二里許元末燬廢不存國初
禮樂未興不遑暇者又十餘年乃洪武庚戌始詔天下
郡邑興學校置教官訓導之員選民間俊秀子弟入學
肄業維時上饒令丞多故未能作新於城西北隅草創
[004-4a]
學舍數楹卑隘殊甚後三年𤣥黓困敦春永嘉林從事
永以經學充貢于朝來尹兹邑至學之頃顧瞻徘徊嗟
嘆乆之詢于衆曰廟可後乎曰不可非廟無以祀先聖
曰廡可後乎曰不可非廡無以祀先哲復曰學可後乎
曰不可非學無以善後進乃白之大府白之守禦官府
官某某守禦官某某咸是之議以府治後之東度地經
始焉庀徒鳩工出俸以給餽食掄材於麓陶甓於滸書
夜弗休息期年而學建又期年而廟成於是師生有授
[004-4b]
受之地官僚有薦祼之所既完教諭汪珵美訓導姜彛
歐陽謨來請記歲月余曰古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
國有學皆所以明人倫也自三代迄今斯道不廢良以
是夫君以之歌頌太平臣以之尊君親上庶人以之移
風易俗所以振起綱常扶植世教者豈細故哉三代而
下文風之盛莫宋若也徳祐之季武臣倒戈恬不爲異
死難輸忠無非學者載在青史厯厯可觀由是論之學
何負於朝廷哉吾黨身任教職幸際明時惟當勉力不
[004-5a]
怠期無負聖天子嘉惠斯文之意其於歲月本末則不
可不書
   繞林廵檢司新創廨記
江南地多險阻界乎饒信之間者曰文山其地山髙而
崖谷深道隘而草木盛倉卒有變鄉民率據險自固習
爲故常往往拒命官府患之元末居民恃其要害反覆
不常者二十餘年本朝汛掃寰區削平姦宄華夏蠻粤
係頸闕庭至洪武二年山之餘蘖猶固守出没爲民害
[004-5b]
弋邑爲甚焉主簿潘某雖屢率丁民備禦稍獲平寜而
盗之根本猶未㧞乃圖状上聞議以邑之北鄉繞林創
置廵檢司以扼其吭朝廷可其議庚戌以滁人孫茂夫
來董斯任即其地置廵檢司府縣擇民之强壯者驗丁
糧設弓兵百人以付之始至百務未集人皆難之未幾
賊悉悔過爲良民茂夫相地之勢披荆棘畚土石鳩僝
徒官舍鼓樓舉合法制若固有之事不勞而集賊不殄
而平且三年矣民皆德之咸願勒諸石以識其美來徴
[004-6a]
余文因爲詩以美之皇朝受命奄有萬方蠢爾山冦乃
敢陸梁饒信之區古稱厚俗不悍而剛不阿而睦文山
逆黨何獨不然憑險負固爲亂之源弋邑在邇不遑寧
處雖有良民誰能禦侮州縣上議設置徼廵謂此繞林
據其要津首命茂夫職任斯稱付以弓兵百爾强勁銜
命斯來誓不俱生忠憤所激不殄而平芟其蔚蕃鉏其
阻險樵牧耕桑一無舊染早衙夜鼓詰慝刑姦惟懐永
圖匪曰壯觀吠犬不驚流移休息民咸曰嘻斯宰之德
[004-6b]
願識厥美勒之堅珉刋此頌聲以勸後人
   許存衷歸田記
余曩年嘗識清漳許存衷於燕山於今二十有六年矣
旃䝉單閼秋蔡君孔昭來尹上饒孔昭則存衷之外姪
也首詢存衷無恙未幾漳郡馮廣文性初以領薦還道
兹邑乃得奉状問起居明年其嗣某來獲復書慰答因
索余歸田之文余何靳一言以續乆要之好存衷漳之
右姓也其居在龍溪郭外若干里有良田美池可耕可
[004-7a]
釣築室種樹决渠灌花自足終老之身無所事乎功名
矣所以不遠萬里渉江泝河旅寓幽燕﨑嶇海岱者蓋
將得禄以榮其親也由是自定南砦徼廵官一再遷秩
府縣親亦榮矣中值變故兵革屢興存衷復倦於仕途
乃翁以八十之齡垂白堂上不欲貽憂膝下一旦遂棄
禄歸耕蓋將盡菽水之懽於晨夕也昔潘安仁嘗曰太
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屑屑從斗
筲之役乎因賦閑居歸田以自見今存𠂻之心殆彷彿
[004-7b]
乎安仁矣遂為之記而系以詩云清漳之濱龍溪之濆
青洋之村有田一圩有宅一區許子之廬元運將窮漳
民洶洶弄兵起戎城郭破殘武臣怠官邊郡膽寒許子
靡寜倡呼白丁奮揚義聲不日掃除誅其兇渠民奠厥
居稂莠既芟錫爵實堪官于定南晚值搶攘職名屢更
公論弗行嚴君耄期㫖甘或違翩然以歸賣刀買牛易
其田疇紓親之憂青洋西東禾黍芃芃允為良農長稚
檀樂歲時忻懽遺之以安乆闕贈言記其歸田千里饋
[004-8a]

   南溪舊隠記
南溪舊隠者國子博士茶陵譚子發之别業也由其地
在茶陵之陽故曰南溪以其上有先人退休之居故曰
舊隠茶陵於湖南爲文獻之邦譚於茶陵又爲禮義之
族南溪得山川之秀擅丘園之美市塵無侵聲利罕接
誠負郭之佳處也元末兵革四興故家大族悉爲丘墟
南溪地廹闉闍去家宻邇譚避他邑辛勤來歸故宅靡
[004-8b]
存改卜其上因復初元先生爲題南溪舊隠四字故名
焉洪武壬戌冬余爲國子司業時譚適爲博士與之遊
者六七年屢以記爲請江右雖西接湖南余不及一親
迹其地昔弗及知今弗及見何以記為因諗之曰子之
南溪也昔也必有茂樹修篁竒花異石可以遊目適情
者固無恙乎曰無有也必有亭舘陂池髙堂廣厦可以
燕遊止息者固無恙乎曰無有也曰若是則竹樹荆榛
池臺瓦礫矣謂之舊隠者何哉然而兵燹之變四海皆
[004-9a]
然不特爾之茶陵也廢興之事古今皆然不特爾之南
溪也縱不能保之於既徃獨不能振之於將來乎改卜
之説固其宜也近年以來附郭之地至難保也不見侵
於官府則見奪於世家得僅存者亦寡矣今南溪猶爲
青氊故物夫豈偶然也哉水光山色可以暎帶左右者
猶在也煙雲巻舒可以怡悦旦暮者長存也池可以漁
畦可以蔬肯堂肯構有其人矣可濯可湘有其地矣可
以來清風可以招明月數椽之居萬間之厦無不可者
[004-9b]
有志者事竟成也譚悠然而笑曰是未足以盡我之美
也吾上世家藏經史圖畫及宋先輩所述遺文若干巻
雖在羇旅危困間未嘗闕失此乃非他族所可及先生
其以是記之余既重其請復閲其書味其文賛之曰得
其所哉得其所哉
   墨池書屋記
墨池書屋者太學生潘奎讀書之室也因其居之旁水
色如墨故號墨池乃宋翰林羅孟郊之故居曰翰林堂
[004-10a]
者是也地在廣東惠州之興寜縣生築室于翰林之故
基而以墨池自號豈將追踪古人耶古人以書名世者
無過乎鍾元常王逸少也余嘗於興國得元常之墨池
矣復於臨川得右軍之墨池矣惠州東坡蘇公謫宦之
所坡之翰墨亦無愧於鍾王斯池豈以蘇而得名耶生
今肄業于太學矣躋仕版有期矣茍能以鍾王書法繼
美于蘇公焉始有踐夫墨池之跡吾知異日池水之墨
又有甚於斯時者茍爲不然雖盡烈徂徠之松爲煤以
[004-10b]
泚之亦無補也生頗有志於學故記此以勉之云
   風木軒記
人子養親之日有限思親之心無窮此人事有不齊非
人心不相似也故有盡甘㫖於耆艾之年有奪供養於
齠齓之日其所遭有幸不幸者存焉是皆天也非人之
所能爲也存而養没而思或歡焉或戚焉但盡吾心舉
不失其爲孝矣永嘉涂君叔乗性至孝好讀書自㓜不
省恃怙但知有思親之悲而不知有養親之樂者每讀
[004-11a]
詩至蓼莪篇未嘗不掩巻涕泣此非其所遭之不幸者
與闢軒數楹寢食其間因取吾丘子木欲静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逮之説顔之曰風木軒以寓其孝思不
忘之意軒之左右茂樹蔚然時當卉木萋萋淑景將暮
霜露既降枯梢號寒於斯時也風木之思愓然予懐若
割創鉅矣介其友人某徴文於余記之余曰悲夫叔乗
果知風木之説乎大扺世人於親之存也率不知事親
之樂也及其没而知焉則已晚矣風之未動木也亦不
[004-11b]
知静之爲美也及其呼號奮激揺撼不止而後知焉則
亦末如之何矣借使涂君親不亡養不衰不知其心亦
知其爲樂否乎蓋必知之矣余謂涂君之不幸又有甚
於他人者世有處貧窮患難而不能盡其養者有之矣
至於富貴而思焉每懐不自足之心如仲由者未如涂
君之㓜孤一不能身親其養其思慕之心當何如耶君
昔爲胄監生見同舍有告歸省謁者而不與焉今居官
見同僚有以禄迎養者而不與焉寧不有動乎中耶由
[004-12a]
是而思親之痛愈深而風木之悲愈切矣遂爲之記
   蘭竹軒記
嘗思古人寓意於物矣或美其才或美其德二者固皆
足以寓意焉然才之可取莫若德之可尚也上饒傅夢
野以蘭竹名其軒人皆以爲取其才吾獨以爲取其德
傅上饒故家居于玉水之湄舊宅燬于兵燹更卜數椽
棲息其間藝蘭盈堦種竹繞舍裵徊徜徉與之爲徒亦
乆矣蘭則怪石嵌空紫莖緑葉幽香旖旎可佩可紉露
[004-12b]
花葳蕤誠可以玩目而適情矣竹則葉如翠羽筠如琅
玕曉月嬋娟緑影滿地隆景晝赫清風徐來誠可以湔
塵襟而祛流俗矣此特其才之美也在他人觀之則以
夢野之所尚者在斯而名軒之意亦在於斯余則以爲
不然古人有言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則蘭固善
人之儔矣又曰竹存君子之操則竹固君子之行矣此
乃其德之懿也夢野之在鄉邦也鄉邦稱善人在友朋
也友朋稱君子善人君子固夢野之素履取以名其軒
[004-13a]
豈在此而不在彼與然則楚畹淇園舉不足爲吾夢野
之輕重矣
   深造軒記
余爲胄監之明年昭武張原哲謂余曰吾鄉三華山閩
山之最佳處也岡麓之竒林壑之美有不可得而備述
者焉泉清石白竹翠松蒼掩映蔽虧干態萬狀騷人詞
客過之者莫不恱其竒勝終不能一朝以居豈天地鬼
神所秘惜不輕以畀人耶吾鄉吳定翁居之定翁自元
[004-13b]
末佐治建郡覩世事日變遂棄官晦跡於斯築室種樹
引流鑿池日與良朋益友徜徉其間或瀹茗清談或斗
酒相樂故邑之賢人君子亦往往樂與之游闢軒數楹
顔曰深造蓋有取乎孟軻氏之説也以書介原哲徴文
於余余家信之鉛山與昭武接壤室邇人逺未獲一跡
其地姑以原哲所稱道者爲之記焉大抵求道之心人
皆有之往往不能深造其域者由其剽竊緒餘耳聞而
道聽以是欺世駭俗而曰我能深造吾未之信也蓋必
[004-14a]
真有得於其心則居之安資之深而取之左右逢其原
矣此窮理盡性工夫豈日用常行之道比定翁顔以是
説必有自得之學矣余老矣奔走於圭撮之禄不能髙
蹈逺引以相從於心寧不自愧它日或得遂余歸老之
願青鞋布襪弗逺數舍陟岧嶤越巖谷一往觀焉志願
足矣故樂書所聞以爲定翁記
   夀萱堂記
夀萱堂杭州李愚若虚養親之所也堂在仁和其地爽
[004-14b]
亢幽隠背郭面流有園池之美爲屋數楹樹萱草數十
本雜以竒花異石四時蔚茂南牕北牖凊温有其處焉
山樵水漁㫖甘有其具焉顔曰夀萱良有以也嘗讀衛
風伯兮之詩有曰焉得諼草言樹之背由昔人乆别懐
思視諼草以忘吾憂如見其人耳然情愛之鍾莫切於
子母也若虚之心豈不以出處不常恐貽線衣之念欲
其親視萱草無恚以忘其惟疾之憂而寓之斯耶謂之
夀又若虚愛日之誠一喜一懼俾永其親年以待它日
[004-15a]
鼎茵之養耳非萱之夀也親之夀也李故家大梁父遊
宦於杭因僑居焉父早喪鞠於母孟氏孟氏今六十有
九矣謂之夀萱也宜哉天朝文治大興萃天下古今書
籍板百萬計將以同天下之文也簡編錯亂召四方文
士繙閲之若虛應召以來晨昏銓次幾一寒暑思親之
念常往來于懐屢請一言以爲夀萱堂記於是乎書
   雪窩記
國子司業吳性傳先生即其寓館中庭之後闢一室焉
[004-15b]
髙廣不數尺置一榻其中僅可容膝墁以白堊素潔可
愛號曰雪窩以爲晨夕燕息之所絶去聲利流俗脱然
先生年甫踰六旬而龎眉皓首公暇之頃婆娑其間日
光玉潔人室輝映四時如冬俗眼觀之不啻越蓬婆而
望西嶺也謂之雪窩不亦宜乎屬余記之先生莆田之
老儒也與余雖有江閩千里之隔晤言則未而姓名出
處彼此相聞洪武庚戌朝廷興舉學校余分教廣信先
生分教莆田俱十年不調秩去年秋同被召爲四輔官
[004-16a]
居月餘同以老病乞歸田里今年夏又同召入國子學
仕止進退心同迹同皆不期而遇雖平昔乆要未有若
是其巧者余焉得無一言以紀其實先生渉獵經史於
傳記百家靡不考索稠人廣坐議論風生見者莫不以
爲老於學者今聖天子崇重斯文一新胄監先生宜横經
講學啓廸英髦振起儒宗以聳四方之觀聽至若汛掃
一室遊焉息焉乃異時歸老之心非今日所宜事者誠
未足以鋪張其美也雖然邵堯夫一代偉人猶以安樂
[004-16b]
窩自奉是則雪窩之記余所以慨然而不辭
   愛日堂記
越胡本道築室于諸暨之舊廬將以復先業也以愛日
扁其堂以養其親也不曰愛親而曰愛日意有在也夫
愛親之心人所同然或在或亡謂之愛日不可也惟矻
矻孜孜惟日不足頃刻弗亡于懐乃愛日之誠耳且日
行于天晝夜循環嵗月如流怱怱不返昨之如漆者今
日而星星矣今之渥丹者明日而枯槁矣孝子之心得
[004-17a]
不愓然而懼耶春日載陽淑氣和煦南薫時至晝景舒
遲秋陽熈熈殘暑盡退霜晴冬愛祈寒自温當此之時
親之樂無涯孝子之心得不躍焉以喜耶本道越之右
族也少孤奉偏慈之訓學業底成中值兵革避地鄰邑
辛勤來歸築室種樹其地盡㫖甘温凊之奉故有是名
母夫人趙氏故宋大丞相鼎之裔孫本道則元進士筠
翁之外姪一中之猶子也歲辛亥本道領薦爲玉山丞
後二年來需余文遂爲記
[004-17b]
   四德堂記
元亨利貞乾之四德也元者善之長亨者嘉之㑹利者
義之和貞者事之幹此四德之原於天而具於人者也
一見於易之文言一見於春秋左傳孔子不曰本之春
秋穆姜不云本之易其古有是説邪吾不得而知之矣
信之玉邑翁氏顔其居曰四德堂其有取乎易邪抑有
取乎春秋耶吾亦不得而知之矣翁氏曰舊築堂於邑
之南鄉去郭無半舍爲屋若干楹背山臨流竹樹交映
[004-18a]
棠棣爭秀桂蘭齊芳是扁也意謂上世積善之深嗣續
之逺始則聚族於居後世散處他邑世次日乆歲月愈
多昭穆一失遂成塗人皆由譜系不明之故也今欲祖
孫相承别以編號則雖百世之下綱舉而目張蓋天道
始於元故一世而元二世而亨三世而利四世而貞五
世以下别立字以繼之斯堂之扁將以爲一宗姓之權
輿也需余文記之余曰古者天子因生以賜姓此得姓
之所由始也翁之得姓亦乆矣其散在天下者不知其
[004-18b]
幾千萬指使其初有能如士白因世系以統一之何患
昭穆之不序耶嗚呼元以下固可得而言焉元以上則
無可考矣余既有以慶其將來而復發往古之一慨以
其有闗於世教也甚大於是乎書
   郭氏望逺樓記
余嘗究觀事物之理矣有期於心而責其必然者有不
期於心而得之自然者是皆有一定之天初不在乎人
心之期否也如射之一發而破的此心之所主在於必
[004-19a]
中謂之無所期不可也如空谷之應聲聲發於此而響
應乎彼謂之有所期亦不可也廬陵郭氏築室於秀溪
之上顔之曰望逺樓夫樓者可凭髙而縱目意其地必
有平原曠野江山開闔煙雲巻舒一覧千里之勝暇日
可以遊目登眺如韓子所謂升髙而望逺者乃不然也
其意以爲自上世積累至今子孫猶能以詩禮世其業
自今以往豈無一二子孫復能以詩禮昌吾宗耶徴諸
上者其逺既如彼望諸後者其逺又如此非以遊觀景
[004-19b]
物之樂之美求自快於一時也此有期於心而責其必
然者郭氏與有焉或曰是心也人皆有之孰不願其後
嗣子孫之賢而有千駟萬鍾者哉顧得之不得則天也
何必期望哉余曰不然昔漢于公治廬舎謂梓人曰為
我髙門我治獄未嘗有寃後世必有封者宋王晉公手
植三槐於庭曰吾之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厥後西平侯果
能踐于公髙門之言魏公果能成晉公三槐之志由是
而知責必於天者必有所主於中非妄爲之説也古人
[004-20a]
有爲之者豈必郭氏哉嗚呼郭氏其亦有主於中否乎
遂爲望逺樓記
   明志堂記
江南山水之秀無過於錢塘人生其間亦皆秀出而頴
異非他郡可及豈髙厚所鍾不能盡洩其靈氣而發于
人乎何其濟濟之多賢也秀才李燁錢塘之白眉也年
少而質美學博而才富其上世自淮游宦江南僑于錢
塘之餘杭縣洪武丁卯以邑庠充貢太學戊辰以善書
[004-20b]
選入中書科兩年之間再遷文翰亦可謂出類㧞萃者
矣其故居東瞰西湖西對天目讀書其間徐子常爲題
其扁曰明志意有在焉需余文記之余曰汝亦知子常
之意乎葢謂錢塘湖山之美適足以喪人之良心此志
之不可不明也若夫平波曵藍疊巘攅翠荷香桂子釣
叟蓮娃固可以供斗酒篇詩之娛矣有志之士不在于
此也壺觴縱横獻酬交錯歌舞彌日管絃沸天固可以
偷一晌之樂矣有志之士不在於此也然則志何爲而
[004-21a]
見耶古人有言曰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
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故自聖門觀之如顔淵
季路之各言爾志子路曽晳冉有公西華之各言其志
則道德功名不較自可見矣今子之志也其在於道德
耶其在於功名耶吾知其不在於富貴矣此正君子之
所當明子常之意或在於此
   介石圖記
進士何奎西江之儒家子也其居在南昌之璜溪嘗築
[004-21b]
室溪上讀易其間扁曰介石蓋取諸豫六二介于石之
義也洪武甲子肄業邑庠丁卯升入太學明年戊辰舉
進士得一圖大不盈尺危石古籐狀甚險怪有確然不
可奪之勢心甚愛之以其有合於昔日名齋之意也裝
潢爲軸需余文記之余觀豫之爲卦其貞坤其悔爲震
雷出於地其奮也勃焉故爲恱豫之象六二中而得正
較之上下之溺于豫者大不相侔此介于石之占所以
有取於斯也其在人也茍有快於其心者必悦悦之甚
[004-22a]
則欲動情勝而樂生焉由其易以溺人之心溺則失其
正而反憂故不得不介于石以防制之此作易聖人假
象示人之㣲意也奎也家學有源於易深明進退存亡
之幾初年學之有成頗有悦豫之心慮其悦之過而或
怠故取此以戒謹之繼而榮名鄉貢又繼而榮登科第
安得而不悦豫哉矧今成名方盛之年而父母俱存兄
弟無故又安得而不悦豫哉在他人則喜溢于辭色間
奎也惴惴焉猶恐吾斯之未能信非有安静堅貞之德
[004-22b]
其能介然如石而不陷於悦豫之乆者乎由今不以富
貴榮利悦於心而以道之在我者爲悦焉養親則菽水
盡其歡俾悦不在已而在其親處兄弟則怡怡焉盡其
友愛俾悦不在已而在其兄弟是則介如石之心不以
宦成而或忘其不終日貞吉也宜哉吾想其名齋未有
斯圖也斯圖之作未必爲名齋設也齋創於彼圖得於
此其偶然耶非偶然耶不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