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83 樗隱集-元-胡行簡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樗隱集巻五      元 胡行簡 撰
  序
   致亭詩巻序
國子祭酒魯郡王公作亭于居第之側取君子學以致
其道之語名之曰致公卿大夫士紬繹其義殆無餘蘊
某讀而疑之以為公之道已推其極若無待于致矣以
是而名亭蓋謙以自牧使實浮于名也夫道之大原出
[005-1b]
于天天道流行陽開陰闔雖萬有不同其為理則一致
也天之生斯人也欲使任斯道之寄則所參乎天者豈
有二致哉先生之為道不可窺已敢即其行事而論之
公少時隱居嶧山讀書談道雖簞瓢屢空未嘗有憂色
已而擢高科登膴仕禄賜之充若可以肆志矣而被服
儉素出處如儒生此公之道處乎窮逹而一致也仕于
王朝直道而行徘徊散地而不以為屈激昻憲紀而不
以為矜廷論有所齟齬雖斥之外郡而不以為慊此公
[005-2a]
之道安乎夷險而一致也處己以嚴待人以謙故敭歴
所至而稱其善出入成均而館下之士咸無間言此公
之道著乎表裏而一致也使從容廟堂以大行其道庻
幾天下之士知公之所以脩己所以治人其道無二致
也則名亭以致豈無意歟古之君子名浮其實不以為
恥固多有之揚子雲名亭以草𤣥矣其初也泊然自守
若無求于世暨久次不遷乃作劇秦美新以自鬻是不
能守其𤣥也李文饒名亭以精思矣出竒畫䇿雖足讋
[005-2b]
强藩平僭叛而招權納賂終失守身之義是思有所未
至也則其心術豈不與名亭之意判然為二致乎甚矣
君子不可以不知道也噫先生處乎窮逹處乎夷險其
表裏一致唯致夫道而能然也世之學者聞公之風尚
知景慕况託處館下親承教數載者乎
   方壺詩序
海宇混合聲教大同光嶽之氣冲融磅礴而人材生焉
西北貴族聨英挺華咸誦詩讀書佩服仁義入則謀謨
[005-3a]
帷幄出則與韋布周旋交相磨礲以刻厲問學蔚為邦
家之光至元大徳間碩儒鉅卿前後相望自近世言之
書法之美如康里氏子山扎刺爾氏惟中詩文雄混清
麗如馬公伯庸泰公兼善余公廷心皆卓然自成一家
其餘卿大夫士以才諝擅名于時不可屢數若方壺常
君河右之偉人也纔總角飄飄然有凌雲氣下筆驚人
如不食煙火之語暨長遨遊四方充之以學問廣之以
見聞于是其所著述大篇短章咸中矩度鏗鏘韶濩翕
[005-3b]
闢宫商惜其流落江南邅迴州縣不得與諸賢頡頏頌
歌清廟以鳴太平之盛爾鄉友宋子與宗人胡震亨往
來京師談公之美不絶口然時亦莫之用也二君一時
作者惜俱已矣惟公之精神老而彌健文章學問與年
俱高俯仰今昔不勝慨然姑識是語以徵來者
   秋江詩意圖序
友人吴徳新語余曰彭彥徳隱居封溪之上篤志于學
處乎市區而超然物表勢利貨殖怡然不動乎心間者
[005-4a]
囊琴束書將汎彭蠡觀匡廬游赤壁登黃鶴樓以發揮
其志慮增益其聞見也艤舟將行凡與彥徳游者盛供
張以餞好事者遂命善畫者寫之題曰秋江詩意能賦
之士悉形諸歌詠幸叙其事余惟四時之序其造化之
運流行不息而天地之氣絪縕磅礴其至清者莫如秋
其可為感慨者亦莫如秋積潦淨盡淵涵太虚水之至
清者莫如江也水天相摩一碧萬里吾心之清蓋與之
同其清也航一葦于西風納秋光之浩蕩胸次悠然與
[005-4b]
天地萬物上下同流風雩詠歸不啻過也彥徳蓋有見
于此乎若夫江山之勝風物之美凡接游心目者可圖
可賦可歌可詠慷慨懐古以寫其胸中之竒固足以振
文采于一時紹芳躅于千載特騷人墨客之餘事耳非
有望于篤學君子也櫓聲悠揚棹歌相續舟師催行浩
不可遏姑以此語識其篇端
   贈塑佛像羅孔德序
臨江之瑞筠山佛刹壯麗甲江右比燬于兵歴歲滋久
[005-5a]
非無長材碩望代主兹山然莫復舊觀者時來值力弗
逮也葺屋以奉香火貯輪蔵湖間師創之于先太虚師
繼之于後二公示寂啓原師實來建大殿若干楹規制
宏敞殆復其舊功埀成而不幸逝矣半間上人根參深
重丕紹宗風緇俗之士咸曰董慧力者非半間不可相
率狀其事于府大府敬而喜之三邑聞而信之既領寺
事慨然以興復為己任謂佛菩薩象教未備聞南昌羅
孔徳最精于塑遂延之立三世佛像兩侍衞像既成觀
[005-5b]
者咸曰孔徳之精藝絶倫真得三昧手也夫畫之于塑
藝雖不同其肖品物之象一也繪畫之事存乎載籍者
具可考獨像塑未之聞焉竺乾之事佛者以旃檀肖其
像則刻也非塑也漢得休屠王祭天金人祀不用牲惟
焚香禮拜其像則範金為之亦非塑也然㙛埴為象疑
始于此李唐有楊惠之者與吴道子同學畫見其能不
及遂去學塑其藝既精與道子齊名近世有以工于塑
歴官正奉大夫號曰劉正奉具載虞文靖公所為記孔
[005-6a]
徳既師事之宜其藝精也孔徳絶葷酒篤志禮佛嘗誓
曰願一心塑佛像如佛生存後果于靜夜見之宛然如
佛之在目也余謂佛之道存乎其書求之吾心可得而
知也佛之道寓乎其像欲人之因像而生敬即像以觀
其迹即書以求其心佛之道在我矣孔徳遊諸名山見
先覺之士尚以是說諗之
   建溪序
郡城之東三十里士有隱者曰黃則建氏隱居獨善不
[005-6b]
求聞于時治别墅植花竹窻户瀟灑圖書滿家日蔵修
其中客至則煮茗清談亹亹不倦高標雅度見者莫不
敬之嘗名其室曰建溪余竊疑而問焉曰建溪出自七
閩古荒服之地禹貢未之紀江右多佳山水而桑梓之
邦也先生不取之近而徵諸逺果何意乎或曰建植木
也木挺然上秀旁無附枝郡因是得名溪亦以是名也
建溪出自武夷山山有古神仙遺迹溪流縈迴山麓佳
茗異卉自唐迄宋名人韻士多形之歌詠先生素慕其
[005-7a]
勝而以之自號也余聞斯言矍然曰吾知先生所以自
號矣余南窺五嶺北渡灤陽雖荒徼絶塞山水多佳勝
然皆湮塞無聞蓋山水雖勝必因人而勝始著于世也
建溪自紫陽夫子講道于其中遂為闕里則建溪乃道
學之流派也接濂洛通洙泗淵源脉絡所從來逺矣論
河海者必究源委覩河洛者尚思禹功吾黨之士讀紫
陽之書遡紫陽之學慕其地想其人安得與則建泛銀
漢之槎俯臨九曲之溪招紫陽于渺茫共喚漁郎而倚
[005-7b]
棹長歌乎士曰唯書之以為序
   送合流定巖上人遊方序
友人余季璋氏訪余蕭洲寓舎言曰吾居于雪溪之南
距橙湖六七里而近湖之畔有寺曰合流兩來水環之
而過寺因以是名學佛于斯者多博學苦行之士朗上
人月庭為巨擘月庭以才名辟天界寺書記在職幾年
搢紳莫不敬愛方將奏授大刹以疾還家而卒其大弟
子泰定巖能傳朗公之學禪林咸加推重今欲縱遊四
[005-8a]
方以廣其聞見士友咸賦詩以華其行幸叙其事余惟
男子始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則賦逺遊者吾儒之
事也定巖儒家子奉父母命而學浮圖法今賦遠游搢
紳大夫士暨叢林之尊宿片言半語皆足以表其所學
豈非欲貫儒釋于一家究其同異之所以然乎夫自鴻
蒙判鰲極立天地之所以定位日月之所以代明陰陽
之所以運行山嶽之所以流峙同此道也同此理也人
生其間與天地參其道同也其理同也人同此心心同
[005-8b]
此理生乎東者不異乎西之人生乎北者不異乎南之
人也吾夫子生于華夏其所以教者兼善天下之道釋
氏生于竺乾其所以教者獨善其身之道也設教不同
皆不外乎是心耳定巖持是說而行四方就有道之正
必有發余之所未發者歸而劇談當必有以語我
   松雲圖為半間禪師序
盈天地之間惟萬物然物之可怡悅者亦随意之所寓
非必動心駭目之觀始愜所欲也有道之士雖寓意于
[005-9a]
物而不留意于物若昔賢之愛蓮是也臨郡半間禪師
嘗歴彭蠡泛岷流登姑蘇遊錢塘山川之美都邑之壯
宫闕之麗古今名勝遺迹凡接于耳目者咸足廣聞見
資禪悦而紛華外物漠然無所動乎中歸至臨江卓錫
故山郡邑長吏緇流士庻咸尊其賢屈主慧力禪寺㑹
朝廷設官以掌其教徵拜僧綱置署于天寧寺東偏禪
師朝出而治其教事事畢即還慧力燕坐方丈觀松上
之雲與造化相周旋常曰松豈吾徒而雲豈吾友也植
[005-9b]
物之剛而正者莫如松貫四時而長青傲歲寒而獨秀
挺然孤高不倚不阿猶吾之卓然自立而常持其堅定
之力矣始乎一縷亘乎太虚其來無端其去無迹巻舒
随時變化不測猶吾之心無所住而應變無方也然豈
昩于玩物䘮志之戒哉亦因物之近似于道者以寓吾
因而寄吾興爾天地之物可觀可詠可好可樂者皆在
吾心奚獨松與雲乎吾因寓意于斯不留意于斯也禪
師世本儒家通内外學余聞斯言而喜其道之合也因
[005-10a]
次第是語以為之叙
   送黃立誠逺遊序
儒生黄立誠踵門而請曰總角讀禮知桑弧蓬矢所以
表男子之所有事竊識之心不忘今年踰弱冠而浮沈
里巷無以自見欲及親之康寧遨遊四方以遂其初志
吾親既許之矣先生幸賜之言以華其行因語之曰士
之志逺遊者非騁吾所欲騖紛華慕聲利將廣其見聞
進徳修業歸為親榮也為親者孰不望其子之遊卓然
[005-10b]
有立于世哉所謂詹在側而無離憂親之志不樂也詹
出遊而有離憂親之志樂也為人子者以父母之心為
心必知所以顯親所以立身矣今子以英妙之年抱有
為之志其遊也觀夫名山大川之高深古今人物之高
下寓之于目求之于心其進何可量哉過豫章而懐孺
子之高風望廬阜而企匡君之遺躅航岷流之浩渺觀
萬水之朝宗維揚而看瓊花上蔡而採蓍草神州赤縣
之壯黄河太華之雄車書之廣人物之懿皆可悅乎心
[005-11a]
目而廓見聞也高歌慷慨抒其懐古之思司馬子長之
遊不啻過也抑嘗聞孟氏之言而繹之曰尊徳樂義游
之本也兼善獨善游有遇否而道不易也徵諸斯言先
立乎其大者逺者則吾子之遊無施而不可奚患乎錦
衣歸覲叠拜高堂當舉觴賀子非復吴蒙足以悅親矣
立誠曰謹受教遂書以遺之
   送李克恭序
唐西平王李晟有大功徳于當時故其子孫蕃衍盛大
[005-11b]
累數十世而不替凡氏以李𣲖以西平者皆其後也西
平之子憲嘗官于袁遂家焉吉之谷坪李氏則自袁而
分也當其盛時文學仕宦赫然為江右之望今雖為清
門然猶能守其詩書之業也自谷坪而遷于玉峽之東
則克恭之遠祖也克恭㓜嗜學有卓立志郡邑聞其能
欲辟之為掾克恭曰郡邑事繁而務夥非吾所能也俾
佐司征乃就職既逾年沿例得請遂束書言歸其所事
之長官咸留之而不能也徵文以華其歸因為之言曰
[005-12a]
君子之道出與處而已其出也位之崇卑禄之厚薄咸
有所不計也親在求榮親而已固非以為身謀也不仕
而處乎山林則讀書講學隱游鄉里富貴利逹恬然不
以動心獨善其身而已矣克恭之出而仕也非有貪禄
利之心其得請而歸也非有傲世之志皆適其宜而已
克恭家世事業備載譜牒兹不復書他日儻經玉峽徑
造竹墅相從清泉白石之間當為君賀曰仕宦之樂何如
隠居樂也咸曰仁者贈人以言斯言可以贈也遂為之書
[005-12b]
   其二
余嘗觀中庸論逹道有曰朋友之交蓋朋友乃人倫之
一其關係世道甚重也士生天地間未有不須友以成
者友也者友其徳也不可以有挾也貴為卿相而下友
匹夫固不為詘以至賤之人而上友至貴者自不為僭
其所以友者切磋琢磨求以成徳不以其富貴而相友
也能取友則可以成吾徳矣世降俗薄友道不立面朋
面友而落穽下石者比比皆是有能敦尚雅道以全朋
[005-13a]
友之倫固可為世道勸然罕見也士大夫之論交際者
曰同寅也僚屬也其次曰座主曰門生曰舉主曰故吏
分雖不同而皆有朋友之道焉至于弈葉猶講世契之
好不以久而廢也玉峽李克恭世為名家蚤以材能著
郡邑咸辟為掾不屑也郡城司征所職上自長官下暨
執事者莫不稱其善也近得請還家長官咸惜其去而
不忍留也徵文以為贈余惟官若吏雖職任大小有殊
然居則同署事則連書是即朋友之道君子上交不謟
[005-13b]
下交不瀆克恭之事長官可謂盡敬而不謟矣長官之
待克恭可謂能盡其禮而不瀆矣上下之交兼盡其美
非能全夫朋友之道能如是乎余喜其足為薄俗之勸
故不辭而為之序
  說
   一如說
萬安詩僧純謁余而言曰某儒家子也方總角父母命
之學佛今雖服釋氏未始㤀乎儒也故名純字一如取
[005-14a]
中庸語幸繹其義余謂天地以一而成萬化人以一而
具萬理一元之氣流行乎兩間陽舒陰慘其變不可知
所可知者一理而已人位乎其中唯純乎一則與天地
參而其道非聖神不能也通儒釋于一理㑹萬理于一
原因其可名而至于不可名因余之所己言而極于無
言一如之道成矣贊曰天地之道皆原于一人亦有之
參為三極私勝欲昬如雲蔽日擴而闢之雲散日出皎
皎靈臺變化莫測萬理一原罔間儒釋
[005-14b]
   黄氏子字說
幼名冠字禮也字而為之說欲其循名思義求以進徳
也姻友黄氏名實字立誠皆父兄師友命之而求余繹
其說余觀其大意言進徳修業以忠信立誠為二事之
本其用或殊而體無不同師友之名子曰實而字以立
誠誠之一字足以包體用貫天人而道之大小皆在其中
也子周子曰誠者聖人之本聖人則極天下之至誠而
無一毫之不實學者必盡誠之工夫然後可以語此也
[005-15a]
蓋誠之體無所不包而用之見于外者無所不備小而
一言一行大而三綱五常皆有是道也誠之在聖人者
不敢妄論今以學者言之處乎家庭行乎州里事父母
能竭其孝交友能篤于信至處于夫婦兄弟莫不各盡
其道而實理之行乎其中者皆純一而無妄一言之發
一事之行皆無一而不實日積月久循循有序誠之之
功可以漸而進矣如是而不謂之立誠不可也吾友觀
之大易之言參諸中庸之㫖誠之道不外是矣書曰知
[005-15b]
之非艱行之維艱尚其勉之
   周氏子字說
余假館蕭洲之曲郡庠弟子員多從余游清江周銓其
一也銓嘗偕其弟衡謁余而言曰銓昆仲二人祖若父
命之名矣尚未之字也幸先生為之字而繹其義余遂
字銓曰士選衡曰士權為之說曰銓衡之為言欲銓量
人物俾得其平也天之生材必為世用但愚智或殊材
有高下代之掌銓衡者必精加甄别而察其孰當孰否
[005-16a]
其材堪經濟者置之廊廟材堪牧守者擢之方面黼黻
皇猷者有之面折廷諍者有之随其才器大小用之各
當其選猶權之稱物輕重各適其用無不宜也虞選于
衆而舉臯陶殷選于衆而舉伊尹選之得其道用之盡
其材皆持衡之合乎中正而用無所私也虞殷選賢之
公不可企及後之掌銓衡者如高孝基裴行儉猶有知
人之鑒而銓衡亦合乎權也子之昆仲銳志于學余以
士選士權為之字欲其異時擢高科登顯仕典天官之
[005-16b]
三銓權衡天下之士俾人材之效用于世者咸稱其選
則掌銓持衡之美渢渢乎令譽矣賢昆仲其朂之
   尚志說為王公玉述
君子之學莫先于立志此志一定可以參天地育萬物
可以通鬼神移山岳志之所向莫不如意古之人所求
必遂所欲必成皆由此志而充之也㑹稽王先生篤學
尚友恒以古人自期特取孟氏語名其讀書之齋曰尚
志徵余為之説余何人也足以知先生之志哉竊聞之
[005-17a]
先生曰孟氏之所謂尚志仁也義也天下之大四海之
廣凡其蒼而生林而處稍有知覺者莫不有斯志也拘
以氣稟蔽以物欲能全其志者幾人哉夫脩之于身見
之于事居家而事親從兄此仁義也見之于親賢愛物
亦仁義也曰仁曰義非有至高難行之事患此志不立耳
志立于此而仁義在我矣近世大儒論士之志有三曰
道徳曰功名曰富貴富貴不足言矣志乎道德即仁義也
三代而上聖賢代作道徳功名混為一途姑即伊尹之事
[005-17b]
論之佩服于躬而力行之者道徳仁義也推之以伐夏
救民則功名事業也能志伊尹之志即孟氏之尚志矣
三代而下士習庸鄙漫無立志能自樹立者惟孔明耳
孔明之志志乎功名者也道徳仁義蔑之有聞耳嗟乎
時有古今志無古今今之人即古之人也人受天地之
中以生莫不有仁義之心有是心即有是志矣不能尚
志不知有仁義也今先生能尚志矣曰道徳曰功名在
力行何如耳余悉以言焉先生曰吾志矣子言然矣請
[005-18a]
書之置諸座右朝夕觀焉
 
 
 
 
 
 
 
[005-18b]
 
 
 
 
 
 
 
 樗隱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