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97 文安集-元-揭傒斯 (master)


[010-1a]
掲文安公文集卷之十
       掲 曼 碩 傒 斯 著
       門生前進士爕理溥化校録
 記
 冨州重脩學記
上御經筵之明年夏六月濟南姚侯来為富州
以舍菜禮見于先聖先師祝曰惟夫子之道参
天地配日月用中㒺敢知而用中寔生齊魯之
交宻邇夫子之訓欽承明命来守是州今之州
古千乗之國也敢不敬恭朝夕惟夫子之訓是
[010-1b]
承頋瞻廟學摧陋弗稱曰余之責也㑹教授清
江陳明之継至議與志合明年秋大脩孔子廟
仍其舊者惟殿若明倫中庸二堂江山秀傑楼
惟一改作而有加規制必裁就法度出入必限
由正途凡為屋幾七十 楹又刻銅為七十二
弟子及諸賢像以嚴祀事鑿半池其前倣古頖
宫侯載經載度是董是勞吏忘其私工勸其勤
渉冬徂春用告厥成而命傒斯為之記在至元
二十有三年陞豊城縣為冨州以河東陳侯元
凱為之尹時科舉廢十有五年矣士失其業民
[010-2a]
墜其教盗賊滿野竟𢾗十里不聞鷄犬聲陳侯
大懼遂脩孔子廟建小學日集文儒故老講求
治要悉資以為政不𢾗月境内大治知所務也
今科舉既復亦十有三年而侯寔来當天下文
明人復其業猶皇皇焉汲汲焉以興學校明教
化為先務者其守同其志亦同也夫兼有天下
父師之責者君也承君之志行君之化者宰相
與太守也宰相布于上太守奉于下故人之生
也為之學校以教之設科以舉之必使士有恒
業民有恒志然使聖人之道可明賢材可得而
[010-2b]
治可成也古之有天下者莫盛于唐虞三代而
不能去學校廢選舉以為治秦能去之廢之二
世而亡雖然君子之學視學校為汙隆以科舉
為去就亦異乎夫子之教矣若夫善學聖人者
在畎𤱔則行乎畎𤱔在魚塩版築則行乎魚塩
版築豈待學校之教而科舉之勸哉然世亦豈能
皆伊傅其人 而不為之教與勸也此上之志
而侯所以力行之者况上方親御講筵詳求聖
人之治愚雖不敏願與學孔子者共勉之侯亷
愼簡正不畏盛名而人敬畏之盖賢守云
[010-3a]
  金州學記
皇元制治舉法周孔玄徼絶壌同風鄒魯一郡
一邑必謹學校以為敎基在仁宗時太子太傅
長史郭侯履治靖五年俗興民和克信其道㤗
定元年春移貳于全全居湖南九郡之極地小
而岩風氣啙窳郡西湘山又稱無量夀佛入㓕
之所世奉遺骸奔走萬姓而夫子之廟荒圯穿
漏曾莫頋者罷輭者以民勞為觧貪墨者以廪
薄為辭講誦不興荐祼無所侯至㑹缺太守侯
搃學事教授黄潤以為請于是侯率僚佐倡于
[010-3b]
上士民勸于下明年二月即工前清湘長法黒進
拜元侯知邑士鄧桂能状命董其事遂斬木隂
谷伐石陽崖食功傭力民不知役太守何公潤
繼至朝勸夕勞休威並行及期而廟成乃易夫
子十哲像分祠先儒及賢守于講堂之左右翼
門序軒陛以次咸畢又辟廟南廢地爲杏壇三
成以擬闕里建明堂四檻以舘諸生既告成于
廟教授謁告還江西㑹予廬陵曰郭侯每以不
得君記爲恨敢請乃述其事且俾告于有衆昔靖
之鄙爲群僚刼以自附者八百餘家𢾗自請吏
[010-4a]
吏不能討而王賦之供不敢怠遑及郭侯為守
天子出使督兵討之八百餘家咸在夷滅侯以
死争乃去刑書復為齊民侯非力能生之也以
其民恪遵魏文靖公之教知有君臣之分雖為
虜而王共不闕故也全之四境盡為中邦又宻
邇周元公之里父傳子習皆聖人之道民之情
性豈獨異乎夫殚財浚力以奉無益未必蒙福
耕田鑿井以服聖賢之教未必被祸且一絲一
粟得以飬生送死又使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
婦有别長㓜有序朋友有信君子登于俊選野
[010-4b]
人免于刑僇果何惮而不為哉亦教化使之然
耳為民上者曷敢不敬學在郡治之隂鳯凰山
之陽宋紹興十三年之所遷也東南諸山秀䴡
竒詭湘灌灕水合流其下盖為一郡之勝云泰
定四年八月丁&KR1344
  舒城縣龍眠書院記
治民之道使民知禮義而已使民知禮義先示
其所尚而已民知所尚則知所向方哉廬陵舒
城長爕理溥化用湖廣舉首取泰定四年進士
第得兹邑首理學政咸用其學以教導民民始
[010-5a]
益知人之所以為貴儒之所以為重而復知所
以飬生而送死居二年曰民其可教矣乎于是
又治地邑東得李公伯時龍眠山庒故基于東
禅寺東舒王祠西尝没于寺者據山川之㑹想
昔賢之逰䖏乃會其禄入募工度功作書院以
奉先聖先師以為出治立敎之本不踰時而成
凡殿堂門廡齋舍庖庫及李公之祠為屋三十
有六楹以其面龍眠之山端䴡竒峻能出雲雨
膏澤天下榜之曰龍眠書院且示不忘李公之
故而邑賢者范鳯瑞割田二百𤱔以供祭飬既告
[010-5b]
成于廟遂立之師進諸生而教之凡民有来觀
者必勸之以學是時上既撥亂集大命兵革未
息飢疫未復郡縣長吏能以荒政自任且不足
遑知禮樂之教哉而舒城勸分則出粟之家惟
恐後民之強暴子弟一有弗若則父兄長老切
責詬怒惟恐見絶于長吏休休焉方日以興學
為事舒之民卒無一人携離轉徙者長吏豈獨
賢民得其所以生者也舒著于春秋故山有春
秋之山水有舒水始入于随後并于楚其民勇
而好義非獨舒為然楚之地皆然故楚常為強
[010-6a]
國最後宋室南遷頼其民蔽遮江淮幾二百年
然當時民雖欲為學其可得乎自國家有宋民
不知兵者五十餘載又有好文之君繼出而學
校之教欝而不興仁義之政尼而不行飬生者
不得盡其歡喪死者不得究其禮此非上之過
長吏之責也今吾君既卑爾以賢長吏一以詩
書禮義覺爾民民亦知所尚乎若曰升其堂&KR1981
其器設其牲齊而行其典禮如是而已此事聖
人之疏莭也非作書院意也舒之人尚其朂哉
李公名公麟邑人博學好古舉進士歴刪定及
[010-6b]
檢法官未老致仕蘓文忠黄文莭二人尝過其
山荘故合祠于堂之北是役也建始于天暦三
年之春工畢而改元至順縣學之明倫堂亦其
所建也是歲冬十月朔記
  涿州孔子廟禮噐記
古者祭噐犧象罍洗登豆之属皆以木簠簋籩
篚之属皆以竹後世惧其速朽也不能以時易
也範之以銅取便于有司而古先聖王之制僅
存其名號焉耳惟涿州孔子廟噐皆上陶殘缺
苦窳将事者耻焉觀者議焉有司莫以異泰定
[010-7a]
四年秋廬陵曹君明則来領教事始白于有司
馳𢾗千里還廬陵範銅以易之及有事于先聖
先師齊肅秩粟昔之耻者誠敬之心生焉昔之
議者慢易之心冺焉逺邇来觀俯仰嘆玩雖非
古先聖王之制有不暇計于是州太守命范陽
令杜肅府而藏之属奎章閣授經掲傒斯文而
志之或曰範金非古也其亦必有所受矣胡莫
之或改以從古也禮有損益噐有冝然况世所
寳三代彛鼎罍斚尊卣之属皆範銅為之也皆
自天子至于公卿大夫所作以貽子孫者也雖
[010-7b]
不可盡信然其来固已乆矣謂範銅之非禮古
人亦且為欤彼皆欲為長乆計也皆欲為法于
後世者也且觚不觚固非觚矣謂木之觚為觚
金之觚為非觚可乎學至于孔子可謂知禮矣
然逄掖于魯章甫于宋舍麻冕而從純非欤必
以古為是而今非則涿之用陶盖有虞氏之所
上也以木以竹皆非禮也而可乎夫敬者禮之
本噐者敬之輿也嚴其噐所以存乎禮也而耻
焉而議焉則敬何由生禮何由行欤故泥乎古
者不足以適今膠乎器者不足以言禮故記曰
[010-8a]
禮從冝傒斯曰祭器者所以交于神明者也非
飲食之謂也苟知禮之本矣雖從冝可也嗚呼
曹君其可謂逹于禮乎是器也有司其謹藏而時
出之仍刻其目于左方
  增城三皇廟記
三皇古無廟唐天寳中始置祀以春秋配以勾
&KR0621祝融風后力牧五代宋並因之國朝始詔天
下以郡縣皆立廟以醫者主祠建學置吏設教
一視孔子廟學大徳三年太常言三皇開天建
極創物垂範為萬世帝王傳道之首今太醫院
[010-8b]
請以黄帝臣俞跗桐君鬼臾區岐伯之属十大
名醫視孔子十哲配享廟廷是欲以三皇為醫
家專門之&KR3274非禮經冝從唐制中書下禮部議
議如太常至大元年中書又以湖廣行省言如
太醫院所請配享事下禮部議請以十名醫視孔
廟諸大儒列祀兩廡遂著為令廣州之増城未
置廟歲春秋有司設主寄祀叢祠中至順二年
秋九月旴江左祥由翰林從事廣州香山縣尹
潮州路經歴以奉議大夫治増城既新孔子廟
學于城西冲霄門外之故址而以舊學為三皇
[010-9a]
庙學壊撓者易之隘者闢之漫漶缺漏者塗塈
而黝堊之自殿堂徂門凡為屋五十有二㨕巍
焉煥焉如𥘉建然後三皇之祀始尊醫學之教
始行夫以醫家專祠三皇非古制然猶足見國
家尊古聖仁賢重民命如此有司知守國家常
制脩其祭禮嚴其教道竭其所軄而已他非敢
置議醫家既得專祀三皇可謂甚尊寵矣而輙
漫其祀事怠其學政不知民命之所以重所謂
失禮之中重失禮焉其咎大矣凡居是者可不
慎哉左君闓疏平恕所至有善政且知所先務
[010-9b]
是役也能窮其力以賛其 成者醫學教諭鄧
友益也南雄路儒學教授李顯以左君之命請
記乃為之書
  建都水分監記
㑹通河成之四年始建都水分監于東阿之景
徳鎮掌凡河渠&KR0309牐之政令以通朝貢&KR1193天下
寔京師地高平則水疾泄故為堨以蓄之水積
則立機引䋲以輓其舟之下上謂之&KR0309地下迤
則水疾涸故為防以莭之水溢則純起懸板以
通其舟之徃来謂之牐皆置吏以司其飛輓啟
[010-10a]
閉之莭而聼其獄訟焉雨潦将降則命積土壌
具畚鍤以偹奔軼衝射水将涸則發徒以導淤
閼塞崩潰而時廵行周視以察其用命而賞罰
之故監之責重以煩延祐六年秋九月河南張
侯仲仁以歴佐詹事翰林太醫三院皆能其官
且周知河渠事選任都水丞冬十有一月分司
東阿詔凡河渠之政母襲故狃私母泹勢怛威
惟冝適從敢有撓法亂政雖天子使五品以上
以名聞其下随以輕重論刑母有所貸侯北自
永濟渠南至河東極汶泗之源滯疏决防凡千
[010-10b]
九百餘所咸底于理退即所署治文書庳冗儉
陋吏側立無所援告于衆曰予承命來此惟恪
恭是啚願以函丈之室制千里之政役徒百工
何所受軄下走群吏何所聴令郷遂之老州邑
之長何所禀政荆揚益兖豫𢾗千里共億之吏
何所視禁山戎島夷遐徼絶域朝貢之使何所
為禮朝廷重使何所止舍乃㑹財于庫恊謀于
吏攻石冩材為堂于故署之西偏隅隩廓深周
阿崇穹藻繢之麗文不勝貭几席之美物不踰
軌左庖右庫整宻峻完前列吏舍于两廂次樹
[010-11a]
洺魏曹濮三役之肆于重門之内後置使客之
舘皆環拱内向有翼有嚴外臨方池長堤隐虹
又折而西逹于大逵高栁布隂周垣繚城遐邇
縱觀仰愕俯嘆其言曰惟侯明慎周敏于公㒺
私故役大而民弗知功成而監益尊監益尊而
政益行斯河渠之利永世攸賴爰稽在昔自丞
相忠武王建議于江表𥘉平之日少監馬之貞
奏功于海内一家之時自時厥後分治于兹者
鮮不著勤焯劳載于簡書而公署之役乃以待
侯非樂侈其名以夸其民所以正官守肅上下
[010-11b]
崇本而立政也誠冝爲而不敢後惟國家一日
不可去河渠之利河渠之政一日不可授非其
人若侯者其人矣是役也首事于侯至之明年
某月日卒事于至治元年某月日合内外之屋
餘八十楹是歲九月朔具官掲傒斯爲之記
  安福州東嶽廟記
五嶽自古皆秩祀于天子而東嶽獨爲天下宗
今郡縣不置廟則以爲闕延祐四年冬吉安路
安福州逹魯花赤瞻思丁始建東嶽廟于城東
門外之秀嶺知州郭恢台䓁恊其謀佐吏及州
[010-12a]
民之樂善者相其財地利材艮工胥勸功明年
秋廟成重門複殿高廣䴡深翼以列祠七十有
二象設嚴畏軒陛崇隆上巢飛雲下瞰湍瀬旁
引群山俯視井屋朝陽夕隂如神徃來稚耄男
女蟻行而上俯視拜跪如臨父母復伐石為橋
曰秀川而屋其上六楹以逹望走刋木為亭曰
一覧以休逰觀而命道士姚某守之民大悅又明
年秋州人前肇慶路濓溪書院山長彭徳昌請
紀于石夫東嶽魯望而廟于兹從民志也民不
知善而惟神之依惑也苟政不平歲不成欲事
[010-12b]
神得乎福善禍淫天有常道事神治民國有常
禮禮不可黷道不可誣靡届弗至者神無感不
通者誠誠神合而福禄降惟君子能之若夫脩
典常正國俗則國家之事而君子之心具官掲
傒斯記
  浮雲道院記
余方窃禄周行進不能有禆于時退不能自訟
其過而客有言浮雲道院之事者乃起而四頋
茫然自失渺然若天地無所容客之言曰吾所
居郡曰廬陵邑曰永豊是為歐陽文忠公之郷
[010-13a]
吾之里在鷄山之陽鷲溪之濵山川深厚草木
濃䴡其人秀而多壽弦誦之聲溢于四境耕種
之民交于四野時危代易干戈所不加焉水旱
疾疫盗賊所不入焉人無甚冨亦無甚貧吾劉
氏族居三百有十二年矣環吾里𢾗百家無異
姓良田𢾗百頃未嘗去劉氏冠昏䘮祭必以禮
共給公上必以時無金玉狗馬之殃無高爵重
禄之祸各食其力各守其常吾雖客逰四方而
心安之㤗定四年秋吾歸自河南乃闢園𢾗𤱔
種桑柘三百株枳若橘皆千株木寔之脂可食
[010-13b]
可燭俗號山茶又曰木子樹者七百株茶五百
株桃李雜果松竹之属又稱是歲先疇之入雖
不足以自給計𢾗年之後葉者寔者脂者萌可
茹材可器者可薪者各效其用則吾春秋之事
朝夕之共宗族郷党賔客之奉可不具而足矣
吾又有兄弟子姪𢾗十人承祖父之訓皆頗知
學足爲保家之主天之所以與我者亦既厚矣
復何求哉乃築室四楹其中爲藏脩之所取孔
子不義而冨且貴于我如浮雲之語榜曰浮雲
道院又爲五言詩二十餘萹書之璧間暇則命
[010-14a]
子姪歌以為樂客有爱而和之者不敢辭有録
而傳之者不敢止行藏用舍一聴于天夫聖人
之與衆人欲冨貴而悪貧賤非甚相逺也而聖
人不求得其所不可必得不求去其所不可必
去安其所安樂其所樂從吾所好而已衆人則不然
必求得所不可必得必求去其所不可必去險在
前而不頋危在後而不知早夜以孳孳死而後
已于是聖人始如天地日月亘萬古而不可䟦
及衆人穰穣忽而為虎忽而為䑕忽而為䖝沙
其去聖人何啻千萬里吾非敢希聖人能少異
[010-14b]
于衆人無忝于前人斯亦足矣乃歌曰浮雲兮
悠悠忽而逝兮乍㽞吾安歸兮孔丘又歌曰悠
悠兮浮雲来無迹兮去無垠吾安歸兮義與仁
歌畢余請書以為記客名鶚字楚竒其學以六
經為主其文以義理為本其詩近陶柳之間其
大父盖壽至百三歲云天暦二年六月九日掲
傒斯記
  撫州靈感廟記
臨川西南行九十里有山巍然而高大隆然如波
濤蔽于一州者曰連珠之山有谷焉蒼峭深窈若
[010-15a]
與世隔谷之口有寺焉名如其山南唐昇元中
肉齒和尚曰智通者嘗居之入谷𢾗十歩有廟
焉曰靈感之廟宋慶元四年所賜額也天暦兄
年寺住持如海知事從善改作大殿五間丹楹
藻井崇阿飛甍湧殿壁為海潮慶雲之状仰燭
承塵俯鏡廣庭自夏徂秋遂底于成神享其祀
人樂其功明年介予女兄之夫陳君用清請予
記按啚志其地𥘉有古杉一株常聞笙簫之聲
飛繞其上杉下有泉人汲而禱之能蘓旱而愈
疾一日神附童子語及梦告肉齒和尚曰我朱森
[010-15b]
秀才也兄弟三人皆隐于此汝廟祀吾當福汝
民乃伐杉為三神像冠服形類一如所夣者廟
而祀之掲靈著響餘二百年至景定三年始得
封為净感净應净佑三真人余謂神有曰朱者
株也森者杉也秀才者美木也兄弟三人者三
乃木之所以生也盖木徳之鍾木主仁故為善
不為悪為祥不為咎而能大庇斯民也其兹山
之靈也欤山非神不立神非山不留惟兹山與
天地無窮兹神亦與山為無窮其必與我元相
為無窮也然非兹殿不足以壮神之居以称此
[010-16a]
山敢不敬志其事焉於乎爾民其益務為善毋
使見棄于神哉天暦三年夏四月朔掲傒斯記
  胡氏園趣亭記
豫章胡叔俊以高才碩學隐居進賢官溪之上
治乃祖西園築亭其間而逰息之以東南先朝
陽而夕隂冝木果而樹桃李梨栗南為正陽之方
冝芳華而列種海棠松竹者貫歲寒而後凋故
以植乎西北中又雜植梅𢾗十株曰梅松竹之
友也今皆蔚然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属
樷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觀賞合而
[010-16b]
 名其亭曰園趣其出入之途在正東近所居也
 海棠之西有二池央道鑿小渠引水經其所居
 以入于東池渠之上古木參天其先&KR3274所手植
 也東池之外又爲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
 之北爲堂八楹以爲子弟講肄之所又北爲堂
 六楹以舘賔客又北爲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
 書此其園外之事又所以爲成趣之本叔俊治
 家有法臨事有㫁凡公上之共必先之故呌囂
 之吏不及于門田園山林之務必擇子弟之賢
 僮僕之良者各受其成以治之故叢脞之政不
[010-17a]
嬰于懐子孫之教 必隆禮厚幣聘良師友
以訓之而日就月将之功又足以樂其志此外
非祭祀賔客慶弔之事不得関說日坐亭上與
園丁野老論農圃之要除其榛穢脩其經術疏
其流泉時其灌溉觀其華寔之生成閱隂陽之
變化以察夫消息盈虚之理而忘其世慮客至
則觴咏嘯歌或風乎松竹之間或綸乎清池之
上雲山烟水交錯乎指頋之間而園中之趣雖
萬鍾之禄不與易也是故志定者不遷理逹者
不惑事治則情逸心曠則境融雖崇臺累榭竒芳
[010-17b]
異物之觀名姬淑媛哀絃急管之奉悪足並語
哉叔俊于是不可及矣其子棣請予記之為序
其說俾歸刻于亭之上
  楊氏忠莭祠記
廬陵楊氏作忠莭祠者何昔金人犯宋沿江諸
郡皆望風奔潰其先忠㐮公邦乂以建康通判
𬒳執罵賊死韓侂胄専國擅兵文莭公萬里
以寳謨閣學士家居聞之三日不食死故合而
祀之也中祀建康通判贈通奉大夫存者何嘗
以直抗蔡京為楊氏忠義開先也别祀廣東經
[010-18a]
畧使長孺吏部郎官孫孖同知崑山州事學文
者何經畧仁聲義寔風槩天下在廣東三歲禄
入七萬緍盡以代民輸丁租不持一錢去吏部
闓通敏惠奉法循理爲時良臣崑山好徳尚義
能以私錢復文莭故居割田百𤱔以建祠事皆
克紹先烈者也天下楊氏皆祖漢太尉震廬陵
之楊則自蜀徙盖太尉之孫唐國子祭酒膳從
橲宗幸蜀而居眉者之後也自秦漢之後有天
下卓然有三代之風者宋而已方其盛時歐陽
文忠公以古文正天下之宗明王道之本及其
[010-18b]
衰也楊忠㐮胡忠簡以大義折敵國之氣奮中
興之運當其亾也文丞相斬首燕市終三百年
火徳之祚為萬世亾國之光而皆出于廬陵何
其盛哉夫卓然可繼三代者宋也然夏之亾以
桀之暴殷之亾以紂之虗又以湯武繼之冝其
東征西怨無思不服惟周以弱亾與宋同然周
之東遷亦有楊忠㐮胡忠簡乎周之亾亦有文
丞相乎是能使周之亂亾犹有愧于宋者楊忠
㐮胡忠簡文丞相也文丞相之死豈非有忠㐮
文莭為之標準乎不然何又出于廬陵也忠㐮
[010-19a]
不可及己至若文莭年六十餘已懸車告老将
二十載矣聞一權臣擅國遂至餓死使在文丞
相時當何如哉故廬陵若歐陽氏楊氏胡氏文
氏又有身致乾祐之治若周文忠氏皆國家之元
氣也而歐陽氏又廬陵之元氣乎崑山之子元
正請記忠節祠故并及之嗚呼觀楊氏祠則廬
多賢之故楊氏人物之盛宋三百年飬士之效
亦可見已世好言士無益于國可乎元正亦楊
氏之賢子孫也由太常奉祀為江西行省屬祠
成于大徳七年記作于元統二年
[010-19b]
  孝通廟記
臨江新淦之上㳺有鎮曰峡江鎮有龍母祠曰
孝通之廟古祠在今徳慶之悅城鎮峡江受吉
贑南安諸水又豪啇大賈之所㑹兩山如束水
势湍悍歲𢾗壊舟楫必有嘗受神賜于嶺海之
間而分祠於此以厭水患然不可攷矣凡舟楫上下
水旱疾疫必禱焉至大二年鎮民唐文夀既倡
義以敞其楼延祐改元王友忠復新其殿至元
二年丙子之夏余扈從上都庐陵龍立忠始介
臨江孔思濟及其郡人李源請志䴡牲之石夫
[010-20a]
作于始封之廟則有唐宋之碑今作于分祠必
槩見神之始末俾乞靈者知所本也按唐李景
休趙令則碑神為秦温氏之媪漁于程溪淂巨
卵藏于家生七龍五雄二雌從而豢之鱗角既
具乃放之江媪日候江次龍輙荐嘉魚于媪若致
飬焉者始皇帝聞之召媪媪行中流龍挟舟而
還媪死鄰人&KR0830之程之左澨絳水之濵後有衰
麻而杖哭諸墓且悪其廹潮汐也一夕大雷電
遷之髙崗郷人祠之始此自唐天祐歴宋由永
安郡夫人五命為崇靈濟福妃五龍子皆爵徹
[010-20b]
侯二龍女皆夫人額曰永濟改曰孝通大觀二
年所賜也夫物于天地莫神于龍有功于天地
莫大于龍故其徳配乾為鱗虫之長出入變化
不可測度媪非産龍徒以豢育之恩生則荐鱗
食以飬之死則為衰麻以喪之遷宅兆以寕之
學士大夫之子孫有所不能而龍能之則知忠
孝之大莭又莫過于龍也龍之徳其至矣乎夫
龍潜于深淵之中待時而動所以感雷電降雨
澤鼓濤浪摧崖裂石皆龍之能事也而謂善覆舟
溺人非龍之心也有違孝悖忠賊仁害義自絶
[010-21a]
于天者適與之遭耳宋之時吾里有孫先生伯
温者攝象州守部饟襄淮巢湖大風濤㡬覆舟
先生朝服拜于舟龍若出荅拜水上風立止龍
之佑助善人如此苟為善龍有弗佑之者乎由
是觀之人之遇覆溺者非龍也人也福善祸淫
天之道求福不囬人之道天人之際龍知之矣
媪以慈致龍之孝廟食千五百餘載龍其可誣
矣乎敢書以告乞靈者至元二年丙子六月甲辰
記後二年已夘乃求重書刻之石集賢直學士
朝列大夫掲傒斯志
[010-21b]
  易州定興縣城隍廟記
城隍神天下通祀或有天子封或無封其垣屋
器服一擬于王者雖有彊毅聰察之吏不敢廢
水旱疾疫必禱焉易之定興廟于邑之西南隅
制古而地僻大木蔽虧莓墻蘚砌黮然雲興肅
焉風行過者悸心入者易慮而禱亦輙應屋之
撓壊缺漏以時葺之無所改作而垣獨完于是
邑人張伯祥䓁因翰林從事杜徳逺謁記勒石
夫山川之蓄都邑之㑹民物之富精合氣融動
必有神神者隂陽之至徳祸福之樞機也躰之
[010-22a]
則應感之則通非有待于祠祀尸祝祠祀尸祝古
人所以事神非神之本也後世殚財力竭智慮
黷法亂制求以事神神其享之乎惟兹廟侈不
陵莭儉不失度庻㡬能以禮事神者冝祭享而
民寕然記者所以著始末叙因革今皆無所于
考獨記其事神之有禮也延佑三年夏四月癸
酉翰林國史院編脩官掲傒斯記
掲文安公文集卷之十
[010-22b]