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52 聞過齋集-元-吳海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聞過齋集卷三      元 呉海 撰
  記
   祠堂記
昔先君子嘗書積善于家以自命其在外亦書之在器
或書之先君子沒海懼其久而遂冺也用揭之祠堂詔
不忘焉夫善人所固有也生而莫不善天地之性為性
也發而為情亦未始不善也耳目鼻口累乎欲視聼言
[003-1b]
動出乎已物我相形萬事相感利害相權也日用酬酢
之間有不得其正焉斯其為不善也反之而善非取于
外也存其固有者而已矣故雞鳴而起孜孜焉一言之
發必稽一為之施必愼晝之所營夜以自考夜之所息
旦而騐之造次顚沛不敢忽而況其餘乎夫莫高于天
天者髙之積也莫厚于地地者厚之積也莫大于聖人
聖人者盛徳之積也然則君子為善可以有已乎哉抑
古人有言善必積而後成惡雖小而可懼夫善惡之勢
[003-2a]
常相持也此長則彼消彼長則此消善一日不積則隳
一念不繼則怠成者易毁隳者難全甚可畏也海之以
是銘者亦惟先志是述將垂之無窮海之不肖敢不戰
兢夙夜他日將見先人于地下惟是後世子孫奉承不
替則海實大願焉詩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徳銘曰
人性至善出乎自然孰能安之其動也天衆人不能氣
拘物誘本心既放遂失其有子孝臣恭夫正婦從豈人
實為惟帝降衷視聴有常言動有則一毫不順乃害于
[003-2b]
徳嗚呼夙夜敬之戒之勿縱爾欲勿興爾私欲勝則流
私勝則蔽怠勝則滅巧勝則偽人心孔熾善端實微初
六履霜堅冰以之精致其知勇致其力纎惡不為善乃
可積積日為月積月為時三百六旬積而為期積縷成
杼積粒成庾縷粒或遺于積奚取父積遺子祖積遺孫
孫亦有後來昆仍雲凡是衆善皆我固有匪為人積曷
其不可已則不善又以加人不愧于心不畏于天恭惟
我考垂言立則爾不能孝爾罪罔極易曰積善之家必
[003-3a]
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嗚呼可不愼與
   後記
海既表積善于祠堂仍扁其外扉曰思孝戒奉先者必
遵訓也古今人累金玊廣田宅遺子孫卒皆不能守惟
有善者常有後焉夫祖宗積善自所當為耳而為善之
福乃及子孫子孫積善亦自所當為耳而為善之美有
光前世此祖宗所望于子孫而子孫必體祖宗之心乃
以為孝非曰享祀之而已夫孝而後能饗其親故合天
[003-3b]
道之宜因時物之變中心怵惕而悽愴思之不忘誠極
而著烹熟羶薌奉承以進慤信愛敬盡禮而不過失焉
鬼豈有不饗乎不然則宫室雖修服物雖具豐盛粢潔
牲腯酒清而孝不至焉神或吐之矣夫古人之祭也事
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祭之日樂與哀半夫事
死如事生則忠之至也思死者如不欲生則愛之至也
樂與哀半則思之至也夫古人之祭如是乎故夫祭非
難也忠愛之為難忠愛非難也思為難思非難也孝為
[003-4a]
難將入室者必視斯扁如生理之本直不善不可以為
人念祖訓之至勤不孝不可以為子日夜思進于善焉
則上可以承祖宗而下有以啟于子孫矣詩云永言孝
思孝思維則嗚呼可不敬與銘曰
維父與母實生吾身吾之所生子孫至親曽是話言莫
匪至教曰善與孝順天之道爾亦有子爾亦有孫有不
能孝爾心豈安積金遺之易散難守良田美宅寧數世
有書不能讀積亦徒爾惟善固有孝可動天爾不媚天
[003-4b]
將胡媚焉明明祖訓是訓是式祖宗有善爾世世積凡
百子孫敬之無斁
   獨樂千古軒記
有以足于中無待于外裕于巳不求于人則心逸體順
神融而氣和樂之發于中如飲者之醉食者之飽充然
陶然可以自喻而不可以告人也若嗜利者以貨財為
樂耽禄者以勢位為樂彼内實無有而恃物以矜不得
則戚得之而惴惴焉恐失之樂果何自而生耶乃至老
[003-5a]
釋之徒遺形骸絶聖智亦姑足謝外膠耳惟君子能全
其性分所有而無私欲之蔽日用之間浩乎天理之流
行事至物來應之不勞隨寓而安無入而不自得昔者
吾夫子飲水曲肱而樂在其中顔子簞瓢陋巷不改其
樂後世學者不能以身體之知其所樂為何事獨孟子
言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而韓愈亦
云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内不愧心發撝明白聖賢之樂
如是不其至與江東傅崇徳好學篤志慕聖賢之道挺
[003-5b]
然自拔于流俗所居軒題以獨樂千古間謂予曰是崇
徳所自命友朋有欲為記且銘者崇徳辭焉敢請吾子
予曰夫君子之樂將與衆也而君以獨名生斯世也而
君以古名何恝然與人悖哉我知之矣君之志非不欲
樂與衆人同斯世也顧衆人之樂與君異而君亦與衆
異異不可以苟同夫烏得不獨哉觀斯世不能與同遊
心千古之上求與同者而得之夫烏得不千古哉且君
嘗學易矣觀隂陽之變萬物之化古今徃來治亂相㝷
[003-6a]
聖人所以酬酢萬變者如彼所以洗心退藏者如此凡
坐軒中焚香展卷觀其象而玩其辭終日與聖賢對不
知一世之樂有易此者乎衆人之樂有若此者乎否也
于是傅君作而曰唯願書以為記
   改軒記
宜春夏生請于予曰敢問為學之道予曰精知而力行
之曰知有不逮繼可以進行有所失則當如何予曰改
之改者天下之大善也成湯以大聖而不吝改過蘧伯
[003-6b]
玊屢察其非而至于化仲由喜聞過令名垂無窮古之
聖賢猶爾況後世學者乎故改者天下之大善也不改
而遂失天下之至惡也非遽為至惡也涓涓可以滔天
星星乃至燎原故不改者天下之至惡也然人孰肯受
天下之至惡哉試以號于衆曰子徒欲為天下之大善
耶欲為天下之至惡耶則孰不艴然怒曰是何薄我若
是且孰不欲為善人乎試嘗察之則其所為己多不善
猶忿人之告已也宋趙康靖公嚴于自治嘗取黒白豆
[003-7a]
二器置于几上每行一善即投白豆發意一不善即投
黒豆數日較之初黒多後適均又後黒絶無矣古之人
重改過若此夫知其不善而日日改之以至于無可改
豈不為大善乎不知而不改不明知而不改自棄自棄
者不可與言改矣況念慮之微方發于中有善不善惟
自知之他人不能與為力也然知之誠難知之精在乎
窮理而已子試黜子之心而觀古人之心以古人所行
騐之子之所行合則由不合則改予觀孟氏答陳賈戴
[003-7b]
不勝之言則改之明戒也夏生瞿然曰謹奉教即日以
名其軒併求書此為記予因作二通一以貽夏生一以
傅聞過齋自警
   淡軒記
天下之味易牙能辨之而易牙不能嘗于無味非其精
有不逮非口之所接也無味者天下之至味也顧得之
者鮮矣傅君徳謙介特清簡有志古人淡泊之道每憤
流俗汙濁欲潔身去之脫埃壒御泠風遨遊乎太初無
[003-8a]
極之表特病口不能絶粒臂不能植翰耳所居軒名獨
樂千古不理于口改名淡軒復請記之予曰嘻夫所謂
淡非吾所謂無味者乎天下之物皆有味而皆無味惟
道無味而深有味所謂至味君子淡而不厭是也揚雄
云夫味必淡然非易牙之所嘗也人惟徳不勝慾而為
世味所奪故失其自然有能洗心濯慮使方寸湛然理
義以為之主則道充為富不待夫萬鍾身安為貴無藉
乎五等疏食惡服不與易文綉膏粱湛然此心淵乎止
[003-8b]
水隨流而行遇坎則止窮不為悔達不為喜而天下之
物惡足以動其中哉視區區勢利之徒亡身以殉慾決
性命以饕富貴者猶蠛蠓之慕醯蠅蚋之甘骴誠不知
其何味而又何嗜然既謂吾淡矣又敢與之語味哉若
君雅志沖淡知用不諧于時覺天下之物為無味而獨
沈酣乎理趣咀嚼乎道腴怡然自處栖遲偃仰于一榻
之上清風時來振膝獨吟明月入懐引盃孤酌今來古
徃蘧然一客意到無語與軒相答問軒比南陽諸葛廬
[003-9a]
西蜀子雲亭謂何軒曰諾遂書此以為記
   潮州三皇廟記
潮州督守王公那木翰以書來言曰吾郡三皇廟舊在
澄清里燬於火十五年矣屬時艱虞戎壘在野郡邑失
守民莫寧居自翰來此招集懐撫惟民事之急未遑及
也既二年矣念祀典所重循是不舉大懼失職乃視故
址隘陋規欲改作既度地城西隅合材庀工成有日矣
惟殿廡門庭堂室齋厨之位悉如其舊而制度深廣加
[003-9b]
焉聞古者宫廟之作皆有述也子其為我記之海竊惟
洪荒之世有不得而考者矣自伏羲神農黄帝氏作其
實始見于經易大傳著伏羲氏畫八卦神農氏作耒耜
聚貨為市黄帝氏垂衣裳制舟楫牛馬杵臼弧矢蓋其
聰明神智首出庶物其開物成務神化宜民無非因天
地之道以立人之道因天地之利以興人之利蓋萬世
之道原系焉萬世之治原出焉方風氣未開生民違禽
獸不遠微三皇氏繼天立極使五帝三王之治有所承
[003-10a]
則天地不能以自立嗚呼大哉昔周外史掌三皇之書
漢孔安國謂三皇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而後世無
傳焉夫道尊萬世者享萬世之祀位髙天下者受天下
之奉萬世之祀非徒有天下者所得與焉者也若三皇
道與天地並功與造化侔雖祠宇遍天下曷足報其萬
一哉自古聖帝明王前代罕列通祀惟肇迹之地有祠
唐天寶中始制立三皇廟于京師有司以時祭饗元有
天下乃令郡縣立廟祀用春秋二季然使醫學掌之取
[003-10b]
厯代名醫從食于廡下亦有所不講也竊意如唐制天
子親致祠焉則于禮為至庶㡬一人有得師之實而四
海蒙佑神之化顧不韙歟然豈草茅所得議哉乃今多
事之秋列郡生靈憔悴已甚而王君獨能緩刑薄賦以
蘇民力修廢舉墜以崇祀典興是役而民樂之則其政
亦可嘉也
   游鼓山記
福為八閩都㑹上四郡皆山地勢局促不能廓以舒下
[003-11a]
皆瀕海風氣䟽蕩不能隩以周惟是州處其中不蕩不
局得二者之宜環州之山惟東石鼓為最髙能興雲雨
蓋州之望也嵗乙巳九月十五日郡人黄伯宏約予與
廣平程伯崇建安徐宗度自河口買舟順流而下抵白
雲廨寺時日已西遇東漈石橋橋覆以亭流水出其下
潺潺有聲沿麓稍登澗鳴在左荔隂團團有大石可坐
近里許有亭曰乗雲近亭有竅泉行者掬以飲又里許
至半山亭亭後少豁俯瞰山下又里許閣曰圓通憇焉
[003-11b]
閣外踈竹斜映倚闌平睇江流二道如白虹游龍縈帶
長洲靡焉而東趨漁歌互答西山凝暉碧翠異狀前登
嶺路夕影射人背轉而右見竒光玲瓏篩林若金色點
綴樹上如花嬰條如果有葉華彩相映瑰麗不可名狀
玩之久而後去又轉而上皆幽林清樹半里許夾道有
小松曰松闗日已下山暝色將斂促行度屺表曰全閩
第一峰下坂皆平途左為矮垣迤邐達寺已昏黒訪法
上人宿于超凡閣明日逕寺右行蔬畦間度松林二三
[003-12a]
百歩入叢篁中徑旁小竹微露綴其上如珠時滴人衣
覺清爽出篁竹皆微蹊二里許登小頂峰峰直寺後下
視殿閣若騎其尾西望郡城列雉數千市㕓闤闠雜沓
鱗次麗譙浮屠臺閣府寺釋老之宫揮霍崇麗閗出其
間州邑之雄可為罕儷舊時村墟野落化為瓦礫之場
而居者鮮矣由小頂而上又里許近大頂使童僕行前
伐灌莽披荊棘擬歩而後可進若是二百舉武少轉而
南然後造乎屴崱之顛行者盡疲人以意擇石而坐午
[003-12b]
食畢乃拂石刻觀晦翁大字讀沈公蟻銘摩挲徐麗卿
請雨記記漫久乃可辨時晴空景明萬象呈露幽竒詭
異不待搜剔自來獻狀使人翛然而塵慮消淡然而情
境融極目西北諸峰若數百里攅者騖者凌者鬭者攘
者赴者突者簉者特立獨出者齦齶劍㦸者西南諸峰
若雲矗波湧若牛羊驅若車馬馳逺至數千里之内皆
周旋徘徊頓伏妥帖間之以溪壑流之以江河蓋自劍
邵來者至水西旂山而止自汀泉來者至水南方山而
[003-13a]
止自建來者至是山而止若夫建劍汀邵之溪合流至
于洪塘分為二江南過石頭納永福之溪與瀬溪出西
峽北過新歩亦分為二又合而至于長隑乃與西峽江
合過石馬下洞受長樂港與夐港出閩安鎮而入于海
東南彌望浩蕩不可極逺至于琉球之國近而梅花南
交諸島咸在五歩之内自永福閩清長樂以至福清之
境歴歴可見焉迴眺附城諸山前者若迎後者若隨左
右環輔森列若大將之治旅尊嚴閒暇部伍整肅而不
[003-13b]
亂南洲諸山若鸞翔鶴翥邱垤礧礧若子之在枰耳滄
溟無波上下同色輕飇徐來緑皺千里潮落渚出平沙
衍迤蒼鳶白鳥共下齊起日既暮乃刋木為堂束薪為
門薦席以莽綴樹張幄寺僧持鷄黍來餉亦共宿焉中
宵露零月色如午剛風忽起隂&KR0676雷動出而視之立不
能定五鼓愈甚衆相與捉衾聨立東望扶桑以候朝旭
奔星矢馳四面相射有𤣥雲横亘在海面髙四五丈不
得視其初出之景須臾日上巳髙山烟水霏蒼茫逺近
[003-14a]
隱顯迭出恍然如畫圖中又一竒也露晞下山至寺已
近午出寺左遊靈源洞石磴垂梯兩崖崇墉通以石梁
白雲亭其上坐稍久洞谷生風時來襲人起觀蔡君謨
書有竒石立道側若甲卒號將軍石于是履危棧度石
門求晦翁題名趙子直詩抵天風海濤之亭極焉孤撑
巉巖凭䦨欲墮川分谷擘江面如沼險絶清曠遂兼得
之盤桓至日晡誦楊志行古篇還宿法上人禪房又明
日復登超凡閣伯崇題詩閣上觀王氏賜神晏書乃歸
[003-14b]
是時也比之常觀蓋不侔矣夫升㟝嶁者隘一方陟岡
阜者薄百里乃今縱目力于霄漢納溟渤于胸次晦㝠
晝夜収拾舉盡豈非所處者益髙所見者益逺所造者
益深則所獲益富古人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
下愚雖不及竊㝠㑹之矣嗟夫山川萬古世變無窮景
物須同人心異感是遊豈徒登覽之娯有以散其憂愁
拂鬰之思發其豪宕雄逸之氣重其治亂興亡之感而
峴首之悲牛山之念仰止之慕雖吾四人者亦詎能盡
[003-15a]
同也且是山昔人莫不發之近百年來人迹罕到自予
始登命樵夫為導亦不知其路乃縁壑徑上顛踣者屢
而后得至其所忽得舊路循之而下果達寺蓋宋時所
闢而僧除之始絶頂皆短荆無林木今可張幄矣始寺
外多數百歲古樹今但見新植矣向予始登㡬三十年
重來二十餘年與伯宏來亦十五六年今復得諸君遊
此而予髮種種矣因刻名山石而記其詳約後遊輒復
紀之較方來尚幾遊也
[003-15b]
   永思堂記
呉元育于其居室之東闢一堂以為祠舍垣墉周嚴門
庭邃深清閟靜幽宜神所居祀其先由高祖而下至于
禰揭以永思求予記之曰願聞所以起予衷警予惰勸
予後者庶幾是堂頼以不廢予曰悲夫夫居是堂者皆
子孫所欲孝而不可得焉者也欲孝而不可得焉則其
思將何已乎言之而無與接視之而無與存聴之而無
與傳也夫安得不思乎定省無所于施温凊無所與時
[003-16a]
出入無所告行無所受命也夫安得不思乎至于霜露
降而天氣肅春雨濡而時物變思之不能已而將有事
焉齋戒潔清以致其誠笑貌聲音志意嗜欲不絶于耳
目心思然後彷乎有見彿乎有聞入室之日焄蒿悽愴
冀其洋洋乎在上也苾芬豐潔冀其食而勿吐也已祭
而徹將餕而凝知神之享不享也夫安得不思乎夫祖
宗之于子孫苟可以厚之無所不至子孫之于祖宗不
過報之祭祀而已祭豈足為孝欲孝者惟在于思乎思
[003-16b]
承歡之無從而精意以致享思聞教之不復而臻至以
自修為善必果思以為親榮見惡必避懼以為親辱當
事而思當食而思當寢而思終其身而思之不廢乃所
謂永思也若是者可以登此堂也不思者不孝也不孝
者不思也于是堂乎奚有于吾言又奚有
   愼徳齋記
貳憲呉公謁宋潘先生謙之家祠覽其裔孫得寧讀書
之室顔之曰愼徳而求廣其說于予予曰愼者徳之基
[003-17a]
君子無不愼也然徳有凶有吉夫理出于天而具于人
之心至善而無惡純一而不雜者為吉徳肆情而蕩逐
物而不返暴逸敗悖者為凶徳顧皆謂之徳則為徳者
其可不愼乎夫驅車千里愼于發軔舍矢破的愼于審
機行愼于陂言愼于誕意愼于妄動慎于禮取愼于義
由衣服飲食威儀之間以至于貧富窮達患難之際無
一而不致其慎者無一而不係于徳也故慎終如始慎
小如大非徒慎而已又必由學焉學則致知知則知所
[003-17b]
擇慎則致確確則任所守此慎徳之要也以生年富才
俊欲為訓詁詞翰優矣呉公念子先儒之後將使不墜
其緒故書以贈生生其刻勵自慎也昔先生受學考亭
其進修之日親得之朱夫子生于室求之有餘矣奚予
足徴
   烏稷堂記
金華杜梁叟以醫名來閩中予與徃來三十年矣始治
詩修舉業見世之仕者類不能及物歎曰仕而不得行
[003-18a]
志焉用仕曷若醫以濟人為得行其志哉乃舍其舊而
為岐黄之言得鍼灸之術於竇氏之門梁叟又能以儒
者理致斟酌而廣張之由是其所契益精而所用益神
予素多病前後謁於君無不騐凡士大夫縉紳四方之
人來求門如市舟車之迎軿集於巷諸貧民伺君出入
籲道上君悉為治之無詞色難者故其所至老稚婦女
莫不望而識之咸稱杜公云他日予問梁叟曰君術何
以能若是其妙也豈亦有說與梁叟曰人者天地隂陽
[003-18b]
之會天雨露風霆地山川草木水火土石人九臟百骸
天四時寒暑温涼地髙下燥濕人喜怒哀樂飲食起居
莫非隂陽而已夫得是氣以生亦由是氣以病然病有
標本有上下有内外有竒恒吾切其脉視其色察其神
氣形志審其隂陽參伍相合而知其所舍而又揆之于
天度之于地厭之于已而後行之或治其俞或治其合
或治其經井滎谿谷之分筋骨膚肉之部四時之施各
有其當九鍼之用各有其宜虚者實之盛者微之暴者
[003-19a]
奪之脆者堅之不足補之有餘折之竒之偶之緩之急
之上之下之順之逆之正之反之吾治極於一然隨應
而動此吾之所以用吾術也曰然則何為若是其妙也
曰不知也吾之書曰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㝠㝠莫
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吾守
吾法而已雖至其妙吾亦不自知也以子之言吾將名
吾堂曰烏稷子盍為我記之予曰信哉夫道之與事固
未嘗相逺也吾聞古之人有善沒者其出入去來若神
[003-19b]
人請其故曰吾入也以忠信吾出也以忠信故吾雖沒
猶出也雖出猶沒也吾不能神亦不知吾所以神噫杜
君之醫之妙其猶古人之没之神乎君且謂不能知則
吾何從知之惟忠信則吾所信而君亦自信也忠信所
以至于道也何獨醫哉書以為烏稷堂記系之詩云
人之有身備乎隂陽隂陽不調疾病乃傷謂醫之良非
有他技審疾所在去之而已粗工嘻嘻不知病機九氣
既亂七診皆迷病之所生至微至眇萌芽弗絶乃至焚
[003-20a]
燎良醫明明見入秋毫制其病態使不能逃防之未然
測之未至或迎或隨舉適吾意粗工兇兇伐和召凶瞿
瞿閔閔暮世則同古稱良醫神聖功巧嗟惟杜君亦造
其妙其妙如何妙不可名答如影響視在窅㝠㝠㝠之
期若神彷彿中心獨悟口不能出稷稷其稷烏烏者烏
不名君堂名誰堂乎
   鄭公渡記
閩上游四州之水從髙赴下既滙於洪塘遂經臺山帶
[003-20b]
郡城以東其别流則南循方山而會於長隑臺江古稱
險連艦為浮橋以濟行者延祐間始創石梁水道壅遏
少有淫雨則暴流汎溢黄岡以上百里皆為巨浸壊廬
舍損禾麻無歳無之而其勢日趨於南盪突激觸鬭噬
闕/齧江靣益廣舊時臺江之險悉移於此水西水南諸
歩視為畏津而新隑陽隑實當江流迴幹之衝又有隧
風不時摧帆折柁舟人相語為戒並岸强獷之徒植黨
專濟他舟禁莫得行要利不如意則詬辱百端扁舟葦
[003-21a]
如坐客俱滿至不勝載而後發少遇風濤率多覆溺前
後不可以計至正二十五年秋九月十二日舟覆新隑
同死者一十八人餘以救獲免海北貳憲鄭公適寓𤓰
山聞而閔之白大府取巨木百章營二舟募村甿之習
於水者操之一自白苗濟陽隑一自新隑濟陽隑置田
二十五畆以給操舟者之食不足又將勸好義者益之
舟既鉅無倉猝之虞濟甚利無邀阻之患由是逺近之
人徃來者莫不懽忻鼔舞而誦之曰江流渢渢孰濟鄭
[003-21b]
公我來我徃惠我無窮又曰湯湯江水其深不極脫我
魚鱉就我几席匪舟也車匪川也途公功不忘其樂也
且於是凡詠歌之人與鄉人父老咸來告於予曰吾儂
居水濵不能去舟楫然數十年間阽危者屢矣哀溺者
數矣異時舟人怙利且忍視人性命若土芥然雖衆疾
之而不能革自公建義渡以來居人絶行者之憂行者
如在宇之安獨彼喪其利朝夕懐怏怏之心累謀所以害
而奪之者微鄭公之力其蔑有不廢者哉夫安其利者
[003-22a]
烏知去其害之難也請吾子記之然鄙人不知故聞昔
鄭子産以乗輿濟人溱洧君子非之毋廼以公譏乎予
曰不然夫子産相鄭國方秉其政而濟人國邑之内於
政誠有闕故君子非之若公持節他道政不得行於此
一觸耳目所聞見遽興惻隱之心不能拯之於先將圖
免之於後蓋仁人君子之用心也夫田之薄不可以不
増舟之敝不可以不葺公之心猶有望於後之人後之
人抑豈無公之心乎使後之人無公之心則人之思公
[003-22b]
愈無已衆又曰聞古人有所建置而利不忘於人人多
以其氏稱之若白公渠蔡公井蘇公堤李長者陂之類
願刻石表曰鄭公渡則如何予曰宜衆咸曰諾遂為記
公名潛字彦昭新安人其居官有益於民者類意為之
所在時見稱云
   種徳堂記
水南蘇氏以善稱於鄉三世矣海於蘇氏識其父祖子
孫四世矣珠浦翁簡直好善樂周人之急小浦先生廣
[003-23a]
其徳心遇人有疾病患難窮困其濟之之力殆欲忘其
身者而家以是貧徳如生自髫稚有知即習所聞見而
安之以故人咸稱蘇氏之積善三世聲問聞於旁邑人
皆信之無異詞蘇氏舊有堂名種徳屬予記予惟古人
於宫室器物凡命名取義必以自儆近世率為賁飾而
已有能因名究義飭厲而力行之蓋寡若蘇氏所謂種
徳云者其可謂身力行之名實相副而不浮者與夫徳
非自外來也得之於天我固有之也故自吾之愛親慈
[003-23b]
子而推之以及人之老㓜吾食而閔人之不食吾衣而
念人之無衣已安而不忍人之危若其惻隱之情出於
天性隨寓而發非以納交要譽於人求報㝠㝠於天也
然天道無感而不應人道無施而不酬顧為徳者不可
以是設心而已蘇氏之樹徳已久感者宜應施者宜酬
則將在其子孫夫承二徳之後不可以不謹也徳所以
承徳也不徳所以墜徳也生勉乎哉夫恩惠及人徳之
餘也孝弟忠信仁愛誠實著於身徳之本也而祖而父
[003-24a]
之所種皆自其本推之也夫祖父種徳於前子孫繼徳
於後乃所謂能子也生勉乎哉詩云無念爾祖聿修厥
徳又云譬猶農夫是穮是蔉雖有饑饉必有豐年請以
是為種徳堂記重為之銘曰
天降民徳五常具全匪我獨有於人則偏惟人之發於
心最先推以及物寧不為賢有美蘇氏其心塞淵周貧
䘏患濟弱扶顛曽是三世而不倦焉爾心如種人心如
田爾種爾藝不求其年人事之積必格乎天善繼勿墜
[003-24b]
嗚呼勉旃
   遊黄巖記
水南之山最髙而大者方山山之隂有峯隆然逆馳而
西曰黄巖望之特尊歲大旱鄉人必禱焉自予徃來三
十年凡方山之勝皆飫覧之惟黄巖僅兩至焉丁未歲
杪避兵來此思復一登而淫雨兼旬戊申改紀人日始
霽山路泥滑未能即登也越五日乃得遊焉登自前山
之麓山皆荔枝無餘木巨石蘿薜綿絡可愛出荔隂入
[003-25a]
松林憩妙峰小菴菴直西南古靈水西龍湖諸山帷幛
屏列望清溪一勺可注尊罍澄江帶如縈過山右水南
村落人家可辨良久僧汲山泉煮茗甚佳出菴徐行草
逕委蛇徑旁茒葦無復林樹又循岡而進乃抵黄巖之
下巖髙十數丈袤不啻倍之壁立陡絶鄉人祠張道者
依巖結構堂室樓閣軒檻周廊複道聨屬制度雖狹而
寢食燕居臨眺之所具焉屋與巖相庋景與地相宜前
山低横有若户限郡城逺出其北連山周遭大江迴繞
[003-25b]
煙雲吞吐飛鳥往來上下蒼緑紫翠間濃淡之相施逺
近之相涵皆於户限外見之亦足以賞心而娯目矣下
山復至菴中設食步斜景而歸自前山至巖下約四里
凡石憩者六草坐者一班荆而息者再同行六人皆文
雅談謔笑咏是遊各極意登降而不知疲焉豈獨忘其
患難羇旅之為適哉記之以冠賦詩之首
   悠然軒記
丈夫出處不失大節至於流離窮困而能隨所遇而適
[003-26a]
者非其中有所得必能以理自遣者也古今達人賢士
莫不由之元有天下垂及百載末年士大夫心術不明
風俗偷薄陵夷波委以至亡國其高風逺識如國初劉
靜修先生其次如歸公彦温不一二人其竭力死義如
余公廷心李公子威者亦不多得予嘗中夜竊嘆丁未
之變計吾平日所知其為人者曰行臺侍御史沛郡韓
公前閩省郎中魏郡某公潮州督守靈武王君兹三人
者其殆不失節乎既而韓公果不辱以死某人者進退
[003-26b]
不遂而王君浮海徃交占不達屏居龍泉之上謝絶人
事與樵夫牧竪為伍室南有山如覿佳客間指謂予曰
吾屏居無聊惟終日與此相對使人意定神怡樂而忘
倦吾將竊取陶淵明詩所謂悠然者名吾軒子其與之
乎予曰與君侯哉然則子其為我記之予曰諾哉夫心
有所係皆役於物者也役於物者顧無時而樂求之即
即必持之戚戚得之揚揚必失之倀倀嗜欲少者天機
深嗜欲多者天機淺夫淵明晉之高士知時之不可而
[003-27a]
去之與世相忘久矣彼其外物不足以動其中故無欲
而自得方其采菊東籬之下悠然而見南山非山能令
人悠然也悠然者見山耳故靜而觀之見其安然不可
動之象焉見其蒼然不可犯之色焉見其四時有契於
中其趣因之而發初不待覩夫崔崔巖巖者然後為有
得也嗟夫開闢以來乃有此山獨淵明得其趣今君侯
又得其趣山之與人其相遇豈不難哉淵明徃矣君侯
之繼淵明者尚未艾也神交契合夢寐將或見之龍泉
[003-27b]
之溪其水清泚山有嘉肴苦茗可瀹可羞予不憚煩來
與君相對茲軒之下君飡秋英之秀色我倚白石之商
聲時詠歸去來辭招山靈而聼之
   友蘭軒記
宗姪克成以友蘭字其軒請予記之予曰美哉蘭夫蘭
有三善焉國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無人而不芳三也
夫國香則美至矣幽居則蘄於人薄矣不以無人而不
芳則守固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徳具焉夫君子徳
[003-28a]
修於已惟恐其不成其成又惡其暴著故始若虚終若
愚敏乎若不足浩乎不知其有餘善實内充而英華外
發用則以及物不用遯世而無尤昔者吾夫子傷時不
幸鼓琴為猗蘭之操楚屈平作離騷引蘭以自況若是
乎蘭之足重今子將以為友豈特愛其素枝紫莖緑葉
青青者乎夫光風惠日暢其和明月白露耀其清嚴霜
積雪厲其貞階庭深谷所寓不同而其美自若語云與
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然則子與蘭居不猶入善人之
[003-28b]
室哉子善友之其以蘭為益友四時朝夕撫其榮挹其
華攬其實玩其美之無斁感於中以自得至於久而不
聞其芳子友蘭乎蘭友子乎聖人有言徳不孤必有鄰
將使一鄉之士化於子以至一國之士皆願友焉其機
括良在於是克成勉之
   知止軒記
天下之福恒生於無欲而禍每起於貪貪者無厭無厭
則不知止不知止故禍必恒隨之然自古及今相接於
[003-29a]
目前而不戒豈人情不安福樂得禍哉由不能止其貪
耳邑人某年少為郡府吏有能聲一旦忽然悟曰吾親
老不能養顧為是復役乎即棄之去郭南三十里居焉
疏圃鑿池田園自適又創小軒以時燕息環植花卉竒
果設几案琴書筆硯客至焚香烹茶酌酒賦詩為娛友
人名其軒曰知止予舊識某比年因臨川傅徳謙往來
益熟暇日至軒中某請曰願得先生一言予曰諾哉世
之言知止者多誦而不能行者也子能行之則以名軒
[003-29b]
可哉夫富之與貴人孰不欲而有命焉烏可貪天以求
必得而不得則慊乎珠璣象犀兼金大貝産於海外番
夷之國去中國數萬里舟行千日而后始至風濤之與
凌蛟龍之與争嗜利者必之焉幸而一遂可以富矣而
不止也幸而再遂則大富又幸而又再遂則不勝其富
矣而不止橦檣折拉於浩洋之中骨肉充委於魚黿之
腹故無待乎止矣髙官重爵大圭長組朝廷懸之以待
賢俊功能王公之尊嚴卿大夫之布列未易可造次也
[003-30a]
慕禄者必趨焉傅會投合鑽刺攘竊幸一得焉可矣再
進焉過矣愈進焉極矣彼徳不讎乎位才不任其局廢
事曠官折趾覆餗小焉刑戮之加大則誅夷之慘故無
待乎止矣噫行不知徐必蹶而止食不知飽必飫而止
飲酒不節必濡首而止小事尚然況大者乎老子曰知
止不殆故知止者無時而不可止不知止者無時而可
止無時而可止必至於進不可退不可欲止不得其止
噫少而不知止者猶望於其壯壯而不知止者猶望於
[003-30b]
其老世固有自恃其智老而冒利不已豈不大可哀哉
予喜其名軒之意與予合為記之
   歸帆樓記
董可久結小樓於其居之左廣度四几邃布兩筵宇可
以仰檻可以隱促席合坐可容十人流溝出其下老樹
䕃其上横江前陳州渚間叠連峯迤秀環映回合樓雖
狹其景勝矣曩予嘗一二至焉比來請曰某樓既名矣
未有賁也予曰何名曰間者嘗因友朋徙倚適空明景
[003-31a]
霽澄波油如飈風徐起數帆自逺而至過於茲樓之外
衆賔咸樂舉&KR0678相屬顧謂斯樓得無託是名乎遂題曰
歸帆幸先生有以發之予曰諾予少時嘗渉海矣觀其
茫乎無窮浩乎無垠泱漭湠漫嘘吸變化凌騰鬰怒顛
倒上下將遊神乎八極之表鴻濛之始與虚無為友遺
世而不返也逮其浤乎瀜瀜湙湙乎浟浟輕舟緒風一
趠百里其靈異詭怪雖足以慊心飫目而震愕之餘悔
亦生之迨夫揚帆來歸櫂夫唱聲柁師幹機風雨指途
[003-31b]
濟雖未届而喜可知矣今復覩是思徃日如在目前嗟
夫夫天下之至險者莫若水而善負者莫若舟顧水能
乗舟亦能覆舟是語里巷所能談道者也至於徃徃蹈
其害而不自覺豈獨里巷之人為然而士大夫固多不
免豈非見其可欲而忽其可畏樂其暫安而忘其長危
也哉當水生風利之時自謂技堅器良必無可敗之勢
誰肯少自引以就所宿哉使水也專能覆而不能乗則
舟為無用而亦不至於敗況乎爵禄之海貨財之淵利
[003-32a]
欲之源其禍愈深其沈漫冒濡溺者愈甚而趨者愈衆
何哉思古人之如越國之范蠡漢代之張良以至穆生
兩疏之徒能燭於事理審於進退皆可為後世法而世
之滔滔知入而不知出知徃而不知返者自他人視之
如泳之善游彼且自以為賢於吕梁丈人豈不惑哉然
則是樓之命名雖近而充其義則逺矣遂為之文以記
   雲竹山房記
李氏子升家方山之陽逺市㕓去闤闠藹然田野之趣
[003-32b]
猶以為未足乃鑿室山麓竹樹環之置圖書琴櫝筆研
其間詠歌自適題曰雲竹山房請予記之予雅愛伯順
和易恭慎能嚮善逺利不隨流俗所尚嘗給事分省上
官賞其勤同列讓其賢於時不幸閉門靜處昔之富也
不驕奢今之貧也無慕羨得時不變其志失勢不衂其
氣安分無求恬然若足非通理善守其能若是耶夫山
林邱壑畸於世者之所以樂其窮畢其齒也子年富才
俊胡為欲放志於此苟以為幽閒靜偏人迹罕至可以
[003-33a]
讀書求道稽古博識畊而徯其穫養而俟其成以為藏
修息遊之地則可以為避世傲俗之地則不可夫雲無
心以見没因時而澤物可以占出處之道焉夫竹虚心
而直節歳寒而不改可以堅自守之操焉子樂之意子
意有所佀亦皆有資於子也抑吾所居特逺不得朝夕
徃來從子之所徒以為恨耳既為記之又撫几而歌之
曰山之幽其雲油油雲與子兮奚求仰觀白闕/
愛竹之青其葉薿薿孰闕/霜兮可以變此我思美人在
[003-33b]
淇之隈在渭之涘
   東陽橋記
東陽故有橋圯廢百餘年矣春雨潦集冬寒闕/  病
焉里人張禄嘗欲營之為富人所害鞭斷石梁事弗果
迨其子惠又屢謀作之懼役重力不勝圖回者數年㑹
有贊之者曰事畏不勇不畏難為之必將有成於是帥
鄉人轉石輠木建堤兩岸架以修梁上為廈宇以庇風
雨下施横榻以休行者日役二百餘人張悉給其食不
[003-34a]
再逾時而橋遂成役工凡若干費錢凡若干皆張所施
予徃來章山每道其處鄉人曰昔張惠之興是役也富
人或笑之及其成也又慚而疾之今張蒙不幸以死然
其利猶在顧有以紀之吾聞而閔焉夫為義在志不在
貧富富者財力雖有餘惟務多積為子孫計其肯拔一
毛以利衆哉貧者又力不贍此建事之所以難也若張
者家不及於中人力不足以號召而能斷然有志以倡
是役鄉人亦樂而從之見好義之心人人同也彼不能
[003-34b]
而害人之能者亦獨何心哉則惠誠可表也
 
 
 
 
 
 
 聞過齋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