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31 五峰集-元-李孝光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五峯集巻二


  宋 胡宏 撰


  書


  上光堯皇帝書


  臣聞二帝三王心周無窮志利天下而已不與焉故能
求賢如不及當時公卿大夫體君心孜孜盡下以進賢
為先務是時上無乏才而山林無遺逸之士士得展其
[002-1b]
才君得成其功名君臣交歡而無纖芥形迹存乎其間
逮後世衰微心不及逺志不周物據天下利勢而有輕
疑士大夫之心于是始有遯世不返寧貧賤而輕世肆
志者於是始有奔走于名利之途納交于權勢之門以
僥倖富貴者二者雖有間矣而均為不仁然則孔子所
干者七十二君有近於僥倖富貴矣孟子不見諸侯有
近於輕世肆志矣而後世仰慕以為宗師而不以為不
仁何哉聖人仁以為體義以為用與時變化無施不可
[002-2a]
學聖人者以仁存心以義處物相時而動亦豈必于進
退哉臣生而愚直力慕髙逺以聖人之道為必可行以
聖人之政為必可復以天下之衰為必可振抑又身逢
亂離窮處山林閲人世之紛紜知天心之神化口誦古
先之文心推今日之事靜觀興替動見幾微方戎馬之
憑陵痛王綱之不振陛下宵衣旰食招延多士講論治
道臣於斯時潜光獨善有懐不陳豈不負臣素心上辜
聖世失仲尼孟軻之㫖哉輒忘微賤謹用所聞揆天下
[002-2b]
之事陳王道之本明仁政之方上干天聴臣聞治天下
有本脩其本者以聴言則知其道以用人則知其才以
立政則知其統以應變則知其宜何謂本仁也何謂仁
心也心官茫茫莫知其鄉若為知其體乎有所不察則
不知矣有所顧慮有所畏懼則雖有能知能察之良心
亦淪沒于未流浸消浸亡而不自知此臣之所大憂也
夫鄰敵據形勝之地逆臣僣位于中都牧馬駸駸欲争
天下臣不是懼而以良心為大憂者葢良心者充于一
[002-3a]
身通于天地宰制萬物統攝億兆之本也故孔子作春
秋必書元立本以致大用孟子告諸侯必本仁術以行
王政元即仁也仁人心也心一也而有欲心焉有道心
焉不察乎道而習于欲則情放而不制背理傷義秉彛
仆滅懿徳不敷于行而仁政亡矣是故察天理莫如屏
欲存良心莫如立志陛下亦有朝廷政事不干于慮便
嬖智巧不陳于前妃嬪之佳麗不幸于左右時矣陛下
試于此時沉思静慮方今之世當陛下之身事孰為大
[002-3b]
乎孰為急乎必有歉然而餒惻然而痛坐起仿偟不能
自安者則良心可察而臣言可信矣坐大廷而朝羣臣
守是心而推之于事退便殿而幸便嬖亦守是心而推
之于事入燕寢而御妃嬪亦守是心而推之于事凡無
益于良心者勿可為也念兹在兹持之以久優柔自進
則邪説横議將逆于耳正言篤論將當于心智慮日益
髙明功名日益光大鄰敵之侵庶幾可禁叛逆之臣庶
幾可滅茍不察心之病而大變焉則身不能自信何足
[002-4a]
以孚民心動天意哉孟子曰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不誠未有能動者也昔舜以匹夫為天子瞽瞍以匹夫
為天子父受天下之養夫豈不足于窮約哉而瞽瞍猶
有不悦焉自常情觀之舜可以免矣而舜慼然有憂之
舉天下之大無足以解憂者惟自强不息以成其仁其
憂不得乎親之切乃如此恭惟太上道君皇帝身享天
下之奉幾三十年淵聖孝慈皇帝生于深宫享乘輿之
次以至為帝一旦劫於金人逺適窮荒衣裘失司服之
[002-4b]
制飲食失膳夫之味居處失宫殿之安妃嬪之好動無
威嚴辛苦墊隘其願陛下加兵北伐震之以武心目睽
睽猶飢渇之于飲食庶幾金人知懼一得生還父子兄
弟相持以泣歡若平生引領東望九年于此矣夫以臣
之踈賤念此痛心當食則嗌未嘗不投箸而起思欲有
為況陛下當其任乎而在廷之臣不能對揚天心充陛
下仁孝之志反以天子之尊北面事仇陛下自念以此
事親於舜何如也且羣臣智謀短淺自度不足以任大
[002-5a]
事故欲偷安江左貪固寵榮皆為身謀耳陛下乃信之
以為必持是可以進撫中原展省陵廟來歸兩宫亦何
誤耶夫金人何愛扵我其疑我謀我之心烏有限制土
我土人我人然後彼得安枕而卧也茍順其所欲而不
吝名號土地人民貨財以委之正是以肉投虎肉不盡
其博噬不已臣不知陛下何負於羣臣而羣臣誤陛下
乃至于此自初年至於今益已久矣義士之心益已怠
矣百姓之心益已安於亂矣陛下不早自為計廣攬英
[002-5b]
雄以自輔翼繩心之愆糾心之謬憂不如舜力行不倦
以感動天下臣恐四方豪傑有以窺朝廷淺深無肯為
國家盡力者也抑臣又聞之湯有天下聖賢相繼臣服
諸侯五百餘年及紂一為淫虐周武興兵誓衆乃以為
世讐誅之不赦自常人觀之武王之舉豈不過歟而孔
子定書取以為後世法者葢作民君師代天而為之子
其自任不得不如是也今海内大亂二聖播越元元叩
心歸命陛下威福大權豈異人任蕞爾女真深入諸華
[002-6a]
劫遷天子震驚陵廟汙辱王家害虐蒸民此萬世不磨
之辱臣子必報之讐子孫之所以寢苫枕戈弗與共天
下者也其宜為讐孰與紂而陛下顧慮畏懼忘之不敢
以為讐臣下僣逆有明目張膽顯為負叛者有協賛亂
賊為之羽翰者有依隨兩端欲以中立自免者夫既為
人臣而敢持二心干紀逆節反行天道其宜誅也孰與
紂而陛下顧慮畏懼寛之不敢以為討豈不與武王之
志異哉守此不改是祖宗之靈終天暴露無與復存也
[002-6b]
父兄之身終天困辱而來歸之望絶也中原士民沒身
塗炭無所赴愬也陛下念亦及此乎故以和則失事親之
道而害隨之以戰則得事親之道而利隨之其是非至
易明也然不求于本故大論紛紛至今未定孟子曰天
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脩身本于正心
正心本于誠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而已朝廷之上
可自欺也而四方不可欺也而天地鬼神不可欺善惡
之應急于影響不可不察也伊尹曰皇天無親惟徳是
[002-7a]
輔民心無常惟恵之懐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
之百殃臣愚願陛下察天理存良心以身先羣下深憂
如大舜自任如周武不牽于姑息之仁不懾于强暴之
威立復讐之心行討亂之政積精積神神而化之與民
更始實宗社無疆之休也豈特紓目前之禍而已哉臣
聞三綱人之本性神化天之良能堯舜禹湯文武恭已
盡性徳合于天一言一行當物情之精中民心之㑹利
用出入民所共由故精神感通折衝萬里天下心服莫
[002-7b]
測其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此之謂也若
夫徳不能盡倫而三綱廢缺昧于神化而政不能盡制
乃以智術利勢相傾者則臣妾而已矣夫天下萬事各
以類應君萬民而為臣妾行者必有臣妾之耻自周平
王東遷王者迹熄諸侯交侵然先聖之遺澤尚存五霸
猶能明大義奉而尊之然文武之道自此日敝强侯之
風自此浸興是以秦得逞其智力滅六國君天下原其
父子君臣之際莫有當于禮義者陵夷之漸實始此耳
[002-8a]
立甫十三年天下共起而亡之漢鑒其弊法古先之餘
烈崇尚經術留意三綱政治醇簡用智術而不専行利
勢而不縱王道雖微缺而正論未衰也是以終漢之世
無侵陵之禍自此以降如曹魏晉宋齊梁陳隋得尊位
者皆本于簒弑以三綱為虚假以神化為茫昧以智術
為紀綱以利勢為權柄前後相因莫之能革故五部雲
擾愍懐遷死神州陸沈蹙足江表終不能申大義踰河
而北定中原也李唐因隋失道起義兵平暴亂太宗創
[002-8b]
業雖有英雄之畧身致太平然三綱不立家道内亂綱
紀不張繼世因仍又甚焉故祿山思明豖突上京窺竊
神器吐蕃回紇連年侵暴賴忠臣之力僅克興復迨安
史少衰而藩鎮跋扈陵夷至于五代强臣制朝廷之命
矣迹其行事皆其類應非偶然也昔孔子作春秋正君
臣之辨其㫖深且逺可不察歟及本朝開基太祖皇帝
受命市不改肆得之以大功受之以天命綱本既正神
化斯孚削平僣偽如指諸掌西北二邊雖有動揺終焉
[002-9a]
稽首及丞相王安石輕用已私紛更法令不能興教化
弭奸邪心以來逺人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治兵將
始有富國强兵窺伺邊隅之計棄誠而懐詐興利而忘
義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廢祖宗法令而不知其并
與祖宗之道廢之也邪説既行正論屏棄故姦諛敢挾
紹述之義以逞其私下誣君父上欺祖宗誣謗宣仁廢
遷隆祐使我國家父子君臣夫婦之間頓生疵厲三綱
廢壊神化之道冺然將滅綱紀文章掃地盡廢遂致鄰
[002-9b]
敵外横盜賊内訌天師傷敗中原陷沒二聖逺栖于沙
漠皇輿僻寄于東吴囂囂萬姓未知攸底禍至酷也若
猶習于因循憚于變更不大剗革以返三綱之本邪説
横議者不廢干紀逆節者不誅法不守道誅不守義昧
神化之良能長智術利勢之心行簿書期㑹之政文繁
實寡偽長喪真上下相䝉莫肯致察大吏棄置法令小
吏貪冒無耻奸贓徧於郡縣元元無所告訴意愁心結
思所以自逺于上者非智術利勢無由也于是億兆之
[002-10a]
心交騖于智術利勢矣上以利勢誘下下以智術干上
犯法者不必誅亂政者不必退是非由此不公名實由
此不核賞罰由此失當亂臣賊子由此得志人紀由此
不脩以臣干君以賤干貴子不聴于父弟不聴于兄邊
隅不聴于中國天下萬事倒行逆施人欲肆而天理滅
矣殘賊之政暴著天下危亡之憂日以益甚孟子所謂
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將
何以異于先朝求救禍亂而致升平乎然上而公卿之
[002-10b]
議下而士大夫之論習以殘賊為常更為當今之亂將
卒不精練兵甲不堅利饋餉不豐給城池不髙深之過
也昔商紂百克而卒無後項羽百勝身死人手秦倉以
資劉項隋洛口以資李密楚城郢而昭王出大城陳蔡
不羮而乾溪之師潰故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
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
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臣是以願陛下深念三綱潜心
神化明脩政事大革風俗使卓然與熈寧之政相反則
[002-11a]
中國之道立而邊鄙之叛逆可破也昔孔子匹夫耳天
下無主猶以身當天運作春秋承帝王之烈行二百四
十二年南面之事討亂賊扶持三綱況陛下居得為之
位天開聖性明于春秋又有能為之資乎誠能更加聖
心勿牽制于文義毅然討亂賊定名分正三綱窮神化
日新厥徳九重朝誠四海暮應豈與漢唐行智術利勢
與英雄角力角智而後臣之葸葸然常恐臣妾之軋己
者比乎徳格皇天恩施萬姓四方歸命豐功偉績何憂
[002-11b]
乎豫賊何畏乎金人耶臣原其要亦曰舉斯心加諸彼
而已陛下念之父兄之望天下之願也傳曰天生民而
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
勿使過度是以堯為天子不樂尊位而憂先輔佐輔佐
之重同于天地必也相知以心相輔以仁外託君臣之
分中結朋友之義吉凶成敗相與同之死而不變然後
為盡其分矣豈以言合意行順㫖不問諸左右不詢于
大夫不訪于國人格天下公議而用之乎陛下自登天
[002-12a]
位所命輔相多矣然皆用之驟退之速豈其失于易有
未慎而然乎豈其以已私好惡不以天下之公而然乎
豈其悦人之佞惡人逆已而然乎昔成湯之于伊尹髙
宗之于傅説皆一舉而終其身既得久于其位故政令
綱紀有常而不紊可變而不變此其所以能創業興衰
者也陛下今欲任輔相以二君為法可矣臣嘗思之陛
下所以不然者其以未知羣臣心志才徳將廣攬徧試
以識其賢不肖而后決進退之歟臣恐計之疎也昔禹
[002-12b]
思天下有溺者猶已溺之孜孜不倦惜此寸陰況陛下
大讐未報叛臣未誅封疆日蹙危亂交至義之不可以
已孰若大禹迫切于心不可以怠孰若大禹陛下誠蓄
乾元之徳施剛果之用以大禹之事反求諸心則輕重
緩急可知必不肯一日茍安其居矣又何忍以九年之
久嘗試羣臣哉臣恐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不足以傷賢
于耕樂之陋也臣以在廷之臣類皆茍媚道尋常之言
理細微之故虚延嵗月曽不能因時先事發憤慷慨一
[002-13a]
為陛下明陳斯道致行期義而黄金横帶坐於廟朝更
出迭入傳呼輔相孰有赤心許國不以浮名浮勢動其
心者大臣如是則人主最病臣原其本亦人主之誠不
至而自病也曷不改更心慮恭黙思道積誠于内感通
英賢進而任之使久于其位責以功實無為坐費嵗月
棄機㑹縱讐逆而不治使義士聞之而解體英雄聞之
而動心也羣臣亦知以是為憂為陛下言之乎夫欲成
王業者必用王佐之才所謂王佐之才者以其有王者
[002-13b]
事業素定于胸中也故一旦得君舉而措之先後有序
綱施紀布望道期功如臂運指莫不從心今夫弈之為
數小技也規勢不先定猶不能取勝況欲興衰撥亂倚
任輔相而用嘗試其術之人僥倖以望成功必不可得
矣夫輔相者百官之精選人才之所自進政事之所由
定陛下輕以授人使各以類進則執政侍從之臣可知
矣外臺耳目之寄可知矣郡縣民之師帥可知矣所以
寄閫外却敵折衝者可知矣廊廟非其人則淺近之言
[002-14a]
日進理義之論不聞而是非亂于天下矣監司非其人
則刺舉之政不行黷貨懐奸舞文弄法之吏得以臆逞
履正奉公清脩恵化之士無以自進而名實亂于朝廷
矣守令非其人則政繁賦重民力殫竭而盜賊起于困
窮矣將帥非其人則讐敵外縱釁孽内生而披枝傷心
之禍萌矣故人主之職在論一相昔燕齊敵國也昭王
得一樂毅而猶能以弱燕破强齊而克仇報怨今中原
陛下之舊一則金人一則齊楚以名則中外非敵以義
[002-14b]
則叛逆之臣不可與我抗也誠得賢士舉而任之使盡
其職則天下之善何所不進正名定罪任天下武勇起
義兵從西北思歸之士以誅暴亂何所不克臣歴觀前
古天下未有無臣之世患在人君好臣其所教而不好
臣其所受教則盛徳之士不可得而官矣好柔佞而惡
剛直則守正之士不可得而用矣安齷齪而忌英果則
髙才之士不可得而使矣陛下必欲致士能絶是三者
勿萌于心絀權數仗誠信忘利勢與天下之士相期於
[002-15a]
道義則真儒命世之才將為陛下出焉或不若是則訑
訑之聲音顔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而
䜛諂面諛之人窺隙乘間僥倖競進權在輔相則黨於
輔相權在閹宦則黨於閹宦權在將帥則黨于將帥欲
固其寵遂相擠陷不論人之賢否不計事之是非不顧
國之安危茍可以傾人而便己者無不為矣陛下亦安
能人人而察之哉古者聖王制爵位所以明等級也制
寵祿所以奉名器也以此防民猶有尸位素餐惟利之
[002-15b]
徒棄君如土梗弁髦莫之恤者況人君自以爵位寵祿
為己私則天下安知爵位為明等級之義乎安知寵祿
為奉名器之禮乎君以富貴畜其臣臣以富貴懐其君
而百官皆不知其職矣在官者無他事大抵轉相承奉
務以榮進為先欲綱紀文章之不墜禍亂釁隙之不滋
其可得乎夫官人之義以其賢也以其才也用其賢才
葢為民也唐虞三代莫不為事設官為官擇人君無姑
息之命臣無希冒之心當斯時也上法一而百度張下
[002-16a]
心清而萬事理逺邇肅安封疆靖固四方歸命而無狂
狡之憂譬之人身血氣强盛膚革充盈自然陰陽之寇
不作而邪厲之氣不能干也今世則不然為人設官為
官造事冗濫交錯仰食縣吏侵漁百姓壊風俗亂政事
往中原時提封萬里郡縣以百千計論者猶以為將不
勝其弊今地益狹隘州縣無幾士大夫自西北而東南
者不知其幾千萬人矣自東南而官者不知其幾千百
人矣郡縣荒殘百事宜簡而官吏猥衆上官大吏各私
[002-16b]
其親不遵法制移易往來曽無定止互相攘奪不顧是
非受賄納賂法禁不行奸豪得志暴虐日敷根本搖動
大命將泛流蕩而不可止天下無事食君之祿天下有
變拱手圜視而不能救則又有乘時僥倖冒功射利為
國結怨于民而増益禍亂者陛下操予奪之柄握刑賞
之威胡不自為深計黜闒冗之官以俟英賢奪冒濫之
職以屈髙士大計若干職定置若干員于今在官者按
實功罪誅賞必行任官稱職者使久于其位過惡已彰
[002-17a]
者編之于民終身不齒志氣不立事業不脩者皆賜罷
其有學行未成者歸之于學庶幾官約事省為政有經
民聴不惑而危亡可救矣或者以為行此之政則必大
致煩擾夫人心為金人豫賊駈才豈不殆哉臣痛之曰
夫國之所恃而上之所保者億兆之心也若夫士大夫
乘君子之器而為小人之行者乃生民之蠧國之賊耳
汰而黜之則得民心所去者寡而所安者衆所去者奸
惡而所安者良善計道義權輕重則所為失人心者乃
[002-17b]
在彼而不在此矣昔紂為天下逋逃主以有億兆夷人
而武王以三千人滅之縱使仇敵得吾逋逃之士是皆
不忠不孝商紂兆人比耳適足為吾取勝之資也茍或
恐懼動于浮言不黜衰敝之士則衰敝之政不更而衰
敝之俗不革亂不息威不震而討逆復仇之兵未易舉
矣延日引月下陵上替陛下春秋鼎盛明並日月威若
雷霆乃行小不忍而棄大謀髙拱以成土崩之禍生奸
雄心臣竊為陛下懼焉臣聞堯授舜以天下其付託丁
[002-18a]
寧之言曰衆非元后何戴后非衆㒺與守邦欽哉慎乃
有位敬脩其可願夫衆所願者飽食煖衣仰有所事俯
有所育而已后體元而仁覆天下則衆得所願而歸戴
之后不體元為政不仁無以保天下則民擇仁厚而歸
之其心豈有常也故大禹力平水土拯民之墊以有天
下桀不能守滅徳作威而民歸于商稷降播種以救民
飢至文武而有天下幽厲不能守肆行暴虐而民歸于
五伯此已然之明驗也本朝宗祖厚養天下當時父老
[002-18b]
䝉恩被澤者已死已亡後來子孫自王安石為政崇尚
掊克與民争利獄訟繁滋民不得安息加以庸邪繼軌
閹宦握兵求便其私不為國計内脩宫室治苑囿外拓
邊疆築城立柵常賦不充移易經費經費不充始有横
斂横斂不充公私俱匱天下力竭財盡雖有感恩戴徳
之私迫于威虐如火銷膏祖宗之澤日益斬矣故金人
未動而方賊已稱兵于江表羣盜已充斥于太行及其
内侮民無殺敵保家之志望風奔潰乘時為盜發其亂
[002-19a]
心僥倖富貴以偷安須㬰逺近繼起連年未定然則民
心果有常而祖宗之澤果可恃乎陛下亦自强于為善
可也往中原時國家全盛提封萬里鄉邑聚落財物阜
豐所在百姓以億計猶不能堪上命以及敗亂迨今地
益狹隘皆寇盜剽掠之餘賊殺之殘也生者流離死者
暴露哭泣之聲未絶傷夷者未起怨恨愁痛感傷和氣
故長星亘天日食地震川騰海溢雷電雨雹愆時失序
木氷竹枯災異荐臻陛下即位厲精求治九年于茲若
[002-19b]
之何民猶未安而天猶未應乎臣深探其本葢陛下體
元之功未加焉是以聴善不明擇善不審執善不固官
人失賢行政失理雖有愛民之心屢下寛恤之詔而有
司壅遏大命不能承流宣化實恵不施于民誅之如禽
獸取之如漁獵發求無度科斂無已脅之以勢劫之以
威官得其一吏隠其九號呼蒼穹天聴悠逺慘毒切于
肌膚凍餒迫于憂慮其致敗亂豈與中原比哉必天有
其意焉者矣雖軍旅日興糧饟器械資于民金帛甲車
[002-20a]
資于民不發求科斂則軍旅坐困無以禦敵發求科斂
而民益困邦本先蹙于軍旅何有哉然則奈何亦選明
正沈毅之士天子親擢置于中臺勤加勞問任以為朝
廷天下耳目勿使為輔相權勢鷹犬信而聴之聴而行
之以靖朝廷然后明白公正精强之士出使郡縣察舉
可任功賞可責可以平政理訟革邪歸正奸盜不逞使
民有所赴愬矣雖有不得已而調斂均平無頗盡入于
公用于有益民孰不願輸也哉孔子曰均無貧和無寡
[002-20b]
如是而軍實不充者未之有也雖然此可以救目前之
急耳必欲足食足兵為久逺可行之計則莫若治其本
矣三代之時税以出栗賦以供車無闗市之征無鹽銅
之利無𣙜酤之法無稱貸之益而天下財力日憂不足
海内有變則剥膚椎髓痛酷慘急之威猛于虎烈于火
絶其生生之路取之猶不足給何三代不盡利而富後
世盡利而窮乎臣竊思之財者天地有時四民致功者
也取財于天地則無窮取財于四民則有盡古者溥天
[002-21a]
之下四民而已民無不食其力者自漢唐以來㳺手滋
衆上無制以革其濫下無學以權其弊兵不本于農人
不食其力為之者寡而用之者衆臣請舉其大者夫興
師十萬日費千金靡然騷動者七十萬家而后十萬之
師舉是故聖人教兵于鄉遂以行師動衆為毒天下而
未嘗輕用之也歴代興廢制雖不同然皆隠兵于農及
李唐中季漸壊舊章兵農始分全家坐食是日日毒天
下無時而已也況今海内大亂土地狹隘國用空竭民
[002-21b]
力凋敝而被甲者無慮數十萬家家以五口為率乃有
數百萬端坐待哺于農民者矣夫國之有民猶人之有
腹心也國之有兵猶身之有手足也手足雖病心能保
之心腹茍病矣四肢何有焉是故欲富國者務使百姓
闢其地欲强兵者務使有司富其民國無治亂時無豐
凶政無經權莫不以辟土地養人民為本今乃行誅剥
之政縱意侵民以奉冗卒使田萊多荒萬民離散此臣
之所未解者一也夫釋氏之道上焉者以寂滅為宗以
[002-22a]
明死生為大行之足以潔其身不足以開物成務下焉
者轉罪業取福利言之足以恐喝愚俗因以為利而已
矣魏晉以上為僧有禁梁陳以下曽無限制今僧徒徧
天下以百萬計問其力田積粟輸賦税以實倉廪則不
知問其利器械以供上用則不知問其披堅執鋭為國
爪牙則不知故凡問以實用有益于天下生民者則曰
非吾事也吾所事者為國焚修祈天祝聖以救度一切
衆生耳自祖宗以來徳大包荒于道無所棄亦崇信之
[002-22b]
道君皇帝雖有改更旋復其舊然水旱屢興蝗螟荐起
戎馬生郊王師傷敗則祈天之效安在乎二聖北征皇
宗逺徙陛下巡逰靡克有定則祝聖之效安在乎盜賊
蠭起賊殺人父兄子弟夫婦流血成川死于鋒鏑者以
億萬計則救度一切衆生之效安在乎其為欺妄豈不
昭明而或者以為朝廷固知其無用而度牒之入亦有
助于國家且度牒一時之得幾何而農工商賈之子孫
既為其徒則不耕而食不織而衣髙堂大厦雕鏤文章
[002-23a]
以自居處役徒衆致滋味以自奉養而終其身其費豈
特十倍度牒哉夫為政以均平天下而坐縱夫庸愚欺
誕之奸化誘善良失國家丁壯滅絶天倫壊亂人紀百
萬羣居蠧生民之衣食此臣之所未解者二也古者天
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降及諸侯卿大
夫府史胥徒皆有等差官不踰事祿不踰數故民不疾
上而下無怨勞漢世而下官名滋衆無其職而置空名
無所事而尸厚祿公卿大夫既多而府史胥徒之屬之
[002-23b]
家亦不下數十百萬人矣農人力作自春徂冬一嵗之
間未嘗休息乃不得免于凍餒之患而膏梁子孫㳺手
末藝舞文弄法者依勢侵民食其膏脂耗蠧邦本既不
能立大正之心施剛果之用沙汰罷黜省費寛民今復
無故廣増祠職俸祿優厚財用窘急日益重斂求千萬
人之譽而失億兆之心此臣之所未解者三也陛下誠
能聴臣之計擴仁民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申明軍法大
加選練髙立標格寧使入選者寡而厚其資經以精則
[002-24a]
足用以寡則易使斥去罷羸散歸南畆大興屯田罷度
牒天下僧尼道士收其産業即今存者令嵗納復身錢
一萬其肯改過歸民聘娶者隨口給以公田使各食其
力罷廢冗濫之官自西北而東南飢寒無以自存者亦
隨口給以公田使各食其力不出三年財用必充唐劉
晏曰理財當以養民為先户口衆多賦税自廣使晏不
曉財計則可使晏而少知理財之道有已行之驗則其
言必不可違矣夫與民親者莫如郡縣之官天子所與
[002-24b]
共治天下者也今類皆以干逐廢棄者居之豈為民父
母視民如傷之意哉臣愚謂宜重其任擇其人使久于
其位期以成功且申戒詧視之官亷問紏劾一路之廣
贓吏而監司發者罪守貳守貳發者黜監司自中臺發
者監司郡守俱賜罷終身以不勝任廢立是法而必行
庶幾陛下之仁得加于百姓邦本安隆而討逆復仇之
兵可振矣昔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吴起曰美
哉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寳也起對曰在徳不在險君若
[002-25a]
不脩徳舟中之人皆敵國也魏氏失于不知本吴起失
于不知末夫道有汚隆勢有强弱因時處事體用不遺
本末並行然后為得也是故聖王明于天險尊卑之分
貴賤之等定天下之制而奸邪莫能越明于地險山川
丘陵以為阻城郭溝池以為固而暴客莫能干險設如
是然后能守其國矣不然天險廢亂雖潼闗何有于秦
地險不脩雖仁義何有于趙金人入據太原天下要害
之地始欲棄而不守終雖救而不力遂致崩陷敵乃幸
[002-25b]
勝席捲而南若蹈無人之境連年深入所向無堅城上
下震動南掠衡湘東至於海民無所庇自古邊境之禍
未之有也去年之戰敵無必前之心諸將僥倖一勝非
有竒謀偉略真可以破堅陣摧强敵也然將相受賞榮
祿兼極天下皆喜臣獨懼焉昔田單以即墨破燕之餘
卒有死之心無生之氣遂破燕復齊及齊已定有生之
樂無死之心則攻狄不下夫億兆之情本乎一心而君
者心之元也三軍之志同乎一氣而將者氣之元也今
[002-26a]
君臣上下狃于無故之勝心志驕佚不復長慮淮南膏
腴夀春名郡盱眙古縣所宜髙城深池名將堅守以遏
敵人進取之道而下流有屏蔽矣今乃棄廢不省失經
畫之逺圗有退縮茍安之志人情雖阻啟敵人心此臣
所懼者一也安陸武昌上流腋脅亦宜遣將以兵鎮理
鑿深池築髙城積糗糧治守備如中原時西北邊城固
以待賊彼若不顧死亡越城而進則以一軍扼其前城
中出輕騎抄其後隨宜設變使彼欲進不可求退不能
[002-26b]
雖有馳突之騎使不得縱此乃用我之長制其短也今
漫然不以為意雖長江天險人力不施何以守之秋深
賊至臨難遣將必復搶攘人心不先定而戰勝不可必
一有蹉跌則大事去矣此臣所懼者二也襄陽上流門
户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吴越欲退守江
左則襄陽不如建鄴欲進圗中原則建鄴不如襄陽欲
禦强寇則建鄴襄陽乃左右臂也何以言之長江萬里
賊至下必趨采石中必趨武昌上必趨襄陽以臣料之
[002-27a]
金兵遼逺所在凋敝多發兵則糧餉艱絶其能來者不
過數萬以分則勢弱諸將各擁大衆自是制之彼若屯
聚而進冦下流則我以襄陽之兵直趨汴洛寇中流則
我以上下之兵更出迭入交至以罷之寇上流則我以
淮上之兵入青徐批亢𢷬虚左右牽制使賊内顧不得
専意外伐然後我得寛于難内可以修政亊外可以觀
時變蓄養精鋭進討亂賊平定中原此事之機也今乃
委置襄陽戍以輕兵不脩攻戰之備不興屯田以充軍
[002-27b]
實千里蕭條人無固志假令賊以輕兵犯淮南翠華至
重人情惶駭其勢必以重兵臨江抗禦賊乃以精鋭破
襄陽走江陵掠舟船順流而下水陸並進長沙以東必
從風而靡臨江將士乃揺心矣以搖心之將敵乘勝之
軍百戰百勝人心離散雖有孫吴之術不能以取勝此
臣所懼者三也楊夭為寇起于重斂吏侵民急耳本農
畆漁樵之人也其情不與他寇同故治之之法宜與他
寇異陛下誠能選寛厚有謀之臣為江湖間守少給以
[002-28a]
兵大施恩信招撫流散務農重糓道化善良誅鋤奸宄
號令清一明白可信不出期月楊夭之徒必大震壊然
后用其鄉導選精鋭禽之易于反掌今陛下赫然震怒
命大將統數萬之兵武震以懾威之使彼懼而知悔自
相殘戮歸命天子實陛下神武非草野微臣之所敢知
也如其不然懼而協謀舟船便利隨方抗敵威不能制
恩不能懐平蕩之功不可以嵗月冀大軍久聚所費
不貲誅剥遺民侵肌及骨死亡流散不復聊生北馬秋
[002-28b]
髙昧死復至内敵外寇相因而起雖有良平之智不能
為謀此臣所懼者四也陛下詳擇舉而行之去危就安
天下幸甚昔顔回問為邦孔子不告以威福之柄制馭
之方乃曰放鄭聲逺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言之不足至
於再言聖人之意可見矣夫言不以正悖道妨義而持
之有故言之成理足以悦人心惑天下者皆鄭聲也豈
必鐘鼓云乎哉鄭聲淺陋卑汙聴之易知言之易從悦
之者衆上無道以揆之則天下波靡遂成風俗而奸邪
[002-29a]
機巧才佞之士于是始得投間攘臂肆行于其間錯亂
名實顛倒是非盜竊威權其身榮而天子危矣中正之
人不阿意不詭隨據道而言証經而論方其犯顔敢諫
有如不恭面折廷争有如沽激夫以螻蟻之命犯雷霆
之威自非誠心愛君豈能如是哉正孟子所謂其兄闗
弓而射之則已埀涕泣而道之不待勉强而親之心發
于中自然戀戀不期茍免如待趙人之疎也若夫佞人
之於君安同其榮危避其難視君如國人矣君天下者
[002-29b]
何憚不棄彼而取此耶舉中正之人錯諸邪枉之士則
民心服而有志必成舉邪枉之人錯諸中正之士則民
不服而仇益相陵盜益肆暴宗社有危亡之憂矣陛下
即位以來中正邪佞更進更退無堅定不易之誠然陳
東以直諫死于前馬伸以正論死于後而未聞誅一奸
邪黜一諛佞何摧中正之易而去奸邪之難也此雖當
時輔相之罪然中正之士乃陛下腹心耳目奈何以天
子之威握億兆之命乃不能保全二三腹心耳目之臣
[002-30a]
以自輔助而令奸邪得而殺之于誰責而可乎臣竊痛
心傷陛下威權之不在己也雖然生不能用死念其忠
既褒其身又䘏其後臣見陛下天地之量日月之明改
過不吝日新其徳自今能主張腹心耳目之臣矣存此
心而不替堯舜事業固優為有君如此豈忍負之臣言
已在前矣陛下聴之天下之福臣之望也夫自堯舜以
至于今上下三千年盛衰治亂載在典籍可法可戒者
非不備也非不明也而繼世創業之君治亂相循不能
[002-30b]
自免者仁與不仁而已矣陛下幸聴臣言反求諸心神
而明之施於有政滅仇讐誅叛逆恢復中原仁覆天下
乃其功矣惟陛下加聖心焉勿使臣徒為此空言而已
也實宗社幸甚


  與秦㑹之書


  癸亥春嘗拜起居之間自是遵禀傳業之誨不敢失墜
上搜羲炎姚似之遺文中考商姬孔孟之大訓下觀兩
漢徧閲歴代以及五季數千年間治亂之迹正如風雲
[002-31a]
感㑹來無定形去無定體得其道者昌失其道者亡故
大要治亂必本于人稽諸數千年間士大夫顛冥于富
貴醉生而夢死者無世無之何啻百億雖當時足以快
胸臆耀妻子曽不旋踵而身名俱滅某志學以來所不
願也至于傑然自立志氣充塞乎天地臨大節而不可
奪有道徳足以賛時有事業足以撥亂進退自得風不
能靡波不能流身雖死矣而凛凛然長有生氣如在人
間者是真可謂大丈夫矣某讀其書按其事遐想其人
[002-31b]
意其胷中所存澹然直與神明通不可以口傳耳受也
方推其所存于數千年文字之中茫乎昧乎未能望其
藩籬窺其門户又況其堂奧乎業當從事于斯不敢半
塗而廢此某之所以逡巡歴年若自棄于門下未能進
而求仕者也竊伏思念四十三年矣先人即世忽已十
載惟是布衣藜杖尋壑經丘勸課農桑以供衣食不如
是則啼飢號寒且無以供粢盛奉祭祀將飄零慘淡無
以成其志矣積憂思與勤苦而齒落髮白夙興冠櫛引
[002-32a]
鏡自窺顔色枯槁形容憔悴身之窮困如此足矣去年
復哭子而今年又喪婦自嗟薄命益不敢有意榮進然
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聖人之訓也茍泊然無
意于是甘與草木同腐則何以為人子豈先人平日教
詔之所望耶矧今聖明在上而相公丈端秉化權念及
寒微下詢所欲儻于是時不顯寸長思自振耀則真自
棄矣昔孔子成人之美今相公丈曲敦故舊欲先人身
後不即衰落將使某兄弟各遂其志願人以所長表見
[002-32b]
于世此誠莫大之徳若用不以其才則醜拙陳露非所
以成其美矣長沙湘西嶽麓山書院元是賜額祖宗時
嘗命山長主之今基址皆在湘山負其背文水榮其前
靜深清曠真士子脩習精廬之地也至道二年潭守李
允則脩而廣之乞降書史以厚民風天聖八年漕臣黄
總奏乞特授山長進士孫胄一官當時皆從之今若令
潭守與漕臣興復舊區重賜院宇以某有繼述其先人
之志特命為山長依州縣監當官給以廪祿于以表朝
[002-33a]
廷崇儒廣教之美凡學舍諸生不樂近城市願居山間
者並聴之俾舒巻數百千年之文行思坐誦精一于斯
人一己百人十巳千庶幾愚而能明柔而能强可以繼
古人之後塵而為方來之先覺矣


  與吴元忠四首


  久伏盛名之下朝野異道無縁祇謁徒懐仰慕之心中
春丈人造朝家兄侍行某獨將諸房逺寓窮山至中夏
王師討曹成於臨賀成軍崩潰所過殘暴奔避﨑嶇幸
[002-33b]
免死亡竊思寇盜縱横使吾民至于此極者以州郡敝
而不振而方伯久無其人也日夜延頸威明之至掃除
凶奸封殖善良有如飢渴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之㑹易
失而難得者事之幾然幾㑹之來無有終極聖賢英雄
之所以凝神睇視而不敢忽者也自靖事之初失幾㑹
以至于今大亂日滋聖主憂勤勞思分江南根本之地
以委元勛盛望之臣此天下重任也所繞之封北跨漢
沔西距瞿唐東盡衡山奄有北海以地則廣而形勢易
[002-34a]
張以體則大而威聲易布以權則重而智計可行挾此
三者何事不濟然荆峽單殘衡湘罷敝岳鄂武陵羣盜
之區八桂五羊民方喜亂以政則紊啟奸宄之心以兵
則弱招外寇之侮以財則匱有内潰之虞當此三者求
濟實難茍相公恃前三者之虚名則患必至理後三者
之實患則功可成雖然理之有道在乎得賢而已矣得
賢有道在乎公心而已矣公心有道在乎循理而已矣
理一昭明雖天地變化了然胸次況乎一時之㑹一時
[002-34b]
之幾而有不得者乎相公誠能留心于此則敵仇可滅
而中原可定不然幾何其不舉天下而一擲也某少習
干時之業長聞大學之方性本迂疎志與時左自分逸
于山林望雲消意臨水觀心以適己事而已矧今在疚
豈欲求名然遭時不競危亡之慮國家惟同輙恃父兄
之契敢陳愚者之表


  竊以國本固則寇可息寇可息則家可保今之讀書入
官者莫不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然至于行事則或失
[002-35a]
之逺者類皆以急于近切小利而忘經國逺圗也相公
學兼本末政通先後豈如今日之仕者然受天子之命
入封境之内已踰月矣未有以慰逺民之望何也夫欲
除弊政必除弊人弊人不去雖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
其澤欲以已亂而亂日滋欲以捍寇而寇内興必矣現
今秋成某耳之所實聞者科役繁重邵陽富民盡室以
逃目之所實見者灌陽清湘貧民流轉困于糴貴舉此
二郡他處可知也將來之慮必有不可勝言者矣相公
[002-35b]
居上流重地宗社安危係焉外寇强大而根本如此願
相公念之某方在疚心無他營所以獲進言者居今之
世譬如乘敝舟泛滄海風濤洶湧未知攸濟而相公操
楫者也茍有所見豈敢隠情


  奔走區區百事荒廢豈有以上裨謀議之末然口誦古
人之書目覩今日之事心維天下之理深攷撥亂致治
之術未有若得賢為耳目之要也夫耳目者心之所以
流通也若夫目形具而不能見耳形具而不能聞則亦
[002-36a]
奚用夫耳目之官哉内雖有大公至正之心孰與宣之
外雖有䝉蔽欺紿之事孰與知之是一身遂廢坐而待
斃也相公奄有四路提封廣逺既不可州州縣縣而至
而州縣之間欺誕之風習而未改相公以一人之身當
數百千官吏之欺蔽茍不明目達聰竊以為未易治也
方今山林之士豈無其人相公推誠仗信以友道咨之
必能有所禆益廣求其類而耳目通矣耳目通則事情
判矣事情判則政可行矣昔齊威王一烹阿大夫及其
[002-36b]
左右而旌即墨大夫齊國大治稱于天下此無他耳目
聰明而賞罰當以相公舊執化權得天下之賢才衆矣
今某輒復進言多見其不知量也然泰山不棄土壤故
能成其大河海不却細流故能成其深王公不擇衆庶
故能成其徳是以周公握髮吐餔而諸葛武侯孜孜求
啟告于下僚也不然何以成功一時而埀光千載相公
其聴之


  昔孔子作春秋明紀法以繩諸侯重用兵戒興土木之
[002-37a]
役使相公聴孔子之言不治兵乎則無以捍寇敵不興
土木之役乎則無以保地利將興土木之役而治兵乎
是孔子之言無用而以無道行之也夫事有緩急勢有
輕重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循道而行則危可安亂可治
悖道而行則危遂傾亂遂亡故古人論兵則以足民為
要而兵甲犀利非所先也論治則以親賢為急而城池
髙深非所急也矧夫壯麗宫室欲以示威者乎相公所
統四路荆峽坐亡于解潜鼎澧自殘于昌禹湘中罷敝
[002-37b]
于張掞八桂敗壊于許中惟五羊寇所未至差為完實
耳今秋旱乾廣逺疾疫盛興死亡流散者不可勝數正
是安卑陋甘粗糲勤瘁救民之時而聞諸道路謂相公
大治屋宇市炭鐵槍杖牛羊之皮追發丁匠雖逺亦及
某竊以為抑末也本之未立如之何自古戰争强弱成
敗之勢明著史冊可考而知矣魯公伯禽宅曲阜當治
定之時而徐夷作亂侵逼東郊是寇之在門庭僥倖萬
一者也兵不亟用則寇滋城不亟城則失險而無以衞
[002-38a]
社稷矣故伯禽雖在創巨痛深之中出師誓衆征師與
築役同日並舉聖人定書取以訓後世而莫之非也相
公承大亂之後緝破亡之邦事與此異而勢有未可者
一失民望而離其心雖有甲兵誰與用之雖有城郭誰
與守之雖有廣室大厦相公其得髙枕而卧乎某故願
先收羣䇿以易亂政之人先易亂政之人以附百姓之
心民心既附然后用之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矣豈復有
怨憤叛亡之慮哉


[002-38b]
  與明應仲書


  天下之難平者莫難平於時事天下之難見者莫難見
于人情自北人内侵神州板蕩帝室阽危至於南邦九
年矣聖主憂勤願治未見其效諒必内自省曰豈於時
事有未當歟豈于人情有未察歟古人起匹夫不五六
年遂定天下今乃若是其難乎是以奮大辱之積志臨
遣信使分行州郡考時事察人情將斷自宸衷以大有
為于天下而閣下首膺此選其任豈輕也哉伏想登車
[002-39a]
攬轡慨然有願佐聖主澄清海内埀功名于竹帛之志
精勤周盡不為茍簡文具之事風聲所至州郡官吏矍
然相聚恐不為簿書期㑹之政也某是以樂有獻焉且
閣下入湘中事之明白易行者可平矣情之憤欝不通
者可平矣而事有虧國體傷民心者則不可得而平也
頻年盜賊徧天下屠害所在以百計呻吟者未絶傷夷
者未起流亡滋甚户口滅耗雖赦令比下所以告戒䘏
民者甚悉徒文具而已豈不虧國體傷民心哉今閣下
[002-39b]
雖欲正其虧傷是重歟吏民増其不信而非將命之本
意也必欲正之盍反其本矣閣下入湘中吏之清脩有
恵化者可知矣吏之奸贓無亷耻者可知矣而吏有欺
者不可得而知也頻年亦嘗有御史出使矣其所薦者
不必賞其所劾者不必罰以為不足信則曷若弗遣以
為不足從則曷若弗問遣矣問矣而卒無所懲勸是不
覈實是文具之事也夫上之化下疾於影響欺誕之風
習以成俗又何罪焉今閣下雖欲察其欺誕必大致煩
[002-40a]
苛詿誤吏民而非將命之本意也必欲正之亦盍反其
本矣夫所謂本者何也正天子之心也閣下職居言責
出觀外政儻不能察小以知大觀微以知著原天下之
本必歸諸天子之心而正之竊恐是于此而非于彼得
于東而失于西不可得而治也昔孟軻氏聖人之徒命
世之英也當天下分裂用兵爭戰之際嘗卑管仲合諸
侯匡天下之功而必伊周自處矣考其規誨時君之言
則未嘗有竒謀偉畧也齊王曰吾好色好貨好勇而不
[002-40b]
非之又有公劉太王文武之事導之不忍一牛之死則
以為仁術而可以王又曰我非堯舜之道不敢陳于王
前而天下後世皆以為真得堯舜文武仲尼之傳者豈
非定天下之術無以易此乎不然是直迂誕之論其曰
以齊王而定天下猶運之掌又足信耶閣下讀古人之
書必希慕古人矣歸輔天子使合乎堯舜文武之心則
事之難平者迎刃而解矣情之難見者迎目而分矣其
於定天下之亂必謀謨於廟堂之間而折衝于千里之
[002-41a]
外矣無或如今之人泛然毛舉州郡之事以塞責而已
某自荆襄避寇漂流傍嶺守分安貧而無求惟抱孤忠憤
國威之未振耳故敢僣易


  與髙抑崇書


  宣和之未先君至京師諸俊秀謁祭酒楊公公首以閣
下為稱迨閣下召自閒廢有成均之命竊自計曰太學
者明人倫之所在今天下方無三綱斯人其不來既而
聞至則受命又自計曰天下方無三綱斯人之所以來
[002-41b]
乎及聞有退詩賦進經義之請又自計曰此建明人紀
之漸也此請既行日月久矣寂無所聞及見請行幸太
學之表某心惕然不意閣下有斯請而有斯言也自中
原失守鑾輿南渡行幸之所雖無定計然尚仇敵而不
為之臣也及今柄臣擅國違天逆理專事阿黨利惑君
心阻塞義理之路而汲引庸佞戕伐國本以奉亊仇敵
襲舊京敗亡之道昔秦楚敵國懐王不反楚人憐之如
悲親戚葢忿秦之以强力奸詐其君使不得其死其痛
[002-42a]
勝于加之刃也太上皇帝我中原受命之主劫制敵人
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嘗膽宜思所以必振
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㒺人以大仇為大恩乎昔宋
公為楚所執及楚子釋之孔子筆削春秋乃曰諸侯盟
于薄釋宋公不許荆蠻之人制中國之命也太母天下
之母其縱釋乃惟金人之命此中華之所大辱臣子所
不忍言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㒺人以大辱為大恩
乎大宋基業封疆皆太祖太宗收用英俊勤䘏民隠躬
[002-42b]
擐甲胄與天下均其勞苦以得之又累聖嚴恭寅畏不
敢荒寧而守之者也今闗河重地悉為敵封園陵暴露
不得瞻拜宗族拘隔不得相見土地分裂人民困苦不
得鳩集寃恨之氣外薄四海不得伸雪而柄臣者方且
施施然厚誣天下自以為有大功乎閣下受其知遇何
不懇懇為之言乎言而或聴天下國家實幸也晉朝廢
太后董養逰太學升堂歎曰天人之理既滅大亂將作
矣則逺引而去今閣下目覩忘仇滅理北面向敵以茍
[002-43a]
宴安之事猶偃然為天下師儒之首既不能建大論明
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諛柄臣希合風㫖求舉太平
之典又為之詞云云欺天㒺人孰甚焉是黨其惡也人
皆謂閣下平生志行掃地盡矣數十年積之而一朝毁
之乎春秋之義誅國賊者必先誅其黨歴觀往古人君
以無道行者猶不能終況人臣而敢肆然以無道行之
乎一旦明天子監亂亡之禍赫然震怒以咎任事者嗚
呼危哉豈不與董養異哉閣下不及今翻然改圗必與
[002-43b]
之俱矣某素以閣下為一世人物心所期望義不得黙
惟留意以無負名賢知許


  與僧吉甫書三首


  方今聖學衰微士風卑陋可與共為仁者極少自非得
真積力久名世大賢作而振之則人道何由而立然逰
河南之門得其指歸者零落殆盡今之存者雖未獲親
炙叩其所安然言論風㫖傳聞于人者亦似規矩寛縱
不加嚴謹審如是則後學將安所止也只如王學士説
[002-44a]
佛氏實見道體差了途轍故不可與入堯舜之道大意
雖是而言語則有病矣何以言之某竊觀子夏所謂君
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别矣又伊
川曰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未應不是先已應不是
後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葉只是一貫不可謂上面
一節事無形無影却待人去安排教入途轍也既云途
轍則只是一箇途轍若佛氏貫見道體則途轍何縁有
差故伊川謂佛氏略見道體今王氏乃改畧為實既以
[002-44b]
為實見又言差了途轍豈不迷亂學者哉伏讀來教謂
佛氏所以差了途轍者葢由見處偏而不該耳見處偏
踐履處皆偏大抵入道自有聖人所指大路吾輩但當
篤信力行其他異同一筆勾斷竊仰所見分明親切足
為後學津梁正先人平日期望之意也然吾丈又一書
既言自可欲之善至于聖神若大路然何疑何殆却又
言至于未發時一段須力行以造極自然明見竊疑前
後似相牴牾不知精意何如伏幸埀教


[002-45a]
  楊先生中庸解謂中也者寂然不動之時也按子思説
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則是楊先生指未發時為寂然
不動也頃侍坐時嘗及此謂喜怒哀樂未發恐説寂然
不動未得吾文曰楊先生如此解某悚然愧懼竊謂於
先覺所言但當信受奉行遂不復啟齒今來教舉尹先
生之説亦如是某反覆究觀茫然莫知所謂心性二字
乃道義淵源當明辨不失毫釐然後有所持循矣竊謂
未發只可言性已發乃可言心故伊川曰中者所以狀
[002-45b]
性之體段而不言狀心之體段也心之體段則聖人無
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未發
之時聖人與衆生同一性已發則無思無為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聖人之所獨夫聖人盡性故感物
而靜無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衆生不能盡性故感物
而動然後朋從爾思而不得其正矣若二先生以未發
為寂然不動是聖人感物亦動與衆人何異尹先生乃
以未發為真心然則聖人立天下之大業成絶世之至
[002-46a]
行舉非真心耶某雖粗承過庭之訓而未嘗廣交天下
之英寡陋為甚矧今孤露茍不肆言激精微之論以袪
䝉除蔽則將終身如是而已矣故此言非敢直抵二先
生所以求教也


  二先生萬夫之望百世師表所言但當信從不可妄疑
其失然審問明辨中庸之訓也有所未明不敢但已承
舉先君子之言為誨愴然内傷如見顔色惟先君子所
謂不起不滅者正以靜亦存動亦存而言也與易無思
[002-46b]
無為寂然不動遂通天下之故大意相符非若二先生
指喜怒哀樂未發為寂然不動也某愚謂方喜怒哀樂
未發沖漠無朕同此大本雖庸與聖無以異也而無思無
為寂然不動乃是指易而言易則發矣故無思無為寂
然不動聖人之所獨而非庸人所及也惟無思無為寂
然不動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更不用擬議也喜怒哀
樂未發句下還下得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句否若下
不得即知其立意自不同不可合為一説矣恐伊川指
[002-47a]
性指心葢有深意非茍然也心性固是名然名者實之
表著也義各不同故名亦異難直混為一事也尹先生
指喜怒哀樂未發為真心既以未發恐難指為心人讀
前教葢尹先生所論已發未發却偏指未發為真心故
某疑其不然今䝉坐誨若見真心則已發未發皆真自
是釋然無疑矣來書又云政使不見自真竊所未曉惟
不以煩瀆為罪


  與劉信叔書五首


[002-47b]
  天家暫寓江南自東海至西蜀延袤幾萬里而太尉控
制之地辟如人身適當腰膂腰膂强則手足舉而元首
興矣昔自晉及南朝荆州財賦甲兵當江左之半真天
下重任也由丁未嵗以來屢遭屠破赤地千里逮乙夘
嵗羣盜盡帖之後州縣建置二十有五年矣今猶極目
蒿萊開墾不及十之二三者由前此執國命者以為繭
絲不以為保障也是以民户輸納之數少而上供之數
多舉此一端不遣民何由來集而望蕃庶耶太尉國家
[002-48a]
謀士信臣也宜以其實為上言之若得徭役遂希賦斂
遂薄勞來安集數年之後便可富庶而士馬精强以之
守禦攻伐無不如志矣所以敢言之者為太尉天下人
望而某嘗䝉眷顧之重故也


  伏聞載嵗天寵増俸放田上思舊勛致此恩數深原其
㫖可為太尉賀又可為天下忠臣義士賀也上晦養海
濱二十餘年必有漢祖欲東之意將行周宣六月之事
所以慨然發中旌禮勛賢為起用之漸太尉平日發舒
[002-48b]
有期矣天下忠臣義士行有風雲之㑹豈不可賀雖有
尊主庇民之心然戰戰兢兢者曽參所以全其身慄慄
危懼者成湯所以大其業推此心也發而為思愚望太
尉以聖賢此心為寳寳而持之一旦當事任則賢才可
進人心可收中原可定邊人可服而君父之仇可報可
雪矣


  治道以䘏民為本而䘏民有道必先鋤奸惡然后善良
得安其業而鋤奸惡之道則以得人為本也荀卿有言
[002-49a]
弓良然后求勁焉馬服然后求良焉士必慤而后求智
能若忠誠不足雖有材用譬諸豺狼不可邇新幕屬向
沈其父忠毅公臨難死節聞于天下渠未嘗忘奪大辱
之積志也然耻忘攀附竒蹇至今忠信誠慤遇事不茍
若䝉知察不以常人遇之渠必欣然願居幕府決能有
補于髙明庶幾可以比方董幼宰徐元直乎不然未必
不逡巡不就矣太尉開某使言故敢僣越


  嶽廟百五十年間天降之災者再矣某竊嘗探討天道
[002-49b]
與人事本于一理在天為皇天上帝在人為大君豈有
二哉大君有二則人事亂矣五嶽視三公此三代之制
不可改也五嶽與皇天上帝並為帝則天道亂矣又況
嶽神者總集一方之誠通天通地變化莫測今乃為之
象貌為之立配為之置男女屋而貯之䙝瀆神明不亦
甚乎禮官能乘天災遂建此議以復古制則大善矣不
然勞民費財豈易得成既已請于朝能少俟之奉命從
事庶幾無失也大尉髙明何資愚者之見以䝉謙下之
[002-50a]
命不敢不獻其衷


  荆湘之間有主户不知愛養客戸客戸力微無所赴訴
者往年鄂守莊公綽言於朝請買賣土田不得載客户
於契書聴其自便朝廷頒行其説湘人羣起而竊議莫
不咎莊公之請爭客戸之訟有至十年不決者某因躬
耕之際稽諸天道察諸人情則貴賤之相待髙下之相
承葢理之自然也蜂屯蟻聚亦有君臣之義況人為萬
物之靈乎是以自都甸至于州自州至于縣自縣至干
[002-50b]
都保自都保至于主户自主户至于客户逓相聴從以
供王事不可一日廢也則豈可聴客户自便使主户不
得繫屬之哉夫客户依主户以生當供其役使從其約
束者也而客户或禀性狼悖不知上下之分或習學未
作不力耕桑之業或肆飲博而盜竊而不聴檢束或無
妻之户誘人妻女而逃或丁口蕃多衣食有餘稍能買
田宅三五畆出立户名便欲脱離主户而去凡此五者
主户訟于官當為之痛治不可聴其從便也而不可不
[002-51a]
聴客户之從便則有一焉夫貴以賤為本髙以下為基
者也是以雖天子之貴而保民如保赤子況主户之于
客户皆齊民乎故主户之于客户當為之安立生業勸
其耕耨平其收斂哀其憂而賀其喜使之生足樂而死
無憾則世世服役雖逐之不去矣若主户者不知保愛
客户呼之以奴狗用之以牛羊致其父母妻子盼盼相
視枵然喪其樂生之心忘其懐土重遷之真性惟恐去
之不速者則主户之罪也夫如是者官當戒斥主户不
[002-51b]
受其訴使知反身思善各務保愛客户一切細民均被
天子之澤咸樂其生矣其有補于政教豈不大哉如愚
言或可採當官者能合議畫為條目行下一路以稱明
天子倚仗仁賢教養斯民之意不勝幸甚


  與原仲兄書二首


  頃觀來書頗推信釋氏此誤之大者其輒有獻焉河南
先生舉世皆以為得聖人之道者某言曰道外無物物
外無道是天地之間無適而非道也兄不事科舉杜門
[002-52a]
讀書有晨昏之奉室家之好嗣續之託交朋友使奴隸
夏葛冬裘渴飲飢食必如是行之而后慊於心此釋氏
所謂幻妄粗迹不足為者曽不知此心本於天性不可
磨滅妙道精義具在于是聖人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而百姓則日用而不知耳蓋不可以有適莫也今釋氏
不知窮理盡性乃以天地人生為幻化此心本于天性
不可磨滅者則以為妄想粗迹絶而不為别談精妙者
謂之道則未知其所指之心將何以為心所見之性將
[002-52b]
何以為性言雖窮髙極微而行不即乎人心兄以為最
親切得無未之思乎昔孔子下學而上達及傳心要呼
曽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曷嘗如釋氏離物而談道哉曽
子傳子思亦曰可離非道也見此則心迹不判天人不
二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天地之間何物非我何我
非物仁之為體要義之為權衡萬物各得其所而功與
天地參焉此道之所以為至也釋氏狹隘褊小無所措
其身必以出家出身為事絶滅天倫屏棄人理然后以
[002-53a]
為道亦大有適莫矣非邪説暴行之大者乎方今聖學
衰微自非真積力久之儒辭而闢之則天下之禍未易
息矣昨寄荅曽漕書去兄以書來曰叔以主張名教為
心其論甚正名教釋教豈有心于分别惟其是而已矣
釋教是也名教非也而欲主張名教則私心矣言豈能
正乎名教是也釋教非也則言必名教矣豈有心于主
張耶其有心於主張者貳以私心也言貳豈能正乎大
人所言葢任理而言以闢邪説非茍以主張名教為心
[002-53b]
而已也兄力學有年行義信于鄉黨後進之所矜式願
益𢎞聖人之正道勿過聴釋氏之邪説時賜警誨某之
願也


  昨䝉報教反覆十讀謹思自得之至言博求之大論以
為學道之規程知言之蹊轍不敢忘也至于致疑聖人
以為未盡推信釋氏以為要妙則愚意之所未安釋氏
與聖人大本不同故末亦異何以言之五典天所命也
五常天所性也天下萬物皆有則吾儒步步著實所以
[002-54a]
允蹈性命不敢違越也是以仲尼從心而以不踰矩為
至故退可以立命安身進可以開物成務聖人退蔵于
密而吉凶與民同患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體
用合一未嘗偏也不如是則萬物不備萬物不備謂反
身而誠某不信也釋氏毁性命滅典則故以事為障以
理為障而又談心地法門何哉縱使身心休歇一念不
生以至成佛乃區區自私其身不能物我兼忘與天下
大同也以其不識本宗故言雖精微行則顛沛其去仁
[002-54b]
逺矣正是小智自私之流謂之大覺可乎若大本既明
知言如孟子權度在我則雖引用其言變腐壊為神竒
可矣若猶未也而推信其説則險詖淫蕩竒邪流遁之
詞善迷人之意使之醉生夢死不自知覺故伊川謂學
者於釋氏直須如淫聲美色以逺之非茍言也兄在家
有孝弟之行居鄉有信善之實行之於身而安施之於
父母妻子而順于性命之理得矣奈何又弗察而推信
之耶不知釋教有聖人所未嘗言者何道言而未盡者
[002-55a]
何事乞一一見教至如文中子謂佛為西方聖人施之
中國則泥夫聖人與天地合徳其生則有方所其道豈
有方所而施之中國則泥哉且其教天竺國人自不可
皆從之其泥而不可行施于四夷八蠻皆然何獨中國
使天倫可已秉彛可滅則有行而不泥之方矣然烏有
是哉肆筆縱言尚幸埀誨


  與陳應之書


  頃䝉頒恵先集伏讀再三見諌議雖去言路猶知無不
[002-55b]
言言無不盡剔抉奸邪披其根而破其膽坐是流離至
死不悔大名揚于天下昭若日月執事遵守洪業故得
簡在上心復寮宥密雖不當言責然后為國家深思逺
慮固當異于人也某竊謂今日之事名與實反言與事
乖忘仇而曰愛民降敵而曰和戎方衰而曰中興執此
以為國是堅不可破有動揺者竄逐隨之忠臣義士雖
欲建言亦何恃而敢夫壅塞言路行于治安之時尚且
不可況今日危急存亡之秋乎某之愚計以為上春秋
[002-56a]
已踰鼎盛之時自汴都横潰皇宗北徙枝葉未茂維城
之助有識為憂而儲副未建何以係天下之望若羣臣
宻謀以此義達于左右前後有思慮其力可以回天者
使明知利害者多然後言上東宫倘得早建乎于是廣
搜天下之英俊使與居處出入庶乎有變通之道于將
來可以弭禍亂而救危亡也則諫議忠于國家之志益
昭明光大矣某少壯之時自知禀賦蹇薄頹心榮進又
更歴艱難念益灰冷惟忠與孝出于天性鑒觀前代揆
[002-56b]
今日之事愚實寒心中夜撫膺慨然興歎敢以愚慮告
于知己真如河濱之人將負土以塞孟津者力雖不逮
是心豈可忘也


  與樊茂實書


  丙午嵗暌異至戊子才一通問以迄于今仰惟進徳不
可量也伊洛老師為人心切標題天理人欲一句使人
知所以保身保家保國保天下之道而后知學者多尋
空言不究實用平居髙談性命之際亹亹可聴臨事茫
[002-57a]
然不知性命之所在者多矣察院學該本未必無偏而
不起之處以為今日之事何如也天理存乎不存乎人
欲肆乎不肆乎天理絶而人欲消者三代之興王是也
假天理以濟人欲者五霸是也以人欲行而暗與天理
合者自兩漢以至于五代之興王盛主是也存一分之
天理而居平世者必不亡行十分之人欲而當亂世者
必不存其昭然如日月斷然如符契大綱隳壊人欲滔
天未有如斯時者也察院將何以救之嗚呼世道窮矣
[002-57b]
而國儲君副未定若能積其誠意孚于上下大論朝發
東宫夕建輔之以智慮謀畧之士庶有變通于將來乎
某年餘半百多病已衰不足為世用矣所以區區進言
者螻蟻天性疾痛切身不得已也有言責者不得其言
則去此守官者之常式耳君子以康濟為心言不茍發
期于必中事不茍言期于有成可以革蠱成新則為之
可以表正天下則為之一身之去就輕如鴻毛不足計
公其勉旃以慰朋從之望


[002-58a]
  與汪聖錫書


  人傳除目知公漸登華近可以行志喜而不寐大丈夫
得路固將輔是君而濟斯民也若隨行逐列汩沒塵中
不知大慮則與常人何異哉為天下者譬諸為大厦大
厦將傾必遷地易鄉築正柱石更掄棟梁然后可也而
主人謙退未遑祇欲脩一榱易一桷而已是果有益于
大厦之傾乎踐履動揺其傾必速都司謂今日之事勢
何如也易窮則變變則通通然後可久若能密賛于萬
[002-58b]
化之原使國有儲而君有副輔之以端人正士庶幾有
變通于將來不然則天下孰敢有夏少康之望哉由今
之道守今之術以東南無根本藩垣之故而欲與金人
持守中原是誠可為寒心某年齡雖未齒髮已衰邇來
疾病益侵待盡而已所願如都司輩人舍頭目腦髓為
天下布施也雖然舍之易舍之而有益為難故聖人在
暌乖未合之時有見惡人之𢎞大有遇主于巷之忠誠
不直情徑行求必濟不阿諛茍合而但已都司以為何
[002-59a]


  與沈元簡書


  竊惟古聖人之言無不入時事者孟子亞聖故其言與
聖人相似其言曰聖人之於天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
謂命也今日宋室衰亡金人强盛天子卑微邦昌尊顯
以人事言之倒行逆施不可之甚者也然無平不陂無
往不復天道如此一盛一衰運行不已以成命惟聖人
㕘和天地以淪於時命之一偏而失天性之大體必自
[002-59b]
理于衰微之内以須興盛之復如夏少康堅忍自立於
寒促之時而不委諸命是也是故卉木之凋落所以滋
根也龍虵之蟠蟄將以王神也根滋然后發生有望神
王然後變化莫測今也花葉雖落而根不滋牙角雖蟄
而神不王委于命而不理其性察院將何以救之某竊
謂治亂興廢循環無端本無定體顧在忠臣義士變化
如何耳今日事之大且急有如國儲者乎孰能奮不顧
身建此大議乎昔司馬文正居官下位猶敢發于平時
[002-60a]
況今日耶事君有定輔以端正深思逺識之士庶幾有
變通于將來不然天下之事誠可寒心也已古人立朝
扶顛持危發言動聴者其言不狂其事不茍至誠孚于
上下奠而后發發而必中察院積學醇深何用愚者進
言然千慮一得想賢者亦願聞也


  與向伯元書


  窮居杜門躬理耕植時讀經史以求寡過所恨離索無
講論之益耳知代者未來利害可以興除者計仁者猶
[002-60b]
不倦也經界真良法也其初依大禹九等之法乃為盡
善主議者堅執三等以為簡易事既行矣今再有㫖令
去害民者若於今所定三等中分為九等雖有一時之
煩勞既定則為久逺之利恵及一路其徳豈小哉又不
知令逐縣均税乎逐鄉均税乎欲逐縣均須是深思博
訪曉然見逐鄉民户納税逺近難易然後一縣之税可
均也若逐鄉均則一縣之税諸鄉不同等須于砧基簿
總田上中下處各書其税數可也上田一畆税若千升
[002-61a]
合中下亦如之若不如此書則民户不知分合承税數
税數出於鄉司輕重之手而民受其弊矣


  與丁提刑書


  論為學者貴於窮萬物之義論為治者貴於識百職之
體孔子曰學之不講是吾憂也夫聖人何憂學者所以
學為治也講之熟則義理明義理明則心志定心志定
則當其職而行其事無不中節可以濟人利物矣反是
則其害豈可勝言聖人心在天下豈得不以為憂明公
[002-61b]
持節登車來臨澤國有澄清之志有愛民之誠惜乎講
之不素未得憲臺之體也憲臺者法令之所在也綱紀
之所憑也行法令振綱紀莫大於舉才能刺奸宄使盜
賊屏息不敢作刑獄清明得其情而已今明公不然大
攬七郡一監三州六縣之詞訟而畢聴之竊恐失其職
也古人有言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尊俎而代之
明公憤郡守縣令之不治哀在下細民之寃苦失職慨
欲使之各得其所者何不審察守令之行事博採於輿
[002-62a]
言治有善最者舉而揚之則莫敢不勸矣


  與黄繼道書


  侍郎以明哲之資抱經濟之學不知以今之世為何等
世也務引責難天下望焉某雖未獲承教然寄示語解
之徳不可忘故不敢不盡其忠孔子曰成事不説遂事
不諫既往不咎雖成事不説遂事不諫然事既未徃而
猶在也可但已乎朝中熙洽安居無一興作而逺方自
困敝極矣上下相䝉不知其終此愚者在閒曠猶寝食
[002-62b]
不能以自安者況㕘法從當論思獻納之任者乎願進
忠嘉以慰天下之望


  與折允升書


  辱書不意令祖母傾逝禮曰父在為母齊衰服在齊衰
中不敢見其父者不敢以喪禮見也父為至尊至尊在
則不得伸其私尊于嫡母如此于妾母則又不得如此


  與張敬夫


[002-63a]
  愚無知而賢者過聴以為似有所聞可與論學下問以
為仁之方世衰道微及此者鮮過望幸甚第某孤陋不
足以發賢者之深思也然䝉謙下之誠不敢虚辱請試
道愚見私意害仁賢者之言是也如令尹子文之忠似
不可謂之私意而孔子不以仁許之如陳文子之清亦
似不可謂之私意而孔子亦不以仁許之仁之道大須
見大體然後可以察已之偏而習於正乍見孺子入井
之時孟子舉一隅耳若内交若要譽若惡其聲此淺陋
[002-63b]
之私甚易見也若子文之忠文子之清而不得為仁則
難識也敬夫試思之此言或有理幸深思之則天地之
純全古人之大體庶幾可見乎


  又尋常士子講學舉疑義欲相滋益其不復嗣音者多
矣向以子文文子不得為仁之義聞于左右左右久而
不忘復以見教此所以加於人一等也來教曰仁豈易
言哉須㑹於言意之表而的然有見焉可也此言誠是
也某反覆來教以左右未能進於此者然則欲進於此
[002-64a]
奈何左右試以身處子文文子之地按其亊而繩以仲
尼之道則二子之未知者庶幾可見而仁之義可黙識
矣孤陋據所到而言未必是也惟留意裁察幸甚


  又示諭子文文子之説善矣然猶是縁文生義非有見
於言意之表者也子思曰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
人不可以不知天仁也者人之所以為天也須明得天
理盡然后克己以終之以聖門實不與異端空言比也
空言易曉實際難到所以顔回仲弓亞聖資質必請事
[002-64b]
斯語不敢以言下悟便為了也敬夫髙明謙下愚見及
此不敢不告然亦未必便是極致也有以見教却望母


  又學聖人之道得其體必得其用有體而無用與異端
何辨井田封建學校軍制皆聖人竭心思致用之大者
也秦漢而下興者雖是英雄亦豈能勝於聖人哉改制
立法出其私意一世不如一世至於近世壊亂極矣欲
復古者最是田制難得便合法且井之可也封建擇可
[002-65a]
封者封之錯雜於郡縣之間民自不駭也古學校之法
今掃地矣復古法與今法相増減亦可也軍制今保伍
之法猶在就其由増脩循使之合古行之二十年長征
兵自減而農兵日盛但患人不識聖人因天理合人情
均平精確廣大悠久之政不肯行耳圗盡是死法無用
也心之精微筆舌豈能既哉其法具在方冊只是散亂
不成條理精攷精思便自可見


  又時䝉不棄訪以大道殊激頹衷夫理不窮則物情不
[002-65b]
盡物情不盡則釋義不精義不精則用不妙用不妙則
不能所居而安居不安則不能樂天則不能成其身矣
故學必以窮極物理為先也然非親之則不能知味惟
不知味也故終有疑必待人印證也左右既進乎實弟
必敬以持之髙明博厚日進無疆聖門有人幸甚幸甚
又不意尊夫人傾背伏惟孺慕號絶何以堪居然先王
制禮歸于一者也所以消息以道毋過摧傷勉襄大亊
古之人進徳脩業正在難處之間要不失至理而已


[002-66a]
  又疊䝉相公親翰之賜又䝉特遣名醫為之切脈察病
而叔父處又傳致鈞念之厚下情感戴不可言陳竊伏
自念所以得此者豈不以其粗能安貧守道或不玷其
先人故乎大君子顧盼浚進成人之美幸甚幸甚愚望
相公推此心廣收天下真才實能忠信之士使無遺棄
以俟明天子赫然震怒欲匡天下圗仕舊勛則拔茅連
茹使各盡其器用臨時無乏使之嗟而中原可復矣此
固相公之素有區區之意自不能已耳不敢専札塵瀆
[002-66b]
告代次致此愚誠


  又比得款論竊識左右胸中正矣大矣大體既是正好
用功近察諸身逺察諸物窮竟萬理一以貫之直造寂
然不動之地然后吉凶與民同患為天之所為矣此聖
門事業也敬夫勉之哉則又有進于左右者堯授舜舜
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微言微妙也危言無常也
故孔聖自十五志于學積十五年工夫然後敢以自許
自是而後每積十年工夫而一進未至從心所欲不踰
[002-67a]
方纔純是道心與天無二故中庸稱孔子之徳終以天
地之所以為大結之更不稱仲尼也今之學者少有所
得則欣然以天地之美為盡在己自以為至足矣就世
俗而言亦可謂之君子論于聖人之門乃是自暴自棄
耳左右方妙年所見大體已是知至矣當至之知終矣
當終之則曽顔地位患不到敬夫戒之哉乾乾不舍工
夫深後自然已不得也今且當以速成為戒耳某病渴
已十餘年又見中外兄弟皆不夀心常不自保道學不
[002-67b]
明卒至禽獸逼人甚矣未有能振起者敬夫資禀穎異
故樂以告不自知其愚也有不中理却幸指摘當益思
其所未至


  又辱示希顔錄足見稽考之勤輒忘固陋肆筆寫真所
聞未必皆當也敬夫所得却以見告至望先賢之言去
取大是難事如程子語錄去顔子合下完具只是小要
漸漸充擴之此乃常人非顔子也既是小則如何謂之
完具若論秉彞則人人完具也何獨顔子顔子所以資
[002-68a]
禀過人者正以其大便有一箇合徳于天地氣象也此
段正先生所謂一兩字錯便轉了只知得他意此類是
矣又如正䝉云顔氏之進則欲一朝而至焉可謂好學
也巳似如此迫切亦説顔子未著也文中子之言誕漫
不親切揚子雲淺陋不精通莊子坐忘費力心齊支離
家語如不容然後見君子恐亦未免于陋也敬夫猛勇
精進諸人有未到處他日當自見以下喻謙勤故不敢
不摘其一二也


[002-68b]
  又莊子之書世人狹隘執泥者取其大畧亦不為無益
若篤信君子句句而求字字而論則其中無真實妙義
不可依而行也其説夫子奔軼絶塵事類如此矣如闗
西夫子説顔子之歎于顔子分上雖未精當然正學者
之所當有事也與欲一朝而至迫切之語葢不同矣龜
山如字之解左右之論是也某之意希顔子如易論語
中庸之説不可瑕疵亦須真實見得不可瑕疵然後可
也其他諸説亦須玩味于未精當中求精當此事是終
[002-69a]
身事天地日月長久斷之以勇猛精進持之以漸積薫
陶升髙自下陟遐自邇故能有常而日新日新而有常
從容規矩可以賛化育參天地而不過也


  與彪徳美


  辱示以所見甚慰此事真要端的有著落空言泛泛何
益于吾身上蔡先生仁敬二字乃無透漏之法門惟益
勉旃以副所望


  又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不知公如何分
[002-69b]
須是指摘分明説出難為模胡説也看通鑑有得母惜
以一二精義見教吾徒幸不蔽固于俗學聖賢事業幸
有一綫路可以究竟惟不志于功利死而后已者可與
共進此道耳吾友勉之


  又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更曽細觀語録
入思慮否陰陽亦形而下者此語如何理趣須是自通
貫隨人言語是不可也某見俟先生説此句信以為是
更不致思前日頓省猶未是也經可易讀乎如尹先生
[002-70a]
語解亦未可輕易使髙明之人有蚍蜉撼大樹之笑也
如何某年齒往矣雖摧頹而志方欲振耀所望直諒之
友左提右挈庶幾不喪素志乎勉之勉之交相警戒可


  又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與未發已發不同體
用一源不於已發未發而分也宜深思之


  又所見果分明不必虚為謙讓若未分明正要提起熟
講然後可望上達天命至微自非亞聖大賢孰敢便為
[002-70b]
已貫通惟是念念不忘庶幾日日有功不至墜墮也


  又左右書詞有得有失焉志近思得也迫切則苦而不
可久悔過而不能釋去則局束而不可大欲速如聖賢
以未見近切而自謂恐終不能至則大非所望也孔子
曰無欲速無見小利不特為政學亦如是也孟子曰心
勿忘勿助長此養心之要道今欲進學而不終其去仁
也逺矣吾友勉乎哉


  又學問之道但患自足自止耳若勉進不已則古人事
[002-71a]
業決可繼也史書自威烈王三十三年而下其年紀世
次興亡大致嘗略考之矣自是而上及鴻荒之世所可
知者則未嘗深考之也今博取羣書取其中于理不至
誣㒺聖人者用編年為紀如通鑑然名之曰皇王大紀
考據三代雖未精當然亦粗有條理可辨王伯不至紛
紛駁雜如前史所記也


  又黄沈有論語説某因其説亦有數段學問不可不講
講看便見病敗也前輩凋零殆盡續之使不絶正在後
[002-71b]
輩吾徒其可以此事若存若亡乎直須如粥飯不可少
一頓可也又況欲張而大之乎嗚呼執書冊則言之臨
事物則棄之如是者終歸于流俗而已矣切不可不戒


  又社祭禮秩視三公不知有何經可以為證伐鼓于社
以助陽也非責社也變置者更新壇位盡敬焉耳非責
罰也更試思之有可見告者無吝反復明道所謂不有
益于此必有益于彼不可寝黙但已也


[002-72a]
  又聞有相從欲學文者須依東坡之法令熟讀左氏兩
漢韓栁之文則他日所成就必大有可觀者因是虎變
亦未可知也若茍且近功辟如萬户碁子爭勝負能提
先手超邁等倫乎


  又天帝精義須自有説但恐思之未至耳不可便以孝
經之言為不是須反覆思索可也禘嚳郊稷却似無可
疑者太王為狄所攻屈己事之豈得巳哉可謂之樂天


[002-72b]
  又郊祀之禮建正之義攷之頗詳然恨未精也如蜡祭
既謂合聚萬物而索享之則何可謂以八神為主社主
報嗇其祭在春首見于何經地固配天謂當立北郊方
丘與天分庭抗禮恐于義理不然更思以見教三王建
正不易月通鑑紀秦漢已遵用矣大紀中固已紀實更
精者通鑑可也


  又思曰睿睿作聖豈可放下若放下時却是無所事矣
無所事則妄人矣若太勞則不可誠如教語也又老人
[002-73a]
病人衰人有死之道然以目前觀之死者亦未必便是
老人病人衰人葢脩短有數一定而不可變雖聖人與
造化同于脩短亦聴之未嘗别致力也此所以為聖人
歟在衆人則不奈何著死耳凡事皆然不特死生也飲
水曲肱安静中樂未是真實樂須是存亡危急之際其
樂亦如安静中乃是真樂也此事豈易到古人所以惟
日孜孜死而后已也讀書一切事須是有見處方可不
然汩沒終身永無超越之期矣衆人汩沒不自知覺可
[002-73b]
憐可憐


  又下諭衞所以為變風之首者伊川云以衞首壊王制
并邶鄘之國故也嘗考衞頃公之薨在夷王末年夷王
之世方下堂而見諸侯未見諸侯有相吞併者伊川云
衞首并邶鄘據詩而言可信也故各繫其國以見衞之
罪也文中子為小雅為周之盛者言其初也季子以為
周之衰者言其末也其從如雲如雨如水恐先公之説
得其要也何以言之葢民從君者也君從之然后臣民
[002-74a]
從之聖人之法常在于端本清源豈可舍本源而就末
流乎


  又闗雎序云不淫其色故伊川言淫其色非后妃之事
求淑女詩人之意也此雖先生之説然錄者亦多誤未
可全信也先生之説何以未可信為闗雎之詩言后妃
之徳故也若是詩人之意即非后妃之徳矣后妃之徳
以不妬忌為至故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
其色進其賢而已非以貌不使君子淫其色也在后妃
[002-74b]
分上大有意味使后妃有是徳則人君不修内行等事
一切消磨掃除盡雖欲發而不可得此易之所謂女貞
者也深攷此説則伯氏之非茍發矣


  又大紀工夫不敢輟首盤古不可移也事則信以傳信
疑以傳疑理則可存者存可削者削近于三皇之世載
些語言甚有意思俟回見求益也來書末後所賛鄙言
因事憤發既以自警又以奉告若不于此省悟著工夫
真可惜逡巡枉過一生也臨死而后悔之則無及矣徳
[002-75a]
美當有見處不可為事物所驅役不知覺也大抵情所
重處便被驅役自以為是而不知區區於一物之中可
惜哉人本與天地同徳乃自棄于一物可惜哉某為此
言者非謂徳美為亊物驅役也大概相警發耳其為事
物所驅役不為事物所驅役惟徳美自知之某不得而
與也勉之勉之


  又井田封建施仁恩之大綱也商鞅王莽事甚明白在
所不論董子限田之策欲漸近古而唐時府兵之制亦
[002-75b]
師古者也更能將歴代田税制度精考幸甚周之宗廟
只在鎬却于經無可據之文而在洛却有可據之亊當
時周公營洛邑郊于此社于此烝于此諸侯朝于此祼
太室行封賞于此似宗廟在洛無疑也故康王命畢公
之文直以洛邑為王室唐虞五載一巡狩周制六年王
乃時巡車徒簡易非如後世有千乘萬騎辨嚴之難也
四時來朝享何難之有洛在畿疆之内無告行之禮若
適諸侯則告行亦非難事也諸侯來朝享禮必行于廟
[002-76a]
報功行賞亦必于廟則洛邑固已朝諸侯行封賞矣故
曰以宗廟在洛無疑也惟告朝一事思天子以祝文遣
使命東郊大臣代告疑亦可也但無經文可証耳主命
之文為出疆設祭祖禰告命為主事有主名非可泛行
他事為文況祭祀必于宗廟而可行于疆外乎或謂設
虚廟于洛載主在于是遇時祭則祭如烝于文王武王
是也禮曰當七廟五廟無虚主則廟不可虚設矣則所
謂四嶽之下皆有廟榭又曰明堂見于太山不知據何
[002-76b]
經而云然乎成周宣榭火是周東遷平王都于此矣其
有固宜又何可引以為証也切更思之


  又郊社之義謹按孔子曰禮者義之實也王者祭天于
郊南面陰也陰氣者地之體也天尊地卑王者父天母
地不敢悖天地之大義也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具牛羊
豕為太牢太牢固非特牲又安知其非牛羊乎禮有以
多為貴者有以少為貴者王者父天母地不必事事同
然后為禮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自
[002-77a]
有等降也只如人事父母其孝愛之心則一其事則不
可同矣禮以節文為主若無節文乃非禮也周禮成于
劉歆歆是不知三綱之人其書不可引以為証孟子之
言有激而云耳當以活法觀若以死法觀之則得乎天
子而為諸侯得乎諸侯而為大夫諸侯大夫莫非有功
于民乃得為諸侯大夫者以得乎天子諸侯而為諸侯
大夫成甚説話謂變置社稷如天子變置諸侯若欲變
置土糓則土糓不可變置若欲變置勾龍周棄則一世
[002-77b]
偉人矣靈在天不可以比無道諸侯誅責而變置之也
必矣又旱乾水溢人君當反躬脩行今反加誅罰于鬼
神果何義耶曲禮下篇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
祭五祀嵗徧來教謂禮曰天子祭天祭社稷祭五祀出
于何篇也曲禮下篇又曰諸侯祭方祀祭山川祭五祀
大夫五祀嵗徧士祭其先王制曰天子祭天地諸侯祭
社稷大夫祭五祀夫天固諸侯之所不得祭地雖為母
道又妻道也臣道也天子大社封五色土諸侯各以其
[002-78a]
方色是諸侯雖祭地而比之天子則有等矣諸侯方祀
殆為是乎夫諸侯之不敢祭天猶支庶人之不敢繼祖
也諸侯之得祭地猶支庶人之各母其母也又按孔子
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地于國所以列地利也
又曰禮行于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于社而百貨可
極焉又曰郊所以明天道也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又曰
夫禮必本于天殽地降命命降于社之謂殽地又曰社
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埀象取財于地取法于
[002-78b]
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禮雖無明文猶
當以義起況順于理義又有明文如此之多乎更加深
思博觀天下之義理可也


  又示諭數端皆列聖因革大致也漫具鄙見幸却指其
未到建正自黄帝堯舜皆建寅夏后氏受禪因而不革
也商之所以建丑周之所以建子者為天道至微所以
因時易命改建所以發明三陽之義以詔天下後世其㫖
深逺不可淺近看也二帝而上恐未有是也服色恐是
[002-79a]
隨五徳之運禹平水土北方黑故尚黑湯征伐西方金
故尚白周亦征伐火克金故尚赤不只以物生之色為
上也忠質文之更尚承忠之弊以敬太史公之言非是
忠與質相近大抵虞夏質殷周文殷人以木輅為先輅
是尚質也周之五冕皆𤣥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
就皆五采王十有二玉笄朱紘其文可知也聖人欲乘
殷之輅服周之冕是文質參用也周以王輅為先輅今
乘殷之輅謂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亦可也禮樂之儀
[002-79b]
章器數須有本文為之記可也不可謂之經以其是有
司之事耳若禮之理樂之義則存乎易詩書春秋之中
矣故通謂之六經貢賦王畿之内糓粟自足用若夫禮
樂制度所須之物則取之九州四海然后足故任土作
貢各以其所出不必云取其美物以當糓税也


  又魯恵欲以私愛立桓公隠公承父之志不立乎其位
可矣今既居其位又以讓桓則與有罪矣傳説未可非
也首止之盟義繫于齊桓之㑹王世子而不繫于王世
[002-80a]
子㑹齊桓無虧之殺義繫于宋襄而不繫于齊人齊昭
殺孝公之子三傳不載未詳其事不可鑿也春秋之時
天子無號令甚矣衞恵既死王命討之雖為後時然猶
勝終不討也齊桓承王命而不動大衆亦得輕重之宜
矣為衞侯者即日因齊桓之京師請歸罪于司寇以忠
孝葢前人之愆可也齊師以是日至直以是日與之戰
甚矣故義繫于衞而非繫于齊也聖人權輕重不失毫
釐君子積數十年探討之心而為之傳豈茍然也凡有
[002-80b]
疑則精思之思精而后講論乃能大有益耳若見一義
即立一説初未嘗求大體權輕重是為穿鑿穿鑿之學
終身不見聖人之用


  又承討論春秋學某未能得髓何足以辱公問姑道所
見大一統之法奉天子正朔是矣恐不更當用首年也
商周必改正朔者三陽之發天道至微聖人推而行之
其用妙矣但人未之思耳非止于易民觀聴也易月之
意無可疑者聖人制作萬世不易之典其中大有革而
[002-81a]
不因者曾易月之可憚乎一箇春字便是行夏之時正
次王王次春則立意又别也以周書考之嗣子即位于
初喪者也踰年之制方欲討論深思只是國史于此年
之首方記即位之事也春秋之法大復仇然不為復仇
而作也復仇春秋法中一事耳幽王寵褒姒黜申后廢
嫡子立伯服破滅宗周其罪甚大故其父子間聖人所
難言也及其賵仲子蹈履車之轍然后書而深罪之也
然則聖人所以不以復仇責平王者其意所見殆與書
[002-81b]
晉弑其君州蒲之類相近似乎故諡法名之曰幽厲雖
孝子慈孫不能改也隠公若不自立使諸大夫具事本
末請王命則可免矣傳謂隠無正者正謂不請王命耳
故仲氏以攝為無正為非義之所存也故紀侯之去與
其他出奔者不同故仲尼以去國書之而不書奔故不
與其他失國者一例以名書之也可謂權輕重不失毫
釐矣伊川先生未成書故不能無毫釐未盡善處也公
子郢雖當立孔子正名必須請王命然后為正也田常
[002-82a]
弑君告于哀公哀公使告三子孔子豈得不告告而從
則必請王命王若能從魯請興義師便為平定天下之
端不為東周矣


  又首年之義恐不可泥于一説諸侯奉天子正朔便是
一統之義有事于天子之國必用天子之年其國史記
政必自用其年不可亂也當時諸侯紀元乃是實事與
後世改元者不同也聖人于元上見義若諸侯無元則
亦不成耑君矣如元亨利貞乾坤四徳在他卦亦有之
[002-82b]
不可謂乾坤方得有元他卦不得有也易載其理春秋
見其用恐義亦當如此也祔禮必行之于廟但皆不見
其制度書中有康王受命一事恐或可推但無徵不信
不敢遽立説耳聖人釋欒書歸弑于一國之人若聖人
事親在手當誅一國之人乎不然春秋亦空言耳宜更
思之竊意春秋當以復仇責平王而聖人不責之意亦
别有説乎不然愚説亦有味也隠公不請王命固不是
請王命而有得國之意亦不可若革先君之不義請王
[002-83a]
命而立宗人之賢者疑亦可也道固多端不可執一也
若紀侯者非齊侯無道暴横之甚則多守其國者也去
太王則逺甚亦賢于其他自取滅亡者也故聖人書法
如此舜之為子烝烝乂不格姦不可與常人比並而論
也天下有大義亘古亘今不可磨滅要在識之而已以
衆授齊侯亦聖人與狂狷之意非盡善也無情反復然
心之精微言豈能宣涉著言語便有滯處歴聖相傳所
以不專在言語之間也


[002-83b]
  又先儒之説須傍附義理不可輕破要在自以意觀之
所謂以田為地統者為是二陽也偶便是坤矣若陰則
從陽者也豈可以為統乎明者陽也晦者陰也見者陽
也不見者陰也寅正三陽發見明孰加焉故先儒謂夏
數得天百王所同聖人南面而聴天下必以此為正也


  與孫正孺


  貧家絶禄又供逺費㑹計嵗入不贍正以為撓辱下喻
尋常亦為公憂之然聞公每言纔親生産作業便俗了
[002-84a]
人果有此意否古之人葢有名髙天下躬自鋤菜如管
幼安者隠居髙尚灌畦粥蔬如陶靖節者使顔子不治
郭内郭外之田則饘粥絲麻將何以給又如生知將聖
猶且㑹計升斗看視牛羊亦可以為俗士乎豈可専守
方册口談仁義然后謂之清髙之人哉正孺當以古人
實事自律不可作世俗虚華之見也以先世之契不敢
不盡言


  又大抵行貴精進言貴簡約敬夫之言真有益于左右
[002-84b]
者也便可于此痛加工夫平仲云心者萬化之原至理
之所在此是籠罩語非端的見者也何以明其然天也
命也性也豈不可如此言乎餘所立言皆如此也道學
須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然後力行則不差耳


  又禮者因人情而為節文者也不知此庶母者平日事
先人其禮秩何若其功勞何若若重則從重輕則從輕
似不必虞不必作主為之服緦既葬而除嵗時若當祭
之則為位可也更自隨輕重裁處可也茍非其人道不
[002-85a]
虚行先王制禮只是大槩斟酌得中正在當人耳


  又左右資禀過人大要學問充擴之須日知其所亡月
無忘其所能汲汲焉如不及然后可耳光陰易失故大
禹所以惜寸陰也辱許顧我少留幸甚惟恐不肯留耳
雖然相守著亦不濟事古詩云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
書若左右積思積疑有不決處則一夜話真勝讀十年
書不然雖某竭其愚而左右未能脱然著悟處則亦空
相守也切望深察


[002-85b]
  又和公所以眷存契末者甚厚甚勤而某適以畏陰溼
不能副其意深懐不足也敬夫特訪陋居一見真如故
交言氣契合天下之英也見其胷中甚正且大日進不
息不可以淺局量也河南之門有人繼起幸甚幸甚


  又仁之一義聖學要道直須分明見得然后所居而安
只于文字上見不是了了須於行持坐卧上見方是真
見也更須勉旃光陰易得摧頹之人亦有望于警筞也


  與談子立


[002-86a]
  向謀之仙墅果否人但恐立志不堅確樹立不終久自
退步耳若志意堅定樹立日豐厚久長則所居即為勝
地亦何必依名山大川也見處要有領㑹不可汎濫要
極分明不可模糊直到窮神知化處然後為是耳道學
衰微風教大頹吾徒當以死自擔力相規戒庶幾有立
于聖門不淪胥於汙世也


  又禮縁人情而為之節文者也既葬而反虞虞必作主
祔者以上祔于廟也夫喪三年則凶事也三年之外則
[002-86b]
四時祭享為吉矣父在有母之喪不敢見其父者不敢
以喪禮見也宗廟祖宗尊者之所安也未除喪而祔而
以喪禮入廟可也故伊川先生以為必三年而後祔禮
也卒哭謝弔者有輕重逺近或往或不往度吾之情何
如耳古人居喪百事皆廢雖不徃豈不可乎禮曰送形
而徃迎精而返精在我者也心誠則得之矣此則知鬼
神之情狀子立其勉之


  與毛舜舉


[002-87a]
  伯氏為題齋名曰不息其意葢曰天之所以為天者至
誠無息而已君子不息所以法天也人以窮理盡性賛
化育天地之事期我我其可不自强耶此事在謝先生
論語中説得甚力且分明可反覆熟看直俟看得入神
不在語言文字間然後為真得也吾友勉之




[002-87b]









  五峯集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