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07 閑居叢稿-元-蒲道源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閑居叢稿卷十四    元 蒲道源 撰
  傳
   西軒王先生傳
西軒王先生名得輿字載之濩澤髙平人金時應童科
兵後居興元占籍甫壯盡去餘習植志慕程朱之學言
必中理行必踐實門不妄出人不苟交容貌儼然望而
可畏治家教人必先於禮周旋揖讓雍容可觀至於書
[014-1b]
籍筆硯巾屦几杖取用頓置無少紊亂嘗曰有物有則
家人及門弟子俛焉遵守無或敢違人或甚而譏訕之
先生不為沮而少貶愈篤自信既乆翕然師尊之朱氏
小學四書先時教人者未之及惟先生之教必本於此
然後及六經於是教者學者必以為法興元文學兵火
廢久先生力請於官復之力雖官至於規模經畫皆胸
中豫定者及成京學不在論而他郡莫能甲所友皆天
下士自許魯齋而下咸候問相及達官貴人求謁未嘗
[014-2a]
趨走承奉必矩步徐行弟子儐相既見主賓肅和言簡
而意浃退皆嘆服作燕息所曰怡然左山商孟卿寄詩
以程頥楊震許之青崖魏太初作記以為程朱語録中
人讀者不以為過衣冠儉潔嚴整終日無惰容提舉興
元學校朝制行授文學掾以目疾辭晚年從容禮法和
氣藹然不肅而成居興元僅五十年家法如一日二子
旡疾旡妄旡疾興元文學掾旡妄僉江東道肅政亷訪
司皆孝居者侍側以無憂逺者寄禄以充養讀書享福
[014-2b]
至七秩有五而卒氣未絶猶口誦太極圖語其平昔操
存可知也二子尋卒一孫惟昌亦仕為州佐一曽孫曰
理亦同進士第為州倅家稍廢替於前然至今言家法
者咸推重王氏云
贊曰猗歟西軒可以正君善俗而無其位可以師表一
世而無其職然雍容於仁宅之中憂辱不及於身非先
生之不遇也而斯人之不遇也
   梅隠何先生傳
[014-3a]
梅隠何先生諱坤章字朝瑞蜀之臨邛人嘗聞諸邛諸
鄉先生云其父字伯原不仕然信義為鄉里所服自少
言動不苟如老人里人目曰假老人先生幼頴悟年十
六七即以詞賦有聲又能治毛氏詩及㳺學與會試屢
中儕輩莫能抗其鋒二十餘隨天兵北至興元時有使
賫詔收儒之在俘者先生私集南冠之列當出者誓曰
吾黨皆士族此行如濟則已不濟寜赴江而死安能為
囚虜耶既前才思敏㨗所應立成辭㫖精妙讀者嘆服
[014-3b]
且以筆力之餘助其思遲者衆皆賴之土豪争以禮請
為授居止俾教子弟宅邉有大梅樹枝柯特異因自號
梅隠以定居焉性頗嗜酒不飲即眊矂至三四酌後目
光瞭然議論蠭發少不如意箕踞切齒土豪屏氣蓋其
平日見其有過則至誠責之復為掩覆救䕶之此所以
服而不敢校也帥府王郎中辟為儒學正先生作文非
惟敏贍且不欲襲人後詩類唐人其警策處與杜牧之
相上下性尤勤五更即起焚香瀹茗讀書與諸生講誦
[014-4a]
畢出應人事諸公皆喜其至率為置酒抵暮歸無虚日
其為人剛毅而本於慈祥豪縱而不踰禮法怒罵而不
為惡語篤於故舊敬老恤孤天性然也至於論事明白
務盡道理解紛釋難聞者唯唯使得從政不言可知晚
年復營卜築於漾南或命僮佩壺登髙遐想悠然獨酌
人莫窺其涯際春風和氣天理粹然農夫樵父語亦無
間人愈敬慕向日之豪邁消融殆盡所著詩文有集未
及刋行娶王氏女有賢行不厭清苦先生所知至具饌
[014-4b]
設不以貧輟某從先生學憐其可教以女妻之以某年
卒年六十一日屬纊不亂子一人居仁克承其家嗚呼
斯人也尚可得哉傳其事雖萬不究一蓋亦道源區區
之心也
贊曰使先生命偶而得立於朝則有汲長孺面折廷諍
之風使見用於禁林則有立馬草九制之材使得任為
侯牧則有抑强扶弱之政今但止於為世道之通儒也
惜哉
[014-5a]
   教授陳先生傳
教授陳先生名吉甫字德卿蜀之梓潼人在宋時以治
尚書取鄉薦為人外質而内文終日危坐無一語毎作
文暝目少頃筆翰如飛凡一篇出人無不嘆服參政李
德輝辟為興元文學掾時侯府表牋應酬祭禱文字皆
委教官暨諸生講説㑹試擬作先生沛然有餘朝使至
盛稱興元所上表廟堂稱善於是先生名益振紀綱學
事二十餘年凜然人莫敢犯有宿儒恃當途力旦朢不
[014-5b]
旅進拜謁文廟先生責以大義遂屈服得施於政其兆
可見平生布衣大帛為帶然雅潔不垢汙年六十一而
卒一息尚存之前念念於斯文未嘗少廢教授生徒百
餘人道源以丱角居後今老矣歎後生不復見前輩典
刑而先生又無子恐遂湮沒畧舉其槩為之傳云
賛曰質行文學無愧古人一文學掾又終厥身是以有
興嗟於乏用有抑鬱而莫伸時歟命歟
  記
[014-6a]
   清輝堂記
清輝堂者張氏别墅之燕處而大叅左山商公之所書
也維張氏之先世居長安之鄠邑自其顯考府君為典
領陕西河渡官始得邑人尋氏之故地相其隆然而髙
者為堂而居四望開斥終南太白圭峰紫閣屏峙於其
陽澇水趨渭珥抱於其左夹岸修竹古木綿亘掩映心
樂之即棄官閑居為佚老之計課僮僕耕穫供與其鄉
人宴飲費或對山把酒臨河觀魚倘佯㳺息年八十四
[014-6b]
終語所謂仁智壽樂之説於是驗矣初左山公開府治
陕時間徃還終南鄠杜館於兹堂愛其山水明秀為字
堂曰清輝書以授張氏子今為興元總判張侯平甫也
大德庚子夏六月平甫解組東歸屬余文以記之余以
為鄠杜之間古人所謂陸海膏腴之壌也夫供耳目之
娯者不兼於養生取衣食之資者或乏於清賞今張氏
之先人以其餘力修治此室禾黍桑麻之富足以供養
生山川林麓之竒足以寄清賞以遺肯堂之子俾之出
[014-7a]
而仕入而居不求於人自足於己可謂能善後矣余雖
未獲登侯之堂想其烟收雨霽風日澄鮮嵐混翠於碧
虚水縈白於青田雲霞繡錯草木油然不離燕處坐臻
勝槩則清輝之名必不我欺矣抑又有説焉夫石韞玉
而山輝水藏珠而川媚此山川之精粹不可掩者也和
順積諸中英華發於外此充實之光輝不可掩者也左
山之餘意安知其不出是乎侯歸矣天其或者俾余獲
濟登張氏之堂當為侯數日留遍訪古人之遺跡以慨
[014-7b]
乎千載之下南望靈臺靈沼以企仰文王之至德睠晉
侯為秦俘所舍之地而弔其羇旅無聊之魂北顧陳平
之田而思漢氏之分祚出竒之臣也渼陂南塘緬懷少
陵㳺歴題詠之所猶髣髴其當時也然後極山川風物
之美紬繹櫽括濡毫伸紙而賦所謂清輝堂者其必有
日矣
   最樂堂記
天下之樂有二理與欲而已理無不善其為樂也安欲
[014-8a]
流於惡其為樂也殆由是言之所謂最樂者非天理不
足以當之夫民之秉彛好是懿德求之在我善無不具
苟能動静語黙樂循乎理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窮而獨
善飯䟽飲水樂在其中陋巷簞瓢不改其樂逹而兼善
致其君於堯舜比其身於稷契使澤施於人名垂於後
則其樂豈不安哉若乃徇人欲之私耳耽鄭衛之浮哇
目恱燕趙之姝美㳺田以騁其志貨利以充其欲戕生
敗德靡所不至樂不旋踵禍已及之豈不殆哉是知最
[014-8b]
樂云者其必有以辨之矣總判忠顯也先帖木兒早歲
入仕已如老成事母孝謹奉己儉約莊重寡慾不忘語
笑其發於言有濟人利物之意公退焚香兀坐讀佛書
以養心性自以為樂雖所悟在彼然究其用心亦善矣
今太子賓客山木王公時總尹興元為同僚嘉君之志
欲導之正取漢東平王蒼為善最樂之語扁其堂曰最
樂君求僕文以為記謝不敏弗獲因謂之曰夫徇欲之
樂君既以氷消於懷矣為善之樂又非止崇塔廟飯緇
[014-9a]
黄以求福田利益也蓋亦不越乎天叙之五典天性之
五常而已宜講明以求其歸踐履以求其實孳孳為之
日有不足使其天理流行見諸日用及其久也怡然自
得非爵禄而有至榮不芻豢而有至味凡天下之樂孰
有加於此哉則山木名堂之意庶不外是矣傳曰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君其勉旃遂書為
記云
   惟一齋記
[014-9b]
蒲君家漢中之城固齋居之室字以惟一取書德惟一
動岡不吉之語函書屬記辭意懇至且宗姓也不容却
因以所聞告之曰惟兹德者天之所賦吾之所得五常
之性是也然必於人倫日用之間精察篤行終始惟一
使不悖於厥初之正理則此中正和平仰不愧天凡所
作為無徃而不吉苟私意少萌間斷而二三之甚則拂
逆天理尚何望吉哉雖然惟一之見於書凡两出皆君
臣授受訓戒之辭自其心德而言上下皆通主於自修
[014-10a]
而已故無所嫌今以下文觀其處一之意雖少異究其
實未嘗不一致帝典所謂惟一則指心言欲精察夫道
心人心之間使道心為主而人心聽命蓋惟精者即大
學之致知中庸之擇善惟一者即大學之誠意中庸之
固執者也而咸有一德之惟一蓋以德言欲其有恩而
不變專守而不雜此所以為少異也若以中庸所謂至
誠無息為物不貳而言則两惟一之極致未嘗不同蓋
誠然後能一一則必由於誠未有不誠一而克有其德
[014-10b]
亦未有德不誠一而能動者書曰惟尹躬暨湯咸有一
德克享天心此言誠能動天者也詩云維天之命於穆
不已文王之德之純此言文王之誠有以合乎天者也
大哉誠乎非全天德者其孰能之而程子以為其要只
在慎獨蓋不能慎獨則間斷而不一矣是皆聖賢精微
切要之訓古人所以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正謂是
也吾子平日讀書有感於斯取而扁諸齋室顧禔而服
膺矣尚何以余言為然其請也勤終不可不有以副吾
[014-11a]
子之意故吾願以中庸之誠及慎獨之説以進於左右
庶塞輔仁之責焉君名尚德廣安郡侯之孫少尹之子
世德之美其来尚矣今新任彭州判官云
   悠然堂記
梅隠先生卜居漢中之南鄭古漾之濱築堂與南山直
凡燕居讀書欠伸之餘其攅峯叠巘争竒獻秀若踊躍
而赴者因字堂曰悠然太子賓客王文貞公實書之蓋
取陶集悠然見南山之語竊嘗謂天壌間物之最鉅者
[014-11b]
莫如山舉目而昜見也而古今獨許詩人勝士專其美
者其必有説矣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
器形器衆人之所知道則非妙於理趣者不能識也今
夫山岩壑之幽邃蹊麓之險夷樵丁野老日陟其間莫
知所以樂至於觀其莊重之態則有静壽之理焉視其
大小之差則有尊卑之位焉其或雄峙怒挐峭刻舒肆
雲烟之㸃綴草木之葱蒨千態萬狀可喜可愕其目前
之畫本胸次之詩材也宜先生愛之而不厭則堂之命
[014-12a]
為悠然者殆以此耶雖然此特其粗者爾愚嘗見先生
讀書窮理不屑仕進其學根本於六經浸滛於百氏容
清而&KR0751氣完而舒或振履而歌或舉觴而娯不見有毫
髪勉强不自得之意不幾於曽㸃氏之識道體悠然直
與上下同流之氣象歟則其獨得之妙又豈可以見南
山之意而淺觀之哉先生嘗命作記未及而先生卒今
史館無事始克為之惜其義則無從而質也先生姓何
氏名坤章字朝瑞自號梅隠早嵗收功塲屋行業為鄉
[014-12b]
里所推重云
   萱春堂記
奉元喬松年伯堅為興元文學掾一日訪余作而曰某
不肖自惟母氏以勤儉相先人起家年六袠又六矣先
人棄藐孤撫育教誨以及於今粗克有立寸草春暉何
以報稱欲承顔膝下以盡菽水之歡復諭以養志俾得
㳺宦四方從諸公之後於是以萱春名所居之堂庶表
愚心欲母氏之忘憂也願有以記之余謂萱之見於經
[014-13a]
者其義在詩伯兮之卒章詩萱作諼詁訓為忘蓋當時
婦人閔其夫久役於外詩而思之曰焉得諼草言樹之
背言諼草食之能忘人憂背北堂也主婦所居後世遂
喻母為萱抑亦斷章取義云爾余觀喬君為子之意則
善矣將託一草之㣲以為母氏忘憂之名乎抑以為忘
憂之實乎語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言為人子者當以親
心為己心則凢所以保守其身及使其身不陷於非義
者不容不謹矣孟子亦曰悦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悦於
[014-13b]
親矣蓋子之誠孝真有以乎其親之心不期於悦亦悦
矣苟為不然雖温凊定省之勤牲牢脩瀡之具親之憂
亦不能忘矣頋予於喬君交淺未能究其行己之大方
然嘗聞其掌學事也學廪嵗積為錢既贏或疑其貸借
有私焉部使者究之則一鏹無預然後釋然稱其公且
亷於以知其不陷於非義以貽親憂也苟能率是以持
其身歸登斯堂奉觴壽母將見怡愉樂佚壽善康寜和
氣春風藹然充於庭宇溢於里閭使國人稱願然曰幸
[014-14a]
哉有子如此可謂孝矣請以今日萱春記為張本云
   好古軒記
昔周之成王作書告其有官君子以學古入官議事以
制政乃不迷於時人材之盛輔成刑措之治歴世長久
嬴秦惡諸生是古非今一切禁絶之亡不旋踵洪惟國
朝偃武右文稽古為治逺侔二帝三王之盛而幅員之
廣過之中外之臣多彬彬可觀薛侯君英雖精國語登
仕版然温雅好儒人皆以君子目之所居軒以好古名
[014-14b]
賛詠盈軸西臺御史初春楊君為作扁字且求余言俾
題於左余謂孔子以生知之聖尚自謂好古敏求及信
而好古他人則當如何哉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
畜其德蓋前聖之言布在方冊凡吾之所以致知格物
誠意正心施設措置之方性命幽微之理如萬物之生
海涵地負莫不備具惟人所好隨取隨得顧所好何如
爾侯果能從事於斯以古人自期尚不負今日作成顯
㧞之意其所到詎昜量哉若夫法書竒畫鼎彛銘器供
[014-15a]
歡娯之美者而曰好古此耳則非余之所敢知也倘以
余言為未然俟見書軒吾友初春翁叩之以為何如
   覽勝樓記
居之有樓所以翫心於髙明宣情之鬱滯者也矧楊氏
之樓又以覽勝而得名焉楊蓋闗西族以貿遷遂家江
左之鉛山其字繼先者讀書治生两不廢業孝以事親
敬以接友在儕輩中綽有令聞懼其尊人有鄉里之思
築樓於所居次為節宣眺望之樂雖在人境而絶囂塵
[014-15b]
居闤闠而免湫隘寄身於萬瓦鱗集之顛放目於羣峰
髻聳之外雨暘之晦明雲烟之絢媚捲簾隠几勝槩呈
露時扶掖其親以登斯樓或㪺酒觴客倚闌賦詩歡意
油然百慮氷釋豈非翫心宣情之助乎雖然予有諗於
繼先者夫樓之勝子既得而覽矣亦嘗内外而有得於
己耶惟人稟二氣五行之秀本心昭徹衆理畢具體騐
而篤行之發為孝弟忠信以之觀物則日月之所以運
行山川之所以流峙草木之所以榮悴鳶魚之所以飛
[014-16a]
躍莫不目擊道存神㑹心得蓋有諸内而觀乎外闕/
又不可不察也繼先矍然曰闕/  徒知以覽勝名吾
樓今而後闕/ 義願終有以教之是為記
   三皇廟學記
皇元開壽域於天下設置醫學俾人無夭札之患以三
皇為醫所祖制下所在立廟春秋以三九陽月享祀日
亦如之公帑出錢守土者行禮如式始興元獨無廟至
元壬辰前醫學教授董紹昌以己貲得隙地於城内西
[014-16b]
南陬請立廟於憲簽暢師文公責守土者創殿三楹四
阿不侈不陋像設三位後之繼者復增大門兩廡皆朴
素未暇丹雘逮今甫歴三紀餘而敝壞殊甚至順改元
承務郎古渭燕侯字繼卿之興元推官任先是朔朢路
官各於祝釐所在行香侯適分於此既至拜謁畢顧瞻
嘆曰夫清濁既奠之後三皇氏建立人極以惠萬世醫
特餘事兹國家俾郡國通祀廟號開天崇重可謂至矣
而廟貌摧毁滅裂如此坐視弗葺其責匪輕紹庭居本
[014-17a]
路之末僚又朔朢𨽻此寕不怵惕於中時醫闕教官遂
引其所謂提領馮獻鍾震共議力無所出以疏干諸好
事及隷醫籍者助不以多寡不足則己出夙夜孜孜甚
於營私而馮與鍾二子亦協力奔走佐之視棟桷之腐
者易之瓴甓之缺者補之殿門不稱改為櫺疏之制而
丹漆之琉璃其觚稜藻繢其栱棁礱石崇陛登降有儀
運壌荑庭序立不倚殿及兩廡以達大門覆蓋圬墁縝
密堅固不復有風雨之虞且命工繪歴代十名醫像朝
[014-17b]
拱於殿以備從祀截然粲然觀者聳異或曰皇墳之世
祖尚質樸不必事華美侯曰不然簠簋豆籩古制當存
而不可易盍不觀二氏之宇與都邑吾夫子之宫堦極
其飾以示崇敬獨何慊乎此哉聞者不能難又直大門
外置地一區周迴二百舉武創立講堂七楹榜曰眀本
蓋取醫者治疾當明標本之義謁香畢率醫之長與其
子弟升堂講究難素凡醫氏書嗚呼可謂不負聖朝好
生之德矣竊惟侯之所職蓋專以推讞刑獄為務今乃
[014-18a]
如此則下無寃民從可知矣向役之半興元路總管通
議公方下車美侯之績慨然割俸金以助之而闔府僚
屬亦翕然同贊厥功遂集既落成醫學教授楊浩澤暨
馮鍾二提領来請曰計侯之功不下於創始者欲具堅
珉以紀其實侯不許曰此路長及同僚與諸君之宣力
也今若從其言則是廟是學後之人何以考始末之自
敢請文以刻之某亦善侯之用心於是為文記云
   鳳州新修三皇廟記
[014-18b]
天地肇判鴻荒朴畧不可紀述逮至庖犧氏神農氏黄
帝氏繼作始有三皇之號書曰三墳夫子定書斷自唐
虞三墳不傳於世而易繫述三聖人開天立極畫卦制
器人文漸生通變神化以濟斯民與天地同功合德今
醫家者流所祖蓋特以他傅所載嘗藥火食内經養生
之説特三聖之緒餘耳我皇元以為報本崇敬莫大於
此當視社稷文廟凡郡國守土官以時致祭以陽主生
數數盛於三極於九祭之月日皆用三九廟曰開天以
[014-19a]
醫流主之鳳之為州𨽻興元路民庶鮮少地非夷曠然
為入蜀之咽㗋文廟社壇前政既遵令式而三皇毎嵗
獨設主僑祭於州廨甚非所以掲䖍稱聖朝昭報之美
意今州之貳忠翊梁侯好禮竊念州官之正長雖闕其
責豈不在予於是卜地於州之東北以錢償於民代木
陶瓦命工蚤夜躬督經畫所費不斂於下又出己公田
之粟以食役者而作之不日而廟成為正屋三楹三聖
像設塑繪巍然且為大門繚以周垣扃鐍惟謹而州之
[014-19b]
判官苗將仕實賛成之厥功告畢以某嘗執太史氏筆
遣州吏楊安詣興元介隂陽教授劉從政求文以紀嵗
月辭既不獲因慨然歎曰夫世之仕者非汲汲於營私
則事催科苟免譴訶終更則去則已足矣又安肯出己
資與力任其責哉貳侯能如是則必知三聖功德及於
萬世推是心也其於愛民而生遂之宜如何是宜可書
又豈特紀嵗月云爾耶
   洋州三皇廟記
[014-20a]
皇元升平日久講求文物稱秩元祀於是設置醫學之
官謂醫之祖出於三皇生民之命實所依賴俾天下郡
國立廟享祀號曰開天其牲幣禮文一視儒官祭先聖
先師例以歴代名醫從祀且以春秋重三重九之日取
陽數也守土之臣率醫官及其生徒行事洋為州醫設
學正其醫正蘇文廣始中於州闕/興道舊治為廟權輿
草創及何應申之在職也與其醫生等協力増葺像設
供具漸次完備又以基址庭除廹隘班序周旋有所弗
[014-20b]
稱出己資五百二十五緡得鄰廟地三畆有竒而廣之
又創樓曰拱聖庋藏頒賜聖濟搃録等書大門講堂庖
舍恵民局計十餘楹至於祭服由中及外凡所湏物莫
不備舉費皆竭己所有初不吝惜手植松栢雜樹百餘
株必生成而後已若應申者可謂稱職而知報本矣来
請文以記曰非敢以言功也願有以識嵗月某拱而言
曰夫自天地始闢而後有人太古不可紀自三皇建立
人極畫卦造書契耒耜棟宇衣服禮秩通變神化莫不
[014-21a]
粲然利益萬世故其神靈在天為四方之禋祀其緒餘
則為醫家者流聖朝闕/ 祀於醫特以俾天下郡國通
祀以示百姓日用而不知者又盡其報爾今應申能體
上之意嚮心之而不忘力之而不倦費之而不辭其成
緒皆可書也因為言三皇功德之梗槩與今日報祀之
之意俾歸刻諸石其廟經始於某年某月落成於某年
某月云
   南安贍學田記
[014-21b]
皇元龍興朔方列聖相繼駕馭豪傑削平海内於時西
土有若汪氏寔為虎臣忠孝夙著隠若長城可付大事
於是寄以爪牙腹心之任俾便宜開府總率其屬以征
弗庭子孫承業穹爵旋加其所以寵綏者至渥也武功
既立文事亦修昔先子禮部君遊南安與其士夫㳺歸
謂某曰南安廟學一新文士咸集甲於他郡皆汪閫之
力道源未冠猶識其言距今一周甲矣厥後朝制遷徙
不得專一儒先凋謝後學失菁莪之育漸不逮前今銀
[014-22a]
青榮禄大夫大司徒汪公克世其家臺省荐更乆居於
外新荷寵錫歸榮故里竊謂古者司徒之職自唐虞三
代皆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職任非輕今公位是其於
學校當篤意宜矣况公平日讀書與寒士角非他將種
之比而德不孤立善以類聚後至元丙子夏御史朝列
李公憲僉奉訓宋公適以讞獄至亦既覯止道合志協
蓋宣明教化興舉學校亦其職也邇又欽承聖天子劭
農興學詔㫖是宜敢緩於是發摘豪民所隠者學田為
[014-22b]
畆者百水磑一區歸我公闕/     司徒公又益
以田為闕/     十日水經田中有可闕/
  力以修充學者用自闕/     徒日益給膳
者日三闕/     已也郡學愽士李維闕/
  以相其事既已就緒闕/     僕求文以紀
其實意闕/     事不鑱諸石恐後之闕/
  書有西土乏人之闕/     而曰以公之與
闕/     學者如營己私將闕/
[014-23a]
来者之不如今也闕/      先勇力朱文公嘗
闕/      導之興二南之化闕/
而生秦人以猛驅闕/      戰鬭之心勃然而
闕/      機其可不審而不闕/
老不文不忍辭故闕/      焉權輿之詩詩人
闕/      禮其辭曰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毎
食無餘吁嗟乎不承權輿闕/   後之来者
   順齋記
[014-23b]
愚自幼讀書至於闕/      為端居警省之所
闕/      室之北偏榜曰順齋闕/
而問曰僕聞士生闕/      以植立其志剛毅
闕/      隨屹然如砥柱之闕/
齋以順殆恐委靡闕/      余曰客誠過愛相
闕/      而失中也敢不佩闕/
愚有所見願卒陳闕/      大俯察仰觀日月
闕/      四時之行百物之生闕/
[014-24a]
 為荒矣上而國家發號施令建侯行師苟不豫順則
衆不服矣下而農圃寒耕熱耘晝作夕息苟不順序則
生不遂矣微而至於物川泳雲飛秋蟄春啓陸行藪集
巢居穴處無不順以生者况於人乎夫人之生有秉彛
之性聖人亦循其自然以立道如禹之治水行所無事
非如告子桮棬矯揉戕賊之也及其立教皆曰天叙天
秩其品之大者父子之親君臣之義長幼之序夫婦之
别朋友之信吾當日講焉使渙然氷釋怡然理順而驗
[014-24b]
於日用常行之間苟為不然則淪胥禽犢矣蓋順之字
乃理之用也雖天地之大事物之微不可違者此愚
所以服膺而不敢失今客規我以委靡隨人無乃孟氏
所譏公孫衍張儀者夫儀衍俗稱為大丈夫而以妾婦
之順事人此逆理之甚烏得為真順乎客聞之踧踖似
有愧色拱而言曰僕夏葛而冬裘渇飲而飢食所謂居
其中而不自知者今聞吾子之言則順之時義大矣哉
客既退遂書為之記
[014-25a]
   得雨記
泰定丁卯春正月丙辰食時雨至丁巳食時止不暴不
徐作止如一劚地驗其浸潤下無燥土民氣浃和見者
相賀去年夏秋之際熯旱堰水既微稻不能插禾菽皆
傷七月中雨槁者復生嵗得中熟雨雖来遲麥種得入
土根滋苗盛及是優渥之澤豐年可卜矣翌朝醫學正
何君子鑑至津津喜色生於睂宇既以雨為賀袖出幅
紙立請而言曰先生記之蓋去年之旱洋川尤甚何君
[014-25b]
憫之具香幣銑步挈瓶禱於靈泉乞湫焉不惮百餘里
之逺致於洋而禱祠焉果得甘㴻今又請余記余因仰
而歎曰嗚呼生民之命係雨暘之時若不若也任牧民
之責者必以此為休戚今何君不任其責而以人之休
戚為己之休戚是可尚也故樂為書之
   新修二賢祠堂記
天下之事其同異有絶然者固衆人之所知也至於事
異而理同者非君子莫能識也夫漢唐異代文武殊途
[014-26a]
不同也二賢皆隴西成紀人均為李姓此同也至於俱
禀英傑之氣負超卓之才其能蓋於當時而名垂於後
世此不同之同也非君子孰能識之李將軍廣生於
漢孝文時帝嘗曰使廣生髙祖時萬户侯何足道也其
闕/天下無雙射必中而力嘗誤以石為虎射之控弦
沒矢急則計百出守右北平敵人號為飛將軍不敢近
邉但以數竒終不得封侯又不相能於衛青左其部曲
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與流涕至今為之太息而李
[014-26b]
翰林白當唐明皇時以長庚之精號謫仙人天才放逸
思如湧泉尤聖於詩帝置之金鑾出入翰林嘗應制進
樂府援筆立成竟為力士以脱靴之憾沮而不用四海
稱屈以為與才不與命至今使人不平使二賢生際一
時必能相得何者史稱廣誠信於士大夫而翰林識郭
汾陽於行伍薦之後以永王璘廹脅得罪汾陽請以官
贖其相得可知矣西臺御史李某陕西憲僉宋某以讞
獄至隴之成紀望邑城之南夕水之隂五龍谷山巘間
[014-27a]
其址隆平可愛詢云蓋李將軍故居邑人為之立石表
其地宋為四聖院後廢鄰寺妙勝院僧了忍主之耕者
嘗得箭鏃有二掌之巨上有漢字意廣所用也又獲石
斧詳其制亦非近代之物瓦礫中僅存斷碑院額數字
而已國初邑人為立一石表曰漢李將軍故居迂軒趙
魯公世延亦立一石表曰唐謫仙李翰林故里竊謂廣
之忠勇白之文章皆間生也合祠以享何間其世代文
武不同耶朱文公守南康以石有卧龍狀創孔明祠後
[014-27b]
人亦設文公像有司以仲丁致祭其為先後並祠例也
某等各捐己秩創立一祠設二賢像一竹皮冠書其主
曰漢飛將軍李公一宫錦袍書其主曰唐謫仙翰林李
公時銀青榮禄大夫大司徒雲溪公義其事割金賛成
遂大書四字扁為二賢之祠仍以僧了忍監修今州判
官朱恵董役落成有日移書於僕以屬筆焉但僕衰老
文氣卑黹然盛意不忍拒以所寄事迹次第之雖不能
發揮前賢偉績及諸公髙誼若夫天雨將降山川出雲
[014-28a]
跂而望之凛凛乎若二公之生氣猶存故係以詞曰世
之相後兮千古一途曰文曰武兮其道雖殊二公英傑
兮所禀則俱合祠以享兮神其樂胥後之来者兮堂下
拜趨視此碑辭兮慷慨嗟吁
 
 
 
 
[014-28b]
 
 
 
 
 
 
 
 閑居叢稿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